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 印刷版(SCI) 双月刊 3,500种 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 5,600种 光盘版(带文摘)(SCICDE) 月更新 3,500种(同印刷版) 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 5,600种(同联机版) 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 CHINESE IDEA。 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处于转型期,国内学术界存在各种不正之风,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二是某些专业国内专家很少,国际上通行的同行评议不现实。 “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尺度”。 然而SCI原本只是一种强大的文献检索工具。它不同于按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是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即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词,通过收录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跟踪其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越查越旧,越查越新,越查越深”这是科学引文索引建立的宗旨。SCI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工具,但它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角度,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 SCI收录中国期刊 (2006) 出版地 收录库 刊名 刊期 ISSN 影响 因子 CHINA SCI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中文版) Semimonthly 0567-7351 0.643 CHINA SCI ACTA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0567-7718 0.587 CHINA SCI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Monthly 1671-4083 0.884 CHINA SCI ACTA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中文版) Monthly 1000-3290 1.130 CHINA SCI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Bimonthly 1001-0602 1.729 CHINA SCI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251-0790 0.796 CHINA SC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英文版) Bimonthly 1001-604X 0.592 CHINA SC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Monthly 0366-6999 0.393 CHINA SCI 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物理学报一海外版) (英文版) Monthly 1009-1963 1.347 CHINA SC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Monthly 0256-307X 1.095 CHINA SC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 Semimonthly 1001-6538 0.593 CHINA SC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Monthly 0253-6102 0.666 CHINA SCI EPISODES《地质幕》(英文版) Quarterly 0705-3797 1.020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283 0.247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291 0.541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305 0.440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Monthly 1006-9313 0.801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321 0.355 CHINA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G辑》(英文版) Bimonthly 1672-1799 HONG KONG SCI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Monthly 0929-6646 0.418 TAIWAN SCI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Quarterly 0006-8063 0.506 TAIWAN SCI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 Bimonthly 0577-9073 0.372 TAIWAN SCI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Quarterly 0304-4920 1.143 TAIWAN SCI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Bimonthly 0009-4536 0.475 TAIWAN SCI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Bimonthly 0368-1653 0.268 TAIWAN SCI STATISTICA SINICA Quarterly 1017-0405 1.336 TAIWAN SCI TAIWA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Quarterly 1027-5487 0.286 TAIWAN SCI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Quarterly 1017-0839 0.320 TAIWAN SCI ZOOLOGICAL STUDIES Quarterly 1021-5506 0.533 CHINA SCI-E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582-9879 0.524 CHINA SCI-E 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577-7496 0.321 CHINA SCI-E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中文版) Semimonthly 0567-7351 0.643 CHINA SC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地质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1000-9515 1.040 CHINA SCI-E ACTA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0567-7718 0.587 CHINA SCI-E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0894-9166 0.389 CHINA SCI-E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金属学报》 Monthly 0412-1961 0.247 CHINA SCI-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海洋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0253-505X CHINA SCI-E 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中文版) Quarterly 1000-0569 1.078 CHINA SCI-E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Monthly 1671-4083 0.884 CHINA SCI-E ACTA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中文版) Monthly 1000-3290 1.130 CHINA SCI-E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物理化学学报》(中文版)) Irregular 1000-6818 0.468 CHINA SCI-E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671-4083 0.884 CHINA SCI-E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植物分类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0529-1526 CHINA SCI-E ACTA POL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1000-3304 0.351 CHINA SCI-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Bimonthly 0256-1530 0.449 CHINA SCI-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Monthly 0253-4827 0.251 CHINA SCI-E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性学》(英文版) Quarterly 1008-682X 1.064 CHINA SCI-E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Bimonthly 1001-0602 1.729 CHINA SCI-E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251-0790 0.796 CHINA SCI-E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Quarterly 1005-9040 0.370 CHINA SCI-E CHINA OCEAN ENGINEERING《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Quarterly 0890-5487 0.413 CHINA SCI-E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Quarterly 0252-9599 0.343 CHINA SCI-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Monthly 1001-8417 0.342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中文版) Monthly 0253-3820 0.224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天体物理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9-9271 1.768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253-9837 0.542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4-9541 0.357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化学物理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1003-7713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英文版) Bimonthly 1001-604X 0.592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1022-4653 0.120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CHINESE EDITION《地球物理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0001-5733 0.375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无机化学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1001-4861 0.535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中文版) Monthly 0253-2786 0.497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Bimonthly 0256-7679 0.680 CHINA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结构化学》(中文版) Bimonthly 0254-5861 0.548 CHINA SC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Monthly 0366-6999 0.393 CHINA SCI-E 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物理学报一海外版)(英)》 Monthly 1009-1963 1.347 CHINA SCI-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Monthly 0256-307X 1.095 CHINA SCI-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 Semimonthly 1001-6538 0.593 CHINA SCI-E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Monthly 0253-6102 0.666 CHINA SCI-E EPISODES《地质幕》(英文版) Quarterly 0705-3797 1.020 CHINA SCI-E FUNGAL DIVERSITY《真菌多样性》 Tri-annual 1560-2745 1.437 CHINA SCI-E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CHINESE EDITION《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文版) Monthly 0254-3052 0.285 CHINA SCI-E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亚洲天然产品研究杂志》(英文版) Quarterly 1028-6020 0.896 CHINA SC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1005-9784 0.299 CHINA SCI-E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Bimonthly 1000-9000 0.140 CHINA SCI-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1-0742 0.255 CHINA SCI-E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红外与毫米披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1-9014 0.160 CHINA SCI-E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无机材料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1000-324X 0.247 CHINA SCI-E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Semiannual 1006-706X 0.245 CHINA SCI-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材料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5-0302 0.275 CHINA SCI-E JOURNAL OF RARE EARTHS《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2-0721 0.486 CHINA SCI-E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5-8850 0.437 CHINA SCI-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Quarterly 1000-2413 0.356 CHINA SCI-E PEDOSPHERE《土壤圈》(英文版) Quarterly 1002-0160 CHINA SCI-E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英文版) Bimonthly 1009-0630 CHINA SCI-E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文版) Bimonthly 1000-3282 0.241 CHINA SCI-E PROGRESS IN CHEMISTRY《化学进展》(中文版) Bimonthly 1005-281X 0.319 CHINA SCI-E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文版) Bimonthly 1002-185X 0.329 CHINA SCI-E RARE METALS《稀有金属》(英文版) Quarterly 1001-0521 0.274 CHINA 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283 0.247 CHINA 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291 0.541 CHINA 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305 0.440 CHINA 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Monthly 1006-9313 0.801 CHINA 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321 0.355 CHINA 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中国科学F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9-2757 CHINA 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G辑》(英文版) Bimonthly 1672-1799 CHINA SCI-E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版) Bimonthly 1000-0593 0.298 CHINA SCI-E NEW CARBON MATERIALS《新型炭材料》(中文版) Bimonthly 1007-8827 TAIWAN SCI-E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Quarterly 1561-8625 TAIWAN SCI-E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Quarterly 0006-8063 0.506 TAIWAN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 Bimonthly 0577-9073 0.372 TAIWAN SCI-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Quarterly 0304-4920 1.143 TAIWAN SCI-E JOURNAL OF MECHANICS Quarterly 1727-7191 TAIWAN SCI-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Bimonthly 0009-4536 0.475 TAIWAN SCI-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Bimonthly 0368-1653 0.268 TAIWAN SCI-E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Quarterly 1021-9498 0.597 TAIWAN SCI-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imonthly 1016-2364 0.140 TAIWAN SCI-E ZOOLOGICAL STUDIES Quarterly 1021-5506 0.533 TAIWAN SCI-E STATISTICA SINICA Quarterly 1017-0405 1.336 TAIWAN SCI-E TAIWA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Quarterly 1027-5487 0.286 TAIWAN SCI-E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Quarterly 1017-0839 0.320 HONG KONG SCI-E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Monthly 0929-6646 0.418 SCI总线 ----串行通信接口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也是由Motorola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 sci Spinal Cord Injury(脊髓损伤)的英文缩写
是的。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
目前已积累从 1989 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714291 条,引文记录 38942322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
扩展资料:
科学引文索引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检索性刊物之一 ,也是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引文检索功能可查找相关研究课题早期、当时和最近的学术文献,同时获取论文摘要;可以看到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记录、被引用情况及相关文献的记录。
50 多年来,SCI 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另外,随着 ISI 还陆续出版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
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引文索引
2018年6月27日,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最新《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中国药理学报》的最新影响因子上升至3.562,在国际药理学与药学领域期刊排名63/261(前24%),首次进入JCR Q1区.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出版周期:半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5-2016年度)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5-2016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这个期刊是非常好的核心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收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的《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中医杂志》英文版)已通过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科学信息研究所(Thomson ISI)的严格评估,于2010年起被列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库)》(SCI-E)来源期刊。成为我国进入SCI-E的中医药类期刊。发行《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外文版中医药学术期刊。次年即被Medline收录,是Medline收录的第一份国内中医药类期刊,现发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编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为不断扩大中医药学术国际影响,该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突出中医特色基础上,努力推动期刊国际化发展。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刊坚持以国家中医政策为导向,积极报导和宣传中医药科研、临床成果。始终坚持中医药国际发展方针,通过版权合作输出、与国外学术团体合作等途径,先后创办了《中医杂志》西班牙文版、意大利文版、德语版、葡萄牙语版、法语版、日文版和韩文版,是我国科技期刊中拥有语种版本最多的期刊。积极拓展与国际中医药学术界的联系与交流,通过多种途径,与英国《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中国医学杂志)、比利时《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杂志)、荷兰《East West Integration Medicine》(东西方医药结合杂志)及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等国际著名学术团体和出版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也提升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该刊正逐步成长为我国优势学科和民族特色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知名科技期刊,成为中医学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Journa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被国际最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所收录,充分体现了该刊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提高我国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期刊国际发展,促进中医药学的国际传播与学术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美国SciFinder数据库:进入医学索引MEDLINE;进入《化学文摘》(CA);荷兰Elsevier公司Scopus数据库;《国际药学文摘》(IPA);《毒物学文摘》(ToxFile);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国内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主要引证数据及获奖情况:据中国知网(CNKI)的统计结果,《中国中药杂志》国内外机构用户达到2836余个,分布17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32个国家和地区。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核心版引证报告(2008):影响因子为0.701,总被引频次4 943,基金论文比0.59。
原文31岁的药理药效上746-752学报中央(2010年六月)|往aps.2010.50颇具声望二期临床试验的吉西他滨+顺铂患者在先进的非小细胞肺癌云的球迷,Neng-ming林,Sheng-lin马,Lu-hong咯,罗芳、Zhi-yu黄,Hai-feng禹和Feng-qin吴文摘目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dFdC吉西他滨(d)日中在1个月和5 +顺铂日中在d阶段1患者希望加及第四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法:在每一种组合后的第一个周期,吉西他滨是一剂1250毫克/ m2作为一个30分钟静脉(四)灌注对d 1个月和5,紧随其后的是顺铂在一剂量的75毫克/ m2作为3小时iv灌注对d每个3个星期。(四)之间的两种浸剂1小时。临床治疗效果和毒性的方案进行了观察。此外,血浆浓度吉西他滨(dFdC)及其代谢产物(dFdU)不同时间点的检测在第一个循环的效果。药代动力学软件(战)是用来估计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代谢产物的dFdU吉西他滨。结果:一共有28个病人被纳入本研究。人的平均年龄是54岁(范围27-75年),大多数病人在良好的临床状况。27例患者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周期。整体的临床反应率为33.3%。整体的生存时间的中位数是13个月。平均估计时间肿瘤进展(待)是6.2个月,1年生存率率和55.5%。容忍的毒性作用。myelosuppression;主要毒性的3 / 4的患者有品位35.7%血液学毒性和28.6%级的3 / 4 non-hematologic毒性,胃肠道反应被普遍。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和dFdU dFdC没有差异的售前和post-administration在d 1和5.吉西他滨是最小的dFdU±0.637μg(0.729 /毫升)之前在d溶入吉西他滨是5,和吉西他滨是不存在。结论:该训练是活跃且耐受性良好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加先进。日中在d吉西他滨是后1个月和5、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显示和dFdU dFdC前没有区别,dFdU输注前吉西他滨是最小日中在d是5。
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黄芪多糖(APS)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使小白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强,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功能和明显的碳离廓作用、明显增加脾重量。进一步分离黄芪多糖得到3种单体多糖:123,分别进行实验,结果是多糖1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2与1相似但较弱,多糖3没有作用。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形成。黄芪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玫瑰花结的形成。黄芪多糖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GE2的释放,但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环氧化酶抑制布洛芬则明显抑制PGE2和TNF的释放,对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因此可以提示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对体液免疫作用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其抗病毒的原理之一可能是提高患者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正常人服用黄芪全草浸膏片后IgE3显著增加。黄芪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总补体活性。对白细胞介素的产生有诱生作用,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黄芪多糖是黄芪中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脾及胸腺重量,溶血素,血凝素以及脾细胞总数及空斑形成细胞测定看出,黄芪多糖,红芪多糖均能对环磷酸胺或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完全及部分对抗作用。对细胞免疫的作用黄芪可促进体细胞免疫功能。其增强人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是由于部分地降低了抑制性T细胞活性的结果。黄芪多糖可通过调节含量以及促进磷脂酰肌醇代谢,进而提高创伤后活化T淋巴细胞内IL-2mRNA及IL-2RmRNA的基因转录表达,这可能是黄芪多糖纠正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之一。黄芪对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IgG亚类的产生有关。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黄芪可保护靶细胞抵抗T细胞活性,但其程度不如对T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强。它提高的NK细胞活性效果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介导素。因而认为NK细胞可能是T细胞的前体细胞,黄芪对NK细胞的影响同它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是一致的。对诱生干扰素的影响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包括自身诱生、促进诱生和活性发挥等3个方面。黄芪自身有一定的抗肿瘤的作用,黄芪多糖(5mg/kg)与IL-2/LAK的抗肿瘤作用相似,对IL-2/LAK的抗肿瘤效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2、对机体代谢的影响2.1对细胞代谢的影响通过观察人胎肾细胞,人胎肺二倍体细胞及小鼠肾细胞在含黄芪的营养液中生长发现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小鼠水煎液及正常人服用黄芪干浸膏片后,血浆CAMp含量均明显提高。小鼠SC黄芪注射液,可显著增加白细胞总数和多核白细胞数。黄芪还能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成熟过程,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对体外培养肝细胞,黄芪能促进RNA及蛋白质合成,提示其能延长细胞寿命,增强细胞代谢推迟老化。2.2 对核酸代谢的影响黄芪多糖(ASP)抑制游离RN-ase的活力的程度是:肾<肝<肺<脾,此结果应用平衡反应的相对增加速度来解释,APS的作用在低RI组织表现显著。黄芪对人肺二倍体细胞的RNA代谢有抑制作用,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黄芪皂苷能使再生肝DNA含量明显增加,黄芪多糖对DNA的代谢无明显的影响。2.3 对内环核苷酸的影响黄芪煎剂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和组织的内环核苷酸(cAMP和Cgmp)的含量而它对各器官的影响是不同的;给药对cAMP升高,cGMP下降;肝脏则与之相反;而脾脏内均增加。进一步实验表明,黄芪对cAMP的影响是由于其抑制了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而引起的。2.4 对蛋白质及其它代谢的影响给小鼠用黄芪煎剂连续灌胃10天,能显著增加H-亮氨酸掺入血清、肝脏蛋白质的速率,而对蛋白质的含量无影响,即黄芪可促进小鼠血清和蛋白质更新,并认为其中的多糖很可能是促进蛋白质更新的有效成分。黄芪皂苷100g/kg灌胃也有类似作用。黄芪对胰岛素性低血糖动物,有升高血糖水平的趋势,但提高幅度较小。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1 对心脏的作用黄芪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无明显作用,醇提液可使离体蛙或蟾蜍心脏收缩增强,振幅明显扩大,大剂量时则产生抑制。因此黄芪皂苷可能是通过NA、K-ATP酶实现强心作用的。据报道,黄芪能使人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有不同的增高。以上提示黄芪具有钙拮抗作用,可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CA内流量,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CA损伤,且对细胞中病毒RNA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显示了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但单剂量黄芪对CVB3性心肌炎没有预防作用。黄芪皂苷对心肌有正性肌力的作用,与强心苷类药物相似。实验证明:黄芪总皂苷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犬的心脏收缩力,增强冠脉流量,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黄芪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强心作用机制之一。黄芪苷Ⅳ注射液是非洋地黄类的有效正性肌力药物。3.2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黄芪有扩张血管和扩张冠脉作用。故认为其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而与心脏并无依存关系,与组织胺释放或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也无关系。说明黄芪对血压的影响同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肌肽释放酶-肌肽系统,以及羟脯氨酸等方面均有关系。黄芪的降压成分曾认为系一碱性物质,但后来发现黄芪属植物根含有氨基丁酸,其含量高低与降压作用强弱几乎完全平行,故认为是降压有效成分。在血管效应方面,氨基丁酸并不能完全代表黄芪。黄芪能不同程度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殖,有利于促进血管生成过程。膜荚黄芪中的黄芪皂苷ⅡⅢⅣ等皂苷类及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孵化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膜荚黄芪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重要机理,黄芪对人红细胞膜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能是保护人红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4 、对应激反应的影响4.1 抗疲劳作用黄芪多糖25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所致“阳虚”小鼠,常温游泳时间均有显著延长作用,并增加应激状态下小鼠肾上腺重量。黄芪提取液对游泳应激状态下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内类脂质空泡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作用。两侧颈动脉结扎所致的脑缺氧,均有显著对抗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问。4.2 耐低温、高温作用黄芪多糖25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可明显增强正常小鼠、饥饿小鼠和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的耐低温作用,使生存时间明显提高;但无明显耐高温作用。5.4.3抗辐射作用黄芪总黄酮对这种辐射所致的免疫系统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黄芪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作用,使免疫细胞避免脂质过氧化的损伤有关,同时黄芪总黄酮可能还具有改变免疫细胞能量代谢和促进淋巴细胞分裂的功能。5 、抗衰老作用长期服用黄芪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衰老的肺功能有一定的意义。体外培养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成活至52代,而含0.2%黄芪制取液的培养细胞成活至77代,用药组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与对照组细胞的衰老变比规律基本相同,但其改变程度轻,变化速率相对缓慢,特别是用药组细胞之高尔基复合体特别发达,虽然细胞已衰老而它们却不甚衰老。研究证明黄芪有延寿的良好效应,以其作为抗衰益寿的药物,值得高度重视和开发。6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能使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血清白蛋白有明显升高,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并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丝的血运,对阴囊水肿和腹水亦有明显减轻作用,给药组动物的饮食和精神状态亦较对照组好;黄芪能显著减少尿中蛋白的量;病理观察亦证明,黄芪组病变减轻,对肾炎的这种阻抑作用可能与黄芪增强代谢,改善全身营养状态有关。黄芪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减轻自发狼疮小鼠的肾脏病变。7、 保肝作用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两种黄芪苷ASI和SK能对抗D-半乳糖胺和醋氨酚引起的肝损伤,黄芪苷是黄芪抗肝毒损伤的有效成分,其机理除抗生物氧化外,尚与代谢调节有关。另有研究认为,黄芪对防止肝纤维化有一定作用。8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给小鼠皮下注射黄芪可维持数小时的镇静作用。小鼠饮用30%黄芪水煎液15天,有加强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实验表明黄芪有利于小鼠大脑对信息的贮存作用9、 对平滑肌的作用5%和10%黄芪煎液可使在体兔肠管紧张度明显增加,蠕动变慢,振幅增大;对兔离体肠管、子宫则有抑制作用。黄芪皂苷能使豚鼠离体回肠的张力下降。10、 激素样作用黄芪浸膏中黄芪内酯和黄芪固醇对大鼠、小鼠体重、提肛肌或肾脏等重量均无明显影响,表明无同化激素或雄性激素样作用。11 、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芪多糖对结核菌感染有明显对抗作用;而已发现其它成分如氨基酸、生物碱、黄酮等具有显著抗滤泡生口腔炎病毒的作用。动物及传化细胞实验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小鼠乳鼠体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感染过程有一定的阻断作用。黄芪对体外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活血链球菌、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等有抗菌作用。12、抗肿瘤作用黄芪多糖对多种实验型肿瘤油明显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黄芪多糖与IL-2/LAK抗肿瘤作用相似,并对IL-2/LAK有抗肿瘤效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二者配伍应用可明显提高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二者合并进行动态细胞免疫功能观察,提示二者均具有抵抗鼠脾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能力下降的作用。说明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可改善机体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用于治疗鸡马立克氏病。13、对创伤感染的影响黄芪多糖对实验性小鼠创伤的药理实验表明,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CE2的释放,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免疫激活剂黄芪多糖与环氧化酶抑制剂布洛芬合用,既增强了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又明显抑制PGE2,TNF的IL-1的分泌。由此可见,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14、保护作用张艳等人发现黄芪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又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对抗四氯化碳和扑热息痛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对二者引起的小鼠病理组织改变又明显的保护作用。15、对血糖的调节作用APs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能是葡萄糖负荷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也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反应,而且它还能明显对抗苯乙双胍引起的小鼠实验性低血糖。但是它对胰岛素性低血糖无明显影响。16、黄芪多糖抗病毒作用黄芪多糖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其抗病毒原理:刺激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使E环形成细胞数增加,诱生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介素诱生,而使动物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17、黄芪多糖抗细菌作用抗菌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药物对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的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发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 、b型溶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抗菌作用。18、肠道保健作用黄芪多糖能够增加雏鸡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能够显著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可有效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并对肠道有害菌有抑制作用。代谢产物为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值。低的pH值一方面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从而降低致病菌的数量,另一方酸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同时有益菌在增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氢、有机酸等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能够抑制致病类有害菌和外源性病菌的生存。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在妇产科及生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某些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的治疗方面疗效肯定,在生殖医学领域如反复种植失败(RPF)、反复生化妊娠(RBP)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LMWH的临床应用存在不恰当、过度使用现象。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类高效、相对安全的糖类抗凝剂。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LMWH在自然流产防治中的应用,妇产科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病学以及药理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LMWH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剂量、疗程、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制定了该共识。共识指出LMWH用于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主要是抗磷脂综合征(APS)、易栓症(PTS)、自身免疫性疾病(AID) 等。依据病情,LMWH使用剂量有预防剂量和治疗剂量。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URSA)、反复生化妊娠(RBP)和反复种植失败(RPF)患者使用LMWH能否改善妊娠结局尚缺乏依据,尚无足够的临床证据显示增加LMWH剂量能增加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病程较长、有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的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可以适当应用LMWH,但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临床上应避免超适应证和超大剂量使用。『简介』●近年来低分子肝素(LMWH)在妇产科及生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某些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的治疗方面疗效肯定,在生殖医学领域如反复种植失败(RPF)、反复生化妊娠(RBP)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LMWH的临床应用存在不恰当、过度使用现象。鉴于此,本刊成立了由妇产科学、生殖医学、风湿免疫病学以及药理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就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共同讨论制定“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旨在对于LMWH用于防治自然流产方面给出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LMWH在自然流产防治中的应用。1.LMWH概述●LMWH是普通肝素(UFH)通过酶或化学方法解聚而产生的由12~18个糖单位组成的葡糖胺聚糖,相对分子质量<8000,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5000。LMWH的药理学作用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 (AT-Ⅲ)结合,抑制凝血因子Xa活性,从而快速抑制血栓形成,但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LMWH与UFH的作用机制相似,但LMWH比UFH具有更多的优点。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不同,LMWH和UFH具有不同的抗凝血因子Xa/抗Ⅱa比值活性。研究表明,UFH的抗凝血因子Xa/抗Ⅱa比值为1︰1;依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LMWH的抗凝血因子Xa/抗Ⅱa比值为2︰1~4︰1(美国药典推荐比值2.5)。由于减少了对凝血因子Ⅱa的抑制作用,LMWH在达到有效抗凝作用的同时,降低了出血风险。LMWH较少与血小板及血小板因子4(PF4)结合,不易引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LMWH不与血浆非特异性蛋白结合,具有更稳定的量效关系。LMWH的生物利用度达90% 以上。LMWH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代谢,但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可携带较多的负电荷,因此也可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降低对肾脏的负担。皮下注射LMWH后,峰值浓度时间为3~5h,半衰期为3~7h;LMWH不通过胎盘,亦不分泌于乳汁中。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将其定为妊娠期B类药物。●LMWH主要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和治疗,LMWH适应证:◆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血液透析时血凝块的形成;◆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预防与治疗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前状态(PTS)等。●LMWH禁忌证:◆LMWH或UFH过敏;◆不能控制的活动性出血;◆有出血性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外伤及术后活动性出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消化道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常用的LMWH有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和依诺肝素钠等。LMWH使用剂量有预防剂量和治疗剂量2种。预防剂量如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2850IU (0.3mL)皮下注射,qd,或达肝素钠注射液5000IU (0.5mL)皮下注射,qd,或依诺肝素钠注射液4000IU (0.4mL)皮下注射,qd;治疗剂量如那屈肝素钙注射液0.01mL/kg (95IU/kg)皮下注射,q12h,或达肝素钠注射液100IU/kg皮下注射,q12h,或依诺肝素钠注射液100IU/kg皮下注射,q12h。如果无近期血管栓塞表现或相关病史,推荐使用预防剂量;对有近期血管栓塞表现或相关病史的患者则推荐使用治疗剂量,超剂量使用LMWH会增加出血的风险。2.LMWH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由于LMWH具有高效的抗凝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近年来,LMWH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是用于RSA的治疗。目前LMWH被公认为是治疗由抗磷脂综合征(APS)、PTS、自身免疫病等引起RSA的有效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LMWH除具有抗凝作用外,还具有免疫调节及其他非抗凝益处,如抑制抗磷脂抗体(APL)产生的免疫反应,促进滋养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分化,抑制滋养细胞凋亡,保护血管内皮,促进胎盘形成等,因此也有将LMWH用于不明原因RSA、RPF和RBP治疗的报道,从而使LMWH在生殖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我国LMWH在防治自然流产中的应用存在一些不恰当治疗现象。一方面是过度保守,即使患者有明确的使用指征,由于担心出血或对胚胎的影响不敢使用;另一方面是无明确指征用药,把LMWH当作常规的保胎药物,甚至通过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来调整LMWH的使用剂量。尽管体外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LMWH浓度的增加,滋养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也逐渐增加。但也观察到再继续增加LMWH浓度,滋养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反而有下降趋势,β-hCG的分泌水平并没有随着LMWH浓度增加而进一步增加。通过监测血β-hCG的分泌水平来调整LMWH的剂量缺乏依据,盲目增加LMWH剂量将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就LMWH防治自然流产的适应证、剂量、疗程、监测等方面进行规范。3.LMWH防治RSA适应症RSA是指连续发生≥2次自然流产者,发生率为5%左右,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再发流产的风险也明显增加。RSA病因复杂,已知的病因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异常、PTS、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母体和胚胎染色体( 基因) 异常等,临床上仍有30%~40%的患者流产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目前研究表明,URSA可能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因此也称URSA为同种免疫型RSA。RSA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开展。APS、PTS及自身免疫疾病所致的RSA使用LMWH治疗能明显提高再次妊娠的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合并APS、PTS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RSA治疗方法首选LMWH抗凝治疗(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最近有研究报道,使用LMWH 能改善URSA、RBP、RPF患者的妊娠结局,因此有人建议对于URSA、RBP、RPF也可以考虑使用LMWH。但由于缺乏大样本的研究证据,使用LMWH治疗URSA、RBP、RPF的疗效尚存在争议;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病程较长、有可能存在血管内皮损伤的RSA患者,可以适当应用LMWH,但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3.1 LMWH在合并PTS的RSA中的应用PTS是指血液成分发生某些病理变化,使得血液呈高凝状态,从而易于形成血栓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发病原因,PTS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大类。PTS严重者可发生全身血管血栓形成,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如发生在妊娠期则可导致子宫螺旋动脉或绒毛血管微血栓形成,甚至形成多发性胎盘梗死灶,导致子宫- 胎盘循环血流灌注不良,增加RSA和胎死宫内的危险。PTS导致RSA的证据等级为I级。在由PTS引起的RSA中,抗凝治疗被公认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LMWH在合并PTS的RSA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3.1.1 获得性PTS最常见的病因是由APL引起的APSAPS最早发现于1952年,约70%的APS患者是女性,好发于育龄期。目前已公认APS是一种以循环中APL中-高滴度升高,伴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和/或早期RSA、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死胎、先兆子痫和胎盘功能不全等不良妊娠结局以及不孕等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因此,APS对妊娠的危害极大(证据等级I级)。目前APS诊断标准中的APL为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GP-1抗体,其与妊娠丢失相关的阳性预测值可达75%。其中,LA的阳性预测值更高。临床上根据有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病情的轻重,将APS分为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PAPS)和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APS) 以及恶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目前研究证实,APS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最明确机制是母-胎界面的血栓形成。因此伴有APS的RSA患者的核心治疗措施是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这也是目前被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各研究机构在LMWH给药时机、剂量、疗程尚不一致。【专家观点及建议】对于合并APL阳性(包括APS)的流产或RSA患者的给药方案如下:★APL阳性患者☆对单纯APL阳性而非典型APS患者,既往无自然流产史或仅有1次<孕10周的自然流产者,可单独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low-doseaspirin,LDA)(50~75mg/d)治疗,不建议使用LMWH;☆对合并典型APS 的RSA 或既往有≥孕10周自然流产、胎死宫内、子痫前期(preeclampsiaeclampsia,PE)、FGR等胎盘功能不全病史者,应联合使用LDA和LMWH。建议计划受孕当月月经干净开始给予预防剂量LMWH,并持续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2周,期间可根据D-二聚体水平调节LMWH用量。★既往有动静脉血栓史的APS患者☆建议计划受孕当月月经干净后使用治疗剂量的LMWH并联合LDA,检测到成功妊娠后,持续用药至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6周。★PAPS患者☆此类患者通常可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只有在发生血小板减少时使用。建议在无临床禁忌的情况下使用羟基氯喹治疗,并监测眼底状况。★SAPS患者☆对于SAPS患者,其LMWH的使用方案与PAPS相同,但同时要根据原发病情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并建议与风湿免疫科共同管理。★妊娠期间发生VTE合并APS的RSA患者☆建议使用治疗剂量LMWH,并根据血栓形成部位与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等相关学科共同管理,给药至少至产后6~12周或更长时间( 依据血栓情况决定)。◆3.1.2遗传性PTS指所有先天性抗凝血因子或纤溶活性缺陷而导致易于血栓形成的一类疾病。遗传性PTS包括抗凝蛋白( 蛋白C、蛋白S、抗ATIII)缺陷症、凝血因子FⅤLeiden突变、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凝血酶原基因突变等。遗传性PTS与RSA关系密切(证据等级I级)。遗传性PTS血栓特点除了遗传性HHCY外多数以静脉血栓为主。研究表明,HHCY与早期流产密切相关,而中期妊娠流产则以FVLeiden突变最为常见。多数文献报道,对于存在PTS的RSA首选LMWH抗凝治疗且疗效确切。但目前对遗传性PTS的RSA患者给药及停药时机存在较大差异。【专家观点及建议】对合并PTS的RSA患者首选LMWH治疗,给药方案如下:★对于无VTE史或近期无VTE表现的合并PTS的RSA患者☆建议给予预防剂量LMWH,从确诊妊娠开始,持续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2周。★对于有VTE史或有VTE家族史的合并PTS的RSA患者☆建议给予治疗剂量LMWH,从确诊妊娠开始,持续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6周。★对于近期有VTE表现但未妊娠、合并PTS的RSA患者☆建议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等相关学科治疗,治愈后6个月方可再次妊娠。★对妊娠期间发生VTE、合并PTS的RSA患者☆建议使用治疗剂量的LMWH,并根据血栓形成部位与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等相关学科共同管理,给药至少至产后6~12周或更长时间(根据血栓情况决定)。★对于无VTE史或近期无VTE表现但妊娠期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加、合并PTS的RSA患者☆可根据D-二聚体水平适当调整LMWH的使用剂量。●3.2LMWH在合并自身免疫疾病(AID)RSA患者中的应用AID是指机体产生高滴度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攻击相应的自身正常细胞和组织,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妊娠合并AID有: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干燥综合征(SS)、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妊娠合并AID患者由于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血管内皮,导致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聚集及白细胞、红细胞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可诱发动、静脉血栓形成,从而增加流产、早产、FGR、羊水过少、死胎、子痫前期/子痫(PE-E)、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 综合征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风险。严重者可危及母、胎生命。因此,妊娠合并AID的抗凝治疗,在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2.1合并SLE的RSA患者LMWH的应用SLE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管病变是SLE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病变除累及重要脏器外,妊娠期常累及胎盘。研究显示,SLE患者妊娠率不受影响,但SLE 患者流产、死胎、死产、早产以及FGR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SLE孕妇和胎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异常妊娠可以发生在妊娠的各个阶段和产后3个月。30%~80%的SLE患者血清中存在APL,这些患者发生严重产科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大。既往有流产或死产病史者、受孕时伴有活动性肾炎、高血压和APL阳性者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性将会增加。因此,对SLE患者妊娠期的管理除了对病情的严格管控外,进行抗凝治疗和管理是必须的。但纵观国内外学者及我国SLE研究协作组对SLE妊娠患者抗凝治疗的推荐方案则不尽相同。【专家观点及建议】所有合并SLE的RSA患者均推荐使用LDA或联合使用LMWH,并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具体给药方案如下:★对所有合并SLE 患者☆推荐于计划妊娠当月即开始使用LDA,持续用药直至孕36周或计划分娩前1周。★对APL阴性且无高危因素的SLE患者☆可单独使用LDA, 在妊娠晚期给予预防剂量的LMWH,分娩前24~48h停药。如单用LDA仍发生妊娠不良事件,建议下次一旦确诊妊娠即开始联合使用LDA和预防剂量LMWH,持续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对APL阴性但合并肾病综合征的SLE患者☆此类患者形成血栓风险升高,应当计划妊娠,并从备孕当月月经干净开始,给予预防剂量LMWH,直至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2周。★对于APL持续中、高滴度阳性但无VTE病史、家族史和近期无VTE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应联合应用LDA和预防剂量LMWH,应当计划妊娠,并从备孕当月月经干净开始给药,直至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2周。★APL持续中、高滴度阳性且有VTE病史、家族史的SLE患者☆应联合应用LDA和治疗剂量LMWH,应当计划妊娠,并从备孕当月月经干净开始给药,直至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6周。★对于高危的SLE患者如处于SLE活动期、SLE肾炎活动期、高血压或服用≥10~20mg/d泼尼松等的SLE患者☆首先应联合风湿免疫科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如不适合继续妊娠则建议终止妊娠;如果能够继续妊娠,推荐联合使用LDA和预防剂量LMWH,持续整个孕期( 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6周。★对既往联合使用LDA和预防剂量LMWH仍然发生不良妊娠事件且无高危因素的SLE患者☆推荐联合使用LDA和治疗剂量LMWH,从确诊妊娠开始,用药持续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2周。★对具有高危因素且合并非APS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浅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症、肾微血管病、心脏瓣膜病、网状青斑、偏头痛、舞蹈症、癫痫发作和脊髓炎)的SLE患者☆推荐联合使用LDA和治疗剂量LMWH,从计划妊娠当月月经干净开始给药,持续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6周。★妊娠期发生VTE的SLE患者☆建议联合使用LDA和治疗剂量LMWH,并根据血栓形成部位与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等相关学科共同管理,给药至少至产后6~12周或更长时间( 依据血栓情况)。◆3.2.2合并SS的RSA患者LMWH的应用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SS可根据表现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约各占50%。SSA和SSB抗体是诊断SS 较为特异的抗体。SS患者中80%抗SSA抗体阳性,50%抗SSB抗体阳性。SS患者妊娠时,胎盘可作为靶器官受到免疫损害,造成胎盘功能障碍。SS合并妊娠会增加妊娠并发症和胎儿丢失的风险,SS患者和正常人群相比自然流产率和早产率均明显增加,如SS同时合并SLE时,自然流产率和早产率都显著增加。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患者妊娠易导致胎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甚至引发胎儿心脏骤停,发病率为2%,且再次妊娠胎儿心脏骤停的风险明显增加。如SS同时合并APS,则流产、早产、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子痫和胎盘血肿的发病风险增加。【专家观点及建议】★对合并原发性SS的RSA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LMWH,但要定期检测凝血功能,严密观察胎儿、胎盘受累的临床表现,给予针对性和选择性的抗凝治疗。★对合并继发性SS的RSA患者☆若SS继发于SLE、APS等AID, 则按照SLE、APS选择LMWH给药方案。◆3.2.3合并UCTD的RSA患者LMWH的应用UCTD指具有1种以上结缔组织病的症状或体征,伴1种以上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等]阳性,但不符合任何其他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病程≥1年的AID(需排除肿瘤和感染)。UCTD发病率与性别有关,男女比例为1:6 ~1:4,育龄期女性多见。Mosca等估计UCTD占风湿免疫病的20%~52%。UCTD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可通过影响血小板活性、凝血或抗凝机制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而诱发血栓形成,妊娠期则会影响胎盘功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专家观点及建议】★对于合并UCTD的RSA患者☆妊娠期应密切关注凝血指标的变化,一旦出现易栓倾向,应及时给予LMWH进行干预,同时根据凝血指标适时调整LMWH剂量。★对APL阳性尚未达到APS诊断标准且既往单用LDA发生妊娠不良事件的UCTD患者☆推荐联合使用LDA和预防剂量LMWH,从确诊妊娠开始用药,持续整个孕期(分娩前24~48h停药),分娩后12~24h继续给药至少至产后2周。●3.3LMWH在URSA患者中的应用◆目前的研究表明,URSA可能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针对URSA,既往主要采用主动免疫、被动免疫等方法治疗,但疗效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研究表明,LMWH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促进滋养细胞的增殖、侵袭及分化和胎盘形成,从而促进胚胎生长发育,这为使用LMWH治疗URSA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然而,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LMWH治疗URSA是有效的。【专家观点及建议】★针对URSA患者应用LMWH治疗,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研究证据证明其有效,不建议使用或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展临床试验。●3.4 LMWH在RBP中的应用◆生化妊娠是指血b-hCG一过性升高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超声检查无妊娠的形态学证据,提示受精卵着床失败,常发生在妊娠5 周以内,也被称为“亚临床流产、隐匿性流产”,是早期妊娠丢失的一种特殊类型。RBP 是指连续发生≥2次的生化妊娠,RBP由于妊娠丢失发生得很早,其发病率难以统计。但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RBP的发生率大幅度升高。生化妊娠的发生率在15%~20%。RBP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学者分析病因显示RBP和RSA在病因学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目前鲜有LMWH在RBP中应用的报道。【专家观点及建议】★鉴于RBP和RSA在病因学方面有高度的相似性,专家建议对RBP患者可按照RSA诊治规范进行管理。先进行严格病因筛查,根据病因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4.应用LMWH的安全性●目前一致观点认为妊娠期暴露预防或治疗剂量的LMWH对于母、胎是安全的,母体的不良反应少见,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过敏、转氨酶升高、注射部位皮下淤血、瘀斑、瘙痒、荨麻疹等,但多数症状较轻,不影响治疗,罕见有超敏反应和HIT的报道。对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孕妇,应用LMWH并不增加阴道出血量。HIT、产前出血、死胎、FGR、重度PE、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和致畸的报道。LMWH不能通过胎盘屏障,故不会增加胎儿出血事件的发生,LMWH不分泌于乳汁中,因此,哺乳期使用LMWH也是安全的。【专家观点及建议】★尽管LMWH属于B类药物,安全性高。但也有很多不良反应,其本质是动物源性的糖类抗凝剂,并非常规的保胎药物,临床上应严格规范使用,避免超适应证、超大剂量使用。5.LMWH监测●妊娠期使用LMWH监测主要集中在LMWH可能引起的出血事件、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是否受损等方面,尤其是对于体质量过高或过低、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等患者,应用常规剂量LMWH有可能因剂量不足影响疗效,或剂量相对过大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对于这些特殊人群使用LMWH需要加强安全性监测,如需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是否有鼻衄、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情况;定期检查凝血功能,至少每2~4周1次,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等。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至少每1~2个月1次。对于肥胖或体质量低于正常的患者,建议监测抗凝血因子Xa活性,依据抗凝血因子Xa活性调整LMWH剂量,避免剂量不足或过量。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LMWH抗凝血因子Xa的作用与肌酐清除率显著相关。多次给药后,抗凝血因子Xa活性的积聚值得关注。在治疗剂量下,当肌酐清除率<30mL/min,LMWH清除将受到影响,容易造成LMWH累积效应,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当肌酐清除率<30mL/min, 建议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LMWH,同时定期监测抗凝血因子Xa活性。 因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LMWH可部分通过机体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减轻了肾脏负担。LMWH对血小板聚集影响小,罕见引起HIT,HIT一般出现在给药后5~21d,如检测到血小板数量较给药前下降>1/3,要警惕HIT的可能。★低分子肝素防治自然流产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按单位名称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乔杰、王海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任慕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杜美蓉、李大金)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韦相才)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欧汝强、钟兴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古航)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李文)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兴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靳镭)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嘉茵)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谈勇)山东省立医院(陈子江、颜军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林厚文、林建华、林其德、吕良敬、孙赟、赵爱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杨程德)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鲍时华、金莉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王树玉)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弘)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康晓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朱依敏)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张松英)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李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乔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琼)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
好多,价格好贵,不好发。
期刊名称: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英文名称:药物分析学报主管单位:教育部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语种:英语《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原《西安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重点报道机械、能源、动力、电气电子、信息与控制、计算机、材料、化学工程、生物、环境保护、建筑、物理、工程力学、医学、药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进展等。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该刊目前暂不是SCI收录,请不要将其与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混淆,后者为SCI
太多了,你最好按类别来查这样会相对更准确一些,先把综合类的给你发出来。(十六)R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表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Acta学报的意思。。你想多了
不容易。截止到2022年7月6日,根据《中国药学报社》的相关规定了解到,英文版杂志的发表并不容易,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反复斟酌,确定无误之后才可以发表。
或许是,没投过。
只是《中国药学》 的英文版而已,属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主办:中国药学会出版周期:双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英文ISSN:1003-1057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核心库(C)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336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0.312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5年版影响因子:0.519
中国药学杂志涵盖重点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产物、药物分析医药科学的所有领域,药剂学和药理学。它发表原创性的研究文章,简短的沟通,评论,在药物研究和引进新的药物的发展。这本杂志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了药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成就,这是本杂志的兴趣。
是核心期刊。刊名: 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主办: 中国药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0513-4870CN: 11-2163/R邮发代号:2-233复合影响因子:1.519综合影响因子:1.04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药学学报创刊时间:195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