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术堂了解,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下面分享十五个关于国际经济学论文的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5、共赢性博弈论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推荐
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
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
5、共赢性博弈论
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
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
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11、日本海外资源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2、IMF援助效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13、1997-1999国际金融危机传播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
14、国际私法法经济学分析评述
15、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探析
16、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17、干散货国际海运的经济学分析
18、全球铁矿石定价机制中的中国因素研究
19、铁矿石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20、美国新型保护主义的动力机制
21、《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论
22、论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 经验 实证教学——以罗伯特?卡伯版国际经济学第十五章部分内容为例
23、“霸权稳定论”与当代国际经济法——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诠释
24、试析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机制论
25、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26、论国际私法的价值取向——法经济学视角下的利益追求
27、论中国问题意识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28、国际价值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兼谈新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体系
29、论国际营销学与国际经济学对RCA的不同把握
30、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小国理论——依附论理论体系的批判性解读
31、产业经济学理论对提高浙江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兼论产业基地建设
32、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学
33、论国际旅游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
34、论国际关系研究的经济学视角
35、依附论与拉美国际政治经济学
36、论比较优势的微观实现机制——兼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由分离到统一
37、论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38、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流派——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39、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 方法 与“霸权稳定论”——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40、经济政策、汇率和资本流动——论芒德尔对国际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41、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
42、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读《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
43、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4、《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探析
45、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霸权稳定论为视角
46、论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分野与发展前沿:基于英美学派局限性的视角
47、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意义
48、西方国际关系研究中对地区主义的不同理论解释述评
49、国内-国际相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内变迁与国际体系的关系(1978~2007)
50、对外开放深化经济安全何在?——评《经济发展安全论——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51、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战略选择
52、论印度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中的作用——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53、美国知识产权强保护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霸权稳定论的视角
54、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
55、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
56、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结构性衍变——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理解
57、“文明冲突”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58、对外贸易利益的效用分析与价值分析
59、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大厦——评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
60、当代经济民族主义论析(摘要)——关于民族主义的一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61、服务贸易开放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不同组成部分的比较研究
62、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分析
63、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64、绿色壁垒对进口国的福利影响
65、国际经济学中的套利与平价理论
66、国际经济学中套利与平价理论刍议
67、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其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启示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生产率冲击与经常项目失衡--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的研究
2、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经济稳定的动态分析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
4、对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分析
5、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
6、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麻烦”能解决么?
7、美国金融负债产生的非生产性GDP--经济虚拟化和危机的宏观经济学
8、浅析宏观经济学中微观基础问题的若干问题
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10、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
11、罗默关于“宏观经济学困境”的困境--基于“理论三分法”的分析
12、休生养息与强筋健骨--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1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14、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分析
15、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
16、中国货币之谜:假说
17、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原理方法的综述研究--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新探索
18、问题导向型的知识建构方案设计--以“宏观经济学”为例
19、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20、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
2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22、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与未来分析
23、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以英国《济贫法》为例
24、商品与信用:货币理论的两种本质观--兼论宏观经济学的重建
25、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
26、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2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结合
28、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
29、关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30、试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3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模型与估算--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
32、宏观经济学中理论的应用
33、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学分析
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借鉴与启示
35、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36、20x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37、浅谈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的构建
38、探究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及 反思
39、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团队简介
40、生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41、由诺贝尔奖看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42、宏观经济学重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43、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44、从“宏观经济学的麻烦”看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45、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与投资
46、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的动态变化关系
47、反思宏观经济学区块链带来新启示
48、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
49、罗伯特·巴罗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50、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51、宏观经济学的重构发展
5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调控--兼对当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批判
53、从宏观经济学百年简史看“宏观经济学的麻烦”
54、DSGE会使宏观经济学“大一统”吗?
55、香樟系列推文之2:DSGE与宏观经济学
5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与问题
57、宏观经济学演进:一个新视角
58、宏观经济学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研究
5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60、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61、阿莱西纳对政治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2、刍议宏观经济学中的微观基础
63、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64、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65、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66、试论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和未来
67、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68、意大利货币循环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69、基于主体建模方法及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70、新供给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71、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探索
72、全球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学思潮转变
73、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性
74、论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学 毕业 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 企业管理 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相关 文章 :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2021
★ 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
★ 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 2021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经济学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经济学论文选题
★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好写的国际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2、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3、对话与合作: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4、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5、共赢性博弈论6、东亚经济一体化主导问题研究7、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8、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9、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10、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一个“适当论”的视角
一般来说是认可的。有些单位就需要这样的。
会议组织要求你提交摘要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确认你的论文是否适合在他们的会议上发表。所以说摘要主要是为了说明你的论文的主要内容,就像我们学习国语的时候的中心思想。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 (1-3行)2。 你提出的研究的方法 (3-7行)3。 总结你提出方法的好处。(1-4行)单词的字数一般是250-1000之内。祝你好运,请参考以下资料选择更多的会议信息!
发论文集干嘛啊?我是潘编辑 , 联系、、、我、、吧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态,是衡量研究者学术造诣及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最公正、最客观的尺度。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学术论文 范文 大全,仅供参考!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大全篇一 汉语中的日语 【摘要】如果有人提出"唯心、唯物、地主、知识、 保险 、生产、市场、经济、营业中、料理"这样的词汇全部是来自日语。恐怕大量使用这些词汇的普通中国民众是不会相信。而且,这些词汇的原产地的日本人也大多半信半疑。但是,这是事实。 【关键词】汉语;日语;现象 汉语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只有一万个左右,而其中大约一千个是日语汉字词汇。一千个并不是很多,但一万个中的其他词汇大多是来自于佛教用语,现几乎变为废词。而来自日语的词汇大多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使用频率非常高,而且造词功能非常强。从这方面说,日语来源的汉语中的外来语对现代汉语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在日语中来自古代汉语的词汇非常多(近60%)。而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词汇中来也引入了大量日语词汇并几乎与汉语融为一体。这些日语词汇大多在19世纪被引进。 那么这些词汇是怎样的引进的,他们本身构造,特点有哪些,对汉语有哪些影响呢? 一、日本 留学 高潮和日语翻译高潮 19世界60年代,面对衰败的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纷纷 出国 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其中到日本留学最多。 大量的中国留学生来到日本,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学习日本先进东西,并通过日本把西方文明介绍到中国。这些人在日本学习日语后。马上在日本翻译日语书然后送到中国国内出版,同时,在中国国内日语书的翻译浪潮也随之到来。当时翻译的书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法律,历史,地理,产业,医学,军事,文学,艺术等,甚至最早传到中国的《共产党宣言》,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根据1945年日本国际 文化 振兴会出版的《中译日文数目》,当时翻译的数目达2600本之多。 二、日语大量涌进汉语中 大量的日本的书被翻译成汉语出版的同时,留学生们因受看日语书的影响自觉不自觉的在自己的 文章 中大量的引用日语。还有,当时日本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发行了很多报纸、杂志。这样,大量的日语就一下子进入到汉语中。当然,所谓的日语大多是日语词汇,日语表现 方法 也有少量的进入。 对大量的日语进入汉语这一现象,在中国人中,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其中,梁启超是赞成派,他在自己的文章里也大量使用到日语。当时,还有一个翻译家严复主张直接音译西方词语或者从中国古汉语找相对应、近似相近的词来译会更好些。而也有人明确反对从日本输入词语。彭文祖就是其中一人。他也是日本留学生,1945年他出版了一本叫《盲减法的新语》的书,书中他把从日本引入新词看作是"系民族存亡的大事",大肆批判日本语大量输入,说这是"不知廉耻的行为","想一刀把这些人的脑袋砍下"。 这样,在引进西方词语上,刚开始的时候出现了日语的翻译语和中国的严复等人的翻译语共存局面。这里就举几个例子:日语翻译语-严复等人的翻译语 物理学-格致学地质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社会-人群伦理学-名学原料-天产之物功利主义-乐利主义 但是,由严复等人的翻译语大部分没有日语翻译语好。换句话说,他们的翻译语大多来源于古汉语因而非常难理解,所以没有流传开来。严复的翻译方法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词语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应。进入汉语中的西方的新词本来在中国的社会中没有,而从古汉语中找出的与这些新词对应的词不管怎么说也是很难行得通的。所以日语翻译语与严复的翻译语虽一时共存,但最终是日语翻译语获胜,严复的翻译语消失。后来就连梁启超也不得不使用"经济学""社会学"这样的日语翻译词。 当时,借助日语翻译语引进西方的新词汇成为不可倒转的趋势。现在像"经济,社会,哲学"这样的日语翻译语已经完全融入汉语,实现本土化了。而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些词汇是从日本来的外来语。也不知道"计学,资生学,群学"曾与"经济学,社会学" 共存的事实。 在日语大量快速进入汉语背景中,除了有中国当时积极引进西方新词汇这个原因,也有当时在日语翻译语的翻译造词方法的原因。翻译造词方法上大致有以下几种: (1)当时的日本,在翻译西方的新词语时,少量采用汉字音译,例如: gas 瓦斯concrete 混泥土romantic 浪漫 club 俱乐部 lymph 淋巴 (2)大部分是采用意译的,而且绝大部分是利用汉字重新组合造出一个新词,例如: 手续 取缔 打消 直接 间接 广义 狭义 社交 社团 批判 上水道 (3)之外,也有少数是是利用古汉语来翻译的,但与古汉本来语意思有改变,例如: 组织,劳动,杂志,社会,经济,人道,革命。 总之,日本人在把西方词语翻译成日语的时候,可以说是使用汉语,遵循汉语造词法规则,精心选择翻译语。特别有趣的是"动词+宾语"的造词法不但原本在日语中没有,而且正是与日语语法相违背。这样造出来的日本翻译语即使大量的进入汉语中,中国人可能不认识它们,但一定没有不协调感。就像是生长在日本的华侨回归中国一样。假设当时像战后的日本那样外来语全部用片假名来处理的话,那我想日语大量进入汉语是不可能的。 三、日本来源词汇的研究 1,不同的学者其统计数据稍有不同,但日语词汇进入汉语的数量大概为1000个左右。 2,近代进入汉语的新词汇大多数是从日语来的。虽说也有少数是直接从西方来的,但大多只是名词,而且现在几乎不用。而进入从日语来的词汇,不仅有名词,也有动词,例如"服从,复习,支持,分配,客服,支配,配给"。此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大多是从日语来的。例如:"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物理学,土 木工 学,建筑学,冶金"等。 3,日语来源的词汇,在现在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在1996年在一本叫《文字改革》的杂志中登载了《二音节基本词汇出现频率统计表》,这个是以中国读者最多的《红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高中语文教科书为对象的调查结果。根据这个结果,2285个二音节基本词汇中,出现频率在500以上的词有88个,而来源于日语的有25个,占31%。日语来源的词汇,不仅有作为常用语的的名词,动词,具有造词能力的结尾词也有23个之多,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活跃,其中几个例子: (1) 化-一元化 多元化 一般化 公式化(2) 式-速成式 问答式 流动式 简易式 (3) 炎-肺炎胃炎 肠炎 关节炎 脑炎(4) 力-生产力 消费力 原动力 想像力 5,少数日语词语进入汉语后词义发生了变化,例如 (1)劳动者-(日)工人→(中)劳动的人 (2)辩护士-(日)律师→(中)辩护的人 (3)组合-(日)工会→(中)组合 6,少数词语是翻译日语的时候在中国新造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也成为了常用语,例如: 基于,关于,对于,由于,成为,视为 7,有一些词虽进入了汉语,但在后来被淘汰了,例如 万年笔,日伞,残念,夕方,支那,手形,切手 8,引进的汉语与日语的同意异音。例如,"哲学"来源于西方词汇"Philosophia"汉语中读作"ZHE XUE"而日语读作"TETUGAKU"。读音不一样,但意思基本一致,所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会把它看成是外来语。这种 现象,恐怕只有在中日两国中才可以看到吧。 四、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关于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高名凯先生在他的《现在汉语中外来语研究》有这样的论述:日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非常大。在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大部分来源于日语。西方词汇引进到汉语中大部分是通过日语的引进来实现的。具体的影响归为以下三点: 1,加速了汉语复音化进程 在中国的古汉语中(日语叫"汉文")由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词汇非常少,大部分是一个文字即一个词。词的复音化,即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造出一个词,虽说复音化在中国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过程中是一种趋势,但日语来源的外来语词汇进入汉语加速了这样的复音化进程。 2,汉语的复音化使语义变得细腻,表现更加缜密,正确。 例如,"行"在古汉语中,有" 行走,跑,行为,行动,行进"等意思。而通过现代汉语的复音化就可以造出多个词语,表现变的更加准确。 3,大大丰富汉语词汇和汉语表达。 大量日语词语的引进,特别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概念词语的引进,填补了汉语在这些领域的表达空白。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达。 4.日语词语的输入也是西方文化输入过程。 进入汉语的日语词汇,大多是日语的西方词语的翻译语。引进这些词汇的同时,实际上 也就引进了西方的文明、文化。 结尾 1896年第一批留日学生到日本后,从学习日语,翻译日语,到在汉语中使用日语词词语,引进日语,最后到1000多个日语词完全融入汉语,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了。像"共产党、干部、社会主义、经济、手续"这样的词语,中国人谁都会用到,但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意识,也不知道这些词其实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语。 而日语也是相同的情况,日语的词汇到现在有一半左右是汉语词汇,这些词汇大部分是来源中国古汉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日本用汉语造字规则造出来的。但是,日本人完全不会把来源于中国的汉语看作是外来语。也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他们的文字是来自中国的汉语。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高明凯?刘正 王炎《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研究》(1958年2月 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 [2]周祖谟 《汉语词汇》 (1958年8月 人民 教育 出版社) [3]实藤惠秀 《近代日中交涉史话》 (1973年 初秋社) [4]高明凯.刘正 王炎.麦永干.史有为 《汉语外来语词典》(1984年 上海辞书出版社) [5]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 (1985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6]王凌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 (《辽宁大学学报》 1981年第3号) 大学生学术论文范文大全篇二 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 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我国目前互联网用户的人数已经突破4亿接近5亿。网络在十几年的发展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也在影响着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也因为网络的普及和大量应用在发生着巨变。同一种语言因为使用场合情景的不同,为了能够充分表达使用者意图,语言会根据需要表达的含义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一、汉语言词汇的变异 打开百度,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中进行“网络词汇”的搜索,一会儿发现搜索的结果多达几十万条。但是到底哪一个词汇是网络流行词汇的开创者就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了。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词汇始终在推陈出新,每个时期都有网民在运用着自己的智慧创造着新的网络词汇。汉语言词汇在网络上变化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现代生活的特殊环境,使人们无法用传统的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他们需要一种能够直接打动人的语言或是各种符号,使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由于在网络上人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传统语言在表达上又有着局限性,这使得网民在网络上为了克服传统语言的局限性,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网络上不断有网络上特有的词汇出现,传统的汉语言出现了变异。 网络环境中,词汇的运用已经打破原来的方式,不再以汉字的书写方式为主,出现了与原有汉语不同的词汇,大量的汉语拼音和汉字的谐音被广泛地运用。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些词语已经被大量的网民所使用。 1.词汇的拼音化 在网络上人们为了能够适应信息快速交换和传递,以达到交流的简介和实效目的,大量的汉语拼音被使用,并按照一定约定俗成的规矩固定其含义,取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作为词汇的缩写就叫做拼音缩略词。如mm代表妹妹,gg代表哥哥,dd代表弟弟,jj代表姐姐,lm代表辣妹,lr代表烂人,等等,这些词都体现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的影响。汉语拼音的简写已经成为汉语在网络上的特色。互联网使人们的联系更加便捷,拉近了人的距离,这些原本没有意义的字母变得含义丰富,带给人几分快乐和轻松。 2.词汇的谐音化 网络词汇的谐音化可能是因为两个词的发音很相似。比如:稀饭代表喜欢,果酱代表过奖。 另外还有一类比较常见的是数字的谐音,比如:9494是指就是就是,4242意思是是啊是啊,7456意思是气死我了,748意思是去死吧,88意思是再见,拜拜。847意思是别生气,987意思是就不去,5555是模仿哭泣的声音,哭泣的意思,1414是意思意思,3166是日语再见的发音用在这也是再见的意思,3q是谢谢你,8147是不要生气,848意思是不是吧,886是拜拜喽的意思。这些数字的应用之所以会受到大多数网民的欢迎,主要是这些数字的输入只需要用到键盘右面的数字键盘,使用时方便快捷,音质上与汉字的区别比较小,容易让人理解,同时又增加了语言的乐趣。 3.叠音词汇的使用增加 人们在上网时或在论坛留言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叠音词汇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感,用口语中的语言代替汉语的书面用语,语言中就会平添出几分亲切和俏皮,更加强调了书写人的语气。使用这种略带 儿童 稚嫩口吻的词汇,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把“东西”称之为“东东”了,如今这一网络用语已经被人们带进现实生活中进行使用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可见一斑。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把“漂亮”称之为“漂漂”,把书包称之为“包包”,把苹果称之为“果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成年人频繁地把儿童经常用的语言运用在网络上,看似不符合规律,违背常理,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现实社会的高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让成年人在内心里有一种向往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渴望着能够再次回到童年时被父母关心和呵护的时光。[1]只有在网络上,在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泄心中不满和压力,只有在这里才没有竞争和压力。人们在这里互相是陌生的,彼此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甚至对方的性别和年龄。这种现象在年轻女性的群体更加常见。她们渴望年轻的心在自由的网络上得到自由的发挥。所以这种充满了童真乐趣的词汇出现在了网络上,使网络多了许多乐趣。 4.新词的产生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其已经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不仅仅代表高新科技,也同时是一种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它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新兴词汇的产生反映的就是他们年轻人的心理。新词的变化主要有两种,增加前缀,增加后缀。 增加前缀的新词,如: 零:零报酬,零收益,零投诉,零缺陷,零容忍,零增长 高:高智商,高品质,高素质,高回报,高质量,高曝光率 另一类是增加后缀的新词,如: 吧:迪吧,歌吧,休闲吧,聊吧,网吧 客:博客,黑客,闪客 族:月光族,上班族,有车族 奴:房奴,车奴,卡奴 还有一种新词的产生,它是依靠原有的词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追求个性的心理,在现代汉语言词汇原有的基础上在网络的背景下产生了新的意义。因为网络有着非常好的自由度和广泛的传播性,许多人已经渐渐习惯这种新兴的词汇并已经把这些词融入了日常的生活中,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词的出现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偷换概念的方法,使原有的就此产生新的含义。这些词汇包括:控的意思是某种 爱好 的人,逆天的意思是作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开刀意思是拿别人进行恶搞,解剖的意思是对某人进行解析,泡菜是对韩国人的称呼,废柴的意思是没有用的人,扑街意思是倒在大街上, 潜水 的意思是不发表评论的行为。 第二种是通过字词的表象产生联想。例如偶像的意思是让人想要呕吐的对象,强的意思是好,养眼的意思是好看,腐败的意思是吃喝,反腐败的意思是请人吃饭,晕的意思是看不懂,拍砖的意思是提意见,泡妞的意思是追女孩,high的意思是特别的兴奋,有钱的单身男性被称作钻石王老五,长得不漂亮的女孩被称为恐龙。有本事被称为有料,等等如此这般的词汇,这些词汇因为其特定的含义,也已经被广大的年轻人所接受,但是这些词因为其本身的固有的缺点,所以还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二、语法上的变异 网络语言的特点要求的就是简捷快速高效。人们在上网的时候不会特别注重汉语言的语法,而是更加关注文字后面所代表的含义,所以在网络上你可以经常看到不符合语法的语句和词汇的出现,语句的随意搭配,字词的前后颠倒,这种情况长时间出现之后,就慢慢地被大众所接受,就形成新的语言。这种新的语言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任意的省略情况大量存在 人们在使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时,是使用计算机的键盘进行信息的录入的,这就使得人们的思维和文字的录入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为打字的速度要比说话的速度慢,为了能够弥补这个缺陷,适应网络的快节奏,提高效率节约时间,提高信息量,在文字的输入上就出现了不符合语法的省略现象。 2.任意构词和新类型的缩略词 网络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人们可以在网上进行大量信息的阅读,手头也就有了很多可供使用的资料,加之网络上人们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一些随意进行组合的词语相继出现。比如非典型爱情等。还有一些是外来的舶来品,一些完全可以由汉语言来表达的英文词汇,为了简略也以英语的发音来代替,比如在汉语中“下载”的英文单词是“download”,为了简略,在网络语言中就直接使用“当”来代替。英汉混用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比如“我的e家”,“快乐e生活”等等词汇,举不胜举。[2] 3.词性的活用 网络词语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语法的变化,也就促使了这类词汇的出现。比较常见的有:名词做动词使用,你百度了吗,在这句这种“百度”是名词,就当做了动词使用;形容词做动词使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你的电脑被黑了。这句中黑本身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就被当做了动词使用;名词做形容词使用,比如,你也太老古董了吧。其中古董本身是一个名词,在这里被当做形容词来使用,来形容别人思想陈旧;形容词做副词使用,用以在网络上表现夸张或增强语气,比如:我超爱你,就是典型的例子。 4.句法的变异 在网络上为了显示年轻人的个性,或许还有口误的因素常常会有状语后置的句型出现。其中我想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周星驰的那句 经典台词 “我走先”。 三、语用层面的变异 在网络上由于人们彼此之间相对是比较陌生的,在最初交流的时候不免会有些自我保护意识。比如甲说:“你是谁啊。”乙说:“网友。”在这两句交谈中信息交换为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废话。这是与传统的交际有所不同的地方。网络语言的变异还体现在语气上的夸大, 句子 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语气进行表达,比如肯定,质疑,赞赏,强调等等,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上的语言更加的夸张,如:“跪求答案!”等,在网络上使用得非常频繁。这些语言手法的使用,可以使语气更加的生动,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但是使用得过多就只能表现语言使用者的心态浮躁和语言功底的贫乏了,对传统语言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网络用语的繁荣的直接起因是201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文章,这一网络用语在《人民日报》上被使用,让绝大多数网民感觉很亲切。一时间“给力”一词在各大媒体被纷纷使用。网络词语能够登上《人民日报》的现象反映出,最初被认为无法登大雅之堂的网络用语已经开始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并被大家所认同和接受。网络词汇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反映,也和网络的本身特有环境分不开。脱离了环境就将失去意义。汉语强大的包容性同时也在推动着网络词汇的发展。[3]语言是有生命的,随着社会的变迁自身必然要进行更新,新的网络词汇还会出现。同时网络词汇也是一把双刃剑,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可使复杂的观点在表达时变得更加简单明了。一旦脱离了网络环境,很多网络词语就不符合汉语言的语法要求,就会给汉语言的发展和传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青少年正处于知识学习阶段,自身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加之青少年本身就是中国网民的主体,接触网络的时间很长,所以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不利于以后在现实生活中汉语言的规范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涂靖.网络词汇丰富汉语言词汇很“给力”[J].采风走笔,2010,(12).? [2]孙向华.网络时代汉语言规范化的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8,(1).? [3]孙向华.网络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9,(2).
关于赛典赤 · 赡思丁身世事迹的碑志谱牒 马 经 : “赛典赤赡思丁, 元史载 一名乌马儿, *** 人, 别庵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 犹华言贵族也。 ” 太祖西征, 赡思丁率千骑以文豹白鹘迎降, 命入宿卫, 从征伐, 以赛典赤呼之而不名。 从这一段记 就可以知道更详细的情 载可知赛典赤·赡思丁的身世和入华情况。结合其他史志和谱牒的记载, 况。但由于其他史志和谱牒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和悖误 , 引出了许多疑点和争议, 进而使人对史 志家谱中记载的许多事情的真实性也产生了怀疑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存在着包括正史在内 的史志记载有来源于家谱族牒的成分 , 致使人们的怀疑从谱牒扩大到了正史 。 怎么看待谱牒中的 悖误, 关乎到了正史的真实性, 不能不引起注意。 一 对于赛典赤生平事迹的基本情况 , 迄今为止学界比较通行介绍的是 : 赛典赤 · 赡思丁 ( 1211 ~ 1279 ) , 为 *** 的后裔, 祖籍中亚布哈拉( 今乌兹别克斯坦) 。1219 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时, 赛典赤率领 1000 多人马, 带着礼物去迎接, 成吉思汗把他们编入自己身边的宿卫军中 , 随同蒙古 军队一道征战。
1224 年西征结束后跟随成吉思汗返回蒙古, 第二年从征西夏。1229 年太宗窝阔 台继位后, 授赛典赤丰、 靖、 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之职, 为三州总管, 并兼管三州民政。 之后因累有 才华卓著, 在定宗贵由、 宪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三朝, 先后任过许多军政要职。 如担任太原、 政绩, 平阳二路达鲁花赤, 为二路总管; 燕京路断事官, 主管财政和刑狱; 燕京路总管, 全面负责燕京军民 政务; 采访使, 负责调查地方官政绩优劣; 中书省平章政事, 参与执掌全国的军国重政, 兼掌财政; 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 总掌辖区军政事务; 云南行省平章政事, 总管全省军政大 事。在任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 功绩尤为卓著, 死后备受朝野赞颂, 历代祭祀, 千秋缅怀。 悖误和疑点主要出自谱牒或与谱牒同源的志传中 , 关于二十六世祖所非尔入华至赛典赤附元 这一段。 《赛平章德政 对赛典赤生平及其生活在元代的子孙后裔事迹 , 除史籍文献的记载外, 在赵子元 , 《祭咸阳王忠惠公文》 , 《咸阳王庙铭 》 , 碑》 安南王 王臣 明太祖《御制祭咸阳王忠惠赛公文暨诗一 , 《敕赐元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祭文暨诗一首 》 , , 首》 明成祖 范承勋《新建报功祠碑记 》 孙人龙 《元咸阳王忠惠公抚滇绩序》 , 《增建咸阳王陵前亭后堂记 》 , , 蒋伊 袁文揆《咸阳王墓志铭 》 袁嘉谷 《重修咸阳王陵记 》 , 《马氏家乘 》 ( 巍山) ,《咸阳家乘 》 ( 大理)赛典赤·赡思丁简介, 《赛氏总族牒 》 ( 赛氏自序谱牒, 赛 《赛典赤家谱 》 ( 昆明) , 《郑氏家谱首 氏族谱序一, 赛氏族谱序二, 赛氏族谱说, 赛氏谱牒。
石屏) , ( 南京 ), 《沙氏宗谱》 ( 大理 ), 《郑和家谱》 ( 玉溪) , 《故马公墓志铭》 ( 昆阳 ) , 序》 李至刚 夏光南《郑 ( 昆阳 ), 《皇明敕封世袭锦衣卫纳永阶墓志铭 》 ( 河西, 《合氏 和太公墓志铭跋》 今通海, 纳家营) , 429 第二届 *** 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河西, 《赡思丁公茔碑总序 》 ( 昆明) , 宗谱》 今通海) , 马注 任士林《平章政事赛典赤荣禄公世美之 》 , 《重修清净寺碑记》 ( 西安 ), 《非幻庵香火圣象记 》 ( 南京 ) , ( 南京 ) , 碑 李昭祥《龙江船厂志 》 傅 《甸百亩合揆进士墓志》 ( 峨山 ), 《甸百亩村代香书馆碑记 》 ( 峨山) , 《大白邑 *** 寺功德碑 》 为宁 ① ( 峨山 ), 《下回村 *** 寺碑记》 ( 通海) , 《滇南 *** 总掌教马公墓志 》 马安礼 等历代碑传谱牒文献 中也有记载, 可补史志之不足, 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 赛典赤·赡思丁的功绩, 从史籍及历代碑传文献记载可知其既显于生前, 更著于死后。 尤其 《重修咸阳王陵记》 是在云南的建树和声望, 至今无出其右者。
民国 6 年袁嘉谷撰书 对赛典赤功绩 : “历庄蹻开滇以后二千年迄于今日 , 的评价是 滇之声名文物与中州同彪炳者, 谁之功欤? 曰: 唯元 ” : “心滇之心, ” 咸阳王之功。 对其治滇经验的总结是 事滇之事。 这是迄今为止对赛典赤治滇事迹 最好的总结评价, 其深长意味, 恐非明白开滇两千年来之历史真谛者所能省悟 , 实可让后人品味无 穷。这应是历代缅怀追思绵绵不绝, 续续不断的情理所在。 二 关于赛典赤先世后裔的研究, 是随着后人对赛典赤族系后裔在治国安民以及民族、 宗教、 航 海、 外交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和影响的不断发现及认识而受到重视的 。虽然历史上早已有人不断关 注, 近代以来更不断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 , 但皆因史籍文献缺乏记载, 历代的研究几起几 《马哈只碑 》 , 落, 进展不大。1911 年袁嘉谷发现昆阳 经详细考证, 在所著《滇绎》 和《卧雪堂文集 》 里著文发表, 揭开了郑和家世之谜, 人们由此方知郑和原姓马名和, 云南昆阳人, *** , 曾祖父拜 祖父和父亲都曾到 *** 教圣地麦加朝觐 , 称哈只, 兄马文铭, 另有姊妹 4 人。1936 年, 李鸿 颜, 祥、 袁嘉谷、 李士厚发现郑和家谱, 经李士厚潜心研究, 写成了《郑和家谱考释 》 一书出版,使人们 进一步知道郑和以其兄文铭之子立嫡为嗣赛典赤·赡思丁简介, 取名郑赐, 其后子孙繁衍至十七代, 在云南和南京等地 家谱里抄录的明成祖的两件敕书为史传里没有的珍贵史料 。1983 年, 李士厚根据新收 都有支系, 《郑氏家谱首序》 《马氏家乘 》 《赛典赤家谱 》 《赛氏总族牒 》 集到的 抄件和 等几种谱牒材料, 作综合 《南京郑氏家藏北京民族文化宫新发现郑和家谱首序》 《三保太监郑和对我国的贡献 考证, 撰写了 》 《从新发现的赛典赤家谱中进一步探讨郑和的家世源流》 《郑氏家
陈支平教授科研成果显著,承担省部级以上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专著有:《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明史新编》(获1995年国家教委第一届社会科学二等奖)、《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福建宗教史》、《基督教与福建民间社会》、《福建族谱》、《客家源流新论》、《民间文书与明清赋以史研究》、《历史学的困惑》、《透视中国东南》等,主编大型丛书《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及《闽台民间族谱汇编》、《福建民间文书》等。目前正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福建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陈支平教授在担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期间,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培养合理的学术梯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使历史系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增至三个,并成为国家教委首批批准建立的文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继续保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在学术界的领先地位。一、著作《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明史新编》(合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福建宗教史》,1996年《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客家源流新论》,1997年《福建六大民系》,2000年《透视中国东南——文化与经济的整合研究》(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与社会》,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黄山书社,2004年《民间文书与台湾社会经济史》,岳麓书社,2004年《历史学的困惑》,中华书局,2004年《中国通史教程(第三卷)》二、主编《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台海研究丛书》《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闽南文化丛书》三、论文试论康熙初年东南诸省的“熟荒”,《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第2期清代江西的粮食运销,《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试论康熙年间大陆与台湾统一的经济必然性,《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第2期福建华安仙都的蓄奴制调查——明清福建社会制度调查报告之一,陈支平、林仁川,《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第1期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实,《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杨国桢、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一),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二),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3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三),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4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四),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1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五),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清代福建的蓄奴和佃仆制残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六),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七),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4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八),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清代闽西四堡族商研究,陈支平、郑振满,《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九),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续十),傅衣凌、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清代前期福建的非正常米价,《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中国古代官方统计数字的价值——兼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1期一部嘉惠学林的新书——读王戎笙教授《台港清史研究文摘》,《台湾研究集刊》1989年第3期明清福建家族与人口变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3期明清福建货币地租质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明清经济史与政治史渗透研究的新成果——评介《明清史辨析》、《明代政争探原》,杨国桢、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明清福建的民间宗教信仰与乡族组织,《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清代东南地区货币地租质论,《学术研究》1991年第3期傅衣凌晚年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思想的发展,杨国桢、陈支平,《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清人社会生活》评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2期客家人由非客家人分支而来之举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由客家分支而成为非客家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闽江上下游经济的倾斜性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清代闽西商纲零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理论的重新思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福建汉人民系的相互交融,《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1998年6月福州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闽南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兴化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明清时期外省人口向福建的迁移,《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年5月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东南学术》1999年第4期从契约文书看清代工商业合股委托经营方式的转变,陈支平、卢增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清末民初台北芦洲民间医书试析,《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2期从契约文书看清代泉州黄宗汉家族的工商业兴衰,《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清代台北芦洲的土地赋税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从契约文书看日据时期台北芦洲的土地赋税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汉人南来与闽北的开拓,《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8月闽南文化三论,《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2003年9月从碑刻、民间文书等资料看福建与台湾的乡族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第1期福建向台湾移民的家族外植与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论明末清初民间户粮推收之虚实——以休宁程氏《置产簿》为中心的分析,林枫陈支平,《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年8月论傅衣凌先生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研究,陈支平徐晓望,《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2004年8月客家地区教育的时空差异——以科举及第人数为例,周雪香陈支平,《客家文化研究》(下),2004年12月读史为文廿余载——陈支平教授访谈录,陈支平张先清,《历史教学》2005年第7期客观与现实的背离——郑和下西洋的从旧思考,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8月清末闽南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8月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区域研究的两难抉择,《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S1期唯物史观与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悖论,《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清末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理论探索、宏观研究与旧事重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清代闽东畲族社会经济的一个个案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从新发现的《郑氏族谱》看明末郑芝龙家族的海上活动及其与广东澳门的关系,《明史研究》(第10辑),2007年8月1日清末民初台北芦洲民间医书试析,《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论文集下册(1995~2007)》,2007年10月1日略论台湾杨氏族商的经营方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跨越时空论“封建”,《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12期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思考,《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清代泉州晋江沿海商人的乡族特征,《清史研究》2008年第1期傅衣凌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傅衣凌著作集》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史学集刊》2008年第4期傅衣凌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光明日报》2008年8月10日清代闽台商人间经济纠纷的案例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3期宗教与风俗史的细部考察与多角度审视——评朱海滨的《祭祀政策与民间信仰变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探寻傅衣凌先生开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之路——记《傅衣凌著作集》出版恳谈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福建民间族谱中所见南明史料辑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清道光二十九年财政岁入岁出数字厘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中国商人历史研究中的制度与文化:一个新的路径,《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追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治史路径——陈支平教授访谈,陈支平佳宏伟,《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明清族商研究的倡言与思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
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原名沈乃熙,字端先。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本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上世纪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及《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等。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届全委会委员。1955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常务理事。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再次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同年,出席中国影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中国影协主席。1988年,出席第五次全国文代会并致开幕词。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1995年,在北京医院逝世。夏衍在充满惊涛骇浪的20世纪中国文坛上奋战70载,以不知疲倦的独特品格、英勇善战的辉煌业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成为我国卓越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文化战线领导人。在“夏衍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夏衍艰苦拼搏的一生、卓著奉献的功业,有了进一步扩大与加深的理解。这位世纪老人在众多的文化领域不倦地开拓、耕耘,成就斐然,彪炳千秋。一孙家正同志说:“夏衍是中国电影的根。”真乃一语中的。夏衍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斗争的需要,党组织派夏衍进入文化界,并深入到电影界。遵奉党的“将令”,他全力以赴地投入新的征程,与郑伯奇将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电影脚本论》翻译介绍到中国,奠定了中国电影重视文学创作与导演运用蒙太奇语言的理论基础。犹如“窃火者”将火种与技艺送到人间。随后,党组织决定成立以夏衍(化名黄子布)为组长的电影小组,开拓左翼文化阵地。他们在上海各主要报刊陆续开辟了电影副刊,发表大批有分量的电影评论文章;加强了左翼电影队伍的组织工作,形成了一支相当强大的创作力量;大力译介苏联电影创作及理论,由夏衍化名丁谦平翻译刊出苏联有声电影剧本《生路》,这是中国翻译的第一部苏联电影剧本……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与有力的斗争,促进了1933年左翼电影创作高潮的出现,为中国电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不可磨灭地记载着夏衍的劳绩与奉献。为了摸索电影创作的规律,他成了电影院里特殊的常客,手持秒表、手电与笔记本,一部电影要看上几遍。用他自己的话说:“先看一个镜头是远景、近景还是特写,然后分析这个镜头为什么这样用,为什么能感人。一个镜头或一段戏完后,用秒表算算几秒钟或几分钟,然后算算一共多少尺长。这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加以研究,逐渐掌握了电影编剧技巧。”夏衍创作的第一部电影《狂流》,于1933年3月问世,在上海引起轰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中国新电影真正的诞生。它第一次把摄影机对准农村,称得上是中国电影第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同年,他向观众奉献了4部优秀剧作;此后每年均有两部以上影片问世。10余部姿态崭新的电影,以广阔的生活视野、鲜明的主题思想、巧妙的艺术构思,赢得了广大观众,奠定了他在电影界备受尊崇的地位。《春蚕》是茅盾的力作,夏衍成功地把它搬上银幕,开创了将名著改编为电影的先河。这也是将中国新文艺作品改编为电影的第一次尝试,获得观众、文艺界和鲁迅先生的赞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春蚕》又受到西方电影同行的赞美。新中国成立后,夏衍又创造性地把《祝福》(鲁迅)、《林家铺子》(茅盾)、《憩园》(巴金)、《我的一家》(陶承)等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使之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名作,达到电影艺术的高峰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夏衍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是一部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里面既有从事电影创作的宝贵经验总结,又有电影艺术领域普遍规律的概括与阐述。欧阳予倩评之曰:“言简而意赅,语近而旨远,对于学习编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的人都是很好的路标。”此书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工作者案头必备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主管电影的夏衍,还常常动手为他人修改剧本。许多著名影片的脚本都经他亲笔改过,如《青春之歌》、《五朵金花》、《风暴》、《聂耳》、《白求恩大夫》等。《早春二月》经他修改的地方多达240多处。邓小平同志曾赞之为“电影医生”。夏衍对于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难以尽述。在这位前驱者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之际,国务院特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这,就是深受电影界景仰的一代宗师夏衍。二夏衍在戏剧领域呈现出卓尔不群的大家风范。他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至50年代止,20年间发表多幕剧、独幕剧、翻译剧、与友人合作剧等近30部之多,其中《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以其永久的艺术魅力而被认为是他的3部具有经典意义的代表作品。他的剧作对中国话剧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使他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剧作家。他的常用名“夏衍”也正是由于其第一部多幕剧《赛金花》的发表、公演与轰动而闻名于世的。综观夏衍的话剧创作,从思想到艺术确有自己的突出特色。其一,它们是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时代感与娴熟的艺术表现力的有机统一。他的剧作无不环绕着时代、社会与人生展开,但又总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加以表现。因其中大部分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故而内容几乎都与抗战有关,无不贯穿着全民抗日的时代氛围。他善于从社会一隅的现实事象中描写旧时代的变质和没落、新时代的诞生和成长。他一方面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故事,反映那个令人窒息的黑暗时代;另一方面又寄托无限希望与憧憬。正因如此,他的剧作每每在观众和读者的心头,勾起他们的悲苦与欢欣。著名评论家唐弢先生誉之为“一首首沁人心脾的政治抒情诗”。其二,夏衍剧作中的主人公,大都是他所熟悉的普通的小人物。他擅长描写一些出身不同、教养不同、性格不同,但同有一颗善良心的人。他常常把这些人物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让他们蹉跌、创伤、爱憎、悔恨,最终达到一个可能到达的结局。他笔下着重歌颂的正面人物,也总带有缺点,带有时代与阶级的烙印,因而显得更真实、更自然。描写人物,他以塑造性格、深入发掘内心世界为主要艺术手段。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物要有血有肉,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要真实。他说,只有真实才能令人信服,只有通过人物真实、复杂的思想感情,才能与观众交流,激起共鸣。他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准确再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他以洗练的动作勾勒,深入剖示人物独特的内心感受;他以有机的情境渲染,使人物所处环境构成生活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独到的手笔,昭示了夏公卓越的艺术功力。其三,夏衍剧作的艺术结构单纯集中、严谨匀称、意境深远,与他整个艺术风格相统一。他的戏剧情节总是紧紧围绕着主题而发生、发展,很少有旁生的枝蔓,譬如《芳草天涯》。他很注意戏剧结构的起承转合,讲究布局谋篇,例如《上海屋檐下》。有人说他的戏过于平淡,我们恰恰认为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正是他不同于别人的艺术追求。他总是把笔力用于渲染冲淡、深远的意境,从中深入刻画人物精神的振荡、心灵中的搏斗,比如《法西斯细菌》。他的剧作结构技巧自然、合理,不露痕迹,几乎让人觉察不到作家的匠心,仿佛是生活的自然流淌,而这正是夏公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夏衍的剧作,对后人显示着悠久的艺术生命力;夏衍富有真知灼见的戏剧观念,对戏剧创作艺术规律的探索与总结,对于后代同样具有长久的启迪作用。三20世纪20年代后期,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夏衍首先以翻译外国理论书籍及文艺作品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并以翻译家沈端先的名字为文坛所知。他的第一部译著是法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撰写的《妇女与社会主义》。这是一本最早、最忠实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妇女问题的著作;也是经过他的笔,第一本被介绍到中国的关于妇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后在妇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国早期妇女运动工作者胡子婴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回忆录中曾专门提及过,她们当时组织妇女进步团体时,特地选用此书作为学习教材。此后,夏衍又以不倦的劳动翻译了许多进步文学作品与论著,如芥川龙之介、木村毅、金子洋文的作品等;他选译的《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新兴文学论》等,在进步文化界亦发生过重要作用。由于这方面的显著成绩,1928年成立中国著作者协会时,他被选为9名执行委员之一。当然,在夏衍翻译事业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对高尔基《母亲》的翻译与传播。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巨著,经过他的笔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对于身处在高压下的中国民众,《母亲》是一线点亮心灯的明光。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一部畅销书,一年内重版两次,很快遭到查禁,聪明的书店老板把封面由红色改成绿色,印了第三版,又被通令全国禁止发行。文化名人夏丏尊当面质问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并将书名改为《母》,署名改为“孙光瑞”,“破例来个冒牌”,由开明书店一连出了5版,又遭禁。然而在读者中的强烈影响是无法禁绝的,它总是生命不息地流传着,直至今天。1936年6月,夏衍发表了被誉为中国报告文学典范的作品《包身工》,并立即获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他是在艰难地、认真地进行大量调查、体验的基础之上,以惊人的透视力,对“包身工”所处的人间地狱作出了精确的判断,得出了深刻的认识,然后运用他特有的冷峻、锐利的笔锋,把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人最底层的生活,血泪斑斑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对西欧、北美无产阶级悲惨命运的描绘。作品的末尾指出:“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当年索洛警告过美国人当心每根枕木下横卧着的尸骸,夏衍则在《包身工》中警告这些殖民者当心呻吟着的每一个锭子上的中国冤魂。直到老人家离去前不久还曾说过:“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这固然是他对自己作品过于苛刻的评价,但也从中透露出对这部传世之作客观价值的重视。1937年8月,由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的《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这是他开始新闻记者生涯的时刻,是他走上新的坎坷征程达12年之久的起点。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我平生最怕被人叫做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他常幽默地讲,自己只是个业余作者,正业则是新闻工作。从中至少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他对新闻战线岗位的重视。是的,12年新闻记者的劳绩,实实在在地体现于约五六百万字的成果。在他自认为“毕生最难忘的12年”、“工作最愉快的12年”中,他几乎每日不停笔,每天至少一两千字。政论、杂文、散文、随笔……各种内容无所不包,古今中外的政治、思想、理论、文化、艺术、科学、人物、社会生活、时事评论、旅游札记……真可谓丰富多彩、文情并茂。廖沫沙同志在为《夏衍杂文随笔集》而作的序文《凌云健笔意纵横》里就此而论曰:“夏衍同志实在是中国文坛上罕见的作家之一。”除去在《救亡日报》等报刊上每日必写的社论、报道、补白等之外,他还有十分擅长的一手绝活:自然科学小品,每每意趣盎然、生机无限。正如廖老指出的:“像夏衍同志这样集中地描画与介绍自然界事物的生长变化,或者以自然科学知识来论人论事,入情入理而又引人入胜,在我国文坛上却还是罕见之作。”于此可用他写于1940年战火频仍的桂林之小文《野草》为佐证,从中很可以看到这位前辈的灵魂。文章写道:“……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文如其人。只有他那支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寥寥数百字、讲述了一个涵盖古今、包容宇宙的真理。笔法如此简洁、生动、深刻、透辟,言情言志,惠及友朋。全国解放后,夏衍自云:“一个当惯了编辑或记者的人,一旦放下了笔,就会像演员不登台一样地感到手痒。”于是又应《新民晚报》之约,开辟了“灯下闲话”专栏,以匡正时弊,扶正祛邪。20世纪60年代,他又应《人民日报》之约,针对大跃进的失误,以笔名黄似在“长短录”总题下,与文友们连续发文总结经验、评价得失。其精妙的文字在读者中流传颇广。在艺术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没有成为夏衍事业上的包袱或局限。他热爱艺术,但不止于艺术。在他投身革命的一生中,做了许许多多在艺术家看来也许是不屑一顾的组织、说明、动员、劝解、安置、迎送、争取、营救等工作。这是如此具体、细致、困难、艰辛的跋涉,是直接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生活、温暖大地的最宝贵的挚情。“夏公”这个称呼始于何时、出自何人的准确结论尚待考证,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文艺界朋友们就这样称呼他了,公,是正直无私的意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公,又是对长者、显者的尊称。当时的山城重庆,是大后方政治、文化的中心,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生活困苦,环境险恶,矛盾交错,困难重重。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这个特殊的圈子里工作,获得这样的称呼绝非偶然。据有的老同志回忆,文艺界天生的矛盾多,意气用事多,而夏公以清醒的理智、平和的耐心,常常使面红耳赤的纷争,变作一团和气,他堪称文艺球场上的一位“清道夫”。夏衍对党有一颗忠诚的心。他童年时家境衰败,在8个兄弟姐妹里最小、也最瘦弱。3岁丧父、全靠寡母辛勤劳作和亲友接济帮助,勉强解决衣食问题。贫穷、窘迫,使他性格内向,不苟言笑,慈母爱怜地称他“洞里猫”。14岁高小毕业,当过染坊学徒;15岁以“品学兼优”被推荐进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读书;19岁卷入五四运动的狂潮,发表抨击封建、守旧舆论的激烈文字,得到陈独秀的赞许;20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带着师长们“工业救国”的嘱托,东渡日本求学。在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他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洞里猫”的思想深处掀起了波涛,从“工业救国”的“洞”里走出,成为留学生中一名激烈左派。在孙中山先生亲自关怀下,指定李烈钧将军介绍其加入了国民党,但随即为右派所不容。1927年回到上海,在扑面而来的白色恐怖中,共产主义信仰向他展示了真正的风采。他彻底醒悟了,毅然走进被血与火包围着的革命者行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找到马克思主义,找到党,他从此坚强而自信。遵照党的思想路线,他一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当璀璨阳光冲破浓重阴霾的时刻到来时,民心大快,万众欢腾!党中央为夏衍平反,恢复名誉,安排他重新工作。他老当益壮,锐气不减当年。他和祖国、人民一起,为崇高的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新文化事业再赴征途,又不懈地奋斗了20载寒暑春秋。85岁高龄时,夏衍写成长达33万言的重要著作《懒寻旧梦录》献给人民。他告诉读者:“我这个人很平凡,但经过我的这个时代,实在太伟大了。”在他90岁生日之后,他对身后之事作了不同寻常的安排:他把价值百万元的藏画,统统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条件是:不要奖金,不要奖状。他忘不了,是浙江父老用官费送他去日本求学。他把稀世珍宝《纳兰成德长卷》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条件依然如上。他忘不了,是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把他引上斗争的舞台。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集邮无偿地捐献给国家。他把自己的全部藏书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还有什么可捐献的?字画、长卷、集邮、藏书,再珍贵也是有价的;而他对祖国、对事业的一腔热血、满怀忠诚却是无可估价的!夏公以95岁高寿离世而去了;但他的精神必将永存!于今,夏衍的才干、智慧、意志、人格,他那光芒夺目的人文精神已汇入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博大海洋之中;同时,他又以现代人的至高品格丰富了这一巨大的文化海洋。1 胡星亮;论夏衍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2 李娜;;试论夏衍杂文的散文笔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3 李骏;试析中西电影改编[J];理论界;2004年05期4 魏福惠;论夏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5 何散芬;论夏衍戏剧的语言特色[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6 白杰;;《野玫瑰》批判与话语权力之争[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7 原小平;;曹禺话剧的影视改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8 祝晓风;;对“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探究[J];文学前沿;2002年02期9 海阔;;大众传媒与宗法社会[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10 原小平;;现代名著改编中的形式转换问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1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2 王国英;权力·话语·政治文化[D];浙江大学;2008年3 张高杰;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4 吕树梅;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D];复旦大学;2007年5 池水涌;中国苏州弹词与朝鲜盘索里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1 成艳军;《阿Q正传》改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2 何筠;郭启宏历史剧人物形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3 张保国;夏衍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4 金真徽;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5 赵敏;英文影片的语言特征及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科学面面观[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4期2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3 毛正天;论文学作品中的议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4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自然[J];当代文坛;1998年05期5 佐佐木守 ,丛林春;如何改编文学作品?[J];当代电视;1988年03期6 沙沙;泥牛入海之后——推荐《一个文学青年的期待》[J];阅读与写作;2001年08期7 颜纯钧;文本的自在和文学作品的非自在[J];当代文坛;1988年01期8 于蒙;青春文学需要更多的自省和自觉[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6期9 ;文学作品[J];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2005年03期10 林文艺;文学作品——剧本翻译的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2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3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4 李霞;夏青;;论对小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5 方志远;;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明代市民文学研究之二[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6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7 郑玉秀;;文学的长城:唐朝以长城为背景的反战文学作品[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8 施光亨;李明;;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9 尚春光;;主体的转移与功能的反作用——近年小说语言比喻转异现象探讨[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10 花超;;中日女性文学作品中承载的社会功能之比较——以《小姐你早》与《乐谱帐》的景物描写为中心[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记者 尚栩;近八成法国人不喜欢获奖文学作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2 记者 乌云图雅;《海·宝音阿日毕吉夫新闻文学作品》研讨会举行[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3 袁险峰 中共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新时代而歌 为新广安而赋[N];广安日报;2009年4 本报记者 石鑫;一批反映民族团结文学作品出炉[N];阿克苏日报;2009年5 秦闻;三部文学作品入选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N];文艺报;2009年6 本报记者 颜婧;犍为文学作品集体亮相[N];四川日报;2009年7 闽闻;福建省“南国风”海峡西岸题材文学作品大赛揭晓[N];文艺报;2008年8 李岚清;学习夏衍,为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而奋斗[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9 本报评论员;不忍卒读“狗咬人”新闻[N];深圳特区报;2009年10 王艳;钱塘江的儿子[N];浙江日报;2000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2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3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4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5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6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7 刘阳;困境中的突围[D];浙江大学;2006年8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9 邹建;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新生代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10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夏燕;论电影艺术接受的审美规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2 田岩;文学作品中英汉恭维赞赏语比较[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3 万美芳;中学历史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4 唐万山;论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5 姚成丽;论夏衍话剧的散文化结构[D];山东大学;2007年6 吴霜;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7 朱学锋;理解 对话 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8 司慧慧;暴力影像的诗意狂欢[D];郑州大学;2006年9 吴德玲;新课标下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有5个中国长城学会。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长城学会自成立以来有5个中国长城学会。研究长城。学会先后在山海关、嘉峪关、榆林、北京和香港召开了数十次学术研讨会,尤其是在北京召开的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是长城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学会编辑出版的《长城百科全书》、《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罗哲文长城论文集》、《明长城考实》、《长城万里行》、《山海关首届中国长城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中国(香港)长城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万里长城》摄影画册、《长城学刊》和《中国长城学会通讯》、《万里长城》、《中国长城博物馆馆刊》等,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
14岁,泰兴染坊
1DaveWenny,YongLiu,KasDumrose.Firstyearfieldgrowthofchemicallyrootprunedcontainerizedseedlings.NewForests,1988,2:111-118.2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养基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71-74.3刘勇,宋廷茂,彭祚登,彭景田,许永林.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10-20.4刘勇,朱学存.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化学修根效果与根生长潜力测定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2):21-25.5刘勇.苗木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1,4(3):62-68.6刘勇,龚怀勋.硫化铜对容器苗的修根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增刊2)50-56.7刘勇.从多功能林业的兴起看我国林业的发展道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社科版.74-79.8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丛日春,赵朝中,许广武,李志丹,孙庆杰,孙玉祥,李宝君.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1-9.9宋廷茂,刘勇,彭祚登,丛日春,张建国,孙庆杰,李宝君,孙玉祥,赵朝中,李志丹,许广武,许辉,邢恩铎.兴安落叶松野生苗利用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49-55.10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印佩文,田淑静.塑料大棚育苗技术十大关键技术-西林吉林业局大棚育苗技术经验总结.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68-70.1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李志丹,刘晓娟.兴安落叶松塑料大棚育苗截根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北京林业大报,1990,12(增刊2):1-9.12田淑静,彭祚登,刘勇,张建国,宋廷茂,李树生,孙庆杰,李志丹,孙玉祥,徐桂林.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出圃苗龄型与移植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21-34.13彭祚等,宋廷茂,刘勇.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日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72-77.14刘勇.容器移植苗-----一种新的苗木类型.北京林业科技,1990,1:44-45.15刘勇.美国爱达荷大学林学系研究生教学概况.中国林业教育,1990,2:62-64.16刘勇.碳酸铜在林业中的使用.世界林业研究,1991,4(1):91-92.17刘勇.法国的地区整治和重建技术.世界林业研究,1992,5(4):89-90.18LiuYong.RootGrowthPotentialandEnergySourcesforNewRootGrowthofThreeConiferSpeciesinNorthernChina.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EnglishEdition),1993,Vol.2,No.1,10-22.19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苗木根生长潜力.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69-75.20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碳水化合物在苗木生根过程中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76-83.21宋廷茂,张建国,刘勇,彭祚登,赵朝中,李志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针叶树种苗木活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1-17.22印佩文,宋廷茂,彭祚登,刘勇,赵朝中,李志丹,李万棋.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量与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96-101.23刘勇.适地适苗造林探讨.中国林学会造林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1994.34-38.24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I)----苗木的休眠与萌芽生理.青年林业科学家论丛,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28-34.25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V)----苗木形态与造林成活及初期生长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16-21.26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V)----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118-122.27刘勇.我国林业发展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世界林业研究,1995,8(1):54-58.28刘勇.贮藏对针叶树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影响.林业科学,1995,31(5):414-420.29刘勇.油松侧柏叶绿素含量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70-376.30刘勇.世界林业教育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6,9(2)∶11-17.31刘勇,林平.世界林业推广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50-57.32刘勇.世界林业推广趋势及其启示.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世界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论文集.世界林业研究,1998,11:106-111.33刘勇.针叶树苗木抗裸根晾晒能力的研究.中国青年绿色论坛--中国林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林业资源管理特刊,1998.22-26.34AjitKumarBanarjee,刘勇.98洪灾对制定林业规划的启示.世界林业研究,1998,11(6):29-33.35刘勇,陈艳,张志毅,李新国.不同施肥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38-44.36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唯一作者、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43-49.37刘洲鸿,刘勇.不同水分处理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第4届理事会暨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84~90.38刘勇.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技术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1,14(4):43-39师晨娟,刘勇,胡长寿.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259~263.40刘勇.加入WTO与中国环境问题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2,81(2):26~28.41刘洲鸿,刘勇,段树生.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56~60.42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29~134.43王继永,王文全,刘勇,魏胜利.乌拉尔甘草生物特性及资源培育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3,16(2):28~32.44WangLixian,LiuYong.EffectsoffertilizationtreatmentsonplantationgrowthoftriploidclonesinPopulustomentosa.ForestryStudiesinChina.2003,5(3):13~20.45刘勇.让高校领导务“正业”,光明日报,2003,11,7.46李瑞生,刘勇,乌丽雅斯.欧美雄性不育杨组培苗移栽用栽培基质配方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4(总第234期):53~54.47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55~59.48乌丽雅斯,刘勇,李瑞生,李志丹,陈彩霞.容器育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评述,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9~13.49乌丽雅斯,刘勇.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4):85~90.50张燕,刘勇,王继永,王文全.药用植物专用肥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19~722.51刘勇.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个环节看图书馆介入途径,2004,见丁有骏,刘勇主编,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北京高校第七届图书情报资料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16.52刘勇,王玉杰,张玉杰,程燕妮,冯菁.创新人才知识结构构建与高校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5.53赵世华,刘勇,王玉杰,成惠萍,程燕妮,孙丽川,张宝颖.林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9~22.第二作者54白淑兰,白玉娥,方亮,刘勇.土生空团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及其对虎榛子生长的影响,林业科学,2004,40(6):194~196.55白淑兰,赵春杰,房耀维,白玉娥,刘勇.粘盖牛肝菌不同菌株对Zn2+、Cd2+的吸附及其对油松Zn2+、Cd2+的耐受性,生态学报,2005,25(2):220~221.56张燕,王继永,刘勇,王文全.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57~60.57齐涛,刘勇,王春成,袁功英,李志丹.苗圃库存销售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开发,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2):226~230.58白淑兰,刘勇,周晶,董智,樊荣.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生态学报,2006,26(3):837~841.59刘建功,刘勇.中国林木种苗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林业经济,2006,164(3)22~24.60刘建功,赵淑荣,刘勇,潘玉兴,李钧.平阴玫瑰花器官生长特性调查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6,82(3):10~11.61师晨娟,刘勇,张林玉.苗木抗旱生理及抗旱调控技术,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33~37.62刘勇.复杂系统创造力模型的构建,见陈晓阳主编,林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57~163.63师晨娟,刘勇,荆涛.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5):21~26.64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45~48.65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飞播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4):369~372.66王兰珍,刘勇.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138~146.67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70~75.68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105~110.69郭蓓,刘勇,李国雷,甘敬,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林业科学,2007,43(7):128-133.70朱芹,刘勇.肥料与调节剂对山茱萸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20~24.71李国雷,刘勇,甘敬,郭蓓,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82~88.72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徐扬,郭蓓.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1):1~5.73李国雷,刘勇,李俊清,李瑞生.油松飞播林土壤质量评判及其调控.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9~24.74徐扬,刘勇,李国雷,郭蓓,李瑞生.间伐强度对油松中龄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35~138.75何斌,王兰珍,谢秀丽,刘勇.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48~1351.76刘勇,李国雷.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林业科学研究,2008,21(4):500~505.77刘勇,宋廷茂,翟明普,李国雷.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林业科学.2008,44(7):1~5.78于海群,刘勇,李国雷,李瑞生,吕瑞恒.油松幼龄人工林土壤质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65~70.79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徐扬,郭蓓.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52~57.80GuoleiLI,YongLIU,JingGAN,BeiGUO,YangXU.SeasonalresponseofsoilenzymeactivitytothinningintensityofaerialseededPinustabulaeformisstands.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8,3(3):286-292.DOI10.1007/s11461-008-0061-4.81刘勇,李国雷,李瑞生,郭蓓,徐扬.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18-23.82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吕瑞恒,徐扬.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林业科学,2008,44(9):76-81.83吕瑞恒,刘勇.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及土壤肥力的关系.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69-74.优秀论文奖84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姜长吉,刘福森,李雪莲,姜辉.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拟合分析.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206-212.85尹伟伦,刘勇,李国雷,王兰珍,吕瑞恒.用系统思想提高林业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新的创造力理论及其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践案例.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林业教育培训论坛论文集,2008年12月8-9日,中国北京,152-157.86李国雷,刘勇,吕瑞恒,于海群,李瑞生.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1):19-24.87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李瑞生.2009.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生态学报.29(3):1264-1275.88刘勇,李国雷,林平,姜辉,于海群,吕瑞恒.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土壤肥力变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3):17-23.89吕瑞恒,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杨占军,李秀玲.2009.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7(5):39-42.90Shu-LanBai,Guo-LeiLi,YongLiu,R.KastenDumroese,andRui-HengLv.2009.OstryopsisdavidianaseedlingsinoculatedwithectomycorrhizalfungifacilitateformationofmycorrhizaeonPinustabulaeformisseedlings.Mycorrhiza,19:425-434.DOI10.1007/s00572-009-0245-2.91GuoleiLI,YongLIU,RuishengLI,BeiGUO,YangXU.Responsesofdecompositionrate,nutrientreturn,andcompositionofleaflittertothinningintensitiesinaPinustabulaeformisplantation.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9,4(13):XXXX.DOI10.1007/s11461-009-0058-792GuoleiLI,YongLIU,LvyiMA,RuihengLV,HaiqunYU,ShulanBAI,YaoyaoKANG.ComparisonoftreegrowthandundergrowthdevelopmentinaeriallyseededandplantedPinustabulaeformisforests.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9,4(3):283-290.DOI10.1007/s11461-009-0049-8.93吕瑞恒,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刘辉,王玉江.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58-163.94孙慧彦,刘勇,马履一,贾忠奎,康瑶瑶,金虎范,祝燕,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76-180.95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优秀论文二等奖。96祝燕,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在长白落叶松苗木培育中的应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97金虎范,刘勇,山本福寿,李国雷,吕瑞恒.日本琦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业.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67-70.98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徐程杨,魏红旭.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31-33.99江俐妮,魏红旭,刘勇,徐程扬,马履一.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关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24-27.100徐庆华,刘勇,马履一,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高生长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分析.林业科技,2010,35(1):1-3.10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李友安.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12-14.102刘勇,何斌.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实现途径探讨.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53-58.103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64-68.104林娜,刘勇,李国雷,吕瑞恒,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44-47.105何斌,王兰珍,刘勇.3个种源异株荨麻光合特性的比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355-361,370.106YongLiu,Guo-LeiLi,Hai-QunYu,Rui-HengLv.Creativitytheoryofecosystems:Anewapproachtostudythemechanismsofbiodiversity.23rdIUFROWorldCongress,August23-28,2010,Seoul,RepublicofKorea.Oralpresentation.In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0,12(5):86107YongLiu,KastenDumroese,GuoleiLi,RuihengLv.Studyingrelationshipsofbiodiversityandecosystemfunction:anewparadigmforresearchers.23rdIUFROWorldCongress,August23-28,2010,Seoul,RepublicofKorea.Posterpresentation.In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0,12(5):88108赵华,刘勇,李国雷,吕瑞恒.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29(3):6-10,15.109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23(4):21-25.110李国雷,刘勇.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教育,28(5):66-68.111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436-443.112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ThecomparisonofsoilenzymeactivityindifferentageofPinustabulaeformisaerialseedingforests.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418-425.113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丰庆荣.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种子出苗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4(5):149-152.114吴雅婧,刘勇,郭素娟,王静.植物性原料堆沤基质化处理及氮素释放特性.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0):95-98.115PingJiang,YuyangSong,YongLiu.ComparativeStudyonCommunityCharacteristicsofDesertNon-CommercialForestsinNorthwestChinaofXinjiangafterBeingClosed6Year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batingLandDegradationandAnnualCouncilorMeetingofWASWACLANDCON1010,October11-15,2010,108.116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主,39(1):24-27.117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24-28.118HaoHu,YongLiu,Guang-LuShi,Yue-PingLiu,Rui-JieWu,Ai-ZhenYang,Yi-MingWang,Bao-GuangHuaandYou-NianWang.Proteomicanalysisofpeachendocarpandmesocarpduringearlyfruitdevelopment.PhysiologiaPlantarum2011,142:390-406.ISSN0031-9317.doi:10.111/j.1399-3054.2011.01479.x(SCI收录,影响因子3.067).119G.L.Li,Y.Liu,Y.Zhu,J.Yang,H.Y.Sun,Z.K.Jia,L.Y.Ma.InfluenceofinitialageandsizeonthefieldperformanceofLarixolgensisseedlings.NewForests2011,42:215-226.DOI10.1007/s11056-011-9248-x(SCI,correspondenceauthor)120康瑶瑶,刘勇,李国雷;马履一,贾忠奎,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移栽期失水胁迫对其活力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6):188-193.121刘勇,李国雷,祝燕,吴雅婧,林娜,邹尚庆,蒋乐.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林业科学,2011,47(8):143-150.122李国雷,刘勇,祝燕.苗木切根技术研究进展.林业科学,2011,47(9):140-147.123祝燕,刘勇,李国雷,林平,康瑶瑶,孙宇.氮素营养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9):168-172.124李国雷,刘勇,祝燕.秋季施肥调控苗木质量研究评述.林业科学,2011,47(11):166-171.125赵华,刘勇,金小麒.贵州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7-13.126康瑶瑶,刘勇,马履一,李国雷,祝燕,马跃.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31-36127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24-27.128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24-28.129林娜,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吕瑞恒.不同林龄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3):16-20.130李国雷,刘勇,祝燕,孙宇,邹尚庆.苗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研究进展.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2):117-123.131李国雷,刘勇,祝燕,李庆梅,孙宇,邹尚庆,蒋乐.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2):27-35.132陈晓,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许飞.土壤真菌研究方法及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影响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7-12.133.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贾忠奎,祝燕.磷肥施用方式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16-20.134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祝燕,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19-226.
1.《毛白杨胚胎学观察》Ⅰ.花药的结构和花粉的发育,北林学报,1982.42.《花药绒毡层及花粉发育的电子显微镜研究近况》,北林学报,1983.33.《毛白杨胚胎学观察》Ⅱ.胚珠、胚囊的构造,受精作用及胚的发育,北林学报,1984.14.《全国林业学校植物学教学研讨班实验指导》,校内印刷,19865.《毛白杨1-2年生根萌条不定根起源和发育的观察》,北林学报,1987.36.《中国植物之最》,中国旅游出版社,19877.《光学显微镜在林业上的应用》,森林与人类,19878.《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林业上的应用》,森林与人类,19879.《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林业上的应用》,森林与人类,198710.《毛白杨小孢子发育的电子显微镜研究初报》,北林学报,1988,增刊11.《森林火灾对河川径流变化的影响》(译自俄文)、《森林水文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12.《造林对龙头山试验地径流的影响》(译自日文),同上13.《日本扁柏林地面蒸发量的季节变化》(译自日文),同上14.《森林在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中的作用》(译自俄文),同上15.《对哈马尔-达班山地暗针叶泰加林水土保持作用的评价》(译自俄文),同上16.《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指导》,研究生用校内讲义,198817.《山西古树资源及其研究价值和保护问题》,北林学报,1989.118.《植物薄切片制作技术的改良方法》,北林学报,1989.219.《显微技术课在林业院校中的地位及教学改革》,林业教育研究,1989.420.《李时珍对木本药用植物的贡献》,中国药学会为纪念李时珍诞辰470周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198921.《林史文集》(编委及作者),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922.《稀土多元复合液肥对砂地苹果增产效益的研究》,北林学报,1991.1 (已有成果鉴定), 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nex》,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1993 所引录。23.《中国东北林下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自然资源》,1991.224.《侧柏球花的发端、发育及物候学》,北林学报92.1,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grindex》,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ome, 1994 所引录。25.《妙峰山林场概况调查》:露地植物名录及检索表,铅印本,1992.26.《植物学教学成果总结》,中国林业教育研究,199327.《我国的珍稀植物》,知识出版社,199328.《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juvenility and cell ultrastructure in 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 I. Embryo, annual shoots in 3-year old and 12-year old trees》,J.of BFU (English Edition) V.2 ,No.1 ,1993.华北落叶松幼态程度与细胞超微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I.胚、3及12龄树木的一年生枝条。北林学报,英文版,1993·129.《Abstracts of XV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Yokohama,Japan, 1993. 15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论文集,日本,横滨,199330.《绿色食品培训教材》,校内印刷,199431.《自然科学发展大事记》卢嘉锡主编(植物学部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32.《‘万物’植物名称古今考》,中国科技史料,1995.333.《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juvenility and cell ultrastructure in 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 II. The annual shoots in upper and lower crown》,J. of BFU(English Edition) V.7 , No.2 , 1995 华北落叶松幼态程度与细胞超微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II.树冠上部与下部的一年生枝条。北林学报,英文版,1995·234.《The historical tread of funeral and interment,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Abstracts of Invited Papers, IUFRO XX World Congress, 6- 12,August 1995, Tampere, Finland .20届世界林业大会论文集,芬兰,199535.《Chinese forestry travel from past to present times》, Abstracts of papers of Symposium, IUFRO, May 1996, Gmunden, Austria. 国际林联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奥地利,199636.《华北落叶松一年生茎的电子显微镜研究》,西北植物学报,1996,437.《中国林业通史》(部分),已交稿,近期出版38.《简明中国大百科全书》(林业卷),已交稿,近期出版39.应林业部科技司委托撰写,《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九五”规划》,199640.我国阿月浑子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果树科学,1998,第3期41.阿月浑子砧木研究进展,果树科学,1999,第2期42.不同种源侧柏鳞叶解剖构造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to Drought-Resistance for Provenances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北林学报,1999,143. 阿月浑子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园艺学报,1999,第5期44.阿月浑子结果特性研究现状,1999,果树科学,增刊45.对我校图书馆改革的思考,林业图书情报工作,2000,19.《信息检索学》(高等院校教材),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46.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3-4,2001,747.阿月浑子种子萌发的研究,种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1,5 48.阿月浑子芽接技术研究,果树学报,2001,549.阿月浑子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园艺学报,2002,29(4),313-31650.明请时期环北京地区的林业政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卷,第一期,2002年5月51. 阿月浑子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园艺学报,2002,29(4),313-31652.水分胁迫对阿月浑子主要生理过程的影响,北方植物学研究,第四集,2002,42-46,,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53. 阿月浑子及其砧木冬季水分关系的研究,北方植物学研究,第四集,2002,49-54,,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54.阿月浑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物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种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