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汉字研究的论文600字

发布时间:

汉字研究的论文600字

自从仓颉造字以后,中华文明就有了载体,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所有的人都能通过书籍,看到前辈的成就,从而发扬光大自己一行的水平。例如有了诗经,才会有唐诗,就是一种继承关系。

写回答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有奖励写回答共8个回答景田不是百岁山高能答主1、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随着时代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同时,对汉字进行一定的简化和发展,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汉字的起源是由结绳记事开始,从形近字演化过来,汉字的组成是很有考究和文化内涵的。2、汉字的发展伴随着非常漫长和古老的历史渊源,从最初汉字的衍生开始,人们根据事物的外形创造,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有时候这种符号也被称为“方块字”,因此即便是在现代文化中,一说起方块字便知道就是指的汉字。3、其实方块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是总体来讲仍属于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独特性质,这些独特性质即便是在全世界文字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存在,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4、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字很明显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汉字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定还有一段十分漫长且辉煌的历程,因此汉字的传承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5、汉字本身是一种语言的符号,所代表的还是沟通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汉字的使用无疑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因此在研究汉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深入了解汉字的背后,正是在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编辑于 2020-10-10查看全部8个回答京东庞中华行楷书字帖文具耗材,得心应手!根据书法相关内容为您推荐楷书京东庞中华行楷书字帖文具耗材,色彩清晰,方便快捷,质量上乘,长久使用,超高颜值,舒适流畅!京东广告这10个汉字你认识几个?十个汉字?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十个汉字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深圳前海新之江信息..广告更多专家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0条评论我丞哥姓蒋GY8很好查看全部10条评论—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标准行书3500幸运_图片大全_点击查看正品低价_品质保障_极速发货_轻松购物_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广告2022-01-26谈谈对中国汉字的理解汉字是世界上最美、最富有智慧、最有艺术性的文字. 汉字是形音意的结合体,每一个字,乃至每个字的每个部分都有它的含义,都能引发人们的联想,这一点在现存所有文字中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 汉字的造字方法也充分体现了华夏人民的智慧.不管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还是假借、转注,都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图画和符号方面由形象到抽象的天才的联想和想象力.汉字形成的漫长过程和艰难程度在世界文字中应该也是首屈一指的. 最后,更值一提的是,由汉字而形成的中国书法.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在历代书家的笔下,可说是异彩纷呈,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永久的美的财富.(这也是拼音文字永远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华人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10赞·6,559浏览2020-03-09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一句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后面省略750字)7赞·738浏览谈谈你对汉语的认识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也是最难学的)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级语言。(韩文和日语也是的吧)韩文不是啊,韩文是拼音文字 中文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根据生活中事物的形象,创造出来的象形文字,他的优点在于没学过中文的人也可以根据字的样子而猜出字的意思。(哎,我这种人就很笨,猜不出来) 首先从历史上来说,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商朝。而现在的一些有研究的学士还可以解读它。到了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小篆,隶书,有兴趣或有一定学识得人都人可以认识许多。而到了南北朝时候的楷书,则是大家都可认识的了。埃及文字虽比我们早了2000多年,但现在却无人能解读古埃及的文字了。再就是现在广泛流行的英文,300年前沙翁的作品一般的本科生都是看不懂的。这首先就说明了中文的生命力和他远大的发展前景。(我挺) 中文的优越性最明显的就是思维面广阔。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 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为什么说汉语是"学少而知多"的语言?因为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由于汉语使用了‘声'因而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是1200个。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 美国有一份cox报告,内中例举了大量的对比,用以说明中国人不可能通过三、四十次的核实验取得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盗窃了美国技术。有人也称这次事件为李文何事件。如果那些美国人好好研究一下汉语和英语在思维上面的差异。就能够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三、四十次的核试所取得的进展与美国一千多次核试的进展相差无几。 之所以认为汉语必定战胜英语的根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在英语中那就真是隔行如隔山,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汉语就有资格成为世界语,而我们国内还有些学者还要把汉语拼音化, 这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吗? 比如pork这个词,在英语中代表猪肉,它和猪pig、肉meat没有任何关系而仅仅代表它们的一个联合体而已,如果把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就发现,英语中所有的联体词都是一个与其中任何一个分解词毫无关联的新符号,而它们却构成了英语词汇的主体,英语中几百万的单词就是这样来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如果将pork改成pig和meat连在一起的形式,那么就要发音四次而pork仅仅发音两次;所以联体的词能够节省发音却要增加记忆,而分体的词,无需记忆可是却增加了发音次数。设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猪肉'这个词上千次,使用两次发音的单词要比使用四次发音的词节省两千次发音,何乐不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词的时候,英语还是和汉语一样,使用分解的词,比如驴肉就用donkey meat来表达。因为不常用的词,即使设立了符号形式,别人也记不住。汉语能够将英语中联体词汇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记忆的词汇大大地减少;不仅如此,它还能够将词汇在人们头脑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达尔文主义的诞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双名法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方法使得各种印象在脑子中由原来的平面,变成立体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们给所有的生物一个名字,结果,由于种类太多,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林奈则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随着知识爆炸的问题逐渐恶化,人类就有必要将其他的术语也仿照这个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汉语的结构进行改革。 这个现象最先是德国的莱布尼兹体会到的,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但是,他没有看到声音的真正特性,却由于汉字的数量上的性能而定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我想,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识爆炸的世界,他一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因此我们中国人民也有资格控告那些所谓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谁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原,就是他们,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最后,谈一下关于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够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的问题。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他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是,那个时候的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所以,我认为,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到底学习英语应该掌握多少单词才成。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单词,不但差距范围很大,而且,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至少是没受过教育的人。 通过以上的种种论诉,汉语有思维速度快,组词能力强,能够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发展前景大等诸多优势,因此说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317赞·5,459浏览2018-04-27谈谈你对汉字的认识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6256位专家解答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你对汉字的规范化有什么认识?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质,淘汰旧质。 为了使语言更健康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规范化工作。现代汉语规范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规范明确;二是使规范普及。规范的标准就是普通话定义中规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总的规范确定以后,还有许多具体的规范问题需要逐步明确并推广。对规范化要有正确的认识:1)规范本身也是在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2)不规范的不等于是错误的,典范的作家作品中也有特殊用例存在。3)对于新的说法要观察一段时间后决定取舍。1赞·50浏览2020-11-05小楷字帖_字帖大全根据楷书相关内容为您推荐小楷字帖京东广告正楷字帖_京东图书_陪伴你阅读根据楷书相关内容为您推

1、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随着时代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文化的同时,对汉字进行一定的简化和发展,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汉字的起源是由结绳记事开始,从形近字演化过来,汉字的组成是很有考究和文化内涵的。

2、汉字的发展伴随着非常漫长和古老的历史渊源,从最初汉字的衍生开始,人们根据事物的外形创造,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有时候这种符号也被称为“方块字”,因此即便是在现代文化中,一说起方块字便知道就是指的汉字。

3、其实方块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是总体来讲仍属于表意文字。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独特性质,这些独特性质即便是在全世界文字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存在,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4、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字很明显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汉字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定还有一段十分漫长且辉煌的历程,因此汉字的传承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5、汉字本身是一种语言的符号,所代表的还是沟通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汉字的使用无疑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因此在研究汉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深入了解汉字的背后,正是在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写一篇关于我爱汉字的研究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汉字的历史发展: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历程、常用字形和结构模式等,深入了解汉字。2. 汉字的文化内涵:探究汉字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以及汉字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3. 汉字与现代社会:分析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汉字在教育、文化、技术、商业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例如搜狗、百度等搜索引擎都是对汉字的应用。4. 汉字的保护与传承:建议如何保护和传承汉字文化,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关注汉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最后,研究报告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研究汉字,并保持学术诚信,真实,准确,严谨进行写作。

研究小论文600字

科学小论文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 蛋壳的秘密“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年夜饭中的科学 大年三十,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日子,它是根据中国古人能过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实则称之为月相)而得出的,而这一天,其月相已非常接近于新月。今天不仅可以领到年薪,还可以吃到丰盛的年夜饭,这年夜饭可大有来头,不但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有蕴含着很多的科学道理。 在南方,每年的大年三十必吃的是炒年糕,年糕,由米碾碎,水一搅,成长方体,待成型,放入包装袋中,将里面的空气排尽,就可以上市了。而炒这门基本的烹饪技巧,这也是有原理的。炒年糕,还会加入很多蔬菜,锅里温度高,年糕和蔬菜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蔬菜的味道不仅能渗进了年糕里,而且也可以在空气中运动,所以特别是当年糕快出锅的时候,那扑鼻的香味只让人流口水。而年糕是非晶体,受热后慢慢软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装盘了。所以,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让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从而“入味”。 说完了南方再说北方,北方,过年必吃饺子,而且一般在晚上的11点至次日1点吃,在古代称为子时,意味着“更岁交子”。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所以一盘盘放在桌子上,有招财进宝的意义。该说饺子的制作方法了,饺子一般制作方法为煮,火慢慢加热,水慢慢升温,到了沸腾的时候,把生饺子放进去,饺子快速吸热,水不停地因沸腾而冒气泡,使饺子自己“跳起舞",由于饺子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因而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其本身重力时,饺子就上浮了。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闪亮登场,由此可见煮就是利用水沸腾让食物吸热。 随着经济,科技和人们对创新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专业性厨具,它们只负责一个烹饪方法。 蒸锅,顾名思义,为了蒸而现世,仿照中国古代的笼屉,把它缩小,更换材料,加上人性化设计,进入寻常百姓家。蒸的原理也很简单。底层烧水,水沸腾冒出水蒸气,食物在气体中吸热,慢慢熟透,一般是顶层先熟。可能你要问了,明明是第二层离底层最近,为什么顶层先熟?问得好,顶层有锅盖密封,水蒸气到锅盖下无法继续上升,所以被顶层的食物全部吸热,所以顶层先熟。 高压锅,一个庞然大物,在锅的世界中,名誉响当当。它的任务是炖。放入水,食物,作料。盖上锅盖,安上限气阀。开始!锅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唯有限气阀一个小孔,用于进出气,所以里面空气有限,当温度升高,增大了气压,“顶”起了限气阀,使其基本能完全闭合,高压锅内气压再次提升,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使水在高于100℃后才可以变成水蒸气,加快了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有了佐料,可以让佐料溶解到水中,“水”不再无味,同时将这溶液渗进了食物里。所以炖比任何制作方法都味更香,汤更浓。而限气阀非常人性化设计,在气压过高时,排出部分气体以减小气压,排除危险。 烤箱,它为了烤而出现,以前烤是食物直接接触火吸热,虽然色浓味香,但是把握不好就会烤焦,更糟糕的就会发生火灾。而且有些食物不能直接接触火,不然会烤焦,比如蛋挞。烤箱的巧妙之处就是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用里面的电阻丝均匀加热,这样就可以给不能接触火的食物加热,方面人们烤制食物。 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多一份观察,也许就是对科学界多一份贡献;也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你自己来说,就可以发现一种科学奥秘;还有的时候;多一点点劳动,就可以与未知的科学邂逅。所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研究科学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传递,所以,让我们迸发研究科学的热情!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 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我谈环保袋——科技小论文现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了社会上的人人注重的话题。我们是资源有限的国家,人人都应该保护环境和资源。比如塑料制品,现在我国的塑料制品严重地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塑料购物袋就是“白色污染”的一种,它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而且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我国对此也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限塑令”——使用环保袋就是控制“白色污染——塑料袋”的一个办法。使用环保袋有很多好处,比如:使用寿命比塑料袋长;.可以循环利用;价格低廉,易于推广等等。现在人们去超市、商场购物大多都使用环保袋,从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更好的保护环境。但是现在很多的环保袋都是用纸制品做成的。比如牛皮纸袋、塑料纸袋都是用纸做的。我认为这样也不是很环保,因为纸也是用树木制成的,而现在人类砍伐树木用来做环保袋,所以这样的环保袋也是破坏绿化,不够环保。我认为使用环保袋,应该选用更加环保的材料,比如无纺布袋,帆布袋,棉布袋等等。这些材料都是非常环保的。无纺布袋(也叫不织布袋),是很合适的环保袋,因为这种袋子不仅造型美观,很耐用,而且透气性好,可以重复使用。从限塑令发布开始,塑料袋将开始逐渐退出物品的包装市场,也有一部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反复使用的无纺布购物袋。无纺布袋较之塑料袋而言更容易印刷图案,颜色表达更鲜明。加上能够反复使用的这一特点,陆续被许多市场、超市、商店选用。虽然无纺布袋很环保,也被各个商家选用。但是这种袋子也存在着一种问题——价格比塑料贵,这对业主来讲,却增加了经营成本。比如,业户售出一公斤青菜,利润可能只有1角钱,用普通的塑料袋几乎不用计算成本,但如果使用环保的无纺布塑料袋,差不多就不挣钱了。因此,降低使用成本是关键。所以现在的环保袋上,很多商家都在“环保袋”上印刷广告,以广告费来抵消使用成本。最重要的还是人类应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塑料的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参考资料: 只有这个原创的环保散文。参考!

自己的事自己做

科学小论文 如果写不出来就去 591论文网上拼凑一篇算了。如果再凑不出来就找那里高手代笔。很厉害的。诚信还不错

汉字字形研究论文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 1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二)。 (表二: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3)。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4)。 2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4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 角变成有 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图6)。"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图7)。图8虽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 5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9、10)。图11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图12)。 (图12) 7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如图13、14、15)。 8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9电脑字体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如 下图(其由左至右依序为:迭圆体、综艺体、古印体、勘亭流及海报体) 汉字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说到汉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发现了5000个以上的甲骨文单字,其中可以认识的约有1700字。从一定程度上讲,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没有理由落于人后那么多!思索的同时,我们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会意和形声成分,在这些甲骨文中,“会意字”不到80%,形声字占20%多。这与古代埃及人、苏美尔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远远不如古埃及、古希腊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经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时,中国却只有夯土建筑。在古埃及人已经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图案时,中国却只能在兽骨或龟甲上刻出粗糙的划痕。但是看看中国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却又远远高于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图形。似乎汉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直接进入了一种更抽象的较高级阶段。汉字发展经历的象形阶段:表意—形声的途径中,象形阶段几乎没有,所谓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阶段就已经被高度抽象了。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更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当希腊人建造帕台侬神庙的精美雕塑,罗马人建立万神庙的巨大穹顶时,中国还只有秦汉时期夯土的长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经是一种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了,汉朝的隶书与今天的汉字已很接近。无论是跳跃着前进的文字文化,还是中国汉字这一庞大的复杂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在文字出现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错。可是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有些语言不能用形象表达了。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开始创造一些仅代表发音的符号来记录这些语言。中国人却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会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 表音字,如“阿”,没有任何意义,只表示一个音节; 通假字,如“说-悦”;开始出现于汉字中。 提及汉语,免不了令人联想到同样占文化课很大分量的英语。同时,我们也想了很多。学习一种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这种语言思考,就想用母语思考一样。但是,最能发挥个人思想创造性的还是母语,更何况要学好“外语”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古罗马人并不因为羡慕希腊文明,而改用希腊语——尽管两种语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样要把拉丁文、希腊文翻译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同样,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更进一步地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并加以普及。 对于外语好的个人而言,直接看外文原文根本不费劲。但要他翻译出来,效率就要低很多。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如果人人都化大量精力学外文,那效率就很低了。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像历史上那些失去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一样,彻底消失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象阿拉伯人、或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那样,以少数擅长语言的人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之后,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传播、普及。只有这样,本民族中才能更多的人用母语进行高效率的思考、创新。 汉语现在在英语面前面临的困境是:基于这个语言的文明正处于高峰期——并不象阿拉伯人面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那样,是处于经失落的静态文明;也不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面对的是正走向衰落的伊斯兰文明。现在,大量新的科技成果、新知识、新思想依然在英语世界产生,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从使用它的人口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约有4亿多人。然而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的人数,要远比这多得多,可以说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所以,现在并不能简单地因为学习英语消耗了学生大量时间,就不该学英语了。光学好英语是不够的,全民学英语也不表明就能提高素质,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果从利马窦、徐光启向中国传播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算起,已经几百年了;如果从鸦片战争,从林则徐翻译西方书籍、报纸算起,也有160多年了;即便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算起,到现在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当代的中国,应该正处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转折关头。现在的中国,应该是学习英语,与翻译并重;最重要的是要开始用母语思考、创新。提高科研、新闻等行业从业者的英语水平,与普及基础教育,普及先进科学文化思想并重。不应该在中国把英语变成象欧洲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文那样的“贵族语言”。 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痕迹,中国文字的演变是跳跃式的,是华丽的,是耐人寻味的,就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中国人创造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也同样引导着中国人前进。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编辑]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编辑]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编辑]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编辑]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编辑]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编辑]转注 属于“用字法”。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编辑]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軚”、“锿”是形声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会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汉字是形声的字

5很难拿到论文,100也许会有人花点功夫。

从中日简体字的字形差异看日本文化【内容提要】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会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中日简体字的字形比较,揭示了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很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汉字字形整理中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的思想意识,反映了既吸收和借用了中国的汉字文化,又脱离中国文化束缚的、与中国汉字文化相呼应的日本汉字文化的特点和民族心理。中日简体字的字形差异及其原因根据日本内阁1981年颁布的《常用汉字表》(1945个)和我国通用汉字表中的一级、二级常用汉字(3500个),可以发现大约有600多个汉字存在着字形上的差异,其中属于结构字形上差异的大约有588个,如:県(县)、伞(伞)、(亲见)(亲)、気(气)、机(几)、里(里)、默(默)等;属于外貌字形上差异的大约46个,如:亚(亚)、渴(渴)、穂(穗)、鸟(鸟)等。(括号外的汉字为日本简体字,括号内为我国的简体字)。中日汉字在字形结构上出现差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双方在汉字字形整理中遵循的取字或用字原则有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日本《常用汉字表》取字比较注重“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如果从大处着眼,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字形与字义两者完全契合的。如:“为、昙、碁、车、马、风、竜、贝”等字;另外一类是取字或者用字意图与本义并不完全契合,而只具有某种曲折的间接联系的。与前一类相比,后一类的情况在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另外,如果数体都符合“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那么则选择以笔画少的为正体。如:“竜”与“龙”本是一对异体字,都能体现字的“初形本义”,但是由于前者笔画少,所以取其为正字。我国在整理字形时,本着从简,便于应用的原则。“整理字形的标准是:同一个宋体字有不同笔画或不同结构的,选择一个便于辨认、便于书写的形体;同一个字宋体和手写楷书笔画结构不同的,宋体尽可能接近手写楷体,不完全根据文字学的传统。”2.从深层次上讲,日本取字、用字的原则还与其文化息息相关。字形是文字内容的形式承载,是文字能够成其为文字的物质依托。对于文字实现其消除有声语言传递的时间障碍来说,字形固然是必要条件,而文字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其文化蕴涵功能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字形来实现的。字形是汉字文化蕴涵的镜像。同一个字如果存在不止一个字形,也就是所谓异体字,其形义之间便有了多维的联系,而这种具有多维的形义联系的字形又有更多的机会蕴涵某种文化信息。同字异形不光有历时更替的,而且也有同时共存的。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会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很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汉字字形整理中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日本的汉字文化蕴涵1.单字文化蕴含考“灾”和“灾”,均属会意字。《说文,川部》:之灾。日本列岛濒临太平洋,属于著名的地壳变动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地震、火山、海啸、台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岛国,日本选用“灾”字的意图不仅是因为该字形描绘的是字义所指现象发生的原因——水、火,更符合“初形本义”,而且也符合日本的自然环境。而我国简化了的“灾”的字形只是勾勒字义所指现象的典型表现——房屋遭火焚。“羲”和“义”,“羲”为会意字,甲骨文从羊,从我(刀锯),表示用刀锯屠宰牛羊以祭祀。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羲。而“我”是象形字,本义当为锯类工具,后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说文,我部》:“羲,己之威仪也”,日本依旧以“羲”为字形,未作简化,取字意图首先是为了确保该义所指概念密切联系的现象(我国则将其符号化,简化成了“义”,已无法看出字源)。另外,日本的“羲”,既不来自中国的儒学,也不来自东方佛教,是一个日本的范畴。包括良心、名誉、情面、义气等,实际上含有不让自己的名字和声誉被任何诋毁所玷污的责任。这种“羲”的责任在大量传统文学中得到赞颂,并被同武士的德等量齐观。其中最流行的就是堪称日本民族叙事诗的《忠臣藏》(又名《四十七浪人的故事》),讲的就是47位忠义浪人抛弃自己的一切,为主君挽回面子而复仇、然后集体剖腹的故事,起因就是一位地方大名自尊心受辱,觉得有损威严而已。虽然在世界文学史上并无多大的价值,但是却被选人本国的教科书,在剧院里演出,拍摄成现代电影,印成通俗出版物,成为今天妇孺皆知、日本生气勃勃的文化的一部分。“耻”和“耻”本是一对异体字,我国以“耻”为正体选用字,日本《常用汉字表》以“耻”为正体选用字,中日正好相反。《说文》:“耻,辱也。”小篆字形作“耻”,从耳从心,会意,给人以“听到批评时,心里羞愧”这样的联想。这是“耻”之“初形本义”。“耻”写作“耻”,由会意字变成了形声字,从耳止声,这是汉字经过隶变,很多偏旁和笔画混同了,这使汉字的理据性大大减弱。因而,学者们都认为“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由此可见,日本《常用汉字表》取“耻”的意图不仅是因为“耻”这个字形更符合该字隶变前的“初形本义”、“传统字理”,即该字形是以本义所指概念引出的结果来表示本义的(我国则根据从俗原则取“耻”),而且从另一方面看,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会,至今也仍然谈不上开放,封闭、保守、排外等特色依然存在。长期以来,日本人已经完全习惯了在一个狭小、封闭的集团空间中生活,每时每刻都注意着他人的眼色、目光行事。著名的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先生在自己每天行为的根本准则)。”所以日本人的“羞耻心”源于企图掩藏自己的毛病、弱点以及与他人的不同之处,避免因暴露了这些而受到歧视的心理,是一种以自己为核心,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卑心理。2.字组文化蕴含考(1)“颜”和“裹”——表和里的矛盾性格写照。“颜”为形声字,篆文从页,彦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颜”。《说文,页部》:“颜,眉目之间也,从页,彦声。”本义为眉目之间,俗称印堂。后来又引申为额头、面容、面子、色彩等。“裹”,表示衣服的内层:绿兮衣兮,绿衣黄衣。后引申泛指里面。日本常用汉字表保留着这两字的初形,我国则简化成“颜”和的才是真心话)。”这就是日本人特有的“颜”和“裹”的行为观念。日本人一直用“颜”这个词来表示人格、人品、权力、名誉等,一方面注重表面上的现象,而另一方面,他们更重视“隐藏着的、朦胧的、模糊的”“裹”。日本人之所以注重“颜”,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关系到人格、人品、名誉等,但是能左右这些的本质东西的还是“裹”。日语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发现日本人不喜欢露骨的、直来直去的说法和行为,因为一旦事情太明了,事物的任何价值也就随之消失了。 (2)男汤(男澡堂)、女汤(女澡堂)、钱汤(澡堂)、秘汤(坐落在深山中鲜为人知的温泉)——日本的澡文化“汤”,形声兼会意字。金文和篆文从水,汤声也兼表热义。隶变后楷书写作汤。《说文,水部》:“汤,热水也。从水,昜声。”本义为热水。又特指温泉(海内温汤甚众,有新丰骊山汤)。日本取其“初形本义”,未作简化,而我国则取其引申义(带汁液的菜食),简化成“汤”。基于火山众多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日本成了一个温泉的王国,全国有数以万计的天然温泉,为日本人满足肌肤之悦、养生休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不仅温泉浴场遍布东瀛列岛,而且投币式淋浴箱也随处可见,公共澡堂生意兴隆,使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喜欢洗澡的民族。洗澡在日本有着宗教上的意义,即洁净、清静及信仰,表现出对神的感谢和佛教中的无我无欲、身心皆融入净土般的“圣境”。追求“洁净”自然也就成为超越时代的、绝对的美学原则。这一原则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审美感觉、道德意识乃至文化心理,给这个民族打上了鲜明的精神标记。如进门脱鞋的规矩和礼仪;还有千百年来,统治着日本主流画坛,最能拨动日本人心弦的,始终是那种清爽、明净,或略带朦胧的风格。3.字系文化蕴含考(1)“门”旁文化考——日本的和式建筑、空间文化一瞥。日本是寸土寸金的岛国,日本人合理地利用空间,巧妙地使狭窄的空间表现出美感、协调感和实用性,形成了特有的空间文化。而日本的和式建筑就是空间文化的代表杰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门”旁的汉字——“関”、“间”、“闲”。《说文,门部》:门,闻也,从二户,象形。日本为保持其象形度,借用该字后没有简化,(我国则省作“门”)。日本人说的“门”,几乎都是建筑在“边界线”上的门,是意味着与外界隔离开的大门,总称是“出入口”,一般都不上锁,而房屋内的门多用“~口”、“~户”。中国的宅院,一般都有好几个“门”,而日本的宅院只有一个。再看“関”字,为会意字,金文从门,中像有闩之状,隶变后楷书写作关,异体作阴。《说文,门部》:“关,以木横持门户也,从门, 声。”本义为门闩。日本把“房门前后的一块地”称为“玄关”,该处一般要比屋里低出十公分左右,日本人在接待外人时,常常在“玄阴”应酬而已,如轴、插一束鲜花,别无他物。看起来好像白白占去了一块空间,可是对于日本人来说,它是体现房屋主人审美情趣的重要空间。“同”,原为“闲”,会意字,用门中可以看到月光会空隙之意,篆文将月移到门中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闲。俗改月为日写作同。《说文,门部》:“闲,隙也,从门,从月。”本义为空隙。上述的“玄関”也是“间”的很好体现。“玄阴”既不属于房屋的“内”也不属于“外”,而是“内”与“外”的“间”。“玄阴”给主人和客人一个回旋的余地,主人可以在“玄関”判断是否请客人进屋。即使不请客人进屋,因为已经在“玄阴”接待了,所以也不算把客人拒之门外。日本人之所以很注重“玄阴”,留心把它搞得整洁明亮,就是因为“玄阴”是生活中重要的“间”。“间”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它给人留有充分的想象、判断的余地,而这种“余地”是日本文化特别注重和推崇的。如果用“日”代表日本民族,用“门”代表社会环境或规则,那么,“间”字形就恰是日本的人际关系图。从外面的“门”到内部的“日”,中间存有空间,下边留有开口。这空间不是物理上的隔断,而是自己给自己定位并与外界保持联系;这开口是给人留有思考或回旋的余地,以便求得调和。即使是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美”。所以日本人在表示时空意义上的范围时,更注重把它作为一个空白区的垫在意义。甚至干脆把“人”称作“人间”;伙伴儿称作“仲间”;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上的子、笨蛋)”。不管与谁交往都要注意“间柄(关系)”。有人把日本文化称为“间人文化”(《间的日本文化》,剑持武彦著,日本朝文社)或“间人主义”(由日本著名教授滨口惠俊提出,相对于欧美国家的个人主义而言),意思就是行动时充分考虑他人或所属组织的立场、心情及相互间的关系,强调相互间的依存和尊重。日本人觉得“同”是一种平衡的感觉,无论对人还是对事,都可以通过其来介入,使原本不平衡的东西变得平衡起来,这里面深藏着日本人对人或事的一种调和感,并反映在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日本人很少用握手来表示致意,而一般会和对方保持一段距离,用点头、弯腰鞠躬直至双膝跪下、上身伏地来表示。又如:俳句是日本文化独有的一种诗歌形式,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诗歌,一共只有17个音符。日本人认为好的俳句,并不要求它表达什么思想、主张、情感,更不允许出现什么议论、评判,而是能用语言描绘一个情境,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即能创造令人产生种种遐想的“同”。江户时代的著名俳人地用一个“跳”字传神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时空相交,天地浑然的立体画面。而且它所描绘的那种空凉、寂寥的情境十分符合日本人遐想联翩的审美意境。日本的国技——相扑比赛也极好地体现出“同”的文化。每场比赛之间总穿插发悬赏金、喝大力水、撒盐净化土台等内容,用“间”把紧张的比赛分开,使比赛既紧张又轻松。观众置身于时间和空间相互交替的间隔中,尽情欣赏心、技、体融为一体的古老竞技。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也在有意无意地磨练自己的“间”意识和“仲间”(伙伴儿)精神。日语里采用“兜圈子”式或婉转的否定式的中性、暧昧的语言也特别多。孕育出这种“间”文化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古以来的农耕作业要求众人的协调、配合和耐心。同时,年复一年发生的种种自然灾害使他们习以为常并采取积极对待的态度,人们学会了从变化中体会“美”的存在,对于一种状态向一种状态的转变即“间”倍加欣赏。二是日本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十分接近,所以意识形态也相对稳定,相互间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日本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可以心照不宣地表达感情,“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无须多费口舌。还有一个“闲”字,《说文,阴部》:“闲,阑也,从门中有木。”本义为栅栏。后来借作“闲”,由空隙引申为闲寂,这也可以说是日本人的另一种审美追求。由于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日本人对大自然的变迁十分敏感,常常流露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这种“感性”的特征,使得日本人产生了“物哀、幽玄、闲寂”的美学理念。称作“和室”的日式房子干净整洁,在不奢侈的质朴中,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古雅和闲寂的美,从字形上看,日本人不愿意把含有自然之物的“木”(日本人更愿意理解成树木)的“闲”字进行简化,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在“门”旁汉字中,不仅蕴涵了日本民族居住空间的审美意识,而且透示出他们对“距离产生美”的审美意识。(2)“気”字短语一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体现。我国简作“气”,象形字,甲骨文像云层形,因与数字“三”形近易混,金文与篆文稍加弯曲,以像云气升腾流动之状,隶变后楷书写作“气”。《说文,气部》:“气,云气也。象形。”本义为云气。后来做了偏旁,“云气”之意便借用“气”来表示,日本简作“気”,即下半部多了个“乂”。《康熙字典》:“五”,古文为“乂”或于上下各加一平横。《汉字源流字典》:“五”,象形字,甲骨文本像两物交叉形,或于上下各加一平横,以突出纵横交错之意,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五”。《说文,五部》:“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这是就当时的社会思想所作的附会,本义当为纵横交错。而日本根据《说文》的解释,以与本义密切相关的现象来表示本义为取字意图:“気”实为五行之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王充曾在《论衡》中说过,五行之气生万物,人用万物做万事,如果五行之间不能相制,则不能相使,不相克则不能为用。诸物之间相害相利,动物之间相胜相食,都是五行之气在起作用。指出了五行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排斥、相互克制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的协调、结合,才使宇宙万物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日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仅尊重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而且非常注重人的心灵感受,良好地保持着和他人的和谐关系,在引进“气”的同时,根据自己本国的生活习惯、思维等对“气”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展,使得日语中的“気”更具有一种形象的、生动的色彩。“気”的意义随搭配词及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不仅能表达变化、流动的自然现象,而且更钟结语中日简体字的字形差异主要表现在结构方面,日本的取字原则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体现了以民族文化为本位的思想意识。另外,日本对会意字的保留情有独钟。所谓会意,就是字形构成、形义联系比较松散,需要借助某种程度的联想来领会其理据。这种性质决定了由会意方法构成的汉字有较多机会传载有价值的文化信息。而且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凡是构成理据所蕴涵的取字或用字思维不符合异国人的思维规律或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会意字,一般都有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异域文化信息蕴涵其中。反之,其构成理据只反映了共同思维规律、普遍观念意识的会意字则一般无跨国文化蕴涵可言。

汉字是利用文化学理论方法研究文字,在古代语境之下复原古人当初构形造字的原始意图,并由此探究蕴含在中国文字当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意义。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汉字学学术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汉字的文化学价值

摘要: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华夏文明因子,一直未能受到合理的关注。在汉语日益受到世界文化价值认同的背景下,汉字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科学合理的阐释。没有英雄的民众是盲目愚蠢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毫无生机的。将现代科学知识与古老思维艺术合璧研究,才能是汉字研究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关键词:社会文化 价值认同 合而不同 文字文化 语言崇拜

地球是太阳系迄今为止已知最为美丽的一颗星球,语言则是人类在这个璀璨星球上最值得称道的神奇发明。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伴随世界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度的提高,汉语热以汉语水平等级测试、汉字能力检定,第二语言习得等多种形式在多个国家相继展开。世界各地学习汉语汉字的热潮方兴未艾,形成了当今千载难逢的人文社会氛围。置身于文化开放、科学昌明、学术自由的镀金时代,对中华文化占据着得天独厚话语优势的中国学者,义不容辞地必须利用无可置辩的话语权,去阐释这样一笔丰富厚重的人类文化财富。要利用饱蘸文化资源的言说方式去浸润濡养世人,既不能淡忘自己是拥有数千年文化遗产的炎黄子孙,更不必对文化碰撞表现得焦虑不安。我们亟需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并通过汉语汉字将民族文化古老真谛昭白天下。它不应该是研究字里行间的政治理论,也不能采用政治学方法研究语言文字。它是利用文化学理论方法研究文字,在古代语境之下复原古人当初构形造字的原始意图,并由此探究蕴含在中国文字当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意义。它应该是一种社会文化背景当中的语言文字学。

一直以来人们判断一种语言文字发达进步抑或原始落后,往往着眼于这种语言文字是否被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常用载体,而不是关注研究它是否具有丰富深沉的文化内涵。英文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常用载体,就是因此幸运地被中国视为现代文明的价值符号。全民学英语的热潮,扭曲了中国至少四代人的学术风气。造成这种奇特状况有两种原因,一是中国古代帝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二是现代学人虚无自卑崇洋媚外。人们羡慕全世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科技文献都采用英文写就,却漠视人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化典籍采用汉字记录。身处人类多元文化交汇的激流中,误以为五千年文明不能跟三百年的科学技术相融合。惊咤科技大国险行在“财政悬崖”,忽略自己同样正濒临文化深渊。一个民族如果全面地接受了其他民族的外来文化,它的原生民族语言势必会很快融汇到其他民族语言中,或者准确地说是随之失去交际作用而逐渐消失。长此以往曾经灿烂辉煌的瑰丽文化,就可能葬送在博士大国自轻自贱的狂欢盛宴中。世界上有数千种语言,大多数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使用范围有限的地域性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现代社会中消失。对于这种文化融入现象所带来的社会文明进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进行人为干预。曾经有社会组织对那些范围有限而快速消弭的语言进行毫无意义的抢救,历史发展已经证明,那样是一种徒劳无益的无效劳动。在日益频繁的人类社会文化交流活动中,需要借助汉字六书理论并以系统的眼光和联系的方法,构建传统汉字的现代言说体系。

回顾人类历史反观社会现实不难发现,文化是可供全社会共同品鉴欣赏分享的价值存在,而不是社会特定阶层自娱自乐的特供奢侈品。曾经辉煌的中美洲玛雅文明,其消失的症结正是失之繁难。更早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的亚述文化则是疏于简陋。中华文化凭着深厚博大的文化蕴藉,巧妙地回避了上述两种文化的致命弱点,在后现代技术实力的狂涛巨浪冲击下不见式微反而日臻完善。使用汉字的人口迄今已超过全人类五分之一,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不能漠视这一客观事实。不幸的是近代以来我们耗费百年时光,拼命追寻一种无根无柢的浮萍文化。近年来更有浅薄晦涩莫名其妙的“脑残体、火星文、凡客体、元芳体、甄嬛体”居然得以风行。人们盲目吹捧追随“方鸿渐”而肆意贬低践踏“孔乙己”,飘忽不定诘屈聱牙的欧化语句大行其道,背得些许外文单词就声称代表人类先进文化。某些意识不仅具备踏亵古老文化的愿望和力量,还富含摧毁灿烂文明的潜能与危机。

汉字源远流长数量浩繁,语言崇拜是先民的原始宗教之一。先民生活在浓郁的自然力崇拜氛围中,华夏先民出类拔萃的造字专家仓颉,发明文字的初衷并非出于社会交流之需,更不是为了满足“劳动需要”。商代敬神,对神鬼顶礼膜拜,周朝崇礼,对先人崇敬有加。商周先民要向鬼神祖宗表达某些诉求,语言内容多与祭祀祈祷等原始宗教有关。对文字讲求神奇玄妙,就连使用文字的场合也笼罩在庄重诡秘的宗教氤氲当中。从远古童谣的敬惜字纸,到至今尤甚的许愿诅咒宣誓,都足以让人闻到到这种古老文化遗风,感受到弥漫在先民生活中的语言崇拜情结。秦代尊法,追求立法治世,汉世重人,关注人生价值。秦汉对文字转而追求实用平适,汉字转而用于记录事件而不仅仅“记录语言”表达观念。不过直到现今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虔诚相信,神灵无所不知无处不在。为了让自身的灵魂皈依时不至于在奈何桥畔被牛头马面打入油锅炼狱,人们尽量自觉检点约束言行以保终生清白,宁肯忍欲弃智而不敢昧己欺神,甘愿自守箪食瓢饮不惜清贫一生。汉字不是一时一地一蹴而就的,数千年封建帝国绵延不绝的文化淫威,在读书人心中的文化阴影根深蒂固。这种源于宗教信仰的群体意识,不仅是中华民族自律行为的精神依据,也成了几千年来至关重要的社会稳定剂。

封建君主政权的残忍严酷,造就了中国文化隐曲晦涩的特定风格。全社会各阶层包括君主帝王,都流露出来一种英雄崇拜情结。人们将实质相同的心理英雄幻化为形式各异的不同模式,使得英雄情结中的“英雄”范式呈现出各别不同,社会各阶层于是产生了神灵崇拜、圣贤崇拜、清官崇拜、帝王崇拜、侠客崇拜等各自的话语形式。这种集体无意识被蕴涵于古往今来的文化叙述模式当中,使汉字文化显示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文化—文字特征,自然却又隐晦地在汉字构形造字中折射出来。文化—文字特征充斥于封建历史当中,在遭遇一些惊咤文人的过度夸张之后,中国文字学成了一座科学孤岛。置身其间的鲁滨逊们成天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探宝,身边的文化遗产被人们不当地看作是过时的古代货币而不是足以立身问世的宝藏。以探索古代文化宝藏为己任的寻宝客们,则抓住所得一鳞半爪进行文物式的考古研究,其结果是将汉字从古代文化锦囊中抽取出来,割裂成了看似独立却交叉混同的文字、音韵、训诂三种不同学科。意蕴深厚的古老文字体系被玩习成了可以随意拆拼组合的智力魔方。偶尔有人试图融合文字音韵训诂三者进行穿插观察,但往往未及深入就不幸过早夭折于质疑声中。汉字研究的历史长河就是这样,始终充满了以今绳古或以古泥今的研究成果。 甲骨文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文化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本身所呈现的只是社会族群中某个特定阶层精神生活的一隅,而不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全貌。甲骨文字既不是由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也不是以劳动人民为服务对象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今残存的数种少数民族文字,仍然也只是特定人群的专有特殊技能,流传于原土司首领或神婆巫师当中。彝文、苗文、水书莫不皆然。正是由于甲骨文字作为贵族文化而传播运用,才造成了它迄今难以被劳动者后裔完全释读的遗憾境况。云南纳西族地区尚存一种世界极少的象形活文字——东巴文的余绪,被外国语言学家称为摩梭文。那是东巴教传写经文、巫术的书面语。称为摩梭文虽然淡化了它的特殊功用,但同时也使名称显得客观了些。凭借当代社会的文字价值观,去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现代阐释,同样会感到力不从心。意欲采用形成不过百年的所谓现代理论,去解读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一种文化体系,本身就有些勉为其难。要以古人独特的思维模式去观察体悟汉字六书理论,将古代的各种社会文化知识融汇贯通,才有可能建构一个系统、完整、真实的汉字构形理论系统。

值得提出的是,大量甲骨文字至今无人识读并不是人们对文字本身的生疏导致不解其意,而是我们对文字所记录的当时社会生活场景陌生所致。其实这类汉字的语言意义跟当初毫无二致,其语音今人读来跟几千年前的古人也相差无几,以至其间的差异不会大于当今汉语南北方言的差别。令人遗憾的是,碍于对所记述的情境、意义不了解,最终还是导致了难以消除的语言隔阂。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因素往往被学界所忽略。那就是甲骨文字即使是在刻写它们的当时,它们就不是人人共识相反是秘而不宣的。碍于对所记述的情境、意义不了解,今人对甲骨文字不能完全理解就不神秘奇怪了。情景一如今天常人采用梵文阅读宗教经文,照本宣科读出来势必也多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更毋庸说甲骨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甲骨文字的使用具有明显的社会阶层局限性。甲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者,主要是专司卜筮的巫女觋师以及一些具有特殊爱好和天赋的人。自发明伊始,它的目的功用主要是就用于记录祭祀活动而不是直接表达语言。只是因为祭祀活动本身也须借助语言进行表达,甲骨文字才无可奈何地跟语言联系在一起了。甲骨文字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主要是用于与神灵交流的符咒而不是用来记录民众语言,它是一种显示着贵族的尊严感和宗教的神秘性的自源性文字。用语焉不详的方式去表达实现语言文字的神圣感。使用语言文字被当成一种“精神消遣”或“文化消费”,属于贵族官绅的专利。

所有出土甲骨文字资料中,迄今还未发现账簿书信之类应用性内容,足以说明它本身跟民众的普通生活相去甚远而且也与贵族们的口头语言脱节。内容跟庶民的日常生活无关,这就注定了甲骨文字在民众当中只有极低的认知度。这种充满宗教色彩的文字记录了贵族生活中特殊事件,在特殊的文化仪式中被巫师们故弄玄虚和贵族们借以自炫。由于不能被大众所认识、理解和接受,所以随着盘庚迁殷导致的经济萧条,甲骨文化也就紧随着殷商宫廷文化的式微而迅速衰落了。各民族都曾拥有某种特殊文字,用于各种具有宗教色彩的仪式上书写,比如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秦代的秦书八体、欧洲的罗马花体、以及我国至今流传的桃符、民间的所谓吉祥字等等。那种文字色彩庄重神秘,书写也会不厌其烦。而用于日常交流的文字则必然要以简便快捷为原则。具有宗教色彩的美术字有规则但无风格,琥珀体、彩云体、幼圆体。简明使用的书体则因为无规则也才能写出风格,颜、柳、欧、苏、当代的舒体、姚体。

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汉字是甲骨文字的直接继承。作为殷人后裔的赵国从未发现过甲骨文字传人,倒可以当成甲骨文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业已“休眠”的无言佐证。当年的贵族余孽苟延残喘尚且无暇,焉能虑及民族文化这种千秋大事。这种令人心酸的事实造成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巨大罅裂,形成了难以弥合的历史文化大裂谷。我们这些站在裂谷彼岸的后来者,亟需构建一道文化津梁藉以达到古代文化的秘境,以文化方式实现对甲骨文字那种封闭式语言符号系统的确切阐释,从而真正实现跟古圣先贤的交流对话。比如周人信梦,因而言梦之字颇多。由于字多同义现象就突出。如梦,寐觉也。既寐而有觉,当然就是做梦。寤,寐觉而有言也。也就是糊里糊涂说梦话。但是这两个字在文献中多年来被曲解误读,引发了不少笔墨官司。小篆并非甲骨文字的直接继承,小篆与甲骨文之间,本来就少有联系,更有众多区别。部分小篆与甲骨文写法相同但意义却毫无关联,后世出土的盂鼎中有一个“招”字,构形理据跟小篆相去甚远,字意也根本毫无瓜葛,实际上是两个同义词而不是同一个文字。

为了使虔诚膜拜求得的神示、谶语或历经争讼确定下来的契约得以长期保存以便流传,先民们商定将这些内容郑重其事地刻记在易于久存的硬物上,他们首先想到了刻石。把生活经验或谈判结果刻绘到崖壁上,绝不是先民有多少浪漫情调,他们的刻写仅仅是严酷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并非艺术追求。先民还没有浪漫到有事一定要书写甚至刻划到崖壁上去的地步。摩崖刻画不能用木棍竹枝而须使用刀,而最早的“刀”又不过是锥形的石针、锋利的石片或尖硬的竹木而已。可是古人很快发现刻石对刀具的磨损相当严重,要找到刻石所需的大量尖硬工具绝非易事。刻石既非常艰难且而且刻石作品还容易圮毁又不能随意携带,书写载体的珍贵难求加上镌刻敲击的易崩易损,使记录的内容和传播的范围受到极大限制。现实迫使先民不得不放弃了漫漶难读的摩崖刻石,最终选择龟甲兽骨这些相对难以寻得的材料作为书写载体。当然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就是龟甲兽骨为先民的崇拜物,本身被认为具有灵性。一如许慎《说文解字》描述的“古者货贝而宝龟……”,龟为龟龙鳞凤四灵之首。于是刻写甲骨就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在巫师故弄玄虚的宗教场合以及工匠艰难繁复的镌刻工地,造成了文字跟语言的脱节。文白脱节使汉字产生了特殊的“超方言”现象,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生活中很多口若悬河而竟然目不识丁的文盲。上古曾经流行货贝宝龟的世风民俗,却未及形成体制完善的汉字系统。至于其后究竟是龟甲牛骨帮汉字出了头,还是汉字使牛骨龟甲长了脸,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要对汉字历史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深入研究,才能最终揭开笼罩其上的神秘面纱。 不妨合理推测,先民早期的“笔”不过是信手拈来临时凑合的竹枝木棍。找些粗细不一的棍子蘸点靛蓝朱砂等颜料,一次至多只能写下一个字。而一旦使用这支笔连续写下一篇文稿,人们看见的就是一篇所谓的“蝌蚪文”。将汉字刻成方块并非圣人的决定或智者的选择,而是诸多自然因素综合使然。用竹木在沙地或树皮上写画非常适宜却不便保存流传,为了将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告诉大家、警示或教导后人,古人选择了以刻写为主要记事方式。但刻写难以使笔画圆转丰润,他们需要书写更为便利,传递更为快捷以及更加容易收藏的语言和思维载体。从春秋五伯到战国七雄,诸侯各国及各民族之间存在一种“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那时的语言文化交流大多是一种功利性碰撞,一如当年革命家们学习英语是为了师夷之长以制夷最终推翻帝修反,时下全民学英语的目的应该也在于学习人类先进科学技术从而取长补短。只有这样理解,才不会背离社会基本常识不至于有违科学道德。汉字是一种“意符文字”,只要能够传情达意,字形书写往往并不特别重要,至于读音,更是各行其是无关宏旨。基于自身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不同,社会各阶层可以根据自身的是非好恶去创制汉字。不同社会境遇的人对于相同社会事像会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态度,文化价值观通过汉字表达出来也会大相径庭。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含有高低贵贱的社会等级之别,日常器用也能够显示身份地位。在使得汉字书写形式大大增加的同时,社会各阶层最终差不多将汉字调制成了五味杂陈不知其可的古玩堆。然而活生生的汉字是我们生活中须臾不离不可或缺的思维工具,决不是用来装点门面可有可无的古董。古老汉字显得驳杂陆离,其中的文化意蕴并未被今人确切理解和恰当接受,时常看到听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研究成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西周金文时期开始逐渐成熟定型的汉字,已经具有社会普遍性特征,既能记事更注重表达感情、思想、观念。贵族在铜器上刻铸文字,不仅是记录一种事件,更是要表达和宣示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不仅需要天喻神知,尤其要令后人明白遵从。就像后来我们追求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仅规定时人熟记,更欲令后代普识遍知。这种具有强烈表达意识和功能的符号系统,才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字。意欲凭借当代社会的文字价值观,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现代阐释,利用形成不过百年的所谓“现代言说方式”,去解读历时数千年之久的一种文化体系,是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的。我们时常为以往甲骨字片的大量流落海外而痛心疾首,但对于尚存手中的数万甲骨,除了早年难以企及的“甲骨四堂”,人们并不能理解和利用多少。现代科技跟传统文化根本不具可比性,岂能将司母戊鼎跟航空母舰相埓。甲骨文字作为一种文化衍生物,对它的语言学价值研究早已成果斐然,但进行文化学考察却是方兴未艾。学术殿堂不应被改造成琳琅满目一应俱全的“文化超市”,它的历史文化学或社会学价值亟待确认。

汉字构形理据研究发轫于春秋时期,仓颉是值得我们纪念和称道的圣人。战国时代为了利用六国文字,逐渐形成了汉字构形理论。完整的六书理论至秦代逐步成熟到后汉臻于完善。不理解古代辩证思维方法,难以接受具有数千年传统的汉字六书理论。所以越往后世六书理论越令学者感慨和迷惑。甚至今天批评周易蕴涵“封建迷信”,明天义批判中医言精义奥不够科学。其实汉字不像欧美文字主要是记录“音素”,蕴藉在汉字里的主要元素是“意素”,也就是社会文化元素。解读这种文化元素需要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知识。汉字中的那些文化元素近百年来,不幸被误判为封建糟粕而备受贬斥。汉字活在日常生活当中让人“稍近益狎”,人们对流行了几千年的汉字产生了道是说非的勇气。未采用整体的系统方法去看待六书,在汉字研究中不谙古代思维艺术,就难免出现见仁见智、各执一端,产生类似盲人摸象的研究态势。清末以来有人埋怨六书理论不能解释个别甲金文字,殊不知六书理论自始至终是跟甲骨文金文无涉的。凭借后起的六书去蠡测先世的甲金文字,就像妄评爷爷怎么长得不像孙子一样。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深情说道:“对人类语言文字见解独到的人,必将如日中天。”要避免顾此失彼捉襟见肘,脱离抱残守缺的尴尬境地。研究六书可上溯甲金之源,下寻隶楷之流,参互考察,比较研究,而且必须以篆书为据。只能以六书探求文字,却不可据文字批评六书。既要采用共时性方法进行断代观察,也要借助历时性方法进行历史比较研究,这是汉字研究需要把握的基本方向。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汉字学学术论文范文

研究性论文作文600字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论文环境与光污染一、课题背景: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我市的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二、课题目的: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建议。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2.实地调查(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3.总结整理(1)整理资料,分析内容。(2)制作网页。四、研究结果和分析:1.光污染及其危害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1)眩光�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3)反射太阳光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4)人造光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色,美丽万分,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表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5)彩光心理压力指数灯光颜色 白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红光 黑光压力指数 100 113 133 152 155 158 187(6)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2.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多植树,树木可以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如:两栋楼隔着一定的距离而对立,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通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把光反射到天空去,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现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因此这种想法只有在未来实现了。

一、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及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变,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生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传统的学科和原有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行。于是,project--based learning或project learning,(我国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课程。这种课程源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杜威提倡“新教育”以来,美国中小学始终比较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他国家也在这方面表达了相同的认识。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与现有的学科相比,它有以下特点: 1.“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指导者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专题或课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 2.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多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内容涉及的面可以相当广泛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学生学习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3.研究性学习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 4.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时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综合性即围绕某个专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合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社会性即加强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注意开发社区资源;实践性即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与机会。二、研究性学习设计 语法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多以直接描述的方法呈现,且同一知识点分散于几个单元,这种编排虽体现了循序渐进、高复现率中加深印象的教学方法,但接触时对学生的不求甚解便可的要求无疑加重了学生的机械记忆的负担,从而减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语法是有规律性的东西,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初步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再发现、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尽可能多地从启发诱导入手,设计一个个有梯度、有意图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出语法知识。学生归纳正确,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归纳不正确时,分析原因,指明正确的用法,让学生在“原来如此”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此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归纳之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操练,以期收到触类旁通和巩固的效果。 以学习倒装为例,我采用以下步骤: 1.创设情景,提供材料(在幻灯片上打出下列句子) ①Here comes the bus. The bus comes here. ②Out rushed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 rushed out. ③LiLei rushed out. So did LiMing. LiLei rushed out. So LiMing rushed out too. ④Only then did he realize that he forgot his bag. He realized that he forgot his bag only then. 2.出示问题:请学生仔细观察句子,分析每组句子的异同。 3.学生研读每个句子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每一对句子意思都相同,但语序不同;每组的前一句都是倒装句型。(若学生首次碰到,可由教师直接告知)教师设问:何为倒装?学生归纳倒装的共性(主谓颠倒)。在学生对倒装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找疑问: Q1:倒装的作用是什么? Q2:倒装句都一样吗? Q3: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倒装? 让学生把每组句子的第一句连成文章,请学生比较异同,从而回答Q1;请学生对比14两组句子,引导学生回答Q2,再观察每组句子,并且让学生研读教材上提供的例句,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从而回答Q3。在完成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之后,倒装作为一语法知识便已轮廓清晰、重点鲜明地凸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归纳分析过程中,教师适当讲评、补充。这一过程始终让学生处主导地位,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在语法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始终用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步步进入语言规律的认识,提供的素材应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富有趣味性。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本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应用多尝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多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中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养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从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奠定基础。

你应该去网上多找下这类的论文~好好学习看下的~像(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等等这类的就可以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议论文高二600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是我要说,父母的抚育,朋友的帮助固然不可少,可学会独立才最为重要。

父母宠爱,终有尽时。一个人如果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势必养成严重的依赖思想,而依赖性又是自尊自信的绊脚石,他又如何能够走出自己潇洒的人生路?郑板桥先生因此在弥留之际叮嘱自己的孩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先进的世界。各种机器与工具以引入家中,生活变得简单、高调了,但人的能力却退化了。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着、爱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累,吃一点苦,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他们担心:让孩子打扫卫生,怕他弄脏衣服;让孩子切菜,怕他切到手指;让孩子洗衣,怕他生病感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孩子形成了一种极其严重的依赖思想。那么,当父母离开时,你能做些什么?你会做些什么?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幅画:有一位年迈的爷爷背着书包,一只手上提着塑料袋,另一只手上还有一本厚厚的字典,他的孙子手上拿着棒棒糖,一边向前走着,边吃着。试问:但你看到这个场景时,你会想到什么?这个孩子真的幸福?不!不是!绝对不是。你要想到的应该是他的未来。当他长大了,即使事业很成功,但他在自己的生活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现代的90后的孩子们,走出溺爱的阴影,走出“大树”的“保护”吧!学会独立,自力更生,美好未来只留给有能力的人。走出依赖的阴影,腾出来的将是广阔的天空任你翱翔。

随着岁月的风铃声,摇醒了我沉睡的记忆,久违的感动又被唤起!

小时候,总觉得日子过得太慢太慢,总以为长大是件很美丽的事情。长大了就能拥有七彩人生;长大了就可以独自潇潇洒洒闯荡世界;长大了就不会再受到诸多的束缚和限制,可以活出一份随意和轻松因此总会陷入对未来无尽的幻想中,自个儿编织着一个又一个五彩缤纷的梦。

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成长,不知不觉中便告别了童年的幼稚、天真和少年的萌芽好奇。当我走入了青春岁月的时候,才知道童年的梦好痴、好傻、好难圆。一切竟是如此深不可测,而又是如此简单易逝。往事过眼云烟,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悠闲地散步,大地上少不了我童稚的欢笑。掐一朵嫩嫩的无名野花,哼着未成曲调自编的童谣,在一丛丛野菊花中,我席地而坐,双手托腮。充满着对那片未知世界的美好遐想和憧憬。

然而轻风系不住流云,流云带不走我的风筝。平静的天空是我理想的调色板。童年是用纸做的小船,越驶越远,直到沉入大海消失不见。

我只好挥挥挥手惜别童年,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流星般的多彩岁月,我便长大了。长大了,面对着光怪陆离、错综复杂的世界,会发现生活也有遗憾和不完美。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和沉重的心事。有太多的艰难和坎坷。长大后的生活不是一首隽永的诗,一个动人的梦,一幅绚丽的画,更不是小时候编织的美丽的童话。长大了,便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再也不相信自己会像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爆出来。长大了,便渐渐明白了人情世故。于是心与心之间多了一层隔膜,慢慢变得圆润,于是少了一份理解。长大了,儿时的梦幻便不再空灵美丽。原来童话里的故事都是人的,再也不会盲目地相信所有的故事是真的了。

长大了,也许会得到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还能说什么呢,只会留下一丝丝遗憾罢了。

我的兴趣爱好是四阶魔方。

自从我学会了三阶魔方,老爸就变成了“魔方疯子”,不停地教我二阶、四阶和五阶魔方。

一开始我是不怎么想学,再加上老爸每回教我时我几乎都在看电脑,这样一来,我就更没有兴趣了。终于有一次,我破天荒第一次把电脑关了,老老实实学。老爸说三阶和四阶其实一样的,只不过多了几块而已。他还说,四阶魔方的中心块是固定的`,但是打乱后中心块就乱了,所以一定要记住哪一面对着哪一面,接着教我对中心块。

我一开始觉得对中心块很难,要一个小时才能把六个中心块转好。然后就觉得好难啊,不想学了,然后就哭(说我是爱哭鬼没意见)。老爸说:“你就是哭着也要把它学会,周子涵不会退缩!”我听了他的话,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练习。终于有一天,对中心块对我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了。接着老爸就教我对边上两条。这个公式我学了3分钟就会背了,问题是,有一个特殊情况,运气不好的时候会出现。特殊情况当然有特殊公式,可我看着那公式死背也背不下来,然后,我又哭了。最后只好让老爸帮我搞。

前面两部转完以后,后面就舒服多了,因为后面全是按照三阶魔方的公式转的。问题又来了,四阶和三阶还是有不同的。按照三阶玩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两个特殊情况。这第一个特殊情况的公式很长,很难背,第二个短,而且还有规律,很好背。我那个很长的公式背了足足两天,还是没背下来,我又哭了。

某星期的周日早上,我起床后看到床边的魔方和公式,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嘿!我就不信我背不下来!我一行一行慢慢看,一行一行慢慢背,背不下来或背错时,还要哭。三个小时后,我终于背下来了。

现在,当我书不想看,作业不想写的时候,我会玩一下四阶魔方,稍微放松一下。

月考结束了,成绩一出来,班主任就把它一张张地贴在教室墙壁上,念名次的时候,只是有点小难过。但一看到白晰的成绩单上那一个个冰凉的数字时,我顿时对自己有了无限自责,化学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数学不及格。

伤了心一阵,我开始反省自身,才发现,从开学以来,我的学习状态就不好,没有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看着以前排名在我之后的名字挤到了我前面,心里凉凉的,仔细一想,这都是因为人家学习用了功,靠自己的勤奋得来的,我想,这个成绩实在不是我的理想成绩,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落下了很多的功课,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下课没有主时复习,对学的东西不了了之。通过这次月考,我决心改掉那些坏毛病,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把以前落下的知识补上来,把要学的知识掌握牢固。

高二了,高中学习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别人都在不停地为自己的学习而奋斗着。而我,不但不认真,还时不时地偷点懒,原以为自己作得还可以,蛤月考结束后才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我和他们相比,有需要追赶的距离。虽然有些科目我占了一点点优势,但那真的不算什么,别人勤奋点,迟早能超越,我不能再原地踏步或者倒退,我要追赶,我要进步。

我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度,好状态维持不了半小时,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严厉地约束自己,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向第一名看齐,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只要努力,别人就得给我让路,只要坚持下去,我就是第一。

纸上谈兵容易,我知道,但这是我对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要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在以后的时间里,希望老师为我作个见证,我不是说得好玩,不是应付老师,父母。我是真真正正的,下定决心追赶。

我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希望老师也相信,鼓励我!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大学》

静是一种端正的表现,我们无处不寻找那份静谧,寻找那隐藏在“静”中的智慧。我们也在踏寻如何静下去的方法,这样让自己在静中一步步升华,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在如今社会,有一个良好学习氛围,人人可以做到安静守己,可在这样良好气氛中,我们还需要排除一些“非静”情况,辟如课堂上的起哄,喧闹,各种各样状况的突发都源于心中不静,有时大大小小的吵闹声考验着我们的心理素质,考验着面对浮絮该如何面对,可面对一小部分同学的浮燥我也有时难以沉下心去认真探讨一个问题,时常与同学们一起谈笑,每当想起谢老师的忠告,我又开始了一阵懊恼与后悔,可到底是什么控制了我的思绪?我发现自习课上效率变低了,质量不如以前了,行动不如之前迅速了,可我却开始顾及左邻右舍的一言一句,这边凑个热闹,那边说说话……

突然想到《大学》中告诉我们的话:“一个人只有在保持稳定,有定的毅力,心也会定格,此时,人心就是安静的时刻,耳边的喧杂也会随之化为乌有,接着,我们心静,毫无杂念,思考问题的思虑便又如同为心中注入活水般开始流动,大脑开始在良好环境中运行,开始崛发起智慧的灵源。”

总得来说:“静,是一个人智慧体现的源泉。”

而在学校里,无论课堂课下,每一次自主学习机会上我们都应该将静深刻体现出来,让我自己在安静恰当的氛围中体会到智慧的产生,之所以可以掌握好次次知识点的背后我相信一定拥有一颗纯洁宁静的心,拥有一个正气十足的态度,在这样的心态里,我们也绝对不会感到浮和燥,一点点学会定、静、安、虑,我们一定会在学习路上更上一层阶梯,从而受益无穷。

仿佛是寒冬里温暖额阳光,让每个人的心田温暖如春;信任,仿佛是三月里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房;信任,仿佛是山谷间涓涓的清泉,让每个人的心灵清澈无比;信任,仿佛是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陶醉……今天,信任也带我做了一次心灵之旅。

“盆栽!盆栽!漂亮的盆栽!”一天,我正在街上闲逛,突然听到了一阵吆喝声,好奇的我忍不住凑上去看个究竟。哇!只见三轮车上的盆栽真可谓琳琅满目,令我眼花缭乱。卖盆栽的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她弓着腰,一遍整理着摆在三轮车山的盆栽,一遍应付着一个个买盆栽的人。见到我,老奶奶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说:“小姑娘,买盆花增添一下房间的色彩吧!”我说:“奶奶,我不是来买盆栽的,只是看看,您忙吧!”“哎,好的!”老奶奶笑着说。

这时,来了一位买盆栽的中年妇女。她好像有急事儿似的,挤进人群中,匆匆地挑了一盆野菊花的盆栽,匆匆忙忙的付过钱后又匆匆忙忙地走了。老奶奶收下了钱,笑着送走了那位阿姨。等奶奶点钱时,却发现三十元的盆栽,那位阿姨却付了五十元钱,没等奶奶找钱就匆忙地走了。老奶奶连忙喊那位阿姨,可是阿姨已经走远了。老奶奶也没办法去追那位阿姨,因为她还有一车养活自己的盆栽要照看。我以为奶奶会就此罢休,不再还钱了,可是她却把那二十元钱塞到我的手中。我十分疑惑,不解地看着老奶奶。老奶奶温和地对我说:“孩子,奶奶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什么?不会吧!”我十分惊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的,孩子,我相信你能办到。”老奶奶笑着说。“奶奶,您难道不担心我把这钱据为己有吗?”“不,我信任你。”看着奶奶那信任、恳切的目光,我使劲儿地点点头,坚定地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完成您交办的任务!”“嗯,好孩子,谢谢你!”

随后,我便快速地跑向那位阿姨……

小时候,总是不懂“信任”这个抽象的名词,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信任”的真正含义。

他,是邻村的老大爷

记得那时刚刚到高中报到时,我静静的坐在位子上听旁边的同学议论说,我们的班主任是个数学老师。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高高瘦瘦,带着眼镜,一副文艺青年模样的老师。在有点小憧憬的等待中,看见他走了进来,他个子矮矮的,身体胖胖的,皮肤黑黑的,样子憨憨的,像极了邻村的老大爷。“这不会就是我们的老班吧?”我心中暗暗地想到。不一会儿,事实就验证了我的猜测,这位老大爷就是我们的老班。

他,是无私奉献的“多面体”

记得那时军训,在炎炎烈日的考验下,许多同学都想回宿舍里休息。而他呢,明明可以是在宿舍里休息,却牺牲了休息到操场上看我们训练。当我们训练时,他就变成了铁面无情的教官,严厉地指出我们存在的不足。当我们训练时,真正的教官上任了,他这个山寨版的就只能下岗了。这时他有变成了后勤部部长,扛起了比他矮不了多少的大桶水为每个杯子里添满了水。

他,是不务正业的数学老师

记得那些还在他手底下混的日子,他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不好好教数学,偏偏要彰显自己的文学功底,用他那浓重的沂蒙山方言我们朗诵那些他自己把数学概念拼凑在一起写成的小诗,不过你别说,他写的那些小诗还挺押韵。现在想想,也幸亏他那些小诗为我背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平添了不少乐趣。

他,是伟大的“爱班主义”诗人

记得那时要分班了,我们都幻想着老班能搞点特别的(注意用词是幻想噢)可是他还真搞了点别出心裁的,用流行的诗体为我们写了首诗,把我们感动的呀,那是眼泪汪汪的。

爱“擦墙”,爱唠叨,爱搞怪,也爱进宿舍,最爱学生。不是神马无情的老班,也不是一下课就不见踪影的神秘大仙。他是“马大爷”

他也是“小义义”他是我们10级四班永永远远的班主任。

李白从页页诗篇中走来,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风流倜傥;诸葛亮运筹帷幄于中军帐里,为酬三顾,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武侯仰天长啸“待从头,重拾旧山河,朝天阙”。豪言壮语,气盖群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大概就是由这些个性超脱的生命构成的吧。而这些个性的生命经过历史的淘洗,变的璀璨夺目,为后世所传唱……

个性的生活在于超脱的思想。阮籍猖狂,穷途之哭,超脱礼法,不屑仕途,这难道不是超越时代的一种智慧吗?嵇康在阮籍母亲死后,抚琴而至,在别人异样的注视下为阮籍的母亲送行,这难道不是超越时代的思想吗?诸葛亮在尔虞我诈的乱世,躬耕垄亩,行于田间而演天下之势,羽扇纶巾,久居隆中而待三顾茅庐,这难道不是超脱世俗的伟构吗?超脱的思想犹如生命的眼睛。思想决定人生的个性。如果一个人的思想逃脱不了时代的禁锢,这就注定了“泯然众人矣”;反之,思想超出时代,尽管当世之人多有些异样眼光,不要管他,他是在为你的个性侧目。

个性的生活还在于乐观的心态。苏子被贬,泛舟赤壁,留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千古名句,这难道不是乐观的人生态度吗?杜甫贬谪,登临东岳,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壮语;这难道不是乐观的人生态度吗?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苏武仗节,牧羊十三载。这难道不是乐观的心态吗?乐观的心态犹如生命的翅膀。乐观与否决定了你是否能在挫折中成长,在挫折中笑对人生,个性的生活在世上,乐观之人能在淘尽英雄的历史波涛中名留青史,才能在风口浪尖紧握日月旋转。

拥有乐观的心态和超脱的思想就犹如同时拥有两只翅膀,实现生命腾飞;就犹如同时拥有阳光和雨露,绽放精彩生命。

儿时的自己,那么的幼稚,什么都不懂,像是一个迷失方向的转盘,一直那么转着。

小时候,常站在镜子前仔细地“欣赏”着自己:不大的眼睛,不挺的鼻子……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最终以叹气结尾。

坐在河边看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心中不由得一阵羡慕。如若有一天,我也能这样飞,那多好啊!正这样想着呢,突然,一只小鸟伴着一声尖叫,一条完美的弧线向水中冲去。原以为它要来个“蜻蜓点水”,正要鼓掌叫好时,看见它在水中极力挣扎。“敖,卖糕的,鸟也玩自杀?”我惊叫。

来不及多想,我到处找可以救它的东西,可怎么也找不到。我在岸上心急如焚,总不能看着它淹死吧!天哪,它快不行了!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扑通”一声,我“英勇就义”了。还好我会游泳。很快就有到它身边了,我抱起它,往岸上游去……

刚上岸,来不及换掉湿漉漉的衣服,就对它开始抢救。我叫着它,按它的胸口,可还是无济于事:“都怪我,我早点下去它就不会死了。”这样想着想着,我就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闻讯赶来:“怎么了,小宝贝?”我扑进妈妈坏里,说:“小鸟,小鸟死了,都怪我,我早点儿下去它就不会死了。”妈妈听了,笑笑说:“傻孩子,你看天上,小鸟没死呢!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听了妈妈这话,幼稚的自己眨巴着眼,看着天边那朵云彩,偏着脑袋,咬着手指傻呵呵地笑了。回家后我还给它立了个碑,用沾满泥巴的手往脸上一抹,露出最真诚的笑。

再次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时,已然长大,不会再像小时后那样哭泣。也找到了欣赏自己的理由:善良。不会再以叹气结尾……

我的童年是一碗麻辣面。妈妈是开水,爷爷奶奶是锅。我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在妈妈的怀中开心地成长。爸爸是个大腕,是我最喜欢的那个大瓷碗躺在里面我好安心。外公外婆,酱油一样的浑厚。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我润色,让我一颗小麦样的珍贵的心。

幼稚园是一双大筷子,把我夹起、放下,搅来搅去,不时还加入许多美味的调料。我就开心地在里面滚啊滚的,甭提多有趣了。院长阿姨是好吃的白糖。她的笑容就像白糖一般甜而且不含杂质,“美味”极了。欧阳老师是盐,她的牙齿洁白的像盐一样。她,让我拥有了真正的味道。夏老师,我喜欢她的腼腆的微笑。她,像味道,很鲜美的哦!对了,还有凶凶的张老师。她的牙齿是小麦,我看到了农民的颜色。她的一头长长的秀发和好好闻的发香让我怀念。可是她好凶呢!她就是辣椒酱。我白白嫩嫩的小手被她辣得白里透红呢!然而,这碗面少了她就不够味了。

然后,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东东是一瓶醋,它可以杀菌哦,这样我就可以洗白白、干干净净了呦!嘿嘿!但是,这不是重点。我喜欢醋,酸酸的,多好啊!可是,有时候我把它放得多了,就有点苦味了。真的,让我难受了好几回呢!露露,是胡椒粉,让我打了好多个开心的喷嚏……

大姐、二姐,她们就是放在桌上的重要的调味料,将不完美的我进行大改革,当然,也许结果仍会令人不满意。她们时时刻刻为我补充我所需要的“营养”。还有表哥,呀!葱油肉丝。那味道真是美极了。有他一起玩耍的童年真的好开心。

周末了,老师发了好多小红花。加进面里去,像葱花;摘个笑脸当荷包蛋。好了,我的童年就这样完成了。哦耶这就是我的童年,你们也想动手做一个吗?首先,准备调料:一千克开心,五百克难过,一听亲情,一打友情,三千个微笑,三百次骄傲,三十滴眼泪,三道竹鞭子打出的伤痕……然后,尽情地和面吧!

研究汉字结构的论文

侯海芹,从古汉字管窥汉文化,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马达,从越南使用汉字的历史看汉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中州学刊李润,汉字构形与汉文化的特点,南方论刊赵征. 甲骨文中的会意字所展示的社会状况,安徽文学(下半月)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段瑾瑜. 汉字文化意蕴谈.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周锦良,宋瑞. 从汉字构形演变探析汉字文化内涵.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段沫. 汉字构形中的文化精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王立军. 汉字构形的文化解读. 中国教师卢慧玲. 汉字构形的哲学文化内涵. 语文学刊王立军. 汉字构形分析的科学原则与汉字文化研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道尔吉. 从汉字的形体结构看汉字的文化功能. 汉字文化, 以上均为期刊论文,可在中国期刊网、维普等数据库中下载由于本人不是该专业的,以上材料仅供参考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思维特点和容易遇到的困难,并建议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法,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日本、韩国等国的留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本国语言中接触过一些汉字,有比较好的“字感”,汉字的学习和识记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那些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就相对困难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建立处理形象符号的机制。在他们看来,汉子就是一个个神秘的、无规律的图形,想要通过识别图形来唤起语音和语义,是十分困难的。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汉字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汉字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字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要合理的安排汉字教学的进度,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汉字,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语音和口语的教学,忽视了汉字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汉字教学法。

所谓“先语后文”是指在汉语教学的初期,先利用拼音进行教学,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之后,对汉语有了初步认识,再集中引入汉字。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期,更快地进入汉语语境,对母语是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因此,对这样的初学者,教师可以考虑在最初的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利用拼音进行教学,让学生迅速掌握更多的词汇,还可以巩固和规范拼音的使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适当向学生介绍汉字,不要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排斥心理,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象形字,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汉字教学做好铺垫。

“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开始汉字的教学,语音和汉字的学习同时进行,让学生同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给学生记忆汉字和词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由于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如果单纯进行语音的教学,学生会产生许多关于字义和词义的困惑,单凭字音很难区分。“语文并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汉语言的词汇规律,更早建立汉字识别的语言机制。对于有一定汉字基础的学生,比如韩日的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尝试“语文并进”,以帮助学生尽早跨越汉字学习的障碍。

二、汉字教学要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根据人的思维特点,简单、形象的汉字更容易被接受。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留学生,教师应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独体字进行教学,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形象化的汉字导入;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形成,让学生对汉字有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在进一步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汉字形声字众多的特点,引导学生识别汉字偏旁,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功能,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等,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汉字结构的理性认识,注意利用规律识别和记忆汉字。

教师在进行汉字结构的解读时,要注意解释的科学性,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联系,以免误导学生。另外,由于汉字的构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许多声旁和形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字音和字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不要让学生过度依赖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也不要让学生对字形的形成过程过分追究,以免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彭万勇。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马艳辉。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与词语教学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胥宇虹。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李莉。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5]张海燕。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研究[J]。理论界,2009(06)。

[6]赵明德。汉字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J]。汉字文化,2009(0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