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抗日战争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抗日战争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2、中国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事业。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中国在二战中以巨大的牺牲和无畏的精神拖住了日本数百万军队,让其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阻止了苏联陷入德、日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对欧洲战场无论东线西线都做出了不可估量的战略贡献。

战争与和平论文参考文献有很多,例如《战争与和平的断想》,《战争、和平与宪法共识》等等。

有关抗日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我是这方面专业,人士我来帮你

今天,我怀着波动的心情早早的待遇在台式机前等待着《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著手。阅兵是中国向世界表明我们坚持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那天让我期待了多久,因为对阅兵有极大的兴趣,建国60周年的阅兵式我也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这次终于有机会在屏幕前近距离接班一番了。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战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爆发时间最早、历时最长。中国人民抗战战争坚定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的认为可靠,感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牺牲。看见阅兵式上的官兵们雄赳赳气昂昂、英姿飒爽的样子使人们倍感精神振奋、非常自豪,有这样的军队、有这样的官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非常骄傲。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呼喊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与热爱和平的国家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启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回头看70年前,以前的中国是怎样一种社会情况,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如今可谓是截然不同了。现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设备,巨舰横行海洋,坦克碾压陆地,战机翱翔长空,核武器威慑世界。现在的国家发展日新月异,这便是社会建设者立下的赫赫战功。二十一世纪,判断了祖国的飞速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够停留在别人的成果中,我们应建立起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向着我们远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自强不息,激流勇进,永不服输,是我们中华人民的传统精神。历史启示了我们将来的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是这条路我们会走下去,因为正是这些迎刃而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才成就了我们祖国的今天,成就了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今天,中国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作为中华民族子女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发扬光大。更应该为祖国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奋斗吧,为我们的祖国有我们而骄傲!观察后真可谓感慨万千。我信任在看完《胜利日大阅兵》后每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让我们丢掉昨天的不快与气馁,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繁荣富强,早日达成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国——万岁,中国——加油!

七十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七十年了,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自此扭转百年衰败沉沦的历史,古老的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的独立与自强。侧耳细听,似乎还能听见七十年前的炮声,还能听见抗日先烈气壮山河的呐喊,还能听见八百里太行烈马追踪的嘶鸣。我曾经偶然看到过一些惨绝人寰的图片。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幅是一个革命老汉的头颅被架在一段破烂的木桩上,木桩上蚂蚁成群。那位老汉的脸上仿佛挂着轻蔑的笑容,嘴里还叼着一截烟屁股,那一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如菊花般地在他瘦削的脸上绽放出最伟大的光彩,那一缕英魂永垂不朽……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着黄河的滔滔水声,流传至今。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言,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壮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女神高悬天际,如今,她扇动翅间清风,吹散迷雾,还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中华英烈们以公道,令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令他们的名字永远在中国人的心扉上熠熠生辉。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我想令人们回忆起7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70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70周年了,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就让我们飞扬的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过程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吧!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的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与抗日战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看,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看,既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起抵抗的内在原因,也有世界各国人民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外在原因。从两个原因的主次关系看,内在原因起了决定性作用。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内在原因看,起作用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但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问题作个发言,谈五个问题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1 我谈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能得到民众拥护、是否能领导和影响民众的一个重要标尺。而能否广泛地组织和发动民众,这是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和条件。众所周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个时间比1939年9月德国侵略波兰早8年,比1941年6月德国进攻莫斯科和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爆发太平洋战争早10年。尽管这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局部的,但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立即发起了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即9月19日、20日,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就先后分别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和《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当时虽然力量还很弱小,而且没有所谓的合法地位,还不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但是,却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开展了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推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由局部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抗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奋起抵抗,组织了各种抵抗武装。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同东北抗日义勇军等武装力量的联系,并组织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在此前后中共中央陆续派出了杨靖宇、赵一曼等多批干部到东北工作,加强各级党组织的 领导力 量。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最后都英勇牺牲,成为受后人景仰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英雄。到1933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巴彦、南满等几支游击队相继成立,逐渐成为东北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东北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陆续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 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部队共有11个军3万多人,开辟了三大游击区,同日伪军进行了数千次的战斗,曾粉碎敌人上百次“讨伐”,歼灭日军1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支援、鼓舞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努力下,中国大地形成了一股要求团结抗日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参与和推动国民党内的抗日派进行局部抵抗。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第19路军发起淞沪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支援。1933年6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等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掀起了察哈尔抗战,中国共产党派遣了300多名共产党员参与其中,这次抗战曾乘胜收复了察东重镇多伦等大部分失地。吉鸿昌就是这次抗战中涌现出的闻名全国的抗日民族英雄。1936年,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发起了绥远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声援。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重任。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2 我谈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是根本保证。那么,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力量是由谁团结凝聚起来的呢?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谁领导和主导的呢?按理说应该由当时处在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领导和主导。但是,从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过程看,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历史的特殊原因,中国的抗战则是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和主导的。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是如何形成的?又是谁倡导的、谁促成的、谁坚持和维护下来的呢?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 如前所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尔后,1935年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顺应人民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早在1933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并开始在东北组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适时提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逐步实现了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政策转变。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结束,两党合作抗日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宽广胸怀,捐弃前嫌,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人血腥屠杀的深仇大恨,努力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创造了基本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始终尽力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的抗战就有倒退的危险,就有失败的危险,也就有使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局出发,提出“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抗战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协同作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抗击,使日军实力受到较大损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手段,英美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敌视和畏惧,中国抗日几度出现逆转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和原则,维持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避免了倒退,克服了危险,防止了分裂,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也实际上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坚强政治领导核心。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3 我谈的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军事力量又非常弱小,如何抗战、怎样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就至关重要。从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实行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强调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途径,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与国民党实行的仅仅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照。这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决定着中国抗日战争的不同方向和中国人民的不同命运。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且这个胜利将会是人民的胜利。如果按照国民党片面的抗战路线,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和不懈努力,历史和人民作了第一种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提供了战胜敌人的科学思想和正确 方法 。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即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提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的观点。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提出了通过持久战取得胜利的方针。 1938年5月,他集中全党的智慧撰写了《论持久战》。这部光辉的军事哲学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科学揭示了中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正确回答了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的、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以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描绘了中国持久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路线图。持久战总的战略方针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也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中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抗战形势后来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科学预见。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游击战的战略理论及一系列与之相配合的战略战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略战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中日双方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它也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下正确战略战术的展开和具体实施。1937年8月1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指出红军作战的原则,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是“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强调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由于敌强我弱以及由此产生的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主要不是在内线、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正规战,而是在外线即在敌之深远后方独立作战,担负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它是长期贯穿于抗日战争的战争形式,是敌强我弱形势下人民战争的最佳方式,是不断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积小胜为大胜,从游击军和游击战逐步向正规军和正规战发展,最终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独特有效战法。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4 我谈的第四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 如上所述,领导和主导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抗战的特殊领导和组织形式。而中国的抗日战场由于国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同、抗战路线和战略战术不同,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这又造成了中国抗战的特殊战略布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领导的武装力量,采取先山区、后平原,波浪式向前推进的方式,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战场,创建了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敌后战场的形成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不但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图谋,而且构成了对日军后方的致命威胁。敌后战场的开辟是侵华日军对中国停止战略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成为敌我力量消长变化的关键因素。到战略反攻阶段时,敌后战场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敌后战场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逐步成为中国坚持抗战和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这些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与敌人作战的立足点,是牵制、袭扰、消灭敌人的出发地和前沿阵地,是实施游击战争的基本条件。这些区域不是从国民党政府的手中划定而得到的,而是从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又从日本侵略者的手中夺回来的。在抗日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把坚持抗战与实现民主统一起来,加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 文化 建设。通过各项建设,抗日根据地不仅成为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坚强阵地和全国抗战的重要堡垒,而且成为抗日民主建设的典范和新中国社会的雏形。 这一切与国民党统治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在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战的骨干和主力。在战略防御阶段,随着日军进攻的深入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败退,八路军、新四军果断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遏止日军持续进攻的生力军。全民族抗战一开始,八路军115师就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信心。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年多时间里,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总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范围,从陕甘宁一隅迅速发展到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造成对日军重点占领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局面。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导致日军赖以运输兵力和物资的华北主要交通线瘫痪,迫使日军将兵力转向后方,迟滞了日军南下的步伐。从抗战全局看,构成了与正面战场相对应,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的,独立的广大的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重要因素。 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个问题。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与正面战场常规作战的一次次战役不同,敌后游击战的重点是面而不是点,是持续而不是阶段,是整体而不是个别,是战略而不是战役,实质上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场特殊的战略大会战。在极为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灵活多样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等等,使日伪军犹如困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可自拔。日本旧陆海军档案和战史丛书里,有众多“治安战”的记载,充斥着对中共游击战无可奈何的感叹。 可以说,这一时期,敌后游击战成为消耗日军力量最为恰当的攻势战略,也成为消耗日军胆略与士气最为有效的心理战略,为改变中日战争力量对比,促使中国度过最为艰难、也最为重要的相持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43年敌后战场部分地区开展了攻势作战,1944年开始进入局部反攻阶段,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开始全面反攻。由于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已处在解放区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实际上承担起对日军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到1945年底,在全面反攻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共歼灭日伪军近40万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余座。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开辟的敌后战场,坚持长期艰苦抗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独当一面的抗日战场,同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1945年3月18日,日本东京《同盟世界周刊》写道:“根据我们的见解,真正的抗日势力,始终一贯的是中国共产党。”连当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也认为:八路军“作战勇敢,内部团结,只是武器装备太差”。由此可见,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是不容抹煞的,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5 我谈的第五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弘扬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被侵略、受欺辱的中华民族能否取得胜利、能否获得解放,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精神的作用十分重要。在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野蛮凶狠,惨无人道,其铁蹄践踏之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毁,无辜平民遭到杀戮,妇女遭到奸淫,大好河山遭到蹂躏。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与横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高昂的抗日热情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感染和激励着中国人民。 毛泽东就曾指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价而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与牺牲,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对抗野蛮的侵略战。”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正像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输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深刻内涵。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他们兵力弱小,装备落后,却要面对强大的日军的反复“扫荡”,而日本法西斯实行的是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人包围中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大多是穷乡僻壤,物质条件极为贫乏,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怕困难,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因此,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其中,晋察冀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71万人,晋冀鲁豫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120余万人。 当时,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最大时才100余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面积不到1/9。人口最多时也才约1亿,也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4。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以非常有限的资源,直接取得如此巨大的抗战胜利成果,实属不易。最后,我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点感悟作发言的结束语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和重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它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也成为人类和平正义事业不可逆转的伟大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候,它一诞生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推动者、践行者,也是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坚定捍卫者、维护者。历史启迪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今天,我们研究和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此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历史是不可忘记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可以警示当下,烛照未来,它可以作为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甲 午 战 史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才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的欲望。

抗日战争论文有关文献

整个中华民族

中国战场歼灭日军兵力数

区分

毙伤俘及反正

*** 军

527,422人 另加上22.4万余人(1) 计751,422人

*** 军

859,626(未包括俘及反正人数)

合计

1,611,048人

注(1):东北抗日联军毙伤日军约22.4万余人(参见《大同报》1936年3月20日,《军史资料》1987年第4期。

另据日本方面统计为17.2万余人。

)

从表中显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共消灭日军130余万,其中中国 *** 军共歼灭日军85万余人,而中国 *** 军歼灭日军是52万余人(未加东北抗日联军毙伤日军约22.4万余人),从数量上看,显然中国 *** 军歼灭的日军人数多于中国 *** 军(加东北抗日联军毙伤日军数量总共是75万人),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说作为中国军队的 *** 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呢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开始我也有点迷惑,毕竟通过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是得出科学结论的重要依据,但后来经过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我觉得对此问题要既要全面看待,又要注意在定量基础上对史实进行定性地全面的分析。

怎样全面看待?我的看法是应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

那就是首先要从抗击日军侵华的军事力量分阶段地看到底谁是抗战的“中流砥柱”,然后再从政治上分析谁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最后再加以全面地综合地考察,得出结论。

具体而言:从军事上来说,在抗日战争整个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初期,应该说相对于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装备精良的日军来说,中国 *** 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其原因何在?众所周知,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双方虽然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

但此时,由于刚刚经过长征,中国 *** 军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军事装备上力量都比较有限,正因为如此,此阶段中国 *** 可能更多地起的是组织和宣传的作用,真正与日军主力作战的是中国 *** 军。

事实表明,此阶段蒋介石调集几百万正规军与日军在凇沪、太原、徐州和武汉等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些战役虽然都以中国军队的最终失败而告终,但它粉碎了日军曾经吹嘘的三个月 *** 的狂妄计划,有效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以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延伸,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从中国 *** 军参战的人数、作战的规模和次数上来说,实事求是地说,这个阶段中国 *** 军在军事上应该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这种情况随着日军因占据中国大片领土而导致战线太长、兵力不足、物资匮乏,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才慢慢发生了变化。

1938年10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提出所谓的“日中亲善”、“经济合作”和“共同防共”的“三原则”,标志着日本开始改变侵华政策,采取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 *** 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而将主要兵力用来进攻 *** 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

受日军侵华政策调整之影响,中国当时出现了以 *** 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的卖国求荣活动,一时之间,国内投降倾向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为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坚持抗战,克服投降危险, *** 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大规模主动出击日军,组织了包括百团大战在内的一系列战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自信心。

据统计,从1939年到1945年, *** 领导的敌后战场抵抗日军的62%—75%和几乎所有的伪军,这样相对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来夺在西南一隅的以蒋介石为首的重庆国民 *** 开始出现的消极避战之策略来说, *** 领导的抗日力量的确已经取代初期的中国 *** 军而成为了抗击日军侵华的“中流砥柱”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抗战后期,特别是1945年的春季、夏季大规模攻势作战, *** 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抗击着侵华日军的69%和伪军兵力的95%,而中国 *** 正面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和伪军数量则下降到31%和5%了。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中国抗战后期,蒋介石的权力仅限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连‘中央 *** ’(即指 *** *** )的影子也没有。

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 *** 夺过去。”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抗战的这种“中流砥柱”的变化。

由此分析,我们说,从军事上分阶段地看,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中国 *** 军是抗击日军侵华的“中流砥柱”;而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的初期, *** 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它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占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并与中国 *** 军所进行的正面战场互相配合,形成了对日军的战略夹击态势,此时中国 *** 军和中国 *** 军都是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这种情况随着日本诱降政策的实施,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战后, *** 领导的抗日力量才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成为了抗击侵华日军的“中流砥柱”。

总之,从军事上说,不管是中国 *** 军的正面战场,还是中国 *** 军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双方都曾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与军事上的这种格局不同,从政治上看, ***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抗战的正确方向,从而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其原因有:其一、相比起面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断侵略中国,而蒋介石还在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而言, *** 最早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全国各界很早就树立了一面旗帜,正是这面旗帜, *** 在后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建立和维护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活动中起了主导作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全民族抗战的精神象征,当然不是说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 *** 没有起号召作用,恰恰相反,在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的庐山谈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所以 *** 必须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击日寇侵略中国的斗志。

其二、相对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 *** 速决速战的“速胜论”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的“投降论”来, *** 根据中日双方实际情况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总方针,更符合中国当时抗战的实际情况,因而成为了指导全国抗战,最后夺取抗战胜利的指导方针。

历史研究不仅要看定量分析,而且还要看定性分析,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全面地综合的加以考察,才能更好地认识抗战中的“中流砥柱”问题。

综合以上具体而全面的分析,从总体上看, *** 在很大程度上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摘抄别人,可参考!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在抗日战争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接着,“一、二八”的战火首先在闸北燃烧。一个个19路军沉着应战。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临前线指挥……“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革命战士永垂不朽!我非常喜欢和平鸽,因为我看到了它们就像是看到了和平。它们把和平的希望带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使我的心顿时亮了起来,同时在那片美好的心田上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通过那扇窗口,我看到了广阔的蓝天,天上飞满了传情的和平鸽,把关心与思念带向全国各地,使对方心中像点了暖炉一样温暖、惬意。到处都开着象征着和平的鲜花,世界上的一切都呼唤着和平的美好。忽然,一声枪响,打破了和平的宁静。战争开始了,顿时,天上乌云密布,一声又一声的巨响威胁着一朵又一朵娇嫩的和平之花。鸟儿们被烟火熏着,被一颗颗无情的子弹打得遍体鳞伤。此时,小孩的哭声、人们的呼喊声与万灵的叫声交杂成一片。他们渴望和平呀!可是,子弹与大炮是无情的,它们还是不停地夺去无辜人的生命。“为什么要开战,让世界恢复和平吧!”所有的人乞求着。可是,那些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在为私利战斗着。当战斗暂时停止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悲惨的画面:昔日美丽的城市变得惨不忍睹。有些人抱着自己死去的亲人大哭,有些人则祈祷战争快点儿结束。就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充满杀气的地狱。和平鸽飞走了,我的心中也有了一道无法痊愈的伤口。世界人民需要和平,停止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吧!抗日战争胜利昭示民族振兴 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良好开端。 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就必须挣脱枷锁走向世界,争取国际荣誉,争取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不仅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自身地位空前提高,具体表现在:首先,废除了不平等条约。1942年10月9日,英美政府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意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之后,经过谈判,于1943年1月11日完成了中美、中英新约,并于是日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英美两国取消不平等条约,促使在中国享有特权的国家仿效。其次,收回了大部分失地。由于战争的胜利,不但收回了抗战以来被日本侵占的大片领土,而且光复了已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除了香港、澳门外,一切由帝国主义租借或占领的领土均被收回。外国列强攫自中国的殖民地,终又回到祖国怀抱。再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得到加强。1942年1月1日,中国以重要成员国的身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作为战争中的三个大国之一与英美共同参加了开罗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研究与确定对日作战,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重要会议。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由中、苏、美、英4国发起,邀请《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和参加国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联合国制宪会议。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而载入史册,中国还成为这个最广泛的国际组织的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实现了自民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统一与团结,这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民族的大团结。抗战前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种政治势力。除了国共之间的对立和战争外,还有国民党各派系之间,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斗争,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也是你争我夺,混战不已。在山河破碎,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各种政治力量、各个阶级终于摒弃成见,共同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民族敌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振兴。 国共两大党的合作是全民族团结的关键。国共两党原先处于你死我活的斗争之中,但在民族责任感的驱使下,中国共产党主动改变策略,一再提出团结抗日的主张,并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不惜作出重大让步。国民党开始则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但在国内外各种力量的作用下,终于接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共产党一起战斗,形成中国军队一致团结在抗日大旗下共同对敌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锻炼,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政治威望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主要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不久,中国共产党制订并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必须发动全民族参加抗战的完全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作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立的原则,表现了一个成熟政党的睿智。 抗日战争造就了我国一代科技人才,他们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宝贵财富。 大批科技人员聚集战时大后方,埋头苦干,潜心科研,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的爱国与献身热情,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抗日战争造就了整整一代科学人才。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桢、周培源、吴大猷、严济慈、卢嘉锡、苏步青、华罗庚等业务骨干逐步成为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自己潜心钻研,而且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带领科研人员对广西、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及江西、福建等地区地质矿产进行实地考察,并采集标本,还绘制出广西二十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在“研究工作毫不正常”的情况下,写出专著《多原分子之结构及其振动光谱》及19篇论文,进行了光谱学实验。浙江大学校长、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抗战期间发表了近40篇文章,地理学、气象学、物理学等学科研究都取得较大进展。

论抗日战争论文可以写的参考文献

伟大的抗日战争及其胜利,在中国近代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抗战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种转变,给予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进程以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奋起的历史转折点,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胜利进程,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200字够了么?不够的话给我说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看,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看,既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起抵抗的内在原因,也有世界各国人民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外在原因。从两个原因的主次关系看,内在原因起了决定性作用。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内在原因看,起作用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但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问题作个发言,谈五个问题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1 我谈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最坚决的抗击者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什么态度,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能得到民众拥护、是否能领导和影响民众的一个重要标尺。而能否广泛地组织和发动民众,这是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和条件。众所周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个时间比1939年9月德国侵略波兰早8年,比1941年6月德国进攻莫斯科和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爆发太平洋战争早10年。尽管这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局部的,但是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立即发起了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了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即9月19日、20日,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共中央就先后分别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和《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时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这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和武装当时虽然力量还很弱小,而且没有所谓的合法地位,还不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但是,却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开展了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推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由局部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抗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奋起抵抗,组织了各种抵抗武装。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同东北抗日义勇军等武装力量的联系,并组织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在此前后中共中央陆续派出了杨靖宇、赵一曼等多批干部到东北工作,加强各级党组织的 领导力 量。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干部最后都英勇牺牲,成为受后人景仰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英雄。到1933年初,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巴彦、南满等几支游击队相继成立,逐渐成为东北的主要抗日武装力量。从1936年初到1937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东北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陆续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 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部队共有11个军3万多人,开辟了三大游击区,同日伪军进行了数千次的战斗,曾粉碎敌人上百次“讨伐”,歼灭日军1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支援、鼓舞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努力下,中国大地形成了一股要求团结抗日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还积极参与和推动国民党内的抗日派进行局部抵抗。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国民党第19路军发起淞沪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上海党组织发动群众积极支援。1933年6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等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掀起了察哈尔抗战,中国共产党派遣了300多名共产党员参与其中,这次抗战曾乘胜收复了察东重镇多伦等大部分失地。吉鸿昌就是这次抗战中涌现出的闻名全国的抗日民族英雄。1936年,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发起了绥远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声援。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抗日民族先锋的历史重任。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2 我谈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 抗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是根本保证。那么,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力量是由谁团结凝聚起来的呢?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谁领导和主导的呢?按理说应该由当时处在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国民党及其政府领导和主导。但是,从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过程看,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历史的特殊原因,中国的抗战则是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和主导的。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是如何形成的?又是谁倡导的、谁促成的、谁坚持和维护下来的呢?历史告诉我们,是中国共产党。 如前所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北。尔后,1935年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顺应人民的愿望和时代的要求,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早在1933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并开始在东北组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适时提出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逐步实现了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政策转变。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的结束,两党合作抗日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宽广胸怀,捐弃前嫌,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人血腥屠杀的深仇大恨,努力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完全胜利创造了基本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始终尽力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的抗战就有倒退的危险,就有失败的危险,也就有使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局出发,提出“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则。在抗战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合作抗日的旗帜下协同作战,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抗击,使日军实力受到较大损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手段,英美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的敌视和畏惧,中国抗日几度出现逆转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和原则,维持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局面,避免了倒退,克服了危险,防止了分裂,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也实际上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坚强政治领导核心。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3 我谈的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军事力量又非常弱小,如何抗战、怎样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就至关重要。从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实行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强调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途径,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与国民党实行的仅仅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照。这两种不同的抗战路线,决定着中国抗日战争的不同方向和中国人民的不同命运。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而且这个胜利将会是人民的胜利。如果按照国民党片面的抗战路线,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和不懈努力,历史和人民作了第一种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提供了战胜敌人的科学思想和正确 方法 。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即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提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的观点。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提出了通过持久战取得胜利的方针。 1938年5月,他集中全党的智慧撰写了《论持久战》。这部光辉的军事哲学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特点,科学揭示了中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正确回答了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的、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以极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描绘了中国持久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路线图。持久战总的战略方针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也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中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全国抗战形势后来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科学预见。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游击战的战略理论及一系列与之相配合的战略战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略战术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中日双方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它也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下正确战略战术的展开和具体实施。1937年8月1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指出红军作战的原则,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是“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强调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由于敌强我弱以及由此产生的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主要不是在内线、在战役战斗上配合正规战,而是在外线即在敌之深远后方独立作战,担负配合友军作战、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它是长期贯穿于抗日战争的战争形式,是敌强我弱形势下人民战争的最佳方式,是不断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积小胜为大胜,从游击军和游击战逐步向正规军和正规战发展,最终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独特有效战法。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4 我谈的第四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和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成为整个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 如上所述,领导和主导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抗战的特殊领导和组织形式。而中国的抗日战场由于国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同、抗战路线和战略战术不同,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这又造成了中国抗战的特殊战略布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领导的武装力量,采取先山区、后平原,波浪式向前推进的方式,先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战场,创建了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敌后战场的形成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不但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图谋,而且构成了对日军后方的致命威胁。敌后战场的开辟是侵华日军对中国停止战略进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成为敌我力量消长变化的关键因素。到战略反攻阶段时,敌后战场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敌后战场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迹,逐步成为中国坚持抗战和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这些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与敌人作战的立足点,是牵制、袭扰、消灭敌人的出发地和前沿阵地,是实施游击战争的基本条件。这些区域不是从国民党政府的手中划定而得到的,而是从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又从日本侵略者的手中夺回来的。在抗日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把坚持抗战与实现民主统一起来,加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 文化 建设。通过各项建设,抗日根据地不仅成为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坚强阵地和全国抗战的重要堡垒,而且成为抗日民主建设的典范和新中国社会的雏形。 这一切与国民党统治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反差。在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抗战的骨干和主力。在战略防御阶段,随着日军进攻的深入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败退,八路军、新四军果断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友军作战,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遏止日军持续进攻的生力军。全民族抗战一开始,八路军115师就取得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信心。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年多时间里,八路军、新四军同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总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范围,从陕甘宁一隅迅速发展到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造成对日军重点占领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局面。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8万人,俘虏1?8万余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桥梁、隧洞和火车站260多处,导致日军赖以运输兵力和物资的华北主要交通线瘫痪,迫使日军将兵力转向后方,迟滞了日军南下的步伐。从抗战全局看,构成了与正面战场相对应,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应的,独立的广大的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重要因素。 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有力地证明这个问题。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与正面战场常规作战的一次次战役不同,敌后游击战的重点是面而不是点,是持续而不是阶段,是整体而不是个别,是战略而不是战役,实质上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一场特殊的战略大会战。在极为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灵活多样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等等,使日伪军犹如困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可自拔。日本旧陆海军档案和战史丛书里,有众多“治安战”的记载,充斥着对中共游击战无可奈何的感叹。 可以说,这一时期,敌后游击战成为消耗日军力量最为恰当的攻势战略,也成为消耗日军胆略与士气最为有效的心理战略,为改变中日战争力量对比,促使中国度过最为艰难、也最为重要的相持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43年敌后战场部分地区开展了攻势作战,1944年开始进入局部反攻阶段,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开始全面反攻。由于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已处在解放区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实际上承担起对日军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务。到1945年底,在全面反攻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共歼灭日伪军近40万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余座。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9.4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门,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开辟的敌后战场,坚持长期艰苦抗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独当一面的抗日战场,同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1945年3月18日,日本东京《同盟世界周刊》写道:“根据我们的见解,真正的抗日势力,始终一贯的是中国共产党。”连当年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也认为:八路军“作战勇敢,内部团结,只是武器装备太差”。由此可见,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是不容抹煞的,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论文 5 我谈的第五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弘扬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被侵略、受欺辱的中华民族能否取得胜利、能否获得解放,精神的力量不可或缺,精神的作用十分重要。在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野蛮凶狠,惨无人道,其铁蹄践踏之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毁,无辜平民遭到杀戮,妇女遭到奸淫,大好河山遭到蹂躏。面对侵略者的残暴与横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以高昂的抗日热情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感染和激励着中国人民。 毛泽东就曾指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价而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与牺牲,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对抗野蛮的侵略战。”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正像同志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输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深刻内涵。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他们兵力弱小,装备落后,却要面对强大的日军的反复“扫荡”,而日本法西斯实行的是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人包围中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大多是穷乡僻壤,物质条件极为贫乏,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怕困难,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因此,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其中,晋察冀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71万人,晋冀鲁豫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120余万人。 当时,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最大时才100余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面积不到1/9。人口最多时也才约1亿,也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约1/4。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以非常有限的资源,直接取得如此巨大的抗战胜利成果,实属不易。最后,我以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点感悟作发言的结束语同志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和重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它告诉我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也成为人类和平正义事业不可逆转的伟大历史坐标。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候,它一诞生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推动者、践行者,也是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坚定捍卫者、维护者。历史启迪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所系,前途所在。今天,我们研究和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此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历史是不可忘记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可以警示当下,烛照未来,它可以作为我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