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如果木薯淀粉生产企业仅依赖鲜木薯作原料生产,则生产期短,设备利用率低,产品固定成本高。广西和东南亚国家(如越南、泰国、印尼等)盛产木薯干片,如何利用地域和原料的优势,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此外,木薯干片淀粉由于其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粘度低、糊液透明等),在市场中有其针对性的用户和应用领域,故也不应予以忽视。二、生产工艺技术:干木薯片—→粉碎—→收集—→调浆—→浸渍?—→调浆—→洗涤筛分—→分离浓缩—→漂泊—→脱水—→气流干燥—→冷风收集—→筛分—→包装。1、原料的粉碎和收集:干木薯片的粉碎与鲜木薯有所不同,多数企业倾向于干式粉碎和风送收集工艺,其所用的粉碎设备有雷蒙机、粉碎机(改进型)等;收集系统主要由抽风机、旋风收集器(或配套布袋除尘器)和调浆桶等组成。干式粉碎比湿式粉碎的优点是粉碎度高(细、均匀),有利于提高出粉率;不足之处是环境粉尘大,能耗稍高。原料粉碎另需注意:不能过细粉碎,否则同样会影响后续工艺处理和出粉率。2、浸渍:原浆需经浸渍工艺处理后方可筛分,浸渍的目的是使淀粉和纤维充分吸水,有利于筛分分离,同时在浸渍过程还可除去部分砂泥杂物以及蛋白质、糖类、脂肪类、无机物等物质。浸渍是干薯片淀粉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工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回收率等技经指标。如果配套有亚硫酸水的生产装置,则更有利于浸渍工艺的完成。相关设备:硫磺炉、吸收塔、酸水池等。3、漂白:干薯片淀粉的生产与鲜木薯不同,如果不经漂白工艺处理,将无法使其产品“白度”达到质量要求;其漂白机理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此外,漂白的工艺管理要求较高,需多加注意和认真重视。主要设施:反应桶(或池);工艺配方:(另文介绍)4、其它:干薯片淀粉的其它生产工艺和过程,如:洗涤、分离浓缩、脱水、干燥等与鲜木薯相同或相似,这里不作重复介绍。5、干薯片淀粉的生产技术特点:工艺要求严;保证质量难;加工成本高。三、主要技经指标1.出粉率:每100吨干片产成品淀粉量。一般60-62%,较好≥65%。2.吨产品耗电:每吨成品所需消耗的电能。一般:180-200吨/T,较好:<160度/T。3.吨产品耗标煤:每吨产成品需消耗的标煤量。一般:0.12-0.15T/T,较好:<0.1T/T。4.吨产品耗水:每吨产成品消耗水量。一般:40-45T/T,较好:<35T/T。5.薯渣含粉率:绝干薯渣中淀粉含量的百分率。一般28-30%,较好<26%。6.黄浆水含粉率:黄浆水中所含淀粉的百分率。一般0.05-0.1%。四、干片淀粉的特点和用途1.特点:粘度小、糊化温度低、糊丝短、糊液透明、耐贮存。2.用途:广泛用于食品、纸制品和变性淀粉等的行业。五、小结干片淀粉的生产应结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并切忌照搬鲜木薯淀粉的生产模式,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经济收益。
想吃薯片,去什么超市!!手脚麻利的,随手削两个土豆切薄片,花几分钟炸或烤至香香脆脆,加上调味就可以开吃啦~~食材土豆3个、孜然适量、辣椒面适量、植物油适量、盐适量炸薯片的做法:步骤一:土豆洗干净备用。步骤二:准备一个小碗,里面加入孜然粉、辣椒面、盐。(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其他调料:比如直接蘸番茄酱食用均可)步骤三:搅拌均匀。步骤四:把土豆去掉外皮,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切记,一定要切均匀,炸的时候才会受热均匀。)步骤五:切好的土豆放碗里用水冲去淀粉。步骤六:锅中加入水烧热,然后下入土豆片煮,煮到有点透明就可以捞出。步骤七:煮了之后捞出来放到盆里用冷水冲凉。步骤八:控干水分。步骤九:锅中倒入植物油烧到四成热,然后下入土豆片开中火炸,炸到土豆没有水分,变脆,时间大概十多分钟,炸土豆片一定不要急,太急会炸不好。步骤十:炸好的土豆片捞出来控油。步骤十一:把炸好的薯片放到锅中或者一个大碗里,加入调好的辣椒孜然面抖动一下,让薯片都沾上辣椒面就可以开吃了。(当然也可以省去这一步直接蘸番茄酱开吃)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马铃薯食品深加工项目。 2、建设地点:南宾工业园区。 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该项目依托本县丰富的马铃薯资源,实施建设马铃薯食品深加工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0万吨。建设规模为年产2000吨马铃薯炸马片生产线1条; 1.5万吨马铃薯速冻薯条生产线1条;2000吨马铃薯复合薯片生产线1条。 4、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二)可行性分析1、建设的必要性 马铃薯是世界各国主粮之一,马铃薯食品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绿色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铃薯制品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热点,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 2、建设的可行性 油炸薯片:全球的油炸薯片的年销售额已突破200亿美元,仅美国百事食品一家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80多亿美元,以成为西方国家主要的休闲食品。近年来,在国内各种口味的油炸薯片食品,深受年青消费者喜欢,180克纸桶装炸薯片售价大约10-15元左右。速冻薯条:我国速冻薯条90%靠进口,年进口量约20余万t,进口口岸主要有上海、深圳、汕头、天津等港口,以仓税形式进口,市场售价大约为10-11元/公斤。速冻薯条的消费量每年达到30多万吨,其需求量每年还以20%的速度增长。2006年我国生产冷冻薯条6.3万吨,我国全年实际消费量近9万吨,不足部分为进口约3万吨。2007年总量近6.8万吨,进口约4万吨。今后我国冷冻薯条,需求预计20万吨。复合薯片:2007年我国市场复合薯片的年销售量约在1.0~1.5万吨左右,需求量约为9500吨,其中我国国内自行生产的约为5000吨左右。复合薯片一般采用复合罐包装,大致有每罐50~55克、100克、190~200克等几种包装。以190克罐装为例,售价在8.5~10.50元不等。主要品牌包括可比克、大家宝、圆圆等;其余市场份额则被品客、乐事、特脆星、白乐顺等国外品牌瓜分,竞争非常激烈。两年前180克纸桶装品客薯片还能卖到15元左右,现在已经降到10元左右。 3、国内外生产状况 全球的油炸薯片的年销售额已突破200亿美元,仅美国百事食品一家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80多亿美元。全国的油炸马铃薯片的年总生产销量估计约为4~5万吨左右,绝大部分由我国引进设备加工生产。其中,年生产和销售量均在2000t以上的企业仅约为10家左右。目前,采用国产设备生产薯片的企业数量不多。全各地市场上销售的马铃薯食品主要有百事食品公司的乐事薯片、上海晨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上好佳薯片、北京联化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卡迪娜薯片、广东荣家香港有限公司的卡露芙薯片、苏州妈咪大宝食品有限公司的薯片先生等,上海百事公司(百事可乐)仅上海超市年销售量就在2000t以上;云南昆明是我国马铃薯食品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现有规模不等的油炸薯片生产厂10余家,仅天使食品公司、子弟食品公司两家使用引进设备进行生产。 马铃薯速冻薯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薯条生产国和出口国,其薯条的加工量约占马铃薯总量的50%以上。其他各国速冻薯条的加工比率分别为:荷兰74.8%;比利时55.2%;瑞典54.3%;英国44.3%;德国39%。日本、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则是速冻马铃薯条的主要消费大国和进口国家。近年来,该地区的进口量约增长了5倍。目前,我国的专业快餐公司约有800多家,连锁快餐企业不下5000多家,快餐网点40多万个。对薯条的年需求量正以5%~10%的速度猛增。但是,我国速冻薯条的生产企业只有几家。较具规模有由美国太平洋公司和北京农场局组建的北京辛普劳食品公司,其年生产速冻薯条能力以达到30000吨。甘肃定西金大地实业公司,设计能力年产1000吨。 复合薯片:美国的品客牌复合薯片在我国的销量约为5000~8000t左右。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复合薯片主要品牌有品客(美国宝洁公司)、大家宝(北京兴运实业有限公司)、特脆星(美国那贝斯克公司)、白乐顺(德国Bahlsen公司)、波卡(台湾统一/百事食品公司)、妈咪(马来西亚妈咪公司)、LIFTOFFS(英国Golden Wonder公司)、圆圆(汕头经济特区裕生食品有限公司)、卡乐芙(汕头荣豪公司)等。除大家宝、圆圆两种复合薯片属国产外,其余都是进口的。两家分别采用意大利PAVAN公司和美国FMC公司的进口设备进行生产。北京兴运实业公司的年生产能力约为3000吨左右;山头裕生食品公司的年生产能力约为1000~2000t左右。联合国统计西欧人年均消费马铃薯达90kg,我国年人均马铃薯消费量18kg,其中90%为鲜食,马铃薯加工率仅占总量的4%左右。 4、原材料供应 石柱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经验丰富,2007年,石柱县政府调整马铃薯品种,采用种植“鄂薯5号”甘薯新品种,种植基地达1万亩。鲜薯淀粉含量22.89%,烘干率为33.6%;鄂薯5号高抗黑斑病、抗薯瘟病和抗软腐病,亩产可达1500—2000公斤左右。2008年石柱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将达到10万亩;2010年,将达30万亩以上,产量可达60万吨左右。石柱将成为渝东南片区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和加工基地。 (三)效益分析实施建设马铃薯食品深加工企业,年加工马铃薯10万吨。建设规模为年产2000吨马铃薯炸马片生产线1条,年产销售收入3000万元; 1.5万吨马铃薯速冻薯条生产线1条,年产销售收入16500万元;2000吨马铃薯复合薯片生产线1条,年产销售收入1100万元。预计项目建设所需时间 1.5 年,项目建成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投资回收期3 年。 (四)技术工艺1、油炸薯片技术工艺:清洗-去皮-清洗-分拣-切片-清洗-漂烫-分离-吹干-油炸-沥油-调味-包装。 2、速冻薯条技术工艺:清洗-去皮-清洗-分拣-切条-预煮-油炸-速冻-包装。 3、复合薯片生产工艺:将马铃薯淀粉,马铃薯薯粉(马铃薯雪花粉/马铃薯全粉)和其他成分在粉料混合机中均匀混合,混合均匀的粉料通过螺旋输送器输送到蒸煮挤出机,在蒸煮挤出机中,粉料与水均匀混合,蒸煮后挤出,挤出的面团经压片机压成理想的厚度,在成型机成型后,喂入油炸机油炸,油炸好的产品经调味后称重包装。 (五)合作方式独资、合资或合作。
薯片的加工流程,可以理解为是薯片的做法,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做薯片:第一步:先削净外皮把土豆先切出来一个平面,增加与案板的接触面积,以免切的时候滚动不小心切到手。然后垂直,切成薄厚均匀的土豆片,这样炸的时候才能保证生熟度一致。切好以后用清水泡上,以免氧化变黑。第二步:焯水这一样很关键,焯水能去除上面多余的淀粉,这样炸出来更加酥脆。烧半锅开水,把土豆片沥干水分倒入锅中汆水,焯水的时间不要太长,大约30秒钟,土豆片微微透明时倒出来。快速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第三步:炸土豆片锅内烧油,油温六成热时,把土豆片沥干水分倒入锅中。高油温能使土豆片,快速膨胀定型 飘起来。这样炸出来更加酥脆,而且不会吸入太多油脂,吃着腻胃。不停地用勺子推动,让土豆片均匀受热。土豆片炸酥,炸成金黄色时 ,捞出来控油。最后把土豆片盛放在盘中 ,撒上椒盐 ,好吃的土豆片就炸好了,捏一片放在嘴里尝一下,嘎嘣脆,特别好吃。三个土豆炸了一大锅,比买薯条薯片便宜多了,家里有孩子的妈妈们可以收藏着试一下,抽空炸给孩子们吃。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
新时期如何推进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集体化农村市场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七大 报告 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 农村集体化经济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大家共同制规矩,设程序,定制度,有政府部门负责实施,村民负责监督。由村委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合作化经济发展模式。把科学发展观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经济。是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转变。是科学技术进驻农村。是农村实现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并且集体化经济能集中力量统筹协调,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它能够组织资源开发和协调资源利用,兴办农村集体企业。它能够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灵活采用各种经营模式 ,实现劳动者自助能力,对刚兴起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建设,在内外部关系的设置和运行规则上,起到依托、中介和对照作用。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全局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尤为重要。农村集体化经济可以集中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村和平质量和竞争力。实现科技种田,集中管理。建立第三产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这样农民的收入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转化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自己的品牌。开拓销路,提高价格。使得新型工业在农村得以发展。
在1955年全国25省区进行的“百县百村”问卷调查显示:有74%的从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全全乡村的集体化经济组织。这就说明集体化经济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本人来自马铃薯之乡,虽然家乡胜产马铃薯,可农民从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很少。经我的分析有以下原因:(1)对马铃薯的 种植 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使得产量不高;(2)种子品种更换不勤,是同一品种在同样的土壤中产生适应性,不适合生长。使得马铃薯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3)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只从是对马铃薯的种植,价格不高。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和加工商获得。这使得农民收入不高。如果农村实现集体化经济有以下好处:(1)种植模式可以由原来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植转化,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种植,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种植技能知识,实现科学种田;(2)建立马铃薯育种基地,每年培育优良品种,让农民种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同时建立对马铃薯进行加工、销售,以减少中间利润的流失。这样农民的收入将从单一的生产向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切实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是农村由农业向新型工业转化。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二.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农村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有56%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市场的发展必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应重视农村市场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农村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使得农村市场又好又快发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村要积极加快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消费,吸引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加快农村的发展。国家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上,给农村市场带来了机遇。农村政府部门要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大功夫。是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三. 农村 教育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可见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当前农村教育落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大批孩子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为农村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是农民切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工作。为孩子成长受教育做出积极贡献。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民的 文化 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加快。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取得新胜利。
农村集体化道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中国的发展方向问题,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前途命运。我们应该思考和规划这个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次仅为本人的一点想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摘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发展历史概况,在分析当前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 措施 ,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措施
城市是以工业生产为基础形成的行政、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农村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土地和农民为主要元素的区域,两者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城乡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两大平台,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我国整体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1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历史概况
我国农村改革的目标是面向世界,实现土地的私有化和经营主体的法人化;面向未来,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促使农村向现代农庄的转变,减少农业人口;面向现代化,改变农业传统经营理念,实现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1-2]。
我国的农业走过了分田到户经营到人民公社集体经营再到分田到户经营的过程。建国之初,我国的城市化率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城市规模较小,我国的大部分公民只能分散在农村,农村广阔的天地养活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因此,在我国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实行分田到户的形式是科学的、正确的。后来实行的人民公社化经营模式违反了自然规律,抹杀了人们个性的发展空间与能力,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结束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基于对我国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及时确立了农田承包责任制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我国在短期内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转变。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农民被紧紧的束缚在土地上,失去了流动创业的自由;农民和宅基地密切结合,难以摆脱[2]。
2农村改革与发展现状
2.1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转
一是城市规模的扩大,为农民向城市流转提供了空间,农民通过在城里买房,实现了进城定居;二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壮大,工商业的繁荣,为进城农民提供了就业的舞台,使他们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实现了就业,成为了城市的固定成员;三是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大多数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形成了农民工大潮;四是农民子女通过高考等形式实现了进城工作的梦想。
2.2 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土地与房产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由于有些农村人口实质已成为城市固定人员,而农村房产的闲置造成宅基地与房产的浪费;二是从贫困地区来到较发达地区落户的农民也在村庄中建房,造成当地宅基地无序扩张,形成无形的浪费。这就使本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而缩小的农村宅基地面积反而出现了扩大的局面。三是城市里的一些老人想回到农村过清静的生活,却找不到合适的房源,因为按现行的有关政策,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不准买卖和出租,阻碍了农村剩余房产的利用。农村空房子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有关宅基地改革政策的滞后是主要原因。
2.3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难以实现
由于农村土地分属各家各户,经营农户多、规模小,大型现代化农机难以施展,只能靠小型机械耕作,不仅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3农村改革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3.1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政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的思潮将越来越强烈。对此,国家和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因势利导,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要从农村的发展目标出发,在国家财力,城市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首先考虑取消我国公民的二元制结构问题,同时,在城市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城市应实行定岗不定员的就业政策,实行城市人口合理流动,实现自主流动择业,让农民和城市居民通过公平竞争机制进入各行各业实现就业,拓宽农民就业 渠道 。另外,还要逐步取消他们与城镇居民在福利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让农民进城要进得来,稳得住,吸引农民不断进入城镇生活,实现农村城镇化[1-3]。 3.2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各级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让土地资源进入市场运作,不断提高土地的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被土地束缚的农民,使农民一身轻松地进入城镇[4]。
3.3改革宅基地制度
改变对宅基地的现行政策,对宅基地发放房产证,让其在市场中流转,这样就可把农村流转出去的人口的房屋卖给一些需要建房的人,以减少宅基地面积,避免造成土地和房产的巨大浪费,也使一些想回农村居住的城里人有房可住,减少城市的承载压力,发挥宅基地的最大效益。
3.4政府率先做好农村城镇化规划
政府规划滞后,已经造成农村人口流动的盲目性,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具体表现为:一部分农民从贫困山区先向平原地区流动,然后又从平原地区向较发达地区流动,最后才向城镇流动。在每次流动过程中,都要花钱建房置业,把原房产土地闲置,这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国家提早规划,并适当给予财政支持,让农民一次流动到位,可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3.5加快城市改革步伐,配合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为了推动农村改革目标的实现,城乡要互相促进,实现共赢,具体措施如下:城市要率先实行工作岗位的聘用制,对于招聘对象,农民与城市居民要公平对待;同时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城里的职工要逐步实现从正式固定职业向自主流动择业的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个性价值,也增加了农民就业的灵活性。总之,加快城乡互动,提供农民进城的条件,一定能促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4参考文献
[1] 张晓山.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解读“十一五”建议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J].中国改革,2005(12):29-31.
[2] 丁德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10(4):25-28.
[3] 康就升.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深层突破[J].农业经济问题,1999(8):51-53.
[4] 韩俊.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9(5):4-11.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农村发展的论文
2. 新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3.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4.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5.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6.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论文
7. 浅谈农村基层党建论文
8. 农村区域发展论文
收稿日期:2007-10-25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王丹(1982-),女,辽宁本溪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注:雷江丽为通讯作者。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王 丹1,2,雷江丽2,吴燕民3,吕 慧2,郁继华1(1.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 深圳 518003;3.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以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根茎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 + 6-BA 8.0mg/L(单位下同)+ TDZ 0.03;MS + 6-BA 8.0 + TDZ 0.03 + NAA 0.1 培养基能较好地诱导分化出丛生芽, 继代增殖培养中与MS + 6-BA 3.0 + TDZ 0.03 + NAA 0.1 培养基交替使用可减少畸形芽,增殖系数达1.67;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 + 6-BA 1.0 + NAA 0.5,生根率达66.67%,且植株生长健壮,移栽易成活。关键词: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中图分类号:Q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8)01-0033-04Research on Shoot-tip Culture of Canna×generalisWANG Dan1,2, LEI Jiang-li2, WU Yan-min3, LÜ Hui2, YU Ji-hua1(1.College of Agronom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 2.Shenzhen Institute of LandscapeGardening, Shenzhen 518003, Guangdong China; 3.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studied on tissue culture of Canna×generalis with the stem tips asexpl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d inocul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8.0mg/L+ TDZ0.03mg/L; the best of clump shoot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edium was MS + 6-BA 8.0mg/L +TDZ 0.03mg/L + NAA 0.1mg/L; using MS + 6-BA 3.0mg/L + TDZ 0.03mg/L + NAA 0.1mg/L asproliferation medium, an optimal proliferation rate was obtained. When the two kinds of mediumused alternatively, the effect was better. The optimum rooting medium was MS + 6-BA 1.0mg/L +NAA 0.5mg/L, the rate of rooting could reach 66.67%, and cultured in this medium, the plant grewwell and easy to survival.Key words: Canna×generalis; shoot-tip; tissue culture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属美人蕉科(Cannaceae)美人蕉属(Canna)的园艺杂交种[1],是多年生喜光宿根草本花卉,原产美洲热带和非洲等地。其枝叶茂盛、花朵艳丽、姿态优美、花期长,在深圳地区几乎全年开花,是配置大型花坛的优良品种。大花美人蕉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能吸收硫、氯、氟、汞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世界许多城市的园林绿化中都广泛应用。美人蕉传统的繁殖方式主要采用分切地下根茎的方法,繁殖速度慢、增殖效率低,而且连续营养繁殖造成病毒积累致使病毒病在各地相当普遍,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进行脱毒试管苗快繁,是目前大力繁殖与推广美人蕉的主要手段。关于美人蕉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较少[2,3],本研究探索其组织培养高效的再生体系,以期为品种提纯复壮及遗传转化、性状改良奠定基础。2008,37(1):33-36.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第·34· 37 卷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为目前城市绿化中普遍应用的大花美人蕉‘President’品种。1.2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株,挖取带芽胞的根茎,去除表面老皮并用肥皂水清洗。用75%乙醇棉擦拭,然后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及处理时间(0.1%升汞10min、2%次氯酸钠10min、2%次氯酸钠20min、2%次氯酸钠 + 0.1%升汞5min、2%次氯酸钠 + 0.1%升汞10min),封闭式振摇灭菌。无菌水冲洗5 次,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接种前,剥去外部叶片,露出生长点,立即切取茎尖进行接种。1.3 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试验于2006 年10 月在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组培室进行。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均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在不同培养阶段附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表2~表4),蔗糖3%,pH 5.8。培养温度(28±2)℃,光照强度2 500 lx,光照周期为14h/d,相对湿度70%~80%。每处理接种30 瓶。定期观察试管苗生长与分化情况。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消毒处理方式对外植体无菌化的影响因供试外植体取自美人蕉地下根茎,表面污染物较多,不易消毒,且不同植物及外植体的成熟度对消毒剂的反应不同,故本试验选用升汞和次氯酸钠进行灭菌效果比较,以筛选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处理时间。由表1 可知,2%次氯酸钠20min 处理的无菌化效果较好,但茎尖褐化较严重,说明灭菌时间过长对去老皮后的幼嫩根茎影响较大。0.1%升汞10min 处理与2%次氯酸钠 + 0.1%升汞 10min处理,无菌化效果差异不大,但2%次氯酸钠 + 0.1%升汞 10min 处理有轻微药害。因此,后续实验选用0.1%升汞处理10min 进行外植体消毒。2.2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芽诱导的影响以MS 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6-BA、NAA、2,4-D、KT、TDZ 等(表2),以筛选出较适宜美人蕉茎尖诱导分化的配方。因美人蕉根茎具有休眠特性,芽诱导分化较难。TDZ 具有很强的促进细胞分裂活性,0.05~1.0μmol/L 即可有效促进分化[4],因此,本实验对TDZ 的诱导效果进行初步探索。试验表明,在不添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 基本培养基(1 号)上,茎尖接种10d 后开始生长,叶片展开后,生长停止;15d 后转接到新的MS 培养基上无明显生长,随后叶片逐渐变黄、萎蔫,说明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生长调节剂是美人蕉离体培养的必要条件。在仅添加6-BA 的2、3、4 号培养基中,高浓度的2 号培养基分化率为33.33%,明显好于3、4号培养基,说明美人蕉启动芽诱导分化需要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表2)。11~16 号培养基添加物为不同生长调节剂与TDZ 组合(表2)。仅添加TDZ 的培养基分化率为0,而多种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分化效果更好[5]。其中15 号培养基的侧芽分化率最高,达63.33%,且每个茎尖可增殖2~3 个侧芽,但个别茎尖经多次转接后有畸形芽;与2 号培养基相比,分化率明显提高,说明添加低浓度TDZ 可促进芽诱导分化(表2)(图版-a)。5、6、7 号培养基为生根培养基,探讨NAA 对美人蕉茎尖生长和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说明美人蕉在6-BA/NAA 小于2/0.5 时生根率可达50%以上(表2)。8、9、10 号培养基,探讨美人蕉脱分化,诱导愈伤组织,但结果均不理想。因此,建立高效的美表1 不同消毒剂及处理时间对外植体无菌化的影响处 理 接种数污染数污染率(%) 药害情况0.1%升汞10min 30 5 16.67 基本无药害2%次氯酸钠10min 30 12 40.00 无药害2%次氯酸钠20min 30 4 13.33 20%有轻微药害2%次氯酸钠+0.1%升汞5min 30 10 33.33 3%有轻微药害2%次氯酸钠+0.1%升汞10min 30 5 16.67 7%有药害第1 期 王丹,等:大花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35·人蕉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还需进一步探索愈伤组织诱导途径。2.3 芽继代增殖为了探讨优化的芽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按表3 设计6-BA、NAA、TDZ 的正交实验,以15 号培养基上分化出的丛生芽为接种材料,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图版-b)。由表3 可见,除17、18 号培养基外,低浓度TDZ(0.03mg/L)的分化促进作用较高浓度(0.3mg/L)的效果好,说明高活性的TDZ 浓度过高反而抑制分化。当TDZ0.03mg/L 时, NAA 0.1mg/L 促分化作用显著优于NAA0.5mg/L。在TDZ、NAA 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6-BA 浓度的升高,分化率提高。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含高浓度6-BA的27 号培养基分化率略有下降,甚至有个别畸形芽产生,说明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对短期的分化有促进作用[9],但继代数次后,芽已经萌动,自身具有分化能力,需适当降低6-BA 浓度进行壮苗,以避免畸形芽产生。因此,在增殖过程中交替使用分化增殖系数较高的19 号培养基和27 号培养基,既可保证较高的芽分化率,又可使继代苗生长健壮,减少畸形芽。2.4 生根诱导增殖芽3~5cm 长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约10d 后,可见到根生成(图版-c)。接种20d 后统计生根结果(表4)。从表4可见,所用培养基上都有根生成,说明美人蕉生根较容易;结合生根率和生长势,我们认为MS + 6-BA 1.0 + NAA 0.5培养基较适宜美人蕉生根。表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比较植物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 2,4-D KT TDZ分化率(%) 生根率(%) 备注1 0 0 0 0 02 9 0 0 0 0 33.33 参考[2]3 5 0 0 0 0 23.33 参考[3]4 3 0 0 0 0 6.675 2 1 0 0 0 60.006 2 0.5 0 0 0 56.677 2 0.2 0 0 0 08 0 0 4 0 09 0 0 2 1 0 参考[6]10 0 0.2 0 2 0 参考[7]11 0 0 0 0 0.2 012 0 0.1 0 0 0.2 23.33 参考[8]13 0 0 0.5 0 0.1 3.3314 0 0 1 0 0.1 6.6715 8 0 0 0 0.03 63.3316 5 0 0.5 0 0.03 50.00表3 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对芽继代繁殖的影响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 TDZ接种数分化率(%)增值系数 生长势17 3.0 0.5 0.03 30 30.00d 1.20d ++18 3.0 0.5 0.30 30 36.67cd 1.50bc ++19 3.0 0.1 0.03 30 56.67a 1.67a ++20 3.0 0.1 0.30 30 33.33cd 1.46bc ++21 5.0 0.5 0.03 30 43.33c 1.60ab ++22 5.0 0.5 0.30 30 26.67d 1.33c ++23 5.0 0.1 0.03 30 56.67a 1.60ab ++24 5.0 0.1 0.30 30 53.33ab 1.57b +25 8.0 0.5 0.03 30 50.00b 1.53b ++26 8.0 0.5 0.30 30 26.67d 1.37c +27 8.0 0.1 0.03 30 60.00a 1.73a ++28 8.0 0.1 0.30 30 26.67d 1.37c +注:++ 表示生长势强;+表示生长势弱。同列中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4 同。表4 不同的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生长调节剂(mg/L) 编号6-BA NAA接种数生根苗数生根率(%)植株生长势29 0 0.5 30 19 63.33b +30 0 1.0 30 21 70.00a ++31 1.0 0.5 30 20 66.67ab +++32 1.0 1.0 30 16 53.33c ++注:+++ 表示生长势强;++表示生长势中等;+表示生长势弱。第·36· 37 卷3 结 论美人蕉根茎生长在土壤中,无菌化操作较困难。灭菌试验表明,0.1%升汞震荡灭菌10min 效果较好,采回的外植体应尽快处理接种,放置时间过长伤口处易染菌,导致接种后褐化较严重。MS + 6-BA 8.0 + ZDT 0.03 + NAA 0.1 培养基能较好地诱导分化丛生芽,MS + 6-BA 3.0 + TDZ 0.03+ NAA 0.1 为较好的增殖培养基,在增殖培养过程中这两种配方交替使用效果更好;短时间使用高浓度生长调节剂对增殖有促进作用,但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生长调节剂会使组培苗质量下降。在试验中还发现,转接次数多的茎尖较转接次数少的分化率大,建议在接种后的10~20d 内及时转接。选用MS + 6-BA 1.0 + NAA 0.5 为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较高,根系粗壮、根毛密集,植株生长健壮(图版-d),且移栽成活率较高。参考文献:[1] Segeren W, et al. The genus Canna in Northern South America[J]. Acta Bot Neerl., 1971,20(6): 663-680.[2] 刘文萍,等. 美人蕉茎尖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J]. 北方园艺, 2001(6): 32.[3] 丁爱萍,等. 美人蕉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J]. 园林科技, 2006(1): 11-12.[4] Singh N D, et al. The effect of TDZ on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pigeonpea (Cajanus cajan L. Millsp)[J].Plant Science, 2003,164(3): 341-347.[5] 王关林,等. 高活性细胞激动素TDZ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 植物学通报, 1997,14(3): 47-53.[6] 宣朴,等. 生姜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17(4): 484-486.[7] Kromer K, et al. In vitro cultures of meristem tips of Canna indica L.[J]. Acta Horticulturace, 1985,167: 279-286.[8] Vendrame W A, et al. In vitro propagation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from Doritaenopsis Purple Gem 'Ching Hua' flowerexplants[J]. HortScience, 2007,42(5): 1 256-1 258.[9] 刘敏. 花卉组织培养与工厂化生产[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 101-102.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近几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迅速发展。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大量生产优良无性系,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多倍体及非整倍体。通过细胞融合可以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性,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是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从植物快繁、花药培养发展到细胞器培养、原生质融合以及DNA重组技术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及农业、林业、工业、医药等多种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试验步骤1.1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尖、茎尖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其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1.2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 G.Haberlandt根据细胞学理论提出了一个观点,“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至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繁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证实了G.Haberlandt的论点。 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所用的培养基也有所不同。较常用的基础培养基有MT、MS、 SH、N6、White等。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能否形成是培育出新植株的关键。通过在基础培养基里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胚状体、不定芽、根等器官,最终获得再生植株或次生物质。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其主要形式有器官、胚胎、单细胞、原生质体等。根据外植体的不同,所需要的培养基种类、培养条件、外源激素的种类及比例等均不同。植物组织培养中,影响培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诱导愈伤组织成败的关键在于培养条件,植物激素是诱导愈伤组织和绿苗分化的关键因素。最常用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生长素是IAA、NAA和2,4一D,所需浓度为O.01~10 mg/L。最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是KT和ABA,使用浓度为O.1~10 mg/L。KT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分化。ABA对植物体细胞胚的发生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各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虽有相对专一性,但是植物的各种生理效应是不同种类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1.3试验步骤1.3.1选择和配制培养基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因此了解培养基的成分、特点及其配制至关重要。1.3.2灭茵灭菌是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通常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灭菌方法。培养基用常压或高压蒸煮等湿热灭菌、器械采用灼烧灭菌、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的物质采用过滤灭菌、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剂灭菌、物体表面用药剂喷雾灭菌、接种室等空间采用紫外线或熏蒸灭菌。1.3.3接种将已消毒好的根、茎、叶等离体器官,经切割或剪裁成小段或小块放入培养基,整个接种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l.3.4培养把培养材料放在有一定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的培养室里,使之生长、分裂和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1.3.5试管苗驯化移栽 试管苗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与自然生长的幼苗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驯化,使之适应自然环境后才能移栽。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2.1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生产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Morel用茎尖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兰花获得成功,从此揭开了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序幕。目前,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小植株并且具有快速繁殖潜力的植物已有100多科1 000种以上,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世界上80%~85%的兰花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和快速繁殖的。培养的植物种类也由观赏植物逐渐发展到园艺植物、大田作物、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等。在我国,同类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马铃薯无毒种薯和甘蔗种苗已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30余种植物已进行规模化生产或中间试验。利用组织培养进行植物快速繁殖及无病毒种苗生产,不仅能够挽救珍惜濒危物种,而且能够解决植物野生资源缺乏的问题。2.2植物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将植物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能很快得到纯合的二倍体,这样将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通过花粉和花药培养已获得了几百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印度科学家应用这种方法培育的水稻品系,比对照产量提高15%~49%。韩国先后育成了5个优质、抗病、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培育了40余种由花粉或花药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其中有10余种为我国首创。玉米获得了100多个纯合的自交系;橡胶获得了二倍体和三倍体植株。仅“九五”期间就育成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44个,种植面积超过660万 hm2。2.3植物胚胎培养杂交育种中,杂种胚常常败育,因此将早期生长的胚取出,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就有可能培育出杂交植物。已经有100篇以上幼胚培养成为植株的报道。国内外科学家应用植物胚胎培养技术获得了多种远缘杂交的重组体、栽培种和杂交品种。2.4植物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培养利用植物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培养可以生产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研究了400多种植物,从培养细胞中分离到600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60多种在含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20种以上干重超过原植物的1 9,6。例如,从薯芋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产的diosgenin用于合成甾体药物。最近抗癌药物紫杉醇一红豆杉细胞培养物,可用75t发酵罐培养,已达到商业化生产水平。另外,达到商品化水平的还有紫草、人参、黄连、老鹳草等;长春花、毛地黄、烟草等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牙签草、红花等20多种植物正在向商品化过渡。2.5细胞融合与原生质体培养自1960年英国学者Cocking首次利用纤维素酶从番茄幼苗的根分离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以来,到1990年已有100种以上植物的原生质体能再生植株。我国获得了30余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其中包括难度较大的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大豆、水稻、玉米、小麦、谷子、高梁、棉花等。在木本植物、药用植物、蔬菜和真菌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进展也十分迅速。国外已先后获得了种内及种间的体细胞杂种植株。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还可应用于外源基因转移、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筛选等研究,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6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植物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最早始于1959年,G. Melchers在金鱼草悬浮细胞培养中获得了温度突变体。1970年,P.S.Carlson,H.Binding和Y.M. Heimer等分别分离出烟草营养缺陷型细胞、矮牵牛抗链霉素细胞系及烟草抗苏氨酸细胞系。迄今为止,已经在不少于15个科45个种的植物细胞培养中筛选出100个以上的植物细胞突变体或变异体。其中包括抗病细胞突变体,如玉米抗小斑病突变体和小麦抗赤霉病、根腐病突变体;抗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细胞突变体,如甘蓝型油菜抗HYP突变体[263;抗逆境胁迫细胞突变体,如水稻耐盐突变体和小麦抗盐突变体;抗除草剂细胞突变体及营养缺陷型细胞突变体,如玉米抗除草剂变异体;株高突变体的筛选,如水稻矮秆变异体。2.7植物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1958年,Reinert在胡萝卜的组织培养中最先发现了体细胞胚胎(胚状体)。据不完全统计,能大量产生胚状体的植物有43科92属100多种。一些重要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珍珠谷等,也能通过离体培养产生胚状体。这些胚状体用褐藻酸钠等包埋,再加上人工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的优点是:繁殖快速,成苗率极高;不受气候影响,四季皆可工厂化生产。上世纪80年代初,美、日、法等国家相继开展了人工种子的研究,我国也于“七五”期间开展了此项研究,并于1987年列入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8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与种质库建立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发现和证实,为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采用液氮超低温保存技术,能保持很高的存活率,并且能再生出新植株和保持原来的遗传特性。如建立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种质库,不仅可以防止种质的遗传变异和退化,而且可以长期保存无病毒的原种。2.9 植物组织培养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我国第一个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和研究为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材料基础,为确保我国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作,通过建立大规模、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将玉米转座子Ac—Ds等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未成熟胚和种子诱导的愈伤组织,获得了1.2万个独立的T—DNA插入株系,并构建了水稻突变体的数据库。 3 展望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是20世纪科技进步的重大成果之一,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抗性生理、激素及器官发生与胚胎发生等提供了许多良好的实验材料和有效途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相应拓宽了其应用范围。由于组织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容易掌握花芽分化和开花成因;通过胚胎培养,能够得到杂种或自交种;通过分离单倍体细胞,能培育纯合的二倍体优良品系;提高育种多样性的同时缩短了育种时间;通过突变体筛选,提高植物的品质,增强抗逆境胁迫能力,扩大植物的生长范围;将体细胞冷藏在低温下,建立基因库,达到保存物种的目的;获得药用价值高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次生产物,加快药物生产的时间并且减少了单纯依靠天然植物的被动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渗透到科研、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必将日臻完善。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3)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C—论文集 M—专著 N——报纸文章 R——报告 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3.论文集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4.专著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5.报纸类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6.研究报告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7.条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8.译著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例子(研究报告参考格式):参考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酸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出版地:深圳,2016年3月(出版年月),参考页183-269。
酸奶的不同制作方法:原味酸奶作菌种制作酸奶原 料 鲜牛奶500克,原味酸奶50克1.将牛奶倒在不锈钢锅中, 上火加热到70~80℃,离火降温,待用。2.将容器用开水消过毒后,倒入牛奶,再加入原味酸奶,搅拌均匀。3.盖上盖子,放入酸奶机体中,再把外盖子盖上。接通电源,保温8小时左右。4.待牛奶呈豆腐脑状,即可取出食用。制作秘籍1.加热的牛奶降温至不烫手时为佳。若温度过高,会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影响发酵。2.如果选用的是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则不需经过加热过程。3.如果家里有微波炉,可以将容器内放一勺水,盖上盖子,高火加热半分钟即能达到消毒效果。4.容器消毒最好不用消毒液,因为如果冲洗不干净,会杀死乳酸菌,使发酵失败。5.做好的酸奶要立刻放到冰箱里冷藏2小时,然后才能饮用。6.此酸奶制作时没有加入白糖,故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白糖调味。以酸奶发酵剂作菌种制作酸奶原 料 鲜牛奶500克,酸奶发酵剂2.5包,白糖25克1.坐锅点火,倒入鲜牛奶和白糖。2.以中火煮开至白糖溶化,离火。待牛奶降温至不烫手时,加入酸奶发酵剂充分搅匀。3.取消毒的酸奶杯,盛入调好的牛奶,封好口。4.放入酸奶机体中,盖上盖子。5.接通电源,加热保温8~12小时,至呈豆腐脑状。6.取出酸奶,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即可食用。制作秘籍1.这种采用的是分杯酸奶机制作。2.要掌握好酸奶发酵剂与鲜牛奶的比例。3.加糖量一般控制在5%~10%之间。4.酸奶发酵剂最好先用少量牛奶在干净的小碗中完全溶解,然后再倒入酸奶机容器内搅匀。
数控车加工薄壁组合零件工艺分析与加工方案摘要:在数控车加工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薄壁零件的加工。本文详细分析了薄壁零件加工的特点、防止变形的工艺方法、车刀几何角度及切削参数的选择,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实例设计出加工方案。关键词:薄壁零件 工艺分析 加工方案1 薄壁工件的加工特点车薄壁工件时,由于工件的刚性差,在车削过程中,可能产生以下现象。1.1 因工件壁薄,在夹压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当采用如图1所示三爪卡盘夹紧工件加工内孔时,在夹紧力的作用下,会略微变成三角形,但车孔后得到的是一个圆柱孔。当松开卡爪,取下工件后,由于弹性恢复,外圆恢复成圆柱形,而内孔则如图2所示变成弧形三角形。若用内径千分尺测量时,各个方向直径D相等,但已变形不是内圆柱面了,这种现象称之为等直径变形。1.2 因工件较薄,切削热会引起工件热变形,从而使工件尺寸难以控制。对于线膨胀系数较大的金属薄壁工件,如在一次安装中连续完成半精车和精车,由切削热引起工件的热变形,会对其尺寸精度产生极大影响,有时甚至会使工件卡死在夹具上。1.3 在切削力(特别是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振动和变形,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2 减少和防止薄壁件加工变形的方法2.1 工件分粗,精车阶段 粗车时,由于切削余量较大,夹紧力稍大些,变形也相应大些;精车时,夹紧力可稍小些,一方面夹紧变形小,另一方面精车时还可以消除粗车时因切削力过大而产生的变形。2.2 合理选用刀具的几何参数 精车薄壁工件时,刀柄的刚度要求高,车刀的修光刃不易过长(一般取0.2~0.3mm),刃口要锋利。2.3 增加装夹接触面 如图3所示采用开缝套筒或一些特制的软卡爪。使接触面增大,让夹紧力均布在工件上,从而使工件夹紧时不易产生变形。2.4 应采用轴向夹紧夹具 车薄壁工件时,尽量不使用径向夹紧,而优先选用如图4所示轴向夹紧方法。工件靠轴向夹紧套(螺纹套)的端面实现轴向夹紧,由于夹紧力F沿工件轴向分布,而工件轴向刚度大,不易产生夹紧变形。2.5 增加工艺肋 有些薄壁工件在其装夹部位特制几根工艺肋,以增强此处刚性,使夹紧力作用在工艺肋上,以减少工件的变形,加工完毕后,再去掉工艺肋。2.6 充分浇注切削液 通过充分浇注切削液,降低切削温度,减少工件热变形。3 数控车削薄壁件参数选择数控车床进行薄壁件加工时,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于直径较小(φ160mm以内),长度短(250mm以下),壁厚为2-2.5mm的薄壁工件,可以一次性车削成型。但应注意不要夹持在薄壁部位,同时应选择合适的刀具角度,具体的刀具角度如下。3.1 外圆精车刀 Kr=90°~93°,Kr’=15°α0=14°~16°,α01=15°,γ0适当增大,刀具材料为YW1硬质合金。3.2 内孔精车刀 Kr=60°,Kr1=30°,γ0=35°α0=14°~16°,α01=6°~8°,λs=5~6°,刀具材料为YW1硬质合金。 3.3 精加工车削参数Vc=160mm/min,f=0.1mm/r,αp=0.2~0.4mm。通过以上分析,本例的薄壁工件可采用悬臂装加的方式进行加工。4 加工薄壁件难点分析本例工件除了加工薄壁件的难点外,还有加工内凹半圆?外凸半圆以及T型槽的加工难点。对于内凹半圆,采用R3的圆弧形车刀进行加工;对于外凸半圆,则采用外切槽刀进行加工;对于T形槽 ,则采用35°菱形刀片机夹式车刀进行加工,其主偏角取93°,副偏角取52°。5 薄壁组合件加工方案本例加工薄壁组合工件如图8所示,加工方案如下:5.1 加工件3右侧内外轮廓如图5所示,注意先加工外轮廓,再加工外轮廓,保证φ58,ф52外圆尺寸,同时保证ф48,φ23内孔和内锥孔的精度要求。5.2 掉头装夹,以φ23内孔表面作为校正面进行校正,加工件3左侧外轮廓及内锥孔,保证各项精度要求。5.3 加工件2左侧内孔及外圆台阶如图6所示,保证φ70外圆尺寸,同时保证φ48,ф58内孔和M56×2-6H内螺纹的精度要求,用件3与之螺纹旋和,保证配合精度要求。5.4 拆除件2,加工件1左侧内外轮廓如图7所示,先加工外轮廓再加工内轮廓,注意薄壁件的悬臂加工以及外凸半圆和内凹半圆的加工刀具及加工方式。5.5 掉头采用一夹一顶的方式装夹件1,加工件1右侧外轮廓,保证φ58,φ48,φ23,φ16的外圆尺寸及M56×2-6g的外螺纹尺寸的精度要求。5.6 不拆除件1,用螺纹连接方式安装件2,加工件2外轮廓,保证φ80外圆及T形槽的各项精度要求。5.7 拆下件1,以件2的Ф80的外圆作为装夹表面,校正Ф48内轮廓后加工件2左侧内轮廓,保证Ф58内孔和M56×2-6H内螺纹的精度要求,用件3和件1与之试配,保证配合精度要求;如图8所示。5.8 拆下工件,去毛倒棱,进行工件组合并进行自检。本例的关键是进行合理的工艺分析,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案,合理的选择刀具及切削参数,而工件的编程难度不大,这里就不再做叙述。6 结语本文阐述了薄壁工件的加工特点,减少和防止加工变形的方法,加工难点分析以及数控车削薄壁件参数的选择,确定了薄壁组合件加工方案。经生产实践证明,该加工方案切实可行,能保证薄壁组合件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和装配质量都满足图纸要求,可为类似零件和产品的机械加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文献:[1]刘立.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2]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车工.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4.7.[3]穆国岩.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转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主要是把稻壳搓掉米上薄薄的膜也去掉?发明不会去掉膜的碾米机才是高手,因为米的营养大部分在上边
碾米机碾米分为两种:1,铁辊碾米机(擦离型碾米) 2,砂辊碾米机(碾削型和混合型碾米机)我国长期生产实践的经验证明,采用以碾削型为主、擦离型为辅的混合碾白,可以减少碎米,提高出米率、改善米色。碾白部分又分为2大类:喷风式米机,强拉风式米机。原理就是糙米进入碾米机后,通过高速旋转的砂辊或铁辊与米筛(筛片)之间的高速磨擦把米皮糠(就是米上薄薄的膜)去掉,米皮糠通过米筛的孔由风机把它抽出来了,大米体积更大点,无法从米筛孔里出来,只能顺着砂辊或者铁辊的螺旋槽从出米口出来。。。
米加工设备别名水稻加工设备,大米加工成套设备等等大米加工设备工艺分 3 个阶段:稻谷预清理工段、砻谷分离工段、碾米及成品整理工段。稻谷清理工段工艺流程为:稻谷→初清→去杂 ( 沙石、金属及稗粒等 ) →净谷。砻谷分离工段工艺流程为:净谷→砻谷→稻壳分离→谷糙分离→净糙。碾米及成品整理工段工艺流程为:净糙→一次碾白→二次精碾→分级→凉米→白米分级→抛光→白米分级→二次抛光→滚筒精选→色选→配米→计量包装→成品入库。大米加工设备主要组成:杂粮清理机、去石机、砻谷机、分离机、碾米机、分级机、大米色选机、抛光机、输送机等。
稻谷加工工艺流程就是指稻谷加工成成品大米的整个生产过程。它是根据稻谷加工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按照一定的加工顺序组合而成的生产作业线。碾米厂操作规程规定,为了保证成品米质量、提高产品纯度、减少粮食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出米率,稻谷加工必须经过清理、砻谷及砻下物分离、碾米及成品整理等工艺过程,即必须经过清理、砻谷、碾米三个工段。
1.清理工段 清理工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最经济最合理的工艺流程,清除稻谷中各种杂质,以达到砻谷前净谷质量的要求。同时,被清除的各种杂质中,含粮不允许超过有关的规定指标。清理工段一般包括初清、除稗、去石、磁选等工序,其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原粮→初清→除稗→去石→磁选→净谷
(1)初清 初清的目的是清除原粮中易于清理的大、小、轻杂,并加强风选以清除大部分灰尘。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稻谷中所含大杂,常具有长而软、呈纤维状的特点,这类杂质如不首先清除,将会堵塞自溜管与加工设备、称重设备的进口或出口,或缠绕在设备主要工作部件上,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初清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以后各道工序的工艺效果,而且有利于改善卫生条件。初清使用的设备常为振动筛、圆筒初清筛等。
(2)除稗 除稗的目的是清除原粮中所含的稗籽。如果历年加工的原粮中含稗数量很少(200粒/千克以下),而且通过调查确认今后的原粮中含稗数量也不会再增加,少数稗籽可在其他清理工序或砻谷工段中解决时,可以不必设置除稗工序,否则应予考虑。高速振动筛是除稗的高效设备。
(3)去石 去石的目的是清除稻谷中所含的并肩石。去石工序一般设在清理流程的后路,这样可通过前面几个工序将稻谷中所含的小杂、稗籽及糙碎米清除,避免去石工作面的鱼鳞孔堵塞,保证良好的工艺效果。去石设备常采用吸式比重去石机及吹式比重去石机。使用吸式比重去石机时,去石工序也可设在初清工序之后、除稗工序之前,好处是可以借助吸风等作用清除部分张壳的稗籽及轻杂,既不会影响去石效果,又对后道除稗工序有利。
(4)磁选 磁选的目的是清除稻谷中的磁性杂质。磁选安排在初清之后,摩擦或打击作用较强的设备之前。一方面,可使比稻谷大的或小的磁性杂质先通过筛选除去,以减轻磁选设备的负担;另一方面,可避免损坏摩擦作用较强的设备,也可避免因打击起火而引起火灾。磁选设备主要是永磁滚筒,此外也可使用永磁筒、永久磁铁等。
除了上述工序以外,为了保证生产时的流量稳定,在清理流程的开始,应设置毛谷仓,将进入车间的原粮先存入毛谷仓内。毛谷仓可起调节物料流量的作用,来料多时贮存,来料少量添补。另外,还起到一定的存料作用,为进料工人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这对间歇进料的碾米厂尤为重要。此外,为了使清理工段与砻谷工段、碾米工段之间生产协调,在清理工段之后还需设置净谷仓。
2.砻谷工段 砻谷工段的主要任务是,脱去稻谷的颖壳,获得纯净的糙米,并使分离出的稻壳中尽量不含完整粮粒。砻谷工段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净谷→砻谷→稻壳分离→谷糙分离→净糙
(1)砻谷 砻谷的目的是脱去稻谷颖壳,使用的设备大都为胶辊砻谷机。
(2)稻壳分离 稻壳分离的目的是从砻下物中分出稻壳。稻壳体积大、比重小、散落性差,如不首先从砻下物中将其分出,会影响后续工序的工艺效果。谷糙分离过程中,如混有大量稻壳,将妨碍谷糙混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分离效果。回砻谷中如混有较多稻壳,将使砻谷机产量下降,动力及胶耗增加。所以,稻壳分离工序必须紧接砻谷工序之后。目前,广泛使用的胶辊砻谷机的底座就是工艺性能良好的稻壳分离装置。
(3)谷糙分离 谷糙分离的目的是从谷糙混合物中分别选出净糙与稻谷,净糙送入碾白工段碾白,稻谷再次进入砻谷机脱壳。如果不进行谷糙分离,将稻谷与糙米一同进入砻谷机脱壳,则不仅糙碎米增多,而且影响砻谷机产量。如一同进入碾米机碾制,则大大影响成品米质量,使成品米含谷量增加。谷糙分离使用的设备有选糙平转筛、重力谷糙分离机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谷糙分离工艺效果,可将选糙平转筛与重力谷糙分离机串联使用。
在砻谷工段稻壳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的稻壳需进行收集,这同样是碾米厂主要工序之一。它不仅要求将全部稻壳收集起来,以便贮存、运输、综合利用,而且还要使排出的空气达到规定的含尘浓度,以免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稻壳收集可采用离心沉降和重力沉降两种方法。离心沉降是使带有稻壳的气流进入离心分离器内,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稻壳沉降。这种沉降方法效果好,设备占地面积小,收集的稻壳便于整理。但由于分离设备阻力大,故耗用动力较多,此外由于稻壳粗糙,故离心分离器需用玻璃制作。重力沉降是利用沉降室,使稻壳在气流突然减速时依靠自身的重力而沉降。这种收集稻壳的方法,耗用动力少,但占地面积大,效果较差,易造成灰尘外扬,影响环境卫生。
除了上述工序以外,为了保证生产中流量稳定和安全生产,在砻谷工段的最后还需设置净糙仓,暂存一定数量的糙米。
3.碾米工段 碾米工段的主要任务是,碾去糙米表面的部分或全部皮层,制成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成品米。碾米工段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净糙→碾米→擦米→凉米→白米分级→包装→成品
(1)碾米 碾米的目的是去除糙米部分或全部皮层,它是保证成品米质量的最重要工序,也是提高出米率、降低电耗的重要环节。这一工序的关键在于选好米机,并应根据常年加工成品米的等级与种类,合理地确定碾米的道数。
糙米经过多台串联的米机碾制成一定精度白米的工艺过程称为多机碾白。多机碾白因为碾白道数多,故各道碾米机的碾白作用比较缓和,加工精度均匀,米温低,米粒容易保持完整,碎米少,出米率较高,在台时产量相同的情况下,电耗并不增加。目前,许多碾米厂采用三机出白或四机出白。采用多机碾白时应注意:头道米机应配置砂辊碾米机,利用金刚砂辊筒的锋利砂粒破坏糙米的光滑表面,起到"开糙"作用,增加擦离、碾削效果。末道米机应配置铁辊筒喷风碾米机,充分利用擦离碾白与喷风碾米的优点,使碾制的白米表面光洁,精度均匀。
(2)擦米 擦米的目的是擦除粘附在白米表面上的糠粉,使白米表面光洁,提高成品米的外观色泽。这不仅有利于成品米的贮藏与米糠的回收,还可使后续白米分级设备的工作面不易堵塞,保证分级效果。为此,擦米工序应紧接碾米工序之后。铁辊筒擦米机是国内目前常用的擦米设备,往往与碾白砂辊配置在同一机体内。采用多机碾白时,如各道米机皆为喷风碾米机,也可不设擦米工序。
(3)凉米 凉米的目的是降低白米的温度。经碾米、擦米以后的白米,温度较高,且米中还含有少量的米糠、糠片,一般用室温空气吸风处理,以利长期贮存。凉米设备以往使用凉米箱,体积大、效果不甚理想,现今大都采用风选器或流化槽。流化槽不仅可起降低米温作用,而且还可吸除白米中的糠粉,提高了成品米质量。
(4)白米分级 白米分级的目的是从白米中分出超过质量标准规定的碎米。成品米含碎多少是各国对大米论等定价的重要依据,精度相同的大米,往往由于含碎不同而价格相差几倍。白米分级工序必须设置在擦米、凉米之后,这样才可以避免堵孔。白米分级使用的设备有:白米分级平转筛、滚筒精选机等。
(5)包装 包装的目的是保持成品米品质,便于运输和保管,包装还能起到广告作用,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提高成品米商品性。目前,包装形式多为使用麻袋的含气包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卫生法必须更进一步深人贯彻执行,成品米也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小包装、真空包装、充气包装。
碾米工段除上述工序以外,还需设置糠粞分离工序,目的在于从糠粞混合物中将米糠、米粞、碎米及整米分开,做到物尽其用。为了保证连续性生产,在碾米过程及成品米包装前应设置仓柜,同时还应设置磁选设备,以利于安全生产和保证成品米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