Unit 1:How to Write an Introduction 目录 1.1 structure (论文整个的结构) 1.2 Grammar and Writing Skills (基础语法) 1.3 Signaling language(怎么连接上下句) (1)方法 1: overlap:repeat something from the previous sentence (2)方法 2: 用代词:use a pronoun (it, they) or pro-form (this method, these systems) (3)方法3: a semicolon or a relative clause (a ‘which’ clause). (4)方法4: 用连词(therefore however 这些) 1.4 Passive/Active 1.5 快速浏览文章(快速读的时候读哪块) ------------------------------------------------------------------------------------------------ 1.1 structure 写作时间:the best time to write it will be after you have written, or at least drafted 文章结构图 1.2 Grammar and Writing Skills 1.2.1 Present Simple/Present Continuous 1.2.2 Past Simple/Present Perfect 1.3 Signaling language 连接句子:怎么把句子前后连接起来,显得上下句是有逻辑的,且不跳跃,减少上句东下句西的问题 (1)方法 1 : overlap:repeat something from the previous sentence例子 1. The pattern of inflammation during an asthma attack is different from that seen in stable asthma. In stable asthma, the total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s does not increase. 例子 2. One way to toughen polymers is to incorporate a layer of rubber particles. As a result, 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rubber modification of PLA. (2)方法 2: 用代词:use a pronoun (it, they) or pro-form (this method, these systems) 例子1: Many researchers have suggested ways of reducing cost without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 These methods rely on data structures built during a preprocessing step.例子2: On the basis of these criteria it then describes the preparation of a set of polymer blends using PLA and a hydrocarbon rubber (PI). This combination of two mechanistically distinct polymerizations formed a novel copolymer in which the incorporation of PI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lexibility.(3)方法3: a semicolon or a relative clause (a ‘which’ clause). 例子1 The procedure for testing whether components are operationally safe usually takes many hours; this means that tests are rarely repeated. 例子2 It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due to its biodegradable properties, which offer important economic benefits.(4)方法4: 用连词(therefore however 这些) CAUSE(原因连词) The experiment was unsuccessful ________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s were inaccurate. 以上所有词都可以放在 句子开头注:since(有from that time 的意思,所以如果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里 最好不用)RESULT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s were calibrated accurately, ________ the experiment was successful. 注:句子开头不用so(不正式) You can sometimes use then, for example in sentences like ‘If x then y’, but it won't work in every sentence, which is why it has not been included in this list.CONTRAST/DIFFERENCE Britishstudents are all vegetarians, __________ Norwegian students eat meat every day.注:on the contrary / conversely 不属于这类是因为他们不侧重说对比和不同,而是侧重说‘exactly the opposite is true’ 不适用于例句填空 while也有at that /the same time的意思所以如果用的时候句子会产生歧义请换连词UNEXPECTEDNESS (a)_______ it was difficult, a solution was eventually found. (b)_______ the difficulty, a solution was eventually found. (c)It was difficult; ________ a solution was eventually found.注:still andanyway(不正式)ADDITION Weused a batch processing system because it was more effective; ___________ itwas faster. 注:besides要powerful一些,可用在morepersuasive contexts中1.4 Passive/Active (1)We 用法: You can use we to refer to your research group or team 但是如果想要说比如我们都知道赵丽颖离婚了,就是已经超出你们研究小组, 泛指很多人甚至全人类的时候,不要用we 要用(It is known/ thought that...赵离婚了)(2)I用法: 自己写的论文也不要在文章中出现 I 可将I 换成 This article/Thepresent paper 就是中文论文中的本文 例子: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algorithm for clustering sequences into index classes. The present paper presents a set of criteria for selecting such a component.注:反正就是在引言中你就用(This article/The present paper) 本文就行了,和中文一样1.5 快速浏览文章 注:When you are planning your paper, write down each idea/concept that you want to talk about, checking that they are in a logical order, and then listing what you want to say about each, using bullet points. This will help you create paragraphs that have a logical and coherent structure.参考文献: Science Research Writing for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这本书真牛比,,!!!都去看!!长这样式
你把历年来的考题都看一遍也就都明白了。 说来话长了,给你长话短说吧。 ①语法填空也就是完形填空。 考查词组记忆和语法知识。 这些东西都是要死记硬背的。考的就是平时的积累。 举例,have to do , instead of, ②类型的话一般是一篇短文。 答题技巧是带着这个问题去选项里找答案。 还有一种就是在阅读理解中出现这样考查的是不多。③需要注意的事项就是这篇短文的类型和文体。要会判断。 科普文,记叙文 ,议论文
一、汉语语法研究现状自1898年《马氏文通》面世至今,汉语语法研究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进步,从一开始的模仿到今天的自觉与成熟,从一开始着眼于语言共性到后来着眼于语言个性再到今天将共性与个性并重,汉语语法的研究发展到现在,无论是视野、队伍,还是方法、成果,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但是,与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有太多的例外和特殊。当我们努力揭示汉语语法原貌的时候,发现汉语在语法中还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和现象,汉语语法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一)本位问题“本位”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百年来的中心问题之一。《马氏文通》(1898)模仿拉丁语语法体系,接受词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各种词类的说明和解释就能够说明汉语语法的规则,马建忠先生提出“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采用“字(word)”本位的语法体系。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则采用句成分本位的语法体系。黎锦熙先生是继马建忠先生之后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白话文语法最有成就的学者,他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中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简单说,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年重版序言中,黎锦熙先生又说:“《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做中心,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1982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国语文》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提出了反对“句本位”的观点,他认为“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把各类词组的结构都足够详细地描写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写清楚了”。同年的《语法讲义》和1985年出版的《语法答问》,都更加明确了先生“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对以后的中国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4年,徐通锵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连续发表了《“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和《“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两篇论文,异军突起,提出了字本位的研究思路,他认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就是一个音节关联一个概念,形成一个“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基础性结构格局。同年,邢福义先生在华中师大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提出的是“小句中枢说”,第二年(1995)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论文《小句中枢说》,第三年(1996出版《汉语语法学》,他在导言中明确提出“本书的语法系统,是‘小句中枢’语法系统”,认为小句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处于中枢地位。除了这些单本位的语法体系主张之外,还有复本位的语法体系。比如张志公的词和句复本位体系,还有马庆株提出的词和词组复本位体系,等等。(二)语法单位的划界问题语法单位的划界问题是本位问题的另一种表现。一般都认为汉语语法单位有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但是在对这些语法单位划界区分的过程中,会有归类两难的情况;因此,为了解释这些语法现象,也有其他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认识。首先是关于叫“词素”还是叫“语素”的不同认识。“词素”和“语素”两个术语均是英语“morpheme”的汉译,起初译作“词素”,1958年吕叔湘先生根据朱德熙先生的建议改译为“语素”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词素”“语素”两个术语便普遍出现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论著和相关的教材之中;70年代末以来的著述采用“语素”的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不少阐述选择理由的论著。其次,吕叔湘先生在区分短语和复合词时,把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单位叫做短语词。他认为在词和短语的划分上,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有时候有矛盾;这种矛盾可以用“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这样不同的名称来解决;可是这种做法还不能办到,因此,在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而词汇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的“中间物”,可以称为“短语词”。②还有,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构成复句的单位可以叫“小句”;如何进一步明确小句和单句之间的关系呢?邢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说,便提出了语法单位是语素、词、短语、小句的观点。③此外,郭锐老师根据话语片段在话语组织中表现出的相互区别的本质特征将汉语语法单位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语素和语素组,第二层级是词和词组第三层级是小句和小句组,第四层级是句子。④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划界、如何定义、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研究的问题。本文要讨论的纠葛现象便源于此。(三)语法现象归类问题如果说划界是自上而下的研究,那么归类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每一个语法单位的细化研究都需要进一步分类。比如语素,一般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之分,在成词与不成词之间,就回到了词和语素划界的问题。在诸多汉语语法区分归类的问题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过的三次大规模的讨论,一次是词类区分问题,一次是主宾语问题,还有一次是单复句的划分问题。传统的语法研究都是从词类开始的,但是因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划分词类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汉语的词能不能分类、以什么标准分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词类系统,对那些多功能的词应该怎样处理这样几个方面。高名凯先生就认为汉语的①吕叔湘.语言和语言学[J].语文学习.1958(2)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③邢福义.小句中枢说[J].中国语文,1995(6)④郭锐.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1)实词不能分类。①张斌、胡裕树二位老师则认为汉语有词类的分别,而且主张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做具体的分析,区分词类不能离开结构去谈意义。②周祖谟先生主张按照词的句法作用和词法特点来划分词类,并对兼类词的识别问题提出了重要看法。③到目前为止,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意义、形态、语法功能——已经取得了共识,大家对兼类词也有了一致的看法;但实词和虚词应该如何划分副词是虚词还是实词,实词有哪些小类、如何看待区别词,叹词和拟声词又应该如何归类等问题,都未能有统一的认识。汉语的主语和宾语问题的讨论从1955年7月到1956年4月,历时近一年讨论的焦点是究竟从结构形式出发确定主语宾语,还是从意义出发确定主语宾语。最终肯定了形式与意义统一的原则,周祖谟、张志公、胡裕树、张斌、曹伯韩各位先生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看法:确定主语和宾语的范围必须同时顾及结构和意义。④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专门谈到:“从语义方面看,名词和动词之间,也就是事物和动作之间,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关系,绝不限于施事和受事;主语和宾语不是相互对待的两种成分,主语是对谓语而言宾语是对动语而言的。但是就句法成分来看,宾语和补语如何区分,状语的构成材料的多样性的认识,也都依然存在复杂情况”。至于单复句问题最直接的分歧就是汉语到底需不需要有单复句之分,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区分,但是到现在为止都还存在不同的声音。单复句应该有区分,但又没有明确界限;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在继续。其他语法现象的归类,在短语的结构类、句类、句型、句式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归类不清是因为界限不清,界限不清是因为语法现象情况复杂。所以现代汉语语法中便有了种种纠葛。二、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纠葛这里所说的纠葛,主要就是指相邻的两个语法单位、或同一语法单位的不同类别之间界限模糊,总有一些语法现象在归属上存在归类两难的复杂情况。“纠葛”一词出现于语言研究领域,可见于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1981),他在书中第三章就提出“形音义的纠葛”,以说明存在于字中形音义的错综复杂的情形。在语法研究领域中,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纠①高名凯.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J].中国语文,1953(10)②文炼,胡附.谈词的分类[J].中国语文,1954.③中国语文编辑部编.划分词类的标准[J].汉语的词类问题[C].北京:中华书局,1956.④吕冀平等.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M].北京:中华书局,1956.葛现象做出了或多或少、或点或面的描述和解释,只是没有叫做“纠葛”而已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说,“由于汉语缺乏发达的形态,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这里的中间状态就是本文所讨论的“归类两难”的表现之一。黎千驹先生于2005年在《云梦学刊》第26卷第1期上发表论文《论现代汉语语法单位及词类的模糊性》,将语义学中的模糊性概念带进了语法研究,指出语法单位及词类划界中存在的“中间状态”,明确指出语法单位和词类在划分中的模糊性。1993年,邢福义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论文《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为现代汉语的单复句界限问题所困扰,企图找到把二者一刀两断的标准。”在《语法研究入门·复句》(2003)中也说到“客观世界中,甲事物和乙事物往往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事实上,复句与单句之间既有对立,又有纠结。”这里,邢先生把这种单复句之间难以划分清楚界限的问题叫做“纠结”。莫超老师在1999年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上的《汉语语法单位教学的难点及其相应的办法》一文中也提到“汉语语法单位一般认为又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在相邻语法单位之间总有一些‘两属’的语言现象,在最复杂的语法单位——句子中更是存在着难以理顺的定义纠结。”“中间状态”、“语法单位的模糊性”以及“纠结”,与本文所要讨论的现代汉语语法纠葛现象一样,都是指各级语法单位之间出现的归类两难现象。划界也好归类也罢,其实是一回事。正如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所说“摆问题自然摆的是实质性问题,纯粹名称问题不去纠缠,比如‘量词’‘单位词’、‘单位名词’,就不值得争论。”但是当名称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影响时,“也有不纯粹是名称问题的名称问题,比如‘短语’、‘词组’和‘结构’”,就需要摆出来说清楚一些了。三、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纠葛现象产生的原因汉语语法之所以存在纠葛现象,究其根本,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状况,二是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第一,汉语语法研究状况导致汉语语法纠葛。众所周知,汉语语法学是在西方研究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氏文通》模仿拉丁语的语法体系,《新著国语文法》模仿英语语法体系,两位作者均以西方语法为蓝本给汉语语法浇铸了一层外壳。虽然之后的专家学者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层外壳并不与汉语语法本身相贴合,但也只能是以这个并不合适的外壳为坐标,不断地探索汉语语法的特点,做着进一步的修补工作,让这个外壳尽可能地和汉语语法更贴合一些。因此,无论是语法体系还是名称术语,都对《马氏文通》有着相当的保留和继承。当汉语语法的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学者们便开始不断地对某些名称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传统认识的影响和汉语语法现实之间产生了差异,语素、字、词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复杂,短语和句子之间也存在纠缠不清的现象,这就产生了汉语语法单位之间的纠葛。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从相关语法单位的定义中也能够看出纠葛成因,因为许多概念都是相互定义的。比如说到副词,一般都说大部分副词是用作状语的而说到状语,又说状语可以由副词充当。这种状态也会造成汉语语法单位之间的纠葛。第二,汉语语法的特点。关于汉语语法的特点,大家提出的观点和进行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最基本的特点有二,一是汉语是单音节语,二是汉语没有形态(说缺乏形态更为恰当)。在进一步细化研究之后,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汉语语法最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汉语中量词和语气词的使用非常丰富。除此之外,汉语语法的特点还应包括:结构独特、灵活多变注重意合。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缺乏形态。这是汉语最基本的语法特点,在三十年代就已逐渐明确。准确地说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汉语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所以划分词类就显得十分复杂,所以语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产生纠葛。2.结构独特。和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主要表现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的独特性上。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加进去语气词,可以停顿,比如“他上学了——他啊,上学了”。主谓结构可以作谓语,构成主谓谓语句。动补结构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谓语中心的后边跟着的不都是宾语,这和西方①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②龚千炎.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J].语法研究入门[M].商务印书馆,2003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汉语语法里补语类型众多,许多时候和宾语一起出现或是与宾语的形式相同,给人带来困扰。其他比如存现句,方位短语做主语,而施事却出现在宾语位置上;再如兼语句和连谓句,谓语出现多个谓词性成分。这些都是汉语语法所特有的现象。3.灵活多变。汉语句子内部的次序比较灵活,可以改变其内部次序而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比如:a.我还没有看这本书。这本书我还没有看。我这本书还没有看。b.一面锦旗挂在墙上。有一面锦旗挂在墙上。墙上挂着一面锦旗。c.仪仗队好威武啊!好威武啊,仪仗队!短语也可以改变语序,意思不变。比如:a.方言调查——调查方言b.又大又圆——又圆又大c.很好——好得很但更多的是意思发生了改变,比如:a.内容丰富——丰富内容b.后面的小孩——小孩的后面c.好商量——商量好d.语法传统——传统语法意思不变,所以句式选择丰富多样,“一样话可以百样说”;意思变化,所以汉语表达充满睿智,言外之意,随形而动,比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变与不变之间,就产生了语法现象的纠葛。4.注重意合。汉语注重意合,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语言中词与词、句与句的组合经常是凭借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1946)中说“复合句里既有两个以上的句子形式,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时候是以意会的,叫做‘意合法’,例如,‘你死了,我当和尚。’”在汉语口语中,许多词语可以省略。(1)当上下文和情景确定时,名词、代词可以省略。比如:a.“高兴了吧?”“是啊,谢谢啦!”b.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2)有时,“是”、“有”、“在”这几个动词可以省略。比如:a.窗外一副繁华的街景。b.老太太已经80岁了。c.书啊,桌上呢。(3)特别是意合法的使用,省略掉虚词。比如:a.买不起别买。b.没戴眼镜看不见。c.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意合之后的语法形式不再具有所属语法单位的典型性。有的区别不大,比如“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主语承前省略,依然是一个复句;有的区别明显,比如“窗外一副繁华的街景”,省略掉了“是”,谓语从谓词性短语变成了名词性短语;还有的就为语法的研究带来了困扰,比如“没戴眼镜看不见”省略了表示原因的关联词,从形式上看是单句,从逻辑语义上看则是复句,于是就造成了语法现象的纠葛。第二章语素,语素和词之间的纠葛现象一、语素和词素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有一个与英语“morpheme”概念大体相当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建立之初被叫做“字”,后来随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译介,被叫做“词素”或者“语素”。这两个术语均是对“morpheme”的汉译。探讨究竟是“语素”还是“词素”,不仅仅是两个不同术语的问题,而且表现出大家对这样一个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本身的范围和功能认识的不同,这对于进一步区分语素和词是非常重要的。“morpheme”一词出自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最早被译作“形素”,后起译名是“词素”;在“词素”流行的同时,“语素”这个名称出现了,朱德熙先生和
现代教师必备素质一个有效率的英语教师应当具备的特征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论教师的有效性评估与教师自我提高“有效教师”的性格与角色泛读课中的教师角色教师如何理解其教学角色教师在成人教育中的角色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自主性的角色浅析中美高校外语专业师生关系的定位比较中美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中美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中学课堂管理策略英语教学方法及其应用交际法及其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交际法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交际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交际法在中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在我国中学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交际式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局限性中学英语课堂交际实践中的问题及改进浅谈提高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论提高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有效的进行英语听力教学运用听力策略提高听力理解怎样进行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问题英汉语音对比及教学策略词汇表达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学英语词汇系统家教学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技巧论词汇教学与练习论词汇教学中的上下译文译法论交际化次会教学派生法词汇教学浅论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教好高中英语词汇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技巧阅读中的词汇教学阅读中的词汇突破因特网在中国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中的计算机辅助教育《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济慈诗歌中神话典故的研究论 《傲慢与偏见》中婚姻与金钱的关系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论作者对《傲慢与偏见》里的社会态度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意识《傲慢与偏见》中由性格所决定的婚姻句子的省略与成份结构论词意变化的因素浅析矛盾修辞法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翻译者关于典故的翻译英汉翻译中长句、难句的处理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之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礼仪对比文化冲击——东西方不同的礼节中美家庭文化及其根源的对比010 Fuzzy Words and Their Us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011 Ambiguity and Puns in English012 Some basic consideration of style013 English by Newspaper014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a Preliminary Textual Analysis015 Thematic Network and Text Types016 An Inquiry into Speech Act Theory017 On Lexical Cohesion in Expository Writing018 The Inferenc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s019 Context and Meaning020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hesion in Texts看够了吗?
在《魔鬼经济学》这个电影中有专门提到有关于英文名的部分,你去pps搜一下,讲的很有意思。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一样,在投稿时也是需要查重的,很多杂志社在收到作者文章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查重,如果论文重复率较高,可能直接会拒稿,因此作者想要顺利的发表英文论文都应该提前掌握论文查重率,并自行查重,提高投稿的成功率。在进行论文查重的时候,很多人在查重的部分存有疑惑,当然也有一点侥幸心理。比如英文论文会进行查重吗?答案是肯定的。以前可能由于检测工具的局限不会进行查重,不过现在paperpaper查重可以将论文进行翻译,之后加入文章中肯定会查重的。大家一般都是用知网检测中文汉语论文查重,可能很少有同学能用知网进行英文论文查重,用过知网论文查重检测英文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英文的查重结果显示重复率是比较低的,所以也不要惊慌!实际上,中国知网英文毕业论文查重和一般的知网论文检测中间各有不同,取决于数据库查询不一样。中英互译技术还是有一个桥梁的,虽然中国知网英文毕业论文查重和别的毕业论文查重测算标准上基本一致,都是要以持续十三个字符数的重复为测算关键。显而易见持续十三个左右的字符数重复,则中国知网会判断为该一部分为剽窃部分,在知网论文检测报告之中用到红色字体标明出去。作者发表英文论文,建议使用跟学校、期刊杂志社一样的系统进行检测修改,这样出来的结果才更为准确,并且查重前先要了解每个检测系统的属性、针对人群。自己检测和学校检测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系统的数据库总是在更新中,但自己多次查重是不会被系统收录的。在查重好英文论文后,下面就需要安排投稿事宜了,应该把握好论文投稿时间,每家英文杂志社都有固定的征稿、审核、发表时间,如不安排好时间,碰上投稿高峰期,很容易导致没有版面,无法发表的情况发生。英语论文不同于中文的论文,在字体结构上会有些许的变化与不同,在进行英语论文查重修改的时候,更是让人苦恼。这里分享一些英语论文查重修改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变化措辞法论文或按照意思重写,或变换句式结构,更改主被动语态,或更换关键词,或通过增减。当然如果却属于经典名句,还是按照经典的方法加以引用。其次,减头去尾,中间换语序将论文,头尾换掉中间留下,留下的部分改成被动句,句式和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再自行修改下语病。然后,转换图片法将别人论文里的文字,截成图片,放在自己的论文里。因为paperpaper查重系统目前只能查文字,而不能查图片和表格。
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和步骤由于此类题解题难度一般比单项填空和阅读理解大,对于解答此题的方法的研究显得较为重要。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完形填空题对语篇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解题步骤,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得分率。(一)重视开篇语。文章的首句是全文的“窗口”,它是解题的指南,从此句可探索文章全貌,判断文章体裁,预测大意和主题思想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对理解全文有重要作用,为后面的答题做好铺垫。(二)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寻找中心句。依据首句所给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词,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根据文章前后逻辑关系作出判断,抓住作者意图、目的、立场及观点,从而使句与句、句与文有机联系起来,建立语言的整体感。(三)初选填词,排除干扰。初选时要注意固定搭配、时态语态、词形辨析、上下文逻辑关系等。同时要先易后难,简单的题目可以先选答案,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先搁置一旁,做上记号,做完其他题目后再回头处理,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随着空格变得越来越少,对文章的理解也越来越轻松,这样再回过头来填上答案,也未为晚也。(四)复读全文,反复推敲,验证答案。做完后,还要立足整篇文章,重读一遍,检查句子时态、语态、及主谓一致,代词、名词的数、格,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各种词的搭配及惯用法,纠正错误,查漏补缺。若有疑问,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从意义、语法的角度来仔细权衡,加以改正,弥补疏漏。
问出题的那些专家去。。。。。。好好复习吧!
其实哪一篇文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解题方法,你可以专门去买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习题来做,做多了自然会做了。这种题目不要怕,完形填空要连接上下句,寻找语法,一般完形填空都是考语法。阅读理解就是要到文章上去找,再选出正确答案。
还在为初中英语学习感到烦躁吗?如何可以贯通老师上节课所说的知识?现在小编将分享三个秘诀,让您的英语学习更轻松!
单词非常重要.
单词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很多的人对于背单词很头疼,为此,小编为整理了几个步骤来帮助你.
在背单词之前,先需要了解它的发音,在初中英语学习的时候,可能不会意识到发音和单词之间的规则,当你在初中英语学习时,就会意识到发音标准的重要性,不要标记中国的音译,这将阻止熟悉音标,这是不利于背单词,并不利于未来的学习英语.
单词需要重复记忆,即使你完全背熟,可能还会忘记,这将使得许多学生认为背单词的含义不是太重要,一般来说需要三次以上的记忆才可以,所以学生必须学会定期背诵.
结合句子和文章背单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回忆单词的能力,但也明白句子中使用的话,对于初中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语法
在有一定的词汇之后,需要掌握语法,它是使用英语的规则,必须满足以下两点:
1.勤奋和理解:学习语法自己理解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个老师指导,因此,在课堂上,必须了解语法的每个知识点并学会记笔记,课堂笔记可以记录每个单词或短语的使用,也可以巩固课堂老师教授的语法知识.
2.熟练和灵活使用:许多人认为只需要理解语法,这是错误的,还要求学生用心来背诵它,当你看到一个句子时,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排序,需要语法记忆,灵活运用语法是必须要做到的. 写作需要多多的练习
很多的同学在写作的时候都是很烦恼的,我们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快来看看以下三点建议:
1.关键是练习,写作不应该害怕浪费时间,许多学生认为在大脑中列出一个模式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写作必须勤于写,更多的练习可以找到问题、来发现问题,最后,改善问题.
2.通用模板不能少;如果模板可以为您加分的,它是有选择性的,当你的通用模板和其他人有太多的重复率,可能会减少点你的写作分数,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独特的模板,然后通过编写每个主题进行灵活使用.
3.可以放弃过于复杂和长的句子,有些学生对写作要求较高,一般来说,他们会学会使用长而复杂的句子,并且需要使用正确的语句,但如果不是特别清楚的语法的使用,建议不要这样写.
以上就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技巧,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到你.
我来翻译一下,你就明白了:Imagine in the 21st century,【想象在21世纪】if global warming accelerates,【如果全球变暖加快】where does the next super-strom hit ,(这里应该是storm吧?)【那么下一个超级风暴又会袭击哪里】as the world warms degree by degree?【随着全球一摄氏度一摄氏度的变暖】Scientists around the globe agree we now live in a world warmer by almost one degree.【(全球)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现在居住在变得越来越热的世界。】=========这段的意思大致是:【想象在21世纪,随着全球一摄氏度一摄氏度的变暖,如果全球变暖加快,那么下一个超级风暴又会袭击哪里?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现在居住在变得越来越热的世界。】=========所以你看,如果你填的是when,就变成了【想象在21世纪,随着全球一摄氏度一摄氏度的变暖,当全球变暖加快,那么下一个超级风暴又会袭击哪里?】尽管在汉语上勉强可以读通,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就不合适了。这里应该是一种假设,前后是顺承。在此若是处理成时间状语就不对了,你自己可以品一下。这里用一般现在时而不用现在进行时,我想可能是当下所处的一种状态吧,若是现在进行时就有一种只是目前在干这种事,以后就不会发生的意味在里面,而用一般现在时就可以统统概括目前和将来的状态了。可能我说的有些牵强,但是现在进行时放在这里在有语感的人看起来就是很别扭,所以你无需感到疑惑,慢慢来就好。by在这里是通过某种手段的意思,介词嘛,表意就可,不然你放上别的词试试,总觉得还是没有这个好。
(human) be depressed about 对…感到沮丧。固定用法,这里没法用depressing.不说固定表达,单看单词的使用也不行,depress做动词是及物动词,后面无需加介词,在这里用也不合适。这种词同类型的有很多,例如worry这个词。be worried about.与worry about,习惯性的肯定是用前者be worried about.还是要尊重一种需要的固定表达,用法。语法学习多了,反而会涌现出一些反习惯性表达的替换,没必要。
你好!
你问的43题,答案只能用【Depressed】.
首先,depress就是动词,意思是,使压抑,使沮丧。
其次,depress这样的表示情感,情绪类动词,经常的用法是——
sb be depressed about sth
sb be worried/concerned about sth
因此,作状语时,经常用【过去分词短语】,修饰后面表示人的主语。
你所给的句子就属于【过去分词短语作状语】的用法,修饰后面句子主语——
my brother.
最后,这类句子可以通过转变为从句结构来帮助理解——
As he was depressed about losing his
job, my brother stayed at home all day.
这里有个语法表达很重要——
在时间,原因,条件,方式,结果,让步等主语从句中,如果从句主语和主句主语相同,或者从句主语是it时,从句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一部分经常省略,就叫化为非谓语动词作状语结构。
想象一下在21世纪,如果全球暖化加速,随着地球一度度变暖,下一个超级风暴将袭击哪里?全世界的科学家一致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温度比以前高了一度。因为第一句话描述的场景尚未发生,只是对未来的假设,所以用if比when好,用warms比is warming好。
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具体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
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
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使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
3、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
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使用省略号)。
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
4、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
5、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
扩展资料:
其它格式要求:
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1、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2、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
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
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2.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0.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3、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
4、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
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5、引用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只需在第一条目中注明该作者姓名,余下各条目则以三条连字符及一句点代替该作者姓名;各条目须按书名的第一个词(冠词除外)的字母顺序排列。
6、如果引言与著作为同一人所写,则其格式如下例所示(By后只需注明作者姓即可)。
7、被引用的英语论文名须用引号标出,并注意将英语论文名后的句点置于引号内。条目末尾必须注明该文在选集中的起止页码。
参考资料:
英语论文-百度百科
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具体如下:1、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使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3、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使用省略号)。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4、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5、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
英语论文中引用名人名言的格式通常有两大类。
先介绍作者,后面直接引出作者原话
1、 ……, one of the renowned writers in …, once said that …...
……是……的一位著名作家,曾经说过……
2、 According to …, one of the renowned writers in …, …….
据……,一位著名的作家在……,……
例句:
According to Francis Bacon, a renowned British writer and philosopher, "Money is a good servant and a bad master."
英国著名作家和哲学家培根(FrancisBacon)说:“金钱是一个好仆人,也是一个坏主人。”
引用俗语、古话
1、There goes a saying that …...
有句话说……
2、As a proverb says, …...
俗话说,……
例句:
(1)There goes a saying that he knows most who speaks least.
有句俗语说,谁说得最少,谁知道得最多。
(2)As a proverb says,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俗话说,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好。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
英语论文的组成要素:
1、标题
如果英语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
2、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
3、摘要
英文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的短文。
4、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
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
5、中文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
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
6、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
论文引用文献的上标应该放在句号前。
参考文献的上标,即引用脚注或尾注,是对文本的补充说明。脚注一般位于页面的底部,可以作为文档某处内容的注释;尾注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既然作为对文本的说明,则应该放在所说明文本处,即在句号前。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