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滴滴现状分析论文期刊

发布时间:

滴滴现状分析论文期刊

体验人:Rebecca 体验时间:2013年 9月 1 日 -- 2017年 6月 22 日 体验产品:滴滴 IOS 版本 软件版本:V5.0.22 设备型号:iPhone 6 plus 操作系统:iOS 10.3.2 自2006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开始至今,互联网出行经历了从大众用户到行业用户的全面覆盖以及细分领域的不断探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化,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在企业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的推动下,互联网出行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滴滴目前F轮融资,估值300亿美元,融资总金额估算为1110.87亿人民币。投资情况如图,主要投资机构有金沙江,腾讯,新浪微博,阿里巴巴,苹果,软银中国,招商银行等。 出行方式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指标:①时间,②价格,③舒适度,④安全性。 如出行方式对比图所示,打车在时间、舒适度上都比较出色,但是安全性较弱,并且价格较高。 因此什么样的人会选择打车?赶时间或者对舒适度要求高,同时能够接受较高价格的人群。 打车难这个问题困扰中国人很长时间。在滴滴出现之前,打车难可以拆解成如下问题: 1. 线下打车难:1)出租车经过乘客地点的时间随机,导致乘客等待时间不确定;2)出租车司机拒载现象; 2. 电话预约出租车,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并且找对方困难; 对于想要打车的乘客来说,他们的需求是1)快速地打到车或者预约到车;2)上车后快速且舒适地到达目的地。 不管是出租车司机,还是专车、快车司机,最核心的需求是赚钱。细化后如下: 1. 接到好单子,这里的“好”根据司机当前的需求可能指远里程单,顺路单等等。 2. 减小空载的时间。 产品功能上,主要分成出行方式,我的信息和其他服务三大类。主界面为出行方式和地图,我的信息与其他服务使用抽屉式展示。在设置中,有一个提高行程安全性的功能非常贴心,填写紧急联系人后,可以选择开启通过短信形式自动分享行程给紧急联系人,同时如果遇到危险点击紧急求助,发送信息给紧急联系人。 产品使用流程图与每个阶段的优化点如图,接下来针对快车流程中的优化点展开介绍。 需求:女生希望能绝对安全地乘车 问题:频频爆出女性乘坐网约车出事新闻,e.g.女教师乘假牌专车惨遭司机劫杀等,导致许多女性对单独打快车、专车有一定的担忧。 建议:1)打快车或专车时可选择司机评级;2)推出专门的安全型车辆,严格筛选加入滴滴时间长,资料全,评价好的司机。 需求:1)赶时间的用户最关心时间;2)拼车选择参考因素:价格&时间。 问题:在打车之前未显示完整的时间。地图上的图钉上会显示等车时间,但确认打车页面不显示总时间的信息。 建议:增加显示预估总时间,预估总时间=等车时间+起点到终点时间。 需求:快速并且低价打到车 问题:1)等待接单时间很长;2)不加价难叫车;3)接单的司机距离很远。 建议: 1)进一步优化订单系统的分配策略,综合考虑用户地点,司机地点与方向,目的地,价格等因素。 2)整合全平台各类型车辆资源,例如快车打不到时,可以提示使用其他类型如出租或专车等。 需求:双方高效沟通对接点。 问题:对接点明确时,打电话存在无效沟通。 建议: 1)对接点明确时,强化采用地图+IM信息方式沟通。 2)对接点不明确时,采用地图+电话方式。 需求:1)上车后,乘客想要了解到达时间;2)乘客不知道路线,有些司机还询问乘客怎么走。 问题:没有在乘客端显示路线和到达时间。 建议:在地图上显示规划的路线与到达时间。 需求:1)对乘客来说,获取打车优惠券。2)对平台来说,提高日活和订单量。 分析: 1)对乘客来说,领取的优惠券有效期太短,优惠力度极小,用户体验不好; 2)对滴滴平台来说,优惠券的有效期和力度主要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角度考虑设置的。 建议:在乘客用户体验与平台商业利益之间做好权衡。 1)在优惠力度极小的情况下,尽量延长优惠券的有效期; 或者 2)每次支付前给出领取(优惠力度较小的)随机优惠券的入口,领完优惠券后支付。 滴滴出行的发展便利了我们的出行,同时也由于低价抢占市场引入了一些问题。例如2013年-2015年滴滴快的大量补贴乘客和司机,原本公交地铁出行的人由于超低价格选择了网约车,同时外地车大量进京,外地人进京开车,提高了道路汽车负担率,加剧城市拥堵。 而中央政府和北京地方政府一直坚持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鼓励绿色出行,滴滴造成的负面影响与政府的倡导相悖。 2017年初以来,滴滴出行出现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打车贵主要是对乘客和司机的疯狂补贴时代落幕,而打车难一方面是运力下降同时用车需求高,另一方面也有网约车新政的影响。 从战略角度来看,滴滴下一步的方向可以从以下三点切入: 一是配合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把快车拼车,顺风车和巴士这些共享业务线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乘客共享体验。 二是调整剩余网约车业务的战略布局,主要是快车、专车等,从低价服务转向高端服务。 三是从前两点针对性地增加运力。 最后,作为一个长期使用滴滴的用户,希望滴滴能越来越好,如slogan所说,让出行更美好!

[汽车之家 行业]? 伴随着技术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出行模式正在被重新塑造。除了传统的公共交通、出租车、私家车,还出现了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等新出行业态。在众多出行新业态中,网约车发展的规模、速度最快,对我国交通环境的影响也最大。

10月29日-3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发布了两份有关交出行行业的报告:《未来城市出行蓝皮书(2020)》及《重塑出行:共享出行与自动驾驶的融合进化》。报告重点解读了当前我国网约车现状,以及未来出行发展趋势。

网约车发展迅速 渗透率仍较低

我国出行人数保持增长,小汽车成为重要出行方式。我国机动车用户在2019年达到5.58亿人,根据测算2020年将超过6.23亿人。

新型出行方式对原有出行方式产生冲击,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比例上升,2009年以来,出租车和公交车客运占比持续下降。网约车出行比例不断上升,但渗透率不高。国内网约车出行量近五年增速达97%,当共享出行在这个交通占比仍然较低,以规模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滴滴为例,其市场渗透率仅为1%。

网约车用户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2018年,网约车客运量占比出租车客运量的比例从9.5%上升到36.3%。截至到2019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达到3.4亿,同比增长13.5%。

网约车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服务,网约车分为快车和专车,两者的差异在于车辆、服务和定价。专车服务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具有实现21%的年复增长潜力,3年内总单量预计翻倍,增速远超快车市场。

滴滴在网约车市场形成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但区域性网约车平台也有较强竞争力,各城市多平台并存。经过一些列的收购合并,网约车市场进一步集中,滴滴用户规模超过1亿人,日均订单超过200万,滴滴在全国网约车市场份额超过80%。

主机厂布局网约车多采取地方性策略,目前全球主流车企均提出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如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等国际巨头,以及吉利、北汽、长城、长安等国内品牌。

多地都在鼓励和要求存量网约车转变为新能源汽车,2019年已经有30%新售新能源汽车注册为网约车,约50万辆。

未来五年,网约车市场将整体增速放缓,但仍将呈两位数增长。2018年,网约车市场规模为2678亿元,过去四年CAGR为82%。目前,部分网约车企业开始由市场化扩张转化为存量优化运营,一些小型企业退出市场。

多模式并存 下沉市场潜力大

一二线城市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使得网约车市场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速有赶超一线的趋势,主要网约车企业已经开始对二线城市进行持续的渗透和布局,以形成新的客户群体壁垒优势,如哈啰出行在郑州布局,美团打车在南京布局。预计2022年,二线城市的网约车订单将从2018年的990万增长为1670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

相比一二线城市,下沉城市已经成为了最旺盛的消费增长点。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基数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50%,且用户通勤时间短,给网约车市场留下潜在空间。从市场渗透率看,二线城市不足20%,三线城市则不足10%,未来将有更多的平台进入下沉市场。

顺风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多家企业上线顺风车业务。中国顺风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渗透率较低。经过2018年安全事件后,顺风车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嘀嗒出行占据最高市场份额,达到66.5%。

2019年,私人载客汽车行驶距离达到22781亿公里,顺风车行驶距离仅有43亿公里,渗透率为0.19%,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汽车驾驶员与汽车保有量存在较大缺口,租车仍有一定需求。我国租车规模逐年扩张,但相比国际市场,市场渗透率依然较低。传统长短租业务已经比较成熟,旅游自驾拉动发展。主要玩家包括首汽集团、上海大众等国有企业,以及神州租车、一嗨租车、携程租车等民营企业。其中,神州租车入局较早,用户规模稳居第一,2020上半年,用户规模达到300万以上,市场占比约为23%。

分时租赁进入到精细化运营阶段,头部企业进入新模式。快速扩张及经营不善的平台逐渐退出赛道,而以Gofun为首的头部平台开始扩张新业务板块,横向挖掘长租、物流市场,纵向打通产业链,发展二手车和汽车后市场服务。

出行行业难盈利 经营压力显著

我国网约车行业虽然规模不断扩大,但始终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最重要原因在于高昂补贴投入。2018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共计投入113亿元,美团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支出高达44.63亿元。

长远来看,自动驾驶技术将颠覆整个出行服务。Robotaxi是使用自动驾驶技术代替人工驾驶员进行驾驶行为的出租车服务,预计到2030年可实现Robotaxi商业化落地,2035年左右其渗透率预计可达20%-30%。

如何使自动驾驶技术与网约车商业模式相结合是整个出行产业链的重要课题。

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可能改变网约车的运营模式。根据通用汽车的研究,到2025年,通过自动驾驶可将当前3美元/英里的共享出行成本大幅削减至1美元/英里,由此通过规模化运营摊薄成本,在2030年之后的远期,将助推Robotaxi的出行里程在汽车总体出行里程中占比达到75%。

目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联手出行服务商,未来商业模式逐渐清晰。目前针对Robotaxi共有自动驾驶公司自主运营、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以及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运营三种运营模式。出行服务商拥有真实场景和平台用户,有望借助Robotaxi在道路运输端的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如AutoX接入高德打车业务后具备场景化优势,采用混合派单的模式,根据网约车运营数据将路况简单的订单优先派发给自动驾驶出租车,使业务在可控的范围內逐步推进,逐步形成新的网约车运营模式。

受各地政策与技术成熟度约束,目前Robotaxi需配备安全员,成本高昂。但Robotaxi每公里成本不断下降,与传统出租车成本相比将在2025-2027年之间达到拐点。预计Robotaxi取消安全员并规模化部署后,其成本优势凸显,将带来出行服务的颠覆。(文/汽车之家 肖莹)

网约车平台用户保持较高水平

从用户规模来看,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大体呈稳定增长态势。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网约车用户使用率有所下滑,降至36.9%。但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减弱,截至2021年6月底,网约车用户规模回升至39700万人,使用率回升至39.2%。

网约车平台加快布局

面对网约车用户规模的小幅回升,网约车平台也相应加快了融资及布局速度。从网约车赛道融资情况来看,2021年网约车赛道频繁融资,各大网约车平台都在加速扩张。2017年我国网约车行业融资金额达到顶峰,发生融资事件15起,共实现融资金额627.5亿元。2018年后我国网约车行业遇冷,融资金额下降明显。2020年受疫情原因等复合因素影响,网约车行业投融资事件与金额进一步降低。

2021年网约车行业投融资事件频发,迎来新的增长周期。截至2021年10月底,网约车行业共完成9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突破120亿元。

除此之外,由于滴滴在2021年频繁被约谈,在美国上市的舆论发酵开来,出行第二梯队的企业加快布局情况。时隔4年,美团打车卷土重来,快狗打车、曹操出行等企业高调入局,相继完成融资。2021年11月,大众出行引入投资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将分两期向大众出行投资4000万元,持股10%。具体布局情况如下:

网约车平台现存问题多 政策进一步加强监管

在滴滴整改期间,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合规治理也在不断深入与细化。由于我国网约车如今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征。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网约车平台抽成高、随意调价,司机拒绝派单权利被架空;二是监管不严,导致网约车行业事故频发;三是存在无序竞争,仍然存在恶性比价的竞争情况;四是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面对以上问题,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从完善平台和从业人员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明确要求,并提出保障措施。《意见》中还明确要求,及时预警垄断风险,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防范资本在交通运输新业态领域无序扩张,依法严厉查处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诱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约车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截止2021年8月,滴滴违规,但是没有倒闭。

2021年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实现营收为422亿元。 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DIDI"。

安全隐患: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报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滴滴危机事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文章首发-公众号: 钻石研报 。

一、“滴滴”事件的背后是大国数据的博弈

1、滴滴赴美低调上市,旋即被网信办启动网络安全调查。 6月30日,滴滴低调完成赴纽交所IPO动作,募资不低于44亿美元。7月2日,网信办发布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网信办再次发布消息,要求滴滴App下架。这样的监管对象、监管措施和推动力度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2、“滴滴事件”敲响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警钟,未来相关监管力度也将持续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愈发严重。2021年6月,工信部就通报过291款侵害用户权益App,并进一步加大对App弹窗信息关不掉或者未显著提供关闭功能标识,开屏信息、弹窗信息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欺误导用户跳转至其他页面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滴滴事件”敲响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警钟,我们认为未来相关监管力度也将持续提升。

3、从立法层面来看,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总则编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面向 社会 公布并征求意见。二审稿第57条规定,“提供基础性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需要履行个人信息保护特别义务: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督;对严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内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务;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 社会 责任报告,接受 社会 监督。该规定重点强化超大型互联网平台信息保护义务。

4、归根结底,滴滴事件还是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重要性超过传统认知范畴。 尽管滴滴中国活跃用户3.8亿(据招股说明书),但此次受到监管审查,原因是网络安全,和较早对多个企业展开的反垄断审查不尽相同。一方面,位置信息是更为敏感的数据,不仅涉及财产安全,往往还涉及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和保护其实会渗透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场景,远不止日常的线上办公、生活领域。未来,网络安全还会紧密关联到工业生产、虚拟现实、区块链、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领域。

二、数据战略意义上升,警惕“以经济之名行政治之实”。

1、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战略意义上升,保护/获取数据资源尤为关键。 由于数据正在逐步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对生产生活活动,甚至人的思想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从大国博弈的层面来看,首先如何保护本国的数据不轻易为他国所用,其次如何获得他国数据为自身所用,就尤为关键。可以说,数据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更具有战略意义。从全球来看,不同经济体目前采用的方式表面来看五花八门,但核心都是在互联网数字 社会 “自上而下”构建法制体系来保护/获取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看似市场行为,实则隐含国家安全和大国博弈的考量。

2、对内来看,美国可能正在借“反垄断”之名,开始加强对数据的监管。 大多数人看美国反垄断,只是从商业的角度去看,参考的是90年代的微软反垄断案,而忽略了互联网平台实际上形成的双重垄断——表面是某一个商业领域的垄断,背后实际上是对数据的垄断。互联网平台是大数据收集的载体,利用这些数据不仅危害行业本身的市场平等竞争,更重要的是可能造成隐私泄露、影响国家安全等非市场化的问题。因此,尽管拜登和特朗普在诸多观点上大相径庭,但是对于 科技 巨头反垄断的看法则较为一致。在特朗普执政的后期,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开始针对Google、Facebook、Amazon、Apple四家互联网 科技 巨头进行反垄断调查,并于2020年7月29日举行了反垄断听证会。而拜登执政之后延续,甚至试图进一步加强了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

3、对外来看,美国或也正借“收紧对赴美上市企业监管”来获取更多信息。 除了通过反垄断调查,美国自2020年以来也加紧了对赴美寻求融资企业的审核和管控,需要警惕其将此作为获取财务、营业数据等信息的渠道。2021年,《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对在美上市公司基本披露义务作了规定,要求向美国证监会(SEC)披露该公司审计报告、发行者本国(即该公司设立国)政府机构持有的该公司股份比例、公司所聘会计师事务所境外分支机构所在国政府机构是否对公司拥有控制权等信息。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外国发行人,将被迫从美国退市。而根据PCAOB的报告,截至2020年5月,全球225家因监管障碍而无法进行审计监察的美国上市公司,有213家来自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其余11家来自比利时。换言之,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给中国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境外融资增加了极大的摩擦成本,并且提升了中概股退市的风险。需要持续关注美国以自己的金融市场优势,来获取数据等关键要素的潜在风险。

参考内容:

《中银证券-计算机行业点评:上市与下架,滴滴事件是不是网络安全问题?》

《开源证券-计算机行业点评报告:“滴滴事件”敲响个信安全警钟,把握网安投资机会》

《兴业证券-大国数据博弈系列开篇:“滴滴”事件背后的大国数据博弈》

这两天的风口浪尖,必定非滴滴莫属了。 郑州空姐遇害还没多久,又传来乐清姑娘被害的消息。 震惊!震惊!震惊! 尤其是得知这个顺风车司机前一天还因为骚扰女乘客被投诉,却没有被及时处理。 此次乐清滴滴顺风车事件,暴露出网约车管理的诸多漏洞。 很多人说顺风车不好,应该取缔。 其实顺风车本身,就是一个产品,一个工具, 它确实解决了人们出行中的一部分需求。 单纯让顺风车下架,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关键的问题,是要滴滴和政府共同完善网约车的监管机制。 此次事件中,滴滴客服的推诿和滞后,是大众普遍诟病的问题。 乘客,在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却由于安全机制的缺失,失去了获救的机会。 这对于文明社会,是多么巨大的悲哀和讽刺啊! 滴滴无法保证每个司机都不是坏人,但是完全有办法进行资格审查。 也完全有办法和公安部门建立直连,而不是由所谓的安全专家来进行后台处理。 同样,作为政府部门,是否也应该考虑在出行方面设置一定的强制机制和措施呢? 比如要求网约车平台与公安交管中心连通,甚至在车内设置一键报警装置。 银行ATM机都可以实现,对于现今的科技手段,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呢? 关键还是在于这件事的受重视程度。 如果人命都换不来滴滴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那我们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同样的悲剧依然会继续上演吧。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分析论文

1:理论上终点前0.1%的PH值是10.21,终点后0.1%PH值是9.32。2:在任何酸度时,H3PO4均以H3PO4、H2PO4-、HPO42-、PO43-四种状态存在,计算时,只考虑了其中的两种状态存在,忽略了其它存在状态,就出现了等当点前的一点的PH值偏高,而等当点之后一点的PH值又偏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一、实验题目:设计一个实验以准确测定某固体二元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80~100)二、实验目的: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等基本操作。三、提供的试剂:1、相对分子质量为80~100的纯固体二元酸2、0.40 mol/L 的NaOH溶液【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一、实验药品 除了题目上已经提供的某未知二元酸和0.40 mol/L 的NaOH外,还需要酚酞作指示剂。二、实验仪器: 1、碱式滴定管(25毫升) 2、移液管(10毫升)或酸式滴定管3、锥形瓶 4、容量瓶(100毫升)三、实⚥8C过程 1、预测酸、碱用量(1)假设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0,滴定时所用NaOH 的体积是20mL则 碱的物质的量为:0.40 mol/L×0.02 L =0.008 mol因为酸是二元酸,则酸与碱的系数比为1:2 即X + 2 NaOH 1 2 Y 0.008 Y=0.004 mol 酸的质量为0.004 mol×90 mol/L =0.36 g(2)称取3.6克酸并将其配置成100毫升溶液(用100毫升容量瓶)2、滴定过程(1)用移液管或酸式滴定管移取10毫升酸溶液,并转移到锥形瓶中,滴几滴酚酞指示剂,溶液应为无色。(2)用0.40mol/L 的 NaOH 滴定酸直至溶液颜色变红。(3)重复1,2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四、数据记录及处理 NaOH的体积(ml ±0.05 ml) 1 2 3 滴定后读数 A1 B1 C1 滴定前读数 A2 B2 C2 所用碱的体积 A1-A2 B1-B2 C1-C2 平均所用碱体积:V毫升计算过程:X + 2NaOH 1 2 Z (V/1000)×0.400Z=(V/1000)×0.400/2=(V/1000)×0.200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0.48/Z=0.48/[(V/1000)×0.200]补充:食物的酸碱性尿液通常呈酸性;吃素的人,尿液呈中性或弱碱性的机会较站在营养保健的角度来看,食物的摄取能做到酸碱平衡最好。虽然食物的酸碱本身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微小,但无论是吃得过酸还是过碱,代表的都是一种营养不均衡,久了对健康就会造成伤害的。偏食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过多,都可能引发有关疾病。所以,平常进食应适当注意科学搭配,避免过于偏食,以保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但是,由于生活的改变,食物的酸碱性现今酸性体质的人居多,所以对酸性食物的过多食用应注意避免。若进食酸性食物过多,引起酸过量,就可以使人体多种病患接踵而来。幼年者皮肤病、便秘、龋齿、胃酸过多、神经衰弱、疲劳倦怠;中老年者神经痛、胃溃疡、动脉硬化、血压升高。碱性食物过多会使体液偏碱,易招致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乃至白血病等病但是把食物以「酸碱」二分为「好坏」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少吃些肉,多吃些菜是对的;如果酸性食物吃的太多,吃些碱性食物均衡一下也是可接受的,但是不要矫枉过正了。只要遵循着均衡饮食的原则,注意天然新鲜食物的充份摄取,在营养上,在酸碱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平衡。补充:化学中酸和碱的概念是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的.在19世纪末奥斯特瓦尔德的影响下,根据电解质离解的理论,化学界中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氢离子是酸性的体现者,酸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氢氧离子则是碱性的体现者,碱的强度与浓度成正比。因而,酸碱中和作用就是氢离子和氢氧离子相互作用生成水的反应。在当时,这一概念经过测定不同的酸碱的中和热证明是符合事实的。与此同时,人们在实验中发现,除去杂质的纯水具有微弱的导电性。因此,在水中游离的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而且,当时的人们已测定水中离子的浓度积为10-14。当时通常认为水的离解可能用下列方程时,在25℃时测定纯水的导电率,得出H+和OH-两种粒子的浓度均为10-7mol/L。1909年,哥本哈根的化学家索伦森又提出了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来表示氢离子浓虽然为,根据电解质离解学说的原理,似乎关于酸和碱的概念已经很明确,但是在20世纪初由于发现了许多新的实验事实,食物的酸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关于酸和碱的确切定义的问题又被提出来了。在当时的许多新发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事实乃是在醋酸钠对盐酸进行库仑已法滴定时,所得到的滴定曲线和用碱滴定盐酸时得到的曲线颇为相似斯特的科学家拉普斯根据测定水对醇溶液中酯化作用的影响提出,酸是氢离子的给予体(即质子的给予体),碱则是氢离子的接受体。1923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洛里和丹麦布朗斯台德,以及同是丹麦人的比约鲁姆都同时而又各自独立地扩展了这些概念。在3人之中。布朗斯台德将酸碱理论发展得最完备。食物的酸碱性根据布氏的理论,酸应该是能给出质子的各种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给予接受体)依据布朗斯台德的观点来看,铵离子应该看成是酸,原因是它能够给出质子而生成NH3;氨因此是碱,原因是它能够接受质子。推而广之,则酸中的阴离子可以看作碱。如果满意,请采纳!您的采纳使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滴滴论文参考文献

完整的论文项目构成应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内容摘要和关键词;④文献综述;⑤正文;⑥参考文献;⑦注释 (根据需要);⑧附录 (根据需要);⑨致谢 (根据需要)。 通关论文网 为你解答 其中正文标题格式强调下: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共享经济模式的劳资关系本质探讨——以网约车为例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共享经济模式的劳资关系本质探讨——以网约车为例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服务的广泛应用,依托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共享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营模式。这种新的经济模式重塑了劳资关系的从属性,存在"权力效应"。本文以网约车平台为分析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发现,共享经济不仅没有改变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反而加强了对劳动过程的控制,使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手段更加隐蔽化、过程更加碎片化,导致劳动更依附于资本,受到资本的影响越来越深。

关键词: 共享经济;劳资关系;网约车平台;剥削深化;

一、共享经济的实质

平台经济或者叫共享经济,这里的"平台"或者"共享"是基于私有制、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并不像字面所表达的平等的,没有商业驱动的真正的公有制的状态。如果将网络技术和这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去除,共享经济就是社会中传统的商业活动"共享经济"强调"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产和能力",其实是将家庭生产资料,如汽车,房屋,闲置劳动力进行再资本化,成为平台获得剩余价值的新手段;"共享经济"强调的是分享自己的资产,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但实际却无法证明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活动是否减少了消费和环境污染;"共享经济"可以带来自由的工作状态和额外收入,提倡一种自我创业的模式,做自己的老板,但却导致了大批依附于平台的不稳定就业和自我剥削的零工群体出现。所以共享经济实则是零工经济。

二、劳资关系的判定

共享经济虽然没有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但却改变了传统的雇佣模式,进而减缓了社会中的劳资矛盾。共享经济将劳资关系重新整合,使个人摆脱单一就业形式,每个人都有一定闲置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有偿地让渡给别人,那么肯定对传统的生产制造的协同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加入,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进一步体现,带来劳动关系形式的多样化。一些学者还提出有"去劳动关系化"的倾向。现在较为年轻的劳动者中,也有人觉得劳动关系并没有那么重要,劳动关系反而束缚了劳动自由,有的出租车司机都跳槽去当了滴滴、美团专车司机,就是看中了其工作的灵活性并且还有一定的收益。有些学者认为共享经济下的劳资关系已经从原本的雇佣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在互联网经济下,劳资关系到底如何定性,我们需要予以讨论和辨析。

(一)共享经济下国内外劳资冲突中的劳资关系判定

2015年,美国Uber车主以集体诉讼形式起诉Uber公司,以确定他们这些车主到底是Uber的雇员还是独立承包人。加州联邦法院认为他们之间构成劳动关系的判决。

而在2014年,北京网约车平台司机提起的劳动争议仲裁中,仲裁委经过审理后认为,双方之间在管理上是一种松散的关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工作,甚至司机不知道公司信息,公司也不对其进行相应的考核,因而否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中外的这几个网约车平台案例,发现争议的焦点是相同的,都是要确定司机是否与平台具有劳动关系,进而享有雇佣应有的工资、社会保障,劳动法保护等权利。而平台更希望拥有一个合作关系,强调司机是"独立承包人",进而可以减轻雇主需要履行的义务和责任,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力。

(二)雇佣关系还是合作关系

雇佣关系,从狭义的定义来看,是指公司或个人雇佣劳动者,并通过发放薪资形成两者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虽然看似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劳动者收到了公司的指令,在公司控制的劳动过程中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合作关系通常是指,个人或者企业作为独立经营者,与其他组织建立的双方基于平等原则的经济关系。比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购物平台与入驻的网店所有者之间,还有许多形式的承包、承揽关系等。

三、"权力效应"以网约车平台为例

网约车平台的"权力效应",即平台在与司机的`关系中构建一种权力,借此提高抽成比例。由于网约车行业存在规模效应,少数几个平台把持整个行业,平台可能为了赢利目的而牺牲公共福利。因此平台对司机而言具有"先发优势"能够率先制定规则,让司机要么接受,要么离开。

(一)通过资本的力量进行垄断获得控制权

平台凭借对市场准入权的垄断获取了剩余控制权。网约车平台拥有非常大的规模效应,极易形成垄断环境。在网约车行业发展前期,少数平台投入大量资金进入,已经基本形成了行业格局,如果司机不注册进入平台就很难通过自身能力获得收益。并且在政府实行对司机和车辆的有效监管下,许多网约车司机没有能够获得合法资质,由于户籍、证照、车辆等原因。但是乘客在网约车平台叫到的司机不会产生这样的担忧。所以此时,司机能够顺利进入平台运营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数据与算法的介入控制劳动过程

平台像是"无形的老板",通过数据和算法成功管控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在越来越多网约车司机入驻和大量消费者使用的情况下,平台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并依靠这些数据对司机进行等级划分,并参照一定对奖惩体系,对司机进行奖惩。奖励是一种让劳动者更投入劳动过程的手段,是一种看不见的管理。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与传统劳动过程控制不同的是,平台对劳动控制变得更加碎片化,平台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和劳动者拥有工作自主权是同时并存的。"

(三)利用平台组织系统与劳动者产生强依附性

平台组织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是其评分机制,平台通过评分机制对司机进行"管理".奖励机制较大程度上是以评分机制为基础的,司机要获得奖励必须要满足评分和成单率的要求,评分机制也在背后控制着司机的工作时间。

我们其实发现,评分机制是一种转移,它将监督管理的权利从平台方转出。表面上形成了乘客监督管理司机的状态,通过自己的评分给司机奖惩。司机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到平台的约束和监督。评分机制还存在不可转移性,司机获得的评分只在注册的特定平台有效,无法转移至其他平台,平台利用"评分机制"成为了看不见的资本家,这样的隐蔽管理实则强化了劳动过程的控制。

四、共享经济下劳资关系的剥削机制

首先,在共享经济下,劳动者虽然利用自己的生活资料来充当生产资料,但是他们需要依附平台才能让劳动过程进行下去,虽然可以自由地调整工作时间,但是这也使得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机制更加灵活,剥削的范围更大,以前只能剥削正式员工,现在许多兼职司机也因为加入了平台也受到剥削。对于他们来说,劳动时间实际是共享资本对其休闲时间的侵占,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将自己的休闲时间转化为共享资本创造利润的时间。因此劳动者在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下,剩余劳动时间被再一次细分,实现了资本对劳动控制的深化。资本凭借对平台的控制权和消费者信息、司机数据的垄断权榨取这些无法独立进行生产活动劳动者依附平台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对于共享资本来说,任何处于闲置状态的劳动力或者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都是一种损失,所以他们可以用这样的理由来建造一个共享平台,实现对于这些闲置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再利用,目的就是获得更大限度的剩余价值。

其次,在共享经济下,剥削机制更为隐蔽化,就像上面探讨的,共享经济利用算法与数据建立了评分机制,提供了一个对劳动者更为隐蔽且眼里的监督渠道。一方面,平台将监督管理权转移给消费者,实现"多管一"的监督形式,同时劳动者获得的评分直接影响其收入与奖励,与传统的"一管多"相比,这种监督方式成本低,效果好,并且更加隐蔽与严厉,一旦劳动者获得许多差评,平台就会有一定的金钱处罚或者封禁账号的行为,这样平台不仅无偿占有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并且一定条件下还剥削了他们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当平台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并有定价权之后,可以决定劳动者的收入,平台公司想尽办法抽取更多的手续费或是中介费用,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加大对劳动者的剥削力度。

最后,在共享经济下,资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凭借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将无数劳动者及其自由资源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劳动剥削的广化。由于劳动者加入共享平台的门槛较低,又伴随信息外溢效应,使平台能够轻易吸引大量劳动力,实现对闲置或者过剩劳动力的再利用,类似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这样庞大的后备军使得市场自发处于竞争状态,无需共享资本所有者的施压。为了获得订单劳动者展开竞争,一些劳动者认为收入太低或者因为评级太低而退出平台,但仍然会有新的劳动者来填补缺口,如果想获得更多收益,只能选择过度劳动,延长劳动时间,完成更多的订单,竞争越激烈,就让他们更依附于平台,从而平台可以加强剥削,使他们陷入更不利的经济地位。

五、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共享经济下,我们本以为劳资关系是越来越平等的,劳动者不要依附原本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过程,但是我们发现,虽然生产资料的依附性减弱了,但对于共享平台的依附性越来越强。所以在共享经济下,劳资并不是平等关系。作为平台的互联网企业具有权利优势,在信息获取方面,平台企业主导企业运营,掌握相关信息,相比劳动者们按照软件的固定操作,平台企业则可以获得大量的实时信息,包括客户数据,司机数据和市场数据,劳动者分布,市场竞争情况的等。同时,平台企业自由分配信息,自主决定劳动者所能接受的信息,并可以随时调整整个生产运行过程,也可对其隐藏或公开一定的数据信息,这样也就削弱了劳动者对工作的有效判断和自主决策权。所以,平台劳动者是处于权利弱势,他们无法参与平台企业系统以及算法的编订,一旦接入平台系统,劳动者只能在程序引导下学习和接受,无法谈判协商,只能由平台公司单方面决定,劳动者只能是被动接受者。受到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社会会出现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大部分都是低学历、低技能的劳动者,无法被正规部门所吸纳,所以平台企业成为了他们的首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入门槛低,只需要会登陆平台,按照该平台的服务标准进行操作,掌握简单的技能即可。这样使得平台企业内部出现竞争,低技能,高标准化,高替代性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越来越失去劳资关系中的谈判地位,只能被动接受平台企业制定的规则,从而被剥削剩余价值,甚至是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又由于平台企业的分散化与个体化的特点,劳动者很难形成劳动集体,代表其一致的利益。

综上,在共享经济下,劳资关系并没有得到修复,反而是加强了劳动者的从属性,以前是对于生产资料,现在是对于平台,虽然劳资关系有了颠覆式的变革,但其本质还是资本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更加精准地控制了劳动过程,深化了劳资力量的不均等。所以,传统经济下的劳动者分类,工会制度以及由劳动关系绑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共享经济带来的劳动形态的新变动,劳动者也无法通过便捷有效的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应该完善法律体系,使得《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修订或加入平台公司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认定,让这个新的劳动关系得到法律的认可,让劳动者得到相关法律的保障。再者,应该积极寻找与共享经济相适应的工会组织,允许工会为共享经济下劳动者维权,但由于共享经济中的从业者较为松散,没有固定的劳动时间,流动速度较快,工会力量难以集中到一定规模,建议利用政府公信力,倡导工人利用互联网建立行业工会,通过集体协商的方式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建立行业劳动标准和工资标准,促进共享经济下劳资关系的平稳发展。

六、参考文献

[1]曹磊,柴燕菲,沈云云,etal.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M]//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常凯,郑小静.雇佣关系还是合作关系?-互联网经济中用工关系性质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33(02):78-88.

[3]常庆欣,张旭,谢文心.共享经济的实质-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2):53-64.

[4]崔学东,曹樱凡."共享经济"还是"零工经济"?-后工业与金融资本主义下的积累与雇佣劳动关系[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25.

[5]齐昊,马梦挺,包倩文.网约车平台与不稳定劳工-基于南京市网约车司机的调查[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10(3):204-224.

[6]任洲鸿,王月霞.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滴滴司机与共享平台的劳动关系为例[J].当代经济研究,2019(3):5-12.

[7]吴清军,李贞.享经济下的劳动控制与工作自主性-关于网约车司机工作的混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8(4):137-162.

[8]姚庐清,俞使超.共享经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J].海派经济学,2019(2):136.

滴滴人脸识别一旦开启是没有办法取消的。

滴滴人脸识别功能是保障司机和顾客安全而推出的一项服务。2018年5月16日,滴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顺风车用户标签和车主评价功能全部下线,车主每次接单前需进行人脸识别。

在继续评估夜间顺风车合乘双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时,顺风车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接单在22点之前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会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扩展资料

滴滴出行的安全整改

1、滴滴出行将于2018年9月8日23点至9月15日凌晨5点期间在中国大陆地区暂停提供23:00-5:00时间段的出租车、快车、优步、优享、拼车、专车、豪华车服务。

2、9月4日起,乘客端原“紧急求助”功能升级为“一键报警”;9月13日起,司机端上线“一键报警”功能。

3、9月4日起,乘客端上线“安全中心”快速入口,方便用户快速使用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功能。

4、9月4日起,乘客端陆续提示添加紧急联系人,有助于亲友在需要时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

5、9月8日起,在加密保存数据、保障司乘隐私的前提下,在网约车业务(快车、优享、专车等)中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

6、9月13日起,升级全平台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司机端强化安全提示,并在每日出车前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司机通过后方可接单。

7、在5月份启动的人车不符清理计划基础上,持续开展犯罪记录筛查、每日出车人脸识别等行动,持续配合警方坚决打击犯罪。

8、全平台8月份日均客服咨询及投诉进线212万通,其中智能处理151万通,1.5万名客服(5000名自建及1万名外包)仍然无法保质保量承接其余61万通进线。滴滴将持续投入最优资源到客服体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团队将增加至8000人,持续建设安全高级客服团队的力量。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滴滴出行

取消是不行的,只能给你通过

滴滴出行论文题目

滴滴出行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2012年,滴滴出行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2014年5月20日,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滴滴打车”。[3]2015年6月1日,滴滴快的推出的“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2015年6月,滴滴出行与交通委联合成立专门工作组。2015年7月6日,滴滴出行宣布在内测一个“合乘拼车”系统;7月12日,滴滴出行和西安航空飞行体验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推出一号专机;7月16日,滴滴巴士正式上线运营。给人民带来了许多方便[4];9月9日,“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并启用全新LOGO,推出新版APP“滴滴出行”。同时滴滴快的完成了30亿美元的新融资,并首次公布了以中投和平安为代表的当轮融资投资方信息;9月16日,滴滴出行联合上海市总工会成立海鸥服务社;9月21日,滴滴出行与联想达成合作,提供订制企业用车APP;9月28日,滴滴快的宣布投资印度打车服务商Ola;10月初,获得国内首张专车牌照;10月15日,阿里健康对外宣布,携手滴滴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四个城市推出医生上门的服务。

好的。。。给你。。。。滴滴打车,拟好提纲了

开题报告、初稿,能指导你一下的。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例紧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来阐发,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接受或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和写作这种文体。

论文题目不能超过15个字,题目必须范围小而且有东西可以写;必须有充足的材料可供查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