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看几篇前人发表的格式就好了这里是他们报社的要求行文格式(2010年1月修订)写作内容:关于稿件中的内容,作者可以在本刊网站下载PDF文件或每期发行的期刊,直接看到本刊论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格式和排版要求:作者投稿时,应采用通栏排版、不要双栏,图、表要放到文中随文排版应按照阅读顺序,详细要求请请见“投稿要求”。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英文脚注正文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统计学符号正体与斜体参考文献1. 文题要求简短、醒目、准确反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3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一致。2. 作者文章署名人应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名字的写法是:王小红, Xiaohong Wang。3.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加圆括号排在作者署名下方,单位应写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外国作者单位应注明国名。不同单位的作者应标注清楚。4. 摘要每篇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都应附中、英文摘要,具体写法请详见“投稿要求”。5.关键词每篇文章选取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6.中英文脚注(如有些项目没有,可缺项。2006年有所变动!)(1)中文脚注:(正文首页下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通讯作者。Tel: +86- ;Fax: +86- ;E-mail: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注:指的是第一作者)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时间写为:年-月-日)(2)英文脚注:(英文摘要下方)Supported by the ……(项目编号)*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86- ;Fax: +86- ;E-mail:Received : /Revised: (时间写为:日 月份全拼 年,之间不用标点符号)7.正文(1)各级标题:①引言部分只叙述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②正文部分一级标题一般为“1 材料和方法”、“2 结果”、“3 讨论”,左顶格顺序编排。③二级标题,如:“1.1 菌株和质粒”,左顶格排。一、二级标题后的内容另起行排。④三级标题,如:“1.1.1质粒的提取”,左顶格排。与后面的内容用冒号隔开,内容接排。(2)图和表:文中图、表力求精简,避免图、表的内容重复。在文中的位置应是,先见文后见图和表。请将图表直接随正文排版,不要单独排在文后。①图:在正文中插图位置的下方写图题(中英文)及图注(英文);照片要清晰,线图要精绘。②表:随正文排。表序及表题(中英文)置表上方,表注(英文)置于表下。表的内容全部用英文表述。一般使用三线表。(3)致谢:放文末,与正文空 一行,左顶格。8.计量单位(1)单位符号均用英文小写、正体,不允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用的计量单位如下: ①时间:日(天)用d ;小时用h;分钟用min ;秒用s 等。 ②溶液浓度:用mol/L 表示,而不用M 或 N。 ③旋转速度:单位符号为 r /min,而不用rpm 。 ④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蛋白质用 kDa,Da;核酸用 bp或 kb。 ⑤光密度:用OD表示。 ⑥灭菌压力:用Pa或kPa表示,而不用磅或kg/cm2 。(2)图表中数值的量和单位:用量和单位的比值表示数值,即物理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如:t /h (时间,单位是小时)。(3)有些数值带的计量单位不能省略,如:30cm X 0.5cm,不能写成30 X 0.5cm;15%~20%不可写成15~20% 等。9. 数字的使用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②计数和计量的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③不是表示科学计量和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例如:一本书、两种产品等。④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不再采用三位分节法,要连续排。10. 统计学符号一般统计学符号用斜体。本刊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样本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F;卡方检验用x2;相关系数用r;样本数用n;概率用P。11. 正体与斜体(1)物种的学名:菌株的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2)限制性内切酶:内切酶前3个字母用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如:BamHⅠ、HindⅢ、Sau3AⅠ等。(3)氨基酸和碱基的缩写:氨基酸缩写用3个字母表示时,仅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全部正体。碱基缩写为大 写、正体。12. 参考文献(1)要求:①文献必须是作者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②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如会议论文集、私人通讯等,毕业论文除外)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必要时可作为脚注处理。③文献应以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论文一般不超过20篇,综述不超过25篇。(2)格式:请严格按照下列格式整理文献。① 列出参考文献中的全部作者。【2010年开始实行】② 姓名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姓写全称,名缩写(不加缩写点,双名间不空格)。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和”字或“and”。③ 外国期刊名应用全拼、不可缩写【2009年开始实行】,西文刊名采用斜体。④ 非英文的期刊,以尊重原始文字为主,在原文刊名的后面注明“标准的西文刊名”,如:微生物学报(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3)具体模式:① 期刊:[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② 图书:[序号] 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文章作者.文章题目//书的作者.书名. 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③ 译著:[序号] 外国作者的原姓名. 中文书名. 译者的中国人名,等译. 版次.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④ 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⑤ 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单位”的“学位论文”,年.⑥ 互联网:写明网址
关于公布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的通知(西大学位字〔2012〕54号)校属各单位:为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各博士点学科重新修订了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并经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工作会议(2012年6月15日)审议通过。现将《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予以公布。附件: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广 西 大 学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1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就读到提出申请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1.国外权威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外高级别经济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居前10位、影响因子均大于1)发表论文1篇,这些刊物包括: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影响因子3);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2.8);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IT Press,影响因子2.5);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2.0);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Blackwell Publishing,影响因子1.8);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1.7);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1.4);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Academic Press for the 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影响因子1.3);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1.2)。2.国内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内经济学权威刊物《经济研究》或人文社科类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1篇。3.国内外较高级别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可在国内CSSCI目录中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目录为准)。4.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加上其他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或CSSCI目录为准)。5.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4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加上列入CSSCI目录的其它相关期刊(含CSSCI目录分类中的管理学,统计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人文、经济地理,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CSSCI目录为准)。1.所列5项要求须满足其中1项。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增刊(或专刊)和论文集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2. 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3.论文的研究写作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论文发表必须与导师共同署名,但学位申请人至少要有1篇论文是第一作者(申请人不是第一作者的论文,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申请人必须是第二作者)。4.学位申请人只有达到了本学科科研成果的要求后,方可申请博士毕业及进入博士论文答辩阶段。5.所列第5点中的“其它相关期刊”包含《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6.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2生物学(一级学科)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期刊最新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2.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2.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3.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2)署名第一(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或部门审定的植物(作物、经济林)新品种权1项;3)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3,二等奖排名前2,导师必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1.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且科研成果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或“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如是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 “广西大学”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2.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3生态学(一级学科)1.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2.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2.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3.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及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4.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并至少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或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1.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且要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4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基本条件:(1)至少在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投稿当年为准)的专业期刊上或重点认定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A)。(2)获得一项与研究方向相关并投入工业应用的发明专利。(3)在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B,不含增刊)。(4)在SC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C)。(5)在指定E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D)。(6)至少发表一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英文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学位:1.满足上述基本条件(1)或(2);2.满足上述基本条件(3),并满足基本条件(5)和(6);3.满足上述基本条件(4),并满足基本条件(5)。1.论文必须以广西大学(业务关系及科研项目、成果管理关系均在广西大学,如“广西大学”、“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名义、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署名发表。2.研究生以广西大学的名义以第一作者或者以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其指导教师)发表的论文或获得的发明专利予以确认,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攻读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或发明专利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或专利。3.所有博士生(包括在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在读期间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在职培养博士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广西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博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时可不作硬性要求,但广西大学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之一。凡不符合上述要求体现的成果,在学位申请时将一律不予考虑,仅作为参考。4. 博士生学术论文统计,一律以正式发表或收到录用通知为准。5.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5土木工程(一级学科)1.在本学科领域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2.在本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3.在本学科领域E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2篇。4.获得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说明:以上各项只需符合1项,其中:[1]SCI收录的期刊论文、EI收录的期刊论文不含增刊、国际会议、学校学报发表的论文;[2]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为准;[3]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目录: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水利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建筑学报、机械工程学报;[4]除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外,另要求发表1篇外文论文(可为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5]所有论文均是已发表或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 [6]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6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1、指标要求:在本一级学科及相关领域SCI或E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3篇,其中必须有1篇SC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的论文。未达到要求者,原则上不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成果折算:(1)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等同于1篇EI论文。(2)高水平论文,即SCI二区以上的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3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SCI三区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2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7作物学(一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上(含1.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棉花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草药、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2.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8兽医学(一级学科)1.在影响因子2.0以上(含2.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3.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为第一署名单位。2.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9制糖工程(二级学科)1. SCI或EI收录≥2篇(英文,含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非会议论文);2. SCI或EI收录≥1篇(含录用),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1篇(项);3. SCI或EI收录≥0篇,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2篇(项)。(说明: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分别为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经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主持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或授权专利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排序:前二名)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2.从2012级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10植物病理学(二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上(含1.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2.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1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二级学科)1.在影响因子2.0以上(含2.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3.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2.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说明: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获奖、发明专利等)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在《广西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可作为国内核心期刊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在各增刊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期刊目录附录A 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当年认定为准)的专业期刊或重点认定SCI期刊:(一)电气工程类1. Proceedings of the IEEE(SCI:1区,IF=5.151)2.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SCI:2区,IF=2.355)3.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SCI:3区,IF=1.425)4.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SCI:3区,IF=0.722)5.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3区,IF=1.152)6.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SCI:3区,IF=0.872)7.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CI:3区,IF=0.816)8.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SCI:3区,IF=1.202)9. Applied Energy(2区,IF=3.915)10. Solar Energy(2区,IF=2.172)11.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1区,IF=6.07)(二)应用数学类1.Mathematical Programming(SCI:1区,IF=1.970)2.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 (SCI:2区,IF=2.091)3.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SCI:2区,IF=2.159)附录B 国内顶级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数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附录C SCI收录期刊:(一) 电气工程类1.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3区,IF=1.235)2.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3区,IF=1.562)3.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3区,IF=2.328)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3区,IF=2.212)5. 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4区,IF=0.450)6. 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4区,IF=0.577)7.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4区,IF=0.779)8. Power(4区,IF=0.133)9.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3区,IF=1.072)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4区,IF=0.744)11.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3区,IF=0.902)12. Electrical Engineering(4区,IF=0.368)13.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Japan(4区,IF=0.165)14. Electromagnetics(4区,IF=0.844)15.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4区,IF=0.840)16.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Funda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3区,IF=1.580)17.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3区,IF=1.334)18.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4区,IF=1.712)19. Energy Sources20. Energy Journal(3区,IF=1.402)21.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3区,IF=1.767)22. Powder Technology(3区,IF=1.887)23. IET Circuits Devices & Systems (4区,IF=0.495)24.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3区,IF=1.283)25. 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3区,IF=1.11)26. IEEE Electrical Insulation M
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配合使用可中和抑菌剂,中和后的产物对细菌及培养基无太大影响,因此在稀释液和冲洗液中加入这些物质可有效的降低药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同时促进受损的细菌和真菌生长。
某些国产试剂、试药与进口品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欧洲药典》收载的冲洗液配方中卵磷脂及聚山梨酯80的含量较多,当用国产品配制时,其溶解性能不好,造成溶液混浊,冲洗量大时,溶液过滤的速度缓慢,影响冲洗效果,甚至无法进行过滤。该问题通过降低配方中各成分的量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经验证,即使配方中的各成分量减少一半,效果依然可满足实验的需要,且过滤速度适宜,还可降低实验成本。
1.LiDM,ShangPP,ZhuL&.GSdeHoog.Rhino-orbital-cerebralmycosisandcavernousthromboses.EurJInflamm.2014;12:1-10.2.LiDM&TTSun.FacialulcerationsduetoAcinetobacterbaumannii:vesselthrombosiswithbacterialmycelia.IDcases.2014,inpress.3.LiDM&.LunLD.Mucorirregularisinfectionandlethalmidlinegranuloma,withacasereport.Mycopathologia.2012;174:429–439.4.GeSH,XieJ,XuJ,LiJ,LiDM,ZongLL,ZhengYC,BaiFY.PrevalenceofspecificandphylogeneticallycloselyrelatedgenotypesinthepopulationofCandidaalbicansassociatedwithgenitalcandidiasisinChina.FungalGenetBiol.2012;49(1):86-93.5.LiDM,LiRY,deHoogGS,SudhadhamM,WangDL.FatalExophialainfectionsinChina,withareportofsevencases.Mycoses,2011;54(4):e136-42.6.WuSX,GuoNR,LiXF,LiaoWQ,ChenM,ZhangQQ,LiCY,LiRY,BulmerGS,LiDM,XiLY,LuS,LiuB,ZhengYC,RanYP,KuanYZ.HumanpathogenicfungiinChina--emergingtrendsfromongoingnationalsurveyfor1986,1996,and2006.Mycopathologia.2011;171(6):387-93.7.LiDM,ChenXR.AnewsuperficialfungalinfectioncausedbyConiosporiumepidermidis.JAmAcadDermatol.2010;63(4):725-7.8.ZhangH,RanY,LiD,LiuY,XiangY,ZhangR,DaiY.ClavisporalusitaniaeandChaetomiumatrobrunneumasrareagentsofcutaneousinfection.Mycopathologia.2010;169(5):373-80.9.LiDM&deHoogGS.Cerebralphaeohyphomycosis—acureatwhatlengths?LancetInfectDis.2009;9:376-83.10.LiDM,LiRY,deHoogGS,WangDL.Exophialaasiatica,anewspeciesfromafatalcaseinChina.MedMycol.2009;47,1:101-109.11.LiDM,ChenXR,ZhouJS,XuZB,NawaY,DekumyoyP.Shortreport:caseofgnathostomiasisinBeijing,China.AmJTropMedHyg.2009;80(2):185-7.12.LiDM,deHoogGS,SaunteDML&ChenXR.Coniosporiumepidermidissp.nov.,anewspeciesisolatedfromskininfection.StudMycol,2008;61:131–136.13.LiJ,FanSR,LiuXP,LiDM,NieZH,LiF,LinH,HuangWM,ZongLL,JinJG,LeiH,BaiFY.BiasedgenotypedistributionsofCandidaalbicansstrainsassociatedwithvulvovaginalcandidosisandcandidalbalanoposthitisinChina.ClinInfectDis.2008;47(9):1119-25.14.LiDM,XiuDR,LiRY,SamsonRA,deHoogGS,WangDL.Aspergillusflavusmyositisinapatientafterlivertransplantation.ClinTransplant.2008;22(4):508-11.15.LiDM,LunLD,ChenXR.NecrotisingfasciitiswithEscherichiacoli.LancetInfectDis.2006;6(7):456.16.LiD,LiR,WangD,MaS.InvitroactivitiesoffiveantifungalagentsagainstpathogenicExophialaspecies.ChinMedJ(Engl).1999;112(6):484-8.17.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王文婧,姚一建.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J].菌物学报,2014,03:601-610.18.黄芩,李东明,孙婷婷,尚盼盼,葛杰,付又刚.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2):99-101.19.李东明,黄芩.皮肤细菌感染及其诊疗对策[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3):221-223.20.蒋丽潇,黄芩,尚盼盼,孙婷婷,李东明.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药敏试验研究及文献回顾[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6):342-347.21.李东明,董绍辉,黄芩,蒋丽潇,卢险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剥脱性皮炎并类白血病反应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936-7938.22.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及其诊疗对策[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257-260.23.尚盼盼,冯小菊,李东明.聚多曲霉引起甲真菌病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5):301-302.24.吴婧,李东明,G.S.deHoog,姚一建.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05):305-307.25.房高丽,张秋航,朱丽,李东明.暗色真菌致侵袭性鼻窦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304(20):916-919.26.李东明,蒋丽潇.皮肤细菌感染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3):218-219.27.李东明,房高丽,王丽,马芙蓉.鼻-眼眶-脑真菌感染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0):712-714.28.李东明,姚宏伟,侯纯升,张同琳.疑难病例析评第172例腹腔积脓-肺粟粒状阴影-脑膜刺激征[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6):427-429.29.李东明,伦立德,尤艳明,陈学荣.Fournier坏疽3例及治疗转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1):54-55.30.李东明,周劲松,李连翠,陈学荣.急性阴囊溃疡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1):722-723.31.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及其诊疗对策[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9):599-601.32.李东明,修典荣,李若瑜,陈学荣,王端礼.我国首例肌曲霉病及其试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193-195,223.33.李东明,陈学荣.饲养遗弃猫致泛发性体癣1例报告[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220-221.34.李东明,朱学骏.警惕“食肉细菌”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092-2093.35.李东明,冯小菊.鸡禽小孢子菌致泛发性体癣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3):156-157.36.伦立德,李东明,张波,周平.疑难病例析评——第125例闭经-胸腔积液-肺肾梗死-皮肤结节[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58-1360.37.李东明.泳衣传染尖锐湿疣及真菌性阴道炎1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0S):89-89.38.伦立德,张波,李东明,黄志芳,刘东,高卓.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肺损害[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3):167-168,170.39.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喆,马圣清,王端礼.甄氏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2):167-171.40.李若瑜,李东明,余进,刘伟,冀朝辉,王端礼.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536-539.41.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556-558.42.李东明,徐敏丽,陈学荣.泻痢停与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3):180-181.43.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王端礼.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的初步研究[J].菌物研究,2004,2(1):19-24.44.李东明,陈庆江,陈学荣,周劲松,许炽熛,NawaYParonD,李世荫.疑难病例析评第46例发热-匐行疹-上臂水肿性疼痛性红斑块[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84-2187.45.李东明,陈学荣,刘惠焕,王云,李世荫.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96-2097.46.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皮炎外瓶霉分子鉴定的初步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5):249-251.47.赵艳霞,李东明,王云,陈学荣.胰激肽原酶致重症多形红斑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1):44-45.48.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陈学荣,马圣清.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62-65.49.刘慧焕,陈学荣,李东明,王云.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误诊为药疹[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3):234-234.50.李若瑜,李东明,等.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559-563.51.李东明,孔繁荣,等.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3):266-270.52.李东明,张秋玲,陈学荣,周劲松,张娟,葛堪忆,王双元,李林峰.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多器官衰竭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88-1291.53.陈学荣,李东明,王云,刘慧瑛.银屑敌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33-333.54.李东明,尤艳明,刘惠焕,陈学荣.第7例—发热6天,出疹5天[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41-343.55.孙志坚,李东明,李若瑜,万哲,王晓红,王端礼.微量法检测致病性外瓶霉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1):9-11.56.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马圣清.甄氏外瓶霉的PCR-RFLP分型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08-310.57.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1):10-12.58.李东明.外瓶霉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23(5):24-27.59.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5):313-315.60.蒋丽潇,肖秀美,孙婷婷,尚盼盼,李东明.非典型皮肤细菌感染病原细菌多样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39161.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病例系列及文献综述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77-7862.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感染14个目29个属真菌多样性及与国外文献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558-55963.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真菌病病原真菌多样性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中国菌物学会:,2012:9364.李东明,尚盼盼,李若瑜,田欣,姚宏伟,修典荣,徐敏丽,GSdeHoog.少见及严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A].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13165.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孔繁荣,马圣清.丛梗孢外瓶霉的基因与表型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菌物学会:,2003:361-362-363-364-365-366-367-368
这些植物类的期刊都可以投。这些都是中文核心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植物学报 植物研究 植物科学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 菌物学报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广西植物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1.《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3.《遗传学报(英文版)》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6.《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7.《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8.《遗传》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9.《生物工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1.《中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2.《中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3.《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4.《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5.《水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7.《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9.《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20.《生命的化学》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1.《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2.《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3.《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4.《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
希望可以帮到你E-mail: QQ:735191219
首先搞清楚,为什么精油能杀菌?无论是一棵挺拔而粗壮的雪松,叶子薄的像针的茶树,枝叶幼细的薰衣草,还是藏在树杆上的乳香没药树脂,藏在丁香花苞的果实,这些植物里都含有被业界认同的杀菌成分——精油!而植物所自身拥有的这一切杀菌能力,正与我们人体拥有自身免疫力是一样的,他们自身产生的生长激素中,拥有这杀敌功能,以确保自己在受到土壤里的细菌污染、外界(虫害等)的攻击后,能进行“自我修复”的天生能力。这天生能力就是来自“精油”,精油是植物产生自我保护的重要物质,能杀灭植物身上的细菌及病毒,而今天我们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及研究,发现大部分精油,同样适用消灭在人体以及大环境中的细菌及微生物。植物杀菌力不够强?谁说的!植物杀菌,听名字这么温和,猜想杀菌能力也是SO SO吧?如果这样想,你就错了!我们以丁香来说说吧!大家都知道丁香对于口腔溃疡是极好的帮助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药学和生物化学学院卫生学院的L.Nunez, M.D'Aquino博士曾对丁香的杀菌活性进行过研究,通过测定丁香精油浓度、温度和有机物质对丁香精油抗菌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细菌死亡动力学的测定。通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生物学试验。在研究中发现,在口腔感染中用作防腐剂的丁香精油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细菌以及酵母。为了确定温度效应,在21°和37°C条件下测定它们的浓度系数,采用0.4%和0.2%的精油为测定浓度系数。有机物质存在的影响由0.4%的精油确定。所获得的结果证明,在3个病例中精油所发挥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大肠杆菌也更为显著。在这3种微生物中,在21°C下,使用0.4%的精油进行,有机物也会降低抗菌活性。杀灭效使细菌数量减少了5个对数阶。并且灭菌的能力并没有消失。我们经常怀疑在一大瓶基础油中,只放下那么几滴单方精油,究竟有没有用,从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丁
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很多会员给我们留言、询问,精油能否预防?能否治疗?该如何用? “某些精油具有抗病毒特性”,这在精油爱用者中已经是常识了,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实证支持这个结论。但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该如何回复信任我们的会员?毕竟,还没有任何的证据能证明精油对它的有效性。 困惑的时候,就去读书和思考。 隔离在家期间,重读了Kurt博士的《The Healing Intelligence of Essential Oils》有关病毒的相关章节,并将读书笔记分享出来。 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一同探讨。 从“精油的三种生理活性”所想到的Kurt博士在《The Healing Intelligence of Essential Oils》(国内翻译成《精油的疗愈智慧》)一书中,阐述了精油的三种生理活性。精油表现出的生理活性可以归纳为三种。 1)非选择性(Nonselective) 非选择性是最常见的活性类型,存在于几乎所有精油中,存在于低分子量、亲脂性的单萜分子中。这些成分具有提振、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它们还可以改变细胞膜。 抗病毒活性似乎很符合精油的非选择性活性。例如,疱疹几乎可以用任何一种精油来治疗。精油的非选择性活性是植物经历长久进化的结果,它有利于保护植物免受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 2)选择性(Selective) 第二种活性类型是选择性或专一性,主要归因于更大分子、结构更复杂的成分上,如倍半萜、二萜和倍半萜内酯,它们经常与特定的细胞运作过程相互作用。 3)所有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成分的共同作用 特定植物物种的所有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成分的共同作用,展现出该种精油特有的整体效应,所有成分的总和与我们的器官系统相互作用,就如同精油在植物体内按照其进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那样,在人体中完成自己的任务。因此,进化产生的自然成分的这种微调的多维效应,绝对不能通过在实验室中简单地混合各种成分来复制。 经常用来证明天然精油和人工复制品成分相同的色谱分析图,仅仅是粗略的近似值。它们无法解释两者之间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的差异。 用生物学的语言来说,迷迭香或薰衣草精油的典型品质体现在植物整个有机体的组织水平上。比如,薰衣草精油在治疗烫伤方面的神奇效果,目前还没有发现某个单一成分或混合成分能与薰衣草精油整体相提并论。 《The Healing Intelligence of Essential Oils》第四章P66 上面的论述对我们有几点启示: 抗病毒的活性几乎存在于所有精油当中。因为单萜类成分在精油中是极其普遍的。(只不过有能力强弱之分,要区分哪个更强需要细致的科学实验和论证) 比如,我们熟悉的强效抗菌、抗病毒成分: 丁香酚(丁香78%)、芳樟醇(芫荽70%,木兰花70%,罗勒53%,薰衣草31%)、香叶醇(玫瑰草80%)、百里酚(百里香30%,牛至8%)、香芹酚(牛至79%)肉桂醛(桂皮75%,肉桂63%)、对伞花烃(本樟24%,百里香22%)等都是小分子的单萜类化合物。 那么,我们可以推论出,“在特殊时期,不论手头上有什么精油,都可以先用起来,用比不用强,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西药的专一性单一靶向(Mono-target Specific)与植物精油的非选择性多重靶向(Multi-target Nonselective)的特性是精油与西药的典型差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特定药物只能应对特定病原体,而精油则通常具有较广泛的用途。上图《The Healing Intelligence of Essential Oils》第三章P54 为某一种病毒而研制出来的西药,是对付病毒最强的武器同时也有最大的弱点,就是病毒一旦发生变异,会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而精油的这种能干扰多个分子靶点的非选择性特点,无论病毒的蛋白质序列有什么微小变异,仍然能使病毒失去活性。也就是说病毒难以对精油产生耐药性。 3.精油所呈现出来的“非选择性”以及“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共同作用”的特性,是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被环境筛选出来的。是植物经过25亿年的试错、突变、适应...,生长出来的能力,虽然以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透彻地认知,用生物学和进化论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借鉴。 因此,试图用人工合成复制的手段很难达到天然精油的品质。当人类健康受到威胁,正统医学也面临困境的时候,借助天然精油的力量绝对值得尝试。 “如何用精油应对流感病毒”所想到的 再来看一下Kurt博士关于如果应对流感病毒的建议,应该有借鉴意义: “使用精油治疗流感有两个重点:第一、精油能有效对抗流感病毒。第二、精油很难顺利到达被病毒感染的区域。基于第二点,用精油治疗流感不像治疗疱疹甚至普通感冒那样神奇有效。一旦流感病毒感染了肺组织,典型的症状,如虚弱、关节痛、肾痛和发烧都出现了,简单地用高剂量的精油“切断”感染通常是行不通的。 正确的方法是:在流感期间使用精油来控制病情,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如果没有精油,鼻窦腔或支气管的继发性细菌感染是很常见的。主要目的是稳住病情不让它继续蔓延,并预防并发症。 这听起来有点消极,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而且重要的是,它避免了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通过让身体经历这个过程,免疫系统会积聚力量,并有机会击败病毒,通常会在发病后变得更强大。”——《The Healing Intelligence of Essential Oils》第10章 P138 这几天,网上流传一个说法,“既然酒精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那么大量喝酒就可以杀死病毒了。”现在已经辟谣了,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75%的酒精,喝下去到了肠胃,很难到达肺部,即便血液中有一小部分,也很难达到杀灭病毒所需的浓度。反而大量饮酒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困难的不是如何杀灭。因为在体外,有很多方法可以杀死病毒,据报道:乙醇、乙醚、含氯消毒剂、高温等都可以杀死病毒,难题是:当病毒已经进到肺里,你如何消灭它,同时又能避免继发性细菌感染。 使用精油其实也面临同样的困难。精油有很多体外实验证明能抑制病毒、病菌的繁殖,因此把精油作为体外消毒剂大概率是有效的(有待进一步证实),但是当肺部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在体内快速、大量繁殖,精油难以以足够大的剂量、浓度、直接抵达被病毒感染的肺部。 Kurt博士应对流感的建议,其实是换了一种思路,从使用药物的靶向性转变为用精油改变整体免疫状况,防止继发性感染。这与武汉现在采取的治疗方法-支持治疗法,有相似的地方。(支持治疗:通过辅助呼吸、抗感染、补充体液等方法维持患者的生存,然后等待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的病毒)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继发性感染? 当人体感染了一种病原体后(比如冠状病毒),免疫力会急速下降,潜伏在体内或体外的其它病原体(细菌、病毒等)会趁虚而入,从而引起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感染。对患者来说是重大挑战。 精油的非选择性、多重靶向的特点可以同时应对多种细菌、病毒,非常适合用于防止继发性感染。 还有一个事实,也值得我们深思: 针对病毒,研制靶向性的特效药似乎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距离2003年的SARS已经17年过去了,至今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研发出来,仅仅是研制出了疫苗,而且是在SARS爆发的两年后,那时候SARS已经消失了。 据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最快也要2~3个月后才能用上。 不是说特效药和疫苗的研制不重要,非常重要,但恐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扑灭SARS依靠的不是直接将SARS病毒杀死,而是通过恢复和增强人体的机能,让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病毒。当然,社会化的隔离措施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避免了进一步传播。 因此可以说“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最好的特效药”。 综上所述: 居家隔离中,我们该如何应对病毒? 三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道屏障:隔离永远是最有效的措施。严格服从国家的要求,不能因为你有精油就掉以轻心。 第二道屏障:尽一切努力把病毒拦在体外,做好防护和体外消毒。 第三道屏障:提升你的免疫力,这是万一的情况下,能否战胜它的根本。 即使隔离在家,也要想尽办法运动,早睡、睡够、通风、晒太阳,用精油疗法辅助照顾你的免疫系统。 参考配方参考配方:呼吸系统脊柱疗法参考配方:日常香薰参考配方:免疫系统脊柱疗法国内的相关研究下面两个资料是国内科学家关于精油应对病毒的研究,看到这些资料非常地开心和骄傲,对精油疗法的研究不再是国外科学家的专属领地,我们也在奋起直追。 【一篇论文】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联合研究,发表在《BMC补充与替代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 链接:《保卫复方精油减轻流感病毒的感染:MDCK细胞的体外研究》 实验中使用的是超高比例稀释的保卫,1:4000的浓度即能使病毒减少90%。实验结论认为保卫精油在体外实验中可显著减弱流感病毒的感染力。 【一个PPT】在2019年8月,中国商务部主办,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中国精油科学与教育论坛中,上海交通大学芳香植物研发中心 的马莉博士后、姚蕾教授联合发表的《植物精油替代抗生素研究进展》可以看到,精油对病菌主要的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胞膜,从而使有效成分或抗体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部并破坏它。冠状病毒虽然不是细胞形态,但也有一层包膜,用来保护自己。因此破坏细胞膜的机制对病毒应该也是有意义的。上面列举了一些具有抗菌、抗病毒属性的精油。上面的数据也有力地说明了精油的非选择性、多重靶向的特点。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人体的有益菌群没有伤害作用。试问,“用精油替代抗生素”还有多远的路要走?总 结 ① 抗病毒的活性几乎存在于所有精油当中,有效成分是单萜类。 ② 精油的非选择性多重靶向特性,决定了精油对多种病原体、多个靶向有效,具有广泛用途且难以产生耐药性。 ③ 精油的疗愈特性是植物在为应对环境中病原体而进化出来的。 ④ 精油抗病毒的难点不是在体外杀死病毒,而是在肺部大量感染病毒之后如何有效到达。 ⑤ 防止继发性感染是精油所擅长的。 ⑥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等待特效药可能不现实,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最好的特效药。
大家好,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Nature集团旗下的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专门发表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各领域的高质量研究论文,2020年的影响因子为14.91.
1
Cryo-EM structures of human A2ML1 elucidate the protease-inhibitory mechanism of the A2M family
人 A2ML1 的冷冻电镜结构阐明了 A2M 家族的蛋白酶抑制机制
A2ML1 是一种单体蛋白酶抑制剂,属于蛋白酶抑制剂和补体因子的 A2M 超家族。该研究中,作者研究了人类 A2ML1 的蛋白酶抑制机制,并确定了其天然和蛋白酶切割构象的结构。 A2ML1 的功能抑制单元是一种单体,它依赖于蛋白酶的共价结合(由 A2ML1 的硫酯介导)来实现抑制。与将蛋白酶捕获在由四个亚基形成的两个内室中的 A2M 四聚体相比,在蛋白酶切割的单体 A2ML1 中,无序区域围绕捕获的蛋白酶并可能阻止底物进入。在天然 A2ML1 中,诱饵区域穿过疏水通道,这表明诱饵区域切割对这种排列的破坏会触发广泛的构象变化,从而导致蛋白酶抑制。与补体 C3/C4 的结构比较表明,A2M 蛋白质超家族具有这种机制,可触发蛋白水解激活后发生的构象变化。
2
Origins of glycan selectivity in streptococcal Siglec-like adhesins suggest mechanisms of receptor adaptation
链球菌 Siglec 样粘附素中聚糖选择性的起源表明受体适应机制
细菌与宿主受体的结合是共生和发病机制的基础。 许多链球菌使用 Siglec 样结合区 (SLBR) 粘附在细胞表面表达的蛋白质附着碳水化合物上。 识别的精确聚糖库可能决定生物体是否是严格的共生体而不是病原体。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驱动了受体选择性。 该研究中,作者使用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 SLBR,并确定了序列和结构高变的受体结合位点区域。 结果表明,这些区域使用嵌合发生和单个氨基酸取代来控制首选碳水化合物配体的身份。 作者进一步评估了首选配体的身份如何影响与人类唾液和血浆样品中糖蛋白受体的相互作用。 由于点突变可以改变首选的人类受体,这些研究表明链球菌如何适应环境聚糖库的变化。
3
Computationally designed hyperactive Cas9 enzymes
计算设计的高活性 Cas9 酶
改变活细胞基因组的能力是了解基因如何影响生物体功能的关键,并且对于修改生命系统以达到有用的目的至关重要。 然而,这一目标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基因工程所涉及的技术挑战的限制。 基因编辑的最新进展绕过了其中一些挑战,但结果并不理想。 该研究中,作者使用 FuncLib 计算设计具有显着更高的不依赖于供体的编辑活性的 Cas9 酶。 作者使用与酵母细胞存活相关的遗传回路来量化 Cas9 活性并发现工程区域之间的协同相互作用。 这些过度活跃的 Cas9 变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发挥作用,并将更大、更多样化的插入和缺失池引入目标基因组区域,为增强和扩展基于 CRISPR 的基因编辑的可能应用提供了工具。
4
Modular (de)construction of complex bacterial phenotypes by CRISPR/nCas9-assisted, multiplex cytidine base-editing
通过 CRISPR/nCas9 辅助、多重胞苷碱基编辑对复杂细菌表型进行
模块化(去)构建
CRISPR/Cas 技术构成了基因组工程的强大工具,但它们在非传统细菌中的使用取决于宿主因素或外源重组酶,这限制了效率和通量。该研究中,作者通过为革兰氏阴性菌开发广泛适用的基因组工程工具集来减轻这些实际限制。该挑战通过定制 CRISPR 碱基编辑器来解决,该编辑器能够以 >90% 的效率实现单核苷酸分辨率操作 (C·G T·A)。此外,将 Cas6 介导的guide RNAs 处理整合到用于质粒组装的流线型协议中,支持多重碱基编辑,效率 >85%。该工具集用于构建和解构土壤细菌恶臭假单胞菌中的复杂表型。芳香化合物生产表型的单步工程和复杂氧化还原代谢的多步解构说明了该工具箱提供的多重碱基编辑的多功能性。因此,这种方法克服了以前技术的典型局限性,并赋予了迄今为止遥不可及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工程计划。
5
Improving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tion by yeast through genome-scale modeling using proteome constraints
通过使用蛋白质组约束的基因组规模建模提高酵母的重组蛋白产量
真核细胞被用作细胞工厂来生产和分泌大量重组药物蛋白,包括目前最畅销的几种药物。 由于分泌途径的重要作用和复杂性,传统上通过代谢工程改进重组蛋白生产相对临时。 并且需要一种更系统的方法来产生新颖的设计原则。 该研究中,作者提出了酵母酿酒酵母 (pcSecYeast) 的蛋白质组约束的基因组规模蛋白质分泌模型,这使得能够模拟和解释由有限的分泌能力引起的表型。 作者进一步应用 pcSecYeast 模型来预测生产几种重组蛋白的过表达目标。通过实验验证了许多预测的 α-淀粉酶生产目标,以证明 pcSecYeast 作为计算工具在指导酵母工程和改进重组蛋白生产方面的应用。
6
An in vivo gene 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high level express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一种在酿酒酵母中高水平表达的体内基因扩增系统
由于基因表达水平不足导致的代谢途径瓶颈仍然是使用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行工业生物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增加基因剂量可以克服这些瓶颈,但目前的方法存在许多缺点。该研究中,作者描述了 HapAmp,一种使用单倍体不足作为进化力量来驱动体内基因扩增的方法。 HapAmp 可实现异源基因拷贝的高效、可滴定和稳定整合,将多达 47 个拷贝传递到酵母基因组中。该方法以代谢工程为例,可显着提高倍半萜橙花油、单萜柠檬烯和四萜番茄红素的产量。柠檬烯滴度在单个工程步骤中提高了 20 倍,在烧瓶培养中 1 g L -1 。作者还展示了酵母中异源蛋白质产量的显着增加。 HapAmp 是一种快速解锁代谢瓶颈的有效方法,用于微生物细胞工厂的发展。
7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erpene biosynthetic pathway featuring a norbornene-forming Diels-Alderase
发现和表征具有降冰片烯形成 Diels-Alderase 的萜烯生物合成途径
周环酶,即催化周环反应的酶,形成了具有生物催化效用的不断扩大的酶家族。尽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周环酶,但令人惊讶的是,环戊二烯和烯烃亲二烯体之间的 Diels-Alder 环化反应形成降冰片烯,这是合成化学中研究最好的环加成反应之一,迄今为止还没有相应的酶促反应。该研究中,作者报告了以降冰片烯合酶 SdnG 为特征的途径的发现,该途径用于生物合成 sordaricin - 抗真菌天然产物 sordarin 的萜烯前体。sordaricin 生物合成的完全重构揭示了 Nature 使用的一种简洁的氧化策略,用于将完全碳氢化合物前体转化为 SdnG 的高度功能化底物,用于分子内 Diels-Alder 环加成。SdnG 生成 sordaricin 的降冰片烯核心并加速该反应以抑制活化的亲双烯体的宿主介导的氧化还原修饰。这项工作的发现扩大了周环酶催化反应和 P450 介导的萜烯成熟的范围。
8
Rationally engineering santalene synthase to readjust the component ratio of sandalwood oil
合理改造檀香合成酶调整檀香油成分比例
植物精油 (PEO) 广泛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 PEO的成分比例决定了它们的质量。在PEO生物技术平台的建设中,控制组分比例是一项挑战。该研究中,作者通过多尺度模拟 探索 产物混杂和产物特异性檀香烯合酶(即 SaSSy 和 SanSyn)的催化反应途径。 SanSyn 的 F441 被发现是限制中间体构象动力学的关键残基,因此一般碱基 T298 的直接去质子化主要产生 α-檀香烯。随后对该塑料残基的诱变导致产生突变酶 SanSynF441V,该酶可产生 α-和 β-檀香烯。通过代谢工程的努力,檀香萜/檀香酚滴度达到 704.2 mg/L,成分比与 ISO 3518:2002 标准非常匹配。本研究代表了通过代谢和酶工程相结合构建具有理想组分比例的 PEO 生物技术平台的范例。
细菌与真菌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可以将细菌和真菌简单的分为病原微生物和有益菌,病源微生物是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但也非绝对的,人体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当菌群失调时就会致病,有益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比如肠道存在的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K,比如乳酸杆菌等都是人体必须的,真菌就比较好理解,一般致病的如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有益菌如冬虫夏草,酵母菌,灵芝菌等。自然界有益菌远多于病原菌,但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细菌是危害人体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东西了,但它的危害极大呢,呵呵细菌与真菌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可以将细菌和真菌简单的分为病原微生物和有益菌,病源微生物是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但也非绝对的,人体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当菌群失调时就会致病,有益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比如肠道存在的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K,比如乳酸杆菌等都是人体必须的,真菌就比较好理解,一般致病的如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有益菌如冬虫夏草,酵母菌,灵芝菌等。自然界有益菌远多于病原菌,但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0引言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 FXS)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发育不全综合征,有超过99%的FXS是由脆性X智障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FMR1)中5′端非编码区CG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扩增及其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 FMR1基因的表达产物FMRP的缺乏导致FXS的发生[1-2]. 本实验对编码基因存在于3号染色体[3],能与FMR1 基因5′ d (CGG)n3′重复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CGGBP1进行原核表达,并对其DNA结合活性进行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大肠杆菌DH5α, BL21( DE3)和表达载体pRSET A均为本实验室保存. 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Sigma公司; 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KpnI购自宝生物工程公司;T4 DNA连接酶购自Promega公司; Ni2+NTA金属螯合蛋白质纯化系统购自Qiagen公司;链酶亲和素磁珠购自Dynal公司;低分子质量蛋白标准购自上海西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CGGBP1基因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子邻近序列设计PCR引物:CGGBP1F CGC GGA TCC GAG CGA TTG TAG TAA CAG CA,CGGBP1R GGG GTA CCT CAA CAA TCT TGT GAG TTG AG. 其上游及下游引物分别加入BamHI和KpnI酶切识别位点序列(引物序列下划线部分). PCR反应以人淋巴细胞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编码CGGBP1的基因序列. 设计PCR扩增体系25 μL,灭菌去离子水10 μL,10×反应缓冲液2.5 μL,25 mmol/L MgCl2 2.0 μL,DMSO 2.5 μL,4× dNTP混合物(每种2.5 mmol/L)2 μL,CGGBP1F和CGGBP1R各10 pmol,模板3.5 μL(50 ng/μL), Taq DNA(5 μ/μL)聚合酶0.5 μL. 扩增条件:95℃预变性5 min,再94℃ 30 s, 53℃ 1 min,72℃ 1 min循环40次,最后72℃终末延伸产物10 min. 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离,用胶回试剂盒回收目的基因. 用BamHI和KpnI酶切PCR产物和pRSET A,酶切产物电泳后回收,在T4连接酶作用下,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RSET A的BamHI和KpnI克隆位点. 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α,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并挑取单菌落.1.2.2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BL21( DE3). 挑取携带目标质粒的单菌落接种于含100 mg/L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 37℃振荡培养12 h, 按10 mL/L比例转接于新鲜培养基,37℃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1 mmol/L,32℃诱导振荡培养4 h,离心收集菌体,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1.2.3蛋白表达形式的分析取5 mL菌液离心,用500 μL的裂解液(1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磷酸二氢钠 pH 8.0)重悬,加溶菌酶至终浓度为1 mg/mL,冰浴30 min,超声波裂菌,离心后分别将上清和沉淀进行SDSPAGE分析.1.2.4融合蛋白的纯化将1 mL 500 mL/L Ni2+NTA悬液和4 mL细菌裂解上清液轻轻混匀4℃放置60 min,直接过柱. 过柱结束后,用4 mL漂洗液(2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8.0),洗脱未和Ni珠结合的杂蛋白. 经过2次漂洗后再用0.5 mL洗脱液(25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8.0) 3次洗脱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分步收集. 取收集液,进行SDSPAGE分析.1.2.5CGGBP1与(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取10 μL磁珠用1 mL的无RNA酶的三蒸水清洗磁珠2次,除去防腐剂. 1×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2 mol/L NaCl,1 mmol/L EDTA,1 g/L Tween 20)15 μL重悬磁珠,各5 μL分3组实验. 其中一组加入25 μL(100 ng/μL)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另外两组分别加入25 μL(100 ng/μL)非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和25 μL三蒸水做对照;三组分别再加入2×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30 μL,25℃轻摇1 h. 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 重复上述步骤3次;加入纯化后CGGBP1(500 μg/mL)15 μL 和2×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20 mmol/L HEPES,100 mmol/L NaCl,0.5 mmol/L DTT,100 g/L甘油)20 μL,室温下静置30 min;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用1×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清洗磁珠2次;加三蒸水10 μL,沸水煮10 min,进行SDSPAGE分析.2结果2.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扩增产物在15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一条约504 bp的条带(图1); 重组质粒pRSET A/CGGBP1及质粒pRSET A分别用BamHI和KpnI酶切,pRSET A/CGGBP1分为两个片段,分别为2.9 ku和504 bp(图2),均与预计结果相同.2.2CGGBP1的表达用BamHI和KpnI双酶切pRSET A/CGGBP1表达质粒,筛选阳性重组质粒. 携带有pRSET A/CGGBP1质粒的E.coli 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在Mr 约25 000处出现1条表达条带;而未经IPTG诱导的菌体则无此条带. 诱导后的菌体经溶菌酶及超声波裂解,离心后分为上清和沉淀两部分. 经SDSPAGE分析表明,CGGBP1部分存在于细菌裂解液的上清中,为可溶性蛋白,上清液中的目标蛋白相对较少(图3). 2.3CGGBP1蛋白纯化在表达质粒pRSET A多克隆酶切位点的上游, 插入有连续6个组氨酸的序列 —(His )6 tag. 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后,(His )6 tag可以和外源插入片段共同表达. 利用(His )6 tag 和金属Ni2+的螯合所设计的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柱层析方法,是纯化目的蛋白的一种高效而简单的方法. SDSPAGE显示,CGGBP1得到较高程度的纯化(图4).2.4CGGBP1与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生物素化的5′d(CGG)29 3′重复序列双链DNA被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非生物素化的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因无法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而被洗脱掉. 同理,加入CGGBP1后,未和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的蛋白也被洗脱(图5).3讨论关于微卫星的产生机制,普遍认为是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的滑动[4],或DNA复制和修复时滑动链与互补链碱基错配,导致一个或几个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 已发现微卫星可能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碱基序列,通常各种简单的重复序列成簇地聚集在一个染色体区域,这个染色体区形成特异染色体结构的能力将会增强. 这些区域在核糖体RNA基因中非常复杂,同时这些重复序列所折叠形成的结构还能与特异的蛋白质相结合,成为“染色质折叠密码”[5-6],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基因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 脆性X综合征是Igarashi等[7]研究报道的与三核苷酸重复片段扩增突变有关的7种神经变性疾病其中的一种. 该蛋白只和(CGG)n重复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其它类型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结合[8]. 因此,对该蛋白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含CGGBP1的重组质粒,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获得较高表达. 通过Ni2+NTA柱纯化,获得纯化的目标融合蛋白质,同时证明了该蛋白能和人FMR1基因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特异性结合. 这将为进一步开展真核生物蛋白CGGBP1功能的研究和阐释CGG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1 、微生物的作用 1.1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在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以异样型微生物为主的分解者,在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于生产者一起共同推动着生物内的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例如,在碳素循环中,地球上 90% 的 co 2 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在氮素循环中,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都有微生物的活动;在磷和硫的循环中同样也需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 1.2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 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在众多的污水、废水处理方法中,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因具有经济方便、效果好的突出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污水的生物学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将水体中的含碳有机物分解成 CO 2 、 H 2 s 、 CH 4 等气体;将含氮有机物分解成氨、硝酸、亚硝酸和氮;能使汞、砷等对人类有毒的重金属盐在水体中进行转化,以便于回收或除去,使许多病原性寄生生物常因与环境不适而死去。 1.3 有益于人体健康 人体肠道中含有很多种微生物,其中主要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菌、粪产碱菌、产气荚膜梭菌、乳酸杆菌和螺旋体等。人体为这些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而这些细菌生活在肠道中能合成核黄素、维生素 B12 维生素 K 等多种维生素以及氨基酸以供人体吸收利用。 2 、微生物的污染 2.1 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各种工业器材,如金属、仪表、电讯器材、绝缘材料和纺织品等,它们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种种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机物质,因此,都会受到微生物的侵蚀,使之老化变质。 2.1.1 铝及其合金制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蚀。例如,曾发生过飞机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铜绿色假单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蚀而漏油。飞机机翼的内铝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蚀。钢铁及其制品因长期与水或土壤接触,受到铁细菌、硫细菌、硫酸还原细菌等的作用而腐蚀。电子设备、集成电路、绝缘材料等均可受到霉菌的侵蚀,由于霉菌的菌丝能导电,因此常能引起有关设备的失灵。 2.1.2 羊毛、棉纱、尼龙、聚制脂及其制品,也常受到微生物的侵蚀。污染漾奶、毛的微生物主要有铜绿色假单胞杆菌、微球菌、枯草杆菌、曲霉、青霉等。污染棉织品的主要是纤维素分解菌群的微生物。污染尼龙的有球二孢和红曲霉等。微生物不仅能使纤维及其制品变质,而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例如,微球菌能使人的头部生白斑,铜绿假单胞菌与支气管炎、咽炎和耳、鼻、眼的炎症有关。 2.1.3 玻璃及其制品和显微镜、望远镜及照相机等器材的光学部分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都会由于曲霉、青霉等的生长繁殖而受腐蚀。 2.2 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 粮、油原料极其制品,含有丰富的养分,它们是微生物的天然营养基地,如果其他条件适宜,霉菌、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就会迅速地繁殖起来。 2.2.1 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的表面都生活着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保存不当,常引起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2.2.2 罐头是人们保存食品的方法之一,但肉类罐头中存在着枯草杆菌、梭菌等菌群。由于芽孢的抗热性很强,在罐头制作过程中虽然经过了高温处理,而在一些肉类罐头中仍能检测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耐热厌气性的腐败梭菌等,它们是造成罐头腐败的主要原因。 3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3.1 防止贮粮霉变和真菌霉素污染的措施是:入仓前应降低粮食的含水量,除去破损、色变和霉变的籽粒;入仓后应创设干燥、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使霉菌失去生长繁殖的条件。 3.2 工业器材的防腐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分别采用对人和动物安全性高的高效杀菌剂,选用抗微生物腐蚀性的材料及含抗菌物质的材料做成涂膜,使器材和微生物隔离,以防止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