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痤疮治疗指南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痤疮治疗指南论文参考文献

专家分析:痤疮的发生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一般来说,痤疮的常规检查包括三部分: 第一是检查皮肤的病损形态和痤疮分布,看看有无丘疹、脓疱、黑头粉刺、结节、囊肿和瘢痕等. 第二,进行标本涂片染色,这是病理检查的一部分,主要是看看患者的皮损中有没有毛囊虫或糠秕孢子菌. 第三,就是查一下激素五项.对男女患者来说,这些常规检查都是通用的.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项检查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给痤疮分级,这是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2008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中对痤疮皮损性质及严重程度的界定,可将痤疮分为三度4级: 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不同级的痤疮在治疗时,所选用的方法不同,治疗过程也大相径庭.所以,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来自专业期刊关于痤疮成因及治疗的论文。是我看到的关于痤疮治疗很全面的一篇文章了。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受到痤疮困扰的同学。文章系统而层次分明,清楚易懂。如果觉得全文过长,可以只看自己需要的章节内容。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临床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本指南是在2008年出版的痤疮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及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进行了修订。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进入青春期后肾上腺和性腺的发育导致雄激素前体如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分泌增加,并在一系列雄激素代谢酶如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功能增强。遗传背景下的皮肤内雄激素受体或相关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增强也是导致皮脂腺对雄激素过度敏感及脂质过量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痤疮患者皮脂中存在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脂质成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及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是痤疮发生另一重要因素和主要病理现象。上皮细胞角化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粉刺及临床肉眼可见的粉刺,促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α、雄激素、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可能与导管角化异常有关。 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微粉刺及粉刺的形成为具有厌氧生长特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创造了良好的局部环境。目前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参与了痤疮炎症的发生发展。痤疮早期炎症可能是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所致,诱导促炎症因子尤其是IL-1α释放;随着疾病发展,获得性免疫反应放大了炎症过程,进一步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及中性粒细胞聚集;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直接诱发或加重炎症。在疾病后期,毛囊壁断裂,毛囊中的脂质、毛发等物质进入真皮,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按照皮损数目进行分级的国际改良分类法,还是按照强调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法对痤疮进行分级,其治疗方案选择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临床使用简单方便,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中度(Ⅲ级):脓疱;重度(Ⅳ级):结节、囊肿。 ①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②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③心理辅导:痤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痤疮患者较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这类患者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 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皮损。 部分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且长期口服或外用抗痤疮药物如维A酸,往往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导致皮肤敏感。因此,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化学剥脱外,有时也需要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如伴皮肤敏感,应外用舒敏、控油保湿霜,局部皮损处可使用有抗痤疮作用的护肤品;如皮肤表现为油腻、毛孔粗大等症状,应主要选用控油保湿凝胶。 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 。 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 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 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对非炎症性皮损疗效优于全反式维A酸,可以作为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的一线选择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避光。 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本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 红霉素 、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近年来发现外用 夫西地酸乳膏 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min后用清水清洗。5%~10% 硫磺洗剂 和5%~10%的 水杨酸 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外用抗菌、抗炎药物用法一般建议点涂于皮损处,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由于具有抗微粉刺作用,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 果酸作为化学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已获得了肯定的效果。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且作用安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黏多糖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方案:应用浓度20%、35%、50%、70%的甘醇酸(又名羟基乙酸,来源于甘蔗)治疗痤疮,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每2~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对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均有效。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d内恢复,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治疗间期注意防晒。 光动力疗法(PDT):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经过血红素合成途径代谢生成光敏物质原卟啉Ⅸ,经红光(630nm)或蓝光(415nm)照射后,产生单态氧,作用于皮脂腺,造成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减少痤疮瘢痕。适应证:Ⅲ级和Ⅳ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术后需避光48h,以免产生光毒反应。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进行治疗。 激光疗法:多种近红外波长的激光,如1320nm激光、145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常用于治疗痤疮炎症性皮损,根据皮损炎症程度选择适当的能量密度及脉宽,4~8个治疗周期,每次间隔2~4周。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有助于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激光、154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2940nm激光、10600nm激光)对于痤疮瘢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时建议选择小光斑、较低能量和低点阵密度多次治疗为宜。 粉刺清除术:可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选择粉刺挤压器挤出粉刺。挤压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应注意挤压的力度和方向,用力不当,可致皮脂腺囊破裂,导致炎性丘疹发生。 囊肿内注射: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使病情迅速缓解,每1~2周治疗1次。多次注射时需预防局部皮肤萎缩及继发细菌性感染。 口服异维A酸 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 预防瘢痕形成 等作用。因其能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故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 有明确适应证的痤疮患者宜尽早服用 。 适应证:①结节囊肿型痤疮;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④频繁复发的痤疮;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 口服剂量:小剂量0.25mg/(kg·d)和1mg/(kg·d)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推荐从0.25~0.5mg/(kg·d)剂量开始,可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的大小与痤疮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推荐累积剂量以60mg/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16周。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因其在人体内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产生类似于维生素A过多症的不良反应,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较少见可引起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等,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2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12岁儿童尽量不用。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此外, 异维A酸导致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联性尚不明确 ,因痤疮本身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建议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故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治疗是治疗痤疮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无论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均可能引起痤疮丙酸杆菌及非痤疮丙酸杆菌耐药,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疗程,或联合其他疗法,对提高疗效及预防耐药性十分重要。 适应证: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药物治疗;②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生素,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生素治疗;③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药物选择:选择口服的抗生素治疗痤疮基于以下4个条件: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②兼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③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中浓度较高;④不良反应小。按照上述条件应首选 四环素类 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 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等。其他如磺胺甲 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洛酮类抗生素不宜选择。四环素口服吸收差,耐药性高,而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赖甲四环素应优先选择。口服四环素耐药的患者,通常对多西环素也会产生耐药,但米诺环素对这类患者多数仍有效。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是目前全身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应避免选择用于痤疮的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痤疮复发时,应选择既往治疗有效的抗生素,避免随意更换。 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应规范用药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剂量为100~200mg/d(通常100mg/d),可以1次或2次口服;四环素1.0g/d,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1.0g/d,分2次口服。疗程6~8周。 注意事项:抗生素治疗痤疮时应注意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措施包括:①避免单独使用,特别是长期局部外用; ②治疗开始要足量,一旦有效不宜减量维持 ;③治疗后2~3周无疗效时要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抗生素,并注意患者的依从性;④要保证足够的疗程,并避免间断使用;⑤痤疮丙酸杆菌是正常皮肤的寄生菌,治疗以有效抑制其繁殖为目的,而不是达到完全的消灭,因此不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更不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甚至预防复发的措施;⑥有条件可监测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⑦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可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产生;⑧有条件可联合光疗或其他疗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此外,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较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药疹、肝损害、光敏反应、前庭受累(如头昏、眩晕)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如头痛等)。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狼疮样综合征,特别是应用米诺环素时。对长期饮酒、乙型肝炎、光敏性皮炎等患者宜慎用或禁用。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6岁的儿童,此时可考虑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将米诺环素每日剂量分次口服,或使用缓释剂型每晚1次,可部分减轻不良反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应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联合其他系统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5.3.1抗雄激素 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大部分痤疮患者外周血中雄激素水平均正常,因此无需常规进行内分泌检查。对于病史及体格检查提示有高雄激素表现(如青春期前儿童痤疮、性早熟、女性患者出现男性化体征和症状以及有月经稀少、多毛症、雄激素源性脱发、不孕或多囊卵巢)的患者,可进行游离睾酮、DHEAs、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等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适应证:痤疮激素治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抗雄激素治疗,仅针对女性患者,适应证为:①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疹常好发于面部中下1/3,尤其是下颌部位;重度痤疮伴有或不伴有月经不规律和多毛;②女性青春期后痤疮;③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④常规治疗如系统用抗生素甚至系统用维A酸治疗反应较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者。药物选择、剂量、疗程及注意事项:①避孕药:是抗雄激素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避孕药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构成,其中孕激素成分如果有抗雄激素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口服避孕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雌、孕激素可以对抗雄激素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囊皮脂腺,减少皮脂的分泌和抑制粉刺的形成。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和雌二醇屈螺酮等。炔雌醇环丙孕酮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天服用1片,连用21d,停药7d,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21d。口服避孕药的起效时间需要2~3个月,通常疗程>6个月,一般要求皮损完全控制后再巩固1~2个月再停药,停药过早会增加复发的概率。口服避孕药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静脉血栓或心脏病病史、年龄>35岁且吸烟者。相对禁忌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哺乳期妇女、乳腺癌及肝癌患者。可能的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加、深静脉血栓及出现黄褐斑等,在经期的第1天开始服药有利于减少子宫出血。体重增加与雌激素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使用含屈螺酮的避孕药会减少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深静脉血栓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吸烟量、阳性家族史(即兄弟姐妹或双亲在早年发生过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偏头痛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服药期间要注意防晒,以减少黄褐斑的发生。②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也是抗雄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作用机制:竞争性地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皮脂腺的功能;抑制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推荐剂量每日1~2mg/kg,疗程为3~6个月。不良反应有月经不调(发生概率与剂量呈正相关)、恶心、嗜睡、疲劳、头昏、头痛和高钾血症。孕妇禁用。男性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故不推荐使用。 5.3.2糖皮质激素生理性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作用,可用于抗肾上腺源性雄激素治疗;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疗程短、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重度痤疮患者的炎症。推荐使用方法:①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可分2~3次口服,持续4~6周后逐渐减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②聚合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③生理剂量泼尼松5mg或地塞米松0.75mg,每晚服用,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前体。对于经前期痤疮患者,每次月经前7~10d开始服用泼尼松至月经来潮为止。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包括激素性痤疮或毛囊炎,使病情复杂化。 应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皮损形态等不同表现分型论治,随证加减。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Ⅱ级。应疏风宣肺,清热散结,方药为枇杷清肺饮或泻白散加减,中成药可选栀子金花丸等。 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方药为茵陈蒿汤或芩连平胃散加减。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等;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参苓白术散等。 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为海藻玉壶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散结丸、当归苦参丸等。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方药为逍遥散或二仙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中药湿敷:马齿苋、紫花地丁、黄柏等水煎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皮损,起到清热解毒,减轻炎症的作用。 中药面膜: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细末),用水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min后清水洗净,每晚1次。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皮损,起到破瘀活血,清热散结的作用。 耳穴贴压:取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每天轻压1min左右,每5日更换1次。 耳尖点刺放血 :在耳郭上选定耳尖穴或耳部的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挤出瘀血6~8滴,每周治疗1~2次。 针灸: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等穴,配穴为四白、攒竹、下关、颊车及皮损四周穴。方法: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火针 :常选背俞穴,如肺俞、膈俞、脾俞、胃俞,热重加大椎,便秘加大肠俞,月经不调加次髎,皮肤常规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后,迅速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隔日1次。刺络拔罐:取穴多为肺俞、大椎穴、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肾俞等。每次取背俞穴4~6个,三棱针刺破皮肤,然后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10~15min,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痤疮的分级体现了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皮损性质,而痤疮不同的严重程度及不同类型的皮损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故痤疮的治疗应根据其分级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此外,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往往针对痤疮不同发病环节,因此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产生治疗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加疗效。当然,痤疮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以充分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Ⅰ级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等以提高疗效。一些具有角质剥脱、溶解粉刺、抑制皮脂分泌和抗菌等作用的功效性护肤品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可以采用粉刺去除术等物理疗法。 Ⅱ级治疗:通常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为避免局部不良反应,维A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治疗时,可隔日使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使用。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增加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加上蓝光照射、果酸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 Ⅲ级治疗:这类患者常采用联合治疗,其中系统使用抗生素是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要保证足够的疗程。推荐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抗菌药物。对有适应证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患者可选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个别女性患者可考虑口服抗雄激素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红、蓝光及光动力疗法等)也可联合应用。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系统应用抗生素超过2个月者,加用过氧化苯甲酰这类不引起细菌耐药的抗菌剂很有必要,可防止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Ⅳ级治疗: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 口服异维A酸治疗 ,目前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口服异维A酸联合抗生素治疗。也可同时使用上述Ⅲ级痤疮治疗方案和本指南中介绍的各种联合治疗的方法。 维持治疗的意义:由于痤疮的慢性过程和易复发的临床特点,因此无论哪一级痤疮,症状改善后的维持治疗都是很重要的。维持治疗可减轻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更为积极和主动的治疗选择,也被认为是痤疮系统和完整治疗的一部分。方法: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外用维A酸是痤疮维持治疗的一线首选药物。外用维A酸可以阻止微粉刺的形成,从而防止粉刺和炎性皮损的发生。目前还没有任何已知的药物在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外用维A酸。对有轻度炎性皮损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可考虑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一些经过临床功效验证的抗粉刺类医学护肤品也可用于辅助维持治疗。疗程:目前临床试验的疗程多为3~4个月,在预防复发和减轻症状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停止治疗后症状很快复发,提示更长时间的治疗是有益的,但目前无更长疗程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参与制定本指南的专家有车敦发、陈力、崔荣、段岚华、范卫新、樊昕、郭庆、郝飞、何黎、鞠强、李恒进、刘建航、劳力民、李铁男、赖维、马翠玲、宋坪、温海、王玮蓁、吴艳、徐涵、谢红付、项蕾红、张福仁、张国毅、郑捷、张建中、郑敏、章伟、郑志忠,执笔:项蕾红)

曾几何时,我在看到各大网页、平台,甚至一些小视频,很多博主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青春痘和痤疮根本不是一个病,青春痘怎么怎么巴拉巴拉,痤疮怎么怎么巴拉巴拉......

乍一看好像一本正经头头是道,事实上,我总算是弄清楚了:

痘痘和痤疮,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说的就是一个病: 青春痘只是俗称,指的就是“寻常痤疮”, 就好像公司里面的Jenny·王和回到家里的王二妮是一样的。

医生给你看病的时候,书写病历的时候,肯定不会用俗称,而要写医学用语。事实上,除了玫瑰痤疮之外, 痘痘和痤疮是可以通用的 。

之所以写痤疮,是因为不止一次有读者,尤其是妹子告诉我,因为这个,自己会感觉很自卑。虽然痤疮不影响身体的功能,但是颜值的影响,常常会让人自卑抑郁甚至焦虑。

痤疮分为很多种,根据严重程度和类型的不同,所用的治疗方法不一样。所以在治疗前, 往往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来确定治疗方案 。

评估的内容常常包括:

一般常用的痤疮治疗方法有: 外用维A酸,壬二酸或者水杨酸 ,对于丘疹脓疱型或者混合型痤疮,还可配合外用抗菌药物,比如过氧苯甲酰单用或过氧苯甲酰联合外用抗生素联合,以及口服抗生素联合,严重的可以配合口服异维A酸。

需要注意的是:

异维A酸禁止用于妊娠女性,以及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1个月内可能受孕的女性。

所有育龄女性在使用异维A酸时都应该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这点一定要注意,飒姐就遇到过服药期间怀孕,不得不面临流还是留的难题。 有异维A酸或其任何成分过敏史的人群也禁用该药。

同时避免将异维A酸与其他也能引起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药物同时使用,比如四环素类。此外,补充维生素A可能加重异维A酸的副作用,所以不要同时使用。

外用维A酸同样也 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女性 ,特别是他扎罗汀,这个药在妊娠用药分类中属于X类药物。

外用维A酸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可引起刺激、干燥、皮肤剥落,在治疗的第一个月最明显。为了尽量减少刺激,应避免同时使用非处方类刺激性产品,如硬皂、爽肤水、收敛剂、α羟基酸等,最好使用温和的非皂类清洁剂,比如氨基酸洁面来进行日常的清洁。

如果感觉到皮肤刺激,可以考虑将使用维A酸的频率减少,比如间隔一晚或间隔两晚一次,当皮肤耐受性提高时再增加使用频率,出现的轻微的皮肤剥落可用毛巾轻轻去除,不要暴力撕脱。

外用抗生素可以减少皮脂腺中痤疮丙酸杆菌的数量,从而抑制炎性痤疮患者的炎症。除 红霉素 和 克林霉素外 ,还可以选用磺胺醋酰和氨苯砜的外用制剂。所有外用抗生素也都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需要注意 :

由于可能引起正在发育的恒牙变色和减少骨生长,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萨瑞环素 禁止用于妊娠女性和9岁以下儿童 。

对于不方便获取维A酸,或者使用维A酸不耐受,皮肤刺激情况比较严重的,可以使用 壬二酸 。

壬二酸是一种天然的二羧酸,具有 抗菌、溶解粉刺和轻度抗炎 作用。壬二酸也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痤疮粉刺,还可以改善痤疮诱发的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 有一定美白的作用 。壬二酸有15%凝胶和20%乳膏制剂,也可用于黄褐斑的治疗。

壬二酸的美国FDA妊娠安全性分级为B,是孕妇在必要时可以使用的少量药物之一。 20%壬二酸乳膏对炎性和非炎性痤疮均有效,其治疗轻度至中度痤疮的疗效与0.05%维A酸乳膏、5%过氧苯甲酰凝胶或2%外用红霉素相当。

15%壬二酸凝胶用于治疗酒渣鼻也已经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不过许多欧洲国家已批准其用于治疗痤疮。两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壬二酸凝胶耐受性良好,在治疗轻度至中度寻常痤疮时,与5%过氧苯甲酰凝胶或1%克林霉素凝胶一样有效。

15%壬二酸凝胶,质地清爽容易吸收, 不仅有壬二酸成分,还特别配合了水杨酸成分的复配 ,调节油脂分泌,改善油性肤质的同时畅通毛孔。

同时,壬二酸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生成,减少色素沉着,用于痤疮、痘痘、酒渣鼻和黄褐斑,可以改善活动性痤疮和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淡化痘印。

其亲脂性使其易于穿透毛皮脂腺囊, 能更好地深入毛孔和角质层中,清除堆积的皮脂,从而产生溶解粉刺的效果 ,尤其适用于油性肌肤、黑头粉刺等。

此外,外用水杨酸还具有轻度的抗炎特性,可以温和的镇痛、抗菌,而炎症往往存在于痤疮发展的所有阶段,故水杨酸有助于清除和预防痤疮。

水杨酸的使用频率通常为 一日1次 ,如果需要,随后可增加至一日2次或一日3次。如果患者出现皮肤干燥或脱皮,使用频率可降至一日1次或每2日1次。

3项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水杨酸可有效治疗痤疮。对于无法耐受局部用维A酸类或过氧苯甲酰的患者,水杨酸是一种治疗选择。水杨酸也可与过氧苯甲酰联合应用,因为这些药物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可以互补。

我们日常使用的水杨酸,浓度一般为2%,在医院诊室中可应用更高浓度的水杨酸进行浅表化学剥脱治疗, 浓度一般为30% 。

壬二酸凝胶可以作为日常使用,在做好皮肤的护肤后,涂抹在需要的部位,白天也可以使用,同时做好防晒。 水杨酸面膜可以搭配使用 ,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含有酸类的护肤品也都可能产生皮肤的一些刺激,比如发痒、红、褪皮等等,这个时候可以搭配喷雾或者敷料,做好皮肤的保湿和修复。如果严重可以暂时停用,恢复之后再开始。

还有一些辅助方法,比如可以尝试应用 光疗或者激光疗法 ,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囊卵巢患者高雄激素导致的痤疮可以配合激素治疗。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别手痒去抠去挤,虽然心里可能会爽,但是感染和留疤更麻烦,尤其是三角区的痘痘,去抠去挤,跟“玩命”差不多!

痤疮,它影响我们的颜值,这点无法否认,但是飒姐觉得, “心灵美“才应该是我们与人相处更重要的地方。

这句话并不可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想起的是高三那年,坐在我后面的一位朋友。

他是个很好的人,有一些内向和腼腆。他有强直性脊柱炎,比较严重,一直在求医问药,加上脸上的痤疮比较严重,所以很少参加户外活动,总是自己默默坐在座位上看书解题。

我翻了翻微信跟他的聊天记录,时间还停留在2019年,2019年的12月30日,我给他发了几条信息,他没有回复我。周围的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在见面的时候谈到他,也都说断了联系已经很久了。

恼人的痤疮不会毁掉我们的人生,那些真正的朋友,在乎你的亲人们, 永远在乎重视的,是你这个人本身。

曾经的高三学生如今都已经为人父母,哪怕多年不曾联系,也依然记得他为人宽厚温和,感谢他给我讲过很多次我不会的题目,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方,只希望他一切安好。

参考文献:

[1]Graupe K, Cunliffe WJ, Gollnick HP, Zaumseil RP.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pical azelaic acid (20 percent cream): an overview of results from European clinical trials and experimental reports. Cutis 1996; 57:20.

[2]Gollnick HP, Graupe K, Zaumseil RP. [Azelaic acid 15% gel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Combined results of two double-blind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ies]. J Dtsch Dermatol Ges 2004; 2:841.

[3]Bowe WP, Shalita AR. Effective over-the-counter acne treatments. Semin Cutan Med Surg 2008; 27:170.

[4]Zaenglein AL, Pathy AL, Schlosser BJ,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 J Am Acad Dermatol 2016; 74:945.

[5]Gollnick H, Cunliffe W, Berson D, et al. Management of acne: a report from a Global Alliance to Improve Outcomes in Acne. J Am Acad Dermatol 2003; 49:S1.

[6]Strauss JS, Krowchuk DP, Leyden JJ, et al. Guidelines of care for acne vulgaris management. J Am Acad Dermatol 2007; 56:651.

治疗痤疮的中医研究论文

对于青春痘(粉刺、痤疮)的原因,一般是皮脂腺的分泌过多引起的。平时护理:平时注意一下生活的规律性,保证面部的整洁应该会好点!还有就是尽量不要用手去挤压,一般手上的细菌众多,若果挤压方式不当,容易造成感染,形成瘢痕。也不要是用市面上的一些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一旦产生依赖性跟难以处理。所以,预防青春痘(粉刺、痤疮)应注意保持毛孔,可经常用肥皂清洁皮肤,用热水洗脸,还可以用热毛巾捂脸。注意饮食规律、防止细菌感染、可以适当的面膜敷面。中药护理:也可用中药蒸熏法清洁脸部皮肤,切忌不要加班加点儿的熬夜,这样对于皮肤是很不友好的。中药膏,维A酸乳膏,异维A酸软膏效果不错。重庆华肤

痤疮粉刺的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痤疮以外用药为主,有时也配合内服药。外用药常用的有维A酸乳膏、异维A酸凝胶、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凝胶、夫西地酸乳膏等。内服药有维甲酸类(维胺脂胶囊、异维A酸胶囊),抗生素类(盐酸米诺环素、盐酸多西环素),抑制雄激素类(螺内酯、丹参酮),锌制剂(甘草锌胶囊),女性激素达英-35等。

中医药治疗本病目前主要以内服汤药为主,常用方有枇杷清肺饮、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连翘败毒丸、仙方活命饮等,大多是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

中成药

内服中成药目前上市主治痤疮的有复方珍珠暗疮片、清热暗疮片、解毒痤疮丸、金花消痤丸、排毒养颜胶囊等。

复方珍珠暗疮片主要成分有双花、蒲公英、黄芩、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适用于血热蕴阻肌肤所致的粉刺、疙瘩、脓包、红斑等。

清热暗疮片主要成分有金银花、大黄浸膏、穿心莲浸膏等,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临床一般用于轻型(丘疹、脓包)痤疮。

解毒痤疮丸主要成分有大黄、连翘、栀子、黄芩、赤芍、桑白皮等,主要功效清肺胃、解热毒、消痤疮。适用于痤疮属肺胃热盛证,临床表现皮肤局部粉刺、丘疹、脓包,伴有面红、口渴、口臭、便秘等。

金花消痤丸主要成分有栀子、山银花、黄芩、大黄、黄连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便秘等。

排毒养颜胶囊主要成分有大黄、白术、西洋参、芒硝、枳实等,具有益气活血,通便排毒的功效。用于气虚血瘀,热毒内盛所致便秘、痤疮、颜面色斑。

外用中成药

外用中成药目前上市的痤疮软膏、玫芦消痤膏、冰黄软膏、龙珠软膏等。

痤疮软膏主要成分是硫磺和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寻常型痤疮。

玫芦消痤膏主要成分有鲜芦荟汁、玫瑰花、苦参、杠板归、冰片等。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痤疮,皮肤瘙痒,湿疹等。

冰黄软膏主要成分有大黄、硫磺、黄连、冰片、氯霉素等。具有清热除湿,解毒化瘀的功效。用于肺热血瘀所致寻常型痤疮。

龙珠软膏主要成分有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琥珀、硼砂、冰片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的功效。适用于疮疖、红、肿、热、痛等,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痤疮。

大神关于痤疮的中医治疗毕业这些我有能力写

丹参酮丹参提取一些抑制雄激素分泌,据现代研究丹参,痤疮的原因之一是雄激素分泌过多丹参酮治疗痤疮,应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粉刺,痤疮丙酸杆菌感染,丹参,这有没有影响。 你的脸是一种红色根据疼痛的包的,有脓“,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典型表现,丹参酮这种无效的。建议你看看我写的数据:粉刺的原因:内分泌失调 - 雄激素分泌增加----- ----皮脂腺分泌过多堵塞毛孔----痤疮杆菌感染----粉刺的形成。中医痤疮:肺消防行政肠胃湿浊热的热,或停滞。我治疗痤疮,清热解毒,降脂化浊或肝气郁结,清泄愤怒的。为了提高疗效,痤疮,我在1902年,审查的专利文献中医药治疗痤疮的3000多篇论文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文章,在杂志,更系统,更完整的文献学研究痤疮,然后,我也结合自身近50年的实践经验,从事中医临床,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教训的一些合理的思路和方法,经过近8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的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检查,并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我为您提供 1清热解毒,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感染:黄芩,黄连,黄柏,蛇舌草,野菊花基本方法治疗痤疮的中国医药,中国传统医学,但也融合了一些现代医学的思维。 ,重新建设,蒲公英,银花藤,连翘,桑波皮,地骨皮,枇杷叶,夏枯草,大黄,虎杖。化瘀散结药物:痤疮和疤痕消退:皂角暗杀,贝母,姜黄,丹,丹参的青睐。 3脂降浊的皮脂腺分泌减少:山楂,泽泻,生首乌,决明子。抑制雄性激素:丹参的研究,中国医药,郁金,白花蛇舌草一定的抑制雄激素的作用。治疗痤疮可以配备上述药物处方。作者常用的:桑波皮12克地骨皮12克黄芩黄连12克的10克

痤疮治疗功能研究进展论文题目

医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必要的存在,医学 毕业 论文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检验论文题目

1、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有效应用

3、国际化视野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4、医学检验知识的图谱构建与应用

5、关于医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思考

6、 创新思维 和问题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培养

7、大数据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变革

8、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9、不同实习教学模式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10、医学检验进展与临床应用研究

11、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浅析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

1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15、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因素的探究

16、医学检验高职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综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17、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在县级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研究

18、浅谈医学检验危急值 报告 制度的建立

19、医学检验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探索

20、探讨医学检验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

21、循证检验医学结合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实践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22、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3、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 措施 探讨

24、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25、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类专业课程应用效果分析

26、整合信息化教学策略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7、我国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28、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模式探索

29、信息化在医学检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30、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31、教学医院医学检验进修生带教模式探讨

32、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能竞赛备赛水平提升探索

33、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因素的探究

34、医学职业终身 教育 技能培训 方法 的研究--以医学检验为例

35、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探讨

36、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7、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38、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究

39、独立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新途径的探索

40、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医学检验的研究进展

医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3、心理干预对 儿童 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4、27例胃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秋泻灵合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6、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7、古纳斯督灸治疗骨关节疼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8、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9、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10、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声带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11、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2、菌毒清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13、脱敏药物对牙本质敏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15、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消痤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17、内耳眩晕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18、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19、中医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药物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21、葡萄糖酸锌治疗痤疮22例临床疗效观察

22、社区高血压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3、川百止痒洗剂治疗外阴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24、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

25、温针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6、鼻咽联合成形术治疗OSAHS临床疗效观察

27、乳痛症的中成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8、斯奇康佐薄氏腹针治重型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29、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30、中风膏抗脑动脉硬化60例临床疗效观察

31、中医辨证治疗痞满证46例临床疗效观察

32、综合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33、参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34、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35、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36、鱼油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37、丹鳖胶囊的临床疗效观察

38、拔罐辅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39、体外超声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40、CO2激光治疗丝状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4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

42、万应理伤膏临床疗效观察

43、卵巢癌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44、金因肽治疗50例日光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4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68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46、胆宁片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47、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48、微管人流与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49、参杉癌康汤Ⅱ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50、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2021医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相关 文章 :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春期的男女,其发病因素主要与内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及微生物感染有关。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痤疮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兹就近些年中医药针对痤疮3个主要发病因素的实验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1.单味中药抗痤疮丙酸杆菌的研究 黄畋等选用48种中药进行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对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的中药有丹参、连翘、虎杖、黄柏、山豆根、大黄、黄连和茵陈蒿;中度敏感的中药有黄芩、龙胆、大青叶、金银花、地榆、百部、秦皮、椒目、当归、川芎、重楼、紫花地丁。其中15种属于清热药,3种属于活血药。可见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中药,其作用符合中医治疗痤疮的清热活血原则。 2.中药复方抗痤疮丙酸杆菌的研究 榻国维等用消痤灵酊(丹参、连翘、穿心莲、白芷、黄芪、甘草等)进行了体外的抑菌实验,结果证实对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张祓等报道金菊香煎剂(金银花、野菊花、黄芩、栀子、桑白皮、地骨皮、全瓜蒌、熟大黄、香附、益母草等10味药,浸泡30分钟,2煎,每次20分钟,2次滤液混匀,浓缩至200m1)原液分别稀释到75%,50%,25%,体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实验显示,药基平板厌氧菌培养均未见菌落生长。沈冬等用复方蛇草汤(白花蛇舌草、丹参、益母草、黄芩、龙胆、夏枯草、苍术、白蒺藜、连翘和生石膏)煎剂的75%,50%,25%和蒸馏水分别对培养基上来自痤疮患者皮损的痤疮丙酸杆菌的敏感实验表明,痤疮丙酸杆菌对100%的复方蛇草汤煎剂高度敏感,对75%,50%煎剂中度敏感,而对25%煎剂及蒸馏水不敏感。 3.中药对皮脂分泌影响的研究 周华等选用16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外涂仓鼠耳以测定其对皮脂分泌的调节作用,结果鱼腥草、橘皮、人参分别能使皮脂减少20%,29%和30%。丹参酮是丹参的脂溶性有效成分,周展超等报道外用2.5%丹参酮治疗痤疮50例,8周后总皮损消退率为41.9%,对其中lO例患者做治疗前后的皮脂溢出率测定,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皮脂分泌率有明显下降(P

这是一篇来自专业期刊关于痤疮成因及治疗的论文。是我看到的关于痤疮治疗很全面的一篇文章了。希望能够帮到各位受到痤疮困扰的同学。文章系统而层次分明,清楚易懂。如果觉得全文过长,可以只看自己需要的章节内容。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临床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本指南是在2008年出版的痤疮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及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进行了修订。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进入青春期后肾上腺和性腺的发育导致雄激素前体如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分泌增加,并在一系列雄激素代谢酶如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功能增强。遗传背景下的皮肤内雄激素受体或相关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增强也是导致皮脂腺对雄激素过度敏感及脂质过量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痤疮患者皮脂中存在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脂质成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及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是痤疮发生另一重要因素和主要病理现象。上皮细胞角化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粉刺及临床肉眼可见的粉刺,促炎症因子白介素(IL)-1α、雄激素、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可能与导管角化异常有关。 痤疮丙酸杆菌与痤疮发生密切相关。微粉刺及粉刺的形成为具有厌氧生长特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创造了良好的局部环境。目前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参与了痤疮炎症的发生发展。痤疮早期炎症可能是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所致,诱导促炎症因子尤其是IL-1α释放;随着疾病发展,获得性免疫反应放大了炎症过程,进一步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及中性粒细胞聚集;痤疮丙酸杆菌还可产生多肽类物质,直接诱发或加重炎症。在疾病后期,毛囊壁断裂,毛囊中的脂质、毛发等物质进入真皮,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按照皮损数目进行分级的国际改良分类法,还是按照强调皮损性质的痤疮分级法对痤疮进行分级,其治疗方案选择基本上是相同的。为临床使用简单方便,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中度(Ⅲ级):脓疱;重度(Ⅳ级):结节、囊肿。 ①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②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③心理辅导:痤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痤疮患者较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这类患者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 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皮损。 部分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且长期口服或外用抗痤疮药物如维A酸,往往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导致皮肤敏感。因此,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化学剥脱外,有时也需要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如伴皮肤敏感,应外用舒敏、控油保湿霜,局部皮损处可使用有抗痤疮作用的护肤品;如皮肤表现为油腻、毛孔粗大等症状,应主要选用控油保湿凝胶。 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 。 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 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 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对非炎症性皮损疗效优于全反式维A酸,可以作为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的一线选择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避光。 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本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 红霉素 、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酯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近年来发现外用 夫西地酸乳膏 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2.5%二硫化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min后用清水清洗。5%~10% 硫磺洗剂 和5%~10%的 水杨酸 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外用抗菌、抗炎药物用法一般建议点涂于皮损处,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由于具有抗微粉刺作用,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 果酸作为化学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已获得了肯定的效果。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且作用安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黏多糖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方案:应用浓度20%、35%、50%、70%的甘醇酸(又名羟基乙酸,来源于甘蔗)治疗痤疮,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每2~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对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均有效。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d内恢复,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治疗间期注意防晒。 光动力疗法(PDT):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经过血红素合成途径代谢生成光敏物质原卟啉Ⅸ,经红光(630nm)或蓝光(415nm)照射后,产生单态氧,作用于皮脂腺,造成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减少痤疮瘢痕。适应证:Ⅲ级和Ⅳ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术后需避光48h,以免产生光毒反应。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进行治疗。 激光疗法:多种近红外波长的激光,如1320nm激光、145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常用于治疗痤疮炎症性皮损,根据皮损炎症程度选择适当的能量密度及脉宽,4~8个治疗周期,每次间隔2~4周。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有助于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激光、154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2940nm激光、10600nm激光)对于痤疮瘢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时建议选择小光斑、较低能量和低点阵密度多次治疗为宜。 粉刺清除术:可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选择粉刺挤压器挤出粉刺。挤压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应注意挤压的力度和方向,用力不当,可致皮脂腺囊破裂,导致炎性丘疹发生。 囊肿内注射: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使病情迅速缓解,每1~2周治疗1次。多次注射时需预防局部皮肤萎缩及继发细菌性感染。 口服异维A酸 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 预防瘢痕形成 等作用。因其能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故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 有明确适应证的痤疮患者宜尽早服用 。 适应证:①结节囊肿型痤疮;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④频繁复发的痤疮;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 口服剂量:小剂量0.25mg/(kg·d)和1mg/(kg·d)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推荐从0.25~0.5mg/(kg·d)剂量开始,可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的大小与痤疮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推荐累积剂量以60mg/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16周。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因其在人体内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产生类似于维生素A过多症的不良反应,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以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较少见可引起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等,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2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12岁儿童尽量不用。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此外, 异维A酸导致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联性尚不明确 ,因痤疮本身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建议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故针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抗菌治疗是治疗痤疮特别是中、重度痤疮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无论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均可能引起痤疮丙酸杆菌及非痤疮丙酸杆菌耐药,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疗程,或联合其他疗法,对提高疗效及预防耐药性十分重要。 适应证: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药物治疗;②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生素,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生素治疗;③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药物选择:选择口服的抗生素治疗痤疮基于以下4个条件: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②兼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③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中浓度较高;④不良反应小。按照上述条件应首选 四环素类 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 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 等。其他如磺胺甲 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洛酮类抗生素不宜选择。四环素口服吸收差,耐药性高,而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赖甲四环素应优先选择。口服四环素耐药的患者,通常对多西环素也会产生耐药,但米诺环素对这类患者多数仍有效。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是目前全身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应避免选择用于痤疮的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痤疮复发时,应选择既往治疗有效的抗生素,避免随意更换。 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应规范用药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剂量为100~200mg/d(通常100mg/d),可以1次或2次口服;四环素1.0g/d,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1.0g/d,分2次口服。疗程6~8周。 注意事项:抗生素治疗痤疮时应注意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措施包括:①避免单独使用,特别是长期局部外用; ②治疗开始要足量,一旦有效不宜减量维持 ;③治疗后2~3周无疗效时要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抗生素,并注意患者的依从性;④要保证足够的疗程,并避免间断使用;⑤痤疮丙酸杆菌是正常皮肤的寄生菌,治疗以有效抑制其繁殖为目的,而不是达到完全的消灭,因此不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更不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甚至预防复发的措施;⑥有条件可监测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⑦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可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产生;⑧有条件可联合光疗或其他疗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此外,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较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药疹、肝损害、光敏反应、前庭受累(如头昏、眩晕)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如头痛等)。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狼疮样综合征,特别是应用米诺环素时。对长期饮酒、乙型肝炎、光敏性皮炎等患者宜慎用或禁用。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6岁的儿童,此时可考虑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将米诺环素每日剂量分次口服,或使用缓释剂型每晚1次,可部分减轻不良反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应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联合其他系统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5.3.1抗雄激素 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大部分痤疮患者外周血中雄激素水平均正常,因此无需常规进行内分泌检查。对于病史及体格检查提示有高雄激素表现(如青春期前儿童痤疮、性早熟、女性患者出现男性化体征和症状以及有月经稀少、多毛症、雄激素源性脱发、不孕或多囊卵巢)的患者,可进行游离睾酮、DHEAs、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等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适应证:痤疮激素治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抗雄激素治疗,仅针对女性患者,适应证为:①伴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疹常好发于面部中下1/3,尤其是下颌部位;重度痤疮伴有或不伴有月经不规律和多毛;②女性青春期后痤疮;③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④常规治疗如系统用抗生素甚至系统用维A酸治疗反应较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者。药物选择、剂量、疗程及注意事项:①避孕药:是抗雄激素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避孕药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构成,其中孕激素成分如果有抗雄激素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口服避孕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雌、孕激素可以对抗雄激素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囊皮脂腺,减少皮脂的分泌和抑制粉刺的形成。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和雌二醇屈螺酮等。炔雌醇环丙孕酮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天服用1片,连用21d,停药7d,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21d。口服避孕药的起效时间需要2~3个月,通常疗程>6个月,一般要求皮损完全控制后再巩固1~2个月再停药,停药过早会增加复发的概率。口服避孕药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静脉血栓或心脏病病史、年龄>35岁且吸烟者。相对禁忌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哺乳期妇女、乳腺癌及肝癌患者。可能的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加、深静脉血栓及出现黄褐斑等,在经期的第1天开始服药有利于减少子宫出血。体重增加与雌激素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使用含屈螺酮的避孕药会减少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深静脉血栓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吸烟量、阳性家族史(即兄弟姐妹或双亲在早年发生过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偏头痛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服药期间要注意防晒,以减少黄褐斑的发生。②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也是抗雄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作用机制:竞争性地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皮脂腺的功能;抑制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推荐剂量每日1~2mg/kg,疗程为3~6个月。不良反应有月经不调(发生概率与剂量呈正相关)、恶心、嗜睡、疲劳、头昏、头痛和高钾血症。孕妇禁用。男性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故不推荐使用。 5.3.2糖皮质激素生理性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作用,可用于抗肾上腺源性雄激素治疗;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疗程短、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重度痤疮患者的炎症。推荐使用方法:①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可分2~3次口服,持续4~6周后逐渐减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②聚合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③生理剂量泼尼松5mg或地塞米松0.75mg,每晚服用,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前体。对于经前期痤疮患者,每次月经前7~10d开始服用泼尼松至月经来潮为止。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包括激素性痤疮或毛囊炎,使病情复杂化。 应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皮损形态等不同表现分型论治,随证加减。肺经风热证:皮损以红色或肤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小便黄,大便秘结,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Ⅱ级。应疏风宣肺,清热散结,方药为枇杷清肺饮或泻白散加减,中成药可选栀子金花丸等。 脾胃湿热证: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为主,有疼痛,面部、胸背部皮肤油腻;可伴口臭、口苦,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或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Ⅲ级。治法应清热利湿,通腑解毒,方药为茵陈蒿汤或芩连平胃散加减。便秘者可选用中成药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等;便溏者可选用中成药香连丸、参苓白术散等。 痰瘀凝结证: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日久不愈;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治法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为海藻玉壶汤或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中成药可选丹参酮胶囊、大黄蛰虫丸、化瘀散结丸、当归苦参丸等。冲任不调证:皮损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伴有月经不调,经前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平素性情急躁;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或脉涩,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治法应调和冲任、理气活血,方药为逍遥散或二仙汤合知柏地黄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 中药湿敷:马齿苋、紫花地丁、黄柏等水煎湿敷,每日2次,每次20min,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皮损,起到清热解毒,减轻炎症的作用。 中药面膜:颠倒散(大黄、硫磺等量研细末),用水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min后清水洗净,每晚1次。用于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皮损,起到破瘀活血,清热散结的作用。 耳穴贴压:取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穴位上,并嘱患者每天轻压1min左右,每5日更换1次。 耳尖点刺放血 :在耳郭上选定耳尖穴或耳部的内分泌穴、皮质下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上点刺,然后在点刺部位挤出瘀血6~8滴,每周治疗1~2次。 针灸: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等穴,配穴为四白、攒竹、下关、颊车及皮损四周穴。方法: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 火针 :常选背俞穴,如肺俞、膈俞、脾俞、胃俞,热重加大椎,便秘加大肠俞,月经不调加次髎,皮肤常规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后,迅速直刺各穴,每穴点刺3下,隔日1次。刺络拔罐:取穴多为肺俞、大椎穴、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肾俞等。每次取背俞穴4~6个,三棱针刺破皮肤,然后在点刺部位拔罐,留罐10~15min,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痤疮的分级体现了痤疮的严重程度和皮损性质,而痤疮不同的严重程度及不同类型的皮损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故痤疮的治疗应根据其分级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此外,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往往针对痤疮不同发病环节,因此不同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产生治疗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加疗效。当然,痤疮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改变,以充分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Ⅰ级治疗:主要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必要时可加用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等以提高疗效。一些具有角质剥脱、溶解粉刺、抑制皮脂分泌和抗菌等作用的功效性护肤品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同时可以采用粉刺去除术等物理疗法。 Ⅱ级治疗:通常在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为避免局部不良反应,维A酸联合过氧化苯甲酰治疗时,可隔日使用一种药物或两种药物早、晚交替使用。局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增加使用口服抗生素,或加上蓝光照射、果酸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 Ⅲ级治疗:这类患者常采用联合治疗,其中系统使用抗生素是基础治疗的方法之一,要保证足够的疗程。推荐口服抗生素,外用维A酸类药物、过氧化苯甲酰或其他抗菌药物。对有适应证并有避孕要求的女性患者可选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个别女性患者可考虑口服抗雄激素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红、蓝光及光动力疗法等)也可联合应用。效果不佳者可单独口服异维A酸治疗,也可同时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对系统应用抗生素超过2个月者,加用过氧化苯甲酰这类不引起细菌耐药的抗菌剂很有必要,可防止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Ⅳ级治疗:口服异维A酸是一线治疗方法。对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采用系统应用抗生素和外用过氧化苯甲酰联合治疗,待炎症改善后改用 口服异维A酸治疗 ,目前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口服异维A酸联合抗生素治疗。也可同时使用上述Ⅲ级痤疮治疗方案和本指南中介绍的各种联合治疗的方法。 维持治疗的意义:由于痤疮的慢性过程和易复发的临床特点,因此无论哪一级痤疮,症状改善后的维持治疗都是很重要的。维持治疗可减轻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更为积极和主动的治疗选择,也被认为是痤疮系统和完整治疗的一部分。方法: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外用维A酸是痤疮维持治疗的一线首选药物。外用维A酸可以阻止微粉刺的形成,从而防止粉刺和炎性皮损的发生。目前还没有任何已知的药物在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外用维A酸。对有轻度炎性皮损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可考虑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一些经过临床功效验证的抗粉刺类医学护肤品也可用于辅助维持治疗。疗程:目前临床试验的疗程多为3~4个月,在预防复发和减轻症状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停止治疗后症状很快复发,提示更长时间的治疗是有益的,但目前无更长疗程治疗的循证医学资料。(参与制定本指南的专家有车敦发、陈力、崔荣、段岚华、范卫新、樊昕、郭庆、郝飞、何黎、鞠强、李恒进、刘建航、劳力民、李铁男、赖维、马翠玲、宋坪、温海、王玮蓁、吴艳、徐涵、谢红付、项蕾红、张福仁、张国毅、郑捷、张建中、郑敏、章伟、郑志忠,执笔:项蕾红)

为什么要研究痤疮论文

论文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要写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求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所需要研究解决的内容,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的,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一般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研究的相关背景,我们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从而决定研究这个课题的;二,通过学校的教育实际,指出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这个课题,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之后会产生什么价值。

具体写作的时候,我们要抓住一点,由于论文本身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我们研究的问题一定是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是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我们可以将前人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论据,但必须有针对性,不是随便一个结论都可以作为论据使用的。

其次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书面语,论文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文体,不需要太多华丽的修饰,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用简洁、高度概括的语言去清晰的阐述事实,得出结论。并且涉及的方面要广泛客观。

大神关于痤疮的中医治疗毕业这些我有能力写

痤疮棒状杆菌通常是诱发痤疮的非常重要一个触发因素。皮脂腺分泌较多的油脂,油脂会堵塞毛囊口,引起毛囊的角化异常。痤疮棒状杆菌繁殖过度会导致炎症的发生,而出现皮肤的红色丘疹、脓包、结节甚至是囊肿。痤疮棒状杆菌的治疗可以使用些含有克林霉素、夫西地酸、过氧苯甲酰成分的药物进行治疗,它们都有很好的抗痤疮棒状杆菌的作用。当然平时也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高糖高脂类的食物,注意减少面部的油脂。这些都可以达到抑制痤疮棒状杆菌繁殖的作用

关于针挑治疗痔疮的文章

可以的,还有很多种治疗方法

治痔疮就要越快越好,越早越好。长期拖延是不可取的,慢慢调理更是隐患多多。 引发痔疮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痔疮患者是由于日常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所致,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非常重要。外痔应该平时注意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可以局部坐浴,涂抹些药,痔疮如果不能消失,需要手术切除!

这肯定是不可取的,痔疮的治疗指针里面从来没有这个方法,千万不要相信。痔疮是常见病,不要担心,正规途径就医是能够很快就康复的,所谓的背部针挑只能延误病情。除了正规治疗外,你还需要注意肛门部位的护理。最好准备个肛肠康复包,里面有手持式卫洗丽帮助便后水洗,无痛透气垫帮助悬空透气,肛部水疗器每天用温水或者高锰酸钾熏蒸坐浴一次。医院比在某宝贵,购买时注意鉴别,小心看似便宜的假货。假的不敢展示外包装和品牌,材质不明确,没有说明书,用在伤口上还可能加重病情。而且医院用的和血压计一样的,假的是回收橡胶的,气味刺鼻,严重危害肛门。最后,祝好!

是的,效果不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