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c刊

发布时间: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c刊

贵州师范大学代码是1066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贵州师范大学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历史

民国30年(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

民国31年(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

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

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

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

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

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依托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

1996年,学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

2021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武装部被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260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9人,师资中有教授298人、副教授702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84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230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24个、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1所,开办本科专业86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2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

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管理、教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音乐学、美术学、社会工作、日语、广播电视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园林、园艺、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舞蹈学、环境设计

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英语、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化学、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物理学、电子商务、应用化学

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心理学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生态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计算数学、生物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中国史

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植物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

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5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441项,出版学术著作344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5607余篇。

2020年,学校“特色杜鹃种质资源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贵州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4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批2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学术资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栏目有阳明文化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民族政治学、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生命科学、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地球、环境科学、智能开发与心理等栏目。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先后与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

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为“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10年2月,被确定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云岩区、白云区和花溪区,占地面积3000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500余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5000余人(不含求是学院)、硕士研究生2600余人。共有教职工2324人。设有19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1个教学部。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8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培育基地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1个):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应用国家与地方共建工程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等

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智能计算与控制技术省级工程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铝电解炭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1个):贵州省遥感中心

院士工作站(1个):贵州师范大学院士工作站

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创新团队(乙引)

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8个):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乙引) 、贵州省药物分析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周欣)、贵州省荞麦产业技术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陈庆富) 、贵州省特色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乙引) 等

科研成果

2008年-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7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76项,全校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10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8项;获批专利57项,出版学术著作265部;2013年全年学术论文被SCI、EI、ISTP、CSSCI、CSCD等收录2123篇。

学术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期刊,其中,《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百强期刊,《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227.5万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报刊2000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00万余种,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68个,自建数据库10个,数字资源总量达57.5个TB,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单位、"CALIS贵州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有"贵州省地方文献信息研究中心"、"中学示范图书馆模型"、"幼儿园示范图书馆"等专题室并开放服务。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是季刊,社会科学版是双月刊,目前两个版都不是核心期刊(中文核心和人文社会科学核心),但在上面发表的论文曾被《sci》转载27篇以上。

学校校历悠久,建设先进文明,拥有广大的校园面积,环境优美,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师资资源丰厚,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党的建设前卫,思想明确。制度规范正统又不禁锢学生活跃的思维。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是c刊吗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你说的专刊应该是增刊。专刊(增刊)刊号与正刊相同,是正刊刊期延续。但是专刊,在高校和单位评职、晋级或者毕业,是不认可的。说白了,还不如普刊。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欢迎交流。《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是由贵州财经学院主办的经济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经济与管理、贫困与发展、经济与人文、经济思想研究、环中国圈国家发展论坛。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管理世界(短论) 统计与决策 云南社会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 经济纵横 北方论丛 学术交流 商业时代 财会通讯 金融与经济 企业经济 生态经济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会计之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商业会计 经济与管理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中国流通经济 理论与改革 财经问题研究 西南金融 武汉金融 管理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 现代经济探讨 价格理论与实践 学术论坛 都是核心期刊,其中有北大有南大,你看下哪个合适

以我多年经验可以告诉伱 ,只不过要给我个采纳啦,这样才会比较的值得,是吧!

一、贵州财经大学2019图书情报专硕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结合学校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现确定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复试分数线应不低于总分206分(含206分),单科成绩应符合国家B类考生分数要求;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复试分数线应不低于总分178分(含178分),单科成绩应符合国家B类考生分数要求。

按照教育部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并公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规定,现确定满分500分的专业,考试总分不低于290分(含290分),不设单科线;满分300分的专业,考试总分不低于152分(含152分),不设单科线。

请符合条件的考生关注后续复试通知。

二、贵州财经大学院校概况

贵州财经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任贵州财经大学名誉校长。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严谨务实、负重致远”的贵财精神,恪守“厚德、博学、笃行、鼎新”的校训,坚持“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致力于“富民兴黔”,培养经世致用的“儒魂商才”,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南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证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花溪、鹿冲关两个校区,其中主校区位于国家级开发新区——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5029亩,总建筑面积1071402.1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共236万余册,电子图书162万余册,电子期刊3.8万余种。

学校承办有国家统计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1个。设有学院(部)18个,其中包含1个开放型的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1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密歇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余人,研究生2000人,留学生53人。有教职工1907人,专任教师125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3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67人,博士生导师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贵州省省管专家10人,核心专家2人,黔灵学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3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2人,千层次人才12人。获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1个,省级新型特色智库1个。获批贵州省第五批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第九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协调发展,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6个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本科专业64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管理的众创空间1个。有省级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2个,省级一流师资团队建设(培育)项目4个,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培育)项目3个,5个省级教学团队,13门省级精品课程,获批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法学、工学为支撑,以文学、理学为基础,以教育学和艺术学为补充,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重视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现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省级研究中心(院)5个。设置科研机构42个,初步形成了绿色发展、反贫困、生态经济、山地经济、经济史及农村金融等特色研究领域和人才培养特色。《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和研究的战略合作。先后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伙伴关系;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伯克莱学院、美国马歇尔大学、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教师培训、教师互派。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乌拉圭奥特大学、马来西亚友尼达国际大学、拉曼大学、泰国北碧皇家大学、四色菊皇家大学、日本大和语言学校等合作开展科研和留学生短期交流项目;与德国欧洲应用科技大学、莫桑比克贵州商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普通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2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伯克莱学院合作举办4个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4个本科专业;现有合作办学本专科学生5328人。开设有计划外全日制高等国际职业教育项目,在校学生2817人。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政府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聚焦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主基调、两个发展极、三个着力点、四个新维度”的发展战略,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把贵州财经大学全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2019图书情报专硕复试分数线小编就说到这了,更多关于图书情报专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考试时间,考试报名入口,考试报名时间,成绩查询时间,成绩查询入口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贵州师范大学报名

近年来,许多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变差,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落后,所以很难快速有效地完成加班工作。所以这么多人报考了在职研究生的学习而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提升,那么,贵州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根据大学招生教师的说法,目前在职的研究生有很好的声誉。每年都有很多人到这里来进行报名,以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的方式进行报考。由于报考方式不同,报名时间也会不同。但一切都没变,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以同等学力方式就读,因为他们可以免试入学。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于每年春季及秋季报名。院校一般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开课的,但是一定要抓紧时间报名,因为院校对招生人数是有限制的。以非全日制报考,是当前主要获得双证的报考方式,不过双证不是那么容易拿到手的,满足报名条件后可以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报名,需要注意该报名时间是唯一的,所以一定要将此事放在心上,如果错过的话就只能够在第二年报名。贵州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报名门槛不高,学习方式也十分灵活,有网络和面授两种学习方式,申硕通过率也高,比较适合在职人员报读。目前自然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考古学在职研究生专业都即将开班,想要咨询或报名的学员需要及时联系网站的老师。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这几年以来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已经对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知,越来越觉得这句话说的是真的有道理,知识就是力量,那么贵州师范大学自考具体如何报考和收费?小编给您解答一下。【自考成考在线免费答疑和报名:https://www.87dh.com/xl/】首先,报考贵州师范大学自学考试的同学们如果在网上报名的话,流程是登录贵州师范大学的自考网上报名网站。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如果报考贵州师范大学自学考试的同学是现场报名的话,流程是新生携带身份证到所在地的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办理现场确认报名手续。同时携带2B铅笔或蓝黑色钢笔签字笔,并交一寸同底免冠照片若干张,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进行缴费,得到打印的考试通知单,通知单上有考试日期、考场和座位号。下面我们说说贵州师范大学自学考试的收费。新生建档费用,第一次报名照相、准考证工本费用大约是30-50元左右,报名费用,一个专业一般有18-20门学科,一门学科的报名费用是40元-60元。课本费用,课本费,每科费用不一样,一般在三十元左右,课本可以在专卖店、报名网上购买,不要一次就把所有的课本全买了,因为每年教材内容都会更新。以上就是贵州师范大学自考具体如何报考和收费?的相关内容了,更多贵州师范大学自考相关信息可以持续关注猎考网。猎考网招生老师还可以在线为您答疑:贵州师范大学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在哪里可以查询到?贵州师范大学自考新旧专业转接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贵州师范大学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期刊,是海内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本刊的录用比例一般在10%左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审核学术论文。

一、贵州师范大学在哪个区 贵州师范大学 是在贵阳市云岩区,具体地址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116号,该校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是贵州目前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 二、贵州师范大学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 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建校之初,以王克仁、齐泮林、曾景、萧文灿、王佩芬、朱厚锟、尹炎武、李独清、李锐夫、杨宪益、姚奠中、夏元瑮、谢六逸、谭戒甫、向义、熊铭青、郝新吾、汤炳正、赵咸云、梁祖荫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他们艰苦办学,传薪继火,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50年10月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院;1985年更名为“ 贵州师范大学 ”,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 厦门大学 结成对口支援关系;2013年7月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6年与兰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双方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的新局面;2017年成为贵州唯一一所进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的高校。 学校地处有着“中国避暑之都”美誉的林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现有三个校区,分别座落在云岩区、白云区(求是学院)和花溪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8万人(含求是学院学生10000余人、研究生2830人)。设有24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求是学院)。 学校学科综合实力位居贵州省高校前列。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32个二级学科)、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07个二级学科)、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81个本科专业,具备应届本科生攻读硕士学位推免权。有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4类共11项:一流专业项目5个(含培育项目1个)、一流课程项目2个、一流平台项目2个、一流师资项目2个, 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4个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10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1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 现有在职教职工 2572人,其中师资1785人,师资中有教授299人、副教授677人,有593人具有博士学位、945人具有硕士学位。学校师资队伍中有“*”特聘教授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两课优秀教师1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3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1人、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贵州省核心专家3人、省管专家26人 、 贵州省优秀教师13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5人、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人、省青年创新人才奖3人、省青年科技奖12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27人(千层次人才22人、百层次人才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6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7人。师资队伍中有“候鸟型”特聘教授30人(其中院士2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是全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1月,学校荣获“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2017年6月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现代化监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1个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1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国际化人才外语考试(BFT)贵州省考试培训中心、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贵州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贵州省教师教育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全国外语水平考试贵州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及应用培训基地、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贵州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贵州省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贵州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贵州省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基地、省级优秀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贵州省高考评卷基地、贵州省美术设计类专业考试基地、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术科考试基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中国·贵阳大数据旅游研究(实训)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贵州蜡染传承基地、贵州省志愿服务项目孵化中心、贵州省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贵州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等挂靠在学校。 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12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1个贵州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唯一),2个院士工作站。学校分析测试中心是贵州省司法厅首批批准的“物证司法鉴定所”、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贵州省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出版有《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和《 贵州师范大学 报》等报纸刊物,其中,《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贵州省一级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4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全校科研经费近4.18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316项,出版学术著作339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4600余篇。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高、功能强,无线网络覆盖大部分公共区域及图书馆阅览区域,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校园服务全校。图书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三校区馆舍面积6.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269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10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报刊2250余种;数字资源总量达114.72 TB,其中电子图书158万余种册,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48个,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21个。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贵州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分别与美国、葡萄牙、俄罗斯、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开放办学力度进一步加大,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学校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可组织实施相关汉语水平考试。 学校历经七十八年风雨,代代贵师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殚精竭虑,形成了特有的学人品质和学校品格,熔铸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凝练了“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培养培训了27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成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省部共建为契机,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突出特色,推动跨越,为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贵州师范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贵州师范大学王牌专业 比较好的特色专业名单 贵州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系统入口地址 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官网: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贵州师范大学教务登陆入口地址 贵州师范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贵州师范大学在哪里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在哪里 ;

贵州师范大学是二本。

贵州师范大学是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贵州师大”,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260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19人,师资中有教授298人、副教授702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

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84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人才230人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是c刊吗

是  中文 核心  期刊(北大版), 也是 CSSCI 期刊 (南大版),比较好的

你应该想问她是不是中文核心,答案是: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一个普刊而已。我在读她的研,也在发论文,比较清楚。

不是,是统计源

主办:贵州大学刊期:双月刊ISSN 1000-5099CN 52-5001/C邮发代号 66-34主 编:李建军常务副主编:闵 军副主编:罗晓明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刊发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语言文学等领域的学术理论文章,为全面反映贵州大学师生及国内外学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成果、为繁荣及促进社会主义的学术研究、促进贵州大学教学科研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有“理论探讨”、“阳明学研究”、“中国古代辞赋研究”、“西方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钱钟书研究”、“贵州民族文化研究”等专栏,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有国内订户400余家,国外订户近40家。1999年,《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全文收录,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将《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2年,《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再次被评为“贵州省优秀社科学报”。2002年,在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组织的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本刊再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称号,被收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一书。2003年,本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6年,在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2007年,在贵州省首届期刊评比中被评为“贵州省首届优秀期刊”。《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严格执行国家期刊质量管理的有关标准,符合《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及评估办法》。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长期以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处理稿件“三审制”的规定,并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对稿件质量严格把关,使学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质量和水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这些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一些重点院校的名牌学报相比,与国内其它重点社科期刊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仍须在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及印刷质量上更上一层楼。我们将认真学习,不断前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0年,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2年,评为“贵州省优秀社科学报”2002年,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荣获“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称号2006年,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7年,评为“贵州省首届优秀期刊” 1999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1999年,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2年,收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概览》一书2003年,本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2003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