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建筑格局:
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 ....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人们也叫它龙王庙,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 由十七孔桥、龙王庙和西堤将昆明湖装点起来,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第三个特色是她的后湖景区,依靠后湖使万寿山形成三面环水的格局,后湖起到了观赏、游览和防火的三个功能,特别是将防火功能巧妙地与园林设计巧妙地相结合,其作用类似于城墙四周的护城河。参考资料: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中国北京的颐和园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著名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许多园林景观成为世界园林文化的宝贵财富。比如颐和园的长廊,就有说不完的奥妙。 可能很多的朋友都是从课堂上或者书本里开始认识中国的万里长城,也许很多人从那时起就萌生了强烈的愿望,期待着早一天来到长城的脚下,亲眼目睹举世闻名的中国长城…… 颐和彩廊 始建于1750年的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曾经是清朝皇室的夏日避暑行宫。作为中国现在保存得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既具有北方园林的庄重浓厚,又兼得南方园林的婉约柔美。中国的造园艺术大师,精巧的构思使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浑然一体,巧妙融合。中国造园艺术在这里得到极大的发挥,留下众多令人称奇的景观。这一道长得仿佛望不到尽头的走廊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拥有一个与同类建筑相比绝无仅有的长度,所以1992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就将这道长廊收录在卷。 颐和园建设部主任 李武:颐和园的这个长廊当然是世界驰名了,主要就是因为它占个世界之最,当然也是咱们全国古建筑之最。就因为它的长,因为它全长728米,总共273间。这样长廊就由此得名,闻名于中外。 颐和园的中心建设群座落在万寿山南麓与昆明湖交界一带。全长728米的长廊也是这组建筑的一部分,它以颐和园建筑的最高点佛香阁脚下的排云殿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向两边延伸。以它的长与佛香阁的高遥相呼应。 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专家 马炳坚:廊子是古代建筑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建筑在中国是已经由来已久了,比如说唐代,唐代的建筑就是廊院式的,它整个建筑的周围四周都是廊子,然后把所有的建筑把它连通起来。这种廊子也用在民居当中,比如说民居当中比较大一点的四合院,它是带抄手游廊的。同时也用在园林当中。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廊式建筑占有重要的位置。有游廊、曲廊、回廊、爬山廊等等。颐和园的长廊作为皇家园林中的重要景观,综合了各种廊式建筑为一体,而成为一条最长的游廊。 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专家 马炳坚:廊子本身,就它的建筑的本身构造来说,并不是那么复杂,应该说是最简单的,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建筑。一般的廊子都是四檩的廊子,就是说从是最简单的,构造最简单的一种建筑。一般的廊子都是四檩的廊子,就是说从它的构架上这个剖面上看,有四根檩子。廊子的进深一般也不大,像用在庭院里的廊子,一般的是一米多进深,有“四尺廊子”之说。颐和园的长廊尺度要大一些,因为它是皇家园林,有时候呢在功能上,它比这一般的住宅进深要大一些。大概是我记得它是两米多深,也是四檩卷棚式的这种建筑。 尽管长廊本身的建筑构造很简单,但从颐和园园林总体设计来看,这道长廊却起到了连接山水的重要作用。万寿山南麓的斜坡直抵昆明湖边,这山水之间只剩下了一条狭长地带,最通常的方法就是修筑一条环湖路,上山下船都很方便。然而,这样做就违背了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的造园手法。而这条雕梁画栋的长廊横贯于山水之间,北可爷望万寿山色,南可远眺昆明湖光。犹如山之彩屏,水之锦帐。 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专家 马炳坚:廊子的作用大概有那么几种,一种是用在民居,或者是下雨,或者是刮风啊、或者下雪天啊、在走路的时候呢可以躲避风雨它有这么一种作用。在园林当中,它有一种连接景点的作用,同时也有引导旅游路线的这种作用。引导行人,从一个景点走到另一个景点。它可以通过长廊把行人把他引导过来。 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邀月门是长廊东边的起点,从门外看,亭廊幽深。自东向西长廊随山势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中间点缀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亭,象征阒春夏秋冬四季。这四座亭子不仅使长廊的布局更趋严谨且富于变化,而且它们还是长廊起伏的地势和曲折走向变化的连接点,由于处理巧妙,所以人们在长廊内浏览,并不会明显感到地势和走向的变化。位于长廊正中点的排云殿,前方有云辉玉宇牌楼,象征阒到了这里就已到了琼楼仙境。长廊还连接了两府临水建筑,分别是对鸥舫和鱼藻轩。对鸥舫曾是上下船的码头。鱼藻轩上则可临水远眺湖光山色。是长廊西段重要的一处景点建筑。走到尽头,是长廊西端的终点石太亭,著名的颐和园石舫静静地停泊在这里的水面上。 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专家 马炳坚:本身廊子里可以起一个分隔景区的作用。比方说一组建筑,用一组廊子把它串联起来以后呢,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景区。同时廊子本身呢,因为廊子有空透的,有半空透的,它还有本身它还有借景的作用。,它还有这么一种作用。有组景的作用。 这座精心打造的游廊,无论外界是风是雨总是以最安适的方式呈现给人们颐和园不同的美,漫步其中,步移景换,每每映入眼帘的,都像是精心构造引领人们去欣赏的山水图画。 颐和珍宝现文昌 像长廊这样的建筑奇景,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园林财富中的珍宝。但实际上,颐和园还有一大类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宝未得世人赏识。这就是颐和园所收藏的四万多件历史文物。其中一些文物的珍贵性完全可以和故宫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相媲美。这些稀世珍宝就收藏在颐和园的文昌院中。 文昌院位于颐和园文昌阁东北侧,是一组独立的传统四合院式建筑群。院内展出了颐和园所珍藏的上至商朝。下至清末的四万多件文物。室内的陈列风格与室外的空气氛围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力求与全国的风格和谐统一。 颐和园总工程师 古典园林专家 耿刘同:这四万多件文物,是中国的皇家所最后形成的一个文物的收藏的群落,它的价值这个更重要。里面的藏品除了反映了一些皇家的特点之外,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清规戒律末这一段的工艺品,中国的确良艺品的精品基本上都在颐和园保存。这部分文物是颐和园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颐和园价值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颐和园的馆藏文物来自清朝宫迁的内外陈设品,这些物件包括了清朝皇家搜罗珍藏的历代奇珍异宝。种类涉及到铜器、玉器、瓷器、书画、古籍、钟表等等。几乎饮食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这两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是商代的饕餮纹三牺尊和西周埋藏的虢宣公子白鼎,尊与鼎在中国的古代是区分等级制度的礼器,这两件器物不但都有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在历史文献中也有记载,是颐和园镇园之宝,也是国家级的文物。这些精致珍贵的玩器用具,是清朝王室所使用过的,显示了宫迁生活的铺张奢华,也保留下皇亲贵族在此生活起居的痕迹,这件翡翠插屏,上面有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字。这几幅四季花卉虽然不是名师巨匠的艺术大作,却是清朝皇帝光绪所亲自书店谏的伤口这些难得一见的亲笔画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而明清时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颐和园汇集了众多瓷器中的精品,这座青花云龙纹大瓷缸,体积庞大,直径达97公分,属于中国大型传世古瓷品之一。龙泉窑是中国古代一座著名的瓷窑,位于中国浙江省的龙泉县境内,这件暗花玉壶春青瓷就是元代龙泉窑出产的名品。还有这座清代的粉彩百鹿尊,鹿群形象细致入微,色彩光泽鲜明考究,体现出当时的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 书斋展馆中展出一整部《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书是清康熙时期的陈梦雷所编,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百科类书。全书共有1万卷,达1亿6千万字,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字数的5倍多,它全面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代文献资料,被中外誉为“康熙百科全书”。即使是这座书斋中的笔墨纸砚,桌椅瓶器,当年都曾摆放在御用书房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古董文物。 除了皇家文物,文昌院内还收藏了许多来自民间的工艺品。像中国民间十分常见和普通的传统工艺品泥人。这两件民间著名艺人一代泥人张所作的“木兰从军”和二代泥人张所作的细楼梦人物,都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即使今天看起来仍是那么传神动人,与那些奇珍异宝一样摆放在文昌院中。 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在它的园林、山水、建筑上,也体现在它收藏文物的珍贵和丰富。经过25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日的颐和园被称为”中国最完整的博物馆式皇家园林“。 长廊彩画 浏览了颐和园的珍宝博物馆,让我们再来看一座彩画的博物馆。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长廊的上梁枋之间,布满了色彩鲜明的彩画。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建筑别致的精妙画廊。 根据建筑形式的不同,画师们在长廊四周的梁枋等处,分别纷制了大小不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一万四千多幅彩画。这些彩大体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建筑风景四大类,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这二百多幅人物故事彩画。 长廊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所绘制的内容包括古典文学名著、历史人物传奇、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等。但彩画之上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其表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人们只有根据画上人物的容貌神情,穿戴打扮,动作造型,场景设置等等来猜测故事的内容。这就给人们提供了有如猜迹般的观赏乐趣。因为只有对中国文化了解越深,所能讲出的故事也就越多。 像这幅画面上的三位人物,中间一位,老成持重,面白长耳,另一位而如重枣,美髯飘飘,还有一位黑脸虬髯,环境又是在桃园中,自然是《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这幅画面上一位年青开将拉着一位美女,画的是“凤仪亭吕布戏貂蟑”。长廊上四座亭子中的大幅画面称作“门头板”。这副门头板上表现的中国一篇古老的著名文章,《桃花源记》。图画中细致的描绘了那个宁静幽远的桃源世界。这幅画面上,一位画家拿着笔端详着墙上的画作,就欲将喷礴而出了。这是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还有这幅门头板画面,物造型一看便知是《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齐天大圣斗哪吒》。孙悟空威风凛凛,打得天兵天将与哪吒三太子抱头鼠窜,落败而逃。这幅彩画人物、场景都描绘得非常精致生动,堪称长廊故事画中的传世佳作。 长廊之上,不仅是人物画包含了许多故事寓意。彩画中的花鸟画同样表达了很多含义。花鸟画看起来象是普通的写实描摹,实际上这里头有各种讲究,利用花鸟的象征意义与汉字的谐音创造出一个个代表着吉祥如意的画面。 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彩画专家 蒋广全:颐和园长廊的这个花鸟画不同于咱们一般的绘画,它都是有丰富的寓意的,你比如说,画牡丹,画两只白头鸟。它寓意什么呢,寓意“富贵白头”,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向往。画荷花,画燕子,把荷花和燕子画在一起,寓意着“海晏河清”。谈国家的安定团结。画喜鹊和梅花它寓意着什么呢?“喜上眉梢”。颐和园长廊的很多花鸟画都是有寓意的。 颐和胜景 长廊彩画就象一个个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小窗口,从中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的许多传奇典故和文化内涵。而颐和园则是中国人的骄傲,许多中国人都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出对这一文化景观的热爱与自豪。有一支名叫“天场”的中国乐队将纯西洋的爵士音乐中事例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音乐伤口他们的一首代表作就叫《颐和园》。 天场乐队的代表作《颐和园》,将自然随意的爵士音乐与中国民族乐器三弦进行有机结合,创造出新鲜又似怀旧的音乐氛围。三弦弹奏出的主旋律仿佛在讲述着一个老北京皇城根下的故事,而萨克斯风的回应则清新流畅,变更写出现代感觉。这首轻松洒脱,亲切入耳的音乐作品,使颐和园的清凉闲适与它的美景仿若再现眼前。 “天场”乐队这支轻松的乐曲,正如人们在美丽颐和园中游览的心情写照。颐和园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东方园林的杰出范例,颐和园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最高水平。 颐和园汲取了中国园林造园艺术,利用依山傍湖的形势,七妙布置建筑,以大规模的真山真水改造,修建出这座大型天然山水园林。众多的殿堂楼阁、亭桥廊榭点缀于一片湖光山色,布局得宜,各具特色,有“虽由人造,宛自天成”之美誉。展开了一幅后家园林的宏图画卷。步入这座名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颐和园现在已经成为古老东方文明的象征之一。陶醉在这里的园林胜景,才能真正体会到名园以颐和为称的用意,至美和谐,颐养天年。 苏式彩画 颐和园的胜景的确美不胜收,让我们再回到长廊之上看看那些缤纷的彩画,在建筑上作彩画是中国一门由来已久的传统工艺了。中国的古建筑大多数都是像长廊一样采用木头作为建筑材料的,彩画的油漆色彩实际上起到了保护材料的作用。因此彩画就成了中国建筑上的一种重要装饰。在中国古建筑彩画的各种类型中,长廊彩画是属于苏式彩画的这一种。 苏式彩画大约在清乾隆年间也就是1736年到1795年流伟到北方,据说是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下江南巡视时,发现苏杭地区的彩画很漂亮,就叫内务府传苏州匠师来北京绘制他们绘制的彩画于是得名苏式彩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作自由,生活气息浓郁,和图案严谨、齐整划一的殿堂彩画有很大不同。 国家文物局 杜仙洲:为什么皇家园林喜欢用这个苏式彩画,因为这个苏式彩画它这个内容比较丰富,色调比较活泼,山水啊,人物啊,翎毛花卉啊,都可以画。 苏式彩画属于民间传统工艺技法,古时候并没有什么教科书,这种绘画的托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口传心授而一代代传下来的。我们所采访的蒋 广全、冯世怀两位古建彩画专家是师兄弟,他们的师傅是当年曾画过颐和园长廊彩画的老艺人。蒋广全、冯世怀两位老先生从十几岁起就拜师学艺,对于这门传统技艺深有心得。 古建画专家 冯世怀:古建彩画,它属于这个匠派画,那么匠派画,它也有一个徒刑比例,这个徒刑比例关系呢,它口传心授,都是按照口廖来的边疆绝对不是说当今这种写生,西法的这种解剖学,那个推动了古画的意义了。它是形似,在形似之间。你假如说人,画人物,它先从眼睛说,就是“竖三鼻子横五眼”这个头就出来了。然后这头出来了就是“行七坐五盘三半”,就是站着是七个头高,坐着是五个头高,盘阒 苏式彩画主要的画面是被括在形似大半贺的轮廓线之内,民间称之为“包袱”画,彩画底子色调多采用砖红,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基本构成暖色调子。采用分段布图的方法,中间一段画包袱里的图案就是我们看到的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等,外边的彩“退”的手法,就是用一层比一层深的颜色画上包袱框,显得非常有立体感。方体图案突出,辅助图案更是显花团锦簇。 北京古建研究所 古建彩画专家 蒋广全:建筑彩画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它需要接受自然环境,大气啊,空气啊。得经久不衰,得经得起晒,所以咱们的古建彩画所用的这颜色啊,必须得用,很多都是用的是矿物质的石色。 至今长廊上这些苏式彩画的色彩仍然鲜明饱满。而使用如此鲜艳丰富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颐和园中的建筑彩画处于一个有丰富色彩的山水自然环境中,要从中突出出来,就必须用这样对比强烈的浓墨重彩来层层描画。才能体现皇家富丽堂皇的气派,达到这样鲜明醒目的装饰效果。 苏式彩画虽从江南传来,却在北方园林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尽管久经岁月,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和这些苏式彩画仍然造像万千,古意盎然。下面就让我们再来领略长廊的美景奇观。 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它的种种精妙之处,我们的节目是说不尽的,只有您去亲身体验,才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它的美和韵味 颐和园长廊的彩绘艺术 参考资料:颐和园长廊的彩绘艺术
颐和园简介: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全园分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乐寿堂面临昆明湖,东面有德和园大戏楼,西接长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玉澜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为一组四通八达的穿堂殿。正殿玉澜堂,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藉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 历史遗迹。万寿山,属燕山馀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智慧海在万寿山巅。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颐和园颐和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全园可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十七孔桥颐和园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长期居住的离宫,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进园的正门内建置一个宫廷区作为接见臣僚、处理朝政的地方。宫廷区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组成多进院落的建筑群,占地不大,相对独立于其后的面积广阔的苑林区,二者既分隔又有联系。苑林区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78%,湖的西北端绕过万寿山西麓而连接于北麓的“后湖”,构成山环水抱的形势,把湖和山紧密地联成一体。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著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著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绾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云辉玉宇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分布图见
(清华大学建筑系),《颐和园志》(颐和园管理处),《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四版),《圆明园园林艺术》,《北京园林艺术》,
颐和园的特点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扩展资料: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占地面积290.8公顷,水面(昆明湖)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1、东宫门区: 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2、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3、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在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中,园林建筑丰富多彩,现存各式各样的亭子就有四十余座。亭的造型、大小、都富于变化,无一雷同。从平面形状上看,有四方、六角、八角、长方、圆形、套方和半亭;从立体造型上看,有单层、双层。
屋顶形式有单檐、重檐和攒尖顶、歇山顶、卷棚顶;从用材上看,有木构、有铜铸的;屋面用材有清水瓦、琉璃瓦。它们或伫立于山冈之上,或依附在建筑之旁,或坐落于水池之畔,或掩映在花木之间,以其美丽玲珑、丰富多彩的形象与园林中的其他建筑、山水、植物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扩展资料:
一、建筑格局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二、文物收藏
清漪园时期,乾隆皇帝对文玩多有搜罗,商周铜器、唐宋元明瓷玉及书画很多,当时著录的陈设达四万余件,清廷内务府专门设立《陈设清册》,建档管理。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国力转衰,清漪园陈设有所裁撤,至咸丰五年(1855年)时实有陈设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件。咸丰十年(1860年),包括清漪园在内的北京西北郊的五座大型皇家园林,皆遭英法联军野蛮焚掠。据英法联军劫掠后的清册载,清漪园各处陈设物品只剩有五百三十件,而且多残破不整。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浩劫,园藏文物又被毁掠一空。1902年,慈禧再次修复颐和园并大力充实园内陈设。
新中国成立后,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它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清华大学建筑系),《颐和园志》(颐和园管理处),《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四版),《圆明园园林艺术》,《北京园林艺术》,
严寅亮,贵州印江县阳坡人,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巳丑恩科举人,授四川修补知县,次年旅京,入学国子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主讲贵阳正本书院,次年主讲铜仁的铜江书院,为时三年。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被任命为知县,加同知衔,分发四川。辛亥革命后,严寅亮返回印江,创办正基初级小学,次年任龙里知县职,一年后辞官,专心于教育,凡二十余年,曾任教于省立贵阳师范学校、贵州国学讲习所、贵阳女子师范学校等校,讲授国文、习字等课程。1933年,严寅亮因病卒于贵阳,享年81岁,归葬印江。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1860年曾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14年(1888年),慈禧挪用巨额军费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后来又被八国联军破坏。1903年修复后日臻完美,楹联匾额都很讲究。当时朝廷曾下诏征书,京中文人雅士莫不争相献书,但慈禧过目后均不满意,大发雷霆,弄得主持者惶恐不安,执笔者更为胆怯。这时,有位名严寅亮的贵州印江县人,受友人委托应书。严寅亮“烟飞笔底,墨涌寒涛”,尽力发挥独有的以行带草的优势,日夜操练,最后从一大堆书稿中挑出最得意的“颐和园”三字送到宫内。慈禧一见这三个遒劲、浑厚、别具风格的字,她那冷寂如铁的面孔才稍露笑意。严寅亮接着又为园内大小匾额楹联写字,均博得慈禧的赏识,并赐予他“宸赏”玉章一枚,“颐和园”三字从此留存于世。
严寅亮(1854-1933) 贵州印江县人,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清末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即为其所题.严寅亮的著术,除《剩广墨试》外,还编有《严氏家训》、《严寅亮年谱》,校勘廖袭华所著《古本大学释议》、《进藏日记》,又校勘赵幼渔所著《赵鳖生文集》。在四川、贵州两省的风景名胜地,曾留下他的不少墨迹。如成都杜甫草堂、成都望江楼公园、贵阳中山公园梦草堂、贵阳黔灵山麒麟洞、贵阳慈母园、修文阳明洞、黄平飞云洞等地都有他的题字。历来脍炙人口的黄果树观瀑亭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也出自他的手笔。该联语,名播海内外。
颐和园三字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严寅亮先生所写。属于行楷。严寅亮书法名震京师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事。这年北京颐和园修复竣工,负责监工的亲王征求书大门匾额“颐和园”三字,京城善书者众多,各大翰林争相献书,慈禧太后看过都觉得不满意。这时恰值严寅亮在京授馆,经人推荐也参加应征。严寅亮素来深研书法,远师王羲之,多年临贴,又得汉、魏、晋、唐书法大家精髓,遂以行楷相融变化写出“颐和园”三字,清朝京城善书者啧啧称赞,慈禧太后也极为欣赏,于是命他书园内殿堂、楼、阁匾额十八方,对联二十三副。事后,慈禧太后召见嘉勉,赐玉章“宸赏”一枚。消息传出,北京书法界闻之大震,一时严寅亮驰名海内,登门求书求教者接踵而来。他却非常谦虚地说:“余生平浪得虚名,愧不副实。”
不是。康颐杂志创建于2013年,已经有多年历史,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双刊号的期刊,不是套刊。所谓套刊,就是一号多刊。有些杂志社为了创收,将杂志一个刊号出几个刊,分别标为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等,或者标以学术版、理论版等。
是的,康颐杂志被万方网收录了。
《康颐》杂志创办于2013,省级期刊,湖南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主办,现被万方收录(中)收录。
《康颐》杂志已经有多年历史,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双刊号的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6525国内刊号CN 43-1520/R)。
《康颐》杂志是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湖南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期刊。致力于围绕“大健康”传播相关的资讯、知识、方法、技巧,在行业内和受众圈都备受欢迎。
湖南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是2008-09-28在湖南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258号潇湘晨报综合楼。
湖南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0006803147079,企业法人赵宝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南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康颐》、《十几岁》期刊的出版、发行,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湖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6037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5000万以上和100-1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52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湖南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0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湖南潇湘晨报传媒经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网上有相关方面的题材 然后借鉴一下 组织自己的语言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话我们可以提供帮助的 原创论文联系方式 用户名
那你去参考下别人已经发表的教育学论文学习下撒,看下(教育进展)等等这类的都是可以的~~
在完成开题报告前 一定要先确定题目和大纲 题目最忌讳的就是写到你导师最擅长的方面 因为那样你在后期写作和修改论文时 导师会无限制地“关心问候”你自己之前评职称写论文是找的小柯毕业论文,还不错,价格也是同行里面比较便宜的那,你要发表的话,可以找他们问问....有些同学对于选题和大纲比较头痛 文科类的论文(因为我自己是文科 理科不是很了解) 60%的论文架构都是“概述——现状——问题——对策”模式 这是最古板 也是最妥当的一种模版 虽然没什么新意 但是绝对不会出错
抓关键词,你想写的论文肯定要知道写什么内容吧,那么就根据你要写的内容来找这些参考文献我同室的姐妹就是找小柯毕业论文写的,虽然花了些钱,但最后还是通过了,实在不行,就只能用这招了。格式什么的写的时候就要注意,最后改起来就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