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by study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Xuanwu Lake Park, described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Mainly described the historic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And analysis of the Wester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d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solve China's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problems.ifferences.Foun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ations.Xuanwu Lake Park and through historical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landscape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their own design Xuanwu Lake,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oday's Xuanwu Lake Park, passed down the history of how to use the contextual reference and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combination of innovation, reflecting an inherent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contex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making it the focus of attention.
译文如下:This article through studies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xuanwu lake park landscape design cultural connotation are also described. Which mainly expounds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analyze Chinese and wester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 cultural connotation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solution of China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Find the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history of xuanwu lake park, existing landscape design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your own xuanwu lake landscape design, today's xuanwu lake park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historical heritage from the context use them down with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novation, reflect a combined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of inherent city of historical context, make it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y people.希望有帮助到您,乜希望您可以采纳我的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春游四年级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天的一个早晨,晴空万里,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
我们来到郊外,只见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泛起层层波浪。黄灿灿的油菜花开了,一望无边,多美啊!那绿油油的小草也从大地中偷偷地露出了小脑袋,仿佛给大地母亲穿上了一件绿衣裳。柳树在春风中摆动着她那细长的手臂,好像在翩翩起舞呢!清澈见底的小河水欢快地流淌着,你听,“叮咚、叮咚??”不正是春天的交响曲吗?那青山连绵起伏,山上长着一颗颗小树,她们在风中“哗啦、哗啦?”地唱着歌,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婀娜多姿、漫山遍野的野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黄的似金??引来了不少的蝴蝶和蜜蜂,美丽的小蝴蝶一会儿闻闻这朵花,一会儿闻闻那朵花,都快被熏醉了。小蜜蜂呢,在花丛中不停地穿梭,忙着采集花蜜??
看着眼前这令人陶醉的美景,我不禁在心里感叹,春天真美!大自然真美!我们的祖国真美!
春光明媚,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小草探出了小脑袋,花儿们一个个都竞相开放,万物复苏,在这个季节里,春游去玄武湖再合适不过了。
玄武湖已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晋开始,经过多次整治和建设,后来变成皇家园林,到了清一代,又变成百姓耕种之所,1934年4月又改名为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有山有水,风景宜人,是一个春游的好去处。一进大门,可以看到一条弯曲的小路,路边有五彩缤纷的花草。一排排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像一个个战士,腰板挺直。记得上次来的时候,我们还爬了城墙: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从上面眺望远处,可以看到整个玄武湖,走累了,可以看一看风景,这使你眼花缭乱。继续向里面走,你会看到左边有一只巨大的黄鸭矗立在湖的中间,这就是非常有趣的鸭子船,可以让我们自由地在湖中开,也可以在大黄鸭身边绕圈圈。在船上,你可以看到春风姑娘正在帮岸边的柳树姐姐梳辫子呢!一根根柳条垂落下来,好像无数条绳子。玄武湖的南面是环湖路,你可以环湖漫步,欣赏玄武湖的景色。湖的南岸有一段明城墙,在此观湖别有一番风味。环洲还有假山瀑布,许多假山石形状奇特、各异,其中的童子拜观音石看上去像一个小孩在拜观音。环洲十分的有趣,还有其他四个洲等着我们去看看它们的景色呢!
玄武湖还有开阔的场地,我们可以在那里铺毯野餐。吃完饭后,我们还可以放风筝。放完风筝,我们可以继续向里面走。走着走着,你会看到一个游乐场,有许多同学在玩旋转木马、海盗船等,当然少不了最惊险、刺激的漂流。当同学们坐在橡皮做的木筏上,我会觉得全身绷紧,但又想立即开始我们的疯狂探险之旅。“321,出发。”我们一同喊道,我紧张地闭上眼睛,感觉我们顺着大峡谷冲了下去,脑中那一幅幅图片都变成同学们的欢呼声和尖叫声。突然“扑通”一声,顿时水花四溅,我们与水花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赢了。我们战胜了那些可爱的水花,真是刺激、惊险、疯狂啊!
玄武湖的景色让人看上去目不暇接,我们可以在里面尽情享受,让我们紧张的身心得到放松。希望大家可以采纳我的建议,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和有趣的游乐设施吧!
今天,又是我们南区小学一年二度的春游了。我们兴高采烈地走向教室。
教室里,同学们像一群不安定的小猴似的,上跳下跳,互相追逐着、嬉戏着。再看看座位上,大大小小的背包与包装袋,都装的满满的,看来,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呀!
老师来了,让我们坐下等待通知。可就在这时,主任宣布了一件“惊天动魄”的坏事—今天的春游计划取消!通知播送完毕后,同学们立刻耷拉着脑袋,像一丛无力的小草,抱怨着。因为春游取消了,老师只好在班里举行了一次“春游”。
我们把桌子摆成了一个口字形的场地。准备好后,五年1班的文艺汇演之美丽人生开始啦!
第一个活动室接鼓传花。老师是先说明了规则:老师拍手,我们传,当老师停下后,花在谁那儿,就谁表演。在倒计时10秒之内做不出,就要做30个蹲起姿势,并学三声狗叫。游戏开始了!同学们个个都是手疾眼快,把花传到下一个人的桌上,最后落在了一个男同学的桌上。他表演的节目是背诗。接着是三位同学表演,但是他们都宁愿受惩罚,真是没意思!
最后,是班干部们的表演时间啦!看看我们的节目吧—唱歌。我还是指挥呢。我们唱的歌是《队歌》和《外婆的澎湖湾》。我们这一唱,使同学们欢呼了起来。
汇演结束后,我们把桌子摆回原位,排好路队回家了。啊!今天真是不是春游—胜似春游!
长汀县南区小学五
春姑娘悄悄的来了,老师要组织我们去春游了,我高兴的不亦乐乎!早上,天空作美,鸟语花香。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喜悦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子去春游!汽车如约到了校门口,我们一个个整齐而又满足地上了车
。不知从哪里听到了有人说话——下雨了。听到这个令人扫兴的消息,又不满的抬头看了看天——阴沉沉的天空像一张绷得紧紧的黑帐篷,不时有几点雨花飘落着。但这怪诞的天气并没有丧失了同学们要去春游的兴致,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的,面对着自己的一包包精美的食品,都忍不住把它捧在手上,欲拆却又不敢拆! 很快我们到了合肥科技馆,看到第一层有一个很大的实物模型,只要转动轮盘,小球就会按着轨道,通过各种障碍物,再回到原来的地方。我顺着小球运行的方向看到,障碍物有螺旋式升降梯、阿基米德旋涡、弹跳器等。穿过一楼,我们坐电梯来到了二楼。听老师说,这个电梯叫感应电梯,只要把手放在电梯的扶手上,它就会动起来,如果没有人的话,电梯会自动停止。开始我不信,反复试了几次,果真如此。现在的科技真发达呀!在二楼,我发现有一间从外观看上去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屋,上面写着“倾斜的小屋”。
真奇怪,小屋怎么会倾斜呢?我不禁好奇起来,忍不住拉着同学就往里面冲。刚进去,我立即就感到小屋真的斜了,几乎站不稳。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一鼓作气冲了出去。真刺激!“杨叶语,我不行了!”我在外面听到同学的大叫,忍不住哈哈大笑。后来,我们又参观了三楼、四楼,可视电话、无源之水、磁悬浮列车等让我大开眼界,现代科技真的很神奇。最后,我还看了穹幕电影呢!科技馆不但好玩,还长见识。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去那里。 坐在回家的车上,我不由地回头望了望科技馆,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也许将来有一天,这里有我亲自设计制造的科技展品!”
今天在新奥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徒步到体育馆和人民公园春游!
不经意间发现,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不时还听到小鸟的“喳喳”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春》早春的体育馆里空气可真好呀!穿过体育馆来到人民公园,我家里这儿这么近,还从未曾在白天仔细的观赏一下春天的人们公园。看!梨花和桃花老远就映入我们的眼帘,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在争相比美。湖水早就化冻了,在微风的吹拂下也不安分的荡起波纹,沙滩上的细沙借着春风的`劲,也来骚扰我们的眼睛。啊!公园里实在太美了!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起在人工湖南边,小桥东边的空地上做起了游戏。首先老师给我们分好组,然后让我们起一个关于春天的组名,我们叫“春意盎然”组。就像这春意浓郁的人们公园一样,到处充满着生机。游戏开始了,第一次是双腿夹气球来回跳,结果我们得了倒数第一。第二次双人并排,挑着气球跑,这一次我们齐心协力夺得了第一名……
在快乐的游戏中,我们的身影渐渐的短了,原来,中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人民公园。
柔和的春风轻轻地抚摸我们的脸颊,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在这万物复苏的美好时光,让我们一起去春游吧。去哪春游呢?我建议大家到乡村去感受感受春的气息、春的步伐。在那里,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你瞧,乡村多美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路两旁的野花野草长得多么茂盛:丛丛嫩叶映衬着簇簇鲜花,红的,像骄阳;粉的,似云霞;黄的,如明月;而蓝的,宛如湛蓝的天空……在绿叶的簇拥下,花小姐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蝴蝶的蜜蜂。只只彩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群群蜜蜂在花丛中辛勤采蜜,偶尔还会飞来几只小飞虫和它们打招呼。这是一幅多美的春景图啊!大概任何著名的大画家也画不出吧!
再到田野来看看:麦田里的麦苗绿得发亮,仿佛每片叶子上都有一个绿精灵在跳舞,一阵微风吹过,就像是绵绵的绿色波浪荡漾在一望无垠的碧海之中;金黄金黄的油菜花倾吐着醉人的芳香,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太阳。我们还可以放风筝,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飞翔,会让我们心驰神往,仿佛自己也飞上了天,伸出手便能触摸云霞。
还有池塘里,那活蹦乱跳的鱼儿欢快地吐着泡泡,鸭子成群结队地在水里嬉戏,还时不时地“嘎嘎嘎”唱上几句,冬眠的青蛙醒来了,“呱呱”地唱起了春的赞歌……
中午,我们坐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一起聚餐,这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
怎么样,春天中的乡村美丽吧!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忘掉所有的烦恼,来感受乡村的清新与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吧!
今天,快乐的春游科技馆之旅开启了!
坐上大巴的时候,我们一起谈笑风生,欢声歌唱,“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科技馆门口,我二话不说,如风一般从背包中拿出手机,一阵狂拍。结果被张老师发现了,我慌忙则不乱地将手机收到背包里来。
进入科技馆,历史重演了,我又如风一般从背包中拿出手机,一阵狂拍。我进入科技馆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那个巨型滑梯,我有看到人正在玩,我的心思几乎全在那边,根本没有听导游的讲解……
到了吃饭时间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带的东西,与小组成员分享,又把最好的东西拿起来,献给两位老师,又去互相串组,吃吃别的小组带的东西……这是多么和谐友爱的一幕啊!吃过饭过后,每个小组都留下来收拾“残局”,毫不自私,我为我们班的人统统点个赞,我们都是好样的!
巨型滑梯排了一大条长龙,大家伙们心如乱麻,着急无比,于是许多人纷纷离队。而我觉得做凡事都要有个耐心,欲速则不达,因此我耐心等候……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到我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既兴奋又紧张。我平躺在保护巾上,猛地一蹬,下去了。路途中,不断地拐弯,起伏。经过一番风波后,到终点了。这让我懂得了,人生中此起彼伏,我们都应勇敢地去面对。
总而总之,这次春游收获多多!
今天既是六一节、也是我们学校的春游活动、更是我十岁的生日。
天蒙蒙亮,我就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望窗外一看,啊!今天怎么下雨了?今天的春游还去不去?
刚来到学校,老师说:“雨天春游照样进行。”我当时非常高兴,心里想盼望已久的春游马上就要到了。
春游的地方是松江的一个公园。那里的青草绿油油的、那里的大地把整个湖包围了起来、那里的桥各式各样:有月牙桥、拱形桥……
这时我们来到了一棵百年古树前它的中心挖空了,上面搭了几把梯子,它的高度跟8层的平民房屋一样高。来到他的顶端上面有一个望远镜,他可以俯视下方,眺望远方。
来到嘉年华游乐场,里面有许多项目,有扔投标、套圈圈,等等可好玩了。在那里我扔投标中了一个吹泡泡的和一把扇子,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亲手得来的。
一提到壁画迷宫,我们可有劲了,我们在迷宫里穿来船去从这头来到那头可高兴了,但是不一会,就走不出去了。最后还是导游带我们出去的呢。
还有许多项目,有跳跳云、沙滩游戏,都是因为雨天才不能玩的。
今年的六一节就在这雨中度过了。
我喜爱春游。
星期一的早上,天空万里无云,我们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岭南印象园游玩。
岭南印象园古色古香的建筑依水而建,我们走在悠长的小巷里,中间还有一条溪水在流淌,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处处散发着岭南水西乡的韵味。
我们先来到了一个精巧的房子里面学搭岭南民居。一进门,我们就看了一个小视频,里面播放着搭建小房子的步骤。我们看完介绍后就开始尝试:首先在最低面铺一块长方形的地板,然后在这块地板的四条边上各自立一块墙,接着在这四块立起来的墙上铺一块隔板,这样小房子就被隔成了两层楼……看似简单,其实要想真拼凑得漂亮,还真不容易。我们手忙脚乱,一遍又一遍的搭建,终于一个小洋楼呈现在面前,我和小伙伴欢呼雀跃。
接着我们又被带到了另外一个景点,这里专门制作木版年画。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把刷子,轻轻地沾了一点墨水,认认真真地在一块“福”字木版上反复刷。稍等片刻,再拿一张纸轻轻地按压一下木版,这张年画就印染到纸上了,成功啦!太神奇了!
最后,我们还观看了文艺表演,尝试了里面的特色小吃,我们几乎把全部景点逛遍,开心得都快要飞起来……
这次的春游我们不仅玩得爽歪歪,更重要的是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切地感受到了它的深度和魅力!我还会再来的!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游玄武湖作文4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在这大好假期里,若不去玄武湖玩一圈岂不是太浪费了?
走进玄武湖,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迎面的春风似一只温和的大手,轻抚着人们的脸颊,舒适柔和,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是从后门进来的,进门便是两大片清澈的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十分好看。
经过观察,我们决定从菱州开始,转一个大圈,最后到情侣园赏郁金香。
菱州是一个较大的活动区,这里有一个大的草地,有非常多人在这儿放风筝。各色各样,形态不一的风筝一只接一只地飞上蓝天,原本稍显单调的天空,竟变得五彩斑斓!
我们走过一座桥,来到了樱州。顾名思义,就是开满樱花的小岛。这里开满了樱花,风一吹,花瓣飘落,则形成了闻名的“樱花雨”,犹如天女散花,又有“流星雨”的情调。这些花的品种各有不同。有红的,风姿妖娆;有粉红的,可爱甜美;有白的,纯洁无暇……
走过樱州,一席美景映入眼帘。这是一幅“中国山水画”,有柳树,有青山,有湖水……这里是翠州。微风吹过,柳枝迎风飘起,仿佛一缕缕长发,赏心悦目。接着,我们又去了环州、梁州……
游过了玄武湖,情侣园的大门向我们敞开。这里的郁金香开了。“哇!”好漂亮!棵棵挺拔,多多艳丽,无不散发着贵族气息。其中,我最喜欢橘黄的,它不似红色的那么浓厚,但也不乏韵致,光彩夺目。
在玄武湖,在情侣园,到处都是一派生机,让我不由惊叹:“春天真美!”
4月23日,我们班去玄武湖公园春游。
我们上了巴士,来到了玄武湖公园。进了玄武湖公园后,我们就直奔游乐园。游乐园里有很多游乐设施,有飞天秋千、花果山漂流、旋转木马、海盗船……我想玩的,样样都有。可惜老师只让我们玩三个项目,因为全玩的话,时间来不及。在玩过的项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飞毯。虽然上上下下很难受,但我觉得很刺激。
玩完了游乐园,我们去了爬行动物馆。爬行动物馆里有凶猛的蛇、巨大的蜘蛛、猫一样大的老鼠……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和猫一样大的老鼠了,因为我觉得不管怎样,老鼠都不可能跟猫一样大呀!
在爬行动物馆里转了几圈后,我们来到了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准备吃饭。那时候,我还不饿,只吃了一点儿。剩下来的食物怎么办呢?有一些分给了同学,还有一些喂给了旁边的孔雀。所有食物都清理完后,我还想喂孔雀,就拿了些树叶,孔雀竟然也吃。
我们去的下一个场馆是飞禽世界,里面有许多鸟,有鸭子、鸽子、白鹭……我很喜欢这里的鸟,就买了许多食物给他们吃。我喂鸭子的时候,没有扔给它们吃,就放在水面上,不管它了,因为时间来不及了。
参观完这些场馆,我们就要走了。到大门口时,我又往后望了一眼美丽的玄武湖。这真是难忘的一天啊!
人间四月天,芳菲落英地,今天中午,我们全家兴致勃勃地去玄武湖公园游玩。
玄武湖公园的人真多呀!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我们沿着环湖路徜徉,春天的光阳照在身上,暖暖的,舒服极了;春天的徐风吹在脸上,柔柔的,惬意极了。湖水清澈透明,湖面波光粼粼,游人们泛舟湖上,欣赏着漂亮的风景,歌声、笑声连成一片,成了一首交响乐,远处,几只野鸭在湖中戏水、玩耍,高兴的时候又飞到空中……
我们边走边看,满眼都是漂亮的花卉,你看,那花坛里的蝴蝶花,五颜六色,异常妖娆!微风回来,就似许多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来到了游乐场,玩起了“旋转章鱼”,我和爸爸坐在黄色的章鱼爪子里,忽上忽下,忽高忽低,转得晕乎乎的,都分不清方向了。之后,我和爸爸又玩了“急流勇进”,我和爸爸一前一后地坐在小船里,小船在皮带和水力的推动下,慢慢地向上前进,爸爸紧紧地抱住我的腰。小船爬到了最高处,足有三层楼那么高,我从上往下看,心里直抖瑟。突然,小船一瞬间冲了下去,我吓得眼睛睁得老圆,忍不住大叫起来“啊!——啊!——”顿时,水花四溅,太刺激了!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漂亮的玄武湖公园。今天,我玩得非常开心!
春天到了,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熊和小猴相约去春意盎然的玄武湖游玩。
他俩到了玄武湖,便一起往里走,走着走着,小猴突然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在原地看来看去,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东南西北又看了一遍。小熊也不由地停下了脚步,看了看周围的景物,他俩异口同声地说:“这里就像画家笔下画出来的画一样,实在是太美啦!”在小熊仍陶醉在美丽的景色里时,小猴看见了在不远处的湖边新修了凉亭。它那个调皮的性子再也忍不住了,心想:齐天大圣孙悟空在石柱上写了“孙悟空到此一游”几个字,我是不是也可以学他一样在凉亭的石柱上写几个字呢?说写就写,小猴一溜烟地跑到了凉亭里,轻轻一跃,随手拿出了随声携带的毛笔,做了个倒挂金钩的动作,接着,快速的在石柱上写起了“孙小圣到此一游”几个字。
这时,小熊正纳闷小猴突然跑哪里去。仔细一找,发现了正在凉亭里的小猴,心想:小猴呀小猴,你又开始干蠢事了。于是,小熊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凉亭里,对着小猴喊到:“小猴,你快下来,不能这样做。”小猴不解的问:“为什么不行?”小熊批评到:“这是公共设施,不能随便涂写、刻画,你这样是不文明的行为,公共环境是需要每个人来爱护的。”小猴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4月23日我们来到了玄武湖公园,一进大门,就看到了很大的湖。清清的湖水,碧绿的树木,看的我心旷神怡。
我们先去了游乐园,里面的游乐项目可真多。有:阿拉丁飞天魔毯,碰碰车,旋转秋千,漂流船·····。老师告诉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3项。我们选了3项,其中我觉得碰碰车是最好玩的。这种车可以坐两个人,车上还装了一把抢,用来攻击别的车,打中了就可以得一分,我和臧楠一组,他负责开车,我负责攻击,我们的车被别人打中好几次,我们想反击的,唉,可是时间到了,这个游戏只好结束了。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动物世界,那里有大猩猩,还有蟒蛇,最奇怪的是还有和刚出生的猪差不多大的老鼠,还有跟老鼠差不多大的猪,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老师带我们离开了动物世界,又来到了飞禽世界,这时,吃中饭的时间到了,我们坐在大草地上一边吃一边欣赏假山上的鸽子。我吃了半个苹果,剩下的半个就喂给了孔雀,没想到孔雀们很喜欢吃苹果,都过来争着啄我手中的苹果,我怕啄到手,吓的赶紧缩回了手。吃完了午饭,我们就参观了这个大的飞禽世界。我看到了白头翁,驼鸟,灰色的野鸭,仙鹤,看到了池塘边的大白鹅,让我想起了骆宾王作的一首诗:鹅,鹅,鹅 曲项像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不知不觉一天的游玩就要结束了,我和同学们对这儿都有点依依不舍。留恋春游,留恋玄武湖。
今天,我随爷爷奶奶游玩玄武湖。
春节后的天气已经转暖,天空晴朗,阳光和煦,照在身上感觉暖洋洋的。玄武湖公园里有许多人,有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的,有吹拉弹唱的,这都是活化的带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人文风情。大部分是游览、散步的,他们水岸听风,柳堤漫步,水边观鱼,随手拍照留影,尽显闲情逸致。
玄武湖让我感兴趣的好玩好看的地方很多,四个洲,我们只在梁洲转悠。我还不具有欣赏自然风光的素养,只是任由着小孩子的本性,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喂金鱼,一会儿看小鸟。有时偷偷地摘朵花,总是被爷爷发现,遭到责备。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去看一邦爷爷奶奶级别的人跳新疆舞。他们穿着新疆人的衣服,带着新疆人的头饰、手饰、脚饰,闪闪发光的漂亮头饰镶嵌的象是红宝石、黄宝石、绿宝石和蓝宝石,手饰上系着水晶链或核桃链,脚饰上串着珍珠和贝壳,再加上她们挥洒飘逸的舞姿,让人看的留连忘返,好象置身新疆,感受着浓郁的新疆地域风情。
逗留时间长要算是在“金陵盆景馆”。外面的盆景因冬天被移走了,温室里各种花卉正竞相争奇斗艳,又将花种、花形、花色等经精心搭配,让花卉盆景秀出无比奇丽、楚楚动人、婀娜多姿的娇妍风情。花名我叫不上几个,如郁金香,蝴蝶兰、吊兰、蟹爪兰类,各种梅花,仙人掌类,映山红类等。拍照是必须的。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按照约定,我指定麦当劳就餐,草草喂了下脑袋,才依依不舍走出玄武湖。
星期六,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玄武湖玩,来带湖边,妈妈的眼睛突然一亮,就像找到了新大陆似的拉着我和爸爸,我们俩也只能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
到了那儿,妈妈站在这个“庞然大物”前,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一定要玩这个”说完,立刻就去排队毛票。妈妈买了票,立刻拽着我进入口,抬头一看,啊!是“激流勇进”,我怕了,因为我从小就不敢玩这种项目的游戏,我眼珠一转,悄悄地从妈妈后面轻手轻脚地溜出去,可还没走三步,就有被拽了回来。
一个,两个,三个......快到我们了,随着前面的人越来越少,我的心像小鹿撞地“扑通扑通”直跳。到我们了,是一个青蛙外状的船,两边都有扶手,船在水面上漂着,越来越靠近小斜坡,我又是害怕又是激动,船顺流而下,水花打在身上,凉丝丝的,给人以一种清爽的感觉。
小斜坡过去了,我的心一点点平静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挑战自我的时候,船转了一个弯上了坡,渐渐地,靠近大斜坡,我更为着急,不停地拍着扶手。
船顺着斜坡倾斜而下,我和妈妈大声尖叫,可到一半时,我却想叫也叫不出来了。船入水后,溅起的水花如一朵朵白花,水溅到我的皮肤上,感觉清爽怡人。
下来的那一刻,我手脚都软了,妈妈却在一旁说爽。
玄武湖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还有大片的参天大树,是个观赏的好地方。
玄武湖的湖水清澈见底,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像一片金色的大镜子。小鱼不时会从水里冒出来晒晒太阳,几只野鸭在水上哗哗的游着。
玄武湖的树林也很美,树林里的树都是参天古树,碧绿高大,特别美丽,要把这一林子的参天大树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这个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树林中还有一个木头做的小平台,这个小平台全部都是用木头做的,非常美丽。
玄武湖的小岛也是美不胜收,岛上有壮观的喷泉,一股股的冲出来,岛上的小山丘给小草盖得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大的绿蛋糕。
玄武湖的美丽的,它风景优美,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它还有一些小山,非常美丽,这些山被绿色所覆盖,非常显眼。它的城墙也很壮观,像一条巨大的龙,城墙上的弓箭口可真像巨龙身上的鳞片。
玄武湖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这是由湖水、城墙、小岛、山丘、树林等景色构成的一幅风景画,大诗人李白也在这儿留下过身影。
你们说玄武湖的风景美不美呀?
今天,爸爸带我到玄武湖公园寻找春天。
远远地就看到了高大巍峨的城楼,“玄武门”三个大字格外醒目。我们穿过红色的城门,迎面看到几棵桃树,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路旁有一丛丛金黄的迎春花,在争奇斗艳。还有一种奇特的花,它的枝干光溜溜的,只有在枝条的顶端抽出了几片绿芽,绿芽的下面开着丝状的白色小花,真是太美了。沿着石头小路,我们来到了湖边。湖面上游船形状各异,来去穿梭。我们也忙租了条脚踏船,慢慢地划向湖心。湖水非常清澈。湖底的水草随波摇动,好象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它。湖中的几个小岛上,开满了紫色的野花。四周长满了垂柳,枝条随风摆动,不由得使我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丝句来。有一棵柳树弯着腰,对着湖面,就像是一位姑娘在照镜子,看美不美呢。我回头看对岸,岸上的树密密层层,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里。灰色的城墙就像一条飞龙在雾里出没。“真美啊!”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湖面上也不时传来游人欢快的笑声。
“春天找到了么?”爸爸笑着问我。我大声地回答:“找到了,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
首次来到玄武湖,都会觉得这里的一切好像以前见过似的。我也不例外,首次来到玄武湖,周围的一切让我流连忘返,好不漂亮。“哇塞!”我惊讶的张大了嘴巴。玄武湖既雄伟又庄严,并且群山环抱,景色优美。湖上有一座座小岛,小岛上满是绿树,仿佛是这里的守卫者。小岛之间还有小桥,因为我离得远,只能看见上面有一些绿色植物,所以也不能细细介绍了。我走着走着,就有一个旅游团往我们这边走来,一个人手中拿着五星红旗,颜色多么鲜艳啊!我之所以感叹,是因为他们在一条绿色的中国龙旁边走啊!
啊,这里是天堂吗?我怎么了?上天了?这是玄武湖吗?一大堆问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你一定有疑问吧?我怎么冒出这么多问题?别急,告诉你一个玄武湖的秘密:它表里不如一!外面雄伟庄严,里面轻柔美丽。这里有桃花和柳树,倒映在水里像一幅画,这幅画随着波纹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我观赏的最后一站:荷花池。这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托着荷花的是一个个巨大的荷叶,与荷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荷花池中间还有一个凉亭,有一条小道从岸上一直通向凉亭。
介绍了这些,想必你们也像见到食物一样垂涎三尺了吧,有机会你也去看看吧!
天空显得有些阴沉沉的,但在我的心中,天还是那么蓝,太阳还是那么亮,云还是那么白,一切都还是那么美好,想知道我的心情为什么那么好吗,那我就告诉你——今天我要去玄武湖!
我和爸爸到了玄武湖的大门前,这扇大门年代已十分久远,还有了几道裂缝,我们走进了门,一走进门中我就真真明白了人山人海的意思:船上、湖边、墙边、店里,到处是人,水泄不通。早上就那么多人,看来南京玄武湖可真出了名。
到了湖上,我们就自己开起了船,一到船上,我就变成了小船长,开始控制船的方向,爸爸大指一指:“向解放门方向行驶”!我们的小船劈波斩浪,开过高耸入云的紫峰,开过影影约约的中山陵,已经看到了解放门前灯光闪耀的水中的桥了。这湖水十分清澈,但见不到底,爸爸说这湖水有十米呢,我不禁为此啧啧赞叹。
看好了湖, 我们又来到了游乐场,玩起了“旋转章鱼”,我和爸爸坐在黄色的章鱼爪子里,忽上忽下,忽高忽低,转得晕乎乎的,都分不清方向了。之后,我和爸爸又玩了“急流勇进”,我和爸爸一前一后地坐在小船里,小船在皮带和水力的推动下,慢慢地向上前进,小船爬到了最高处,足有三层楼那么高,我从上往下看,心里直抖瑟。突然,小船一瞬间冲了下去,我吓得眼睛睁得老圆,忍不住大叫起来“啊!——啊!——”顿时,水花四溅,太刺激了!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玄武湖公园。今天,我玩得非常开心!
星期四,我们春游玄武湖,这天,阳光灿烂,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歌儿。
进公园大门,玄武湖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远处高高的紫金山和耸立在九华山上的宝塔,全都倒映在湖水里,好像一幅山水画,美极了。
踏上堤岸,柳丝轻轻拂着我们的脸蛋,好像春姑娘在逗我们玩耍。我们拨弄着柳枝往前走,一片绿绿荫荫的树映在湖中。
一艘快艇从湖那面疾驶而来,带起一股股浪花,快艇的前头像开放着一朵白色的菊花,后面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水道。开快艇的叔叔穿着一身红衣服。那红红的人影刹那间就成了一个红点,速度快极了。
太阳照在水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白鹅一样的脚踏船飘飘荡荡地从拱型桥洞里浮过来,我们向船上的叔叔阿姨招手,他们也向我们摆手微笑。
在动物园门前的草地上。有一座神气活现的双龙戏珠的塑像。两条挺胸昂首的龙全身青青的,原来它们是用花草堆砌而成的,不是说龙有鳞片吗?像鱼一样。老师笑着说,是春姑娘给它们穿上了绿衣裳的。
动物园的猴山上,许多猴子在玩耍嬉戏。 一个穿夹克衫的叔叔用香烟壳做成了花扔到它们那里,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拾起来举在手里对我们挥舞着,那样子可有意思呢。
春天到了,玄武湖也脱去冬装,换上了绿色的衣裳。它真美啊!
今年国庆节,七天长假,我呆在家里无聊透顶。突然听到电话铃声响了,奶奶去接电话,我就站在旁边听,听到阿姨要送弟弟来我家,又听到明天弟弟要去玄武湖玩儿,玄武湖?玄武湖!我大声叫道:“我也要去,我也要去!”阿姨在电话里也听到了,对奶奶说:“妈,你就和于悦一起来吧。”奶奶同意了,我高兴的又蹦又跳。
第二天,我早早的就起床了。我们坐着地铁来到了玄武湖。我们随着人流进了正门。一眼望去,公园里人头攒动。玄武湖整个湖面分三部分,面积达700多公顷,。湖的周围群山环抱,古城墙沿湖而立,延绵不绝,这青山绿水描绘出了秀美的江南。“湖光山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水田一色,波光粼粼的水竟让我有一种错觉,并不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是你湖中那杯能洗净铅华的湖水,是这洞天里看不厌的湖光山色,是石砖堆砌的文明碎片。湖中有数来只小船在游人的驾驶下不紧不慢的游动着,很是悠然惬意!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小船。
正是太阳落山之际,我们沿着湖边漫步,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美景。湖水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一圈圈金黄色的涟漪,她似乎了解游人的心情,也不想马上休息。人流与景物辉映,湖水伴夕阳燃烧。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水里,仿佛一条条银蛇在水中游动。夜市多么地迷人啊!我被这所有的景色给吸引住了。整个玄武湖似乎都沸腾起来了!
我爱玄武湖的美丽景色。
8月25日,阴雨天气终于告一段落,太阳渐渐从云端之间露出头来。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玄武湖公园玩。
从地铁站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玄武门。走进城门之后,我们发现,湖边是一大片荷塘,层层叠叠的荷叶之间挺立着亭亭玉立的荷花。为了更近地观看这些荷花,我们决定坐电动船。我们挑了一只四座小船,由我来驾驶。我把船转到荷花那边去,认真地观赏起来。那荷花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梅红色的,真美!看完荷花,我又沿着湖边划去,时而看见一片芦苇塘,时而看见一座小桥,时而看见一座亭子,景色美丽极了。
上岸后,我们漫步在湖边大道。没走多远,我就看见一块“童子拜观音”石。爸爸说,这是一块通灵剔透的太湖石,有着“皱、漏、瘦、透”之美。我忍不住跑上前去抚摸它,还和它留了个影。再往前走,前面的道路两旁长着许多高大茂盛的树木。真是一条林荫大道,在炎炎夏日为人们送去阴凉。我顺着林荫大道往前走,又看见一片花丛。花儿姹紫嫣红,好看极了。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一片树林,每棵树上都挂着一条条红绸子。据说,只要把愿望写在红绸子上,这愿望就会实现。
走了半圈路,我们都快累得走不动了,但我心里非常愉悦。
星期天是五一劳动节,爸爸妈妈利用小长假带我去玄武湖公园游玩。
公园里的人真多呀,简直是人山人海!里面最吸引我的项目就是划船了。记得妈妈刚买完票,我和爸爸就迫不及待地跳上了船。我们一边用脚蹬着划船,一边欣赏着玄武湖的美丽景色。只见湖面上漂着许多小船,远远看去,仿佛一只只小鸭子欢快地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温暖的春风轻轻抚摸着岸边的杨柳,柳条儿在欢快地向我们招手。周围的船只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划完船之后,我们就沿着玄武湖的河堤逛了起来。周围的花坛里五彩缤纷,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花朵们香味扑鼻,引来了蜜蜂蝴蝶翩翩起舞。我还惊奇地发现,草地上冒出了许多尖尖的竹笋呢!当我们游完公园往回走的时候,发现公园树林里的小鸟比刚才叫得更响亮更悦耳了,仿佛在喊“欢迎下次再来”呢!
这次的玄武湖之行既让我用双眼欣赏了优美的景色,又让我参与了运动,真可谓一举两得啊!爸爸还教育我,要让我多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呢!
出门长学问,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所有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所在的熟悉环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但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于是除了常规旅游项目外,还有许多为满足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如:汉诗旅游、历史探秘旅游、书法学习旅游、围棋交流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可谓种类众多,文化深厚,这类旅游活动酒杯冠名为文化旅游,其实这种称谓并不科学,应当称**专项文化旅游。其特征是有明确的求知目的,通过旅游有目的地学习某种专业, 研究发现对这一专业的现状,发展和运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使得参加这种旅游活动的人,在这一专项领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干,提高技能,有所作为。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素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凭借众多著名音乐家的遗迹成为欧洲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卢浮宫、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别以音乐会、电影节或艺术宝库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中,以亲身体验虽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怀古文化旅游,是当今颇为风行的专题游览项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与约克河间的美国古城威廉斯堡,由于完整地保存了18世纪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城镇风貌,使参观者仿佛时间倒流了200多年,从而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名胜之一:亚洲的泰国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观园也都以模拟古代生活方式而成为门庭若市的文化旅游胜地。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文化旅游的核心:创意 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之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如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这样,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
旅游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扮演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并通过多种方式和作用表现出来, 其中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所蕴涵的意义是非 常值得探讨的。 一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 域 由中国地形图及旅游资源分布图(见文末附 图)可清楚地看到这是中国旅游资源分布最显著 的地理规律。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接区域,即 青藏高原的边缘过渡区的昆仑山—— 阿尔金 山—— 祁连山— — 岷山—— 邛崃山—— 横断山 脉,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鸣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九寨沟、黄龙寺、剑门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岭雪山、峨眉山、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区、腾冲地热火山、瑞丽 江— — 大盈江、西双版纳等著名景区;在第二级阶 梯和第三级阶梯交界过渡区,即大兴安岭—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线,主要分布着五大 连池、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八达岭—— 十三 陵、恒山、五台山、野山坡、华山、洛阳龙门石窟、嵩 山、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武陵源、漓江等著 名景区。第三级阶梯向沿海过渡区的山脉主要分 布在长白山山脉— — 千山山脉— — 武夷山脉一 线,著名景区有镜泊湖、松花湖、长白山天池、鸭绿 江、凤凰山、千山、金石滩、胶东半岛海滨、泰山、九 华山、黄山、齐云山、三清山、千岛湖、武夷山等景 区。其次,我国的海滨和海岛旅游资源主要分布海 岸线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纬向构造带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富 集区 中国由北向南,三大巨纬向地形大约每隔8 个纬度分布着,居北的是天山— — 阴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游资源如天【l1人池、博恪达峰、吐鲁 番、长城、西夏王陵、秦皂岛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仑 山—— 祁连山—— 秦岭—— 大别山,其中的重要 旅游资源有昆仑山、祁连山、华山、武当山、大洪 山、鸡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岭,著名的景区如丹霞 山。参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图, 可以发现它们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区域, 构成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同规律分布现象。如以加入联合国 “人与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天山主峰博格 达峰、吉林长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农架、贵州梵净山、四川的九寨沟、卧龙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阶梯和三大纬向构造分割的网状低矮区是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富集区 这尤其表现在第一级阶梯以东以汉文化为主 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国园林、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现代经济文化景观的分布充 分地证明着这一点。 (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区 中国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以及后备旅游资 源富集区正是中国贫困县域集中分布的区域。 中国贫困县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都存在,其中 东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区,如江西、福建的红壤丘陵、沂蒙山区、大别山区 等。中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 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要素呈过渡性,敏感而脆 弱。这里有一系列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于陕、豫、川、鄂四省交界处,贫困县多大50 多个,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为怒江、澜沧江、金沙 江及横断山所封闭,大约有40多个贫困县集中于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贵州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区,贫困县多大 130多个;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区各县、内蒙古位于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的通辽和赤峰市、辽宁省的努鲁儿 虎山的阜新地区等;黄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陕 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南部、甘肃古东部和青 海东部,贫困县约130个。西部地区为荒漠和高 寒环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为重要的贫困区,尤 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贫困县集中,另有一些 贫困县分布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区又与 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在空间 上重叠。 (五)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的生态脆弱 区 由于以自然为主的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 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布 在山区、高原、荒漠等区域,他们都是生态脆弱区 山区虽然还有较丰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胁,以及本身地质构造的复杂活跃、谷深坡 陡,一旦破坏,恢复困难,而且地质灾害严重,如横 断山区。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黄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农业生产力十分有 限。如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土质疏松、 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区溶洞、地下河发育,山丘崎岖、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资源较少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恶生态区域。 二、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的成因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是自然和人文两大 因素通过长久的耦合作用决定的。旅游资源是环 境中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其中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来自其价值。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过 旅游资源的一系列美学效用特征表现出来,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样性、原始性等引起人们的旅游动机,在条 件成熟时通过去实地旅游获得审美需求的满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围暂时性的空间位移所引发的交 通、食宿等服务需求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间接吸引 力,对旅游企业产生吸引,它是旅游资源经济价值 的一种体现。因此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寄生在 旅游资源美学效用价值之上的。旅游资源的美学 效用特征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质构造内在的决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态、地势特征。 地势地貌,特别是大型的地势地貌通过下垫面的 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再分配进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态 环境,决定生物资源的典型性和多样性,最终各自 然要素复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样性的环境区域、旅 游景区点。国家定义的相关概念充分地说明了这 一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欣赏、文化或科学价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 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 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州独特.围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定为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 邗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旅游、休 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必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带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 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 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历史遗 迹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区域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 在纯粹农业文明时期受的改造影响十分有限,工 业社会时期又相对远离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这一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整体上,它们是工农 业文明视为的恶地区域。当工农业的生产力足够 强大到波及它们时,人们开始了足够的环境生态 觉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间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优适宜性,并通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历史沉淀,累积叠加不断强化人文影响,从而 在不断创造现代文明旅游资源的同时,既衬托出 自身区域内历史文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衬托出边缘文明区残存古老文明的真实 淳朴与可贵、原始自然环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对人 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对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以上分布规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发展旅游业是合理保护中国生态环境。 有效利用中国生态资源的重要途径 虽然中国经济不够发达,但由于悠久的农耕 开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已十分有限,工业经 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庞大的人El等因素的综合 作用,中国生态环境面临强大的压力。生态可持续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生态资源的匮乏是中 国将长久面对的现实。从森林、草原湿地等相对优 生态资源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论述的区域,特别是森林资源更是盘【】此,中国三火森林 .第一 大东北林区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f【J;西南林区 集中在横断山区为中心的区域;南方林区分布:f 闽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岭。河源区和分水岭 叠置在以上大地型构造带,也正是中国实施生态 屏障或森林绿化工程的重点区域,如三北防护林 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太行山绿化工 程也是中国十大重点绿化工程之一,第一与第二 级阶梯过渡地带是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所 以,中国生态资源脆弱区又是中国现有自然生态 资源的富集区。土地不适宜开垦种植,适合森林与 草原建设。但这些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比较优 势越来越突出,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除退耕还林还 草之外,重要的是发展旅游业,由于旅游业与工农 业相比对生态的破坏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确规划 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就能兼顾 生态与发展,有效利用我国的有限的生态旅游资 源。在这些区域发展旅游业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续 发展要求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实 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认为:人类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旅游是开路先锋”,并倡导 “将旅游当作一种在敏感区域(诸如沿海区、山区 和具有大量生物种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工具”。 I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全面小康战略的 实现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 容。基于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点与中国旅 游资源分布地理特点的一致性,所以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将旅游业作为相关地区的主导与支柱产 业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一个 重点必定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才能最 终证明中国全面建设成了小康社会。 (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保 护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环 境对民风民俗形成的深刻影响。中国少数民族的 分布特征除历史上人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环境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横断山脉区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旅游业虽然对土著文化有负面影响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纯真性和典型性,、这些特性构成本地人文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 陔心竞争力,是区域旅游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认识各民族文化的 珍贵,激励大家去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导中国旅游资源的勘察调查,为其旅 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 中国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并已成为世界旅 游大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但是中国历次 国土资源调查,无论是单项资源调查,还是新近完 成的综合地质调查,都没有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工 作。从中国大型的以自然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国家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而言,同时从地质作用对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发, 进而大地型对气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带的影响分析,即从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考察,我们完全可以对 旅游资源进行预测调查分析,特别是在卫星图片、 航片、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的判读基础上,有重 点针对性的踏勘调查是可行的。调查的重点仍是 这些山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兰州一线以西,因为从成因上讲,该县以西应具有 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现有旅游资源图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区。 (五)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以旅 游生态产业战略为带动,全面实现高地中国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旅游最重要的是良好通达性。通过交通的改 善,以旅游的方式规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场,培养新 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保证 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而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 退得稳,还得实,在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好生 态资源。由此使这些区域步入一个具有较强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模式和新时期。 因为中国主力旅游资源分布区整体上担负着 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生态屏障功能,或者 说从全国区域分工角度而论,这些区域首先承担 着生态分工的新职能。必须对其实施生态优先和 生态产业优先两大战略。自身处于世界公认的生 态脆弱地带,并集中了中国最广大的贫困人口或 相对贫困人F1,少数民族聚居,许多地域还兼有国 防安全意义。因此,它们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 关键基础核心的区域。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镜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何做强、做大镜泊湖旅游产业经济,以此来推动牡丹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做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镜泊湖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将镜泊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得出解决的办法,力争把镜泊湖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通过镜泊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泊湖;旅游;产业;研究
旅游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它具有产业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优势。镜泊湖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地,如何加快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开发好现有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镜泊湖旅游资源简介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环抱之中,是我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楼瀑布是国内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风景旅游示范点。
景区总面积为1214平方公里,其风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镜泊湖游览区,展现百里长湖的奇观胜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展现丰富的地下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神奇壮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观,三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展现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纯朴自然的镜泊湖,岛湾错落,峰峦叠翠,景色清秀,古迹隐约,尽揽春花、夏水、秋叶、冬雪于一湖,令人惊叹神往,流连忘返。
二、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牡丹江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产业,它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各个方面,将镜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势必会增加牡丹江市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全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行业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安置牡丹江市下岗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散就业压办,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经济的首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旅游交通建设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没有激发交通部门与建设企业的投资热情。通过打造镜泊湖旅游胜地,必然会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交通的联系,增加开通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旅游线路,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转效率,构建起牡丹江到周边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3.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打造镜泊湖旅游名地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城市品牌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为游客展现一座现代化的文明旅游城市,使旅游者对牡丹江市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于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镜泊湖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划交叉,难以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由于景区内的行政区划隶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各个系统都以景区资源为依托,在各自区域内进行规划建设,乱批乱建现象十分普遍,景区内现已建成各类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的建筑140多处,出现了几个职能相同的部门同在景区内实施同一内容的行政管理现象,破坏了景区规划的统一性。
2.由于景区缺乏统一管理,过度开发滥用使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由于景区的地方乡镇、森工企业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许多问题不能协调一致,同时风景名胜资源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镜泊湖原有的特色鱼种湖鲫、鳌花、湖鲤等到镜泊湖特有鱼种,现在少之又少。目前,水产部门对湖鱼的过渡捕捞和放养(特别是近年兴起的网箱养鱼),对湖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森工企业过量采伐湖边林木,破坏了湖边山岸的绿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湖区整体景观。而且使湖泊污染日趋严重。
3.镜泊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的还不够多。镜泊湖湖光山色,景秀优美并非众所周知,与南方一些景观相比知名度还不够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团,还把镜泊湖列为避暑的旅游胜地,在省内与 其它 地市旅游景点相比也存在着知名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区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解决镜泊湖景区管理体制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从景区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 措施 ,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对策如下:
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确定镜泊湖景区功能定位,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的关键问题就是理顺管理体制,镜泊湖景区发展中的种种弊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更好地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镜泊湖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孙后代。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旅游振兴、招商引资、对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应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作为牡丹江市“旅游经济特区”来对待,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清除障碍。从全国一些景区成功 经验 做法来看,可以借鉴五大连池的做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将景区区域划定为一个行政区域,赋予景区管委会一级地方政府的职能,统一管理景区的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从根体上改变目前景区中区划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2.依靠政府,加大投资,强化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发展后劲。
当地政府应从景区长远角度出发。尽快出台景区管理法规,健全景医管理 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促进景区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由于对于风景区来讲,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区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和保护职责,这些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这就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景区的财政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的倾斜和支持,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功能完善,体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景区独立财政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3.扩大宣传,提高名气,以增加景区人气为目的,加强了宣传促销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经济就是宣传经济,针对镜泊湖景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游客规模徘徊不前,人气指数不高等问题,牡丹江市应采取一系列宣传促销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镜泊湖,投入资金对镜泊湖旅游网站进行提档升级-②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活动。组织人员多参加相关部门旅游交易活动,与部分知名景区和旅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增加沟通了解信息,宣传自己;③出台促销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镜泊湖,如实施旺季对旅行社实行了8折优惠,淡季5折的优惠政策等等实施多种惠民政策。
通过上述对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推动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牡丹江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年
[3]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游经济》2000 2006年合订本,2006年第1期
[5]于学谦著《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本文着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既切实保护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形成先导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先导产业 优化发展 政策建议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武汉城市圈之后,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省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两轮驱动、一带(长江经济带)相连、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湖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问题本文将在分析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和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组成的先导产业并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的新路子,从政策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先导产业
产业是商品经济中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它是介于宏观范畴的国民经济和微观范畴的企业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范畴,属于中观经济。产业的分类 方法 比较多,常见的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中有一种战略关联分类法,将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而其中的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它不同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罗斯托)。主导产业一般能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带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这里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鄂西圈重点打造培育的先导产业。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必然要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先导产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鄂西圈先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产业尚未形成
生态产业,目前在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态产业是狭义的,主要指基于鄂西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涉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与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鄂西圈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但利用率低,未形成产业。圈域内已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1%、90%和59%。但这些保护区大都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坏的倾向。神农架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天然药库”之誉,但神农架旅游发展还不足以成为其先导产业。圈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珍稀动物金丝猴等120种,分别约占全国的18.55%和31.75%,但这些珍稀物种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高达35.2%,拥有林地面积648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50万公顷,但其中主要以灌木为主,用材林、经济林不多。
2、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产业”与上述概念一致,但侧重于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虽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产业规模没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农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辉煌灿烂,三国文化独领风骚,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文化蔚为壮观。圈域拥有各类文化遗产8000多处(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0处。但圈域内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左右,而发达省份这一比例已达5%,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左右。
3、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指以食、宿、行、游为基本组合消费商品,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满足游客合理需求的服务,兑现其消费商品的契约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经营商从中获取运营收益的服务性产业。鄂西圈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彩,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旅游资源富集度高,种类齐全,品位独特。圈域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近年来,圈域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断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投入比重偏小、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品牌建设不力与圈域旅游景点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2008年圈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而有的省份这一比重早已超过10%。
三、促进鄂西圈产业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确保鄂西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一是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战略位置,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建立政府监测、预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鄂西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地位。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法保护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及自然灾害高发区建设旅游设施,对于设立在水源涵养地的煤矿、铁矿、锰矿等,要逐步停止开采,并进行复垦再植,恢复生态。二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资主导机制,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对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林业等生态产业资源。支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附近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支持市、县级政府统一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做好饮水、通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要统筹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农田、果园、森林、草场等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双赢。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圈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以实际受益者(市场主体)补偿为主、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生态项目为辅的圈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 渠道 、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对于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由各级财政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镇),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企业、旅游文化演出企业,推出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旅游景区景点要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容,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荆州花鼓戏、汉剧、楚剧、长阳南曲、土家摆手舞、神农架堂戏等地方戏曲文艺的市场价值,鼓励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推进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建设影视城、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园等,鼓励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等。
4、突破性发展旅游业
一是加快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加强交通对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骨干网络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尽早将襄樊、宜昌等地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加快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旅游接待功能,改造、升级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长江、清江、汉江的重要旅游码头。发挥历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联合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旅游配套的医疗、治安、旅游导引标识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公共博物馆、城市公园等,并实行免费开放。三是扶持重点旅游企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开发企业在圈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支持其并购旅游景点景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体制障碍,鼓励地域相邻、资源类同、同质竞争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扶持圈内重点旅游企业,特别是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江两山”旅游开发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相关服务,整合旅游资源,创立旅游品牌,探索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推动旅游企业包装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5、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
一是积极发展商贸会展业。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贸会展信息化建设、引进商贸会展重点项目。支持品牌展会,丰富节庆展销活动,要鼓励举办地方产品跨省推介展销、名特优新产品展销、联展活动,积极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对接会”、“推介会”和“采购会”,形成会展、旅游、休闲消费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支持鄂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支持组建新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用于支持与生态文化旅游有关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发展。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旅游、文化等行业信息网及企业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生态、文化及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开展项目招商、人才培训、远程教育,并建立基于此系统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旅行安全方面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机制。
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论文
3. 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
4. 浅谈旅游营销毕业论文
5. 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7. 旅游管理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提纲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提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目: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1.3.2国外关于旅游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1.3.3国内关于海南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
1.3.4当前研究不足
1.4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框架
1.4.2研究方法
第2章旅游发展战略相关概念及理论
2.1何谓“旅游特区”
2.2旅游发展战略及制定步骤
2.2.1旅游发展战略
2.2.2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步骤
2.3旅游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3.1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2.4战略分析工具
2.4.1PEST分析
2.4.2VRIO框架
2.4.3SWOT分析法
第3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3.1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1海南旅游产业要素水平
3.1.2海南旅游业态与产品现状
3.2海南省旅游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2.1政治环境分析
3.2.2经济环境分析
3.2.3社会人文环境分析
3.2.4科技环境分析
3.3海南省旅游业内部竞争优势分析
3.3.1价值(Value)问题
3.3.2稀有性(Rareness)问题
3.3.3不可模仿性(Inimitability)问题
3.3.4组织(Organization)问题
3.4海南省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3.4.1优势分析(Strength)
3.4.2劣势分析(Weakness)
3.4.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4.4挑战分析(Threat)
3.4.5SWOT分析结论
第4章国际海岛旅游案例对海南的启示
4.1美国佛罗里达
4.1.1发展基础与海南的对比
4.1.2旅游业发展历程
4.1.3成功经验借鉴
4.2美国夏威夷
4.2.1旅游产业现状
4.2.2成功经验借鉴
4.3国际案例对海南省旅游规划的启示
4.3.1规划留白、融合生态,保留核心吸引,促进可持续开发
4.3.2主推一到两个核心城市或岛屿目的地,突出龙头
4.3.3在国际融合中保留本土文化
4.3.4主抓2+N国际客源地,促进市场国际化
4.3.5做强停留时间、重游率、消费点
4.3.6开发多元产品、精简接待设施,缩减淡旺季差异
4.3.7统计数据全面开源,吸引专业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第5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体系
5.1制定发展目标
5.2确定发展战略
5.3甄选战略路径
5.3.1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5.3.2管理模式创新
5.3.3提升旅游业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5.3.4大力发展八大旅游业态
5.3.5深化旅游业国际合作
第6章海南旅游特区旅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6.1积极申报旅游自由贸易区,推进旅游特区落实
6.2完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6.2.1资本要素流动政策
6.2.2人员流动政策
6.2.3商品流动政策
6.2.4财税政策
6.3提高旅游市场监管水平
6.4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第7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网上找!主要分析湿地旅游的优点和缺点,应提出在发展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湿地资源,避免短视和短期行为对湿地的破坏。
浅谈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内容摘要] 湿地生态旅游是基于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发生的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它可以实现旅游者回归自然、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愿望。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地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前景,并就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环境与资源保护、发展等提出建议。[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西溪湿地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在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与此同时,以生态旅游为开发形式的新尝试也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已对生态旅游产品及其资源进行了明确的规划。一 、生态旅游的概念很多游客和旅游组织者以及保护区的管理者对生态旅游一词缺乏认识和理解,片面地将生态旅游仅仅理解为走向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关于生态旅游的正确定义目前还没有定论,国际生态学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时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保护区域的旅游;“旅游对象是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方式是不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是1983年IUCN生态特别顾问谢贝洛斯对“生态旅游”的理解;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又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从各种定义来看,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目的是让人们享受大自然、了解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不改变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使当地居民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在经济上受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护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二、西溪湿地现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km,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约100种。近年来,杭州市各级政府关注民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旅游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西溪湿地的宣传、保护和改造,使之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西溪湿地的自然景观、文化积淀和区位优势,为杭州市城市形象的优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西溪湿地景观价值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类似城市湿地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城市中并不多见。西溪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独特的旅游特色:1、地理资源从地理资源看,在西溪湿地区域内,70%是溪流、池塘等水域,而沼泽地、陆地仅占30%。水资源丰富,有河道100余公里、水塘1万余个,星罗棋布,呈鱼鳞状分布。水陆交错,风光优美。2、生物资源从湿地的生物资源看,西溪湿地内水资源和植被等保存完好,是目前全国大中城市中惟一一块城市湿地。3、文化资源从文化资源看,杭州西溪与湿地风光相媲美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据史料记载,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游览过西溪,并留下不少诗文和书画作品,成为西溪文化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龙舟盛会”。每年端午,四邻八乡的村民划着龙舟汇集在蒋村乡深潭口村,热闹非凡。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二)西溪湿地保护建设情况西溪湿地的正式保护和开发开始于2003年。在这之前,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溪这一不可多得的城市湿地资源受到较大的破坏。随着杭州城市发展的快速西进,西溪湿地逐渐被蚕食,面积从历史上的6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10.08平方公里。很多房产项目也在争夺这个地盘。人类生存和生活使部分水域遭受污染,生活、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河道阻塞,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此外,还有居民建筑杂乱,风格不协调,历史遗迹遭严重破坏等许多问题。2003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2004年,《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被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根据这一规划,西溪湿地分为核心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和周边控制区三个层次,其中核心保护区总面积为10.08平方公里。整个保护工程预计投入资金为30-40亿,分三期实施。2005年5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有限开园;2007年10月1日,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二期又顺利实现有限开园目标。2008年,坚持“六大原则”、“四化”方针、“三大理念”、“五保”要求,又好又快推进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三期工程。三、西溪湿地保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西溪湿地自南宋至明清渐渐由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经历一再的人为大破坏,自然环境风貌大大递减,文物基本毁弃,目前尚存一息的湿地资源仅剩原先的1/10左右。(一)自然湿地演替为次生湿地西溪湿地的人工化或人工介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晋以前的少量居住生活介入、晋至北宋的佛教文化介入、南宋的有限生活和生产介入、明清至民国前期的园林化介入、民国后期至今的废弛毁坏和无序的城市化介入。其中南宋至今对西溪湿地及其文化的影响最大。期间西溪湿地的原生态环境被彻底改造,其植被和水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开始大量加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因素。但由于表面上与自然湿地形态相近,这种性质改变没有为人察觉。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设施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大量增加,截污设施又不完善,西溪湿地的水体环境水平大大下降。工业和各类办公、生活污水直排,种植业、养殖业面源污染淋洗进入水体,养鱼饵料等投入,使直接污染源增多。其中保护范围内也有粮食、生猪、淡水鱼、家禽和工业产品大量产出,有生猪4万多头、家禽1万余只。导致水体溶解氧严重偏低,高锰酸盐指数偏高,非离子氮含量高,水质富营养化,自净和更新能力较差,湿地功能已大大退化。(二)环境风貌一再递减西溪湿地的环境风貌破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抗日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日军大肆烧杀,焚毁大片植被和各种文化遗产,许多居民伐桑作薪,整个西溪湿地一片荒芜。第二阶段自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大面积毁坏自然环境,大量增加工业设施和影响环境的低水平住宅。其中20世纪50至60年代,西溪湿地南部丘陵坡麓地带建起大量工业设施和住宅,多数文化遗产被毁。70年代又建起大量低水平多层建筑。第三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城市化对整个西溪湿地形成包围之势,保护范围内建起了不少企业和住宅,周围建起了更大规模的建筑群。西溪辇道已基本被天目山路取代,其他还建有大量硬化路面。河道淤积严重。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大幅度蚕食西溪湿地,使可作为保护范围的湿地面积由约50平方公里缩减至约11平方公里。紫金港以东的由原属蒋村乡骆家庄村、五联村改建的文新街道,以及古荡街道,已形成约10平方公里的新的商住区,环境风貌已完全失去湿地性质。文新街道和古荡街道约有常住人口10万,流动人口15万,总计约25万之多,对环境压力也非常大。(三)文物资源毁弃严重西溪湿地的文物资源毁弃殆尽,所剩寥寥。1950年秋雪庵、曲水庵、慈觉庵、交芦庵等的佛像被砸,文物散失。1966年后秋雪庵被夷为平地,曲水庵、慈觉庵、交芦庵等改建为厂房或民宅。1958年法华寺、东岳庙等被毁。目前寺庙庵祠、文人物业、辇道牌楼等毁弃已尽,桥亭台阁、墓葬等则毁去大半,仅残剩少量桥亭、河埠、墓葬等遗址。(四)保护性破坏正在成为新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开发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一开始的思路主要出于经济开发方面的考虑。近年来,西溪湿地的政府保护工程正式启动,但由于缺乏基本的科学研究与论证,规划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存在较大误差。原生态的湿地要素被加以全面的人工化改造与“翻新”,河道被重新开挖,堤塘被砌石加固,洲渚被人为剪切,植被被重新布置,连原始的芦花也大半毁去,新植品种对不上号,整个景观风貌逐步向西湖靠近,特有的野趣可能会完全丧失。而且,湿地原有的生物链结构也可能被彻底打乱。这个问题需迫切地被引起重视。四、西溪湿地发展前景分析和发展建议(一)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条件与前景1、区位优势突出,游客资源充足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交通便利,天目山路、文山路、文一路、外环公路均可直达,距杭州市中心店武林门仅6km。而杭州则地处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陆路、空中及水运交通便捷顺畅,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和钱塘江、大运河“黄金水道”将杭州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建设,积极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大街小巷改善等大工程大项目,并免费开放环西湖旅游景点,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中国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国内外来杭参观考察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据统计,2008年来杭的国外游客有221万人次,西溪湿地的生态旅游及湿地科普教育,有着丰富的游客资源和广泛的受众群体。2、物种和植被类型多样性丰富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们的保护意识造就了西溪湿地动植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植被类型。西溪湿地鸟类区系十分丰富,包括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等多种类型,共有鸟类15目39科126种。已鉴定的昆虫共133科417属477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蒋科毅等,2008)。鱼类14科35属45种;两栖类1目4科10种;爬行类3目8科15种;兽类5目7科14种。西溪湿地有野生维管植物91科204属254种(李紫芳等,2007),植物区系特征明显,有15个分布区类型和6个变型。自然植被可划分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组和20个群系,以水生植被型和沼泽植被型的草本植被亚型为主。3、景观特色浓郁西溪湿地共有4种景观类型,即水体、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景观。QulckBird影像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影像图分类后产生大量斑块,总数目达到13343个(戎良,2007)其中耕地景观斑块数目为6153个,斑块总数的46.2%,是斑块数目最多的景观类型,其次是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分别为3429和2314个,数目最少的是水体景观斑块,共1447个,仅占总数的10.8%。各类景观的最大斑块指数大小依次为水体、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景观,湿地内成片连通的水体形成较大的斑块,有利于湿地整体环境的重塑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4、文化积淀深厚杭州有8000年文明史、2200余年的建城史,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而西溪风景区是仅次于西湖风景区的杭州市第二大风景区,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高宗曾欲在此建皇城,后改址于凤凰山,但有大臣上请旨问西溪如何定夺,赵构思忖良久,口敕“西溪且留下”,此地也就有了“留下”的名称。历代文人墨客或游览赏景或雅集,为西溪留下大量优美的诗文、书画,清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作为次生湿地、农耕湿地、人文湿地、西溪湿地承载着湿地农耕文化,延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脉,体现出中国湿地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5、地方经济发达,且具备城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成功经验杭州位于中国东部最具经济活力的上海经济圈、苏南及环杭州湾经济圈三个经济板块交汇区,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81亿元,财政总收入910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城市总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杭州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保护、开发西溪湿地,2003年8月启动、总投资近90亿元的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以及中国湿地博物馆建设项目便是很好的例证。杭州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杭州在西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造,湿地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文景观的发掘展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二)有关西溪湿地发展的一些建议西溪湿地西溪湿地是有机生命系统,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此类有机生命的机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仅有的研究成果应用起来成本也相当大。西溪湿地统合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于一体,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既相互映衬又各有边界,缺乏文化减弱西溪湿地的魅力,过分文化化则危及其生命循环。西溪湿地还是城市湿地,保护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与杭州城市的发展互动,二者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有内在的深度矛盾。解决西溪湿地的问题,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长期任务。1、提高科学研究和规划水平西溪湿地的自然地理面貌变迁巨大,原有自然或人工湿地的循环运转系统被较彻底打破,现行生态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的自循环运转。参考西溪湿地的相关古代文献记录,运用现代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气候学等研究成果,恢复其湿地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西溪湿地的文物资源基本毁弃,加强考古调查,研究分析前人有关西溪湿地规划建设的成果,也为当今的保护工作所不可或缺。但尽管有关西溪湿地的文献资料繁多,由于历代散逸,包括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在内的大图书馆均收藏有限,有关西溪湿地的人文历史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建议编纂有关西溪的大型图书。除收集国内图书馆资料外,还须在收集民间资料和海外资料方面下功夫。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向社会全面开放资料。充分利用省、市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民间力量,组织对西溪湿地进行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气候学、生物学、文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西溪湿地保护规划的编制必须立足长远,立足整个杭州城市的发展,立足于大环境生态改良。保护和建设好西溪湿地,是杭州市实现“蓝天、碧水、净气、森林、绿地”生态建设目标的基本标志之一。规划和建设西溪湿地,必须从西溪湿地和杭州城市的本体上切入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统合各种关系,有效保护和有效开发,在较高立意上确立西溪湿地和杭州城市形象。杭州市和西湖区、余杭区两级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建设方面的沟通,建立协调机制,改变规划建设的不平衡局面。2、借鉴国内外有关湿地保护的先进经验中国是《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保护湿地是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责,中国政府已制订《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但目前国家的湿地保护项目侧重于大型自然湿地,相对忽视城市内的较小型湿地,因而保护城市湿地尤其应引起城市执政者重视。西溪湿地保护应该遵循《国际湿地公约》、《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的有关要求,从湿地的基本定义着眼。西溪湿地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演替原理和生态工程学原理,充分考虑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风景配置三个主要方面,实现湿地系统的全面优化。3、遵循湿地演替规律建设自然化的亚热带次生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理论是指导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西溪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必须根据生态演替规律,配置以多种植被类型为核心的生态景观,形成一定的连续规模,并保持或扩大水体范围,防止农作物撂荒地旱化、湿地生植物侵入水体使其干化、湿地生植物群落向旱生植物群落演替,以维持湿地生命。西溪湿地以自然淳朴见长,自有其特色和个性。其建设方向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清明洁净的绿色城市公园、怀旧思古的文化故乡,与西湖明显不同。所以它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不能精雕细刻,应大面积恢复和保育自然生态,尽量选用乡土的、自然的植物,削陡坡变斜坡,在水体与基-渚之间建立湿生生态系统过渡带以构造湿生环境,发展生态建筑,避免采用园林植物而与城市园林雷同,提高西溪湿地自维持能力,减少人工化维持和运行费用。五、结语西溪湿地的生态旅游特色和地理品牌个性体现在自然旖旎的湿地风光、深厚多样的人文积淀、质朴古老的民俗风情、江南特有的生态文化以及现代人的休闲方式。进一步发掘西溪湿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特色,突显其城市湿地的地理品牌地位,与西湖并联推向国内外旅游市场,将为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打造,加快“东方休闲之都”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杭州市综合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贠丽霞,生态旅游浅谈,《原大学学报》,2004年5月第5期[2]叶建东,发展生态旅游,《上海经济》,2007年1月第1期[3]芦建国,徐新洲,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西湖西进湿地为例,《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11月第22期[4]缪丽华,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初探, 《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3月第3期[5]张五钢,杭州湿地公园的生态文明保护与社区参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6期[6]何洪杭,华晨,李亿冰,杭州西溪湿地的环境状况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华中建筑》,2004年9月第18期[7] 耿英姿,张鸿鸣,刘昱,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9期[8]钟伯坚,浅谈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甘肃农业》,2006年2月第2期
一、曾与西湖齐名的西溪,面对蚕食和污染,亟待“抢救性”保护 提到西溪,很多杭州人会想起“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诗句,想起一幅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西溪,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西溪湿地历经东晋发现、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的过程,1600年前的原始湿地,打上人类渔耕活动的印记,形成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湿地,水网密布,以至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在人文历史的记载中,西溪的名字也长久地留存下来,苏轼、米芾、唐寅、张岱、厉鹗、郁达夫、徐志摩、黄宾虹等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为数众多的诗文书画。近些年,历史上与杭州西湖齐名的西溪,湿地生态遭受损伤,原有景致也显衰微。曾经占地60平方公里的湿地,因为受城市化扩张的蚕食,目前仅存10余平方公里。在各种生态系统中,湿地与海洋、山地等相比,改造开发的成本最低,本来就易被侵占,况且西溪湿地就在城市近郊,城市开发与发展慢慢向西溪挤靠,许多当年的湿地如今已是杭州城西商品房住宅新区密集的区块。同时,西溪湿地内村庄密集、人口较多,过度地向自然索取,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染已经压得湿地环境“喘不过气”。在这些村庄,养猪业占农业总产值近70%,最多时有2万头生猪存栏,产生的污染大大超过了湿地环境的承受极限,一度,西溪许多水面都飘散着猪粪便的异味。池塘养鱼放养过密,也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杂乱的民居房舍、随处堆积的垃圾,更是远离了西溪原先的优美环境。2003年,杭州市下决心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做好西湖、西溪这两篇文章。借用文物考古领域的名词,这应称作是一种“抢救性”保护,如果再不实施保护,西溪湿地将遭受更多不可逆转、难以恢复的破坏和影响。据测算,如果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晚启动一年,要恢复到较好的生态状况,必须增加1亿元以上的投入。二、试点探索“湿地公园”保护模式,既要最大保护,也不排斥适度利用 西溪湿地被定为全国首个湿地公园试点,相应确立了“积极保护”的思路,即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以“湿地公园”的模式来实现湿地保护,这在我国还是全新尝试与探索。国际环保组织“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认为,西溪有1600多年人为干预的历史,属于次生态自然湿地,已不是国家生态保护区意义上的原始生态湿地,同时它又是国内大中城市中惟一的城市湿地,正因为这样,西溪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发展之路。“在保护和合理利用之间,完全能够找到平衡点。”陈克林说,就像目前世界范围都非常盛行的绿色产业——生态旅游业,既不对生态造成破坏,同时也能在经济上有所盈利,能够加大保护的投入。合理利用的关键在管理,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杭州作为旅游名城,在资源保护和利用、游客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都积累了经验,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上可资借鉴。“从生态角度看,西溪湿地也不适合纯粹的自然保护区模式。”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常杰教授解释,西溪湿地目前面积仅10余平方公里,这样小的范围,如果完全封闭保护起来,自我维持、自我循环的能力较弱,当物种衰退或死亡后,缺少补充,小环境有成为生态“孤岛”的危险而难以为继。因此,在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适度的人为干预,有助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三、体现环境优先、最小干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西溪湿地作为次生湿地、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的独特性,综合保护工程确定了环境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民为本等六大原则。综合保护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搬迁原先西溪地区农户和单位,减少湿地的人口负载和污染源,疏减农居和厂房,大大降低湿地区域内的建筑密度。西溪综合保护工程专家组组长、原杭州市园文局总工程师卜昭晖认为,这是改善水质、保护生态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中搬迁居民、拆迁建筑、恢复绿化,做好“减法”的类似办法,已经证实了成效。西溪湿地核心区块原有517户农居,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根据总体规划,保留了约100幢建筑,进行削层、整修后,粉墙黛瓦的朴拙民居静静地点缀在自然环境中,内部可以提供旅游服务,总的建筑面积降至4.8万平方米,容积率仅0.015。其它影响景观、建筑质量差、密度较高的农居,全部拆除。拆除建筑后留下的空地则恢复植被、补种植物。补种品种主要选择苦楝、枫杨、大叶柳、竹等乡土树种,避免人工斧凿痕迹过重的“公园化”种植。同时,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污水纳管排放,或建沼气池和污水处理装置,西溪湿地水质已经在逐步改善。为了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最小干预,综合保护工程中有不少周到考虑、细心做法,尽可能保存西溪原貌,尽量少加干预和变动。像朝天暮漾、南渚湖等生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水面,都没有去“惊动”,不采取清淤、沟通等人为保护措施,延续其自身良好的生态系统。只是将部分封闭的小面积水体连通,利于物种在较大环境里自由交流,并吸引水鸟栖息;将鱼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为缓坡,有利于湿生植物生长,为过往鸟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再如原来西溪一带柿子树特别多,形态古朴苍凉,有许多巨大的鸟窝就筑在树枝上,水边则多见杨树柳树,有的大树向水面倾倒,历久形成奇异姿态,像这些树都没有扰动,靠人工很难栽种这样的树、达不到这样自然的效果。今后西溪湿地内只能步行或舟行。为方便游人西溪探幽,须铺设游步道,而游步道的设计和施工颇费心思,不能简单照搬一般公园或环西湖的行人道,国外常用的架空行人栈道与西溪的环境也不太相融,最后还是采用了不规则的石板或碎石铺路,中间不打混凝土,这样能起防滑作用、方便游人,又保护了典型地貌。考虑到今后行船需要,有的河段进行了航道疏浚,河道两旁及时补种芦苇及一些沼生植物。清淤护岸时,用“贴”淤泥的办法来加固塘堤,用木桩巩固堤岸,而且特意选用可以自然发芽的柳树桩。既然是“公园”,西溪湿地这一公共资源终将为市民和游客服务。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黄春雷说,今年5月1日,西溪湿地公园首期即将对外开放,开园后的管理、保护任务更加艰巨。根据西溪湿地的环境承载能力、自净能力,首期的核心景区最佳游客容量2000人,极限容量3000人,今后将通过门票销售等手段控制入内人数。同时,为了让湿地保护更加规范、有法可依,杭州市已将“西溪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调研范围。将西溪湿地公园的探索,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四、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负载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 在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自然生态的同时,上千年来西溪湿地形成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也值得保护、应予保护。西溪湿地范围内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建筑一般不拆,“应保尽保”,修旧如旧。像秋雪庵、烟水渔庄等庵堂别墅之类的重点文化遗迹,在科学论证基础上适量恢复。首批恢复的遗迹之一秋雪庵,就是在查找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对照历史记载后修复的,再现历史文化风貌。围绕西溪湿地留下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将得到挖掘和展示。经过前期考证,西溪湿地作为“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的史实,逐渐得到专家学者的证实。经过系统挖掘整理,有关西溪历史文化的大型丛书,即将出版。水乡渔火、龙舟竞渡等西溪民俗风情画,也要重现于世,在现代都市保留一曲“田园牧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表示,将陆续选择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农户,迁回西溪湿地内,并组织农民耕种、养鱼,既保留了“活着”的农耕湿地文化,也可以承担旅游展示和服务功能。此外,河渠行舟、碧潭网鱼、竹林挖笋等民俗,极富江南水乡的田园气息,也有望成为游客参与度很高的旅游特色项目。湿地公园担负湿地文化的宣传、教育、普及等社会功能。今后西溪湿地公园虽然设门票,但仍较多地向倾向社会效益。每周将辟出一天“免费开放日”,预约后可免费参观游览;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还将优惠减免门票。在我国,“湿地”这个名词引入历史尚短,湿地的基本知识、保护常识也还不为人熟知。湿地公园除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应外,还有它的社会效应,向公众开放,可以成为青少年的特殊“课堂”,公众的“博物馆”,学到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知识。西溪湿地公园将来要开辟专门的展厅,让更多普通人走近湿地文化,多一点了解,就会多一份珍惜,多一点保护的自觉。
我来回答: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 28519希望对你有用!
1。先谈谈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与谐相处是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 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无限制地掠夺自然, 会造成资源的枯竭, 森林的破坏与减少, 土地的退化、荒漠化与沙漠化,水资源的减少与污染, 最终导致人类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恶化, 这样不仅实现不了发展的目标, 还会使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最终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与谐也就无从谈起, 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更无从谈起。所以人与自然的与谐, 是与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确保人与自然的与谐, 是构建未来与谐社会的重要价值理念。 2。再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与谐要求在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平衡与协调, 倡导人与自然的与谐发展,将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评估历史、重新定义幸福, 认识到仅仅发展生产与扩充财富并不等于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更不等于与人类的进步方向相一致。发展是实现社会与谐的根本之道, 只有最大限度地消除贫困, 才能有效防治许多社会弊端与弥合社会裂痕, 才能实现社会的健康与与谐。但是, 发展生产力, 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不能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 可持续性发展是被当代社会所公认的最佳的发展模式。 3。最后来一小段结尾,可以写些心得感受之类: 在咱中国,在这“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试年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毕竟太少了。倒不怨其有多可悲,只叹咱中国学生太听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固然,学习很重要,文凭是社会生活的底牌嘛!现在,我也能理解了:当年属于我的“贫困助学金”怎么后来就“名额已满”;也不再埋怨:那几位视我为“得意门生”的恩师,在我搞环保回收时所骂成的“学习败类”;也总是那么“乐意”:把自己的位置调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去。“差生”厄运——我体会了! 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不说“声声入耳,事事关心”,也总得参加点公益活动吧!若各人自扫门前“雪”,当热爱与奉献没有了印迹,这“世上新人赶旧人”的浪潮还能一浪高于一浪吗? 学生搞环保,是非曲直众人自有其说。我不想再去评议当时选择成立“金宝环保小组”是对是错,只想说:环境是个大课题,环境保护不要只成为一种口号;也不要指望一部分人来完成;更不要计较参与当中自己亏了多少。大众利益,人人参与,愿广大青少年朋友热爱环保;愿社会各界人士都支持环保;愿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上是自己的收集知识,仅供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
我从网上找了点相关资料,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应用实例及启示安全是主体存在的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以往主要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安全,因而保障国家主权和尊严不受侵犯的国家安全便成为最高的安全概念。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目前已发展到严重威胁人类自下而上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态安全已成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生态安全是指人类赖以自下而上的生物圈处于自然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够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同进化。目前的生态危机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非理性的生产和经济活动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循环是封闭的,一些过程形成的物质为另一些过程所吸收,而在人工的生产系统中得到有效利用的仅仅是天然物质的极小部分,充其量只有百分之几,其余部分都作为生产的“废物”排放到生物圈中,这些“废物”往往都是一些有毒物,由燃烧燃料时产生的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废物进入空气造成的,能引起严重的呼吸器官疾病。据统计,90年代在我国主要城市里,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只有11个,大部分城市都处于不利健康的3级以上的水平。水污染是不加处理地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所致。水污染加重了我国淡水资源不足。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由于污染,水质达到饮用标准的城市仅占1/4。一些工业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有毒产品污染土壤,导致其肥力减弱,并通过食物链威胁动植物和人的健康。旅游与环境是当今一个新的国际热点,更体现生态安全的概念。目前有两大重要因素把它推向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前沿:①旅游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重要产业。目前约占世界商品出口的10%,尤其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旅游业收入占据了GNP很大的比例,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统计资料,1950年以来,国际间游客的人数增长了25倍,1997年达6.17亿人,旅游成为国际民间友好交往的一座重要桥梁。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既破坏了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也降低了旅游质量。同时,不合理的旅游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有这一切都威胁着旅游业长远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已成为世界十大旅游接待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旅游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云岗石窟的污染和敦煌月牙湖日趋干涸都曾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以下作些实例介绍: 例1.澳大利亚是生态旅游倡导者,是世界上生态旅游搞得很有声有色的国家。澳大利亚之所以在开展生态旅游方面取得的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其一是资源优势,它拥有广袤的不受污染的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其二是对生态旅游有明晰而深刻的理解,规范地操作。澳大利亚目前大约有600多个生态旅游经营单位,在澳大利亚旅游业中是一个规模不大但非常活跃的部门,这个部门最突出的特点是小企业经营。个性化的服务。生态旅游经营公司雇员在20名以下的占85%左右。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年营业额为2.5亿澳元,雇员总数为6500人。生态旅游的活动范围很广,包括有向导陪同的丛林远足、自然史探访旅行、内地的野生动物观赏和观鲸鱼旅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是这个国家生态旅游最高的代表机构,有会员500多个,其中包括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和批发商、非政府组织和在保护区内负责管理旅游的政府机构、学术界和其他有关单位。这个协会制定(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规范》,涉及环境保护、尊重当地文化、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的管理和导游解说等内容。所有的生态旅游协会的会员必须签署一项声明,同意执行、支持和宣传这一行为规范。这个协会另外还为生态旅游者制定了一套准则,其宗旨是使当地社区从旅游中收益最大,使社会和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持最小。对生态旅游的发展,经营活动的高质量和高标准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环境意识的灵敏度已成为生态旅游活动之核心。例2.1999年中国推出“十大”生态旅游主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99生态环境旅游年,以生态环境游为主题,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开展生态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在中国尚属首次。中国拥有十分丰富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举办’99生态环境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这既符合国际旅游发展的潮流,也符合中国环境保护的国策。因此,国家旅游局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这项主题活动,并得到6家相关单位的支持。这是继’98华夏城乡游之后,再次把世人的目光聚焦在东方文明古国这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十大”主题是:①野生动物观赏游;②自行车旅游;③沙漠探险游;④漂河流旅游;⑤登山探险游;⑤自然生态考察游;①滑雪旅游;③保护环境行动之旅;③海洋之旅;①香格里拉探秘游等。具体讲中国生态规划的两大基本要求是:其一,对住宿设施的要求: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住宅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建筑物以方便简洁为主,不要给旅游者提供不必要的舒适和服务。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采用节能设备,所有能源及物质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尽量向旅游者介绍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加入地域的经济、文化、生态保护网络,加强与地域教育部门的联系和交流。其二,对自然生态区的要求:研究保护区的适宜游客容量,以便控制和阻止过度利用旅游资源。推荐对自然影响最小的活动,限制对自然有负面影响的活动。设立相应的生态保护基金制度,以便使旅游获得的利润用于保护区的保护。建立环境教育设施,提供有关自然和地方文化的信息和环境教育材料。培训生态旅游的策划者和导游。监测旅游的影响,并通报给经营者、自然保护团体及地方社区,并监督协调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活动。配合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把生态旅游作为保护区管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例3.’99生态环境旅游活动新疆推出的项目有:两个重点森林公园和三条生态旅游线路。两个重点森林公园:一是阜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它以驰名中外的高山湖泊天池为中心,以天山博格达峰为依托,以终年积雪辉映下的山腰绿色森林为主体,自然景观优美,交通便利,从乌鲁木齐直达天池森林公园;公园内海南博格达度假村,接待游人食宿、娱乐、登山等活动。二是轮台塔里木胡杨森林公园。这个公园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绿色奇观,著名的沙漠公路从公园穿过,从库尔勒市沙漠公园可直接到达。三条生态旅游线路:一是新疆北部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主要内容和景观有,天池——我国唯一的人工养育的野马基地、准噶尔“硅化木”森林、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盘羊、鹅喉羚、金雕等),哈纳斯湖(湖内“湖怪”云海佛光、千米枯木长堤等)。二是新疆西部旅游线路。其中有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赛木里湖,雪岭云杉,辽阔草原,遍山野果,奇村异花,惠远古城,“塞外江南”伊犁,“丝绸之路”沿途风光古迹,原始森林保护区,自然风貌等。三是新疆南部旅游线路。这条线路主要内容和景观有:人工造林、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塔里木胡杨森林公园、沙漠公路、沙漠绿洲风光、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博斯腾湖、克孜尔千沸洞、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巩乃斯森林公园、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田玉石、千里葡萄长廊等。另外还推出18个自治区级森林公园。例4.为了生态旅游服务,城市绿色园林走廊要加快建设。如世界名都北京已列入全球“十大”严重污染都市名单中,为唤回北京一片蓝天,北京要考虑的绝不能仅仅是城墙内的那一部分。规划3年之久的北京市最大一处绿化特色园林区建设——万柳工程于1999年初正式启动。北京市的“风口水头”地带将筑起一道大于颐和园总面积的绿色屏障,这不仅为当地净化空气、保护水源带来良好环境效益,也为削减京城空气水源污染,促进首都环境改善迈出了坚实一步。“万柳”是指京城西北部颐和园东南侧,总面积480公顷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因区域内有万泉庄、六郎庄(史称柳浪区),故这一绿化建设项目被称为万柳工程。万柳地区是北京市区的上风上水之地,历史上万泉水系、玉泉山水系和白浮泉水系(现京密引水渠)在此交汇,形成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的源头,如今这里仍是北京的饮水源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万柳地区的生态环境屡遭破坏,植被减少,水源污染,私搭乱建现象频出。据统计,该地区4000户居民和2万多外来人口每年用煤量高达3万吨,上百家企事业单位燃煤每年也需1.1万吨;而市政设施缺乏导致这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以每年60万吨倾排。这一切发生在京城的“风口水头”,对市区环境危害甚大。万柳工程的实施是根据市政府“以绿引资,引资开发,开发建绿,以绿养绿”的原则制定的综合治理项目。按其规划,以巴沟北路分隔为北部绿化区和南部绿化居住区。北部330公顷土地全部绿化,腾为绿地,建成一座自然生态公园,适当恢复历史风貌,再现部分古迹;同时附之以少量带有园林特色的体育休闲场所。据计算,仅其成片绿地就大于现今颐和园总面积,从而使这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与颐和园、圆明园联成北京最大的绿色园林走廊。与之相配套,万柳地区南部104公顷将建成面积相当于方庄小区的绿化居住区。关于生物多样性公约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的50多年间,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究其原因无不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有关,从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逐渐引起各国首脑的重视。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余位国家首脑,其中包括中国政府总理,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个框架型文件,其规定并非硬性的或精确性的规定,其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实施取决于缔约国,也为各缔约国履行该文件留有充分的余地。“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内容主要涉及遗传资源的取得(公约第15条)、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取得和转让(公约第16条)、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技术和科学合作(公约第18条)、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技术的处理及其惠益分配(公约第19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予以资助的国际机制(公约第20、21条)等。关于遗传资源,公约申明每个缔约国对其生物资源拥有主权权利;资源的取得必须经资源提供国事先知情同意;利用他国资源从事开发和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力求资源提供国的充分参与,并于可能时在资源提供国境内进行;各缔约国应采取立法、行政或政策性措施,与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国公平分享研究和开发此种资源的成果以及商业和其他方面利用此种资源所获得的利益。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取得和转让,公约指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有利于生物多样性持久使用的技术、利用遗传资源而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的技术的取得和转让是实现公约目标的要素,各缔约国应对这些技术的取得提供便利,应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这其中知识产权保护不应影响公约的实施,但也要符合对知识产权的充分有效保护。各缔约国应通过国家立法和国际法来实现上述目标。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技术和科学合作,公约指出应促进该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尤其是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应按照国家立法和政策,鼓励并制定各种合作方法以开发和使用各种技术,包括当地技术和传统技术在内,促进人员培训和专家交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技术的处理及其惠益分配,公约指出各缔约国应采取立法、行政和政策措施,让遗传资源提供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切实参与有关的生物技术研究活动,可行时研究活动宜在提供国进行,并应根据共同商定的条件,使提供遗传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在公平的基础上优先取得有关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和惠益。2.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大致情况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25个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中,我国继巴西、哥伦比亚之后位居第三;中国的淡水植物物种数占世界的50%以上;种子植物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分别覆盖了世界上75%、67%、70%和80%的科类。我国的栽培植物也非常丰富,据资料介绍,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的粟和黍稷分别为25000和7200份、玉米16000份、4万个地方水稻品种(不含野生品种)、2万多个地方大豆品种(不含野生品种)、11835份果树种质资源。目前,由于对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使用、利益分享、成果权利归属等的相关立法还在探讨和完善中,国外正大肆对我国的中草药等各种基因资源进行掠夺,国家正面临着资源外流、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处境。与此同时,对我们自己研发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具有重要市场经济价值的技术,也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之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同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使知识产权工作能够很好地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融合,为我们民族的更快发展服好务。3.关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能力建设项目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8条的规定,各缔约国应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Clearing-House Mechanism,简称CHM),以促进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久使用的技术信息、利用遗传资源而不对环境造成重大损害的技术信息、科学和社会经济研究成果、培训和调查方案信息、专门知识、当地和传统知识本身等信息在缔约国内和缔约国间的交流,促进缔约国内部与缔约国之间的科学和技术合作。为此,在国家履约办公室等的积极争取下,2002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机制能力建设项目”获得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开始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各部门各地方已有的相关数据库的改造,构建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平台。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设在国家环保总局,由国家履约办进行管理,负责承担国内生物多样性宏观信息的整合发布和统一对外职能,以及组织指导覆盖国内各部门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工作。通过该所可以访问国内动物、植物、微生物、作物种质资源、森林、海洋、中医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等主题数据库。书摘3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森林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类型,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根据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告》①介绍,我国共有599类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212类,占35.4%,是8类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多的一类。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中,又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其中,寒温带针叶林内野生动物约200多种,鸟类近12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主要有貂熊、驼鹿、马鹿、猞猁、雪兔等。在阔叶林中,仅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其种子植物的属、种分别占全国的2/3以上和1/2左右。而在针阔混交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名贵针叶树,如红松、各种云杉和落叶松等,并且,也生长着许多珍贵药材,如人参、天麻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的活动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在1980~1995年之间,全球森林净损失1.8亿hm2,平均每年损失1200万hm2②。我国森林资源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森林病虫害的影响,使森林面积,特别是天然林面积大幅度下降。在两千年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50%左右,目前仅为16%多。其中天然林几乎荡然无存,其他森林也大多数呈岛屿状分布,连绵几十平方公里的天然森林已极为罕见。这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关键。目前,在我国已确定了27个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域,包括80处自然保护区,其中:热带地区11处,亚热带地区55处,温带地区14处,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另外,全球三大陆地生态系统——农田、森林、草场,支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除矿物质外,它们提供了几乎所有的人类所需的原料;除海产品外,还提供了几乎人类所有的食物。在三大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又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类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热带森林又是突出的物种分布中心。据统计,热带森林集中了50%以上的物种,拥有世界80%以上的昆虫、90%以上的灵长类动物。在全球大约170万已得到描述的物种中,其中昆虫和高等植物就超过了100万种,它们之中绝大多数是分布在热带森林中的。目前生物多样性锐减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已得到描述的物种中,仅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三个分类单元的物种就有22 530种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其中己知灭绝的有724种。因此,有人估计,如果地球上的热带天然林有一半被毁,将会有75万种物种被灭绝,因此,在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1UJCN)1989年的报告中指出,今后50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将是热带天然林的破坏。目前,世界热带林每年的消失率约为0.6%~1.0%,年平均毁林面积达1700万hm2:,由于大面积的热带原始林被毁,导致热带野生动物生境的丧失。例如热带非洲原生野生动物的丧失率为65%。热带亚洲为67%,在东南亚,部分灵长类动物的生境丧失率为31%~96%,而受保护的生境则仅为1.2%~22.9%,绝大多数物种生境的保护率在1%~4%之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物物种所受到的威胁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所有这些威胁的实质就是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管理不当而引起的,而且这种行为还经常遭受错误引导的经济政策和不完善的制度的激励。物种的灭绝是生命的一个事实,是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现在一两百万的物种是估计曾生存过的几十亿个物种的幸存者。过去的灭绝由于自然的过程而发生,但今天人类的活动已毫无疑问地是物种灭绝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尤其是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把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留给后代,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第二章国内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的研究1国内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研究1.1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帐户中有关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在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SEEA),没有明确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分类,但在核算帐户中,包括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内容,如“生态系统”,“生物资产”等。事实上,在这些分类中,包括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许多内容(UNSD,1997)。正因为如此,在SEEA中,没有明确的方法评价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非培育的生物资产(木材除外)”,SEEA推荐采用“市场价法”评价。总的来说,森林生物多样性还没有被人们明确认识到它们的市场价值,它们的价值在核算时包括在林地或生态系统中。可是,野生生物群或群落的价值被人们明确认识到了,主要是通过收获、渔猎或狩猎认识的。它们的价值通过市场上的商品,像皮毛、皮、肉等进行评价。在许多情况下,在森林资源核算中,由于该价值过小而被忽略掉了。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像皮毛、菌块、蘑菇、野生动物等,它们的价值非常大,不能忽略,要进行评价。同样,在SEEA中推荐,如果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巨大,应把它作为林地的补充价值评价(UNSD,1997)。1.2世界上一些国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森林资源核算,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才被人们逐渐所认识。美国在列举森林资源的贡献时指出:森林作为非市场的有形资源被生产利用和消费,如提供燃料、果品、药材、狩猎和环境服务等。他们建议采用最优控制技术评价森林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价值(Jeffrey R.vintent andJohn M.Hanwick,1997)。芬兰,Jukka Hoffren 1996年评价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价值。在他的研究中,采用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机会成本评价多样性的价值。其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成本价值大体为1.7亿芬兰马克(Jukka Hcdfren,1997)。马来西亚在进行森林资源核算时,把森林资源分为木材价值、碳吸收、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林狩猎价值。在计算生物多样性价值时,采用生物多样性的存量值乘新灭绝的物种的单位价值。并且,在他们的评价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评价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保护区的濒危物种和灭绝物种(亚洲象)采用保护费支出法评价;对由于一些物种的野生基因的存在而改良了现有的物种引起价值的增加,采用净价法评价(Vincent et a1,1993)。瑞典在森林资源核算分类中,包括木材、薪炭林、浆果、蘑菇、狩猎、提供驯鹿的饲料、固碳、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土壤。对生物多样性采用机会成本法评价。在计算总森林面积中10%的保护区面积的增加价值时,用木材生产的价值减去残根的价值,并且,把这部分价值加在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中(}tulkrantz,1992)。澳大利亚没有直接评价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但他们使用3种方法直接评价了所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消费价法。即对自然资源产品,像薪炭材、饲料、狩猎等直接消费的产品,不需要通过市场直接评价。②生产价法。对于那些进行商品性采伐和收获的产品,如木材、渔猎、为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的商品性狩猎、象牙生产和药材种植,采用生产价法评价。③非消费价法。该法用于直接评价生态系统作用的价值,如水源保护,光合作用。
旅游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扮演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并通过多种方式和作用表现出来, 其中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所蕴涵的意义是非 常值得探讨的。 一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 域 由中国地形图及旅游资源分布图(见文末附 图)可清楚地看到这是中国旅游资源分布最显著 的地理规律。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接区域,即 青藏高原的边缘过渡区的昆仑山—— 阿尔金 山—— 祁连山— — 岷山—— 邛崃山—— 横断山 脉,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鸣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九寨沟、黄龙寺、剑门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岭雪山、峨眉山、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区、腾冲地热火山、瑞丽 江— — 大盈江、西双版纳等著名景区;在第二级阶 梯和第三级阶梯交界过渡区,即大兴安岭—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线,主要分布着五大 连池、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八达岭—— 十三 陵、恒山、五台山、野山坡、华山、洛阳龙门石窟、嵩 山、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武陵源、漓江等著 名景区。第三级阶梯向沿海过渡区的山脉主要分 布在长白山山脉— — 千山山脉— — 武夷山脉一 线,著名景区有镜泊湖、松花湖、长白山天池、鸭绿 江、凤凰山、千山、金石滩、胶东半岛海滨、泰山、九 华山、黄山、齐云山、三清山、千岛湖、武夷山等景 区。其次,我国的海滨和海岛旅游资源主要分布海 岸线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纬向构造带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富 集区 中国由北向南,三大巨纬向地形大约每隔8 个纬度分布着,居北的是天山— — 阴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游资源如天【l1人池、博恪达峰、吐鲁 番、长城、西夏王陵、秦皂岛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仑 山—— 祁连山—— 秦岭—— 大别山,其中的重要 旅游资源有昆仑山、祁连山、华山、武当山、大洪 山、鸡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岭,著名的景区如丹霞 山。参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图, 可以发现它们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区域, 构成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同规律分布现象。如以加入联合国 “人与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天山主峰博格 达峰、吉林长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农架、贵州梵净山、四川的九寨沟、卧龙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阶梯和三大纬向构造分割的网状低矮区是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富集区 这尤其表现在第一级阶梯以东以汉文化为主 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国园林、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现代经济文化景观的分布充 分地证明着这一点。 (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区 中国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以及后备旅游资 源富集区正是中国贫困县域集中分布的区域。 中国贫困县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都存在,其中 东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区,如江西、福建的红壤丘陵、沂蒙山区、大别山区 等。中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 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要素呈过渡性,敏感而脆 弱。这里有一系列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于陕、豫、川、鄂四省交界处,贫困县多大50 多个,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为怒江、澜沧江、金沙 江及横断山所封闭,大约有40多个贫困县集中于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贵州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区,贫困县多大 130多个;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区各县、内蒙古位于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的通辽和赤峰市、辽宁省的努鲁儿 虎山的阜新地区等;黄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陕 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南部、甘肃古东部和青 海东部,贫困县约130个。西部地区为荒漠和高 寒环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为重要的贫困区,尤 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贫困县集中,另有一些 贫困县分布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区又与 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在空间 上重叠。 (五)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的生态脆弱 区 由于以自然为主的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 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布 在山区、高原、荒漠等区域,他们都是生态脆弱区 山区虽然还有较丰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胁,以及本身地质构造的复杂活跃、谷深坡 陡,一旦破坏,恢复困难,而且地质灾害严重,如横 断山区。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黄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农业生产力十分有 限。如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土质疏松、 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区溶洞、地下河发育,山丘崎岖、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资源较少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恶生态区域。 二、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的成因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是自然和人文两大 因素通过长久的耦合作用决定的。旅游资源是环 境中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其中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来自其价值。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过 旅游资源的一系列美学效用特征表现出来,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样性、原始性等引起人们的旅游动机,在条 件成熟时通过去实地旅游获得审美需求的满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围暂时性的空间位移所引发的交 通、食宿等服务需求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间接吸引 力,对旅游企业产生吸引,它是旅游资源经济价值 的一种体现。因此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寄生在 旅游资源美学效用价值之上的。旅游资源的美学 效用特征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质构造内在的决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态、地势特征。 地势地貌,特别是大型的地势地貌通过下垫面的 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再分配进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态 环境,决定生物资源的典型性和多样性,最终各自 然要素复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样性的环境区域、旅 游景区点。国家定义的相关概念充分地说明了这 一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欣赏、文化或科学价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 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 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州独特.围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定为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 邗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旅游、休 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必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带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 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 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历史遗 迹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区域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 在纯粹农业文明时期受的改造影响十分有限,工 业社会时期又相对远离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这一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整体上,它们是工农 业文明视为的恶地区域。当工农业的生产力足够 强大到波及它们时,人们开始了足够的环境生态 觉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间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优适宜性,并通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历史沉淀,累积叠加不断强化人文影响,从而 在不断创造现代文明旅游资源的同时,既衬托出 自身区域内历史文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衬托出边缘文明区残存古老文明的真实 淳朴与可贵、原始自然环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对人 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对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以上分布规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发展旅游业是合理保护中国生态环境。 有效利用中国生态资源的重要途径 虽然中国经济不够发达,但由于悠久的农耕 开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已十分有限,工业经 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庞大的人El等因素的综合 作用,中国生态环境面临强大的压力。生态可持续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生态资源的匮乏是中 国将长久面对的现实。从森林、草原湿地等相对优 生态资源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论述的区域,特别是森林资源更是盘【】此,中国三火森林 .第一 大东北林区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f【J;西南林区 集中在横断山区为中心的区域;南方林区分布:f 闽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岭。河源区和分水岭 叠置在以上大地型构造带,也正是中国实施生态 屏障或森林绿化工程的重点区域,如三北防护林 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太行山绿化工 程也是中国十大重点绿化工程之一,第一与第二 级阶梯过渡地带是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所 以,中国生态资源脆弱区又是中国现有自然生态 资源的富集区。土地不适宜开垦种植,适合森林与 草原建设。但这些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比较优 势越来越突出,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除退耕还林还 草之外,重要的是发展旅游业,由于旅游业与工农 业相比对生态的破坏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确规划 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就能兼顾 生态与发展,有效利用我国的有限的生态旅游资 源。在这些区域发展旅游业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续 发展要求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实 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认为:人类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旅游是开路先锋”,并倡导 “将旅游当作一种在敏感区域(诸如沿海区、山区 和具有大量生物种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工具”。 I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全面小康战略的 实现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 容。基于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点与中国旅 游资源分布地理特点的一致性,所以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将旅游业作为相关地区的主导与支柱产 业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一个 重点必定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才能最 终证明中国全面建设成了小康社会。 (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保 护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环 境对民风民俗形成的深刻影响。中国少数民族的 分布特征除历史上人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环境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横断山脉区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旅游业虽然对土著文化有负面影响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纯真性和典型性,、这些特性构成本地人文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 陔心竞争力,是区域旅游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认识各民族文化的 珍贵,激励大家去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导中国旅游资源的勘察调查,为其旅 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 中国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并已成为世界旅 游大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但是中国历次 国土资源调查,无论是单项资源调查,还是新近完 成的综合地质调查,都没有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工 作。从中国大型的以自然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国家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而言,同时从地质作用对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发, 进而大地型对气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带的影响分析,即从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考察,我们完全可以对 旅游资源进行预测调查分析,特别是在卫星图片、 航片、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的判读基础上,有重 点针对性的踏勘调查是可行的。调查的重点仍是 这些山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兰州一线以西,因为从成因上讲,该县以西应具有 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现有旅游资源图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区。 (五)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以旅 游生态产业战略为带动,全面实现高地中国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旅游最重要的是良好通达性。通过交通的改 善,以旅游的方式规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场,培养新 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保证 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而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 退得稳,还得实,在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好生 态资源。由此使这些区域步入一个具有较强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模式和新时期。 因为中国主力旅游资源分布区整体上担负着 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生态屏障功能,或者 说从全国区域分工角度而论,这些区域首先承担 着生态分工的新职能。必须对其实施生态优先和 生态产业优先两大战略。自身处于世界公认的生 态脆弱地带,并集中了中国最广大的贫困人口或 相对贫困人F1,少数民族聚居,许多地域还兼有国 防安全意义。因此,它们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 关键基础核心的区域。
节能环保论文 环保于我们心与心联系着,你不爱我我不爱你! 自从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可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等等。 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行动。意识到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 今年的灾难虽然已经过去,今后它是否会越过了黄河,掠过长江,覆盖华南,蔓延全中国呢?这并非杞人忧天,但愿我们警钟长鸣。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水源,不乱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