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机床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机床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根据各个作者和关键词,去找些相关的文章,看这人有没有一稿多投,更有甚者,在国内有些在职的人(往往是高官或企业老总),为了毕业就拿学生的数据稍做改动胡乱写了一篇,在这里我强烈鄙视这帮垃圾!所以一概拒稿。我觉得我们好不要心存侥幸心理做一稿多投或者重复发表,因为这极有可能会被查出来的。一般好一点的杂志都会提供审稿人一个月免费使用文献数据库,因此大部分资料都是能查出来的。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人都是找小柯毕业论文写的,都过了,基本都是和学校要求是一样的。注意的是以后你自己的论文也会上网,所以要是让别人看出你论文的抄袭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一定要改。如果有一段资料只有一篇文章里面有,你就必须先看那篇文章,理解后自己写,这样思路是一样的但是语言绝对不同,不算抄袭。如果你有多篇文章一起拼凑的话,一定要把语言充分融合,这样也不算是抄袭。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不仅有利于本科生的.教育和管理,而且能为图书馆文献保障和读者服务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下面是我整理的英文参考文献格式举例,希望大家重视。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pp.271-313.

不太清楚你的研究领域,不过你举的例子中,参考文献格式明显不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你的读的这篇文章质量不高,这篇文章所引的文献如此不清晰,可以初步判断该文同样属于低级别。均没有引用的必要。查找本文献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被数据库收录的文章都可以容易找到,根据作者、题名、期刊名称等检索关键词进行检索,但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数据库,有些文章在这个数据库中有,但在另一数据库中不一定能找到。如果高校没有足够的数据库资源也可以通过GOOGLE学术碰碰运气,大部分还是可以找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以在任意一个浏览器搜索必应国际版,输入要查找的参考文献作者名字,通常出来的就是你要找的那篇文献,那如何下载呢? 点击打开,会出现文献的摘要等关于文献的一些信息,下面通常都附有文献的DOI号,复制DOI号,粘贴到网页链接,就可以直接免费下载这篇文献了。如果没由出现DOI号,可以通过文献题目去网页链接查找,就可以得到DOI号。具体操作如下:

机床类论文参考文献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数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VERICUT7.0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明红.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宏.数控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印)S.K.Sinha.FANUC 数控宏程序编程技术一本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廖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昌.数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2]张亚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零件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3]陈学翔.数控铣(中级)加工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4]肖军民.UG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经典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周晓红.数控铣削工艺与技能训练(含加工中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6]陈炳光,陈昆.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7]唐利平.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8]朱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19]关雄飞.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周虹.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刘虹.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2]张士印,孔建.数控车床加工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3]叶俊.数控切削加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4]顾德仁.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5]李柱.数控加工工艺及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6]张若锋,邓建平.数控加工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卢万强.数控加工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8]鲍海龙.数控铣削加工中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刘昭琴.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0]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1]江剑锋.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2]高彬.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第三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4]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基础.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6]关颖.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项目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7]施晓芳.数控加工工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8]殷小清,黄文汉,吴永锦.数控编程与加工-基于工作过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9]漆军,何冰强.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0]姚屏,徐伟.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1]裴炳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2]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3]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4]王亚辉,任宝臣,王金贵.典型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方法解析. 北京:45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6]陈志雄.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7]赵显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8]赵先仲,陈俊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9]贾慈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0鲁淑叶,辜艳丹.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韩建海.数控技术及装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弘海.汉英数控技术词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弘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金伴,马伟民.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胡占齐.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数控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 刘永久.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吴石林,杨昂岳. 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编程与操作技术. 湖南. 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8.

[9]伍端阳.数控电火花切割加工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0]李立.数控线切割加工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孙德茂.数控机床逻辑控制编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赵鸿,余世超.现代刀具与数控磨削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 逯晓勤. 数控机床编程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赵东福.UG NX数控编程技术基础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 康亚鹏.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师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7]何雪明,吴晓光,常兴.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 关雄风.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王志明.数控技术.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0] 黄国权.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1]张福润,严育才.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2]田林红.数控技术.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3] 张建钢,胡大泽.数控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4]朱晓春.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5]林宋.田建军.现代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6]叶蓓华.数字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7]陈志雄.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廖效果.数字控制机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9]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0]张建钢,胡大泽. 数控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1]廖效果,朱启逑. 数字控制机床.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2]明兴祖 .数控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3]王宝成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4]刘淑华. 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5]方祈.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爱玲等,《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恩远等,《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任建平等,《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王爱玲等,《现代数控机床实用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6]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7]艾兴等.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8]谬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9]周永俊.MasterCAM铣削/车削应用指南.清化大学出版社,2002,4.

[10]于春生.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11]胡友树.数控车床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2]黄道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3]郑盛新.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1]张士科.数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d].东北大学2011.

[2]罗戍.鞋楦曲面数控加工运动控制方法与仿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沈振辉.挖掘机动臂结构智能优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

[4]洪玫.鞋楦曲面重构及数控加工仿真[d].福州大学2005.

[5]陈剑雄.基于嵌入式linux现场总线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6.

[6]刘鹏.三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

[7]丁贤利.双面中心孔数控机床设计[d].南昌大学2014.

[8]张秀娟.基于dnc技术的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郭文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网络实训室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韩明礼.精密数控机床静压导轨的设计及fluent分析[d].东北大学2011.

[11]刘志学.高速电主轴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12]杨波.动力伺服刀架转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3]臧运峰.五轴加工中心球头铣刀切削力建模及对加工质量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宋旻昊.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贾文彬.vmc650五轴联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可靠性评价[d].东北大学2011.

[16]刘冬.鞋楦曲面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d].福州大学2003.

[1]洪永学,余红英.基于s3c2440的u-boot启动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2]卢汉辉.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谢芬,潘丽,刘守印.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4]黄克.电动旅游车蓄电池组均充管理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5]朱德新,王爽.信号和槽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才智.2011(35).

[6]张波.蓄电池组分布式单体充电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张方辉,王建群.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7).

[8]张晓冬.国内外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2(03).

[9]张艳峰.蓄电池组无线监控系统的网关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陈璇.用于长脉冲磁体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陈洪圳.蓄电池组智能在线监测与活化系统研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12]齐焱焱.基于电力通信网的蓄电池组集中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13]张波.蓄电池组综合测试系统中变流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4]牛泽田.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

[15]黄先莉.蓄电池组无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故障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磊.u-boot从nandflash启动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05).

[17]李鸿博.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8]王丰锦,邵新宇,喻道远,李培根.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通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0(06).

[19]samsung.32-bitcmosmicrocontrolleruser''smanual.

[20]warrenwgay.linuxsocketprogrammingbyexample.2000.

[21]yuang-shunglee,ming-wangcheng.intelligentcontrolbatteryequalizationforseriesconnectedlithium-ionbatterystrings.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2008.

[1]肖明.从emo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12).

[2]郭容光.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集成状态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余道洋.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

[4]张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3.

[5]indramotionmtx数控系统和mtxmicro[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15).

[6]田军锋,马跃,吴文江,王锐.利用rcs库实现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9).

[7]董靖川,王太勇,徐跃.基于数控流水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6).

[8]李淑萍,张筱云.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1).

[9]史旭光,胥布工,李伯忍.基于圆整误差补偿策略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研究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8(11).

[10]何均,游有鹏,王化明.面向微线段高速加工的ferguson样条过渡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7).

[11]孔德仁,何云峰,狄长安编着.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德响.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9.

[13]潘子杰.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plc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14]彭亚娜.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5]袁晓明.基于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7.

[16]戴文明.基于量子框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7]钱增磊.自动磨刃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吴长忠.面向网络化制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9]杨林,张承瑞.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9).

[20]张园,陈友东,黄荣瑛,魏洪兴,邹勇.高速加工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前瞻自适应插补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06).

[21]严彩忠.ccmt2008:中国数控春天畅想曲[j].伺服控制.2008(05).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智能机床论文参考文献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 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 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 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 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 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现有数控车削加工过程中加工、测量、编程相互分离,导致生产效率低,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以 及对机床操作人员要求较高的现状和不足,对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车床数控系统;在线测量; DSP;自动编程 0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开始充分利用计 算机的软件资源来提高数控系统的性能。先后借助于 MS-DOS和W 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来开发基于个人计 算机(PC)的新一代数控系统[1]。 一般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PC+NC开放式体系结 构,选用高速DSP作为CPU来完成实时性的NC内 核任务,实现电机实时控制以及在线检测,而由PC 机来完成非实时性的任务,诸如编程模块中的图形信 息提取,通过USB串行通信实现上、下位机信息的 交互[2]。 1 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结构 1·1 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总体体系结构 富的资源和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下位机DSP实时性强 的特点[3],整套系统功能配置合理,性价比高。系统 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2 系统工作流程 详细的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 测量系统 通过引入测量系统,提高了数控车床的精度、生 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同时基于测量的加工路径规划 功能使得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更加简便,使数控车床 具有了智能性。 2·1 测量的实现 测量实现的物理基础:工件为不透明物体,当有 光发射、接收元件组成的测量装置扫过其轮廓时,显 然在工件轮廓外光不被遮挡,接收元件可收到光;在 工件轮廓内光将被挡住,接收元件接收不到光,因 此,工件的轮廓位置可以由光的有无变化,进而由传 感器转化为电压的高低变化,来探测确定。如图3所 示。 2·2 测量方法 测量要完成的任务是要确定工件坐标系的原点位 置以及工件轮廓尺寸信息,并根据尺寸信息分析出刀 具参数信息,实现刀具补偿值的自动修正。 测量步骤如下: (1)数控机床启动后刀架先回机床零点,并通 过换刀命令使测量装置处于工作位置,即测量装置面 向待加工件。 (2)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 置。 (3)工件尺寸的测定,可以确定任何位置处工 件的轮廓尺寸信息。 (4)测量结束后,刀架返回换刀点,通过换刀 命令使刀架转位,使下一工序使用的刀具处在工作位 置处,然后进行正常切削加工即可。 3 上位机(PC)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动编程系统一般分为对话式数控语言编程系统 和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系统。国际上流传最广、影响最 深的数控编程语言是APT语言,但随着计算机图形 编程和CAM软件的发展, APT语言已逐渐被淘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处理能 力有了很大增强,一种新的编程技术——— “图形交 互自动编程”便应运而生。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系统 以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为基础,利用 CAD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将零件的几何图形绘制到 计算机上,形成零件的图形文件,然后调用数控编程 模块,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指定被加 工的部位,再输入相应的加工参数,计算机便可进行 必要的数学处理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同时在计算机 屏幕上显示刀具的加工轨迹。这种编程方法具有速度 快、精度高、直观性好、使用简便、便于检查等优 点,现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先进的CAD/CAM (计算机 辅助制造)软件所普遍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 国外的图形自动编程系统起步较早,且发展迅 速,有些产品已经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如美国 AUTO-CODEMECHANICAL公司的AUTO-CODE图形 自动编程系统,德国OPEN MIND公司的hyperMILL 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图形自动加工系统,英国 Pathtrce公司的EdgeCAM forMDT数控自动编程系统 和美国的MERRYMECHANICAL公司的SPM-81TM钣 金CAD/CAPPICAM系统等。以上系统大都采用美国 Autodesk公司的AutoCAD或MDT (Mechanical Desk- top)作为开发平台和造型工具进行开发。 国内的图形自动编程软件的开发起步较晚,但近 几年发展较快。通用系统有北京华正公司的CAXA制 造工程师系列软件191,北京清华京渝天河公司的 PCAutoCAM系统等;另外大多数为专用数控编程系 统,如北京市机电研究所的VMC-750主轴箱体自动 编程系统,重庆ONLYSOFT的线切割自动编程系统 等。 图形自动编程系统是高效的数控编程手段,是数 控系统向集成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环节,是当今数 控编程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是CAD/CAM研究 的重要领域。国外自动编程软件价格非常昂贵,国内 许多中小企业仍然采用繁琐、复杂、效率低的手工编 程。为此,在PC机上研究并开发数控车床自动编程 系统,能够实现CAD/CAM的集成。使系统具有读取 DXF文件、自动生成NC代码、二维仿真等功 能[4-5]。建立切削参数数据库,使自动编程系统可以 得到合理优化的切削用量,实现了整个系统信息集 成。 3·2 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与工艺流程 系统框架结构如图4所示,它主要包括AutoCAD 图形生成、提取图形数据信息、工艺干预、NC代码 生成、动态校验和数控加工程序输出6个功能模块。 机,主轴电机、刀架电机以及机床操作面板和机床 上开关I/O等。此外,还有测量接口电路。考虑到系 统可控制伺服的要求,控制接口要求有D/A输出和 脉冲串输出,同时有接受正交编码器的QEPI接口。 系统通过USB接口与PC机实现通讯,通过PC的丰 富功能实现系统的自动工艺规划、自动编程以及友好 的操作界面[6]。完成系统从CAD图形———工艺规 划———刀轨规划———编程后处理———数控加工的完整 过程。 4·1 硬件结构框图(图5) 4·2 软件实现 如图6所示,系统功能模块分为串行通讯、预处 理、加减速、轨迹插补、伺服输出、刀具补偿等分功 能模块,并通过加工信息缓冲区、轨迹缓冲区、插补 缓冲区交换信息,顺序进行最终驱动电机运行。 5 结束语 通过对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 得到以下结论: (1)采用PC+DSP运动控制卡开放式体系结构, 面向用户的上位机(PC)界面友好,功能强大[7]。 用于电机控制的下位机(NC)采用DSP,实时性强。 上下位机采用USB串行通信。系统具有开放性、可 扩展性和模块化的特点。 (2)现有的数控系统和测量系统功能是相互分 离的,而且其仅用于工件定位、尺寸测量等固定 能,没有实现和数控系统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一种 新型基于在线测量的数控系统,可以将测量信息直接 反馈到控制系统,由其实现刀具加工路径的智能规 划,减少机床操作人员对加工过程的干预。 (3)该系统的基于在线测量的车削加工路径智能 规划及自动编程功能,将极大简化数控车床操作,减 轻数控车床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生产率。 (4)该控制系统方案既可用于改造传统普通车 床,也可与新一代的经济型数控车床配套使用,符合 我国当前国情,能给制造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毛军红,李黎川,吴序堂·机床数控软件化结构体系 [J]·机械工程学报, 2000, 36 (7): 48-51· 【2】Tao Cheng, Jie Zhang, et al·IntelligentMachine Tool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Manufacturing Mode Environment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Advanced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1, 17: 221-232· 【3】J·Zuo, Y·P·Chen, et al·Building Open CNC Systems with Software IC Chips Based on Software Reuse [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0, 16: 643-648· 【4】Mark·T·Hoske·New CNC Controller is‘Fully Open’ ControlEngineering, 1996, 43 (15): 69-70· 【5】R·E·Chalmer·Open-architecture CNC Continues Advan- cing [J]·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01, 126 (7): 48-52· 【6】王太勇,等·分布式智能协作体系结构构建集成化开 放结构数控系统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4 (12)· 【7】Y·Altintas·ModularCNC Design for IntelligentMachine Tools [J]·Annals of the CIRP, 1994, 43 (1)·

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设计 论文编号:JD599 包括外文翻译,论文字数:26446,页数:59 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设计 摘要: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工艺参数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温度测量的要求来越高,而且测量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对温度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的多功能智能化温度测量仪是以8051单片机系统和温度检测元件一AD590相结合的温度测量系统。本仪器的数学模型合理,测量方法容易实现。实际仪器采用抗干扰、低零漂、低温漂的电子元件,性能稳定。该测量仪总体特点是使用简便、实用、测量稳定可靠、使用对象广,并且实现了智能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温度的自动测量,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接口及其应用软件的设计,大体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温度检测技术和温度检测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了温度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单片机硬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温度值的在线显示以及时钟电路的时间显示;简略介绍了该仪表的软件部分;对该温度仪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温度测量;智能化;单片机 Designe on Multifunctional Intellectual Temperature Measure Instrument Abstract: Temperature,as a basic physical quantity,is one of the most universal and important technical parameter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the requirement of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is higher. Further more,the scope of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is wider, so, the technology of measurement must be improved. The multifunctional intellectual temperature measure instrument introduced by the paper is the system of 80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conventional measureing component一AD590. The mathematic model is appropriate,and measurement method is easy to be excuted.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ed are anti一jamming,less zero-drift and less temperature-drift. The instrument is convenient and applicabale,it is steady,reliable and so fit to us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larger scope of measurement and it can be used in many kinds of object measured. It has intellectualized the process[4].The thesis introduces automatical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including temperature sensor,I/ O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application software,it can be divided into some parts:I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the future;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demands, I design corresponding hardware system;The system can realize data acquisition,showing of temperature on-line.I discuss the future of the instrumen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Intelligentiztion;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 论 1 1.1 单片机的历史及应用 1 1.2 国内外温度检测技术的动向与趋势 4 第2章 多功能温度测量仪表的原理 5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 2.2 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5 2.3 各模块的方案设计说明 7 第3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13 3.1 系统总体电路框图 13 3.2 信号输入部分总体设计 13 3.3 信号输入部分设计 13 3.4 单片机及其扩展I/O的设计 18 3.5 键盘和显示的设计 19 3.6 模拟信号输出部分设计 20 3.7 时钟电路的硬件设计 20 第4章 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软件设计 27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7 4.2 主程序设计 27 4.3 数据采集及处理子程序设计 27 4.4 键盘/显示程序设计 28 4.5 电子时钟应用程序设计 29 结束语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39 附录40 以上回答来自:

全自动机床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自动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来源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专著、连续出版物等可依次按题名页、封面、刊头等著录。缩微制品、录音制品等非书资料可依据题名帧、片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机械自动化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www.oh100.com/bylw)。

篇一:参考文献

[1] 王飞,刘洪才,潘立冬. 分层式结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综述[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2] 周文瑜,温刚,王钇,苏迪. SCL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J]. 继电器. 2007(15)

[3] 郭嘉,韩力,罗建,高仕红. SCL在变电站智能电子装置通信配置中的应用[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

[4] 谢志迅,邓素碧,臧德扬.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技术[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9)

[5] 刘洋,罗毅,易秀成,涂光瑜,陈维莉,江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可靠性研究[J]. 继电器. 2006(18)

[6] 唐富华,郭银景,杨阳. 基于IEC61850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6(03)

[7] 李俊刚,宋小会,狄军峰,魏勇. 基于IEC 62439-3的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冗余设计[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10)

[8] 王凤祥,方春恩,李伟. 基于IEC61850的SCL配置研究与工具开发[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10)

[9] 于敏,何正友,钱清泉. 基于Markov过程的硬/软件综合系统可靠性分析[J]. 电子学报. 2010(02)

[10] 窦晓波,胡敏强,吴在军,杜炎森,闵涛. 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组建与冗余方案[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01)

[11] 唐富华,郭银景,杨阳. 基于IEC61850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6(03)

[12] 张沛超,高翔. 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及元件重要度分析[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01)

[13] 许铁峰,徐习东. 高可用性无缝环网在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应用[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10)

[14] 童晓阳,廖晨淞,周立龙,李映川,章力,王晓茹,许克崃. 基于IEC 61850-9-2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仿真[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02)

[15] 王丽华,马君华,王传启,马长武,江涛,韩明峰,王志华,张丽胜,种惠敏. 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的应用研究[J]. 电网技术. 2006(S1)

[16] 陈原子,徐习东. 基于并行冗余网络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构架[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01)

[17] 方晓洁,季夏轶,卢志刚. 基于OPNET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通信网络仿真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23)

篇二:参考文献

[1] 杜厚鹏. 基于监控视频的`运动车辆检测与违章分析[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2] 尹雪雯. 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践和完善[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16)

[3] 李宗辰. 基于Android的多路视频监控用户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4] 孙娜. 中波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践和完善[J]. 视听. 2013(05)

[5] 朱少坡. 视频监控中目标的空间定位优化技术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 沈忱. 视频监控中的预处理、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7] 高滨,孙长海. 论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监控桌系统[J]. 西部广播电视. 2013(Z2)

[8] 邬雪梅. 广播电视发射台自动化监控系统[J]. 科技传播. 2013(02)

[9] 张琦等编着.数字电视制播技术[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10] 曹金泉.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J]. 电子世界. 2012(19)

[11] 廖楚加. 自动化监控技术在电视发射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通信. 2012(04)

[12] 王涛. 基于OMAP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3] 朱兴华. 中波发射台实现自动化监控如何解决干扰问题[J]. 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1(01)

[14] 刘剑波等编着.有线电视网络[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3

[15] 张红波. 嵌入式系统视频会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16] 李松. 天网高清视频监控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17] 刘翔. 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3

[18] 李森. 在广播发射台中实现监控自动化设计[J]. 信息通信. 2013(08)

[19] 赵栖平. 监控视频中基于在线学习的车辆跟踪检测算法与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篇三:参考文献

[1] 吴莹. 基于Selenium的Web自动化测试框架[J]. 科技传播. 2011(18)

[2] 顾国庆. 移动图书馆的研发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3] 高凌琴. 基于STAF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4] 王玉蓉. 青南村村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浙江农林大学 2013

[5] 李斌. 工控软件的层次化设计及应用[D]. 苏州大学 2014

[6] 李首文,何贵兵. 自动技术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研究与实施[J]. 科技信息. 2011(15)

[7] 周宁. 移动考勤管理的应用与研究[D]. 南昌大学 2014

[8] 姚砺,束永安. 软件测试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9] 张永梅,陈立潮,马礼,郭韶升. 软件测试技术研究[J]. 测试技术学报. 2002(02)

[10] 吕诚昭,孟洛明. 一个软件测试自动化系统:TSBAG[J]. 北京邮电学院学报. 1993(01)

[11] 徐磊. 烟草行业商零物流在途监管信息系统设计[D]. 南昌大学 2014

[12] 黄彪贤,熊建斌,李振坤. 金融软件功能自动化测试的分析及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02)

[13] 兰欣. 微信公众平台CMS的设计与实现[D]. 南昌大学 2015

[14] 刘腾. 软件测试技术与自动化测试框架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26)

[15]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市分行课题组. 银行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应用[J]. 中国金融电脑. 2009(12)

[16] 郭巍,龚兵,张武光. 基于数据操作的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J].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9(04)

[17] 赵杰,张晶,高继森. 基于XML的测试用例复用[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9)

[18] 刘星,蔡勉,李燕,郭颖. 基于关键字驱动机制的安全操作系统的测评系统[J]. 计算机安全. 2009(10)

[19] 蒋云,赵佳宝. 自动化测试脚本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07)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 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 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 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 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 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现有数控车削加工过程中加工、测量、编程相互分离,导致生产效率低,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以 及对机床操作人员要求较高的现状和不足,对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车床数控系统;在线测量; DSP;自动编程 0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开始充分利用计 算机的软件资源来提高数控系统的性能。先后借助于 MS-DOS和W 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来开发基于个人计 算机(PC)的新一代数控系统[1]。 一般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PC+NC开放式体系结 构,选用高速DSP作为CPU来完成实时性的NC内 核任务,实现电机实时控制以及在线检测,而由PC 机来完成非实时性的任务,诸如编程模块中的图形信 息提取,通过USB串行通信实现上、下位机信息的 交互[2]。 1 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结构 1·1 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总体体系结构 富的资源和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下位机DSP实时性强 的特点[3],整套系统功能配置合理,性价比高。系统 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2 系统工作流程 详细的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 测量系统 通过引入测量系统,提高了数控车床的精度、生 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同时基于测量的加工路径规划 功能使得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更加简便,使数控车床 具有了智能性。 2·1 测量的实现 测量实现的物理基础:工件为不透明物体,当有 光发射、接收元件组成的测量装置扫过其轮廓时,显 然在工件轮廓外光不被遮挡,接收元件可收到光;在 工件轮廓内光将被挡住,接收元件接收不到光,因 此,工件的轮廓位置可以由光的有无变化,进而由传 感器转化为电压的高低变化,来探测确定。如图3所 示。 2·2 测量方法 测量要完成的任务是要确定工件坐标系的原点位 置以及工件轮廓尺寸信息,并根据尺寸信息分析出刀 具参数信息,实现刀具补偿值的自动修正。 测量步骤如下: (1)数控机床启动后刀架先回机床零点,并通 过换刀命令使测量装置处于工作位置,即测量装置面 向待加工件。 (2)确定工件坐标系原点在机床坐标系中的位 置。 (3)工件尺寸的测定,可以确定任何位置处工 件的轮廓尺寸信息。 (4)测量结束后,刀架返回换刀点,通过换刀 命令使刀架转位,使下一工序使用的刀具处在工作位 置处,然后进行正常切削加工即可。 3 上位机(PC)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动编程系统一般分为对话式数控语言编程系统 和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系统。国际上流传最广、影响最 深的数控编程语言是APT语言,但随着计算机图形 编程和CAM软件的发展, APT语言已逐渐被淘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处理能 力有了很大增强,一种新的编程技术——— “图形交 互自动编程”便应运而生。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系统 以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为基础,利用 CAD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将零件的几何图形绘制到 计算机上,形成零件的图形文件,然后调用数控编程 模块,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指定被加 工的部位,再输入相应的加工参数,计算机便可进行 必要的数学处理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同时在计算机 屏幕上显示刀具的加工轨迹。这种编程方法具有速度 快、精度高、直观性好、使用简便、便于检查等优 点,现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先进的CAD/CAM (计算机 辅助制造)软件所普遍采用的数控编程方法。 国外的图形自动编程系统起步较早,且发展迅 速,有些产品已经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如美国 AUTO-CODEMECHANICAL公司的AUTO-CODE图形 自动编程系统,德国OPEN MIND公司的hyperMILL 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图形自动加工系统,英国 Pathtrce公司的EdgeCAM forMDT数控自动编程系统 和美国的MERRYMECHANICAL公司的SPM-81TM钣 金CAD/CAPPICAM系统等。以上系统大都采用美国 Autodesk公司的AutoCAD或MDT (Mechanical Desk- top)作为开发平台和造型工具进行开发。 国内的图形自动编程软件的开发起步较晚,但近 几年发展较快。通用系统有北京华正公司的CAXA制 造工程师系列软件191,北京清华京渝天河公司的 PCAutoCAM系统等;另外大多数为专用数控编程系 统,如北京市机电研究所的VMC-750主轴箱体自动 编程系统,重庆ONLYSOFT的线切割自动编程系统 等。 图形自动编程系统是高效的数控编程手段,是数 控系统向集成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环节,是当今数 控编程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之一,是CAD/CAM研究 的重要领域。国外自动编程软件价格非常昂贵,国内 许多中小企业仍然采用繁琐、复杂、效率低的手工编 程。为此,在PC机上研究并开发数控车床自动编程 系统,能够实现CAD/CAM的集成。使系统具有读取 DXF文件、自动生成NC代码、二维仿真等功 能[4-5]。建立切削参数数据库,使自动编程系统可以 得到合理优化的切削用量,实现了整个系统信息集 成。 3·2 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与工艺流程 系统框架结构如图4所示,它主要包括AutoCAD 图形生成、提取图形数据信息、工艺干预、NC代码 生成、动态校验和数控加工程序输出6个功能模块。 机,主轴电机、刀架电机以及机床操作面板和机床 上开关I/O等。此外,还有测量接口电路。考虑到系 统可控制伺服的要求,控制接口要求有D/A输出和 脉冲串输出,同时有接受正交编码器的QEPI接口。 系统通过USB接口与PC机实现通讯,通过PC的丰 富功能实现系统的自动工艺规划、自动编程以及友好 的操作界面[6]。完成系统从CAD图形———工艺规 划———刀轨规划———编程后处理———数控加工的完整 过程。 4·1 硬件结构框图(图5) 4·2 软件实现 如图6所示,系统功能模块分为串行通讯、预处 理、加减速、轨迹插补、伺服输出、刀具补偿等分功 能模块,并通过加工信息缓冲区、轨迹缓冲区、插补 缓冲区交换信息,顺序进行最终驱动电机运行。 5 结束语 通过对数控车床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 得到以下结论: (1)采用PC+DSP运动控制卡开放式体系结构, 面向用户的上位机(PC)界面友好,功能强大[7]。 用于电机控制的下位机(NC)采用DSP,实时性强。 上下位机采用USB串行通信。系统具有开放性、可 扩展性和模块化的特点。 (2)现有的数控系统和测量系统功能是相互分 离的,而且其仅用于工件定位、尺寸测量等固定 能,没有实现和数控系统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一种 新型基于在线测量的数控系统,可以将测量信息直接 反馈到控制系统,由其实现刀具加工路径的智能规 划,减少机床操作人员对加工过程的干预。 (3)该系统的基于在线测量的车削加工路径智能 规划及自动编程功能,将极大简化数控车床操作,减 轻数控车床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生产率。 (4)该控制系统方案既可用于改造传统普通车 床,也可与新一代的经济型数控车床配套使用,符合 我国当前国情,能给制造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毛军红,李黎川,吴序堂·机床数控软件化结构体系 [J]·机械工程学报, 2000, 36 (7): 48-51· 【2】Tao Cheng, Jie Zhang, et al·IntelligentMachine Tools in a Distributed Network Manufacturing Mode Environment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ofAdvanced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1, 17: 221-232· 【3】J·Zuo, Y·P·Chen, et al·Building Open CNC Systems with Software IC Chips Based on Software Reuse [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0, 16: 643-648· 【4】Mark·T·Hoske·New CNC Controller is‘Fully Open’ ControlEngineering, 1996, 43 (15): 69-70· 【5】R·E·Chalmer·Open-architecture CNC Continues Advan- cing [J]·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01, 126 (7): 48-52· 【6】王太勇,等·分布式智能协作体系结构构建集成化开 放结构数控系统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4 (12)· 【7】Y·Altintas·ModularCNC Design for IntelligentMachine Tools [J]·Annals of the CIRP, 1994, 43 (1)·

数控机床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数控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搜集整理的数控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1]郑贞平,黄云林,黎胜容.VERICUT7.0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应用实例详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明红.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王道宏.数控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印)S.K.Sinha.FANUC 数控宏程序编程技术一本通.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廖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杜君文,邓广敏.数控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董玉红.数控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徐元昌.数控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9]倪祥明.数控机床及数控加工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孙志孔,张义民.数控机床性能分析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1]文怀兴,夏田.数控机床系统设计(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2]张亚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零件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3]陈学翔.数控铣(中级)加工与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4]肖军民.UG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经典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周晓红.数控铣削工艺与技能训练(含加工中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6]陈炳光,陈昆.模具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7]唐利平.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8]朱勇.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19]关雄飞.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周虹.使用数控车床的零件加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1]刘虹.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2]张士印,孔建.数控车床加工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3]叶俊.数控切削加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4]顾德仁.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25]李柱.数控加工工艺及实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6]张若锋,邓建平.数控加工实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7]卢万强.数控加工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8]鲍海龙.数控铣削加工中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刘昭琴.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0]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1]江剑锋.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2]高彬.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第三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4]周芸.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实训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3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基础.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6]关颖.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项目式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7]施晓芳.数控加工工艺.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8]殷小清,黄文汉,吴永锦.数控编程与加工-基于工作过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9]漆军,何冰强.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0]姚屏,徐伟.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1]裴炳文.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2]田春霞.数控加工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3]顾京.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4]王亚辉,任宝臣,王金贵.典型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方法解析. 北京:45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6]陈志雄.零件数控车削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7]赵显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8]赵先仲,陈俊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9]贾慈力.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0鲁淑叶,辜艳丹.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1]韩建海.数控技术及装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徐弘海.汉英数控技术词典.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弘海.数控机床刀具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李金伴,马伟民.实用数控机床技术手册.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胡占齐.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数控技术.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7] 刘永久.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吴石林,杨昂岳. 数控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编程与操作技术. 湖南. 湖南科学出版社 ,2008.

[9]伍端阳.数控电火花切割加工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0]李立.数控线切割加工实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孙德茂.数控机床逻辑控制编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赵鸿,余世超.现代刀具与数控磨削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 逯晓勤. 数控机床编程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赵东福.UG NX数控编程技术基础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 康亚鹏.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应用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技术(教师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17]何雪明,吴晓光,常兴.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18] 关雄风.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王志明.数控技术.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20] 黄国权.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1]张福润,严育才.数控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2]田林红.数控技术.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23] 张建钢,胡大泽.数控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4]朱晓春.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5]林宋.田建军.现代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6]叶蓓华.数字控制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7]陈志雄. 数控机床与数控编程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8]廖效果.数字控制机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9]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0]张建钢,胡大泽. 数控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31]廖效果,朱启逑. 数字控制机床.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2]明兴祖 .数控加工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3]王宝成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用教程.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4]刘淑华. 数控机床与编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35]方祈.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3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1]吕斌杰,高长银,赵汶.华中系统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刘宏军.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梁训,王宣,周延佑.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3.

[4]吴祖育,秦鹏飞.数控机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2.?

[1]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2]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3]徐亮.浅析数控机床的故障及完善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4):56-57.

[4]刘瑞已,李平化.数控机床参数故障的维修技巧[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5):79-81.

[5]薛福连.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4):54-55.

[6]杨文彬.瑞安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爱玲等,《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恩远等,《现代数控机床伺服及检测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任建平等,《现代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王爱玲等,《现代数控机床实用操作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6]周济,周艳红.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9.

[7]艾兴等.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8]谬效果.数控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9]周永俊.MasterCAM铣削/车削应用指南.清化大学出版社,2002,4.

[10]于春生.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11]胡友树.数控车床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2]黄道业.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及实训.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3]郑盛新.数控机床与编程加工习题集,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8.

[1]彭烨.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硅谷,2011(5).

[2]田海超.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6).

[3]姚雪莲.浅谈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

[4]秦晓寅.数控车床操作中的撞车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4(21).

[5]李莹,吴成义.复杂零件在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9):158.

[6]宋理敏,李俊川.复杂椭球部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4):132-134.

[7]刘仁春,袁维涛.提升数控机床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效率[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3(14):12-14.

[1]张士科.数控装置的可靠性评估[d].东北大学2011.

[2]罗戍.鞋楦曲面数控加工运动控制方法与仿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

[3]沈振辉.挖掘机动臂结构智能优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11.

[4]洪玫.鞋楦曲面重构及数控加工仿真[d].福州大学2005.

[5]陈剑雄.基于嵌入式linux现场总线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d].福州大学2006.

[6]刘鹏.三坐标测量机非刚性效应运动误差及建模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2.

[7]丁贤利.双面中心孔数控机床设计[d].南昌大学2014.

[8]张秀娟.基于dnc技术的数控车间网络化改造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9]郭文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控加工网络实训室项目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韩明礼.精密数控机床静压导轨的设计及fluent分析[d].东北大学2011.

[11]刘志学.高速电主轴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12]杨波.动力伺服刀架转位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3]臧运峰.五轴加工中心球头铣刀切削力建模及对加工质量影响研究[d].东北大学2011.

[14]宋旻昊.数控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改造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15]贾文彬.vmc650五轴联动(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液压系统可靠性评价[d].东北大学2011.

[16]刘冬.鞋楦曲面建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的自动生成[d].福州大学2003.

[1]洪永学,余红英.基于s3c2440的u-boot启动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

[2]卢汉辉.蓄电池组充电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谢芬,潘丽,刘守印.基于qt/e的嵌入式linux系统的软键盘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4]黄克.电动旅游车蓄电池组均充管理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5]朱德新,王爽.信号和槽机制的研究与应用[j].才智.2011(35).

[6]张波.蓄电池组分布式单体充电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张方辉,王建群.qt/embedded在嵌入式linux上的移植[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07).

[8]张晓冬.国内外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2(03).

[9]张艳峰.蓄电池组无线监控系统的网关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陈璇.用于长脉冲磁体电源系统的蓄电池组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陈洪圳.蓄电池组智能在线监测与活化系统研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12]齐焱焱.基于电力通信网的蓄电池组集中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

[13]张波.蓄电池组综合测试系统中变流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14]牛泽田.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1.

[15]黄先莉.蓄电池组无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故障检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王磊.u-boot从nandflash启动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05).

[17]李鸿博.电动汽车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8]王丰锦,邵新宇,喻道远,李培根.基于socket和多线程的应用程序间通信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0(06).

[19]samsung.32-bitcmosmicrocontrolleruser''smanual.

[20]warrenwgay.linuxsocketprogrammingbyexample.2000.

[21]yuang-shunglee,ming-wangcheng.intelligentcontrolbatteryequalizationforseriesconnectedlithium-ionbatterystrings.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2008.

[1]肖明.从emo2009看现代数控系统技术发展[j].机械工程师.2009(12).

[2]郭容光.开放式数控系统及其集成状态监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余道洋.开放式数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5.

[4]张剑.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3.

[5]indramotionmtx数控系统和mtxmicro[j].金属加工(冷加工).2009(15).

[6]田军锋,马跃,吴文江,王锐.利用rcs库实现数控系统模块间的.通信[j].微计算机信息.2009(19).

[7]董靖川,王太勇,徐跃.基于数控流水线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6).

[8]李淑萍,张筱云.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11).

[9]史旭光,胥布工,李伯忍.基于圆整误差补偿策略的s曲线加减速控制研究与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8(11).

[10]何均,游有鹏,王化明.面向微线段高速加工的ferguson样条过渡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7).

[11]孔德仁,何云峰,狄长安编着.仪表总线技术及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德响.一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9.

[13]潘子杰.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plc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14]彭亚娜.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5]袁晓明.基于组件技术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7.

[16]戴文明.基于量子框架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7]钱增磊.自动磨刃机开放式数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吴长忠.面向网络化制造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

[19]杨林,张承瑞.基于时间分割的前加减速快速插补算法[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09).

[20]张园,陈友东,黄荣瑛,魏洪兴,邹勇.高速加工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前瞻自适应插补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06).

[21]严彩忠.ccmt2008:中国数控春天畅想曲[j].伺服控制.2008(05).

通过以上几项措施和方法在数控实习中的应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并在没有经过强化培训的情况下,两年内已有许多学生报考且一次通过“数控车床操作工国家中级技能鉴定考试”;同时,从聘用我系毕业生的企业反馈信息上也了解到,我系毕业生在数控加工技术应用方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充分说明我系的数控实习效果得到了提高,取得了成效。

参考文献: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