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部剧从一个人物身上来展示当时历史的发展。
《琅琊榜》精致的画面造型、尊礼尚义的高远立意以及细致入微的细节关注充分彰显了该剧制作的高水准与严要求。《琅琊榜》传递给我们的,是人性中最温暖的东西,指向的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明亮的部分,也是最能打动人心和唤起情感共鸣的部分。它在向观众传达着价值观,完全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一片精神天空。那么学界对电视剧《琅琊榜》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学界涌现大量相关研究文章。
截止到目前,知网上收录的关于《琅琊榜》的研究文章有250余篇,维普期刊共收录452篇,这些研究文章研究内容非常广泛,除了大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作品的内容、思想、艺术等进行研究之外,还延伸到与其他作品的比较研究、对导演等相关作者的研究,更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疾病在电视剧〈琅琊榜〉的叙事功能探索》《琅琊榜:好团队是怎样炼成的》等。
二,学界多角度探讨
如,“一曲《琅琊榜》令人潸然泪下,但其中悲剧性意境的呈现不仅对环境的烘托,更进一步上升为全剧的审美境界、审美品格”。通过考察《琅琊榜》对《红楼梦》的“化用”,人物命名原则的借鉴,以及对二者“女性意识”的互文性解读,指出“《琅琊榜》承袭了《红楼梦》”。从形式上来看,《琅琊榜》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历史题材电视剧未来的发展而言,《琅琊榜》的出现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若我们从新历史主义互文性理论视角加以考量,不难发现,这部电视剧所反映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具体且深刻的”。作为以男性形象为主的电视剧,《琅琊榜》以其不多的女性角色,打破了以往影视剧中女性角色懦弱、胆小的刻板形象,彰显出了女性独立、自主的新形象。
《琅琊榜》影射的政治历史一:政治设定梁武帝的执政时间,不仅在南朝四代中是最长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仅次于康熙、乾隆、汉武帝,与万历皇帝一道并列第四。即便我们退而求其次,根据这部虚构的电视剧来查找,至少也超过了13年,而南朝历史上执政时间上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只有宋文帝刘义隆的30年和梁武帝萧衍的48年。在政治斗争的狠毒方面,剧中采纳了刘宋一朝的特征,在对经济社会状况的侧面刻画方面,则带有萧衍中后期的显著特征。比如庆国公一案、滨州侵地案等,就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世家大族对平民土地的兼并,是自东晋南渡以来一批北方人客居江南后,就始终没能解决的问题。当时采取了放任占田政策,南方地区为安置北方流民而在其聚居地设置的州、郡、县,其名称仍沿用其北方故地的州、郡、县名,所以在名字前加一个“侨”,也就是临时借住、客居于此,以后还是要光复北方、统一中土的。可是,这批北方来客、海外侨胞住下可就不走了,这给南方的土地、户籍、社会治安管理当局制造了一个人户分离的治理难题。这就是东晋、南朝一直推行的“土断”政策的由来。也就是通过整理户籍、调整行政区划,使人地、人户相匹配,居民按其实际居住地编户齐民、依法纳税,加强国家对人口和土地的控制。梁武帝后期政治,失之于宽、失之于惰。《南史》卷七《梁本纪·武帝纪》说他:“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爱愆犯,多有纵舍,故政刑弛紊。”《隋书·刑法志》通过秣陵老人之口说他:“陛下为法,急于黎庶,缓于权贵,非长久之术。诚能反是,天下幸甚。”我们看看,剧中的梁帝是否有这种“急于黎庶,缓于权贵”的影子,对皇子们真正的违法大恶姑息纵容,反而时时以一些小小不然之事为意、动辄得咎,确是一把帝王心术的好手。百姓生死、民生艰苦,都不如维护中央和体制的威严来得重要。大梁的盛世伟业,就这样断送在他的手上,整个官僚体制迅速朽烂下去。当初亲历了改革上升期的老同志言侯才会面对梅长苏大声抱怨:“这还是我们当初想要建设的那个强盛国家吗?”靖王登基后,面对内忧外患,为矫治弊政,开始全面深化改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琅琊榜》影射的政治历史二:年代设定虽然该剧整合了很多朝代的特色,但基本的时代背景设定在南朝梁,是可以确认的。然而我们又不能简单地将之与历史上的南梁对应起来,而是必须将时间轴向前延伸到永嘉南渡、晋祚东移,向后伸展到整个武夫僭政、宋齐梁陈。南梁的立国,只是这两个多世纪的连续统中的一环。论中国历史上高层政治斗争的残酷血腥,前有春秋、后有晚唐五代,夹在其间的南朝可算是第二个高峰。父子相杀,兄弟相残,叔侄互害,大臣弑君,君诛大臣,衣冠禽兽轮流坐,城头变幻大王旗,在此期间不可胜数。这个年代的皇帝是真正的高危职业,不是他自己要做皇帝,也不是别人选他做皇帝,是被一股无形的时势推搡着,不得不如此。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更重要的是他被卷入了历史的行程。从这个角度看,仅仅把梁帝看作梁武帝还是不确切的,他实际上囊括了宋、齐、梁三朝嗜杀暴君的共同特点。王夫之在点评这段历史时说:“宋可以有天下者也,而其为神人所愤怒者,恶莫烈于弑君。篡之相仍,自曹氏而已然,宋因之耳。弑则自宋倡之。其后相习,而受夺之主必死于兵与鸩。”作为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刘裕本为东晋大将,在他之前,王敦、桓温、桓玄已经先后几次依仗武力发难,或另立中央,或一度成功迫使中央让步。一般认为,刘裕的政治资本,主要是在北伐战争中光复洛阳长安,建立不世战功,然而他们忘记的是,让刘裕开始站上政治制高点的,却是当中央面对桓玄叛乱时,他率先表态勤王所获得的政治正确和政治声誉。刘宋政权,奠定于其在东晋时期扫平内外敌对势力的基础上,按说是很坚实的。但刘裕仍然对晋宋禅代的合法性缺乏“三个自信”,以至于先杀晋安帝、另立恭帝,后恭帝禅位、废为零陵王后,又派人以棉被将之闷死。船山先生感叹:“夫安帝之无能为也,恭帝则欣欣然受之宋而无异心,宋抑可以安之矣;而决于弑焉,何其忍也!”相比这种惨烈的政治斗争,开创禅代模式的曹氏父子的做法,在政治文明上简直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宋武帝在位三年就死了。他有七个儿子,长子刘义符(少帝)即位后荒于国政,被三个顾命大臣所杀。次子刘义真被刘义符所杀。三子刘义隆(文帝)登基后,被自己的儿子刘劭所杀,五指俱碎,死状极惨。四子刘义康被他三哥刘义隆赐死。五子刘义恭被他三哥刘义隆的孙子杀害。六子刘义宣被刘义隆的儿子所杀。七子刘义季终日酗酒,得以幸免。宋文帝刘义隆被害后,经过一轮厮杀,政权逐渐稳定到他的儿子明帝刘彧手里。明帝大开杀戒,他的同辈兄弟及其子孙诛戮殆尽。一折使瓜好,再折使瓜稀。三折犹自可,折绝抱蔓归。偌大一个刘氏家族,传到第三代领导人这里,折腾得快要绝户了。明帝祸害自家兄弟,却忘了自己的性功能障碍和阳痿老毛病。史书说他:“明帝素肥痿,不能御内。”看来还不止于阳痿,可能是因为肥胖的缘故(减肥真的很重要),连完成床笫间的基本动作都成了问题。那么,如何化解这场接班人危机呢?书上是这么写的:“诸王妾有孕者,密取入宫,生子,则闭其母于后房。”就用这样的偷人方式,刘宋王朝续命到第四代,最终被萧道成的南齐取代。对这段历史,赵翼做了如下评论:“当其勃焉兴也,子孙繁衍,为帝为王,荣贵富盛,极一世之福。及其败也,如风之卷箨,一扫而空之,横尸喋血,斩艾无噍类,欲求为匹夫之传家保世而不可得。斯固南北分裂时劫运使然,抑亦宋武以猜忍起家,肆虐晋室,戾气所结,流祸于后嗣。孝武明帝又继以凶忍惨毒,诛夷骨肉,惟恐不尽,兄弟子姓,悉草薙而禽猕之,皆诸帝之自为屠戮,非假手于他族也。卒至宗支尽而己之子孙转为他族所屠,岂非天道好还之明验哉!”综观南朝四代,围绕皇位的斗争最为剧烈者,莫过于刘宋。虽然梁武帝时期,昭明太子去世后,也出现了一时的权力真空,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但与刘宋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至于夺嫡的戏码,显然嫁接于清代,不过平移类比于南朝,倒也说得过去。《琅琊榜》影射的政治历史三:地域设定琅琊榜的琅琊,指的究竟是哪里?有人说是琅琊山。这个琅琊山,显然不是那个“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也不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述的那个蔚然深秀、环滁皆山的安徽滁州琅琊山。我们不要忘了,《琅琊榜》的出品方中前面两位是“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那么,这个琅琊所指的,显然应是今山东省东南沿海一带的古琅琊郡,大体涵盖临沂、青岛、诸城、日照等地。这也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做琅琊王时的封地。“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氏兄弟,也出自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这提示给我们我们另一个角度:只消在宋齐梁陈四朝之中做个简单分类,看看都有谁的统治区域覆盖了古琅琊郡的范围,就基本能断定《琅琊榜》所指涉的具体年代。要知道,在当时,山东半岛是北朝(先是统一的北魏,后裂变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与南朝争夺的焦点,更是搅动当时整个东北亚国际政治格局的核心。南朝拿下了山东,就意味着有了进图中原的巨大潜力,而北方域外势力也会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向势力强大的南朝遣使进贡。反过来说,北朝失去了山东,非但内部的统治合法性面临直接挑战,外部少数民族势力也会开始蠢蠢欲动伺机远交近攻、偷袭包抄。刘宋军事实力最强,据有整个山东半岛;南梁次之,越过了淮水,基本上以琅琊郡为界形成南北对峙之局;南齐再次,基本以淮水为界;最弱是南陈,北向只能以长江为界,西向则失了川蜀,基本上是三国东吴时的势力范围。电视剧第一集中就暗示我们,琅琊阁还是大梁的领土,至少是边境线上靠近己方的区域。否则,我们很难相信当时的五珠亲王誉王殿下,可以轻车简从地去敌国番邦作一番跨境考察。
我说得好剧中的:林殊的林指的是谁,江左盟的江左又是什么意思,赤焰一案的,赤红也。我想谁都明白!!!!
多少字的呢,,这个我可以写的文献资料。在这一部分要注意文章中出现的文献必须写在参考文献中,文章中没有出现的文献则不能放在参考文献中。另外,文献资料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它既可以是国内的期刊、杂志、书籍,也可以是国外的。另外,教育部印发的一些文件也可以作为参考。同时我们还可以去网上搜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最新的资料等。
就是唐时期。也是隋唐时期的萧选。而且这部电视剧一直在围绕着李世民,是怎么夺位的。
《琅琊榜》这部剧主要是以南梁时期作为背景,同时本部剧作中出现的大梁王萧选并非是隋唐时期的萧选。
首先,根据剧情介绍,主要背景发生在南梁朝时期,根据剧情显示的一张地图,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在南梁时期。此时,大渝兴兵南下,林殊随父亲出兵打仗,但是战败,他隐姓更改名字,也就是剧中盟主梅长苏。同时,在南朝的时期,以当时统治者萧衍,他的封地在古梁郡,所以国号为梁。又因为姓萧,因此又被称为萧梁朝。
其次,《琅琊榜》剧中描述的的萧选陛下,在他统治时期,论文治,让朝廷荒诞,乌烟瘴气,使得百姓们民不聊生,同时,他也不把心思放在治理朝廷上;此外,论武功,他诛杀赤焰军自毁长城,随后竟然能让自己人和自己人打仗。萧选皇帝本应该需要掌控大权,面对事情应该果敢果断,正是因为他犹豫,优柔寡断,引发内乱,甚至动摇了国土。此外,隋唐时期的萧选和本剧的萧选其实并不是同一个人,两个人的背景时代不同。
最后,《琅琊榜》因为本事是一部电视剧,里面真实的成分并不多,因此,这并不是一部历史小说,因此,我们也只能根据剧情判断出来《琅琊榜》这部剧的时代背景。同时,《琅琊榜》中的萧选其实根本不在乎百姓疾苦,更不在乎朝堂的乌烟瘴气,整体不问世事;同时他也根本没有能力控制朝堂势力之间争斗的程度,实在是一个位昏君。然而历史上的南梁皇帝是萧衍,他是一位能够不断地及时更改错误,察纳雅言,广开言路,是百姓心中爱戴的皇帝。
因为《琅琊榜》仅仅是一部电视剧,而并非是一部历史小说,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剧中出现的情景从而判断出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是在南梁,同时正是因为在南梁时期,因此剧中的萧选和隋唐时期的萧选并不是同一个人。
网络文学的跨媒介传播,对社会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琅琊榜》为例,它所传播的家国之义、兄弟之情和赤子之心在热播之初便给予了观众极大的心灵震撼。《琅琊榜》的播出不仅仅对国内观众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中国文化推向了世界。那么《琅琊榜》播出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一)网络文学跨媒介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使各媒介之间的壁垒逐渐消失,媒介之间的联姻使网文再次火了一把。也正是由于网络文学对于跨媒介传播的过度依赖,从而使人们忽略了文学的独立性。许多网文作者因为创作的小说被搬上大银幕一炮而红,让其他写手看到了一条捷径,纷纷效仿。但值得注意的是为改编影视剧而创作的小说是违背网络文学写作初衷的。网络小说及其所改编的影视剧为了能拥有更多的受众,会尽可能在遣词造句方面更加通俗易懂,甚至趋近低俗化。这样一来,网络文学作品趋于娱乐性和肤浅化,而非文学性。文学作品自古以来带有教化性质,而非如今的娱乐至上。因此,文化产业长此以往发展会迷失在消费主义的漩涡中。
(二)网络文学跨媒介传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以《琅琊榜》为例,自从它被改编成电视剧之后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凭借其极其优异的收视率为其著作方、版权方和制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随着其热度持续居高不下,作者海晏趁热打铁推出了《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随之而来的便是相关的游戏和漫画,这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文影视改编的热映,巨大的舆论效应将受众的目光再次转回网络文章,网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文的版权交易越来越频繁,推动了更多同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制作,这就有力证明了网络文学的跨媒介传播频率越来越高,商业效益就越来越高。这种跨媒介合作的商业模式以不同的平台给观众不同的体验,以后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梅长苏出身高贵,重臣父亲皇帝舅舅开局及巅峰,但是因为皇帝的疑心家族覆灭,从悬崖落下亲情已经失去兄弟无法相认,甚至以前的爱情也成了奢望,后来更名改姓进京,辅助好兄弟一步步走向太子之位,为父亲为枉死的将士平反,最终听到皇帝舅舅的道歉。重塑赤焰军平定战乱,重驻北境防线完成了作为赤焰军少帅的使命
因为主角梅长苏的江左盟宗主身份,除了朝廷的威势磅礴之外,还增添了一股青山绿水的气息,以及城外江湖的气息。 每当古琴声和凄凉的声音响起,哪怕姜作美郎身处金陵的力量漩涡中心,望向窗外,望向前方,仿佛雪花已经触碰到了他的身体,久久不会融化; 茶香清爽,香气悠长; 那种感觉贴在观众的心上,挥之不去,给人一种历史剧和传统武术交替出现的感觉。
哪怕是恩同骨肉,哪怕是亲如兄弟,也无法把握那薄薄一层皮囊之下,藏的是怎样一个心肠。·想要对付他们,一定一定要比他们更狠。该利用的还是要利用,稍有不慎,我们的大业就会万劫不复。谁又真的比别人都强,只不过这些年禅精竭虑,只想着这一件事,自然就会周全许多。·只有诚心没有手腕是万万不够的·命运的车轮已辘辘驶近,再怎么多想已是无益,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重新扭转时间的因果。·人的感情就是这么复杂,并非简简单单的黑白是非,可以一刀切成两半。·当你不知道敌人的剑究竟会射向何方时,一定要先保护住自己最要害的部位,只要不被一招将死,其他的都可以徐而图之,慢慢修正。·其实让我觉得无比痛苦的,说到底还是那个真相本身,而不是揭开真相的那只手·世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以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涯路远。·该来的总会来,我们彷徨,恐惧,抗拒毫无作用,徒增烦恼而已。·如果我们把成功的机会,都押在对手的选择上,那便是下策,只有无论当对手做出何种选择,我们都有应对之道,那才能算掌控住大局。·只可惜,这世上最好的药也只能救命,却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圣贤从来没自己选过死,他们只会劝别人去死
上一篇讲了琅琊榜中,梅长苏顺利出山。看似他一直站在誉王身边出谋划策,但实际上一桩桩,一件件的贪污,侵地,藏尸,杀人案被翻出,虽然打击了太子的势力,但也将誉王的羽翼渐渐折损。 朝堂六部易主,被梅长苏找来一些不参与党争的纯臣替补空缺,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绝对中立。 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大的赢家变成了靖王,这样的微末变化在悄悄改变着,连一向猜疑心很重的梁帝也忽略了这些变化背后的权利培植。 所谓的纯臣,只是不参与太子和誉王的夺嫡之争,一向被排斥在朝廷主流之外的无权无势之人。 但当他们看到靖王节节高升,嗅到了新的机遇时,他们难道不会蹇拥到靖王麾下,组建起另一个势力集团吗? 而在两方厮杀激烈之时,他又作为靖王的铠甲,让他避开了锋芒,扶摇直上。等到那两位回过神来时,靖王早已经扎稳了根基。 接下来,朝堂六部基本稳固,他又调转枪头,对准了当年联手算计他们家的两个最大的幕后boss,这一次他要各个击破。一个是皇帝的驸马,一个是皇帝最信任的间谍组织的首脑,谢玉和夏江。谢玉是太子的心腹,夏江是皇帝的心腹。 除夕之夜,由他导演的一场好戏在谢府上演,谢玉察觉到他和当年谋逆一案有关的旧人时,就出动府兵,要杀他灭口。 不料,谢玉杀他灭口早已在他的谋划之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谢玉以谋害内监的罪名下狱。 他进狱中探望谢玉,用激将法激怒他,最后使得他说出了事件真相里的关键人物。 “我倒不是说你比一般人更笨,你只不过是比我笨罢了。就是因为我比你聪明,所以你会怎么反应,计划什么,谋策什么,我都看得破,而反过来,我在想什么,我会怎么做,我到底如何筹谋,你却是半点也看不透。这么一来,你怎么可能不输,怎么可能不败?而且输了之后都琢磨不通自己是怎么输的,这不是笨,又是什么呢?” 对谢玉这样的一个聪明人讥诮暗讽,能够使得他自乱阵脚,梅长苏是深谙谢玉性格的。他从来就是自恃聪明狡猾的一类人,明面里帮着誉王张罗,让自己的儿子效忠誉王,可暗地里他真实的身份却是太子身边的谋士。 自从祁王被扳倒之后,越贵妃火速行动,不知道在梁帝耳朵边吹了什么风,让一个不沉稳大气的婆婆妈妈的皇子随后坐上了储君之位。 如果誉王够聪明,就凭这一点足以推想到越贵妃早已笼络了谢玉,就能觉察谢玉是一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 或许,就是因为奸诈的誉王不够聪明,才使得谢玉越发骄傲起来。 梅长苏化名苏哲初次入京,以谢家二少爷萧景睿朋友的身份入住谢府,谢玉那双慧眼一眼就看出苏哲的不一般。 可是,他万万没有料到,他不止是白衣卿相,更是奇谋异士,苏哲对他的了解和掌控远远比他自以为对苏哲的了解,更多,更深入。 当这样的一个聪明人被人捏住了软肋时,他就像一头暴躁的野兽,不服输想要反咬一口,奈何他始终抓寻不到对方想要的,他堪不破,看不透对方所谓何人,与他有何深仇大恨。过往的秘密好像被人所知,他像个衣不蔽体的人,暴露在对方的攻击范围之内。 情绪失控之下,他被对方的讥讽激怒,一不小心说出了过去那桩冤案的关键人物—仿造林殊麾下赤羽营大将聂锋“秘密揭发林燮谋逆书信笔记”的李重心。 至此,一番心理博弈之下,谢玉完败。 这让我想起三国里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智力较量,其实周瑜已经够聪明了,要不然孙权也不会在哥哥孙策死后急召周瑜回江东。诸葛亮来江东说服孙权,联刘抗曹那一次,周瑜联合诸葛谨一连好几次捉弄诸葛亮,都被诸葛亮看破。 周瑜的弱点和谢玉一样,都是自视甚高的一类人,假若他们稍微谦逊一点,或许就不会轻易因为对方的几句讥讽而恼怒不已,更不会被人揪住错处。 高手之间的较量,最终比拼的或许就是看谁更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在的心胸和气量。 周瑜和谢玉,一个自恋,一个目光紧盯权势。而反观诸葛亮和梅长苏,一个为兴复汉室殚精竭虑,丝毫没有时间和多余的精力去和别人斗智斗勇,心心念念着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朋友,来抗击汉贼曹操。另一个心里记挂着沉冤昭雪,更惦念天下苍生,有着浓重的家国天下的情怀。 这样的两个除了小我,更有大我的人,相比那两个以小我利益为核心的人而言,更不容易被击败。 没有强烈的私心欲求,就不会出现强烈的身心失衡,更不容易被别人抓住攻击的软肋。 扳倒夏江,确实费了好大的劲,他以命相搏,被夏江关进悬镜司拷问,他用心理战术赌赢了牌局。“我都招了你还说我刁顽,难道你打我一顿后我画的口供就更好看些,难道只要我尝过你的手段,陛下就不会亲召我问话,我已经招认是靖王指使的了,难不成你还有其他的人想让我一起招出来?” 夏江虽然猜测到了他是林府旧人,但也拿他无法,他没有任何证据可以到梁帝面前去揭发梅长苏是罪臣之后。 他凭借机智过人的说词,硬生生撑过了夏江的严刑逼供,最后他被靖王一干人营救出去。 誉王按耐不住想要坐上龙椅的心,他终于在梁帝前往九安山祭天的时候选择谋逆,与此同时,放走了夏江。整个京城是誉王和皇后的天下,梁帝被围困九安山,有梅长苏的谋略,再加上靖王的骁勇善战,他们最终一路杀破重围,把叛军击退。 夏江,曾经是梁帝身边首耳的心腹,如今成为彻底被梁帝怀疑的阶下囚。梅长苏取而代之,成为大梁最有权威的客卿。 他从来没有想过用谋逆,起兵,刺杀这类手段来达到洗雪他家族耻辱的方式,与之相反,当言阙企图用火药炸死梁帝时,他窥破了,暗中拜访,把皇帝死后的利弊得失给他讲清楚明白。他知道,永远烙印在林氏家族身上的耻辱,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梁帝去向天下人澄清。 而且,一旦梁帝驾崩,朝堂内乱,周边夷狄来袭,把梁国百姓卷入战乱的水火中不是他的目标。 最后,当大局稳固,靖王被立储,羽翼丰满之际,他联合一众大臣上表威逼梁帝重新彻查当年赤焰冤案。 而且他挑了一个恰好的时间点,梁帝的诞辰日,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最得意的儿子,最信任的兄弟,最忠心的臣下,血肉至亲的妹妹,一众人黑压压站在殿堂下,与其说是集体请求,不如说是另一种威逼。 这对于那个以皇权为尊的封建时代,是挑战最高权威的一种方式,梅长苏明白,不动一兵一卒,不见一滴血,这样的方式就足以让那个自以为是的梁帝感到恐慌和痛心疾首。 在那一刻,他才会发现,虽然仍然坐在龙椅上睥睨天下,但他手下的权利早已经全部转移到儿子靖王手中。这是他一生竭尽所能在防范的事,当年把大儿子祁王连根拔起就是先例。 到如今,他回过神来时,大势已去,对于流失的皇权,他再无回天之力。 梅长苏足够了解对付不同人的办法,对于这个冷血无情的帝王,打击他的最好办法不是用武力将他赶下皇位,而是在悄无声息间,将他大半生都在害怕的恐惧变成真实摆在他眼前。 那种挫败感和痛苦,足以媲美他承受的灭门痛楚和火寒奇毒的锥心刺骨。 梅长苏的心理战术无敌,他用一定的手腕逼迫他的对手就范,帮助靖王坐上了九五至尊的帝位,也达到了替父帅,祁王,赤焰英魂讨回公道的目的。 赤焰案平反不久,由于连年内耗边防松弛,周边四国群起发难,北境告急。值此危亡之际梅长苏服下冰续丹换得三月寿命,重披战甲奔赴沙场,以监军身份随军征战大渝。十三年的蛰伏并未抹去他对战场的执着和战神的天赋。在他的筹谋之下,3个月内大渝再遭开文17年的惨败——10万铁骑叩关,归者不足4万人,此战之后大渝上表纳币请和,大梁的北境得回长久的太平。 然而当大梁的北境上空再次响起凯旋之音时,他再也听不到了。梅长苏终究还是林殊,不论相貌、身份、名字如何变化,他都不属于那些阴谋斗争,他为自己做了最后的选择,那就是以林殊的方式结束。忠魂绝响、一曲慷慨悲歌! 每次听到里面的音乐,《红颜旧》《风起时》《赤血长缨》无论哪一首,眼泪都会不自禁落下来,为命运的悲情深感无奈,又为烽火狼烟,国难未平伤感,胸中涌起无限的征战疆场的热血。梅长苏,看似追名逐利的背后,其实恰恰有着更高洁的品质。他对真相的执着,对正义的坚守,对海晏河清的呕心沥血,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心怀天下大公无私的品格,这一切是让他作为诡诈的谋士更熠熠生辉的闪光所在。 如果诸葛亮没有匡扶汉室以利苍生的家国天下情怀,而只是刘备身边的一个普通谋士,尽进言献策之责以换取荣宠,那他的光辉会暗淡得多,后人对他的传唱度也会小得多。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驱,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资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句句倾诉对刘备的感激,以及与帝王21年的相伴之情。正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这种,亦上下,亦亲人的感情,他的那份忠肝赤胆才更令人动容。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句句是逆耳的忠言,却是他发自肺腑的劝谏,把刘备的毕生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奋斗,谋划。“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事必躬亲,殚精竭虑,为汉室江山奉献自己的每一分心力,他所做的远远超过了一个谋士的职责。梅长苏在烽烟四起,国家危亡之际,穿上脱下的盔甲,最终埋骨疆场。 他不是把自己摆在一介白衣卿相的位置上,仅仅用计谋满足自己的私欲,他更有着家国天下的情怀。这种感情是沉淀在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纯净的感情,容易被勾起也容易被触动。 比如,最近的华为被美国限制核心软件出口的事件,很多人听到这样的事气愤之余,更会因为任正非身上面对阻碍对抗而饱有凛然正气,内心升腾起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有着一双看不见的翻云覆雨手,但没有使他们所在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差,而是朝着越来越好奋斗,他们在践行数千年来儒家所倡导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梅花是梅长苏的人格象征,坚忍的耐力,高洁的品质,清新脱俗。 胸中装着大格局大情怀,这是我认为梅长苏和诸葛亮相通的地方,也是我喜欢一遍遍读他们的故事,一遍遍因为他们落泪的缘故。
作文题“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审题立意|范文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江苏南京、山东东南沿海等地也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加入了争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试题答案:
在以琅琊榜为例的网络文化IP化论文中指出,琅耶榜鲜明地例证了中国人和中国寻找并确立自我的意识,身份和位置,并融为一体地过程。同时,琅鄢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小说的语言半文半白,文字功底不够深厚,有些情节构架略显空泛等。表情达意是语言最重要的使命,在影视剧作品中,编剧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对描述性语言和对白都有精炼。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模式,最初是网络小说的强IP和粉丝群带动影视剧收视率,而后随着影视改编成功案例频出。如今,依靠精良制作团队和明星效应,立项拍摄影视剧成功获取极高的关注度和话题量,带动了网络小说原著创作的名气。2017年7月,琅珊榜荣登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第五名的,是依靠高评分,高人气的同名电视剧获得广泛关注。
还记得去年流行的琅琊榜吗?反正那段时间小编下班总会追剧,不过为什么琅琊榜会这么成功?今天学习一下小编手机里的材料,希望可以供大家游泳。《琅琊榜》成功的原因:1.故事本身。故事是一部剧的灵魂。故事不好,什么都白看。从故事的反响来看,当《琅风鼓声》还是网络连载小说时,我不敢说是大ip,但起码知名度不低。要说输给“盗墓笔记”我没什么说的,但与《花千骨》、《何以笙?》应该还是相当不错的。故事本身对适龄人民的吸引力不低。《琅琊榜》讲述了什么故事?天纵才子承载着家国的血仇,用十年的筹谋来对付至高无上的皇权,洗雪沉污。让长眠之魂看到少年共同的愿望终于实现,换来了一个晴朗的月色。最后,少年放手,埋在了沙子里。用语文老师最应试的词来说,这个故事比大多数网络小说高出一筹。而且热血的故事,生来就容易引人入胜。而且热血的故事,天生就容易装饰情感。好在作者是编剧,没有较好的处理了这个问题:纯文本阅读的时候,一开始被误以为男主是萧景睿,男二是言豫津。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来介绍萧景睿的故事,并且写了很多关于言楚金的情况。看了萧景睿的生宴,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同为作者,我对这样的写法并不感到高明。直到本书出版,我只是看到作者在开篇就对梅长苏的一些铺陈进行了一些小改动,呈现给读者的是萧景睿和言豫津。3.演员的价值不要急于说演技。收视率的主要贡献是脸!是脸!是脸!4、宣传和播出平台我觉得《琅琊榜》虽然低迷,但却阻挡不了各位粉丝的期待。据说是粉丝们带来了自己编剧的胡歌版梅长苏。定档从山影到胡歌接盘,以及后来各路角色的敲定和拍摄地点的选择,这也是期待的。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卫视的播出确实比湖南卫视的挤牙膏一样好很多。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剧选在湖南卫视播出,感觉湖南台毁了不少剧。真的不用担心湖南台是吗?只要剧好,大家都愿意看。
《琅琊榜》就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梅长苏本来远在江湖,却名动琅琊榜。江湖传言,江左梅郎,麒麟之才 得之可得天下,作为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首领,梅长苏“梅郎”之名响誉江湖,然而有着江湖至尊地位的梅长苏,却是一个看似弱不禁风,却背负着十多年前巨大的冤案与血海深仇。就连身世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秘密的角色,原来十二年前,北魏兴兵南下,赤焰军少帅林殊随父出征,率七万将士抗击敌军,不料七万士因奸佞陷害含冤埋骨梅岭。林殊从地狱之门拾回残命,历经至亲削骨易容之痛化身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盟主梅长苏。十二年后,梅长苏假借养病之机,凭一介白衣之身重返帝都,从此踏上复仇雪冤与夺嫡之路。
在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各种方法,对于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写作的质量。 一般来说,常用的学术论文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法、文献法这几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最经常最普遍用到的研究方法,无论你是理科工科文科商科,在写论文时通通都会用上它。运用文献法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现状,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研成果,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有利于为科研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提高研究效益;有利于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研究的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课题研究的创新性,避免研究中的重复。 1.文献法的特点 文献法的特点有三个: 第一,历史性。从时间角度看,文献法是一种“历史”的研究。只要是先于研究者当前研究的成果,研究者都可进行研究; 第二,灵活性。文献法不受时空限制,空间上,可不用亲临现场。在时间上,可灵活安排; 第三,继承性和创造性。运用文献法的目的在于比较和借鉴,通过检索、收集、鉴别以及研究与运用,最终实现对某一现象的认识,分析其形成的客观原因;还可对原有文献加以重新组合、升华,从而找出事物间的新联系、新规律、形成新观点。 2.文献法的检索方法 文献法的实际运用通常是在选定课题方向,或选定课题后,根据需要进行检索确定查找文献的范围和深度。首先根据自己对课题的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现有的资料,确定所需要查阅的文献范围。文献检索的方法因检索课题内容和范围的不同而分别有所侧重,采用的检索方法主要有: 1)直查法。从与本检索课题有关的书刊中直接检索文献的一种方法。检索课题单一,文献集中,对于所检索书刊又比较了解,适合于使用这种方法; 2)追溯法。利用已经检索到的文献的引文、注释、角注和附录参考文献为线索,逐个地进行追踪查找,发现所需文献的一种方法。一般在已知文献很少或缺乏检索工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一些必需的文献; 3)顺查法。按照检索课题的时间范围,由远及近、从旧到新的顺序查找文献的一种方法。可得到较为系统全面完整的文献资料,但费时费力; 4)倒查法。按照检索课题的时间范围,由近及远地回溯查找文献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检索新的文献,特别是理论性的研究课题; 5)综合法。即对上述几种方法交替使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复杂、重大的检索课题。具体而言,如果研究者具备一定检索知识及良好素质,有较完备的检索工具,可采用顺查法和倒查法;如果是对研究课题作全面系统的综述报告,宜用顺查法;如对新课题的研究,应以倒查法为主;如果缺乏完备的检索工具和线索,则可采用追踪检索法(追溯法)。 3.文献法的优点 1)研究不受时空限制。用文献法可以研究那些受地域或时代限制而无法接近的对象; 2)运用文献法进行科研。研究不受研究对象“反应”的干扰; 3)研究体现批判性和创新性的结合。在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科研过程中,研究者总是以自己的政治观点、世界观和当代的教育思想、观点去进行分析研究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体现批判性; 4)研究具有客观性。大部分文献资料的写作并不具有研究目的,作者是自发地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里记录下来的,具有较高的"坦白程度"和真情实感。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研究必然增强了客观性; 5)信息容量大、费用低。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信息容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收集到的文献资料,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 4.文献法的重要环节——文献整理 1)文献的阅读。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科研人员来说,阅读分析文献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都应当很好地掌握,并善于在研究过程中综合、灵活地运用。 2)文献的记录。记录就是把通过阅读找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保留下来,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之用。记录可以帮助记忆、锻炼思维、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有利于研究新问题。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有:标记与批语式、抄录式、提要式、札记式、综述式等。 3)文献的鉴别。鉴别文献真伪的方式分为“外审”和“内审”两类。“外审”的四种方法:辨别版本真伪、分析该书的语言风格、分析文献的体例、分析文献中的基本观点、思想。“内审”的4种方法: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 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 4)文献的分类。(1)定性分类整理:一次划分、连续划分、二分法。(2)分类整理的要求: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 以上内容着重讲解了文献法这种常用的学术论文研究方法。简单来说,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希望大家看完之后掌握其要点,能够在日后的研究学习中加以灵活运用。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调查法
调查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有目的、计划的搜集与论文主题有关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状况的资料,并对搜集过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调查法会用到问卷调查法,分发给有关人员,然后加以回收整理出对论文有用的信息。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其他的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可以让人们的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拥有新的发现,还可以更好的启发人们的思维。
3、文献研究法
以一定的目标,来调查文献,从而获得关于论文的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文献研究法有助于形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获得事物的全貌。
论文研究方法最为典型的有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研究法,都是值得大家采用的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
二、研究的路径
三、研究的分析方法
四、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步骤
五、对传统研究思维模式的再思考
在我们指导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中,甚至于我们自己从事课题研究时,不禁让我们思考一系列有关研究的基本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在我们探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为了完成论文本身的写作,还是完成一个研究过程?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果论文写作应该反映一个研究过程,那么研究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本文就以我个人在从事教学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中总结的一些有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共享。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世界上无论哪个领域都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规律。我们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Research Cycle)。用概念模型来表述就是[1]:
Facts —Theory—Speculation
事实——理论——猜想
上述从“事实”到“理论”,再进行“猜想”就构成了一般研究的思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既要侧重从事实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也同时在研究中要有质疑和猜想的勇气。而这一思路并不是一个终极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猜想和质疑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理论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上述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Thought Process)。通常被认为符合科学规律,而且是合理有效的逻辑思维方法为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Induction)。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应该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另外,从知识管理角度看研究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将实践中的带有经验性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的系统规律性的显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共享才能对具体的实践产生普遍的影响。研究者除了承担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研究的结论之外,还要将这一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用恰当的方式表述出来,让大家去分享。不能进行传播和与人分享的任何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撰写论文就是要反映上述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和总结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对实践产生影响。我们强调,论文的写作不是想法(idea)的说明,也不仅是过程的表述。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假设和前提下,去推理和/或验证某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
研究的路径(Approaches)是我们对某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或者角度。研究通常有两个路径(Approaches):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一般使用标准的度量方法,或者通过观察对现象进行描述,主要用来总结是什么情况(what is the case)。通常研究者用这种研究路径去提出理论假设,并验证理论。规范研究(Normative Study):是解决应该是什么(what should be)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建立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和/或定量模型(Quantitative Model)来推论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者也会用这种路径去建立理论规范。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研究的路径不是彼此可以替代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而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前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支持和依据;后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路径,研究过程中都存在着分析(Analytical)过程,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Explaining why the case is as it is),而分析过程就需要具体的研究分析方法来支持。
[2]。然而,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定量与定性的方法问题更多的是从分析技术上来区别的[3]。因为,任何的研究过程都要涉及数据的收集,而数据有可能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定量的。我们不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立起来。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也需要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优势。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对于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国外的一些学者也在探索将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4]。
因此,定性分析方法是对用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或者其他非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而定量分析方法则是对用数量所描述的内容,或者其他可以转化为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一项研究中,往往要同时涉及到这两种分析方法[5]。定性分析是用来定义表述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点(the what),而定量分析是用来衡量程度或多少(the how much)。定性分析往往从定义、类推、模型或者比喻等角度来概括事物的特点;定量分析则假定概念的成立,并对其进行数值上衡量[6]。
定量分析的主要工具是统计方法,用以揭示所研究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基本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百分比、方差分析、离散情况等。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交叉分析、相关度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多因素分析,以及统计检验等。定量研究之所以被研究者所强调,是因为定量分析的过程和定量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Systematic)和可控性(Controlled),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所影响。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优势是对理论进行验证(Theory Testing),而不是创建理论(Theory Generation)。当然,相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由于人的因素存在,其各种变量的可控性被遭到质疑,因此,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准试验法(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定性研究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因为文字作为最常见的定性研究数据是人类特有的,文字的.描述被认为具有“丰富”、“全面”和“真实”的特点。定性数据的收集也最直接的。因此,定性分析与人有最大的亲和力。恰恰也就是这一点,定性分析也具有了很大的主观性。如果用系统性和可控性来衡量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定性分析方法比定量分析方法更被遭到质疑[7]。然而,定性数据被认为在辅助和说明定量数据方面具有重要价值[8]。实际上,定性分析方法往往贯穿在研究过程的始终,包括在数据的收集之前,有关研究问题的形成、理论的假设形成,以及描述性分析框架的建立等都需要定性的分析过程,即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描述等。如果遵循系统性和可控性的原则,那么定性分析方法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也有一些可利用的辅助工具,例如,摘要法、卡片法、聚类编码法等。在研究结论的做出和结论的描述方面,像矩阵图、概念模型图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网络关系图等都是非常流行的定性分析工具。另外,从定性的数据中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规类等统计手段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这里要指出的是,科学研究不能用想法(idea)本身来代替。科学研究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用一定的方法来证明有价值的想法,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或者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证明、创建或改进理论,从而对实践和决策产生影响。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成果是否会对实践和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9]。
第五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三个步骤。数据编辑(Data 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数据编码(Data Coding)就是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或其他符号。数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数据录入(Data 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的计算机中,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条形码识别器等。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如SPSS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少量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工作表(Spreadsheet)来录入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就是运用上述所提到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验证方法。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对于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在统计学中,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方法(Inferential Statistics)。对于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一些研究是针对所获取的样本进行统计差异(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的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是拒绝(Reject)还是不拒绝(Fail to Reject)所设定的假设条件。另一些研究则是进行关联度分析(Measures of Association),通常涉及相关分析(Correlation)和回归分析(Regression)。相关分析是通过计算来测度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而回归分析则是为预测某一因变量的数值而创建一个数学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们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发展使得多变量统计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多变量之间是从属关系,我们就需要从属关系的分析技巧(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方差的多元分析(MANOVA,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Analysis)、线性结构关系分析(LISREL,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结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等。如果多变量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我们就需要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技巧(Inter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等。如果收集的数据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我们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重点考察变量在时间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就需要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目前流行的统计软件,如SPSS对上述各种分析方法都提供非常好的支持。
第六步、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附录、参考文献。
针对社会科学和商务领域的问题研究,我们传统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维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用这一思维模式来指导研究的过程,容易使我们混淆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地位,找不准研究者的定位。首先,这一研究思路和模式将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研究混在一起了。其次,没有突出,或者说掩盖了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和遵循。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忽略了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是一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前提。问题的识别过程可以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防止出现只做表面文章的情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力。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说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传统模式是错误的,也不否认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然而,我们觉得,这一传统研究思维模式太笼统,太注重结果导向,不足以说明科学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运用这一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来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容易出现两个不良的倾向。一是使我们过于重视论文本身的写作过程,而忽略了论文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此情况下,论文的写作多半是进行资料的拼凑和整合。当然我们并不能低估资料的拼凑和整合的价值。可是,如果一味将论文的写作定位在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就事论事的嫌疑,无助于问题的澄清和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知识创造的初衷。特别是,既没有识别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甚至没有用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泛泛对一个问题进行一般描述,进而提出感觉上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结果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二个不良的倾向是上述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们辨别不清我们是在做研究,还是在做决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一个范围内,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证明或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我们希望这个结论对决策者能产生影响。然而,决策者毕竟与研究者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考虑的问题与研究者或许一致,或许会很不一致。有价值的研究是要给处在不同地位的决策者(或者实践者)给予启示,并促其做出多赢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缺乏研究的质量判定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让研究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片面的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的实践中,我们曾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尝试让我们的研究生将论文的写作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求在论文的写作中反映这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例如,2002届研究生万莲莲所写的《电子采购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罗拉公司电子采购系统实施案例研究》硕士论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最初探索。此论文的结构就分为综述、指导理论、方法论、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和启示等五个主要部分,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种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因为研究者并不限于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而是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框架,运用问卷定量调查等手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相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又应用在其他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例如2002届龚托所写的《对影响保险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届王惟所写的《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以及2003届马鸣锦所写的《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等。通过论文写作,这些研究生的确掌握了一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步骤。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教学和实践直接有借鉴的意义。在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其方法和结论都得到了肯定。据多方反馈,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注释】:
[1]这是笔者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看恐龙展览时了解的美国科学家的基本研究思路而得到的启示。
[2]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3。
[3] Bryman, A. (1988),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Social Research. London: Unwin Hyman.我们发现许多文献资料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称为定量与定性技术(techniques)
[4] Cook, T.D. and Reichardt, C.S. (1979)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 Research. Newbury Park and London: Sage. Ragin, C. C. (1987) The Comparative Method: 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 Berkeley, C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7。
[6] John Van Maanen, James M. Dabbs, Jr., and Robert R. Faulkner, Variet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82), P32
[7] 这是因为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包括了人的因素,而人本身作为分析者具有自身的缺陷。例如:数据的有限性、先入为主的印象、信息的可获得性、推论的倾向性、思维的连续性、数据来源可靠性、信息的不完善性、对信息价值判断误差、对比的倾向性、过度自信、并发事件与相关度的判断,以及统计数据的不一致性等。上述缺陷的总结与分析来源于Sadler, D. R. (1981) Intuitive Data Processing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Bia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 P25-31。
[8]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71。
[9] Ronald R. Cooper, C. William Emory (1995, 5th ed)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IRWIN, P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