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毕业论文写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的。当时也不太会弄,还是上届师姐给的雅文网,有高手帮忙简单多了法医临床鉴定细节问题的探讨病案在法医活体检验鉴定中的作用论法医鉴定的规范性接受法医鉴定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死刑复核中法医鉴定结论审查的特点与建议——基于634例统计分析我是法医四川大学法医学科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及其在法医个体识别中的应用谈法医对人身伤害案鉴定审查的看法法医在医疗纠纷鉴定中的地位和作用伦理学在法医实践中的应用初探虚拟解剖技术在解决法医尸检结论准确性和伦理学矛盾中的作用法医与侦查员的配合充分发挥法医门诊的职能作用PBL教学模式下法医毒物分析与法医毒理学阶段性合并实验教学探讨海峡两岸法医现状之比较再议法医在医疗纠纷技术鉴定中的定位、问题及建议法医案例信息库的构建与教研互动我国法医命案尸检现状及规范对策研究Mallory染色变法在法医病理切片中的应用发光细菌在法医毒物检测中的应用法医昆虫学死亡时间的推断与Daubert规则之思考第九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日本法医解剖法律制度及特点番禺区人民检察院2003-2011年法医文证审查工作分析第九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评述及其法医临床学应用价值基层法医学习方法浅谈我国法医鉴定体制的新发展法医文证审查案例分析要重视法医文证审查工作中山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对当前法医鉴定体制改革完善及执行新刑诉法第120条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保罗马克·贝内克很清楚,蛆和尸体检验的关系只能用“密不可分”来形容。这位美国法医昆虫学家多年来和尸体上的蝇蛆为伴,虽然蝇蛆是如此令人作呕。以前,人们会在尸体解剖之前把这些东西用水冲掉,实际上,它们是推断受害人死亡时间和移尸等作案情况的重要依据。法医昆虫学是应用对昆虫的研究来解决谋杀、自杀、强暴、物理性伤害及非法毒品买卖等法律事件的学科,有时也称为医学犯罪昆虫学或医学刑事昆虫学。当科学家逐渐将目光投向法医昆虫学时,这门学科也变得越来越神秘,越来越诱人。 宋代法医苍蝇破案一提起苍蝇,人们都厌恶不已。但是,这种小虫也不是一无是处。早在800多年前,宋朝的法医就利用它们喜欢“追腐逐臭”的特性,为侦破各种命案提供线索。日前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宋提刑官》讲的就是这个法医的故事。现代的昆虫法医学也证明,蚊蝇能做法医确实是有其内在道理的。而记者获悉,不仅蚊蝇,而且甲虫也可以充当法医破案。从昆虫法医学的角度而言,能够对破案有重要意义的,包括蚊、蝇、蚁、蜂、蝶、蛾以及甲虫等。其中,蚊蝇类的昆虫容易被早期、中期的尸体吸引,尤其是绿头苍蝇,它可以在命案发生后的10多分钟内,闻到血腥的味道赶到事发现场;而甲虫的出现,则表明死者已经遇害较长的时间了。另外,苍蝇产卵的地方也很特殊,它喜欢在人体的体窍处产卵,比如嘴、鼻子、眼睛、耳朵、肛门等处,而且也喜欢在人体的受伤部位产卵。因此,如果法医人员在尸体的非体窍部位发现大量蝇蛆,就可以判定,这里可能是伤口所在。根据事发现场蚊蝇种群数量的多少,以及由卵到成虫的发育状态和产卵位置等因素,可有效帮助警方早日破案。在西方,弗朗西斯科·雷迪于1668年用腐肉和绿头苍蝇作了一个试验,凭此研究,他不仅推翻了生命的“无生源说”理论(生物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并使人们意识到,只有在苍蝇存在的情况下,腐肉才可以生长出蛆。 住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贝尔格雷特于1855年成为了第一个将昆虫作为法医调查“指示器”的西方人。在一间屋内的石膏罩后面发现了一具婴儿尸体,根据收集到的昆虫标本,他确定尸体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腐烂。因此,真正的凶手不是事发当时的房子主人,而是房子的上一任居住者。贝尔格雷特的研究方法与当前使用的主要法医昆虫学研究方法已经极其的相似。在1883到1898年间,法国的让·皮埃尔·门格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法医昆虫学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名为《尸体上的动物》,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向医学和侦查专家证明昆虫学数据在法医调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一位在法医昆虫学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德国医生莱因哈德,他利用尸体作为研究材料,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法医昆虫学。他总结了可以在尸体上生长的昆虫种类,并认为不是所有生长在尸体上的昆虫都可以做为调查材料,例如,一些年龄有15岁的甲壳虫,这些昆虫就和尸体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法医根据虫子种类和类群、幼虫阶段来判断死亡时间、地点的一种研究学科,主要是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鳞翅目,辅助司法鉴定的。
你的法医学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 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 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 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 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 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 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 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 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 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 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 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 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 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 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 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 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 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 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 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 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感想摘 要:本文是作者对观赏昆虫和观赏昆虫学课程内容的介绍以及作者对于观赏昆虫学课程的感想。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观赏昆虫学的研究方法、昆虫的采集与捕捉及标本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在我国,观赏昆虫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一、观赏昆虫学课程简介我们学校的观赏昆虫学课程由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开设,肖铁光教授主讲。这是一门选修的课程。为30个学时。使用教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观赏昆虫大全》一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安排中除在教室上课外,还有两个学时的参观校标本馆。课程结束后,学生须上交10只捕捉的昆虫作为标本。课程由有趣的昆虫外部结构、错综复杂的昆虫体内世界、昆虫的生物学、观赏昆虫的分类、昆虫疾病、昆虫人工饲料、虫—食品、药品、毒品、虫文化赏趣、方寸之中话昆虫、空中“骄龙”—蜻蜓、乡谣俱乐部—鸣虫、忠勇无敌大将军—蟋蟀、大自然的舞姬― 蝴蝶、独角仙、田园番独特景观。台湾开发的“虎山溪观萤”,日本每年6月上旬举办的“萤火虫祭”,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可在宾馆、舞厅等娱乐场所,集萤火虫于特制的玻璃瓶中,当娱乐达到高潮时,突然断电,释放萤火虫,萤光闪闪,似流线舞动,另是一番景象。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唐朝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蓄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在蓄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从此斗蟋便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如果将这些善鸣、好斗昆虫,集中饲养,适时对外开放,使人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倾听这一独特的虫国乐章或观看斗蟋的激烈场面,将是又一奇妙享受。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语言,从神话到传说,从绘画到诗篇,从战争到政治,从恋爱到婚姻,从娱乐到破案,从邮票到服装,从塔碑到航天……几乎无处不有昆虫的身影,无处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知识。如果能建一处昆虫馆,聚昆虫趣味、知识于一室,将会拓宽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观赏昆虫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观赏昆虫还有益于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昆虫多样性,特别是对珍稀、濒危资源昆虫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并使之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三)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群众对观赏昆虫资源尚缺乏一定知识,对昆虫的乱捕滥杀或以商业经销标本为目的大最捕采屡有发生,造成观赏昆虫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在观赏昆虫活动中,应有正确的娱乐观;合理适度开发利用观赏资源昆虫,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促开发,使观赏昆虫这类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八、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湖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兴建于2001年,原址在老图书馆三楼,只有80余平方米,馆藏标本多为农业害虫。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后来在老图书馆一楼扩建了新馆,现已形成占地面积140多平方米,馆藏昆虫20余万只,包括昆虫世界、蝴蝶王国、多媒体放映厅三大场馆在内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标本馆自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包括长沙市教育局等20多个团体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校内外人士参观、访问和学习,在校学生的参观人次更是难以胜数。曾先后受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教育频道、经贸频道以及东方新报等多家大型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于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昆虫馆场馆面积158㎡,馆藏标本20多万号。 静态昆虫展出标本1700多种,8000余号,其中数目较多的有鞘翅目39个科;鳞翅目38个科;膜翅目31个科;同翅目14个科;半翅目12个科;晴蜒目9个科;双翅目8个科;直翅目6个科;等翅目1个科;螳螂目1个科;革翅目1个科;脉翅目1个科;拈翅目1个科等。以教学、科研为主,对校内外各界人士免费开放。建馆以来,在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昆虫爱好者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场所,激发了参观者热爱昆虫,研究昆虫的热情,在加强广大学生自然观、生态观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期开展的昆虫知识讲座更是吸引了众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人们在参与欣赏昆虫艺术展(蝶画、翅画、蝴蝶工艺品)当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现在,新的昆虫标本馆正在建设中,我们观赏昆虫学课程的同学们有幸作为第一批人员参观了新的标本馆。首先我们来到了位于老图书馆一楼的肖铁光老师的昆虫标本制作室,这里制作出来的标本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新标本馆迁移。新的标本馆位于文渊阁的四楼,同在四楼的还有我们学校的动物标本馆、土壤和岩石标本馆。昆虫馆的新馆实际上是原来农业生物图书书库,不过现在经过装修后已经焕然一新,新馆的面积更大,展位更多,因为还在建设中,许多标本还没有摆上展台,但是单单就摆上展台的这些标本来说,就已经让我们连声惊叹了。希望还有机会去参观!九、结束语我的论文不长,简单的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和观赏昆虫的知识,希望大家在读后能够增长一下对观赏昆虫的认识。学了这门课,收获很多,可不仅仅是弄清了一个区别而已,只是不知该怎么说。湖南观赏昆虫资源丰富,应在做好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利用,并在利用的同时尽可能加以保护,以保证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考文献 [1] 王音 周序国.《观赏昆虫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 李鹏翔.观赏昆虫[J]. 科学大众(中学版),2001年12期[3] 龙中伟. 观赏昆虫采捕加工法[J]. 农村新技术,2000年06期[4] 郑立军 靳桂敏 杨新廷;. 观赏昆虫刍议[J]. 野生动物,2001年03期[5] 吴福泉. 观赏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 广东蚕业,1999年03期[6] 朱巽. 湖南观赏昆虫资源的利用研究[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7] 高卫红. 另类宠物欣赏——观赏昆虫[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去买书《昆虫记》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代发请详细看。
Wu HJ, Zhu DH*, Zeng Y, Zhao LQ, Sun GX (2014) Brachypterizing Effect of High Dens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ody Injury in Cricket Species Velarifictorus micado (Orthoptera: Gryllidae). Ann. Entomol. Soc. Am., 107(1): 113–118. (SCI收录)Zeng Y,Zhu DH*, Zhao LQ(2014) A critical flight time for switch from flight to reproduction in wingdimorphic cricket species, Velarifictorus asperses. Evolutionary Biology,41:397–403. (SCI收录) Zeng Y,Zhu DH*(2014)Latitudinal variation of body size, development time, andwing dimorphism in cricket Velarifictorusmicado Saussure. Ann. Entomol. Soc. Am.,107(6): 1066-1071. (SCI收录) ZhaoLQ , Zhu DH* (2014) Effects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ppendage injury on the wing variation of Velarifictorus ornatus (Orthoptera:Gryllidae). Journal of Insect Sciense, 14(117).(SCI收录) Zhu DH*, Cui SS, Fan YS, Liu Z (2013) Adaptive strategies of overwintering adults: Reproductive diapause and mating behavior in a grasshopper, Stenocatantops splendens (Orthoptera: Catantopidae). Insect Science, 20(2): 235-244. (SCI收录)Zhu DH*, Zhao Q, Tanaka S (2013) Influence of Male Presence on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Females. Ann. Entomol. Soc. Am., 106: (1), 66-71. (SCI收录)Yang XH, Zhu DH*, Liu Z, Zhao L, Su CY (2013) High Levels of Multiple Infections, Recombination and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of Wolbachia in the Andricus mukaigawae (Hymenoptera; Cynipidae) Communities. PLoS ONE, 8(11): e78970. (SCI收录)Zhao LQ, Zhu DH* (2013) Effects of application of juvenile hormone and precocene on physiological trade-offs between flight muscle and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the wing-dimorphic cricket Velarifictorus ornatus (Orthoptera: Gryllidae).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56(6): 622 -629.Zhu DH*, Zhu J, Peng ZP, Wan FH (2012) Effects of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on reproductive diapause in Ophraella communa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Insect Science, 19(3): 286-294. (SCI收录)Zeng Y, Zhu DH* (2012) Trade-off between flight capability and reproduction in male Velarifictorus asperses crickets. Ecological Entomology, 37(3): 244-251. (SCI收录)Liu Z, Yang XH, Zhu DH (2012) A New Species of Saphonecrus (Hymenoptera, Cynipoidea) Associated with Plant Galls on Castanopsis (Fagaceae) in China. Ann. Entomol. Soc. Am., 105(4): 555-561. (SCI收录)Zhao LQ, Zhu DH* (2011) Effect of mating status on the fecundity of a cricket, Teleogryllus emma. Insect Science, 18, 320–324. (SCI收录)Zhao LQ, Zhu DH*, Zeng Y (2010) Physiological trade-offs between flight muscle and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the wing-dimorphic cricket Velarifictorus ornatus.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35: 288–294. (SCI收录)Tokuda M, Tanaka S, Zhu DH (2010) Multiple origins of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in the Japanese Archiplago and presence of two major clades in the world: evidence from a molecular approach.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99: 570–581. (SCI收录)Zhao LQ, Zhu DH*, Liu Z (2010)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diapause intensity and threshold temperature in the eggs of a cricket, Teleogryllus emma (Orthoptera: Gryllidae). Entomological News, 121: 236-242. (SCI收录)Zhu DH*, Yang YP (2009)Reversible change in embryonic diapause intensity by mild temperature in the Chinese rice grasshopper, Oxya chinensis Thunberg (Orthopetera: Catantopidae).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33: 1–8. (SCI收录)Tanaka S, Zhu DH. (2008) Geographic variation of embryonic diapause and life cycles in the migratory locust, Locusta migratoria, in China. Entomological Science, 11: 327–339. (SCI收录)Zhu DH*, He YY, et al. (2007) Negative evidence of parthenogenesisinduction by Wolbachia in a gallwasp species,Dryocomus kuriphilus (Hymenoptera: Cynipidae).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124: 279-284. (SCI收录)Zhu DH*, Tanaka S (2007) Different photoperiodic responses in two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a subtropical cockroach,Periplaneta japanna Asa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7: 3687-3693.Tanaka S, Zhu DH (2005) Outbreaks of the migratory locust,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and control in China.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40: 257-263. (SCI收录)Zhu DH, Tanaka S (2004)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affect the life cycle of asubtropical cockroach, Opisoplatia orientalis:seasonal pattern shaped by winter mortality. Physiological Entomology, 29: 16-25. (SCI收录)Zhu DH, Tanaka S (2004) Summer diapause and nymphal growth in a subtropical cockroach: response to changing photoperiod. Physiological Entomology, 29: 78-83. (SCI收录)Tanaka S, Zhu DH (2003) Phase-related difference in mating strategy of a locust. Ann. Entomol. Soc. Am., 96: 498-502. (SCI收录)Tanaka S, Zhu DH (2003) Presence of three diapauses in a subtropical cockroach: control mechanisms and adaptive significance. Physiological Entomology, 28:323-330. (SCI收录)Zhu DH, Tanaka S (2002) Prolonged precopulatory mounting increases the length of copulation and sperm precedence in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Acrididae). Ann. Entomol. Soc. Am., 95: 370-373. (SCI收录)Tanaka S, Zhu DH, Simpson SJ, Loof AD and Michael B.(2002)The dark-color inducing neuropeptide, [His7]-corazonin, causes a shift in morphometic characteristics towards the gregarious phase in isolated- reared (solitarious) Locusta migratoria. Journal Insect Physiology, 48: 1065-1074. (SCI收录)Hoste B, Simpson SJ, Tanaka S, Zhu DH, Loof AD, Breuer, M (2002)Effects of [His]-coraconin on the phase state of isolated-reared (solitarious) desert locusts, Schistocerca gregaria. Journal Insect Physiology, 48: 981-9907. (SCI收录)Zhu DH, Ando Y (1998) Parthenogenesis in three species of genus, Oxya. Jpn. J. Appl. Entomol. Zool., 42: 65-69. (SCI收录)吴红军, 赵吕权, 曾杨, 朱道弘* (2014) 食物胁迫对翅二型丽斗蟋飞行肌和繁殖发育的影响. 生态学报, 34 (11): 2963-2970. 王娟, 朱道弘*, 曾杨(2014)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曲脉姬蟋Modicogryllus confirmatus Walker 亚热带种群翅型分化的影响. 生态学报, 34(22): 6606-6612. 朱道弘*,陈艳艳, 赵琴(2013)黄脊雷蓖蝗越冬卵的滞育发育特性. 生态学报, 33(10): 3039-3046.赵玲,朱道弘*,刘志伟,杨筱慧(2013)四种北美瘿蜂体内Wolbachia感染的PCR检测及感染株系的wsp基因序列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50(4): 998-1005.赵吕权,朱道弘*,曾杨(2012)丽斗蟋翅二型雌虫飞行肌和卵巢发育间的资源分配差异. 昆虫学报,55:1037-1045.杨筱慧,朱道弘*,刘志伟,赵玲(2012)湖南三地区麦氏安瘿蜂体内Wolbachia的感染及其wsp基因序列分析. 昆虫学报,55 (2): 247-254曾杨,朱道弘*,赵吕权(2012)长颚斗蟋长翅和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发育与生殖的比较.昆虫学报,55 (2): 241-246陆鹏飞,朱道弘*,杨筱慧,Liu Z(2012)基于mtDNACO I基因的系统分析表明栗属植物上隐藏瘿蜂种的存在. 应用昆虫学报,49 (1): 161—167.朱道弘*,张超,谭荣鹤(2011)中华稻蝗长沙种群的生活史及其卵滞育的进化意义. 生态学报, 31(15): 4365-4371.崔双双, 朱道弘 (2011) 中华稻蝗的胚胎发育及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 应用昆虫学报,48( 4) : 845—853.曾杨,朱道弘*,赵吕权 (2010) 环境因素对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影响. 生态学报, 30( 21) : 6001—6008.赵琴,朱道弘*,阳艳萍,谭荣鹤(2009)中华稻蝗5种群卵滞育强度及生活史模式的地理变异. 昆虫学报, 52: 183-190.朱道弘* (2009) 昆虫翅型分化的调控及翅多型性的进化. 昆虫知识, 46: 11-16.赵吕权,朱道弘*(2008)变化光周期对丽斗蟋若虫发育的影响. 生态学报, 28: 253-259.谭荣鹤, 朱道弘*, 阳艳萍(2008)中华稻蝗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代的滞育率. 昆虫知识, 45: 394-397.朱道弘*,贺一原 赵吕权(2007)栗瘿蜂体内Wolbachia的感染及其wsp基因序列分析. 林业科学, 43: 133 -137.朱道弘*(2007)飞蝗抱对行为的进化意义及两型间相异的交配策略. 昆虫知识, 44: 472-476.朱道弘*,刘世大(2006)光周期与温度对林地中德国小蠊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生态学报, 26: 2125-2132.田中诚二,朱道弘(2004)三つの休眠をもった亜热帯昆虫の谜.《休眠の昆虫学――季节适応の谜》. 日本:东海大学出版社朱道弘*,Ando Y(2004)稻蝗属3近缘种间的生殖隔离机制及其进化意义. 昆虫学报, 47: 67-72朱道弘* (2004) 小翅稻蝗的精子竞争及交配行为的适应意义. 生态学报,24:84-88朱道弘*(2004)飞蝗的多型现象:体色多型及变型的内分泌控制机理. 动物学研究, 25:460-464.朱道弘(2004)《创意组合盆栽》(译. 广州百通出版)朱道弘*(2001)小翅稻蝗(Oxya yezoensis Shiraki)翅多型现象浅释. 生态学报, 21: 624-628.朱道弘*, 安藤喜一, 城田安幸(2001)利用RAPD对稻蝗属昆虫亲缘关系的研究. 昆虫学报, 44: 316-320.
核心期刊非常多,除了那些没听说名字的,现在关于昆虫学的期刊基本上都是核心了;核心期刊里面分一级二级,一级如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保护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大学的学报;二级如昆虫知识、中国生物防治和部分大学的学报。
半个月到两个月都有可能。不过一般不到一个月就能有结果。
《昆虫学报杂志》 《昆虫杂志》 《台湾昆虫》 《SCI》 《昆虫》 《昆虫知识》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美国《化学文摘》 英国《剑桥科学文摘》 《昆虫学文摘》 英国《农业科学数据库 《农业科学年评》 《动物学记录》 俄罗斯《文摘杂志》采纳哦
核心期刊非常多,除了那些没听说名字的,现在关于昆虫学的期刊基本上都是核心了;核心期刊里面分一级二级,一级如昆虫学报、动物分类学报、植物保护以及一些比较好的大学的学报;二级如昆虫知识、中国生物防治和部分大学的学报。
关于公布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的通知(西大学位字〔2012〕54号)校属各单位:为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各博士点学科重新修订了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并经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工作会议(2012年6月15日)审议通过。现将《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予以公布。附件: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广 西 大 学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1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就读到提出申请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1.国外权威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外高级别经济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居前10位、影响因子均大于1)发表论文1篇,这些刊物包括: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影响因子3);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2.8);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IT Press,影响因子2.5);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2.0);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Blackwell Publishing,影响因子1.8);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1.7);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1.4);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Academic Press for the 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影响因子1.3);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1.2)。2.国内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内经济学权威刊物《经济研究》或人文社科类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1篇。3.国内外较高级别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可在国内CSSCI目录中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目录为准)。4.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加上其他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或CSSCI目录为准)。5.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4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加上列入CSSCI目录的其它相关期刊(含CSSCI目录分类中的管理学,统计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人文、经济地理,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CSSCI目录为准)。1.所列5项要求须满足其中1项。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增刊(或专刊)和论文集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2. 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3.论文的研究写作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论文发表必须与导师共同署名,但学位申请人至少要有1篇论文是第一作者(申请人不是第一作者的论文,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申请人必须是第二作者)。4.学位申请人只有达到了本学科科研成果的要求后,方可申请博士毕业及进入博士论文答辩阶段。5.所列第5点中的“其它相关期刊”包含《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6.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2生物学(一级学科)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期刊最新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2.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2.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3.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2)署名第一(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或部门审定的植物(作物、经济林)新品种权1项;3)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3,二等奖排名前2,导师必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1.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且科研成果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或“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如是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 “广西大学”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2.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3生态学(一级学科)1.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2.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2.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3.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及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4.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并至少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或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1.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且要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4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基本条件:(1)至少在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投稿当年为准)的专业期刊上或重点认定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A)。(2)获得一项与研究方向相关并投入工业应用的发明专利。(3)在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B,不含增刊)。(4)在SC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C)。(5)在指定E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D)。(6)至少发表一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英文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学位:1.满足上述基本条件(1)或(2);2.满足上述基本条件(3),并满足基本条件(5)和(6);3.满足上述基本条件(4),并满足基本条件(5)。1.论文必须以广西大学(业务关系及科研项目、成果管理关系均在广西大学,如“广西大学”、“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名义、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署名发表。2.研究生以广西大学的名义以第一作者或者以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其指导教师)发表的论文或获得的发明专利予以确认,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攻读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或发明专利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或专利。3.所有博士生(包括在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在读期间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在职培养博士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广西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博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时可不作硬性要求,但广西大学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之一。凡不符合上述要求体现的成果,在学位申请时将一律不予考虑,仅作为参考。4. 博士生学术论文统计,一律以正式发表或收到录用通知为准。5.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5土木工程(一级学科)1.在本学科领域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2.在本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3.在本学科领域E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2篇。4.获得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说明:以上各项只需符合1项,其中:[1]SCI收录的期刊论文、EI收录的期刊论文不含增刊、国际会议、学校学报发表的论文;[2]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为准;[3]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目录: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水利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建筑学报、机械工程学报;[4]除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外,另要求发表1篇外文论文(可为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5]所有论文均是已发表或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 [6]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6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1、指标要求:在本一级学科及相关领域SCI或E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3篇,其中必须有1篇SC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的论文。未达到要求者,原则上不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成果折算:(1)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等同于1篇EI论文。(2)高水平论文,即SCI二区以上的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3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SCI三区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2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7作物学(一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上(含1.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棉花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草药、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2.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8兽医学(一级学科)1.在影响因子2.0以上(含2.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3.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为第一署名单位。2.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9制糖工程(二级学科)1. SCI或EI收录≥2篇(英文,含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非会议论文);2. SCI或EI收录≥1篇(含录用),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1篇(项);3. SCI或EI收录≥0篇,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2篇(项)。(说明: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分别为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经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主持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或授权专利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排序:前二名)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2.从2012级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10植物病理学(二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上(含1.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1.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2.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1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二级学科)1.在影响因子2.0以上(含2.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2.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3.在影响因子2.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2.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说明: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获奖、发明专利等)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在《广西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可作为国内核心期刊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在各增刊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期刊目录附录A 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当年认定为准)的专业期刊或重点认定SCI期刊:(一)电气工程类1. Proceedings of the IEEE(SCI:1区,IF=5.151)2.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SCI:2区,IF=2.355)3.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SCI:3区,IF=1.425)4.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SCI:3区,IF=0.722)5.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3区,IF=1.152)6.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SCI:3区,IF=0.872)7.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CI:3区,IF=0.816)8.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SCI:3区,IF=1.202)9. Applied Energy(2区,IF=3.915)10. Solar Energy(2区,IF=2.172)11.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1区,IF=6.07)(二)应用数学类1.Mathematical Programming(SCI:1区,IF=1.970)2.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 (SCI:2区,IF=2.091)3.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SCI:2区,IF=2.159)附录B 国内顶级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数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附录C SCI收录期刊:(一) 电气工程类1.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3区,IF=1.235)2.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3区,IF=1.562)3.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3区,IF=2.328)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3区,IF=2.212)5. 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4区,IF=0.450)6. 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4区,IF=0.577)7.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4区,IF=0.779)8. Power(4区,IF=0.133)9.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3区,IF=1.072)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4区,IF=0.744)11.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3区,IF=0.902)12. Electrical Engineering(4区,IF=0.368)13.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Japan(4区,IF=0.165)14. Electromagnetics(4区,IF=0.844)15.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4区,IF=0.840)16.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Funda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3区,IF=1.580)17.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3区,IF=1.334)18.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4区,IF=1.712)19. Energy Sources20. Energy Journal(3区,IF=1.402)21.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3区,IF=1.767)22. Powder Technology(3区,IF=1.887)23. IET Circuits Devices & Systems (4区,IF=0.495)24.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3区,IF=1.283)25. 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3区,IF=1.11)26. IEEE Electrical Insulation M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代发请详细看。
李柯,男,博士,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生物系,同年考取本系植物生理学硕士研究生;2001-2004年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2011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讲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态学。近几年的研究方向:动物行为生理学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动物学专业近期发表学术论文:(1) 李柯.粘虫核糖体蛋白S7 cDNA的克隆和表达分析.应用昆虫学报, 2012, 49(3):673-680.(2) Xiaochen Li, Huan Yin, Ke Li, Xiaoyan Gao.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demography of the ground beetle pheropsophus jessoensis from the Tsinling-Dabashan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Zoological Science, 2012, 29(4):238-246.(3) Ke Li,Geng-Si Xi, Huan Yin,Zhen-Min Lian. Molecular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QM homologue in Mythima separate (Walker) (Leipdoptera: Noctuidae) Australi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2011, 50(2): 152-159.(4) Shu-Min Lv, Zhuo Zhao, Ke Li, etal,.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 from the brain of ant, polyrhachis vicina,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11, 78(1): 46-60. 0.992.(5) 粘虫核糖体蛋白S11基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8(4):171-185.(6) 粘虫B-actin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量检测.昆虫知识,2010,47(6):1089-1094.(7) 粘虫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量检测.生命科学研究, 2010,14(6):15-21.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1.山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ZR1214)PKG 基因对粘虫密度依赖性取食行为的调控机制研究2.山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基金(YZ07016)临汾市绿地生境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参与,已结题);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021041)山西省土壤动物——等足类与弹尾类的系统分类及分布规律研究(参与,已结题);4.山西师范大学校基金项目(YZ06012)华北蝼蛄视觉系统一氧化氮合酶的定位研究(主持,已结题);
Wu HJ, Zhu DH*, Zeng Y, Zhao LQ, Sun GX (2014) Brachypterizing Effect of High Dens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ody Injury in Cricket Species Velarifictorus micado (Orthoptera: Gryllidae). Ann. Entomol. Soc. Am., 107(1): 113–118. (SCI收录)Zeng Y,Zhu DH*, Zhao LQ(2014) A critical flight time for switch from flight to reproduction in wingdimorphic cricket species, Velarifictorus asperses. Evolutionary Biology,41:397–403. (SCI收录) Zeng Y,Zhu DH*(2014)Latitudinal variation of body size, development time, andwing dimorphism in cricket Velarifictorusmicado Saussure. Ann. Entomol. Soc. Am.,107(6): 1066-1071. (SCI收录) ZhaoLQ , Zhu DH* (2014) Effects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ppendage injury on the wing variation of Velarifictorus ornatus (Orthoptera:Gryllidae). Journal of Insect Sciense, 14(117).(SCI收录) Zhu DH*, Cui SS, Fan YS, Liu Z (2013) Adaptive strategies of overwintering adults: Reproductive diapause and mating behavior in a grasshopper, Stenocatantops splendens (Orthoptera: Catantopidae). Insect Science, 20(2): 235-244. (SCI收录)Zhu DH*, Zhao Q, Tanaka S (2013) Influence of Male Presence on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of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Females. Ann. Entomol. Soc. Am., 106: (1), 66-71. (SCI收录)Yang XH, Zhu DH*, Liu Z, Zhao L, Su CY (2013) High Levels of Multiple Infections, Recombination and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of Wolbachia in the Andricus mukaigawae (Hymenoptera; Cynipidae) Communities. PLoS ONE, 8(11): e78970. (SCI收录)Zhao LQ, Zhu DH* (2013) Effects of application of juvenile hormone and precocene on physiological trade-offs between flight muscle and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the wing-dimorphic cricket Velarifictorus ornatus (Orthoptera: Gryllidae).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56(6): 622 -629.Zhu DH*, Zhu J, Peng ZP, Wan FH (2012) Effects of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on reproductive diapause in Ophraella communa (Coleoptera: Chrysomelidae),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Insect Science, 19(3): 286-294. (SCI收录)Zeng Y, Zhu DH* (2012) Trade-off between flight capability and reproduction in male Velarifictorus asperses crickets. Ecological Entomology, 37(3): 244-251. (SCI收录)Liu Z, Yang XH, Zhu DH (2012) A New Species of Saphonecrus (Hymenoptera, Cynipoidea) Associated with Plant Galls on Castanopsis (Fagaceae) in China. Ann. Entomol. Soc. Am., 105(4): 555-561. (SCI收录)Zhao LQ, Zhu DH* (2011) Effect of mating status on the fecundity of a cricket, Teleogryllus emma. Insect Science, 18, 320–324. (SCI收录)Zhao LQ, Zhu DH*, Zeng Y (2010) Physiological trade-offs between flight muscle and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the wing-dimorphic cricket Velarifictorus ornatus.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35: 288–294. (SCI收录)Tokuda M, Tanaka S, Zhu DH (2010) Multiple origins of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in the Japanese Archiplago and presence of two major clades in the world: evidence from a molecular approach.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99: 570–581. (SCI收录)Zhao LQ, Zhu DH*, Liu Z (2010)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diapause intensity and threshold temperature in the eggs of a cricket, Teleogryllus emma (Orthoptera: Gryllidae). Entomological News, 121: 236-242. (SCI收录)Zhu DH*, Yang YP (2009)Reversible change in embryonic diapause intensity by mild temperature in the Chinese rice grasshopper, Oxya chinensis Thunberg (Orthopetera: Catantopidae).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133: 1–8. (SCI收录)Tanaka S, Zhu DH. (2008) Geographic variation of embryonic diapause and life cycles in the migratory locust, Locusta migratoria, in China. Entomological Science, 11: 327–339. (SCI收录)Zhu DH*, He YY, et al. (2007) Negative evidence of parthenogenesisinduction by Wolbachia in a gallwasp species,Dryocomus kuriphilus (Hymenoptera: Cynipidae).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124: 279-284. (SCI收录)Zhu DH*, Tanaka S (2007) Different photoperiodic responses in two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a subtropical cockroach,Periplaneta japanna Asa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7: 3687-3693.Tanaka S, Zhu DH (2005) Outbreaks of the migratory locust,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 Acrididae) and control in China. Applied Entomology and Zoology, 40: 257-263. (SCI收录)Zhu DH, Tanaka S (2004)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affect the life cycle of asubtropical cockroach, Opisoplatia orientalis:seasonal pattern shaped by winter mortality. Physiological Entomology, 29: 16-25. (SCI收录)Zhu DH, Tanaka S (2004) Summer diapause and nymphal growth in a subtropical cockroach: response to changing photoperiod. Physiological Entomology, 29: 78-83. (SCI收录)Tanaka S, Zhu DH (2003) Phase-related difference in mating strategy of a locust. Ann. Entomol. Soc. Am., 96: 498-502. (SCI收录)Tanaka S, Zhu DH (2003) Presence of three diapauses in a subtropical cockroach: control mechanisms and adaptive significance. Physiological Entomology, 28:323-330. (SCI收录)Zhu DH, Tanaka S (2002) Prolonged precopulatory mounting increases the length of copulation and sperm precedence in Locusta migratoria (Orthoptera:Acrididae). Ann. Entomol. Soc. Am., 95: 370-373. (SCI收录)Tanaka S, Zhu DH, Simpson SJ, Loof AD and Michael B.(2002)The dark-color inducing neuropeptide, [His7]-corazonin, causes a shift in morphometic characteristics towards the gregarious phase in isolated- reared (solitarious) Locusta migratoria. Journal Insect Physiology, 48: 1065-1074. (SCI收录)Hoste B, Simpson SJ, Tanaka S, Zhu DH, Loof AD, Breuer, M (2002)Effects of [His]-coraconin on the phase state of isolated-reared (solitarious) desert locusts, Schistocerca gregaria. Journal Insect Physiology, 48: 981-9907. (SCI收录)Zhu DH, Ando Y (1998) Parthenogenesis in three species of genus, Oxya. Jpn. J. Appl. Entomol. Zool., 42: 65-69. (SCI收录)吴红军, 赵吕权, 曾杨, 朱道弘* (2014) 食物胁迫对翅二型丽斗蟋飞行肌和繁殖发育的影响. 生态学报, 34 (11): 2963-2970. 王娟, 朱道弘*, 曾杨(2014)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曲脉姬蟋Modicogryllus confirmatus Walker 亚热带种群翅型分化的影响. 生态学报, 34(22): 6606-6612. 朱道弘*,陈艳艳, 赵琴(2013)黄脊雷蓖蝗越冬卵的滞育发育特性. 生态学报, 33(10): 3039-3046.赵玲,朱道弘*,刘志伟,杨筱慧(2013)四种北美瘿蜂体内Wolbachia感染的PCR检测及感染株系的wsp基因序列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50(4): 998-1005.赵吕权,朱道弘*,曾杨(2012)丽斗蟋翅二型雌虫飞行肌和卵巢发育间的资源分配差异. 昆虫学报,55:1037-1045.杨筱慧,朱道弘*,刘志伟,赵玲(2012)湖南三地区麦氏安瘿蜂体内Wolbachia的感染及其wsp基因序列分析. 昆虫学报,55 (2): 247-254曾杨,朱道弘*,赵吕权(2012)长颚斗蟋长翅和短翅型雌成虫飞行肌发育与生殖的比较.昆虫学报,55 (2): 241-246陆鹏飞,朱道弘*,杨筱慧,Liu Z(2012)基于mtDNACO I基因的系统分析表明栗属植物上隐藏瘿蜂种的存在. 应用昆虫学报,49 (1): 161—167.朱道弘*,张超,谭荣鹤(2011)中华稻蝗长沙种群的生活史及其卵滞育的进化意义. 生态学报, 31(15): 4365-4371.崔双双, 朱道弘 (2011) 中华稻蝗的胚胎发育及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 应用昆虫学报,48( 4) : 845—853.曾杨,朱道弘*,赵吕权 (2010) 环境因素对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影响. 生态学报, 30( 21) : 6001—6008.赵琴,朱道弘*,阳艳萍,谭荣鹤(2009)中华稻蝗5种群卵滞育强度及生活史模式的地理变异. 昆虫学报, 52: 183-190.朱道弘* (2009) 昆虫翅型分化的调控及翅多型性的进化. 昆虫知识, 46: 11-16.赵吕权,朱道弘*(2008)变化光周期对丽斗蟋若虫发育的影响. 生态学报, 28: 253-259.谭荣鹤, 朱道弘*, 阳艳萍(2008)中华稻蝗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代的滞育率. 昆虫知识, 45: 394-397.朱道弘*,贺一原 赵吕权(2007)栗瘿蜂体内Wolbachia的感染及其wsp基因序列分析. 林业科学, 43: 133 -137.朱道弘*(2007)飞蝗抱对行为的进化意义及两型间相异的交配策略. 昆虫知识, 44: 472-476.朱道弘*,刘世大(2006)光周期与温度对林地中德国小蠊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生态学报, 26: 2125-2132.田中诚二,朱道弘(2004)三つの休眠をもった亜热帯昆虫の谜.《休眠の昆虫学――季节适応の谜》. 日本:东海大学出版社朱道弘*,Ando Y(2004)稻蝗属3近缘种间的生殖隔离机制及其进化意义. 昆虫学报, 47: 67-72朱道弘* (2004) 小翅稻蝗的精子竞争及交配行为的适应意义. 生态学报,24:84-88朱道弘*(2004)飞蝗的多型现象:体色多型及变型的内分泌控制机理. 动物学研究, 25:460-464.朱道弘(2004)《创意组合盆栽》(译. 广州百通出版)朱道弘*(2001)小翅稻蝗(Oxya yezoensis Shiraki)翅多型现象浅释. 生态学报, 21: 624-628.朱道弘*, 安藤喜一, 城田安幸(2001)利用RAPD对稻蝗属昆虫亲缘关系的研究. 昆虫学报, 44: 3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