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航空材料学报

发布时间:

航空材料学报和航空学报

光化学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C. H. Wells认为,光化学研究的是“吸收了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分子所经历的化学行为和物理过程”。N. J. Turro则认为“光化学研究的是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化学行为和物理过程”。由于电子激发态通常由分子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形成,所以上述两种定义的实质是一样的。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永久性化学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由于历史的和实验技术方面的原因,光化学所涉及的光的波长范围为 100~1000纳米,即由紫外至近红外波段。比紫外波长更短的电磁辐射,如X或γ射线所引起的光电离和有关化学属于辐射化学的范畴。至于远红外或波长更长的电磁波,一般认为其光子能量不足以引起光化学过程,因此不属于光化学的研究范畴。观察到有些化学反应可以由高功率的红外激光所引发,但将其归属于红外激光化学的范畴。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影像可以由光学设备获取,如照相机、镜子、望远镜及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图像等。影像也是一种视觉符号。通过专业设计的影像,可以发展成人与人沟通的视觉语言,也可以了解世界美术中大量的平面绘画、立体雕塑与建筑。

中国航空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地方学会每年均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学会还和中国科协所属其他学会联合举办一些交叉学科的学术交流会。学会及各级组织每年举办的学术会议平均为40次左右,交流的论文在千篇以上,并评选、奖励优秀成果。国际交流:中国航空学会是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ICAS)的全权会员单位。为促进科技合作,学会推荐有专长的科技人员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出席国际会议,同时在中国举办国际会议和展览会。学会邀请国外专家在国内作技术报告,接待国外学者、科技人员来华进行科技参观和学术讨论,组织双边性研讨会,以促进国内外之间的学术交流。组织活动:组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学会工作会议等:办理学会所属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分会)编委会的建立和调整;组织两院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推荐评选;发展会员,并为会员服务。科学普及:为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普及航空科学知识,学会及其各级组织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动。学会设有航空馆,展示国内外飞机或模型以及机载设备、发动机,介绍国内外航空技术的发展。继续教育:学会以各种形式向会员扩充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组织专题讲座、技术报告以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科技咨询:中国航空学会可以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决策论证、提出政策建议、进行科技咨询服务。出版物:《航空学报》中文双月刊;《航空学报》英文季刊;《航空动力学报》中文双月刊,《航空材料学报》中文双月刊;《航空知识》中文月刊;《航空模型》中文双月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您对这个方面的文章是有什么规定的吗?

我常看的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金属功能材料金属热处理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稀土铁合金这几种

航空材料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功能材料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科学与工艺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新型炭材料 建筑材料学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材料工程 航空材料学报 这些都是 刊物也都非常好

《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热处理学报》《金属学报》SCI《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SCI《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无机材料学报》《冶金分析》《航空材料学报》《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宇航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材料科学与工艺等。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

(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

(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1、本刊只接受学术及科研论文,不刊登综述性文章及研究简报和快报。2、本刊目前不接受网上投稿,需打印二份邮寄到编辑部,邮寄地址:北京81信箱62分箱(100095),收件人:《航空材料学报》编辑部(务必写明收件人)。3、本刊采取双向匿名审稿,因此邮寄到编辑部到稿件正文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联系方式和基金项目支持情况等内容,这些内容需另附一页。4、本刊目前不收取审稿费,但对刊登的稿件收取发表费,在稿件刊出前邮寄录用通知时,通知作者交付发表费。论文发表后,按字数支付稿酬(包括提供给各检索机构的稿酬),并赠送当期学报。

航空航天材料论文发表期刊推荐

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表 (国家级核心期刊) 1 航空学报 2 推进技术 3 航空动力学报 4 宇航学报 5 固体火箭技术 6 空气动力学学报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8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 飞行力学 11 航天控制 12 空间科学学报 13 实验流体力学 14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6 宇航材料工艺 17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18 电光与控制 19 航空制造技术

有家书院、航空动力学报、载人航天、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推进技术等

航空学报caj

参考文献著录反映 论文 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说明:

① 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

② 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加缩写点(见例2).

③ 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见例3).

④ 在著录中文参考文献时应提供英文著录,见例1、例3.

⑤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1,电子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见表2.

⑥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为: 磁带——MT, 磁盘——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L.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

1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孙家广,杨长青. 计算机 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6~28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5.26~28(in Chinese)

例:

[2]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2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

[3]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 生物 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

3?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 议论文 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例:

[5]Odoni A R.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 In: Odoni A R, Szego G,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 Berlin: Springer-Verlag,1987.269~298

4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例:

[6]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5 科技 报告 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例:

[7]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1998

6 国际 或国家标准著录格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7 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例: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06

8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

[10]王明亮.关于中 国学 术期刊标准化数据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挑挑,参考一下,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 中国知网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机电专业的课程设计与专业人才培养”,搜索一下就有了 1. 优化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合格机电人才 傅晓林 文献来自: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才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机电专业方向课程科目,一直是各高校教改中探索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机电专业持点出发,分析了机电专业人才层次构成,提出了新的板块式课程科目结构,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培养合格机电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朱志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 陈颜贞 文献来自: 机械职业教育 2005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懈努力,才能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陈颜贞$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财务会计教研?...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控加工技术方向) 高职人才定位及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熊熙,刘建超 文献来自: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初步探索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广泛深入企业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定位为:面向数控加工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一定数控技术理论基础,熟悉数控加工技术硬件、软件,具备数控加工设备的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重要一环——机电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小议 曹晓冶 文献来自: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5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电大正是根据反映这一趋势的人才需求,设置了机电专业,由于机电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对机电专业的毕业设计问题,尤其选择课题问题,人们看法莫衷一是。本文仅就自己指导机电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体会,谈谈选题问题。一毕业设计选题的原则机电专业所学课程实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钟守炎,张晓东,戴静君,黄清世,孙良臣 文献来自: 石油教育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目标是 :明确专业方向、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的规格 ,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理顺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 ,明确主干(核心 )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 ,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汪禄应 文献来自: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这种人才主要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 ...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论智能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王娜,王俭,段晨东 文献来自: 高等建筑教育 2000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智能建筑专业人才培养1 根据社会需求 ,增设相关专业课。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建筑院校中年轻的专业 ,该专业是因建筑电气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设置 ,最早的专业名称为建筑电气。建筑电气专业主修建筑内强、弱电系统。伴随着建筑物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工业设计专业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 李乐山,苏中秋,白文杰,刘一波,张定红 文献来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S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并把这种教学体系带到工业设计专业 ,对工业设计专业定位、教学计划、教学思想干扰很大 ,这种教学思想就连国外美术专业也已经抛弃了。我们新的教学大纲首先明确了专业目的和专业基础。除了制定工程技术课程外 ,还设立了 5大专业基础课 :人机学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 丛长福,周洪玉 文献来自: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6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MT趋势给未来机、仪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模式我国机械、仪表行业正面临机电一体化的严峻考验。机电一体化不仅是工厂改造的一个途径,也是更新换代老产品开发新产品的重要途径?... 金工实习5周、生产实习3周、结合有关课程微机操作120学时、课程设计和大作业n周(机制专业:切削刀具3周、机械零件3周、机制工艺1 ...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专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程崇恭,夏卿坤,夏尊凤 文献来自: 长沙大学学报 2002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培养结构设计能力;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培养工艺设计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培养模具专业的综合设计能力。在以上各个设计能力的培养环节中,均应要求学生运用CAD技术,以培养出适应CAD技术发展的模具设计人 ...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我可以给你代写

飞机航空材料的毕业论文

千字三百,若需联系

我的航天技术论文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 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于是,载人航天成为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展,并将为培养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贡献。例如,就载人航天器本身的研制和运行而言,它对通信、遥感、推进、测量、材料、计算机、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大大推动了这些技术的进步。再有,载人航天的发展能促进太空资源的开发,为地球上的人类造福。载人航天器所处的高远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可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它在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等许多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望在一些前沿学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一些国家已经在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和太空材料加工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准备建造太空工厂,其效率和效益不可限量。另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约80亿~110亿,因此有些人已经开始研究向外空移民的方案;地球上的能源也日益紧张,那么是否可以到别的星球开发矿藏呢?这是科学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且不是天方夜潭,因为类似载人登月等许多过去可望不可及的神话和幻想,如今有不少都变成了现实。最后,载人航天具有巨大的军事潜力。使用载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侦察和监视任务;灵活部署、修理和组装大型军用卫星;安全而连续地指挥和控制地面军事力量;还能作为特殊武器的试验场。例如,早在1965年12月,美国双子星座7号飞船上的航天员就曾用红外遥感器监视和跟踪了1枚潜射导弹的发射,所获信息比潜艇上的观察人员报告的还要快。第1次、2次海湾战期间,和平号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对战区进行了大量观测活动,取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前景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在成功发射4艘无人试验飞船的基础上,已将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然而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重点包括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以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航空航天技术 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航空航天电子技术 航空航天电子技术(electronics for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编辑本段]概述应用于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的电子与电磁波理论和技术。在现代航空和航天工程中电子系统是重要的系统之一。[编辑本段]组成它按功能分为通信、导航、雷达、目标识别、遥测、遥控、遥感、火控、制导、电子对抗等系统。各种系统一般包括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和相应的地面电子系统两部分,这两部分通过电磁波传输信号合成为一个系统。和这些电子系统有关的电子理论和技术有通信理论、电磁场理论、电波传播、天线、检测理论和技术、编码理论和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而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则是提高各种电子系统性能的基础。它们的发展使飞行器上的电子系统进一步小型化和具有实时处理更大量数据的能力,进而使飞机的性能(机动能力、火控能力、全天候飞行、自动着陆等)大为提高,航天器的功能(科学探测、资源勘测、通信广播、侦察预警等)日益扩大。[编辑本段]特点一、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电子设备的特点是:①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小;②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长寿命。在高性能飞机和航天器上,这些要求尤为严格。飞机和航天器的舱室容积、载重和电源受到严格限制。卫星上设备重量每增加1公斤,运载火箭的发射重量就要增加几百公斤或更多。导弹和航天器要承受严重的冲击过载、强振动和粒子辐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时间很长,如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长达7~10年,而深空探测器的工作时间更长。因此,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器件要经过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筛选,而电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运用可靠性理论和冗余技术。二、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①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航空航天电子系统的综合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实时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数据传输的速率;③发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规模集成电路;④发展更高频率波段(毫米波、红外、光频)的电子技术;⑤发展可靠性更高和寿命更长的各种电子元器件。航空航天基本知识我们知道,人类的家园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大气,如果没有水和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天”很高,要想冲出厚厚的大气层,进入太空非常非常困难。其实,与地球相比,大气层是很稀薄的。人们知道,地球的直径大约为12700千米,而大气层的厚度只有100 -800千米。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大气层看成是苹果的皮,可这层“苹果皮”本身却是变化多端的。比如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其高度从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约11000米止,其顶界是随纬度、季节等情况而变化的,在赤道地区为17000米,在中纬度地区(如北京、天津地区)为11000米,在地球两极地区则为7000-8000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称为变温层,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5℃。与此同时,气压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 5500米的高度范围内,包含了大气总量的一半,而整个对流层,大约占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由于几乎所有的水蒸气都集中在这一层大气内,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这里也是风云变幻最为剧烈的一层。从大约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其大气温度基本不变,平均保持在-56.5℃上下,因此被称为同温层(实际情况是:在25000米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同温层顶,气温约升至-43至-33℃)。同温层的气温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该层大气离地球表面较远,受地面温度的影响较小,并且其顶部存在着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等。同温层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大约占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一弱。在这一层大气内,没有上下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风,所以又叫作平流层。另外,该层大气几乎不存在水蒸气,基本上没有云、雾、雨、雹等气象变化的现象,这对飞行器的平稳飞行是非常有利的。不过,由于空气密度很小,飞机在这一高度层上又不适宜机动飞行。人类的航空活动差不多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同温层内。为了保证飞机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飞机飞行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千米的界限。从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围,被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的特点是:以 45千米为界,温度先升后降。由于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气温先由同温层顶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从45千米起,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又开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中间层的空气已经很稀薄了,其空气质量约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3000。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万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仅为地面的一千万分之八。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并且气体开始呈现电离现象,因此,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1967年10月,美国试飞员约瑟夫·沃尔克驾驶X-15A火箭飞机飞出了 7297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创造了有人驾驶飞机速度的世界纪录。而且,他还曾多次飞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为美国第一个“驾驶飞机的宇航员”。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在中间层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围,称作电离层。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空气具有导电性。并且,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时,气温可达400℃。所以,这里又被人们叫作“暖层”。在电离层顶端之外,便是大气的最外层——“散逸层”了。由于地球引力的减弱,气体分子和等离子体与地球已若即若离。电离层和散逸层的空气密度极低,对太空飞行器的影响已很小,因此,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它们之内(或之外)进行的。航空与航天的区别:航空与航天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两个技术名词,两者虽然仅一字之差,却被称为两大技术门类,这是为什么呢?您稍加注意即可发现,航空技术主要是研制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及吸气发动机,航天技术主要是研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武器,最能集中体现两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航天器。从航空器与航天器的重大区别上即可看出两个技术领域的显著差异。第一,飞行环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第三,飞行速度不同。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军用飞机。至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机,都是以亚音速飞行的。而航天器为了不致坠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运行的。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所有航天器正常运行时都处于失重状态,若长期载人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并影响健康。正因如此,航天员与飞机驾驶员比较起来,其选拔和训练要严格得多。一般人买票即可坐飞机,而花重金到太空遨游的人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第四,工作时限不同。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最大航程计约2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不超过一昼夜。其活动范围和工作时间都很有限,主要用于军事和交通运输。虽然通用轻型飞机应用广泛,但每次活动范围相对更小。而航天器在轨道上可持续工作非常长时间,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可与空间站对接后在太空运行数月之久。再如航天飞机,能在轨道上飞行7-30天,约1.5小时即可围绕地球飞行一周。载人航天器运行时间最长的当属和平号空间站,它在太空飞行了整整15个年头。至于无人航天器,如各种应用卫星,一般都在绕地轨道上工作多年。有的深空探测器,如先驱者10号,已在太空飞行了32年,正在飞出太阳系向银河系遨游。航空器的优点是能多次重复使用,而航天器除航天飞机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载人宇宙飞船也不例外。第五,升降方式不同。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射,顶部装着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垂直腾空的。在完成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要按程序掉头转向和逐级脱离,最终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有的航天器发射,中间还要经过多次变轨,情况更为复杂。航天飞机虽然也能施放航天器,但它本身亦是垂直发射升空的。至于返回式航天器,其回归地面必须经历离轨、过渡、再入和着陆四个阶段,远比飞机降落困难。航空器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返回,虽然都离不开地面中心的指挥,但两者的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及其工作性能与内容也是大有区别的。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1947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我国航空航天大事件: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我国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并发射了“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科学卫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2004年1月23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年10月12日,神六成功发射.

民航学院2002级空乘专业毕业毕业论文纲要一、总则空乘专业是高职专业,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论文必须以技能培养与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技能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毕业论为文写作,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分析、论证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理论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须结合实际,指导教师须明确要求学生论文的素材、选题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实际工作,避免脱离实际空洞的论述,要结合学生的实习的实际体验,反映实习单位、岗位的特点。同时结合空乘专业的特点、学生特点和专业的要求,达到提高能力的基本要求。二、题目确定(一) 选题要求要求选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第一、在各个航空公司实习学生的选题,必须反映实习单位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第二、已经有其他实习单位的学生,结合实际单位、岗位的情况,选择论文题目;第三、尚未确定实习单位的学生,应选择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针对未来工作的某个方面立题。(二)、论文的文体以实践性强的总结、实证、体会等题目为基本文体,要反映实习中的实践问题根据(实习)工作实际经历与体会,结合自己的体会,着重某一侧面,经过总结、论证、分析,并就所涉猎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三)选题参考以下选题方向供同学选题时参考,而不能直接作为论文题目,需结合实际情况立题,同学之间不能有相同的题目。1、关于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2、关于民航服务理念3、乘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4、影响民航服务质量因素5、某航空公司服务理念的总结6、某航空公司服务体系分析7、服务心理分析8、如何作一个优秀的乘务员9、国内外航空服务质量比较10、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亲和力11、如何培养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12、空乘服务的发展方向13、优秀的空乘人员的素质14、学校教育适应当代空乘服务发展的要求15、飞行中危机事件处理16、空乘服务与乘客文化17、航空公司文化18、空乘服务技巧19、个性服务20、特殊乘客服务21、国内外空乘服务比较三、论文结构及工作量要求(一)论文结构要求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问题的提出、分析论证过程、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等。论文要采用三级标题制,以保证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在论文的前面要有论文摘要(250——300字),论文的后面附参考文献(10个参考文献以上)。(二)工作量要求论文的总字数控制在6000——8000字。四、论文写作过程及要求1、论文选题首先通过指导教师的批准,否则不能开题;2、在确定论文题目后,指导教师下达论文任务书,明确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该任务书是检验毕业论文是否符合毕业要求的基本条件。学生必须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理解论文任务书的基本要求、3、论文写作前,要进行调研和相关文献的查阅,相关文献目录要作为附录,附于论文的后面。没有调研资料或没有参考文献的论文视为不合格。4、论文要独立完成,杜绝抄袭。如发现抄袭,经答辩委员会讨论,判为不及格,学生不能按期毕业;5、论文例题后,经过调研、文献查阅后,写出问题写作提纲,报指导教师审阅。惊指导老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初稿写作;6、学生必须按照论文写作的时间——进度安排进行。若不能按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论文内容,经提示后应不能完成规定内容者,推迟答辩时间,延期毕业;7、论文实行“初稿二搞定稿”制。即初稿——指导教师审阅——二稿——教师再审阅——修改二稿需经知道老师同意成为正式论文。8、论文成稿后,要按照学院关于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进行打印。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的论文稿不能上交学院。五、基本格式(见附件)六、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成绩的确定(一)毕业实习成绩的确定学生必须按时上交三个毕业实习文档资料:1、实习笔记(网上提供格式);2、毕业实习鉴定(网上提供格式):3、毕业实习总结(网上提供格式)。将结合上述三个材料进行综合评议,确定成绩。(二)毕业论文成绩的确定毕业论文成绩采取结构形式,由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教师和答辩成绩组成。指导教师、论文评阅教师和答辩成绩站总后毕业论文成绩的比例为:40%、30%、30%毕业论文总成绩不能高于指导教师给出的参考成绩。成绩给定标准见附件。七、时间安排见下表。八、其它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学生,需尽快根据《民航学院空乘专业2002级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分配表》尽快在规定时间内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否则,责任自负。超过选题阶段而未能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的学生,将视为放弃毕业论文环节,将不能毕业或延期毕业。

你们才七百字啊?我们让写三千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