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研究定语的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定语的论文

俄语定语从句中用作关联词的重要有который, чей, какой, где, куда,откуда, когда, кто, что, каков等。本文将对这些关联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作一概括。

1. который

其性、数和主句中被阐明的词一致,格则取决于它在从句中所处的地位,который有性、数、格的变更。如:

, который учился в средней школе,

Я видел мальчика, который учился в средней школе.

.

, к которому мы ходили вчера,

Я видел мальчика, к которому мы ходили вчера.

.

2. чей

有性、数、格的变更,其变更与从句中被润饰的词一致,与主句中被阐明词无关,此时可用который的第二格代替,чей表现领属关系。如:

, чей отец (отец которого) учил нас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На улице я увидел моего товарища, чей отец (отец которого) учил нас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

, чьи дела (дела которых) в веках живут,

Много есть людей великих, чьи дела (дела которых) в веках живут.

.

3. какой

1有性、数、格的变更,其用法同который,)какой夸张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有时主句中有对应的唆使词такой, тот,如:

此文来源:智程教育(一品小语种)

, какой я никогда не видел раньше,

Это была такая ночь, какой я никогда не видел раньше.

.

, какого нет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Он сказал такое слово, какого нет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2即被阐明的词是单数,而какой却用复数,这时表现被阐明词所指的事物只是从句中所表现的“那类事物”中的一个,)какой的数有时可能与被阐明词不一致。如:

, какими гордится советский народ,

Павлов — учёный, какими гордится советский народ.

.

, какие носят все девушки в это лето,

Она ходила в красивом платье, какие носят все девушки в это лето.

.

3)与который的差别:

而какой表现与主句中被阐明的词不是同一个事物,只是类似的,类似的,который表现与主句中被阐明的词是同一个事物。因此不能用который调换。试比较:

, который я только что купил,

Я дал ему словарь, который я только что купил.

.

, какой вы недавно купил,

Я дал ему словарь, какой вы недавно купил.

.

4. где, куда, откуда

有时也阐明某些不具有地点意义的名词,阐明主句中表现地点意义的名词。如книга, статья等。有时可用带前置词的который的间接格调换。如:

, где (в которой) родился мой отец,

В прошлом году я был в деревне, где (в которой) родился мой отец.

.

, куда (на которую) мы ездили, находится за городом,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куда (на которую) мы ездили, находится за городом.

.

, откуда (с которой) было хорошо видно всю деревню,

Мы поднялись на гору, откуда (с которой) было хорошо видно всю деревню.

.

, где (в которой) говорится о космонавте Гагарине,

Я только что прочитал статью, где (в которой) говорится о космонавте Гагарине.

.

5. когда

1)阐明主句表现时间意义的词。如время, год, месяц, день, час, минута, секунда等。此时可用带前置词的который调换。如:

, когда (в который) я вступил в партию, навсегда останется в моей памяти,

Тот день, когда (в который) я вступил в партию, навсегда останется в моей памяти.

.

, когда (в которую) я понял всю цену этих слов,

Настала минута, когда (в которую) я понял всю цену этих слов.

此文章来源于:一品小语种

.

2此时不能用который调换,)阐明主句中表现状态意义的名词настроение, положение, случай。如:

, когда человеку хочется остаться одному,

Бывает настроение, когда человеку хочется остаться одному.

.

, когда бы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отказал мне в просьбе,

Я не помню случая, когда бы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отказал мне в просьбе.

.

6.кто

只有格的变更,所用格取决于它在从句中的地位,其本身没有性、数的变更。

1此时可用который的适当情势调换,)阐明主句中的名词。如:

, о ком (о котором) вы говорите, находится в соседней комнате,

Человек, о ком (о котором) вы говорите, находится в соседней комнате.

.

, с кем (с которым) я познакомился в институте,

Вчера я встретил друга, с кем (с которым) я познакомился в институте.

.

2与тот, та, те, все, каждый, всякий, любой, первый, последний等构成对应关系,)阐明主句中名词化的代词。如:

, кому удалось попасть на выставку,

Я был последним, кому удалось попасть на выставку.

.

, кому нужны знания, должен учиться,

Каждый, кому нужны знания, должен учиться.

.

被阐明的名词或代词是复数时,从句中的谓语亦可用复数,кто作主语。如:

, кто собрался (собрались) на экскурсию, пришли вовремя,

Все, кто собрался (собрались) на экскурсию, пришли вовремя.

.

7. что

只有格的变更,所用格取决于在从句中的地位,其本身没有性、数的变更。此时可用который的适当情势调换。

1此时что常用第一格或第四格,用第一格时,从句中的谓语不与что一致,而与被阐明词一致,)阐明主句中的名词。如:

, что (которую) вы дали мне, я уже прочитал,

Книгу, что (которую) вы дали мне, я уже прочитал.

.

, что стоял на берегу реки,

Они жили в доме, что стоял на берегу реки.

.

, что стояла у окна, лежала больная девочка,

На кровати, что стояла у окна, лежала больная девочка.

.

2与то, всё, главное, первое构成对应关系,)阐明主句中名词化的代词。如:

, что я хочу рассказать, было в сороковых годах,

То, что я хочу рассказать, было в сороковых годах.

.

, что нужно знать всем,

Это главное, что нужно знать всем.

.

8. каков

каков只有性、数、格的差别,无格的变更,在从句中只能作谓语,与从句中的主语保持一致,只能与主句中的唆使词таков, такой等产生接洽。如:

, таков и ответ,

Каков привет, таков и ответ.

.

Будет ли она такой, какова она сегодня?

,а такой, какова она сегодня?

, каким он был вчера, и завтра будет не таким, каков он сегодня,

Сегодня Пекин уже не тот, каким он был вчера, и завтра будет не таким, каков он сегодня.

一、什么是英语从句?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两个小问题:

1、什么叫英语的句子

一般情况下,英语句子中必定有一个主语和谓语,或者说,有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就是句子。例如:

Mr. Wang teaches English in a middle school.

Many trees were planted last spring.

2、英语句子的成份

英语的句子中,不仅只有主语和谓语,还有其它的句子成份,其中最主要的成份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这几种成份在句子的位置大致是:

(状语) + (定语)主语(定语) + (状语)谓语(状语) + (定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 (状语)

也就是,定语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前后;状语一般位于谓语的前后;及物动词后一般接宾语和宾语补足语。有一点请注意:英语句子中状语的位置非常灵活,它在句首、句中、句末都可以。

3、什么是英语的从句

在明白了英语句子的成份之后,再来讨论英语从句就比较简单了。因为,什么叫从句呢?就是英语句中的某一成份不是一个单词或词组,而是一个句子,那么这个担任成份的句子就叫从句。如果定语是一个句子,它就叫定语从句;如果宾语是一个句子,它就是宾语从句。依此类推。例如:

The boy and the dog [that are in the picture ] are very lovely. (括号中that开始的句子就是定语从句)

We revisited the village [where we had worked before.] (括号中where引导的句子也是定语从句)

He learned [that this was a hard work (which must be finished in a week.)] (这句里有两个从句,方括号由that引导的是宾语从句;在这个宾语从句中又包含了一个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因此,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较长的英语句子来说,它就可能存在几个句子,即主句和担任各种成份的从句。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从句是句子中的句子。

二、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s)在句中做定语,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被修饰的名词,词组或代词即先行词。定语从句通常出现在先行词之后,由关系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出。

关系代词有: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等。

关系副词有:when, where, why等。 18.1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人或物的名词或代词,并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从句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要和先行词保持一致。

1)who, whom, that

这些词代替的先行词是人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所起作用如下:

Is he the man who/that wants to see you?

他就是你想见的人吗?(who/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He is the man whom/ that I saw yesterday.

他就是我昨天见的那个人。(whom/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

2) Whose 用来指人或物,(只用作定语, 若指物,它还可以同of which互换), 例如:

They rushed over to help the man whose car had broken down. 那人车坏了,大家都跑过去帮忙。

Please pass me the book whose (of which) cover is green. 请递给我那本绿皮的书。

3)which, that

它们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事物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例如:

A prosperity which / that had never been seen before appears in the countryside. 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which / that在句中作宾语)

The package (which / that) you are carrying is about to come unwrapped. 你拿的包快散了。(which / that在句中作宾语 18.2 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副词可代替的先行词是时间、地点或理由的名词,在从句中作状语。

1)when, where, why

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的含义相当于"介词+ which"结构,因此常常和"介词+ which"结构交替使用,例如:

There are occasions when (on which) one must yield. 任何人都有不得不屈服的时候。

Beijing is the place where (in which) I was born. 北京是我的出生地。

Is this the reason why (for which) he refused our offer? 这就是他拒绝我们帮助他的理由吗?

2)that代替关系副词

that可以用于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理由的名词后取代when, where, why和"介词+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在口语中that常被省略,例如:

His father died the year (that / when / in which) he was born. 他父亲在他出生那年逝世了。

He is unlikely to find the place (that / where / in which) he lived forty years ago. 他不大可能找到他四十年前居住过的地方。

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完全取决于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及物动词后面无宾语,就必须要求用关系代词;而不及物动词则要求用关系副词。例如: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ere I stayed last year.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worked together with you.

判断改错(注:先显示题,再显示答案,横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

(错)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ere I visited last year.

(错)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

(对)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ich) I visited last year.

(对)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ich) I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

习惯上总把表地点或时间的名词与关系副词 where, when联系在一起。此两题错在关系词的误用上。

内容提要

定语从句是由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其作用是作定语修饰主句的某个成分,定语从句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从句两种。状语从句分为时间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以及行为方式状语从句。名词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及there be句型。

一、 限定性定语从句

1. that即可代表事物也可代表人,which代表事物;它们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时常可省略关系词,which在从句中作宾语则不能省略。而且,如果which在从句中作“不及物动词+介词”的介词的宾语,注意介词不要丢掉,而且介词总是放在关系代词which的前边,但有的则放在它原来的位置

2. which作宾语时,根据先行词与定语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先行词与which之间的介词不能丢

3. 代表物时多用which,但在带有下列词的句子中用that而不用which,这些词包括all, anything, much等,这时的that常被省略

4. who和whom引导的从句用来修饰人,分别作从句中的主语和宾语,whom作宾语时,要注意它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

5. where是关系副词,用来表示地点的定语从句

6. when引导定语从句表示时间

〔注〕值得一提的是,表示时间“time"一词的定语从句只用when引导,有时不用任何关系代词,当然也不用that引导

By the time you arrive in London, we will have stayed there for two weeks.

I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met her.

Each time he goes to besiness trip, he brings a lot of living necessities, such as towers, soap, toothbrush etc.

7. whose是关系代词,修饰名词作定语,相当于所修饰成分的前置所有格

8. 当从句的逻辑主语是some, any, no, somebody, anybody, nobody, something, anything, everything或nothing时,常用there is来引导

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作用是对所修饰的成分作进一步说明,通常和主句间用逗号隔开,将从句拿掉后其他部分仍可成立

1. which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来说明前面整个句子的情况或主句的某一部分

2. 在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时,that有时相当于in which, at which, for which或at which

Attitudes towards daydreaming are changing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in which) attitudes towards night dreaming have changed. 人们对白日做梦的态度正在改变,这与人们对夜间做梦的看法的变化有非常相似之处。

I like the music for the very reason that(for which) he dislike it. 我出于某种原因喜欢这种音乐,而他恰恰与我相反。

We arrived the day that(on which) they left. 刚好我们到的那天他们走了。

3. 有时as也可用作关系代词

4. 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不能用that,而用who, whom代表人,用which代表事物

帮您找了俄语和英语定语从句

不过论文真的帮不了你唉。望您早日解决问题

(共计300余篇)1981-2001年拟声词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4]关于“在黑板上写字”句式变换和分化的若干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3]基础短语析句法[杭州大学学报增刊1982]“动+个+形/动”结构分析[汉语学习1984.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两种不同性质的虚语素“头”[中国语文通讯1984.3]句型的分类及其原则[杭州大学学报增刊1984]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与人合作)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评《汉语语法学史》[徐州师院学报1985.3]辞典编写和ABB式形容词的处理[辞书研究1985.4]汉语句型研究述评[语文导报1985.4/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现状述略[语文导报1985.5]关于歧义结构的研讨[语文导报1985.1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研究生论文选集.语言文字分册,江苏古籍出版社]同语式探讨[语文研究1986.1]“要了白要,不要白不要”是悖论吗? [汉语学习1986.5]八十年代副词研究的新突破[语文导报1987.2.3/人大复印资料1987.4]吕叔湘语言风格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评《语法研究和探索(二)》[中国语文1987.3]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的移位[华东师大学报1987.4/语法求索/人大复印资料1987.11]把字句研究纵横观[语文导报1987.7]状语后置的条件制约[汉字与文化(一),光明日报出版社]“V成”结构的性质[汉语学习1988.1]“非X不Y”及其变式[中国语文天地1988.1]毛茸茸的感性和下意识的力量[修辞学习1988.3]《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向何处去? [语文建设1988.5]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华东师大学报1988.5] 形式与意义四论[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大学出版社]论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语言学通讯1989.1]话语的失误及其补正[中国语文天地1989.1]“什么”非疑问用法研究(与人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叹词疑问句的语义层面分析[语文研究1989.2]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中国语文1989.3]ABB式形容词的动态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0.1]说“言外之意”[华东师大学报1990.4]“语文研究”十年来语法论文观感[语文研究1990.4]“X不X”附加问研究[徐州师院学报1990.4]比字句替换规律刍议[中国语文1990.6]“XY”的学术研究风格和创学派意识[汉语学习1990.6]副词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指向[汉语论丛,华东师大出版社]汉语的话语话题[语文论文集,百家出版社]上海店名文化心理分析[现代语言学,延边大学出版社]试析上海方言的虚语素“头”[语文论丛(四),上海教育出版社]论中国理论语言学史研究(与人合作) [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歧义分化方法探讨[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辞格研究之我见[修辞学习1991.2]说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大流派[汉语学习1991.2/人大复印资料1991.2]八十年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今后的任务[世界汉语教学1991.3]评对外汉语新编教材《中国家常》[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省略句”与“非主谓句”新说[语文学习1991.7]回声问的形式特点和语用特征分析[华东师大学报1992.2/人大复印资料1992.10]关于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反思[语言文字应用1992.2/人大复印资料1992.5]简评林祥楣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文建设1992.4]关于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的理论思考——兼评有关的几种理论模式[南京师大学报 1992.4/人大复印资料1993.3]从新的角度研究广告语言[语言学通讯1993.1.2]评邢福义《语法问题发掘集》(与人合作) [语言研究1993.1]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中国语文1993.3]心理动词及其句型(与人合作) [语文研究1993.3]儿童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评《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汉语学习1993.3]汉语口语失误[语言文字应用1993.4/人大复印资料1994.1]七年磨一剑——读《汉语集稿》有感[汉语学习1993.6]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刍议[语文建设1993.9]汉语的结构句型与功能句型——评《中国句型文化》[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年现代汉语研究综述(与人合作)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2]难忘恩师哺育情[朱德熙先生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社会科学争鸣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汉语语法学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十大贡献[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生成语法系统刍议[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口语与语用研究的结晶——评《汉语习用语功能词典》[世界汉语教学1994.2]打开语言学宝库的金钥匙[汉语学习1994.3]间接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华东师大学报1994.5]动词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研究——评《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与人合作) [中国语文1994.6]道路与榜样——评《陆俭明自选集》[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1]简评梅立崇《汉语与汉语教学探索》[世界汉语教学1995.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改革的新蓝图——评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汉语学习1995.4]“怎么”疑问句的语法意义及功能类型[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吧”字疑问句及其相关句式比较研究[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现代汉语正反问研究[汉语研究第4辑]疑问句群语义关系分析[第4届现代语言学讨论会论文集]设问句的类型与问答框架语义关系[庆祝吕叔湘先生90华诞讨论会论文集]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中国语文1995.2]双音节“V+N”的配价分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论广告语创作的定位策略[语言文字应用1995.1]广告语研究的现状与我们的对策[汉语学习1995.3]春江水暖鸭先知[汉语学习1996.1]“句法向”与“语义价”及其相互关系[汉语学习1996.3,人大复印资料1997/2]评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任志萍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论汉语语法的双向选择性原则[中国语言学学报8]关于“功能”和“解释”的几点理论思考[华东师大学报1996.4]港词语规范化与多元标准[香港大公报1996.10.10/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7总第11期]复句研究的新突破———评王维贤等《现代汉语复句新解》(跟胡宗哲合作)[语文研究1996.2]抬头是山路在脚下———评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跟任志萍合作)[汉语学习1996.2]香港报纸用语的层次等级及其对策[1997与香港中国语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应用写作与语言问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1997.6/42期]上海方言的“辣”“辣辣”“辣海”的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方言1997.1]从北京话、上海话、香港话看语言渐变的走势(鲍懋振合作)[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7.3]试谈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中的“儿化”和“轻声”问题(沈阳合作)[方言1997.3]从“才”看语义与语法的相互制约关系[汉语学习1997.2]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徐烈炯合作)[语言研究1997.2,人大复印资料1998/2]“非疑问形式+呢”疑问句研究[语言学论丛17辑,北京商务印书馆]双宾语句的语义分析[语言论丛2,上海辞书出版社]更上一层楼——评陈亚川郑懿德《汉语集稿二》[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20世纪末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4]关于“轻声词”的若干疑难问题[语文建设1999.1/人大复印资料1999/5]《数里乾坤》序[世界汉语教学1999.1/ 《数里乾坤》北京大学出版社]歧义——语法研究的突破口[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关于疑问句的研究[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阿V”及其相关疑问句式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中国语文1999.4/人大复印资料1999.8]上海方言与北京方言疑问代词比较研究(徐烈炯合作)[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1999]动词重叠核心意义、派生意义和格式意义(吴吟合作)(汉语学报2000.1,湖北教育出版社)《HSK对外汉语水平考试词典》编写的原则与方法(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香港方言外来词比较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0.3,人大复印资料2000.10)“一面P,一面Q”的语义类型及相关句式(王伟丽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2001(6篇)1.试论名词重叠AABB式语法意义及其他(吴吟合作)(语文研究2001.1)2.“v+满”的句法语义分析(税昌锡合作)(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1.2)3.《现代汉语口语句法特点研究序言》(香港鹭达出版公司2001.5)4.汉语语法研究必须走向世界(胡建华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1.2)5.名词的动态性及其鉴别标准(刘焱合作)(汉语学习2001.6)6.说新崛起的汉语语法学史评学(税昌锡合作)(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6)2002(5篇)1.“或者”单用、双用与多用的条件制约(周有斌合作)(语文研究2002.3)2.“是不是VP”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朱彦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2.3,人大复印资料2003.1)3. 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刘焱合作)(汉语学习2002.5)4. 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实践与创新意识(中国大学教学2002.12)5.谈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以及语言点的设置(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香港教育学院出版2002)2003(6篇)1.陕北方言的正反是非问句(王鹏翔合作)(方言2003.1)2.汉语虚词研究的新起点——评现代汉语虚词丛书(汉语学习2003.4)3.“宁可”格式研究及方法论意义(周有斌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4.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几点思考(语言科学2003.4)5.《标题语法》述评(周娟合作)(语文研究2003.6)6.“人家”的指代功能与语义分析(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2003)2004(8篇)1.现代汉语通论教材编写的创新意识(语文论丛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语义语法”说略(暨南学报2004.1,人大复印资料2004.5)3.建立“理解语言学”刍议(赵春利合作)(修辞学习2004.1)4.动宾组合中的制约与反制约关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1)5.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罗晓英合作)(汉语学习2004.5,人大复印2005.5)6.“别”字句的语法意义及其对否定项的选择(罗晓英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4.4)7.“也”字句与相似性原则(刘焱合作)(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国际研讨会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12)8.当前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5)2005(9篇)1.从语义到形式的研究新思路(罗晓英合作)(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2.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周芍合作)(暨南学报2005.1)3.语义特征的界定与提取方法(周芍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4.“致使把字句”与“省隐被字句”的语用解释(赵春利合作)(汉语学习2005.4)5.“好”的话语功能分析(朱晓亚合作)(中国语文2005.5)6.香港词语比较研究(浸会大学《人文中国》第11期,2005.8)7.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周芍合作)(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4)8.“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吴立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复印2006.2)9.香港社区英文词语夹用现象剖析(吴立红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05.4)2006(11篇)1.关于语义范畴的理论思考(赵春利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6.1)2.试探介词“对”的语法化过程(周芍合作)(语文研究2006.1)3.论语义特征的语法分类(税昌锡合作)(汉语学习2006.1)4.副词“可”的语义分化及其语用解释(罗晓英合作)(暨南学报2006.2)5.汉语谓宾动词的配价研究(王伟丽合作)(语言学问题论丛,三联书店2006.2)6.语义的多维研究序(《语义的多维研究》,语文出版社2006.2)7.港式中文与语言变异(石定栩合作)(华东师大学报2006.2)8.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序言(汉语语法的动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9.含动名词组合的语义分析(周日安合作)(湘潭大学学报2006.5)10.“把字句”“被字句”的认知解释(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1.浙江学者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贡献及其特色(汉语史学刊第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2007年(11篇)1.“V一把”中V的泛化与“一把”的词汇化(中国语文2007.1)2.论“太”修饰形容词的动态变化现象(汉语学习2007.1)3.汉语递进范畴研究序言(汉语递进范畴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4.汉语方言正反问比较的几点思考(周娟合作)(暨南大学学报2007.2)5.港式中文的变异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石定栩合作)(《山高水长——丁邦新70寿庆论文集,台湾中央研究院2007)6.美英式原型标记“.门”的类化和泛化(周日安合作)(外国语2007.4)7.“NP1有NP2很AP”歧义格式的分化规则(赵春利合作)(语言研究2007.2)8.上海方言的话题疑问句和命题疑问句(华东师大学报2007.4)9.建立以语义特征为标志的汉语复句新系统刍议(世界汉语教学2007.4)10.林焘先生追忆(《林焘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07.10)11.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序言(《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2008年(12篇)1.探索新的理论方法,重铸中国修辞学的辉煌(修辞学习2008.2)2.网络时代汉语嬗变的动态观(马喆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08.3)3.“动+介+宾”结构的语义模式及认知场景(周娟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3)4.由“是”构成的三种附加问比较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8.4)5.“连A也.都B”框式结构的争议及其框式化进程(语言科学2008.4,复印2008.11)6.从“手机”看不同华语社区同义词群的竞争与选择(刘杰合作)(语文研究2008.4)(新华文摘2009.3全文转载)7.试论“责怪”义标记格式“都是NP” (郑娟曼合作)(汉语学习2008.5)8.“好不好”的否定功用(郑娟曼合作)(暨南学报2008.4)9.教材的精品意识与精品课程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8.5)10.徐通锵先生二三事(《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08.7)11.几回回梦里回北大……(《未名湖之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2.港式中文与语言接触理论(佛山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2009年(9篇)1.从准定语看结构重组的基本原则(山西大学学报2009.1)2.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宏观思考(澳门语言学学刊2009.1)3.论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约量表达(马喆合作)(学术研究2009.3)4.说框式结构“想x就x”(丁倩合作)(华文学院学报2009.3)5.新兴组合“X一下”的泛化趋势及其修辞价值(马婧合作)(修辞学习2009.2)6.香港地区大学普通话教学与考核的互动(王玲玲合作)(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8期)7.上海方言疑问句近百年来的演变和特点(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9.11)8.从“V给”句式的类化看语义的决定性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6,复印2010.3)9.“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语言文字应用2009.4)2010年(9篇)1.析一种新兴的主观强加性贬义格式(刘杰合作)(语言与翻译2010.1)2.“A到O”结构的语义类型及认知模式(王宜广合作)(暨南学报2010.2)3.“没A没B”框式结构的语义增值及贬义倾向(袁志刚合作)(语文研究2010.3)4.非真值性判断“不是A,而是B”句式研究(王宜广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10.3)5.“一A一B”框式结构的位序原则及其构式语义(崔少娟合作,当代修辞学2010.3)6.《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自序(汉语学习2010.4)7.汉语反递句式的语义信息结构分析(周静合作)(宁夏大学学报2010.6)8.《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序(周日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9.北大,我心中永不枯竭的源泉(《我们的学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2011年(9篇) 1.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和趋势(汉语学习2011.1)2.“半A半B”框式结构及相关格式比较(黄燕旋合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2)3.“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以及历史层次(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3)4. 汉语框式结构说略(中国语文2011.3)5.评《汉语语法论》的历史地位兼论其“句型”学说(新疆克拉玛依学刊2011.3)6.上海话句末助词“快勒”新解(石定栩合作)(《南方语言学》2011.3,暨南大学出版社)7.汉语社区词的典型性及其鉴定标准(刘宗保合作)(语文研究2011.3)8.社会与认知视角下的歧义研究新探索——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当代修辞学2011.4)9.两岸汉语“男生”“女生”的指称比较(杨海明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11.4)2012年1.移动动词“来”的会话策略与虚化假设(张寒冰合作)(暨南学报2012.1)2.语言服务业与语言服务学(北华大学学报2012)3.估测副词群的功能比较(《汉藏语学报》2012)4.论汉语语法研究的北大精神(商务印书馆2012)5.是非问内部类型的特点及其比较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12)6.说新兴框式结构“X你个头”及其语义的固化(汉语学报2012)7.“罢了”的语法化进程及其语义的演变(刘晓晴合作)(古汉语研究2012)

定语从句的对比研究的论文

俄语定语从句中用作关联词的重要有который, чей, какой, где, куда,откуда, когда, кто, что, каков等。本文将对这些关联词在定语从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作一概括。

1. который

其性、数和主句中被阐明的词一致,格则取决于它在从句中所处的地位,который有性、数、格的变更。如:

, который учился в средней школе,

Я видел мальчика, который учился в средней школе.

.

, к которому мы ходили вчера,

Я видел мальчика, к которому мы ходили вчера.

.

2. чей

有性、数、格的变更,其变更与从句中被润饰的词一致,与主句中被阐明词无关,此时可用который的第二格代替,чей表现领属关系。如:

, чей отец (отец которого) учил нас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На улице я увидел моего товарища, чей отец (отец которого) учил нас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

, чьи дела (дела которых) в веках живут,

Много есть людей великих, чьи дела (дела которых) в веках живут.

.

3. какой

1有性、数、格的变更,其用法同который,)какой夸张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有时主句中有对应的唆使词такой, тот,如:

此文来源:智程教育(一品小语种)

, какой я никогда не видел раньше,

Это была такая ночь, какой я никогда не видел раньше.

.

, какого нет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Он сказал такое слово, какого нет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2即被阐明的词是单数,而какой却用复数,这时表现被阐明词所指的事物只是从句中所表现的“那类事物”中的一个,)какой的数有时可能与被阐明词不一致。如:

, какими гордится советский народ,

Павлов — учёный, какими гордится советский народ.

.

, какие носят все девушки в это лето,

Она ходила в красивом платье, какие носят все девушки в это лето.

.

3)与который的差别:

而какой表现与主句中被阐明的词不是同一个事物,只是类似的,类似的,который表现与主句中被阐明的词是同一个事物。因此不能用который调换。试比较:

, который я только что купил,

Я дал ему словарь, который я только что купил.

.

, какой вы недавно купил,

Я дал ему словарь, какой вы недавно купил.

.

4. где, куда, откуда

有时也阐明某些不具有地点意义的名词,阐明主句中表现地点意义的名词。如книга, статья等。有时可用带前置词的который的间接格调换。如:

, где (в которой) родился мой отец,

В прошлом году я был в деревне, где (в которой) родился мой отец.

.

, куда (на которую) мы ездили, находится за городом,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куда (на которую) мы ездили, находится за городом.

.

, откуда (с которой) было хорошо видно всю деревню,

Мы поднялись на гору, откуда (с которой) было хорошо видно всю деревню.

.

, где (в которой) говорится о космонавте Гагарине,

Я только что прочитал статью, где (в которой) говорится о космонавте Гагарине.

.

5. когда

1)阐明主句表现时间意义的词。如время, год, месяц, день, час, минута, секунда等。此时可用带前置词的который调换。如:

, когда (в который) я вступил в партию, навсегда останется в моей памяти,

Тот день, когда (в который) я вступил в партию, навсегда останется в моей памяти.

.

, когда (в которую) я понял всю цену этих слов,

Настала минута, когда (в которую) я понял всю цену этих слов.

此文章来源于:一品小语种

.

2此时不能用который调换,)阐明主句中表现状态意义的名词настроение, положение, случай。如:

, когда человеку хочется остаться одному,

Бывает настроение, когда человеку хочется остаться одному.

.

, когда бы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отказал мне в просьбе,

Я не помню случая, когда бы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отказал мне в просьбе.

.

6.кто

只有格的变更,所用格取决于它在从句中的地位,其本身没有性、数的变更。

1此时可用который的适当情势调换,)阐明主句中的名词。如:

, о ком (о котором) вы говорите, находится в соседней комнате,

Человек, о ком (о котором) вы говорите, находится в соседней комнате.

.

, с кем (с которым) я познакомился в институте,

Вчера я встретил друга, с кем (с которым) я познакомился в институте.

.

2与тот, та, те, все, каждый, всякий, любой, первый, последний等构成对应关系,)阐明主句中名词化的代词。如:

, кому удалось попасть на выставку,

Я был последним, кому удалось попасть на выставку.

.

, кому нужны знания, должен учиться,

Каждый, кому нужны знания, должен учиться.

.

被阐明的名词或代词是复数时,从句中的谓语亦可用复数,кто作主语。如:

, кто собрался (собрались) на экскурсию, пришли вовремя,

Все, кто собрался (собрались) на экскурсию, пришли вовремя.

.

7. что

只有格的变更,所用格取决于在从句中的地位,其本身没有性、数的变更。此时可用который的适当情势调换。

1此时что常用第一格或第四格,用第一格时,从句中的谓语不与что一致,而与被阐明词一致,)阐明主句中的名词。如:

, что (которую) вы дали мне, я уже прочитал,

Книгу, что (которую) вы дали мне, я уже прочитал.

.

, что стоял на берегу реки,

Они жили в доме, что стоял на берегу реки.

.

, что стояла у окна, лежала больная девочка,

На кровати, что стояла у окна, лежала больная девочка.

.

2与то, всё, главное, первое构成对应关系,)阐明主句中名词化的代词。如:

, что я хочу рассказать, было в сороковых годах,

То, что я хочу рассказать, было в сороковых годах.

.

, что нужно знать всем,

Это главное, что нужно знать всем.

.

8. каков

каков只有性、数、格的差别,无格的变更,在从句中只能作谓语,与从句中的主语保持一致,只能与主句中的唆使词таков, такой等产生接洽。如:

, таков и ответ,

Каков привет, таков и ответ.

.

Будет ли она такой, какова она сегодня?

,а такой, какова она сегодня?

, каким он был вчера, и завтра будет не таким, каков он сегодня,

Сегодня Пекин уже не тот, каким он был вчера, и завтра будет не таким, каков он сегодня.

一、什么是英语从句?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弄清楚两个小问题:

1、什么叫英语的句子

一般情况下,英语句子中必定有一个主语和谓语,或者说,有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就是句子。例如:

Mr. Wang teaches English in a middle school.

Many trees were planted last spring.

2、英语句子的成份

英语的句子中,不仅只有主语和谓语,还有其它的句子成份,其中最主要的成份有: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这几种成份在句子的位置大致是:

(状语) + (定语)主语(定语) + (状语)谓语(状语) + (定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 (状语)

也就是,定语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前后;状语一般位于谓语的前后;及物动词后一般接宾语和宾语补足语。有一点请注意:英语句子中状语的位置非常灵活,它在句首、句中、句末都可以。

3、什么是英语的从句

在明白了英语句子的成份之后,再来讨论英语从句就比较简单了。因为,什么叫从句呢?就是英语句中的某一成份不是一个单词或词组,而是一个句子,那么这个担任成份的句子就叫从句。如果定语是一个句子,它就叫定语从句;如果宾语是一个句子,它就是宾语从句。依此类推。例如:

The boy and the dog [that are in the picture ] are very lovely. (括号中that开始的句子就是定语从句)

We revisited the village [where we had worked before.] (括号中where引导的句子也是定语从句)

He learned [that this was a hard work (which must be finished in a week.)] (这句里有两个从句,方括号由that引导的是宾语从句;在这个宾语从句中又包含了一个由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

因此,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较长的英语句子来说,它就可能存在几个句子,即主句和担任各种成份的从句。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说从句是句子中的句子。

二、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s)在句中做定语,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被修饰的名词,词组或代词即先行词。定语从句通常出现在先行词之后,由关系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出。

关系代词有: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等。

关系副词有:when, where, why等。 18.1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人或物的名词或代词,并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时,从句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要和先行词保持一致。

1)who, whom, that

这些词代替的先行词是人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所起作用如下:

Is he the man who/that wants to see you?

他就是你想见的人吗?(who/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He is the man whom/ that I saw yesterday.

他就是我昨天见的那个人。(whom/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

2) Whose 用来指人或物,(只用作定语, 若指物,它还可以同of which互换), 例如:

They rushed over to help the man whose car had broken down. 那人车坏了,大家都跑过去帮忙。

Please pass me the book whose (of which) cover is green. 请递给我那本绿皮的书。

3)which, that

它们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事物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例如:

A prosperity which / that had never been seen before appears in the countryside. 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which / that在句中作宾语)

The package (which / that) you are carrying is about to come unwrapped. 你拿的包快散了。(which / that在句中作宾语 18.2 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副词可代替的先行词是时间、地点或理由的名词,在从句中作状语。

1)when, where, why

关系副词when, where, why的含义相当于"介词+ which"结构,因此常常和"介词+ which"结构交替使用,例如:

There are occasions when (on which) one must yield. 任何人都有不得不屈服的时候。

Beijing is the place where (in which) I was born. 北京是我的出生地。

Is this the reason why (for which) he refused our offer? 这就是他拒绝我们帮助他的理由吗?

2)that代替关系副词

that可以用于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理由的名词后取代when, where, why和"介词+ 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在口语中that常被省略,例如:

His father died the year (that / when / in which) he was born. 他父亲在他出生那年逝世了。

He is unlikely to find the place (that / where / in which) he lived forty years ago. 他不大可能找到他四十年前居住过的地方。

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完全取决于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及物动词后面无宾语,就必须要求用关系代词;而不及物动词则要求用关系副词。例如: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ere I stayed last year.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worked together with you.

判断改错(注:先显示题,再显示答案,横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

(错)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ere I visited last year.

(错)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en I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

(对) This is the mountain village (which) I visited last year.

(对) I'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which) I spent in the countryside.

习惯上总把表地点或时间的名词与关系副词 where, when联系在一起。此两题错在关系词的误用上。

内容提要

定语从句是由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其作用是作定语修饰主句的某个成分,定语从句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从句两种。状语从句分为时间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以及行为方式状语从句。名词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及there be句型。

一、 限定性定语从句

1. that即可代表事物也可代表人,which代表事物;它们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时常可省略关系词,which在从句中作宾语则不能省略。而且,如果which在从句中作“不及物动词+介词”的介词的宾语,注意介词不要丢掉,而且介词总是放在关系代词which的前边,但有的则放在它原来的位置

2. which作宾语时,根据先行词与定语从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先行词与which之间的介词不能丢

3. 代表物时多用which,但在带有下列词的句子中用that而不用which,这些词包括all, anything, much等,这时的that常被省略

4. who和whom引导的从句用来修饰人,分别作从句中的主语和宾语,whom作宾语时,要注意它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

5. where是关系副词,用来表示地点的定语从句

6. when引导定语从句表示时间

〔注〕值得一提的是,表示时间“time"一词的定语从句只用when引导,有时不用任何关系代词,当然也不用that引导

By the time you arrive in London, we will have stayed there for two weeks.

I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met her.

Each time he goes to besiness trip, he brings a lot of living necessities, such as towers, soap, toothbrush etc.

7. whose是关系代词,修饰名词作定语,相当于所修饰成分的前置所有格

8. 当从句的逻辑主语是some, any, no, somebody, anybody, nobody, something, anything, everything或nothing时,常用there is来引导

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作用是对所修饰的成分作进一步说明,通常和主句间用逗号隔开,将从句拿掉后其他部分仍可成立

1. which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来说明前面整个句子的情况或主句的某一部分

2. 在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时,that有时相当于in which, at which, for which或at which

Attitudes towards daydreaming are changing in much the same way that(in which) attitudes towards night dreaming have changed. 人们对白日做梦的态度正在改变,这与人们对夜间做梦的看法的变化有非常相似之处。

I like the music for the very reason that(for which) he dislike it. 我出于某种原因喜欢这种音乐,而他恰恰与我相反。

We arrived the day that(on which) they left. 刚好我们到的那天他们走了。

3. 有时as也可用作关系代词

4. 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不能用that,而用who, whom代表人,用which代表事物

帮您找了俄语和英语定语从句

不过论文真的帮不了你唉。望您早日解决问题

论文名称: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英汉语言对比与汉译 英语题名: Comparison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s of E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 关键字: 英汉语言; 科技英语;科技英语语体;定语从句; 文章从研究科技英语自身特点入手,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解释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分析了科技英语的特点,指出这是英汉语言特征中语序和成分的间隔不同而造成的,并列举了大量例句说明两种语言差异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科技英语中长句--定语从句的译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汉译的几条规则. ②主语中包含有一个语法点,定语从句。这是英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顾名思义,定语从句应该在整个句中做定语,请对比如下两句: He bought an interesting book.(定语) / He bought a book which is interesting.(定语从句)。具体介绍该语法点: 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称为定语从句。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叫做先行词。定语从句必须放在先行词后面,它需由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 通常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有:who, whom, (一般指人), which(一般指物),whose, that(人、物均可).关系副词有: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y(原因)。不管是关系代词还是副词引导定语从句时,要在定语从句中充当句子成分。上句中的who are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修饰先行词most adults, who 是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主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另几个例句:①本句主语Some people who are very intelligent and successful in their fields,谓语find,宾语difficult to succeed in language learning,it语法上称作形式宾语:当宾语较长时,常将它移后在空出的位置上用it代替。 ②包含定语从句who are very intelligent and successful in their fields,修饰先行词some people, who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 ③需掌握的习语:be intelligent and successful in one’s field; succeed in sth / doing sth

名词性从句包括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定语从句不属于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多由连词that,wh-疑问词或由what,whatever等关系代词引导.1.主语从句1)主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句子的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如:Whatishappeningoutsidedoesnotconcernus.外面发生的事与我们无关.2)主语从句前的that不能省略,仅起连接作用,有时为了保持句子平衡,that从句后置,而由it作形式主语.如:Itisestimatedthataround-triptoMarswouldtakemorethanayear.据估计,飞到火星来回的时间要超过一年.2.宾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宾语.如:Idon'tknowwherethesoundcamefrom.我不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Don'tbesatisfiedwithwhatyouhaveachieved.不要满足于你已取得的成绩.3.当从句放在系动词be,look,remain,seem等后,即构成表语从句.如:ThetroubleisthatIhavelosthisaddress.麻烦的是我弄丢了他的地址.Itseemsthatasifitisgoingtosnow.看起来天要下雪了.4.同位语从句1)同位语从句是对与之同位的名词中心词作进一步解释.能接同位语从句的常见名词有:idea,fact,news,belief,hope,evidence,opinion,problem,truth,answer,proposal,theory,decision,discovery,problem,thought,certainty,likelihood,onconditionthat,ontheground,withtheexception,inspiteofthefact,onthepretence等.Thenewsthathehaspassedtheexaminationisexciting.他通过考试的消息令人振奋.IlentherthebookonconditionthatshewouldreturnitbeforeSunday.我把书借给了她,条件是她在星期天之前还给我.2)同位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在于:定语从句是对先行词加以修饰、限制,而同位语从句是为了说明中心词的具体内容;that在定语从句中充当成分,为关系代词,而在同位语从句中不作任何成分,仅起连词作用.如:Thefactthatwetalkedaboutisveryimportant.我们讨论的情况非常重要.(定语从句)Thefactthathesucceededintheexperimentpleasedeverybody.他实验成功的事实使每个人都很高兴.(同位语从句)5.whether与if在名词性从句中的区别.if一般只用于引导宾语从句,而whether可引导包括宾语从句在内的其他名词性从句.1)连词whether引导的主语从句、表语从句不能用if来替换.Whetherhewillattendthemeetingisuncertain.他是否来参加会议并不确定.2)宾语从句中,whether常与ornot搭配,可以说whetherornot,而不说ifornot.Idon'tcarewhetherornotshewillattendthemeeting.她是否来参加会议,我不介意.3)whether可用在介词后,或不定式前,if则不可.Shedoesn'tknowwhethertogetmarriednoworwait.她不知道是现在结婚呢还是等等.4)在某些动词后面(如discuss)只能用whether,不用if.Wediscussedwhetherweshouldgoonclimbing.我们讨论了是否继续攀登.

定语从句就是用一个句子充当定语.一般定语从句的先行词是名词或代词.如: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在这个句子里,that I can dance to就是定语从句.是由that引导的.目的是限定说明music.music就叫先行词.一般定语从句是由that,who,what,which,where,when引导的.

定性研究的英语本科论文

英文论文写作也是先做出摘要引言,然后提出一些理论,最后通过一定的论点查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提出问题是依据现状来说,解决问题需要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这是论文的一个核心,在致谢方面,需要特别注重一下就行了,那么英文论文中研究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英文论文中研究方法有哪些?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两大研究方法(一)定性方法 (Qualitative approach)定性研究的基本情况:1. 研究者调查之前没有带什么框框;2. 研究者可以作为局外人观察要研究的现象,让一切事情让本来的规律去发生,发展,研究者不加控制和干扰;3. 研究者也可以参与到所调查的活动之中或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活动;4. 在一般性的调查之后,可以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 (case study); 5. 所采取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归纳法,最后成果多是描述性的或在描述过程中揭示一定的规律(即提出假设或结论) .英文论文(二)定量方法 (Quantitative approach)通过一连串的数字,表格,图标来说明问题,如《广告语言中的语用预设》 ,陈新仁 ,1998分类: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 :人口普查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 :交际教学法比翻译法好定量研究的基本情况:1.定量法通常是从假设出发,事先有个看法;2.定量法往往是要控制和操纵变量的;3.定量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远离数据,远离当事人,是局外人的视角;4.所得数据信度高,具有可重复性;5.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性。(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比较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现象学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观点1. 强调亲身参与活动而获得经验;2. 只有通过个人主观经验才能认识人类行为;3. 了解就是移情;4. 依赖定性数据。1. 强调用实验方法来获取数据;2. 只有摆脱主观状态才能了解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3. 了解要保持距离;4. 依赖定性数据。综合法 分析法1. 从部分到整体;2. 整体观;3. 面向内部结构;4. 了解过程;5. 假设一种动态现时。1. 从整体到部分;2. 成分观;3. 面向外部结构;4. 了解结果;5. 假设一种静态现实。归纳法 演绎法1. 以观察材料为出发点;2. 事先没有形成看法;3. 探索性的,扩展性的,描述性的;4. 可以生成假设;5. 成果,描述或假设。1. 以假设为出发点;2. 事先进行预示;3. 简约性的,推断性的,验证性的;4. 假设检验;5. 成果,理论。自然观察 操纵和控制1. 观察面广,但较分散;2. 变量不加控制,有利于了解变量的复杂关系,但也容易顾此失彼;3. 注意内容,但容易忽视形式;4. 主观,但解释力强;(四)定性研究和统计研究中的调查手段1.观察 (observation): participant and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not knowing what is not known and structured observation 访谈 (interview): open, structured and semi-open interview2. 笔记和日记 (log): detail is everything; chronological order3. 录音和录像4 . 口 头 自 陈 (verbal reporting): 边 想 边 说 (think aloud), 内 省 (introspection) , 回 忆(retrospection)5. 问卷 (questionnaire): open, closed and semi-closed(五)实验研究真正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控制;对被试者的随机抽样外 语 研 究 中 的 研 究 只 能 是 准 实 验 研 究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和 前 实 验 研 究(pre-experimental research) 准实验研究交际法比传统的翻译法好Objectives: 交际法比翻译法好Subjects: 两组(班)学生,各种条件(年龄,性别等)都是等值的,尤其是成绩也差不多。Instruments : Procedure: 前测,分别教学一段时间,后测Results and discussion

英语毕业论文的文献看你写什么方向,都是根据题目写文献综述。开始我也不懂,还是师姐给的莫文网,高手就是效率高啊创新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研究——基于多元互动智能理论对美英报刊教材编纂的几点思考ESP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新韩剧、新受众、新传播:解读新“韩流”跨文化背景下央视英语新闻节目发展定位分析汉民族植物意象道德内涵的跨文化阐释新时期莫斯科外语教育特色研究跨文化视角下重构英语本土化身份多维-互动理论模式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析英语专业内容依托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及其启示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探析文化语境对商务英语概念隐喻翻译的制约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师教育摭论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文化欠缺和文化建构跨文化传播力概念的新审视生态视域下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松散的连结:物的社会生命史不同民族语言所蕴涵文化意象对比——以词汇语义为例从文化生态视角反思高职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的情感集中型活动探究谈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知框架制约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研究论日语专业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英语原声电影观赏看英语教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一般理论的研究)。二、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三、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著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四、英美文化(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五、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测试学等方面的研究)。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Personality in Jane Eyre 《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2. A Brief Comment on O’Henry Short Stories 亨利的短篇小说述评。3. A Comment on Hardy’s Fatalism 评哈代的宿命论。4.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 t and Pilgrim’s Progress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主题的比较。5. A Probe into the Feminist Idea of Jane Eyre 《简爱》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

英国院校的毕业论文中都被要求写Methodology,很多同学都对Methodology表示一脸懵,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Methodology就是你写这篇毕业论文所运用的方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步骤。 Methodology通常分两步走。 第一步解释你的研究途径,就是你需要解释做什么研究,在哪里做研究,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你需要确定用何种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等。 第二步阐述你的研究设计,在这里你需要详细解释到你的数据来源,以及会得出一个大概什么样的数据分析预测等等。听起来是不是还有些懵,具体该怎么做呢,好,话不多说,直接上结构。 引言 在methodology的引言部分,需要提纲携领的概括一下在这一部分要涉及到什么内容,比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方法,样本选择以及道德考虑和研究局限性等。 介绍研究设计 在这一部分同学们要解释是采取了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定性or定量),这种方法的优点,对你论文的适用性是什么以及它的局限性。 介绍研究途径 研究途径通常分为三种:positivism,interpretivism,post positivism。 一般情况下, Positivism 一般用于自然科学例如商科等毕业论文写作。需要用到定量分析。 Interpretivism 一般用于人文社科等文科类科学,需要用到定性析。 而 post positivism 适用于objective world by subjective experience。这种情况下会同时运用到定量与定性分析。这里同样要介绍采用了何种研究途径,为什么要用它,以及优缺点。 介绍数据收集方法和工具 在这一部分你要详细解释你的数据来源。 具体来说,定量分析需要进行数据收集,收集过程分为一手数据(问卷调查)和二手数据(如公司年报,股票证券的历史数据等等)。 而定性分析则通过interview来实现。这一部分同样要解释选择这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原因,优点以及局限性。 介绍研究实验或访谈的样本和参与者 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由于无法将某一群体的全部纳入为研究对象,因此便需要抽样。 在这一部分,需要介绍采取了何种样本抽样的策略是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 此外,还要介绍访谈或实验研究中的参与人或研究对象。要详细说明为什么要选择它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时间、地点、名称。 研究的时间和流程 研究的时间和流程也是Methodology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需要说明你进行研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你进行研究的流程步骤。 e.g. The researcher contacted the respondents by email and asked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after explaining the nature a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数据分析 在完成前面的步骤之后,紧接着就是详细分析你搜集来的数据资料。 如果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有用到一些辅助软件的话也可以适当说明。 伦理考量 在这一部分,同学们需要提及 伦理问题(Ethical issues) ,说明你是如何获得对受访者的访问权限, 受访者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通常放在附录中,这一部分内容大概算是英国论文特色吧。 e.g. all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eir written acceptance regarding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research, through a signed Consent and Briefing Letter. 研究局限性 局限性是在国外写论文的永恒内容,所谓critical thinking的集中体现。 这一部分也是methodology的最后内容也是精华所在。 在这里同学们要详细的介绍一下在进行本研究时遇到的若干问题和挑战。 例如,样本的规模相对较小对研究的可靠性产生了挑战;再比如,仅使用定性(定量)研究所产生的问题等等。 以上便是写methodology的全部逻辑结构,希望这样总结下来,对同学们在写方法论的时候能够有所帮助。

确定研究论文的语言特征

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重要的发表形式,论文语言是论文的表述形 式。只有通过论文语言的正确应用,才能完满反映论文的研究对象、 范围、内容、成果、方法及其学术价值。正因为论文语言对于表达论文的内容具有非凡的作用,因此,写 毕业论文时要求论文语言具备准确、精练简洁、平实易懂、思辨性强等特征。准确准确是论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论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为用词准 确、数据准确和论证准确。用词准确是指要有较好的文字训练,所用 词汇要贴切,谨慎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正确地使用它们、;不用语义 含糊亘有歧义的词;专业论述尽量使用有准确界定的名词术语。数据准确是指数字和量词要核对准确,尽量不用“大约”、“大概”等副 词。论证准确则是指额造句、构段行文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对事物的定性要准确,定量要精确,杜绝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精练篇幅小,语言凝练,包含信息量大,言简而意赅,是论文的又一 特质,也是论文的崇高境界。正如清人刘根楠论道:“凡文笔老则简, 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 故简为文章尽境。”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有做文章的功底,多用短句,不说废话,勤于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和专 业知识的训练,更重 要的是要有深序的人文素养。平实语言学家把修辞方法区分为两种:生动修辞和明白修辞。前者词 藻华华丽,比喻生动,善于采用夸张、虚拟的手法渲染、烘托描写的对 象,以达到感动人心的目的;后者却以平实易懂的语词和表达方式论 说对象,旨在使人很容易就了解论说的内容。论文以逻辑方式论述所 研究的课题,重在摆事实、讲道理,论说清楚,语言修辞无疑以采用 朴实无华的明白修辞为好。论文语言,言必有据,言必有理,以寻常 最简单的语言述说深刻的道理,可防止语言晦涩,故作高深,以华而 不实的学风哗众取宠的倾向。思辨性强思辨能力既是研究能力,又是语言能力,实际上两者都关系到论文语言的优劣。要而言之,细写论文时,思辨能力是思想方法和语言修养的综合。思辨性强既表现为睿智,又表现为语言技巧;既表现 为研究问题的深度,又细为语言的表述能力。运用思辨性的语言, 无疑能从上述两方面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一、准确。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这是议论文和其他文体的最明显的区别。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句话中“极端”一词是最高级副词,超过了“非常”、“十分”等词语,最大程度地修饰动词“负责任”、形容词“热忱”,充分肯定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责任意识,从而支持第二个分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再如《想和做》中“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有些人”换成“很多人”就不合适。因为这两个词在范围、语气上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指的是“少数一部分人”,而“很多人”则表示“大多数人”。毕竟“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只是少数人,这样说更符合实际情况。二、简洁。高度的思想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议论文语言的简洁性。在叙述事实时,往往几句话即结束,不需要渲染铺排,这是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就行了。三、形象。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来讲较为抽象,但也不妨在适当的地方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结尾写道:“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同志用这些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再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开头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马克思把共产主义比作幽灵,让资产阶级感到恐怖,生动地说明了共产主义的巨大影响力及给资产阶级造成的震动。

语言特点,就是作者是使用文字表达的时候,这些文字呈现出了怎样的特征,清雅、隽永、辛辣或是幽默,一般著名的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像鲁迅的犀利深刻、朱自清的清新自然。注意,诗歌语言更具有情感性,散文则更注重语言上的亲和自然,小说语言则重在表现人物性格。一、从用词方面。寻求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比如动词、形容词、叠词、象声词等等。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二、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比如运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的结合运用,都是句子的语言特点。“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句话就是运用了短句的方式,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这就是这句话的语言特色。“灭了,风中的蜡烛;僵了,井底的青蛙;倒了,泥塑的菩萨。”这就是长短句,它的语言特点就是自有活泼,生动感人,既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三、从手法的角度分析。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各种表现手法、各种表达方式,常见的语言作用就是:生动活泼、音律和谐、增强气势、风趣幽默等等。四、可以从文章语言的整体的风格角度来赏析。每一体裁的文章,它的语言的运用是不同的,比如散文,它的语言是生动形象、朴实自然、清新明快的;比如一些讽刺类文章,它的语言风格是风趣幽默、夸张讽刺、富有表现力的;而在说明文中,语言是科学简明、准确形象、平时自然的;而一些哲理性文章,都是含蓄深沉的。扩展资料语言特色即文章语言的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色形成的基础。语言特点常用词:1,记叙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等。2,说明文: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生动活泼、概括、具体、简洁、丰腴、精练、详略得当、平易朴实、幽默风趣、当然还有科学严谨等。3,议论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说服力等。4,诗歌:语言新颖,不落俗套、质朴,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绚丽、含蓄、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豪放飘逸,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等。5,散文:有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具有感染力等小说:简练、舒畅等。

英语定量研究论文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基于对所研究对象的深入分析或了解。通常情况下,当样本规模比较小,但是需要对所研究问题需要有全面、详细和丰富的描述时,会采用定性研究。比如,采用案例分析(case study)时,重点是用语言文字详细描述你的研究、访谈和选择案例的过程如何展开。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经常使用灵活的数据收集方法,需要表达出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并强调时间发生的背景和意义。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为:participant observation, focus group, qualitative interviews, discourse analysis,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visuamethods。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访谈(Qualitative Interviews)。定性访谈的重点就是研究者通过一系列诱导式的提问从被采访者中获得他们经验的深入理解。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通常在社科类英文论文中用到,因为社会科学中的硏究很多情况下只能靠客观观察,并且硏究的可重复性很低,所以我们常常使用归纳法来得出结论。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的目的就是用定性的资料来说明、解释或者预测真实世界的现象。这种方法获得的资料比较丰富,另外一个优点是给研究者较大的诠释空间,来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也有它的缺点。首先就是人力成本比较高,因为要通过直接观察和访谈来收集数据。第二,因为被观察对象通常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而且数据的收集都是基于研究人员的个人观察,所以结论的客观性很难保证,同时也很难推广到更加广泛的场合。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与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的归纳法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使用Deductive(演绎)法来得出结论。演绎法就是通过使用现有的文献和理论来形成假设或者命题,再通过收集适当的数据,分析数据来检验这些假设或命题。如果分析结果一致,那就说明假设成立。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通常采用科学的方法,其中包括变量的实验控制和操作、收集经验数据、数据建模与分析等等。在商科毕业论文中,通常采用的定量分析为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 survey)。在问卷调查中,研究者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选定的样本了解情况或者征询意见。问卷调查的好处是能够同时对大批目标用于进行测验,用时短,数据大。问卷通常由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组成。由此可见,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的核心就是定量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的结果往往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的优势,并且可以建立研究问题与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相当快地收集和分析数据,研究结果也更为可靠客观。如果调查样本是有效的随机样本,那么我们可以把研究结果推广到整个人群。而它的缺点是数据不如定性研究来的详细,大规模的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成本也会非常昂贵。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的区别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了解到这两种研究方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依据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的依据来源于现实资料数据,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的依据来源于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研究手段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主要运用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学科基础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以概率论、统计学为接触,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则以逻辑学为基础。结论的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nalysis)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而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

你好,外国电视剧英语论文有哪些研究方法,具体来说,我认为从欧美影视剧中学习英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很有效的也非常有助于英语能力的提升。

定性方法Qualitativeapproach,定量方法Quantitativeapproach英语论文中的研究方法一、 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两大研究方法(一)定性方法Qualitativeapproach定性研究的基本情况:1. 研究者调查之前没有带什么框框;2. 研究者可以作为局外人观察要研究的现象,让一切事情让本来的规律去发生,发展,研究者不加控制和干扰;3. 研究者也可以参与到所调查的活动之中或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活动;4. 在一般性的调查之后,可以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casestudy;5. 所采取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归纳法,最后成果多是描述性的或在描述过程中揭示一定的规律(即提出假设或结论) 。(二)定量方法Quantitativeapproach通过一连串的数字,表格,图标来说明问题,如《广告语言中的语用预设》,陈新仁1998分类:统计方法statisticalmethod:人口普查实验方法experimentalmethod:交际教学法比翻译法好定量研究的基本情况:1.定量法通常是从假设出发,事先有个看法;2.定量法往往是要控制和操纵变量的;3.定量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远离数据,远离当事人,是局外人的视角;4.所得数据信度高,具有可重复性;5.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性。(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比较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现象学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观点1. 强调亲身参与活动而获得经验;2. 只有通过个人主观经验才能认识人类行为;3. 了解就是移情;4. 依赖定性数据。1. 强调用实验方法来获取数据;2. 只有摆脱主观状态才能了解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3. 了解要保持距离;4. 依赖定性数据。综合法 分析法1. 从部分到整体;2. 整体观;3. 面向内部结构;4. 了解过程;5. 假设一种动态现时。1. 从整体到部分;2. 成分观;3. 面向外部结构;4. 了解结果;5. 假设一种静态现实。归纳法 演绎法1. 以观察材料为出发点;2. 事先没有形成看法;3. 探索性的,扩展性的,描述性的;4. 可以生成假设;5. 成果,描述或假设。1. 以假设为出发点;2. 事先进行预示;3. 简约性的,推断性的,验证性的;4. 假设检验;5. 成果,理论。自然观察 操纵和控制1. 观察面广,但较分散;2. 变量不加控制,有利于了解变量的复杂关系,但也容易顾此失彼;3. 注意内容,但容易忽视形式;4. 主观,但解释力强;(四)定性研究和统计研究中的调查手段1.观察observation: participant and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not knowing what is notknownandstructuredobservation访谈interview:openstructuredandsemi‐openinterview2. 笔记和日记log:detailiseverythingchronologicalorder3. 录音和录像4 . 口 头 自 陈 verbal reporting: 边 想 边 说 think aloud 内 省 introspection , 回 忆retrospection5. 问卷questionnaire:openclosedandsemi‐closed(五)实验研究真正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控制;对被试者的随机抽样外 语 研 究 中 的 研 究 只 能 是 准 实 验 研 究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和 前 实 验 研 究pre‐experimentalresearch准实验研究 交际法比传统的翻译法好 Objectives: 交际法比翻译法好 Subjects: 两组(班)学生,各种条件(年龄,性别等)都是等值的,尤其是成绩也差不多。 Instruments: Procedure: 前测,分别教学一段时间,后测 Resultsanddiscussion二、文献综述重要作用 让研究者总观全局,跟上形势; 明确研究方向; 吸取他人教训,避免同类错误;如何写文献综述 选出与课题最相关的研究; 把这些研究的结果揉在一起, 使其相关性十分明显。 不可把每项研究的摘要分段列出,似乎它们之间毫无联系; 让人看后感到,该领域还不完整,有待摘要:英语论文中的研究方法,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两大研究方法 定性方法Qualitativeapproach,定量方法Quantitativeapproach扩展,这样就为日前的研究做了铺垫; 一方面文献都应该有出处,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把评述写成一串引语; 不可把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而应按其与课题的相关性组成一个整体; 告诉读者那些文献最为相关,那些文献相关性差些; 结尾是要略加概括与评论,画龙点睛。5. 接近现实,但所需时间较长。1. 观察面窄,但较集中;2. 观察面窄,但较集中了解它们的因果关系,但容易把问题简单化;3. 注意形式但容易忽视内容;4. 客观,但解释力弱;5. 所需时间较短,但人为成分较大。描写性 推断性1. 没有干扰的自然观察;2. 归纳数据,进行描写;3. 旨在发现规律或模式;4. 效度高,信度低;5. 可概括成度低:个案研究。 1. 有控制的实验;2. 归纳数据,进行土断;3. 旨在验证已有的假设;4. 信度高,效度低;5. 可概括成度高:多元观察。举例《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学习中, 阅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技能和环节,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阅读理论的研究,国外学者Rumelart1980PatriciaJoan1998Andersonetc.1977etc.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马博森(1995)归纳为三个基本的阶段:强调语篇处理的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注重读者自身知识作用的自上而下(up‐bottom)模式,以及主张把以上两种模式结合的交互作用(interactive)模式。以上这些模式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的字符辨认过程, 因而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阅读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Carrell(1983)等人提出了图式理论(schematheory) 。该理论指出,任何语篇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给读者某种方向,指导读者该如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捕捉、组建该语篇的意义,换句话说,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的已有知识与语篇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图式理论不仅强调了读者的主动积极性, 而且强调了读者本身已具备的知识与语篇之间的相互作用, 为阅读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开辟了新的道路。图式理论一提出,国内学者(王初明,1990;林挺,1996;叶为尔,1998 等)就寄予了极大的热情, 从介绍,评论,翻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尤其在教学方面,大量的文章论述了该理论对听力,写作,翻译和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然而,纵观国内英语教学现状,传统的阅读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即阅读过程是一个从字母——词——句子——语篇的有序的自下而上的理解过程。 语篇理解必须依赖于对构成该语篇的句子的理解, 而对句子的理解又依赖与对词的理解,对词的理解离不开读字母的识别。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毕业论文的Methodology部分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研究的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步骤等内容。下面是Methodology部分应该包括的内容和写作要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