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浅论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下,创造的和谐社会~!(这个还可以啦,你认为还行吗?)
本科毕业论文写法举例如下:
一、毕业论文的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新颖性、先进性、开创性、适用性以及写作的难易程度等。下面重点谈谈选题的原则:
1.要客观需要,颇有价值。选题要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例如“企业联盟问题研究”,就是这样。
正如一汽集团李启祥副总经理说,我国汽车与国外的汽车竞争,无论是技术、质量、品牌、功能、成本和规模经济等都比不过人家,只能靠一体化,战略联盟,与“大众”合资进入世界大汽车集团,靠国外发展自己。因此,关于战略联盟的研究,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2.要捕捉灵感,注重创新。论文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的含义非常广泛,是指一种新的观点,创立新说,新的论据(新材料),新的补充,新的方法,新的角度。
也有人说创新指研究的内容是新的,方法是新的,内容与方法都是新的。还有人认为创新指独特见解,提出前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对前人成果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和简化等。由上可见,一篇论文总要有一点创新,否则就算不上真正的论文。
创新靠灵感,灵感靠积累。只有在长期的艰苦砥砺中才能偶然产生一点思想的火花,而这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就可能变成学术创新的起点。
警校的论文 其实老师要的是你在警校里的体验和感悟 从你的感悟里和认识中发现了警察行业的点点滴滴 从自身的感悟中领悟到警察职业的神圣和精神 这才是警校中一等的论文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浅论以人为本的法律制度下,创造的和谐社会~!(这个还可以啦,你认为还行吗?)
作为一名警校学员,你首先应当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公安事业具有坚定的信念。一个人如果不能崇尚自己的事业,还能指望谁尊重和信服你呢?当前警察并不受人爱戴,他们为人民群众奉献了太多,却可能因为一个细节的过失,由于组织内的个别败类而背负骂名,更可能由于媒体的失实报道而备受指责。但是你应当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忍受这些非议,放任自流,是不是又恰恰应和了别人的指责?你应当相信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人民警察是为人民服务的,是高尚的,是值得尊敬的。
法学毕业论文的格式模板
【文章导读】认真撰写法学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我为您整理了法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供您参考和阅读。
摘 要: 传统法学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分析、法律诠释层面,距离司法实践的要求差距较大,导致法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不能有的放矢,论文选题、内容安排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所不足。改革的出路在于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裁判场景之中,通过审判流程中具体角色的扮演发现司法制度的具体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模拟法庭;毕业论文;科研能力
一、传统法学毕业论文模式的困境
1.传统法学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法学教育是以文史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导致中国大陆的法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法律职业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兴起,法学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分析、法律诠释,因此距离司法实践的要求差距较大[1]。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已进行三十年有余,广大人民群众中存在着对司法服务的迫切需求,法学院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是上大课讲授仍然是法学教育的主导方式,并且遵循从绪论到正文部分到结论的原理性教学方式,一门课程的教授内容由教学大纲、教案和教科书等参考资料组成。不用说诊所式法律教育、模拟法庭辩论等案例教学法未曾适用,就是案例分析通常也只是用作佐证某个原理的工具,法学教育方法和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前美国首席法官詹姆斯贝克曾经说过:“在法学领域中,存在着一对无奈的矛盾:那便是最博学的理论家和教授常常缺乏实施法律的实际经验,而成功的职业律师又往往是法律的历史和纯粹的哲学论证方面的无知者,他们对法律也仅仅持务实的态度。”[2]鉴此,法学是世俗的学问,其大部分内容都是实践性的,需要长期的技术能力培养,单靠课堂讲授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形下,我国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和学术成果以书面知识为载体,往往是纸上谈兵式的肤浅论理,缺乏实务运作经验,这与英美的法学院职业导向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传统法学毕业论文写作的困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一次综合性的应用,同时也是高校本科教学实践的一次检验。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更关系着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由于我国法学本科的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实践教学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当多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对司法实务特别是审判业务非常不熟悉,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选题不当。虽然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论文的题目已经由各门课程的教师提前拟订出来供他们选择,但是即使如此,由于可以选择的题目范围很宽泛,而学生又不能密切把握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或者动态,实现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密切结合,选题往往大而空、观点陈旧或者过于集中。比如有些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题目“论死刑”、“论依法治国等等”,这样大的论文题目在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中往往是无法完成的。还有些学生的选题如“论事实婚姻”、“论罪刑法定原则”等等,这些在学术界已经过气的题目,写出新意非常困难。再如学生们的选题过于集中在民法、刑法、经济法等领域,而对法制史和法理学的方面的选题关注不够。其次,内容空泛,往往从中国期刊网或者其他书籍拼凑,甚至是抄袭,而且,由于毕业在即,部分学生应付了事,论文在逻辑结构、段落条理、用词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更谈不上创新性。此种现象已经严重背离了法学教育的.宗旨,尤其是对于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来说,本科毕业论文模式与应用型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脱离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必须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模式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创新。
二、我国法学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出路
实际上教育行政部门均已经认识到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培养未来卓越法律人才的意义。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就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3]。故而,探索新的毕业论文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关于法学教育的改革路径,各个高校都已经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改革,比如重新制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改变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和思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增加案例分析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是法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虽然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案例编纂机构,案例分散在众多的报纸杂志和编纂方法各不相同的汇编之中,新闻报道是否具有援引资料应有的真实性常常是需要仔细甄别。但是,无论案例对中国司法的实际影响如何,都没有理由低估它们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4]。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在规范的法律概念和社会生活事实之间来回穿梭,从而学会运用法学理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使课堂教学不至于脱离社会实践。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如果学生本身置于虚拟的裁判场景之中,在模拟审判过程中寻求解决纠纷的法律方法,将会强化其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则的理解与运用,缩减法学毕业生从课堂到实务的适应期。所以,如果能将法学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写作与模拟法庭的案例分析,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该种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由于选取的是社会上的真实案例,学生自己通过模拟法庭的再设计、角色的扮演,从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毕业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法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自己体会、感受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由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所以论文也无法进行抄袭,论文经得住学术上的检验,并且部分内容可能具有创新性。
三、将模拟法庭引入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具体过程
1.选题阶段――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模拟法庭正式开展审判之前,学生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确定模拟案例,具体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庭审过程,比如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开设的“庭审现场”节目,充分利用激发学生对亲自参与模拟审判活动的期盼,对自身担任特定角色的盼望。在案例选择上,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库里,指导学生遴选社会争议较大的案例。这些案例可辨性强,并且要适合多角色的安排,将会给学生之后的毕业论文撰写留下广阔的发挥空间,与此同时又能把握住司法实务或者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2.着手阶段――感知案例
武汉东湖学院的教师根据学生挑选出来的案例进行庭审方案的拟订,详细、全面、科学地安排好相关事宜。在具体做法上,以一个自然教学班四十人为基准,十人左右为一组,根据法官(合议庭,包括人民陪审员,一般为3人)、检察官、原告人、被告人、律师、证人(鉴定人、目击证人)、书记员、法警(2名)的人员数量安排。原则上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角色由学生协商确定,出现争议才由老师安排。另外,还要准备一些物证、书证以及其他类型的证据,以使学生能够对熟练运用证据法学的知识进行交叉询问。庭审方案分好小组之后,每小组各自拟定自己的庭审方案,通过庭审方案的拟定,小组成员已经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了一定的文献材料,对自己毕业论文拟写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庭审方案分好小组之后,小组成员就可以开始进行角色的选择。原则上由学生自由选择,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安排法官、检察官、原告人、被告人、律师、证人、书记员和法警的人员数量。
3.系统化阶段――模拟审判
准备好模拟法庭的各项具体庭前事宜之后,就可以按照公诉人(原告)宣读起诉书――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合议庭合议――宣判,启动正式的庭审程序。首先要由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审判长宣布开庭,介绍合议庭成员和被告人的法定权利、公诉机关(原告)的名称(姓名)及案由。其次,在法庭调查阶段,证人原则上要出庭,控辩(原告、被告)双方都可以出示自己的证据并且就对方的证据进行询问。再次,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要开展交叉询问,证据材料要进行充分的质证,辩护律师在这一个阶段要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辩护技巧和能力,切实地发现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检察官则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证明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事实。辩论结束,被告人要做最后的法庭陈述,对关于自己的案件事实做总结性的意见陈述。最后,合议庭的法官和人民陪审员根据当事人双方质证辩论的情况,对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评议,并进行宣判。
4.总结阶段――论文写作
模拟审判完成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扮演和庭审流程撰写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至此,学生经过选题、庭审准备和实战演练已经发现了我国某一具体司法制度甚至是实体法等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未来进一步的完善能够提出中肯的建议。如此,论文的大致提纲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已经形成,接下来,学生就能够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论文的具体撰写。显而易见,该种毕业论文改革模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
[2][美]赞恩.法律的故事[M].刘昕,译.南京: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
[3]段书臣.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
[4]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比较法研究,1996,(2).
警校的论文 其实老师要的是你在警校里的体验和感悟 从你的感悟里和认识中发现了警察行业的点点滴滴 从自身的感悟中领悟到警察职业的神圣和精神 这才是警校中一等的论文
[毕业论文]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初探”(之一)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下称《准则》),对于规范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警种,又是人民法院内部的一个部门;它既要为审判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又要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和业务训练;既要接触案件当事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又要为法院内部其他人员服务。因此,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与法官职业道德,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具体内容上的区别。 当前,人民法院加大改革步伐,致力于建设一支精英化、职业化的法官队伍。新的形势对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司法警察职业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根据司法警察自身职业特点,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应有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忠于职守、服务审判、公正执法 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组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是法官和其他法院干部所不可替代的。司法警察应当热爱这个职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职业操守。司法警察还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这就要求每个司法警察必须具备不怕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基本职责,是为审判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服务审判应作为法警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中,司法警察应当具有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司法警察职业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依法执行各项警务,从事执法活动,公平和正义应当成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理念。忠实于宪法和法律,维护司法机关的公正和权威,既是司法警察的职责要求,也是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规范执勤、保障诉讼、注重效率 司法警察的警务工作主要是提押、值庭、临时看管、送达诉讼文书、执行死刑和协助民事执行等,这些工作大多是依照有关程序法的规定,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因此,司法警察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熟悉与警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并使之形成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习惯。司法警察没有裁判权和决定权,在履行职务中往往是根据法官的指令行事,为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司法警察应充分尊重法官对案件的裁判和决定权,不得随意发表对案件处理的看法,更不得泄露具体案情。同时,应注意在诉讼程序上与法官协调配合,完成送达、提押、值庭、执行等工作,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效率,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和法官安排,及时、有效、审慎、适当地完成保障工作。 三、严明纪律、服从指挥、团结协作 这一基本要求是司法警察职业特点决定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带有武装性质的组织,实行单独序列、编队管理、双重领导,其组织管理和职务行为,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军事化并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而且还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不确定的突发情况。所以,严明纪律、服从指挥、团结协作对于司法警察来说尤其重要,这是司法警察履行特定职责的必然要求。这一基本要求体现在职业道德上,就必须有高度的依法办事意识和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特别是执行重要警务或者遇到重大情况,必须听从指挥,不可擅自行事;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要注意协调配合,发扬团队精神。 四、注重仪表、文明礼貌、方便群众 司法警察是一种面对社会公众的职业,其职业活动反映人民法院的作风形象,也体现了司法警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司法警察在日常警务活动中,要与案件当事人、诉讼参与人以及其他群众打交道,有时甚至会遇到一些很难处理的棘手问题。因此,司法警察在执勤中,要注意警容严整,按照规定着装并佩戴警种、警号、警衔标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接待旁听人员和来访群众时应谦虚热情、慎重处事,防止简单粗暴、推诿搪塞、敷衍了事;即使遇到一些不讲道理、不听劝阻的人和事,也要态度冷静,保持有理有节,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司法警察为审判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必须按照司法理念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充分尊重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的诉权,并保障其人权,以维护人民法院公正、文明的形象。 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清正廉洁 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司法警察应当像法官一样清正廉洁,在行使职务活动中必须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腐蚀,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约束机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职业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评价、道德规范、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监督等途径建立起来的。要使司法警察队伍真正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约束机制,还需要研究司法警察职业道德的学习教育、自我修养和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和问题。 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是形成职业道德约束机制的外部条件;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是形成职业道德约束机制的内在动力。为了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最高法院要求全国法院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主题教育。在司法警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法警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的内容,要以《准则》为基本依据,并突出法警工作的特点,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当前法警队伍职业道德现状看,应重点抓好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理念、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风范教育。 职业道德约束机制的形成,还需要实施有效的监督。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目标管理考核结合起来。在对司法警察进行目标管理考核中,应增加“职业道德”的项目,并把这一内容放在重要位置,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从而建立全面、系统的司法警察职业道德考核监督机制。 [毕业论文]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初探”(之二)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和完善法官职业道德标准,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维护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则》不仅是法官职业道德的操守和规范,也是全体法院干部包括司法警察职业道德的参照标准。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是为人民法院以审判为中心的各项工 作提供服务和保障的一个重要部门,司法警察的性质和所担负的任务,决定其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的行政人员和法警,参照执行本准则的有关规定”。本文结合法警工作特点和《准则》基本要求,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职业道德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司法警察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大家知道,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由于一定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关系,在长期职业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并为业内人员普遍遵守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司法警察是现行人民警察序列中一个独立的警种,是国家司法机关担负特定任务的警察。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是司法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责任务决定的,属于国家司法人员职业道德体系。因此,司法警察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除应当具有公民道德和其他职业道德的共性要求外,还应体现出司法警察在职业道德上独具的特征: 1、司法警察职业道德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质上的共同性。警察职业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领域,较之其他职业活动,有着特殊的社会职能,即执行国家强制和保障人民民主这两个最基本的社会职能。这种特殊性,要求人民警察必须遵守一些特殊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具有特殊的道德品质。人民警察是带有武装性质的国家组织,担负着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职能,具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中统一的活动方式,在履行职务中经常面临着比其他职业更为危险的考验,这就要求人民警察具有英勇顽强、无私无畏、反应快速、令行禁止、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等品德。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要履行提押、值庭、临时看管、送达、执行死刑和协助民事执行、安全保卫、处理突发事件等职责,其职业活动与人民警察的职业活动有着共同的性质。这就要求司法警察具有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能够承受体力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具备超乎一般人的吃苦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体现在职业道德上,对于司法警察来说,也就有不同于其他职业人员的特殊要求。
警察中国百姓的守护者之一,致力于保护群众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年都有大量的热血青年从警校毕业,前往中国各个大小城市的派出所,公安局进行工作,下面是一些由学术堂整理出来的一些警察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为各位热血青年带来帮助。1、 警察权的异化与控制研究2、 贵州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3、 武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正规化建设路径探索4、 重大刑事案件中精神病人处遇程序透视与重构5、 论警察进攻型执法行动的一般原则6、 江苏省监狱警察教育培训的研究7、 人民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研究8、 派出所调解纠纷研究9、 庄河市公安局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研究10、 我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制度的法律思考11、 唐山市交通警察业余体育锻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12、 基层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研究13、 袭警行为入刑之评判14、 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15、 温州公安微警务运作中警民关系问题研究16、 缉私警察培训机制创新研究17、 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研究18、 基于法治视野下的我国基层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研究19、 二战后美国纽约市警察渎职现象研究20、 河南省公安民警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加强防范能力。
大学生的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不多,思想较为单纯,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知之甚少,因此,大学生对自身安全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要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做一个善于自我保护的有心人。
二、待人接物学会观察克制!
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观察和克制,切勿因为一时的好奇心或义气之说而失去理智。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
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师长同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这使他们即怀念昔日的亲情、友谊,又渴望新的友谊。
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自我保护意识是指一方面对他人要真诚,要自尊、自爱,另一方面是要看清所交往对象的真面目。好奇和金钱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
三、要增强法律意识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是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像同学间的纠纷,有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则是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四、保持警惕,提高应变能力
特别的女生,女生大都身单力薄,在社会上是弱势群体,很容易成为不法伤害的对象。遇到歹徒侵害时,女大学生往往孤立无援,而对方身强力壮,人多势众,这时若一味硬拼,不仅难以脱离险境,而且会危及生命安全,最好的方法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与之周旋,用智慧摆脱坏人,避免不法伤害。
五、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真实的感受社会生活的残酷与艰难。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以及校方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增加阅历,增强判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因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造成社会实践能力的匮乏,一旦步入社会便无所适从,甚至上了犯罪分子的当。
首先,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大学校园里的偷盗,事件屡见不鲜,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
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等导致的。要知道,这些坏习惯一方面可以诱发犯罪,另一方面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
另外,相当一部分案件的发生,是作案人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利用学生们的同情心取财物。
还有一些学生在勤工助学或毕业求职中急于求成,不通过合法机构求职,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使之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
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真实的感受社会生活的残酷与艰难。目前,尽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走出校园,提前进入社会锻炼,但大多还是大学生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
现在各高等院校有不少学生社团活动以及校方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增加阅历,增强判别是非的能力。
然而不少大学生却不愿参加或家长不允许参加,理由是怕耽误学习。因此一些大学生只懂埋头读书而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造成社会实践能力的匮乏,一旦步入社会便无所适从,甚至上了犯罪分子的当。
另外,各高校对于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也并不全面、系统,没有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很少在学校进行安全防范教育,通常只不过是贴贴海报、宣传标语了事。
高校应当长期系统深入地开展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警惕性。
如果不是专业学习法律的学生,应当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开《法律基础》课程等方式,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履行校园教育管理职能,为广大的在校生提供一个安全快乐的生活学习环境。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学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加强防范能力。大学生的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不多,思想较为单纯,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复杂性知之甚少,因此,大学生对自身安全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做一个善于自我保护的有心人。
第二,切勿因为一时的好奇心或义气之说而自我暴露。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
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师长同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这使他们即怀念昔日的亲情、友谊,又渴望新的友谊。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
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自我保护意识是指一方面对他人要真诚,要自尊、自爱,另一方面是要看清所交往对象的真面目。好奇和金钱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我们知道,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
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的学生是在无意中触犯了法律,像同学间的纠纷,有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的则是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第四,要提高应变能力。特别的女生,女生大都身单力薄,在社会上是弱势群体,很容易成为不法伤害的对象。
遇到歹徒侵害时,女大学生往往孤立无援,而对方身强力壮,人多势众,这时若一味硬拼,不仅难以脱离险境,而且会危及生命安全,最好的方法是在有限的条件下,与之周旋,用智慧摆脱坏人,避免不法伤害。
据《法制日报》报道,北京某大学一女学生面对一身高体壮的外国人的伤害,机智地与之周旋,终将歹徒的舌头咬断,保护了自己,并为警方破案提供了证据。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是人成长的重要环节,谁能保证不被形形色色的术诱导呢?谁能保证能避免时时存在的隐患呢?谁又能保证能永远抵抗网络陷阱呢?
谁又能时时保证良好心理状态呢?作为大学生,拥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自己安身立命高招,形势不容缓;也是立足于人生的考验,正视一切困难的必须。 而这需要自己、家长、学校包括社会多方配合,更需要自己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
希望大学生们在满腔热情地投入大学生活时,也能够提高警惕,平安快乐的度过大学生活。
【摘要】人生是一个过程,心理也是一个过程,成长中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阴晴阳缺——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自由散漫的幼年生活形成了我独立、倔强、敏感的性格;不服输、重拾自信的少年生活造就了我热情、感性、坚强的个性;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青年使我感受快乐、走向自信。特别是婚姻家庭的责任,工作中接踵而至的打击,使自己快速地长大。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为我带来新的收获、每一次挫折都使我承受着自卑,但我还是要感谢挫折对我的磨砺,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更加积极面对人生的热情。
与心理学的近距离接触源于自己心中的困惑,可以说自己并不是个很乐观的人,但我一直寻找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时我发现了心理咨询这块领域充满了魅力。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于是我立志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期待今后的人生体验更加精彩。
【关键词】自我成长经历、自我分析、职业行为分析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话,那就是“矛盾”。性格上,虽然表现有些内向,但内心却具有外向的倾向;外表可以冷若冰霜,但内心却热情似火;有许多的想法,却未能付诸行动;有一股闯劲,却总表现得犹豫不前;骨子里强烈的自尊,却时时遭遇自卑的煎熬……所有这些矛盾对立的性格与个性,应归于儿时地经历与家庭的教养。
一、我的成长经历与自我分析
童年的我应该是外向而胆大妄为的。在母亲的不断回忆中提到,不满周岁时,被哥哥姐姐带到庭院,一屁股坐在那里,观看他们嬉戏,在他们与邻居大哥发生矛盾后,打起了“飞石战”,他们吓得躲进了屋插上了门,而我却只能接受两方的飞石,以至于头上留下不少疤痕伴随至今。母亲说我居然没哭。3岁时牵着牛到处逛,还捧回一个十几斤的西瓜。因为头上长虱子,被剃了光头,因此被邻居们戏称“汤司令”。在他们的回忆中我是个黑瘦且活蹦乱跳的“猴子”,还相当的馋嘴。有次为了从门缝里挤进去偷咸菜吃,结果被夹在当中,幸好隔壁大伯看见,用脚踢门才把我拉出来。
上学后,原先在村小读,学习一般,喜欢在下课后在山旁玩泥巴。羡慕班里的一个同学能有个做油条的老爸,以至于她天天嘴里油腻腻的,让人流口水。但还记得她的脸上长着一块块的白廯,现在想来也许是油条吃多的缘故,但那时还为能在她身边讨到点儿吃的而幸福着呢!引起自己第一次变化的当属二年级时被老师冤枉作业没做的事,当时不争气的眼泪一直在掉,任凭老师越来越难听的人身攻击。于是缠着爸爸转学到中心小学,当时哥哥已转过去。终于到了另一个学校,好像忽然懂事多了,至此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想来自己是个自尊心强的人,因为那次地受骂,反而激起自己的求学欲望。
在记事以来,两件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同哥哥及几个他的同伴一起拔猪草,经过一条独木桥,下面没什么水,但有厚厚的青苔,我让哥哥扶我过去,那些同伴都笑话他,他们一溜烟跑了,我一咬牙爬下坑,没站稳,下巴磕在了石板上,我一摸,血出来了,一排骨头,心想该不会露出牙齿吧。幸好有一大人经过通知了我妈,带到赤脚医生那缝了十几针,天天打青霉素,以致提起打针现在还有些后怕。但对哥哥也没什么恨意,买来好吃的总要分一半给他。从此下巴就有了条明显的疤痕。二是上学时经过门前的小溪,水还是很浅的,但下过一阵暴雨后,洪水涨了。放学走到溪边才知道,哥哥拉着我过桥去,但那得多走半个多小时的路。我把裤子一卷,书包举上头,就冲进了水中,哥哥只得跟上,所幸洪水仅漫过我的脖子,如果再深些,也许早被冲走了。回家后被骂一通,但心里还有闯成功的沾沾自喜。所以他们都说我犟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为了自己想好的事,往往不考虑后果,冲动而不自制。因为这,被骂多了,加上哥哥循规蹈矩的榜样经常受到爸妈他们的赞,自己渐渐也收敛了许多,性格中的犹豫与不确定缘于那时吧。
之后,考上了省重点中学---二中读初中,那里应该算是学习尖子的聚集地。在那儿,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条件上都让我感到了压力,没有了自信,整天处于茫然之中,做事缩手缩脚了许多。只有在体育课上到处奔跑的时候才重新感受到真实的我---一个原本骨子里透着冲劲的人。虽然在好同学面前会感到自在,但整个初中过得并不顺,特别是中考前,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紧张,以致整晚几乎没睡,第二天只能用冷水沾湿毛巾不时地擦把脸,才让自己发热的头脑冷静一会儿。可想而知,发挥不好,本校的高中没有考上。自己的警校梦就此醒来。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只好选了相对花费较少的师范学校。进了师范几乎没怎么好好读过书,特别在舞蹈上,自己最不擅长,每次都像避难似的,能躲则躲,不愿多花心思。但因为担任班里的班刊主编,写作能力得到肯定,所以迷上了写作,甚至自告奋勇跑到市图书馆参加演讲比赛,虽然只得了3等奖,但小时候那股冲劲又回到了身上。投了许多稿,只在《温州青年》上留下块豆腐干。但当名作家的激情还是不时涌起。
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零距离接近了教师这一行业。几年下来由原来的新鲜、充实,变得厌倦,在教学中虽然也因为学生对我的信任而感动,但自己觉得并不快乐,因为教育跟我想的完全不同。我困惑了。我把所有空余的时间花在了自考《教育管理》上,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先进的管理就是吹不进这个乡镇,十多年过去了,学生学得比我们小时候不快乐多了。
说到家庭,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和谐的家里,父母经常吵架,俗话说:贫穷夫妻百事哀。他们经常为了我和哥哥的学费而吵,我对他们是既爱又有些厌烦。我的母亲只会生闷气,默默地流泪,而父亲却凡事暴跳如雷,一通大闹后才渐渐平静。我无形中习得了他们发泄怒火的方法,要么一声不吭、不理不睬,要么暴跳一阵。我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很亲近也不是很敬重,虽然在远离家乡的三年中师生活中会想念他们,但回来几天后又想早日离开他们。对于母亲,我厌烦她的束缚,但发现自己常常还是那么依赖于她;对于父亲,我甚至有些鄙视,因为他的无原则的吹牛、他的酗酒。我觉得他是个颓废的人,一个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人,只满足于自己的原始的生理需要。也许正因为鄙视他的吹牛,才得以成就我一诺千金的个性,但凡我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会千方百计想去完成,对自己不能做到的事也轻易不会说出口。现在想来对他的厌还来源于小时候一家挤在一个房里,半夜三更他与母亲发出的声音,一度让我觉得那是件多么肮脏的事。直到自己看过相关的书才有所改变。让我鄙视与厌烦的父亲其实也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知道我喜欢狗,就为我买了一只又一只;为了让我能在家多呆上一晚,第二天凌晨4点,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送我到城里上学;晚上看书晚了,会为我烧上一碗面条……
关于爱情,曾想过是杨过和小龙女式的:浪漫、专情、始终如一地相伴一生。中师时认识一位笔友,从没有见过面,但却有那么一丝感觉,可能是因为他会武功,还爱打报不平吧。但谁也没有跨出第一步,后来就没了消息。毕业后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刚开始时是被他那一书架的书所吸引,后来知道他5岁就没有妈妈,心里有些同情。而真正让我决心嫁给他,是那次我执意要走,他不让,然后在我面前哭了,像个无助的小孩,我最看不得别人的眼泪,那一刻心里就软了。我本身数学学得不好,而他是数学老师,他还会写点小诗,一样的爱看书,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原因吧。但结婚后,矛盾就出来了,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个5岁的怕被抛弃的小孩,虽然这么多年独立下来,但他依然渴望着妻子是贤妻良母,而我却不具备这个条件,不会收拾,不会照顾人,因为在我的内心同样渴望的是像山一样的父亲式的丈夫,可以依赖。所以因为彼此内心渴望与现实的差异,我们的婚姻生活也经常伴随着吵架。有了孩子后,虽然依然会有口角,但我尽量控制自己不在孩子的面前发生。因为我不希望他也会和我小时候一样在不安中度过。现在我想爱情也应该称为亲情了,只有变成亲情后才会持久。
二、职业行为分析
在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报纸上看到培训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带着好奇与期待参加了培训,接触了许多关于人的心理知识,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从此就迷上了它。
在经历了过往三年心理咨询的学习,我感受到自身思想、性格的变化及个性的渐渐改变。三年前,说实在我还是个不愿长大的人,虽 已身为人母,但我的心理年龄似乎还停留在十七、八岁,对生活依然充满幻想,但现实与幻想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可逾越的距离。于是当工作、生活中出现问题,难以用理性、客观的心态来面对解决。因此解决问题的结果往往更加不尽人意。如果是在三年后的今天,我相信解决问题的结果会尽趋完美,众人皆乐。我已坦然接受现实中人有优缺、事有长短、生活有悲欢……如果中考那时我了解这些,考前就不会那么焦虑,就不会被自己的不自信打败。此时我的心理年龄正在向生理年龄靠近直至同步向前。对待父亲与母亲,不再抱以鄙视与厌烦,我理解他们是生于那个年代那个环境的人,自然是以那种状态生活着;而关于爱情,其实那只是生活的前奏,真正的乐章其实是亲情主打,那样生活才会更加和谐完美。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回答是兴趣、期待和不断成长的快乐。是的,在学了心理咨询后,因为自己对人生、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有了新的感悟,处理问题时的方式方法也渐渐成熟,这让我为自己的不断成长感到快乐,而我的工作与生活也在悄然的变化着!同时也认识到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我希望让更多和曾经的我相同或类似的人能够得到帮助并且改变,体会自身成长的快乐!而我也非常愿意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伴随他们同行,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感受助人与自助的快乐!
我为自己制定了近期、中期与远期三个职业奋斗目标,分别是:
近期目标:努力学习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中期目标:经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远期目标:通过努力,创立一间心理咨询与触康健相结合的咨询所,为自己和其他分析师搭建更好的平台,为更多的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共同成长,共同寻找人生的价值,重新找回快乐!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心理咨询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求助者减轻由于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和行为困扰,并帮助他们在自我认识和自我改善中达到心理的健全与成熟。如果咨询师自己内心存在认知的盲点和未处理的矛盾冲突及情绪障碍,那么他(她)将不能很好地去帮助求助者澄清认识中的扭曲点,化解其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并且可能在咨询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投射给求助者。同时,只有自己的内心是健康的,给别人做咨询才是自信的。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分析,或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进一步认清自我,清理自己的症结,完善自己的人格,为今后的咨询工作打下良好的个人品质与心理基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在知识和技能上有足够的储备和磨练,更重要的是能够秉持一种追求生命成长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增长能力以超越自己的局限。
只有经历过,才能更深的体会与感受,相信我自身的心路历程可以化作坚实的基石,而内心的满腔热情与骨子里的冲劲则是前行的动力,足以让我在心理咨询这条道路上看得更宽、走得更远!
最后我想用周弘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这篇成长报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多么像滚滚长江东流水,都想流进大海这个快乐老家,水流向大海就有起有伏,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有称心就有不称心、有成功有就有失败、有欢乐就有痛苦、有顺利就有挫折,哪一段是不好的呢?哪一段是你能拒绝的呢?快乐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意境、是一种人生态度。用赏识的观点来面对你的人生,失败你不要放弃,那是你未来的成功;痛苦你不要绝望,那是你未来的欢乐;挫折你继续坚持,那是你未来的顺利;享受苦难、享受失落、享受烦恼、享受孤独、享受委屈就像享受黑夜是未来的黎明一样,因为这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
我出生于1964年4月17日(这个日子由于后来哈尔滨市区的一场特大火灾而闻名,所以我的生日为我的家人和许多好友牢牢记住),我虽然出生在哈尔滨,但父母都是四川人,父亲从部队转业,主动奔赴北大荒,后与母亲调转到哈尔滨工作,这之后一直在工厂当普通的干部和工人。1969年,中国与前苏联关系紧张,政府动员战备疏散,我和姐姐随同当时已来哈定居的爷爷、奶奶一起回到四川成都居住,直到1972年爷爷去世,重新被父母接回一起生活。童年时和爷爷、奶奶及在成都的一段生活,对我的心理成长和性格的形成现在看来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虽然记忆很多都已模糊,但潜意识中,我始终有“成都是我的故乡”的情绪和情结,这种情绪经常以“寻找”、“回乡”、“在途中”等原型反复出现在我的梦中;在后来不同年龄阶段多次重回成都时,我分明清晰的嗅到了我童年时不可替代的气息。又比如,爷爷身世的不凡(辛亥老人、中山先生的秘书)、清高的气质、传奇的经历(奶奶爱讲的)等与当时家境的普通(谈不上贫寒)、父母的平凡老实、生活的朴素等交织环境对我的影响,也是我日后性格中,清高与自卑、爱幻想而不自信、有目标而意志薄弱等性格矛盾的合成因素。从成都回来后,由于学前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经过简单的测试,我带着满嘴的四川话直接上了小学二年级,这也是我在同届同学中年龄一直比较小的原因。我学生生涯的中小学时代,现在看来是蛮顺利的,当然,少年时应有的烦恼和“愁滋味”也多有经历和品尝,性格中的懦弱、易于满足和意志的不坚定等特征也在进一步形成和显现。比如,由于一直都在普通的学校念书,同学大都为工人、农民出生,我家庭的文化氛围和资源足以让我没用太多的努力就是学习的佼佼者,直到重点高中差3分没考上,也没觉得特别的沮丧,高考时还为自己是学校应届考上大学的第一位学生而略有得意。如果说中学时代对我日后心理、行为、工作有深远影响意义的过程是我养成了爱读书、喜欢音乐的习惯。父亲爱书和买书的“习惯”在周围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无论是他喜欢的历史、哲学,还是我喜欢的文学、医学书籍,只要能想到和买到的,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几乎竭尽所能、应有尽有,现在回忆起来让我感动不已,虽然客观上,也可能是我兴趣广泛而无一精通、知其然而不求甚解的一种导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