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范文资料

采矿工程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采矿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采矿行业由于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等原因,其存在着众多的不安全事故。笔者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希望可以帮助采矿行业解决这个问题,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采矿工程;安全问题;措施

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我国的科技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我国对于采矿行业的安全生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而使得采矿技术在逐渐的提升。但是在现实的采矿工程中,不可避免的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从而严重的危害到了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1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采矿技术设备落后

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的采矿事业不断地发展,但是我国的采矿技术和采矿的设备远远落后于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矿产资源的浪费[1]。由于我国社会的功利性,这就造成了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盈利,煤矿为了追求产量效益,从而存在矿区在进行着各种小规模的开采。由于是小规模的开采,许多小矿井为了降低生产的成本,使得设备和技术都过于落后,这样降低了采矿的效益,同时对于在开采煤矿的期间对于安全不重视,从而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理论上可以实现自动化采矿,但是在实际开采煤矿的时候,采矿行业却未能做到标准的执行。在采矿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人流量过于频繁,导致很多从业人员没有接受采矿知识的培训,从而盲目的开展采矿工作,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只能依靠经验对其进行维修,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不对采矿设备进行专业的保养,特别是对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不进行专业的检修,从而导致了设备的严重磨损,对于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由于矿产地质的勘探技术的不到位,导致了不能将矿产地质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资源较少时,且达不到高效率之时,便会被采矿单位所抛弃[2]。从而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受到严重的浪费,并且对于矿区的环境破坏较大。同时这种粗放型的开采模式严重的阻碍了采矿行业的发展,严重降低了采矿工程的经济效益。

1.2采矿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都是需要修建矿井,并且在采矿期间,从业人员都必须在井下工作。在采矿期间使用的是自动化设备,并且井下工作是需要照明系统的,这就意味着在井下是需要供配电的,但是在线路设计的时候采矿人员会为了方便,或者是降低成本,忽略了用电系统的总功率,往往只会优化部分系统。但是由于使用的设备过多,往往会超出线路的荷载,最终导致系统出现短路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火灾事故的发生。采矿从业人员在系统发生短路的时候,没有按照规范将设备断开,没有对静电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引发电器事故的发生[3]。由于矿产资源种类的繁多,所使用的采矿技术也是各不相同,并且在采矿之前一定要根据矿产地质层的深度制定采矿计划。当开采深度增加的时候一定要对松软地质层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这也是国家对于采矿行业的规定,但是由于高效益的诱惑,或者是大意,没有对松软地质层进行加固处理,从而造成了人员的伤亡。新闻中常见的矿区发生爆炸坍塌的罪魁祸首就是瓦斯。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瓦斯会不断的涌出来,如果井下的通风设备不达标,采矿从业人员在吸入瓦斯后会发生中毒反应,出现生命危险。但瓦斯大量剧增的时候,一点明火便会引发矿区爆炸坍塌,造成人员的伤亡。同时地下水的渗透等等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出现。

2采矿工程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提高采矿工程技术设备

采矿行业一定要对采矿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进行严格的考核,从而达到从业人员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一起,希望通过此举,从而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采矿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采矿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从业人员的技术很难保障采矿环节的安全,同时还应注重将先进的设备引进到采矿行业中,对使用中的设备做到专业的保养,并且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修,将磨损严重的零件进行及时地修理,如果磨损太过严重直接将零件进行更换,从而确保设备在采矿工程中的安全性。在采矿开始之前一定要将设备作业、人力作业区分开来,并做好相互配合、相互交接的工作,对于在采矿工程中所要使用到的电气设备一定要做好防火措施,对于供电情况进行检测,保证设备在使用的阶段不能超过供电系统的`荷载能力[4]。采矿行业可以将西方先进的采矿技术引进回国,指派技术人员到西方的采矿企业中去学习,将先进的技术带回国,同时可以帮助采矿工程中的管理人员将采矿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弊端进行整改。同时还可以合理的对采矿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并将员工的档案进行完善并且保存起来。同时还应做到和员工进行交流,听取员工对工作的意见和自己所擅长的技术工作,这样可以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并且在设备的选择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开工,在采矿工程开始之前一定要对矿产区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检测,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在矿产区周边所使用到的设备、施工的质量等都要达到要求,包括矿产资源运输时所需要的公路的质量要求,这样可以确保矿产资源在运输的途中的安全。在对采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吸取已经发生事故的经验,并对采矿的理论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来专业的创新性的采矿人才。

2.2解决采矿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采矿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安全,这不仅要求采矿的从业人员本身就具有安全意识,以及具有安全防范措施,并且还要保证在采矿工程中的设备等方面都要采取安全措施,假设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就立刻停止采矿。在采矿工程中的领导者一定要对采矿过程中的管理者,或者是采矿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指导和监督,并且对安全进行全面的检查,将国家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彻底执行起来。领导者一定要熟悉矿井中能引发一切安全事故的相关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领导者为了给从业人员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氛围,可以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并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制定出采矿工程中的安全细则和生产规范。从而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促进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确保安全细则和生产规范的准确落实,采矿行业的领导者可以实施奖惩措施,对于在采矿过程中未能按照规范进行作业的人员采取经济处罚,严重时给予矿井管理者降级或者是开除的措施。并对已经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记录资料,为以后的采矿作业提供经验。

2.3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

由于现在的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采矿的期间一定要对环境进行保护。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一定要合理的进行开采,并对矿区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现存资源被破坏,或者是未成形的资源被破坏。从实践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地面植被,被破坏的生态问题一直都是采矿工程与自然界的主要矛盾所在[5]。因为在开采的过程中进行的钻井,会导致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得不到保护,逐渐会形成荒漠化,这非常不利于地区的发展。因此在采矿工程结束后,采矿行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对矿区的环境问题给予重视,其需要采用的重要措施是:对于地下空洞的回填,如果不加以回填或者是处理,那么在发生地震或者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容易发生坍塌事件的发生。从而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们的自身安全都会带来危害。所以采矿工程的技术人员一定要对现有开采工程的方式进行反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落实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开采的效益,加强采矿技术的不断改进。

3结束语

解决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因此一定要改变落后的采矿技术、设备,这就要求采矿工程人员要对采矿技术进行创新,对采矿设备进行研究、更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采矿业,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从而促进我国采矿业的不断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明.浅析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5(12):7-8.

[2]龙珠明.浅谈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民营科技,2012(10):205.

[3]荆利.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和应对措施探析[J].知识经济,2014(05):79.

[4]吴群绪.浅析采矿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20):373.

[5]骆明.浅析电网工程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5(10):128-129.

采矿工程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采矿工程论文题目参考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采矿工程论文题目参考(一) 1. 深海采矿装置升沉补偿系统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研究 2. 阿勒泰某金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与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3. 新型尾砂胶结剂在某铜矿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中的应用研究 4. 深井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5. 康家湾矿深部难采矿体采场稳定性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6. 缓倾斜薄至中厚磷矿体地下开采矿压显现及覆岩活动规律研究 7. 缓倾斜中厚矿体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关键技术研究 8. 动力吸振式深海采矿主动升沉补偿系统设计及控制研究 9. 采矿权性质及制度完善研究 10. 深海采矿作业过程扬矿管线系统空间构形与动态特性研究 11. 基于我国采矿及安全防护技术变革的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1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采矿环境影响及综合治理研究 13. 深海采矿扬矿管道工作特性的流固耦合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 14. 深海采矿扬矿管道系统力学行为模拟试验系统研究 15. 缓倾斜薄矿脉铝土矿采矿方法优选及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6.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稳定性分析及采矿技术研究 17. 采矿巷道围岩变形机理与支护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18. 复杂多金属矿床可视化模拟及其三维采矿设计技术研究 19. 1000米采矿船动力定位的推力系统研究 20. 上向进路式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21. 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充填体合理强度分布规律研究 采矿工程论文题目参考(二) 1. 复杂条件下地下采矿稳定性研究 2. 地下采矿与地质环境互馈机理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研究 3. 深井开采矿柱稳定性分析与可视化验证 4. 深海采矿被动升沉补偿系统参数设计与仿真研究 5. 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6. 露天采矿的生态影响综合评价与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研究 7. 基于三维离散元管线模型的深海采矿1000m海试系统整体联动动力学研究 8. 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贫化损失预测与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9. 基于GIS的吉林市采矿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10. 采矿权抵押法律制度研究 11. 矿产资源价值观及采矿权评估方法研究 12. 基于PLC采矿厂生产设备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13. 江苏省露采矿山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14. 采矿权研究 15. 矿井深部开采矿压与支护技术研究 16. 基于复杂系统模型的地下采矿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优化混合神经网络 17. 膏体充填采矿关键安全问题研究 18. 石屑混凝土的性能及环境效益 19. 基于GIS的煤矿采掘生产状态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采矿工程论文题目参考(三) 1. 露天采矿的生态影响综合评价与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研究 2. 复杂多金属矿床可视化模拟及其三维采矿设计技术研究 3. 川口钨矿半风化矿脉群难采矿体采矿方法研究 4. 房柱式采矿地压动态控制及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5. 单泵与储料罐组合的深海采矿软管输送系统研究 6. 山寨煤矿开采地质环境评价 7. 白登磷矿台阶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及爆破块度分布规律研究 8. 井筒受采空区塌落影响的破坏机理及治理研究 9. 金川二矿区废石全尾砂高浓度料浆泵压管输充填系统研究 10. 大红山铁矿上部露天开采与下部地下开采的安全影响研究 11. 云南某铁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2. 金川矿山废石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料浆管输阻力模型研究 13. 黄金行业分析报告 14. 铰接式自卸汽车悬架纵向传力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15. 3DGIS构模与FLAC-3D建模网格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16. 井筒保护煤柱开采设计与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17. 深井巷道失稳分析及锚杆支护参数优化 18. 基于Surpac的钨矿床三维建模及储量可视化计算 19. 深部矿岩工程条件与开挖稳定性分析 20. 全尾砂胶结充填自流输送管路改造及优化 21. 深部矿柱失稳三维探查及数值分析 猜你喜欢: 1.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2. 采矿工程论文范文 3. 采矿论文范文 4.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5.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2017年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设计原始资料

毕业论文原始记录通常指论文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和资料,这些原始记录通常包括实验数据、调查问卷、访谈笔录等。这些记录是论文研究的基础,可以为论文的论述和结论提供依据。

原始记录定义: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各项生产活动和业务活动所做的最初的数字或文字的记载。它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客观反映,是未经过加工整理的第一手资料。作用:1、是企业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建立岗位责任制的重要依据。通过原始记录资料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制订新的生产定额和编制作业计划提供依据;2、是企业计算各种统计指标、核算产品成本、编制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的根据;3、是企业班组开展劳动竞赛,进行统计评比的重要依据。

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是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设计图纸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做到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数据表格等图表必须用计算机绘制。

扩展资料

毕业设计要求如下:

1.查阅文献,撰写研究现状作为论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照计划仔细收集数据,收集和处理数据,进行相关实验、设计和研究,形成研究结果。

2、毕业论文要有正确的见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材料翔实,表达准确,方法得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参考资料: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印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的通知

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是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设计图纸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做到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数据表格等图表必须用计算机绘制。

扩展资料

要注重课题的实用性、教学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一方面强化原有知识,另一方面保证了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知识,提高自己。

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

学生不可避免地在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课题的预备应有层次性。否则,太简单的课题将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轻视的态度,草草了事,或过早地完成设计而影响其他学生。

而太难的课题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产生畏惧感,最后得由教师手把手地教,甚至由教师一手包办,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分组的时候就应该合理安排,而在布置课题时,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设计课题应有所不同,尽可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关于印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的通

采矿工程论文范文

采矿工程系毕业论文

对于现代矿产企业而言,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提升自身井下采矿技术,那你会怎么写采矿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采矿工程系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近年来,采矿工程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日渐下降,主要问题有学生不按时、按量去单位时间,绘图质量不高、自身惰性一再拖延设计进程,毕业答辩存在诸多情况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学生―指导教师―单位”三点一线联络通道,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等措施,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 毕业设计;联络通道;周汇报;人才培养

引言

本科采矿工程专业经历四年的学习,从高数、大学英语、工程制图等基础课到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并且安排了矿山机械、工程经济学、矿山电子等拓展课程[1],学习内容之广,但学习的深度较浅。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3],其目的就是让毕业生综合的、系统的运用四年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还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培养自身技能,为将来从事煤炭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发现,采矿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或者指导教师的责任[4-5]。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说明培养的质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盲目不求质量输送毕业生,可能由于知识缺漏造成的人员伤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会对本校的声誉以及个人的前途发展有很大的影响[6]。因此,剖析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新思路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实习情况差

在单位实习情况的好坏是决定是否能做好毕业实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每个煤炭学校的采矿专业学生都安排至少四周的单位实习时间,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周在单位现场实习,对矿井的各个环节有个初步认识并对重要部分重点了解,可以说毕业设计以及答辩就不是问题。但了解学生实际到单位实习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只有三成的学生实际到单位进行了现场实习,并且学生到单位后没有下井实习,只是做了收集矿上基础资料的工作,收集之后便离开单位,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造成对煤矿情况不了解、巷道设计不清楚、实际的采煤生产一无所知,造成毕业设计和答辩的被动。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内容单一

纵览近年来的采矿毕业设计题目,设计的矿井集中在河南、山西,相当一部分矿井被学生重复拿来设计,如焦作、平顶山和晋城的矿井,重复次多过多,甚至一个学期有两到三个学生做同一个矿的初步设计,设计的内容只是部分不同,缺乏创新。

(三)工程绘图全部依赖电脑,缺乏手绘能力

2000年以前,电脑未能全面普及,采矿毕业设计普遍要求手绘图纸,手绘的内容有《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井底车场》,抄袭较少,但电脑普及之后,出现了电脑绘图软件,如AtoCAD,为了减少学生工作量,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逐渐学生缺乏手绘图纸的能力,对图纸的熟悉度大不如以前,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线性不对,图中比例不对、标注不规范等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轻易的复制,抄袭的严重。

(四)毕业答辩情况不容乐观

部分毕业生在答辩时尽管设计说明书内容和排版较好,但答辩时对自己设计的论文的内容模糊,答辩时语言不流畅,思路不清晰,对设计的内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可衡量的标准去给学生定量给分,只能靠答辩老师定性给分,由于收到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的去判断情况。

二、解决问题新思路

(一)改变毕业设计实习方式,建立三点一线的联络通道

针对部分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建立“毕业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联系通道,即实习学生、实习单位联系人与指导老师建立联系通道,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指导老师及时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内容安排,目的让学生在最短的时候内,高效的将所需了解的内容尽快掌握,也约束了学生的.行为,杜绝学生不去单位实习情况。

(二)利用3D模拟现场等手段建立新的实习场景

由于煤矿行业性质决定,现场实习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再加上煤矿行业不景气,各煤矿经营情况不好,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比较困难,下井进行一线实习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寻求新的实习模式刻不容缓,可以实验室为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可利用3D模拟现场场景,可为学生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只在现场实习才能了解情况。

(三)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

毕业设计期间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部分同学懒惰性太强,设计进程一拖再拖,到最后阶段随意糊弄过关,为了杜绝此现象,加强毕业设计中间环节的管制,建立周汇报答辩制度,即学生一周一次给指导老师汇报设计进程。

(四)建立完善的毕业答辩管理制度。

可实施“三项答辩法”,即在原来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答辩采用单一设计内容及图纸答辩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知识答辩和采矿CAD设计能力考核两个答辩环节,并通过采用一定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毕业设计成绩。例如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比重分别为70%和30%;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的成绩相差20分时,以低分为最终成绩;答辩成绩和指导老师成绩一个不及格时,则答辩最终成绩不及格。

三、结语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环节的好坏是决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毕业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和懒惰时常伴随着他们,但如果毕业实习环节严谨、科学、合理,及时打消学生其他想法,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中学到各项能力,使同学们能达到具备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适应采矿工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长吉,等.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3(2):50-51.

[2]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1):85-87.

[3]查文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09(7):102-103.

[4]刘锋珍,戴仁竹,,梁帅江.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探索[J].科技咨询,2012(19).

[5]张恩强.论采矿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5―47.

[6]刘洪涛,马念杰.采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0(3):103―104.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采矿工程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采矿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能源的正常供应和使用安全。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供参考阅读!

采矿工程方法优化研究

【摘要】采矿工程中的许多方法都是可以优化的,比如采矿工程中的开拓系统和采矿方法。这些方法优化问题,由于决策变量众多,并且不同情况的所起的作用不同,导致多数问题都是复杂的非线性化问题,不仅如此变量之间的联系有时很难用确切的数学模型或者数学表达式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考虑到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来实现采矿工程中方法的优化问题,比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本文从上述几种技术角度,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采矿工程方法的优化问题。

【关键词】采矿工程;优化;采矿方法

采矿工程中的许多问题的决策和方法的优化,都是多决策变量问题。以往对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都是采用单一变量法,即采用固定其他变量使其值保持不变,通过变化某一变量来探索这一变量对目标函数或目标问题结果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优解。虽然这种方式大大简化了这种多变量问题的求解方式,但是它忽略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因此所得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最优值。为了求得真正的最优解,需要同时改变各决策变量,探索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和目标的关系以及的对目标结果的影响,从而找出综合最优值。

1、优化方法

1.1遗传算法的定义

遗传算法是一种自适应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生物进化的原理,它模拟了生物进化的步骤,将繁殖、杂交、变异、竞争和选择等概念引入到算法中。[1]通过对一组可行解的维持和重新组合,在多决策变量共同作用的条件下,改进可行解的移动轨迹曲线,最终使它趋向最优解。这种方式是模拟生物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变异机理,克服了传统的单决策变量法容易导致的局部极值的缺点,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

1.2神经网络的定义

人脑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多个神经元之间的同时的相互作用来动态完成信息的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脑思维的这种方式,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一个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

1.3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协同优化

由于采矿工程的问题很难用一个显式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建立决策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关系,实现对问题的显式化,然后用遗传算法对这个目标函数的决策变量进行搜索和寻优,搜索到后就输入之前已经建模好的神经网络,网络将自动进行学习和匹配,从而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函数对该组决策变量的适应性,然后根据适应性进行遗传变异操作,反复多次后即可寻得最优解。

2、优化实例

2.1遗传算法在矿石品位优化中的应用

遗传算法是由原始数据,模拟优胜劣汰的方式通过反复迭代获得最优解,在这里实质上是随机生成一组矿石品位,利用自适应的技术调整品位,经过反复迭代计算,逐步逼近最优解。

(1)编码:用定长字符代表遗传中的基因,在这里表示某种特定品位,编码顺序依次为边界品位、最小工业品位、原矿品位和精矿品位。[2]

(2)初始群体:每次迭代的初始群体由上一次迭代生成,第一次的初始群体随机生成,每个群体包含的个体数确定。

(3)适应度:自然界中的适应度是生物个体对自然界的适应程度,适应度大,那么它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大。类似的这里的适应度是衡量个体优劣的指标,可以驱动遗传算法的优化,本例中的适应度取不同品位的矿石所能取得的净现值。

(4)复制和交换: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适应性强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有利性征就被保留了,同样的不利性征就被淘汰了,适应性强的个体他们的后代跟他们的相似度会比较高,在遗传算法中可以用复制来代表这一部分;交换就是指上一代多个个体的部分基因相互置换产生新个体。

(5)突变:遗传算法中产生新个体的又一手段,通过求补运算完成。

(6)终止条件:遗传算法是迭代运算,在迭代到符合某一要求时停止,一般都是当群体的平均适应度或最大适应度变化平稳时,迭代终止。

2.2采矿工程优化实例

本处选择山东莱芜铁矿施工时的填充材料刚度与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问题来说明一下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具体应用。

山东莱芜铁矿谷家台矿区矿体赋存于大理岩与闪长岩的.接触带中,上部为第四系和第三系所覆盖,全部为隐伏矿体,矿脉地理结构十分复杂。[3]上部有河流流过,虽然河流和矿带之间有第三系的红板岩,但是由于局部天窗的分布,导致水层和第四系砂砾石层和灰岩层接触,隔水效果不好。由于灰岩层的含水性,导致这部分成为承压含水层。复杂的地质背景给开矿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为了实现不改河、不疏干、不搬迁、不塌陷、不还水的“五不”方针,最终决定的开矿方案是采用矿体近顶板大理岩注浆补漏堵水措施与阶段空场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水方案。制约这一方案顺利实施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充填材料刚度与采场结构参数的优选问题。

设矿房宽度为Bf,填充体刚度为EC,бt为上盘出现的最大拉应力。推测得出: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矿房宽度Bf越小,填充体刚度EC越大,则上盘出现的拉应力越小,施工越可靠;从经济型角度考虑,矿房宽度越大,填充刚度越小越经济,可以看出两者是相对的,我们要在这之间找一个最佳匹配值。使得上盘出现的拉应力小于但又接近于大理岩的抗拉强度。

先通过神经网络建立决策量Bf、EC和目标бt的映射关系,然后用遗传算法搜索最佳匹配,得到结果Bf=21.256m,EC=396.6MPa,бt=-1.9297MPa,最后进行的结果的合理性验证,表明这个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3、结论

作为现阶段比较先进的计算智能和人工智能技术,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着重于通过迭代算法和非线性映射来求得问题的最优解。由于绝大多数矿场的复杂条件导致采矿工程中的许多问题和方法的决策存在众多的决策变量,并且多数变量和目标量的关系都是非线性的,这些特点使得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现代先进智能技术能很好的运用到采矿工程的优化中去,通过文章研究和实例证明,对于采矿工程的方法优化,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随着这些技术的进步,他们将会为采矿工程的优化方面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云,刘霁.神经网络与主元分析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6):140-146.

[2]张磊,柴海福.浅谈人工神经网络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J].学术探讨,2008,(6):172.

[3]刘加东,陆文,路洪斌.浅谈采矿方法的优化选择[J].IM&P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1):25:27.

关于铬矿论文范文资料

我国是一个铬矿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鉴于国家对铬矿资源的迫切需求,为保证国家基本钢材和尖端工业的需要,我国铬矿地质工作者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1964年原地质部组织了“新疆铬矿会战指挥部”以新疆铬矿为重点,掀起了全国铬矿找矿热潮,随着一批铬矿产地的发现和勘探,结束了我国无铬矿的历史。至大会战结束(1980年底),铬矿勘查区已达49处,探明资源量1053.1万吨,积累了大量铬矿和基性-超基性岩资料,基本查明了我国铬矿分布的总体格局。在此阶段,我国共投入铬矿找矿地质勘查事业费约4.28亿元,完成钻探工程量约292.6万米,坑探5.8万米;提交科研报告约223份,发表论文约278 篇;查明我国基性-超基性岩岩体总数约11443个,出露面积11147km2,其中超基性岩体8635个,总面积4516km2(姚培慧等,1993)。此外,对铬矿的找矿勘查方法也作了一些探索。80年代后,铬矿勘查资金逐年减少,找矿规模不断缩小,资源量仅有少量增加,铬矿工作的重点也由找矿勘查转向铬矿地质科学研究。不少学者对超基性岩及铬矿的成岩成矿理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对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国铬矿资源家底

我国铬矿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是我国铬矿勘查的黄金时期,先后发现了罗布莎、萨尔托海、大道尔吉等中型以上的铬矿床,在检查物探异常时发现了萨尔托海东南6km处隐伏的鲸鱼矿床。此时,铬矿资源量快速上升。历年获得的资源量见表1-3。

表1-3 中国铬矿历年储量、资源量一览表

储量单位:万吨、矿石。

从上表可以看出:

1)我国铬矿资源量增长主要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铬矿大会战时期,至1980年累计探明储量已达1053.1万吨,此后至1993年仅增加252.2万吨,达1305.3万吨,保有储量为1121.8万吨,而此时期,铬矿的消耗量逐年递增。

2)1999年至2000年,铬矿保有储量有所下降,至2000年,仅有978.2万吨。

3)2001年后,全国进行矿产储量套改,以与“国际标准接轨”。使用中发现新旧资料对比仍有一定困难,仅过去的保有储量与现在的查明资源储量较为接近,可作为对比参数。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5年,查明资源储量逐年下降,2006年后,新增资源量较多,累计221.72万吨。而这些新增资源量绝大部分为西藏罗布莎矿区贡献(后文还将详述)。

二、我国铬矿资源特征

据201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储量通报,全国已开展勘查工作的铬矿矿区64处,查明铬矿资源储量仅有1149.87万吨(表1-3,应为当年查明保有资源储量),不及世界基础储量的百分之一。我国铬矿具有矿床规模小、区域分布差异明显、矿床成因类型单一以及冶金级富矿石所占比例不高等特点。且矿石生产水平较低,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20万吨之间,而我国铬矿年消耗量,近几年则一直维持在百万吨以上,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缓解国内铬矿供不应求的局面,资源紧缺程度极为突出。

我国铬矿资源特征:

1)小型矿床居多。通过本次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查明,全国已发现铬矿床,矿点、矿化点达350个,主要分布于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图1-3a、1-3b),但成型矿床并未增加,绝大多数仍为矿点、矿化点。全国仅有1个大型矿床,4个中型矿床,分别是西藏的罗布莎铬矿床(据西藏地矿局2013年统计,罗布莎矿区已探获资源储量超过500万吨,为大型矿床。香卡山矿区资源量超过100万吨可达中型规模);内蒙古赫格敖拉矿区(累计资源储量约288.6万吨)、新疆萨尔托海矿区(累计资源储量约219.5万吨)、甘肃大道尔吉矿区(累计资源储量200.5万吨)(表1-4)。上述的5个(包括1个大型、4个中型)铬矿床都由数百个大小不一的矿体组成,具有成群出现、呈带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

图1-3a 各省(市、自治区)铬矿查明资源储量分布饼状图

图1-3b 各省(市、自治区)铬矿床(点)数量统计图

2)矿床类型单一。世界原生铬矿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层状铬矿床,它主要产于古老陆块区层状镁铁-超镁铁杂岩内,以布什维尔德、斯提尔沃特以及津巴布韦大岩墙等铬矿为代表;另一类为蛇绿岩型铬矿,多产于显生宙以来各造山带中蛇绿岩(蛇绿混杂岩)中。我国铬矿的成因类型较为单一,具工业价值的铬矿以蛇绿岩型铬矿为主,至今尚未发现典型层状基性-超基性岩型铬矿(图1-4)。

图1-4 中国铬矿分布图

表1-4 全国有关省(市、自治区)铬矿产地数量与源量储量一览表

注:表中探明资源量均为累计查明资源量(其中包括部分未上表资源量),数据引自各省(市、自治区)成矿规律组报告;预测资源量由预测组提供。

3)优质矿石量少。高品位冶金级矿石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等地,其资源量仅占总保有资源储量的38.6%;耐火级矿石主要分布于新疆萨尔托海等地区;化工级矿石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等地(图1-5)。

图1-5 各省不分类型铬矿查明富矿与总资源储量直方图

(数据来自2012年储量通报)

三、我国铬矿资源形势

1)铬矿是发展优质钢铁的重要原料。我国铬矿资源短缺,国内铬矿产量不足消费需求的3%(中国矿产资源年报,2011),对外进口逐年增加。从1980年到2012年,我国铬矿资源量(表1-3,2000年前用保有资源储量,2000年后为查明资源储量)仅增加了107.63万吨。基础储量由2000年595.2万吨,到2005年仅为520.9万吨,2012年下降为405万吨,逐年下降趋势明显(图1-6)。如不能找到新的接替资源,不远的将来,我国的铬铁矿资源可能枯竭。

图1-6 1963~2012年中国铬矿基础储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注:1963~1970年数据出自张建博士论文“新疆西准噶尔地区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研究”,其中基础储量为保有储量,2000~2012年数据据国土资源部公报。

2)我国铬铁矿开采、生产水平一直较低。1970年,铬矿年产量仅为3万吨,2007年产量最高,总产量达28.2万吨,此后,铬矿产量略有下降(图1-7)。铬矿主要产区有西藏,新疆、甘肃以及内蒙古。据马建明(2007)统计,全国共有铬矿矿山23处,无大型矿山,仅有中型矿山1处,小型矿山12处,小型铬矿采矿点11处,从业入员1842入,工业总产值7.66亿元。其中,西藏2007年铬铁矿石产量为14.3万吨,采矿实际回收率平均为77.5%,矿产品销售收入5.39亿元,年利润总额约2.65亿元。

图1-7 1970~2010年中国铬铁矿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张建(2009);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1),《中国矿产资源年报》(内部)

1957~1996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矿业网;1999~2005年数据来源于USGS Minera1yearbook2000,2003,2005,2006

3)由于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近年炼制不锈钢的铬铁合金产量呈上升趋势,2005年,世界铬铁合金生产总量约为657万吨,主要的生产国有南非(258万吨)、哈萨克斯坦(116万吨)以及中国(75万吨)。解决我国铬矿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主要依靠进口。1957年,我国进口铬矿仅1.94万吨,至2012年进口量达到929.3万吨,主要来自:南非448.6万吨、土耳其183.6万吨、澳大利亚50.1万吨、巴基斯坦47.4万吨、伊朗44.8万吨、阿曼42.5万吨、印度31.7万吨(马建明,2013)。以上7国合计848.0万吨,占我国进口总量的91.3%。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铬矿进口国。

虽然,从全球角度来看,铬矿资源并不紧缺,但由于分布不均匀,价格容易受入为因素控制。目前世界主要的铬合金产地,已逐步转移到具有丰富铬铁矿资源的国家(南非、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等)(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3,《世界矿产资源年评》),这些国家可能会对铬矿石的出口采取限制、提价等措施,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007年,我国进口铬矿平均到岸价为254.2美元/t,2008年则猛增至396.7美元/t,2011年有所回落,平均到岸价为282.1美元/t,价格变化的主动权不在我国。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新的对策,立足国内,寻找新的铬矿矿产地。同时也要协助国内企业寻找条件较好的国家、地区,走出去。通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解决我国铬矿资源紧缺问题,从而可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多的资源,以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通过科技创新寻找铬的替代品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

一、铬矿的工业类型

铬的工业矿物高度集中于铬尖晶石亚族矿物中,化学通式为(RO·R2O3)即(Mg,Fe2+)(Cr,A1,Fe3+)2O4或(Mg,Fe2+)O·(Cr,A1,Fe3+)2O3,统称铬尖晶石。有工业价值的铬矿,Cr2O3含量一般都在30%以上,主要由以下几种含铬矿物组成,铬铁矿[(Mg,Fe)Cr2O4]Cr2O3含量50%~60%;铝铬铁矿[(Mg,Fe)(Cr,A1)2O4]Cr2O3含量32%~50%;富铬尖晶石[(Mg,Fe)(Cr,A1)2O4]Cr2O3含量32%~38%。

根据不同的工业用途,铬矿石可以划分为冶金级、耐火级、化工级及铸石级4种工业类型,各种类型工业标准也有所不同:

1)冶金级铬矿石:主要用于冶炼各种铬铁合金,进而作为冶炼铬钢、铬合金钢及不锈钢的重要原料。冶金级铬矿石,还可用来冶炼金属铬,金属铬含铬可达98%以上。

目前我国冶炼铬铁合金的方法主要是电炉法和真空碳还原法。铬矿石需要选用富矿或精矿。工业指标见表2-1(姚培慧等,1996)。

表2-1 冶炼铬铁合金用富矿(或精矿)的工业指标

2)耐火级铬矿石:铬矿石主要用来制造镁铬砖、铬砖、铬铝砖等;此外,还可用来制造各种不定型的耐火材料。制造方法,主要有烧结法和电熔法两种。

此种矿石可分两个品级:

一级品:Cr2O3含量≥35%,SiO2≤8%,CaO≤2%。可用作天然耐火材料。

二级品:Cr2O3含量≥30%,SiO2≤11%,CaO≤3%。可用来制造铬砖、铬镁砖等。

3)化工级铬矿石:铬矿石主要用来生产重铬酸盐,并以此为原料生产其他铬化合物产品,常用方法为硫酸法和碳化法。此种用途的铬矿石,其化学成分要求Cr2O3≥30%,Cr2O3/(FeO)≥2~2.5,SiO2少量。

4)铸石级铬矿石:可用来制造辉绿岩铸石及铬菱镁矿制品。其化学成分要求 Cr2O3≥10%~20%,SiO2≤10%。

二、铬矿床成因类型

世界铬矿以原生铬矿为主,且无一例外地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中,一般呈独立矿种产出,显示了极强的成矿专属性。现将两种成因类型特征简述如下:

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中的岩浆结晶分异铬矿,一般规模和储量都比较大,是世界主要的铬矿类型,储量约占世界铬矿储量的70%以上(杨经绥,2010),但产量却不及50%。世界豆荚型铬矿由于质优、易选冶,颇受青睐。据施俊法(2010)统计,产量达到55%。层状铬矿一般产于古老的稳定克拉通内部具张性大陆裂谷环境或大陆边缘,赋矿岩层为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具有多旋回特点,最著名的有南非布什维尔德、美国斯蒂尔沃特、津巴布韦大岩墙等典型矿床。铬矿呈层状产于基性程度最高或较高的岩层中(图2-1)。

图2-1 斯蒂尔沃特、津巴布韦大岩墙铬矿层位示意图

(转引自施俊法,2010,略作修改)

蛇绿岩型豆荚状铬矿的成因类型比较复杂,国内外学者曾进行过大量研究,有代表性的如:欧美学者创立的早期岩浆结晶堆积说;随后兴起的晚期岩浆分异-残浆成矿说;我国学者王恒升等提出的熔离成矿说(20世纪70年代铬矿会战)等。Thayer首次于1964年将形成于阿尔卑斯山的铬矿命名为“豆荚型铬矿”,20 世纪70年代后,板块构造理论兴起,特别是1972年美国彭罗斯(Penrose)会议确定了蛇绿岩定义以来,由于其与板块构造间的密切关系,引起了各国岩石学家和构造地质学家的重视。在1979~1990年间,国际上就蛇绿岩与大洋岩石圈问题召开过4 次学术讨论会。我国也于1996,1997年连续召开两次蛇绿岩学术讨论会,并出版了相应的论文集。由于蛇绿岩研究的进展,为铬矿的成因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不少学者认识到产于特定环境的豆荚状铬矿与蛇绿岩关系密切,提出了一些成因解释,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20 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王希斌、鲍佩声等(1999)通过具体矿区工作,与第一线地质入员一起,在对罗布莎、东巧、萨尔托海、大道尔吉等铬矿床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蛇绿岩建造中豆荚型铬矿为原始地幔岩高度熔融再造的观点,并对中国豆荚型铬矿床作了系统总结,阐明豆荚型铬矿多产于显生宙以来代表板块缝合带的蛇绿岩带(蛇绿混杂岩)中,是大洋地幔岩高度熔融再造的产物。在蛇绿岩理想剖面中(图2-2),由地幔岩局部熔融形成的豆荚型铬矿,产于岩石莫霍面(I.G.Gass&j.D.Smewing,1973)之下的变质地幔橄榄岩中(即以斜辉辉橄岩为主夹纯橄岩透镜体),部分地区莫霍面上部岩浆房中可能出现具岩浆分异特征的似层状铬矿(矿石围岩主要为纯橄岩)。蛇绿岩通过板块运动的俯冲和碰撞作用,以随机截取的断块(岩片)形式进入大陆地壳。由于构造运动强烈而复杂,导致蛇绿岩原位特征受到破坏,层序完整保存者十分少见,故而判别铬矿产出的层位比较困难。变质地幔橄榄岩(即图2-2中地幔构造岩)中铬矿矿体宏观上常具有塑性变形特征,形态不规则,具有成群出现、成带分布、分段集中特点,一个矿区常由数十至数百个小矿体组成,虽大型矿床不多,但因质优、品位高而具有良好的工业价值。

图2-2 蛇绿岩剖面中铬矿产出位置示意图

(转引自陈征等,2004,略作修改)

我国铬矿也不例外,一类是产于古老陆块区或裂谷带附近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似层状”铬矿床,其特征不同于国外巨型层状铬矿床,韵律层往往不明显,规模也小得多。主要产于我国东部陆块区及陆块深断裂附近,含矿岩体多呈条带状分布,面积较广,矿体与围岩呈过渡关系,代表矿床有北京平顶山、放马峪等铬矿床;另一类铬矿产于深断裂附近小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岩体具有明显的环状结构,由边缘到中央基性程度增高,往往形成中央纯橄岩岩相带,铬矿多分布于基性程度最高的岩相带中,以河北高寺台、四川大槽铬矿为代表。此类铬矿,造矿铬尖晶石化学成分往往以高铁(高钛)为特征,推测铬矿可能属于由大陆地幔派生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而成,具有正常的岩浆岩结构,并可与Fe、Cu、Ni、Pt族元素等伴生,工业价值不高。

蛇绿岩型铬矿是我国的主要铬矿类型,如西藏的罗布莎大型铬矿床、新疆萨尔托海中型铬矿床、内蒙古赫格敖拉中型铬矿床。有工业价值的矿体主要产于局部熔融后的地幔橄榄岩中(斜辉辉橄岩夹纯橄岩);少数矿床的矿体赋存于代表岩浆房的堆晶岩底部(基性程度最高的岩相)中。关于蛇绿岩型铬矿的成矿机制,将结合第三章典型矿床成因详述之。

关于工业工程论文范文资料

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应用

本文基于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应用这一课题研究,以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及绩效管理现状为例,通过发现其中的问题,探索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策略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应用之论文范文。

【摘要】工业工程概念解读,所谓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主要就是指以规模化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体系作为技术研究的对象,目的就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工程生产系统,以便更好的实现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企业综合效益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绩效;考核

1.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

在新时期新市场经济形势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在这种大背景环境下,工业工程技术及生产力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换言之,在新时期工业工程逐渐成为了一门工程类科学技术,它的存在意义就在于解决工业工程生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与问题。

在另一方面,工业工程的服务与研究对象并不是某一个区域、某一个环节,而是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它基本囊括了人力、物力、资源、信息等各项工业生产领域。关于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从专业学科的角度来划分,具体可分为十七个不同的分支,也可以理解为十七种生产技术,分别包括有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涉及、销售豫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材料加工等,这些基本都是最常运用到的企业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措施。除此之外还包括有生产规划与控制技术、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技术、人机工程实践技术、工业工程安全技术等。

本人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与认识,将工业工程技术总结归纳为三大类(支撑技术):即设计与改善类、分析与决策类、工程项目控制类等。其中设计与改善类主要包括一些工作研究、人机工程及组织设计等;分析与决策类主要涉及到一些市场评估与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工程经济分析等层面的内容;而工程项目控制类应当将其视为重点,一般包括有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属于一种全过程的管控技术体系。

2.以R公司为例探讨其在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发展现状

从R公司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层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弊端,包括在结构上、组织内部管理上,与同行业先进水平之前相对比较落后,或者是许多管理层面明显不到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短期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所以不断导致其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绩效相对发展落后。从其现有的表现可以将这些问题具体归纳总结为两个方面。首先,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存在绩效管理认知与定位的不利局面。

在这一问题表现上,与公司内部治理及科学合理工业工程技术生产考核机制的缺失存在较大的关联,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公司结构上的问题。R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很多情况下都是“走过场”,与公司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相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实践严重相脱节。使用业内的话语来表述,R公司目前的状况就是缺乏一种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整体观念以及整体管理定位意识。其次,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中的组织内部管理问题,即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不合理、不健全,缺失科学性。

具体表现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在对待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及相应绩效考核这一规章制度上,存有较大的疑问,简单一点讲就是公司员工对该内部组织体系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考核制度,就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管控效力,也无法通过考核结果来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

3.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效率提升的对策

首先,R公司需要树立一种以技术生产管理为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且需要在全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员工之间全面普及与贯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起到强化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第一位的`管理定位,因为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是作为公司内部重要的组成部门存在着的,它的日常管理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始终,包括在一些技术生产管理反思、大检查等日常活动形式上,都可以时刻为各部门管理人员、基层员工树立一种生产管理控制意识。

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核心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控制与人的管理,如果在思想上、认知上得不到全面的深化,那么所有进行和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势必不到位、不贴切。其次,R公司应当进一步整合技术生产管理相关过程环节,尽快的去实现技术生产管理朝着流程化方向去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做好相关技术生产管理技术手段的内部融合应用。在整个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系统内部,R公司可以进一步健全奖惩与通报制度。

在以往的通报层面,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员工引以为戒,进而更为广面来覆盖这种技术生产管理及其责任意识。但是,R公司在实际实践应用环节,结果却与预期中的效果存有较大出入,其中,在通报之后,部分员工往往只是按照惯例履行签字,或者是在“记名式”的信息传达过程中较为随意的去复核,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最初制定通报制度的目的及其内部处分效应作用就被大大的削弱,在有的部门这种效应甚至完全缺失。

基于上述这种情况,R公司可以在公司系统管理层以及公司基层员工层之间,逐步树立一种基于“技术生产管理”的认知意识,简单一点讲,就是从公司各部门日常的管理当中做好严密把关,从之前的“缺失效应”下的通报,转变为具体监测控制上来。积极构建内部奖惩制度,以他人的过失来作为案例时刻为员工起到“警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行为变会有一个良好的规范。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的应用这一课题研究,以R公司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及绩效管理现状为例,通过发现其中的问题,探索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策略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除了文中所提到的两点对策建议之外,R公司还可以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来起到管理绩效提升的实际效果,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技术生产管理手段,并适时的提升检查管理的工作效率,坚持以人为中心,开展人性化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1]赵慧凯.工业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应用简析[J].经营者:学术版,2013,27(4):48-49.

[2]吴明锦.工业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应用分析[J].全文版:工程技术,2015(14).

[3]到芳.工业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应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2):113-113.

到 去找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