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编委会)主 编: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副主编:郑 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纪远(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蔡运龙(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姚鲁烽(《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编 委:王 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 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王 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王劲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邓 伟(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长、研究员)史培军(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许世远(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学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李小建(河南财经学院院长、教授)李吉均(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张信宝(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一星(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查良松(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胡和平(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姚檀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秦伯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顾朝林(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陶 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梁 怡(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康尔泗(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樊 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外编委:Godfrey J. R. Ling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Laurence J C Ma: University of Akron, Ohio, USAManfred M.Fischer: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ustriaMasatoshi Yoshino: Aichi University, Toyohashi, JapanWalker H. J.: Louisana State University, Louisana 70803, USAWolfgang Taubmann: University of Bremen, Bremen, Germany编辑部成员:姚鲁烽:负责自然地理、环境科学、RS与GIS 在自然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单月期刊。何书金:负责经济地理、土地利用、RS与GIS 在经济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双月期刊。赵歆:负责英文版、中文版英文摘要。高岷:负责编务。网络、排版、收发版面费稿费和期刊。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英文版分刊声明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及其英文版《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从2011年4月起正式分刊。自2011年4月15日起所收文章,将按作者投稿时语种分别发表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文版)或《SCIENCE CHINA: Informtaion Sciences》(英文版)上。作者在投稿时只能选择一个语种投稿,且在评审录用后,不能再翻译成另一语种发表。目前我刊英文版是SCI检索,中文版是国内核心期刊检索。请您在投稿时注意,认真阅读本刊中、英文版投稿指南,选择好刊物。特此声明。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辑部 2011年4月7日
你自己去中国知网上查吧,都有,比如第一篇《论政府对危机管理的应对机制建构》作者:梁木生; 胡俊;中国软科学 , China Soft Science, 编辑部邮箱 2007年 12期 。 《不断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谷建恩 石家庄日报 2006-06-27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磊 理论前沿 2007-03-15 《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吴志敏; 罗鹏部 改革与战略 2007-04-20我只是简单复制了一下查到的结果,知网上还有更详细的内容,自己去看吧。如果连查这个都要钱,那真该鄙视一下。建议阁下要查论文的资料就去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地方,查是不要钱,看全篇论文是要付费的,不过你可以把题目复制一下,在其他地方找找,比如百度文库等,也许能找到全文。
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
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
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率先提出渔业碳汇概念和倡导发展碳汇渔业的国家。自2005年《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以来,“碳汇”一词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2011年1月,我国首个碳汇渔业实验室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挂牌成立。实验室下设獐子岛虾夷扇贝碳汇实验室和桑沟湾贝藻碳汇实验室两个企业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由我国著名海洋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唐启升担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系农业部所属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1947年1月正式建立于上海,1949年9月迁至青岛。本院先后有3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2005年度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1人获“光华工程科技奖”,5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人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现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8人,聘请了14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任客座研究员。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所内设有海洋可捕资源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实验室、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实验室、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实验室、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和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研究室、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北斗”号海洋科学调查船;编辑出版学报级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海洋水产研究》(双月刊)。拥有充足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海水养殖生态和容纳量研究、海洋生物技术、海洋产物资源和酶工程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先后完成900余项科研课题,取得2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其中有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有:国家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省市科技项目以及成果产业化项目等。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发展。先后与136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及单位开展科技合作、技术交流、资料交换和人才培养等项合作。1995年被国家科委确认为“改革与发展重点研究所”;1996年被农业部评为“基础研究十强”; 1999年被科技部确立为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建所至1990年, 已完成试验研究课题600多项,正式发表的论文、译文、著作1000多篇(部),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60多项,其中110多项受到国家和省市政府的奖励:海带自然光育苗法的研究, 解决了海带苗种的来源, 促进了海带养殖生产的发展,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长天井对虾拖网,1981年获国家水产总局科技改进二等奖;海带施肥养殖、海带南移、海带新品种的培育等项成果为海岸养殖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其中高碘高产海带新品种(860、1170) 的培育,198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 渔业水质标准, 于1979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等部门颁布实施,1981年获国家水产总局科技改进二等奖; 对虾中型水面高产养殖技术,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固相捏合转化制取褐藻胶工艺,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YJ-YZ-79贻贝预煮蒸煮机和WCS-6型文蛤采捕机,1983年分别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对虾渔业资源的开发、预报及合理利用研究,使黄渤海对虾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1984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一等奖; 渤黄海污染对水产资源的影响调查研究,1984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改进二等奖; 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对虾配合饵料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渤黄东海近海大面积水温预报,为分析渔场、渔期提供科学依据,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对虾微生物病害防治研究,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10—菲罗啉衍生物的胶束增溶光度法和浊点分析,1986年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对虾种群动态规律的研究, 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潮间带围网养虾技术,1987年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中国渔业环境预测研究,1988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多种功能进样阀,1988年获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加压消化工艺制取低粘度超低粘度褐藻胶,1990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鱼资源、 渔场调查及 鱼变水层拖网捕捞技术,1990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现有职工192人,其中科技人员1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7人)。主要从事渔业装备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以及相关成果的推广与行业技术支撑,是我国唯一的专业研究机构。建所以来,承担了我国渔业装备领域大量具有全局性、关键性意义的重大科研任务,先后取得了17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7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研究领域:水产养殖工程、渔业生态工程、海洋渔业工程、渔业船舶工程、水产品加工机械工程、饲料加工机械工程、渔业装备质量与标准和渔业装备信息与战略。发展定位:国家渔业装备科学研究中心渔机所设有养殖工程、渔业生态工程、海洋渔业工程、加工机械工程、渔业装备质量与标准化、渔业装备工程信息等6个研究室,以及农业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水体净化技术和系统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船节能与捕捞装备研究功能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品加工装备技术功能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和渔业装备实验中试基地等。国家渔业机械仪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环保机械设备及船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海洋捕捞与养殖机械专业站和农业部渔业局渔业机械仪器标准化技术归口办公室等机构均挂靠在渔机所。编辑出版中文核心期刊《渔业现代化》。取得了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连续获得2005―2006年度、2007―2008年度、2009―2010年度、2011―2012年度、2013―2014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渔机所本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63号。
在国内,核心期刊已经是高水平的期刊了,但真不敢说是最高水平。像二楼一样分类述说更好一些,期刊分很多专业和种类,没个期刊也只能作为这个领域的高水平啊
中国农业科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棉花
种子
一、《农业工程学报》
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本刊编委会决定,2000年农业工程学报第6期拟将以英文正文和中文摘要形式集中向国内外隆重介绍中国农业工程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
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双月刊)
曾用刊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农业管理科学)1985年创刊,刊发三农研究的最新成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刊发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前沿理论成果。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
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三、《茶业通报》(季刊)
创刊于1957年,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
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商业知识,发表茶树病虫害防治、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
主要栏目:综合、生态、生化、栽培、植保、制茶与检验、经贸。
四、《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本刊是新疆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农业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科学及基础学科等方面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等,涵盖了农林牧各学科。
五、《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论文、综述专论等。
S 综合性农业科学1. 中国农业科学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 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 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 湖北农业科学 33. 新疆农业科学 3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 贵州农业科学 3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S1农业基础科学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 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S2 农业工程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4. 节水灌溉 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 8. 中国农机化S3,5 农学,农作物1.作物学报 2.中国水稻科学 3.麦类作物学报 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 6.棉花学报 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大豆科学 9.种子10.核农学报 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 13.作物杂志 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中国烟草科学 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l1956年6月,教育部党组批准,成立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l1957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筹建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央书记处批示同意成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58~1959年,教育部决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参加“教育革命”,由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双重领导。1960年10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由教育部直接领导。其主要职责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经过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总结实际教育工作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事业服务。下设办公室、研究部(含教育理论研究组、教育史研究组、教材教法研究组、教育心理研究组)、资料室。l1970年6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被撤销。l1978年9月,国务院批准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所为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业务上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其职责是:开展以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教育史、教育情报、各国教育制度、教学现代技术、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等方面为重点的教育科学研究。下设教育理论研究室、教学方法研究室、教学现代化技术研究室、教育心理学研究室、教育史研究室、教育制度研究室、教育情报研究室、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研究室、幼儿教育研究室、 《教育研究》编辑室、图书资料室和办公室。l1978年10月,教育部成立教育科学规划小组,其办公室设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l1980年4月,成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2月,调整全所机构建制。研究机构设:教育理论研究室、教育心理学研究室、教育制度研究室、教学方法研究室、教育史研究室、学校管理研究室、幼儿教育研究室、外国教育研究室、现代数字手段研究室;科辅部门设:图书资料室、《教育研究》编辑部、教育科学出版社;党政设:办公室、人事处、科研规划处、行政处、基建办公室、党委办公室。l1983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所,由历任所长任主任。办公室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单列学科管理部门,业务上接受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的指导和管理。1986年3月,成立老干部处。1986年,教育制度研究室分设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成人教育研究室。1987年1月,增设德育研究室、教育实验研究室、教育评价研究室、体育研究室,并按照国家教委党组对筹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要求,逐步调整全所科研结构、配备合理的科研队伍。1988年2月,增设农村教育研究室。1988年4月,增设特殊教育研究室。1990年10月,设立监察室。1991年5月,设立财务处。1991年7月,《教育研究》编辑部改名为教育研究杂志社。1991年10月,设立审计室(处级)。1991年12月,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教育学术交流中心1992年3月,建立教育科学培训部。1992年4月,设立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与我所高教研究室合并,由我所归口管理,科研业务同时受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指导。1992年4月,建立学校体育卫生研究中心。原体育研究室并入该中心。其业务工作由国家教委体育卫生司和我所双重领导。1992年5月,成立教育科学技术开发中心。1992年6月,成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1993年11月,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合并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l1995年1月,实施全所机构改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国家教委直属的事业单位,是综合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设: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室、德育研究中心、教育质量测评监控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室、幼儿教育研究室、特殊教育研究室、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信息研究中心、教育理论研究室、教育心理研究室、教育史研究室。科辅机构设:教育研究杂志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技开发部。党政机构设:党委办公室、所办公室、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财务处、老干部处、基建设备处、所学术委员会(兼职)。
一说在济南历山路53号,一说在济南青年东路1号
据查,《当代教育科学 》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主办,编辑部地址为山东省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山东文教大厦(南楼八层),邮编为250011。 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