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人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就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得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五年,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种精神.如今,历史的年轮已转过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
问题一:怎样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拿录音机录自己的声音,回放听自己的弱点 多交朋友 问题二: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语言表达能力分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但不管哪种表达能力,都应该是语文教学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社会中,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受到人们的称赞,也容易使别人接受你,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让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想说,爱说的兴趣,达到不亦说乎 的美好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都以教师的说为主。学生的说为辅,极大的压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影响了写作水平。甚至会影响到走入社会后的社交能力。 要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应该从每一课,一个细节入手。从说话到写话(写作)都要逐层深入地加以有效训练。 一、造句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是有序 的,我们的教学也应该循序渐进 。正如荀子所说 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最简单的造句开始。造句是贯穿于各个年级,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 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地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所以,造句也是同写作一样,要善于造的丰富多彩些,如:紧张 一词造句,先指导学生弄清紧张 一词的意思:(1)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2)激烈或紧迫。使人精神紧张:(3)供应不足,难于应付。有的学生根据这三个意思造了三个不同的句子;(1)第一次登台,免不了有些紧张:(2)比赛进入了紧张阶段;(3)又到了播种季节,种子供应非常紧张。这样即使学生不单造出了这个词最基本、最常用的句式,还让他们通过理解词义又造出了其他的句式。造句训练除去运用理解词义造出不同的句式以外,还可以让学生用反问句、疑问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多种形式去造句。通过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训练和提高。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我们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语言训练呢?我的做法是,培养学生每见到一篇文章后要细心地去阅读,用心地去读,凭借想象,书面语言文字在大脑中还原成作者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物,使其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以借助形象理解语言。如: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那个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一双小脚丫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教师可以引导,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后她会看到什么?她问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小女孩最后怎样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使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还能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三、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版的语文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口语交际,那么我们应该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开口去说,大胆的与学生去辩论。如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后安排了一个辩论 善意的谎言可以说 一直以来,一提作文 二字,学生就会头疼,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作文时也并不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只把作文要求说一下或者读几篇类似的范围,就让学生去写,学生只好硬着头皮去完成任务,写出的文章有的前言不搭后语,有的跟记流水账似的。并不精彩,我教作文时,进入课堂后并不提写作文 。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如果理由不充分或过于简单,可以让其他同学给他补......>> 问题三:如何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呢? 人的理解能力是在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提高的,当然这里我所说的成长,不仅仅是指年龄的增长,是智慧的增长。而是认识事物的态度和看法的该变,当你在阅读文学做品是你要特别留心,要通过表面看本质,多想想。比如,今天你看了一本书,书中的一个故事或情节是你感动,你不仅仅是感动的痛苦流涕,还要想想他告诉了你什么,这以你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之处等问题!世间到处皆学问吗?至于表达能力,则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 补充: 浅谈如何提高解答语文阅读分析题的效益 王水萍 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渐行渐盛和中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目量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阅读分析题的效益,已经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本人以为,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反复阅读选文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二、抓住文体特征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三、准确把握材料 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1、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2、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3、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四、区别题型作答 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 1、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 问题四:如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本人以前也是不善言语,经过一年的打工生涯让我觉得其实是应该战胜自己,老是以为自己不行才是最大的敌人.多与人交往,多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多和爱说话的人聊天无形中自己也就提高了.不要急功近利,想一觉醒来谈判专家就诞生了是不行地.要不断的学习--沉淀,再学习再沉淀,慢慢的积累自己的口头表达技巧。坚信胜利一定属于自己。你一定行!!!!!!(肺腑之郸 经验之谈) 问题五: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论文 因此,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然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其表现在学生普遍说话语病多,说话往往不完整,意思表达不清楚,以致给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带来重大困难。究其原因,就是低年级说话训练的强度不够,学生背诵得少,词汇积累得少。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当中这样“不景气”的现状,我认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强化说话训练,并且从一年级开始,适当增加一些背诵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负担。而两全之策就是加强各种训练的指导。背诵是积累词汇和学习规范语言的重要途径,是传统教学总结出来的一条好经验。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如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记忆优势,让他们多背诵一些文质优美的佳作,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因此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背诵指导,并以此为着眼点为学生铺垫语言大厦的基石。以下是我指导学生的一些做法:一、理解才能记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学生初学背诵,往往一字一词地记,一字一词地背。这种机械识记的效果当然极差。如不加以纠正,学生便会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必然影响思维的发展。要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就要指导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文章中的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作者的布局谋篇。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先“明”而后“熟”。“求明不先求熟,明则自然易熟”。讲解课文,把功夫用在学生不“明”处,用在课文的重点上和难点上,不作过多的分析,这样就可以省出时间让学生反复读,尤其是那些难背的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反复的读又不断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就不是胡乱地背读,胡乱地背书了。例如让学生背诵《两只鸟蛋》这篇课文,我就告诉大家课文首先告诉我们“我”做了什么,鸟蛋怎样?妈妈说了什么话?然后“我”又怎样做了?这样孩子经我这么一点拨茅塞顿开,都觉得课文好背多了。二、字句段牵连记忆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背诵的方法很多,对小学生来说,强化“三开头”是一种简便又有实效的方法。什么是“三开头”法呢?一是强化“开头字”,牢记“开头字”,背诵时就能使上下句迅速连贯起。二是强化“开头句”。文章的任何片段都有开头句,牢记了“开头句”就能牵引出一大串句子来。三是强化“开头段”(或过渡段),这就能迅速地把文章的上下段连结起来。三、目标明确才能记忆一般的做法,作为老师的都会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如开展背诵比赛;做背诵接龙游戏;教师作背诵示范;给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博学强记的故事等等。激发兴趣固然重要,不过,我觉得让学生明确背诵目标会更有动力,例如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必须记忆,必须背诵,不背不记是学不好语言的,只有强记强背多了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只要学生明确了背诵的目标,学生就不会认为背诵是教师的命令,就不会以背诵为苦了。四、温故才能牢记小学生是记忆的黄金时段,但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老师要定时段温习检查背诵的效果。不要认为,一经背诵,文章便会永远锁在学生记忆的保险箱里,要知道只有通过复习,才能巩固记忆,收到久远不忘的效果。我在教完一个单元之后,在一个月、一个学期、长至一个学年之后,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喜听乐从的背诵复习活动。人的记忆是有一定的时间性的,今天能背昨天的就能够记住一个星期,今天能背上星期的就能记住三个月、今天能背三个月前的就能记住半年,今天能背半年前的就可以记住一辈子。温故不仅可以知新,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知识库储量大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提高,写作水平自然也就不会逊色。当然,这仅是本人指导学生背诵的点滴浅见及做法。 问题六:如何提高创业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论文2000字 这个要靠多背。 问题七: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 但丁说:“既然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既然最好的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那么最好的语言就适合最好的思想。”诚然,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学生作文是为了表达他们各自的思想,当然离不开语言。一篇好的作文,要表达出好的思想,自然需要好的语言。孔子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先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最好的骑士” 一、语言积累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丰富他们的语言,让他们“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孙犁)。马雅可夫斯基说:“开采一克镭,需要终年劳动。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这“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从哪里来?既不是学生天生就有,也不是他人(老师)特意塞给,而只能靠学生自己的长期积累。问题在于缺乏必要的积累语言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储量只是缓慢地自然增长,根本无法满足提高写作水平的需要。没有丰富的语言矿藏,就不能提炼出语言之“镭”。因此,教师的迫切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教给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使他们迅速建好语言仓库,并养成善于积累语言的习惯,最终拥有“几千吨语言的矿藏”。 怎样积累语言?不能靠死记硬背,要以趣味性激发积累的兴趣,以科学性加快积累的速度,以操作性教授积累的方法,让学生在谈笑间语汇量与日俱增。 积累法之一:词句拉练法。此法以某字为核,拉出一连串词语、成语、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名言等,以求丰富语言。如:以“中”字为核,可以拉出一批“中肯”、“中圈套”、“适中”、“中流砥柱”、“秀外慧中”、“管中窥豹”、“如日中天”(“中”的位置不一,可作“拉练”的系列)之类词语或成语,还可以拉出“中午睡一觉,赛过活神仙”、“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中秋夜里打灯笼――多此一举”等俚语、俗语和歇后语,至于包含“中”字的格言、警句、名言,限于篇幅恕不再列举。 积累法之二:词语接龙法。此法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勾连词语,如:望文生义―义正词严―严阵以待―待人接物―物以类聚―聚精会神―神出鬼没―没齿不忘―忘乎所以―以怨报德―德高望重……此法可以求齐整(难度稍大),一律四个字或三个字或两个字;也允许参差不齐,不限字数。 积累法之三:成语对偶法。此法运用对偶的方法让同类成语结成对子,如:超群绝伦―出类拔萃 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以上同义成对);屈指可数―罄竹难书 兴师动众―偃旗息鼓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吞吞吐吐―洋洋洒洒(以上反义成对)。由于运用对偶法的目的在于积累语言,因而对仗不必要求`太严整,基本成对即可。此法亦可用来积累非成语类词语。 积累法之四:名句填充法。此法把名句(包括成语、歇后语、格言警句以及诗词文的名句)设计成填充题,通过练习达到记住名句积累语言的目的。如:(1)宁为玉碎,---------。(2)水至清则无鱼,------------。(3)书山有路勤为径,-----------。(4)------------,达则兼善天下。(5)--------------,吾将上下而求索。(6)-----------,小人之交甘若醴。 积累法之五:归类卡片法。此法让学生制作卡片,在广泛阅读的同时注意收集词汇,并予以归类,如:动作描写卡、肖像描写卡、心理描写卡、景物描写卡等。 积累法之六:片段背诵法。此法要求精选精彩的片段让学生背诵默写,以丰富写作语言,而且获得写作的样板。在背诵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其中精华词句,不可......>> 问题八: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必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前提和依据。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 *** ,赋予文字以生命,和它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走进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中心思想,大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文字 运用 正文:当今语文学科,随着新课改下字词、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从中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将会逐步取代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它必然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本学科的核心任务,也将是衡量学生是否掌握语言文字工具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业务水平,精讲点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 *** ,让学生在语文学科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在广袤的蓝天白云下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做到读得懂、听得懂、能够说、能够写,也就是说能够随心所欲地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字词、阅读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这一核心任务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感悟。 一、创设情境,角色表演,完美展现学生灵动的童心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不能离开具体语言环境的,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词语才具有生命力。而要做到完全理解和灵活运用词语,只有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情感上的认同感,只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之中去感悟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时借助表演理解含义就是很好的办法,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词语的含义,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更深刻、更灵动,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童话故事时,准备好头饰,学生分别饰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课前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学习之中去,课上再次阅读课文,学生在初步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进行理解,认真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之间的对话,感受两只小兔子的礼貌行为,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时是怎么做的。由于贴近生活学生自然有感而发,积极回答,不失为语言运用的锻炼机会,其次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要表现出小灰兔奇怪、小白兔收获时的心情。学生同时在表演中懂得了种菜的全过程“翻”地、“种”菜子,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最后“收”白菜,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后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还可以开展小小擂台赛,分组表演,台上学生投入演,台下学生仔细看,看看哪个学生的动作表现到位,语言运用熟练,大家互相点评,选出优胜小组。为学生今后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逐渐开始的作文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课文的插图学生理解一“车”白菜和一“包”菜子。低年级的量词学习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量词,“把”、“克”、“棵”、“位”、“束”、“只”??此环节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恰当量词的使用。经过这一番学习课文的中心思想自然脱口而出“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扩展训练中,讨论“小灰兔今后会怎么做?”此时,学生的已经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发言,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之后进行的《两只小狮子》课文学习做了铺垫时,有了上次的学习体验,学生会捕捉到学习中词语的运用,如一只狮子每天练习“滚”、“......>> 问题九:怎么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提高自己的自信 多认识些朋友,多和家人、同学、同事或朋友对话,说什么都行,其实你会发现很多能讲的人不一定总讲些有意义的话题,其实讲的都是些“废话”,但实际上不管是生活、谈恋爱、工作……都必须靠讲这些“废话”来达到交流和相互熟悉的目的,因此不要怕(或讨厌)讲“废话”。 多说话最好,自己和自己做思想辨论或多写些文章(或日记)也有一定的锻炼效果,但远远不及张口和别人谈话来的效果好!1,对自己充满信心. 2,对事业充满希望. 问题十:如何在课堂上提高表达能力 如何在课堂上提高表达能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 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不主动参与交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相当的学生都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提问的重要性。 论文百事通其二,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更不应该立刻中止,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应简单冠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药”之类的定论,而应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强化其竞争意识。 二、引导学生讨论,把问题补充完整 有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学生把握不住或短暂时间不能圆满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相互修正和补充,让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提高,以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拓展自己思路,达到发问者预期的目的。 三、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不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不主动参与交流,不仅与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有关,与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埋怨责怪学生,也应从自身的授课艺术上去找原因。教师不能只顾自己教学而无视学生的情绪,把学生当作“容器”去“填充”,而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学会煽情,善于煽情,想方设法把学生喜问乐答的天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氛围之中。 四、适当降低发问的梯度 培养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或期望太高,而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循善诱,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注重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发问时只希望优等生回答,认为省事,收效快,有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几乎一个学期没有回答问题或参与交流的机会。于是,有的学生便怀疑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如别的同学,或者认为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甚至认为回答课堂提问是优秀生的事而与己无关,更谈不上积极参与交流了。教师在训练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发问,由浅入深,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尝到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随之高涨了。应当指出的是,降低问题的梯度绝不是毫无价值的信手拈来,“凑凑热闹”,搞 *** ,或者故意把完整的问题弄得支离破碎,而应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本班的学生实际,认真设计问题,为学生架设达到预期目的的阶梯。 五、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 小学生所处的小学时代是最浪漫、最活泼、最有生气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段里,他们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袒露自己的心迹,彰显个性,标新立异,也最容易暴露自己弱点。作为语文教师,作为他们灵魂的“引路人”,要格外珍惜学生的这段美好时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为学生创造最合适的“敢言”机会。 六、注重教师示范性作用 培养小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示范无疑是重要的一环,特别要求语文教师能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在语言的规范性上做出表率。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普通话教学中难免夹杂有地方方言,这就需要我们化大的力气,力求减少朗......>>
兴趣是习作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习作的潜力。一旦我们的习作课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头疼的事,很多学生望而兴叹。一旦我们的作文教学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超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的一些事实反映出:许多写作有困难的学生并非由于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而往往是因为缺乏写作兴趣。如果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落实作文教学质量。一、树立信心,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小学生习作往往有一种恐据心理,不加以清除,提起笔来就重如千钧,只字难书,这就要求我们在系做教学中,从鼓励入手,因材施教。形成学生习作中恐惧心理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他们对写作缺乏信心。不树立信心,就难以根治恐惧的心理,而满腔热情地循循善诱,积极鼓励,正是增强信心的灵丹妙药。不论是集体性的教育,还是个别指导,均要把鼓励贯穿其中,对于语文能力低下的学生不能求全责备,要十分精心地关注他们习作中的细微变化,哪怕是某个词语用得恰当,某个句子比较通顺了,也要充分给与肯定,真实地表扬,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1.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心理学研究表明,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善于和学生友好相处,体贴学生的欢乐和忧愁。切忌用恶语中伤学生,切忌对学生表现出失望或无奈的态度。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教师应该理解、宽容、激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和尊重,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能行”。2.对学生抱以良好的期待。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证明,如果教师对儿童抱有良好的“期待”,那么被期待的儿童必然会产生喜悦愉快、朝气蓬勃,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激情。这种对学生的期待应该是适合于学生本人的,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只有期望适中,才有助于树立与巩固学生的自信,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所教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背景、认知规律,区别对待,并根据实际提出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以增强其自信。3.要坚持赏识学生。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得到赏识,给予学生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们走向成功。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学生答错时,要热情对待,想方设法往正道上引,不要揪着错不放,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对,也要给予肯定,用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目光给予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情感,产生对写作学习的兴趣。二、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写作兴趣写作教学中,老师要能大胆地解放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使学生的习作能真正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表现童心童趣,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要更多的为学生的写作创设情境,提供条件,把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和积累上,避免种种限制,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在童心童趣的世界里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表达,乐此不彼。1.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形、图象、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因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习作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必然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注意力,增强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2.创设生动、新颖的作文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作文兴趣。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给学生进行续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收集地球变化的资料,学生从网上、相关的画册中收集到很多的内容、图片,对黄河的过去、现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交流,畅谈了各自的看法和感受,对如何加强环保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课堂气氛特别热烈,学习兴趣高涨,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一些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课后,学生写出了《救救我!》、《母亲的眼泪》等感情真挚、情深意浓的作文。3.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很注意指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去鉴赏品味文章,说说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通过读,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方法,学习有序地表达内容和情感的方法,注意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此外,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定期向大家推荐好书,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的书籍,中低年级侧重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高年级以文学性书籍居多,班级专门建立了图书角,开展图书借阅活动,学生在大量阅读中,积累多了,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自然写作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兴趣也高了。三、增加课外阅读量培养习作兴趣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多看书,看各种门类的书,像蜜蜂采蜜一样,博采众长。读书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心灵面貌日益变得积极阳光。那些历经时间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五彩缤纷的映像,让学生内心的气象漫卷云舒。书看得多了,知识面广了,视野就会开阔,思路自然就拓宽了。我鼓励学生多看书,引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并培养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的习惯。鼓励他们在旁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多少不限,真实的记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班每周专门僻出40分钟的读书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带着大家共同走进中华优美诗文的殿堂,感受语言的魅力,共同沉浸在优美文章的海洋里。40分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坚持下来,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速度提高了,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也增长了很多,写作时自然文思如泉涌了,同学们笔下的作文趣味盎然,内容不拘一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四、亲近生活提高习作兴趣德国教育家茅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亲近生活,亲近自然,就会唤醒学生心底里的那颗写作的种子,慢慢发芽,并开出美丽的花朵。因此我经常带着同学们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带着同学们来到广阔的田野,葱郁的树林,充满诗意的小河边……同学们身临其境之后写下的文章真实、质朴、感人、清新,读后让人如沐春风。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教师要把习作活动至于生活背景之中,经常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回归生活,亲近自然,以疏通学生的习作源泉,让这股泉水清新、鲜活、汩汩而流。五、感受成功体验,增强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心理学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可见,充分发挥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成绩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有效措施。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让他们发挥自己作文中的优势,相信自己能够写好作文。1.作文评改以学生为主体。在作文评改中,不提倡精批细改更不能写那些诸如语句通顺、层次清楚、中心明确等标签式的话。这些形式的评改对学生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语言依傍思维,文章该如何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评改时,首先出示修改范例,供学生模仿和借鉴,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修改符号。在自评自改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互评互改,在小组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作文中的闪光点读给同组同学听,让大家一起欣赏,可赏读全篇,也可赏读一段甚至一句,让每人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其中,特别要注意使后进生成为大家倍加关注的“主角”,使他们既得到大家的关爱、鼓励,又可展示些许自己的成功。从中受到鼓舞,增强信心。集体交流时,老师不仅要把机会提供给优等生,更要把机会提供给中下等生,让他们也来读一读,说一说,相信这样的成功体验一定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沉睡的潜能,鼓足前进的动力。2.重视写好评语。习作评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富有激励性,以表扬为主,以正面鼓励为主,让他们感到自己就是一块金子,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例如,我班有一位同学习作水平低,对习作总有畏难情绪,我就在他的习作后写了这样一段话:xxx,不要怕,老师会真诚的帮助你的,只要你多读、多思、多写,一定能把作文写好。在我坚持不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的写作自信有了提高,渐渐的,写作水平上来了,他的写作兴趣也就有了,愈来愈浓厚了,越写越有劲头了,和他原来相比,水平提高了一大截。是习作评语增强了他的写作兴趣。3.发表学生的习作。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多渠道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发表”是广义的,形式不拘,除了在公开发行的报刊登载外,在学校广播,在班级宣读,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展出,都可以看作是发表。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辟班级习作园地,编辑班级优秀文集,甚至于编辑个人文集。这样,学生在写稿、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增强了写作兴趣,乐于作文,提高水平。学生有了展示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大家的肯定和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就会越写越好。
学生不是天生来就是一个演说家,不是一上台就能讲,不会怕,不会怯场。刚开始的时候都有讲不好的时候,要让学生能适应、能表达,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那种发放导学案,填填写写,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讲评的小组合作不是真正的课改,学生也没有得到锻炼,只是把课前的预习放到了课内罢了。因此培养发言的能力就成了教学的`一个关键。 1、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许多学生不会发言,可能他有很多的想法,经过了思考,小组也进行了讨论,可是站起来交流的时候却没有声音,或者声音过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训练出来的,因此,应该让学生会说,可以用学生读课文的形式,先让他大声的读,个别一个个读,一个个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够做到“三大”,大胆、大方、大声。经过训练后学生的声音大了,自然上台讲话发言也就有信心了。 2、学案导学让学生有内容说学生发言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话可说无言可发,我们应该让学生有的放失,就应该完善导学案的编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学什么,将学到的知识展示在同学的面前,自然学生心中有内容了,展示起来心就不慌了嘛。如果他有经过思考他就会评价别人,也能够指出别人的不足之处,发言就有的放失,讲起来语言也饱满丰富。 3、互相尊重让学生大胆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进行德育教育,要求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要认真听取他人的发言,积极吸取他人的学习成果。在其他人发言的时候要保持安静,要认真听讲,有问题要等到发言人结束发言之后再提出质疑,或者提问自己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发言的同学要大胆的说,要声音宏亮,语言清晰,让班上同学都清楚的听到你的发言。 4、强化纪律让学生能够说一个高效课堂,它一定有着严格的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高效课堂的基本保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成果,能够对自己的见解、认识与小组分享,与全班分享,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来保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安心发言,顺利展示。如果,一节课上,发言的同学在发言,讨论的在讨论,讲话的聊天的都有,这样的课堂何来高效,展示和发言有什么意义呢?
(一)以课堂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 1.上好口语交际课,我们充分利用每单元里的口语交际话题,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学生进行话题调查或是话题讨论,课上,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研究初期,实验教师就开始重视口语交际课,把它变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力途径,但我们的教学设计还以教师个性为主,没有形成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程序,所以课题研究不成熟,结题推迟了,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后来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策略》一书,我们确定了口语教学的基本程序:情景体验、明确话题;尝试表达、探究方法;围绕话题、互动交流;拓展运用、提升能力。并形成一套口语交际案例。 【(1)情景体验、明确话题。教师精心创设与话题相关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趣味性、生活型、实效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积极地表达态度。 (2)尝试表达、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针对交际的话题尝试表达。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表达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交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进行多向互动、充分交流作准备。 (3)围绕话题、互动交流.教师围绕话题设计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情景,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自由表达,互动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根据学生的表达不断强化、再现交际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具体情境中去,获得浓浓的角色体验。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在自评、互评中获得交际能力。 (4)拓展运用、提升能力。在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充分参与交际之后,教师凭借话题,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巧妙地拓宽口语交际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可以与生活中的交际相结合,也可以与书面表达相结合、阅读相结合进行训练,通过多层面、多形式、立体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堂中,我们积极开发教材资源,进行口语交际。如(1)借助教材插图,进行口语交际,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强有力的兴奋剂。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图画直观形象,是训练学生说话的好素材。(2)利用课文的补白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课文中有时会出现情节跳跃、内容省略的现象,也是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内容,用口语交际进行“补白”。(3)结合朗读教学进行口语表达的培养。朗读是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积累语言,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course.She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married.What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1.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1.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1.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1.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2.1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2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2.3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 E.Sapir, L.Bloomfield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1.2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M.A.K.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J.R.Firth(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1.3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2.1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2.2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3.2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3.3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3.4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议对比语言学
摘 要: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最常用方法,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仅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则与程序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对比;对比语言学;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理与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建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留住方言,文化立根方言在时代的冲击下踉跄前行,早已衣不蔽体。那些在历史回荡着的声音,有些渐渐远去,甚至不复存在,也带走了承载其中的情感寄托和文化光辉。方言保护亟不可待,一寸乡愁还需留住。留住方言,文化立根。一方水土一片记忆,一声乡音一份联结, “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心灵安全的归属,奔波再久乡音一响,那就是到家了。这种声音是那样的美,总会让人热泪盈眶,熙熙攘攘的一群人在喉咙震动爆破的那刻已经成了老乡。孕育于同一片土地,声音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方言是乡的灵魂,寄居着文化,是人文和历史的载体。不论是秦腔的撕吼还是越剧里的吴语,都用独特的方言美感定义了一片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特点。方言是地方的文化名片和最佳代言。那些埋藏于地下的文字破译需要方言,古代历史的解读需要方言,诗词韵律的判断需要方言。这声音啊,捣破黄龙直击文化的心脏。中华文化在方言的传动下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更是百花绽放博大精深。山山水水下的文化多样性就是在方言的温床中得以孕育发展。令人担忧的是现如今很多方言像是失宠的妃子一样在挣扎着哭泣着。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有些方言甚至已经消失。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在电视台、广播等媒体中都不见方言的影子。在普通话的挤压之下,方言不见天日。中国城镇化也在快速地进行着,普通话渐渐地成为了各地的生活用语,方言使用频率大大下降。而且为了提高教育,很多家长主动放弃教小孩方言,普通话从娃娃抓起,更是雪上加霜。再者很多人对方言的认识不足,忽略了方言的文化内涵和在文化多元方面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片面地认为方言有碍文化交流阻断文化发展,对方言排斥激烈态度悲观。叹!最令人心痛的是美好的东西被慢慢地撕毁。方言在夹缝中亟待救援,行动刻不容缓。政府应要引起重视,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方言是地域特征的浓缩,而不是打出一句“人人都讲普通话,文明社会你我他”就万事大吉,建立方言博物馆,开展方言艺术表演等等都是可行之举,近年来大火的声音影像记录也要提上日程。学者的也要重视方言的研究,充分挖掘方言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提高方言地位。而作为个人,要把传承故乡的声音作为责任和使命,应该以会一口流利的方言而自豪。留住方言,文化立根。那故乡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有底气地说:生于斯,长于斯,我是这儿的人。
论文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关键词:语言 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录一、解析语言习得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古代2000年官方方言是洛阳读书音,到南京形成金陵雅言六朝隋唐宋国语,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国语南京官话,普通话是满族方言
语言文化学的表象理论研究 论文关键词:表象理论结构特征 论文摘要:语言文化学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产物,是西方文论的重要延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对其研究中承载着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尤其是表象理论的发展,其特征、结构对文学、艺术、文化等有了新的阐释,尤其是结构中的定型对文学造型与艺术事实对现实生活的模仿等在文学文化领域有了新的解释,是对当下文学文化现状研究的必然需求。 语言文化学自产生来时,在人文思想上坚持以为文本的理念,对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加以尊重,对文化的内在性、民族性与本然性作出阐释。表象与知识更具有名族地域特色,因此对表象理论的研究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情感倾向、自我文学、艺术等的发展与独特的思维特征。 一、表象理论综述 本文所写的是表象问题,它与知识更具有民族特性,其独特的表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在表现其独特的民族族心智特征上有重要意义。 表象一词并不是语言文化学先发明的,在古老的东西方早有其渊源。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出“概念来自表象”和“灵魂不能无表象而思维”的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象思想主要表现在《周易》中,其中所表述的“象”更多的是意象,《周易》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角度出发,通过不同的意象来阐述世界本原以及事物的本质。 哲学认为表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印象留存于大脑记忆中,其产生是由外在的刺激物所引起的。心理学认为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感知事物的形象,无论是否受到刺激引发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也就是说,表象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已经潜入到我们的思维之中,不自觉的影响我们的活动,同时表象还具有强烈的民族倾向性与思维特性。因此,对于语言文化学的民族文化研究来讲,表象更具重要性。因此语言文化学的表象理论研究对国际间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表象的特征与分类 1.表象的特征 语言文化学中的表象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表象,包括形象与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意义属性。可见,语言文化学范畴的表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体的。表象结构在当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更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所提供的独有形象,其结构所带给我们的直观刺激性、可感性更是让大众感到快意。也就是说,表象在更广范围的国家文化交流中,通过研究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进而探询民族思维和精神世界,达到为国际文化交流服务。 2.表象的分类 表象可以分为集体表象和个体表象,因为表象具有双重性,它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的,这是表象特有的个体性和超个体性。具体到个体来说,每个个体都具有各不相同的个体表象,而从个体所属的民族文化角度来看,必然要接受从这一文化共同体中继承下来的民族的共同的表象,这就是集体表象。两者之前的区别研究在语言文化学之前便有:有的把集体意识看做社会成员世代继承的公同的信仰和感觉系统,在这个基础上群体可以产生共鸣;有的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形式,是“一般思想”中的知识,其内容、功能和再现都受社会制约;有的认为社会表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认知现象,它们是关于行为、思想和价值的多层次系统等。 三、表象的结构 由上文可知,集体表象是语言文化研究的重点,因此,在表象理论中一般指集体表象。在集体表象的结构体系中主要有先例现象、定型、艺术事实与鬼神。 1.先例现象 “先例”或 “前例”,指“已有的事例”或者“可供后人援用或参考的事例”。语言学术语“先例性”,基本是这个含义,表示“己有的可以供后人援用和参考的事例”。 先例现象作为一种表象,自然具有表象的特征,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作为先例现象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具有超个体性,在这个个体共同体或者民族文化体中他们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很熟悉,如同常识知识一样熟知,至少知道这些现象存在;在认知层面上这个现象是现实存在的;此种现象在某个民族文化群体的言语中经常出现,带有民族标识。 先例现象具有自己的原型性与单一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民族中的先例现象有着相同的原型形象、评价取向及伴随意义。先例现象非常广泛,可以是言语思维活动的各种文本,也可以是非言语类的绘画建筑等。但是语言文化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是语言化先例现象,并按照语言单位本身特点将其划分为先例名、先例语句、先例情景与先例文本。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他们的书名、故事情节、重要人物等被后人时时提起。这些文本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先例地位。 2.定型 定型作为一种复杂的'现象,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认知学、语言学、民族心理学与民族语言学等方面加以论述,其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社会学,社会学家们主张定型是在一定的民族精神需求与文化动机基础上产生的,是同种族行为方式相关的模式,它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或社会团体对某个需求的语言化符号,是社会需求的反映,在社会化进程中对个体意识有着典型的促进作用。 定型作为表象主要有情景和表象两种形式,前者是一种行为定型,后者是表象定型。因此定型又可分为情景定型与形象定型,情景定型如排队、交通、考试等情景,形象定型按照事物所属的不同领域有动植物定型、人类定型、职业定型、社会定型与人定型等。语言文化学主要是对反映民族文化的行为定型和形象定型有所关注,如民族行为定型中的传统风俗习惯等。在现实中有的行为定型仍在农村地区多以种植农作物为为主的形式保存着,还有在婚礼中的行为等也有不少不存。形象定型则侧重于更多的动物形象,如在西方文学中,绵羊多指性格上愚钝、倔强或者顺从命运等群体,狗熊是指笨拙、没教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表。从上可知,定型与先例现象基本相似,都带有民族性标识,是民族文化的表现,是主观对客体现实的反映。 3.艺术事实 艺术事实是现实的模仿,可以算是第二种现实,通常是文学等艺术作品中的人或物,它具有一定的民族标识性,对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事实主要分为两类: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物与潜在世界、第二艺术世界,它们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前者以镜子为例,一方面它具有客观属性,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在自我的传说、神话或文学作品中,镜子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能够知道古代、展望未来,这是在前一种现实镜子对照中的艺术事实。后者是仅仅存在于第二重现实中的艺术事实,如《西游记》哪吒三太子烽火轮、乾坤圈等,这些在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只存在于潜在的艺术世界。 4.鬼神 鬼神不具有原型性,同时在唯一性上比较缺少,他们存在于各种形象之中,如西方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中的鬼神由于地域民族的不同有着区别。鬼神和先例现象处于原型性和唯一性标尺的两端,具有完全截然相反的两极性质。 参考文献: [1]丁听.语言国情学的出路一文化语言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4. [2]彭文钊、赵亮.语言文化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宋丽波.表象的心理学研究与想象力训练,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语言既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文化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解读酒店英语中的语言文化
摘 要: 酒店服务人员应从与饭店英语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出发,领会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以矫正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语言偏差,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吸收文化和服务客人的目的。
关键词: 酒店英语 语言文化 文化差异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文化习惯的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而跨文化语言沟通存在于涉外高星酒店服务的各个环节。因此,酒店英语不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是语言文化和交际技能的培训。语言的本质属性不是语言知识而是思维。当一个人不了解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时,那必然会发生语用错误。
二、具有本质特性的酒店英语
酒店英语属旅游专业英语范畴,具有专业英语的针对性(pertinence)和服务英语的得体性(decency)。语言标准应为:明晰、通畅、表意得当。如:
Waiter:How would you like with your steak?Rare,medium or well-done?(请问您牛排要几成熟?三成,五成还是七成?)
Guest:Rare,please.(三成。)
通常,rare是“稀少”的意思;medium是“中间”的意思;well-done是“干得好”的意思。而出现在服务员为客人点菜的流程中,它的意思就非常具有专业英语的针对性了。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对言语得体有这样的描述:“此时此地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场合说的还是这件事,这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最好,就应使用另一种说法。”请看下面这组酒店客人和服务员之间的对话:
Guest:Hi,waiter,you speak beautiful English.
Waiter: Thank you,sir. Welcome to Holiday Inn.
Waiter顺应英语习惯欣然接受,而非按中文习惯去拒绝,说“No,no,My English is not good.”以示谦虚,否则只会使顾客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由此看出,服务语言的得体性在酒店英语的情境应用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三、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在酒店英语中的体现
文化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思维方式,因此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交汇时,必然会发生冲突。语言学家M.Wolfson曾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是指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交际时出现语用习惯错误。在酒店服务岗位的英语使用时,中英文化的差异将会给酒店服务中的语言交流带来不便。
(一)招呼(Greeting)用语
按照中国的文化习惯,问候和打招呼时,常爱涉及对方本身,询问的内容显得十分具体。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最喜欢用的口头语如:
“吃饭了吗?”(Have you finished your dinner?)
“上哪儿去?”(Where have you been?)
如果将上面的招呼用语拿来用在老外身上,定会令他们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例如:在酒店,初次见面对一位英美女客人说:“Did you have your lunch?”她会感到非常诧异。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这样打招呼是暗示邀请的意思。这也是酒店英语服务中服务人员要引以为戒的。
与之不同,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weather)、健康状况(health)、体育(sports)或兴趣爱好(interest/hobby)作为话题。如:
What a lovely day!(今天天气真好呀!)
I like hiking,and you?(我喜欢徒步旅行,你呢?)
(二)介绍(Introduction)用语
中国人小学第一节英语课便学了“What’s your name?”这句话。而这句话伴随许多人长大,考过了四、六级,TOEFL,IELTS,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时一般先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对方,如“I am ...”,对方会自然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因此“I’m ...”这里可以直接译成“请问贵姓?”。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have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一般只有海关人员、警察采用这种问讯句式。因此酒店员工在客人check-in(入住登记)或check-out(办理退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貌而得体的问询,以免冒犯客人。
(三)称赞(compliment)和接受赞扬
在人际交往中,谦虚和低调是中国人崇尚的表达方式,常会用“哪里哪里”、“不行,差远了”来回应别人的夸奖。而西方人则认为实话实说才能友好往来,而会欣然接受来自他人的赞扬。也常用赞美作为交谈的话题,如赞美对方出色的工作等。面对客人的赞美,员工的回答应是:“Thank you.”如:
Guest:You did a good job!
Waitress:Ah,thank you.
(四)关于隐私(privacy)
在中国,初次见面询问对方年龄、婚姻、收入是很自然随意的事情。而倾向自我、独立和自由的英语国家的人,会认为这些内容涉及个人隐私。如:
Are you married?(你结婚了吗?)
What’s your salary?(你的薪水是多少?)
以上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服务员切忌问及客人此类问题。因此,当酒店员工对入住客人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时,“Is your husband/wife with you?”或“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这样的问话是不得体的。
(五)搭配词语(phrase)表达
搭配词语指词与词的横向组合关系。搭配是民族文化中约定俗成的,不能用中文的搭配思维去套用到英语里面。在酒店用语中经常用到的如:“红茶”英语为“black tea”,而“black coffee”用汉语表示为“不加糖的咖啡”;“红酒”在英语中是“wine”(不是red wine);而white wine中文也不译成“白酒”。因此在搭配词语运用时,同样要注意词汇表达中的文化内涵。
四、尊重语言文化、提高饭店英语应用能力
世界各民族由于历史渊源、思想方式、生活习性、审美观念、价值理念、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产生了文化上的差异。语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目标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因此要增强文化意识、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他人文化环境中。
在培养文化意识(culture consciousness),理解语言内涵的同时,还应注重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语用原则,注重词汇文化差异、句法文化差异及日常习俗文化差异来强化文化意识,为提高正确语用能力奠定基础。不能视酒店英语为简单的口语交流,必须增强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要树立英汉语言差异意识,懂得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即掌握一些文化语用知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酒店服务人员应改掉以往只重视语言本身而忽视语言文化的不合理做法,把文化因素纳入语言之中,用英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努力培养文化习得意识并使文化的规范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不仅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要重视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既要有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修养,又要有两国比较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这才是成为国际化酒店具有跨文化意识人才的首要条件。
参考文献:
[1]Denney G.Rutherfordaf著.梁晓波,王才美,刘亚琴译.现代美国饭店经营与管理[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
[2]鲍伯・里宾斯基著.李正喜译.专业酒水[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许元娜.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
[4]刘燕婷.旅游英语情景体验式教学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浅析美式英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摘要:美国文化是崇尚自由、平等和自我的文化,其包容性十分强,具有多元化的民族融合性。其核心文化特征是追求人人平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文化特征在美式英语文化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文章结合美国文化的产生背景对其语言分析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美式英语;语言文化;特点
引言
美国文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族文化。从世界文化的区域和类型来说,美国文化属于西方文化范畴。但与其他西方文化相比,美国文化有着许多迥然不同的地方,它不但有别于与其有着亲缘关系的英国文化。而且有别于它的邻国加拿大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
首先,语言体现了文化。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化的狭义定义,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和感受的反应,属于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形成思想的中介。本文试图从美国英语所反映的移民文化、价值观念、新文化等方面来分析美式英语语言文化的形成特点。
一、美式英语的形成背景
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与美国的移民历史所带来的文化大融合有着密切关系。17世纪初,英国开始在北美进行殖民活动,在北美建立多个殖民地,而在殖民地的通用语言就是英语。之后不断有欧洲人移民到这片大陆上。自殖民地时期,美国英语就在多民族的接触与融合中从异族的语言文化中吸取营养,充实内涵,加快语言的多元化发展,形成美国英语的独特的融合特征。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和印第安语、黑人语言等移民群体的语言词汇不断渗透到美国人使用的英语里。
另一方面,美国政治、经济、人口结构和社会生活的特殊性,推动了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语言美国英语的独立与发展。在词汇、语音和语法结构等方面有别于英国英语的民族语言,美国英语的形成关键在于这个民族在新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中不拘一格地创造和使用新词。而美国英语中丰富的新词都是出现在普通大众的言谈之中。
由于美国新社会特有的力量和群众性语言占据优势,因此,在美国,语言影响的流程是由下而上发展的。在美国英语中,最贴近生活和最能反映平民要求与社会生活特征的是俚语,俚语是美国英语词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方言和俚语一样分布广泛,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是美国民族语言的生命源泉,既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又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样性,大量的方言和俚语使得美国英语在较短的时间内区别于英国英语而成为美利坚民族的民族语言。
二、美式英语的语言文化特点
1、个体主义价值观及其在美国英语中的表现
美国文化以个体为本位,个人主义在美国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自力更生达到自我实现。与它联系最紧密的是自由平等竞争。机会均等和个人自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保障,而竞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途径。美国人在创造自己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表现个人主义的词汇。最有代表性的如:self-absorption(自我专注)、self-limitation(自我制约)、self-cultivate(自我修养)、self-conquest(自我战胜)、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self-control(自我控制)、self-dependence(自立)、self-reliance(自我依靠)、self-responsibility(自我负责)、self-advancement(自我发展)、self-salesmanship(自我宣传)、self-fulfilling(自我实现)、self-protection(自我保护)等。个体主义价值观特别重视对个人空间和私生活的保护和尊重。"privacy"(隐私)一词在美国人的意识中占有异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生活空间还是在情感处理上,哪怕是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都会尊重对方的选择和隐私。
2、美国英语与印第安文化
土著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最早的定居者,他们的祖先是具有亚洲蒙古人血统的游牧狩猎者,他们于后冰川时代跨过白令海峡来到北美大陆。从美国英语中可以找出许多反映印第安文化的词语。如山川、河流、湖泊等。美国英语吸收了约有2000个左右的印第安词语。
印第安人善于狩猎并拥有种植的技艺,因此很多动物和植物的名称都来自印第安语。如mose(麋)、pecan(美洲核桃)等。美国各州的名称,有一半是来自印第安语。如密苏里州(Missouri)、俄勒冈州(Oregon)、密西根州(Michigan)、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犹他州(Utah)等。另外,许多与印第安人的部落关系、生活方式、宗教习俗、农作物以及社会机构有关的词也来自印第安语。
3、美国英语使用的通俗化和标新立异的意识
美国人在词语的使用上有通俗化的特点,他们不喜欢咬文嚼字,说话力求形象、易懂。最能体现美国人用词通俗化的是美国俚语。美国俚语是平民百姓的语言,虽通俗形象不矫揉造作,但有些也难免流于粗俗,这些粗俗的俚语不宜登大雅之堂。但有时为了避免语言单调和落入俗套,上流人物甚至总统也敢离径叛道。贵为总统,出言粗俗,无非是想表明自己敢于向常规与正统挑战,在语言表达上突出自己的粗犷个性和创新意识。
汽车文化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点,美国人经常借用汽车的商标来比喻其他产品的质量和等级。如,美国Ford汽车公司曾生产一种滞销的Edsel牌汽车,于是,Edlse就常被用来比喻为"彻底失败的产品或人"。
结语
美国英语丰富多彩,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千姿百态。而且,美国英语的每一个演变都有其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是与美国社会的发展齐头并进的。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美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和文化思潮的折射。在美国英语中,不仅蕴藏着美利坚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而且也突出地体现了语言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李正国.从美国地名浅析美式英语来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03)
[2]陈凌.美国文化在英语中的投影[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3]张莉娟.美国英语所反映出的美国文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