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论文素材

何必找古人事迹?其实大部分都是现编的。我有时候写作文引用诗歌都是自己写的,然后说某诗人怎么怎么,老师肯定不会挖出棺材考证的。只要别编的太离谱就行

网上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不知你是要找哪方面的。可以到海风作文素材()去找找看。

以前学过的文章《负荆请罪》应该算是一种宽容吧!还有就是推荐你多去看看杂志《高中生》,那上面有很多的适合写作的素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我们就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己的人生之花才会开得更灿烂! 在现代社会中,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竞争与合作。一个人不能独立生活在社会中,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又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既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也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 一在合作中竞争 刘国梁和孔令辉既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也是情同手足的合作伙伴。他们师出同门,同时披上国字号战袍,在那个鲜花遍开的五月,“六载朝思暮想,一夜春华秋实。”喜捧斯韦思林杯的激动荡涤着年轻的梦想,两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打进男子单打决赛。这时,当男子单打冠军杯真的摆在面前时,他们终于意识到了结局的残酷。然而可贵的是,在赛场上他们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刘国梁以奇取胜,孔令辉稳中带凶,最终孔令辉略胜一筹,摘得男单桂冠。刘国梁并没有灰心丧气,有的只是对朋友,对对手发自内心的祝贺。后来,他们又携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在合作中竞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取长补短,与他人共同进步。 二在竞争中合作 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大玻璃瓶内装入几个纸做的圆锥体,每个圆锥体都系在一根细线上,被试者可以通过细线把圆锥体拉出瓶外,时间最短的即为获胜者。前面的几组同学都争着将自己的圆锥体拉出瓶外,结果你争我抢,不仅没有把圆锥体拉出,反而弄到了瓶子。最后一组同学却很快的拉出了细线,秘诀只有一个“你第一,我第二,他第三……”以此类推,大家井然有序地拉出细线,自然很快达到目的。在竞争中合作,要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相互排斥,只会两败俱伤,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是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我们就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自己的人生之花才会开得更灿烂!

市场经济与人的竞争性研究论文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市场运行中,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都离不开竞争规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穆建晔在《市场经济学》里解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性存在的三个原因:第一,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为各自利益必然展开竞争。社会上存在大量的经济主体是市场存在的前提。独立的经济利益必然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发生彼此的争夺和斗争。第二,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必然引起竞争。第三,企业的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必然引起竞争。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决定企业的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经济活动无一例外地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什么是市场竞争?穆建晔在《市场经济学》中说:“市场竞争是各经济主体之间为了某种经利益而争夺有利条件的优胜劣汰的过程”。市场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这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因为市场制度是竞争的制度。在这种竞争关系中,各经济主体以自己的力量追逐着最大的效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竞争必然会导致利益双方的冲突和分歧。冲突的结果不是引起对抗就是最终达成合作。对抗难免两败俱伤,双方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如果用对抗的方法来解决冲突和分歧,这是一种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做法。从经济意义的角度来说,这是绝对不经济的。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只有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效用才达到最大化,所以经济合理的做法应该是适当地采用一种合作退让的手段来解决双方的矛盾冲突,以达成一种对双方都会有利的协定,然后根据协定来运行,这种协定就是一种双方都必须遵守的契约。这种契约具有相当的约束力,保证利益双方按照契约进行经济活动,让双方的利益最大化最终得到实现。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作 在市场经济中,与市场竞争相对应的就是市场合作。有竞争才有合作,它们是因果关系。要解释清楚合作的含义,应先说说微观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边际替代率和消费者均衡。 张曙光认为:“合作是冲突双方势均力敌时出现的状态,这种状态也就是经济学上的均衡状态”。按照张曙光在《论合作》一文中对合作的分析,认为合作状态的形成应该有几个方面的条件:第一,经济主体行为相类似或者相同,才能构成竞争关系;第二,双方实力要相当;第三,必须发生冲突;第四,竞争的结果是各让一步,达成合作,即经济学上的均衡状态。 市场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合同的达成是要通过利益双方就各自的利益权衡来进行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就是彼此对对方的一种合作。张曙光认为:“人们的行为是理性行为,亦称最大化行为,是指人们的行为目标是在既定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任何一个人行为不仅有利益,而且有成本,人们选择何种行为,就取决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和权衡。因而,在人们互相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当采取合作的方式得到的净收益大于采取对抗的方式得到的净收益时,人们就会采取合作的方式;反之,就会采取对抗的方式。”“作为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方式,合作就是一种交易,一种权利的让渡。 三、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即有对抗又有合作即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关系,也是一种因果关系,没有竞争就没有合作,有合作就一定会有竞争。当然竞争的结果不一定就绝对会行达成合作,以上的分析是基于每个竞争主体都是理性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竞争双方为了彼此的利益会最终做出有原则和限度的退让,达成对彼此最有利的合作。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的结果也可能会是采取对抗,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或者是一方吃掉另一方,或者是其它的情况。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社会,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不再应该存在绝对化的竞争,也不应该存在绝对化的合作,绝对化的竞争和绝对化合作的就会演变成为侵略与被侵略、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完全敌对化的关系。这很显然是与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是相违背的。全球的社会发展趋势是和平、稳定、发展、双赢甚至是多赢。全球的发展趋势和全球人民的意愿是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要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竞争与合作的辨证统一和因果关系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利益集团之间、国家之间应该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不损害自己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共同生存、共同获利、共同发展、共同实现利益最大化、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共同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物质财富,以实现全球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健康和谐与永续的发展。因为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社会经济文化的多样性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发展的权利,谁也没有权利去剥夺和侵略,我们更应该强调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文秘杂烩网

竞争与合作竞争,生活中处处有竞争。竞争使生存变得窘迫,竞争更令生命朝气蓬勃,生机焕发。在公平的竞争中,人们能找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习,每一个人,时刻都有遭排挤的危险,但我们感谢竞争,是竞争造就了我们渊博的学识,谦虚的人品和坚毅的性格。但是往往有些人过分的强调个人奋斗,忽略了公平,更忽略了如何在竞争中不伤害别人。甚至还给这种让人鄙夷的行为冠以丛林哲学这种荒唐的名头。在我们身边这种可耻的行为随处可见,人们被这种价值观带来的所谓的成就感而疯狂,他们不惜使出卑鄙下流的手段,不惜毁坏他人的利益。当合作这个词带着金灿灿的光芒诞生时,它就像初生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缓慢升起时所射出的第一缕阳光一样灿烂。它仿佛是法力无边的大手一样,撕碎了人们心中的丑恶,残酷,焦躁,绝望,无助,和泯灭的人性。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谭嗣同曾说过:以群而强,以孤而败。用现在的话讲是团结就是力量,而这团结就是合作。合作之必要性我在这里也不深究。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也是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怎样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呢?我以为要成为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忠诚,二是信任你的合作伙伴。忠字,在古人眼里可以算得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字了。其实一说到忠诚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人,毋庸置疑,他就是,关羽,关云长。如果把蜀国看做是一个大公司的话,关羽和刘备就是合作关系。当他被曹操挖墙脚,套取商业机密时,他就对刘备做到了对合作伙伴的忠诚。古希腊寓言家伊索说过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不忠诚,一方面破坏了别人的利益,一方面也损失了自己的信誉。是为人所耻的,是损人不利己的。所以我认为必须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忠诚。第二是信任你的合作伙伴。信任某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相对很难的。因为人的本性如此,人人都有猜忌心。所以没有绝对的信任,只有更多的信任。这里的信任并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理智的信任,只有理智的信任你的合作伙伴,事业才能成功。在商场上有一句俗话说的很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只有共同利益的两个人才可能合作,当利益不一致时,这种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我常常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并遵照以上两点竭力的实现我的目标。合作并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但是合作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我希望我的这两条建议能帮助大家迈向成功的大门。 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一对“敌对兄弟”,竞争离不开合作。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既竞争又合作,才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实现双赢或多赢。 在常人看来,竞争与合作是一对“敌对兄弟”,“一山不容二虎”嘛!这一点被眼下我国葡萄酒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所印证。从市场之争到标准之争,从品牌之争到原产地命名之争,在葡萄酒这个不大的领地王国里,刀光剑影,杀声阵阵,正演绎着一场场悲壮的战争。 固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同行竞争在所难免。有不少人认为,“同行是冤家”,竞争双方似乎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竞争就是不能有合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同行之间,难道非得势不两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吗? 其实,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芸芸众生忙碌在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体兄弟,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关系。 我们通常说的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即双方争夺一个目标,且只有一方得胜,一方失败。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双方共享结果。对于企业也是如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竞争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 然而,竞争离不开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将比那些独行侠 式的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曾为了争市场而展开了半个世纪的激烈竞争。可它们的竞争是“未必要打倒敌人”。 当大家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之战兴趣盎然时,双方都是赢家,因为饮料大战引起了全球消费者对可乐的关注,大家都来喝可乐。可乐大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并非只有“消灭”对手,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惟一途径。在有些情况下,接受对手的存在并善待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 目前,我国葡萄酒业东西地区的竞争逐渐加剧。西部企业利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以低价进攻市场;而东部老品牌企业利用品牌优势不甘示弱、积极迎战。在你来我往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出现了“煮酒论英雄”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企业使用造谣、诽谤等违法手段去中伤对方,有的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舍命”相拼。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肯定没 有赢家。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东西对抗”的阴影下,洋酒露出了微笑。 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学会合作,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逃脱愈演愈烈的降价漩涡。再比如“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这样双方都能扬名获利。你把客户送到我这里,我把客户送到你那里。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了双赢。 实践证明,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才是最终目的。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回顾与展望 产业经济学属于经济学中应用经济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内容体系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关联、产业政策、政府规制与反垄断等主要领域。在国外,关于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一直存在宽派与窄派两种理解。以英国为代表的宽派认为产业经济学除了产业组织理论以外,还包括产业结构理论等内容。而以美国为代表的窄派坚持认为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学。在中国,基本上是按照宽派来理解的。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科发展阶段的回顾 从总体上说,产业经济学作为在中国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与国际产业经济学主流接轨的产业经济学研究,至今不过十多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从部门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向以产业结构经济学为主,到现在以产业组织理论为主的演化过程。 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轨迹,是与中国经济社会特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认识相关的。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那时“产业”的概念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或部门,学科专业相应地也设立了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门类,但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直到改革前,一直缺乏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但由于在经济建设中我们仍然遇到与产业组织有关的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此,经济学界还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对产业组织问题在苏联范式下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如对工业经济领域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与协作问题、对工业生产的联合化和集中化等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总的来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以市场经济运行为制度背景的产业经济学,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 第一阶段:产业结构经济学为主导的产业经济学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产业经济学在中国迅速成为经济学界的显学之一,但其研究对象,却不是国际上作为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而是与日本相似的产业结构经济学。长期的计划经济使中国的产业结构陷入极为失衡和不合理的境地,调整这种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走出濒临崩溃的境地,成为当时决策当局和整个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间必然经历一个政府主导型经济阶段。在政府主导型经济中,政府如何采用非指令性计划的手段有效地控制经济运行,是决策当局极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产业政策成为当时决策当局认可的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8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对“通产省奇迹”的称赞,使正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看到了一个似乎可资模仿的样板。当时的很多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认为,借鉴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对中国摆脱经济困境,实现经济振兴,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正是在以上社会经济背景下,当时中国的产业经济学研究,借鉴了日本产业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形成了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政策为主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等研究机构是这一时期产业结构与政策的研究重地。 第二阶段: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引进吸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西方国家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在英美国家已经有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这个理论起源于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提出了“马歇尔冲突”,即自由竞争与规模经济和垄断的两难选择问题。后经1933年的“垄断竞争革命”,到1959年产业组织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哈佛大学教授贝恩《产业组织》一书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正式诞生和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的形成。此后,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又催生了产业组织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的兴起。最早介绍到我国的产业组织著作是美国学者W.G.Shepherd的《市场势利与经济福利导论》,该译著于1980年出版时并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杨治编著的《产业经济学导论》出版,是国内第一本以产业经济学为名的著作,在国内影响较大,而且它影响了以后的产业组织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研究框架,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1985年,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经济管理讲习班,编印了《产业组织经济学》,比较系统地对西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介绍。1988年,日本学者植草益的《产业组织论》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译著。随后,国内又陆续翻译出版了几本西方学者研究产业组织的著作,如丹尼斯·卡尔顿和杰佛里·佩罗夫著的《现代产业组织》、J.施蒂格勒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等著作的翻译出版,对我国产业组织研究在中国的兴起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学术界积极引进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学家也开始尝试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范式对中国现实产业组织问题(特别是垄断与竞争问题)进行研究。蒋学模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门设了一章“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与垄断”。谷书堂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也大量讨论了竞争与垄断问题。1988年出版的胡汝银的专著《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完全以中国经济的竞争与垄断为研究对象,蒋学模评价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竞争和垄断的专著,填补了一个空白点”。1989年出版的邹东涛和杨秋宝的专著《经济竞争论》,系统论证了中国经济竞争模式问题。与此同时,《经济研究》1987年第10期发表了史正富的论文《产业组织的转换与产权制度的改革》,《经济研究》1988年第10期发表了陆德明的论文《改造产业组织,建立垄断竞争市场》,复旦大学课题组发表了《通过产业组织的改革与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垄断竞争市场》等专著和论文,开创了运用产业组织理论范式对中国现实产业组织问题(特别是垄断与竞争问题)进行研究的先河。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产业经济学界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还是个别的和初步的,还没有出版一本产业组织专著,屈指可数的研究成果所涉及到的产业组织问题也是夹杂在其他问题当中。 第三阶段:中国产业经济学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垄断与竞争之间以及竞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因此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产业组织研究成果。1990年,陈小洪、金忠义出版的《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是针对国内读者的第一本系统介绍产业组织理论和国外产业组织状况的专著。1991年,王慧炯主编的《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与1993年马建堂的《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于1994年同时荣获了第六届孙冶方经济学奖。1994年,夏大慰编写的《产业组织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和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方法以及产业组织政策的教材。此外,《经济研究》等期刊也发表了不少有关产业组织的论文。1997年,国际上最流行的泰勒尔的教科书《产业组织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斯·卡尔顿等著作的《现代产业组织》的中译版均被出版。其中《产业组织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方法分析产业组织问题,为中国产业经济学界带来了新的分析方法,从此,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方法研究中国产业组织问题的文献逐渐增多。总之,这一时期的研究趋于多样化,在研究的理论框架上,既有在西方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内展开的分析论著,也有在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的成果;在研究方法上,规范性的分析在减少,实证和案例分析的论著增多;在分析的广度上,既有综合性分析,又有行业分析和专题性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有关市场进入与退出、反垄断、政府规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问题都不断地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和研究工作,可以看出中国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第四阶段: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繁荣阶段(21世纪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这标志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渐渐与国际主流接轨。SCP分析框架是中国学者研究产业组织使用的主要研究工具,较多的研究者以中国经济转轨作为研究背景,引入制度变量,对特定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随着研究的深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开始针对国际贸易、金融、保险、证券、中介机构、出版等具体行业领域进行研究。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深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和反垄断、政府规制体制改革、产业竞争力等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这方面的成果开始大量涌现。 产业经济学繁荣与深化还体现在专业学术团体和专业期刊的繁荣上,国内目前有2个全国性的学术研究团体——中国产业经济学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主要专业出版物有《中国工业经济》、《产业经济研究》、《产业经济评论》、《中国产业组织评论》、《产业组织评论》和《规制与竞争前沿问题》。在国外,众多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家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活跃在产业经济学领域,产业经济学领域的论文在《美国经济评论》等世界顶级经济学期刊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中国,产业经济学经过30年的发展得以迅速普及和提高。中国经济学界的顶级期刊《经济研究》大量刊载有关产业经济学领域的论文,其研究成果对政府产业政策、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WTO新一轮谈判(贸易与竞争议题)、垄断行业改革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学科建设上,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覆盖产业经济学)和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产业经济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拥有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30家,拥有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达到172家(含上述30家)。此外,产业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方法已经渗透和体现到法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中。可以说,如果说经济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那么,产业经济学则是经济学中的“显学”,成为研究生学科专业中的热门专业。1996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正式把产业经济学列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与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劳动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并列为应用经济学的组成学科,这也标志着中国产业经济学在学科设置上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目前,产业经济学已成为中国综合性大学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和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但随着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产业经济学何去何从,目前争议分歧很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产业经济学在学科目录上的归属如何调整,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已经较为普及,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一定会继续深入下去,产业经济学对推动经济学的进步和推动中国产业经济振兴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二、中国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一)学科内容应进一步凝练和集中 目前,在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上,由于内容体系没有界定清晰,导致学科之间相会入侵,不仅其他大量的学科入侵产业经济学领域,产业经济学也大量入侵其他学科领域。如有些大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设有产业组织研究方向;如发展经济学专家大量研究本属于产业经济学范围的自然垄断产业的竞争和规制问题;如有些大学在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和硕士招生中,设有产业核算(会计学)、产业管理(企业管理学)、区域经济、国际贸易、体育产业、品牌管理、期货贸易、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消费经济等研究方向,均是普遍反映的现象。 (二)产业经济学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中国产业经济学界在市场结构研究方面,对我国市场结构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水平、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的实证性研究明显不足,无法深入了解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在企业行为研究方面,多数成果是沿着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这样一种分析范式展开研究,忽略了产权结构、治理结构、技术结构、业务结构等相关因素的深入分析。在市场绩效研究上,多数成果对绩效缺乏全面性和动态性的了解,忽略了绩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综合的结果。在研究方法上,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已有的成果研究方法较为落后,只有定性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博弈论方法和计量分析方法等目前尚未被产业经济学研究者广泛采用。对于产业经济学来说,不重视对计量分析和统计研究,确实很难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止产业经济学研究中“数学崇拜”现象,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用众所不知的语言讲述众所周知的道理”,以至于有的经济学家发出“经济学将兴于数学也必将于数学”的感慨。因此,在今后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上,一方面需要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化,同时也要强调在规范化的背后,选题是否重要,方法是否恰当,结论是否可靠等“问题导向”。相信伴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随着学术界研究基础和研究方法的提高,中国产业经济学“命题本土化,方法规范化,水平国际化”的“三化”趋势和特征一定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 (三)产业经济的现实问题应受到关注 1.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范畴研究 产业经济学一些基本的界定和实证检验一直缺乏深入研究。以传统的自然垄断为例,人们都在广泛使用自然垄断概念,可究竟何谓自然垄断,自然垄断在质上和量上如何界定,自然垄断的产业范围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始终是模糊不清的,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定义自然垄断,不仅自身难以逻辑一致,而且也难以解释活生生的自然垄断产业以引入竞争为主题的改革实践。另外,产业组织学基本范式的基本逻辑关系,特别是制度范畴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2.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深化对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 目前我国对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基本上是还是“舶来品”,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称为“中国奇迹”。“中国奇迹”背后一定会隐含着中国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演变动力和演变规律,对此问题的研究将会有重大理论创新的空间和可能。 3.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和反垄断问题 国外垄断行业改革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中国垄断行业改革也已经有了10余年的历史。如何总结国内外垄断行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如何确立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模式和路径,这些命题自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就已经提出,十七大政治报告再次提出,但总的来看,中国产业经济学界对垄断行业改革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即将实施,如何有针对性地禁止和反对形形色色的垄断行为,对企业集中的审查标准如何确定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产业经济学家提供理论依据。处在迅速发展中的中国物流,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处理好诸多的关系,协调发展。从而,有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解决。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加强我国物流业的协调发展,使物流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概括地说,发展中国的物流业需要采取“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的八字方针,并采取以下的八大协调政策: 一、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内涵 物流理念被引入产业界后,其内涵一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短短几十年间,物流由最初概念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在全球迅速成长为具有无限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型服务产业,并已进入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所谓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进行一体化管理,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国际上通常把降低物资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为第一利润源泉,把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带来的利润称为第二利润源泉,而把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润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著名管理权威P.F.德鲁克则把现代物流业称之为尚待开掘的“黑大陆”。 二、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存在已久,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具体表现为:第一,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第二,现代物流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第三,现代物流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的整个商品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三是专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仓储现代化表现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则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传统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但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三流合一。 四、我国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政策 基于上述分析,发展中国的物流业需要采取“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的八字方针,并采取以下的八大协调政策: (一)发展物流业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协调的政策 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我国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实现这一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物流业的跨部门和多环节以及服务业态和服务种类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具有其内在的要求。物流既涉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设备制造业、物流信息业等诸多产业部门,还涉及物流经济活动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货运代理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诸多行业,涉及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其内在要求:一是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协调发展。根据产业结构的理论,不同的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大力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的水平上稳步发展,促进中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二是物流产业内部各种相关产业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和资源整合优势的发挥。经济学大师们对产业组织有过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产业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分析,美国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张伯伦对产业内的竞争与垄断进行了研究,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贝恩对产业组织的市场效率进行了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产业内的最佳资源分配状态是产业组织的目标。物流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产业,其产业组织的目标就是使物流产业内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必须反映这两方面的内在要求,使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服务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发展物流与工农业生产相协调的政策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经济时代全面过渡的发展新阶段,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阶段,工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物流业不仅是连接工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连接工业生产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现代物流经济活动,应该能够有效、及时、准确、快速地把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化肥、农药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到乡村,把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农产品工业原料、各种工业中间产品配送到工厂企业,使我国的物流产业能够真正成为有效地连接工农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在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协调,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形成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使物流产业的成长与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在为工农业提供有效的现代物流服务的同时,也将使本身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际上,从经济分析的意义上说,产业经济学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已经给我们描述了现代物流产业进化的未来。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资源整合相协调的政策 我国的“十·五”计划已把物流业作为“十·五”时期着重发展的服务业。现在,我国各级政府,根据“十·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物流的战略,按照中央制定的加快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大政方针,对发展本地区的物流产业进行了规划,特别是对大规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各大、中城市都在规划投巨资建设大、中型物流枢纽、物流中心,成十亿、上百亿元投资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比比皆是。应该说,对于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物流的热情和大动作是需要首肯的。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就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资源整合相协调的问题和关系。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具有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物流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在于,大批物流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究竟是不是合适,它们究竟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充分发挥物流整合资源的优势,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优配置。投入产出的理论告诉我们,一定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我国物流产业现在的投入产出关系如何确定,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投入产出模型如何构造,它们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这些物流发展中的宏观问题和数量关系,需要我们去认真的进行宏观经济数量分析。至今为止,我国物流产业的宏观经济模型还没有建立。我国物流产业的宏观经济数量分析和参数估计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物流产业的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和可信度。实际上,我国各地现在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大批的物流基础设施,大多是建立在各地物流发展预期基础上的,普遍缺乏全国物流发展的理性预期和有效协调,缺乏充分可信的可行性论证和宏观数量分析的政策指导。这样,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重复建设,结果很可能导致中国现代物流的投入产出效益比的失衡。因此,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是必要的,但各地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适度,要有统一规划,要进行中国物流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和论证,需要有全国物流“一盘棋”的动态规划及决策。应该看到,加快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建设一定数量的大中型物流中心是客观的需要,关键在于,这些物流中心的建设,对于实现物流资源的最优整合需要具有充分的理性预期,是切实可行的。我国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贯彻这样一种“充分理性预期”原则,促进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资源整合的协调发展。 (仅供参考,自己修改)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一对“敌对兄弟”,竞争离不开合作。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既竞争又合作,才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实现双赢或多赢。在常人看来,竞争与合作是一对“敌对兄弟”,“一山不容二虎”嘛!这一点被眼下我国葡萄酒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所印证。从市场之争到标准之争,从品牌之争到原产地命名之争,在葡萄酒这个不大的领地王国里,刀光剑影,杀声阵阵,正演绎着一场场悲壮的战争。固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同行竞争在所难免。有不少人认为,“同行是冤家”,竞争双方似乎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的“冤家”对头。竞争就是不能有合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同行之间,难道非得势不两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吗?其实,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芸芸众生忙碌在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体兄弟,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关系。我们通常说的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即双方争夺一个目标,且只有一方得胜,一方失败。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双方共享结果。对于企业也是如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竞争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然而,竞争离不开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将比那些独行侠 式的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曾为了争市场而展开了半个世纪的激烈竞争。可它们的竞争是“未必要打倒敌人”。 当大家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之战兴趣盎然时,双方都是赢家,因为饮料大战引起了全球消费者对可乐的关注,大家都来喝可乐。可乐大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并非只有“消灭”对手,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惟一途径。在有些情况下,接受对手的存在并善待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目前,我国葡萄酒业东西地区的竞争逐渐加剧。西部企业利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以低价进攻市场;而东部老品牌企业利用品牌优势不甘示弱、积极迎战。在你来我往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出现了“煮酒论英雄”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企业使用造谣、诽谤等违法手段去中伤对方,有的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舍命”相拼。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肯定没 有赢家。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东西对抗”的阴影下,洋酒露出了微笑。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学会合作,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逃脱愈演愈烈的降价漩涡。再比如“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这样双方都能扬名获利。你把客户送到我这里,我把客户送到你那里。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了双赢。实践证明,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才是最终目的。

经济学垄断竞争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no money, no thesis

分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及结合研究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分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及结合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两大分支,虽然它们有着本质不同之处,但是也有着统一的一面。从使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成本问题、定价与利润问题、垄断问题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对立与统一,从而寻找二者结合的可行性,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

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现代经济学逐渐分支成两大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角度又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运行规律,以劳动二重性为核心。而西方经济学以人和社会的选择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微观经济学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本文通过比较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种不同经济研究思想的异同,为二者结合提供必要性支持。

1、使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比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倡使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主张效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根据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价值,而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属性,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因此,商品是以其使用价值来满足人民需要的。而在效用价值论中,商品的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衡量方是个人主观感受,而非客观劳动,所以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虽然二者有不同之处,但二者仍具有统一性。使用价值和效用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它们都具备有用性的特征。不同的定义视角下,使用价值以物的有用性为特征,而效用价值论中商品之所以可以满足人们需要,正是由商品的本身有用性,即使用价值。由于效用具有有用性、稀缺性两大特征,而使用价值是指有用性,所以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但是二者的同一性的确存在。因此,使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统一,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结合奠定基础。

2、成本问题比较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针对成本提出生产资本概念,生产资本的价格表达是成本价格,用K表示,而K又等于c+v.其中c是指固定资本,v是指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投入到厂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一部分成本,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价值逐步转移一定比例。在多次生产过程中,价值才能转移完毕。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成本中,全部一次投入生产过程,并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价值全部转移的那部分资本,具体来说,是指投入到原料、燃料、辅料的那一部分资本。西方经济学中,将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当产出为零,必须支付的开支总额,且固定成本不受任何产出量的影响;而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出变化而变化的开支,指原料、燃料、工资以及非固定的所有成本。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定义存在差异,但是固定资本与不变成本、流动资本与可变成本有着高度相似性。投入到原料、燃料、辅料等那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属于可变资本范畴,而在西方经济学中成为可变成本范畴。而投入到厂房、机器等那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属于不变资本范畴,而在西方经济学中成为不变成本(固定成本)范畴。

3、定价与利润问题比较

针对价格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决定价格。劳动二重性认为,劳动分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无差别、同质化的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而商品价值又决定了商品价格。但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在市场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均衡价格P0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商品价格。

虽然二者对于价格的决定因素不同,但是通过价值定律,可以看到二者融合性。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定律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之间进行等价交换。而它的表现形式是市场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因此,虽然二者认为价格决定因素不同,但是价格确定是无法离开价值和供求任何一方的。

利润取得二者仍是对立统一。政治经济学中,必要劳动时间生产价值完成后,继续劳动则创造剩余劳动价值,从而得到价值增值部分,即利润。而西方经济学中,利润等于价格减去成本。二者含义看似不同,实则本质相同。因为此时,必要劳动时间所耗费资本即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其恰好为成本价格(成本),所以政治经济学中的利润也可表达为价格减去成本。

4、垄断问题比较

在市场中,人们常常提到垄断。究其成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科技水平进步导致生产日益集中,生产集中到适当阶段就形成垄断。而西方经济学中。垄断成因则是由自然垄断、资源垄断、行政性垄断等因素形成的。然而虽然成因不同,二者都承认"竞争-垄断"的演变。在自由竞争中各行业逐渐形成垄断,从而获得更高利润。两方经济观点虽然不同,但存在交叉之处,所以我们在考虑分析垄断成因时或许应将二者结合。

在垄断与竞争关系中,二者也有相合之处。马克思认为"垄断是好东西,应为它是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经济范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承认垄断与竞争在市场同时存在。垄断与竞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呈现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在西方经济学中,它也承认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关系。在市场划分中,它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通过充分考虑垄断与竞争不同占比的市场类别,凸显垄断与竞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

5、结论

通过以上使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成本、定价与利润和垄断问题四方面问题分析,虽然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属于两大分支领域,但是二者很多方面都有一定联系。在有些基本原理上,二者存在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科学的看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不应随意舍弃其中一方,或只极端强调另一方。集历代优秀学者智慧形成的两大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经济体系,我们不可否认它们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处,但我们不可轻易否认任何一方。在二者本质不同基础上,我们应当积极寻找恰当联系点,将二者结合,结合当下经济实际,从而更全面的分析解决问题。

6、参考文献

[1]姜宪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联系的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6,(02):7.

[2]郝鑫.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微观层面的相融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8,(08):94-96.

[3]李松龄,黄玉龙.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J].广西社会科学,2007,(01):45-48.

[4]王玉.断裂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0,(04):1-31.

[5]温水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若干原理比较与融合研[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6,(06).

[6]霍忻.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垄断理论的区别.宏观经济,2012,(03):267-269.

[7]李丽群.试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J].教育时空,2014:133.

[8]刘晓业.断裂与融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J].现代商业,2016,(26):92-93.

论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战略产业战略产业的定义是什么,哪些产业算是战略产业,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战略产业问题,是在全球化冲击面前,“民族产业”处于全面守势的情况下提出的。对民族产业不分轻重缓急一概保护当然不可取。科技政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政策要重视产业政策,国有企业改革要有进有退,抓大放小,关系到战略性全局性的产业部门,要由国家保持控制力,有的要禁止、限制外国企业进入。国家对战略产业有保护扶持的责任,不能任其在国际竞争中被“劣汰”。较早系统提出战略产业问题的是王小强先生。“ 如果我们说某一个产业是战略产业,也就是说,该产业不是从个人、企业、地方或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少数产业(空中客车是典型范例)。这类企业的存亡,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事务中的战略行动能力。国家不能放任本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自生自灭。”“……我们这样一个超大型发展中国家,如何界定,什么产业应该在什么意义上和什么程度上保持民族工业的形态。有必要认真研究,我国中期发展的内外部约束条件(资源、技术和市场),根据发展的需要,找出若干关联产业,分析不同产业可能采取的发展方式……为综合国力的概念充实更具体的战略内容。”[1]“十五”计划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点。有文章概括国有经济需要保持控制地位的行业和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造币工业、重要军事工业等。需要国有经济经营,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自然垄断的行业:电信、铁路、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在管理体制上,政府与自然垄断企业的关系是规制与被规制的关系,即企业在获得垄断经营权的同时,必须承担价格、服务等方面的义务;“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大型水利设施、环保设施、城市公共交通、金融、保险等。这类行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政府及其国有企业有足够的理由发挥作用;“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大油气田、大矿山、大钢铁、大石化、汽车集团、重要的电子企业等。就总体情况而言,私人资本和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技术要求高,投资需求量达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重点竞争性行业中,它们还难以成为主导力量,还难以取代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经济发展阶段和转轨时期的特征,决定了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应保持足够的控制力。”[2]这些行业之所以需要国家保持控制力,是由于他们具有以下特点:一、有国防意义的产业或新兴科技行业,在这些领域,西方国家对我实行技术禁运或限制,不能依靠外国,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开发;二、支柱产业,即产业关联度强、企业规模巨大、市场利益巨大,不宜让外资(或私人)控制的产业;三、具有外部性和自然垄断性,国家必须进行管制的行业(公共设施、金融)。这也可以认为是广义上的“战略产业”。本书讨论的重点在第一和第二类。尚有存疑的是,一些高度竞争性的产业,如装备工业,同样对综合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但国家政策对此不明朗。我们对“关联度强”的汽车工业实行多年高关税保护,同时又将装备工业早早抛进国际市场,值得注意和反思。总结:战略产业是对提高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利益的、国家必须保持控制和支持的、不以短期利益决定取舍的产业群。也有作者提出大国“超级产业”概念。[3]在这个领域,简单把企业推向国际竞争市场“优胜劣汰”,将无力抵御跨国公司的强力竞争,企业的垮台会导致国家的全局性损失。在这里讲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战略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不能单纯依靠金钱,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百折不挠、顽强实干的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以及相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实现。[4]跨越“技术本国化”的门槛由于涉及国家安全、涉及“支柱”的产业,很多涉及高科技的问题。这里有必要从科技进步角度,就国家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结构的一些问题,作一些说明。技术本国化的障碍和国际压力:上面已经讨论过,发展本国现代工业,走依靠合资为主的道路,不可能获得先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不是发展战略产业的路子。日韩式道路的核心,就是以“技术本国化”和本国产业的迅速升级为基本目标,“本国化”的基本手段和过程,就是高效率地进行技术引进—消化—扩散。但是,一般来说,后进国家要实现“技术本国化”和产业升级,无一例外地面临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这几大障碍。不同行业情况各有不同。尤其是高科技产业,资金门坎越来越高,半导体芯片加工设备价格,平均4-5年翻一番,8寸晶片生产线价值10亿美元。一个飞机型号的研制费用20-50亿美元。技术飞速发展,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尤其严重的是,后进国家开放市场,必然对本国上游产业形成强大竞争。“顾客是上帝”,而上帝崇拜洋货,不愿意支持民族产业。开放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设备工业、国家科研力量的冲击,往往是致命的。这里的困难在于:如完全放开市场,冲击力过大,则本国的上游产业(如加工设备、民机、轿车)可能被彻底冲垮,永无翻身的可能(如我国的数控机床、感光材料工业,见附录),但完全保护则又在保护落后(如“普桑”1990年代初的情况)。所以,市场的开放度,要有利于战略产业在有限保护下逐渐成长。这对政策的制定和行业、部门间的协调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办合资企业依靠外商,这四个障碍当然都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对局部来说,这叫作合资使“技术得到提高,市场有了销路”),但前面说过,这种“轻松过关”的代价,就是堵死了“技术本国化”的道路。必须遗憾地承认,20年来,在市场开放的冲击下,我国的“技术本国化”机制,大大退步了(有不少人说20年来科技没有进展,其实科技水平总是在进步,问题是科技进步的机制在“拉美化”)。地方部门分权,助长了崇尚短期的、局部的利益,不顾大局的行为,削弱了技术协作攻关的能力。在一些关键产业部门(航空、电子、汽车……),决策效率、内部协调效率降低、企业引进消化效率降低,技术扩散缓慢。面对国际竞争对手强大技术优势和对后进国家技术进步努力的有意打压,这种技术本土化自身的低效是致命伤:“ 当我们还没有开发出某一项技术的时候,他向我们封锁;一旦我们千辛万苦开发出来,他又会开放他的技术,并将其一部分下游产业转移给我们。这种梯次转移,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所以,在全球化条件下,开放的经济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有抑制作用的。结果是:投资无回报,研究无成果,开发无市场”。[5]我们的微电子设备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被搞垮的。如果市场保护不力、再加上技术本国化效率太低,对来自外部的技术竞争的压力将无法招架,“四大门槛”就跨不过去。自己的技术队伍、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品牌就培育不起来,于是就一轮接一轮引进技术、引进设备,这被称为“引进陷阱”。“ 引进陷阱”的本质,是后进国家的主观追赶努力、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落后于国际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步伐。20多年来,在汽车、电子、飞机、装备……等行业,对这种“引进的陷阱”我们已经是司空见惯,对提出这样的问题反而会大惊小怪。“引进陷阱”被西方冠以漂亮的名称:“雁行模式”。如果我们安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就可能永远被“锁定”在“发展中”状态中而不得自拔。跨越“门槛”的最低限度条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后进国家摆脱“雁行模式”的努力,取决于整体经济运行效率(企业、行业、国家效率的综合)的竞争。要做到这一切,决非一个简单的市场机制、或单项措施可以奏效。要求有效动员本国的各项经济技术资源(资金、科技力量、组织、政策…),缩短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周期。需要国家意志和组织作用,需要完整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需要合理的企业规模和产业组织,需要各层次组织的高度经济活力和高水平的管理。这是跨越“门槛”的最低限度条件。国家的意志:国家目标、贯彻目标的意志和能力。政府主导作用:各产业部门的市场前景,技术路线,单个企业往往无法看清,需要国家来决定大的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的规划:后进国家财力有限,科研实力弱,仅靠民间企业和科研机构层次的决策,门坎过高,无力承受风险。政府的支持不仅在财力方面,也有必要在技术路线的层面参与战略规划。“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由于技术密集程度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如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会长期落后,受制于人。” [6]企业规模和产业重组:行政性的分权所造成的条块分割,企业规模过小、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在战略性的产业,如再不及时进行产业整合,在跨国公司大举进入的形势下,对各地方争相和国外合资、置全局利益于不顾的局面,中央就没有了调控手段。“ 过去,我国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如行业分工与产品调拨)通过计划体制实现,工业部门既是政府部门,也是大托拉斯。割断这种技术联系,分散的单位往往不能成为独立生存的企业,自负盈亏”。“这种条件下,散兵游勇式的分散合资,被动地纳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对中国产业的长期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值得研究”。“ 日本特别是韩国的经验也证明,后进国家以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赶超,参与国际竞争,必须组建非常巨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以负担昂贵的研究开发费用),并辅之以动态的政府保护和扶持政策。我们显然不应该把已经细小得难以成为独立企业的企业越分越小。当前的紧迫课题是,尽快重新组合,形成与已有生产能力相匹配的企业,组成面对国际强手有能力自负盈亏的企业,已成当务之急”。 [7]“我们原来各大部委,承担的主要是应用研究前期的工作。按现在的办法,这个研究就要基本解体。要求我们的集团公司来承担起基础、前期研究的工作,目前我们的企业集团没有这个能力。这就会形成一个空白。所以(把产业部门拆散的做法),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企业,而是科研机构”。“我们是后发展国家,中国的科研体制,稍微没有一点政府的强制性措施或者是鼓励性措施,根本就发展不起来。你完全按平等竞争的话,那么所有清华毕业的,北大毕业的大学生都要去美国。你要把这部分人吸引下来,必须超越经济的利益。”[8]组织行业级攻关,培育技术合作机制:有人强调自主开发困难重重,没有科技实力,没有钱。自主开发投资太大。外国开发一个轿车要20亿美元。我们怎么拿的出来?怎么办?合资。合资拿不来,再想法买。自主开发,提高国际竞争力?你唱什么高调。什么年代了,还讲自力更生?[9]我们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了,似乎企业之间只有竞争的关系。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西方在许多领域,企业之间也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典型的就是半导体的国际协作组织(见半导体篇)。空中客车,超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法德英西四国财政支持20年,形成共享技术和品牌,都是现成的例子。日本曾在半导体领域,在基础性、共性的技术方面,由政府出面组织各企业,集中技术力量,共同攻关,取得了骄人成就,为电子工业一度称雄世界打下了牢固基础。“1970年代末,日本为打破美国在集成电路的一统天下,组织企业,联合攻关上集成电路制造工业(2-3微米级)。通产省出面组织四家公司(富士通,NEC等),每家出30名研究人员,都是20-30岁有才华的年轻人,共120人。然后通产省出一个所长,每公司出一名室主任,4个研究室。分解了30多个课题,包括设备、工艺的各个方面,计划3年拿下来,结果3年不到,这些课题全部解决。成功后,形成共享性基础技术,各企业回去用此开发自己的产品,形成竞争。谁的质量好,成本低,谁可占领市场”。[10]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你死我活,也要讲合作机制。如今经济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规模经济和超越企业范围的组织效率,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我们很多人,把市场片面理解为“原子式竞争”,把我们原来的全行业、全国协同攻关机制(见航空工业篇)的巨大组织效率,片面斥之为“计划经济的残余”,是走到另一极端,也是属于无知。今天,我们要让合资企业整合起来进行技术自主开发,创民族品牌,已根本没有可能。唯一可能的是,就是以现有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依托,效法日本经验,组织行业级技术攻关。我国一些国有骨干企业经过20多年技术改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按照行业机构组织、风险共担、技术共享、利益格局不变的原则,是完全可以把力量集中起来,搞出成果的。对外保护,对内竞争:在把握开放度和产业发展的配合的同时,要提供适宜的体制环境,鼓励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的进步不是低水平的竞争所能获得,而是“硅谷机制”。科研开发和产业竞争的“无缝结合”。人才的国际化竞争,灵活的筹资机制和融资环境。企业经营管理的灵活高效。首先要在精神上挺起腰杆,奋起自强最近,有学者尖锐指出: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外资控制本国经济、摧垮民族产业,都会努力将其纳入本国发展战略并加以控制,这与开放与否无关。当前普遍盛行的不加分析地赞美跨国公司、把引进外资数量当成宏观经济分析的重头指标、把合资作为“国企改制”的“理想途径”的观念,实际上是牺牲中国明天的前途来换取眼前的短期增长,在政策上是近视眼,在思想观念上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目标本身,这已经构成新的教条、成为思想解放的真正障碍。近20年来,我们对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开放程度,始终估计过高。从崇拜西方、看不起自己力量,发展到对民族产业的虚无主义态度。片面强调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机械“拿来”西方观念中甚至是最消极的部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民族精神的矮化是可怕的。崇洋自卑,苟安短视的风气在滋长,民族自尊自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局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优秀传统正在失落。这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正在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经济政策上,始终对西方对我开放的程度、对洋人的力量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又助长了精英层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降低了政府运作效率、助长了不正之风,削弱了用高尚的精神感召力将国家发展目标贯彻到底的能力。长此下去,我国经济发展就难以避免“拉美化”前途,就会长久处于国际舞台的边缘地位,就无法贯彻捍卫国家主权的意志。几十年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发展国家经济,靠洋人是靠不住的。我们当然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外援,但国家的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现在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战略产业,最缺的是什么?是精神,是志气。就是敢于跟跨国公司竞争的志气和勇气。发展战略产业,首先要做的是大力弘扬正气、振奋民族精神。今天,“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已经成为激励人民的伟大精神力量。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工业发展道路,尤其应该提倡。要知道,原子弹的上马,是在1960年代初空前困难的时期、被赫鲁晓夫讥笑为“中国人三个人穿一条裤子,喝大锅清水汤”的时代。当年对是否上马还是下马有大争论,如果真的下马,那就前功尽弃。统一认识,咬着牙挺住不下马,才有今天的辉煌。今天,我们的航天科技工业界,继承了两弹一星的光荣传统。载人宇宙飞船以常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取得了了不起的突破,20世纪末再创辉煌,为21世纪我国航天事业、国防事业带来了美好希望。这个成就的背后,有多少呕心沥血,多少不眠之夜,有多少默默无闻奉献国家的感人故事!王铁人说“国家要有民气,军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骨气”,这就是民族的骨气,这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充分说明,自力更生、集体主义、自我牺牲、无私协作的两弹一星传统,在普遍崇尚物质利益的今天,照样是克服困难、赢得成功的法宝和宝贵的精神力量。这才是全球化的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工业赶超机制和发展方向。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科技界取得的许多成就,都是振奋民族自强精神的成果。我国的船舶工业,80年代就打进国际市场,现在占世界上份额,差不多占了20%。我们的程控交换机,原来基本被外国占领。90年代发展很快。巨大中华,接近国际水平,占领新增市场的大部分。我们的汽车工业,这困难那困难,难道造汽车比造载人宇宙飞船还难?最近15年来,我们的民用飞机产业是一部伤心史。了解内情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缺乏高科技的“比较优势”,否则我们的大型民用喷气飞机是怎么上天的?是用洋铁皮敲出来的?15年徘徊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行业内的部分人员,放弃了以我为主的发展方针,缺乏自信心和自力更生的勇气,看不起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味依靠洋人的结果。国家不止一次作出决定支持上马,就是说自己干不了,非要拉一个外国人当拐棍。没有外国人就没有了主心骨。先拉新加坡合作,新加坡不干。后来又拉南韩,人家总统一换就黄了。最后看准了空客好。人家一转眼又把我们甩了。最后什么也没有干成,白白丧失了20年时间。20年,消磨了自己的锐气,损害了行业的信誉,成了扶不起来的天子。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国庆,我们的加油机编队(轰6)飞过天安门,多少人欢呼雀跃。懂行的人们,却为此而叹息、悲伤!新的世纪,我们会继续开放,能拿到的东西要拿,毫无疑问。但是我们的立足点,无论如何要总结20年的教训,要转向自力更生为主,要以我为主,自己先站起来。然后别人才尊敬你。自己站不起来,别人就永远把你看成矮子。我们的民族没有希望。在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转折关头,我们要弘扬正气,弘扬民族自尊自强,敢于斗争,勇攀高峰的气概,要用振兴民族产业、振兴战略产业的大义,加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是很有限的,奋起自强才是出路。参考文献[1]王小强:《产业重组,时不我待》,1998年。[2]冯飞:《“十五”产业政策要点: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国研网,2000年8月25日。[3] 赵英:《大国世纪》。关于超级产业:超级产业以国防产业为核心;需要巨大投入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产业组织高度集中,少数大企业居主导地位;上什么产业,非单一的市场经济利润导向,要考虑综合国力和综合利益,进行综合选择,需要政府决策;成为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的主要来源与体现;和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门坎,是国家在世界大博弈中的战略工具。超级产业的国际合作也在迅速发展。“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转引自杨帆《大国间的产业竞争:21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与定位》,《产经新闻》2001.5[4]王小强,1998。[5] 房宁,2001年。[6]马宾,1996年。[7]王小强,1998年。[8]丁宁宁,1999年。[9]科技部研究中心金履忠认为:关于我国技术开发的资金障碍的问题,普遍的情况是,自主开发所需费用比国外同等项目少得多。蜂窝式移动电话设备,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我们共花了7000万,不到他的2%。我国巨龙公司开发的04机(最早开发的程控交换机型),开发费用1000万元。国外同类设备开发费用1亿美元,我们是它的2%。长3 甲火箭。国防科工委宣布,开发费用只占国外的几十分之一。具体数字没有讲。羊绒分梳机,我们自己开发的费用,是从意大利进口价格他的1/10(人民日报)。国外汽车界说,开发一个车型要20亿美元。外国人用这个费用来吓唬我们。我们是自己吓唬自己。。我们的开发费用相对较低的原因,第一是我有“后发优势”,即我们可以享受部分的技术扩散;第二是设备有一部分自己可以做。第三是人工费比国外低得多。一般的情况是国外花多少美元,我们就花多少人民币。

竞争心议论文素材

看看吧~~兴许会对你有些帮助!!《和与竞争》习作评析 大庆 和 与 竞 争 中国自古就是以和为贵。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至于安邦定国,也遵从“和无寡,安无倾。”“和”似乎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溶入我们的血液里。相安,便可无事,然而,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从侧面动摇了这一信仰,人们开始怀疑与思索,开始寻找新的方向。如今,“竞争”作为一种话题语言广泛流行于角角落落之中。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竞争造就了自我更新与社会的更新。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早已被大家抛诸脑后的“以和为贵”,又作为一个新鲜的名词重新被陈列出来。“和”与 “竞争”之间,究竟孰是孰非? 这两者之间看起来是矛盾的对立面。“和”是友好共处,而“竞争”一定是一幅(“幅”原为错字,“巾”字边写成了“耳刀”)枪林弹雨的场面。在竞争中获胜,必然打败对手,独占鳌头,何谈“相安无事”?但事实并非这样简单而绝对,当立足于社会,“和”与“竞争”是共存的。就像处于大自然之中,有相同物种内的相互帮助,同时也有不同物种间的生存竞争。自然界以它本来的面目告诉我们,这两者的共存,并没有扰乱正常的发展,而是使它变得更和谐,亿万年来,延绵不断。把周围的一切视作敌人,不懂得和睦的相处,只会把自己孤立,而成为社会的弃儿。但处处容忍让步,小心谨慎,以免“滋扰生事”,必然导致落后,同样被时代遗弃。因此,这两者都不能走极端,必须在它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让这个生存的天平保持好稳定的状态。 随着世界的发展,我们要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冗繁,科技要求更高,财富过多也会无法驾驭。这也是为什么“和”和观念重新问市的原因。然而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互不干扰,和平共处,而又增添了“合作”的新内涵。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小的团体,其实也是为了提高竞争的能力。 事物都是辩证与统一的,在和平的大环境下,竞争这个活跃的因子,才能爆发出它的威力。( 本文为西安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习作,文中错字与病句原样保留) 本文是命题的吗?还是自拟题目的?给材料了吗?若是命题,不知出题者有什么具体要求。姑以命题说之。 一、立意 这个题目其实很“大”,要在一篇800字的“考场作文”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它是不可能的。 “______与______”这类题目,其本身就包含着要着重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意思。题目,只给出了一个讨论的范围,并没有明示二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这就要求作者在文章中明确地提出来(所谓“论点鲜明”)。一般的论说文,都是在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指出来(它的语言标志是:有一个完整的肯定判断句或者肯定否定对照的复句)——所谓“简捷明快”是也。而本文开头一段写了13行260字(要计算空格和标点),竟没能够明确指出二者是什么关系!这就有观点不鲜明的嫌疑(尽管在后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段中的“这两者的共存……使它——这个‘它’指代不清——变得更和谐”、“这两者都不能走极端,必须在它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文句分散不集中,显得不鲜明)。 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高中生要训练的是“考场作文”——你的文章只有一个读者(最近几年有的省开始使用微机在阅卷点局域网上批阅,也只有两三个老师能看到你的文章),即评卷老师。而他(们)是要在两三分钟(长的也不会超过五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读完本文的(这与我们的任课老师批阅作文是完全不同的)。因而要想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你就必须写好文章的开头,也就是说最好是在不超过200字以内开门见山地鲜明地提出论点。 本题的立意,对高中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和”的内涵很广,并不简单。查一下词典,“和”字组成的词极多,“和平”、“平和”、“和气”、“一团和气、”“和蔼”、“和睦”、“和好”……它读“HUO”(有二声、四声、轻声三种读法)的时候有“和面”、“和泥”、“和稀泥”、“暖和”,读“HU”时有 “(打麻将)和了”,等等不少词,其意义其实也都与“和(音Hé)”的本义(两种或更多种成分或因素按一定关系处于同一时空而取得相对平衡,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有关联。而本题中“和”既与“竞争”并提,实际上就等于对“和”的内涵作了限定——与“竞争”的涵义相对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明确“竞争”的含义。而本文作者说到“‘竞争’一定是一幅(“幅”还写错了——写成了耳刀旁)枪林弹雨的场面”,这其实已经混淆了“竞争”与“战争”两个概念。可见,要写好本文,立意明确,就必须全面、深刻、准确地弄清这两个概念。 本题的“和”与“竞争”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 “和”指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团体、党派、民族以至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共存;而“竞争”自然是指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团体、党派、民族以至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体育直至文化艺术、生态环境、社会福利、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竞赛、争夺,以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并求得共同发展,不断进步。 愚师以为,本文作者在文章开头能引用“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无寡”等俗语、古文入题(引论)是很好的,但可惜的是没有能够顺势辨清题目中这两个概念的涵义而干脆利落地引出论点,使文章产生了观点不鲜明、语言拖沓的毛病,可能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内容 (建议通读“老房龙”——昵称,指美国的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宽容》全书——高中课本只选了本书的《序言》) 论说文最常用、也是最有力的说理方法是列举事实、正反对比。而本文的内容正是缺少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单纯的说理议论多,因而显得单薄无力。 中学生出现这种毛病,一般是因为读书少。对中外古今的历史、人物、社会生活等等不甚了了,自然难以举出生动有力的事例来。读读《宽容》全书,就会知道:老房龙多么精通世界历史呀!正是那些真实生动的历史事实,支持了老房龙关于旧时代、旧思想、旧习惯的不宽容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而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宽容的论点。舍去了这些真实生动的历史事实,全书就只剩了一副“架子”——几句抽象的理论,谁还会喜欢读它! 嘉定元年(1208)秋,陆游84岁,作《示子通》诗勉励其季子陆通:“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作者如果熟悉中外历史,关注近几十年以及当今世界各国主要是中国的社会生活,就会很容易地找到有关“和则兴,斗则乱”(中国的“文革”,世界的一战、二战,中东的巴以冲突,民族关系,反恐战争,等等)、“竞争带来活力、兴旺与发展,平均主义、‘大锅饭’是死水一潭”(高新技术、新产品、人才、市场以及招聘、下岗等)、“要在‘和’的气氛中竞争、发展”(奥运会的五环旗——那五个环是连在一起的,亚军、季军——“失败者”——在领奖台上与冠军握手拥抱致敬,足球场上伸手拉起被自己撞或踢倒的对方球员,等等)的反、正两方面的生动事例。信手拈它几件,有详有略地娓娓道来,材料不是就“丰富”了吗?材料丰富了,内容自然也就“充实”了。“功夫在诗外”——陆游这句诗,实在是至理名言哪!(可参阅下面网上一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取材谈》网址:全文如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取材谈11月16日 来自奥博教育网,作者未知翻阅当今一些中学生的作文,其水平实在不能恭维,甚至于不忍卒读。记叙文写教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议论文的论据,也不外乎陈景润、张海迪、孔繁森……知识面何等的偏狭,内容何等的空洞。实际上,那些写作文的学生,何尝不是苦不胜言——从何处去寻找写作的材料?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教训儿子的名句。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学诗如此,作文何尝不是?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从何处去寻找写作的材料”。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归有光那篇脍炙人口的《项脊轩志》,借一座“百年老屋”的兴衰史,回忆自己的家庭琐事,表达了睹物思人、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句句传情,处处动人。这对当今的作文写作,应是不无启示的,养分是当今那些教作文者和学作文者能否从“写重大题材”、“表现严重主题”中解放出来。写教师,完全可以写写他的日常生活,写写他与上级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写写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写写他个人的喜怒哀乐,写写他以往失败的教训。写同学,完全可以写写下课后的打打闹闹,写写某次上课时的调皮捣乱,写写做完作业后的无比轻松,写写好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写写某次课余时的恶作剧。写自己,何必一定要写如何如何认真刻苦学习,如何如何“改邪归正”?生活琐事都可入文。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书中自有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美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正确的道路。三、语文课本——人人具备的写作素材考试的指挥棒,繁重的课务,家长的脸色可能不允许学生去涉猎那些所谓的“闲书”,那么,也可将自己的视点放到手中的语文书上,去“天经地义”地看“正经书”。人教社新版的这一套语文课本在书前“说明”中指出:“多数课文后面介绍一则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小知识(或小资料、小言论、小趣闻等),以便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随便读读,不检查,不考试。”确实如此,这套课本的大多数课文的后面,都有一段被学生称为“花边文学”(放在小花方框中)的文字。如在《紫藤罗瀑布》后有一段唐弢关于生命的名段;《梅岭三章》后加上了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句“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在每一篇古文后基本上都有典故,可以丰富我们的古文化知识。……如此等等,二三百则,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主要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此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它存在于你的前前后后,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你服务,但是,这取决于你的思想解放,取决于你的发现,取决于你的归纳整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结构本文的结构欠清晰。如果纠正了上述两项毛病,结构自然不成问题。此略。四、语言本文作者语言通顺、流利,有些语言还很生动,基础很好。病句、错字很少,有几处论断欠恰当,用词不准确,分寸把握失度,是概念模糊、不明事理造成的,多读点书,头脑充实了,自然就解决了,不是大问题。佳句(对事物准确深刻的认识):1、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竞争造就了自我更新与社会的更新(宜改“进步”)。(1段)2、不懂得和睦的(地)相处,只会把自己孤立,而成为社会的弃儿。(2段)3、和平共处,又增添了“合作”的新内涵。(3段)4、事物都是辩证而统一的,在和平的大环境下,“竞争”这个活跃的因子,才能爆发出它的威力。(4段)病句(含用词不当)——对事物不准确不全面不深刻的认识(另及错字)1、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从侧面动摇了这一信仰。(你怎么能肯定是从“侧面”而不是从“正面”或者“根本上”呢?再说,“……历史”上的什么事实“动摇”了这一“信仰”呢?又使它“动摇”到了什么的程度?这样的论断,难以服人。)2、(连上句)人们开始怀疑与思索,开始寻找新的方向。(上文已经说了“和”是一种“信仰”,下文又改用了“方向”,前后不一致,显得思维不清。)3、竞争作为一种话题语言广泛流行于角角落落之中。(1、“竞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早已被人们广泛认可,深入人心;作为一种方法手段、社会生活方式,也早已被世界各国、各民族熟练运用着;作为一个语词,也是亿万大众耳熟能详、在人们的口碑与各种媒体出版物中频频出现的。这三层意思,你是想强调这一个——“‘竞争’作为一个语词”——吗?还是想全都说?2、“话题语言”这说法不好,语意不清晰。3、“角角落落”是自造的,不好。不是什么词都能“AABB”式重叠的。朴实一点,说成“每一个角落”。)4、社会的更新。(“更新”不当。换用“革新”或“进步”。)5、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早已被大家抛诸脑后的“以和为贵”,又作为一个新鲜的名词被重新陈列出来。(参阅病句13。1、整个论断不符合事实——它并没有“被大家抛诸脑后”,也不“新鲜”,故不妥。2、“以和为贵”,是一种“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评价”……,故不能说“陈列”,可用“提出来”之类的词语。)6、“和”与“竞争”之间,究竟孰是孰非。(它们不存在“是非”问题。你是不是想说“何去何从”?选择哪一个的问题。)7、在竞争中获胜,必然打败敌手,独占鳌头,何谈相安无事?(事实上是可以“相安”的——参见上文“二、内容”与下面“病句8”,但不一定会“无事”—— “敌手”会甘心失败吗,会不会引起新的一轮“竞争”?)8、“和”与“竞争”是共存的(“共存”欠当,可以说它们“并不是冲突对立、互不相容的。‘和’的朋友不一定没有竞争,而‘竞争’的对手仍然可以和睦相处,友好共存”——1955年4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万隆<印度尼西亚>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例子。)9、相同物种内的相互帮助……不同物种间的生存竞争(事理不清:“相同物种内”也是有“竞争”的,而且可能会更激烈——“文人相轻”、“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知识产权保护法”、“版权法”等正是激烈竞争的表现与产物;“不同物种间”也会“相互帮助”——生物界的“共生”现象就是相互帮助)10、延绵(不断)(一般说“绵延”)11、要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冗繁(1、一般说研究“问题”、“课题”,不说研究“项目”。2、“繁冗”不能倒过来说。你可能是想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也很大”这类的意思,其实,文章贵朴实,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必非要雕章琢句,多添华彩。供参考。)12、财富过多也会无法驾驭。(此句与本题无关,完全多余!)13、“和”的观念重新问市。(首先,这观念一直就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并不是被人遗忘了以后“重新”想起来的;其次,“问市”不恰当,要用,也得是“想起”、“提出”之类的词语。)14、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小的团体。(这“团体”很可能是“大”的,用“小”不恰当;“力量”“集中”了,不就“强大”了吗?)错字很少,略。五、书写与卷面因为阅卷老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本文,故作文的书写与卷面对老师评分影响极大。本文作者书写基本功很好,卷面整洁,涂抹处很少,字也写得很漂亮。希望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看看吧~~兴许会对你有些帮助!!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生命的过程就是竞争的过程。

的确,一个人的生命中怎能少得了竞争呢?学业方面的竞争、事业方面的竞争、生存方面的竞争……都是人生中难免的竞争。

总有人抱怨竞争之残酷,竞争对手之强大。不过,在我看来,时常抱怨的人一定不曾体会到礁石因海浪冲击而美丽,悬崖因险峻而雄奇,梅花因风雪而芬芳……而生命,因竞争而精彩!

古话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自古便是万物的生存之道。不过,我们竞争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我们竞争,更多是为了让人生更加多彩,让生活更具活力。

有对手才有竞争——春秋战国,风起云涌;楚汉之争,千古流传;三国鼎立,永载史册……抛开输赢不论,对手之间应该要彼此尊重。尊重对手,使竞争变得公平、公正,才称得上一个合格的竞争者。

我们要学会竞争,也要学会合作。

中国女排曾咤叱体坛,由孔令辉、刘国梁组成的男乒双打“黄金组合”曾在奥运会、世锦赛上连连夺冠……靠的正是永不服输的意志和默契的配合。

当孔令辉和刘国梁摘下双打桂冠之后,又双双站在了单打决赛赛场上。这是一场巅峰对决。孔令辉最后胜出,刘国梁惜败。赛后,两人相拥,观众欢呼。这一次竞争带给人无限感动。

精彩的生命需要竞争,而生命也因竞争而精彩!

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了许久,以竞争为话题的文章。

我认为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最重要的是让大家,团结协作,并在团结协作中让大家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班集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奏出最美妙的音符,人们听到的,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美的班级乐章,在班集体中不断成长。以竞争为话题的文章

但彩虹的美丽在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每个人都能在班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谁都无法替代。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个集体的建设时,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彩虹般迷人的色彩。所以在让班集体的每位成员团结协作之时,也要能够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如此呢?那就是给大家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而当我们有了共同的目标后,我们就拥有了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其次,举办一些在学习方面的竞赛活动,培养在大家的竞争意识和调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

因为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班集进步有促进作用。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提高自己的水平;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我们的生活的乐趣。

《威尼斯商人》中有这么一句话:“一时的对手不应该成为永远的敌人。”乔丹也说过:“他只是我事业上的对手,生活中我们依然是哥们儿。”苏格拉底更是一言道出了真谛:“无论竞争多么残酷,人与人之间都不应该抛弃温情。”是的,竞争不应该抛弃温情。

金銮殿上,面对高高在上的武则天,狄仁杰壮起了胆子:“陛下,娄师德为官不正,贪赃枉法,曾因一件小事而滥杀平民——铁证如山!”说到这里,他心虚了。娄师德与自己素来不合,不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劲敌。可今天所参都系子虚乌有啊,怎么办?把心一横,豁出去了。

武则天微微一笑,顺手拣了本奏折给狄仁杰:“爱卿,看吧。”狄打开一看,面色大变:上面全是娄师德请求为自己加官进爵的话。多少年来,强烈的竞争意识使自己的心灵严重扭曲,千方百计,他都想扳倒娄师德,可没有想到,对手送给自己的,竟是如此的一份真诚。也许激烈的竞争能蒙住人的双眼,然而心灵深处真诚的阳光必将冲破重重迷雾,照亮一片明朗的天地。人情之花,不应该被竞争的火焰熏得枯萎。

漆黑的夜,隔着帘幕,人们依稀听见从指间流淌出来的泉水般的声音。它轻轻地流动着,如朦胧的月光那样温柔,又如潺潺的溪流一般缠绵。许多熟悉李斯特演奏技巧的人认为他的风格有了变化,取得了更可喜的成功。当演奏者在明亮的灯光中致谢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不是李斯特,而是另一位当时并不知名的音乐家——肖邦。毫无疑问,他一夜成名了。然而,安排这场演出的正是李斯特本人!

作为一名久经历练的乐师,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他将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然而,一颗真诚之心使他帮助肖邦,哪怕是以自我付出为代价。

的确,竞争不应该是对对手的压制和打击,在真诚之心的指引下,竞争也可以变成一种扶持,一种鼓励,一种自我鞭策。人情,可以在竞争中升华。

据说,乔丹在一场比赛中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比自己表现更好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想,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友情、亲情,以一颗真诚的红心,来照亮前进的道路。

过度竞争的议论文素材

同学:一帮同学在小卖部打群架。企业:腾讯封杀306国家:不晓得。。

1中国美容业的恶性竞争超女王贝整形致死一事,震惊了美容业,也吓坏了很多美容顾客。为什么整形美容如此可怕?为什么欧美主流的营养美容理念在中国却很落后?……其实,美容业内的问题由来已久,据中国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美容业的投诉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主要是四:美容院太多,创业门槛太低,恶性竞争。顾客少,但“美容院却太多”!因为,在中国办一家美容院太简单了,门槛太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美容院基本都是门槛最低的“店铺经营”。开餐馆,都要在临街商铺。但很多美容院已经开始用商住楼、写字楼、甚至居民楼经营。几张床、几台简单的仪器……就可以开张,不需要严格的审查和资质。所以,很多女孩,不想上班,最简单的就是开个美容院。其结果当然是遍地美容院!这就只能是恶性竞争,谁也活不好!据不完全统计:21%的美容院在一年之内关门倒闭。中国的美容院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就是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升级、模式化、标准化。纵观全国的美容业,我们可以发现:唯有象Ti-27、漂亮宝贝、芙蓉园、梦巴黎、尹子……等品牌美容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做大做强。2QQ与360的恶性竞争 如今,越来越多的恶性竞争手段出现在同一个行业之中,尤其是快速消费品、互联网、家电等竞争激烈的行业。为了排除异己、攻城略地,手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黑公关、口水战、终端封杀、技术屏蔽、贴身肉搏、诉讼……无所不用其极。攻击对手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从11月3日宣布让用户作出360与QQ“二选一”的决定后,和360的“战争”一直在升级。10月14日晚,发出公告称正式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做出赔偿。而360也向媒体表示:“QQ窥私事发后,发假新闻说360涉黄,并用技术手段全面封杀360隐私保护器的下载地址,阻止网民下载,对此,360将提起反诉。”3同学之间的恶性竞争人与人之间竞争不足会导致社会发展迟缓甚至停滞. 人与人之间竞争过于激烈会导致社会不公,两极分化严重甚至引发激烈矛盾和冲突. 社会发展的两的目标就是发展与公正,能兼顾这两方面就是最好的社会体制.而这两方面既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承,所谓兼顾就是利用人与人竞争的程度来调节. 大到社会小到单位都是如此,需要把握合适的竞争程度才能搞好.竞争程度不足就缺乏激励机制而没有进取精神,而竞争过度则会让失败者破罐破摔甚至起破坏作用.所以最好的管理模式就是既多劳多得,又能保证能力差些的人有饭吃. 我们不想看见下一个马加爵,应为在我看来,他是个恶性竞争的恶果,正是应为他的生活拮据,而又处于现在这个恶性竞争横冲直撞的社会,每天面对着其他人的挥金如土,穿金戴银,才会滋生出残杀室友的念头。3国家的恶性竞争据称美国与欧盟对中国出台的一系列经济贸易制约条款 ,这难道不是一种恶性竞争吗?中国的日新月异,翻天覆地难免使得美国与欧盟等国家的嫉妒与提防。但是如果卷入了各国之间的恶性竞争,那么世间必定会打乱,人民难免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注:良性竞争的事例 要求同上,太多了,,,随便就是了,要不你把上面的事例取相反数吧!(@﹏@)~

竞争话题高中作文5篇

如今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相信从小到大围绕我们最多的就是竞争。它无处不在,就像是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包围着我们。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竞争话题高中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佛有云:“荣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难看出,佛祖的心境。

平常心,这个听上去挺禅意的词,是多少人一生追求的意境。

一只在古刹修行千年的蜂蛛,千年来含情俯视寺前草尖上的一颗清露,却不曾留意常常轻拂它的那一缕和风。

佛祖问它:“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蜘蛛说道:“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将蜘蛛、清露、和风点化成人,他们经历生生死死,百世轮回,其间蜘蛛与清露爱恨离合,蜘蛛受尽千般磨炼,万分凄苦;但是,幸福时和风为他祝福,痛苦时和风为他疗伤。

日月穿梭,转眼千年似水流过,当佛祖再问蜘蛛:“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蜘蛛顿悟“世间最珍贵的是以平常心去珍视现在所拥有的幸福。”

蜘蛛是幸运的,因为经过千万年的磨难,它终于领悟到平常心的真谛。而我们,一生不过百年的人类,又有几个能悟出这番道理呢?难道我们不是在一个又一个“得不到”和“已失去”中反复挣扎,一天天衰老吗?得不到的终于得不到;已失去的永远不回还。有一颗平常心的人知道,往事如烟,终将随风散去。执着于过眼烟云,又错过了新的相遇,让又一段似水流年,慢慢老成过往,岂不枉度了好韶华。

有平常心的人,却不是阿Q那样的自欺欺人。他们是把事情看得最清楚,最透彻。因为通透了,所以才看得开。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就是拥有平常心的人所拥有的生活。

可惜的是,世人都还沉浸在功名利禄之中。多少人仍会为争功而大打出手,为了争名而绝情绝义,为了争利而以身试法,为了高官厚禄而不耻做“狗人”,向人摇尾乞怜。

一天,一个富人走在街上看到一个穷困潦倒的乞儿,原以为乞儿生活无着,忍饥挨饿,一定十分痛苦;可富人看到的却是一张明媚如阳光,洋溢着笑容的脸庞。富人不解问乞儿快乐的原由。乞儿答道:“因为我一无所有,但我却没有失去我生命中的精魂,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虽然我没有金钱,但我拥有阳光,我拥有四季;我拥有善良的人们的关爱;我拥有思考的自由……”是啊,正是这种精魂可以让一个人成为不灭的神。

而我,一个俗人,仍在“得不到”,“已失去”中徘徊。

手中不过瘦笔一支,只有笔耕不辍。

竞争从远古时代走来,伴随着进化史上严格的淘汰式的生存斗争,已绵延了几万年的历程,可以说,竞争无时不在。

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素养,更要看他如何与对手竞争。懂得竞争精髓的人,不会汲汲于眼前的得失胜负,他会以水的温柔,海的宽广微笑着面对竞争,面对对手。不是各自指摘,而是心平气和地探索双方的优点与各自的劣势;不是恶语相向,而是心中倔强地坚持,但仍不忘留给对方鼓励的话语。竞争是真正意义上平起平坐的携手共进。赢要赢得坦荡,赢得纯粹;输也要输得坦然,输得心服。

竞争不是厮杀,大可不必视对手为眼中钉、肉中刺,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竞争对手之间需要和睦融洽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的精心维持。给对手一张笑脸,心灵的浓雾自会消散,心中会荡满阳光的灿烂。没有人会把自己囚在孤独烦闷紧张凌乱的心情中,人人都需要爱,和对手之间的友情是对双方最大的尊重与鼓励。单调的你争我夺式的竞争,抛却了人情基石的竞争,总有一天会使每一个人感到乏味而厌倦。

乔丹是篮球界独一无二的王者,不仅因为他高超的球技,更因为他总以宽容肯定的眼光对待他的对手。他曾对自己最大的对手皮蓬说,你的三分球动作流畅自然,更胜我一筹。对方惊讶于他的敏锐的观察与无比的大度。当他的对手战胜自己时,乔丹流下了眼泪,不是沮丧于自己的失败,而是激动于对手的胜利。高中作文竞争与人情不是隔绝于天地两极的决裂,它们是可以契合的,而当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时,便会折射出不同寻常的人性的美丽色彩。

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竞争也日趋激烈,但并不等于说人情注定更淡漠。在无处不在的竞争中不要忘记融洽一切的人情,因为时代的理想化的竞争在于双赢。即使是淘汰式的竞争又能怎样?只要你伸出热情的手,你赢得的将会是对手对你的尊重,赢得的是一种生命的尊严。人生历程很长,社会历程很长,偶尔一段路上是对手,相逢便是缘。也许在生命更长的旅途中,你和你的对手,将互相扶持跨越艰险,相互鼓励着走出风雨。

所谓竞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争胜过对方的行为,也就是双方争夺一个目标,而且只有一方能胜,而合作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的,且双方共享结果,关于竞争的作文。

对于竞争,在场的各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没有中考的竞争,我们也就不会站在这儿,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缺少了合作,“南北对话”“南南合作”都将成为空谈;缺少了合作,建立国际空间站将成为泡影;缺少了合作,我们今天将仍活在“非典”的阴影下,处于禽流感的困扰之中。

但竞争与合作并不是对立的,有的同学却把它们分得太开了,有的只谈竞争不谈合作。当别人问他问题时,头也不回甩去一句“不知道”,认为把别人的疑难解决了就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对手,对自己的竞争不利,这样的人是自私的,最终将被社会淘汰,有的则认为竞争是没有必要的,片面讲究合作,从而导致了安于现状,无进取心的悲惨状态,当他还在安乐窝里做着美梦的时候,这个世界已将其遗忘。所以,以上的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把竞争与合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让他们物尽其用,物为我用,使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戏,那么竞争就是台下一双双挑剔的眼睛,而合作就是与你一同演出的朋友。同学们,让我们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升出最艳丽的花

我的竞争对手很多,但最扣人心弦的是:今年三月八日这天,我校举行的“庆‘三.八’”作文和朗诵比赛。

这次比赛规则是: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两个组别,每个组有六人参加,每一组评选出前一、二、名给予表彰奖励。

我所在组的竞争对手有五年级的李天琪、张丽、王成思和我班的李娟、李秀玉,一共六人。在这之前,就听说五年级同学的作文写得特别好,朗诵能力也不错,而我班的那两名同学可是作文高手,所以我特别紧张。

我写的作文,自己感觉还不错,材料新,表达方法独特,取胜应该没问题,关键就在朗诵了,作文素材《关于竞争的作文》。比赛开始了,先是李秀玉和张丽,他们那一个个生动的词句就像一颗颗炮弹轰击着我的耳朵,我开始担心了,我怎么才能胜过他们呢?接着是李娟和王成思先后上场了。他们清脆、富有深情的朗读,每一句好像是一根针扎着我的心,我更加担心了。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轮到我了。我想:今天我就豁出去了!我大步走上演讲台,信心十足的开始了我的演讲。“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妈妈,您是灿烂的太阳》…….”演讲时,我特别注意到事前老师给我指点的迷津:声音洪亮,词、句中的抑扬顿挫,特别是朗读时的感情表达…..三分钟之后,我完成了这次具有挑战性的历程,在为自己成功的演讲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有几分忐忑不安,毕竟还没有名次结果。

现在是公布比赛结果的时候了,我的心就像云一样,漂浮不定,觉得特别紧张不安,在我的等待之中,终于等到了:“六年级廖梅第一名”如愿的名次。我当场就一蹦三尺高,并大声喊道:“我胜利了!”

这是我第一次与人竞争,并且战胜了我的强劲对手,我是多么的高兴呀!

若两个人因竞争而反目成仇,互相利用,互相陷害,那么他们二人绝对不是朋友,存在的也不是真正的友谊。

如果因竞争而失去了友谊,那么他所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

朋友间友谊的见证,可以使竞争减小压力,可以使竞争降低难度,可以使竞争者增强信心。

面对竞争,朋友之间并肩作战,其利无穷。

竞争是残酷的,而友谊是温暖的。一切冰遇热会消逝,一切严冰遇阳光总会融化。

竞争的风帆在友情的海洋里,可以乘风破浪,奔至彼岸。而风帆失去了海洋,无法航行;海洋失去了一只风帆,依旧会有其他帆船。

竞争是短暂的,而友谊却可以长久。长久的友谊,可以暖人长久;而短暂的竞争,除了短暂的胜利喜悦,就是“恼人”的失败体验,无法暖心,却可能寒心。但是,并不是只要友谊不要竞争。

当今社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竞争,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竞争的本钱。而力量可来自于团结,团结则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

所以,友谊可以铸就竞争的成功。

有人说:“人生的劲敌是自己。”如若不是,殷浩又怎会淡然?殷浩与桓温本就不同,一个能文一个能武,毫无可比之处。他们本就像两条人生的射线,以同样为国效力的起点,却走出两条不同的轨迹。所以,桓温的竞心放错了地方,而殷浩则给自己一个真正的对手,那便是自己,要与自己竞争。

在不免乏味的生活中,也许你认为处处是“针眼”,偌多的对手早虎视眈眈望着你。过后你就会发现,跟假想敌的角逐会让你筋疲力尽。

科比刚来NBA湖人队时,毫无价值可言,顶多享受着“NBA新球员”的名号,而他却一直想超越当时的湖人明星奥尼尔,他以为奥尼尔会多么在意。但是当科比打响篮球奇迹的号角时,他才发现只有和奥尼尔合作时才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他的确胜利了,战胜的是自己,绝非奥尼尔。

也许这也行得通,锁定一个目标,不断战胜自己,让自己成为的对手,同时也获得最多的利益。

人生难免会存在诸多比较,就好像脱茧的蝴蝶比谁都能更华丽地展翅,浩瀚无际的大海谁能更波澜壮阔,我和你谁更成功等等,到后来根本没有尽头。

只有跟自己比,你才能更强大,一味跟别人比,只会两败俱伤。与自己竞争,你才能用独特的眼光发现不足,改正缺点,你才能到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只有你自己修改人生,才能更准确地定位,更完满的填补。

我们高中生对竞争早已习以为常,我们会竞争,爱竞争,却都只跟自己比。兵法上的惯用语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最了解人类的仍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当成目标,洞悉自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

我们是在与自己的竞争中成长的,即使有过虚拟的对手,现在也早已不复存在。蝌蚪只有在前一道力气上再加注一气,便可冲破泥淖流向水源。

殷浩与桓温的故事让后人紧铭心记的,便是无论是谁,永远的竞争者都是自己,你所想象中的对象并没有,也绝不是你前进中的要逾越的障碍。

只有努力与自己竞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人们早已耳熟闻详。不可否认,生活处处存在竞争,我们固然渴望第一,也要拥抱理性。

竞争固然是残酷的,胜利者璀璨夺目,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但竞争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色,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拿人格做赌注,即使遗憾退场,也要优雅地落幕。

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万事万物都是在竞争之中生存,植物也不例外。热带雨林中的“绞杀现象”,就反映了林中竞争的激烈程度。雨林中有一类榕树,它的果子被鸟儿吞食后不会消化,随粪便落在其他乔木旁,在适宜环境下便会长出气根,扎入土壤,吸收和抢夺寄主的水分与养料。一段时间后寄主枯萎而死,气根取而代之,成为独立的大榕树。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协会后,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中国不像一些国家想的那样,无法适应国际的激烈竞争。反而愈挫愈勇,某些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中占一席之地。这就是竞争的力量,它能激励一个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生产效率,提升速度,加强管理。国际竞争如漩涡,只有逆流而上,不断竞争,才能成就一个好的企业。

竞争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但是过度的竞争与攀比是对个人不利的。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有卓越的才华,智勇双全,丝毫不亚于诸葛亮。但是,令他有名的并非是他的才华,而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嫉妒心。设想如果他能宽容大度,理性对待竞争,努力让自己更加完善,就不会吐 血身亡,结局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理性对待竞争,我们要有宠辱不惊的淡然,无论谁输谁赢,结果都不重要。可贵的是能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才是竞争的真正意义。加缪曾说过,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与心的安宁。

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并非是胜利,而是在与他人一番番较量里不断自我升华,一次次叩响心灵无愧于心,给竞争插上理性的翅膀,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zixinziqiang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