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特许经营是商品商标型特许经营,在这一阶段,特许商向加盟商提供的仅仅是商品和商标的使用权,作为回报,加盟商需定期向特许商支付费用。例如,通用汽车公司、福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壳牌公司、可口可乐公司、麦当劳公司等都采取这种方式从事经营的,这也被称之"第一代特许经营"。但是,"第一代特许经营"在实践中遇到--系列问题,麦当劳公司也一样。麦当劳兄弟1937年创办汽车餐厅起家,通过改进厨房设备与生产程序,使汉堡生产制作速度大大提高,吸引了大量顾客。20世纪20年代初,麦当劳利用特许经营形式建立自己的经营体系。一开始,他们采取的是"第一代特许经营"方式,即只在开业之初指导店铺外观和外送服务的细节,以后就两不相干了。这"大撤把"式的方式造成了危机,许多加盟商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变了汉堡口味,有的甚至增加了许多复杂的品种,这是对麦当劳经营方式的"腐蚀"。麦当劳看到这一点。1955年麦当劳在芝加哥东北部开设了第一家"样板店",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运营制度--QSCV运营系统,即优质服务、质佳味美、清洁卫生、提供价值。麦当劳借助这样的经营模式推行了第二代特许经营,全世界所有麦当劳使用的调味品、肉和蔬菜的品质均由公司统一规定标准,制作工艺也完全一样,每推出一个新品种,都有一套规定。麦当劳正是依靠这样的经营使其获得迅速发展。特许经营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所取得的成功已为世人瞩目。近几年,特许经营在我国也有巨大发展。这一分销方式之所以长盛不衰,有其经营优势。
关于这个行业实在是不想刻意的说太多!行业适合每个人,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利用行业里面的一个话,三分看,七分悟!规定不能发敏感的东西。机会,就死在这7句话里1:认为人。不去认真了解,直接下定论。2:迟疑。思想斗争时间过长,迟迟不下决定,把新闻熬成了历史。3:研究。很有兴趣的从学术方面研究其理论,阐述其观点,放弃实践。4:问错人。询问不懂行的人,想做服装却去问开宠物店的人,他会叫你开宠物店好了。5:别人说。别人说的真那么重要吗?某某人结婚两天就离婚了,我看你就别结婚了!6:有难度。所有商业机会都是早期比较赚钱,因为很多人不知道。7:这个和那个差不多。类似的东西很多,但你要看到本质的不同!说实话的,死人跟活人也差不多,就差一口气。能差不多吗?···交··流----10----40---66----86----68---·虽然你我未曾谋面,也素不相识,更没有血缘之亲,肌肤之亲,但我觉得,至少我们是同胞,我是应该告诉你:这不是基地,这是墓地;这不是花坛,这是祭坛。今天我既然敢在这里码字发帖,我就有能力和能量将行业向你透述清楚。而要达成这件事,需要我们彼此的信任和坦诚不要总是听说某某上总了。 上总只是达到了600份,这个过程比较漫长。 但也并不代表就赚钱了。 如果伞下不发展,照样没有一分钱可拿。 不要听说有什么保底工资,上总后有什么六位数之类的话。 你没加入前,一切都说的很好听,等你加入后, 完全是两码事。 而且人际市场非常容易被破坏,有不认可的回来, 逢人便说你欺他。 呵呵 我也是在那里做过的,从事就必须放弃自己的事业,也就意味着这将是断了自己的收入。当你的下面不发展的时候你分文收入也没有。那么接下来就需要你说谎, 你能接受谎言,别人能接受吗?接触到了行业,由于这特殊的方式,所以很多人在心中都有一种失望甚至愤怒,也为之疯狂过。现在终于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了;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我们都不能用好于坏来做判断,我只能说,这个行业不适合我.异地放弃者的心声:···交··流----10----40---66----86----68---·很多人一直以为网上所写的这些都是负面报道,都是宏观调控。 那么请让我问你:我负面报道什么了?我宏观调控谁了?我是中央派来的么?我没事我调控你干嘛? 说穿了,谁都不会阻止你去发大财,你赚了钱你给我买一根冰棍了么?没有!但是如果你亏了钱,那是你自己的损失啊朋友,又影响不到我。 而我说出真相,无非就是不想让你吃我吃过的亏,遭我遭过的罪,受我受过的伤,捡我捡过的菜叶子…… 年经历,我将引导你反馈这个行业的真实性,残酷性,一个个令人膛目结舌的黑幕定将震撼你的神经。我不能帮你脱离苦难,只能让你认识一部分苦难,我不能帮你做梦,只能指出哪些是梦,而哪些是现实。但愿,因此天下做白日梦的人会少一些。异地放弃者的心声:···交··流----10----40---66----86----68---·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珠海519085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说来,特许经营模式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认可的成功的商业模式,因此,特许经营将在21世的中国展开一场新的商业革命关键词: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商业模式中图分类号:F721.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的商业经营模式己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众多规模化经营模式中.特许经营无疑是其中的典范。据统计.在美国.新的企业开创五年后.只有10%能继续生存.而特许经营的企业80%在开创10年后仍在成长。日前美国45 %的产品和服务山特许经营的企业来提供。特许经营在中国不过1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势头迅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98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较1997年增长了9. 6%,而实行规模化特许经营的连锁业销售额增长幅度却达50%.特许经营的销售额突破200亿元。然而特许经营在中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企业在不具备开展特许经营的条件下纷纷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快速扩张。而在中国特许经营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好长一段时间;北京烤鸭更是迅速红遍全国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香喷喷的北京烤鸭这些曾经采用特许经营模式的企业,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只是昙花一现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全球已进入黄金发展期的特许经营在中国却处处碰壁?特许经营在中国究竟怎么了?中国是否应该大力特许经营在中国究竟怎么了?中国是否应该大力发展特许经营? 连锁经营方面: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店铺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简单化,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包括二种形式:直营连锁、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特许经营方面:关于特许经营的定义,尽管国际上有许多种但所有的定义都把特许经营表述为一种持续的、综合性的双边关系,在这样的一种关系当中,一方(特许人)授权给另一方(受许人或称加盟商)经营一项生意的权利,在特许人统一的品牌和经营模式下来销售由特许人开发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国际特许经营协会的定义特许经营是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特许人向受许人提供一种独特的商业经营许可,并给予人员训练、组织结构、经营管理、商品采购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受许人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中国政府关于特许经营的定义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中国特许经营始于20世纪so年代末,先是一些国际特许经营组织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率先采用加盟店的经营形式,要是在餐饮业、冲印洗相服务、服装专卖、便利店等力一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鳄鱼、金利来等服装店,富士、柯达等洗相专业店。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使国人第一次见到了特许经营的“真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许经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餐饮业、服务业、零售业领域的一此商业老字号:特色店、快餐店发挥他们在品牌、技术和管理力一面的独特优势,纷纷吸收和采用特许经营力一式,发展自己的特许经营组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预言,特许经营将是占主流地位的商业模式。对我们而言,它则是一次成就事业的机遇。目前中国实行特许连锁经营的条件已逐渐成熟。首先,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完整运营系统的直营连锁企业,他们建立起品牌知名度,拥有较完善的管理系统,具备了通过输出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特许连锁经营的实力。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放宽,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民营投资者,他们希望有好的投资机会,建立自己的企业,加盟特许连锁经营成为最理想的选择。其三,对国有企业而言,兼并重组只能改变资本状况,而很难改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与产品的市场状况。如何建立新的市场通路,打开通向市场的大门,特许经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企业可以利用它重新组合资源,建立起从生产制造到零售的联合体,提高产品占有市场的能力。一提起特许经营,大家都对其只有一个模糊的了解,而真正知道其内涵的人数不多,特许经营的核心是一种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其具有以下的一些基本特征:1.特许经营是技术和品牌价值的扩张而不是资本的扩张,他是利用自己的专有技术与他人资本相结合来扩张的经营模式的一种商业发展模式。2.特许经营是以经营管理权控制所有权的一种组织方式,被特许人投资,拥有特许加盟店,但加盟店最终管理权由特许人掌握。3.特许经营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否则特许关系不能有效维持。4.特许经营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生产特许、产品-品牌特许、经营模式特许,而他们之间的一些关系是:生产特许产品-品牌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特许权组合要素商标/标识、专利、产品经销权商标/标识、销售方法、产品经销权、商标/标识、商号、VIS、经营模式、经营管理系统、行业应用范围产品制造业,非商业领域商品流通业商品流通业,服务业加盟商义务制造并分销带有特许人商标/标识的产品、维护特许人品牌分销带有特许人商标/标识的产品、提供售前售后服务、维护特许人品牌、避免销售竞争者的产品六统一加盟商获利模型产品生产利润、批发利润商品批发利润、商品零售利润商品零售利润、服务利润、财务利润其它特点及比较优势作为实现行业自律的一种手段特别适用于快速消费品的分销对特许人管理素质的要求很高,但是最具竞争力的模式 目前,虽然特许经营在国内许多的企业中得到了证实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1、特许经营立法滞后,相关法律适用受到限制。特许经营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引导和规范。然而,目前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少,只有内贸部在1997年底出台了一个(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该《办法》比较简单,对加盟总部的后续服务、费用收取、信息披露程度等没有详细规定,会使某些不法者有机可乘。另外,可以适用或类推适用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如商标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工商企业登记条例等,其中某些条款与特许经营不相适应,使目前一些特许经营加盟店走了样,导致特许经营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出来。2、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普遍效益不佳,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以及近几年新商家不断涌现,零售市场竞争过度,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理想。据报导,1997年国内212家大型零售企业中就有119家销售量出现负增长,广东大型商场效益也出现全面下滑,一些商场纷纷关门破产。以低毛利、低费用、低价格为竞争策略的连锁企业日子更是难过,分店在巧间之内的连锁商店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整个行业不景气,加盟总部业绩不佳,对前景没有信心,则很难吸引到投资者前来加盟。3.缺乏对特许经营的了解和认识如有的总部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特许经营系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开始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发展加盟店,实际上只能做到统一经营商品、部分统一供货,而总部对加盟店的后续服务、经营指导以及商品、月民务质m:控制等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又比如,有的总部甚至对自己的无形资产没有进行有效的商标注册和法律保护,就开始发展加盟店,当加盟出现侵权现象时,总部却无法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4.缺少成热的可供转让的商业品牌及经营技术主导企业开发的服务商品和独特的样板经营体系,是加盟系统赖以发展的基础。这套体系应是通过总部实践将风险降至最低,并已通过市场检验的成功体系。总部在形成这套管理体系时,通过反复实验,使体系中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达到了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文明化。只有这样的体系在发展加盟店时才最有说服力。然而要真正形成这样的过硬管理体系,需要在经营管理上下大力气。中国的零信业和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与国际特许经营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5.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特许经营这一概念传入中国时间不长中国日前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专门法律规定可以适用或推适用的法律有:商标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通则!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工商企业登记条例等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但这些法律中的有些条款,与特许经营的国际惯例是不相适应的,例如,加盟店字号登记问题;总部指定供货问题;限制价格问题;限制加盟店在合同期满后继续使用总部经营技巧问题;限制加盟店在合同期满后从事与总部产生竞争的业务问题 1.加强理论指导,提高对特许经营的认识特许经营在中国还是一个新事物,许多人对它不甚了解或存在某些疑虑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舆论宣传,介绍特许经营方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让更多的企业和经营者了解特许经营的实质!特征及其优越性;宣传一些特许经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一步认识特许经营的必备条件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等等通过学习宣传!开展研讨活动!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和经营者转变观念,开阔思路,正确认识和了解特许经营这种高级的连锁形式,是当今社会和21世纪企业的一种有效经营形式2.确立多元化!多层次!渐进式的发展格局为了让特许经营在中国正常!健康的发展,国家应从宏观战略的角度考虑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的思路,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重点,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推进,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特许经营体系要综合考虑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不能强求统一,更不能搞一哄而起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渠道共同发展,在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发展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对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包括个体经营者的引导,吸引它们进入特许加盟系统,形成一支有相当数量的特许经营队伍,提高企业的组织化和经营的规范化程度在地区选择上,先从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等有市场需求的地方起步,探索经验,培育优势品牌和龙头企业,再逐步向区域性和全国的特许网络发展要根据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文化特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特许经营模式,并鼓励名牌生产企业!老字号商业企业和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发展自己的主导产品,开发并形成成熟的商业基地,建立自己的加盟系统3.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优先扶持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鉴于目前中国企业经营现状!尤其是资金短缺!负债沉重的状况,政府应该从政策和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比如由政府统一安排发放专项贷款并给予部分贷款贴息,合理制定投资回报率,适度延长还款期限,或将部分支持资金转入资本金,减轻还款压力;银行对连锁店的网点建设和门面装修!设备配置!计算机开发应用等实行基准利率制;房产经营部门对特许分店的房租实行租金优惠;城建!规划和国土等部门对连锁店网点建设减免增值税!所得税或先征后退等也可重点扶持若干家经营规模大!辐射面广的大型连锁集团,通过各种形式聚集资本,使其成为连锁商业中的骨干企业,为特许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标准的规模,引导其他连锁企业的规范发展另外,政府要切实推动特许经营发展,就应将扶植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对市场的建设!指导!扶助!监督等措施,促进名店和名牌商品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一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于已有一定声誉的商标和商号,各地政府应优先给予注册登记,防止他人乘虚而入,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一些有希望成为名牌的项目,政府部门应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实施必要的倾斜政策加以扶植;对于那些有多年经营历史的传统老字号,政府应鼓励支持他们开拓特许经营业务,鼓励他们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4.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保障特许经营健康发展从国外特许经营实践来看,特许经营事业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特许经营的有关法律制度,是维护特许双方合法权益,使特许经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美国有段时间曾出现一些不法之徒打着特许经营旗号诈取加盟金的事例,直到1971年出台5连锁加盟法6和5连锁店统一加盟须知6后,这些不法行为才得以制约中国在发展特许经营实践中应吸取教训,可以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特许经营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制度,如5特许经营规范标准6!5特许经营检查验收制度6等,并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使特许经营监督纳入法制和有序轨道5.增加投入,尽快培养出特许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特许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高等院校还没有开设特许经营的相关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特许人才的短缺所以,中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应尽快推出特许经营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值得欣喜的是,笔者已在2003年的高校招生计划中看到中国已经有高校设置了特许经营专业,这将为中国特许经营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一些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也应积极运作,开展对特许经营企业人才的培训,加强对特许经营的人才服务,这样既能够规范特许经营的快速发展,又可以促进中国特许经营的水平得以快速提高6.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进行积极的监督和引导在国外,特许经营协会是加强和约束特许经营行为的有力组织,只有成为特许经营协会会员的企业才能取得加盟者的信任,才有资格有能力开展特许业务中国也应尽可能地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特许经营协会的作用,把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担任的行业管理职能让特许经营协会担当起来,使其起到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加盟总部之间!加盟者之间!加盟总部与加盟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协会的职能可以是:监督会员的经营活动;为会员提供咨询服务和专业培训;积极协助政府制定有关特许经营法规和规划布局;加强同国内外有关机构的联系和交流,举办有关博览会!研讨会,协助特许经营企业进行跨地区!跨国界的特许经营活动等,从而为中国特许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Our country develops the special permission management, the start is late, also has some restriction factor and the adverse condition.But its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are favor, has presented the fast growth the tendency, the development is the advantage.Mainly displays in: One is domestic chain-like is by the straight camp chain-like start, the straight camp chain-like practice, chain-like has provided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special permission; Two, the private sector has become in our country economy the most active ingredient.The state-owned trade capital from the trade, service industry gradually will withdraw, this for the individual, operated privately the investment to provide the broad space; Four, the service expends has become the new hot spot, the service market presents the huge expense potential, this is specially permits th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he giant market; Five has the national encouragement, from policy, legal support.Look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hain-lik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at, is on duty the camp chain store to develop certain scale, after forms own brand and the form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 all changes generally specially permits the management primarily to develop the market.Under the modern society condition, the special permission management is buys in the social capital in the wide range, realizes the low cost expansion management scale one way, especially has the attraction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Therefore, the special permission management will certainly to become most has the growth potential the chain-like management form.This article first to specially permits the management theory to carry on the system nature the introduction, understood the special permission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architecture, the general princip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elaborated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dopts the special permission management all sorts of superiority, simultaneously pointed out adopts question which in the special permission management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implements the special permission management for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o provide certain patter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search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您问的是兰州砂石行业发展现状吗?现状已经好转。在疫情期间国内很多的行业收到经营限制,在2020年底的时候国家疫情全面控制,各行业开始运营好转,截止到2023年2月25日,兰州砂石行业的发展已经得到好转。兰州天力砂石料有限公司创立于2014-04-04。公司总部创建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北路438号经营领域为建筑用砂石料、建筑材料(不含木材及木制品)的销售。
砂石,也称骨料、集料,广泛用于基础设施、房地产、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领域,是混凝土、砂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行业经验,平均每消耗1吨水泥约匹配6吨砂石骨料,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的比例超过70%,其成本占比约为20%-30%。砂石骨料是由早期的江河湖泊人工开采、天然砂石机械开采、机制砂石规模化生产,最终发展成为矿山开采、加工、物料储运高度集成化、自动化、规模化的现代产业。 一、砂石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砂石产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个重要阶段。 起步阶段(1949年~1977年):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近30年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砂石需求量小,供应充足。所用砂石多为天然形成的自然资源,以人工开采为主,设备简单,发展缓慢。 天然砂石实现机械化开采阶段(1978年~2010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市场需求量大,供应充足,但自然资源储量已显不足。机制砂石开始发展,市场供应以天然砂石为主,机制砂石为辅。产业仍是粗放式的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阶段(2011年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机制砂石为主,以天然砂石为辅。市场需求量大,部分区域自然资源枯竭,供应紧张。机制砂石快速发展,行业的政策、技术标准规范等逐渐完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规范。市场逐步细分,面向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骨料的比重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得到了高度重视。 二、市场规模 近几年来,由于下游需求的不断刺激,我国砂石行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砂石易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砂石行业处于改革震荡期之中,行业市场规模也将随着行业的发展还出现波动状态。 2018-2024年我国砂石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三、供需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近些年对砂石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我国砂石消费量2014年达到最高峰的145亿吨左右,占全球需求总规模的50%以上。2014年以后,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砂石市场也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2017年消费量回落至135亿吨左右。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砂石行业处于改革震荡期之中,行业市场规模也将随着行业的发展还出现波动状态。随着行业不断改革和规范,预计行业产值在近两年处于快速提升阶段,虽然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2018-2024年我国砂石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总体来看,砂石易预测,预计到2020年砂石产骨料国内需求量为160亿吨,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砂石易推荐砂石从业人员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把握好未来的砂石骨料行业发展趋势: 一:天然砂资源迅速减少 天然砂石骨料资源日趋紧张,价格持续看涨,经过多年开采,天然砂资源在迅速减少,有的地区天然砂已近枯竭。为了保护江堤河坝、保护生态平衡,各地政府将加大河流限量和严禁开采力度。 二:机制砂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2019年砂石价格的巨大变化,很多上下游行业的企业都非常看好砂石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商机,纷纷投资兴建大、中型规模的砂石生产基地,同时国内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已开始涉足和布局砂石骨料行业。 由于更多企业的介入,为砂石骨料行业发展注人了新的发展动力,成为助推砂石交易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生力军。行业一批有实力、高水平、规范化管理的大、中型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将陆续兴建和投产运营。 三:砂石行业的企业管理力度加大 各地政府加大了砂石行业的企业管理力度,限期整改、强行关闭各地的小型、不达标的采砂矿厂,强力实施整合、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在国家政策和产业链延伸等发展战略推动下,行业内的优胜劣汰有利于行业整体规模的提高和工业化发展。规范化的矿山开采设计和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实施方案,将成为行业正规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四: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 在淘汰、关闭落后的传统砂石开采业产能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如:商混、水泥制品、细粉、超细粉等产品。在提升生产技术、产品标准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前提下,依据市场容量适度发展将是行业成熟、稳定、良胜循环发展的体现。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多层面、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与合作,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将作为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着力点和立足点。 五:科技进步、和谐发展 砂石工业将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提升产业规模和加快转变结构发展方式等方面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行业发展进步的主攻点,实现绿色环保、和谐社会的同步发展,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国内一些大专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集美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已开展了这一领域的深度研究。 砂石易作为全国首家砂石一站式线上交易平台,由黄石市人民政府、大冶市人民政府、中国砂石协会、南京混凝土协会等政企单位联合支持,基于互联网、大数据、SaaS等技术手段链接砂石行业全产业链,融合优质砂石行业资源,提供砂石供应信息、砂石需求信息、砂石运输车辆船舶信息,汇聚全国等砂石骨料资讯,集交易、物流、金融服务、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砂石产业链生态闭环。砂石易,让砂石买卖更容易!
砂石是我国基础建设建设的重要原材料,随着国内天然河沙资源的枯竭、砂石价格不断上升,再加上政府对采矿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限制天然砂的开采,再加上目前砂石价格越来越高,重庆天然砂价格已高达230元/吨,但制砂机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用砂高峰时甚至无砂可用,因此砂石厂的利润非常高,投资前景可谓是前途光明。
投资砂石厂时需要注意以下2点:
不同的制砂设备厂家对设备投入的成本、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不同的,用户在选择厂家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制砂厂家生产的制砂设备性价比如何,可以多看看客户案例和客户现场,多对比几家。建议选择知名度高、实力强的大厂家,既能保证设备质量,还能保证生产能力,而且售后服务也有保证。
制砂设备的型号有很多种,其生产效率、产量、价格都存在差异,要根据自己的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型,如果制砂设备产能过大,容易造成制砂机耗能高且浪费资源,如果产能过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就无法保证用户经济效益。因此,要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场地大小和实际生产能力选择合适型号的制砂机。
砂石骨料是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其中起到骨架和支撑的作用。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砂石大量短缺造成了它的持续性涨价,从缺货、抢货再到无货可抢,砂石骨料逐渐成为基建行业关注的热点。我国每年用于混凝土的砂石骨料约为150亿吨,加上沥青混凝土、铁路道砟、水处理等其他用量,每年约200亿吨,占全世界的约50%。仅就其用量来说,砂石骨料都称得上一个庞大的产业,吸引了洞察敏锐的有志之士纷纷加入。综合来说,未来砂石行业仍然是紧俏期,需求大于供给,红利仍是上升趋势,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砂石行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碎石生产线在砂石骨料生产工艺中十分重要。它决定了项目效率和成品品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利润。砂石骨料的具体生产工艺为:大块物料经料仓由振动给料机均匀喂料,输送到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粗碎后的物料经振动筛筛分后,由皮带输送机输送至反击式破碎机或圆锥破碎机进行中细碎。细碎后,利用圆振筛进行筛分,较大颗粒的物料返送到反击破/圆锥破再次破碎。将破碎后的物料送入制砂机进行进一步破碎整形,如需洁净的物料,可送入洗砂机清洗。其中用到的设备主要有给料机、破碎设备、制砂整形设备、筛分设备等。经过整套生产线加工出来的砂石骨料就可以送到各个项目现场使用了。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一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二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三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这样高端的问题,需要大量的数据佐证。这不是搬砖的能够有的条件。其次如何解决,是高层的权力。
我们中国急需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需要把大量的商品出口到别的国家这才有一带一路
我国经济形势论文篇1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研究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得以成功应对,从而使金融市场逐渐回归平稳,但是经济金融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依旧仍然动荡不安,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而言是个巨大挑战,因此提高金融产业风险抵御能力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并就如何促进金融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 发展 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风险不但与日俱增,而且形式多样,无疑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不可否认近几年的经济金融改革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分析1.成效和机遇无论是金融危机期间,还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领导人都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作了正确判断,不仅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倡导民间投资,刺激国内各种消费,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使金融市场回归平稳、内需有所扩大、进出口贸易日渐平衡,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我国经济金融总体发展形势良好,而且国内生产要素相对充足,市场前景广阔,需要我们把握机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问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加之我国经济结构尚不合理,金融市场有待完善,所以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通胀压力大最为突出,当下国际经济金融局势动荡不安,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且面临着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这无疑加大了我国有效控制通胀、保持经济稳健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同时由于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与独立性,加大了投放货币的压力,而且金融市场资金配置不合理,流动性差,如居民存款缺乏积极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突出、城乡银行资金失衡等,导致经济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在调整信贷、经营转型、防范风险等方面任务艰巨。因此为改善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保证其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强化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二、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问题的策略探讨1.强化金融经济宏观调控政府应基于资产价格、社会融资、金融市场等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合理调整货币目标,继续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根据经济金融形势,支持信贷薄弱环节,确定信贷投放重点,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措施加大信贷支持,针对国家重点项目、符合相关政策的企业,如文化旅游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特别是小型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但是针对“两高一剩”类型的产业应严格控制其贷款,并鼓励和发展信贷中的直接消费业务、创新小额信贷模式等,以此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同时还应以市场供求为导向,坚持可控、主动、渐进等原则,完善浮动汇率体制,通过适当放宽外汇流动限制,加强管理资本进出平衡和对外债务债权,并主动寻求和拓展使用外汇储备的方式和渠道,以此动态、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此外还应进一步协调货币政策与产业、财政等政策的关系,注重其松紧搭配,长短结合,以此为金融宏观调控发挥效用提供保障。2.科学调整经济结构世界经济结构失衡是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所以调整经济结构是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首先是妥善处理“三农”问题,通过继续推行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创新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同时深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利用减税、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创新“三农”服务手段和产品,扩大农业直接融资规模;其次是依靠科技力量走新型化工业道路,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外,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其发展和创新提供优质服务,以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走向低耗、高效、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最后是应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民生的服务业,以及咨询、审计等现代服务组织,以此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应扩大内需,国家可以推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放宽税基等,合理分配社会成员收入,并结合民众的多样化需求采取家电、农具购置补贴、扩建经济适用房等措施鼓励其消费,同时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资金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以此使在无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增加消费,进而扩大内需,提高市场资金的合理流动性,拉动经济增长。3.加快金融机构体制转变一方面国家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要求和金融机构实际需要,加快金融机构体制改革,科学布局,合理分层,形成以国际性、政策性、股份制等大型银行为主体且小中大银行并存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特别是应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着力促进地方性中小银行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强化内部改革,具体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贷款定价机制,构建公开、透明、合理的收费制度,建立风险责任与薪酬挂钩的激励制度,以及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并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要求改进理财咨询、现金管理、风险评估等业务,严格控制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同时强化实体经济服务意识,合理发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加价值服务收入,特别是要加强与企业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以期在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寻求长远的发展空间。此外还应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使之朝着投资金融服务方向发展,形成利于国内企业走出去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对外服务体系,以此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更好的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形势。4.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新形势下,金融风险不但日益增多,而且隐蔽性较强,潜在危害大,因此必须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金融机构应深刻、全面审视融资平台、集团客户、房地产、国际业务等领域的风险点,构建跨国境、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发展战略、内控制度、业务模式等建设,提高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能力,如利率、汇率等风险,特别是加强控制信贷数量和规模,严防其脱离实体经济,以此规范金融行为,防止泡沫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结束语总之,当下我国经济金融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必须强化经济金融宏观调控,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加快金融结构体制转变,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以此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文章编号:1673-1751(2007)01-0019-03试论我国城市经济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刘扬(濮阳市建委测量队,河南濮阳457000)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经济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一些可行的建议与方法,展望了未来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一体化;城市理论体系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城市经济学自西方传入我国20多年来,在我国经历了从兴起到不断繁荣的发展过程,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若干重大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1我国城市经济学科发展现状1. 1国外城市经济研究现状国外的城市经济研究以解决城市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己任,在不断进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城市实际问题的解决。在现实经济问题的左右下,近年来,国外城市经济研究的内容可集中归结为4个主要的领域:区位分析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化;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设计;特定城市市场与城市经济模型的建立;城市经济问题、城市政府行为和城市经济政策分析。1. 2国内城市经济研究现状国内的城市经济研究在改革开放后才起步但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学集中研究了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全方位展开了城市化道路和城市化理论的研究,并对城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体系以及具体的城市问题、城市经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概括而言,近年来国内城市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述5个方面: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研究;都市圈发展与城市之间经济合作及协调分析;区位选择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进研究;产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发展分析;城市政府职能与城市治理模式研究等。2我国城市经济学的新特点城市经济研究直面时代重大问题。现代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等领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越来越需要城市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需要促使理论工作者从经济学层面上积极进行探讨。就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问题的认识而言,也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新见解。城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日趋活跃。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中观层次和空间范畴上对城市经济问题进行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个性化研究”的方式。与“个性化研究”方式相对应的是“群体化的跨空间协作研究”也正在兴起,出现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这与网络化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展的创新与突破。城市经济研究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日趋活跃。改革开放为我国城市经济学者提供了与国外进行广泛交流和对话的机会,各研究机构或高校的有关单位经常派出学者到国外进修、讲学、参加国际会议,了解国外城市经济学发展的最新信息,同时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大大拓宽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城市经济学的学科组织建设和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时代呼唤着城市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此相呼应,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于2000年10月成立了城市经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担负起促进中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重任,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障。随着城市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推进,城市经济学教学工作在国内各高校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0所大学开设了城市经济学课程,有10多所大学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近百名教师从事城市经济学及相关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工作。3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城市经济理论基本观点的表述不规范,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部分分离。城市经济学研究存在薄弱环节。对城市化问题、城市经营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不足。4“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发展的主要领域及其趋势城市经济学基础研究。一是在重视对特定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关注统领全局的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城市化和城市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研究及城市经济学理论、方法、工具、经济模型的研究。其趋势是完善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明确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范畴、结构等问题,创建相关经济模型,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增强其实践的可操作性,规范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相关概念的使用。二是完善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与内容,应融会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如可探讨建立科学的城市政治经济学,包括城市及城市区域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福利和行政区划等在内的问题,将制度性和社会性因素视为经济分析的内生变量,将所有权的分配、经济组织结构乃至社会政治制度结构都理解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应创新和发展城市化理论,把城市化研究放到城市化时代的高度加以认识。应反思城市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以及思想、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原因。要提高城市经济学的实践性,研究城市发展的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将城市经济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应研究城市化定理或定律,使之既接受实证主义的检验,又接受伪证主义的检验,成为经过科学论证和可以反复验证的结论及指导实际工作者实践的依据。城市化问题研究。一是研究城市化的方针政策。包括城市发展政策、城市产业政策、城市人口政策、城市户籍政策、城市土地政策以及城市社会治理的方针政策等。要加强以生产力为转移的城市化规律的研究、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发展阶段性的研究和国情与地区差异的研究。二是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政府定位及其作用的发挥。三是研究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抓住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契机,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较少关注落后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四是城市发展的成本效益分析。从宏观的角度看,应加强对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结构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城市规模效益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区域差别扩大与缩小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大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研究和不同地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五是城市化的比较研究。如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极具参考价值。六是研究城市化与教育、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国民生活方式转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化对国民生活观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七是城市建设的规划研究。应加强城市建设创新性与国际性关系的研究;加强民间建筑与公共建筑协调性的研究;加强城市建设方法论的研究以及城市规划法制性与指导性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管理问题研究。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政府的职能与定位。这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和基本问题,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还不够清晰明确,指导实践的能力也不足,研究工作仍需加强。二是城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三个效益”的统一问题。下一步的相关研究将集中在确立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和相应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上。三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在追求所谓“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确立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机制,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四是城市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建设。研究精神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索政治文明的推进措施;建树“伦理经济”和“道德经济”的产业文化观念;剖析城市环境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科学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发展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一是尽快建立一套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具有一定权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这需要加强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二是以城市综合竞争力来评价城市发展状况,对大城市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中小城市,特别是具有发展特色的中小城市则有失偏颇。因此,应建立可以用来评价具有发展特色城市的指标体系,使之与综合竞争力评价标准一起,构成完整的评价城市的指标体系。参考文献:[1]何文超.重彩浓抹绘宏图—濮阳市城市规划建设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2][加]伯拉舒特T J·城市测量与制图[M],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1.
2008年以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一定成效。2009年,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改革实验区的示范下,区域合作将继续推进。从四大区域板块看,在积极财政政策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的背景下,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将可能继续超过东部地区。建议建立区域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双调控机制,重点解决地区公共服务差距,尽快细化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将城乡一体化与城市经济圈结合起来。2008年以来,中央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6个中部老工业基地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243个东中部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多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发布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等,通过政府的引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进程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区域经济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一、2008年区域发展出现的新特点1.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一定的变化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增速一直居各大区域之首的局面。沿海地区增长放缓幅度大于其他地区,当然,其他地区经济增幅也大多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相对回落幅度较小。以在经济增长中处于重要地位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看,2008年1—11月与上年同期相比,除青海、天津、陕西、新疆4个地区增幅提高外,其他地区的增幅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海南省达到了29.4个百分点。分大区域看,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广东、北京等回落幅度较大,与全国平均增幅差距进一步拉大。详见表1。2.区域合作、布局向纵深推进环渤海区域在交通物流、环保、人才等领域合作上实现了新突破,积极落实“京津科技合作协议”、“京津城市流通领域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区域流通一体化体系。9月7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为未来长三角向中部、西部继续扩容提出了要求。在长三角城市中,包括土地政策、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农村金融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各项城乡统筹管理的试验正在悄然进行。9月27日,《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该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是: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应、与周边城市群相对接的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加上之前的几个特区或实验区,我国已在东中西、南北中形成了大的改革试验区的布局。二、地区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差距仍比较大近年来,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十分突出。广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市场化程度,特别是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差距在拉大。针对各地统计数据分析,近年来人均GDP相对差距确实在逐步缩小,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还在拉的。三、影响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两个基本因素影响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等,不过从区域发展格局看,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影响比较大,一是区域政策,二是产业转移态势。1.区域政策从围绕经济发展向更看重和谐社会建设转变目前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及鼓励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细化和调整,从过去以行政区划分,改为功能协调发展,由此成立多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定不同的战略目标、功能和任务。目前已有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这显示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正在由南向北、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从城乡开放向城乡结合,以及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变化。2.产业转移对中西部的作用不能寄希望过高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成本敏感的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消失,加之节能减排和新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 “成本倒逼”迫使东部地区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但是我们注意到,对于东南沿海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又可以享受到中西部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但很多企业从沿海转移到内陆以后往往遭遇到产业链不配套的问题。无疑,虽然很多企业希望有优惠政策,但越来越多企业更看重当地是否有配套能力,而这种配套能力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逐步积累。一些东部沿海地区担心产业转移中发生“产业空洞化”现象,在普遍重视经济增长的背景下,“筑坝拦水”现象频繁发生,而且在经济景气不佳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加剧。四、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判断在国际环境不佳、国内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2009年各地区经济增幅普遍下调。基于保增长、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前提,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们对2009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判断如下:1.创意产业在各地经济发展中逐步扮演重要角色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其核心生产要素是人、信息和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据资料显示,全世界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近年来,创意产业在我国也获得了很快发展,形成了京津创意之都、成渝创意走廊、长三角创意产业群、珠江创意研发都市圈等一批创意产业聚集区,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和增长点,如北京的798艺术区、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上海的“8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杭州的“西湖创意谷”,长沙的“蓝猫”动漫产业等,已经成为著名的文化和工业旅游的品牌、体现城市文化品位的名片,成为各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软实力、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培植区域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更加鲜明的特色,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各地对创意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在外部环境不景气、国内经济面临转型的情况下,创意产业在各地经济发展中将逐步扮演重要角色。2.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互动态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的城市集群带。在这些产业高度集中的地区,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速度快,使这些地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种经验正在被不同地区学习和借鉴,从而促进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预计2009年产业集群和城市集群互动的态势将更加明显。3.中西部地区经济增幅有望继续高于东部从支出角度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内需,而东部地区对外需依赖程度相对要大一些(见表4)。仅就外需的直接影响看,显然东部地区所受的影响比较大,中西部地区受到的是间接影响,相对要小一些。从生产角度看,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2009年我国第一产业发展前景比较乐观,由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高(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东部为6.88%、中部为14.60%、西部15.97%、东北为12.12%),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更大。从第二产业的发展看,东部地区由于外向度更高,中小企业地位更加重要,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所受影响更大。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产生一定的吸引作用。目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型经济的发展。以东北为例,辽宁省生产与盈利对石油炼化行业依赖程度较大,黑龙江省则依赖石油、煤炭的发展。中西部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市场对资源的需求明显减少,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从第三产业看,由于中西部地区基数较低,增长空间更大一些,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其增幅可能会更乐观一些。总体上看,2009年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有望继续维持略高于东部地区的态势。4.中西部投资增幅与东部地区差距会拉大近年来,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增幅基本保持领先东部的局面,预计2009年这一态势将继续,而且增幅差距有可能拉大。原因有三:一是国家投资重点有利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将继续推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交通、能源、水利、机场、油气管道等多个方面。特别是2009年国家支持投资的重点将是基础设施与民生方面,中西部地区这些方面的欠帐较多,投资空间更大。二是政策导向与支持。相关部门正在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便吸引外资向中西部投资。相关措施包括: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在中西部地区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产业转移促进中心,使中西部在沿海地区的招商推介更加正规化、常态化;鼓励有意投资中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整合中西部股权结构分散、治理结构规范的企业,使真正依托中西部市场并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行业得到内外资共同的参与而受惠等。政策导向的变化,加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增强,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创造了条件。三是企业构成不同对投资的影响不一。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较看,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大企业比重相对大一些,中小企业比重小一些。由于企业效益增幅的下降和市场前景的不明朗,企业自筹投资能力普遍会出现一定的下降,但总体上看大企业融资还是更受金融机构的青睐,其投资会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同时,大企业投资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市场占有、长期战略、竞争力等因素考虑更多一些,而中小企业对短期市场变动更为敏感。两相比较,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的资金条件会好于东部地区。5.消费品需求各区域可能会出现共振局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与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热点转换密切相关。从收入水平及其增长看,各地区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因而消费差距很难进一步拉大。特别是由于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设加速,中央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为追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使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贫困地区所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支出方向的这种调整,相对降低了不同地区城乡居民在人均享受公共福利水平上的差距,促使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相对增长,获益最大的是中西部地区。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角度分析,各地区消费增长差距趋于减小就成为必然。从消费结构升级看,东部地区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消费升级速度将放慢,欠发达地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消费升级的影响也要小一些。近些年,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总需求中有一种消费共振现象,即这两类收入差距悬殊的地区消费出现同升同降的现象。这是由于发达地区企业有大量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员工,这些劳动力输出地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输出的劳动力,当劳动力输入地经济减慢工资下降时,不仅影响当地的消费,也影响到劳动力输出地的消费。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除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建立明确的地区财政支出平衡机制外,我们建议:1.建立与功能区相匹配的地区发展评价体系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要求,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在2008年编制完成。当前,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攀比、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等状况,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不利于地方和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体功能区的推进,有利于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和发展方向,促进区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是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保障。只有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要求,制定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才能使功能区规划真正落到实处。2.建立区域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双调控机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要求提高国家竞争力,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要求国内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国内地区之间发展上的差距。实践证明,要同时缩小这两个差距,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健全市场机制和合作机制的要求,建立区域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双调控机制,同时调节“分子”和“分母”,允许包括人口在内的经济要素在空间上完全自由流动,做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集聚经济资源的同时,也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和人口,这样才能既提高区域竞争力,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两个差距”同时兼顾的目的。3.差别化的区域政策要尽快细化总体上看,我国区域划分仍比较粗糙,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内部的差异问题,而且容易造成区域之间的政策攀比,最终导致区域政策缺乏差别性,容易趋同化。从趋势上看,区域的划分和区域政策的制定都是朝着细化的方向发展的,主体功能区的加快推进,就是为解决区域政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为此,需要切实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抓紧调整和完善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尤其要抓紧研究加大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政策措施,进而明确主体功能区与四大板块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机制。4.产业转移谨防走“弯路”目前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但同时中西部生态脆弱、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面临很大的发展压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的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生态风险、生态安全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产业转移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主动科学地承接。中西部地区如果不顾土地、资源、生态以及劳动力等等方面的承载能力,过分夸大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会使中西部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盲目乐观
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利益协调城市群利益所涉及的主体具有集合特征,城市群是放大了的个体,城市群通过集体的代表使城市群利益得以实现。城市群利益是满足具有集合特征的主体经济需要的物质财富,城市群利益同样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得以实现,但随着城市群主体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城市群经济利益的追求也不会停止。城市群主体内部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益阶层和利益个体,但是在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城市群内部的利益是统一的,一致对外的。城市群主体追求物质财富需要的满足,产生了对其他城市群的依赖,其他城市群就是自己所依赖的客体。城市群主体与其他城市群的这种关系表明:第一,城市群主体与其他城市群发生经济联系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或者说,城市群主体是为了城市群的经济利益才与其他区域进行经济联系的。第二,城市群主体对其他城市群的依赖实际上是对其他城市群的物质财富(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的依赖。对某种特殊经济利益而言,这种依赖只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存在,当城市群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依赖关系就会解除,经济联系就会中断。第三,城市群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活动不会停止,其需要的不断变化和多元化决定了某一城市群对其他城市群的依赖程度。(一)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城市群具有经济综合体特征,城市群经济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但是城市群作为全国专业化分工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市场作为全国统一市场的一个分支,城市群经济利益必须在与其他城市群的交往、联系中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实现。城市群经济利益的外在依赖性使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关系要表现为横向的直接的联系。城市群之间的横向直接联系表现为:第一,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竞争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城市群的经济活动是以本区利益为导向的,由于资源、要素、机会供给的有限性,就必然导致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上的竞争。通过竞争来求得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各个城市群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处理与其它城市群之间经济关系的基本行为方式。在竞争中,每个城市群都有争取成为领先者和优胜者的内在冲动。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各城市群之间在资源禀赋、要素构成等方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哪个城市群都难以在本区域内获得现代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要素。同时,由于各城市群的资源、要素组合不一样,市场的需求结构和容量不一样,所提供的经济发展机会也不同。因此,任何一个城市群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都无法脱离对其它城市群的依赖而独立、长久地发展下去。由此可见,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在它们之间经济活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展开的,并不是无约束的,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它城市群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第二,互惠互利前提下的合作关系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是在互惠互利前提下形成的。参与合作的相关方都是平等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因此,它们要求在合作中的投入必须带来相应的收益。否则,合作就不可能进行。任何一项经济合作都要在互惠互利前提下才能达成协议、才能依约完成。换句话说,互惠互利是城市群之间进行合作的基本保障。合作关系是在市场等价交换原则约束下,为了完成某些重大的经济发展计划或为了谋取某种共同的经济利益,相关区域在自愿的基础上平等参与,根据投入大小分享利益、分担风险。在区域一体化内部的经济活动中,各城市群之间必须达到互惠互利的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才能存在和进行下去。在一体化组织内部,各城市群必须相互开放市场,取消区域保护壁垒,使资源和要素能自由、充分的流动,以企业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各城市群在产业方面各具特色,或者在资源采掘和加工方面,或者在高新产业技术方面,或者在金融、贸易、转口贸易等第三产业方面,或者在耐用消费品制造、小商品加工方面,或者在生产设备制造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及相关的产业链。即使在目前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各城市群的产业特色还是显而易见的。各具产业特色的城市群之间必然要通过贸易往来、生产合作等横向联系的形式来满足区域内的各种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二)城市群之间的利益协调我国现有的各种区域协调机制来说,缺乏统一的区域经济服务机构是其制度上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我们知道,城市群并非是一个实体的行政区域,这就造成了城市群内经济区和行政区覆盖的偏差。正是这种结构性的偏差一方面造成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必然使得缺乏统一对城市群进行战略安排和整体规划的有力的权威组织。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城市群整体发展战略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各城市和地区的协调发展,需要各城市和地区从城市群整体利益来考虑自身的发展,不应把目光局限于本其各自地区。但相应的区域经济服务组织的缺乏却使得城市群的整体布局规划和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滞后。整体发展规划的空缺又使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服务组织的缺乏导致了各城市进行利益协调磋商渠道的不完备,强化了城市间的经济博弈行为,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此,构建和完善区域经济服务结构,解决城市群经济区和行政区覆盖的结构性偏差及利益协调磋商渠道的不完备,是从制度上解决城市群之间协调发展机制缺陷的重要措施。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拟就我国中小企业的过去、现
在及未来发展状况作以的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发展趋势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解放初期,以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1949 年的统计,当时共有私人企业1213 万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3 %;60 年代,鼓励地区和县办“五小企业”,盲目地建立了一批小煤矿、小有色金属厂矿、小化肥厂、小电站、小水泥厂、小机械厂等;70 年代后,国家支持许多企业创办了大量的劳动服务公司,安置从农村返回城市的知识青年;改革开放20 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80 年代的乡镇企业和街区工业,到90 年代崛起的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都是以中小型的规模经营着。
党的十五大以后,随着 *** 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经贸委在宏观上指导中小企业,成立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小企业
司,中小企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国有中小企业采取了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出售、破产等多种改制形式。
在我国近900 万户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 %以上。
在工业总产值中,中小企业占60 %左右,利税占40 % ,就业人数为75 %。
中小企业对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国际化、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示出来,但是我们现在已进入21 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我国即将加入WTO 的新形势。
虽然中小企业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同大企业相比,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弱势。
加之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转轨的过渡时期,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
这一切都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1 外部环境不公平, *** 的宏观管理体制滞后
(1) 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的政策环境。
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大企业凭借着自身的规模优势,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2) *** 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分属于各级 *** 以及各个产业主管部门。
它们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
而且,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制定相关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
21 缺乏人才、技术和信息由于种种偏见,中小企业中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难以得到所需要的人才,大多
工商管理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 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2.社会服务到住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1)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1)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2)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2)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二) 运行结果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1.增加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 ~2o% 的数量递增为益。2 提高素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3.结构合理我国中小企业在运行体系中结构矛盾突出,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都不合理,这是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必须迅速突破。我们必须分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寻找矛盾的焦点,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在2年时间内使三大结构矛盾得以解决,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行结构趋于合理。4.理顺体制我国中小企业的体制矛盾主要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目前要解决的还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集体企业的体制矛盾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使中小企业运行的效率低下,难以真正发展壮大,所以,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 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社会财富的损失反过来又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以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整体社会效益作为中小企业是否得到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