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发布时间: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相同点:都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都实行奴隶主专政。不同点:雅典是个近海国家,经济以工商业为主、文化学术发达,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斯巴达是个内陆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尚武,注重军事训练,由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斯巴达和雅典是古希腊城邦国家中最强大的,但斯巴达和雅典属于不同类型的城邦:两者虽都是奴隶主统治的城邦,但斯巴达是贵族寡头专政的军事大国,被统治者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而雅典随着社会的发展,平民上层(富商、船主和手工业作坊主)参政机会不断扩大。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雅典是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古城。相传希腊古时候,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顿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海神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 雅典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嬗传至今,构成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雅典在数学、哲学、文学、建筑、雕刻等方面都曾取得过巨大成就。大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大悲剧作家爱斯奇里斯、索福克里斯和幼里披底斯,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在雅典从事过研究和创作活动。酷爱和平之城”。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古时候,希腊人把体育竞赛看作是祭祀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一种节日活动。公元前776年,在距离雅典约300公里的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奥林匹亚村举行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运动会,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为纪念奥林匹亚运动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运动会虽改为轮流在其它国家举行,但仍用奥林匹克的名称,并且每一届的火炬都从这里点燃。雅典是希腊全国科研和文化的中心,最高科研机构雅典科学院、著名的雅典卡博季斯特利亚斯大学、雅典国立麦措翁工学院都设在这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阶级斗争(20031111)廖学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对于古代雅典各种政治机构、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学者们已作过多方面的研究(1),但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以及阶级斗争对民主政治的形成有何影响这样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的目的侧重于探索雅典民主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早期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资料和学力的限制,笔者只是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作为古代希腊城邦政体之一的民主政治,在古代雅典得到了最高度的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能到雅典这个公民集体的历史的特殊性中去寻求。雅典民主的发生、发展和雅典公民集体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作为政体的民主政治是城邦内部公民不同阶层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的集中表现,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并受它制约的。雅典城邦的发展和变化又是在古代希腊的特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进行的。在早期阶级社会中自发产生的雅典民主,受当时特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2)的制约,从萌芽到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时发展迅速,有时显得停滞。从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赋予全体公民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力开始,到公元前461年埃菲阿尔特斯改革使雅典的政治权力真正由经常召开的全体公民有权参加的公民大会完全掌握,前后计100余年。在这期间,卓越政治家们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活动和人民群众追求切身利益的斗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氏族贵族出身的新、旧势力代表人物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与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变革相互连结。而这个时期雅典历史发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民主政治前进的步伐,与本身从事劳动的以农业或工商业谋生的公民中的中小所有者,即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真正成为雅典经济、军事和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是一致的。梭伦改革的重大历史功绩在于,通过废除公民集体内部的债务奴役,以及相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措施,调整了公民集体中不同阶层的相互关系,使得以前由于贫富分化日益剧烈而分崩离析的雅典公民改变了发展方向,逐渐转向扩大公民人数、协调不同阶层利益,加强内部团结、共同对外的轨道上来。债务奴役的废除,使为数众多的中小所有者,首先是农民,摆脱了沦为奴隶卖往异邦的厄运;同时,又使雅典走上只能靠剥削来自外部的奴隶发展奴隶占有制经济的道路。梭伦改革这一历史事件的出现,首先是面临沦为奴隶的悲剧处境的农民群众向当时采用奴役贫困的公民的办法发展自己的经济的氏族贵族积极斗争的结果。农民和公民集体中的其他中小所有者反对氏族贵族的斗争,首先是他们籽不使自己沦为奴隶而进行的正义斗争。这是当时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从此以后,普通公民群众维护切身利益的斗争,一直是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梭伦以斗争双方仲裁人的身份通过立法而一举消除了公民集体人债务奴役,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富有早期阶级社会的时代特色。由于还存在原始社会血缘关系的强大影响,又因各寺历史发展不平衡而有藉奴役来自外部的奴隶发展奴隶占有制经济的可能,在公民集体内部,富有的奴隶主和一般中小所有者基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斗争,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达成妥协,暂时取消债务奴役。当时在希腊日渐完善的以重装步兵为主力的公民制的发展,也是促成公民集体中不同阶层团结一致对外的重要因素。(3)梭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鼓励公民发展生产,既发展农业,又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能自力谋生,并且在财产增加的情况下提高政治地位,这无疑是延缓财产分化、增加公民之间的团结、保障公民集体的凝聚力和稳固性的重要条件(4)。庇西特拉图家族先后30多年的僭主统治,从维护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方面看,显然有所倒退,因为僭主凌驾于公民大会之上。但从历史后果方面看,僭主们在雅典的统治,客观上是促进了雅典公民集体中第三和第四等级的发展,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迅速发展准备了条件。他们推行的削弱氏族贵族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促进雅典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加强以雅典城为中心的整个雅黄城邦在各方面的统一和扩大雅典与外界联系的种种措施,使雅典的经济发展走到了希腊各邦的前列,特别是使雅典的经济发展与海外扩张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公元前510年僭主被推翻后斯巴达对雅典的武装干涉和雅典国内政局的一度混乱,使雅典广大公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氏族贵族的政治势力和争权夺利是对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的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政治影响,扩大了雅典公民的队伍,保证了所有公民,特别是第三和第四等级的公民能够空前积极有效地参加雅典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活动,使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进入了新的阶段。不管克利斯提尼的主观动机如何,他提出的改革方案之所以顺利执行,就是因为广大公民群众支持改革,并且从这种改革中得到实际利益。希罗多德谈到的庇西特拉图数度掌权的一些戏剧性情节和克利斯提尼倒向民众方面的动因,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5),雄辩地说明,人心的向背对出身于氏族贵族的政治活动家的行动有决定性影响。在还不存在脱离公民群众、高居于公民集体之上的强大武装力量和官僚机构,而公民是军队主力的情况下,事情必然如此。克利斯提尼改革之后不久,雅典就因支持伊奥尼亚希腊人民反抗波斯统治的斗争而与强大的波斯帝国发生了日益剧烈的冲突。在反抗波斯侵略这一关系国家存亡的严重斗争中,雅典公民集体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内部发生了深刻变化。正是在这个时期,公民集体内部各阶层团结一致对外的思想认识大大加强了,富有公民和一般公民之间形成了比较融洽的关系。从公元前5世纪9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特米斯托克列斯的政治活动得到了公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便是这种融洽关系的体现。没有公民中不同阶层的广泛团结,建设海港,大规模地营造战舰,两次全民大撤离,突击修建城墙,等等,都不可能那样顺利地进行。由富人支付财物的公益捐献制度,也不可能得到重大发展。(6)正是在希波战争的过程中,对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雅典公民集体中的第三和第四等级的力量,得到巨大发展。从公元前6世纪雅典占领萨拉米斯岛后开始实行的军事殖民制度,随着雅典在希波战争中从防御转为进攻而得到很大发展;包括造船业在内的工商业、海军、市政建设的发展;这一切都既有利于第四等级,又对第三等级以及富有公民有利。由于雅典拥有发展海上力量的天然有利条件,它的对外扩张主要依靠海军进行,军事殖民制度与海上力量优势密不可分,因此,在其兴盛时期,公民中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的力量同时得到发展。这是雅典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又是决定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既不单纯是适应与工商业有联系的公民集团的利益要求,也不单纯是由于工商业得到发展的结果。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整个雅典公民集体的利益所要求,也只有公民的不同阶层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才可能实现。从伯里克利和苏格拉底对公民必须积极参预政治的论述和伪色诺芬关于普通群众赋予国家力量而又乐于让富人担任城邦要职的说法(7),可以清楚地看出雅典公民集体一定的利益一致和不同阶层相互依存的关系。埃菲阿尔特斯能够通过和平方式剥夺战神山议事会的大部分权力,使公民大会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决策,也说明实现民主政治是当时雅典城邦发展所必需,在公民集体内部并不存在强大的反对势力(8)。在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上半叶的雅典,如果不是整个公民集体的利益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民主政体就不可能确立。在实行直接民主、公民大会的参加者同时又是军队主力的情况下,如果公民大会不能体现大多数参加者的意志,它就无法存在,无法工作。希波战争大大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9),提洛同盟的建立和演变给雅典民主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印记。在存在奴隶占有制剥削关系的国际环境中,在小邦林立的情况下,维护国家的独立是保证全体公民免遭奴役的首要条件,而公民集体的团结、壮大又是维护国家独立的根本保证。正是这个因素使全体雅典公民在公元前6世纪的最后几年和公元前5世纪的前40年空前团结。随着提洛同盟逐步变成雅典实现霸权和奴役、剥削盟国的工具,保持雅典全体公民的既得利益和增强对盟国的控制这个要求本身,也就从反面促成雅典公民集体团结一致对外。在全民皆兵的情况下,只有民富、兵多,国家才能强盛。对于既需拥有强大的陆军又要拥有强大海军的雅典说来,民富、兵多更属必要。而在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单纯依靠发展国内的生产,雅典是不可能保证,尤其是比较长期地保证全体公民,特别是作为军队主力的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有比较优裕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因而乐于并且确有能力履行服兵役的义务的。因此,雅典民主的发展便和雅典的对外扩张相伴而行。民主制度可以调整公民集体内部不同阶层的利害关系,调动公民关心政治、乐于承担义务(首先是服兵役的义务)的积极性,这就既有利于保卫雅典的独立,又有利于它的对外扩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外扩张又是促进奴隶占有制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雅典对外扩张带来的巨大利益,首先是使公民中的奴隶主变得更加富有(10)。胜利的征战和城邦内部众多的政治、宗教和社会活动,既是追逐虚荣的富人显示自己的大好机会,又是他们用以团结一般公民的重要手段。实际上,雅典公民集体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共同的利益,但其内部的不同阶层又经常有利害冲突。公民集体中的富有奴隶主和主要靠自力谋生的一般公民具有不同的发展倾向。在奴隶占有制社会中必然存在的贫富分化,经常使公民中的中小所有者面临地位下降的威胁。军事殖民制度便是减弱这种威胁的重要手段。它向无地或者少地的雅典公民提供取自异邦的土地,既可以使第三等级公民不致因家庭人口增加而陷于贫困,又可使第四等级公民上升到第三等级,还可使富有公民消除对游民众多可能造成的社会不安的恐惧。军事殖民制度又是加强城邦的凝聚力、增强雅典对盟邦的控制的有力工具。随着阶级社会的诞生而必然发展起来的出身高贵而且富有的公民傲视一般公民群众,特别是排斥最贫困的第四等级公民参预政治活动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在部分雅典公民中时有表现(11)。它构成妨碍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力量。克服这种阻力的斗争,也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在梭伦改革时确立的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并且不同等级公民享有不同政治权利的规定,对于削弱血缘关系、打破按门第出身来确定政治权利的习俗说来是一种进步,但对穷困公民说来,却是巨大的限制。强化还是削弱财产限制是关系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限制无地和少地的穷困公民参加政治活动,这是鼓吹寡头政治的富有奴隶主的共同主张。克利斯提尼改革之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既受到国际范围内的阶级斗争的影响,又受到国内阶级斗争的影响。正是在这两种阶级斗争的推动下,雅典国家机器不断完善,显示出它维护国家独立、实现对外扩张、协调公民集体内部不同阶层利益、促进雅典奴隶占有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12)。而公元前6 世纪末和5世纪上半叶雅典国内阶级斗争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从制度上和物质上保障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能够更积极有效地参预雅典的政治生活,克服富有的奴隶主中的保守势力限制第三和第四等级力量发展的行动。执政官选举方法的改革,将军作用的提高,藉助“陶片流放法”放逐公民群众不支持的政治活动家,战神山议事会作用的一度增大和它的权力后来遭到严重削弱,等等,无一不是雅典公民集体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我们看到,在公元前6世纪后期和5世纪上半叶,雅典政坛的主要活跃人物,除特米斯托克列斯外,主要出自阿尔克马伊昂家族和菲拉奥斯家族。米尔提阿德斯、客蒙、克山提波斯、伯里克利等人,在维护国家独立和实现对外扩张方面意见一致,并且都建立了功勋。公元前5世纪70年代和60年代特米斯托克列斯、埃菲阿尔特斯、伯里克利等人和客蒙在对待斯巴达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实际上是与雅典国内扩大还是限制民主政治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公元前461年,亲斯巴达的客蒙遭流放和战神山议事会的权力被严重削弱这两件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是与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的新胜利紧密相联。紧接着公元前461年埃菲阿尔特斯实现的改革,在公元前457年执政官职位对第三等级公民的开放,以及在这前后伯里克利实行的对参加城邦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的雅典公民发放津贴,这些都是为了保证第三和第四等级公民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

1 《招魂》考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12 《宋玉作〈招隐士〉考辨》驳议 《江汉论坛》1997.83 《远游》考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34 说范晔《后汉书》之“志” 《文献》1997.45 楚辞学三题 《广西师院学报》1997.46 试论唐初史家之文学思想 《广西大学学报》1998.27 《艺文类聚》之问题种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4、5合8 《〈招魂〉考辨》补说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49 《闲情赋》之评价种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410 《容斋随笔》刊误 《贵州文史丛刊》1998.511 《九辩》考辨:兼说其史料价值及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612 关于《文选》的编者问题 《文学评论》1999.113 试论赋之范围与汉赋“序文”之作者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14 《史记》《汉书》《后汉书》注札记 《内蒙古师大学报》1999.115 《楚辞》研究二题 《云梦学刊》1999.116 新的开拓 新的建构:读敏译《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317 建构宜 考辨精 系年详:读张志烈《初唐四杰年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518 《全汉赋》小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519 《文选·诗》与《文心雕龙》诗论和《诗品》之比较 《江汉论坛》1999.1120 《卜居》《渔父》作者考辩 《学术研究》199.1221 《文选》李注札记 《贵州文史丛刊》2000.122 《史记》引文札记与后世引文问题说略 《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123 《文心雕龙》论文不及当代乃因其“讹”不称于“休明”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124 从《楚辞》成书之体例看其各非屈原作品之旨 《四川大学学报》2000.225 总集之祖辨 《郑州大学学报》2000.226 “受屈为客卿”之“客”为王逸注原有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227 《远游》非唐勒所作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428 《楚辞章句》前十五卷的前序刘向作驳议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429 《文选》骚类李善注引《楚辞章句》小序均非原貌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30 论以他称写己与自我称扬:兼说屈宋某些作品之真伪问题 《云梦学刊》2000.531 《文心雕龙》不提陶渊明乃因渊明入宋辨 《社会科学战线》2001.332 《惜誓》非唐勒所作辨 《内蒙古师大学报》2001.633 关于《古今诗苑英华》的编者问题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34 《艺文类聚》杂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1.435 关于《诗品序》与《诗品》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辨“子卿双凫”与“谢客山泉”无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136 关于《文选序》与《文选》之价值取向的差异问题:兼论《文选》非仓卒而成及其《序》非出自异手 《文学评论》2002.237《艺文类聚》刊误(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238 关于《文心雕龙》论文不及陶渊明之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239 王逸释《涉江》的“伍子”为“伍子胥”无误辨 《云梦学刊》2002.440 《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之真伪辨 《东方丛刊》2002.341 关于《七月》之作者问题 《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2年)42 执中与超越:读敏泽《文化·审美·艺术》 《人民日报》2002年11月21日第十二版43 关于“骚”“赋”之同异问题 《中国楚辞学》第二辑(2003年)44 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一 《江汉大学学报》2003.145 文学地位的提高: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论之二 《江汉大学学报》2003.446 《文选·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无疑辨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3年)47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的“失序”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148 关于《文选》编目次第之“彼此失照”问题:《文选》编次作家“失序”与“彼此失照”现象研究之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49 《东坡外集·蔡使君传》即《南史·蔡道恭传》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150 关于姚鼐章学诚批评《文选》分类之得失问题 《江汉大学学报》2004.351 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上) 《江汉大学学报》2005.152 《文选》四题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 关于《文选》的选文范围与标准问题 《河南大学学报》2005.354 关于日本古抄白文本《文选序》“略以时代相次”之“略”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455 综论《文选》的编者问题(中) 《江汉大学学报》2005.556 《文心雕龙》不可能对《文选》产生太大的影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457 《楚辞章句》十九篇序文均王逸所作无疑辨 《中国楚辞学》第7辑(2005年)58 《艺文类聚》汪绍楹先生校语商兑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59 关于《艺文类聚》引书文之无序问题——《艺文类聚》研究之二 见:端木黎明.宋永培先生纪念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98-108。60 关于“事具……”所涉引文之略详诸问题:《艺文类聚》研究之三 《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1 关于《文选》的编撰工作量、成书状况与编者问题:兼论《文选》成书时间研究之方法 《江汉论坛》2011年第5期62 《中国文学思想史》,合著(敏泽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本人写其中的第六章9万字)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主编

汪海波,原名汪期涛,笔名汪涛。1930年9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县龙潭村大坑汪家的一个地主家庭。1936至1944年上半年在宣城县龙潭坑和榨门口读私塾和小学。1944年下半年至1947年上半年在宣城县立初中毕业。1947年下半年至1950年上半年先在安徽省宣城中学读高一、芜湖中学读高二、后在皖南区宣城中学高中毕业。1950年下半年至1953年上半年先在南京大学经济系读大一、大二,后在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3年下半年至1956年上半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1956年8月至1958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任助教。1958年12月至1975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政治经济教研组先后任助教、讲师和组长。1975年12月至1981年1月在人民出版社经济编辑室做编辑工作。1981年1月至1995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作。1995年10月在工业经济研究所退休。1995年10月至今,继续任《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并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兼职教授、教学顾问。950年下半年至1953年上半年先在南京大学经济系读大一、大二,后在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3年下半年至1956年上半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毕业。1956年8月至1958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任助教。1958年12月至1975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政治经济教研组先后任助教、讲师和组长。1975年12月至1981年1月在人民出版社经济编辑室做编辑工作。其间:1981年任副研究员,1985年任研究员。1982年任硕士生导师,1985年任博士生导师。1981年任工业经济理论和发展史室主任。1985年7月任所党组成员。1985年10月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4年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84年9月任经济管理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和《中国经济年鉴》副总编辑。1986年7月任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1987年4月任《经济管理》主编。1988年11月任《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1987年8月至1991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其间还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学位委员会主任、院学报主编。1987年、1989年、1991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学科片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10月在工业经济研究所退休。1995年10月至今,继续任《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并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兼职教授、教学顾问。

(一)、科研项目1、 1991年主持辽宁省教委科研项目《中外比较文学》2、 2000年主持辽宁省教委科研项目《中日小说比较研究》3、 2001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小说发展史》4、 2003年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小说在日本的流传及研究现状》5、 2004年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国小说与日本文学》6、 2006年主持辽宁省教育厅A类科研项目《中国古代小说与政治》7、 2007年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明清小说研究》8、 2007年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小说与战争》9、2010年主持辽宁省社科联项目《明清时事小说与辽东战争》10、2012年主持锦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项目《世园盛会与锦州未来发展规划》11、2013年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西地域文化与明清小说》(二)、主要专著1、《晚明政治小说与党争》 专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任副主编 (远方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3、《中国古代小说总目》 合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任副主编 (辽海书社,2010年7月出版)5、《明清小说与党争》 专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三)、主要论文1、《舞姬》与唐代小说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 森鸥外的《舞姬》与唐传奇爱情悲剧作品 (《中日比较文学论集》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3、 《浮云》与《寒夜》之比较 (《东北亚论坛》1995年第一期)CSCI期刊4、 唐传奇与“三言”悲剧情节结构之比较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5、 “三言”中的悲剧形象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6、 “三言”的悲剧冲突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7、 儒林外史与黑色幽默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8、 “三言”的悲剧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CSCI期刊9、 巴金和二叶亭四迷的共同点 (日本国《AICHIRONSO爱知论丛》日文版2003年9月卷,总75期)10、 森鸥外与《情史类略》 (日本国《AICHIRONSO爱知论丛》日文版2004年3月卷,总76期)11、 杨继盛其人其文 (江苏古籍出版社《古代文学知识》2004年第1期)12、 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2期)CSCI期刊13、 唐代科举研究的新思路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4、 “三言”在日本 (《渤海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樵史演义》与晚明党争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第二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16、试论《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的结合 (《渤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17、《镇海春秋》体现的作者政治倾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8、 论《樵史演义》对明代党争的评判 (《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19、论晚明时政题材白话小说的政论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年第2期)CSCI期刊20、论晚明时政题材通俗小说(《古今通俗文学演变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21、论晚明时事政治小说的纪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年第1期)CSCI期刊

中科院研究生院学报投稿流程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年6月27日,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函(教发函[2012]106号),同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编:石耀霖刊号:ISSN1002-1175/CN11-2809/N创刊时间:1984年出版周期:双月刊开本:大16开《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社科院学报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

很好。社科院文史哲很好,知识面很广,很有价值。《文史哲》创刊于1951年5月1日,是一份在海内外人文学术界享有巨大声望的老牌学术期刊,是一份反映中国大陆大学文科学术水准的老牌学报。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科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考生想要顺利的获取在职研究生证书,毕业论文是必须要经历的,很多人由于对这块不太重视,使自己出现很多错误,那么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呢?首先,考生提交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并且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因此,并且有自己的见解。其次,在论文的评阅过程中聘请至少三位具有高级专业技师职务的作家作为评语人,论文评阅者在该领域应该有较深的造诣,学风正派,责任心强。至少有一位是在我校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业,不可以聘请自己的导师。最后,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建议是否授予硕士学位,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三分之二的成员同意方为通过,论文答辩必须由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和全体成员签字。论文答辩有详细的记录,进行公开。以上就是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需要注意的事项,考生在考试通过以后,一定要认真的准备论文答辩,如果想要了解在职研究生有几种的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据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老师介绍,一般来讲,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分为两次,6月和12月各一次。现阶段申请论文答辩的在职人员都可以赶上12月份的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一到两周内相关院校就会颁发学员硕士学位证书了。学员在职通过同等学力申硕的外语水平和学科水平的考试后,就是接下来一年内提交论文,学员需要在提交论文的半年内完成论文答辩。如果论文答辩没有通过,考生可继续申请论文答辩。如果还是没有通过,则视为本次申请无效,学员也就在毕业时拿不倒硕士学位证书了。另外,学员申请论文答辩两次都没有通过,那么也就是说考生如果想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还需要重新缴纳学费,参加课程学习,参加各科考试才能获得学位证书。社科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主答辩老师一般会提问3个问题,学生有15—20分钟的时间准备,当场作答,其他答辩老师和助答辩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时合理的提出问题。学生完成答辩后离场,老师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是否给予通过,给出成绩和评语。然后学生可回到答辩现场,老师将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加以总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对其不足和错误之处加以补充和指点,并当场宣布学生是否通过论文答辩。一般答辩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和答辩情况合理提问包括:选择题材的意义。文章内容中重要观点及概念。论文创新方面。论文的细节之处。论文中出现的数据,来源是什么。论文薄弱环节的提问。导师给出可行的建议,提问学生的可行性。提问学生从事工作方面的问题。提问论文内容之外的的问题。随即提问,学生根据自我理解回答,没有正确答案的提问。

一般没有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