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2021最新期刊jcr分区

发布时间:

2021最新期刊jcr分区

Frontiers in Nutrition属中科院I区期刊

2021年影响因子为6.576。此次Frontiers in Nutrition “Trace Element Chemistry and Health”专刊将围绕以上问题,征集有关微量元素对健康改善、影响规律、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促使该专刊成为“微量元素化学与健康”研究领域交流成果、传播进展和分享观点的平台。

中科院JCR期刊分区(又称分区表、分区数据)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分析中心的科学研究成果。分区表设计的思路始于2000年之初,旨在纠正当时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中科院分区表对汤森路透每年度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2] 中SCI期刊在学科内依据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分区。它包括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大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自定义的13个学科所做的分区,大类分区包括Top期刊;而小类分区是将期刊按照JCR已有学科分类体系所做的分区。

Frontiers in Nutrition是FRONTIERS出版社旗下的刊物,于2014年创刊。这本期刊的目标是在原始研究、临床试验和当代评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综合的平台,在人类健康、饮食行为、农学和21世纪食品科学领域建立一个著名的知识论坛。Frontiers in Nutrition研究的主题包括临床营养、营养与可持续饮食、营养与食品科学技术、营养方法论、运动与运动营养、食品化学和营养免疫学。

大家好,本周给大家分享的是一篇2021年9月22日发表在Nature关于波利尼西亚人的定居的时间和航行路径背后的遗传学历史的文章。

期刊: Nature

影响因子: 2020_IF = 49.962; 中科大类: 综合性期刊 1区; 中科小类: 综合性期刊 1区; JCR分区: Q1

发文单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科研与高级研究中心(UGA)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等19家单位。

背景: 波利尼西亚是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处于大洋洲,意为“多岛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其分布遍于中东部太平洋海面上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地带,三角形的顶角为夏威夷群岛,两个底角分别为新西兰及复活岛。人口约142万,多为波利尼西亚人,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也是波利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陆地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42万【1】。最近,这些岛屿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健康问题的引起了医学家和遗传学家的兴趣。

摘要: 波利尼西亚是在横跨地球三分之一的海洋上的一系列不寻常的航行中建立起来的,但人类在波利尼西亚各岛屿的定居时间和顺序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不同的考古调查所得出的日期相隔几个世纪。本文,作者根据21个太平洋岛屿人群的430名当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和新的特定祖先计算分析方法,揭示了这些广袤而分散的太平洋岛屿背后详细的遗传学历史。作者对波利尼西亚移民分支基因组分析揭示了一系列迁徙过程,其特征为变异的定向丢失。整个迁徙过程起源于萨摩亚,首先通过库克群岛(Rarotonga),然后大约在11世纪扩散到社会群岛(Tōtaiete mā ),大约在12世纪到达南方群岛(Tuha’a Pae )和土阿莫土群岛(Tuāmotu Archipelago),最后抵达了北部的马克萨斯群岛(Te Henua’Enana)群岛、南部的赖瓦瓦埃岛(Raivave)和波利尼西亚群岛最东端的复活节岛(Rapa Nui),大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通过芒阿雷瓦群岛完成定居。同时发现这些有史前巨石像遗存的几个分散岛屿之间虽然相隔数千英里,却有遗传关联。

在大陆(和近岸岛屿)种群中,遗传亚结构是由人类在陆地上大规模历史迁徙、征服和扩散形成的,从而产生反映地理特征的二维遗传变异映射,作者发现波利尼西亚种群结构表现出高维性,完全没有反映地理特征(图1a),事实上,即使在波利尼西亚个体的祖先特异性PCA中,主要基因组变异的前两个维度(图1b)也不会像在大陆种群中那样在地理上分离。相反,每个连续的主成分捕获特定岛屿或岛屿群的遗传漂变(图1b,c),表明这些岛屿之间的遗传变异主要由它们的奠基者效应决定,而不是扩散梯度或迁移梯度。为了克服可视化岛屿之间关系的障碍,作者应用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进行降维,仅将其应用于样本个体中波利尼西亚祖先的基因组片段(图1d),发现祖先个体分布的西太平洋岛屿,如台湾岛、东南亚岛(苏门答腊岛)、斐济岛、汤加岛和萨摩亚岛位于左侧,最近定居的东部岛屿位于右侧。

图1. 太平洋岛民遗传变异的降维分析。a–c,岛民的祖先特异性PCA(非亚洲血统,如后殖民时期的欧洲血统)表明,由于遗传漂变独立于每个岛屿的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岛屿(a)沿着不同维度(b,c)分别分化。地理位置和定居顺序都无法辨别。点代表个体,颜色代表岛屿。d、所有抽样岛民的特定祖先t-SNE图,提供每个岛群的优势分离。古老的西太平洋岛屿位于左侧,最东端的波利尼西亚岛(Rapa Nui)位于右侧。一个重要的模式现在变得很清楚;例如,拉罗通加和帕利瑟群出现在东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中心,而其他东部岛屿则从中向外辐射,这与作者下面推断的定居模式一致。t-SNE只保留局部关系。

由于每个岛屿上的个体在所有非线性、基于变异的预测(t-SNE、UMAP和SOM)中形成连贯、独立的聚类,作者通过平均该岛上所有个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剂量向量来定义每个岛上有意义的变异频率向量。方向性指数ψ(图2a)测量了由于奠基者事件,沿着范围扩展的方向(图2b)在整个基因组中保留的罕见变异频率的总体增加。ψ统计量使用一个方向性箭头描绘了父辈群体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使用这种更为稳健的基于方向性的算法重建了波利尼西亚的定居路线(图2a)。为了估计推断的定居事件的日期,作者检测不同岛屿上所有成对个体从共同祖先(相同血统(IBD))继承的DNA片段。在这作者只考虑波利尼西亚祖先的基因组片段。对于每对岛A和B,作者将A岛上的个体与B岛上的个体共享的所有波利尼西亚IBD片段汇集在一起,并将指数曲线拟合到由此产生的的片段长度分布(图2c)。图2a显示了通过定居路线连接的所有岛屿对的估计分化日期。

图2. 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定居顺序和时间。a、取样岛屿的波利尼西亚起源推断遗传图(不按比例)。每个箭头的方向、线宽和日期基于键和文本中描述的岛间统计信息。巨石雕像建筑的史前遗迹位置也显示出来(红色星号)。b、范围扩展统计(ψ)表明,由于每个连续的奠基者效应,沿定居路线保留的稀有变异频率稳步增加(genetic surfing)。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矩阵元素是在不同的SNP集上计算的(在两个岛的一些样本中同时发现的罕见变异),因此矩阵不必在所有行或所有列上都具有类似的顺序。Rapa Nui(复活节岛)是我们数据集中最东端的岛屿,其奠基者效应最为复杂。c、所有个体对的identical by descent (IBD)段长度分布示例,一个在Rapa Nui,另一个在Mangareva(绿色)、Palliser(蓝色)、Rarotonga(红色)和Samoa(黑色),用于拟合各自的指数衰减常数(λ)。

总之本文通过重构波利尼西亚人的定居时间和路线,揭示了其与背后的遗传学上的联系。研究这些事件背后的遗传学原因至关重要,此类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这些岛屿民众常见疾病的理解。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Paths and timings of the peopling of Polynesia inferred from genomic networks

文中有表述不当的地方,是我的问题,请在后台与我联系修改,也可以自行阅读原文,谢谢理解与支持。如有团体或个人认为本文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删除。

文章链接地址: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Ioannidis, A.G., Blanco-Portillo, J., Sandoval, K. et al. Paths and timings of the peopling of Polynesia inferred from genomic networks. Nature 597, 522–526 (2021).

大家好,本周我分享的文献是2021年4月14日发表的一篇关于 太平洋地区人类历史 的研究。

文章题目 :Genomic insights into population history and biological adaptation in Oceania(太平洋地区人类历史和生物适应的基因组研究)

期刊 :Nature

影响因子 :IF = 42.778; 中科大类: 综合性期刊1区; 中科小类: 综合性期刊1区; JCR分区: Q1

发文单位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巴黎狄德罗大学等15家研究单位和大学

文章作者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Jeremy Choin 为第一作者,Lluis Quintana-Murci 为通讯单位。

背景 :太平洋(The Pacific Ocean)是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为界,南抵南极洲,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太平洋地区可以分为近大洋洲,包括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大约在4.5万年前就有人居住。远大洋洲包括密克罗尼西亚、圣克鲁斯、瓦努阿图、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波利尼西亚直到3200年前左右才有人在远大洋洲定居下来,包括来自中国台湾的人群。

摘要 :太平洋地区对于解决人类演化、古人类之间基因交流的和自然选择过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洋洲人群的分布和适应历史还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太平洋地区20个人群的317名个体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巴布亚族的祖先(“近大洋洲”)在该地区定居之前经历了一个瓶颈期,并在大约20000-40000年前分离。作者推断,太平洋人口的东亚祖先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扩张之前就已经从中国台湾土著居民中分化出来了,而新石器时代扩张被认为是在大约5000年前从中国台湾开始的。此外,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遗传信息的渗入促进了现代人对多种表型(例如代谢、色素沉着和神经元发育)的适应,而丹尼索瓦人基因的渗入主要有益于免疫相关功能。最后,作者报告了太平洋地区与病原体暴露和脂质代谢相关的选择性区域和多基因适应的证据,增加了人类对岛屿环境生物适应机制的理解。

主要结果 :

基因交流形成的基因库或许可以帮助最早的定居者抵御当地的病原体,这有助于他们适应岛上的新环境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Genomic insights into population history and biological adaptation in Oceania

文中有表述不当的地方,是我的问题,请在后台与我联系修改,谢谢理解与支持。

文章链接地址:

参考文献:

jcr期刊分区表

中国科学院分区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每年的JCR数据,将学科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含5%)期刊划分为1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 (含20%)为2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 (含50% )为3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来源:写手315网站

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20%,三区刊:前21%~50%,四区刊:后51%~100%

具体方法:根据13个大类学科,分别将各大类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响因子划分为1区(最高区)、2区、3区和4区四个等级。中科院分区的1区到4区的期刊数量不等,呈金字塔状分布。前5%为该类1区、6%~20% 为2区、21%~50%为3区,其余为4区。中科院期刊分区依据也是基于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但是采用的是三年平均影响因子,优点是减少了有些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波动较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中科院分区表的大类分区中还会遴选出一些优秀的Top期刊:1区期刊直接划入Top范围内;2区中2年总被引频次指标位于前10%的期刊也归入Top期刊集合。中科院JCR分区与汤森路透JCR分区的比较学科划分不同:汤森路透JCR的Journal Ranking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176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合并/更名期刊的处理方式不同:中科院分区表是基于JCR的数据,但对于JCR中期刊刊名更名/合并的情况进行数据规范处理。对于变更刊名的期刊,JCR会保留两个刊名,会计算两个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表会将变更前期刊数据合并到变更后的期刊,且重新计算影响因子,只保留变更后刊名和ISSN。分区方法不同:Journal Ranking以当年的影响因子为基础,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当年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四个区,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而中科院分区表四个区呈金字塔型分布,缺点是一区期刊数太少。优助医学希望可以帮助您

最新sci期刊分区表

将所有SCI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前5%是一区,前20%是二区,前50%是三区,剩下的是四区。

或者这样子说:一般sci论文分四个区,一区都是国际顶级期刊,二区次之,三区和四区是一般的SCI期刊。

拓展资料: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

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

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

影响

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

科学引文索引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检索性刊物之一 ,也是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引文检索功能可查找相关研究课题早期、当时和最近的学术文献,同时获取论文摘要;可以看到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记录、被引用情况及相关文献的记录。

50 多年来,SCI 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另外,随着 ISI 还陆续出版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SCI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SCI》

数量不多,不在全国前五十之列sci期刊分区是有两种标准的,因此一区期刊占比多少,要看采取的是哪种分区方法。国内中科院分区,国际汤森路透JCR分区,显示的一区期刊比例不同,下面是sci一区期刊比例的详细介绍:1、汤森路透JCR分区汤森路透JCR分区把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为Q1(1%~25%),Q2(26%~50%),Q3(51%~75%),Q4(76%~100%),其中Q表示Quartile in Category。汤森路透的JCR仅提供学科级别的知识分类体系,一区期刊占比25%,这种分类体系的划分数据粒度较细。有时不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对期刊影响力数据了解的需求。2、中科院JCR分区中科院JCR分区表根据该SCI期刊的三年平均IF,先将SCI期刊按照所属领域分为13个大类(医学、生物、农林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地学、地学天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和176个小类,再将同一学科所有期刊按照该年的IF降序排列。中科院划分SCI期刊一般是一区(1%~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51%~100%)。更多相关知识阅读:sci分区更新周期是多久一般而言,发表在一区和二区的SCI论文,则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当然影响因子也比较高,而三区和四区的刊物影响因子也会相对低一些。国内作者发表sci论文,单位认可的还是中科院分区方法,这种情形下,一区,二区的期刊数量少,更有含金量,当然投稿难度也比较大,发表论文的作者还是要尽早的做准备,有需要小窗口咨询

最新cscd期刊目录2021

这个没有固定的名录。

医学cscd核心期刊有:《中国中药》、《中国公共卫生》、《中华医院感染学》、《临床检验》、《药学学报》、《法医学》、《中草药》、《临床放射学》等,《实用放射学杂志》为cscd核心期刊。

什么是权威期刊? 权威期刊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制定标准都有一个大致的原则,如国家权威学术期刊的原则是:

中科院期刊分区2021

二区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简称JMCA)关注能源和可持续性材料。

官网介绍: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旨在将范围扩大,涵盖与能源储存和转换、可持续性或生活相关的材料生产或材料性能或应用的所有方面。

所提交的稿件应在材料背景下包含化学内容,并且可以是理论和/或实验研究。新颖性和进步应集中在用于生产材料的化学或生产材料的特性或应用上。若提交的工作与上述内容不相关,通常不会考虑出版。

主题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人工光合作用

电池

二氧化碳转换

催化

燃料电池

燃气捕获/分离/存储

绿色材料

制氢

氢存储

光催化

光伏

自我清洁材料

自我修复材料

传感器

超级电容器

可持续材料

水分裂

水处理

这本期刊的JCR分区为Q1,2021年中科院基础版分区为1区,升级版分区为2区,最新期刊影响因子为12.732. 本期刊所在地为英国,隶属于英国皇家化学会,每年48期。

1、论文名称:《Ti3C2Tx MXene contained nanofluids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super colloidal stability and low viscosity》

发表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Volume 406:126390, ISSN:1385-8947》作者(导师)

作者(导师):包志杰(邴乃慈)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2、论文名称:《Metal-organic frameworks derived CoOx/Carbon composites array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发表刊物:《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Volume 13:41649-41656, ISSN:1944-8244》

作者(导师):黎阳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3、论文名称:《Phase change mediated graphene hydrogel-based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with low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for thermal management》

发表刊物:《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me 219:109223, ISSN:0266-3538》

作者(导师):杨家伟(于伟)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4、论文名称:《Highly efficient energy harvest via external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for oil based nanofluid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

发表刊物:《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Volume 6:298-307,ISSN:2096-2797》

作者(导师):王德兵(于伟)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5、论文名称:《3D porous copper foam-based shape-stabilized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high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storage》

发表刊物:《Renewable Energy,Volume 175:307-317,ISSN:0960-1481》

作者(导师):张宏云(汪玲玲)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6、论文名称:《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supported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sola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发表刊物:《Renewable Energy, Volume 173:926-933, ISSN:0960-1481》

作者(导师):邴乃慈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7、论文名称:《Photothermal applications based on graphene and its derivatives: A state-of-the-art review》

发表刊物:《Energy, Volume 216 :119262, ISSN:0360-5442》

作者(导师):李芝静(于伟)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8、论文名称:《Optimized Output Electricity of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by Match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Thermoelectric Material for Intermittent Heat Sources》

发表刊物:《Energy,Volume 233:121113, ISSN:0360-5442》

作者(导师):田园园(王元元)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9、论文名称:《Ternary molten salt energy storage coupled with graphene oxide-TiN nanofluids for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

发表刊物:《Energy and Buildings,Volume 253:111481, ISSN:0378-7788》

作者(导师):张宏云(汪玲玲)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10、论文名称:《Solvothermal growth of Nb2O5 films on FTO coated glasses and their electrochromic properties》

发表刊物:《Ceramics International,Volume 47: 9651-9658, ISSN:0272-8842》

作者(导师):禹超(祝向荣)

中科院分区:SCI(一区)

11、论文名称:《3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aerogel supported TiO2-x for shape-stable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with high photothermal efficienc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发表刊物:《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Volume 226:111068, ISSN:0927-0248》

作者(导师):奚少博(汪玲玲)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12、论文名称:《Significant solar energy absorption of MXene Ti3C2Tx nanofluids via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发表刊物:《Solar Energy Materials &Solar Cells, Volume 220:110850, ISSN:0927-0248》

作者(导师):王德兵(于伟)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13、论文名称:《Experimental optimization of nanofluids based direct absorption solar collector by opt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发表刊物:《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Volume 182: 116076,ISSN 1359-4311》

作者(导师):汪孔祥(于伟)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14、论文名称:《Identification of Thermal Barrier Areas in Graphene Oxide/Boron Nitride Membranes by Scanning Thermal Microscopy: Thermal Conductivity Improvement through Membrane Assembling》

发表刊物:《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Volume 4:4189-4198, ISSN 2574-0970》

作者(导师):李一凡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15、论文名称:《Reducing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by a novel elastomeric polyethylene glycol/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graphen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发表刊物:《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21,127: 105553,ISSN 0735-1933》

作者(导师):刘长青(于伟)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16、论文名称:《MnFe2O4 nanoparticles-decorated graphene nanosheets used as an efficient peroxidase minic enable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with a low detection limit》

发表刊物:《Microchemical Journal, Volume 166: 106240-106247, ISSN 0026-265X》

作者(导师):赵雪伶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17、论文名称:《3D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with high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rapid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发表刊物:《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Volume 0: 7710-7720, ISSN:2574-0962》

作者(导师):包志杰(邴乃慈)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18、论文名称:Graphene double cross-linked thermally conductive hydrogel with low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flexibility and self-healing performance

发表刊物:《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Volume 127: 105537, ISSN:0253-231X》

作者(导师):杨家伟(于伟)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19、论文名称:《Flexible fabric gas sensors based on reduced graphene-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 for highly sensitive NH3 dete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发表刊物:《Nanotechnology,Volume 32:305501, ISSN:0957-4484》

作者(导师):罗贵芳(解丽丽)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20、论文名称:《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annular and flat-plat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for cylindrical hot source》

发表刊物:《Energy Reports,Volume 0: 413-420, ISSN:2352-4847》

作者(导师):张梦君(王元元)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21、论文名称:《Mulberry-likeBiVO4 architectur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photocatalysis》

发表刊物:《CrystEngComm, Volume 23:4028-4037,ISSN:1466-8033》

作者(导师):魏剑刚(朱路平)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22、论文名称:《Sisal-like Sn2+ doped ZnO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synthesis, growth mechanism,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photocatalysis》

发表刊物:《CrystEngComm, Volume 23: 7314-7323, ISSN:1466-8033》

作者(导师):王小雨(朱路平)

中科院分区:SCI(二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