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山区德育主题活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山区德育主题活动研究论文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小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日渐开放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盛,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深受侵染,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尤其是小学阶段,应下大力气进行德育,而应重视学校这个德育的主阵地,利用课堂渗透德育。

关键词:课堂;德育;主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子女的关爱程度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达到溺爱的地步,加之社会环境日渐开放、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兴盛、社会活动增加等诸多因素,使现在的小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给小学阶段的教育以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呢?

一、加强对德育的认识

党的报告中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

然而,对于德育这个问题,部分教师和领导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一种活动,完全在于个别问题上的指导。事实上,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同时小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启蒙期,如果在此阶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必将为学生以后的道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一个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德育的教育。

二、树立全员德育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

既然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所以认为学校组织的有很强政治性的活动才是德育活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去人们总是采取灌输的方式理解德育教育,灌输一种什么道德,被灌输者就要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被教育者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但对方甚至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的年龄根本无法接受灌输,而只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养就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我们应该动员全体教师树立德育思想,形成时时显教育、人人抓德育的全方位、无缝隙的德育局面。只要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就不能忽略了德育活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不仅要很好地利用周会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还要多与任课教师交流,帮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喜欢和尊重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班主任要积极与任课教师统一思想,统一教学要求,使任课教师为班级工作。如果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能够同心携手,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德育理念,那么就会改变班主任唱德育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就一定能够把学生的德育素养提上去,这样就不仅解决了学校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家庭和社会中的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重要性和全员参与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还要在根本上寻找小学教育中德育实施的方略。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如果把课堂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德育,那对德育工作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小学课堂教育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堂上德育教育才是可能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从德育工作的规律来看,有效的德育必须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在学校教育中,要保证教育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必须通过重视和发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来实现。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都在课堂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如果抓住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那么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德育的落实就有了途径、有了载体、有了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使其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每门课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数学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语文课可以培育学生各种各样的品质;自然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地球的环保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班主任可以在任课教师之间进行协调,切实将德育与各门学科进行渗透。

培育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关键需要教师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一种主动的精神,并且还需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贯彻一种德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和课堂行为的一致性,否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教师与课堂活动中的差距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怀疑,这样就会影响德育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陈洪庆.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3.乔建中.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现代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增强自我教育为进一步增强自律教育,我们全面推行“班级规范化建立”和“学华诞常行为自律量化考评”计划,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以学生会、班委会为龙头,从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等诸方面动手,先管好本人,再带动他人;先管好本班,再为全校效劳。人人争做管理好学校的小主人。 在教育要点上,增强分年级分类分层教育高一年级的目的是偏重他律教育,主题是:守纪律、明道理,互帮互学,做老实、上进的中学生。高二偏重于他律向自律转化,注重自我开展和完善,主题是:诚信、团结、自强、协作创新,做合格中学生。高三偏重于他律向道德人格构成过渡,主题是:爱国、违法、友善、立志,争做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在教育途径上,增强德育的浸透性和开放性各学科分离本身的特性,浸透德育。政治课要发扬时期主旋律,历史课要培育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和民族优秀传统,自然学科则应突出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同时还应注重社会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构成德育网,从而使德育工作克制了方式主义,加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教育资源上,增强校内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校园的自然、人文都会构成德育场。学校的开展史和荣誉成果、校训学训、板报专栏、规章制度、典范示范等都是良好的德育资源,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文体活动等都是德育阵地,学校以这些阵地为载体,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绘声绘色。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只需我们积极探究,认真理论,就一定会使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义务编辑周虹艳-乡村职业教育招生难之缘由初析近几年来,西部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乡村职校招生难已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处理这一难题,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火烧眉毛的焦点议题。经过几年的考虑和察看,笔者以为形成乡村职校招生难的缘由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本身问题: 乡村职业教育的特性决议了其生源以中考掉队这一群体为主。而关于刚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就其承受教育的环境、学问范围及认知才能而言,不可能理解国度教育整体构成、就业状况等政策内涵,关于初等职业教育的性质,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去向、课程设置、专业开设等仅仅局限于相关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教育师的说教与发动,其局限性不言自明,一句话,学生不理解职业教育,不理解职业学校。 市场经济的转轨运用人机制呈现多元化趋向,由于本地域乃至大多数用人单位,大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产业,对工人的技术程度、学问程度请求低,大多数学生包括其家长眼光短浅,被蝇头小利所惑,加之本地经济条件欠兴旺,误以为连上大学都不包分配。如何写出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德育论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德育工作中如只重视感性认识而不注重总结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实践,那德育工作将停滞不前,如不对德育工作中产生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那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德育论文。所以作为德育工作重要队伍——班主任应既努力做好各项工作,重实践,但也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总结。 一、 基本功的准备工作,是撰写德育论文的前提 1、理论准备。我们应经常学习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尤其是要注意最新的德育研究成果。 2、实践准备。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创新,善于积累,班级管理上要想点子、出主意,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以及各种先进经验。总之一句话,在工作中要做有心人。 3、写作能力。有人肚子中有货,但总是倒不出。这说明没有一定的文学表达水平以及不能掌握写作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格式,终究不可能写出一篇好的德育论文。 4、研究态度。我们有人认为写德育论文就是写一篇德育工作总结,只要想写就能写出来。其实做学问先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狂不骄,踏踏实实,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虚心学习。写德育论文不同于写总结,工作总结无需创造性,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描述,任何闭门造车或绞尽脑汁的“造文章”,只会浪费时间。作为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应该体现创造性、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等特征。我校现已举办了两次德育论文评比,少数同志为应付评比,全部“借鉴”他人文章或“借鉴”内容过多,没有自己的思想、内容。 二、掌握德育基本理论,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基础 首先,对德育范畴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思想、政治、心理、法制、国防等。 其次,对德育本质的把握。德育究竟是什么?所以准确地可以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再次,认识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 三、论文的选题、审题、拟定提纲、编排结构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关键 1、选题。有思想火花,就有论文主题,不要走别人的路,要把握朝代脉搏,以小见大,枯树发新芽,选题要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且切实可写。在我国加入WTO后,我们许多德育工作者抓住时机,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选好题后要搜集相关资料,研究各种德育资料。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一种是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德育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但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另一种是追溯验证法,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想法,即根据自己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主观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作依据。 2、审题。一要把握题目的中心。如“自主教育——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题目的中心应是自主教育,所以应围绕自主教育内涵、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来写。二要把握题目深度和宽度,如有的人以“素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为题来撰写德育论文,那么就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宽度。前两次德育论文评比中,王小敏以“宽容的艺术”为题写的一篇文章,其对题目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得很好。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容易动笔,不容易走题。 3、拟定提纲。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并按照各部分的要求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下面简单说明编写德育论文提纲的方法:①先拟标题;②写出总论点;③考虑全篇总的安排;④再考虑每个项目的下项论点直到段一级;⑤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在写提纲时可使用标题式写法或句子式写法,当然写好后还要推敲和修改。 4、结构。要注意避免如下毛病:①结构不完整、不平衡。如头重脚轻、无头无尾等;②结构松散、缺乏条理。如有的老师写论文时只有两大点;③论证不得力,缺少逻辑性。如使用“由此可见”、“大量事实证明”等语句,而不作深入分析,犯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④结论不深刻,论证方法单调。如有的论文总是千篇一律,走“三部曲”即现状、原因、对策。所以要学会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缪法等方法。 四、根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认真撰写和修改德育论文,形成文字成果。 写作德育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掌握德育理论,认识德育规律。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首先要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科学性如何。在写作中所用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文字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忌啰嗦,不能主观或极端,特别是标题要严谨,精炼。 文章初稿出稿后要认真进行修改。文章写好后要虚心征求别人意见,通过朗读,锤炼字句。在修改时可用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并要养成修改文章良好习惯。热改法是指写好后立即修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需要修改的不易看出,难以割舍。所谓冷改法:初稿完成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当重读初稿时,就容易摆脱原来固有的思路的束缚。 五、论文类型及投稿事宜 1、论文类型。论文类型分一事一得、多事一得,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理论探索等。 2、投稿事宜。要根据所投对象来确定,如报纸以1000字左右为宜,杂志以1500字或3000字左右为宜,并且要分清刊物的类别和级别,是普通刊物还是学术刊物,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为了确保成功率还要看所写论文质量、栏目要求、编辑喜好、稿件数量多少等。

德育主题班会活动论文

≈魈獍嗷帷〉掠�ぷ鳌∽饔� 【论文摘要】当前,中职学校主题班会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主题缺乏自身特色、教育效果缺乏后续评价等问题。要切实提高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创新,制订完善的主题班会制度,开展精品主题班会活动,建立主题班会后续评价机制。 一、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在中职学校的诸多德育工作形式中,主题班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班集体成员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学生在主题班会上的交流、讨论和对活动的参与,有利于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最后,主题班会可以有效弥补学科素质教育的不足。中职学校教育大纲里的德育课,受学科本身的局限性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缺乏针对性和综合性。而主题班会一般是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的针对性很强的主题教育,相对于学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换句话说,具有较强针对性、经过精心设计及妥善组织实施的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优于以说教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德育课,它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二、当前中职学校主题班会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主题班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笔者所了解的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展的主题班会情况来看,其德育功能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综合起来,当前中职学校主题班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主题班会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虽然绝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将主题班会列入德育工作计划,但内容不具体,针对性较差,甚至相当一部分主题还是沿用中学的方式,主题的确立随意性很大。在抓主题班会的落实上缺乏制度保障,从而导致班主任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主题班会课走形式、走过场,除了布置工作外,往往缺乏一个目的性和针对性强的班会主题,因而常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讲的尴尬局面,这样的主题班会效果与学校的德育目标相差甚远。其次,主题班会主要是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指导,学生组织实施。但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多是年轻教师,存在着经验不足,没有系统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的缺陷,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对主题班会的认识模糊,难以对主题班会进行精心设置和科学有效的指导。再次,中职学校生源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性不强,表现欲望较弱,参与积极性不高,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较欠缺。在班主任没有重视,会前没有做过精心准备时,主题班会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 (二)班会主题缺乏自身特色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成人教育。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的主流模式要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其德育形式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为主线。这也就需要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适应职场、如何适应社会和如何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的主题班会。因此,中职学校的班会主题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德育上来,具有符合中职学校德育特色。但是,中职学校的许多主题班会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计班会的主题,主题班会没有特色。学生对这样的主题班会是持不欢迎态度的。 (三)教育效果缺乏后续评价 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长期性特点。学校应周密考虑主题班会的目的性和功效性,把转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视作主题班会的最终目的。因此,一个主题班会结束后,应该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甚至可以说效果评价应该是主题班会最为重要的一环。但目前很多学校的主题班会重视的是班会课的活动过程,对于主题班会的作用和效果缺少应有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主题班会上热热闹闹,会后却平平淡淡。由于没有对主题班会作事后评估,从而也就使得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对策和建议 (一)制订完善的主题班会制度 要使主题班会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抓好制度建设是前提。学校必须结合德育总体目标,制订符合本校实际和中职生实际的主题班会制度,从制度层面来保证主题班会的正常开展和取得实际成效。 1.制定主题班会明确的主题。学校除了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保证有主题班会课的时间,还要在主题班会内容上有明确的主题。应针对中职学校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的班会。总体来说,可以根据三个年级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是第一阶段,对于新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刚刚到一个新环境,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真正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据笔者问卷调查,很多学生对读中职学校的目的不明确,绝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年的主题班会重点就是以如何提高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与人相处能力,以及明确学习目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来设计主题。新生进校一年后,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主题班会应以培养学习怎么学习和锻炼自己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参与意识、自强自信的心理、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主题,使他们形成职业兴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三年级是第三阶段,学生面临就业择业难问题,此阶段的主题班会应以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为重点,围绕就业面试、顶岗实习、如何创业等方面设计主题。如可以让学生畅谈面临经历、邀请往届毕业生做就业创业报告,请就业指导老师做就业创业讲座、模拟面试场景等方式开展主题班会。学校要召集经验丰富的学生管理人员和班主任,制定切实可行、主题明确的班会主题,使主题班会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 2.制订奖惩分明的主题班会考评制度。一是学校应定期不定期对主题班会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确保主题班会正常开展。二是对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或教案进行检查,并评出优秀主题班会方案或教案进行奖励,激发班主任对开好主题班会的积极性。三是对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主题班会效果。 (二)开展精品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内容和组织实施环节。也就是说取决于主题班会内容必须丰富,实施环节必须紧凑,操作必须科学合理。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它具有其他课程教学的一些共性,其中包括它具有其他课程一样的可复制性。鉴于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年轻教师多、兼职班主任多的情况,开展精品主题班会活动是提高主题班会成效的一个可行途径。 1.学校组成以年级为单位课题小组,策划出操作性强、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由组织能力好、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上示范课,全体班主任进行观摩,然后把它在全校各班推广。实施精品主题班会一是可以提高主题班会质量;二是可以提高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能力;三是可以利用集体智慧,减少班主任从找主题到写方案及组织实施过程的精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组织优质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通过组织各年级、各系、全校等各个层级的主题班会评比活动,以评促教,扭转“要我上好班会课”的局面,营造出“我要上好班会课”的环境氛围。 3.做好精品主题班会课件的编辑整理。精品主题班会课件是集体或单个班主任教师智慧的结晶。做好精品主题班会的方案或教案或课件的收集和整理,有条件的话尽可能汇编成册,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推动主题班会上水平上台阶。 (三)建立主题班会后续评价机制 主题班会的效果是开展主题班会的根本所在,学校建立主题班会后续评价机制,抓好主题班会的落实。一是通过对主题班会后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观察,对效果作出评价。二是与家长保持联系,抽样调查学生在家后的表现和反应,通过家长的反馈信息获知班会效果。三是把主题班会奖励与年终考核挂钩,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1]赵学坤.积极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1(3) [2]申爱霞,陈霞.试论利用主题班会实现班级教育目标[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郭招秀.主题班会在中职生德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0(5) [4]张晓霞.关于中职德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10(8)

主题区域活动论文动物

一、材料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幼儿玩中所得 1、贴近幼儿生活,在模仿、探索中进步。我们都知道孩子爱模仿,小班的孩子更爱模仿。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同伴的样子。游戏时喜欢与同伴担任相同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非常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因此,我们在班级里共创设了两个娃娃家,一大一小,大的娃娃家足可以容纳一个大家庭,我们在里面提供了两套厨房用具,并自制了许多的水果、蔬菜以及食物(面条、饺子等),提供了爸爸的眼镜、帽子、领带,妈妈的围裙、帽子等,供幼儿自主选择材料、选择角色,但通常发现幼儿模仿妈妈的时候较多,因此我们也经常提醒我们的男家长们多和孩子一起玩,增进他们的情感。另外,我们根据主题秋叶飘果儿香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落叶,放在美工区,并提供海绵和颜料,和孩子一起制作树叶印画,孩子用自己搜集的树叶制作出成品,通过展示,很有成就感。 2、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的材料更能吸引幼儿。小班幼儿的认识能力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提高的,并且易受外部环境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活动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易受外部事物的干扰。观察事物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的事物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我们在区域材料投放上,基本选择大的、色彩鲜艳易操作的为主。比如,我们在益智区投放的拼图,基本上都以夸张的动物形象为主,孩子看到那么多可爱的动物造型一下子就能喜欢上它们,进入区角活动的时候,我们投放的拼图是两块拼,逐渐为三块、四块、六块等,幼儿从简单的开始拼,成功了教师提供三块、四块的,幼儿逐一完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挑战的过程,成功的喜悦都在孩子的脸上。同时,我们孩子益智区提供给小动物喂食,即在纸巾盒上贴一个可爱的动物造型,并把它的嘴巴做成几何图形或其它物品的形状,让孩子根据动物嘴巴形状选择该动物所吃的食物,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又在无形当中使幼儿学会判断事物的特征。 3、材料投放有层次性,便于不同发展能力的幼儿操作。孩子的发展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动手能力相当强,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投放适合他们的材料,如科学区,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大小配对);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形状配对);还可以是5以内的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数量配对)。又如美工区,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纸,供幼儿撕贴,可以从随意撕纸过度到有规则的撕纸,可以投放没有五官的脸谱,并提供相应的五官小图片供幼儿摆放,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用彩色笔添画五官,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每个孩子都有动手参与的兴趣。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作用区域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地方,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务必会出现种种状况,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活动继续,但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都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小班幼儿年龄小,教师应该如何引导,才能更好的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呢? 案例一:益智区孩子在益智区玩钓鱼,我在每个一次性杯子上都贴了一条鱼,一共有三种鱼,而鱼的颜色我也分了红、黄、蓝三种,在杯子的底部我用透明胶固定了一个磁铁,这样,孩子用带有磁铁的鱼竿自然能钓到鱼。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但我发现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到鱼的类型,而是单纯在体会游戏的趣味性,体会钓到鱼之后的成就感。于是我从他们的玩法开始慢慢引导孩子,和他们一起钓鱼,一条、两条、三条,然后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奇怪的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鱼还不一样啊?孩子真的举起杯子,像模像样的观察起来,老师,这条鱼是红色的,那条鱼是黄色的!一个孩子先发现,慢慢的鱼的特点都让孩子们找到了,那我们来比赛,咱们先钓红色的鱼,怎么样?于是,孩子们根据我的要求,有目的的钓鱼,根据鱼的种类、颜色用圆圈做好记录,当全部完成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开心,纷纷像自己的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 案例二:美工区根据主题秋叶飘果儿香我们在美工区里投放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树叶,并提供海绵、棉签、纸等供孩子树叶印画(前面有所提),感受印画的特殊效果带来的美。乐乐来到美工区,她选择了枫树的叶子,开始用海绵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她选择了红色,印出来的树叶相当的漂亮,乐乐笑了笑,把她放在一边,又开始在另一张纸上印上了同样颜色同样形状的树叶,印完之后将自己的作品看了看,继续把它晾在一边,重复开始的动作,我看见了走过去,乐乐,你在印什么啊?真漂亮!,乐乐害羞的笑了笑,没有回答。我继续乐乐,你是不是印的小金鱼啊?你看,多像小金鱼的尾巴啊!乐乐开心的点了点头,乐乐,小金鱼一个人在水里多孤单啊,你再给她找几个朋友,好不好?,于是乐乐很快又在边上给印了一片,边印边说我给她找一个朋友,那样她就不孤单了。还在纸的底部用手指蘸颜料点了好几下,说是给她们的好吃的。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小班的孩子如果缺少老师在里面调节引导,那么孩子只能是在重复简单的操作活动,只是对操作行为更感兴趣,但同样,通过教师启发性的提问,幼儿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操作内容变的更加丰富。 总之,要想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们除了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以外,还要加上教师的隐性参与,两两结合,这样就能够让幼儿在和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玩中学,学中玩,使区域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班主题教案《动物世界》,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班出现的不活泼现象;为了激发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设计。

活动目标

1、认知动物,情感爱护动物。

2、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各种常见动物名字。

活动准备

动物卡片,DVD。

活动过程

1、看图识动物。通过《动物大百科》等书籍、动物卡片、贴纸让宝宝对动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整体的影响,在阅读书籍和卡片的时候记住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动物的静态和平面认识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分辨能力、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2、看电视识动物。通过观看《动物世界》、动物卡通动画。让宝宝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的一举一动,加深宝宝对动物的形象了解。可以先专门看一两种动物的纪录片,再换另一种,这样有充分的时间让宝宝了解同一种动物,加深他对该动物的了解。家长应该陪同宝宝一起观看,指出动物的外形特点,告诉宝宝每一种动物都很可爱,让宝宝产生对动物的怜爱之情,促进宝宝情感的发育。

3、到大自然观察动物。带宝宝去户外,让宝宝亲眼看看户外形态各异,能力各异的大小动物:如蜻蜓、蝴蝶、甲虫、小松鼠、田鼠、麻雀、喜鹊、蛇等。我们可以让宝宝卷起袖子,抓住一只七星瓢虫仔数数它的星星;也可以拿着小铲子,挖开一块土寻找躲藏在里面的蚯蚓;还可以用蜘蛛网,网住一直蝉听听它的鸣叫。如果遇到的是蛇,就要告诉宝宝不要接近,让他学会回避危险,保护自我。

在这样的过程中宝宝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所有问题都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父母在宝宝观察完各种动物后,要告诉宝宝把它们放走,因为它们都饿了困了,要回家找妈妈吃饭睡觉了。就这样,宝宝们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就能认识身边所有常见的动物,而且知道他们是能飞的还是会爬的,是住在树上还是躲在地里,是吃虫子还是吃树叶。

4、到动物园认识难得一见的动物。在周末休息时进行动物园亲子一日游。老虎、狮子、河马、大象、狗熊、熊猫、长颈鹿、猩猩……数不过来的动物一定能让宝宝兴奋莫名。家长借机让宝宝把各种动物和在电视上见过的做一下比较,让他们把两者关联起来,趁机把曾经学过的知识点复习一遍。

遇到可爱无害允许抚摸的动物,可以让宝宝勇敢地伸手触摸;遇到可以喂食的动物如湖里的天鹅和锦鲤,也要宝宝亲自动手享受喂食的乐趣。告诉宝宝动物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都喜欢生长在青翠的森林里,森林就是他们的家,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森林,才能保护动物,培养宝宝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反思

通过此课,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理解。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理解、尊重、接纳了。有适度的自由空间?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主题的由来

大自然的奥秘一直被人类所关注,尤其是自然中的动物,人们都在不停的探索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所遭到的破坏也日趋严重,社会呼吁全人类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要提高环保意识,应从小培养。

当然,大班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非常旺盛,秋游时幼儿关注大自然植物的变化的同时,也联想到动物们是否也发生变化,他们由落叶想到小动物的怎样过冬的,哪些动物会冬眠呢,他们冬天吃什么呢等问题,他们都急于想了解,因此《动物世界》的主题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主题目标

1、乐于探索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体验分类和统计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学习10的组成与分解。

3、乐意参加有关动物的体育游戏,增进饲养动物时的安全防范意识。

4、清楚地讲述认识的动物,喜欢倾听和讲述有关动物的故事。

5、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6、增强互相帮助、协作完成任务的意识。

7、感受动物的外形美,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对动物的认识。

三、环境创设

1 、与幼儿一起来搜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卡片及动物玩具,布置动物世界展示台。

2、布置动物饲养角,每人饲养一只小动物,更好地让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把幼儿制作的小瓢虫、野斑马及蛋壳小老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

4、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在语言区一起分享。

5、与家长一起看关于动物的电视节目,丰富相关的知识,一起搜集各种关于动物的资料与信息。

四、主题网络图

各种各样的'动物

参观动物展览会

动物世界

动物的秘密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始终处于指导者,能用故事来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一开始老师就用故事把握住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有的说:鱼妈妈看到鱼走了伤心的;有的说:水太脏了,鱼都死了;有的说:水里都是塑料袋和牛奶瓶……老师没有否定孩子的回答,一直根据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教师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后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向幼儿展示大量不同的图片,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孩子在观察电视、投影等多种图片的直观感知下,对鱼的形态和线条能很好的把握,活动兴趣一次比一次高涨。在绘画前老师要求明确,对线描画的技法和点、线、面讲解清楚,孩子在绘画时能很好地运用,并向我们展示不同形态的鱼。虽然整节课的授课时间较长,但孩子的完成情况和热情高涨,尤其在活动结束,孩子们都有很多的话对小鱼叮咛,有的幼儿说:小鱼你要和妈妈在一起不要乱跑,不然会被大鱼吃掉。有的幼儿说:小鱼我下次到海底世界和你一起玩。

本次活动不仅将主题与班级布置结合,美化班级环境,让孩子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参与其中,而且对孩子进行人与动物的和谐教育。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介绍点、线、面中,老师讲解过于罗嗦,应该出示点、线、面,介绍画法和技法后,应让幼儿自己提出疑惑或问题?

主题说明:

喜欢动物似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他们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喜欢聆听动物故事,翻看各种动物的卡片与图书,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与好奇,一说起动物,他们就会津津乐道,兴趣多多。

一说到动物,孩子们都兴致盎然,欲罢而不能。他们喜欢聆听动物故事,怀抱可爱的动物玩具,翻看各种动物图书……动物们不时的出现在他们自编的故事里,有趣的儿歌里,好玩的游戏里,他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

顺应孩子们的热点,我们开展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孩子们了解常见的动物不同的特点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进一步探索动物生活习性的愿望,同时引领孩子去结识探索更多的动物朋友,让孩子自主的去认识动物,关注动物,通过不同的家园、学来的被本领、千奇百态、我和动物是朋友等一系列学习脉络,在看看、讲讲、做做的直接作用下,让孩子们自主的认识动物的特征及其人们生活得关系,让孩子们以真善美的心灵去体验动物的生活、动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孩子们对动物奇特的现象和特殊的本领感到好奇,体验探索动物世界的乐趣。

主题目标:

1、了解常见动物不同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进一步探索动物生活习性的愿望。

2、对动物奇特的想象和特殊本领感到好奇,体验探索动物世界的乐趣。

3、了解人类可以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发明创造,体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知道我们应该保护他们。

活动名称:最佳守卫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从中获得信息,尝试理解山羊公公选择守卫的过程及理由

2、体验故事的趣味与智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黑板、树叶人手一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事件,引出话题。山上的狼越来越多,眼看着家族里的羊越来越少了,山羊公公决定要请一个守卫。

1、你知道什么是守卫吗?

2、你觉得谁适合做羊群的守卫?为什么?山羊公公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他想要请一位强壮、勇敢的动物来当守卫。

二、观察画面,获取信息,理解故事

(一)山羊家族需要守卫的消息一传出,来了好多动物。

1、来了几个动物?

2、可是山羊公公只需要一名守卫。该怎么办呢?山羊公公决定来一个比赛,最后胜出的那位动物就请它来当守卫。

(二)理解选择守卫的过程及理由

1、第一关比什么?你从怎么知道的?

2、出示统计表,理解统计表:山羊公公给每一个动物都测量了身高,身高低于木棍长度的动物都送出了大门。

3、第二关比的是什么?

4、这一关哪些动物会被淘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山羊公公测试了每个动物的力量,那些力气小的动物也送出了大门。

5、第三关是比灵活性,守卫为什么需要灵活?

6、山羊公公用什么方法来测试他们的灵活性?

7、谁过关了?谁被淘汰了?:在灵敏性的测试后,还剩下了老虎、猩猩和猎狗三个动物。

(三)给认为最合适做守卫的动物投票,统计结果

(四)观察三个动物做临时守卫的不同表现,变化自己选票,说说理由。

三、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的趣味与智慧。

主题反思:

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天然之缘,孩子们喜欢与动物为伍、与昆虫对话。动物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动物世界有趣而又神秘,然而,对于大班的孩子们来讲,仅仅了解动物的名字,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了,因此,在主题中,我们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情感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神奇的本领,探索发现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存状态,从而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更是动物的伙伴探索活动“动物大世界”已经告一段落,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反复的实践与研究,学到了许多与自己生活经验很接近,且书本中学不到经验与知识。

在这个主题活动实施中,首先在活动中与孩子们共同创设一个与主题相结合的适合区域活动和学习的会说话的环境,给幼儿营造了一个快乐天地,使孩子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促进了幼儿更好的参与到了区域活动中。同时,我们有意识地让幼儿关注动物的话题,让幼儿主动获得相关经验;还利用空隙时间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动物的各种奇闻异趣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耐心解答幼儿关于动物的问题,以丰富积累幼儿的经验;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还各类有关动物的图书,供幼儿翻阅。另外,还鼓励幼儿在家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电视“动物世界”、饲养一些小动物、休息日到动物园、花鸟市场等地,去接触了解更多的动物。在区角内我们也设计和增添了许多动物的图片、图书及材料,同时将家长与幼儿共同动物画报布置于主题墙,设置了一些动物操作卡片,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操作摆放中了解身边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及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真正使主题墙活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的认知与兴趣。

当《动物朋友》这个主题出现时,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兴趣和好奇让我发现了一个给孩子创造实施爱心行动的好机会。首先,从现实的动物入手,我们在自然角里开辟了一个饲养区,让幼儿各自带自己喜欢的动物来饲养,他们有的带了小乌龟,有的带小金鱼,有的带小龙虾,有的带小蝌蚪,有的甚至带了小兔子,我们的教室一下变成了动物的海洋。孩子们每天都会主动的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小动物没有食物,他们会想方设法去寻找食物带来,还要把自己午餐里的小虾和胡萝卜省下来喂它们;小蝌蚪长出脚来了,他们是那么的欣喜;小金鱼因为喂食太多撑死了,他们是那么的伤心;小乌龟失踪了,他们又是那么的焦急,当然也不会再发生用手去掐小兔子眼睛的事情了。孩子们渐渐的开始关心这些小动物,并由关心引发了他们主动的去观察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比如:小蝌蚪会变成青蛙,小金鱼吃多了反而会撑死,小乌龟会产圆形的卵等等。我们让孩子以真善美的心灵去体验动物的生活,动物的喜怒哀乐,动物的需要,让孩子更加喜爱并关心动物。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知道了地球上有许多好玩而神奇的动物,萌发了幼儿爱护动物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后,我们将引领幼儿进入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去结识更多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的:

1、通过剪贴对水中、陆地、天上的动物进行分类,大胆表述自己分类的理由。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材料准备:

两个交集图,与交集相配套的动物卡片,剪刀、糨糊人手一份、小篮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动物住的地方都一样吗?请你举个例子(如:鱼喜欢住在水中;小狗喜欢住在陆地上;鸟喜欢在天上飞……)

二.送动物回家

1、观察第一组动物,将动物剪下,分别将它们粘贴到该进入的圈内,并大胆说明理由。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猪、狗、鸡水里生活的动物:虾、鱼、陆上水里都能生活的动物:龟、鸭、鹅

2、观察第二组动物,将动物剪下,分别将它们粘贴到该进入的圈内,并说明理由。

会飞的动物:蜜蜂会走的动物:兔、狗、羊、牛、猴、又会飞又能走的动物:大雁、麻雀、丹顶鹤、鸽子

三.讨论

检查幼儿间互相检查动物居住的地方是否正确,自由谈论进入交集处动物的理由。

四.延伸活动:添上其他的动物,试着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首先,第一个环节我让小朋友帮每栋楼贴上门牌号码。幼儿对楼层与楼层之间的房间号码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而我也正忽略了这个问题。导致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困惑。

第二个环节帮小动物分类并送小动物回家,我在房子上贴上了各类小动物的图片。这个是我有欠考虑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限定了想幼儿的思考能力。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参与性也比较高。但是不足的是平时幼儿接触这样的操作机会比较少,在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较多的困难。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

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整合论文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孩子们在园一天的活动都是在老师的陪同下完成,面对一班的熊娃娃,老师们的压力可不小。为了保证孩子在园的安全及有条理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是前提,也从而使老师在快乐中工作。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常规要求; 不同班级区域创设不同。小班以娃娃家为主,主要培养孩子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大班幼儿以建构区为主,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合作能力。2)将活动的常规要求落实到实处 ; 当孩子发生矛盾时,要及时阻止。让孩子明白,要大家都遵守活动规则,才能开心地玩。3)活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常规 ;老师要善于发现活动的细节问题,并思考区域活动与区域常规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学习,孩子是否愿意遵守区域活动及原因。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要根据孩子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好区域活动记录,分析原因,从而制定有效果的措施来引导孩子。总之,区域活动是孩子探索学习,快乐成长的途径之一,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想要开展好区域活动,每个老师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一、结合主题活动设计区域活动 如何能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真正体现出来,真正实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多层次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有益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根据主题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前,首先进行区域活动的设计上是很有必要的,这为开展幼儿区域活动奠定基础,使教师更全面、系统地审视活动的规划布局,也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具有更明确的目标,强化主题意识。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但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体现了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学具和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从事自己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则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了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完善的区域活动设计便于区域活动的开展,能使教师实现了从大兵团的教学形式到小组化的转变,我们的教师能从繁重的讲课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幼儿,与幼儿单独交流沟通;有更多的机会倾听幼儿,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帮助;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幼儿的信息、兴趣点,给予积极的回应。二、主题活动中融合区域活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中生成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孩子的特点需要,在区域活动中先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肤浅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才是活动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考虑预设一些教学活动,更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替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了解孩子对此活动兴趣,同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积极探究,获取与积累直接的经验。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3、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需要,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区域活动可以为更好的开展主题中的集体活动做铺垫,也可以是集体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每个教学方式都有自己优势,把教具材料投放到区域里供孩子复习,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时了解孩子掌握的情况,以便指导和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幼儿的指导也是直接的,教师参与到某个学习的区域,面对6--7名幼儿,指导更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需求,使每个幼儿的都得到均衡发展。

关于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研究的论文

探究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为了使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能够快乐地成长,现在大部分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已在各自校园内开展了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创新型、挑战型的区域活动。但是在设置区域活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指导能力较弱、区域活动内各种器材的投放和准备不合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区域教学方面的研讨,积极改善区域活动方面的问题,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天地。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索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不单单是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是能够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能促使幼儿快乐成长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幼儿园里实施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给教师带来烦恼,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幼儿园大班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相对于中班和小班的学生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基本能够独立地在活动区域内自由的活动,也能和其他小伙伴快乐地玩耍。与伙伴玩耍时也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观点并且与伙伴分享,但是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教师指导能力较弱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般只是向1或者2个区域进行重点指导,有一些区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还有教师只是关注幼儿园大班的预设目标,因此忽略了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不能够在此时及时地给予支持和解答。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成长要求,而且也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有的教师认为,即便开展了区域活动,只是把它当成集体活动来进行,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也有一些校园没有建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活动区域的教材单一,让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在区域活动内自由活动,不给予指导,这些都体现了教师指导能力弱,必须寻求对策。

2.区域活动各种器材的放置和准备不合理

学校给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提供一些比较简易的活动材料,不能好好利用自然物品和一些旧物品,使得活动器材单一,根本就不能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供需要,因此,阻碍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展开。区域内有一些器材一放就是一两个月,有的甚至是一两个学期,有的甚至没有变化。还有些器材的投放位置忽视了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乐趣,没有新鲜感,因此没有起到区域活动本该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对策

1.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主要以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为依据。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能力,将他们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前,教师可以有倾向性地向他们展示新的教学用品。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幼儿园大班学生先了解教学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又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满足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园大班学生进入该活动之前,可以先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他们展示教学用品的制作方法,使他们自由的发挥,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展。观察幼儿园大班学生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要观察活动内每个学生的制作情况。若是在区域活动中呈现的问题,要立即给予解决方法。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互相配合,教师要重点观察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快乐的成长。

2.区域活动器材的合理放置

区域器材本身就能引导幼儿园大班学生形成活动目的.,例如,算盘、图书、拼图等,教师可以提供记录的材料,让幼儿园大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供放大镜,让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自主实践,快乐地与大自然接触;还可以制作一个统计表让幼儿园在操作中就能学习统计,更能深入地了解操作。

区域的创建要依据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个人特点,比如有的学生缺乏一些经验,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区域设置不能太多,通常器材的投放应该要集中一点。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器材的投放适量增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激起他们的乐趣;还有的学生说话能力较强,聪明伶俐,教师不单单要增加器材的数量,而且放置的器材应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每学期初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评,了解他们的能力。在此方面上,教师要不断地满足幼儿园大班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器材,尽可能让教学用品运用到每一个学生上。

总之而言,区域活动的展开对幼儿园大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活动不一定能够给他们带来学习、发展和成长,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那带来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阶段中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探索研究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意义

评价作为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

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 共享快乐、 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激发再次活动的欲望。评价其结果也往往会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我们知道幼儿学习活动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幼儿活动方式有改进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激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而区域评价正是为下次活动出谋献策,鼓励幼儿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现代的评价观,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到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关注到儿童智能的差异性和个体具有的特殊性,承认儿童个体在不同的领域中认知能力的非同步性,坚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充满关爱地理解和欣赏儿童。

二、 问题的提出

现代的评价观对传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幼儿园方面也正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着。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区域活动的评价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

(一)教师方面

1、 教师在讲评中欠缺启发性,致使幼儿在活动中的无目的性

教师在区域讲评中没有进行启发与引导,在下一轮活动开展过程中,许多孩子仍只是在活动区无目的的摆弄玩具,通常这些孩子在活动区对游戏材料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会频繁换区,以致很多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 2、 教师讲评言语的盲目性

有很多教师,在幼儿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提出帮助的要求时,只是会说:“恩!你做得真棒!”或“动动脑筋你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会出现的场景是前一个孩子会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以后变的无所事事,不会进一步地去探索;而后一个孩子,可能会持续一会儿,但由于欠缺指导,坚持一下发现做不出来便会偷偷放弃而离开。

2、 缺乏进展性评价使材料无目标层次性

进展性评价明确了下一步要投放的材料,要完成怎样的教育目标,怎样安排材料投放顺序,缺乏进展性评价不仅使区域缺乏目标无层次性,而且对于下一轮活动的开展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许多老师在区域活动结束时,只是让孩子收拾玩具或稍微表扬一下几个玩得好的孩子,对于活动本身没有一个明确而生动的评价,不会让孩子说说他玩这个游戏的感受,也不会让他们说下一步我们应该怎样做。

(二)幼儿方面

1、 幼儿对活动兴趣不大,持续时间不长

很多区域的开放,看上去似乎颇有新意,但幼儿对于此似乎并无多大兴趣,只是进入活动区对一些玩具稍作摆弄,操作没多少时间就离开了。 2、 幼儿对活动成果并不关注

由于讲评只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又或者是对于幼儿个体的一个概括的评价,很多孩子并不关注活动的成果,因此在下一次活动中依然如此,没有新的发现和进展。

(三)环境方面

1、 活动材料的投放并没有根据实际需要

有些区域中,活动材料其投放并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即幼儿探索发现的需要来设立。这跟讲评的实效性有关,在讲评进行后没有对下一环节的开展作出指导和变换。

2、 活动区规则遵守情况不佳

由于环境中缺乏规则暗示,又或者是各材料物品的摆放不便于幼儿操作,很多活动区是有规则的,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则进行活动。

三 、 文献综述

许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以及活跃在第一线的幼教工作者们对区域评价已经作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并也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验证,为我们对于区域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奠定了的基础,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实了区域评价的重要性。

(一)  国外对于区域活动的研究

早在二十多年前,HIGH/SCOPE就提出了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这一术语。认为只有向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对材料的操作转换组合,孩子的认知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不能依靠教师手把手教或传递进行学习。HIGH/SCOPE课程把区域活动划分为“计划---做----回忆”三个环节,其中,

[1]回忆环节与评价是相对应的`。HIGH/SCOPE课程十分注重对儿童发展的

评估,认为它是课程的起点,其目的不是给儿童打分,而是了解、分析他们当前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下一步教育工作。评估包括:观察儿童对引人注意的行为和表现作记录;与孩子交谈;在每天的教师工作会上讨论观察的结果,分析记录所蕴涵的信息。通过这种全面的情景性评估,老师能深刻认识孩子的发展状况,能更好的与家长交流,更为重要的是据此制定下一步的课程计划,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从而有效促进儿童发展。

(二)   国内对于区域活动的研究进度

[2]《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的第四部分是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纲要》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纲要》还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

研究、解决问题 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结合《纲要》来说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评价应包括①促进每个孩子发展②促进教师自我成长③促进区域活动本身的发展 三方面功能。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根本性变化,那就是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一改传统的观念,认为评价就是区别是非,比出高低,显然这是非常片面的。因此,我们现在应更清楚地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方向及价值取向,从而确定我们自己的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结合区域活动的特点建立真正能实现以上功能的区域评价体系。

[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林佩芬主编)一书中提到“区域活动能获得有关幼儿智能类型的信息,识别幼儿的智能强项,”对幼儿活动区的情况作观察记录,教师将观察评定加以横向对照,可以了解幼儿之间 的不同;进行纵向对照,则可以了解幼儿一学期来行为的发展变化和实际效果。通过评定既能知道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又能知道孩子发展的进度,确定其智能倾向,更好的进行教育。此外,该书还提到,教师的评价也是幼儿角色游戏不断发展的催化剂。  幼儿的认识规律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相同,都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4],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把握好活动的评价,不断提高幼儿的认识能力,为游戏的进一步开展搭建桥梁。

《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一书中对于评价的观点,认为:孩子在不同的领域中,认知能力是不同步的,应关注到儿童智能的差异性和个体特殊性,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其自身的潜力和优势[5]。此外,作为教育者应全面了解个体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的同时,应尤其去观察注意那些没有优势可言的儿童,发现和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强项,挖掘和开发他们的潜力,重塑孩子们发展的信心。

实验幼儿园的张红霞老师,〈〈在区域活动中灵活运用评价机制,促进幼儿发展〉〉一文中,认为区域评价使我们能全面了解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能针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弱点,及时调整目标,是用全新客观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孩子,以鼓励、表扬、启发的方式为主,注重对孩子学习过程的评价,发现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转变以往观察评估时仅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善于从幼儿学习的习惯、情感、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出发,及时发现每一个孩子的认知特点、兴趣表现,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孩子的内在感受和体验[6]。

朱细文关于《区域活动中的现场教学设计》一文,认为幼儿园区域活        动后的集体讲评(简称区域讲评),是对区域活动形式的完善,它有助于平衡个别指导和集体教学,充分地激发同伴之间的学习[7];进而言之,这种讲评不但可以产生针对个别或全体的教学活动,而且可以从这种灵活机动的谈话式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兴奋点产生新的主题项目。除了这些现实的价值之外,它还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一反集体教学的评价模式,即预先形成的模式,而是对于幼儿一段时间内的表现所进行的反应,而且这个反应不是依据任何学科的或预先制定的标准,它是灵活的、随机的。从它的这个极其优越

的“出身”,我们捕捉到它对于突破传统的目标模式、学科中心、教师控制等等制度和习惯的重大价植。

耿慧关于〈〈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一文指出,恰当、及时的评价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通过展示、讲述自己的活动成果,与同伴、教师之间互动交流。幼儿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既在同伴面前展示了自己,让同伴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又是一个相互交流、提高的过程。幼儿的评价表面看似是一种认知倾向的评价,是在不断的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新的认知系统的过程[8]。但挖掘其深层意义,幼儿能够大胆站在大家面前表述自己的意见,所需要的信心和勇气就是一个社会化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个性在社会中不断发展,又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并为社会所接纳。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健康的个性系统。因此,引导幼儿评价活动成果,展示幼儿活动成果都是对幼儿活动的一种认可,幼儿从中获得自信,获得成功的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的意识倾向,并在不断的循环中得以逐步的发展成熟。教师作为区域活动中引导者、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对幼儿活动情况评价的作用应该是宏观细微的,又是客观公正的,而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评价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幼儿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认知水平,限制了幼儿对某些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在评价幼儿活动时,应尽量从幼儿认知系统中矛盾的、不稳定的、不明确的方面加以引导,使得每一个个体的幼儿都形成正确的评价。

从以上众多教育专家和第一线的幼教工作者对区域活动评价的态度和认识中,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区域评价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建立长期而有效的评价机制,确保区域活动更好开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四、 论文基本框架

以下是对于区域活动评价的初步的探索研究,从教师、幼儿、环境三个纬度,依据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设立评价机制与标准。

一 教师 活动目标是否具有全面性

活动目标是否具体可操作

是否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

能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

2教师的指导       能否根据不同经验水平进行个别教育,引发部分

孩子进一步探索

能否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及时提供或变换材料,调

整指导策略

是否有重点观察

3观察记录与评价        能否有效了解幼儿活动方式

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

是否实现教育目标

4幼儿本身是否有所发展

幼儿有没有进一步活动的愿望

二 幼儿

是否喜爱活动,对活动充满热情

精神愉快,态度认真

持续时间是否较长

关心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是否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

3社会交往水平          是否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

4认知发展水平          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能否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三 环境

1各个活动区的使用频率。以了解目前的设置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进行调整。

难易是否适宜,是否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

数量是否充足

能否利用当地资源和废旧材料

幼儿是否参与活动区材料的收集和制作 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投放和变换材料

材料是否安全卫生

环境中是否具有规则暗示

3活动区规则各材料物品是否摆放有序便于幼儿操作

规则的建立是否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和

一些其他因素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冯晓霞主编P189

[2]《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林佩芬主编)上册P17

[4]《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林佩芬主编)下册P44

[5]《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李建君主编)P52

[6]《在区域活动中灵活运用评价机制,促进幼儿发展》实验幼儿园          张红霞老师

[7]《区域活动中的现场教学设计》朱细文《学前教育》期刊2002/4

[8]《浅析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耿慧

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9月——11月20日  资料的查阅,开题报告的撰写

20xx年11月20以后   查阅资料,去幼儿园实地记录区域活动案例

20xx年3月底  完成初稿

20xx年4月 修改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