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论文

王廉总撰稿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特色与发展对标》着眼于珠三角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和发展,综述和分析国际各大成熟的湾区形态,对粤港澳湾区主体各城市展开细致探讨,并延伸到更广泛的城市 和地区,从文化、经济的角度给与有针对性的,系统 的规划和建议。 综述分析湾区形态 ; 细致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主体城市群; 针对性提出文化、经济发展建议 湾区是滨海城市特有的一种城市与区域空间,通常是指由一个或相连的多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国际上,“湾区”一词多用于描绘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随之衍生的经济效应则称为“湾区经济”,形成的实物形态、活动形式等称之为“湾区文化”。 湾区概念,较早见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研究湾区经济,在国内学者中公开发表文章,是王廉于2002年在《可持续研究》上发表了《全球十大湾区》。 1 小尺度的湾区空间。指陆地所包围海面面积较小,一般小于5平方公里,最大不超过10平方公里。 2 中等尺度的湾区空间。湾区面积适中,海湾两岸有水路和陆路两种交通,通常是城市的一部分,或隶属于某个行政区,如胶州湾,大连湾。 3 大尺度的湾区空间。湾区面积较大,通常有多个城市一起构成一个城市群或经济圈,如渤海湾、旧金山湾。 4 超大尺度的湾区。区域内可能包含很多小型和中型的海湾,如孟加拉湾、墨西哥湾等都是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这些湾区通常包括很多国家。  伍凤兰等人基于国际三大知名湾区的实例,采用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将湾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950年以前为港口经济发展与第一代港口经济 1950年至1980年为工业经济发展与第二代港口经济 1980年至1990年为服务经济发展与第三代港口经济 1990年以后为创新经济发展与第四代港口经济。 分别针对基本概括、湾区文化、发展进程、空间形态、人才文化、文化进程、港口文化、环境分析、开放文化、文化创新、特色小镇、制度文化、产业特色、科教文化、投资文化、经济特点、文化创造、科技文化、文明转型、城市分工、科技教育、环境分析这些方面来分析旧金山、纽约、东京、伦敦四大湾区。 城市文化分析:人居文化、文化业态、交通文化、科教卫生文化、文旅节庆、实力分析、人才结构。金融文化、创意之都、世界cbd 制定并实施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推动产业转型;重视城市基础设施与产业的联结;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依托港口建设,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重视港城协调联动,实现港城共荣;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集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3e“原则,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保护、解决住房和交通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公有公营的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建立区域内城市间的协调机制。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社会的环境。 低密度、盲目蔓延的对外扩展,城市土地利用低效。 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巩固和提升中心地位,强化管理中心功能,推动专业和创新发展,建设中心。 推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城市空间。 传统文化:岭南文化是底色,根株区块。中外融合,文化名片。地缘地理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近现代:西学东渐。人文文化。文化引领,现代文化:体育文化、服饰文化、商品文化、时尚文化、开放文化创新文化。 根据湾区文化形态、产业看,湾区文化的优势在产品制造、创意、设计与体育文化、时尚文化等方面需要加强。 从结构调整、区域发展发展看定位为区域一体化重要节点城市。从生态文明来看,定位为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城市,从改革创新来看,定位为体制机制改革前沿城市。 资源分析:作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群之一,湾区各个城市各有优势。粤港澳之间虽有合作联系会议,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合作机制,必须协调,突破地域性和局部矛盾的障碍。同时我们需要一套日常化的联合监督机制,专门、专业、常规化的全程跟踪反馈粤港澳大湾区合作项目的推进。发展思路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 发展概况、第二节 文化特色与品牌(文化地位、现代文化文化底蕴、社会综述评论)、第三节 文化对标(业态分析——城市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需要构建智能城市治理体系,并分行业、街区、节点、公共设施、项目的数字化,集成为智能化管理机制,从而形成时代的趋势文化。社区的人口与空间标准化治理;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的主要轨道交通与郊区轨道交通、高速自行车道与绿道建设,信仰性文化设施建设按每万人设计。文化设施) 广州城市形态是一个以中心城区为主,以老城区和周边组团+南沙海洋组团+郊县区的一种空间形态。 第一节 发展概况、第二节 文化特色、第三节 社会综评、第四节 文化对标(展会文化、平台文化、创意文化、大众文化、主题文化、移民文化、文体设施) 第一节发展概况、第二节社会综评、第三节文化对标 第一节 发展概况、第二节 特色文化、第三节文化对标(澳门具有历史性(世界建筑文化遗产)、现代性(时尚文化)、娱乐性(旅游与博彩业)的特点。拉丁文化、博彩文化、宗教文化、妈祖文化、会展文化、中西交汇。 推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佛山市广东工业仅次于深圳的第二城市,在工商业城镇升级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平台小镇、服务小镇,拉长产业链条的服务员方面空间很大。第二节 特色文化:多元文化,文化高地,美食文化,陶艺文化,龙舟文化。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文化对标:城市文化形态的构建、产城社融合、智能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可以考虑分行业、街区、节点、公公设施、项目的数字化,集成为智能化管理机制,从而形成时代的趋势文化。如20层以上高楼装高空探头,对桥梁道路拐弯处每50米一个数字标示,社区的人口与空间标准化治理,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的主要轨道交通、高速自行车道与绿道建设、信仰性文化设施建设按每万人设计等方面。 第一节发展概况 第二节 文化特色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文化对标 第九章 惠州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对标分析 第十章 江门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对标分析 第十一章 珠海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需要重构城市战略、产业特色、公共设施文化等。情侣路可以对比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艺术大街和相应的文化建筑风格。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对标分析 第十二章 中山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结构引导 优化功能与提升服务,实现中心强化,改变市镇扁平化结构,统筹区域,划分五大组团,构建市-团-镇货街道-社区的等级空间与服务体系。 要素管控 划定生态控制线及管制分级,明确城市开发边界,生态控制区不低于市域面积50%;确定重大基础设施走廊与公共服务设施。真正的提升环境品质,在生态要素管控的基础上,应强化山水生态系统的构建,将山水融入城乡,通过大型郊野公园、滨水生态廊道等方式提升城市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 减量规划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业集中入园、闲置用地清理等多种途径实现减量规划,确保三规合一,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规划实施的思考:总体规划创新更多的是在空间层面,从关注用地布局道结构引导和要素管控家,但由于缺乏具体措施,如对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增长边界的管控,更多的是禁止或清退等用语,难以实施。要促进发展转型,目前的空间管控。推进转型发展的规划方案与实施路径的创新。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社会综评与文化对标 第十三章 肇庆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特色文化 第三节 文化对标 第十四章 粤东西北文化特色与对标分析 第一节 粤东城市群的三级融入 第二节 粤西城市群的三级融入 第三节 粤北城市群的三级融入 全球20个湾区城市群概况 波罗的海湾区

本期关键词是  一国两制  :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 本期分别从新闻传播、法律、教育、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一国两制”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 | 【 法律 】 “一国两制”实践中加强香港青少年宪法 和基本法教育的思考 摘要: 香港青少年有接受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开展是中央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宪法是基本法的"根"和"源",是"爱国者治港"的坚强后盾。既有的"一国两制"实践证明,香港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抛却宪法单讲基本法,不能让基本法脱溢出宪法总架构而造成可能的反噬。本文从国家、香港特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维度分析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现存问题,在厘清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提出明确"一国两制"国民教育的核心枢纽、充实内涵要素、优化形式载体和展开质量评估等教育对策建议。 [1]江雪松.江苏大学法学院[J].“一国两制”实践中加强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 2021,(07):38-45| 2 | 【 经济 】 “一国两制”下香港居民跨境消费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蛇口街道为例 摘要: 深港边界是全球跨境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以通过深圳湾口岸前往蛇口消费的香港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和空间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香港居民来往深圳的消费模式和行为影响因素,发现在蛇口的跨境港人多来自"新界西"的屯门、元朗、荃湾三地,呈现以公交出行为主、出行频率高、消费低、时间短、老龄化、女性多的特点,其跨境行为主要受到个人年龄及收入、出行距离、区位等因素影响;港人在深港边界的跨境活动开始出现与收入、年龄相关的空间分异现象,呼吁展开针对不同过境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厘清其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建构粤港"优质生活圈"、促进粤港两地间更便利的跨境活动和更深层次的协作。 [2]陈虹.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J].“一国两制”下香港居民跨境消费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蛇口街道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21,30(05):1024-1035| 3 | 【政治】 “一国两制”与功能代表制 ——以金庸《明报》社评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选举委员会和立法会部分成员由"功能界别"选举产生。但长期以来,功能代表制都被视为一种有"香港特色"的地方性制度,鲜有人进一步追问其背后的"国家理由"。本文试图通过重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查良镛(金庸)的功能代表理论,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揭示功能代表制对于"一国两制"的重要价值。概言之,功能代表制使主权国家的意志和利益,以及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都可以在特区的日常政治中被制度性地代表,有利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推动国家改革开放,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在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今天,金庸的功能代表理论依然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3]康向宇.清华大学法学院[J].“一国两制”与功能代表制——以金庸《明报》社评为中心的考察,开放时代. 2021,(06):49-65+| 4 | 【戏剧影视】 庆典类纪录片的政治站位与家国情怀: 评《澳门二十年》 摘要: <正>一、《澳门二十年》的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制度自信,贯穿了《澳门二十年》全篇,而最能体现"一国两制"制度自信的是它的开篇第一集《同心》。通过中央政府全面管治权的落实和特区政府高度自治权的实施,通过完善以基本法为宪制基础的法制建设,通过家国情怀、人心齐聚、 [4]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J].庆典类纪录片的政治站位与家国情怀:评《澳门二十年》,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42(03):119-121| 5 | 【新闻与传播】 加强“一国两制”宣传的策略探析 摘要:  <正>2017年7月1日将迎来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一国两制"在我国香港地区的实践总体上被认为是成功的,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一国两制"在香港被"错误"理解,导致近几年香港发生"占中"事件、普选风波以及港人和内地游客的摩擦。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挑战,与港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一国两制"理解的偏差有关。 [5]汪闽燕.法制日报社国际部[J].加强“一国两制”宣传的策略探析,青年记者. 2017,(17):30-32| 6 | 【教育学】 “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 发展研究 摘要: 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之源。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的短板明显。为实现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带来的"抱团创新",亟待从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的集群发展。 [6]欧小军.惠州学院[J].“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 2018,(09):17-22| 7 | 【行政学】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下的粤港协同治理 —— 基于三种合作形式的案例比较研究 摘要: 近年来,协同治理理论及相关实践在公共管理领域被广泛讨论,现有文献所关注的协同治理主要在制度背景相似(或相同)的主体间展开,鲜有研究关注存在制度差异的府际间协同合作。论文采用协同治理网络作为分析框架,以回归以来粤港跨境合作为切入点,探究程序和制度设计的差异对协同治理的过程和结果产出是否存在影响。基于港珠澳大桥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和珠三角空气污染治理三个案例,论文从正式和非正式程序两条路径分析了"程序和制度因素"对协同行动力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协同主体间的动态关系(非正式程序)对协同行动的过程和产出影响较大。此种影响不仅降低了参与主体间的协同行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整个协同网络的产出。这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决策者和多边治理机构提供一个审视自身的视角,以提高现有和未来协同治理网络的有效性和产出效能。 [7]赵辰霖等.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J].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下的粤港协同治理——基于三种合作形式的案例比较研究,公共行政评论. 2020,13(02):58-75+195-196| 8 | 【马克思主义】 “一国两制”:港澳行稳致远的基础和前提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恰值治港治澳实践的重要阶段,先后经历了香港回归15周年、澳门回归15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并即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实践证明,只有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层意蕴,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才能确保治港治澳行稳致远。 [8]齐鹏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一国两制”:港澳行稳致远的基础和前提,人民论坛. 2019,(10):19-21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九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是香港、澳门同内地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历程,也是香港、澳门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的历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应答时间:2021-04-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粤港澳大湾区作文抓住大机遇 建好大湾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立足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谋划。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40年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40年改革开放是香港、澳门同内地优势互补、一起发展的历程,也是香港、澳门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祖国繁荣富强伟大荣光的历程。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大湾区建设要在“一国两制”框架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创新。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新时代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勇于解决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法规制度束缚。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注重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协调解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的问题,让创新的动力充分涌流,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展现。

粤港澳大湾区主题论文

特区我妈这个学成功,它的根本原因还是有站在论文,并且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进行更好的争取吧,现在

那你申请他取得成功的功能原因在于全国上下的办理支持和改革开放,以及人们的努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此外,深圳经济特区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敢试敢闯 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决策。

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等。

深圳经济特区心得体会

“看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我的感触很深。深圳再出发,创造新的“中国高度”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行走在深圳粤海街道,迎面而来的是时代的气息和追梦的脚步。举目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从招牌上能看到许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司。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这是一个新征程再出发的闪亮起点。放眼全球与未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发展始终会创造新的“中国高度”。“

那么深圳特区怎么会取得了这个成功啊?个人觉得主要就是说国家对它的开放政策好

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论文题目

这个点点滴水都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此外,深圳经济特区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敢试敢闯 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决策。

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等。

深圳经济特区心得体会

“看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我的感触很深。深圳再出发,创造新的“中国高度”创新发展在深圳已经不再是一个产业领域的创新,而是从单一创新上升到集成创新,从局部创新拓展到系统创新。

行走在深圳粤海街道,迎面而来的是时代的气息和追梦的脚步。举目望去,高楼大厦比肩林立,从招牌上能看到许多站在浪尖上的科技公司。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这是一个新征程再出发的闪亮起点。放眼全球与未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深圳发展始终会创造新的“中国高度”。“

本期关键词是  一国两制  :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 本期分别从新闻传播、法律、教育、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一国两制”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 | 【 法律 】 “一国两制”实践中加强香港青少年宪法 和基本法教育的思考 摘要: 香港青少年有接受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开展是中央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宪法是基本法的"根"和"源",是"爱国者治港"的坚强后盾。既有的"一国两制"实践证明,香港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抛却宪法单讲基本法,不能让基本法脱溢出宪法总架构而造成可能的反噬。本文从国家、香港特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维度分析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现存问题,在厘清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提出明确"一国两制"国民教育的核心枢纽、充实内涵要素、优化形式载体和展开质量评估等教育对策建议。 [1]江雪松.江苏大学法学院[J].“一国两制”实践中加强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 2021,(07):38-45| 2 | 【 经济 】 “一国两制”下香港居民跨境消费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蛇口街道为例 摘要: 深港边界是全球跨境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以通过深圳湾口岸前往蛇口消费的香港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和空间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香港居民来往深圳的消费模式和行为影响因素,发现在蛇口的跨境港人多来自"新界西"的屯门、元朗、荃湾三地,呈现以公交出行为主、出行频率高、消费低、时间短、老龄化、女性多的特点,其跨境行为主要受到个人年龄及收入、出行距离、区位等因素影响;港人在深港边界的跨境活动开始出现与收入、年龄相关的空间分异现象,呼吁展开针对不同过境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厘清其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建构粤港"优质生活圈"、促进粤港两地间更便利的跨境活动和更深层次的协作。 [2]陈虹.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J].“一国两制”下香港居民跨境消费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蛇口街道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21,30(05):1024-1035| 3 | 【政治】 “一国两制”与功能代表制 ——以金庸《明报》社评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选举委员会和立法会部分成员由"功能界别"选举产生。但长期以来,功能代表制都被视为一种有"香港特色"的地方性制度,鲜有人进一步追问其背后的"国家理由"。本文试图通过重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查良镛(金庸)的功能代表理论,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揭示功能代表制对于"一国两制"的重要价值。概言之,功能代表制使主权国家的意志和利益,以及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都可以在特区的日常政治中被制度性地代表,有利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推动国家改革开放,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在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今天,金庸的功能代表理论依然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3]康向宇.清华大学法学院[J].“一国两制”与功能代表制——以金庸《明报》社评为中心的考察,开放时代. 2021,(06):49-65+| 4 | 【戏剧影视】 庆典类纪录片的政治站位与家国情怀: 评《澳门二十年》 摘要: <正>一、《澳门二十年》的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制度自信,贯穿了《澳门二十年》全篇,而最能体现"一国两制"制度自信的是它的开篇第一集《同心》。通过中央政府全面管治权的落实和特区政府高度自治权的实施,通过完善以基本法为宪制基础的法制建设,通过家国情怀、人心齐聚、 [4]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J].庆典类纪录片的政治站位与家国情怀:评《澳门二十年》,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42(03):119-121| 5 | 【新闻与传播】 加强“一国两制”宣传的策略探析 摘要:  <正>2017年7月1日将迎来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一国两制"在我国香港地区的实践总体上被认为是成功的,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一国两制"在香港被"错误"理解,导致近几年香港发生"占中"事件、普选风波以及港人和内地游客的摩擦。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挑战,与港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一国两制"理解的偏差有关。 [5]汪闽燕.法制日报社国际部[J].加强“一国两制”宣传的策略探析,青年记者. 2017,(17):30-32| 6 | 【教育学】 “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 发展研究 摘要: 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之源。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的短板明显。为实现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带来的"抱团创新",亟待从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的集群发展。 [6]欧小军.惠州学院[J].“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 2018,(09):17-22| 7 | 【行政学】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下的粤港协同治理 —— 基于三种合作形式的案例比较研究 摘要: 近年来,协同治理理论及相关实践在公共管理领域被广泛讨论,现有文献所关注的协同治理主要在制度背景相似(或相同)的主体间展开,鲜有研究关注存在制度差异的府际间协同合作。论文采用协同治理网络作为分析框架,以回归以来粤港跨境合作为切入点,探究程序和制度设计的差异对协同治理的过程和结果产出是否存在影响。基于港珠澳大桥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和珠三角空气污染治理三个案例,论文从正式和非正式程序两条路径分析了"程序和制度因素"对协同行动力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协同主体间的动态关系(非正式程序)对协同行动的过程和产出影响较大。此种影响不仅降低了参与主体间的协同行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整个协同网络的产出。这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决策者和多边治理机构提供一个审视自身的视角,以提高现有和未来协同治理网络的有效性和产出效能。 [7]赵辰霖等.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J].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下的粤港协同治理——基于三种合作形式的案例比较研究,公共行政评论. 2020,13(02):58-75+195-196| 8 | 【马克思主义】 “一国两制”:港澳行稳致远的基础和前提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恰值治港治澳实践的重要阶段,先后经历了香港回归15周年、澳门回归15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并即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实践证明,只有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层意蕴,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才能确保治港治澳行稳致远。 [8]齐鹏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一国两制”:港澳行稳致远的基础和前提,人民论坛. 2019,(10):19-21

那你申请他取得成功的功能原因在于全国上下的办理支持和改革开放,以及人们的努力

港珠澳大湾区的论文题目

这个点点滴水都会

港澳与内地融合共享发展机遇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之的起点,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区域,蕴含很大的发展机遇。一、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 5.6 万平方公里,2017 年末总人口约 7000 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标为:到 2022 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 2035 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所以从现在至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无论从房地产业、商业、制造业、创新产业及至金融、教育、文化各领域,发展机遇无处不在,前景广阔。四、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布局的三大要点:一是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二是轴带支撑。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三是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从空间布局上寻找机遇、创造机遇和抓住机遇,正是共享发展机遇的汇合。五、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粤港澳大湾区致力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这些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正是人才、科技和国际化创新的融合发展,必然带来从经济、社会和生活上的重大升级进步。六、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其中一个重点是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此外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推动珠三角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和实现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在大湾区热点区域和重点交通线路全覆盖等方面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七、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包括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19.190, 0.19, 1.00%)、3D 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此外在金融、证券、保险业等方面都有重大规划。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优化珠三角地区“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立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及创业补贴扶持政策,必将加强人才的培养、交流和共享。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共享时代发展福利,属于每一个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把握机遇的人,人才成为未来的最大希望。

深化粤港澳合作主题论文

以深圳为首的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被推上历史的风口上,如何加强和港澳的经济融合也因此成了工作的重点,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先不谈HG,就谈谈大陆内地如何与澳门的经济融合问题。

1 切实推动大陆与澳门的社会制度对接

大陆与澳门经济耦合在于不同经济社会制度的协调,需要针对经济社会制度差异可能产生的冲突,强化顶层设计,寻找两种经济社会制度对接的利益点与最大公约数。具体而言,深入利用“一国两制”、CEPA等相关经济社会制度安排,积极应对TPP、TTIP、BIT等国际经贸合作新规则与中美贸易摩擦,在商事环境、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符合国际水平、满足大陆与澳门需求的规制,营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加快大陆与澳门两种经济社会制度相互协调与对接步伐,深入推动与促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通过体制改革、权力下放、口岸简化、金融开放与自由贸易等一系列新经济社会制度安排,强化争端解决机制建设,促进两地优势互补与互惠互利,带动两地更深层次的一体化发展。

2 全面推进大陆与澳门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大陆与澳门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与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推动互利互惠、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进一步来说,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化跨两地重大交通与信息设施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快速交通体系与信息网络,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加快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与澳门合作平台建设,适时扩大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推动自由贸易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赋予更多先行先试政策,使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等方面发挥试验示范与引领带动作用。

着力通过有针对性放宽对澳门投资者的准入限制,统一地区行业标准与认证标准,实现大陆与澳门两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 推动将经济耦合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框架

大陆与澳门经济一体化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领域,更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湾区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从推动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角度,明确大陆与澳门、香港三地经济耦合的目标、领域与具体任务,明确具体时间表及推动与促进措施。

全面总结推动与促进大陆与香港、澳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有政策措施,将其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相应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与促进政策创新与经济社会制度融合,形成更具前瞻性、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在进一步完善CEPA机制的前提下,兼顾三地各自建设与发展目标与利益诉求,将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予以推动与促进。

4 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制度融合推动与促进路径

已有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制度安排为粤港澳三地开放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动与促进,需要由开放对接阶段走向整合协调阶段,直至融合统一阶段,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制度融合必须经历的三大阶段。

在整合协调阶段,相关经济社会制度安排既要关注合作主体多元目标,又要关注利益冲突化解、城市协作关系理顺,减少在货物贸易、服务交易、人员流动等方面存在的经济社会制度隐性障碍,建立通畅无阻的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协商与对话机制,使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制度的制定执行基本保持一致。

在融合统一阶段,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全面形成统一、稳定、成熟的经济社会制度架构,着力推动与促进大陆与港澳在政策、贸易、技术标准、货币等领域的一体化,构建粤港澳货物贸易、跨境投资、人员往来等生产要素统一市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济社会制度安排与经验借鉴。

5 全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

按照世界级湾区的标准推动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深化“一带一路”建设。

具体而言,进一步强化澳门国际贸易门户功能,形成“大陆市场—澳门营销—海外生产”与“大陆生产—澳门营销—海外市场”双向开放格局,充分发挥澳门所具有的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作用,开展针对“一带一路”沿线葡语国家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金融、文化创意、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更多大陆企业通过澳门赴海外进行投资。

进一步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充分利用其在内部法制建设、社会服务管理方式、金融贸易监管等方面的溢出效应,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经济社会制度与国际接轨。加快推动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由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建设与发展阶段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建设与发展阶段迈进,全面转变经济建设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在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等湾区竞争中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1][2][3][4][5]2018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发展机遇论坛在深圳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论坛上发布的《粤港澳湾区企业大战略》白皮书预测,按照近年发展趋势,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人口规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都将成为全球第一湾区。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目标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6]2019年3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成立。

谢谢!我是局外人呐!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一窍不通。能够谈点儿别的吗?

本期关键词是  一国两制  :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按照邓小平的论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 本期分别从新闻传播、法律、教育、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一国两制”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 | 【 法律 】 “一国两制”实践中加强香港青少年宪法 和基本法教育的思考 摘要: 香港青少年有接受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开展是中央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宪法是基本法的"根"和"源",是"爱国者治港"的坚强后盾。既有的"一国两制"实践证明,香港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抛却宪法单讲基本法,不能让基本法脱溢出宪法总架构而造成可能的反噬。本文从国家、香港特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维度分析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现存问题,在厘清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提出明确"一国两制"国民教育的核心枢纽、充实内涵要素、优化形式载体和展开质量评估等教育对策建议。 [1]江雪松.江苏大学法学院[J].“一国两制”实践中加强香港青少年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 2021,(07):38-45| 2 | 【 经济 】 “一国两制”下香港居民跨境消费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蛇口街道为例 摘要: 深港边界是全球跨境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以通过深圳湾口岸前往蛇口消费的香港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和空间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香港居民来往深圳的消费模式和行为影响因素,发现在蛇口的跨境港人多来自"新界西"的屯门、元朗、荃湾三地,呈现以公交出行为主、出行频率高、消费低、时间短、老龄化、女性多的特点,其跨境行为主要受到个人年龄及收入、出行距离、区位等因素影响;港人在深港边界的跨境活动开始出现与收入、年龄相关的空间分异现象,呼吁展开针对不同过境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厘清其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建构粤港"优质生活圈"、促进粤港两地间更便利的跨境活动和更深层次的协作。 [2]陈虹.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J].“一国两制”下香港居民跨境消费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以深圳市蛇口街道为例,世界地理研究. 2021,30(05):1024-1035| 3 | 【政治】 “一国两制”与功能代表制 ——以金庸《明报》社评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选举委员会和立法会部分成员由"功能界别"选举产生。但长期以来,功能代表制都被视为一种有"香港特色"的地方性制度,鲜有人进一步追问其背后的"国家理由"。本文试图通过重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查良镛(金庸)的功能代表理论,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揭示功能代表制对于"一国两制"的重要价值。概言之,功能代表制使主权国家的意志和利益,以及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都可以在特区的日常政治中被制度性地代表,有利于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推动国家改革开放,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在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今天,金庸的功能代表理论依然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3]康向宇.清华大学法学院[J].“一国两制”与功能代表制——以金庸《明报》社评为中心的考察,开放时代. 2021,(06):49-65+| 4 | 【戏剧影视】 庆典类纪录片的政治站位与家国情怀: 评《澳门二十年》 摘要: <正>一、《澳门二十年》的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制度自信,贯穿了《澳门二十年》全篇,而最能体现"一国两制"制度自信的是它的开篇第一集《同心》。通过中央政府全面管治权的落实和特区政府高度自治权的实施,通过完善以基本法为宪制基础的法制建设,通过家国情怀、人心齐聚、 [4]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J].庆典类纪录片的政治站位与家国情怀:评《澳门二十年》,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42(03):119-121| 5 | 【新闻与传播】 加强“一国两制”宣传的策略探析 摘要:  <正>2017年7月1日将迎来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一国两制"在我国香港地区的实践总体上被认为是成功的,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一国两制"在香港被"错误"理解,导致近几年香港发生"占中"事件、普选风波以及港人和内地游客的摩擦。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挑战,与港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一国两制"理解的偏差有关。 [5]汪闽燕.法制日报社国际部[J].加强“一国两制”宣传的策略探析,青年记者. 2017,(17):30-32| 6 | 【教育学】 “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 发展研究 摘要: 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动力之源。与世界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的短板明显。为实现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带来的"抱团创新",亟待从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的集群发展。 [6]欧小军.惠州学院[J].“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 2018,(09):17-22| 7 | 【行政学】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下的粤港协同治理 —— 基于三种合作形式的案例比较研究 摘要: 近年来,协同治理理论及相关实践在公共管理领域被广泛讨论,现有文献所关注的协同治理主要在制度背景相似(或相同)的主体间展开,鲜有研究关注存在制度差异的府际间协同合作。论文采用协同治理网络作为分析框架,以回归以来粤港跨境合作为切入点,探究程序和制度设计的差异对协同治理的过程和结果产出是否存在影响。基于港珠澳大桥建设、东深供水工程和珠三角空气污染治理三个案例,论文从正式和非正式程序两条路径分析了"程序和制度因素"对协同行动力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协同主体间的动态关系(非正式程序)对协同行动的过程和产出影响较大。此种影响不仅降低了参与主体间的协同行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整个协同网络的产出。这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决策者和多边治理机构提供一个审视自身的视角,以提高现有和未来协同治理网络的有效性和产出效能。 [7]赵辰霖等.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J].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下的粤港协同治理——基于三种合作形式的案例比较研究,公共行政评论. 2020,13(02):58-75+195-196| 8 | 【马克思主义】 “一国两制”:港澳行稳致远的基础和前提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恰值治港治澳实践的重要阶段,先后经历了香港回归15周年、澳门回归15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并即将迎来澳门回归20周年。实践证明,只有准确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层意蕴,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才能确保治港治澳行稳致远。 [8]齐鹏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一国两制”:港澳行稳致远的基础和前提,人民论坛. 2019,(10):19-2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