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EI,侧面有分类情况,罗列所有不同级别的期刊名录。
现在EI数据库官网已经发布了2013年最新的EI目录了,可以根据目录里面有的杂志进行投稿。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爆炸与冲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兵工学报 材料工程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材料科学与工艺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测绘学报 船舶力学 催化学报(电子版,英文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弹道学报 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地球科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 电波科学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网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电子学报 电子学报(英文版)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光学报 仿生工程学报(英文版) 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英文版)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学报 高电压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技术通讯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高压物理学报 工程力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工业工程学刊 功能材料 固体火箭技术 固体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光电子激光 光电子快报(英文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光学精密工程 光学学报 硅酸盐学报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国际电气工程杂志 国际路面研究和技术杂志(英文版)台湾 国际模糊系统杂志(英文版) 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版)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焊接学报 航空材料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A辑,英文版) 航空太空及民航学刊(B辑) 航空学报 核动力工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红外与激光工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化工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火炸药学报 机器人 机械工程学报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计算机科学前沿(英文版) 计算机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力学学报 计算物理 计算信息系统学报(英文版) 建筑材料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文版)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金属学报 金属学报(英文版) 颗粒学报(英文版)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控制与决策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学报(英文版) (被Journal of Mechanics继承) 煤炭学报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摩擦学学报 内燃机工程 内燃机学报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重复) (重复) 农业机械学报 排灌机械 (被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继承) 品质学报 汽车工程 强激光与粒子束 清华大学学报(英文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燃料化学学报 燃烧科学与技术 热科学学报(英文版) 人工晶体学报 软件学报 润滑与密封(已经拒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基础和通讯(英文版) 声学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勘探与开发 石油学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实验流体力学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英文版) 水科学进展 水科学与水工程(英文版) 水力发电学报 水利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台湾海洋建筑与船舶工程学报(英文版) 台湾化学工程学会会志(英文版) 台湾林业科学(2008年拒收) 太阳能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 天津大学学报(英文版) 天然气化学(英文版) 铁道学报 通信学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推进技术 无机材料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稀土学报(英文版) 稀有金属(英文版)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 系统科学与电子技术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版) 香港工程师学会学报(英文版) 新型炭材料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刊(英文版) 信息与计算科学杂志(英文版) 亚洲控制学报(英文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力学 医用生物力学 仪器仪表学报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应用科学学报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宇航学报(恢复) 原子能科学技术 浙江大学学报(A辑 应用物理和工程,英文版) 浙江大学学报(C 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振动测试与诊断 振动工程学报 振动与冲击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英文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中国焊接(英文版) 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中国机械工程学刊(英文版) 中国激光 中国科学(B辑 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E辑 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G辑 物理 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中国科学(物理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中国物理(英文版)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报(英文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被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中正岭学报 重庆大学学报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被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继承) 自动化学报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 当前位置:数字出版物超市 >>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 通过来源检索文献(点击来源名称) 期刊收录源: EI工程索引(美) 左侧的领域,选择信息科技下面的“计算机硬件技术 ”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然后开始搜索: 然后得到了三个期刊: 1 软件学报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科双百期刊; 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3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浙江大学出版社 呵呵,但是感觉这个不全。所以我扩大了领域,选择整个“信息科技”:得到了一大堆,给你以下答案,你自己看看刊物名称,细心的话可以去各家期刊的网站上看看他们接受稿件的内容范围:1 软件学报 2 计算机学报 3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 自动化学报 5 光电子.激光 6 电子学报 7 通信学报 8 控制与决策 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0 机器人 11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2 电机与控制学报 13 控制理论与应用 1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6 电子与信息学报 17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8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19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 电波科学学报 2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2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4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25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6 Chinese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半导体学报 27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8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29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30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这个肯定是最佳答案了吧。不用谢。
确实是的,这个学报的文章已经纳入了sci的文章范畴里面的。半导体学报这个应该是按字按这个应该能更好地将学习,如果不随机的话,他们这个应该是就很难,有一些技术应该是不不能刚刚好的技能先搬下来的东西,所以应该是学习的。
医学期刊常规来说只分为 SCI 核心期刊 和普通期刊但是有一些省份会自己把期刊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比如浙江省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还有河南、陕西、四川 等地也把期刊分为A类B类或者一类二类也有的是一类为中文核心或者中华牌,二类为科技核心
分两种:
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
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
很简单,首先确定你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 当前位置:数字出版物超市 >>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 通过来源检索文献(点击来源名称) 期刊收录源: EI工程索引(美) 左侧的领域,选择信息科技下面的“计算机硬件技术 ”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然后开始搜索: 然后得到了三个期刊: 1 软件学报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科双百期刊; 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3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浙江大学出版社 呵呵,但是感觉这个不全。所以我扩大了领域,选择整个“信息科技”:得到了一大堆,给你以下答案,你自己看看刊物名称,细心的话可以去各家期刊的网站上看看他们接受稿件的内容范围:1 软件学报 2 计算机学报 3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 自动化学报 5 光电子.激光 6 电子学报 7 通信学报 8 控制与决策 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0 机器人 11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2 电机与控制学报 13 控制理论与应用 1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6 电子与信息学报 17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18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19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 电波科学学报 2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22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3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4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25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6 Chinese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半导体学报 27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8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29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30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这个肯定是最佳答案了吧。不用谢。
确实是的,这个学报的文章已经纳入了sci的文章范畴里面的。半导体学报这个应该是按字按这个应该能更好地将学习,如果不随机的话,他们这个应该是就很难,有一些技术应该是不不能刚刚好的技能先搬下来的东西,所以应该是学习的。
《半导体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它报道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内容包括半导体超晶格和微结构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包括量子点和量子线等材料在内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及性质测试,半导体器件物理,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CAD设计和研制,新工艺,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与半导体器件相关的薄膜生长工艺,性质和应用等等。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半导体学报》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期190页左右,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均有英文目次,每篇中文论文均有英文摘要。《半导体学报》主编为王守武院士。国内定价为35元。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半导体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国内读者可直接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ICCSE \ ICSREI,你是要CA还是JA检索的?
锆钛酸铅(PbZrTiO3)缩写为PZT 压电应变常数 锆钛酸铅-4: 289m/V 锆钛酸铅-5: 372m/V 锆钛酸铅-8: 225m/V 压电电压常数 锆钛酸铅-4: 2.6Vm/N 锆钛酸铅-5: 2.48Vm/N 锆钛酸铅-8: 2.5Vm/N
O4 物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纯粹物理 序号 刊 名 出版周期 出版地 主 办 单 位 ISSN 联系方式 1 物理学报 月刊 北京 中国物理学会 1000-3290 北京 603 信箱( 100080 )编辑部电话: 2 光学学报 月刊 上海 中国光学学会 0253-2239 上海 800-211 信箱( 201800 )编辑部电话: 3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月刊 北京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0254-3052 北京市 918 信箱( 100039 )编辑部电话: -2664 4 物理 月刊 北京 中国物理学会 0379-4148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00080 )编辑部电话: 5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季刊 成都 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 1000-0364 四川大学(西)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 610065 )编辑部电话: -45234 6 低温物理学报 双月刊 合肥 中国物理学会 1000-3258 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30026 )编辑部电话: 7 半导体学报 月刊 北京 中国电子学会等 0253-4177 北京 912 信箱( 100083 )编辑部电话: -277 8 声学学报 双月刊 北京 中国声学学会 0371-0025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路 17 号( 100080 )编辑部电话: isx@ 9 波谱学杂志 双月刊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等 1000-4556 武汉市 71010 信箱( 430071 )编辑部电话: 10 物理学进展 季刊 南京 中国物理学会 1000-0542 南京市南京大学( 210008 ))编辑部电话: 11 高压物理学报 季刊 成都 四川省物理学会 1000-5773 成都市 523 信箱 60 分箱( 610003 )编辑部电话: 12 低温与超导 季刊 合肥 信息产业部合肥低温电子研究所 1001-7100 合肥市 1019 信箱( 230043 ) 13 大学物理 月刊 北京 中国物理学会 1000-0712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100875 )编辑部电话: 应用物理 1 人工晶体学报 双月刊 北京 人工晶体研究所等 1000-985X 北京市 733 信箱, 100018 ,电话: 6549332 2 光子学报 月刊 西安 中国光学学会 1004-4213 西安 80 号信箱 47 分箱《光子学报》编辑部, 710068 3 量子电子学报 双月刊 合肥 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 1007-5461 合肥 1125 号信箱 ,230031, 电话: 0551-559156 4 发光学报 季刊 长春 中国物理学会发光 分科学 会等 1000-7032 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 16 号 130033 电话: 5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双月刊 上海 中国光学学会等 1001-9014 上海市中山北一路 420 号 200083 电话: -24502 6 计算物理 双月刊 北京 计算物理学会等 1001-246X 北京市 8009 信箱 100088 电话: -2292 , 62014411-2647 7 核技术 月刊 上海 中国核学会等 0253-3219 上海市 800-204 信箱 201800 电话: 8 金属学报 月刊 沈阳 中国金属学会等 0412-1961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 72 号 110016 电话: 9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季刊 成都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所 0254-6086 四川省成都市 432 信箱 610041 电话: 10 无机材料学报 双月刊 上海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000-324X 上海市定西路 1295 号, 200050 , TEL : 52411301 5241130 11 材料研究学报 双月刊 沈阳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 1005-3093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 72 号 110016 电话: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双月刊 北京 中国光学学会光谱委员会等 1000-059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 76 号( 100081 ) 13 强激光与粒子束 双月刊 绵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四川省核学会 1001-4322 四川省绵阳市 919-805 信箱 621900 电话: 14 真空 双月刊 沈阳 机械电子工业部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1002-0322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万柳塘路 2 号 110042 电话: 15 原子能科学技术 双月刊 北京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1000-6931 北京市 275 信箱 65 分箱 102413 电话: 16 中国激光 月刊 上海 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258-7025 上海市 800-211 信箱 201800
电机学报和电工学报都不太好发,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和高电压技术相对容易发一点,非EI的核心更容易,比如电力电子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中国电力等一大堆。听说微电机比较好发呀!上品 优刊发吧,这家伙专业的,望采纳
锆钛酸铅(PbZrTiO3)缩写为PZT 压电应变常数 锆钛酸铅-4: 289m/V 锆钛酸铅-5: 372m/V 锆钛酸铅-8: 225m/V 压电电压常数 锆钛酸铅-4: 2.6Vm/N 锆钛酸铅-5: 2.48Vm/N 锆钛酸铅-8: 2.5Vm/N\1999年微电子学研究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器件研究室 锗硅微波功率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张进书,贾宏勇,陈培毅 中国电子学,11,1999 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的与硅工艺兼容的平面工艺,并研制成功适合微波功率应用的SiGe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其电流增益为50-320,收集极和发射极击穿电压分别达到28V和5V。在共发射极接法及C类工作条件下,连续波功率输出达5W,收集极转换效率为63%,在此基础上900M赫下工作,功率增益达7.4dB。 用于通信领域中的MEMS器件 刘泽文,李志坚,刘理天 电子科技导报,7, 1999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在未来的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若干个用于通信线路中的MEMS器件。如微电容、微电感、微谐振器、滤波器、微开关等的典型结构形式及其主要性能。 用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制作用于淀积玻英合金微结构阵列的P-硅微模具 刘泽文,刘理天,谭智敏,王晓慧,李志坚 第二届亚欧等离子体表面工程国际会议,1999.9,北京 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干法刻蚀在P型硅上制作微模具,然后通过电化学方法填充模具。从而获得玻莫金属(80%镍、20%铁)微结构的方法。微结构玻莫合金作为一种软磁性材料在MEMS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为了获得100mm×100mm横向尺寸的微结构,首先用等离子体方法在已形成掩膜图形的硅片上刻出方型深槽。利用CF4和SF6相混合作为腐蚀气体。10分钟即可获得10mm的深槽,该工艺显示出对单晶硅有较高的刻蚀速度。随后把深槽作为模具进行选择性电沉淀。为了实现电解质和硅电极之间的电荷移动,对方槽的底部进行了硼原子掺杂,并利用一特殊夹具。这样直流电镀电流便可以从硅片的背面加入到被镀基底上,从而获得高度均匀一致的微结构。利用该方法已经成功地获得具有高磁导率(1700)的玻莫合金微结构。 高性能双轴微加速度传感器制作研究 刘泽文,刘理天,李志坚 第六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1999.10,北京 本文给出了将IC工艺与LIGA工艺相结合,在硅基材料上以镍金属为结构材料制作高性能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结果。由于采用了金属材料,器件在较小的尺寸下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采用特殊的结构形成,可使器件处于最佳阻尼状态。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厚胶光学光刻,淀积电镀种子层,电化学淀积牺牲层、X射线曝光。 背面对准X射线光刻掩膜制作研究 刘泽文、刘理天、李志坚 10th 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 beam, ion beam and photon beam, Nov. 1999, Changsha, Hunan 深X射线光刻是制作高深宽比MEMS结构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大多数LIGA掩模支撑膜的光学不透明性,很难进行需要重复对准的多次曝光。我们通过使用背面对准X射线光刻掩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给出了该掩膜制作工艺的研究结果。整个过程包括沉淀氮化硅、UV光刻、电化学淀积金吸收体、体硅腐蚀形成支撑膜等。利用Karl Suss双面对准曝光机,可获得2mm的对准精度。 台面结构硅光电集成微马达的设计 齐臣杰,谭智敏,刘理天,李志坚 清华大学学报,39(S1),1999.4 为了解决凸极法兰盘结构的静电晃动微马达寿命短和测速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台面结构的光电集成晃动微马达。用单晶硅台面法兰盘代替悬浮的厚1.1 mm的多晶硅法兰盘,它具有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小、抗磨损、不塌陷等优点。马达的轴也用实心轴取代2 mm空心轴,克服了轴因磨损和受力而变形的问题。使得马达的寿命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在马达上还集成了光电测速电路,可以精确测量马达转速。并且还可以形成闭环控制系统,或用作斩光器,成为真正的微机械电子系统。新型马达工艺简单,与IC工艺完全兼容,可批量制作。 光电集成测速硅静电微晃动马达 齐臣杰,候 彧,刘理天 第六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1999.10,北京 本文采用微马达与光电二极管一起集成,组成光电测速系统。在马达转子下面集成几个光电二极管,利用反偏二极管的暗电流和亮电流的变化来测量马达的转速。它提高了马达的测速范围,解决了视频摄象测速系统测速低的问题。此外,它还具有测试方便,工艺兼容、准确等优点。还可以制成斩光器。成为光、机、电的MEMS系统。 铁电-硅微集成系统(FSMIS) 李志坚,任天令,刘理天 半导体学报,20(3),1999 铁电-硅微集成系统FSMIS是铁电材料与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存储器等多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硅基铁电膜的制备方法和几种典型的FSMIS应用方向,并对FSMIS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铁电-硅集成微麦克风和扬声器研究 任天令,刘理天,李志坚 清华大学学报,39(S1), 1999 目的是为实现高灵敏度的集成化的微麦克风和扬声器奠定基础。利用锆钛酸铅 (PZT) 铁电体具有的优良的力电耦合特性,提出将PZT铁电薄膜与硅工艺相结合,研制悬臂式铁电-硅集成微麦克风和扬声器。利用双膜片模型对PZT振膜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其工艺流水过程进行了初步设计,从而为集成微麦克风和扬声器的最终实现奠定了设计基础。铁电-硅集成微麦克风和扬声器可望应用于多媒体语音输入及移动通信等方面。 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存储技术–––– 硅基铁电存储器 任天令,张盛,刘理天,李志坚 电子科技导报,9,1999 硅基铁电存储器是通过硅加工工艺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中集成铁电体材料,以利用该材料在信息存储方面优势的新型存储器。这种新兴的存储器是铁电–硅微集成系统FSMIS一个重要的应用,有望在低操作电压、低功耗、高存储密度、优异的非挥发存储性能等多个方面超出单纯的半导体存储器,并很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信息存储技术。 硅基PZT微麦克风和扬声器的振膜设计 任天令,赵洋,刘理天,李志坚 第六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1999.10,北京 本文的目的是为高灵敏度、集成化的微麦克风和扬声器的核心结构—PZT悬臂式振膜的实现奠定基础。利用锆钛酸铅 (PZT) 铁电体具有的优良的力电耦合特性,提出将PZT铁电薄膜与硅工艺相结合,研制悬臂式铁电-硅集成微麦克风和扬声器。利用多膜片模型对PZT振膜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为集成微麦克风和扬声器核心结构的最终实现奠定了设计基础。 p型ZnSe中的缺陷复合体补偿 任天令,朱嘉麟,Z. Zhu T. Yao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86(3),1999 用离散变分局域密度泛函方法及团簇模型研究了 N和As掺杂 ZnSe中的缺陷复合体。基于两种复合体形成能的差异,发现在N掺杂的ZnSe中NSe-Zn-VSe 是更有效的受主补偿体,而在As掺杂的ZnSe中AsSe-Znint 则更为有效。确定了具有170meV受主能级的NSe-Zn-NSe 及具有88 meV 施主能级的NSe-NZn 复合体。证实了一种N分子施主态的概念。 HIP 红外探测器与硅MOS读出电路的单片集成 王瑞忠、陈培毅 清华大学学报,39(S1), 1999 为了证明P+-Gex/Si1-x/P-Si HIP 红外探测器与硅MOS读出电路单片集成的可能性,本文对P+-Gex/Si1-x/P-Si HIP岸红外探测器与硅CMOS读出电路的工艺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P+-Gex/Si1-x/P-Si HIP 红外探测器与NMOS读出开关电路的单片集成试验芯片用硅3 mm NMOS工艺研制成功。在77K下,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生长的无介质光腔和抗反射涂层的P+-Gex/Si1-x/P-Si HIP器件黑体探测率达到11 Mm.Hz1/2.W -1,并成功实现了红外探测器信号通过NMOS读出开关的读出。 Cr-AlN界面的二次离子质谱研究* 岳瑞峰 分析测试学报,18(3),1999 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200oC抛光的AlN陶瓷衬底上淀积200 nm的Cr膜,并在高真空中退火。利用MCs+-SIMS技术(在Cs+一次离子轰击下检测MCs+型二次离子)对样品进行了深度剖析,给出了界面组分分布随退火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MCs+-SIMS技术是研究金属-陶瓷界面扩散与反应的有效方法。 AlN陶瓷基板在空气中的热氧化行为探讨 岳瑞峰,王燕 Applied Surface Science,(148),1999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AlN陶瓷基板在850-1100oC空气中退火时的初始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未退火AlN陶瓷基板表面区存在很薄的富氧层。在10min退火条件下,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富氧层迅速增厚。在1100 oC 退火20min条件下,AlN陶瓷基板表面区有连续的氧化层生成。最后,结合化学热力学,探讨了AlN陶瓷基板表面的初始氧化机理。 氮化铝和莫来石陶瓷衬底的SIMS和XRD研究* 岳瑞峰 硅酸盐通报,(4),1999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 (SIMS) 和X射线衍射 (XRD) 研究了用于电子封装的以Dy2O3和CaO为添加剂的AlN和以堇青石、BaCO3为添加剂的莫来石陶瓷衬底的物相组成和表面成分,尤其是表面杂质,并利用SIMS尝试探讨了AlN表面热氧化问题。结果表明,AlN和莫来石陶瓷表面不同程度地存在Li、C、F、Na、K、Cl、Ti、Rb等杂质元素的污染;AlN表面存在富O层,在空气中经过850oC10分钟退火后,富O层明显展宽。 Ti/AlN 界面反应的SIMS, RBS and XRD研究 岳瑞峰,王燕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7(2), 1999 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抛光的200oC AlN陶瓷衬底上淀积厚度为200nm的Ti膜,并在高真空中退火。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卢瑟福背散射谱(RB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技术,研究了从200~850oC温区内Ti与AlN的固相界面反应,给出了界面组分分布随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界面区发现了三元铝化物并观测到铝化物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铝化物由Ti-Al二元和Ti-Al-N三元化合物组成。最后利用热力学理论解释了实验结果。 新型双桥结构集成压力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岳瑞峰,刘理天,李志坚 第六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1999.10,北京 在利用有限元法分析硅杯结构应力分布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新型双桥结构集成压力传感器。其中压阻电桥位于膜片上的高应力区,补偿电桥位于膜片对角线上或膜片附近逐渐增厚的体硅区,并且组成每个电桥的四个电阻集中设置在同一区域。将压阻电桥和补偿电桥的输出信号相减,可望明显减小压力传感器的失调与温漂。该压力传感器还设置了片内信号处理电路,采用PMOS工艺实现集成制造。 模糊神经网络及其VLSI实现的研究 陈曦,靳东明,李志坚 第十一届全国IC、硅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9,大连 为了克服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缺点,模糊神经网络成为当今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回顾了模糊神经网络的提出和发展,讨论了模型研究的两种主要方法和成果:一种称为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逻辑系统,另一种称为模糊神经元网络。模糊神经网络的VLSI实现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本文首先介绍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VLSI实现,然后讨论了模糊神经网络VLSI实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状况。 一种实用模糊控制器的研制* 王淳,靳东明 清华大学学报,39(S1),1999 针对一个磁场中悬浮金属小球的控制问题,设计了有两输入一输出有九条规则的模糊控制器。控制器采用了一种新的模糊化和去模糊方法,它克服了通常的模糊化方法中由于把精确量分等级而带来的信息损失。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过渡时间短、超调量小和稳定性好的特点。用CMOS电流型电路进行了设计,并用改进型CMOS工艺流水,结果表明该电路较好地达到了设计要求。全部电路近300个MOS管,面积为1.1 mm2,功耗为10.7 mW。 可编程模糊逻辑控制器芯片的设计* 沈杰,靳东明,李志坚 电子学报,27(8),1999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模拟电路实现的通用可编程模糊逻辑控制器PFLC,针对两输入变量、一输出变量的控制对象,允许有81条控制规则。该控制器是由电流型CMOS多值器件构成,采用2mm标准CMOS工艺制造。PFLC有方便的输入/输出接口,其模糊推理过程是并行的,每时钟周期完成一次,最高时钟频率可达1MHz。 双MOS晶体管等效电阻* 沈杰,靳东明,李志坚 清华大学学报,39(S1),1999 用两个源端接地、漏端接在一起的MOS管,使其分别工作于饱和区和非饱和区,可组成等效电阻,即用有源器件实现了电阻的功能。模拟及测试结果表明,当工作电压在1~4 V范围内时,阻值变化在5%以内。双MOS管电阻实际上是对单MOS管线性区电阻的补充和改进,结构简单,阻值从1 kW到几十kW且易于调整,采用标准CMOS工艺制作。 Si1-xGex材料和双极型器件的进展 贾宏勇,孙自敏,陈培毅, 半导体情报,36(3),1999 Si1-xGex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高质量的应变外延层可以把能带工程的概念引入到IV族器件之中。外延Si1-xGex基区的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HBT)获得了优良的性能,并且,其具有可以同硅工艺兼容的优点,把Si1-xGex同Si集成的BiCMOS工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工业应用的水平。Si1-xGex工艺的发展,电路速度的提高,也促进了微波集成电路的进步,提高了Si MMIC的应用频段。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已经达到了在射频(RF)通信中广泛应用的阶段。 Si1-xGex HBT技术:射频和微波领域中的新秀 贾宏勇,陈培毅,钱佩信 集成电路设计,(8),1999 本文回顾了过去几年中Si1-xGex材料和器件的发展,展示了其在微波电路中的应用。外延Si1-xGex基区的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HBT)以其优良的性能,并具有可以同硅工艺兼容的优点,促进了微波集成电路的进步,提高了Si MMIC的应用频段。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已经达到了在射频(RF)通信中广泛应用的阶段。 SiGe/Si超高真空化学气相外延工艺的研究 金晓军,贾宏勇,张进书,钱伟,韩勇,刘荣华,林惠旺,陈培毅,钱佩信 清华大学学报,39(S1),1999 为了研制出高性能的Si1-xGex/Si异质结器件,生长出适合器件应用的应变Si1-xGex材料,利用自行研制的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UHV/CVD)设备,进行了Si1-xGex/Si 异质外延生长工艺的研究。研究了Si1-xGex生长速度以及组份随GeH4流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i1-xGex生长速度随GeH4流量明显增加,且外延层中的Ge组份约为气相中GeH4浓度的2.5倍。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生长动力学模型,解释了组份与流量的关系。Raman谱分析结果表明外延层为完全应变的。利用该材料制作出了性能良好的二极管。 新型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 李军俊,,刘理天,杨景铭 清华大学学报,39(S1),1999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谐振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对其结构和工艺进行设计,并制作出了一系列不同结构和尺寸的这种器件。该加速度传感器在制作支撑梁的同时制作了用于检测信号的谐振梁,并采用电阻热驱动、压阻桥同步检测的方法来获得信号输出。设计方案利用了压阻传感技术和体硅微加工技术,又拥有谐振原理所带来的高分辨率,高稳定性和易于与信号处理电路结合的优点,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很高的器件性能。其结构尺寸从3mm×4mm到6mm×6mm不等。 量子化效应对深亚微米MOSFET亚阈区特性的影响 马玉涛,刘理天,李志坚 清华大学学报,39(S1),1999 本文通过在三角势垒近似下求解薛定谔方程,应用费米统计建立了MOSFET亚阈区经典的和量子力学的载流子分布模型,并从器件开启的实质出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量子力学理论的开启电压定义,进而计算了经典理论和量子力学理论下的亚阈区载流子分布和亚阈区电流,首次系统研究了量子化效应对深亚微米MOSFET亚阈区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高衬底掺杂浓度时,量子化效应导致载流子浓度和亚阈区电流的显著降低和开启电压的升高,而对亚阈区斜率因子(S)没有明显的影响。本文的工作表明:在深亚微米MOSFET器件亚阈区特性的模型工作和器件设计中,必须考虑量子化效应的影响。 包含多子带结构的MOS器件开启电压量子力学效应修正模型 马玉涛,刘理天,李志坚 半导体学报,20(3),1999 量子力学效应对于深亚微米MOSFET特性的影响随着衬底浓度的增加和栅氧层厚度的减小而日益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量子力学效应能够导致开启电压明显的漂移。本文通过比较薛定谔方程在抛物线势垒下的数值解和三角势垒下的解析解验证了MOS结构弱反型区量子力学效应三角势垒近似的正确性。在计算弱反型区量化层内子带结构的基础上,提出量子化有效态密度和经典有效态密度的概念,分析了载流子在子带中的分布情况,讨论了量子力学效应影响开启电压的两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开启电压的量子力学修正模型。该模型准确地揭示了量子力学效应影响开启电压的物理实质,并给出了与实验数据吻合的结果。 关于MOSFET's反型层迁移率全局一致性的讨论 马玉涛,刘理天,李志坚 IEEE Trans. ED,146(9),1999 在已有的关于MOSFET反型层载流子迁移率的全局一致特性的研究中[1-4],涉及到沟道非均匀掺杂的情况时的结论,存在明显的不统一。通过仔细研究文献[1]中的数据和文献[2]中的参数提取方法,我们发现:这种不统一仅仅是由于文献[1]中的耗尽层电荷的定义与其他文献中不同。同时我们发现文献[2]中从实验数据提取参数的方法是不适用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在非掺杂沟道情况下,在流子迁移率有着与均匀掺杂沟道相同的规律。 表面有效态密度及其在MOS结构建模中的应用 马玉涛,刘理天,李志坚 第十一届全国IC、硅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9,大连 本文从载流子在MOS结构反型层内的分布特性出发,提出了表面有效态密度(SLEDOS: Surface Layer Effective Density-of-States)的概念。利用表面有效态密度的概念建立了经典理论框架和量子力学框架内的电荷分布模型。该模型引入了一种高效的迭代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很强的稳定性。在模型基础上,研究了量子化效应对反型层载流子浓度和表面电势的影响。进而利用SLEDOS的概念建立了一个开启电压量子化效应的修正模型。 不同温度下量子化效应对MOS结构反型层载流子浓度的影响 马玉涛,刘理天,李志坚 第十一届全国IC、硅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9,大连 低温MOS器件因为其固有的高迁移率和优越的亚阈区特性而受到人们的重视。量子化效应对MOSFET反型层载流子浓度和开启电压等特性会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首次对不同温度下量子化效应对MOS结构反型层载流子浓度的影响作了系统研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 (77K~400K) 和较大的衬底掺杂浓度范围内(1016cm-3~1018cm-3)计算了经典理论分布和量子理论分布两种情况下反型层载流子浓度与栅电压的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降低, 量子化效应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将会明显增大。在计算中发现:在包含进量子化效应后, MOS器件依然能够保持低温时的优良的亚阈区特性。较弱的反型区域内, 量子化效应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更大。 现代MOSFET器件开启电压比较研究 马玉涛,刘理天,李志坚 第十一届全国IC、硅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9,大连 衬底非均匀掺杂器件因为其良好的短沟效应而成为MOSFET器件结构设计中的必要结构之一。而沟道杂质分布对开启电压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衬底非均匀掺杂的MOSFET器件提出了表面强反型开启电压和恒定载流子浓度开启电压的概念,并在数值求解的基础上验证了两种定义的等效性。进而系统地对衬底杂质均匀分布、台阶状分布和高斯分布三种典型的沟道掺杂结构器件的开启电压进行了比较研究。计算结构验证了台阶状杂质分布结构降低开启电压的作用,以及非均匀掺杂结构相对于均匀掺杂结构减小开启电压的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台阶状分布的结构,当低掺杂区域的宽度小于耗尽层厚度时,耗尽层厚度与低掺杂区域的宽度基本无关。文中同时给出了一个适用于台阶状杂质分布的MOS器件开启电压的解析模型。 集成微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庞江涛,刘理天,李志坚 第六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1999.10,北京 将微流量控制器件与微流量传感器以及相关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相结合的微型化、集成化的微流量控制系统,已经成为MEMS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集成微流量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制作工艺流程。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制作工艺简单,与标准MOS工艺完全兼容,为微流量控制系统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微流量泵微小流量控制特性的研究 庞江涛,刘理天,李志坚 第十一届全国IC、硅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9,大连 微流量泵是一类典型的微执行器,在医学、化学、生物工程和电子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不同的应用中对微流量泵的流量控制有不同的要求,其中在化学分析系统的应用中要求微流量泵能够实现稳定可控的微小流量,因此,需要对微流量泵的流量控制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经研制出各种驱动方式下工作的微流量泵[1-7],其中铝硅双金属驱动方式因为它所具有的制作工艺简单,易于与电路集成的特点,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8]。本文对铝硅双金属驱动微流量泵的流量控制特性,尤其是微小流量控制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及测试结果表明在各种控制因素中频率是一种最佳的微小流量控制方法。 一种谐振式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 李军俊,刘理天,杨景铭 第六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1999.10,北京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体硅结构谐振式微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该器件采用电流热激振、压阻电桥同步检测的方法来获得信号输出,其敏感结构为高度对称的四角支撑形式,并在质量块四边与支撑框架之间制作了四根谐振梁用于信号检测。该加速度传感器为三层硅结构,制作全部采用硅微机械加工工艺,对制作出的芯片样品,进行了封装测试,并给出了谐振子的性能测试结果。 一种新结构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李军俊,刘理天,杨景铭 第十一届全国IC、硅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1999.9,大连 本文对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不同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加速度场中敏感结构的应力集中区分布,给出了优化设计的准则,并据此进行了压敏电桥的设计,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四边环绕支撑新结构,并对制作成功的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了封装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好的性能。 硅集成微型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兼容工艺研究 庞江涛,刘理天,李志坚 清华大学学报,39(S1),1999 介绍了一种新型硅集成微型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优化、电路设计、制作工艺流程和初步的实验结果。该系统为三片式结构,其中两片由体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形成,结构微止回阀门,另一片为集成铝硅双金属驱动结构。驱动结构的结构参数得到了优化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铝硅双金属驱动结构制作工艺的特点,在驱动结构上集成制作了微流量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实现了系统集成。该集成系统的制作工艺简单,所采用的微机械加工工艺与标准MOS工艺完全兼容。集成微型泵的外形尺寸为6mm×6mm×1mm,最大输出背压力为10 kPa,最大流量可达倒44mL/min。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确实是的,这个学报的文章已经纳入了sci的文章范畴里面的。半导体学报这个应该是按字按这个应该能更好地将学习,如果不随机的话,他们这个应该是就很难,有一些技术应该是不不能刚刚好的技能先搬下来的东西,所以应该是学习的。
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属于4区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扩展资料
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
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 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 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
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