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个人主义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个人主义论文题目

英语 文化 论文的题目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即 毕业 论文写作第一步,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 文章 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浅析 议论文 语篇衔接词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形成与幻灭 3. 圆满的精神之旅——重新解读李尔王的一生 4. 商务谈判中模糊限制语的分析 5. 后殖民女性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6.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自然主义特色 7. 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8. 隐喻在 商务英语 中的应用及翻译 9. 惠普公司和联想公司 企业文化 对比研究 10. 网络聊天室中网络语言的词汇构成特征 11. 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的后殖民主义 12.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13.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英谚的翻译 14. 以黑人女性主义解析《日常用品》 15. 言语行为理论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二) 1. 探究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基于其网站内容的文本分析 2. 在中英文化背景下对隐喻的理解 3. 浅析汤姆·索亚性格特征 4. 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5. 浅析商品 说明书 的翻译 6. 从电影《花木兰》中看中美文化的嫁接 7. 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看英汉幽默翻译 8. 冰山下的真相——运用冰山原则分析海明威的《五万大洋》 9.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谈判策略的选择 10. 美国 广告 语中的文化价值观探析 11. 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2. 简述现代英语流行语 13. 从《毕业生》看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 14.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 15. 浅析论英国工会在战后英国政治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及其政治文化内涵 16. 新闻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 英语专业文化类毕业论文题目(三) 1.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语音及拼写之差异 2. 英汉词汇中色彩词的语义 3. 来源于地名的英语词汇的隐喻映射 4. 临沂方言对英语辅音音素发音的负迁移及方式 5. 汉英文字发音特点对比 6. 关联认知语境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 7. 英语重音看汉腔英语 8. 浅析中美反倾销法律及实践的差异 9. 中美 家庭 教育 的差异 10. 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结构的差异 11.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2. 谈中美两国地学本科高等教育的几点差异 13.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14. 中美刑法因果关系的差异 15. 略论中美日韩学前情感教育之民族差异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猜你喜欢: 1. 英语系文化类毕业论文 2.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3.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4.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文化 5. 翻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6. 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即文章的题名,题目犹如“文眼”,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一) 1. 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管窥英国人的婚恋观 2. 浅析永别了武器的艺术风格 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金钱与婚姻 4. 通过《莎菲女士的日记》和《三个金币》比较 5. 弗吉尼亚.沃夫与丁玲的女权主义思想 6.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仇 7. 浅谈《最后一个莫西干人》的风景和种族文化冲突 8. 论《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呼啸山庄中的环境分析 9. 论《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10. 简爱的双重性----简爱眼中的女权主义与平等主义 11. 《双城记》中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12.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 乱世佳人中两位女性之对比 14. 苔丝悲剧及其成因 15. 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性格分析 1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17. 从《傲慢与偏见》看女性意识 18. 儿子和情人中人际关系探讨 1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20. 黑暗的召唤--分析《麦克白》中女巫及其预言 21. 论《飘》的社会价值及斯嘉丽人物性格 22.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资本主义倾向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二) 1、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人道主义分析 2、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3、王子复仇记》主题分析 4、哈姆雷特之性格分析 5、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6、浪漫主义文学与新古典主义文学之对比研究 7、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8、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9、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10、托马斯.哈代-一个传统主义者还是现代主义者 11、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12、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的特点 13、华盛.欧文-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 14、清教与美国文学 15、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16、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17、美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特点 18、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19、当代汉语文学与外国文学的联系 20、《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美国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价值观的碰撞-中美交流的根本冲突 2.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 3. 早期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初探 4. 自由之旅-析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5. 浅谈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6. 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 7. 从嘉莉妹妹的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8.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9. 《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 10.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 11.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 12.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 《欲望号街车》的幻想与现实的对立 14. 静水流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 15. 《喧哗与骚动》的象征意义 16. 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 17. 《太阳依旧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18. 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 19. 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方鸿渐 20.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罪恶、生活的态度 21. 关于斯佳丽的生活观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2.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个人英雄主义毕业论文题目

个人英雄主义 脱离人民群众,迷信个人力量而去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与“革命英雄主义”相对。它以个人主义为原则,夸大或不适当地强调个人在社会生活和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表现为好图虚名,自以为是,居功自傲;往往违反革命纪律,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海明威1899年生于美国,他的一生个性刚强,勇武好斗,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欧洲战场,提枪投入战场。在非洲丛林要去捕捉凶猛的野兽,在拳击台上向高手挑战。同样在他虚构的作品中充满了战争、运动、争斗、爱情、旅游。最能体现作者性格的是他的获奖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一种自信自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展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教堂布道的内容。 伟大战士的悲剧人生——海明威人生观中的悲剧意识 一、作家简介:海明威(1899-1961)1、“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害怕战争厌恶战争,经痛苦思考后又找不到出路,于是形成困惑迷惘和彷徨痛苦的精神特征,这种人被称做“迷惘的一代”.它既是一种人物类型,也是一个文学流派,也专指擅长描写此类形象的一批美国作家.海明威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2、“硬汉子精神”:这是一种人物性格类型.包括坚强刚毅勇敢正直,对于痛苦和死亡无所畏惧;外在形势和内在情志,矛盾尖锐,冲突剧烈;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不失人格尊严,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庄重态度.《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就是这种代表人物.

《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书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1955年授予将军为止。“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句话就是李云龙,这位“战神”式将军的一生写照。主角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最多也只是赶上了那个时候。乱世出英雄嘛!他一身的草莽气息,刚开始没有什么自己思考的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农民英雄。他盲目地崇拜毛主席,尊重自己的上级,对于日本人有一种完全不分是非的憎恨;他满口粗话,整天日爹操娘,动不动拿人撒火;有仗打就兴高采烈,没仗打就浑身不舒服,找人吵架;惟恐天下不乱,挑事儿,和军校国民党教官对着干,爱炫耀自己的战功,自以为是……他有很多的缺点。同时,他是农民出身,对共产党有一种忠诚;他关心群众和下级,在全军都树立起了威信,他永远是士兵打心眼里尊敬的人,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个师;没有人和他对着干,都知道他和他的士兵都是惹不起的主儿;他果断机敏,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几乎赢得了每一场战役,虽败犹容,和国民党的军官建立了一种超乎意识形态的友谊;他耿直乐观,和朋友建立了一种超乎时间的友谊……他有很多的优点。在战争岁月,这几乎不算什么,因为太多的影视作品反映的都是这一类的英雄。 然而在动乱年代,文革的时候,他从盲从到开始自己思考。开始的时候,他不允许自己的学者岳父怀疑党,怀疑党的政策,不相信岳父的远见,甚至和岳父产生了很深的隔阂,要老人家改造改造思想;可是后来听说岳父在改造农场的誓死不屈,坚贞勇敢,他由衷的佩服。当组织派人来让他妻子和自己的父母划清立场的时候,他勃然大怒,没有爹娘哪儿的自己,他支持自己的妻子,没有向组织妥协。他从反省自己到开始怀疑,最终做出行动。他的行动保护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在听说了外地的灾情时,痛心不已,完全不顾自己家的人也饿得前胸贴肚皮,把用高价买来的粮食送给士兵,让他们接济前来投难的亲人。像他一个男人,也经受不住弱者的眼泪,哪怕是他们无知,他任凭打骂,要不是妻子的勇敢,他早垮了。他最后为了更多人的生命采取了行动,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没有怪那些殴打他的士兵,因为他懂得对待敌人要决不留情,他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士兵;他不能忍受士兵的侮辱——在他的碗里吐口水,他是一个有尊严同时懂得尊敬人的人,他会满足日本俘虏死的要求,觉得他们还算个军人,尽管这违反军纪。他不要战士的营救,他害怕连累他们,连自己秘书在关键时刻要求辞职,他也十分理解。他不要妻子和自己一起受苦,让她和自己划清界限,他把孩子给前来救援的战友,自己留在暴风雨的中心。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亮剑,死都死得很有尊严,用军人的死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书中有很有趣的地方,也有感人肺腑的地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亮剑,是江湖中的术语。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就算明知自己赢不了,也要宝剑出鞘,这就是亮剑,把习武人的气势拿出来,把尊严亮出来。 对于国产的电视剧,我一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涉案剧和武侠剧以及那些哭哭啼啼的爱情剧,让人提不起精神来。可是一些描写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我还是偶尔会看一下的,这和我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关,因为那个时代崇尚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崇拜的是革命英雄。这种崇拜不同于当今社会上年轻人对电玩和动漫上英雄的崇拜,也不同于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和物质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发自内心的,神圣的一种精神寄托。 偶尔一次机会,听同事说起《亮剑》这部电视剧,他说这部电视剧很特别,不同于以往看过的国产战争剧,尤其是主人公的性格,根本就不像我们所了解的那些英雄,简直就是个土匪。有了同事的这句话,我决定去看一下这部特别的《亮剑》,在现在工作忙的情况下,也许我只用看一下,没必要把他看完。 剧情开始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在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后,接到总部撤退和转移的命令。然而,团长李云龙却让话务员关掉了对讲机,命令部队发起冲锋,目的只是让全团剩下的唯一一发迫击炮弹能够打到日军的指挥所,这一炮不仅炸死了日军的联队长,也打懵了敌人,使得新一团能够从日军的正面冲出了包围圈。正是这发炮弹,不仅让日军、国军和我军的将领感到震惊,同时也让我对李云龙的指挥艺术和人格魅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促使着我一集一集不停地看下去。我完全融入了这部电视剧,也深深地他所感动。 李云龙由于阵前抗命而被撤了团长的职务,新一团由李云龙在红军时的老战友丁伟接任团长,而三八六旅独立团在一次日军特工队的偷袭中莫名其妙地做了冤大头,李云龙又被起用任命为独立团的团长,原独立团团长孔融后被调任为新二团团长,于是就形成了当时晋西北的所谓铁三角。这个铁三角成了华北日军的一个恶梦。当然还有国民党山西晋绥军的楚云飞团也功不可没。本剧就是在这四个团的恩怨纠葛以及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军人携手抗敌的故事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说句实话,这部电视剧在一些战争场面的叙述上仍显粗糙和简单,可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强者气势,实在让人敬佩和感动。这种气势也正是敌人所害怕的。 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做为军人,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无论是百团大战还是伏击日军的车队,不论是反“扫荡”的突围战还是xx县城的攻坚战,甚至在最后他做为师长的淮海战役中,作为指挥员,李云龙很少想以前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指挥员一样在指挥所里指挥战斗,这在一般人的眼里简直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典型人物,但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凝成了独立团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战斗风格。犹如政委赵刚所说的,他的整个人已经融入独立团每一个战士的心中,即使他不在了,他的魂依然存在。 剧中那个骑兵连的故事让人难忘。在一次突围后,独立团骑兵连和主力失去了联系。他们且战且退地牵制着日军的一个骑兵联队,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所剩无几的骑兵连战士调转马头,齐齐拔出锃亮的马刀,连长高呼着“骑兵连,进攻!”带领着战士们迎着敌人冲了上去。几个回合下来,连长调转马头,身边已经没有其他的战士,他的手臂也被砍去了一只,鲜血从他的断臂处喷射而出。他稳住自己的身子,高擎着马刀全力呼喊:“骑兵连,进攻!”再次冲向敌阵。日军的马队过后,在夕阳的余辉中,大地上留下了阵亡八路军骑兵的遗体和死伤的骏马。没有音乐,也没有歌声,惟有战马的低鸣在山谷中回荡。面对这样的场面,一向飞扬跋扈的日军官兵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日军少佐脸色凝重地说:厚葬他们,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在XX县城的攻坚战中,一个区小队和一个县大队组成的一支地方部队,用最原始的武器和他们的血肉之躯,阻击了八个小时,硬是把敌人的增援部队挡在了路上,为独立团的攻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他们却全部牺牲在了阵地上,没有一人生还。看着这样的战斗,阎西山的晋绥军官兵无不肃然起敬。楚云飞对他的手下说:八路军这样一支所谓的区小队县大队竟然能阻击装备精良的日军长达八小时之久,真是惭愧啊。随即,楚云飞的部队也投入了阻击日军的战斗。 在XX县城外,面对着城楼上被日军绑架的新婚妻子,李云龙悲愤地点燃了炮火。战斗结束了,荒野上垒起了一座孤坟。李云龙独自坐在坟前,请求妻子的原谅。他娓娓地述说着,看似那样的平静,可我们作为观众却深深地感觉到李云龙此刻内心的痛楚。 在剧中,编导并没有简单地把李云龙描写成一个只会打战的武夫,而是用很多的篇幅描述了李云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李云龙。通过描述他对两任妻子的爱,通过对他和赵政委之间个人友情的描写,通过叙述他和晋绥军团长楚云飞两人之间难以说清的恩怨情仇,尤其是他对“和尚”、张大彪以及段鹏他们兄弟般的战友之情,让人无不动容。 现在的影视剧能让我流泪的几乎没有,可当我看到“和尚”被土匪杀害,李云龙不顾丁伟已经要收编土匪的事实,率部端掉了匪窝,遭到上级处分的那场戏时,我的思维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李云龙。随着李云龙在政委面前的挥泪发泄,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觉得这场戏是全剧李云龙感情最丰富,描写最好的一场戏,使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 剧中还有一个能更好体现李云龙情感世界的重要人物,便是楚云飞。楚云飞毕业于黄埔五期,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他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八路军的指战员会如此勇敢和拼命,不明白没读过一天军事院校的李云龙会让日军如此地害怕。他从开始对李云龙的漠视到后来的重视,从对李云龙的敬佩到最后的惺惺相惜,以至最后两人战场上以死相拼,病床上又各自对对方备加赞赏。 在最后军事学院的论文中,李云龙为他的这种作风作了精辟的论述:古时候的剑客在遇到对手的时候,即使明知自己不是敌人的对手,也要拔出自己的宝剑,就是死在敌人的剑下也毫无怨言,这就叫“亮剑”。做为军人就应该具有这样的“亮剑”精神,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军魂。或: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给中国电视剧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央视年度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10.3%,稳坐2005年的冠军宝座,力压呼声很高的《京华烟云》、《大宋提刑官》等剧。据网上说,在中国许多大中城市,该剧的VCD、DVD一时脱销,甚至租碟也较为困难。这样的空前盛况,让我们联想到近几年出现的另外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军事题材的电视剧,这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2001年)、《军歌嘹亮》(2003年)、《历史的天空》(2004年)。它们在播出时同样引起过轰动效应,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北京电视台曾重播七次,首播收视率12%,重播收视率4.7%。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或者说是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并受到观众如此热情的追捧?为中老年观众定位的电视剧,为什么青年人也能喜欢? 应该说,这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根据当代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欣赏心理,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 一、《亮剑》等电视剧市场定位的成功,首先在于它们对观众的价值取向的准确把握 把握观众追求真实性的价值取向,还原历史的真实。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大受欢迎,而一些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却被观众冷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所谓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往往是反现实、伪现实的,是鲁迅所批评的“瞒和”的艺术。现实题材反映时代生活,其中的虚假更容易为观众一眼识破,因此,这些反现实的所谓现实题材电视剧被观众冷落和抛弃也就在情理当中了。当然,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真实性问题,同样不容乐观。但是,在“瞒和”的问题上,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相比,距离观众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较远,因而更具有欺性和迷惑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存在一种倾向,就是“戏说”历史,甚至走向“反历史”。《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是对这几年电视剧反历史倾向的一种反拨,它们采取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历史的真实,满足了观众对真实历史的心理期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片中,对战争的描写往往是浪漫化和非现实化的,有时甚至非常“小儿科”,我军勇敢善战、足智多谋,总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敌人则貌似强大,实际上愚蠢而无能。即使写牺牲,也仅是战争的“花边”而已,用来证明胜利之不易。这些反历史、反现实的“战争童话”早已为观众所厌弃。而《亮剑》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敌人并非如此愚蠢,我军也不是战无不胜,如骑兵连的全军覆没。这就打破了用谎言编织的“战争神话”,在相当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把握观众对野性精神的寻求和心理补偿意向,强化民族精神的生命元阳。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造成了中国人个性上的柔弱和精神上的奴性,中规中矩,谨小慎微,中庸保守,男人女人化,女人病态化。因此,《水浒传》等古典作品中具有野性精神、反抗精神、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反抗现实的精神源泉。近年来,中国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片的盛行,正是这种心理需求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柔弱、怯懦民气的某种反拨和平衡。《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历史题材电视剧,极力张扬这种雄性的精神、野性的精神,暗中切合了观众潜在的价值取向和隐蔽的心理补偿意向。这在《亮剑》中被概括成“亮剑”精神,也就是李云龙的那句名言:“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现在,人们处于和平时代,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在呼唤这种“亮剑”精神、硬汉精神和野性精神。正是这种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以及民众价值取向和心理的需要,“亮剑”一下成为流行语,被广泛使用。这种野性的精神其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阳,甚至是我们的“精神伟哥”。 对观众平民化和反英雄主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把握,塑造平民化英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的精神追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民化成为新的价值取向。《亮剑》等剧中的主要人物,都出身于民间,崛起于草莽之中,本身就很具有平民性。他们靠不断努力走向成功,成为将军。毫无疑问,这几部剧中的英雄人物,是以平民化和平民性为基础的。另外,这些所谓“英雄人物”,都具有反英雄的基本倾向。那就是说,他们与我们传统意义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非常本质的差别。在作为“主旋律”的传统革命历史题材中,这些革命英雄人物,一般都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近乎希腊神话中的“神”。而在《亮剑》、《历史的天空》等剧中,李云龙、姜必达甚至有点痞气和流氓气,他们讲话粗鲁,夹杂着下流话,李云龙永远歪戴着军帽,姜必达则有一颗丑陋的大牙。他们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有许多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他们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但是,他们勇敢、正直、豪爽、血性、讲义气、重情重义,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又确实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些有缺陷的英雄、真实的英雄、平民化的英雄,对于观众来说是如此真实、自然和亲切。 二、《亮剑》等剧的成功还体现在对观众欣赏习惯和心理的尊重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传统革命题材剧在人物塑造上,出现脸谱化、概念化的倾向,人物成为某种抽象的政治符号,或者表达某种政治观念的传声筒或代言人。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流行,反人物、反情节的作品时髦一时。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符号化、抽象化,性格模糊,个性不明。这样的作品往往是“速朽”的,它们最多只能成为政治的“样板”,或者艺术的“实验”而已。基于此,《亮剑》等剧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可爱人物,如李云龙、姜大牙(姜必达)、高大山等等。他们不仅外部特征各有特别之处,语言往往也别具个性。特别在对敌人的塑造上,《亮剑》具有重大的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中,把敌人妖魔化、漫画化、符号化的习惯做法,细致刻画敌人的性格,并揭示他们在凶残、狡诈之外的人性特点,从而让这些反面人物显得真实而可信、生动而形象。 其次,对故事性与传奇性的刻意追求。这一点,既符合中国观众的传统欣赏心理,同时也是电视剧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小说、古典戏曲(如元杂剧、明清传奇)等,都是在故事性和传奇性上取得成功的典范。《亮剑》、《历史的天空》、《军歌嘹亮》、《激情燃烧的岁月》等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正是缘于对这种传统的继承。这些剧往往引人入胜,让人兴奋,看了上集,还想看下集。这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故事性和传奇性永远是一对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市场定位中,切中了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因此,在人们心里引起了共鸣,在取得很好市场效应的同时,也取得了好的宣传效果。不过,一部电视剧仅仅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不够的,还需要辅之以市场运作。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由于市场定位准确,非常叫座,但由于市场运作方面的缺位(比如档期问题),最后仅仅是收回成本,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业绩。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另外,有人批评说,艺术在于创造,《亮剑》并无什么创意,只是对《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等几部电视剧的拙劣模仿。这种批评并不新鲜,早在《军歌嘹亮》、《历史的天空》播出时,就有人批评它们与《激情燃烧的岁月》题材、人物雷同。这几部剧确实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东西。但对大众传媒工业来说,这种类型化并不可怕,倒可能恰恰是中国电视剧正逐步走向市场、走向成熟的某种表现。 毫无疑问,电视剧《亮剑》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正如有的人所评论的,“这是一部气势恢宏、充满着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等等;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每次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只要碰到电视台播放《亮剑》,我都会看下去,无论内容是否看过。也正是如此,每次都看不全,所以我干脆买了一套光碟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过瘾地看完。《亮剑》中有好几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比如李云龙、楚云飞、和尚、李云龙的顶头上司旅长等,毫无疑问的是,李云龙这个英雄是电视剧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 不过,我们仔细研究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英雄形象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这种消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并没有给英雄的形象定下什么确切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讲,英雄的形象至少应该是这样的:个头高大,身材魁梧,五官端正,气宇轩昂,英气凛然,服饰得体(即便不奢华也应该是干净整洁),尽管偶尔也有《水浒》塑造出个别类似于矮脚虎王英的英雄代表,但是这样的英雄实在是屈指可数。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却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个头一般,身材说不上魁梧,面目近乎龌龊,再加上衣服很少有干净的时候,尤其是领口招牌式地肮脏,走路的时候甚至也是歪歪扭扭的,整个就是一幅邋遢的样子,至于气质什么的则更谈不上。从这个方面来看,《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形象的消解。 二、人物语言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虽然我们也没有限定英雄的语言方式,但是一般来说,英雄的语言习惯应该是“冠冕堂皇”的,充满高尚和正义,起码说是不应该说粗话的,即便是气得快要发疯,也顶多一掌劈翻桌子或者一刀砍断大树什么的,语言上向来都是收敛的,必须与英雄的形象相符。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语言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满嘴的粗话,动不动就是“他娘的”。除了少数时间的“克制”之外,李云龙大多时候都是骂骂咧咧的,可是也许是生性就是这么一幅臭脾气,所以即便克制,时间久了李云龙在女人面前还是会露出骂骂咧咧的本性来。从这个方面来说,《亮剑》中的李云龙形象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英雄语言习惯的消解。 三、人物思想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英雄的思想往往是非常高尚的,心中装的是救死扶伤和民族大义,追求的是匡扶正义和拯救他人危难等等,很少有个人恩怨以及儿女情长的一面。 然而,在《亮剑》中,李云龙的思想看上去则有点“危险”: 首先,李云龙有点儿女情长。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李云龙突然被丘比特神箭射中了,而且他在“秀芹”真情的感染下并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但将秀芹紧紧地抱住,还要脱秀芹的衣服,如果不是针扎了他的脚,李云龙还真要做出出格的事情。在解放后,已经结了婚的李云龙还差一点出轨。在我们传统观念的英雄形象中,一个英雄人物是不会犯下这样的严重“错误”的。 其次,李云龙有点江湖习气。在老婆秀芹被抓后,他擅自集结部队去攻打鬼子重兵防守的县城;在自己心爱的部下“和尚”被土匪杀掉之后,他暴跳如雷地带着部队去为“和尚”报仇。这样的举动在传统观念中是会大大削弱英雄的高大形象的。 如果按照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形象来对照李云龙,那么《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可能和英雄形象是挂不上钩的,但是为什么这个人物形象在电视剧播出后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甚至追捧呢?我想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与目前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自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来,我们不但继续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加明确地承认并鼓励了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由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生活也日趋多样化。在这样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无疑也会呈现宽松的状态,从而为接受李云龙这样的人物形象提供了根本性的条件。 其二,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个基本的道理告诉我们来源于生活的文学总要对生活作出一些修正或者虚化,也就是说,恰当的修正或者虚化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不过,在特定的年代,文学创作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者虚化或有些过度,所以文学作品和人们生活的距离也比较遥远。在如今这个年代,再过度地修正或者虚化生活的文学作品必然会将自己与人们的联系割裂开来。《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则尽量减少对于生活的修正或虚化,尽量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因此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其三,这样的作品更尊重观众。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自然会随之提高,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也自然会逐渐提高。人们不会再满足于程式化、样板化的文学作品,而需要多样化、富于生命力的鲜活的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适时地推出这样的作品,应该说迎合了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但毋庸置疑这是尊重观众的态度。 基于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因素,《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个看上去缺陷很多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一个现实、鲜活、饱满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可以说是对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的一种巧妙的消解,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描摹上这个人物形象依然还有些符号化,但瑕不掩瑜,谁都无法否认这个人物形象是近年来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值得人们拍手叫好。我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说,电视剧《亮剑》对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电视剧人物塑造方面甚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类似电视剧创作者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启迪和影响。

个人英雄主义 脱离人民群众,迷信个人力量而去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与“革命英雄主义”相对。它以个人主义为原则,夸大或不适当地强调个人在社会生活和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表现为好图虚名,自以为是,居功自傲;往往违反革命纪律,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海明威1899年生于美国,他的一生个性刚强,勇武好斗,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欧洲战场,提枪投入战场。在非洲丛林要去捕捉凶猛的野兽,在拳击台上向高手挑战。同样在他虚构的作品中充满了战争、运动、争斗、爱情、旅游。最能体现作者性格的是他的获奖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一种自信自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展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教堂布道的内容。 伟大战士的悲剧人生——海明威人生观中的悲剧意识 三是作品重新诠注了“事业成功”的概念。物质上的获胜可以是世俗意义上的事业成功,但不一定是成功的人生。若把人生当成事业来经营,那么,成功的人生首先应是人格力量的完善。项羽虽是失败者,但他是公认的英雄;刘邦夺取了天下,却仍被天下人视为“泗水无赖”。如霸王别姬式的悲壮,是人类对自身生的意义的肯定。 四是作品体现了美国精神和西式价值观。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向来为老美们推崇,圣地亚哥老人的小渔船上载着当年“五月花号”的同样精神,即:我可以失败,但你消灭不了我,我总是在努力寻求突破。故曰:作品的民族性为作品绽放出了世界性的魅力。 五是作品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全新对话方式。“老人”与“海”的对话,是弱与强、孤独与喧哗、胜与败的对话,它不同于鲁滨逊与孤岛的对话:是有一些生命的凭借。鲨,是海之骄子,人,为陆之灵长。人,置身于汹涌波涛,在生存异域中,将是如何地绝叫着呢? 六是作品是作者人格化的产物。这样的赤诚坦率笔触,当然应该褒奖。众所周知,海明威一生好冒险,好在大自然中挑战生命力极限。他以为,没力量的生命生不如死。他讨厌人类的物欲、权欲、和爱情,他因而常常绕开身边的人群,去不可思议的地方打猎、参战、嫖情。正因为如此,他在精神上孤独得如同在海上与鲨群搏斗的那个老人。然而,他在生着,直到自己被世俗恶论啄成了一具空空鱼骨时,才以双筒猎枪向世人发出了警告。。。。。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个人英雄主义指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的心态.海明威1899年生于美国,他的一生个性刚强,勇武好斗,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欧洲战场,提枪投入战场。在非洲丛林要去捕捉凶猛的野兽,在拳击台上向高手挑战。同样在他虚构的作品中充满了战争、运动、争斗、爱情、旅游。最能体现作者性格的是他的获奖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一种自信自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展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教堂布道的内容。实际上,海明威的作品里没多少所谓“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更多的是破灭的情绪,海明威其它的大作比如“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短篇小说全集”,“伊甸园”,“A Movable Feast”等等里面,可以说和“个人英雄主义”几乎沾不上边儿。您的论文选题能否再斟酌。如果就《老人与海》分析,如下参考突出表现:一是作品对人类生命力的赞颂。看!咆哮的海天、汹汹的鲨群,却奈何不了一位步入垂暮的老头儿!老人在与绝望、饥饿搏斗中,心中总是在默默地沉吟:人不是生来就能给打倒的。这是人的生命的韧性和坚强的体现啊!二是作品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想想,老人与饥饿、寒冷、黑暗的拼搏结果,难道说是为了一架空空鱼骨?老人是完全可以斩断钓线轻松返航的,可他没有!他是在与强大的困境在比拼、争夺啊!宁可鱼死网破也不服输呀。老人在与海及其附生的较量中,完成了人的生命力量的展示。这里是在说:人生的成功,是在于生的本身的光辉,而不在于一个死了的结果--------活着搏着故我在!三是作品重新诠注了“事业成功”的概念。物质上的获胜可以是世俗意义上的事业成功,但不一定是成功的人生。若把人生当成事业来经营,那么,成功的人生首先应是人格力量的完善。项羽虽是失败者,但他是公认的英雄;刘邦夺取了天下,却仍被天下人视为“泗水无赖”。如霸王别姬式的悲壮,是人类对自身生的意义的肯定。四是作品体现了美国精神和西式价值观。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向来为老美们推崇,圣地亚哥老人的小渔船上载着当年“五月花号”的同样精神,即:我可以失败,但你消灭不了我,我总是在努力寻求突破。故曰:作品的民族性为作品绽放出了世界性的魅力。五是作品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全新对话方式。“老人”与“海”的对话,是弱与强、孤独与喧哗、胜与败的对话,它不同于鲁滨逊与孤岛的对话:是有一些生命的凭借。鲨,是海之骄子,人,为陆之灵长。人,置身于汹涌波涛,在生存异域中,将是如何地绝叫着呢?六是作品是作者人格化的产物。这样的赤诚坦率笔触,当然应该褒奖。众所周知,海明威一生好冒险,好在大自然中挑战生命力极限。他以为,没力量的生命生不如死。他讨厌人类的物欲、权欲、和爱情,他因而常常绕开身边的人群,去不可思议的地方打猎、参战、嫖情。正因为如此,他在精神上孤独得如同在海上与鲨群搏斗的那个老人。然而,他在生着,直到自己被世俗恶论啄成了一具空空鱼骨时,才以双筒猎枪向世人发出了警告。。。。。局限性这是一篇小说,但也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寓言。海明威在这里唱出了对人类顽强战斗精神的赞歌。而且小说是以乐观的调子结束的。通过那个小男孩将再度伴着老人出海,预示了新的战斗和新的希望。但是,我们当然也要认识到,作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海明威的局限性。他既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也看不到群众的力量,他是在一个虚弱的立足点上来歌颂个人斗争的精神的。因而,他歌颂的英雄只能是失败的英雄。《老人与海》的乐观主义只能是广阔的暗空中的一抹微光,而且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老人是一个真实的劳动者的形象,或者如某评论者所说的不过是一个有劳动者外表的海明威式的知识分子呢?——我们认为,是一个真实的劳动者的形象,虽然,可能稍有一点理想化。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不肯将他笔下的人物简单地当作是自己的传声筒的。如果桑提亚哥只是化装了的海明威,这篇小说就不会有这样感人的力量。桑提亚哥的思想感情并没有超出他这样一个劳动者的思想感情。他在茫茫的海上与大鱼生死搏斗时,那种将大鱼既看作是敌人又看作是兄弟的心情,应该是可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海明威笔下的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有着深厚社会内容的典型,然而是可信的、真实的形象。但老人桑提亚哥身上是有作家海明威的影子的。他的儿子格雷戈里·海明威在一篇回忆录中写着:“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或者说是他身上最好的东西。”这话是对的。我们在许多作品的某些人物中都看到了作家自己的影子。只不过,在《老人与海》中,我们感到海明威在思想感情上与桑提亚哥是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喜爱他,歌颂他,他真正进入了“角色”,老人在大海中的感受和感情,是他真正体验到的。在某种意义上和从某个角度看,老人是海明威的化身。然而这并不与我们前面所说的老人是一个真实的艺术形象这一点相矛盾。在一九二六年,海明威出版了《太阳照常升起》,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他表达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部分美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深刻的绝望。他因而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的身份受到了注意,而有的人将这部长篇小说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从那以后,他一直在进行他的人生探索和社会探索。他参加过西班牙反佛朗哥的斗争。他在作品中暴露过资本主义的黑暗,表现过反法西斯的热情。他同情中国的抗日战争。他是一个严肃的有正义感的作家。但是,他始终没有能够走出个人主义的圈子,因而,也始终没有摆脱悲观主义的束缚。虽然“迷惘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进入三十年代后就已瓦解,从思想上说,晚年的海明威依然是一个“迷惘者”。从表面看,海明威是一个取得了辉惶成就的大作家,名誉、地位、金钱他都有。他豪放、豁达、慷慨。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海明威,没有看到人类真正的出路。而且,由于在战争中受过几次伤,这损害了他的健康。而且他老了,写作愈来愈困难。他内心是苦闷、悒郁、悲凉的。在茫茫的人海中挣扎、浮沉。《老人与海》中是表现了他灵魂深处的某些本质的东西。他不仅在老人桑提亚哥的身上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感受,也企图将老人的英雄气概作为激励自己的榜样。42据他的儿子的回忆,海明威在后期写作起来已不如以前那么轻松自如。“过去是一口喷水井,而现在却不得不用抽水机把水抽出来。……他已不再是诗人……,他变成了一个匠人,埋怨自己的命运,叹息他的打算成了*萦啊!倍�罄矗�坝倘缧 ⊙舸阂谎�*他的天才又回来了,从而孕育出了一部杰作(指《老人与海》),规模虽然不大,却充满了爱、洞察力和真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同意,由于对题材的爱,由于作者与对象无间地融合在一起,是这部小说能取得某种成就和能感动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总的说来,他在写作上是愈来愈感到困难。以致他不得不说出这样的话:“那本书我写不完了。我不行了。”“我整天都在这张该死的写字台前……可是我写不出来。一点也写不出来。你晓得,我不行啦。”他的儿子说:“他总是竭力要赢。输,他是受不了的。”他的一位老朋友马尔科姆·考利说: “如果他不能写作,他就不想再活下去了。”一九六一年,他用一颗猎枪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恐怕不能仅仅解释为病的折磨,这应该也是他所赞赏的老人桑提亚哥英雄气概的另一表现方式。但是,我们也可以将那看作是对在茫茫人海中挣扎、苦斗的个人英雄主义者的一声丧钟,他们在个人的力量丧尽以后,就看不到更大的希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媒方面个人主义论文题目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

1、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2、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3、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4、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扩展资料: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参考:

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新颖并好写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网络大电影的题材类型研究2、手机媒体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3、自媒体如何避免虚假新闻4、VR技术为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5、传统媒体客户端“失连”重接和盈利解困6、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的传播7、电视社交互动:发展脉络与演进特征8、自媒体品牌构建的传播策略9、社交媒体时代“长尾”自媒体的营销10、基于SNA的北京政务微博信息共享分析11、从CIS视角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12、智能推荐:传媒大数据应用的突破点13、农业信息的移动网络出版现状与策略14、纯网综艺兴起原因探析15、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大电影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期刊里面,看下别人是怎么选题的,你参考借鉴下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三)预期成果形式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二)关键技术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四、课题研究价值(一)创新点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二)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应用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五、研究基础(一)已有相关成果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研究条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研究组织机构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主要写法:

1、基本说明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2、内容撰写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题目要准确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二、考虑要素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1,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 文章题目 作者及工作单位 摘(提)要 关键(或主题)词 引言 正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必要时) 统计图表,照片,其它材料陈伯清2,题目:是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高 度概括,愈简单愈不费解愈好,文字不宜太长,最多不超过 20 个字,如果用较 少字数实在难以表达可用简短的正题,再用副标题补充正题的不足.题目要恰如 其分地反映文章的内容,又要简练质朴,便于引用,避免用广告式的,夸大的字 句.题目的确定要考虑写作范围和内容,文章的性质和意义,写作动机和思考方 法,是否与同类文章混同以及是否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 3,作者及工作单位:作者署名应限于直接参加本文所涉及的实际工作并能 对本文有答辩能力, 能对文稿内容负责的人.个人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由个人署 名, 几个人合作的成果写成论文应共同署名并按贡献大小协商排列. 署名者限于: (1)参加本项研究选题和制定试验研究方案; (2)参加观察记载和获取数据工 作; (3)参加试验数据的解释并导出结论; (4)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 以及阅读全文并同意发表者,没有参加具体工作或工作中给予某些支持和帮助 者,可在致谢中注明.第一作者应是论文的写作者,对论文负全部责任.一般署 名不超过 5 个且署真名. 单位作者应加脚注注明执笔人,多作者时姓名间空一格 或用", "分隔.工作单位应在署名下一行或同一行署名,后面用圆括号括起写 出, 不同单位要分别写出. 单位必须写全称, 并注明城市名称和邮政编码如: (淮 阴工学院,淮安 223001) . 4,摘要:原则上超过 3000 字以上的论文应附摘要,主要是为了便于读者概略地了解论文的内容以及进行信息处理,摘要可分报道性,指示性,报道一指示 性三种.指示性摘要主要指出文章所写的是什么问题,不涉及内容,告诉读者此 文解决,处理什么范围内的问题;报导性摘要说清研究的内容,理论依据,价值 等;批示一报导性摘要应该说明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力求简明,精练,突 出创造性,但不加评论,与内容词无关不用,图表不用,一般在 300 字左右,防 止长,粗,残.反复出现的语言可和缩略语或缩写字表示,尽量用代号语言. 5,关键词:为了表述文章内容特征, 便于计算机检索,每篇论文应提供 3 至 5 个关键词.关键词应该是最能体现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短语,可以是从论文 的题目或内容提要中精练出的自由词,也可以从《汉语主题词表》查定,如系从 《汉语主题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则关键词可写成主题词.二者的主要区别在 于主题词是已经过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的名词术语,用来表达文献的主题概念; 关键词是从文章中提取出来的对表达文献主题内容实质意义的词汇, 尚未经规范 处理,或规范化程度较低,接近自然语言. 标引关键词时,关键词应顶格写,后 空一格,词间用", "末尾不加标点. 6,引言:用以说明写作本文或从事该项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概 述本文或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技术途径,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前人已取得的 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研究目标,并预期结果和意义.引言应力求简 单避免文字和内容正文重复,对常规知识和结果不需引进引言中,一般不超过 500 字.引言中以有些提法如"尚未风报道"或"未曾研究过" "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外"等到之类的提法应慎重, 要留有余地.引言一般不写标题,开门风山. 7,正文:这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充分体现出作者在论文中的创造性见解, 要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研究对象,观点,研究结果,成果等加以阐明,其写作 方法可按试验过程中对性状表现顺序或观察次序展开分析, 亦可根据认识深化过 程,对获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加以整理,由现象到本质,得出结论,其结构可分 为方法,结果,讨论三个部分. (1)方法(材料和方法) :要反映科研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试验或观察 的对象,地点,时间, 注明试验设计方法以有调查项目,各项目的调查方法,所 需设备等以便他人能重复验证.对于众所周知的方法和原理可不作详细介绍,对 于非大家熟悉但已发表的方法应简略介绍,并给出文献名称,对自己创造的方法 应给出依据并详细介绍. (2)结果:试验结果决定该项研究工作的成效,反映论文的价值,应该运用 恰当的分析方法和逻辑顺序将观察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用精练的语言和 必要的图,表示出来,图,表,文密切配合,不能重复,由数据导出结论时,为 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应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3)讨论(分析) :讲座或分析是论文报道的中心内容是论文的核心所在, 而且始终是一篇文章中最难写的部分,论文水平,学术价值,指导意义均在引体 现出来,丁光生教授认为"它应包括:主要原理和要领实验条件,尤其是尚未控 制的实验条件,缺点更应说明;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之异同,突出新发现,新发 明,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尚未定论之处,相反的理论;急需研 究的方向与问题,讨论禁忌:综述文献,重复叙述结果,报喜不报优,隐瞒缺点; 循环推理, 以假设来'证明'假设,以'末知'来说明'未知' ,泛泛而谈" .其 方法是根据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综合由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 性认识进行正确判断,逻辑推理,力求论题明确,论据充足论断正确.然后通过 与同类资料的比较,找出两者异同点,或进一步肯定前人的见解和结论;或否定 前人的谬误;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新发现和创新,并作出初步评价[3], 并科学地预见方向,要求文稿准确,简炼,通顺,达意,层次分明, 方法新颖, 利用别人的资料,结论要注明出处(标注方法见 10) .写作时为减少章节,讨论 和结果可作为一项. 8,结论:结论是全文的总结,也是全部研究成果的概括,应该用措辞严谨 的法律式语言,对全文进行小结,形成一个总的观点,归结成都市个学说或一个 理论,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文字要鲜明.有些研究只有中间结 果或尚得不出明确的结论,应该客观地提出来,说明其原因,提出进一步研究的 方向,这样通过最后的机会,把最需要强调的观点纲领性地重现一下, 容易给人 留下深刻的,鲜明的印象.结论的写作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不能夸大其辞,实 在无法推导出结论时则可不写.也可把讨论与结论合二为一,以节省篇幅. 9,致谢:是对文中未署名而对论文写作和研究过程中给予帮助的人进行公 开感谢的形式,文字较少时可放在论文首页下面的脚注内(脚注主要用于解释题 名,作者等) ,如内容较少时则在结论和参考文献之间专列谢辞一项.应在谢辞 中记述的对象包括研究,实验,写作过程中的协助者和指导者;参加讨论并给以 启发者; 提供材料,实验器材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数据,图表资料者;帮助审稿 和修改者.论文寄给刊物后编辑部约请专家审改则不必致谢.在致谢时既要防止 失之过宽,写上一些可写可不写的单位和个人.又要防止对那些确实给予帮助者 不公开致谢而造成的剽窃掠美之嫌.在致谢时必须经过被致谢者的同意.谢辞应 简洁,如"本研究得到×××先生的指导谨表谢意".得到帮助的方式可具体也 可概括地提一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应在脚注中注明,不致谢不编号. 10, 参考文献: 为了体现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精简文字,反映严格的科学态度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或科学研究工作的依据, 便于读者查阅原始文献资料,需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摘要列出,旨用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阅读过, 而且必须参考的属于众所周知的, 常识范围的原理方法, 结论等不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内部资料,末发表资料,一般不列为参考文献.参 考文献的编写应按 GB3179—82《科技学术期刊编排规则》的规定执行.文献数 量一般不超过 10 至 15 篇,综述 25 至 30 篇. (1)论文正文部分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 引用文献的标注有二种方法: 一种是顺序编码制, 另一种是著者一出版年制. ①顺序编码制:按论文中引用文献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排列,并将顺序号置 于方括号中, 标注在引用文献出现处的右上角,在同一处引用数篇文献时,其文 献号间用", "隔开如写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符.如: "丁颖等[2]的研究结果 将……;MacFarlam[3]指出;Brown[4,5]认为;关于这些脂肪酸成分的遗传已有过 一些研究[2,3,5,12];早期的研究[1,3,5]已经得出……"等[4]. ②著者一出版年制:引用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作者姓名和出版年组成,文中 不标序号如 "据文献 (王兆椿等, 1987) 报道……; Gasper 等人 (1981) 认为……; Jacksm 等(1983,1986)指出:……国外的研究(Genera,1982;Haissing,1983) 已经指出:……"等.这种用法已不多见,仅在以往或早期出版物上多见. 参考文献标注是,中国,鲜明,日本人名用中文,其余仅标姓而不标,只有 在标姓不能表示该人时才标姓名.但此时名字首字母需缩写且放在姓前,如 M.B.Jacksm 等.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也有二种即顺序编码制和著者一出版年制,不管那种方 须经和正文一致起来,著作者为中,朝,日,东方国家人用全姓名,西方人亦用 全姓名但姓在名前, 与正文中正好相反;题名可著录亦可省略.出版年按我国的 表示法 (目前国外表示年月和人的姓名) 有逐步向中国人的习惯方向转化的趋势, 原因是便于计算机检索) . 顺序编码制 A,专著和书籍的著录:按" (序号) ,作者姓名(超过 3 人,中文后加等) , 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页~止页"的次 序排列,末尾不加标点.如系译著应在外国人名后加中文译者名.如: 1,莫惠栋.种稻原理和技术,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8:97~103 2, 松岛省三, 肖连成译.稻作栽培新技术,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3: 6~29 B,期刊等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按照" (序号) ,作者. 题名. 刊名,出版年;卷 (期) :起页~止页"的次序排列,末尾不加标点(如系连续编页码的期刊可不写 期次)如: 1,金先春,凌启鸿等.小麦灌浆后期青枯骤死机理探讨.作物学报,1990:16 (3)228~234C,出版的会议论文的著录:按照" (序号) ,著作者姓名,题名,见:整本 文献编者姓名,编(有编者和必要时) .会议文献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的次序著录,末尾不加标点如: 1,郑荣梁等.兰州空气票尘中稳定性自由基浓度变化规律.中国生物物理学 会 ,主编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资料.北京,1988:85~86 2, D,报纸文章按"作者,篇名,报纸,全称,年月日,第×版"的次序排列. 著者一出版年制 将文献按文种分类集中排列, 文献文种排列顺序为中,日,英,俄,德,示, 然后按著者名和出版年排列,如: 1,张龙祥等.1981,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5 2,周永明,刘后利.1987,作物学报,13(1) :1~10 3,BakerRC.1963.Microscopic Staining techniques. London: Butterworth, 55~60 11,英文题目和摘要等:在内部发行的刊物一般不要英文摘要,在国内发行 的学术刊物一般应给出英文题目,而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除研究简报或学 术性不太强的论文外,一般应将论文前置部分译成英文, 放在参考文献之后,英 文题目中实词的首字母一律用正体大写,不超过 10 个实词,作者名词用汉语拼 音,姓与名首字母大写,双连名字之间不留间隙也不加连字符(以 a.o.e 开头的 "*" ,作者间用", "分隔.作者 音节,应加", "分开)如 Li Piming. "Li Jian" 单位应写全称与中文格式一致,如"Jian g su Farming Reclamtion Worker's University, Huaiyin, China 223001" .英文摘要用"ABSTRACT"一词, 一般不超 过 150 个实词.关键词用"KEY WORDS"可大写,亦可首字母大写但此时"A 或 K"字母的前应空 3 个字母.

个人英雄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个人英雄主义指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的心态.海明威1899年生于美国,他的一生个性刚强,勇武好斗,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欧洲战场,提枪投入战场。在非洲丛林要去捕捉凶猛的野兽,在拳击台上向高手挑战。同样在他虚构的作品中充满了战争、运动、争斗、爱情、旅游。最能体现作者性格的是他的获奖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一种自信自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展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教堂布道的内容。实际上,海明威的作品里没多少所谓“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更多的是破灭的情绪,海明威其它的大作比如“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短篇小说全集”,“伊甸园”,“A Movable Feast”等等里面,可以说和“个人英雄主义”几乎沾不上边儿。您的论文选题能否再斟酌。如果就《老人与海》分析,如下参考突出表现:一是作品对人类生命力的赞颂。看!咆哮的海天、汹汹的鲨群,却奈何不了一位步入垂暮的老头儿!老人在与绝望、饥饿搏斗中,心中总是在默默地沉吟:人不是生来就能给打倒的。这是人的生命的韧性和坚强的体现啊!二是作品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想想,老人与饥饿、寒冷、黑暗的拼搏结果,难道说是为了一架空空鱼骨?老人是完全可以斩断钓线轻松返航的,可他没有!他是在与强大的困境在比拼、争夺啊!宁可鱼死网破也不服输呀。老人在与海及其附生的较量中,完成了人的生命力量的展示。这里是在说:人生的成功,是在于生的本身的光辉,而不在于一个死了的结果--------活着搏着故我在!三是作品重新诠注了“事业成功”的概念。物质上的获胜可以是世俗意义上的事业成功,但不一定是成功的人生。若把人生当成事业来经营,那么,成功的人生首先应是人格力量的完善。项羽虽是失败者,但他是公认的英雄;刘邦夺取了天下,却仍被天下人视为“泗水无赖”。如霸王别姬式的悲壮,是人类对自身生的意义的肯定。四是作品体现了美国精神和西式价值观。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向来为老美们推崇,圣地亚哥老人的小渔船上载着当年“五月花号”的同样精神,即:我可以失败,但你消灭不了我,我总是在努力寻求突破。故曰:作品的民族性为作品绽放出了世界性的魅力。五是作品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全新对话方式。“老人”与“海”的对话,是弱与强、孤独与喧哗、胜与败的对话,它不同于鲁滨逊与孤岛的对话:是有一些生命的凭借。鲨,是海之骄子,人,为陆之灵长。人,置身于汹涌波涛,在生存异域中,将是如何地绝叫着呢?六是作品是作者人格化的产物。这样的赤诚坦率笔触,当然应该褒奖。众所周知,海明威一生好冒险,好在大自然中挑战生命力极限。他以为,没力量的生命生不如死。他讨厌人类的物欲、权欲、和爱情,他因而常常绕开身边的人群,去不可思议的地方打猎、参战、嫖情。正因为如此,他在精神上孤独得如同在海上与鲨群搏斗的那个老人。然而,他在生着,直到自己被世俗恶论啄成了一具空空鱼骨时,才以双筒猎枪向世人发出了警告。。。。。局限性这是一篇小说,但也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寓言。海明威在这里唱出了对人类顽强战斗精神的赞歌。而且小说是以乐观的调子结束的。通过那个小男孩将再度伴着老人出海,预示了新的战斗和新的希望。但是,我们当然也要认识到,作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海明威的局限性。他既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也看不到群众的力量,他是在一个虚弱的立足点上来歌颂个人斗争的精神的。因而,他歌颂的英雄只能是失败的英雄。《老人与海》的乐观主义只能是广阔的暗空中的一抹微光,而且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老人是一个真实的劳动者的形象,或者如某评论者所说的不过是一个有劳动者外表的海明威式的知识分子呢?——我们认为,是一个真实的劳动者的形象,虽然,可能稍有一点理想化。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不肯将他笔下的人物简单地当作是自己的传声筒的。如果桑提亚哥只是化装了的海明威,这篇小说就不会有这样感人的力量。桑提亚哥的思想感情并没有超出他这样一个劳动者的思想感情。他在茫茫的海上与大鱼生死搏斗时,那种将大鱼既看作是敌人又看作是兄弟的心情,应该是可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海明威笔下的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有着深厚社会内容的典型,然而是可信的、真实的形象。但老人桑提亚哥身上是有作家海明威的影子的。他的儿子格雷戈里·海明威在一篇回忆录中写着:“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或者说是他身上最好的东西。”这话是对的。我们在许多作品的某些人物中都看到了作家自己的影子。只不过,在《老人与海》中,我们感到海明威在思想感情上与桑提亚哥是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喜爱他,歌颂他,他真正进入了“角色”,老人在大海中的感受和感情,是他真正体验到的。在某种意义上和从某个角度看,老人是海明威的化身。然而这并不与我们前面所说的老人是一个真实的艺术形象这一点相矛盾。在一九二六年,海明威出版了《太阳照常升起》,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他表达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部分美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深刻的绝望。他因而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的身份受到了注意,而有的人将这部长篇小说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从那以后,他一直在进行他的人生探索和社会探索。他参加过西班牙反佛朗哥的斗争。他在作品中暴露过资本主义的黑暗,表现过反法西斯的热情。他同情中国的抗日战争。他是一个严肃的有正义感的作家。但是,他始终没有能够走出个人主义的圈子,因而,也始终没有摆脱悲观主义的束缚。虽然“迷惘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进入三十年代后就已瓦解,从思想上说,晚年的海明威依然是一个“迷惘者”。从表面看,海明威是一个取得了辉惶成就的大作家,名誉、地位、金钱他都有。他豪放、豁达、慷慨。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海明威,没有看到人类真正的出路。而且,由于在战争中受过几次伤,这损害了他的健康。而且他老了,写作愈来愈困难。他内心是苦闷、悒郁、悲凉的。在茫茫的人海中挣扎、浮沉。《老人与海》中是表现了他灵魂深处的某些本质的东西。他不仅在老人桑提亚哥的身上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感受,也企图将老人的英雄气概作为激励自己的榜样。42据他的儿子的回忆,海明威在后期写作起来已不如以前那么轻松自如。“过去是一口喷水井,而现在却不得不用抽水机把水抽出来。……他已不再是诗人……,他变成了一个匠人,埋怨自己的命运,叹息他的打算成了*萦啊!倍�罄矗�坝倘缧 ⊙舸阂谎�*他的天才又回来了,从而孕育出了一部杰作(指《老人与海》),规模虽然不大,却充满了爱、洞察力和真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同意,由于对题材的爱,由于作者与对象无间地融合在一起,是这部小说能取得某种成就和能感动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总的说来,他在写作上是愈来愈感到困难。以致他不得不说出这样的话:“那本书我写不完了。我不行了。”“我整天都在这张该死的写字台前……可是我写不出来。一点也写不出来。你晓得,我不行啦。”他的儿子说:“他总是竭力要赢。输,他是受不了的。”他的一位老朋友马尔科姆·考利说: “如果他不能写作,他就不想再活下去了。”一九六一年,他用一颗猎枪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恐怕不能仅仅解释为病的折磨,这应该也是他所赞赏的老人桑提亚哥英雄气概的另一表现方式。但是,我们也可以将那看作是对在茫茫人海中挣扎、苦斗的个人英雄主义者的一声丧钟,他们在个人的力量丧尽以后,就看不到更大的希望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英雄主义 脱离人民群众,迷信个人力量而去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与“革命英雄主义”相对。它以个人主义为原则,夸大或不适当地强调个人在社会生活和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表现为好图虚名,自以为是,居功自傲;往往违反革命纪律,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海明威1899年生于美国,他的一生个性刚强,勇武好斗,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欧洲战场,提枪投入战场。在非洲丛林要去捕捉凶猛的野兽,在拳击台上向高手挑战。同样在他虚构的作品中充满了战争、运动、争斗、爱情、旅游。最能体现作者性格的是他的获奖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一种自信自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展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教堂布道的内容。 伟大战士的悲剧人生——海明威人生观中的悲剧意识 三是作品重新诠注了“事业成功”的概念。物质上的获胜可以是世俗意义上的事业成功,但不一定是成功的人生。若把人生当成事业来经营,那么,成功的人生首先应是人格力量的完善。项羽虽是失败者,但他是公认的英雄;刘邦夺取了天下,却仍被天下人视为“泗水无赖”。如霸王别姬式的悲壮,是人类对自身生的意义的肯定。 四是作品体现了美国精神和西式价值观。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向来为老美们推崇,圣地亚哥老人的小渔船上载着当年“五月花号”的同样精神,即:我可以失败,但你消灭不了我,我总是在努力寻求突破。故曰:作品的民族性为作品绽放出了世界性的魅力。 五是作品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全新对话方式。“老人”与“海”的对话,是弱与强、孤独与喧哗、胜与败的对话,它不同于鲁滨逊与孤岛的对话:是有一些生命的凭借。鲨,是海之骄子,人,为陆之灵长。人,置身于汹涌波涛,在生存异域中,将是如何地绝叫着呢? 六是作品是作者人格化的产物。这样的赤诚坦率笔触,当然应该褒奖。众所周知,海明威一生好冒险,好在大自然中挑战生命力极限。他以为,没力量的生命生不如死。他讨厌人类的物欲、权欲、和爱情,他因而常常绕开身边的人群,去不可思议的地方打猎、参战、嫖情。正因为如此,他在精神上孤独得如同在海上与鲨群搏斗的那个老人。然而,他在生着,直到自己被世俗恶论啄成了一具空空鱼骨时,才以双筒猎枪向世人发出了警告。。。。。

这是什么专业的啊??

学生个人毕业设计总结1

随着时间将近过去了一个半月,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经过几周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毕业设计以前觉得毕业设计只是对这几年来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毕业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什么东西都会,什么东西都懂,有点眼高手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才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无论是在以后的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明白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挫折和失败,才能通往自己的罗马大道。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有失落过,烦恼过,悲伤过,但我明白这又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两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在这里我知道我的将来会有光辉灿烂的一天。在这次毕业设计里,给我仅是初步的 经验 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我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

虽然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过失落,有过烦恼,有过悲伤,但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在此期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一起讨论,听听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这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知识,透彻知识,运用知识,因此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谢谢你们的帮助,谢谢你们!

在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里,我更明白了要做好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在此我要有以下几点规划:

一、继续学习,虽然我们即将步入社会,但我们绝不能忘记学习,不仅仅要学习知识,学习技能,还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光有知识技能是不能在这样充满竞争的社会好好发展我们的未来的了,所以我们要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共事。

二、也许我们有知识,有技术,但我们缺少的是经验,实际动手的经验,所以我们步入社会后,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实践,只有这样我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把握更多的技术,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三、学校到社会是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我们是否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呢?但不管我们是否做好准备我们都将要面对现实,所以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认识到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即将加入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中去,还要在行为行动上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学校生活注定只是安逸的,学校里我们只是学习为主,而社会呢?我们是为了生存而工作,我们必须随时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

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这让我不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之我明白了: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

在此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悉心的指导,感谢老师给我的帮助。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也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毕业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大学三年就会在这最后的毕业设计总结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曾经以为时间是一个不快不慢的东西,但现在我感到时间过的是多么的飞快,三年了,感觉就在一眨眼之间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涯。毕业,最重要的一个过程,最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过程就数毕业设计了。这也是我们从一个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转折。另一个生命历程的开始。

学生个人毕业设计总结2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内容、研究目标等,如未能完成须说明原因。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独立、完整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提交相关的资料和规范的设计成果。

首先,根据选定的题目,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前期的调研,对所要研究的课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明确研究目标,写出规范的开题 报告 。

其次,在调研阶段,通过现场踏勘,听取甲方意见,更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理顺整个设计的思路。

再次,在设计阶段,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规范及参考资料,结合现状条件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形成设计方案,并在以后的过程中按时参与小组讨论,根据指导老师、同学的建议和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规定的设计成果。

最后,在毕业设计成果整理阶段,按照标准、规范,自觉严格审查修改,并将相关资料整理、装订、提交。进一步熟悉毕业设计内容和相关知识,准备好答辩。

主要创新点:

1、尽可能地尊重现状,利用现有道路,并对村内的丁字路进行适度优化。

2、借鉴淄博市世纪花园的设计手法,采用一侧停车的方式,解决停车难问题。

3、设置公厕等必备公建,使社区更加人性化。

4、尽可能实现局部人车分流,打造步行带,使绿地集中化。

5、充分利用规划区内天然水体多的优势,规划公共绿地,优化环境,提高规划区的适居性。

6、行政管理用地与公共绿地、湖泊对中心广场形成围合,塑造出优美的空间环境。

6、采用吊炕、太阳能热水系统、 雨水 收集系统等低碳技术,更加设计亮点,同时为社区规划树立典范。

工作状况:

毕业设计前期,通过老师的通知及自己了解,就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有了基本的了解:毕业设计不仅是对我们现有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我们 学习态度 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大学期间知识积累的升华。因此,我首先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不仅仅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自己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其次,由于本次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大,设计两个社区的建设规划,任务重,加之这是实际建设项目,因此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从基础资料的搜集,到最后毕业设计的完成,每一步都紧锣密鼓,认认真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设计上,虽不至于废寝忘食,但也体会到了什么是夜以继日,紧锣密鼓。

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虽然自始至终强调要独立完成,但我也非常重视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我们经常沟通,共同研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存在分歧的问题上加强讨论。在整个毕业设计结束之际,通过毕业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参加工作、自我学习提供参考。

收获、体会及建议: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毕业设计,感触颇多,也确确实实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毕业设计本身来说,学习到了一个规范的农村建设规划的设计过程,对规划所涉及的问题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设计以外的东西。首先是态度问题,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端正好态度,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学习学不好,做事也做不好,始终要保持有一个善始善终的态度。

其次,还要在踏实认真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利用每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自己。此外,做事情应有计划性,这样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通过及时虚心地向指导教师请教,跟同学交流,将难题及时解决掉。因此,我也看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现在已不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所以做什么事情应该加强沟通和协作,合众人之力,集思广益把事情做好。同时谢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学生个人毕业设计总结3

20--年11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写作到现在论文基本完成。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心的修改,不断地去研究各方面的文献,认真总结。历经了这么久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在这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感动和收获。12月初,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传播学视野下的青春文学现象——从80后作家谈起 。 当开题报告定下来之后,我便立刻在学校的图书馆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众多网络资料库的 文章 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指导老师,在老师的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了解了应该怎么样利用学校的浩瀚的资源找到自己需要的青春文学方面的资源,找了大概100篇左右相关的论文,认真的阅读,总结笔记,为自己的论文打好基础。主要是为了发现过去那些论文之中的观点,然后避免有重复的观点出现,争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青春文学。

在搜集资料后,我在电脑中都进行分类的整理,然后针对自己不同部分的写作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尽量使我的资料和论文的内容符合,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及时拿给老师进行沟通,听取老师的意见后再进行相关的修改。老师的意见总是很宝贵的,可以很好的指出我的资料收集的不足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资料来完善文章。

1月初,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初稿的写作。初稿的写作显得逻辑结构有点不清晰,总是想到什么相关的问题就去写,而没有很好的分出清晰的层次,让文章显得有点凌乱,这样的文章必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毕竟是初稿,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要进行反复的修改。

写作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一段过程,也是我们毕业前的一段宝贵的回忆。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收获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点点自豪和激动。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子,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去做,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认真严谨,有了好的态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一开始都觉得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大家都难免会有一点畏惧之情,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经过不断地查找资料后总结,我们都很好的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这种收获的喜悦相信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毕业设计论文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商量相关专业问题,这种交流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大学四年都一起走过了,在最后我们可以聚在一起讨论学习,研究专业问题,进而更好的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兴趣之所在,明确我们的人生理想,进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学好自己的专业,成为一个对于社会有用 的人。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老师对于学生总是默默的付出,尽管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特别重视论文的写作,没有按时完成老师的任务,但是老师还是能够主动的和我们联系,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修改论文,怎么样按要求完成论文相关的工作。老师的检查总是很仔细的,可以认真的看论文的每一个细小的格式要求,认真的读每一个同学的论文,然后提出最中肯的意见,这是很难得的。

学生个人毕业设计总结4

我们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应密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应与培养职业能力相结合,应体现高专学生的特点。

在柳青松教授的周密安排和精心指导下,这次毕业设计从确定设计课题、拟定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到毕业答辩都按照毕业设计 工作计划 进行。

第一,充分调研,确定应用型毕业设计课题。

选好毕业设计题目是实现毕业设计目标、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我们的毕业设计的课题取自企业生产实际。这个课题能较全面地应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或者将来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既能够解决企业急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难度不是很大,符合我们专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设计能力,工作量恰当,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第二,反复论证,确定零件设计方案。

明确课题的性质、意义、设计内容、设计要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完成时间,并确定好正确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完成设计任务的保证,平时与同学进行讨论,并在老师使的指导下进行设计,使我们对课题设计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完善设计,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完整的设计包括设计图纸和设计 说明书 等技术文件。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全面检查设计技术资料,按照指导教师的批改,认真修改图纸错误,认真修改设计说明书。

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自己努力和柳青松教授的精心指导,我很好的利用了学校的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查阅了大量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书籍、手册等资料,能够比较好地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的任务。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对柴油机机体零件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过程有了一定了解,学到了很多有用实用的本领。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主要收获和体会如下:

第一,学到了产品设计的 方法 。产品设计过程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产品的设计应按科学程序进行,一般包括课题调研、拟定设计方案,总体设计,零部件设计、技术资料整理、产品试制、改进设计等过程,一个产品须经过多次改进,才能完善和成熟。

第二,提高了综合应用各门知识的能力。以前课程设计接触课程知识比较窄。这次毕业课题是设计一套完整的柴油机机体零件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要把每个零件设计出来,

需要制造工艺和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第三,巩固了计算机绘图能力。以前用CAD绘图,仅仅是知道主要指令的操作,通过这次绘图大量的图样,更加熟悉了机械制图中常用指令的操作方法,用简便快速方法画出完整正确的零件图样,犹其对三维绘图软件Solidworks和UG更加了解。

第四,提高了收集资料和查阅手册的能力。收集资料是做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资料是否全面、可靠,关系到整个毕业设计的进程。查阅手册是设计过程中随时要做的事情。只有广泛收集有用的资料才能设计出比较好的产品。

总之,通过毕业设计,我们经受了锻炼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为今后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发行工作、技术管理工作将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与系部领导和柳青松教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又没有工作的实践经验,本设计中定存在不到之处,敬请老师同学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纠正。 柴油机以其设计紧凑,启动轻便,维修简便,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能为手扶 拖拉机 、水泵、电站、运输及多种农副业加工机械和设备作配套动力,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机体是柴油机的一个重要零件,精镗孔又是机体加工中最关键的工序,机体70%以上的主要技术要求均在此工序得到保证。加工精度要求高,特别是机体气缸套孔止口深度公差,大跨度等直径同轴孔、平衡轴孔孔径公差,大悬臂气缸孔孔径公差,曲轴孔与气缸孔垂直度,曲轴孔与平衡轴孔、曲轴孔与凸轮轴孔轴心线平行度,气缸套孔止口面与气缸孔轴心线垂直度等的精度要求较高。

学生个人毕业设计总结5

本科毕业设计历时两个半月,在这两个半月中,我能按照预期进度安排,按时按量的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初期,我复习了《结构力学》、《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等知识,查阅了《钢结构设计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设计中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设计后期,主要进行建施、结施图的绘制。设计期间得到了建筑工程学院诸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毕业设计,我复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工程师,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安全、经济、实用、耐久、美观;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这就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抓住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也要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规范是设计的航标,必须多思考、多体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错误。

相互学习,注重交流。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必须勤学好问,努力发挥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团队的潜力,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工程实践上,必须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毕业设计中,我为能用上四年所学而欣慰,同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专业课学习时,老是感觉所学知识与实际相差太远。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自己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有所放松,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夯实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生个人毕业设计总结相关文章:

★ 学生毕业设计个人总结

★ 大学生毕业设计个人总结范文

★ 毕业设计个人工作总结3篇范文

★ 毕业设计个人总结范文

★ 2022年毕业设计个人总结范文10篇

★ 毕业设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毕业设计总结最新范文

★ 毕业设计总结5篇精选

★ 做毕业设计的总结5篇精选

★ 毕业设计学生工作总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