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计算机现状与发展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计算机现状与发展的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发展及未来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前进的过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 网络技术 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本科 毕业 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 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创新;技术人才;计算机系统;发展动态

一、计算机技术的现状

计算机技术专业在诸多方面就业前景都比较好,例如:(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 教育 培训等工作。(2)软件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分析

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曾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而且数控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 体操 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不仅如此,近年来电信业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 市场营销 人才也是电信业的需求亮点。随着电信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电信企业开始大举充实营销队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东山再起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中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 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中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中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中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加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达到63万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因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作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发展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 文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摘 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是自身的飞速发展,而且已贯穿到许多其他学科,现在的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现代化教学等各领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发展;发展规划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计算机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了,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计算机让人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了资讯信息,与整个世界接轨,让世界发展成为一个大通讯集体。电子产品愈发普遍,销售压力也随之而来,打折促销不可避免,计算机更是其中的代表。更新换代频繁,种类品牌繁多,是热门的电子消费品,由于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产品的消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品也有所提高,基于计算机的设施也越来越健全,种种原因累积致使计算机目前在每个家庭中成为了重要的电子产品。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子产品的普遍创新,计算机教育走进了从城市到乡村的各个群体生活中,商业企业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接轨获得资讯信息,我们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上网聊天,打游戏,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等等。我们还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储存,监视监控,开发软件与实验室创新处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使我们的生活真正开始与数字化接轨,与信息化接轨,让我们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便捷与方便。从教育角度来看,目前,各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学习。孩子们从小就通过学习计算机提高自身的思维活动与判断能力。所以说,计算机技术已将我们领进到一个自动化的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二、计算机应用在社会中的作用

1、增加了社会的交往。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广泛的时代,书信是人们联系和沟通的最主要方式,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要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信息失效,而空间的不断变化也会导致信息的遗失,种种因素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而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后,这样的问题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只需要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将自己想表达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达出去,大大增加了社会的交往。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大大的促进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人们在工作时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召开网络会议,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资源。而人们在学习时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远程教学,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也不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了。

2、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得还不够完善,所以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上所起的作用还不那么明显。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繁复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储存到电脑中了,数据信息可以资源共享使用了,这也为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是自身在飞速发展,而且已贯穿到许多其他学科,现在的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现代化教学等各领域。

三、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1、微型化。现阶段,微型化的计算机已经进入到家用电器以及仪表仪器等小型设备中了,另外由于它还是工业控制过程中的最核心部件,它也使这些小型设备真正的实现智能化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更快速发展,掌上型和 笔记本 型等微型计算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因此将受到更大的欢迎。

2、智能化。智能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趋势,它是建立在现代的基础科学之上的,新一代的智能化的计算机不但能够很好的模拟人的思维逻辑过程和人的感官行为,同时它还能进行人们常做的“听”、“说”、“读”、“写”、“想”等行为过程,具有学习能力、推理能力以及逻辑判断的能力。

3、巨型化。这里的巨型化的计算机与微型化计算机并不矛盾,巨型化主要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快、运算精度更准,同时它具备功能性更强以及储备容量更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正在研究巨型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的运算速度能够达到每秒几百亿次。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计算机应用系统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它不但促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加快了很多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大的加快了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必将越来越普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系统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速度,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四、计算机应用发展预测及展望

进入21世纪,对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取得不断进步,而计算机应用也呈跨跃式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电子商务要分阶段赶上发达国家,逐步稳定的促进电子商务。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我国沿海地区也与发达国家同步。当前是我国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而我国的计算机应用也将进入更高水平,进入新阶段,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也会实现跨跃式发展。

1、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有显著提高。我国计算机装机台数从90年的50万台到2010的1.2亿台,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广,用户量达2亿,因此,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将逐步完善,带宽与速度也将呈显著提高趋势。

2、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显著提高。随着金字系列重点应用工程的基本完成,我国的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有很大改善,实现政府网上办公,资源共享,全民监督,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3、各类电子商务逐步发展,各类电子商务,包括B2B(BusinessToBusiness),B2G(BootToGecko),B2C(Business-to-Customer)等,在国民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证券业等全面展开,还包括电子商务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应用和网上支付方面都将逐步发展和完善。

结束语: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它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其应用频率也会越来越普遍。由此可见,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广远的前景,计算机应用系统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计算机与网络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将不再是梦想,社会信息化智能化也不再是梦想。因此,不断地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探究与发展是我国在未来科技经济建设中必须注重的。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 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科技与企业-2014(2).

[2] 期刊论文 当代计算机应用发展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

[3] 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4] 刘清;;浅谈我国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9期.

[5] 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7期.

随着论文发表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怎样才能避免论文信息过载,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和其研究方向相关且有效准确的参考文献,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参考文献一:

[1 ] 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修订版.高等 教育 出版社,1999

[2 ]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 陆力斌. 企业管理 学[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 ] 王克宏.Java技术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 郝玉龙.JavaEE编程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 ] Marty Hall.Serlet与JSP核心编程[M].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 李刚.Struts2权威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9 ] 孙卫琴.精通Hibernate[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0] 罗时飞.精通Spring[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参考文献二:

[1]. Abdellatif, T. and F. Boyer. A node allocation system for deploying JavaEE systems on Grids. 2009. Hammemet, Tunisia.

[2]. Bharti, A.K. and S.K. Dwivedi, E-Governance 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U.P.S.R.T.C.——A Case Study. 2011: Kathmandu, Nepal. p. 7-12.

[3]. ChangChun, S.Z.C.S., et al., A Novel Two-stage Algorithm of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2010: 中国吉林长春. p. 85-88.

[4]. Changchun, Z.Z.H.Q., Simulation of 3-C Seismic Records In 2-D TIM. 1991: 中国北京. p. 489-493.

[5]. CHINA, G.C.O.M., The trust model based on consumer recommendation in B-C e-commerce. 2011: 中国湖北武汉. p. 214-217.

[6]. ENGINEERING, W.C.H.X., H.T.S.H. PROPAGATION and XINXIANG, A C BAND SYSTEM FOR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OBSERVATION. 1991: 中国北京. p. 470-476.

[7]. Henriksson, K., K. Nordlund and J. Wallenius, Simulating model steels:An analytical bond-order potential for Fe-C. 2008: 中国北京. p. 138.

[8]. Jiansen, Y., et al., Suspension K&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 on Vehicle Steering. 2010: 中国吉林长春. p. 408-411.

[9]. Jilin, W.G.D.O., C.W.S.D. Changchun and China, Real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Video Encoder Based on TMS320C6455 DSPs. 2010: 中国吉林长春. p. 312-317.

[10]. Juan, C., et al.,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of an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ervo system based on C MEX S functions. 2010: 中国吉林长春. p. 46-49.

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参考文献三:

[1] 陈天河.Struts Hibernate Spring集成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刚.疯狂Ajax[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施寒潇.医药管理体系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6(4):144-145

[4] 李平.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9(3):44-45 机.2003(4):31-33

[6] 魏爱枝、张文建、赵聘、张玲、乐 涛、赵云焕.药品分类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等学校学报.2005(3):89-91

[7] 连燕鹛.JSP技术实现医药管理系统[J].福建电脑.2004(9):63-64

[8] 杨辉.Spring活学活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93-96

[9] 周庆敏、殷晨波.SHH开发应注意什么[J].理工高教研究.2006(4):119-121

[10] 陈伟.如何实现规范的中医药分类管理[J].黑龙江中医药教育学院学报.2006(7):6-7

帮你整理了一下,请参考!参考文献:1、M.A.NielsenandI.L.Chuang,Quantum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2、A.M.Turing.On computable numbers,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Proc. Lond,1936.3、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QuIST program ver.2.0[J].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Agency DARPA,2004,4.4、Karl Johan.Wittenmark.Computer-Controlled Systems (3rd ed.).Prentice Hall.1997.5、孙凤宏.探索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 青海统计, 2007,(11) . 6、蔡芝蔚. 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08,(02) . 7、文德春.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05) . 8、姚正. 计算机发展趋势展望[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1) . 9、许封元. 计算机发展趋势[J]. 农业网络信息, 2006,(08) .10、陈相吉. 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 法制与社会, 2007,(10) .11、何文瑶. 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5) .1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4. 13、兰晓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84-85. 14、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构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2003,(4):54-55.15、姬志刚,韦仕江.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0). 16、田莉.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与心得[J].企业技术开发,2008,(02). 17、熊静琪.计算机控制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18、杨金胜.探析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辅助教学[J].华商,2008,11.19、何克忠主编.计算机控制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0、李锡雄,陈婉儿.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科学出版社.21、赖寿宏.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1.2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3、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4、人杰、殷人昆、陶永雷 《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25、伍俊良《管理信息系统(MIS) 开发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郭军等《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27、曾建潮.软件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28、熊桂喜.王小虎.李学农.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1229、孙涌.《现代软件工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830、王虎,张俊.管理信息系统[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关于计算机现状的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论文发表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怎样才能避免论文信息过载,同时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和其研究方向相关且有效准确的参考文献,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参考文献一:

[1 ] 黄梯云,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修订版.高等 教育 出版社,1999

[2 ]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 陆力斌. 企业管理 学[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 ] 王克宏.Java技术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 郝玉龙.JavaEE编程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 ] Marty Hall.Serlet与JSP核心编程[M].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 李刚.Struts2权威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9 ] 孙卫琴.精通Hibernate[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0] 罗时飞.精通Spring[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参考文献二:

[1]. Abdellatif, T. and F. Boyer. A node allocation system for deploying JavaEE systems on Grids. 2009. Hammemet, Tunisia.

[2]. Bharti, A.K. and S.K. Dwivedi, E-Governance 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U.P.S.R.T.C.——A Case Study. 2011: Kathmandu, Nepal. p. 7-12.

[3]. ChangChun, S.Z.C.S., et al., A Novel Two-stage Algorithm of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2010: 中国吉林长春. p. 85-88.

[4]. Changchun, Z.Z.H.Q., Simulation of 3-C Seismic Records In 2-D TIM. 1991: 中国北京. p. 489-493.

[5]. CHINA, G.C.O.M., The trust model based on consumer recommendation in B-C e-commerce. 2011: 中国湖北武汉. p. 214-217.

[6]. ENGINEERING, W.C.H.X., H.T.S.H. PROPAGATION and XINXIANG, A C BAND SYSTEM FOR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OBSERVATION. 1991: 中国北京. p. 470-476.

[7]. Henriksson, K., K. Nordlund and J. Wallenius, Simulating model steels:An analytical bond-order potential for Fe-C. 2008: 中国北京. p. 138.

[8]. Jiansen, Y., et al., Suspension K&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 on Vehicle Steering. 2010: 中国吉林长春. p. 408-411.

[9]. Jilin, W.G.D.O., C.W.S.D. Changchun and China, Real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Video Encoder Based on TMS320C6455 DSPs. 2010: 中国吉林长春. p. 312-317.

[10]. Juan, C., et al.,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of an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ervo system based on C MEX S functions. 2010: 中国吉林长春. p. 46-49.

有关计算机的论文参考文献三:

[1] 陈天河.Struts Hibernate Spring集成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刚.疯狂Ajax[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 施寒潇.医药管理体系的研究[J].福建电脑.2006(4):144-145

[4] 李平.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9(3):44-45 机.2003(4):31-33

[6] 魏爱枝、张文建、赵聘、张玲、乐 涛、赵云焕.药品分类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等学校学报.2005(3):89-91

[7] 连燕鹛.JSP技术实现医药管理系统[J].福建电脑.2004(9):63-64

[8] 杨辉.Spring活学活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93-96

[9] 周庆敏、殷晨波.SHH开发应注意什么[J].理工高教研究.2006(4):119-121

[10] 陈伟.如何实现规范的中医药分类管理[J].黑龙江中医药教育学院学报.2006(7):6-7

张爱平,赖欣.JSP调用JavaBean实现Web数据库访问[J].计算机时代,2007,(01).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马国财.基于JSP技术MIS系统复杂查询器设计与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科学版),2007,(02).李佳.基于JSP技术网页自动生成工具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03)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网站访问统计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04)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04)韩世芬.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开发[J].科技资讯,2006,(17)孙年芳.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1)朱海泉,李兵.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2)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万晓凤,谢毅.基于JSP电子政务系统通知模块设计[J].南昌水专学报,2004,(01) [12]马云飞,张良均.利用JSP开发动态Web应用系统[J].现代计算机,2001,(0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发展及未来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前进的过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 网络技术 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本科 毕业 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 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创新;技术人才;计算机系统;发展动态

一、计算机技术的现状

计算机技术专业在诸多方面就业前景都比较好,例如:(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 教育 培训等工作。(2)软件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分析

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曾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而且数控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 体操 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不仅如此,近年来电信业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 市场营销 人才也是电信业的需求亮点。随着电信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电信企业开始大举充实营销队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东山再起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中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 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中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中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中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加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达到63万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因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作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发展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June jamrich Parsons,Dan Oja.计算机 文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摘 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是自身的飞速发展,而且已贯穿到许多其他学科,现在的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现代化教学等各领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发展;发展规划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计算机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了,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计算机让人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了资讯信息,与整个世界接轨,让世界发展成为一个大通讯集体。电子产品愈发普遍,销售压力也随之而来,打折促销不可避免,计算机更是其中的代表。更新换代频繁,种类品牌繁多,是热门的电子消费品,由于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产品的消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品也有所提高,基于计算机的设施也越来越健全,种种原因累积致使计算机目前在每个家庭中成为了重要的电子产品。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子产品的普遍创新,计算机教育走进了从城市到乡村的各个群体生活中,商业企业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接轨获得资讯信息,我们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上网聊天,打游戏,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等等。我们还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储存,监视监控,开发软件与实验室创新处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使我们的生活真正开始与数字化接轨,与信息化接轨,让我们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便捷与方便。从教育角度来看,目前,各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学习。孩子们从小就通过学习计算机提高自身的思维活动与判断能力。所以说,计算机技术已将我们领进到一个自动化的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二、计算机应用在社会中的作用

1、增加了社会的交往。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不广泛的时代,书信是人们联系和沟通的最主要方式,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要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信息失效,而空间的不断变化也会导致信息的遗失,种种因素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而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后,这样的问题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只需要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将自己想表达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达出去,大大增加了社会的交往。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大大的促进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人们在工作时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召开网络会议,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资源。而人们在学习时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通过电脑进行远程教学,通过网络学习到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也不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了。

2、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得还不够完善,所以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上所起的作用还不那么明显。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繁复的数据和信息可以储存到电脑中了,数据信息可以资源共享使用了,这也为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是自身在飞速发展,而且已贯穿到许多其他学科,现在的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现代化教学等各领域。

三、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1、微型化。现阶段,微型化的计算机已经进入到家用电器以及仪表仪器等小型设备中了,另外由于它还是工业控制过程中的最核心部件,它也使这些小型设备真正的实现智能化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更快速发展,掌上型和 笔记本 型等微型计算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因此将受到更大的欢迎。

2、智能化。智能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趋势,它是建立在现代的基础科学之上的,新一代的智能化的计算机不但能够很好的模拟人的思维逻辑过程和人的感官行为,同时它还能进行人们常做的“听”、“说”、“读”、“写”、“想”等行为过程,具有学习能力、推理能力以及逻辑判断的能力。

3、巨型化。这里的巨型化的计算机与微型化计算机并不矛盾,巨型化主要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快、运算精度更准,同时它具备功能性更强以及储备容量更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正在研究巨型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的运算速度能够达到每秒几百亿次。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计算机应用系统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了,它不但促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加快了很多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大大的加快了我国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必将越来越普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系统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速度,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四、计算机应用发展预测及展望

进入21世纪,对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取得不断进步,而计算机应用也呈跨跃式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电子商务要分阶段赶上发达国家,逐步稳定的促进电子商务。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我国沿海地区也与发达国家同步。当前是我国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而我国的计算机应用也将进入更高水平,进入新阶段,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也会实现跨跃式发展。

1、互联网及其应用继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网络化水平有显著提高。我国计算机装机台数从90年的50万台到2010的1.2亿台,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广,用户量达2亿,因此,我国的计算机网络设施将逐步完善,带宽与速度也将呈显著提高趋势。

2、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显著提高。随着金字系列重点应用工程的基本完成,我国的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有很大改善,实现政府网上办公,资源共享,全民监督,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

3、各类电子商务逐步发展,各类电子商务,包括B2B(BusinessToBusiness),B2G(BootToGecko),B2C(Business-to-Customer)等,在国民经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证券业等全面展开,还包括电子商务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应用和网上支付方面都将逐步发展和完善。

结束语: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它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其应用频率也会越来越普遍。由此可见,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广远的前景,计算机应用系统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计算机与网络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将不再是梦想,社会信息化智能化也不再是梦想。因此,不断地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探究与发展是我国在未来科技经济建设中必须注重的。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 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科技与企业-2014(2).

[2] 期刊论文 当代计算机应用发展探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6).

[3] 马忠锋;;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4] 刘清;;浅谈我国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9期.

[5] 侯晓璐;;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7期.

教育机构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04).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4]伊文婷.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5]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04).

[6]林正范,徐丽华.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6,(02).

[7]高潇怡,庞丽娟.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03).

[8]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9]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10]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1]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

[12]肖川.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辽宁教育,2007,(Z1).

[13]刘莉,杨艳芳.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

[14]黄乾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5]吕国光,王嘉毅.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13).

[16]姜美玲.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20).

[17]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18]康武.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数学教育学报,2003,(02).

[19]林智中,张爽.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20]任永泽.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现代教育论丛,2010,(04).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6]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7]杨晓红.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邢羽佳.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9]钟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3)

[14]徐朝,王舟.从非言语语看涵化与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非言语语的调查[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02)

[15]张银萍.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1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02)

[17]周鹏生.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9)

[18]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6(15)

[19](美)桑德拉·黑贝尔斯(SaundraHybels),(美)里查德·威沃尔着,李业昆译.有效沟通[M].华夏出版社,2002

[20]刘云艳主编.幼儿园教学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2]王明利.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3]吴海云.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05)

[1]张石伟.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牛银平.兰州市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家长教育需求的比较[J].当代学前教育.2010(03)

[3]陈思帆.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幼儿园[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5]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9(06)

[6]刘晓晔.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8(04)

[7]张文钧.幼儿园全女性组织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刘芳.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9]林小敏.幼儿园科研活动中园长的道德领导[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薛建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1]夏晨伶.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2]冷雪姣.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3]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4]周爱保,马小凤,青柳肇.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中、日、韩三国之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06(04)

[15]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01)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 苏婷.让自制玩教具成为“常青树”[N].中国教育报,2004,(6)

[3] 鲍小如.徽州地区举办自制玩具展览[J].安徽教育,1980,(4):40-43.

[4] 谢宁.基于游戏共同体的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9)

[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

[6] 沈晓燕.幼儿园活动区自制玩学具及其效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5)

[7] 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D].学前教育,2005,(12)

[8] 肖岚. 规范提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发展[J]. 江苏政协. 2011(06)

[9] 戴莉.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1997(03)

[10] 陈影.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 才智. 2012(34)

[11] 卢云舒.学前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Y县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著.幼儿园混龄课程园本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0)

[3]何影仪.混龄分班一一一种特别适合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J].教育导刊.1999(55)

[4]王晓芬.国外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03)

[5]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江雪编译.有吸收力的心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94-208.

[6]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7]Elks, S, Rogoff, B and Cromer. C.C:Age 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Developmeng Psychology,1981(7).

[8]张更立.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9]李南.丹麦幼儿园的“零”教育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10]珍妮特·摩伊蕾斯著.刘炎等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尼尔·本内特等著.刘炎等译.通过游戏来教一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罗文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J],教育求索,2011(4).

[13]张俊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于发展[J],剑南文学,2011

[14]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15]束从敏.论儿童“教”儿童[J].幼儿教育,2001(12).

[16]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17]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6-117(5).230.

[18]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赵莹莹.浅谈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活力,2010,(4)

[20]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

[21]玛丽亚·蒙台梭利著.肖咏捷译.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22] [23]吴育红,季燕.对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及指导状况的调查[J].幼教园地,2006, (4)

[24]胡瑛.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5(Z6)

[25]Evelyn D.Adlerblum, Mental Hygiene in the Kindergarten, NEA Journa1,44(February 1955),p.80.

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教育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知识更加的渊博。下面是我分享的教育类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128-132.

[2]李达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24-25.

[3]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3-198.德育研究

[4]宁丽新,樊东霞.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2012(10):151-152.

[5]刘明.加强高校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J].成功(教育版),2012,(11):168.

[6]徐树坚.高校无纸化网络考试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2-273.

[7]任莉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水平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1(01):130+132

[8]徐礼丰.浅议高等职业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基本框架[J].科技论坛,2015,(6):143-146

[9]鲍洁.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0]石志勇.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王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国外的差异分析[J].

[12]华章,2012(33):119.莫亚之,韦厚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与推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4(12):26.

[13]张彤.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196.

[1]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 彦 王 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 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 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 曹芳 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 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 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 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 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 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论文战略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T·亨格瑞等著,潘飞等译,《管理会计(第14版)(翻译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程《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于增彪主编,《管理会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4.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编审委员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5.托马斯·约翰逊等著,《管理会计兴衰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6.塔克著,《经营保本与利润决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2

7.孙茂竹著,《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欧阳清著,《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9.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康H.陈等著,成本管理译丛《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华夏出版社,2002

会计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会计论文外文参考文献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会计论文外文参考文献,欢迎参考借鉴!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11]陈锡江.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0.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宄,2000(5):2-8.

[2]林钟高,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宄,2007 (10): 53-60.

[3]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宄新视野[J].会计研宄,2005(07): 49-54+97.

[4]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一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宄[J].会计研究,2009 (2): 45-52.

[5]刘志梧,许良虎.内部控制概念口径分析及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框架构建[J].财会月刊,2012 (04): 52-53.

[6]池国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的功能定位与系统构建[J].管理世界,2011(06):172-173.

[7]李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22): 176-178.

[8]孙志梅,李秀莲,王昕.基于AHP法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 (19): 23-25.

[9]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宄,2005(02):85-88.

[10]杨有红,毛新述.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用性研宄[A].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 13.

[11]黄新銮,梁步腾,姚杰.中美内部控制法律框架的比较与借鉴[J].会计研宄,2008(9): 88-9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管理会计是指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还在苦恼管理会计的论文参考文献搜索哪些比较实用,就看看我为你们搜集整理出来的管理会计论文参考文献实用范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1] 邓桂清. 走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重叠的困惑[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10)

[2] 刘明. 试析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 科技资讯. 2009(34)

[3] 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J]. 会计研究. 2008(09)

[4] 宫昕璐,张媛.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4)

[5] 高晨,汤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论分析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7(08)

[6] 余绪缨. 关于培养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认识与实践[J]. 财会月刊. 2007(22)

[7] 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科建设的方向及其相关理论的新认识[J].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02)

[8] 于增彪,王竞达,袁光华. 中国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研究方法、热点实务和人才培养[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01)

[9] 郝桂岩. 对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几点思考[J]. 财会月刊. 2005(27)

[10] 李艳. 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本质研究[J]. 特区经济. 2005(07)

[11] 颉茂华.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及其要素的构建[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05)

[12] 王斌,高晨. 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 会计研究. 2004(04)

[13]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 财会通讯. 2004(05)

[14] 余绪缨.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 财务与会计. 2004(02)

[15] 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 2004(01)

[16] 杜颖,张佳林. 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01)

[17]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 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1(08)

[18] 王斌,李苹莉. 关于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及其分解的理论分析[J]. 会计研究. 2001(08)

[19] 《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林斌,刘运国,谭光明,张玉虎.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的案例研究[J]. 会计研究. 2001(02)

[20] 胡玉明. 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从企业价值增值到企业核心能力培植[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01)

【书 名】管理会计在中国【作者】瑞夫·劳森(RaefLawson)【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1日 【作 者】胡元木 编【书 名】成本与管理会计研究【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8-01版一定要采纳哦,高顿财经CMA团队

地膜覆盖机发展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有12篇参考文献,分别是:1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现代小麦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6-108.2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18-351.3 李守谦.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及品种[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18.4 Komariah,Hiroki U,Afandi.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mulch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pineapple(Ananas comosus) plantation under tropical monsoon climate[J].Gifu Prefecture Larnpung Univesity,2002.836-837.5 Odjugo P A O. The effect of tillage systems and mulching on soil microclimate,growth and yield of yellow yam(Dioscorea cayenensis) in Midwestern Nigeria[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Vol,2008,(24):4500-4507.6 Mbah C 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n ultisol under plastic film and no-mulches and theireffect on the yield of maize[J].Journal of American Science,2009,(05):25-30. 7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办公室,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55.8 Li F M,Guo A H,Wer A. Effects of plastic film mulch on yield of spring wheat[J].Field Crops Research,1999,(1):79-86.doi:10.1016/S0378-4290(99)00027-1.9 温晓霞. 旱作小麦地膜覆盖生态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04):93-95.10 施万喜,宋迁新,李加宽. 陇东旱塬区晚播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增产机理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97,(03):1-3.11 徐兆飞. 山西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12-316.12 Zaogo C G L,Wendt C W,Lascano RJ. Interactions of water,mulch and nitrogen on sorghum in Niger[J].Plant and Soil,1997,(01):119-126.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农 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2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3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4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总之,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农田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二、防治农膜污染的几点建议要防治地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来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1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 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2是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 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 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3是建议制定残膜残留量标准。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4是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地膜棉花应在头水前揭膜。适期揭膜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适期揭膜技术可缩短覆膜时间60~90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较好的韧性,容易回收,一般回收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消除农田土壤的残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第二,适期揭膜技术,由于提早揭膜能够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作物的病害,可减轻玉米纹枯病。 第三,适期揭膜技术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第四,适期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前或生殖生长期间进行,这时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揭膜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直接接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第五,适期揭膜有利于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便于中耕除草,便于中后期作物追肥和雍蔸培土防倒伏。总之适期揭膜技术不但能提高地膜回收率,节省回收地膜用 工,而且还能使作物增产。因此要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5是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除头水前揭膜措施外,还可组织人力和劳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ISQ-20型地膜消除机,新疆麦盖提县研制出的环形滚动钉齿式残膜清除机,推广使用效果很好。6是增加地膜韧性,以利残膜回收。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农用地膜都为超薄膜,厚度为0.007cm易破碎,难回收。而国外及内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较厚,兄弟省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为0.015cm,它不易破碎,因而易回收。建议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强地膜韧性利于残膜回收。7是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广和应用。8是优化耕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倒茬轮作制度,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 污染危害。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达到增温保墒而增产丰收的目的。同时,留在土壤中的残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长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质变坏,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困难,苗禾发育迟缓,造成减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残膜长期堆积有可能完全破坏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使大片良田变为荒芜的寸草不生的荒漠土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可降解,无污染的地膜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适期揭膜技术是防治残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术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护耕地地力,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适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术,减少残膜留量,确保农业持续丰收。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农 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 2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 3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4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总之,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农田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二、防治农膜污染的几点建议 要防治地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来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1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 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2是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 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 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3是建议制定残膜残留量标准。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4是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地膜棉花应在头水前揭膜。适期揭膜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适期揭膜技术可缩短覆膜时间60~90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较好的韧性,容易回收,一般回收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消除农田土壤的残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第二,适期揭膜技术,由于提早揭膜能够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作物的病害,可减轻玉米纹枯病。 第三,适期揭膜技术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第四,适期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前或生殖生长期间进行,这时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揭膜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直接接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第五,适期揭膜有利于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便于中耕除草,便于中后期作物追肥和雍蔸培土防倒伏。 总之适期揭膜技术不但能提高地膜回收率,节省回收地膜用 工,而且还能使作物增产。因此要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5是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除头水前揭膜措施外,还可组织人力和劳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ISQ-20型地膜消除机,新疆麦盖提县研制出的环形滚动钉齿式残膜清除机,推广使用效果很好。 6是增加地膜韧性,以利残膜回收。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农用地膜都为超薄膜,厚度为0.007cm易破碎,难回收。而国外及内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较厚,兄弟省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为0.015cm,它不易破碎,因而易回收。建议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强地膜韧性利于残膜回收。 7是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广和应用。 8是优化耕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倒茬轮作制度,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 污染危害。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达到增温保墒而增产丰收的目的。同时,留在土壤中的残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长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质变坏,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困难,苗禾发育迟缓,造成减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残膜长期堆积有可能完全破坏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使大片良田变为荒芜的寸草不生的荒漠土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可降解,无污染的地膜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适期揭膜技术是防治残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术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护耕地地力,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适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术,减少残膜留量,确保农业持续丰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