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以海上国防安全为例,浅淡国防的重要性。这里有篇范文可以参考:,打开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我的回答。
关于基层教育局体、卫、艺、国防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网络建设初探分析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研究论高校学生军训制度化建设我国现行兵员运作机制暨增量兵员、存量兵员和减量兵员可持续发展依托江西省普通高校培养军事人才的调查研究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影响的研究论大学生自主性国防教育的模式高校国防教育现状问卷调查与对策探讨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潍坊市人民武装部日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江西省高校军事理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927-1945年南京国民政府学校国防教育研究素质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研究高校国防教育效益问题研究关于美国联邦政府基础教育职能的初步研究陕西省高校国防生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国防生军事素质的优化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构建研究武装干部进修培训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我国国防生培养工作机制研究江西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藏区中小学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调查研究中美高等教育依法治教之比较研究中国军事体育社会化的研究分析战后美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及启示军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员敬业精神及其塑造美国高等教育政策影响下的大学课程设置舆论战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研究
中国国防是我们伟大祖国对外的基本国策,也就是说不侵略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 (一 )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主席军事思想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基本规律,而且揭示了许多军事领域的共同规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列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领导我们的党和人民,冲破重重艰难险阻,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他不仅最早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而且多次在革命的转折关头,在革命遭到挫败的危难时刻,为革命拨正航向,使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是毛主席整个革命活动中最精彩的篇章。他集伟大的统帅、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不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和社会主义时期的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和成就,而且是中国革命军事理论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其军事理论在整个毛思想科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国际环境,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总结战争和军事实践的经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首领精神,善于集中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的优秀军事思想,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以后,又对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和原则,形成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防斗争的理论。毛主席军事思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中外优秀军事理论,尤其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是古今中外优秀军事理论的集大成。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军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主席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军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军事实践的指导方针。1960年,叶帅就曾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毛主席军事思想,就是马列主义的军事思想,它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毛主席同志根据中国革命战争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它永远是我军建军和作战的根本指导思想。”1977年,小平在一次讲话中也曾强调指出:“毛主席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主席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我们党的事业、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推向前进。” ( 《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2页 ) 就军事领域来说,坚持毛主席思想、特别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指导地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二 )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毛主席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基本特征: 1、毛主席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毛主席一贯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 ( 《毛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4页 ) “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 《毛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 ) 但是,仅仅承认马列主义的指导作用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这种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实际问题。马列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只有从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出发,在革命的实践中运用这些原理,才能发挥作用,并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发生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怎样组织军队,如何进行革命战争,如何按照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发展规律将革命战争引向胜利,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特殊困难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解决许多特殊而又复杂的问题,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不可能找到直接的现成答案,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也不可能将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过程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既反对脱离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生搬硬套马列主义词句的教条主义,又反对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轻视理论指导作用的经验主义倾向,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些问题,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道路,成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实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主席军事思想。
思路: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国防教育是是加强和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有力武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职生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生多属于青年学生,这一期间学生心理变化较为频繁,学习能力较强,正确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外界诱惑。
通过国家观念或国家意识的灌输,可以培养高职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通过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学习革命烈士和伟大历史人物的重大事件,使高职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保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
高校国防教育通过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训练,从不同方面向高职生灌输国防知识,宣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使高职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通过艰苦的军事训练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意义论文如下:
第一篇:
当今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国防,经济发展要靠国防作为保障,民主进程要靠国防作为支撑。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也使大学生懂得了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遭受了许许多多的屈辱:国破,家破,人亡,是脆弱的国防实力使中华人民遭受了这种种屈辱,于是华夏儿女奋起救国。巩固国防,保家卫国。
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
军事理论课旨在增强我们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又能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是国防方面的知识,要求我们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国防建设,国防力量以及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知识对于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必须知道的。
所以,想要学好军事理论课,一定要掌握丰富的国防知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并要能够清楚地分析我国周边安全问题与国际战略总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当然还要有一颗积极爱国之心。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一定要做到心系于国,为国防建设出力。
有的人可能会问,大学生将来又不当兵,怎么出力?的确,世界目前是和平的,还不需要我们去“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但是,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台湾“两国论”,美国与朝鲜的核问题„„中国的国际战略形势不容乐观。
一切尖端,先进的科技,首先都要使用在军事领域(我国是积极防御型的国家,用于军事领域基本上就用于国防了)。
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高新科技的主要创造者,只要努力学好高等知识,为国家多研究一些新高新科技,就是对国防事业的最大支持。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想摆脱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离开科学和教育是不可行的。
因此,我们大学生要看清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始终支持并贯彻“科技兴国”与“科技强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军事理论课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当然,军事训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严格的纪律,国防的精神。
第二篇:
在初中和高中,我们学习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数都局限于理论。而在大学,我们学习的知识更多是针对实际的,也就是更加重视实践与运用。
军事训练课大大地刺激了我们心中的男儿斗志,明确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国泰民骄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这就激励了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不光要学会知识,还要将所学的科学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又激励了我们去进行更多的实践。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要拓展多种思维领域,学会更全面的分析问题,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上去。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据我分析,军事训练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分为显著的与潜在的两种。
最明显的就是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军训的纪律是不可违抗的,每天早上凌晨到日暮的严格训练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每天长时间地站军姿提高了我们的耐力;整天的队列训练也提高了我们的力量(每天不停地踢腿,腿力提高了)。
经过这么严格的训练,谁还敢说我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现代书生”?潜在的方面以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代表。我说它是“潜在的”是由于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它却潜移默化地形成了。
军事训练始终贯彻的是国防观念与爱国主义,从道德意义上讲:保卫国家安全,是一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在接受军事训练的过程中,道德素质会潜在地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将这种精神贯彻到底,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未来要尽自已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人民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知识,意识,技能和体魄。
大学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双重任务。
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对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这些困难与问题就包括安全与发展,为了保证国家或民族的安全与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有优秀的国防人才以及全体公民的强烈的国防观念。
大学生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其中一部分是责无旁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是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其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我国安全形式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并基本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在这种战略格局下,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式依然严峻。
因此,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具有的意义是重大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是法定的公民义务。我过现行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第四篇:
根据国防建设需要,对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全民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公民爱国热情,依靠全国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社会思想基础。
作为国防教育重要内容的国防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这些事关国家兴亡,民族兴衰命运的国防历史,最能在青年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
在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当代的大学生难免会被糖衣炮弹蒙住双眼,只看得到当下的安逸,从而忘却了国民的屈辱的,光辉的历史,不懂得居安思危。所以开展国防教育,让大学生先国家之优而优,后国家之乐而乐,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人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也影响着当代青年人的思想。
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生们视国家为自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可以从此获得生存依赖,情感归宿和事业进步。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对该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会促进他们更加忠于祖国和增强社会责任心,义务感。在高校深入开展国防历史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奉献意识和自强意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可以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不断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开展国防教育还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利于近现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史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使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史实。
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情等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和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等各方面产生的重要作用。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
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公民绝大多数受过大、中学校教育。
据2003年统计表明,全国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级中学按照要求开展了学生军训,800多万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基础教育。
因此学生军事课开设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治安长久的大事。所以,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于奥数的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就是通过我们的现实来通过来。
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意义:1、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作,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2、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3、在普通高校开设以国防教育为主线的军事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与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举措。
打起仗来都有用处。和学消防避震啥的一个道理。另一方面纯政治需要。
国防教育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最终通过学习投入到实践中去,这可以是参军、报考军校、提高公民意识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上:大学生能够认识当今国际上的新形势、新动向,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身所处国家的最大了劣势,激发爱国和忧患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实现国防教育的目的。狭义上:通过充实自身的国防知识实现自身国防知识的储备,并且通过学习自我提高国防意识,彻底实现国防教育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国防教育的“他律”和“自律”。大学生军训意义:1、体验军旅感受。了解我国军事化组织的生活方式,体验军中情感的来之不易。这也就是常言:“人有三关系,同学、同乡、战友”体现的道理。在训练中,通过彼此熟悉、紧密配合、互帮互助等方式来强化“战友”的关系,这可以为以后的同学关系铺上很好基础。同时又认识了军人的生活方式。2、磨练个人品质。包含意志力、耐力、体力等品质。军训就是洒汗水、咬牙关,练的就是意志力。严格的教官通过严厉的磨练可以增强学员的意志力和纪律感,促使学员遵守纪律。3、真正的军训可以提高学员对军用设施以及设备的认识。这对于学员来说简直就是梦想成真,毕竟多少人曾经梦想过“手握钢枪,保卫边疆”。这是一种自豪。军事课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作用,主要针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意义。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军事课 普通高校 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认同感 多年来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军事课,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各高校把军事课看成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将给大学生在校4-5年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被各高校领导及教师们认同。由于各所高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给予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高校中充分体现出了它的育人地位和效果。 2、学生的认同感 军训期间学生们能自愿接受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亲身体验军营生活接受军事锻炼,部队派出的优秀教官进校军训,在完成承训任务的同时,把人民军队的好思想、好作风带进了校园,使同学们有了面对面向解放军学习的机会。解放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优良作风对同学们产生了直接影响,解放军的良好素质和军人魅力给他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并建立了深厚友谊。虽然是十几天的军训生活,却能使他们终身难忘,军训后仍然留恋那十几天的军营生活,有人说,“军人的素质是一种永恒”,这足以证明军事课在当代大学生心灵深处的地位和影响。目前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招聘高校学生,把学生是否经过军事教育作为一个优先选择的条件,学生本身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军事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接受军事训练,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基础知识争取好的成绩。 3、家长及社会的认同感 家长及社会对高校的学生军事教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认同。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军事训练改变日常生活中懒散懈怠作风,锻炼他们的意志品德,平衡他们的心态。认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则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才能办大事的道理。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招聘高校学生也把学生是否经过军事教育作为一个条件来优先选择,普通高校的军事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与鼓励,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说:“中国政府多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由此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它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 二、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军事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校的国防教育是通过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分层次的多种形式国防教育,以及课程之外的国防知识演讲、竞赛、军事夏令营等军体活动来体现的,无论在德育,还是在智育、体育等方面,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它不仅有助于良好道德的形成,而且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体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内容是按照《通知》要求进行教学的,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及方法上看,国防教育为高校教育注入了活力,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充满对大学的好奇和渴望,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军事课程之内接受系统国防教育,充分发挥着国防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通过基本军事技能训练能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使他们长期处于脑力劳动状态,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脆弱,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差等问题。而高校的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集中训练的特点是,严格、紧张、统一、有序。这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军事训练很好的培养了他们顽强拼搏和集体主义协作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为他们的大学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安全出发,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运用到国防上,大学生通过学习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所学专业和知识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增强勇于向困难挑战,勇攀科学高峰的意识。 3、普通高校的军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灵活。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制作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最新最快最先进信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课外国防教育活动灵活多样,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保证国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稳定和长效功能。 三、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的深远意义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多层次多样式国防教育活动,是按照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公民绝大多数受过大、中学校教育,据2003年统计表明,全国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级中学按照要求开展了学生军训,800多万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基础教育。因此学生军事课开设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军事课在普通院校开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意义论文如下:
第一篇:
当今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国防,经济发展要靠国防作为保障,民主进程要靠国防作为支撑。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也使大学生懂得了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遭受了许许多多的屈辱:国破,家破,人亡,是脆弱的国防实力使中华人民遭受了这种种屈辱,于是华夏儿女奋起救国。巩固国防,保家卫国。
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
军事理论课旨在增强我们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又能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是国防方面的知识,要求我们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国防建设,国防力量以及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知识对于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必须知道的。
所以,想要学好军事理论课,一定要掌握丰富的国防知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并要能够清楚地分析我国周边安全问题与国际战略总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当然还要有一颗积极爱国之心。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一定要做到心系于国,为国防建设出力。
有的人可能会问,大学生将来又不当兵,怎么出力?的确,世界目前是和平的,还不需要我们去“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但是,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台湾“两国论”,美国与朝鲜的核问题„„中国的国际战略形势不容乐观。
一切尖端,先进的科技,首先都要使用在军事领域(我国是积极防御型的国家,用于军事领域基本上就用于国防了)。
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高新科技的主要创造者,只要努力学好高等知识,为国家多研究一些新高新科技,就是对国防事业的最大支持。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想摆脱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离开科学和教育是不可行的。
因此,我们大学生要看清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始终支持并贯彻“科技兴国”与“科技强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军事理论课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当然,军事训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严格的纪律,国防的精神。
第二篇:
在初中和高中,我们学习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数都局限于理论。而在大学,我们学习的知识更多是针对实际的,也就是更加重视实践与运用。
军事训练课大大地刺激了我们心中的男儿斗志,明确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国泰民骄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这就激励了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不光要学会知识,还要将所学的科学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又激励了我们去进行更多的实践。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要拓展多种思维领域,学会更全面的分析问题,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上去。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据我分析,军事训练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分为显著的与潜在的两种。
最明显的就是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军训的纪律是不可违抗的,每天早上凌晨到日暮的严格训练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每天长时间地站军姿提高了我们的耐力;整天的队列训练也提高了我们的力量(每天不停地踢腿,腿力提高了)。
经过这么严格的训练,谁还敢说我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现代书生”?潜在的方面以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代表。我说它是“潜在的”是由于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它却潜移默化地形成了。
军事训练始终贯彻的是国防观念与爱国主义,从道德意义上讲:保卫国家安全,是一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在接受军事训练的过程中,道德素质会潜在地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将这种精神贯彻到底,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未来要尽自已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人民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知识,意识,技能和体魄。
大学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双重任务。
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对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这些困难与问题就包括安全与发展,为了保证国家或民族的安全与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有优秀的国防人才以及全体公民的强烈的国防观念。
大学生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其中一部分是责无旁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是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其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我国安全形式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并基本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在这种战略格局下,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式依然严峻。
因此,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具有的意义是重大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是法定的公民义务。我过现行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第四篇:
根据国防建设需要,对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全民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公民爱国热情,依靠全国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社会思想基础。
作为国防教育重要内容的国防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这些事关国家兴亡,民族兴衰命运的国防历史,最能在青年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
在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当代的大学生难免会被糖衣炮弹蒙住双眼,只看得到当下的安逸,从而忘却了国民的屈辱的,光辉的历史,不懂得居安思危。所以开展国防教育,让大学生先国家之优而优,后国家之乐而乐,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人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也影响着当代青年人的思想。
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生们视国家为自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可以从此获得生存依赖,情感归宿和事业进步。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对该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会促进他们更加忠于祖国和增强社会责任心,义务感。在高校深入开展国防历史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奉献意识和自强意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可以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不断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开展国防教育还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利于近现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史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使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史实。
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情等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和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等各方面产生的重要作用。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
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公民绝大多数受过大、中学校教育。
据2003年统计表明,全国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级中学按照要求开展了学生军训,800多万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基础教育。
因此学生军事课开设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治安长久的大事。所以,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意义论文如下:
第一篇:
当今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国防,经济发展要靠国防作为保障,民主进程要靠国防作为支撑。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
《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也使大学生懂得了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遭受了许许多多的屈辱:国破,家破,人亡,是脆弱的国防实力使中华人民遭受了这种种屈辱,于是华夏儿女奋起救国。巩固国防,保家卫国。
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
军事理论课旨在增强我们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又能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军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是国防方面的知识,要求我们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国防建设,国防力量以及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知识对于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必须知道的。
所以,想要学好军事理论课,一定要掌握丰富的国防知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并要能够清楚地分析我国周边安全问题与国际战略总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当然还要有一颗积极爱国之心。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一定要做到心系于国,为国防建设出力。
有的人可能会问,大学生将来又不当兵,怎么出力?的确,世界目前是和平的,还不需要我们去“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但是,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台湾“两国论”,美国与朝鲜的核问题„„中国的国际战略形势不容乐观。
一切尖端,先进的科技,首先都要使用在军事领域(我国是积极防御型的国家,用于军事领域基本上就用于国防了)。
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高新科技的主要创造者,只要努力学好高等知识,为国家多研究一些新高新科技,就是对国防事业的最大支持。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想摆脱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离开科学和教育是不可行的。
因此,我们大学生要看清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始终支持并贯彻“科技兴国”与“科技强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军事理论课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当然,军事训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严格的纪律,国防的精神。
第二篇:
在初中和高中,我们学习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数都局限于理论。而在大学,我们学习的知识更多是针对实际的,也就是更加重视实践与运用。
军事训练课大大地刺激了我们心中的男儿斗志,明确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国泰民骄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这就激励了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不光要学会知识,还要将所学的科学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又激励了我们去进行更多的实践。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要拓展多种思维领域,学会更全面的分析问题,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上去。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据我分析,军事训练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分为显著的与潜在的两种。
最明显的就是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军训的纪律是不可违抗的,每天早上凌晨到日暮的严格训练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每天长时间地站军姿提高了我们的耐力;整天的队列训练也提高了我们的力量(每天不停地踢腿,腿力提高了)。
经过这么严格的训练,谁还敢说我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现代书生”?潜在的方面以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代表。我说它是“潜在的”是由于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它却潜移默化地形成了。
军事训练始终贯彻的是国防观念与爱国主义,从道德意义上讲:保卫国家安全,是一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在接受军事训练的过程中,道德素质会潜在地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将这种精神贯彻到底,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未来要尽自已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人民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知识,意识,技能和体魄。
大学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双重任务。
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这不仅对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这些困难与问题就包括安全与发展,为了保证国家或民族的安全与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有优秀的国防人才以及全体公民的强烈的国防观念。
大学生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其中一部分是责无旁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是为了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其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国民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我国安全形式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并基本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在这种战略格局下,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式依然严峻。
因此,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具有的意义是重大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是法定的公民义务。我过现行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第四篇:
根据国防建设需要,对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高校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全民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公民爱国热情,依靠全国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社会思想基础。
作为国防教育重要内容的国防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这些事关国家兴亡,民族兴衰命运的国防历史,最能在青年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
在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当代的大学生难免会被糖衣炮弹蒙住双眼,只看得到当下的安逸,从而忘却了国民的屈辱的,光辉的历史,不懂得居安思危。所以开展国防教育,让大学生先国家之优而优,后国家之乐而乐,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人的主体,大学生的思想也影响着当代青年人的思想。
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生们视国家为自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可以从此获得生存依赖,情感归宿和事业进步。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对该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将会促进他们更加忠于祖国和增强社会责任心,义务感。在高校深入开展国防历史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奉献意识和自强意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可以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不断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开展国防教育还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利于近现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史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使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史实。
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情等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和教育学生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等各方面产生的重要作用。学生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仅仅靠军队院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地方院校来培养,青年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
他们的素质高低,国防观念的强弱,将对社会起到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公民绝大多数受过大、中学校教育。
据2003年统计表明,全国有1100多所高等院校和11500多所高级中学按照要求开展了学生军训,800多万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基础教育。
因此学生军事课开设将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越来越大的覆盖面,作为后备兵员的储备,对改善现代军队兵员文化,科学技术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国防教育所积淀形成的道德行为,意志品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成为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新人,是一件利国利民关乎国家治安长久的大事。所以,在大学中开展国防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国防教育让我们年轻一代将厚重的中华历史刻在记忆最深处,让我们把所有安享的岁月静好化作前行的动力,也告诉了我们需要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担,不断砥砺前行。在军训期间,学校组织大家观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优良的人民军队,每一帧画面都令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感受道理我们国家在不断的走向富强,同时也让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这次的国防教育让我们受益匪浅,同时也懂得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国防教育是一项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入侵颠覆和威胁,全面传授和国防有关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国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还可以培养全民爱国心,发展全民的德育和体育。国防教育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防教育对于振民风壮国魂激发人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励人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同时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作用。让我们回顾那三人一支步枪的时代,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再看看国防力量完备的现在,这是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近代屡屡遭受侵略的悲剧,让中国人学到了一个道理,和平不是靠乞求得来的,而是靠国家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得来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只有民族凝聚力强大,方可抵御外敌。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必要的。国防教育可以提升全民素质。强化思想建设,提升全民素质是国防教育的目的之一。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训练达到的水平。素质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影响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未来。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由此可见全民素质的重要性,而国防教育就是提升全民素质的载体,所以可知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防教育可以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也同时培养了全民的爱国心。国防意识是民族的生存之魂,公民的国防意识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国防意识的重要性,国防教育就是培养当代青年学生拥有较强的国防意识,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建设祖国。爱国心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的体现,国防教育让我们懂得了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的重要意义,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和体力,军训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的体魄更加强健,也使我们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这些将对我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使我们变成拥有高道德、高素质的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所以可知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国防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拥有较强的凝聚力、高素质、国防意识、爱国之心和强健的体魄。在大学中搞好军事训练,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宣讲,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培养中国新一代人才的重要途径。
国防 教育 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关于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 摘要: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策偏向宏观、师资力量薄弱、大学生国防意识不强。为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 方法 、合理定位。营造浓厚的校园 文化 环境,以强化国防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2-4107(2012)11-0084-02 国防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说“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成矣”,他认为对民众进行军事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孟子说“善教得民心”,孟子在答梁惠王问时从仁义角度阐述国防中的国家主体意识[1]。现代国防教育,泛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2]。从更广泛、更精准的角度来看,现代国防早已超越军事角度,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并形成一种“超限战”的国防思维及其各组成成分的多维结构关系。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加强,必须以此为基本着眼点,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多层次无缝式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既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战争初期无一例外地遭到重大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和平思潮盛行,公民的国防观念极度淡漠。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必须让大学生真正懂得珍视和平的重要道理,必须构筑强大的国防屏障,方能赢得和平与稳定,必须充分认识到“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含义,并转化为振兴民族、建设国家的巨大精神力量。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意识淡薄已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近年来,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研究已成为我国国防教育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必须随时认清国家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危机,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应对危机、克服隐患的充分准备。随着相对和平环境时间的延长,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在享受和平生活、追逐经济物质利益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淡化忧患意识。面对当今我国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清,对国家和民族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才能应付各种战争风浪的冲击。 (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国防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国防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而且能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现代军事知识,锻炼强健体魄,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防人才,从而促进国防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国防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国防素质,才能培养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具有高素质的大批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防教育偏重于宏观指导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非常重视高校的国防教育,2012年2月初,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其中再次对军事技能训练进行重点强调。但是,这些法令文件在各地政府和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到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效果。 (二)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全国仅有六所院校设有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隶属于高等教育学专业。同时,教师教学任务偏重,部分高校专职军事教师既从事教学,还要负责人民武装行政工作,很难有精力和心力专门从事军事教学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 措施 不完善,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国防教育专款投入不足,表现在有些高校没有专门的训练实习基地, 军训 时学生全拥挤在一个体育场上,或校内马路和广场上, 射击 、战术课目难以实施。同时,技能训练时间短、内容单一,与高校所设置专业联系程度不够、专业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与专业教育脱节,导致整个技能训练质量不高、内涵缺乏,甚至有些高校为节省开支,未组建专门的国防教育机构,每年仅用一两次国防教育讲座来代替国防教育课程。这样一来,所制订的国防教育教学计划根本无法完全实施。尽管近年来,部分省份开展军事课课程建设检查评估,也制定了检查指标体系,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出来。 (四)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国防教育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少,仅为理论必修课和技能训练课,各2学分,甚至部分高校未将课程列进课表,国防选修课大多处于滞后建设状态。受上述因素影响,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导致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不感兴趣。 三、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开展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二者“相互促进”,要“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国防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整体上看,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已经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重视程度日益加大,部分省份走在全国国防教育前列。如四川省军区2011年对全省本科高校进行军事课课程评估,有效地提升了各普通本科高校的军事课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国防上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提高其国防意识是当前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定位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 国防教育并非是孤立的一门课,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学校领导要重视,更离不开各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协作,要科学定位高校的国防教育。为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国家相关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管部门,应建立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加快改变教研室及教师编制、有教学无考核、教育质量欠评估等状况,尽快促进高校国防教育迈向规范化、制度化[3]。国防教育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也就是从国家到各省、市、自治区及以下单位,这条路径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二是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即各基层单位、院校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落实、分解和执行上级部门和国家的政策,这样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加强对口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手段 要推进国防教育教师合理定编、职称评定,并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把现有教师队伍努力建设好。此外,后备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迫在眉睫,当前六所院校国防教育方向硕士点在职人员已于2011年停招,全日制国防教育方向研究生每年 毕业 人数仅有15人左右,不能满足专业化的人才累积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探索长效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国防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适度规模建设,在学科归属和建设上增加各类资源投入。同时要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建立高校内部多层次国防教育体系,使国防教育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同时,邀请英模到校演讲,利用“双拥共建”活动等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四)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员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物质、制度、心理”模式[4]。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可疏忽,它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在高校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全力提高国防教育的层次和品位,有效延展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组建各种体现国防精神的社团组织,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校本国防教育课程,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国防教育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有学者提出,要将军事技能训练融入全学制阶段,而不应集中在两周时间,这是建设良好校园国防文化环境的契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得益彰。这种环境建设可以从学校历史、学科和专业设置、学校内部结构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构建一个系统冗余少、功能强大的国防教育耗散耦合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既是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律、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高技术战争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在新的高度上与时俱进,深入扎实推进国防教育,使大学生能从更广、更深的层次去主动思考国家的安全问题,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贾云生.新时期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1-2. [2]林杰.关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0,(11). [3]张国英.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06,(2). [4]于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策略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