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目标定位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人们主要是站在企业角度,围绕“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进行探讨。实际上,会计作为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管理活动,无论是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都存在会计目标问题,而作为营利组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会计目标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拟从总体上寻求会计目标的基本定位,从具体上探讨不同性质的会计主体、同一会计主体不同发展时期的会计目标问题,以期得到对会计目标的整体、全面、客观的认识。 一、中西方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的主要观点 西方对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主要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来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的受托管理情况。以历史客观的信息为主,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合理决策的信息。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我国对会计目标问题的研究主要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来这一问题逐渐得到会计界的重视,以会计目标命题的论文经常见诸重要的会计刊物。其中围绕这一问题争论最多的是我国到底应该采用哪一种会计目标理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是可靠性为主还是相关性为主。目前居于主流观点的是以可靠性为主,兼顾相关性。 二、研究会计目标的基本思路 (一) 了解会计目标的特性 1.会计目标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目标是多层次的。同时,会计信息系统要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作用,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多元化特性。 2.会计目标的相对性。会计是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谈会计目标问题。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是发展变化的。 3.会计目标的主观性。会计目标实际上是人们期望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达到的目的,反映了人们的主观愿望,具有主观性。 (二)明确会计目标的设定原则 1.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会计主体性质,制定相应的会计目标。 2.会计目标应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实现性。 3.遵循成本效益与重要性原则,确立会计目标。 三、会计目标的基本定位 会计目标体作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我们可以从抽象角度、会计主体的类型、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从抽象度上考虑,我们可以把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会计是为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其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计的具体目标是其基本目标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是基本目标的具体化。限于篇幅,以下主要讨论营利组织会计目标的定位问题。 (一)不同性质会计主体的会计目标 1.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 对营利组织而言,可以将其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对于国有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国家是其最大的股东,会计信息应该首先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为了能使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必须强调受托责任观。同时,考虑到国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资金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集,以及少数股东的利益和需要及国企改革的方向,其会计目标并不排斥决策有用观。对于国有企业中的非上司公司则应该将其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 对于民营企业中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是其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虽然资本市场尚不够成熟和完善,但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金还是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考虑到投资者决策的需要,以及资本市场本身发展的需要,上市公司的会计目标应该定位于决策有用观。而随着经济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完善,决策有用观也将成为会计目标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民营企业中的非上市公司而言,企业资本的取得主要来自于直接投资以及金融机构贷款,委托受托关系比较明确,会计目标应该定位于受托责任观。至于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化的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并不明确,外部信息使用者较少,会计目标定位于如实反映即可。 2.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目标 由于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教育、文化艺术、社会团体等单位,其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国家各级审计机关、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对象、纳税人、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他们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评估管理当局业绩和经营责任以及关于经济资源、债务、净资产及其变动等,所以其会计目标应定位在受托责任观。 (二)企业不同发展期间的会计目标 企业处在初创期时,主要的信息使用者是投资者。此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刚刚展开,投资者并不是依据会计信息来进行决策,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如实反映企业投资者的出资情况。 企业处在发展期时,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这就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企业能否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依赖于投资者的决策。此时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决策有用观。 企业处在稳定经营期时,虽然不再需要筹集资金,但股东会继续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该企业的股票。此时的会计目标依旧应该为决策有用观。 而当企业走向衰退、破产清算时,为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应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分配状况,此时的会计目标应该为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有关会计目标的定位如下表所示: 会计目标 基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目标 会计主体 非营利组织 :受托责任 营利组织 国有企业 上市:受托责任为主决策有用观为辅 非上市:受托责任 民营企业 上市:决策有用 非上市:受托责任 家族化企业:如实反映 企业发展期 初创期:如实反映 发展期:决策有用 稳定经营期:决策有用 衰退期: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和分析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同时发布新的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即将建立。但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不等于相同。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新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 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相关应用指南,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对现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调整和修订。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因为新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所以本文中举例均以上市公司例。 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体现在6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得到认可和运用 在新基本准则中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其他基本原则如: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得到保留,这就为公允价值原则的运用打开了绿灯。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在我国市场经济规则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很难取得,如何做到真正的公平?关键看评估机构如何评估。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能带来会计准则制定者所期望的政策效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1、公允价值与债务重组 1998年到2001年,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获得利润,但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会计准则,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不能产生利润。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四种情况: 第一,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 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 对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对于沪深两市的业绩较差的公司来说,通过债务重组可获得巨额利润,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 2、公允价值与非货币性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上述规定特别指出,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再次运用了公允价值来计量。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一交换将再次产生利润,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新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对股票投资者意义重大。因为按公允价值计算能够产生利润。 例如,某上市公司持有某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500万股,在2005年11月以每股15元买入,价值7500万元,随着近期股票市场行情火爆,持有的股票价格的大幅飙升,每股市价25元,该项短期投资的市值已高达1.25亿元,现在该上市公司将该项短期投资换出,如果按照原来的会计准则,仍将以7500万元的账面价值来计算。现在,若采用新的准则的公允价值计算,则会产生5000万元的利润。 3、公允价值与投资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按照这一规定,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股票投资的,将不再采用原先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将纯粹采用市价法。通俗的说就是炒股所得计入当期利润 根据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投资股票等交易性证券,将采用公允价值――交易所市价计价这样规定将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证券投资上的收益浮出水面,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因此得以提升。 举例而言,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以每股5元在二级市场买入了500万股股票,到年底该股票上涨到了10元,按照原先的会计方法,该公司的2500万元账面所得是不能计入当期利润的,在报表中,这部分股票仍然是按照5元的成本计入资产。但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这部分股票将按照10元计价,并且将为公司增加2500万元投资收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新会计准则一般不把它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该类资产的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取得时按照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第二个变化:减值准备不能冲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但是,下列减值情况除外: (一)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 号——存货》。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 (三)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 号—— 生物资产》。 (四)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 号——建造合同》。 (五)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 所得税》。 (六)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 号——租赁》。 (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八)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一条主要途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此路被新准则封死了。这一新规意味着,那些喜欢采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在2007年1月1日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后,这些"被隐藏的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 众所周知,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如,科龙电器,2002年度转回坏账准备0.5亿元,转回存货跌价准备2.12亿元。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在会计处理上是减少当期费用,相应地增加了利润。科龙电器由2001年亏损15亿元到2002年实现盈利1亿元,正是充分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手段才使得科龙电器的经营业绩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惊天大逆转。 科龙电器的利润操纵手段为“正向”操纵,即把利润做大,与之相反的是一些盈利企业为“隐藏利润”,进行负向操纵,即把利润做小,其主要手段就是在赢利较大的年度,大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年费用,减少当年利润,待来年度盈利下降时,再运用转回手段增加利润。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 第三个变化: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重大改变 《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准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 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是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所得税》,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税后利润即净利润。 自财政部1994年发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来,我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基本是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并存。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了应付税款法,而商业银行由于需要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较多地采用了纳税影响会计法。而本准则要求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而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进行重新计量。 因此本准则实际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这是对所得税会计的一个革命性变化。由于许多会计人员甚至是许多注册会计师对纳税影响会计法缺乏实际经验。可以想象本准则将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实行难度最大的准则之一。 第四个变化:存货准则变化 与旧准则相比,主要变化有: 1、取消“后进先出法”,存货先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业的当期存货耗费用,反映的都是实际的历史成本,而没有人为调节因素。便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2、新存货准则中取消了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规定与说明。旧存货准则中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而在新存货准则中没有这样的规定与说明; 3、新存货准则中增加了对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的具体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从而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使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存货中(而不再只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 4、新存货准则增加了“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的内容;而旧存货准则中则没有对“提供劳务”存货成本作出规定。 5、新存货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即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是本次新修定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变化; 第五个变化:借款费用准则的变化 与旧准则相比,主要变化有: 1、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 旧准则规定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新准则比旧准则对于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界定扩大到投资性房地产或存货等资产。 2、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扩大了: 旧准则规定: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新准则规定:借款的范围说明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而且包括一般借款。 3、借款费用扣除项目规定更加严谨科学。 旧准则对于借款费用的扣除项目未做说明。新准则第六条对于借款费用中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扣除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者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第六个变化:有关企业合并的变化。 1、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化。 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 2、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对价形式上是按双方确认的公允价值确认,而实质上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价值,尽管公允价值是要经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但是人为操纵因素过多地干扰了公允价值的实现。因此,相当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合并重组一夜暴富,甩掉亏损帽子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对价按资产账面价值进行会计处理,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市场经济发育的实际出发,谨慎地使用公允价值,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利润的可信度。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3、扩大了合并报表范围,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 这一规则的变革,遵循了实质性会计原则,阻断了一些企业利用分离若干子公司,缩小持股比例,将经营状况不好的业务从合并范围中剔除,从而粉饰企业集团整体业绩的惯用伎俩。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摘 要:会计目标理论研究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会计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课题。讨论的焦点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我国会计环境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在会计研究方面不可能照搬国外研究成果,深入进行会计目标研究成为我国会计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着重理论研究,在对会计目标和相关影响因素的一般认识的基础上,详尽的分析了影响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几大因素,并据此推出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关键词:会计目标;会计环境;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目标,又叫财务呈报目标,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连接外部会计环境与会计系统的关键,也是构建会计体系的向导。会计系统围绕会计目标发挥作用,会计目标引导会计系统运行。会计目标在其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受其相应的会计环境影响。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趋同步伐加速。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正确确立一个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特色的会计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就新会计准则的财务目标如何理解,以及在现今我国会计环境下会计目标的定位问题进行一些探讨。Targeting China's Financial Accounting ThoughtsAbstract: The accounting objectives of modern accounting theory research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oretical studies,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has long been a focus of concern and discussion topics.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s the concept of fiduciary duties and decision-usefulness view. Financial accounting objectives depends on th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China's accounting environment and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in foreign countries, research in the accounting of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can not be copied, in-depth study of accounting objective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focused mainly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objectives of accounting and related factors in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argeting China's accounting of several major factors, and accordingly introduced the positioning of China's accounting objectives.Keywords: accounting objectives; accounting environment; concept of fiduciary duties; decision-usefulness view1 会计目标概述什么是会计目标? 概括地说,它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的境地的抽象范畴。它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具体来说,会计目标涵盖了两个重要方面,即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会计应该为谁提供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对外公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的会计准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新准则第4条指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目标体现了某一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合理的定位会计目标非常重要。会计目标作为整个概念框架的起点,以何种会计报告作为制定目标,将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告要素、确认和计量等方面内容的定义和界定,从而影响到会计准则的制定,最终对国际会计协调产生影响。2 现今会计目标理论的两种观点2.1 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鸠雄士(YujiIjiri) 、恩里斯特•帕罗科( Ernest J Parlock)等人,其主要代表文献有井鸠雄士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受托责任观的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休戚相关,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公司制为代表的企业形式开始出现并广泛流行,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相分离,资源的受托方(资源经营者)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资源所有者)所支付的资源。委托方关注的是委托财产资源的保值与增值。受托方因此承担合理、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能够保值增值。受托方有义务及时、完整地向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资源管理的情况以解脱受托经济责任。委托方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方的行为。因此,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的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为了真实、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反映受托方的经营状况,就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在会计处理上,强调可靠性胜过相关性。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关注会计报表中的收益表。2.2 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学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日益扩大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资本市场已发展成熟,资源分配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决策有用观是建立在社会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上的。这时的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受托双方不是直接进行沟通交流,而是介入了资本市场。会计目标是为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等类似决策的信息。这一观点更强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在会计计量上,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会计信息不仅反映过去存在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尚未发生的但对企业已有的经济事项,用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会计计量在以历史成本计量上,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计量属性并行。如现行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等。重视未来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其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反映了对会计信息的精确性没有严格要求,不存在对财务报表的特殊偏好。2.3 两种观点的比较会计环境决定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以两权分离为其外部环境,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下都具备合理性。2.3.1 两者使用的经济环境不同。受托责任观适用于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这时的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而决策有用观则是在以受托责任适用的基本经济环境即产权分离的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达,在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主导地位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这使得资本市场成为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的中间媒介。2.3.2 两者强调的会计信息服务对象不同。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的所有者,会计信息要满足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监督和考核。而决策有用观则强调会计信息对相关利益者的需求。这时的相关利益者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等。基于以上两点区别,使得两种观点在会计计量方法,财务报告的偏好,会计信息的种类和会计信息质量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两个观点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这两种观点的产生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它们适应了当时会计发展的需要,均有相应的优缺点且由于历史环境的延续性和继承性特征,两者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呈现交替和重叠,表现为融合性,无所谓孰优孰劣。单纯的争论两种观点是毫无意义的,建立在特定环境下的会计目标是必须的前提条件。我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国家,其经济发展也就具有不同于别国的特点。会计目标的定位在顺应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下,还应具有“中国特色”,即体现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因此,我国会计目标的选择既要从实际出发,还要兼备前瞻性。3 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思考3.1 中国特色的会计环境分析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会计使用者,从而就有什么样的会计目标。会计环境的不同,相应的会计目标也就不同。鉴于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目标定位必须考虑我国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1我国经营管理机制的考察分析我国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在平等竞争中发挥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作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发展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决定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采取委托人(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机构)与受托人(企业经营者)直接接触的形式。国家是企业的特定代表,担负着所有者和宏观调控者的双重身份。从而,“政府和其有关职能部门”也是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这一点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3.1.2我国资本市场的考察分析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资本市场逐渐介入,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要素资源的分配作用小于政府作用。上市公司为维持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资本募集方式仍受政府的控制,而非如美国这样的发达的资本市场起主导作用。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总体不高,缺乏将有限资源从低效企业向高效企业转移的能力。资本市场已被大股东作为“圈钱”的场所,而相应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的法规相当不足。我国自1990年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每年上市公司的数量,股票市值和投资开户的数量都在稳步增长。十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仅在1994—2000的几年中,证券市场的融资额就增长了近15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重也由1. 38%增长到11. 23%。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证券市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发育程度较低,股权的集中程度较高,多数的股份不能流通,机构投资者比例较小,个人投资者比例相对较大。因此,会计信息的重大需求者为非流通的持有者,比例较低的职业投资者表现为业务素质较低的个人投资者。3.1.3资金来源的考察分析我国企业的所有权相对集中,国有经济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国有资本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权益资本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还有比例较大的集体、私营、外商和部分职业股民。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供给者。我国企业在融通资金方面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是很有限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大量资本的取得,仍然是采取银行信贷和国家贷款为主的方式,而相对的少部分的资金是从资本市场上筹集。3.2 我国主要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会计目标描述的核心问题是“会计应该为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谁,其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根据我国现阶段特定的会计环境,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总体上可分为国家各职能部门,银行,证券市场上的大众投资者和国有以外的一般投资人。因为它们所处的地位不同、行使职能的不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3.2.1 政府职能部门对会计信息有直接需求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国资委,税务局和证监会等。国资委是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的政府部门。由于国有股流通上的限制,尽管目前国家已经颁布了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股流通转让的办法,但在实践中,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资委现在很少能顺利的“甩出股份”,所以,国资委不属于证券市场上的“职业投资人”,而是“管理型投资人”。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他们往往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比较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以便真实地考核企业管理层的业绩,决定是否继续聘用现行的经营管理者。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管理型投资人”绝对控股的特征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因此决定了国资委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提出了要求。证监会的主要职责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证券市场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是真实、完整、准确。为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对投资者决策有影响的会计信息。税务局是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大、最直接的需求者。因其具有的职能,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并不是为了投资的需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是作为企业纳税和国家税务人员查税的直接依据,所以,在会计信息的要求上,真实、准确与完整是我国税务部门的第一需求。3.2.2 金融机构———银行银行是我国企业外部融通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银行也是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之一。一般来讲,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主要在于贷款本金和利息能否安全收回。我国的绝大多数银行是企业的债券性投资人,他们关注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企业经济业绩的好坏和财务状况的优劣,因此,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是以准确、真实和完整为主。3.2.3 证券市场上的职业投资者职业投资者不同于管理性投资人关心的是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职业投资者更多的是关注公司未来股票的升值状况。从这点看,职业投资人对会计信息更多需求的是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下,职业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他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会计信息,这也导致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上的不同。在要求真实准确的同时,需要企业披露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一切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不单单包括已经发生的,还包括企业存在的未来可能发生,但已对企业造成影响的会计信息,由于存在的不确定性,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求不高。3.2.4非国有的一般投资人在我国,企业的投资者除了国家和大众股民以外,还有大量的集体、个人和外商投资者等一般的投资者。他们一般都是内部的“管理型投资人”,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完全依赖财务会计报表,他们还需要了解管理会计信息。从管理和考评经营成果的角度看,他们对财务会计的第一需求是它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3 会计目标的定位和预测会计目标的定位在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同时,也要兼顾前瞻性。通过以上对决定会计目标的影响因素———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分析,笔者认为,定位我国会计目标的相关会计环境可以描述为以下几点。3.3.1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资本仍占主要位置,非国有经济成为国有经济发展主流,集体、私人、外商等都是企业资本的主要供给者。3.3.2 证券市场不发达,股权主要集中在国家和企业法人手中,职业投资人主要以大众散户为主,普通教育和专业素质普遍较低。3.3.3 企业的外部融资主要从银行获得。4 结论根据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会计目标总体确立为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性”。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同时纳入会计目标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将呈现多元化,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是必然。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不断增加,相应的新的会计问题也会产生。从长远来看,我国会计目标会实现决策有用观的转变是一种必然。参考文献:[1]梁莱歆.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葛家澍. 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学报, 2007.[3]宋晓华. 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 (11).[4]李江雷,任丽丽. 论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重新构建[J].会计之友, 2003.[5]梁爽. 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的逻辑关系分析[J]. 会计研究, 2005.[6]杨博. 试论当前我国的会计目标[J]. 财会通讯, 2006.[7]赵德武. 论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J].会计研究, 1995.[8]孟灵霞. 浅析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J]. 市场周刊, 2006.[9]葛家澍.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综评[J]. 会计研究, 2004.[10]张晗,乔运锋. 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目标定位研究[J]. 市场周刊, 2005.这个就是原题 请帮忙改一下吧 谢谢 急用 在线等
老大 你这也太难了吧。我不会 如果没人回答你 把分给我吧,要不也浪费,谢谢了
会计研究方法的浅析论文
会计研究方法是沟通会计研究主体和会计研究客体的桥梁,它直接关系到会计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研究方法的浅析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当代学者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是多种多样的,归纳他们的观点,大致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行为法、法规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法、伦理道德法、事项法和系统法等。本文将着重介绍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和行为研究方法,并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并提出意见。
关键词: 会计理论;实证研究;规范研究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人们探求会计理论所采用的手段、途径或活动的总和。它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前提,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会计界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这一任务无论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上,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上看,都是极为重要的。
一.重要的会计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法是实证会计学派偏重采用的方法,它关注“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命题关注的是世界如何运行,即如果出现A就可能发生B的形式,并且可予以否定,它不涉及价值判断,主要用于为那些必须就会计政策做出决策的人士,提供有关决策后果的解释与预测,比如被用于解释和预测新会计准则变化前后的市场反应等。
2、规范研究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它关心的是“应该是什么”。它关注的是怎样限制或规范世界怎样运行,解决的是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的命题涉及的是各种限定,即给定条件组C,必须选择方案D。该命题是无法加以否定的,它与价值判断有关,被用于描述,比如描述应该如何计量资产等问题。主要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用文字描述。它表达的是人们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或是一种愿望。
3、行为研究法是行为科学在会计学中的应用,它认为会计是一门面向行为的科学,其目的通过传递会计信息内容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行为法研究会计信息的行为效应,它的应用效应具有,经济后果,社会后果和政治后果三种。因为行为法借鉴了心理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思路开阔,方法更加科学,主要通过问卷、采访、实验与模拟,更具有客观性、有效性,应用前景广阔。
二.规范会计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本质、作用比较
1、从本质角度看,实证会计理论比规范会计理论更具体科学性。
规范会计理论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使理论构建更具有逻辑严密性;它能规范会计行为,找出较佳的会计准则和较优的会计程序与方法,推动会计理论向前发展。缺点是它的推导结论正确与否取决于前提命题的正确性,如果前提命题错误,则整个理论结构都将是错误的。另外,作为演绎法前提的少数概念往往较为抽象,与现实世界有一定的距离,所得出的结论和具体化的方法,由于缺少经验容易造成“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而更重要的是它在于研究结果难以验证,不能为自身提供科学性的依据,需要利用实证的方法来检验。
实证会计理论恪守价值中立原则,研究特定行为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实证会计理论最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程序,把实证检验作为研究重点,检验过程为:“假设—检验—解释和预测—再检验—…”,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正因为它不是以个人的知识和价值观来判断,而是建立在实际观察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尽可能排除研究对象作为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这就使研究具备了可验证的特点,从而及清晰的突出了它的科学性。
2、在会计理论发展的作用上,规范研究比实证研究更有逻辑性。
因为,规范会计研究从假设或初始理论命题推导出下一层次的理论命题,并可对某一个理论命题做出演绎证明。这样,在对理论进行实践检验前,可预先对理论进行检验,以使理论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再次,规范会计研究可从理论命题推导出事实命题,也可用来解释已知的会计理论或会计行为,这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更具有推动作用。
三、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的缺陷比较
实证会计研究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从哲学基础方面考虑:它摆脱无法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困境。一个可被接受的命题,在原则上应能得到经验验证,这是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前提假设。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证实原则的有效性,使得实证主义常常受到质疑。二是从实证方法的自然科学属性与会计学的社会科学属性间具有不兼容性。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很多因素很难量化,而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研究成果的质量,产生系统性偏差。三是在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完全排除价值判断也有不尽合理之处。
规范会计研究的缺陷表现在:一是忽略了对作为演绎逻辑推理起点的假设或前提的判别和检验。二是忽视了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不重视会计主体的行为因素,仅将会计环境中的不同利益集团简化为一个总体来看待。三是运用规范会计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由于缺乏经验支持而仅代表了闭门造车”式的个人观点和论断。
四、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选择的意见
1、建立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实证及其他方法相辅的研究体系。
规范法有更大程度改变世界的意义,虽然很多学者出现闭门造车的想象,但是这是可以规避的。可以提高学者的素质培养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术空间氛围。并且规范研究方法对实证研究,归纳研究,行为研究等方法都有其指导功能,在会计研究方法的体系中有其重要的地位。
2、加强对实证研究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分析,有区别的,有重点的运用在经济社会中。
实证研究的兴起和最广泛应用在西方是在其资本市场中,西方实证会计的发展与其经过百余年发展后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密切相关。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只有10余年的时间,上市公司至今还只有1000多家,特别是有关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许多法规本身还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证研究”,一方面使研究者本身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资料收集这一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中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问题,也难以保证研究资料特别是数据本身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这些研究结论的验证质量。再次,缺乏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3、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相辅相成。
事实上,会计研究方法之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如实证会计研究方规范研究将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之后才能把握会计实践的本质,对会计形成整体认识,从而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规范研究并不排斥实证研究,因为规范研究的结论需要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实证研究也不排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需要规范研究的结论为基础和前提。由于,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那种只采用单一方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主张是有失偏颇的。
归根结底,会计研究的目的除了能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外,是为了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借此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其研究结论要能解决会计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会计实践所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相应的某种研究方法或方法组合。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实证会计研究的含义及评述【J】.科学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
【2】覃志刚.对实证会计研究的辩解和思考【J】.财会通讯,2004(4).
【3】郝桂岩.论实证会计研究的优缺点及启示【J】.经济师,2002(10).
电算化的文章直接Q我拿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电算化的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思考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 网络技术 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理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结合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可行性过渡的 措施 。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过渡
一、前言
会计电算化作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其为财务部门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还未实现其他部门的充分融合,缺少信息共享的机制等,由此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就成了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技术为手段,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经济过程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记录、反映、核算和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活动。它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程序系统与会计人员等组成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坚实丰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除会计的基本理论外,还吸取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是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把会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同时它又是整个 企业管理 系统的核心所在,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紧急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目标的控制优化出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的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把核算和管理结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其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对再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预决策控制。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再借助于现代经济数学 方法 ,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及会计分析。由于能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经济活动中任何一时间断面的经济数据,可连续取得经济活动中的动态、静态信息,将其与预测、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将结果反馈于经济活动过程,以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正常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这是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无法实现的,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最后具有全新的工作程式。传统会计工作程式是:收集原始凭证或制作原始凭证,分析业务性质,根据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日记 账、总账,计算成本、结账、编制报表等。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式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直接进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经业务性质识别、分类后,生成会计凭证记录,输出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生成会计主文件数据库,可据此输出成本、报表等资料。在这种工作程式下,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了,手工会计系统内部工作岗位已变为数据录入、审核及系统维护等新的岗位。内部控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对现有的会计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分析和储存,同时给用户提供会计信息核算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同理,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人事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首先是数据处理更加便捷,主要操作是输入记账凭证,其他的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一定是正确的,不必进行相互核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其次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任何子系统的数据都要求更准确,例如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都必须完全相等,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额。最后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会计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的,这五个方面又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呈现层次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又有呈现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数据的增减又呈现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所以数据结构十分复杂。
三、会计电算化现存不足分析
(一)知识结构合理性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还严重不足,即便是有的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与理论能服务于手工核算工作的开展,但是电算化对其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 会计知识 ,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设备的运维技术知识。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 经验 ,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知识方面则十分缺乏,所以在计算机处理中往往难以完成各种会计核算任务。而且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又相对低下,而这就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不当,即便是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升级的今天,其会计功能始终徘徊不前。
(二)保密意识差
安全性问题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如果硬件存在故障,软件被病毒供给之后,各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而且随着数据资料在存储介质方面的变化,加上资料没有及时的打印或备份,只要发生故障,就可能因此导致损失较为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差,例如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防毒、防黑客方面的工作不足,经常会导致系统崩溃以及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
(三)软件技术水平低
当前,有的数据库系统在功能上面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选用了数据库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属于小型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其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主要服务的是单客户,所以对于多用户的并发使用显然不足,加上其功能的单一性导致了其自身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很多会计软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专业的企业会计软件很少,而企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势必会导致整个软件技术水平低下。
(四) 政策法规 滞后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手工核算,而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不管是账户设置,还是账户登记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的组织与会计系统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结合会计电算化特点,完善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制度滞后已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一)提高综合素质
为确保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其的培养,强化信息化 教育 方面,鼓励高校设立有关信息化的专业,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早日建立起技术硬、素质高,符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的培养以及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
(二)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又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决策上的支持。因此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全面的信息化的培训,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出有用的信息。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既需要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又需要企业贯彻信息化理念,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数据在企业内外部间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出 财务管理 职能。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四)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综合企业人、物、财的情况,制定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稳定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着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并梳理出今后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按照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优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前面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而且合理配置了财务资源,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年第29期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3年第08期
[3]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2014年第05期
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逐渐普及,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一些改良措施,就会计电算化当今状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预测。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的的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即指用电子计算机取代人工核算会计账目,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策和决策,从而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1.确保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增强会计数据存储的保密性;
3.将会计数据的运用领域进行了拓展;
4.为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领导及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
因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展较晚,人们的工作思维还未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就目前情况而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企业有以下认识不足:一是只认识到其是核算工具,并没有看到对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影响;二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三是部门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只用于简单的核算功能,其他功能没有发挥充分,导致花了钱,没有将软件功能发挥出来。
(二)电算化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复合型人才资源匮乏
因为会计电算化对在岗的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仅仅掌握相关会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计算机进行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种会计从业人员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既要求财会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同时又需要财会人员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信息系统管理等相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是这种复合型人才在我国财会领域少之又少,而且培养相关人员也尚需一段时日。
(三)软件应用保密性差,内控制度不够健全,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在某些时候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所在。我国现阶段而言,很多地方往往忽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保护程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从现在情况来看,手工建立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之中内部控制也十分欠缺,他们没有能力进行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实行会计电算化就要求完善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体现出电算化的特点。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在少数的企业并没有相关严密的 规章制度 ,这就导致电算化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运行。
三、加强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单位领导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核算工具、方法的改进,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能够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要提出更高要求,除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要加强他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让他们积极学习新事物新技术,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显著提高的工作效率,而不使企业会计电算化流于形式。
(二)培养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1.对现有财会人员的在职培训。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过去一直从事手工会计核算,财会知识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娴熟。会计电算化普及后,应着重培训他们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培训可以先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开展,然后逐渐向计算机 网络知识 过渡。
2.对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在教学上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内容,加强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的融合;第二,积极采用实验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三,各类学校根据所面临不同的学生群体因材施教。
(三)加强软件保密性,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
若要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企业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强化对会计数据处理的控制。企业要在软硬件的管理维护、组织机构和人员的配备、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存等各内控关键点上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对相关问题和责任人进行处理,以确保制度能落实到位。其次,要定期组织会计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结合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强化其风险防范意识,督促其做好数据__。最后,不断增加在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上的资金投入,积极采用更新更安全的防火墙技术和身份识别、信息加密存储通讯、业务授权等安全措施。
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电算化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涉及多个行业。当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所占比重已超过50%,而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以及大中型企业已经全部运用本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全方位发展,达成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使其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以及财务管理,为会计向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二)传统财务软件向ERP软件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相关软件也得到了质的发展和运用,我国部分软件企业推出了ERP软件,这个软件的运用方便了物流、资金流以及企业信息管理的融合,本文谈及的会计电算化只是ERP软件的一小部分,不过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普及,极大的提高了企业会计处理的效率。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传统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单一的财务模块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企业运作的生产材料的采购与管理、人员福利的核算、固定和流动资产的管理、费用的分摊、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都会涉及到会计核算,ERP软件的完善和优化将会帮助企业快速处理这些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会人工支出。
(三)会计电算化网络化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竞争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生存之道。而能掌握多少信息量便成为了企业在竞争中的核心要素。在这种要求之下,企业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财务管理在这方面便显得尤为重要。单独处理财务管理信息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在数据处理方面采取的是计算机网络进行相关方面的处理。这样使得企业的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共享。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网络财务”战略在财务软件开发公司之下应运而生,使得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有效解决。所以,未来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必将是“网络化”。
五、 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减轻了工作人员负担,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虽然现阶段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有利就有弊,我们要扬其长避其短,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的去研究对策,而不是因噎废食。我相信会计电算化必定会随着人们的不断完善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微平黄正瑞.会计信息系统[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徐一千李玉丰.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
[3]张辉.会计电算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李翠玲.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
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的会计电算化内容控制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通过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公路的成本费用,进而提高公路运营的经济效益,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也包括了多方面内容。本文也主要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以及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一、前言
在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也成了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也开始利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管理等各项工作。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内部控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数据系统来加以完善,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作用分析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路成本核算体系,这样也可以更好的加强高速公路爱物会计管理的质量,这对于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中,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内容来加以体现:首先,高速公路的绩效考核指标也是高速公路费用支出的成本考核的主要妮儿,在高速公路运行过程中对于公路成本的核算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公路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并且对于提高公路企业的还贷能力和金融信用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目前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可以有效的和高速公路计划定额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也能够游侠偶读保证费用开支能够具有更多的依据,财政预算的实施也更具科学性。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公路成本核算体系,公路企业可以对每个单位的成本项目进行单个逐一的控制,从而有效的完善公路的计划定额管理,并且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中也会制定出相应的开支计划,按照计划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从而保证资金的利用率能够达到最大化。
三、内部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以及内部控制的应用
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公路保养的费用以及各项业务成本的费用管理都可以利用会计电算化来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质量,从而保证有效的做好公路费用的成本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对于商品和服务支出内部成本核算的处理
商品和服务支出成本是公路经营成本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了公路企业的办公费用、水电费用以及交通费用等,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将职能部门作为核算的基本对象,同时按照相应的原则来将费用收益这作为费用的主要承担人。会计电算化中包括了四级学科,其中“事业管理费”是一级学科,“经营管理费”为二级学科,三级学科和四级学科都是按照彩照决算口径一级费用的明细程度来进行设定的,而五级的学科中对于会计电算化软的辅助部门核算模块对一级成本核算项目的具体路线进行设置,同时二级成本核算项目中的相关内容也需要通过五级的学科来加以设置。其中具体的核算操作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说明:在车辆的单核算方式来进行确定本月车辆的各项费用支出时,车辆行驶路程以及用途对于确定车辆成本费用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其中车辆的成本费用数据的录入以及费用使用在成本核算体系中也可以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辅助管理模块来加以实现,这样对于核算内容也能够更加清晰化。
(二)会计电算化对于公路保养费用成本的处理
现如今公路保养的费用所包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有路面的养护、桥涵的养护、绿化养护、隧道养护、附属设施的养护以及道路巡查等几个方面内容。路面的养护主要是指对路面的路基进行的养护,同时公路路面的清洁、对公路出现裂缝的处理以及公路路面不平整的修复等都是日常路面养护的重要工作;桥涵的养护主要是对桥涵以及构造物的清洁、维护和相关的防腐工作等,桥涵养护在公路养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公路安全的重要手段;绿化养护是对公路周边的绿色植物进行的养护工作,包括了施肥、洒水以及修剪等各项工作;公路的隧道养护主要是对公路隧道的清洁和检查维护等,其中包括了一些土建工作;附属设施养护是对公路的护栏、标志板等各项设施的养护;道路的巡查是公路的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员费用支出以及车辆的燃气费用支出等。
四、提高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系统组织与管理控制
通过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分工职责等进行形式的控制就是组织与管理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对高速公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岗位的智能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的系统管理工作主要有系统软硬件的管理工作,在技术上保证高速公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对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的超级口令的掌握,负责网络资源的分配和监控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从而有效的避免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及时的限制和发现错误及违法事件。
(二)规范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的日常操作管理控制
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的管理控制主要表现在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两方面。其中操作权限控制指的是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得超越权限进行操作,操作规程控制则指的是系统操作应遵循相应标准的操作规程以便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及作业事项,并形成一套完善的高速公路电算化系统文件。
五、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采用何种控制方式和构建完善的公路会计电算化控制体系也是我们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公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厚元.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14期
[2]朱艳明.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构建[J].管理学家,2011年5期
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推荐:
1.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会计电算化论文
2. 浅谈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3. 关于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4. 浅议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5.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提纲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提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题目: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
目录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创新之处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2.1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
2.1.1会计电算化概念提出的背景
2.1.2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2.1.3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2.2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2.2.1会计信息化概念提出的背景
2.2.2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2.2.3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3.会计电算化的贡献与存在的问题
3.1会计电算化的贡献
3.2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3.3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4.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分析
4.1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4.1.1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信息需求的变化
4.1.2会计电算化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4.1.3会计信息化能够满足现企业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4.2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
4.2.1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进步
4.2.2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4.2.3会计电算化奠定了基础
4.2.4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断加深
4.2.5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运行
4.2.6企业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出现的外部动力
5.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最终目标
5.1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5.2企业信息化的结构分析
5.3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6.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6.1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6.2加速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6.3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6.4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6.5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控制
6.6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会计信息化的内部环境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试论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发展 摘要:绿色会计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从绿色会计产生的原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绿色会计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以及要推行绿色会计应具备的条件方面阐述了企业只有实行绿色会计核算,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会计 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 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来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绿色会计是上世纪末产生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在这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采,废弃物质被大量排放,这就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在我国这些茅盾显得犹为突出。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又很少,况且在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上又极不平衡,经济上东富西穷,资源上东贫西富;再加上我国国民的素质较为低下降,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看眼前利益、自身利益,根本不会放眼未来,考虑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应。从而导致沙漠化日趋严重,黄河半途断流,长江淮河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等等。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于是,在全球一场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境保护运动(或称绿色运动)由此兴起。与此相适应,许多国家的会计理论界不断将环境问题纳人会计研究的范畴。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或称绿色会计的产生,绿色会计理论也因此形成并得以发展。同时在我国会计学术界也掀起了实行绿色会计的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因此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企业,要想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就要在生产、营销和理财方面保持优势。 会计工作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制度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环境恢复费用等等都计算在内,真实地再现企业的盈利水平。由于绿色会计的涉及面较广泛,加之某些要素不易量化,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外,还要以实物单位和文字说明等描述性方式反映、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环境形成的近期、远期影响。 在实务操作中绿色会计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范围大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而绿色会计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改善整个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目的。 2.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或没有全部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虚夸的收益,进而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导致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短期利益,而无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是按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如某些企业由于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也要量化计入企业的成本。 3.绿色会计的效益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财务会计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影响到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非经济效益则不予考虑。而绿色会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认为只有实现三者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在目前状况下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应具备怎么样的条件呢?笔者认为: 一是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领导者。我们周围的环境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要求每个人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二是完善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即是要解决传统会计方法与生态会计的许多估计之间的矛盾,同时制订各种环境绩效衡量指标。三是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环境发展的需要。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绿色会计。现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9月12日发布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这个《办法》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这将极大地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在企业自身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及企业长远利益并且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在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中,总投资29.97亿元,其中环保投入就达1.58亿元,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保护环境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的共识。再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深有感触地说:“从华泰集团近30年的企业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重视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就要求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资源环境负责。企业家都追求企业更高的利润,追求企业向更高的档次和更大的规模发展。但这一切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使命是追求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社会。华泰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纸业,走出一条根治污染和技、浆、纸一体化生产的道路,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环境的联系会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必然会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会计已被专家预测为21世纪最具有光明前途的会计。企业只有实行绿色会计核算,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丹.论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体系.财会通讯. 2.李祥义.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的系统化研究.会计研究. 3.杨宝嘉,唐雄.绿色会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月刊.
论会计诚信研究一、会计诚信的内涵与意义 1.会计诚信的内涵 什么是会计诚信?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所以,从整体看,会计诚信的内涵包括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操守、精湛的会计技术和会计技能、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和优质的会计服务。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何谓“会计”,孔子曰“会计当而已矣”。其中的“当”即会计必须按照财制的要求办事,当收则收,既不可少收,也不可超过规定的标准多收;当用则用,既不可少用,也不能滥用。又《说文解字》里说“计,会也,算也,从言从十”。又释“言”字“直言曰言”,就是实话实说。又讲“十”,“十乃数之具也”,就是真实记录、真实核算。所以,就会计的历史而言,其本质乃是对经济行为的客观真实反映,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正如我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所言:“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1]会计正是凭籍这个品质,才能伴随着自产生以来的悠悠岁月不断发展完善,并成为社会生产、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职业。 2.会计诚信建设的意义 (1)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诚信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切实体现。会计诚信建设,就是要在会计行业着重开展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诚信教育,培育“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努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行业诚信文化[2]. (2)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原则,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市场主体采取不诚信的手段,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税收入,造成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信用危机。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抓紧抓好诚信建设,以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3)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适应“入世”新形势的现实要求。会计信息是按照一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标准编制出来的。世界贸易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套完备成熟的运行规则,加入WTO后,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 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真实、客观、透明、公允等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会计人员诚信的要求会更高。可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是我们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双赢结果的重要基础条件。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频发,会计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造成委托人“虚位” 根据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契约的参与人一方为资源的所有者,是委托人;另一方为资源的使用者,即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是受托人或代理人。委托人将资源的使用权以契约形式转让给受托人或代理人,契约(代理)关系即告成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代理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独立自主地对企业资源进行经营活动,代理人成了企业的“内部人”,而委托人则成了“外部人”。此时会计便处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中介地位,沟通和维系着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提供者(委托人)报告受托人对资源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满足委托方监管代理方的基本需要。一般说来,当委托人现实地存在并对会计产生足够影响的时候,总会有一股持之以恒的力量来督促会计履行诚信原则。此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那么会计诚信就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便开始出现并且愈演愈烈。不幸的是,在我国目前的产权制度下,确定的委托人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是某个自然人的产权,而是归全体人民所有,或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国家所有,但不管全体人民抑或国家都是抽象的概念,缺乏人格化的代表,究竟由谁来行使所有权并不明确。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造成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严重,而国家这个最大的股东却是“虚位”的。 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以规范的财务分析为评价标准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并不太多,相比之下,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却大有人在,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委托方的高度自由流动,使得他们只关心“今天”的利益,因为“明天”他们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他们对会计诚信的履行持冷漠态度,有时甚至希望会计诚信丧失,从而博取个人的利益。在股权分散和流动的情况下,能够行使委托方权利的只能是其代表机构———股东大会。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公司的实际最终控制权往往要么被形式上代表国有产权的法人股股东和管理当局共同掌握,要么完全被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所控制,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此外,在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和经理层人员往往互相兼任,董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反而还常常与经理层共同操纵上市公司。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常常会从小团体或个人的自身利益出发,肆无忌惮地造假。会计诚信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缺失的[3]. 2.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机制失灵 (1)会计人员缺少独立性地位。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会计人员应本着特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勤勉地发挥自己的技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由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即由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等)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并对本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因此,尽管《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但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实际上难以履行。 从企业的管理关系上来看,会计活动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必须接受企业管理当局的直接领导;从会计信息的传递程序来看,信息的对外提供是一种企业行为,会计人员是代表管理当局向委托人报告业绩。所以,在会计核算和决策的过程当中,会计人员总是要听从管理当局的控制和指挥。一些单位的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账册,账外设账。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除了无奈之外,已别无选择,除非他不做会计,从会计行业中彻底退出,才能与做假账无缘。 (2)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缺少独立性地位。股份制的出现,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中介机构以超然的立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中介机构。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的过程中,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委托人对于会计信息的判断和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尽管审计关系到股东的切身利益,但股东在审计谈判中并没有发言权,与审计人员也没有直接联系。然而,审计人员却需要与企业管理层密切合作,以便对其编制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以完成任务,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具有商业性的企业一样希望与客户保持建设性的关系。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更容易受到来自企业管理层的压力而损害其独立性。在这种背景下,注册会计师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变成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工具,使得会计诚信进一步缺失。 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存在缺陷。本着“谁花钱谁受益”的原则,审计工作应该是由股东出资,由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审计结果对股东负责。然而,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复杂化,代理链条变宽变长,董事会和经理的角色日益复杂,最终导致审计业务的聘任权由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来掌握,原本应该是广大股东们审核经理层,而现在变成了董事会花钱审核自己。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我国当前审计市场的特点是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为了生存,有些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降低审计收费,另一方面不断靠拉关系、走门子来争夺客户。面对审计市场的恶性竞争,不能提供“适当”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将面临被解聘的风险。为了不得罪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合作”。三是审计服务与会计服务一肩挑。《注册会计师法》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审计业务,也可以承办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而当这两项服务在一家客户身上合二为一,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事实上,在同一家事务所对上市公司既提供咨询又进行审计时,与其说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不如说事务所是在自己审计自己。中天勤与银广夏,安达信与安然,都是最好的反面教材[4]. 3.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得血本无归。在我国,《证券法》对股票发行人未按有关规定披露有关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有重大遗漏规定了行政和刑事责任,但没有提到民事赔偿问题,难以使违规者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事实上,在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十条中明确规定了“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公司……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此规定为实施民事赔偿提供了依据。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上市公司因违规而进行民事赔偿的先例。司法界在此类案件的受理、判决方面也缺乏可借鉴的判例,暴露出我国民事赔偿机制的缺失。此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取有限责任制,即使依据《注册会计师法》第四十二条“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本法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事务所出资人也仅承担有限责任,这对注册会计师构不成巨大威慑。可见,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对参与会计造假者来说,造假所付出的成本远远低于造假所获得的收益。更为严重的是,当一家企业通过会计造假行为获益却没有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时,其他企业就会跟着效仿。这种连锁反应的结果,形成了普遍不守信用和造假行为泛滥的现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造假的闹剧会不断上演。 4.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 在日常经济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差错折腾半天。会计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但事实上会计是一门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会计标准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不同的选择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的条件。 (1)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来操纵利润;另外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如美国的安然公司就是利用“特别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政策,将本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三个SPE排除在合并报表范围外,导致1997年到2000年期间高估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数亿美元的负债,向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5]. (3)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4)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这就有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三、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1.明晰产权,重塑委托人 产权是诚信的基础,明晰的产权是人们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只有追求长远利益的人才会讲诚信。明晰产权的核心就是明确委托人、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权、责、利,为三者提供必要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他们各自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风险和责任,并获取相应的收益。在市场经济中,谁当股东,谁当债权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一般来说,最有积极性、最有能力控制企业的投资者选择当股东(委托人),而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控制企业的投资者选择当债权人。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由国家来监督企业是一项成本很高而效率很低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更适合当债权人(而不是股东)。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国有股减持,并逐渐过渡到国有资本变债权,非国有资本变股权。这样做有助于解决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诚信问题。在契约不可能完备从而不可能让每个成员对自己行为完全负责的情况下,应该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而使“外部性”最小。而现行管理层普遍拥有事实上的剩余控制权(可能大于或小于法定的控制权),却不拥有剩余索取权,也不承担决策风险,企业业绩仅是其“升职”的跳板,因此他们只有短期行为而不关心企业的未来,不考虑未来的人怎么可能讲诚信?将国有股权让渡一部分给管理层(这意味着获取一定的剩余索取权),有利于他们关注企业的长期业绩,培养其诚信。而管理层的诚信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诚信的建立。因为给定更多的真实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将会出具更多的真实审计报告[6]. 2.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指由政府部门或产权单位作为所有者,向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受委派人员代表委派部门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发放及业绩评定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权,敢于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以往“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较好地保证了《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得以履行,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从目前各地试点的情况看,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形式,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加大会计造假行为的成本 在《注册会计师法》中,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就被并列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两种组织形式,而在实际运作中,选择成本较高的合伙制形式的非常少。因此,应限制事务所对有限责任组织形式的选择,以提高事务所和个人执业的风险意识,增加其对审计质量的关注。只有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在违规时承担无限责任,其面临的风险以及责任加大,铤而走险的几率才有可能大大减少。同时,还应当适当提高行业审计收费并规范最低收费标准。这样,不仅减少了行业恶性竞争,使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至于在过低的审计收费的压力下,任意减少审计程序以损害审计质量的方式来降低审计成本。更重要的是,目前对违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主要是包括撤销审计资格的行政处罚,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适当提高行业审计收费,规范最低收费标准将提高行业“租金”,这将增加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法的机会成本。这相当于间接地增大对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处罚,将有利于增加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其执业的审计质量。此外,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明确对违规事务所和个人的民事责任,启动民事赔偿机制。 4.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这可以从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几方面着手。二是加快制订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弹性区间,对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最后,笔者认为我国《会计法》应增加会计诚信的条款,通过法律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来强制约束。将会计诚信直接写入《会计法》,这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整个社会的一种基本意愿和期望,表现出法律的权威性和至高无上,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执行机构及公众对杜绝会计造假、重塑会计诚信的坚定决心。 参考文献: [1]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城信教育》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J].会计研究,2003,(1)。 [2]卢振基。诚信建设是会计工作的永久主题[J].会计之友,2003,(12)。 [3]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4]蒋玉娟,刘斌。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J].上海会计,2003,(3)。 [5]王广明,张奇峰。注册会计师“诚信”的经济学分析[J].会计研究,2003,(4)。 [6]郝向荣,赵莹。重塑会计诚信之我见[J].山东审计,2003,(5)。
刍议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字数:3179 字号:大 中 小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市场经济正在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一系列传统特征,因此,亟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文章阐述了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诚信 现状分析 对策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1-183-02一、研究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问题的意义1.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既面临发展壮大、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具有强大优势的国际会计公司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充满竞争、文化多元化和信息密集的网络经济环境中,中国会计行业必须接受国际社会以及世界各国更加严格的监督。因此,在公平开放的国际竞争中,没有职业道德约束与讲诚信的企业将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厄运,没有职业道德自律的会计人员将被剥夺参与竞争的资格。现代会计管理推崇伦理道德与诚信,这是现代人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客观要求。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也是会计行业的立行之本,目前,我国会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因此,笔者提出该项命题。2.研究的意义。会计行为是对经济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过程,是提供信息的一个重要的领域,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外,还必须具备与其能够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古代贤者认为“人无诚信不立,事无诚信不成,国无诚信不威”。“一诺千金”的成语体现了古代人对诚信的价值判断。因此,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会计道德的精髓。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体现了会计人员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鉴证者,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二、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1.会计职业道德。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体现会计职业的特征,是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为: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这是每一个会计从业者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从业者在实践中自觉遵循,不断充实和发扬光大的美德。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取决于会计职业的产生,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用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职业道德,是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行业发展之源,是会计工作之本。诚实守信,就是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不为利益所诱惑。要执业谨慎,信誉至上,说到底就是诚信为本,这是会计人员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行为规范。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规范各单位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朱�基同志给国家会计学院的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就是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的职业道德标准。2.会计诚信。诚信是指诚实守信,就是老实忠厚,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诚实和守信两者的意思是相通的,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会计诚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大光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理念,服务于单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模范执行财会法规,忠实维护财经纪律,敢于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强化“以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以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为中心,以提高财务管理增加效益为重点,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理念,实现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工作的新发展。做人以诚信为本,做会计工作同样以诚信为本。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诚信的现状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膨胀,法制观念淡薄,会计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会计资料,利用职务谋取私利。这种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新形势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2.会计诚信缺乏。大量的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的诚信分不开,主要表现在:(1)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小团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原则,甚至串通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报表。(2)违背原则、弄虚作假。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会计造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失真的保护伞,给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失。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诚信缺乏的原因分析1.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突。随着社会变革的日益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随之发生变化。由于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人们的道德标准下滑。在会计工作中,遇到了经济发展和道德冲突的困惑,在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滑坡中,小团体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占据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绝大多数。2.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规范。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与诚信冲突时,会计人员面临着如果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如实反映会计信息就有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这在客观上形成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社会现象。从近年来公开曝光的会计造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等违法行为案件中,可以看出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等是会计人员不能坚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如实反映会计信息的原因所在。另外,我国会计人员坚守职业道德和讲求诚信的外部法律保障与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也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诚信。3.缺乏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自律组织。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自律,从本质上看从来就不是会计人员个体的事情,而是会计职业界整体的自律。因此,要实现会计职业团体自律,建立健全相应的自律管理机构是首要任务,它是实现会计人员自律的基本组织保障。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自律组织,这对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对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4.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诚信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会计人员业道德与诚信偏低,虽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但与教育的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与诚信教育。而参加工作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与诚信的内容,但实际上从未体现。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解决会计诚信的建议与对策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诚信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个人道德修养,一方面是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因此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狠抓落实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教育。2.改善会计人员的行为环境。会计人员不仅工作在会计领域,还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一个道德意识淡薄、社会诚信缺乏、公共意识低下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净化会计职业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圈的努力所能做到的,而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和协调,尤其是应该与法律、法规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与社会诚信。在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应该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使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3.完善和健全“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要按照行为自律、行政规范框架,建立“以行业自律为基础,政府行政监督为主导,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准绳”的三位一体的监督系统。通过严格的科学管理,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同时,要制定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相关制度,建立一套良性机制,使得会计人员从被动的、外部压迫的遵守职业道德,过渡到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4.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考评与奖励机制。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所作的有关评判,对会计人员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较为有效的方式。因此,应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诚信情况建立检查、考评、奖励制度,并与岗位的聘任、提升、工资晋级等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不断地强化会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并采取相应的表彰和处罚制度,激励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与诚信规范。总之,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1.王合喜,董星月.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财会月刊,2004(3)2.高翠莲.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9)3.袁学英.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研究.长安大学学报,20054.刘时红.关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财政监督,2006年(20)
仅供参考,这种东西因人而异的。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目标描述。1、短期目标(大一):①学习方面:顺利通过全国一级电脑考试,掌握一般的英语日常交流,每天早上早起背单词,拓展自己的词汇量。②交际方面:掌握一定的交往能力,认识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③在寒暑假和周末做一份兼职,为大二的辅修做准备,社会实践活动,每天下午坚持锻炼身体如跑步,踢毽子,打板羽球,溜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④兴趣方面:拓展自己的阅读爱好,充分地利用好图书馆博览群书,大量的学习关于职业方面的知识,从中发现喜欢的职业,积累深厚和广泛的知识,为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因为只有大学才是专心看书的时光。④能力方面:参加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书画能力,因为自己觉得字写得有点丑。2、中期目标:(大二三):认真学好专业知识,顺利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英语六级测试优秀,普通话过级,通过教师资格考试,选修一门外语(英语或者韩语) 且拿到英语口语等级证书,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找到自己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再去补不足。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整理这个圈子里的一流企业、人物,确定你要进入的企业,在不断完善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关注这个圈子的人和事,并且建立一个自己了解这个圈子的渠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获取奖学金。3、长期目标(大四-毕业后一年):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开始试业,就是真正的实习,找最相关的公司和工作了。在这个实习中,提前适应这个工作,尤其是生活方式上的适应,要做到最大限度与公司、工作合拍、匹配,同时最大化的补充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与能力,还有操作性的技能,最大化减少自己与工作的差距,要时刻关注自己要应聘的那些公司,看他招聘的要求,然后照着做,了解公司动态。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希望工资在2500以上。4、总体目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提高自己在交际﹑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各种考试。二:自我探索⑴个人性格:性格有点内向,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对失败和没有把握的事感到紧张和压力;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异议不服输;脾气温和,在公众场合不敢展现自己,有些害羞但自制力强,能够控制自己所处的任何环境● 有洞察力:对人际关系敏感,对人、对事、对周围环境的洞察力强。● 易沟通的:善于表达自己,擅长理解他人。● 社交的:喜欢与人打交道,社交能力一般。● 易于合作:具有合作精神,人际关系较好。● 责任感强:关心社会问题,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等均有责任心。。渴望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基础,系统地计划和研究新情况。有条理和分析能力,通常对要求推理和才智的任何事情都很擅长。⑵兴趣:①业余喜欢听音乐(日韩歌曲,西洋流行、国内流行),尤其喜欢英语歌,平时喜欢和朋友去K歌,②看电影(国外),运动(如踢毽子、爬山、跑步),③旅游(希望走遍大江南北),旅游可以放松心情,学习异地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异地习俗风情⑶价值观:1、工作的目的或意义在于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愉快地工作。2、工作相对稳定,不必担心经常出现裁员和辞退现象,免于经常奔波找工作。3、能够根据组织和社会的需要响应某一号召,为集体和社会作出贡献4、希望工作能带给自己较高的名望、身份、地位。5、在工作中能有弹性,不想受太多的约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⑷能力分析数理能力能迅速而准确地运算以及在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的同时,能进行推理、解决应用问题。察觉细节能力对物体或图形的有关细节具有正确的知觉能力,书写能力对词、印刷物、账目、表格等材料的细微部分具有正确知觉的能力、正确地校对数字学习能力自学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善于向他人学习运动协调能力动手和协调能力较好组织管理能力擅长于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能协调参加活动中人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善于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相互作用和影响,能协同工作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言语能力善于清楚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向别人介绍信息。⑸对自己未来的展望:步入大学校门,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大学校园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大学生活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大学里有各种各样的团体,不同的团体有不同的活动,所以说大学生活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天都有不同,可以自由地飞翔了,没有多多的束缚,爱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可以把自己独特的魅力充分 大学虽然远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但我却感到了友情的宝贵。在课堂上,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宿舍里,大家互诉心事,交换心得;在生活上,互相帮助……虽然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没多长时间,但我已很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团结友爱的温暖大家庭。大学生活虽然很自由,很精彩,但我们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小的来说,我们肩负着父母的期望,提着未来前途的担子;大的来说,我们肩负着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大学生每做一件事都得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决不可胡作非为。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自己会有个美好的未来。四:社会职业环境分析⑴就业城市:广州(离家比较近,弟妹都在广州读书,且大多数亲人都在广州工作,对广州比较熟悉,广州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广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深圳(经济发展的比较好)⑵行业:管理类,⑶职业:白领,会计,文员,初级会计师,小学老师⑷单位:⑸环境:①会计:会计一直都是很吃香的行业,越老越吃香,源源不断地社会需求,需要会计的地方很多,首先,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次,各个企业、再其次,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掌握的是一个团体的经济命脉,所以,每一个团体都需要他们。今天没有找到每年新增多少企业的数据,但没有数据证明,大家也明白,每年新增的企业数以万计。有企业产生,就有对会计的需求,所以,会计是一个永不衰退的产业。会计却是一门累计经验的学科。虽然企业会计制度也在变化,但那种变化好比是换汤不换药。所以,你永远不会害怕你的经验会过时,由于会计学历来都是女生占主导地位,或者说这就是一门女生的学科,所以在就业的过程中,女生不会像学工科的女生那样遭到很严重的性别歧视.在 内资企业:需求量大,但待遇、发展欠佳。职业状况:这一块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会计毕业生的最大就业方向。薪资情况:新人月薪绝大部分集中在1500元左右。 在外企中:待遇好,可以学得专业。职业状况:大部分外资企业的同等岗位待遇都远在内资企业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方法都较成熟,对新员工一般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分工细致,而分工的细致使我们在所负责岗位上只能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尽管这种技能非常专业,但对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不利,因为你难以获得全面的财务控制、分析等经验。后续培训机会多是外企极具诱惑力的另一个原因。财务管理也是一个经验与知识越多越值钱的职业,而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不同于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它更贴进实际工作,也更适用。薪资情况:新员工的合理月薪在3000元以上,绝大部分外企能解决员工的各种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三:目标管理(Smark原则)大一新环境的冲击,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复杂化,尽快熟悉环境,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方式,融入新的集体钟向老师和师兄师姐请教,有选择性的参加社团动,尽快熟悉本专业的情况大二环境已熟悉,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搜寻进步的方法,给自己设定目标,制定能力提升计划,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全面分析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目标,学会舍得,大三开始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专业课的学习进入深化阶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知识,有意识地积累能力和经验,思考人生道路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与生活,科学安排时间,在行动中反思,抓住突发性机会大四面对抉择时,既有憧憬又有担心,对未来的思考更加现实而理性化实现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选择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学习各种技巧(面试,写简历,求职信)调整心态,开朗,积极迎接挑战工作第一年对新环境的认识,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更复杂化,一切靠自己熟悉新的环境,融入社会的大家庭,理解社会的运行方式,学习社会的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向前辈学习经验,对待工作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心态四:实施方案⑴英语:目前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差和组织语言能力差,每天早起读英语单词,晚上睡觉前背诵10个英语单词和听英语听力,有针对性的做英语阅训练和英语听力训练,平时看看英语课外书和杂志,看英语电影,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能力,⑵每天去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寒暑假做兼职,为大二的选修做准备,多参加课外活动和集体活动⑶时间管理:制定每天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列出清单,每天必修认真上课,看书时不能听音乐,每天上网不超过半个钟,每个月逛街时间不超过半天,每个星期至少呆在图书馆4个小时,不许拖拉,今日事今日毕,如果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对自己做出一定惩罚,该休息时就休息,该玩时就玩,该学习是及学习,分配好时间,七:目标与反馈⑴评估标准: 一路走下去,而且规划也不是万能的,在实施过程中,回头看看职业规划早期管理 。在职业生涯早期我对预期的人生,不会就此放弃,我会详细分析与所任职位的差距,然后决策。是能力的问题,我会在工作期间学习,提升能力;多跟这的长辈请教;渠道去应聘。⑵备选方案:老师:教师行业—前景光明,如今随着各项教育政策的完善,教师职业备受青睐,教师薪资、待遇的改善。随着教育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教师人员严重缺乏,教育部企图通过改善教师待遇、薪资,来留住教师下海的步伐,改善教师缺口严重的现象。如今在一些大中型城市,教师收入已经超过白领,甚至得到了与国家公务员一样的物质的享受 。教师相对既稳定又不低的收入和福利,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越来越大,教师行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持续发展的,待遇也会逐步提高⑶调整修订原则:1、整体性原则:目标和行动计划考虑到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持续连贯;主目标与分目标一致,目标与行动计划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2、具体性原则:目标和行动计划要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要具体。3、挑战性原则:目标和行动计划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对自己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4、可行性原则:目标和行动计划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社会、组织环境的现实特点与需要,从实际出发;各阶段的行动计划要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主义。5、时限性原则:目标和行动计划要有明确的时间安排,有最后的实现日期。6、灵活性原则:目标和行动计划要随着环境和形势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有弹性或缓冲性。职业目标、职业路径与行动计划的评估和调整:无论是自身还是职业,如果想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使自我与职业配合默契,都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职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由于家庭情况、组织环境、经济状况、新的机遇、甚至新的潜力发掘等因素,都会对我们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这时就需要我们对职业目标、职业路径与行动计划做出调整。
会计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2、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探讨
3、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目标与质量控制
4、提高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5、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6、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7、基于创业实训的会计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构建与对策研究
8、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几个关键点探讨
9、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网络环境下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
11、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浅探
12、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
13、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分析
14、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探讨
15、谈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会计专业的目标策划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长阶段,即在校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探索阶段,通常是毕业后一到两年,处于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阶段。第三阶段维持阶段,工作相对较稳定,职业变动也较谨慎。
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
短期目标:学习方面,顺利通过全国一级电脑考试,掌握一般的英语日常交流,每天早上早起背单词,拓展自己的词汇量等。
中期目标:认真学好专业知识,顺利通过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英语六级测试优秀,普通话过级,通过教师资格考试,选修一门外语且拿到英语口语等级证书等。
长期目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三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等。
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特色:(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稜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1.通常论文都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部分构成。2.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3.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所以要简洁、概括。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要明确、具体地.
目标陈述不仅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是必要的,在期刊论文中也是需要明确表述的。研究者在填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基金项目的课题申请书时,必然要陈述目标、研究思路等内容。下面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的课题论证书的内容。1. 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2.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3. 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4. 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5. 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6. 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在这个论证书中,前 4 项事实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构成或要素。我们可以依次将前四项概括为“为何研究” 、 “研究什么” 、 “如何研究”和“为研究准备了什么”。“为何研究”实际就是结合已有文献对你研究的问题的必要性和价值的论证和确认。在“研究什么”这部分,最为关键是要交待清楚研究目标,即目标陈述。在有些基金申请书或有些学校的学位论文结构要求中,常常也被称为研究目的。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将同一内容既用作研究目标,也用作研究内容。学生为此经常很困惑,这两者究竟有何区别呢?研究目标是指你的研究最终想回答或解决的问题,而研究内容是为了完成研究目标所依次回答或解决的一系列相互之间有逻辑关联的子问题。在克雷斯威尔看来,研究目标重在阐明研究的意图。他同时指出,研究目标不是研究的问题——那些问题将由所收集的数据来给予回答。准确地陈述研究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如下是克雷斯威尔所做的针对定性研究目标陈述的“脚本”。这则________(指研究策略,如民族志、个案研究或其他类型)研究的目的(将)是为了对位于________(指研究地点)的________(指参与者,如个人、团体、组织)的________(指将被研究的主要现象)进行________(理解、描述、 形成、 揭示) 。在这一研究阶段,________(指将要被研究的主要对象)将被暂时定义为(给出一个大体的定义)。上述“脚本”既适合于项目申请书,也可以在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使用。很明显,利用这个“脚本”,审阅者或读者便可以快速容易地知晓研究者或写作者的意图或主要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对该“脚本”的思考、语言组织及表达事实上还同时是促进研究者或写作者思路不断清晰化、条理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倘若研究者或写作者尚不能顺利地利用类似“脚本”来陈述研究目标的话,那说明他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做什么。这个 “脚本” 同时就是研究计划的纲领。接下来,如何研究以及具体的研究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个纲领而展开的。至于研究内容如何确定呢?它实际上就是“脚本”中的理解、描述、形成或揭示的具体内容。或者说就是研究者或写作者想理解什么,描述什么,或揭示什么,这些具体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结构就自然构成了研究的总体框架和研究思路。来源:节选自《如何选题和陈述研究目标》(《出版与印刷》,2017年第2期),作者韩映雄,马迁。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编辑(ID:skxsq2)| | | | | | | | | | | | | | | | |
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
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设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