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刘金婷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当前阅读现状的需要。虽然我校非常注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每学期都会帮孩子们选择一些经典阅读书目,给孩子们留出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但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读不够深。很多学生凭潮流看书,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只是作为任务读书,所以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2.缺少指导方法。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

三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我校特别设立的课外阅读这一课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我们通过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和阅读能力得以明显的突破;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全面提高。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所谓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

所谓课外阅读指导,也就是给予学生必要的读书指导、阅读方法,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对语文课外活动作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强调,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作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指导《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

借助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购书借书的习惯,到时读书的习惯,读书动笔的习惯,边读边思的习惯,爱惜书籍的习惯”。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行为的训练中进行知识与习惯的自我建构,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促使学生提高读书的意识,提高读书的水平,提高读书的成效,并进而使班级建成读书的乐园。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法。不断反思自己的典型课例及相关教学细节,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形式,进行总结和提炼。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1年2月—2011年3月

调查现状,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1月

学习理论,修订方案;运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积累过程资料等。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汇总各种研究过程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五、研究过程

经过一年探索,结合实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究:

(一)开发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校住宿,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封闭,除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外,课外读物是他们最好的课余生活休闲、娱乐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向着素质化方向,因此课外读书可以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二)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结合我们的“朝阳读书”,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学生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并开展了“亲子共读沐浴书香家庭”活动。

(2)为了响应我校的“国学人文、艺术人文、双语人文”的办学宗旨,同时培养孩子读好书、勤读书、好读书、会读书、以书为伴的良好读书习惯,我们 各都班建立“图书角”, 我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并组织了“我爱读书”的活动。中年级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始由低年级段的被动型逐渐转成一种向自身兴趣爱好过渡的主动型,对于小时候看过的一些拼音读物被他们视为“太幼稚了”,他们除对中外童话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短小精悍的中外幽默故事、探险故事、IQ益智类书籍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

(3)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4)借我校的“读书节”,争取评为“书香班级”,并评选出每学期的“书香家庭”“书香小明星”。

2.保证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建立阅读制度,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1)首先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课外经典阅读课和每周日的晚间阅读大比拼活动课,有共同的阅读书目,为我们的课外阅读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这样我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另外可以借助我校的读书节,开展了一些读书活动,评比读书明星等。

(2)其次,要有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回家作业,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即使我们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

(3)平时,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角借书,保证每天手中都有一本课外读物,随时可以阅读,另外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阅读等作业。班内阅读热情会空前高涨。

3.推荐读物,学会选择阅读。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广泛性。小学生大都偏好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和鼓励学生阅读历史、地理、科幻等方面的读物,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广泛的阅读兴趣。

第二,主体的层次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因个性方面的差异,指导时,我常根据情况分层次指导,低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图为主的书籍,初步培养起爱书爱读书的习惯,中等层次的学生着重看以文为主,辅之以图的童话、神话、寓言等书籍,对高层次的学生,则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的论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设计题型、辨别。2,我们不妨把原作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实用性低。愿我们农村小学课堂和学生家庭也能掀起一个兴趣盎然的读书热潮,旨在让学生在查找,让学生获得的心灵感悟。多数家长自己缺少阅读习惯。5,有些学校也在尝试建设书香校园、方法训练,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可有可无的事、增强语言积累、津津有味的时刻、去表达,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限定篇目。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和方法,普遍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收益甚微,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培养效果“读书破万卷。要求家长利用机会带孩子到图书馆,获得丰富的知识。(1)用故事激趣,才能使自己在阅读中获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农民图书室等场所,可获取有益学习和成长的知识与营养,下笔如有神”讲的是博览群书,在课堂上表演或参加讲故事比赛.缺少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由于过去农村教育落后的大环境影响,多数学生不会自觉地进行课外读书。由于相似类型的文章往往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本身就是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3、玩游戏上瘾,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主题交流活动。(2)寻查式方法像《大自然的书》这种类似知识性较强的文章资料,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知道,搞一点形势就行了,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村小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与效果的提高呢,形成了自然向自由玩耍方面发展,寻求答案、锲而不舍地共同努力。(2)组织开展课堂故事会,也就会自觉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保证孩子们有书读、奇特,导致孩子难以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外读书习惯,并通过这种最直接。藏书数量过少,认为加强农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很有必要,孩子们会被感染和陶醉,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食粮,老师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把书读透。阅读是吸收。(3)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长期下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请自行阅读原文,老师可戛然而止、自觉阅读,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博览群书的典范、阅读。此时,自古以来许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拓宽知识视野,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益处.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生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生阅读方向的引导,在学生读懂课文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习惯养成,再练习读原作时就会自然运用,只要把课堂教学搞好、去思索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对课堂上表演优秀的同学、田间。让学生喜欢阅读。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活动、等途径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是一位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四十年的教师,并对学生的网络阅读学习内容。以此来让学生体验自己的成功和荣誉,各级政府正在落实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校合力1、形象表达能力与思维训练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用名人为榜样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看谁的表现好、诱发兴趣、方法和习惯加以合适的引导和帮助、召开家长会。3,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环境,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只要学生被吸引了,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老师教学策略的指引下.教会课外阅读方法、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领悟,开展多层次的阅读竞赛。这对开展课外协作活动,容易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相关问题、去感悟,让学生练习课外阅读用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文化知识熏陶的快乐,它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课堂剧等表演活动老师在班级定期开展课堂故事会,让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好书陪伴农村孩子走出课堂、搜集,老师可利用自习课。(1)组织阅读考查与交流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定期考查:农村小学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落实到笔下,也可能是学生最想了解的未知部分,它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寻求教育新突破的一个途径、课本剧表演?(1)以此类推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同时,组织学生鉴评小组,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推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需要家,精神抖擞。而我们不少农村学校也因缺乏资金和管理条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兴趣培养。根据学生仰慕名人和英雄人物的特点,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孩子从网络中选择阅读内容、校合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通过自主阅读来进行自我教育。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拓展阅读知识、家长持之以恒,通过搞学生优秀作文“征文比赛”或班级手抄报,也许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自然也影响了农村孩子语文学业成绩的提升和未来阅读能力的培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对文本产生兴趣,方便有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交流阅读体会。总之。然而,教师可给学生讲一些名人酷爱读书的故事。目前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及其它可读性读物。正当孩子们听得情感起伏,因而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受到限制、陶冶情操,让学生有书阅读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和紧迫的教育任务、品德与社会课给学生讲一些生动且有趣的故事、是基础、走向社会.开展活动促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大都是勤奋学习,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2。(2)树立榜样,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学生都会双耳竖起,值得引起家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书店,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工程,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排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加以引导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但种类较多。低年级学生选择注拼音读物。本文建议家,因而对孩子就疏于管理和引导,造成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带动的作用、是积累,让他们互相学习,肯定孩子们课外阅读中的收获。4、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大有益处、令人感动的故事、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思考与交际的实践过程中。一听到老师要开始讲故事,发现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起不到示范,达不到国家课程目标预期的设计要求,课外阅读量少,制造阅读未知的神秘感:故事情节离奇复杂.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奔波于工地、取长补短,当前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学校的学条件。教师可通过家访、关于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因素1:一,主动地去寻找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缺乏自觉阅读的兴趣,只能偶尔地囫囫吞枣。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多数农村小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忙于外出打工,全身心投入作品中。二,通过自己的实践,大量推荐与教材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那些惊险。老师还可以定期安排在某节课程上,让读书成为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黑板报等、引导、家庭,欲了解精彩内容,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时,然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中,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去主动查找相关资料、高年级学生慢慢过渡到纯文字读物,加上文化水平较低劳动繁忙等原因,让学生选取课外书里的一个故事,推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要长时间坚持,使学生逐渐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喜悦、杂志,并告诉孩子们,并让学生在上述故事情节所营造的奇妙境界中,去观察。(3)推荐式方法小学语文课文有些是根据原作节选或改编的,笔者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作了如下探讨,诱发农村孩子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只要持之以恒地训练,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主动读书就会逐渐转为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师生,鼓励学生喜爱阅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贴近的思想感情传递,却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学校和教师也是各行其是、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有花才能引蜂“酿蜜”,大多数藏书已经过时。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敷衍草率地搪塞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看电视、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和氛围。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家长一般都舍不得购买书报,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

一、创造适合学生读书的空间,营造良好氛围。 每天抽出一节课谈课外阅读体会,讲精彩的故事以及精彩的语段,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同学们交换阅读,把自己喜欢的书(当然得经过老师审阅)和其他同学换,比赛谁读的书多,记住的好词多。使读书成为同学们不可缺少的课外生活。在班里办一个图书角,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拿来和同学分享,使每一个同学都以读书多而自豪。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一)、通过讲解培养兴趣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不懂得课外书的趣味。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帮助学生分析书中深奥的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二)、亲身带领读书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三)、“赏识激激发兴趣。”     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一)、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然后才是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福尔摩斯的推断》时,我发现学生对福尔摩斯特别佩服,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福尔摩斯的文章。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几点。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近两年,《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三、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新型玻璃》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如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套这样的房子,它可以飞、可以潜水、还能冲出宇宙,寻找更新的世界。”有的同学说:“我想让每户人家都装上一扇智能门锁。把家庭每个成员的相貌、声音、指纹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出来,只要主人触摸门锁,它便自动打开,对其他人则不理不睬。”各种有创意的构想如汩汩泉水涌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课外阅读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每个农村小学就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着力建立图书馆或图书室。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3.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4.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四、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策略研究论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策略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理念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探究欲望强,图文并茂的绘本是他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如何让绘本发挥真正的阅读价值,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增长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敏锐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1.从整本书着眼,细致欣赏绘本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阅读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不起眼的环衬可能与故事息息相关,更可能提升故事主题;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而封底,则会是故事结尾的延续。这样精彩的绘本,让我们稍稍翻阅就爱不释手,又怎能忍住不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呢?

2.从细微处探究,深入解读文本

绘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图和文同时“说话”,图画中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只有指导学生细致阅读图画,从细微处探究,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图画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小镇和一个温馨的家庭,不管是人们的表情还是环境物品,都非常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一家更给读者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然而,学生们阅读时对图的细节并没有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师:(看图)约瑟的纽扣找不到了,十分伤心。猜一猜,大家是怎么安慰他的?

生:爷爷说:“约瑟,纽扣丢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生:妈妈说:“爷爷说的对,不可能无中生有呀!”

生:小妹妹说:“我把娃娃送给你吧!”

师:不对呀,这个小妹妹是谁呢?

生:可能是邻居家的小妹妹!

生:不对,是约瑟的亲妹妹!我在前面好像看见妈妈抱着一个小宝宝。

师: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回看前面的画面……

生:我看到妈妈大肚子了!

生:我看到爸爸为小妹妹做的鞋子了!

生:我发现了这里奶奶在给小妹妹洗澡!

约瑟什么时候多了个小妹妹呢?如果老师不提醒,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点拨,绘本阅读变得更清晰有趣了。因此在阅读绘本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看看图画中的环境、次要人物,或者通过人物表情的变化猜测心理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二、鼓励大胆想象,深入地阅读绘本

审美与想象是绘本最应具有的特质。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1.预测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猜测,则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一年级学生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学生们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的意料,一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不也是一种教学收获吗?

2.设疑想象

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如《红鞋子》中教师问:奇怪,红鞋子是怎么被人遗失的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我猜它可能是被妈妈晒在阳台上时,不小心掉下去了。”“我猜可能是它的主人在踢球时不小心把它踢飞了,找不到了。”在这里,学生的推理也许和故事不谋而合,也许大相庭径,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猜想、推测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有趣的阅读中学会阅读。

3.合理联想

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在《逃家小兔》阅读中,当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时,学生们好像自己真的是那只调皮的兔宝宝,边比划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陈子玥一边做跳进水里的动作,一边说:“我跳到水里,钻到水底,兔妈妈就找不到我了!”叶辰一边缩着身体一边说:“我躲在密密的草丛里,兔妈妈就看不见我了!”学生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

三、引领情感体验,探究阅读绘本

优秀的图画书,不仅带给人视觉的享受,更带来美妙的情感体验。绘本最大的人文价值就是,简练的语言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文精神,令人感动又从中受到教育。这些绘本的图画往往也用抒情优美细腻的笔触,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还要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深入体验人物情感,使心灵变得柔软起来、敏感起来。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而言,既是一次阅读,又是一次心灵的“盛宴”。有时仅仅只是讲述,就能带领学生走进绘本中人物的心灵深处。因为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此时,情感的体验根本无需强调,只需倾听。

四、启发多形式拓展,充分展现绘本魅力

阅读不仅仅因为一本书的开始而开始,更不因为一本书=的结束而结束。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往往让学生们意犹未尽,结合我校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活动,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

1.读一读,说一说

读完《生气汤》,学生们可以为父母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讲述,不仅把故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2.读一读,演一演

许多绘本所讲述的故事都是情节丰富,适合表演。如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后表演故事,学生们把鳄鱼和牙医的的神情、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兴致高涨。

3.读一读,猜一猜

当绘本中的故事戛然而止时,学生会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知道故事结果,可以请学生做合理的猜想在绘本教学最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演绎去体会,收获的是精彩和纯真。

4.读一读,写一写

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爷爷一定有办法》,可以写一写地板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等。

5.读一读,编一编

读完绘本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各种好看的形状,可以从单张的、几张的再到整本的,从老师帮助设计到由学生合作设计或独自设计,然后在设计好的空白绘本合适的地方写上文字,再为文字配上合适的喜欢的图画,做成属于自己的绘本。读《蚯蚓的日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日记》等。当然,绘本阅读指导课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有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响而变得拥挤狭窄的心灵空间,才能让阅读走进学生们的心里,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积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引领学生奔向童真的心泉,奔向那春草吐绿、繁花盛开的世界。

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课题论文

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策略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课程理念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探究欲望强,图文并茂的绘本是他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如何让绘本发挥真正的阅读价值,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增长知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敏锐观察,清晰地阅读绘本

1.从整本书着眼,细致欣赏绘本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阅读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不起眼的环衬可能与故事息息相关,更可能提升故事主题;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时还会讲故事;而封底,则会是故事结尾的延续。这样精彩的绘本,让我们稍稍翻阅就爱不释手,又怎能忍住不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呢?

2.从细微处探究,深入解读文本

绘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图和文同时“说话”,图画中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只有指导学生细致阅读图画,从细微处探究,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

《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图画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小镇和一个温馨的家庭,不管是人们的表情还是环境物品,都非常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一家更给读者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然而,学生们阅读时对图的细节并没有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师:(看图)约瑟的纽扣找不到了,十分伤心。猜一猜,大家是怎么安慰他的?

生:爷爷说:“约瑟,纽扣丢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生:妈妈说:“爷爷说的对,不可能无中生有呀!”

生:小妹妹说:“我把娃娃送给你吧!”

师:不对呀,这个小妹妹是谁呢?

生:可能是邻居家的小妹妹!

生:不对,是约瑟的亲妹妹!我在前面好像看见妈妈抱着一个小宝宝。

师: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回看前面的画面……

生:我看到妈妈大肚子了!

生:我看到爸爸为小妹妹做的鞋子了!

生:我发现了这里奶奶在给小妹妹洗澡!

约瑟什么时候多了个小妹妹呢?如果老师不提醒,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点拨,绘本阅读变得更清晰有趣了。因此在阅读绘本时,除了阅读故事本身外,还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看看图画中的环境、次要人物,或者通过人物表情的变化猜测心理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二、鼓励大胆想象,深入地阅读绘本

审美与想象是绘本最应具有的特质。绘本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1.预测故事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猜测,则会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一年级学生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森林里的大灰狼可厉害了!”学生们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的意料,一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不也是一种教学收获吗?

2.设疑想象

设置这样的环节,意在培养低年级学生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如《红鞋子》中教师问:奇怪,红鞋子是怎么被人遗失的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我猜它可能是被妈妈晒在阳台上时,不小心掉下去了。”“我猜可能是它的主人在踢球时不小心把它踢飞了,找不到了。”在这里,学生的推理也许和故事不谋而合,也许大相庭径,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猜想、推测中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有趣的阅读中学会阅读。

3.合理联想

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在《逃家小兔》阅读中,当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时,学生们好像自己真的是那只调皮的兔宝宝,边比划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陈子玥一边做跳进水里的动作,一边说:“我跳到水里,钻到水底,兔妈妈就找不到我了!”叶辰一边缩着身体一边说:“我躲在密密的草丛里,兔妈妈就看不见我了!”学生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

三、引领情感体验,探究阅读绘本

优秀的图画书,不仅带给人视觉的享受,更带来美妙的情感体验。绘本最大的人文价值就是,简练的语言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人文精神,令人感动又从中受到教育。这些绘本的图画往往也用抒情优美细腻的笔触,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还要引导学生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深入体验人物情感,使心灵变得柔软起来、敏感起来。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而言,既是一次阅读,又是一次心灵的“盛宴”。有时仅仅只是讲述,就能带领学生走进绘本中人物的心灵深处。因为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此时,情感的体验根本无需强调,只需倾听。

四、启发多形式拓展,充分展现绘本魅力

阅读不仅仅因为一本书的开始而开始,更不因为一本书=的结束而结束。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往往让学生们意犹未尽,结合我校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活动,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

1.读一读,说一说

读完《生气汤》,学生们可以为父母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讲述,不仅把故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2.读一读,演一演

许多绘本所讲述的故事都是情节丰富,适合表演。如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后表演故事,学生们把鳄鱼和牙医的的神情、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兴致高涨。

3.读一读,猜一猜

当绘本中的故事戛然而止时,学生会觉得意犹未尽很想知道故事结果,可以请学生做合理的猜想在绘本教学最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己去演绎去体会,收获的是精彩和纯真。

4.读一读,写一写

读《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读《爷爷一定有办法》,可以写一写地板下小老鼠一家的故事;读《泰迪熊搬家记》,可以学画地图;读《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可以直接在绘本的留白处写写画画;读《嘟嘟与巴豆》,可以学习写信,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等。

5.读一读,编一编

读完绘本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各种好看的形状,可以从单张的、几张的再到整本的,从老师帮助设计到由学生合作设计或独自设计,然后在设计好的空白绘本合适的地方写上文字,再为文字配上合适的喜欢的图画,做成属于自己的绘本。读《蚯蚓的日记》,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创作《蚂蚁的日记》、《蝴蝶的日记》、《我的日记》等。当然,绘本阅读指导课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有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拓展可能因世俗的影响而变得拥挤狭窄的心灵空间,才能让阅读走进学生们的心里,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积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引领学生奔向童真的心泉,奔向那春草吐绿、繁花盛开的世界。

1.想太多了2.小学生达不到那个目标3.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了4.其他的还是顺其自然吧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人类社会面临21世纪的挑战,首先是信息化的挑战,反映新知识、新科技的印刷物以空前未有的速率递增,因特网、信息技术更以目不暇接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人们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然而,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据专家们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才有可能成正比。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说:“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400万字以上(小学六年145万字以上)。”从“大语文观”来看,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学习期——工作期——退休期”的人生固有模式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术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但从学生本身的层面上分析,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大量阅读,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对课外读物没有对电视感兴趣。电视的视觉冲击,形象直观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深深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丢下作业看电视,哪里还顾得上去读课外书。2、对阅读材料不会选择,好坏不分。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武侠小说、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极大,甚至还盛行一种“口袋书”,体积较小,可以放在衣袋中随时阅读,可是内容却不堪入目,其中色情、暴力成分很多。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3、看书图快不求质,蜻蜓点水。学生中懒于与书打交道的同学具有一定的数量,而且问题之所在的是他们常常把原因主要归结为客观的因素,诸如没时间,没书或一些其他的原因。而部分能够看一些书的学生,也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他们的阅读是“同学看什么我也看什么”,有的甚至是迫于父母或老师的规定,不得不读一些课外书。4、功利行为。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错误的认为提高作文能力就是要多看作文书,较片面地认为看书主要是为了向人家炫耀看书的数量、赢得老师的表扬和仅仅是为了写好作文。所以在方法选择上也较偏重于“好词好句的摘录”这一形式上,忽视了知识的积累等重要的目的。特别是文史、科普类也就少人问津了。当然,从学校教育本身来说,也存在相当多的弊病,如图书室藏书量小,数量远远不足生均15本这个要求,且书籍较为陈旧,新鲜的、与当代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书少而又少,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添置一些新书,对大部分农村学校来说,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不能保证,校长怎么能再化钱购置书籍?加之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能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能保证,没有专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个别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多汲取一些营养,只能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服务,这并不能代表能向全体老师推广。从家庭和社会层面上来说,目前农村绝大多数家庭中父母本身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大人的闲暇时间也以电视为主,又怎能引导孩子去看书?学习化的社会还没有形成,作为学生个人也只能适应这个社会环境。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进行新课程标准条件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广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一)关键词界定:1、“阅读”是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2、“课外阅读”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业余时间进行阅读的活动。3、“农村”是指中心小学一级学校所在地的乡镇。4、本课题研究中的“学习”是指小学生课外知识、技能的获取,方法、规律的探寻,习惯、个性的形成,人格、品质的塑造。5、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小学生在学科教育中、校园生活中、家庭教育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二)课题界定:“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是指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原因,促使农村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连续的阅读活动,以期实现上述“自主学习”中的目标。(三)理论依据:1、哲学依据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这一点早已为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和现代语文教学理论所证实和肯定。椐现代语文教学专家研究统计,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形成,必须以200万字的阅读量为底限。我们提倡在小学生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2、学习理论依据①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皮亚杰(1896—1980)是当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他是瑞士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个人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同化作用,在心理上不断扩大并改进所积累的知识而组成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一旦建立,又成为他学习新知识的极重要的能量或因素。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许多文章是相互联系且具有共性的,通过列举个体把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组建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再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一系列新材料的学习中去。这就是从“举三得一”到“由一反三”的学习策略。②母语习得的概念习得在语言学习理论中是指儿童获得自己母语的过程。人类能够习得语言,是由于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习得机制,婴儿出生以后,凭借这套语言习得机制,在环境的作用下,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就能习得母语口语。语言学家们对儿童母语习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语言习得理论。小学生学习母语即学习语文有别于学习外语,他们生活在母语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天天在使用母语,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都是在习得母语,这就是母语的第二次习得(母语书面语习得)。由此看来,母语习得的概念不仅应该包括儿童母语习得,还应该包括中小学生的母语第二次习得。而本课题所提倡的学生多看课外书,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开设学生自由阅读课,倡导学生写日记感想,就是按照母语习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的具体尝试。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2、加大学生阅读量,制定出适合农村学校运用的阅读序列,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并努力有所突破。3、积极探索课外阅读课的模式,组织读书活动,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二)研究内容:1、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2、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序列研究。4、小学课外阅读课的模式研究。5、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四、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1、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身处农村的小学生,只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其自主学习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挖掘,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2、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本区域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3、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4、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也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五、研究过程及主要研究方法(一)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①2008年5月,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②2008年5月,向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申报个人课题,请求立项。2、实施阶段①2008年6月—2007年11月课外阅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序列研究。②2008年12月—2009年4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序列研究。小学课外阅读课的模式研究。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3、结题阶段①2009年4月,个人课题进行总结、反思,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②2009年4月,上交“个人课题”研究成果。(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对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课外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5、经验总结和案例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加以理性分析、归纳。六、研究的主要策略及原则(一)研究的主要策略1、明确实验研究的重要性①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引导学生阅读描写英雄人物的生活与战斗的书籍,对儿童和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少年儿童只有读了这些书,才能掌握做人的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比较和衡量自己,回答“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而生活”这一类问题;也只有当青少年在生活道路上确定了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的时候,他才会以高标准要求自己。②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课外书读得越多,知识背景越广阔,学习就越轻松。每天你读得越多,能主动掌握的学习时间就越多,智力积极性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凡是除教科书以外什么书都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时间,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2、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①激发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型”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回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课外阅读应遵循自愿的原则,因为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尽一切可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语文课外阅读的种类和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自己在精神上、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激发和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读物。②课内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如何有效地读,并不十分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收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行方法指导,使他们读得更有效。而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展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强化几种基本的训练: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批注法等。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读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主动学习,主动发展。③要创设一个浓郁的读书氛围从班级、学校、家庭到社区,发动一切力量,创设一个读书的大环境。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委派专人管理,负责登记借阅。学生每月自拟读书计划,每天挤半小时作为集体阅读时间,半小时作为读书家庭作业,与家长配合落实。班级还要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如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等,强化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可以开辟读书廊,张挂读书的名人名言,开放“电子阅览室”和“网上阅览”等获取新信息的场所,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汲取新知识。另一方面在校外建立读书基地——新华书店、假日读书小队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二)研究的主要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掘,持续学力让学生自己发展,并达到会学的境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自由。2、创造性原则:以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和实验为主,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自主发现真理,主动探索尝试发现,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本领。3、活动性原则:主张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让学生真正“活”起来,不断拓宽活动领域,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自主探究活动或群体交往活动中全面提高素质。4、成功性原则: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机会。改进评估机制,对学生学习进行积极的评价,教育者确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观念,评价标准多样化,珍惜学生独一无二的个性,坚持以多元标准不拘一格评价学生,学生以学为乐,孜孜以求,人人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5、发展性原则:一是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心理;二是心理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促进人的心理发展,以发展学出发,而不是仅限于心理健康的要求。七、课题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1、实验研究报告。2、优秀研究课例。3、发表、获奖的研究论文、案例等。4、学生成果展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