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政治体制理论改革杂志

发布时间:

政治体制理论改革杂志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要尽快从书斋走向现实一一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方法转型问题的思考霍宪森 一、 关于问题的提起我写的《论创立中国特色的两权分立的公共权力结构形式一一论当代中国社会权力结构的改革》一文,于2005年1月12日在燕南学术网中国研究栏目发表之后,随即有两位学友先后对这篇理论文章发表了个人的网上评论意见。其中有一位学友认为,文中提出的观点严重脱离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一般要求,因而是糟得很,是胡扯淡;而另一位学友则认为,文中提出的观点充分体现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因而是好得很,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政治实践价值。应该如何看待两位学友对我这篇文章中阐述的观点所作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和提出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评价意见和看法呢?我认为,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前者以完全否定的评价意见给我以激励,还是后者以充分肯定的评价意见给我以鼓励。他们都能对我个人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我对他们两位学友都应该表示衷心地感谢。但是,从两位学友对我文章观点作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和根本对立的评价意见中所体现出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时结合近年来我国政治学界一些专家学者在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中所反映出的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来看,我认为,我国政治学界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一些政治学爱好者,在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上,当前明显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一种是书斋型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一种是现实型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由于书斋型的研究方法明显具有就书本理论研究书本理论,凭个人的主观愿望, 脱离开当代中国现实政治生活自身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去研究中国政治理论,因而使研究结果及其政治观点有着较多空谈性的特点,而现实型的研究方法明显具有就现实社会 政治生活中存在着的实际问题研究书本理论,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眼于从当代中国现实政治生活自身的内在逻辑发展规律中去研究中国政治理论,因而使研究结果及其政治观点有着较多实用性的特点,所以,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中国政治学在新时期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促进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学特别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应该尽快从书斋型研究向现实型研究转型。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书斋型理论研究方法的主要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书斋型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严重脱离开了当代中国现实政治生活自身内在发展规律的那样一种就书本研究书本、就理论空谈理论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避开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的改革,而去片面地研究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根据多年的政治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和中心问题,就是一个对共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在当代中国国家政权机构系统和社会管理机构系统中的具体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进行改革,并通过改革使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的执政方式在其中能够得以科学定位的问题。所以,如果避开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的改革以及如何对其执政方式给以科学定位的问题,去片面研究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就难免会使研究结果及其理论观点自然陷入书斋型研究领域,使其与中国社会现实政治生活的实践严重脱节。但是,从近几年来看,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例如:在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我们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他们作为一般政治学爱好者,在对作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的国有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研究和设计上,就明显犯了避开党委来设计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政治领导体制的研究方法上的错误。所以,尽管他们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设计的如此严密,如此完美,但却又难免会是一种书斋型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因而使他们所设计出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必然是一种书斋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因如此,才会导致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工作,或者走了弯路,或者误入歧途。并最终落入书斋陷阱而难以自拔。再例如:在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方面,我们那些政治学界的专家学者,在对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设计上,也同样犯了避开党委(或村党支部)来设计构建村级内部政治领导体制的研究方法上的错误。所以,尽管他们对村级自治领导体制设计的如此民主,如此完美,但却又难免是一种书斋型的村民自治制度。正因如此,才会导致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同样因落入书斋陷阱多走了弯路,而使我们目前不得不考虑重新研究设计真正符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内在要求的那样一种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结构。。二是脱离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去主观地研究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并通过总结分析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逐步趋于清晰。这就是,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了包括诸如关于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实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与统一起来的规律;关于既要授权于党委,又要限权于党委,使党委严格限定在国家宪法和法律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范内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使党委机构直接作为公共权力主体代表党和人民对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实行科学的、民主的依法执政的规律;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权力结构应该由各级公共权力中的常设最高决策领导权(简称决策权)和常设最高决策监督权(简称监督权)两权分立、使它们二者相互分工制约与合作,从而确保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进而确保使各级公共权力都能够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规律等,都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应并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它们既各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相互配合补充,相辅相成,从而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体系。因此,我们只有严格按照这些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去研究思考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问题,才能确保使研究结果及其理论观点符合中国现实政治生活的实际需要,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否则,就难免会使理论研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书斋研究领域之中而无法自拔,从而导致其无论提出的观点多么好听,设计的方案多么严密和民主,结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成为一种虚功夫、花架子,好看而不会中用。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政治学界在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理论研究上,一些专家学者所研究设计出的政体改革思路和改革方案,诸如所谓“党政分离”的思路;“党政合一,寓党于政”的思路;“由地方党委书记兼同级人大主任”的思路;“行政三分制”的思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思路;“多党制或一党多派”的思路;还有那种以各种理由总是试图把各级党委机构实际置于我国各级国家政权机构系统和社会管理机构系统之外或之上,从而使各级党委机构在国家政权机构系统外部或上部对国家和社会发挥其所谓间接宏观调控作用的思路,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路,都是一些严重背离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本质要求的,因而都是只凭主观愿望,脱离开了当代中国现实政治生活实际情况的书斋型的观点和思路,都是一些虚功夫,貌似有理而不中用。三是脱离开现实中国国情,用或者僵化固守国际共运史上由巴黎公社所创造和由斯大林所发展了的两权合一模式,或者教条式地照搬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提供出的所谓成熟经验和国际惯例的固定思维方式,来抽象地研究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在这方面近年来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人过于盲目崇拜西方国家的一些资本主义政治学理论,其中有些所谓专家学者,实际上就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翻译专家和翻译学者。他们通过大量出书、写文章等多种途径,把西方各国历史上古今政治学家和思想家的一些形形色色的所谓政治学理论和思想观点,诸如所谓“政府干预市场而导致腐败”的思想观点;“现代化进程导致腐败”的观点;“高薪养廉‘的观点;“强国家弱公民社会导致腐败”的观点,等等,不加任何分析或者以高度赞赏的心理翻译介绍到我们国家中来。但在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并通过研究剖析去伪存真,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上缺乏真功夫,不愿下真力气。因此,使他们所翻译介绍到我们国家中来的一些政治学思想观点,多数都是一些只限于纸上谈兵的书斋型的政治学理论观点,或者不好用,或者在我们国家内部根本就不能用。三、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要尽快从书斋走向现实理论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全在于实际应用和实践。同时,我们常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以,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中国政治学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应该要尽快从书斋走向现实,从而使中国政治学少练虚功,多想实招,使中国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在有所作为中努力为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实实在在的重大理论贡献。为此,我认为,当前在政治学理论研究中,应该注意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在紧密结合共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执政方式的改革中,来研究探讨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这里关键是要注意防止理论研究中出现“三个不”的错误思想倾向。一是认为,对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执政方式改革和定位问题的研究,应该是党建理论研究部门和党建工作者所应承担的一个研究内容,因而它不应该同时也是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范围内的一个研究内容。二是认为,对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执政方式改革和定位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冒有风险的政治理论问题,因而中国政治学界的各位专家学者不便于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它只能留待党建理论工作者们去专门进行研究和探讨。三是认为,共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不应该是当代中国国家政权机构系统和社会管理机构系统中的一个必备专门常设机构,因而当代中国政治学不必要把对党组织特别是党委组织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定位问题,也同时作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专门研究。上述三种认识,都是非常错误的。如果不能彻底克服上述不应该、不便于、不必要的错误认识和思维方式,当代中国政治学就将会在推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总是使自己处于那种不应有的被动地位。 2、要在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并充分尊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规律的过程中,来研究探讨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这里关键是要特别注意克服和防止理论研究中出现两个方面的偏向。一是把既要授权于政府,又要限权于政府,使政府严格限定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内正确行使公共权力的这个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也同时认作为应该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但是,在对应该作为被授权和被限权的所谓政府即公共权力主体的确定范围上却又错误地认为,这里所说的政府即公共权力主体,只是应该包括理论上的那种由所谓立法机关(即各级人大)、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各级公检法)等组成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正在直接掌握和行使我国各级全部政府公共权力,因而实际上是作为一个我国各级第一政府的各级党委机构,却不应该被包括在内。并由此错误的断定,各级党委机构既不应该是一个被各级人民直接授权的公共权力主体,因而它同时也不应该是一个被各级人民直接限权和被各级人民直接监督的公共权力主体。正因如此,才导致我国政治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都一直是并且至今仍然是用这种书斋型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思考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中国政治领导体制改革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二是把经过西方政治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权力结构形式的西方国家政权结构体系中关于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机构组成的那种所谓“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的公共权力结构形式,也同时认作为应该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结构体系中公共权力结构所要采取的一种最佳结构形式。但是,由于这种方式难以或根本无法给各级党委机构在各级国家政权结构体系中的立法、行政、司法这三个必备常设公共权力机构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因而又总是错误地试图把各级党委机构实际置于我国各级国家政权机构系统和社会管理机构系统之外或之上,从而使各级党委机构同时在各级国家政权机构系统外部或上部对国家和社会实施所谓间接宏观调控、间接宏观管理、间接宏观执政和间接宏观领导。正因如此,才导致我国政治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都一直是并且至今仍然是用这种书斋型的思维方式,去研究思考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领导体制改革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由于上述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不符合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实际情况,严重脱离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内在要求的思维方式,同时,由于这两种思维方式又一直是在近年来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领域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方向起着极大的误导作用。所以,对这两种错误的思维方式都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都必须注意加以彻底克服和防止。否则,就难免会使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工作,由于掉入书斋陷阱难以自拔,而结果导致或者多走弯路,或者误入歧途。并由此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3、要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科学总结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同时努力促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来研究探讨和思考当代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改革。这里关键是要注意做到三个正确理解。一是要正确理解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践发展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并努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来研究思考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二是要正确理解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并努力用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建设中那些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而且同时也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内在要求的,那些真正具有人类共同性的和普遍适用性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来研究思考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问题。三是要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既要敢于正视和承认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上现实存在着的主要缺陷、弊端和问题,又要注意在学习借鉴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经验的过程中,切实避免因盲目崇拜和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只能体现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本质要求的一些具体模式和做法,而妨害和阻碍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总之,我认为,只有切实做好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当代中国政治学特别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尽快实现从书斋型研究向现实型研究的转变,确保使当代中国政治学特别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在推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促进作用,从而使中国政治学也能同当代中国经济学一样,通过自身有所作为同时成为中国社科界的一门显性学科。以上所言,是事关当代中国政治学特别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研究未来走向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这里也只是单纯指出了近年来我国政治学界各位专家学者在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中现实存在着的一些缺陷和问题,甚至对有些问题还可能说的过于严重,而只字未提中国政治学界同仁近年来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和成绩。另外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眼力受限,对如此重大的学术问题发表个人看法,难免有说的不当之处。因此,希望中国政治学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各位学友同仁,都能够多多担待,都能够本着向前看,谋长远发展的原则,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围绕我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共同思考和研讨。都来评论一下我的以上所言是否真正具有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和讨论的价值和实际意义。都来评论一下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否真正应该尽快实现其从书斋型的三权分立模式研究向现实型的党委立宪的两权分立模式研究转型。当然,对我不当之处,也恳请诸位专家学者给以批评指正。附:主要参考文献 2005年1月22日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省直分校通讯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279号邮编:250014 电子信箱: 附:主要参考文献 1、《论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书,霍宪森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此书内容已由学说连线网以1、2、3、4、5、6《论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六篇论文形式发表。 2、《论创立中国特色的两权分立的公共权力结构形式一一论当代中国社会权力结构的改革》,霍宪森,发表于2004年12月29日学说连线网国家政治栏目。转载于2004年12月30日光明网光明观察周刊学术观点栏目。 3、《论建立中国特色的横向权力监督体制》,霍宪森, 发表于2003年12月4日人民网中国人大新闻频道理论研究栏目。 4、《论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及其具体实现形式一一在与时俱进中深化对民主集中制基本问题的认识》,霍宪森,发表于2004年9月10日中国政治学网政治学前沿栏目。 5、《“四三三三”结构是我国基层单位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霍宪森,发表于2003年4月1日中国人大新闻网。 6、《“三二二二”结构是我国县级党组织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一一论县级党组织领导体制的改革》,霍宪森,发表于2004年11月21日中国农村研究网。 7、《“四三三二”结构是我国县级领导体制的最佳形式一一论县级领导体制的改革》,霍宪森,发表于2004年7月23日中国农村研究网。 8、《西方国家权力制约论》,叶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9、《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高新民、农华西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10、《十六大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关于政治上的一些问题都是一些比较有思想的人写出来的

对于这个体制改革的问题是现在这个事我们不能够了解的,我觉得可能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那些的了。

司法独立,三权分立,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废除一切封建专制。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官网

经济管理文摘 半月刊

新华文摘 月 刊主管:新闻出版署;主办:人民出版社;地址:北京朝阳门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6;电话:、65255159;E-mail: ;网址: 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双月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建内大街5号);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编:100720)E-mail: zbs@magazine.cass.net.cn2000-2001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经济体制改革 双月刊主管、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省社科院内;电话、传真:;电挂:6755; 邮编:610072;E-mail: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经济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主办:辽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地址: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邮编:110031;电话:;E-mail: jikan 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双月刊主办:中南财经大学;编辑: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地址:武汉武昌武珞路114号;邮编:430060;电话: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双月刊主办:东北财经大学;编辑出版:《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尖山街217号;邮编:116025;电话:、4710514;E-mail: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双月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编辑出版:本院学报杂志社;社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邮编:100102;电话:64722354、64753231-2416经济纵横 月 刊主办:吉林省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编辑:经济纵横编辑部;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邮编:130031;电话:、4638416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经济学动态 月 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邮编:100836;电话:68051607;传真:68034152;E-mail: 全国政治经济学类核心期刊第一名;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经济师 月 刊主办: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经济师杂志社;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167号;邮编:030002;电话:、4077509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世界经济研究 双月刊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编辑:《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485室;邮编:200020;电话:-2485,63845104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经济类中文核心期刊经济问题探索 月 刊主管主办:云南省计划委员会;编辑出版:《经济问题探索》杂志社;地址:昆明市东二环路685号;电话:3849950,3810303;邮编:650216;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全国经济学核心期刊;中国城市经济十佳期刊;全国企业管理优秀期刊经济问题 月 刊主办: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经济问题》编辑部;地址: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邮编:030006;电话:;网址: 国际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心期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中国经济问题 双月刊主办: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编辑出版:《中国经济问题》编辑部;电话:;邮编:3610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市场经济研究 双月刊主办:宁夏发展计划委员会;编辑:《市场经济研究》编辑部;地址:银川市湖滨东街83号;邮编:750001;电话:;网址: 外国经济与管理 月 刊~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出版:上海财经大学《外国经济与管理》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邮编:200434;电话:;电子信箱: 经济管理 半月刊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出版:经济管理杂志社;社址:北京月坛北小街2号;邮编:100836;电话:68039094、68768091;E-mail: 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管理培训工程”指导刊物经济管理文摘 半月刊编辑出版:《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通讯地址:北京市黄寺大街人定湖北巷11号;邮编:100011;电话、传真:经济与管理研究 双月刊联合出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编辑出版:经济与管理研究编辑部;地址:北京朝外红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内;邮编:100026;电话:65976484;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管理科学文摘 月 刊主管:国家科学技术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三里河路54号2143信箱;邮编:100045;电话:、68511133-1200;E-mail: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管理现代化 双月刊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一区13号楼,求实饭店212#;邮编:100011;电话:64249510、64263335-3212;E-mail: 农业经济问题 月 刊主办: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出版者: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电话:;E-mail: 农村生态环境 季 刊主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辑:《农村生态环境》编辑委员会(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8号,邮编:210042,电话:5412926-3052);出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村经济 月 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辑部: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电话:65137744-5649;邮编:100732;E-mail: 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辑:《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电话:65137744-5649或5650; E-mail: 农业经济 月 刊主管:辽宁省农业厅;主办: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编辑出版:农业经济编辑部;地址:沈阳市东陵区马官桥;邮编:110161;电话:、23448828;E-mail: 发行部: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省农业厅内(邮编:110001)全国农经类核心期刊农业环境保护 双月刊主办: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编辑出版:《农业环境保护》编辑部;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31号;邮编:300191;电话:; 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财经研究 月 刊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出版单位: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邮编:200434;电话: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财经问题研究 月 刊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办:东北财经大学;编辑出版:《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地址:大连黑石礁;邮编:116025;电话:、4710524;E-mail: 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全国首届百强社科学报国际贸易 月 刊主管: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主办: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辑出版:《国际贸易》杂志社;地址:北京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邮编:100710;电话:64241423、64241425;网址: http://www.caitec.org.cn; E-mail: ; 农村金融研究 月 刊主办: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编辑出版:《农村金融研究》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23号;邮编:100036;电话:68297432、68162205; E-mail: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交流刊物税务与经济 双月刊主管:国家税务总局;主办:长春税务学院;编辑出版:《税务与经济》编辑部;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02号;邮编:130021;电话:-3406、3407、3408、3410;网址: http://SWYJ.Chinajournal.net.cn; E-mail: , 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湖南大学;编辑:《财经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地址:长沙市岳麓区石佳冲;电话:、8684821、8684822;邮编:410079中国经济学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学术期刊统计研究 月 刊主管:国家统计局;主办: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编辑:《统计研究》编辑部;地址:北京月坛南街75号;邮编:100826;电话:63266600-25081,25141统计与信息论坛 双月刊主管: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安统计学院、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教分会;编辑出版:《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地址: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邮编:710061;电话:,2348371,2348374; E-mail: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统计 月 刊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通信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中国统计杂志社;邮编:100826;办公地址:北京丰台区西三环南路甲6号;编辑部电话:;E-mail: 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中国会计电算化 月 刊主办: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中国会计电算化》编辑部;出版:中国会计电算化杂志社;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出版大厦8层;邮编:130021;电话:;传真:;E-mail: ; 网址 会计研究 月 刊出版:中国会计学会;编辑:《会计研究》编辑部;电话:68528922;通讯地址: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财政部;邮编:100820;E-mail: 财会研究 月 刊主办: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财政学会、甘肃省会计学会;编辑出版:《财会研究》编辑部;地址:兰州市小沟头157号;邮编:730030;电话: 、8875932全国财政类核心期刊;全国财政系统优秀期刊;全国会计类核心期刊审计与经济研究 双月刊主管: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审计学院;编辑出版:《审计与经济研究》编辑部;地址:南京市北圩路77号;邮编:210029;电话:;全国中文会计类核心期刊财政与税务 月 刊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张自忠路3号;邮编:100007;电话:;E-mail: 复印报刊资料F61金融与保险 月 刊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地址:北京张自忠路3号;邮编:100007;通讯地址:北京1122信箱编辑部;电话:;E-mail: 复印报刊资料F62

权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在改革研究宣传方面具有专业权威性,在改革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东信愿与杂志社建立长期交流沟通机制,共同探讨企业改革方略,以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于1986年创办,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唯一承担改革宣传任务的国家级刊社。

行政管理改革杂志官网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是很多学生关注的问题,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有所不同。但是,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是你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和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妨多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另外,就业市场的变化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湖南女子学院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旅游管理管理学2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3音乐表演(声乐、器乐)艺术学4物流管理管理学5电子商务管理学6女性学法学7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8美术学艺术学9学前教育(师范)教育学10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学11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12空中乘务交通运输大类13网络与新媒体文学14数字媒体技术工学15社会工作法学16商务英语文学17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学18汉语言文学文学19家政学法学20英语文学湖南女子学院英语(师范)介绍【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介绍】 外语系英语(师范)方向2004年开始招生,现有本科生266人。英语(师范)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扎实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青少年儿童英语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能熟练运用英语在中小学和教育教学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英语专业教师。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9人;副教授职称3人。英语(师范)方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组织本方向学生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各项英语比赛10余次,获得各项奖励13项。本方向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科研能力,近五年来,共承担省级及校级重点课题10余项,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加各项教学研究、科研培训、教育学术会议30余次。 【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分为三大部分:通识教育课程(52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7学分)和集中实践环节(35学分)。其中专业教育课程部分下分别设有基础课(26学分)、必修课(24学分)、限选课(27学分)和任选课(10学分)四个课程类型。在限选课中还设置有共选课程、语言文学方向模块和教育方向模块。在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上,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2%,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52%,集中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16%。其中实践教学49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为29.5%。其中,课内实践23学分,集中实践环节26学分。 本专业形成了具有师范方向特色的核心课程群,并确立每个教学团队的重点研究课程群。英语教育课程群注重教育知识的积累和教育技能的培养,开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二语言习得》等课程,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英语语言课程群注重以听说能力为中心的交流能力培养,调整《基础英语》与《高级英语》课程内容,适当增加听力、口语的课时数来促进听说训练的比重与效果。英语文化类课程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培养,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起源》等文学性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水平。英语实践技能课程群要注重英语教学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中学英语教学软件设计》、《中学教师语言》、《课堂游戏教学研究》、《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课程的效用。 在教学上实施“实战式”教学模式,引进相关英语人才进课堂,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各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亲身体验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性。同时努力创造一切条件,包括实习基地和共建单位建设等,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加强了与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合作,提升了校外合作教育基地的层次和联系紧密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见习-研习-实习-反思的一体化模式,大大的提高了师范生教育实践的能力。形成了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坚持不断的实训,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主体式的模式,构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体系。 【教学条件】 英语(师范)专业共享外语系先进的智能化、一体化校园网外语教学中心、阳朔等口语实习基地,具有优越的学习条件。 湖南女子学院财务管理介绍1、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2、专业简介(300字以内) 财务管理专业以“突出女性特色,夯实理论基础,坚定职业操守”为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传授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并通过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室、企业生产经营手工沙盘实训室以及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全方位提高学生从事资产管理、资本运作、金融实务和会计实务等高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时将财务管理专业文化和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度贯穿其中,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定财务战略和政策以及会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型女性人才。 3、师资力量 财务管理专业现有主讲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助教3人。本专业具备职业资格和经历的教师有12人,占主讲教师人数的85.7%。 4、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专业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 专业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管理学、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学、财政学、成本会计学、财务分析学、证券投资学、管理会计、资产评估学、高级财务管理、金融学、统计学、国际财务管理、金融学、财务软件实训、审计学、财务预算与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手工沙盘、财务管理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认知实习: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进行认识 (2)教学实习:结合课程进行综合性实践操作 (3)社会实践:由教师组织,学生分散进行。 (4)毕业实习: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分散进行。 主要专业实践:企业生产经营手工沙盘、财务管理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等 5、教学条件 财务管理专业现有5个功能较完备、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实训)室,分别是财务软件实训室、企业管理模拟沙盘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本专业校内实训室总面积为400多平方米,设备总价值约130万元,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操作、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综合实训的需要。图书馆共有本专业相关图书资料和专业杂志68737册。 6、奖助学金 会计系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盛大金禧有限公司、立万集团等多家知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国家资助,还可以获得校级综合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津贴、爱心餐补助、烛光基金奖学金、电信奖学金等学校和社会的资助。学校建立了“新生绿色通道”,免去新生入学时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安心入学读书,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7、就业、创业、升学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会计、出纳、税务、金融审计等工作,还可以从事金融咨询服务、人才培训、财务软件开发、市场调研服务等工作。同时,本专业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湖南女子学院酒店管理介绍1.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 2.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素养、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熟知酒店管理流程与经营运作,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具有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通过理论教学与在高星级酒店的实践教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际集团连锁酒店、高星级酒店、酒店集团管理公司、酒店咨询与培训机构、餐饮连锁机构、旅游度假村、高端俱乐部、教育机构等从事管理、接待服务及教学工作,或继续攻读旅游管理及相关学科硕士学位。 3.师资力量 目前从事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研究的教师共17人。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8人,讲师5人。专业教师中,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实训教师1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5人,校级“先进个人”6人。所有专职教师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14位教师具有酒店或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相关行业背景,“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82.3%。另聘请酒店企业高管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兄弟院校专家10余人作为兼职教师,担任本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或来校举办学术讲座。 4.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管理学 主要课程设置:旅游学概论、西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酒店管理概论、职业素养和酒店礼仪、酒店服务心理学、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水与酒吧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英语、酒店日语、酒店韩语等。本专业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 5.教学条件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设施完善,教学条件能充分保障教学需求。2013年至今,累计投入经费341.18万元,建设了模拟标准客房、餐厅、前厅等校内实训室,总面积达888m2。同时,与长沙、北京等地12家高星级品牌酒店和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集中实习提供了现实保障。还与湖南运达酒店管理公司成立了“运达喜达屋订单班”。 湖南女子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介绍1.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2.专业简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学校“重点专业”和“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要求学生具备面向全球化市场、具有国际化视野、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和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以及宣传策划工作。 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两个专业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商务方向。专业发展前景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文化商务活动等领域。 3.师资力量 本专业共有成员13人,规模适度;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比例为76.92%;学历知识结构合理,有博士3人,硕士8人,硕博比例达84.6%;4位教师拥有行业兼职背景,占总数的30.8%;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合理,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35岁以下教师占14.3%,36-45岁年龄段的教师占57.1%,46-55岁年龄段的教师占23.8%,55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占4.8%;团队成员来自于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知名院校,具有良好的学缘背景;团队成员拥有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十多个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合理。这种结构合理、产学结合、学科交叉的团队构成,为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了良好基础。 4.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专业主干课程:经济学、管理学 专业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国际商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实习:结合课程进行。 5.教学条件 除了与学校的形体室、语音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共享资源外,本专业还拥有四个功能较齐全的专业实训室,分别是商务及金融综合实训室、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训室、外贸业务综合实训室和商务谈判模拟实训室。本专业校内实训室能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操作和学生综合实训的需要。本专业校内实训室总面积为35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约200多万元。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实训)室可完全开出相应的实训项目,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 6.奖助学金 经济与管理系国际贸易专业积极落实“奖、助、补、免、贷”等各项政策,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国家资助,还可以享受综合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经济与管理系贫困帮扶基金以及烛光奖学金等校内外资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勤工助学机会,指导学生开展助学贷款申请工作,为学生打开就读绿色通道,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 7.就业、创业、升学情况 经济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升本以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424人,毕业生大致分成以下几个去向:有在上海儒彩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上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数博环球电子有限公司等国内大中型企业担任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高管;有部分学生考取了武汉大学、湖南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国内985、211高校和海外名校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也有考取了公务员和选调生的学生进入政府和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理工作。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且因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集中实践:集中时间,由教师组织,针对实践性强的营销活动环节在校内、外开展。 社会实践:由教师组织,学生分散进行。 毕业实习: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分散进行。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进出口模拟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实训、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外贸函电实训、国际结算实训、海关报关实务实训等。 湖南女子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介绍1.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2.专业简介(300字以内)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在2006年创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1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设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成立至今为社会输送了450多名毕业生,取得了较丰硕的办学成果,2012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管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被确立为校级学术研究机构。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模块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 3.师资力量 本专业逐步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较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1人,100%的专业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有1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名校级青年骨干教师;80%教师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并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学者、教授、企业家任教,教学质量优良。 4.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5学分。严格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出了全部专业课程,共计64门。教学过程组织规范、秩序良好。其中通识教育课32.1%,专业教育课50.9%,集中实践教学17%。 专业核心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与录用、工作分析、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对企业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初步认知; 教学实习:结合课程进行; 集中实践:集中时间,由教师组织,针对实践性强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环节在校内、外开展; 社会实践:由教师组织,学生分散进行; 毕业实习: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分散进行; 主要集中实践环节:模拟招聘实训、模拟培训实训、绩效管理实训、薪酬管理实训、工作分析实训、人才测评实训、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实训等。 5.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方面:本专业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人才测评实训室,为《模拟招聘实训》、《模拟培训实训》、《人才测评》、《薪酬设计实训》和《绩效管理实训》等课程提供了较好的校内实训条件。 6.奖助学金 经济与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积极落实“奖、助、补、免、贷”等各项政策,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国家资助,还可以享受综合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经济与管理系贫困帮扶基金以及烛光奖学金等校内外资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勤工助学机会,指导学生开展助学贷款申请工作,为学生打开就读绿色通道,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 7.就业、创业、升学情况 经济与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升本以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224人,毕业生大致分成以下几个去向:有在长沙电视台、深圳航空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国内大中型企业担任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高管;有部分学生考取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985、211重点大学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也有考取了公务员和选调生的学生进入政府和事业单位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且因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经济体制改革杂志投稿经验

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按各刊物要求不同而不同,但必须依次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稿首页请在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资助基金项目(若有的话,并注明项目号)。2、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3、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为宜。摘要分为三种: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侧重写本项研究的最具价值和创造性的结果和结论,指示性摘要主要写研究的方法、手段及研究的方向、内容范围,报道-指示性摘要则介于两者之间。研究性论文应写成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少数综述性论文在不便于写成报道性摘要时才考虑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4、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即应为译文),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关键词。5、图、表要精选,切忌图、表、文字间的重复。表格须有表序和表题,插图须有图序和图题,图和表在正文文字中必须有所指向(如引用,如见图1或见表1),一般紧随所提到的文字排放。6、文稿用字规范,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新近颁布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或国际标准。量的符号用斜体,量的上下角标中以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的字母作角标时用斜体; 下角标(包括数字)用正体,并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和我国规定的可与SI单位(即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拉丁符号。

一个是主页。一个是功能页吧?

经济体制改革投稿不好投。经济体制改革期刊是一本双核期刊,投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经济体制改革》原稿必须提供200位以内的论文摘要。摘要要要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在文本中选择重要、新颖的任何观点或两个观点,只能客观地提出文本的观点。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工作是各类行政机构的一项经常性、主导性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目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素质较高的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按照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高效率完成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4000字篇1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首先论述了我国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然后论述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处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改革;行政管理;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我国政府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实意义

1.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金投入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这造成了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资源耗费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地区间及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以及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

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低消耗、高效率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基本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不应当也不需要继续扮演经济建设主体的角色,

而且应当适应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需要,退出对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具体干预,减少对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经济发展环境上来,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快转变职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保障职能,将更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上来。

4.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政府不断推进本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发展。

因此,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各国企业和生产力的竞争,也是各国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竞争,只有管理规范、办事效率高、政府行为及经济政策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预见性和稳定性,才能集聚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当前,我国已结束加入WTO后的过渡期,正面临着更多激烈的国际竞争新形势,只有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更加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更加规范和透明、更有效率,才能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竞争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低,存在资源资金短缺、人口众多、对外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加上两千多年封建文化传统,制约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在行政管理改革中应该做好如下的几个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政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

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

我国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搞政府机构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也很难积极发挥作用。

只有制度的更新,只有解决好政府行政公开化、民主化、法制化,才能提高政府效率,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机构设置合理的政府系统并确定合理的人员编制。

政府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行相应的改革,解除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各级政府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政方式,构建为社会服务的政府。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做好政府职能的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一直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客观上进一步调整、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

中国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换是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的迫切要求。

政府职能转换不彻底、不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就不是健全、完善的。

此外,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要求。

为中国经济更大程度地走向国际、参与世界提供广阔天地和巨大的商机。

加快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要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切实做好政府的服务工作。

3.政府改革中应该注意强化行政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现代政府的一切权力都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在设计政府构架、调整政府职能时,要体现权力监督的精神,强化监督职能,科学设置监督机构。

权力的运作要做到公开透明、阳光作业,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必须分离。

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政府内部决策与执行的分离。

分离决策和执行是对行政权力本质上的限制。

要积极探索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路子。

通过调整职能和内设机构,首先实现部门内部决策审批和行政执法的适当分离。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跨部门的综合执法体制,使执行和决策机构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积极转变政府行为方式。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增强政府行为的公益性。

政府行政的目的,不是向社会、企业和公众直接提供价值,而是为他们追求、实现价值提供必要的环境。

政府必须以社会的共同需要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绝不能把公共权力用在个别团体和部分人的需要上。

凡是涉及全体公共利益的事项,政府必须以不偏不倚的公正立场依法行政、合理处理;凡是涉及全体公共利益行为,政府必须采取长期的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

政府要避免与民争利,凡是有利益的,社会能够承担的,政府都要最大限度地退出。

要增强政府行为的科学性。

政府重大决策都应该广泛听取群众和专家意见,政府内部要实行重大决策表决制度,决不能强行实施有重大分歧的事项;政府各项重要工作应制订相应的时间表,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全社会披露,以利于建立民间团体和个人的合理预期。

要增强政府行为的规范性,不仅包括成文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形成不成文的政府行为惯例。

要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完善预案、细化措施,使政府在各种灾害面前从容应对,妥善处置。

参考文献:

[1]董瑞华:《经济全球化和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创新》,载《学术探索》,2002(5)。

[2]樊瑛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当议》,西北木冲寸科技大学学报,2004(1)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4000字篇2

浅谈学院行政管理效能

一、学院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应当规范运行

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要想做到良好的运行,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应当遵循办公室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基本规范。

行政管理方面的,如果是对于选题没有特别的要求的话,还是比较容易完成的,我们可以向你传授经验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篇1 浅谈政工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管理只有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共同开展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员工真正受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成绩,发挥出个人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在新形势下搞好企业的政工工作和管理工作,使二者共同结合发展,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充分认识到政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软实力,政工工作在员工管理方面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果说制度是必须执行的硬规定,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如涓涓细流般深入员工的心灵,真正改造员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政工工作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悟性,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员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对工作充满热情,富有责任感,真正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由此可见,企业政工工作的根本在于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使企业获得真正的效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政工管理方式已逐渐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在政工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企业要求新,求变,在统一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创新,使企业的政工体系更加完善,与时俱进。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加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上下都要充分重视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工队伍,从制度到人,均要切实保证政工工作的进行。 二、目前政工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 (一)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许多企业的政工人员素质有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政工人员较少,企业不重视这一工作;二是素质低,知识储备和文化素质有限,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不够。当前政工人员素质不高体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足。作为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如果企业过分注重人数,而不注重人才质量,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面对政工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必须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建立高素质的政工队伍。 (二)企业管理者对政工工作重视不够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通常把如何提升企业效益的环节作为重点考虑的工作内容,却忽视了政工工作。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政工工作只是走形式,并不能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个企业,从上到下,思想觉悟都很低的现象。管理者不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也不了解其对于提高思想觉悟的意义,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因此导致企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 (三)政工工作缺乏创新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企业的政工工作也需要不断在发展和改变。然而,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在许多企业的政工工作中时常会有所体现,这就导致企业的政工工作思想陈旧,方法陈旧,经验过时,缺乏创新精神。当企业的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没有得到进步,这就导致员工的思想也不能及时得到改善,由此而导致的企业管理恶性循环是可想而知的。 (四)规章制度不完善 政工工作不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善。对于企业的政工人员而言,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势必会导致政工工作无法真正得到有效开展,从而成为走过场的典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政工工作不仅会十分分散,还无法集中有效地开展,尽管在企业管理中的很多环节中都需要政工工作,但因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政工工作无法将部门凝聚在一起,长此以往,各部门“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就会习以为常。这对于实现企业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而言,实在是难上加难。 三、提高企业政工工作质量水平的建议 (一)大力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 在推进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共同开展之前,必须要提高政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是基础,也是根源。企业的领导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顾全大局,也要顾及细节。企业的政工人员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与实施者,只有使他们提高了综合素质,才能引导全体员工提高思想觉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算落到实处。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重视提高政工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培训,使政工人员养成不断学习和充电的意识,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以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成长。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推进企业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保证了其与企业管理工作的共同发展。简而言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管理者需要发挥自身职责,通过政工工作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在各部门顺利开展,使员工能够得到正确的思想理论引导。同时,政工人员要配合领导开展管理工作,履行各项职责,一方面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觉悟,树立榜样的作用。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也关系到员工是否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文化包含许多方面,有组织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构成企业文化的要素,也包含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中。伴随企业不断的发展,企业文化亦应具备强烈的企业特色,形成良好的氛围,增进员工之间的情感,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的政工工作和企业的管理也会实现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若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考虑政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若要实现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政工人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企业的领导者角度来讲,也要充分重视政工工作,不断创新,以现代管理理念推动政工工作和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5000字篇2 论行政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端技术性人才,来满足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人才需要不断地进行管理和培养,这主要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管理部门必须充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制度,从而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笔者运用行政管理理论,通过结合现状,对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分析 本文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行政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行政管理的作用进行核心分析。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较低。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今企业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的培养。他们只想到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养任用,殊不知随着时间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企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后备人才资源。另外,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形同虚设,领导者只看重当前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结果,却没有注重过程的培养与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落后。 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通常把个人的学历作为选拔的关键,将一些学历没有达到标准的人拒之门外。这种方法往往会忽略丧失掉一部分真正有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我们知道,学历固然重要,但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看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仅仅凭借一纸文凭就将一部分人才筛选下来,对企业和其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都结合起来评价,充分地结合动态要素(能力,为人)和静态要素(学历,文凭)来进行管理。 3.没有辨明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绝大多中小型企业,都会混淆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看似相差不大,但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管理形式方面:行政管理属于静态管理,由企业掌握主动权,员工的岗位安排以及培训均是被动接受企业的安排;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注重整体开发和员工职业规划,培训方式以及内容不断调整,以此充分开发员工潜能。从宏观上来讲,行政管理大于人力资源管理,即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后者应该为前者服务。但往往正是因为这种观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阻碍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完全不同种类的岗位。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不仅在工作内容上不同,在岗位的种类上,也是完全不同的。行政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物,也就是说,主要管理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办公场所、车辆、会务、前台等。管“物”,对人的要求最重要方面是:关注细节、责任心强,相对说明技术含量比较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人,非常容易理解的是:由于人的复杂性,管“人”在难度上比管“物”要大得多,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比行政管理岗位,不仅同样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还需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并且人力资源的有些模块,如薪酬和绩效,都需要经常和数字打交道。实际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行政管理,同时行政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导向和决定性作用。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与形式 回归到理论上,企业行政管理理论是企业常用的一种知识理论。一般来说,这里的行政管理理论,可以具体落实到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当中去,它依赖现行的国家法律制度,也是企业管理中切实有效的一种管理手段,极大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有很多,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实际性。 我们知道,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同样地,企业的行政管理也要扎根于企业的实际根本,根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发展情况来不断调整,包括制度的完善,程序的细化和规则的优化等等。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本身,因此无论如何行政管理理论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其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是行政管理明显的特点,也是核心所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社会,各项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当下发展的需要,所以更需要企业立足实际,不断改善观念,规范方法,这对企业的正确革新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非独立性。 行政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不管企业采用哪种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着眼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在这里要指出,现今社会上的不少企业都是向社会输出产品或者服务,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会对做出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为整个社会创造出很大的财富价值和精神鼓励。在行政管理的非独立性特征的趋导下,可以使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尽量减少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现象的产生。久而久之,对企业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有无法言说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的:(1)计划工作。企业要既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保证行政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2)组织工作。企业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管渠道畅通无阻。(3)指挥工作。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4)控制工作。企业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 三、行政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加快观念的革新。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行政管理更侧重于“物本管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要结合“人本管理”的模式。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行政管理观念的革新,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能让其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为其长期有效的服务企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完善管理制度。 良好和谐的竞争环境可以提升的各项素质品格。企业要完善聘任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让人才为了在选拔聘任的竞争环境中为了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展开良性竞争。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机制也会得到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根据行政管理理论的实际性的特点,挖掘适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人才,及时创新理念和掌握最新发展趋势,才能实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发展发挥行政管理的优势成效。 3.建立优秀的管理团队。 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定位,才能建立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只有高效的管理团队才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才能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管理团队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试想一想,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自身的情况没有完全了解,又如何去给团队中的员工布置各项任务呢? 4.进行人才资源的规划。 具体而言,推行定岗定位工作,有利于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也能显而易见地看出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定岗定位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各部门管理人员对各岗位人才数量和结构有清楚的了解,并对此进行记录分析,通过比较将最合适的人才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优势的最大化。 5.优化薪酬结构。 企业要首先保证薪酬结构的基本稳定。因为如果企业员工的基本薪酬不能得到保证,这会对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很大的挫伤,从而导致其消极工作生活,对个人和企业都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特别注意薪酬结构的优化,可以适当降低基本薪酬在总薪酬中的比例。只有这种基本薪酬的物质奖励落实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才会有保障,从而企业的日常生产才不会滞后。与基本薪酬不同的是另一种绩效薪酬,即这种奖励不同于基本工资,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进行的额外奖励。企业可以适当提高绩效薪酬,这相比于基本薪酬来说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而且强烈,它能使员工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对企业产生稳定的归属感。 6.讲究行政管理的艺术性。 行政管理中还有许多艺术性问题,什么时候下达命令或指标、怎样下达、词语如何表达等,都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已。这就要求行政领导善于行政管理艺术,注重管理对象的心理因素、讲究说话艺术、善于把行政命令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性行动。四、小结企业的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互相依附,在发展中相辅相成。企业行政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优化企业人才结构,从而使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屹立不倒,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行政管理实务》,李瑛珊,周梁,潘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2]《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赵曙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人力资源管理》,加里?德斯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1. 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2.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2017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行政管理改革毕业论文范文 5.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上层建筑,尤其是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在政治体制改革背景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1 改革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近几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成功的经验就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实际,走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添砖加瓦。我国当前的实际是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各阶层的矛盾突出,这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既要符合我国政治体制的总体要求,又能协调好各方的利益,解决好各种矛盾。这就要求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国情的整体“大数据”,将大数据与改革的政策相融合,并运用于指导改革的过程,推动改革的发展与完善。 1.2 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兼顾 党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者,更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的大方向不动摇,将改革稳步推进。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对政府机构进行合理配置,对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分配,加强政府运营制度的建设,革新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风建设,共同推进政府体制的整体改革。 1.3 重视民主的基础性作用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政府出台重大改革决策前,必须发扬民主的基础性作用,要深入到群众中,深入到基层,将来自群众和基层的创新思路和改革方法实践到改革中。忽视甚至反对民众的心声,闭门改革是注定会失败的。同时,要约束政府改革的权力,严禁个人和部门的利益影响改革政策,保证改革过程的规范化和改革成果的制度化。 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法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需要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更需要注重科学的办法,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在方式方法上注重以下4个方面的统一。 2.1 统一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改革各项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妥善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改革筹划者具有统一的系统思维与问题意识。规律是客观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然要求。而行政管理体系的发展规律就是一种矛盾论,是一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的衍生与解决,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推动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发展。改革筹划者在筹划整个改革体系时,应当将在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规划,同时也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思维,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地去解决问题。 2.2 统一近期重点目标与长远目标 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需要坚持的任务,贯穿于整个社会化进程的始终。因此,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非常重要,只有将目标明确、把方向把握好,才能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少走弯路。同时也应注意到,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也不同,改革具有阶段性。将每一个阶段五年一规划,十年一计划,将每一个规划与计划完成好,一步一个脚印地使改革有序推进,最终实现改革的深化。 2.3 统一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只有注重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提高。行政体制改革更是如此,每一届政府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颗螺丝钉,看似渺小,却是必不可少。只有每一届执政者针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一定的举措,才有为改革最终的成功作出保证,否则只能是保持不变甚至是向更糟糕的方向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体制改革并不要求执政者大刀阔斧地改革,声势越大、动作越大,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改革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需要有一个缓慢的适应阶段,而“大改革”恰恰只注重了改革这个行为,并没有将成果进行巩固,最终可能导致旧习、陋习卷土重来。 2.4 统一上下的参与和推进过程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次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进和百姓的积极参与。行政体制改革不仅需要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被动改革变为主动改革,减少改革的阻力,将鸡蛋由内打破爆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样的改革才能成功,才能使我国的行政体制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与实事。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完善的过程,并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相协调,最终推动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完善,实现政府管理体制的规范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