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早教论文题目亲子关系模板

发布时间:

早教论文题目亲子关系模板

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亲子沟通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然而,还是有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那么,家长怎样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呢?一、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朋友,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基本要求,如果父母高高在上,摆尽做家长的威风,板着面孔说话,那么,还怎能要求孩子向你说心理话。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不要训斥也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和孩子做朋友,还要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二、多赞美、少批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孩子不管是有意或无意那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的给以表扬,家长不妨感谢孩子的进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享受,这样会增加孩子的自重感和责任感,他会更加再接再厉。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一味的批评孩子。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三、与孩子一起做事。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实现沟通,这点也很重要。比如说,父亲和孩子一起玩玩球,母亲和孩子一起布置布置房间,一块给家里做一个梯子搭一个架子什么的,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跟孩子一起做事的机会。

亲子早教论文参考文献

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参考~ 篇一: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皮连生著的《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吴立岗著的《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朱家雄主编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靳玉乐著的.《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邵瑞珍著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方明编著的《家园合作 提高幼儿素质》,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卢乐山等主编的《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沈阳出版社,1995。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徐学莹等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袁衍喜编著的《幼儿园活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黄人颂著的《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华东七省市等编写《幼儿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全国统编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材《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李瑞英编写的广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1998。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刊物《幼儿教育》1990~1998。 篇二: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Linguistics.1993.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2007.8.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Richard.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Gottfried.Promoting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学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早拆模板板体系论文

提前拆除模板啊。

模板早拆体系原理模板早拆体系原理采用早拆工艺,就是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2m跨度的水平结构,其砼拆模强度可比>2m跨度的水平结构减少20%的规定,即达到设计强度的50%即可拆模,因此,只要通过合理支模,将较大跨度的楼盖,通过增加支承点(即缩小楼盖的跨度)变为≤2m跨度的楼盖,使拆模强度降为50%,从而达到“早拆模板,后拆支柱”的目的,这样就加快了模板的周转,也使模板的配置量减少了1/3~1/2。模板采用早拆工艺的关键在于支柱上装置早拆头子。目前,早拆柱头的构造型式大致有4种,即螺旋式早拆柱头、斜面自锁式早拆头子、支承锁板式早拆头子,不仅能用于定型配套生产的主梁龙骨和钢框木(竹)胶合板模板,且可用于脚手管和方木作主梁龙骨,铺设组合钢模板和无框木(竹)胶合板。近期修订的《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中,也增加了采用早拆工艺的早拆柱头,从而使早拆工艺拓宽了应用范围,据调查,在现浇楼盖施工中,采用早拆工艺的模板费用可比常规方法节约50%。参见:《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95)《钢框竹胶合板模板》(JGJ/T3059-1999)高强覆膜竹胶合板2440×1220×15

亲子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亲子阅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亲子阅读教育探析》

摘要:“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简要阐述了亲子阅读的涵义及亲子阅读的类型;针对目前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提出了有效应对措施。

关键词:孩子阅读;亲子阅读;阅读策略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教育领域。其中,亲子共同阅读的“亲子阅读”,因为其易于操作并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益处,所以成为父母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亲子阅读的涵义及类型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一项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父母亲和孩子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从梅、周兢两位老师根据3~6岁母亲与儿童共同阅读图画书过程中的亲子互动程度,划分出“平行式亲子阅读、偏离式亲子阅读及合作式亲子阅读”三种不同类型的亲子阅读活动,而合作式亲子阅读是目前绝大部分家庭采用的方式。所谓合作式亲子阅读,指的是父母与孩子围绕图画书展开有效交流的亲子阅读。这种阅读活动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绪、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桥梁。

二、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

现代父母都意识到亲子阅读是开发孩子多项潜能的关键和终身学习的奠基石,然而,由于不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亲子阅读”的涵义和引导方式,许多父母在对待亲子阅读方面仍存在种种误区和疑惑。

1.把“阅读”等同于“识字”,功利化、目的性太强

一些父母强调早期阅读的重要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得识字信息和知识,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教学,过分追求阅读指导的“结果”,认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念图画书给他们听,可以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往往使父母无法轻松地给孩子讲故事,从而使图画书失去其最重要的功能――给孩子带来快乐。

早期亲子阅读重视的是对孩子阅读兴趣、情志及能力潜移默化式的培养。虽然阅读中,孩子可以自然接受词字的音形刺激,有助于孩子的“识字”,但亲子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更不等于“品德教育”和“成功教育”。功利性和目标性太强的阅读会严重影响亲子阅读的品质和孩子的读书兴趣。孩子就是做一个倾听者,在听和看中获取图画书的信息,最初阅读中不恰当的频繁地提问,会使孩子情绪紧张而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过“图画书对孩子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确实,快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寻求快乐是人类的本性,阅读首先应具有快乐功能。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对孩子读书的期望值。亲子阅读的意义首先是快乐、是爱的体验,对于孩子而言,书就像玩具,翻书就是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本末倒置。

2.对孩子的教育物质投资得多,共读时间投入得少

亲子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阅读”本身,亲子阅读之所以被称之为“亲子”,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亲子”,高品质的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共处交流的重要时光。

许多父母舍得为孩子买书,却缺乏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主任王争艳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2岁的儿子每天盼望妈妈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由于工作压力,自己经常无法满足孩子要求。还有一些父母时常抱怨,从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买了不少书,也坚持经常为他读书,可孩子就是“对书不感兴趣”。这样家庭存在书香不浓情形的根源在于:父母只为孩子买书,把亲子阅读当成是孩子的事或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与孩子阅读时敷衍了事。其实,要想让孩子爱上书,言传不如身教。试想想,如果父母很少为自己买书或在家从不看书,那么即使孩子拥有再多的书,要爱上读书,这恐怕是很难的事。亲子阅读贵在持之以恒并身体力行。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的是父母跟孩子的共同付出。

三、亲子阅读的策略

1.正确了解亲子阅读的意义和目的

对父母和孩子来说,一家人在一起围绕一本读物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并由此获得爱和快乐,比起获得相关的知识来得更有意义。而父母与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孩子在阅读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感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亲子阅读最大的价值所在。至于知识的获得、道德的熏陶、阅读能力提升之类的,不过是快乐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副产品。

2.在生活中建立一个充满阅读信息的环境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舒适、愉悦的环境会使孩子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孩子小时,父母可以在家里放置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小书架,让孩子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和享受阅读的乐趣。孩子稍大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外出,丰富情感体验。如在和孩子学习儿童读物《春天的花园》后,为了让孩子体验书中描写的情景,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实地接触书里描述到的花草、树木、虫子、青蛙等,帮助孩子在抽象的文字或图片与相应的具体形象建立起联系,利于孩子的理解和阅读兴趣提高。

3.选择有趣的而且有益的图画书和其他阅读材料

亲子阅读的材料必须符合各个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明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内容原则。按照0~6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不同的阶段为孩子选书。如1岁以下宝宝,应选择一些经典的“无字”图画书;2~3岁的孩子,应选择以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图画书、卡通读本为主;4~6岁的孩子,应选择活泼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故事书等。可以说,父母在亲子阅读对读物的选择上应该以孩子为本位,首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根据孩子的发展需求来选书,不要一味地局限于智力开发的需要考虑。

4.建立起良好的阅读常规,帮助孩子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米里斯认为,0~3岁是孩子形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对父母而言,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艺术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父母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松居直先生对亲子阅读的独到见解,至今仍给人振聋发聩之感。作为父母,应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哪怕五分钟,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不要因为忙,或者心情不好而放弃陪孩子看书。

四、结语

亲子阅读是儿童生态成长中不可无视的环节。在亲子阅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喜欢阅读并且会不断独立阅读的人,这样的孩子也一定是健全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朱从梅,周兢.亲子阅读类型及其对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影响[J].孩子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7.8):89-94.

[2]王争艳.专业妈妈的育儿主张[J].父母必读,2011,(5):14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亲子阅读教育论文

关于亲子关系论文范文资料

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据报纸报道,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内容是:儿子全部自筹教育经费,自己解决求学,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自己解决养老费、日常料理等事宜。 很多人看了这则报道后对这对父母提出了批评,说这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孩子的义务,这是父母对子女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我认为,这恰恰是父母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家庭物质生活得到改善,随之而来,父母对孩子的负责任也变成了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逐渐变得懒惰。养成了坏习惯,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上述父母并没有像以往母亲那样对待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产行为,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对孩子负责。 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老师承担着教育学姓的责任,父母承担着培育子女的责任,甚至在动物世界里,老鹰也承担着让幼鹰飞翔的责任,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责任,我们也就需要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会使我们充满勇气,智慧与力量,众所周知的洪战辉是一个极其负责任的人,正因为他有一颗坚强,有责任感的心,他才有勇气面对家境的贫苦而自立读书,才能有力量带着妹妹上大学。 做一个负责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尊敬,甚至会挽救人的生命,2002年,一个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一黄志全在行车途中因心脏病突发,在最后的一分钟之内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最后力气拉下车闸,把车门打开,让发动机熄火。最后,他停止了呼吸。此消息传出后,全国人民无不对他的负责任而感动。 顾炎武曾经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一个人责任感的高度体现,我们高中生即将步入成年,我们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我们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呢?俗话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要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同时,我们还要对自己负责等等。 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吧!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会更美好。

1,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外国思想做法进入国内,中国的传统美德和这个协议的碰撞矛盾我是你的话正反两方面都说2,议论文最好是就“协定”的对或不对来写最简单,如果辩证地写会比较多,而且每个方面不容易全面。赞同:(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和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女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来代替)不赞同:围绕孝的含义去写(比如孝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而是建立在道德与人性上)3,你可以写这种经济上的独立是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但是经济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亲情的泯灭,父母与儿女之间不相互依赖的是经济不是感情4,我们从正规的思路切入,分法理和情理来看。首先说法:就这个“父子协议”本身而言,显示出的是中国家长对孩子过多的溺爱,以及孩子的不知道感恩。怎么说?从法律上来说,父母抚养子女的义务是到孩子18岁成人,父母本身就没有义务承担孩子“高等教育、谋业、结婚”等等等等;另一方面,赡养父母是做子女的义务。例子中的儿子自以为能够自理自立了,就不再需要父母的钱物了,也可以不用孝敬父母了——这显然是把父母的宠爱当做必然,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早20年他干嘛去了。)例子中的家长会愿意做这样的协议,显然也是把孩子成年后的那些事当作了自己的事情(其实本来就不用他们操心)转折说情:千千万万的父母们不是不知道,抚养孩子的义务只需要到18岁,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地为了孩子付出一生——是因为爱,而不是法。所以,作为孩子,我们要做的是感恩,真的去爱父母——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最多、最珍贵的不是那些钱,而是他们的爱。时代在变,人们愈发有经济头脑,从小有理财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但那是用在工作中、用在商场上,而不是用在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情感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历经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从未改变。最后,“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父母给孩子的还是没有道理的),家需要的是爱,“爱”才是家的所有的“道”和“理”。还有一些范文:地址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