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电解质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电解质论文题目

细说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总的说来,离子浓度越高,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其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一、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比较1.物质浓度相同的强、弱电解质溶液,由于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离子浓度低,此时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因此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做导电能力的对比实验就可以判断强弱电解质。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如:常温下,10克醋酸与10克硫酸钡分别加入100克水中配成的溶液中,醋酸的导电性强。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只有极小部分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发生电离,所以硫酸钡溶液的导电性差,但硫酸钡是强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一般要溶于水,如固体氯化钠、纯硫酸是不能导电的。4.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该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l2、SO2的水溶液导电,但SO2是非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二、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1.加其它电解质①一般来说,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如氯化钠溶液中加硝酸钾,但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或硫酸铜时,在增加电解质的过程中会出现难导电的极点,因为它们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和难电离物质,出现极点后,继续增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又会增强。②一般来说,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如醋酸溶液中冰醋酸,但氨水中加冰醋酸时,溶液的导电性会显著增强,因为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氢硫酸时,溶液的导电性会显著减弱,因为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水和单质硫。③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④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强电解质,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2.加水稀释:一般来说,加水稀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减弱的,但浓醋酸在加水稀释时,有一段时间内导电性会略为增强,因为浓醋酸的电离度很小,加水后的一段时间内,醋酸电离度的增加是主要变化,溶液体积增加是次要变化。3.升高温度:一般来说,电解质溶液升高温度时,导电能力增强,因为温度高离子运动速率大,其中弱电解质溶液如醋酸溶液变化尤为明显,但不会是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因为高温时,弱电解质可能会挥发。值得注意的是,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因为温度高时电阻大。4.亚硫酸溶液中通氯气,导电能力增强,亚硫酸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导电性也增强,因为亚硫酸具有还原性,与氯气、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等。

背景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A.Volta, 1745-1827)发明了电池以后,化学家戴维(Davy, 1778-1829)、法拉第(Faraday, 1791-1867)、格罗特斯(Grotthuss, 1785-1822)、希托夫(Hittorf, 1824-1914)、拉乌尔(Raoult, 1830-1901)和克劳胥斯(Clausius, 1822-1888)等人就陆续开展了电化学和溶液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但是,对于溶液中电解质性质的认识,主导的看法却仍然是认为只有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电解质才可能离解为带电的离子。这样就还未能揭示出电解质溶液的本质,阻碍着化学的发展。 1822年,年仅23岁的青年学者阿伦尼乌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溶液导电性的研究。他在实验中发现,氨气本身虽然并不导电,然而其水溶液却可导电,而且溶液越稀,导电性越强。1883年,他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他认识到要想得到解释,就必须打破流行的传统观念,假定溶液中的电解质在无外界电流的作用下,就可以存在两种形态,即非活性(分子)态和活性(离子)态。当溶液稀释时就可以使前者更多地转化为后者,从而使导电度增强。他并依此撰写出科学论文,准备进行博士学位的答辩。1884年,他在此基础上发表了题为《电解质的导电性研究》的论文,公开提出了电离学说。 不久,新学说就进一步得到了许多科学实验的证实。1886年,著名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 1853-1932)在研究酸的催化作用中发现,酯的水解速度和蔗糖的转化速度,都取决于酸解离后生成的氢离子的浓度,证实了酸是发生了电离。同年,著名荷兰化学家范霍夫(Van't Hoff)在研究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P)时发现,实际测定出的P值总要比理论(依公式PV=RT)计算出的P值要高很多,需要附加上一个系数(i)进行校正(使公式成为PV=iRT),由于P值的高低是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的多少,因此,P值的增高就是微粒数目增多的表现,是电解质电离成更多离子的证明。此外,阿伦尼乌斯又从溶液的导电率、渗透压和冰点降低等不同侧面对i值进行了精确的测定,惊人的发现都是一致的。这说明此类不同侧面的现象原来都是同一的电离过程的种种表现。因此,i的存在正是对电离学说的一个定量的、更有力的证明。这样,电离学说就从一个科学假说提升为一个精密的定量的科学理论。对此,阿伦尼乌斯在1887年又发表了题为《关于溶质在水中的离解》的论文,其中引用了更为精确的实验结果,并以“电离”和“电离度”等明确的概念代替了“活化”和“活化系数”等不大明确的概念,对电离学说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和论证。至此,一个具有科学创见的新学说终于最后形成了。阻力阿伦尼乌斯学说用崭新的思想揭示了电解质溶液的本性,破除了当时流行的权威理论的束缚,这使它从一问世起就遭到了以一些化学权威为代表的传统偏见势力的发难。 1883年,阿伦尼乌斯把新学说的思想汇报给了母校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克列维(Cleve, 1840-1905)教授,这位化学家曾因发现钬(Ho)等稀土元素而闻名于世,同时在地质学和植物学的研究上也有很高造诣。阿伦尼乌斯热切期望能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然而没有想到他在听了以后,却毫不掩饰地大加嘲讽说,阿伦尼乌斯的想法“纯粹是胡说八道”,是把“鼻子伸进不该去的地方”了。阿伦尼乌斯后来回忆说,他是“让我明白,要他再细听这种滑稽可笑的议论,就要降低他的身价了”。 1884年,阿伦尼乌斯在乌普萨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会上宣读了论文后,教授们“个个怒不可遏”,觉得难以容忍这种“荒谬绝伦”的想法,认为“纯粹是空想”。克列维说,“我不能想象,比如,氯化钾怎么会在水中分解为离子。钾遇水就产生强烈反应,同时形成氢氧化钾和氢气;氯的水溶液是淡绿色的,又有剧毒。可是氯化钾的水溶液却是无色的,完全无毒。”他们认为,这些事实似乎就充分“证明”电离学说是一种“无稽之谈”了。新学说在乌普萨拉大学遭到了几乎所有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冷遇。然而实际上正是这些专家们自己未能分清原子和离子的本质区别而犯了错误。 对电离学说的责难并不止此。当阿伦尼乌斯的论文公开发表以后,就遭到了更大规模和更加猛烈的攻击。英、德、法、俄等许多国家的化学家,其中包括一些在声望上远远超过克列维教授的著名化学家都群起而攻之,形成了一条国际化学界的反对阵线。为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以发现元素周期律而享有极高盛誉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此外还有以研究溶液理论著称的英国化学家阿姆斯特朗(Armstrong, 1848-1937),以发明溶液渗透膜闻名的法国化学家特劳贝(Traube, 1826-1894),以研究溶液电动现象受到德国人民尊敬的德国化学家魏特曼(Wiedemann),以建立“溶液蒸汽线力”定律知名的俄国化学家柯诺瓦洛夫(Kohobajiob, 1856-1929)以及化学家皮可林(Pikering)和别凯托夫(Beketob)等等。他们认为,由于电离学说违背了戴维和法拉第所建立的经典的电化学理论,因而是“奇谈怪论”,“不值一提”,迟早会被推翻。对此,门捷列夫曾预言说,“这个假说随着时间的转移将占有如燃素论所早已占有的那种地位”而必将失败。它像燃素学说一样,虽然也“曾有过不少热心的捍卫者”,然而却是在“捍卫一种不正确的假说”。电离学说受到了传统偏见的暴风雨般的打击,严重地影响了这一新学说的确立和传播。

引 言燃料电池发电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过程,其发电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发电效率可达到50%一70%,被誉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发电新技术之一。目前,国际上磷酸型燃料电池已进入商业化,其它几种燃料电池预计在2005年一2010年200KW一将全面进入商业此。对于这种蓬勃发展的发电新技术,国家电力公司应该采取怎样态度?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一 燃料电池发电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形式1.1技术特点燃料电池发电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燃料(主要是H2)和氧化剂(空气中的02)发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和热能的过程。与常规电池的不同:只要有燃料和氧化剂供给,就会有持续不断的电力输出。与常规的火力发电不同,它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与常规发电相比燃料电池具有以下优点:(1)理论发电效率高,发展潜力大。燃料电池本体的发电效率可达到50一60%,组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在(10—50)MW规模即可达到70%以上的发电效率。(2)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与传统的火电机组相比,C02排出量可减少40%一60%。Nox(<2ppm)和SOx(<1ppm)排放量很少。(3)小型高效,可提高供电可靠性。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受负荷和容量的影响较小。(4)低噪音。在距发电设备3英尺(1.044米)处噪音小于60dB(A)。(5)电力质量高。电流谐波和电压谐波均满足IEEE519标准。(6)变负荷率高。变负荷率可达到(8%一lO%)/min,负荷变化的范围大(20一120)。(7)燃料电池可使用的燃料有氢气、甲醇、煤气、沼气、天然气、轻油、柴油等。(8)模块化结构,扩容和增容容易,建厂时间短。(9)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于lm2/KW。(10)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无人操作。总之,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发电方式,既适合于作分布式电源,又可在将来组成大容量中心发电站,是2l世纪重要的发电方式。制约燃料电池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主要因素是:高价格和寿命问题。1.2燃料电池的应用形式(1)现场热电联供,常用的容量为200KW一1MW。(2)分布式电源,容量比现场用燃料电池大,约(2—20)MW。(3)基本负荷的发电站(中心发电站),容量为(100—300MW)。(4)燃料电池还可用于100W—100KW多种可移动电源、便携式电源、航空电源、应急电源和计算机电源等。二 为什么要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2.1采用燃料电池发电是提高化石燃料发电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高温燃料电池组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可使发电效率达到60—75(LHV),这一目标将在2005年左右实现。预计到2010年,发电效率可超过72%。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IGFC)的发电效率可达到62%以上。以燃料电池组成的热电联产机组的总热效率可达到85%以上。燃料电池本体的发电效率基本不随容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燃料电池既可用作小容量分散电源,又可用于集中发电应用范围广泛。2.2燃料电池发电可有效地降低火力发电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燃料电池发电中几乎没有燃烧过程,NOx排放量很小,一般可达到(O.139一0.236)kg/MW?h以下,远低于天然气联合循环的NOx排放量(1kg/MW?h一3kg/MW.h)。由于燃料进入燃料电池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碳氢化合物也必须重整成氢气和CO,因此,尾气中S02、碳氢化合物和固态粒子等污染物排量也污染物的含量非常低。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C02的排放量可减少40%一60.在目前CO2分离和隔绝技术尚不成熟的状况下,通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减少CO2排放是必然的选择。2.3采用燃料电池发电可提高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低污染、低噪声、模块化结构、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突出特点,是理想的分布式电源。与目前一些可做为分布式电源的内燃机相比,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更高、污染更低。在250KW—lOMW的功率范围内,具有与目前数百兆瓦中心电站相当甚至更高的发电效率。作为备用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由于污染和噪声大不宜在未来的城市中应用。低温燃料电池不仅发电效率高,而且启动快、变负荷能力强,是很好的备用电源。现代社会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环境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高效、低污染的分布式电源系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台湾相继发生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大面积停电,许多重要用户长期不能恢复供电,给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北约轰炸南联盟,使电力系统严重受损。这些由不可抗力引起的电网破坏无不使人引发出一个重要的思考:提高我国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虽然主要依靠电网的改造和技 术革新,但如果在电网中有许多分布式电源在运转,供电的可靠性将会大大提高。 对于象军事基地、指挥中心、医院、数据处理和通讯中心、商业大楼、娱乐中心、政府要害部门、制药和化学材料工业、精密制造工业等部门,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要求很高。目前采用的备用电源效率低、污染严重、电压波动大。而采用燃料电池作为分布式电源向这些部门提供电力,会使供电的可靠性和电力质量大大提高。他们将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第一批用户。对于边远地区,负荷小且分散,若建设完善的电网,不仅投资大,线损大,且电网末端地区电力质量不稳定。对于这些区域若辅助燃料电池发电的分布式电源,更能有效地解决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燃料电池的重量比功率和体积比功率均比常规的小型发电装置大,因此,它也是理想的移动电源,适合于各种建设工地、野外作业和临时急用。2.4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提高国家能源和电力安全的战略需要美国已将燃料电池发电列为国家安全关键技术之一。美、日之所以能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国家从战略高度予以组织、资助和推动密不可分。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高技术的垄断日趋严重,掌握清洁高效发电的高新技术对未来国家的能源和电力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正是这种高效清洁的高新发电技术之一。燃料电池突出的优点,以及发达国家竟相投入巨资研究开发的行动,足以说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在21世纪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5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国电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电力工业中的高新技术,己受到普遍重视。美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由美国能源部组织实施,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新的高技术产业,为美国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日本的东京电力公司、关西电力公司及其它公用事业单位是日本燃料电池开发及商业化的主要承担者和推动者,其目的也是为电力公司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电力公司处在完成“两型”、“两化”、“进入世界500强”的历史时刻,恰逢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各行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有利时机,在国家电力公司内不失时机地进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是非常必要的。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技术路线,以高起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初步形成自主产权的燃料电池发电关键技术,不仅可以使我国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大大缩小,而且,对国家电力公司进行发电系统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6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二十年,随着我国“西气东送”,全国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完善及液化天然气(LNG)的广泛应用,燃用天然气的燃料电池发电将会有很大市场。煤层气也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我国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也将是燃料电池发电的巨大潜在能源之一。燃料电池可与常规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结合,形成更高效率的发电方式。与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结合,形成数百兆瓦级的大型、高效、低污染的中心发电站,比IGCC效率更高,污染更小。燃料电池可与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结合,在高出力时,利用电解水制氢,低出力时用燃料电池发电,达到既储能,又高效发电的目的。采取气化或厌氧处理的方法将生物质变为燃料气,通过燃料电池发电,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一些经济欠发达但有丰富的沼气资源的地区,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有可能更有有效地解决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2.7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MCFC和SOFC技术方面,国外已分别示范成功了2MW和100KW的燃料电池发电机组,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2000年才可望研制出2KW左右的试验装置。在PAFC和PEFC技术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差距更大。倘若我们现在不开始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到燃料电池完全成熟后再引进,不但会受制于人,还将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更谈不上尽快形成燃料电池发电的产业化。若不能形成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并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那么,也谈不上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只有从现在开始,在国外的基础上,高起点研究,经过10—20年的努力,有可能在国电公司形成燃料电池的产业和广泛的商业应用。2.8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迫切要求分散式电源作为大电网的有效补充己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而电源提供者的多元化更是一种趋势。我国电网的容量大、技术水平和可靠性还较低、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小型高效的燃料电池分布式电源随着技术的商业化市场潜力巨大。倘若电力系统不及时进行研究开发,在未来几年内,有可能被国外企业和国内其它其它行业或民营企业占领燃料电池分散电源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电公司既是用户,又是开发者。对于燃料电池这样重要的发电高新技术,应不失时机地着手研究开发,联合国内一些基础研究单位,争取纳入国家的攻关计划,获得国家支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开发的优势,开发燃料电池发电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形成国电公司的高新技术产业,既可优化调整电力结构,又能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三 国外燃料电池发展计划及商业化的预测3.1美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开发状况3.1.1美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计划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发了"改善气候行动计划”,燃料电池被确定为一项关键技术,联邦政府为此制定了一项“美国联邦燃料电池发展计划”,目的是通过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这项计划中,对每一个燃料电池的新用户资助l000/KW的优惠。结果,仅在1998年,就有42台200kwPAFC发电机组投入运行。美国政府鼓励在一些对环境敏感的地区建立燃料电池发电站。此外,政府已促使美国所有的军事基地安装200KW燃料电池发电机组。通过这些措施,加速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并提高国家能源的安全性。美国政府投入巨资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保持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商业化过程不断深入,将逐步形成新的高技术产业,为美国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美国DOE的燃料电池发展计划如下:PAFC己商业化,不再投入资金进行研究开发。PAFC目前的发电效率为40%一45(LHV),热电联产的热效率为80%(LHV)。已完成250KW和2MWMCFC的现场示范,预计2002年进行20MW的示范;2003年左右,使250KW和MW级MCFC达到商业化;2010年,燃用天然气的250KW一20MWMCFC分散电源达到商业化,100MW以上MCFC的中心电站也进入商业化;2020年,100MW以上燃煤MCFC中心发电站进入商业化。MCFC技术目标是运行温度为650℃,发电效率达到60%(LHV),组成联合循环的发电效率为70(LHV),热电联产的热效率达到85(LHV)以上。目前,己完成25kw和100kwSOFC现场试验,正在进行SOFC的商业化设计。预计2002年左右,进行MW级SOFC示范;2003年左右,100kw一1MWSOFC进行商业化:2010年,250kw一20MW燃用天然气的SOFC以分布式电源形式进入商业化,100MW以上燃用天然气的SOFC以中心电站形式进入商业化;2020年,100W及以上容量的燃煤S0FC以中心电站的形式进入商业化。SOFC技术目标是:运行温度为1000℃,发电效率达到62%(LHV),组成联合循环的发电效率达到72%(LHV),热电联产的热效率达到85(LHV)以上,燃煤时发电效率可达到65%(LHV),这一目标预计2010完成。美国是最早研究开发PEFC的国家,但在大容量化和商业应用方面已落后于加拿大。目前美国生产的质子交换膜仍居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在PEFC的开发方面是面向家庭用分散式电源,实现热电联供。PlugPower公司与GE合作,计划2001年使10kwPEFC进入商业化,价格达到S750—1000/kw,大批量生产后,使PEFC的价格达到$350/kw。3.1.2市场预测美国能源部(DOE)对美国潜在的燃料电池市场的预测认为:在2005年一2010年,美国年需求燃料电池发电容量约2335MW一4075MW。现在美国的燃料电池年生产能力为60MW,商业化的价格为$2000一$3000/kw,若年生产能力达到100MW/a,商业化的价格则可达到$l000—$1500/Kw。若能达到(2000—4000)MW/a的生产能力,燃料电池的原材料费仅$200一$300/kw。那么燃料电池的价格则有可能达到$900—$l100/kw,此时可完全与常规的发电方式竞争。3.2日本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进程及应用前景预测3.2.1发展进程日本在PAFC研究方面,走的是一条引进合作、消化吸收、再提高的路线。1972年东京煤气公司从美国引进两台PAFC燃料电池发电机组,大阪煤气公司也在1973年引进两台PAFC机组。日本政府于1981年设立了以开发节能技术为宗旨的“月光计划”,燃料电池发电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此后,日本国内的电力公司、煤气公司和一些大型的制造厂纷纷投入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并与美国IFC合作,使日本的PAFC得到更大的发展。目前,日本的PAFC技术已赶上了美国,商业化程度超过了美国。5MW(富士电机制造)和11MW(东芝与IFC合制)均在日本投运,日本公司制造的PAFC机组已运行了近100多台。日本有关MCFC的研究是从1981年开始的,通过自主开发并与美国合作。1987年10kwMCFC开发成功,1993年100kw加压型MCFC开发成功,1997年开发出1MW先导型MCFC发电厂,并投入运行。MCFC已被列为日本“新阳光计划”的一个重点,目标是2000年一2010年,实现燃用天然气的10MW一50MW分布式MCFC发电机组的商业化,并进行100MW以上燃用天然气的MCFC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示范,2010年后,实现煤气化MCFC联合循环发电,并逐步替代常规火电厂。日本的SOFC技术也是从1981年的“月光计划”开始研究的,立足于自主开发。1989年一1991年,开发出l00W一400WSOFC电池堆,1992年一1997年开发出l0kw平板型SOFC。SOFC的研究进展也远远落后于NEDO原来的计划。“新阳光计划”中预计2000年一2010年,使SOFC达到MW级,并形成联合循环发电。日本的PEFC也被列入“新阳光计划”,目前开发的容量为(1—2)kw。3.2.2政府采取的措施日本政府在“月光计划”和“新阳光计划”中,先后资助了3台200kw、2台lMW和l台5MW的PAFC;1台100kw和1台1MW的MCFC示范电站研究开发、建设及运行。在通产省和NEDO的统一组织和管理下,使公用事业单位(电力公司和煤气公司)和开发商及研究单位紧密结合,实现燃料电池研究开发和商业示范应用一体化。日本电力公司和煤气公司,过去十年来安装了约80多台燃料电池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0.1MW,燃料电池及电厂的费用主要由业主承担,但是制造商和政府也各承担一部分。这种政府和企业联合研究开发的方式促进了日本燃料电池的发展。使用燃料电池发电享有许多优惠政策:燃料电池的相关设备,在未超过一定规模时,其工程计划仅须申报即可动工。对500kw以下的常压燃料电池生产与使用的审批手续大大简化。在医院、旅馆、办公大楼等安装的燃料电池发电机组,政府提供的经费资助。新建的燃料电池发电设备享有10的免税额,并获有30%的加速折旧。对装设于电力公司或自备发电用的燃料电池项目,日本开发银行将提供投资额40%的低息贷款。3.2.3市场预测1990年,日本通产省发表了“长期电源供需展望”报告,预计日本国内的燃料电池发电容量到2000年约2250MW;2010年约10720MW,电力系统用5500MW,其中约有2400MW是MCFC和SOFC高温型燃料电池;2010年煤气化MCFC和SOFC达到实用化;发电效率达到50%一60%。由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仍有许多技术上的难题没有突破,进展速度低于预期值,因此日本目前已将原目标做了修正,预计2000年燃料电池装机容量将达到200MW,其中分布式电源l12MW,工业用热电联产型为88MW;2010年将达到2200MW,其中分布式电源型为735MW,工业用热电联产型为1465MW。3.3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程目前,欧洲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80欧洲又重新开始研究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它们采用向美国、日本购买电池组,自行组装发电厂的方式来发展PAFC发电技术。1990年成立了一个“欧洲燃料电池集团(EFCG)”。意大利已完成了一座1MW的PAFC示范工程,由IFC供应,BOP由欧洲制造。意大利、西班牙与美国IPC合作,于1993年在米兰建了一座l00kwMCFC电厂,1996年投运。德国正在开发250kwMCFC。德国西门子公司于1998年收购了美国西屋公司的管形SOFC技术后,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平板型和管形SOFC技术。 加拿大在PEFC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在继续开发交通用PEFC的同时,目前也将PEFC应用于固定电站,已建成250kwPEFC示范电站,目标是在近几年内使250kw级PEPC商业化。澳大利亚在1993年一1997年,共投资3000万美元,研究开发平板型SOFC,目前正在开发(20一25)kwSOFC电池堆。韩国电力公司于1993年从日本购进一座200kwPAFC进行示范运行。3.4国外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经验总结回顾国外燃料电地发展的道路,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和借鉴的经验。美国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除了雄厚的财力之外,还有三方面重要的原因:一是政府将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视为提高火力发电效率、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的“改变气侯技术战略”中,并大力投入资金和力量研究开发;二是燃料电池技术提高到“国家能源安全并大力投入资金和力量研究开发;三是将燃料电池技术提高到“国家能源安全关键技术”的战略高度,DOD和DOE均投入资金研究开发;四是对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希望能形成新的高技术产业,给美国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资金研究开发,力图保持领先地位。日本走的是一条通过与美国合作、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实现产业化的路线,并在PAFC的商业化方面己超过了美国,在MCFC的研究开发方面也接近美国。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政府对燃料电池给予高度重视,先后列入了“月光计划”和“新阳光计划”,大力投入研究开发。另一条经验是研究机构、企业和用户联合,组成从研究、开发到商业应用一体化集团,既承担研究开发的风险,也享受成功的优惠。加拿大Ballard公司在PEFC方面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不移地进行研究开发,一个小公司也能在10—20年内成为举世瞩目的燃料电池技术拥有者。 燃料电池起源于欧洲,但是,现在欧洲的燃料电池技术已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主要原因是政府和企业对燃料电池发电技术重视不够。目前,欧洲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成立了—个燃料电池发电技术集团,引进美国、日本的技术,并进行研究开发。四 各种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综合比较4.1 AFC:与其它燃料电池相比,AFC功率密度和比功率较高,性能可靠。但它要以纯氢做燃料,纯氧做氧化剂,必须使用Pt、Au、Ag等贵金属做催化剂,价格昂贵。电解质的腐蚀严重,寿命较短,这些特点决定了AFC仅限于航天或军事应用,不适合于民用。4.2 PAFC:以磷酸做为电解质,可容许燃料气和空气中C02的存在。这使得PAFC成为最早在地面上应用或民用的燃料电池。与AFC相比它可以在180℃一210℃运行,燃料气和空气的处理系统大大简化,加压运行时,可组成热电联产。但是,PAFC的发电效率目前仅能达到40%一45%(LHV),它需要贵金属铂做电催化剂;燃料必须外重整:而且,燃料气中C0的浓度必须小于1%(175℃)一2(200℃),否则会使催化剂中毒;酸性电解液的腐蚀作用,使PAFC的寿命难以超过40000小时。PAFC目前的技术已成熟,产品也进入商业化,做为特殊用户的分散式电源、现场可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PAFC还有市场,但用作大容量集中发电站比较困难。4.3 MCFC:在650℃一700℃运行,可采用镍做电催化剂,而不必使用贵重金属:燃料可实现内重整,使发电效率提高,系统简化;CO可直接用作燃料;余热的温度较高,可组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使发电容量和发电效率进一步提高。与SOFC相比,MCFC的优点是:操作温度较低,可使用价格较低的金属材料,电极、隔膜、双极板的制造工艺简单,密封和组装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大容量化容易,造价较低。缺点是:必须配置C02循环系统;要求燃料气中H2S和CO小于0.5PPM;熔融碳酸盐具有腐蚀性,而且易挥发;与SOFC相比,寿命较短;组成联合循环发电的效率比SOFC低。与低温燃料电池相比,MCFC的缺点是启动时间较长,不适合作备用电源。MCFC己接近商业化,示范电站的规模已达到2MW。从MCFC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看,MCFC是将来民用发电(分散电源和中心电站)的理想选择之一。4.4 SOFC:电解质是固体,可以被做成管形、板形或整体形。与液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AFC、PAFC和MCFC)相比,SOFC避免了电解质蒸发和电池材料的腐蚀问题,电池的寿命较长(已达到70000小时)。CO可做为燃料,使燃料电池以煤气为燃料成为可能。SOFC的运行温度在1000℃左右,燃料可以在电池内进行重整。由于运行温度很高,要解决金属与陶瓷材料之间的密封也很困难。与低温燃料电池相比,SOFC的启动时间较长,不适合作应急电源。与MCFC相比,SOFC组成联合循环的效率更高,寿命更长(可大于40000小时);但SOFC面临技术难度较大,价格可能比MCFC高。示范业绩证明SOFC是未来化石燃料发电技术的理想选择之一,既可用作中小容量的分布式电源(500kw一50MW),也可用作大容量的中心电站(>l00MW)。尤其是加压型SOFC与微型燃气轮结合组成联合循环发电的示范,将使SOFC的优越性进一步得到体现。4.5 PEFC:PEPC的运行温度较低(约80℃),它的启动时间很短,在几分钟内可达到满负荷。与PAFC相比,电流密度和比功率都较高,发电效率也较高(45%一50(LHV)),对CO的容许值较高(<10ppm)。PEFC的余热温度较低,热利用率较低。与PAFC和MCFC等液体电解质燃料电池相比,它具有寿命长,运行可靠的特点。PEFC是理想的可移动电源,是电动汽车、潜艇、航天器等移动工具电源的理想选择之一。目前,在移动电源、特殊用户的分布式电源和家庭用电源方面有一定的市场,不适合做大容量中心电站。结 论选择适合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较高的发电效率;环保性能好;既能作为高效、清洁的分布电源,又具有形成大容量的联合循环中心发电站的发展潜力;既能以天然气为燃料,又具有以煤为燃料的可能性;技术的先进性及商业化进程;运行的可靠性和寿命;降低造价的潜力;国内的基础。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对适合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提出以下几点选择意见:(1)优先发展高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即选择MCFC和SOFC为我国电力系统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两种燃料电池既能以天然气为燃料作为高效清洁的分布电源,又具有形成大容量的联合循环中心发电站(以天然气或煤为燃料)的发展潜力。(2)MCFC和SOFC各有特点,都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商业化。若考虑技术难度和成熟程度以及商业化的进程,对于MCFC,应走引进、消化吸收、研究创新,实现国产化的技术路线,并尽快投入商业应用:对于SOFC,应立足于自主开发,走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发展路线。(3)随着氢能技术的发展,PEFC在移动电源、分散电源、应急电源、家庭电源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的市场潜力,国家电力公司应密切跟踪研究。(4)AFC不适合于民用发电。PAFC技术目前已趋于成熟,与MCFC、SOFC和PEFC比较,已相对落后。因此,AFC和PAFC不应做为国家电力公司研究开发的方向。参考文献[1] 许世森,朱宝田等,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燃料电池发电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研究,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1999.12

电解质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硅单晶原子纳米扫描隧道显微镜影象单个细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也就是说,一纳米大约就是0.000001毫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与纳米相关的很多新兴学科。有纳米医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等。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纳米技术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世界各国都不惜重金发展纳米技术,力图抢占纳米科技领域的战略高地。我国于1991年召开纳米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制定了发展战略对策。十多年来,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在纳米材料学领域取得的成就高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充分证明了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纳米效应就是指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对于固体粉末或纤维,当其有一维尺寸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寸,即可称为所谓纳米材料,对于理想球状颗粒,当比表面积大于60m2/g时,其直径将小于100nm,即达到纳米尺寸。[编辑本段]纳米技术的含义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 纳米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主要区别是:纳米技术研究的是以控制单个原子、分子来实现设备特定的功能,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工作的;而微电子技术则主要通过控制电子群体来实现其功能,是利用电子的粒子性来工作的。人们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1993年,国际纳米科技指导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划分为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计量学等6个分支学科。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纳米技术(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 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从迄今为止的研究状况看,关于纳米技术分为三种概念。第一种,是1986年美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的分子纳米技术。根据这一概念,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这种概念的纳米技术未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种概念把纳米技术定位为微加工技术的极限。也就是通过纳米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的结构的技术。这种纳米级的加工技术,也使半导体微型化即将达到极限。现有技术即便发展下去,从理论上讲终将会达到限度。这是因为,如果把电路的线幅变小,将使构成电路的绝缘膜的为得极薄,这样将破坏绝缘效果。此外,还有发热和晃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的纳米技术。 第三种概念是从生物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本来,生物在细胞和生物膜内就存在纳米级的结构。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 纳米科技现在已经包括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化学等学科。从包括微电子等在内的微米科技到纳米科技,人类正越来越向微观世界深入,人们认识、改造微观世界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一个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 虽然距离应用阶段还有较长的距离要走,但是由于纳米科技所孕育的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对纳米科技给予高度重视,纷纷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相关研究。[编辑本段]纳米电子器件的特点. 以纳米技术制造的电子器件,其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电子器件: . 工作速度快,纳米电子器件的工作速度是硅器件的1000倍,因而可使产品性能大幅度提高。功耗低,纳米电子器件的功耗仅为硅器件的1/1000。信息存储量大,在一张不足巴掌大的5英寸光盘上,至少可以存储30个北京图书馆的全部藏书。体积小、重量轻,可使各类电子产品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小。纳米材料“脾气怪” 纳米金属颗粒易燃易爆 几个纳米技术纳米的金属铜颗粒或金属铝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产生激烈的燃烧,发生爆炸。因此,纳米金属颗粒的粉体可用来做成烈性炸药,做成火箭的固体燃料可产生更大的推力。用纳米金属颗粒粉体做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大大提高化工合成的产出率。 纳米金属块体耐压耐拉 将金属纳米颗粒粉体制成块状金属材料,强度比一般金属高十几倍,又可拉伸几十倍。用来制造飞机、汽车、轮船,重量可减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纳米陶瓷刚柔并济 用纳米陶瓷颗粒粉末制成的纳米陶瓷具有塑性,为陶瓷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将纳米陶瓷应用到发动机上,汽车会跑得更快,飞机会飞得更高。 纳米氧化物材料五颜六色 纳米氧化物颗粒在光的照射下或在电场作用下能迅速改变颜色。用它做士兵防护激光枪的眼镜再好不过了。将纳米氧化物材料做成广告板,在电、光的作用下,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纳米半导体材料法力无边 纳米半导体材料可以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以做成小型的激光光源,还可将吸收的太阳光中的光能变成电能。用它制成的太阳能汽车、太阳能住宅有巨大的环保价值。用纳米半导体做成的各种传感器,可以灵敏地检测温度、湿度和大气成分的变化,在监控汽车尾气和保护大气环境上将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药物治病救人 把药物与磁性纳米颗粒相结合,服用后,这些纳米药物颗粒可以自由地在血管和人体组织内运动。再在人体外部施加磁场加以导引,使药物集中到患病的组织中,药物治疗的效果会大大提高。还可利用纳米药物颗粒定向阻断毛细血管,“饿”死癌细胞。纳米颗粒还可用于人体的细胞分离,也可以用来携带DNA治疗基因缺陷症。目前已经用磁性纳米颗粒成功地分离了动物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治疗人的骨髓疾病的临床实验上获得成功,前途不可限量。 纳米卫星将飞向天空 在纳米尺寸的世界中按照人们的意愿,自由地剪裁、构筑材料,这一技术被称为纳米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可以使不同材质的材料集成在一起,它既具有芯片的功能,又可探测到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信号,同时还能完成电脑的指令,这就是纳米集成器件。将这种集成器件应用在卫星上,可以使卫星的重量、体积大大减小,发射更容易,成本也更便宜。纳米技术走入百姓生活 9月27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专家宣布研制成功新型纳米材料———超双疏性界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超疏水性及超疏油性,制成纺织品,不用洗涤,不染油污;用于建筑物表面,防雾、防霜,更免去了人工清洗。专家称:纺织、建材、化工、石油、汽车、军事装备、通讯设备等领域,将免不了一场因纳米而引发的“材料革命”。 随着科学家的一次次努力,“纳米”这个几年前对我们还十分生疏的字眼,眼下却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90年代起,各国科学家纷纷投入一场“纳米战”:在0.10至100纳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 中国当然不甘人后,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居于国际科技前沿。 1998年,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成一维纳米晶体。同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金刚石纳米粉,被国际刊物誉为:“稻草变黄金———从四氯化碳制成金刚石。” 1999年,北京大学教授薛增泉领导的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将单壁碳纳米管组装竖立在金属表面,并组装出世界上最细且性能良好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用探针。 中科院成会明博士领导的研究组合成出高质量的碳纳米材料,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储氢纳米碳管研究”领域最令人信服的结果。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解思深领导的研究组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的碳纳米管———直径0.5纳米,已十分接近碳纳米管的理论极限值0.4纳米。这个研究小组,还成功地合成出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创造了“3毫米的世界之最”。 在主题为“纳米”的争夺战中,中国人频频露脸,尤其在碳纳米管合成以及高密度信息存储等领域,中国实力不容小觑。 科学界的努力,使“纳米”不再是冷冰冰的科学词语,它走出实验室,渗透到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中。 居室环境日益讲究环保。传统的涂料耐洗刷性差,时间不长,墙壁就会变得斑驳陆离。现在有了加入纳米技术的新型油漆,不但耐洗刷性提高了十多倍,而且有机挥发物极低,无毒无害无异味,有效解决了建筑物密封性增强所带来的有害气体不能尽快排出的问题。 人体长期受电磁波、紫外线照射,会导致各种发病率增多或影响正常生育。现在,加入纳米技术的高效防辐射服装———高科技电脑工作装和孕妇装问世了。科技人员将纳米大小的抗辐射物质掺入到纤维中,制成了可阻隔95%以上紫外线或电磁波辐射的“纳米服装”,而且不挥发、不溶水,持久保持防辐射能力。 同样,化纤布料制成的衣服因摩擦容易产生静电,在生产时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摆脱烦人的静电现象。 白色污染也遭遇到“纳米”的有力挑战。科学家将可降解的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研制的设备粉碎至“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用这种新型原料,可生产出100%降解的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各种包装袋等类似产品。农用地膜经4至5年的大田实验表明:70到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塑料则变成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专家评价说,这是彻底解决白色污染的实质性突破。 从电视广播、书刊报章、互联网络,我们一点点认识了“纳米”,“纳米”也悄悄改变着我们。纳米精确新闻 1959年 理论物理学家理查·费伊曼在加州理工学院发表演讲,提出,组装原子或分子是可能的。 1981年 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分子世界从此可见。 1990年 首届国际纳米科技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纳米技术形式诞生。 1991年 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铁的10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 1993年 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1999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 1997年 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用单电子移动单电子,这种技术可用于研制速度和存储容量比现在提高成千上万倍的量子计算机。同年,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发现,DNA可用于建造纳米层次上的机械装置。 1999年 巴西和美国科学家在进行碳纳米管实验时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够称量十亿分之一克的物体,即相当于一个病毒的重量;此后不久,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国和巴西科学家联合创造的纪录。同年,美国科学家在单个分子上实现有机开关,证实在分子水平上可以发展电子和计算装置。 纳米花边新闻 倾听细菌游弋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asadena市的喷气飞机推进器实验室目前正在研制一种被称为“纳米麦克风”的微型扩音器,据《商业周刊》报道,这种微型传感器可以使科学家倾听到正在游弋的单个细菌的声音,以及细胞体液流动的声音。这种人造纳米麦克风由细微的碳管制成,正是因为构成物体积细小和灵敏度极高,这种麦克风才能够在受到非常小的压力作用下作出反应,使得对其进行监测的研究人员获得相关的声音信息。 利用这种新产品,科学家将可以对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进行探测,可以探测到生物体内单个细胞的生长发育。这一仪器研制项目已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批准,而且NASA还向上述实验室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编辑本段]“纳米水”防强暴. 据《人民日报》报道,最近,广州一家公司宣称生产出一种用麦饭石和纳米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的“纳米珠”,只要把它放在水里,多脏的水也能喝。长期饮用“纳米水”,可抗疲劳,耐缺氧,甚至“增强女士防匪徒强暴的能力”。据了解,每盒纳米珠要300元,买齐整套设备(一台饮水机、一桶水和十盒纳米珠)则需3800元。76岁的何姓老人在推销员的百般说服下,不但相信纳米水的神奇疗效,还看中了纳米水的销售方式。老人背着家里人一共拿出22万元,买下75套纳米水机套装产品,然后等着每月2万元钱的分红。 广州市工商局东山分局经济检察中队在4月3日查处了该公司,其准备创造科技神话的纳米水根本没有科技鉴定说明,该公司的纳米水套装产品既无生产许可证,也没有产品合格证。光也能“吹动”物体 纳米世界,光也能“吹动”物体。当光照射在物体上,也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力,就像风吹动帆一样。从儒勒·凡尔纳到阿瑟·C·克拉克,科幻作家们不止一次幻想过运用太阳光的作用力来推动“太阳帆”,驱动飞船在星际中航行。然而,在地球上,太阳光的作用力实在微乎其微,没有人能用阳光来移动一个物体。但是,在11月27日的《自然》杂志上,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研究的中国学者发表文章,首次证实在纳米世界里,光真的可以驱动“机器”——由半导体做成的纳米机械。 这项研究,结合了相关图书两个最前沿的纳米科学领域,即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力学。“在宏观尺度上,光的力实在太微弱,没有人能感觉到。但是在纳米尺度上,我们发现光具有相当可观的力,足以用来驱动像集成电路上的三极管一样大小的半导体机械装置。”领导此项研究的耶鲁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唐红星这样介绍。其实,此前光的力已经被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应用于一种叫做“光镊”的技术中,用来操控原子和微小的颗粒。“我们的研究则是把光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使它的强度增加数百万倍,从而用来操控纳米半导体器件。”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李墨进一步阐释说。 在耶鲁大学的实验室里,两位科学家和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熊驰及合作者们一起,使用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在硅芯片上铺设出一条条光的线路,称之为“光导”。当激光器发出的光被接入这样的芯片后,光就可以像电流在导线里一样,沿着铺好的光导线路“流”动。理论预测,在这样的结构中,光会对引导它的导线产生作用力。为了证实这样的预测,他们把一小段只有10微米长的光导悬空,让它可以像吉他弦般产生振动。如果光确实产生力并作用在它上面,那么当光的强度被调制到和光导的振动一致的频率时,共振就会产生。这样的共振就会在透射的光中产生同样频率的一个峰。这正是3位中国科学家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和计算,最终在他们的测量仪器上看到的令人信服的现象。之后,他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这个作用力的大小和理论预期非常一致。因为光的速度比电流要快得多,所以这种光产生的力预期可以以几十吉赫兹(GHz)的速度驱动纳米机械。 此项研究成果有望引领出新一代半导体芯片技术——用光来取代电。未来运用这种新技术,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可以实现基于光学和量子原理的高速高效的计算和通信。[编辑本段]纳米探针在药物筛选中首获应用 英国伦敦纳米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探针,利用该纳米探针可以检测出某种抗生素药物是否能够与细菌结合,从而减弱或破坏细菌对人体的破坏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纳米探针运用于药物筛选,相关试验的初步结果已经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人们在用抗生素治病的过程中,引起疾病的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从而使得抗生素失去药效。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是与致病细菌的细胞壁结合后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使得致病细菌死亡,一旦产生抗药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壁变厚,抗生素无法与细胞壁结合。 研究人员在一排纳米探针上覆盖组成细菌细胞壁的蛋白质,一旦抗生素与细胞壁结合,探针的表面重量就会增加,这一表面压力会导致纳米探针发生弯曲。通过对万古霉素药物的研究发现,抗药性细菌的细胞壁硬度是非抗药性细菌的1000倍。所以通过纳米探针探测出各种药物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改变,筛选出对致病细菌破坏力最大的抗生素。纳米探针的运动轨迹 纳米金属用途简介 钴(Co) 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利用纳米钴粉记录密度高、矫顽力高(可达119.4KA/m)、信噪比高和抗氧化性好等优点,可大幅度改善磁带和大容量软硬磁盘的性能。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 吸波材料。金属纳米粉体对电磁波有特殊的吸收作用。铁、钴、氧化锌粉末及碳包金属粉末可作为军事用高性能毫米波隐形材料、可见光——红外线隐形材料和结构式隐形材料,以及手机辐射屏蔽材料。 铜(Cu) 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导电涂层处理。纳米铝、铜、镍粉体有高活化表面,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在低于粉体熔点的温度实施涂层。此技术可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生产。 高效催化剂。铜及其合金纳米粉体用作催化剂,效率高、选择性强,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等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导电浆料。用纳米铜粉替代贵金属粉末制备性能优越的电子浆料,可大大降低成本。此技术可促进微电子工艺的进一步优化。 铁(Fe) 高性能磁记录材料。利用纳米铁粉的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大(可达1477km2/kg)、信噪比高和抗氧化性好等优点,可大幅度改善磁带和大容量软硬磁盘的性能。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领域。 吸波材料。金属纳米粉体对电磁波有特殊的吸收作用。铁、钴、氧化锌粉末及碳包金属粉末可作为军事用高性能毫米波隐形材料、可见光——红外线隐形材料和结构式隐形材料,以及手机辐射屏蔽材料。 导磁浆料。利用纳米铁粉的高饱和磁化强度和高磁导率的特性,可制成导磁浆料,用于精细磁头的粘结结构等。 纳米导向剂。一些纳米颗粒具有磁性,以其为载体制成导向剂,可使药物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聚集于体内的局部,从而对病理位置进行高浓度的药物治疗,特别适于癌症、结核等有固定病灶的疾病。 镍(Ni) 磁流体。用铁、钴、镍及其合金粉末生产的磁流体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密封减震、医疗器械、声音调节、光显示等。 高效催化剂。由于比表面巨大和高活性,纳米镍粉具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可用于有机物氢化反应、汽车尾气处理等。 高效助燃剂。将纳米镍粉添加到火箭的固体燃料推进剂中可大幅度提高燃料的燃烧热、燃烧效率,改善燃烧的稳定性。 导电浆料。电子浆料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中的布线、封装、连接等,对微电子器件的小型化起着重要作用。用镍、铜、铝纳米粉体制成的电子浆料性能优越,有利于线路进一步微细化。 高性能电极材料。用纳米镍粉辅加适当工艺,能制造出具有巨大表面积的电极,可大幅度提高放电效率。 活化烧结添加剂。纳米粉末由于表面积和表面原子所占比例都很大,所以具有高的能量状态,在较低温度下便有强的烧结能力,是一种有效的烧结添加剂,可大幅度降低粉末冶金产品和高温陶瓷产品的烧结温度。 金属和非金属的表面导电涂层处理。由于纳米铝、铜、镍有高活化表面,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在低于粉体熔点的温度实施涂层。此技术可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生产。 锌(Zn) 高效催化剂。锌及其合金纳米粉体用作催化剂,效率高、选择性强,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合成甲醇等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1. 张炳,李国军,任瑞铭,耐高温有机硅油墨的制备与表征,有机硅材料,2011,25(1):18-22;2. 林继辉,李国军,任瑞铭,40Cr钢端淬试验过程的数值模拟,热处理,2010,25(4):54-57;3. 崔学军,李国军,卢俊峰,王修春,任瑞铭,正极材料LiFePO4充放电原理及改性研究,材料导报,2010,24(6):53-57;4. 董洪亮,李国军,崔学军,任瑞铭,有机硅KH570改性硅溶胶杂化涂层的制备与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10,38(3):88-90;5. 崔学军,李国军,董洪亮,任瑞铭,铝合金表面不燃有机-无机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7(5):704-708;6. 崔学军,李国军,董洪亮,任瑞铭,二次喷涂改性无机涂层,涂料工业,2009,39(7):41-44;7. 张琦,李国军,任瑞铭,新型无铅铁电陶瓷BaTi2O5粉体的制备,陶瓷,2009,12,28-30;8. 郑杰,李国军,李宝伟,黄浩,刘晓光, 沉积温度及走丝速度对SiC纤维拉伸强度和B4C涂层厚度、表面形貌的影响, 航空材料学报, 2008, 28(4):61-649. 崔学军,李国军,任瑞铭.无机非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现状及发展的可行性.上海涂料, 2007, 45[1]:30-3310. 崔学军,李国军,任瑞铭,一种无机防火涂料制备工艺的研究。涂料工业,37(12):56-6011. 崔学军,李国军,任瑞铭,硅溶胶-单组分水性氟树脂复合涂料的制备.化工新型材料.2007,35(12):63-6512. 崔学军,李国军,任瑞铭。提高CeO2基固体电解质电性能的几种方法。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40(1):9-1313. 崔学军,李国军,任瑞铭,高分子网络微区沉淀法制备纳米NIO粉体。2006年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增刊):76-7914. 李逵,李国军,任瑞铭,工艺参数对微区沉淀法制备纳米MgAl2O4粉体的影响,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36(增刊):84-8715. 崔学军,李国军,任瑞铭,铝合金用有机-无机(硅溶胶)复合涂料的制备研究.材料保护,2008,41(6):37-4016. 崔学军,李国军,任瑞铭,铝合金表面硅溶胶防火涂层的研制, 电镀与涂饰, 2008, 27(4): 43-4617. 李国军,任瑞铭,黄校先,郭景坤,纳米晶氧化镍的制备及表征,无机化学学报,2004,20(3):287-290;(SCI)18. 李国军, 任瑞铭, 刘小光,仝建峰,陈大明, La0.8Sr0.2MnO3多孔阴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硅酸盐学报,2004,32(2):209-21219. 李国军,黄校先,郭景坤,Al2O3/Ni金属陶瓷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无机材料学报,2004,19(3):546-552;(SCI、Ei 收录)20. 李国军,刘晓光,陈大明,凝胶注模技术制备La0.8Sr0.2MnO3材料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航空材料学报,2004,24(1):32-3521. 李国军,任瑞铭,黄校先,郭景坤,工艺参数对醇法制备纳米晶NiO尺寸的影响,中国粉体技术,2004,10(2):8-1022. 李国军,黄校先, 郭景坤,陈大明,烧成温度对Al2O3/Ni复合材料的致密化、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复合材料学报,2003,20(2):58-63;(Ei)23. 李国军,黄校先, 郭景坤,晶内/晶间复合型Al2O3/Ni纳米金属陶瓷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无机材料学报,2003,18(1):71-77; (SCI、Ei)24. 李国军, 陈大明,黄校先, 郭景坤,残余应力对Al2O3/Ni金属陶瓷断裂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材料工程,2002, NO.12: 36-3847. 李国军,刘晓光,陈大明,锰酸镧水基料浆稳定性的研究,中国稀土学报, 2002, 20(增刊),126-12825. 李国军, 陈大明,黄校先, 郭景坤, 包裹和热压工艺制备Al2O3/Ni金属陶瓷,航空材料学报,2002,22(1),1-5; (Ei)26. 李国军,赵世柯,黄校先,郭景坤,Ni包裹Al2O3复合粉体的制备,无机材料学报,2002, 17(2), 235-240;(SCI、Ei)27. 李国军,黄校先, 郭景坤,陈大明,醇-水法制备纳米晶NiO粉体,功能材料,2002,33(4):398-400;28. 李国军, 刘晓光,陈大明,Ni含量对Al2O3/Ni金属陶瓷的致密度、晶粒尺寸和断口形貌的影响,材料工程,2002, (增刊)224-227;29. 李国军,黄校先,郭景坤, Al2O3基金属陶瓷界面润湿性的改善, 材料导报,2001,15(4),33-34.30. 李国军, 刘晓光,陈大明,Ni含量对Al2O3/Ni金属陶瓷的致密度、晶粒尺寸和断口形貌的影响,材料工程,2002, (增刊)224-227;31. 李国军, 黄校先, 郭景坤, Al2O3基金属陶瓷的研究现状, 材料导报, 2000,14(9), 22-2432. 李国军,黄校先,唐绍裘,郭景坤, 2Y2O3-xCeO2对ZTM复相陶瓷相组成、显微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8(3), 43-4733. 李国军,黄校先,唐绍裘,郭景坤, ZTM复相陶瓷材料的原位反应烧结过程的研究, 陶瓷学报, 2000,21(2),63-67;34. 唐绍裘,李国军,谢志鹏,莫来石-氧化锆复相陶瓷材料原位反应烧结机理的研究,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8(3),21-25;35. 李国军,唐绍裘,曾爱香,余润洲,Al2O3含量对ZTM复相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现代技术陶瓷,1998,19(NO.3,增刊)489-49336. 李国军,李德意,余润洲,PSZ的含量对Al2O3-PSZ复合陶瓷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火花塞与特种陶瓷,1997,No.3, 45-4760. 37.李国军,任瑞铭,刘小光,仝建峰,陈大明, 凝胶注模制备La0.8Sr0.2MnO3多孔阴极材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2);244-247(SCI)38. 李国军,任瑞铭,陈春焕,刘小光,仝建峰,陈大明,La0.8Sr0.2MnO3料浆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的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3.32(增刊1):393-396;39. 李国军,吴艳波,陈春焕,螯合物-凝胶法制备La0.8Sr0.2MnO3粉体,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34(增刊)1-440. 刘晓光,李国军,仝建峰,周洋,陈大明,硼吖嗪聚合物先驱体热解制备BN基复合材料,航空材料学报,2002,22(3):55-58; (Ei)41. 刘晓光, 李国军仝建峰周洋陈大明氧化锆电解质薄膜制备技术最新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2, 16(11): 35-38;42. 刘晓光,陈大明,李国军,仝建峰,周洋,氧化锆固体电解质水基凝浇注模低成本制备技术,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2, 31(增刊1): 225-228; (SCI)66. 刘晓光,李国军,陈大明,氧化锆水料浆稳定性研究,材料工程,2003,9:30-33; (Ei )545443. 刘晓光,李国军,仝建峰,陈大明,8%Y2O3-ZrO2水基料浆的流变性质研究,硅酸盐学报,2003,31(10):923-927;(Ei)44. 刘晓光,李斌太,李国军,陈大明,水基凝胶注模法制备稳定氧化锆坯体的研究,硅酸盐通报,2003,6: 68-70(78);45. 余润洲,李国军,唐绍裘,有机湿化学法制备a-Al2O3超细粉末的研究,陶瓷工程,1997,31,增刊,65-68 (第三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46. 余润洲,李国军,李德意,陶瓷材料烧结技术的进展,陶瓷工程,1997,31(6),35-38

胶体电解质毕业论文ppt课件

明矾净水,明矾在水中会部分水解为氢氧化铝,水中的胶粒一般为有机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铝与水中的杂质所带的电性相反,相遇即可发生聚沉; 胶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表面积/颗粒体积),因而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使胶粒表面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这样胶粒就带有电荷。不同的胶粒吸附不同电荷的离子。一般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粒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吸引阴离子,胶粒带负电。 ——引自百度知道卤水点豆腐,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或加热均可使胶体发生凝聚。加入电解质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形成大颗粒而沉淀。一般规律是电解质离子电荷数越高,使胶体凝聚的能力越强。用胶体凝聚的性质可制生活必需品。如用豆浆制豆腐,从脂肪水解的产物中得到肥皂等。 ——引自百度知道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 这个首先要求化肥中的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在植物的根细胞膜上,进行离子交换,植物以氢离子和碳酸氢根交换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你如果说这个跟胶体有关,只能说胶体颗粒比较小,表面积较大,更容易溶解在水中,释放离子。工业制皂中的盐析在水中加入盐会使某些有机物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从水中分离出来,这种现象叫盐析,注意,盐析的原理与聚沉不同,且盐析是可逆的。有机物分子中包含亲水基和憎水基,其比例决定了他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加入的盐离子可以降低水对亲水基的吸附力,使有机物析出。血型不同的人不宜相互输血人的细胞上含有表明自己身份的物质(即抗原),免疫系统通过这种物质辨别细胞是自身细胞还是异体细胞,并对异体细胞进行消灭,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一个抗体可以结合两个抗原,这样异体细胞就被大量抗体连在一起了,减低了活性,对于血液,就是造成血凝了。血细胞抗原有AB两种,O型血没有抗原,含有某种抗原的人就不含有对应的抗体,因此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

电泳时在外电场作用下带有电荷的粒子做定向的迁移。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的电荷数目、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以及pH、温度和所加的电压。现象一般是有明显的分层。

现象解析处于物质表面的那些原子、分子或离子跟处于物质内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不一样。处于物质表面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只受到旁侧和底下其他粒子的吸引。因此物质表面的粒子有剩余的吸附力,使物质的表面产生了吸附作用。当物质细分到胶粒大小时,暴露在周围介质中的表面积十分巨大。所以在胶体分散系中,胶粒往往能从介质中吸附离子,使分散的胶粒带上电荷。不同的胶粒其表面的组成情况不同。它们有的能吸附正电荷,有的能吸附负电荷。因此有的胶粒带正电荷,如氢氧化铝胶体。有的胶粒带负电荷,如三硫化二砷(As2S3)胶体等。如果在胶体中通以直流电,它们或者向阳极迁移,或者向阴极迁移。这就是所谓的电泳现象。同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减少了胶粒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从而阻止了胶粒相互结合变成更大的颗粒以沉淀析出。如果在这类胶体中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凝聚而沉淀。河流中的粘土胶粒由于吸附了氢氧根离子而带负电荷。当河水流到含盐的海水里时,带负电荷的粘土胶粒被海水中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及镁离子中和,使粘土沉淀下来,最终在河口形成了三角洲。在高炉的烟中,炭黑和灰尘常呈胶粒状,并带有电荷。如果在烟囱上安装一个高压电极,可以吸收带负电荷的胶粒,并沉积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从中回收到贵重的产品,还可以减少空气的污染。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胶体属于混合物,所以都不是电解质。胶体都不能透过半透膜。例如渗析就是利用胶体的这一性质。Fe(oh)2不是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胶体呈电中性,不导电。

电解质合成氨论文百度学术

(1)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写出平衡常数为k= c 2 (N H 3 ) c( N 2 ) ?c 3 ( H 2 ) ,由于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k= c 2 (N H 3 ) c( N 2 ) ?c 3 ( H 2 ) ;减小;②200℃、100MPa时氨气的含量最大,则H 2 转化率最高,但实际工业生产中越强不能太大,因压强太高,对生产设备要求也高,难以实现,故答案为:200℃、100MPa;压强太高,对生产设备要求也高,难以实现;③A.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错误;B.寻找常温下的合适催化剂可减少能量的消耗,为研究的主要方向,故B正确;C.△S<0,需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故C错误;D.增大n(N 2 )可提高H 2 的转化率,故D正确.故答案为:BD;(2)氨气为碱性气体,易与酸反应,所以电解质溶液应呈碱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氨气被氧化生产氮气,电极反应式为2NH 3 -6e - +6OH - =N 2 +6H 2 O,故答案为:碱性;2NH 3 -6e - +6OH - =N 2 +6H 2 O.

(1)每生成0.1molNH3放热4.61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H=-92.2kJ/mol,升高温度虽然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能增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答案为:N2(g)+3H2(g)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g)△H=-92.2kJ/mol;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2)铁触媒中n(Fe2+):n(Fe3+)=1:1,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n(Fe):n(O)=2:2.5=4:5,n(Fe2O3)=240g160g/mol=1.5mol,当n(Fe2+):n(Fe3+)=1:2时活性最高,则应生成1molFeO,2Fe2O3+C=4FeO+CO2↑,     12g  4mol     m    1molm=3g,故答案为:4:5;3;(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硝酸会氧化其中可能存在的二价铁,只能判断样品溶解于硝酸后中存在三价铁而不能确定原样品中铁元素的价态,所以加入硝酸溶解不合理,应加入非氧化性酸溶解铁触媒,故答案为:不合理;由于硝酸会氧化其中可能存在的二价铁,结果只能判断样品溶解于硝酸后中存在三价铁而不能确定原样品中铁元素的价态;(4)N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4+,电极反应式为N2+6e-+8H+=2NH4+,故答案为:N2+6e-+8H+=2NH4+.

细说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总的说来,离子浓度越高,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其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一、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比较1.物质浓度相同的强、弱电解质溶液,由于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离子浓度低,此时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因此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做导电能力的对比实验就可以判断强弱电解质。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如:常温下,10克醋酸与10克硫酸钡分别加入100克水中配成的溶液中,醋酸的导电性强。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只有极小部分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发生电离,所以硫酸钡溶液的导电性差,但硫酸钡是强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一般要溶于水,如固体氯化钠、纯硫酸是不能导电的。4.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该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l2、SO2的水溶液导电,但SO2是非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二、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1.加其它电解质①一般来说,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如氯化钠溶液中加硝酸钾,但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或硫酸铜时,在增加电解质的过程中会出现难导电的极点,因为它们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和难电离物质,出现极点后,继续增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又会增强。②一般来说,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如醋酸溶液中冰醋酸,但氨水中加冰醋酸时,溶液的导电性会显著增强,因为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氢硫酸时,溶液的导电性会显著减弱,因为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水和单质硫。③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④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强电解质,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2.加水稀释:一般来说,加水稀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减弱的,但浓醋酸在加水稀释时,有一段时间内导电性会略为增强,因为浓醋酸的电离度很小,加水后的一段时间内,醋酸电离度的增加是主要变化,溶液体积增加是次要变化。3.升高温度:一般来说,电解质溶液升高温度时,导电能力增强,因为温度高离子运动速率大,其中弱电解质溶液如醋酸溶液变化尤为明显,但不会是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因为高温时,弱电解质可能会挥发。值得注意的是,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因为温度高时电阻大。4.亚硫酸溶液中通氯气,导电能力增强,亚硫酸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导电性也增强,因为亚硫酸具有还原性,与氯气、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等。

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论文

以下翻译请楼主费心审阅。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a polymer electrolyte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nducting species and their mobility. 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取决于导电物质的浓度和它们的迁移性。The low ionic conductivity in a polymer complex resulting from the crystalline phase that affects the mobility of ions could be overcome by blending, plasticizing, etc. 在一种由结晶相(这会影响离子的迁移性)产生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低离子电导率可以通过共混和增塑等方法来克服。In this work, blended polymer electrolytes with polymers PVC, PEG, and inorganic salt LiClO4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eramic filler (TiO2) were prepared.在本研究中, 我们用聚合物PVC(聚氯乙烯)、PEG(聚乙二醇)和无机盐LiClO4,以不同浓度陶瓷填充剂(TiO2)制备了共混的聚合物电解质。The weight ratios between PVC:PEG:LiClO4 were kept constant throughout, and the wt.% of TiO2 was varied (0, 5, 10,15, 20). PVC:PEG:LiClO4 之间的重量比始终保持不变,而TiO2的wt%(质量分数)则是变化的(0,5,10,15,20)。The polymer films so obtained were flexible, opaque, and free standing. 这样获得的聚合物薄膜是柔软而不透明的,而且是自支撑的。The ionic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se polymer electrolytes by employing variable frequency complex AC impedance technique (LCZ 3330 meter, Keithley, USA, in the frequency range 40–100 kHz).对这些聚合物电解质已进行了离子电导率的测量,采用的是可变频率复合交流阻抗技术(LCZ 3330仪表,美国Keithley公司,频率范围40-100kHz)。The thin films of the polymer complex were sandwiched between the two stainless steel electrodes attached to the conductivity jig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ionic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这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薄膜相三明治一样夹在两个不锈钢电极之间,不锈钢电极附着于专门设计用于离子电导率测量的电导率夹紧装置。The two SS electrodes act as blocking electrodes for Li+ ions under an applied electric field.这两个不锈钢电极的作用是在一个施加的电场下作为锂离子的阻塞电极。The conductivity values of the polymer complex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formula σ=l/RbA) from the bulk resistance obtained from the intercepts of the Cole–Cole plot and are tabulated (Table 1). 这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数值由体电阻计算(用公式σ=l/RbA ),体电阻则由阻抗圆图的截距获得,电导率数值被列于表1中。The polymer electrolytes were also subjected to conductivity studie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300–373 K). The graphical plotting of the variation of Z′ and Z〃 for the polymer compositions are shown in Fig. 3. 该聚合物电解质还受到了(300-373K)温度范围的电导率研究。关于聚合物组分的Z′ and Z〃变化的图形绘制示于图3。Figure 4 depicts the Arrhenius plot of conductivity in PVC–PEG–LiClO4 polymer electrolyte in the form of thin films. 图4描绘了薄膜形式的PVC–PEG–LiClO4 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阿累尼乌斯图。The non-linearity in Fig. 4 indicates that ion transport in polymer electrolytes is dependent on polymer segmental motion.图4中的非线性现象表明, 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离子输运取决于聚合物的链段运动。Thus, the result may be described by the VTF relation, which describes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a viscous matrix.因此,其结果可以用VTF(Vogel-Tamman-Fulcher)关系来描述, 这一关系可以描述一种粘性母料中的输运性质。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conductivity values also increase for all the compositions. 我们还观察到,随着温度的升高,所有组分的电导率值也增加。At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movement of polymer chain segments, and the dissociation of salts are improved, thereby increasing ionic conductivity. 在高温下,聚合物链段的热运动,以及盐的离解得到改善,从而使离子电导率提高。However, at low temperature, the presence of lithium salt leads to salt–polymer or cation–dipole interaction, which increases the cohesive energy of polymer networks. 可是在低温下,锂盐的存在导致了盐-聚合物或阳离子-偶极子的相互作用,这提高了聚合物网络的结合能。

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依赖的浓度和机动性。进行物种在一个较低的离子电导率。对性能较好的聚合物复合而造成的影响结晶阶段的离子迁移可以克服塑化混,等等。在这部作品中,混聚合物电解质与polymersPVC、钉子、和无机盐LiClO4以不同浓度的陶瓷填料(二氧化钛)。重量比PVC:汇率:LiClO4之间始终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wt.二氧化钛是多样的(0)、(五)、10,15、20)。聚合物膜进行了比较灵活,所以不透明的、独立的. 测量的离子电导率进行这些聚合物电解质利用变频复杂的交流阻抗法(LCZ 3330仪、吉时利、美国、频率40 - 100khz),薄膜的聚合物复合被夹在两个人之间的不锈钢焊条附有电导率夹具,专为离子电导率的测量方法。这两个学生电极作为阻断电极李+离子在电场电导率值的计算了聚合物复合体(公式σ= l / RbA)从体积电阻中获得的Cole-Cole截获并表情节(表1)。聚合物电解质 也受导学的温度范围内(300 - 373 K)。图形绘制的变化的Z轴和Z〃′对聚合物作品都显示在图3。图4描绘的阿伦尼斯阴谋在PVC-PEG-LiClO4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薄膜。非线性,如图4表明离子聚合物电解质运输是依赖于聚合物节段性运动。因此,其结果可能是VTF关系描述,并给出了在粘性矩阵的性质。它也观察到作为温度的升高,也增加了电导率值为所有的曲子。在高温、热运动的聚合物链段,和分离的改进,从而提高盐离子电导率。然而,在较低的温度,在场的锂盐导致salt-polymer或cation-dipole互动,提高能源的聚合体网络的凝聚力。

细说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总的说来,离子浓度越高,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其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一、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比较1.物质浓度相同的强、弱电解质溶液,由于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离子浓度低,此时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因此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做导电能力的对比实验就可以判断强弱电解质。2.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如:常温下,10克醋酸与10克硫酸钡分别加入100克水中配成的溶液中,醋酸的导电性强。因为硫酸钡难溶于水,只有极小部分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全部发生电离,所以硫酸钡溶液的导电性差,但硫酸钡是强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一般要溶于水,如固体氯化钠、纯硫酸是不能导电的。4.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该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l2、SO2的水溶液导电,但SO2是非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二、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1.加其它电解质①一般来说,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如氯化钠溶液中加硝酸钾,但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或硫酸铜时,在增加电解质的过程中会出现难导电的极点,因为它们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和难电离物质,出现极点后,继续增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又会增强。②一般来说,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如醋酸溶液中冰醋酸,但氨水中加冰醋酸时,溶液的导电性会显著增强,因为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氢硫酸时,溶液的导电性会显著减弱,因为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水和单质硫。③强电解质溶液中加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④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强电解质,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2.加水稀释:一般来说,加水稀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减弱的,但浓醋酸在加水稀释时,有一段时间内导电性会略为增强,因为浓醋酸的电离度很小,加水后的一段时间内,醋酸电离度的增加是主要变化,溶液体积增加是次要变化。3.升高温度:一般来说,电解质溶液升高温度时,导电能力增强,因为温度高离子运动速率大,其中弱电解质溶液如醋酸溶液变化尤为明显,但不会是温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因为高温时,弱电解质可能会挥发。值得注意的是,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因为温度高时电阻大。4.亚硫酸溶液中通氯气,导电能力增强,亚硫酸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导电性也增强,因为亚硫酸具有还原性,与氯气、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等。

钠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成分:钠离子电池电解质按其存在状态讲有液态和固态两类之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用于钠离子电池的液态电解质也是由钠盐溶于有机溶剂中,钠盐一般可以为:NaPF6,Na-ClO4,NaAIClh,NaFeClh,NaSO,CF3,NaBF4,NaBClh,NaNO3,NaPOFA,NaSCN,NaCN,NaAsF6,NaCF3CO2,NaSbF6,NaC6HsCO2,Na(CH3)C6H4SO3,NaHSO4,NaB(C6Hs)4等等;对有机溶剂则有以下要求:介电常数大,熔点低(常温时为液态),钠离子导电能力强。为满足前叙几点要求,电解质溶剂一般为无水二元组分,其成分可以是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1,2-二甲氧基乙烷(DME),四氢呋喃(THF),2-甲基四氢呋喃(2-MTHF)等。在最终配制成的电解质中,Na+摩尔浓度以1mol/L左右为宜。 钠离子电池液态电解质配置要求高(无水)、易泄漏、不安全(如造成单质金属负极生成枝晶,导致电池内部短路而发生爆炸)。特别是以单质钠为电池负极材料时,它与液态电解质间的反应造成该类电池发展困难。使用合金负极是一种方案,但合金中钠离子扩散困难,而且在多次循环之后,其体积有显著变化。另外一种解决方案是改进电解质,即在选择适当溶剂的同时,加入添加剂。但人们也在寻找新型电解质材料,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聚合物电解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般来讲,所谓聚合物电解质就是将盐类物质以掺杂的形式混入聚合物制成导电(主要是离子导电)的高分子。 常见的用作钠离子电池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PE)的高聚物有聚氧化乙烯、聚苯胺、聚吡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四氟物等,按高聚物的构型不同,它们可分别形成线形高分子电解质、梳状高分子电解质、交联网络高分子电解质等不同种类的聚合物电解质。 碱金属盐则有Nal、NaBH4、NaBF4以及聚磷酸钠等,它们一般都有带负电荷的大体积阴离子。将来开发新盐时可考虑:①有宽的电化学窗,②与聚合物基体形成低共熔复合材料,③阴离子结构对称或柔顺,有增塑作用。这类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可能是导电通道、隧道效应和场致发射三种机理作用的竞争结果。而已发现的PEO-NaBH4体系中,由于阴离子配对的阻碍作用,降低了离子导电性。为满足充电电池的导电需要,应要求SPE的离子导电性在10-3S/cm以上。然而在盐池的导电需要,应要求SPE的离子导电性在10-3S/cm以上。然而在盐类掺杂后所获得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能尚不能达到这一水平。因此,今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应侧重于开发出对正、负极材料具有稳定性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Nasicon也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钠离子导体,它是由钠、错、硅、磷、氧5种元素构成的复合电解质。美国专利曾报导用Na3Zr2Si2PO12粉末与Teflon混合可制得极薄固体电解质。常见的硫酸钠基固体电解质与Na3x+2y+zPxOyClz(0≤x,y,z≤1;x,y,z中仅一个为0)也是中高温使用的快离子导体。要想用于新型二次钠离子电池,这类固态电解质应在常温下就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而且制备容易。SiO2骨架三维空间钠离子导体的研制成功已向这一目标靠近,但尚未在钠离子电池中得到应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