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研究城市地理的重要性的论文

发布时间:

研究城市地理的重要性的论文

当代世界城市化方兴未艾,并出现郊区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和城市数目不断增大,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城市机体也越来越复杂,使得各国政府在城市再开发和人口再分布的决策上面临许多难题。城市地理学从空间方面探索城市发展的规律,对城市建设的决策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城市地理研究成果是城市规划的必要基础,城市规划中有关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功能组织以及卫星城镇的建设等问题的论证,需采用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城市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心,是它所在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不同等级的经济区的轮廓。一国一地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体现了国家和地区经济地域组织的若干特征。因此,区域城市地理研究也是区域规划的重要资料来源。

急求一篇经济与地理的关系的 W我kerndinghao

中文就好 ./

^^^^^^

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研究论文

刘忠明1徐波1姚燕1倪宇飞2徐旭东2赵婷2

(1.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2.黄石市国土资源局)

摘 要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是实现地质资料管理由省级向地市级延伸的基础。数据中心建设可成立地级市

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小组,下设中心建设筹备小组、中心基建小组和技术应用小组,各司其职,开展相关工作。中

心建设技术路线是:中心建设方案制订→中心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中心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共享与服务。建立黄

石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充分挖掘地质资料及其信息的潜在经济价值,对于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

0 引言

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2009年湖北省启动了《黄石市城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试点工作》项目,其中目的之一是探讨和研究省级地质资料管理如何向地级市延伸。经过三年多的工作,项目组提交了《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和《黄石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作者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黄石市是一个矿业城市[1-3],矿业发达,矿政管理任务繁重,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压力巨大。如何实现黄石市地方经济的成功转型,保持矿产资源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建立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充分挖掘地质资料的潜在价值是必经之路。

1 建设目标、原则与中心职能

1.1 建设目标

中心建设总体目标是依托地级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开展地质资料集群,实现地质资料信息的平台管理,建立、更新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为城市建设、矿政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开发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将地质资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建设原则

中心建设原则是在建设中心大楼和在进行系统的技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地级市城市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地质资料基本特征,结合各城市地质工作的社会化实际需要,采用数据库建设、现代软件工程等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遵循实用性、可操作性、前瞻性、标准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集群化、可维护性和开放性等原则。其中实用性要求中心大楼建设应考虑实用性,能储存管理成果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满足矿政的平台管理需要,软硬件建设与地方电子政务系统相结合。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平台设计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用户对系统的需求,系统功能齐全、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快捷方便。

1.3 中心职能

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隶属于市国土资源局,由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政府办公室双重领导。

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具有管理、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责。

管理职责: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资料登记、数据管理、系统管理与维护、设备管理、软件管理、人员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管理、涉密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产品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价格申报等。

组织协调职责:组织数据、数据更新,聘请专家,协调技术支撑单位工作。组织会议,组织社会化服务产品。与平级、上级和全国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加强联系。

服务职责:研发或委托研发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产品。为政府和用户提供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产品。

1.4 中心任务

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维护、项目研究、产品研发和产品服务。系统维护、项目研究是基础,产品研发是关键,产品服务是目的。

系统维护:做好地质资料数据的汇交收集、登记、管理与借阅工作。不断补充数据,完善系统功能。维护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做好地质资料数据的保密安全工作。加强软件系统的集群化和最优化组合试点。

项目研究:开展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项目研究和相关专题研究。

产品研发:在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项目研究同时或之后,研发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产品、服务形式,为产品服务提供产品库。

产品服务:根据用户需要,从产品库中提取产品供用户使用。做好产品宣传(片)和需求调研工作。

2 总体框架

2.1 中心建设

由市政府出面,组织成立黄石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小组,下设中心建设筹备小组、中心基建小组和技术应用小组,各司其职,开展相关工作(图1)。

图1 黄石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构架

在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内部划分相关工作室,分工协作。内部成立办公室、项目研究室、产品研发室、财务室、产品服务室。负责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事业单位和软件公司之间的业务联系。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为抓手,完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2.2 管理服务系统建设

根据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和任务,设计、建设好地级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地级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由功能系统、分类系统和支撑系统三部分组成。

2.2.1 功能系统

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主要分为:资料服务、矿政服务、城市建设服务和系统维护四部分(图2),体现出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主要工作和职能,每个部分都具有数据组织、数据录入、数据检查、数据维护、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编辑等功能。

图 2 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构架

资料集群:一是对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的集群,方法有汇交、收集、资料共享等;二是地质图书资料、地质标准规范、地质工具书等的集群,方法有收集、购置、资料共享等;三是地质项目、地质成果的集群;四是其他数据库、多媒体等的集成。

资料管理:建立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原始地质资料数据库,实现地质资料目录查询和地质资料电子浏览功能。完善地质资料平台借阅服务管理及其功能。

图书管理:分为地质论文、专著、教材、专集、报刊、科普、其他等部分,分别建立地质图书数据库,便于查询和浏览。

数据管理:主要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质专业数据库、地质图形库管理三部分。建立、完善这些数据库,实现数据统计分析、自动生成、自动成图等功能。

矿政管理:主要涉及规划管理、地矿单位资质管理、地质项目管理、地质资料管理、矿产管理、地质环境管理、矿业权管理、地质信息管理等。完善一张图管矿专题数据库,实现矿政管理的可视化。

信息共享与服务:提供原始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和模型库等地质产品服务。其中成果数据库主要有项目库、专项库、图形库、专业数据库等。黄石市板岩山危岩体治理工程项目数据库是一个项目库,黄石市矿业权规划数据库、黄石市一张图管矿是专项库。

2.2.2 分类系统

主要对地质资料、地质数据、地质图、地质信息化服务产品进行分类管理。黄石市地质资料分为11大类、100 多个数据类型。

2.2.3 支撑系统

主要有:集群体系、数据中心、专家系统、涉密管理、程序管理、协议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通过行政、技术等服务工作,为管理系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流程是:地质数据需求调查→地质数据要素全面清理→数据库设计→试点数据录入建库与调试→数据录入建库→数据更新、维护。

数据库设计,要求反映的地质要素要全,由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组成,结构合理,操作性强。待数据库建设方法成熟后,进行大规模数据录入,正式建立数据库。

2.4 地市级地质资料汇交机制的研究

如何将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各省(市、区)地质资料馆的地质资料汇交与收集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延伸到市县级地质资料馆,需要进行探索和实践,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汇交机制,进而建立地市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第一,成立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立并完善机构设置,起草并实施《黄石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二,建立以汇交为主的地质资料集群机制。

第三,建立地级市地质资料汇交网络系统。

第四,加强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力度。

3 中心建设方法

中心建设技术路线是:中心建设方案制订→中心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中心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共享与服务。

中心建设方案制订的基本方法: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项目为支点,根据地级市地质资料中心建设指南,起草中心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及调查,参观考察,征求意见,数易其稿,经过评审认证,最终形成方案报批稿。

中心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包括地质资料库建设(原始、实物、成果地质资料)、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系统建设、数据库建设、网络通讯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

中心地质资料管理:加强地质资料保管员的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建立并完善地级市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中心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研究和实施地质资料集群机制,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扩宽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产品领域,提升产品质量。

4 中心建设意义

长期以来,黄石市地质资料分散、综合研究程度不够、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地质资料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建立黄石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充分挖掘地质资料及其信息的潜在经济价值,对于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减少建设项目重复投资,避免、减少投资风险,实现矿产资源物尽其用,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也具有现实意义。

在黄石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统一框架下,不断完善湖北省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依据工作方案,落实黄石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来源。起草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力争成为矿业城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的领头羊,为培训和普及全国地市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经验。

目前,全国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部分省(市、区)地质资料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实现地质资料管理向地级市延伸是必然趋势。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试点工作项目组也在积极探索建立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项目组等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建设好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 考 文 献

[1] 刘忠明等 . 湖北省黄石市矿业发展史研究 [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08,93(1):65 ~ 69.

[2] 刘忠明等 . 黄石市矿业遗迹基本类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09,97(1):72 ~ 81.

[3] 韩培光等 . 黄石市现代典型矿业遗迹基本特征及开发建议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22(3):377 ~ 386.

范文一:甘肃省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甘肃省境内泥石流、滑坡发育的基础主要是其特殊的自然条件。陡峭的地形、充足的松散土石和突发性水源是泥石流、滑坡形成的三大条件,另外地震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因素。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区,境内主要以黄土为主,而黄土由于结构疏松,孔隙大,渗透性强,具强压缩性和自重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特别是极为发育的顺坡向卸荷节理,使边坡稳定性降低,易发生滑坡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滑坡、崩塌等重力堆积物受暴雨形成的坡面流及洪水的冲刷,源源不断地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 通过计算泥石流、滑坡作用强度和危险度,将城市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危险等级。经过对甘肃省灾害防治历史和治理现状的研究,提出存在问题,得到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展趋势,强调防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据对城市的分级,危险度高的Ⅰ级和Ⅱ级的城市应采取治理体系为主,预防体系和管理体系为辅的综合控制对策;危险度不高或较低的Ⅲ级和Ⅳ级的城市应采取预防体系与管理体系为主,治理体系为辅的控制对策;对于威胁城市安全的巨型滑坡和规模巨大的泥石流沟则采用躲避对策。 城市泥石流、滑坡防治规划的最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重点治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滑坡建立不同的治理模...范文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及其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前,国内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探究国土和城市规划、地籍测量、农作物估产、森林动态监测、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管理〔4〕和矿产资源勘查〔10〕、潜力评价及开发〔11〕等众多领域。GIS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1) 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建立地质灾难空间信息管理系统[12,13,14,管理地质灾难调查资料,显示并查询地质灾难的空间分布特征信息,评价地质灾难的危害程度,分析地质灾难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难的办法,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难进行猜测〔15,16〕。戴福初等利用GIS对香港地区的滑坡灾难进行历史滑坡编录,分析滑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和静态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滑坡灾难风险进行评价和危险区域划分〔17〕。(2) 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由于各种地质因素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地质因素之间相互功能的复杂性,在收集大量的基础地质环境资料前提下,利用GIS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有效地处理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猜测指标〔18〕,运用恰当的数学分析模型〔19,20,21〕,对探究区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等级的划分,从而为地质灾难的管理及防治和预警决策提供依据。(3) 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中,GIS所起的功能主要是管理时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专家系统所起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专家知识和空间目标的事实推理判定灾难的危险度〔22〕。二者的结合将使专家经验得到推广,减少野外和室内手工作业工作量,使区域地质灾难的动态管理成为可能。4 结语(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了多种学科领域,从比较简单的、单一功能的、分散的系统发展到多功能的、共享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并向多媒体GIS、智能化、三维、虚拟现实及网络方向发展,新兴的地理信息系统将运用专家系统知识,进行分析、预告和辅助决策。(2)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从专业开发工具的组成结构上,可以归纳为集成式GIS、模块化GIS、组件式GIS和网络GIS等几个主要类别。其中组件式GIS在系统的无缝集成和灵活方面具有优势,代表了GIS系统的发展方向。(3)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难探究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尤其在地质灾难评价和管理、地质灾难的危险度区划评价和GIS和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方面进展很快。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另外这有个地质灾害论文的网址,可参阅:

城市建设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解析论文

【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日渐扩大。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水资源保护、城市垃圾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为了人类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非常重要。论文在对城市环境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城市建设;工程地质;问题

1城市环境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

1.1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区域地壳的稳定性主要是指在地震以及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地壳的相对稳定程度。它是城市建设中工程地质的主要问题,涉及了地震、地裂缝、火山活动及其他地质活动。决定地壳稳定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地震。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大于7度的大中型城市已经超过110多座,因此,加强地震的预报工作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来越重要。

1.2地基条件的勘探

地基条件的勘探主要是对地貌、岩土体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质还有水文条件等进行实地观测。我国的土质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例如,软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软土具有松软,缝隙大,强度低等特点,因此,在软土地区施工时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地面裂缝、墙体开裂、建筑物的沉降等。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事先对地基的土质条件进行勘探。

1.3供水及水资源保护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不足世界的1/4。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地面沉降、海水倒灌问题也日益严重。供水和水资源的保护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的选择、评价、以及地下水的调节利用。目前,较常用的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方法主要是人工回灌。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城市的地下水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以便对水资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城市环境引发的地质问题

2.1水资源的短缺进一步加重了地质灾害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工农等各个行业的发展。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认识。目前,水资源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当前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明确合理的用水规划。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水资源的紧张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而且由于水资源过度开采引发的灾害也日益增多,如大面积的地面沉降,进一步导致了土质疏松、地质、交通等各种问题。目前,城市生活用水大部分是通过地下开采的方式获得的,导致大量的地下水被抽走,从而引起地面沉降,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生态平衡。

2.2水污染进一步加剧

水污染问题一直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环境规划中的问题更加突出。水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缩小水供给范围,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三废”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三废”正是水资源污染的源头,尤其是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导致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受到污染,更严重的是一些企业为了躲避检查,直接将废水排向地下,严重污染了地下水。

2.3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路、铁路、机场等一些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如火如荼地兴建起来,正是这一系列的建设引发了各种地质问题。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对地质条件给予足够的重视,遇到流沙、淤泥等特殊地质环境的概率会明显增加,继而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在修建一些大型的水利设施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盐碱化问题,而且涉及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如果环境工程的地质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将难以提高,各行各业都将难以顺利地发展。因此,相关地质部门必须探究其中的规律,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对地质环境进行控制,减轻城市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各种危害[1]。

3改善城市地质问题的措施

3.1建立人与地质之间和谐的关系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人和地质之间的关系,必须从长远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犯一些目光短浅的错误,忽略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持续作用,没有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由于人类的鼠目寸光才导致目前的城市地质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子孙后代造福。

3.2增加地质环境的容量,改善环境质量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地质环境的质量和容量。所谓地质容量,即环境的最大负荷。由于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环境的容量而盲目地开发,如果没有对环境容量加以考虑,势必会导致各种地质问题,因此,要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各种城市建设活动。当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完全避免不利影响,但是,面对这些不利的行为,要尽量采取向相应的措施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例如,控制工业污染,尽可能地减少工业“三废”等措施,只有这些措施被大众自觉地实行时,可持续战略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

3.3具体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

3.3.1地下水位下降的防治措施

1)从非工程措施方面来讲,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加强城市用水的统一管理,按照“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原则进行合理的调配;(2)制定相应的节水管理措施,鼓励废水回收利用。2)从工程措施方面来讲,水资源主管部门要关停超采地区的自备深水井;同时修建污水处理厂,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3.2水污染防治措施

防治水污染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宣传水资源的保护常识,从而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依法惩处非法处理污水的企业,发展新工艺减少污水排放。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质工程地质问题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预防,对于无法避免的危害,要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 参考文献 】

【1】张惠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预防与控制[J].自然灾害学报,2012,14(4):146-149.

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论文范文

加强社区工作的重大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变革中,城市人口大量集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地域为特征的社区在短时期内大量兴起,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急剧变化。在城市社区中,如何体现党在居民意识形态上的领导地位,如何落实“三个代表”,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如何加强政府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把基层和基础打牢,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新的重大课题。下面,我结合罗湖的实际,就如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搞好社区工作,谈一谈个人的思考。城市社区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工作是一项内容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对我们传统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在改革中的制度变革和创新。其重要意义在于:1、加强社区工作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需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一个稳固的社会基础,就不可能落实好上级党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可能完成好上级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不可能开创出一个好的工作局面,不可能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做出富有成效的工作。困此,基层基础工作很重要,一定要切实抓紧抓好。而社区工作正是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要打牢基础,就必须加强社区工作。2、加强社区工作是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政府是“全能全权政府”,包揽着社会成员的就业、住房、医疗、福利、娱乐等所有社会事务,而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是依附于政府的,他们都在由政府控制的单位中工作和生活,即是“单位人”。但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改变着政府传统管理的微观基础,推动着政企分开,促进着劳动、工资、住房、医疗、养老福利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人们逐步脱离了单位,成为社会人,有些还成为自由职业者,从单位制转向社会制。就我们罗湖区来讲,辖区有近70万人口,但属于我们机关和区属企事业单位的人口才1万多人,中央、省、市驻罗湖的直属企事业单位人口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口是社会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员,这是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一个标志。如何加强对这些人口的管理,以及为这些人口提供服务,我们主要是依靠基层的办事处和居委会,通过以地域为特征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与这些人发生联系,把社区分散孤立的个人粘合起来。但是,由于我们传统体制上的缺陷,这种联系还是很脆弱的。因此,要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造,由单位制转向社会制,建设发达的社区管理系统。3、加强社区工作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管理职能分工的问题改革越深入,企事业单位期望社会承担起社会职能的呼声就越高,由政府和社会来履行社会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进行社会职能、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解决社会职能、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之间的定性和定位,社会职能最基本的载体除了政府以外,更应当是各种类型的社会共同体。必须理顺社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职能关系,逐步建立起和谐发展的社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而加强社区工作,正是解决社会管理职能的分工,建立这样一种模式和机制的有效载体。4、加强社区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它要求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加强社区工作,正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社区工作的加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互助互利,奉献爱心,民主自治,对保持社会的稳定极其重要。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爱护和实施领导,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社区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作为基层党委和政府,要贯彻“三个代表”,实施“三个代表”,就是要面向基层,面向老百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走群众路线。而我们社区这一块,是最基层、最基础的,覆盖面最广,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把社区工作做好了,才能真正体现“三个代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把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权力制度、充分体现在基层的政治生活中,通过充分发扬民主,相信和依靠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来谋求社区的真正发展。5、加强社区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质量和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求呈现出从追求物质享受向更多的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广大市场对环境、安全、康乐、文化、卫生、教育、艺术等的要求与时俱增。这要求我们加强社区工作,搞好社区建设。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尽可能为市民提供好的环境和服务。而加强社区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办法。6、加强社区工作是新形势下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的需要。我们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管理好自己的城区,管理好自己的社区。全体机关干部必须深入到基层单位中去,深入到基层老百姓中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为基层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而机关干部深入社区,加强社区工作,正是改进机关作风,把机关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实事,取信于基层和群众的重要举措。今年开始,我们区开展了“三个层次、四个确保和‘六个一’”的机关与基层挂点制度,动员和安排区机关130多个科室和1000多名机关干部,与8个街道办事处,132个居委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解决了一大批基层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的建设和工作,受到基层和社区居民的普遍赞扬和欢迎,也有力地推动了我们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优点: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增加就业率;首先从医疗卫生方面考虑,城市化有利于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切实的医疗保障有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农村的建设发展,首先就交通来说,城市化有利于发展农村交通,交通发展了,农产品就有利于走出去,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缺点:1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农民进城造成城市的拥挤不利于弊端:城市化问题加重:环境污染、就业压力、交通状况、住房紧张、社会问题的加剧。

意义有以下四点:

1,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

2,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

3,平民意识,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

4,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即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和需要。

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而不是为社区工作者个人或小团体赚取金钱或私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提供社会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务,并不向求助者收取费用。

社区工作--百度百科

城市地理的论文题目

人文方面:如某省的城市化进程和特征;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空间变化研究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某某省人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某某省人口产业结构研究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自然方面:气象和气候的分析、某地区的地质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等还可以写地理教材改革和地理教师和学生方面的论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噪声污染及危害2、所在乡镇的农村耕地利用现状及处理3、亲自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拍摄系列照片4、关于句容市水资源利用状况5、句容市地区(或自己所在镇区)大气污染及危害6、关于贫困地区与人口问题的探讨7、关于城区(或自己所在镇区)绿化的研究8、某工厂的污染危害及治理9、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10、农村垃圾现状及处理11、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12、生活垃圾能再利用研究13、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14、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15、句容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19、哪家超市最便宜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21、太阳能的利用22、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从第谷、开谱勒到牛顿)23、居室污染24、生活中的地理(或地图)25、古代中国的地理学贡献(或者地理学家、地理著作)26、食品污染27、可再生能源28、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29、小论文:从电球箱到臭氧层3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31、句容市文化的特点(从气候、地理位置等要素来研究)32、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或者农药污染问题3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纠纷问题研究(中国的国界问题)34、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35、调查本市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产品的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36、城市化给句容市带来的变化(问题或好处)37、句容市(或自己所在镇区)过去的历史沿革,历史地位,地理、人文优势,现状分析(优、缺点),未来的发展构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38、句容市城市规划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城市的特色、规模、布局、环保等,成果呈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40、中国近代疆域变迁问题研究

城市地理学研究现状论文

看看我这个简历可否参考一下 :: 有没问题?? 自我评价 事业心上进心很强,掌握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工作学习态度谦虚认真,能深切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能有独特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形成了一套很好的设计程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职业技能和特长 -- 非常熟练多种设计软件,包括AutoCAD、Adobe Photoshop、Sketch Up、 湘源控规、天正建筑、Autodesk revit以及Word、PPT等 -- 能解决设计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如软件应用、图纸处理技巧、图纸内容的标准等 -- 熟悉城市设计项目的方案构思 -- 很熟悉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项目进程,包括前期调查、绘图方法、大量图纸的管理程序等 -- 非常精通最新版设计软件以及电脑系统的安装应用,业余很乐意担任公司电脑的维护工作 求职意向 现任职业:规划设计师 目前薪资: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到岗时间:面谈 期望工作性质:不限 期望从事职业: 规划设计师 期望工作地区: 上海 期望工资:面谈 职业目标:希望在单位长期稳定,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熟悉各项工程的进程、做好方案的表现与最终的贯彻实施以及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立志成为业界真正的中高层人员 工作经历 2007年08月— 2007年11月 : 同济院九域城市形态研究中心 【单位性质】:私营企业 ( 1 - 49人) 【公司简介】:同济大学副教授自有公司,设计项目按照同济规划院程序进行,城市控规 总规 城市设计项目很多 【所任职位】: /规划设计师 【工作地点】: 上海 【职责描述】:河北省邢台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黑龙江省逊克县城市总体规划 在前期做了大部分的工作 月薪 第一月2000元 第二月2500元 一份适合我、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工作,但最后因为学校开学,以及学校需要单位承担安全责任等原因而离开岗位 【离职原因】:实习结束,学校开学 2007年07月— 2007年08月 : 美国RHM国际设计集团(深圳) 【单位性质】:合资/合作(欧美企业) ( 100 - 499人) 【公司简介】:欧美公司,2001年在英国建筑杂志举行的全球设计公司50强评选活动中排名第二,此为1994年在中国深圳设立的集团全资附属公司,但里面实际情况稍差 【所任职位】: /规划设计师 【工作地点】: 深圳市 【职责描述】:参与小三峡旅游规划与洛阳市火车站城市设计,独立完成合肥市中心区城市概念设计方案 月薪1000元 【离职原因】:拖欠员工工资 2006年12月— 2007年02月 : 商丘市规划勘测建筑设计研究院 【单位性质】:国营企业 ( 50 - 99人) 【公司简介】:商丘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单位,直属于商丘市规划局,规划资质乙级、建筑资质甲级 【所任职位】: 规划科/规划设计师 【工作地点】: 商丘市 【职责描述】:独立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完成商丘市阏伯路城市设计中难度较大的工作 月薪900元 【离职原因】:实习结束,学校开学 项目经验 2007年09月— 2007年11月 : 黑龙江省逊克县总体规划 【项目描述】:中国边疆地区的一个县城的总体规划 【责任描述】: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半个月内组织小组(前后共2人)完成基础资料部分的成果绘制,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性质和方向 2007年08月— 2007年11月 : 河北省邢台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描述】:中小城市,3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责任描述】: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两个月内,到河北邢台各部门参与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负责组织小组(前后共5人)完成基础资料部分成果的绘制,初步拟定城市发展结构 2007年07月— 2007年08月 : 重庆巫山小三峡旅游规划 【项目描述】:中等旅游规划项目 【责任描述】:一个星期内负责公共设施布置,视线组织,规划结构以及其中的两个重要旅游接待点的规划 2007年07月— 2007年08月 : 合肥市中心区城市概念设计 【项目描述】:合肥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责任描述】:一个星期内独立完成一个规划方案 2007年07月— 2007年08月 : 洛阳市火车站站前城市设计 【项目描述】:洛阳市火车站站前区域的城市设计 【责任描述】:一个星期内负责其中站前道路的交通组织规划 2007年01月— 2007年02月 : 商丘市阏伯路城市设计 【项目描述】:商丘市一条重要商业街的城市设计 【责任描述】:半个月内负责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古建筑群的立面设计和渲染,以及旁边的现代建筑的设计和渲染 2006年12月— 2007年01月 : 一个新农村建设规划 【项目描述】:商丘市周边地区一个新农村建设规划 【责任描述】:一个星期内负责整个项目的进程和完成所有成果包括规划平面,管线布置,景观规划,道路规划以及汇报PPT等 2005年07月— 2007年08月 : 宜昌市民生商务酒店设计 【项目描述】:宜昌市民生商务酒店,建筑共26层 【责任描述】:一个星期内负责完成一个立面方案 教育背景 2003年09月 — 2008年07月 : 三峡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 城市规划(五年制) 本科 【专业描述】:专业主要课程:素描、水粉、水彩、钢笔速写、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城市防灾学、建筑工程制图、阴影透视、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学、中国建筑史与世界建筑史等? 其中三年建筑学习,两年规划学习 培训背景 2005年06月— 2005年07月 : 百师特公司 商务礼仪 语言能力 英语 六级 IT技能 网页/平媒设计/AutoCAD: 使用48个月 精通 办公软件/Office PowerPoint: 使用36个月 精通 办公软件/Office Word: 使用48个月 精通 办公软件/Office Excel: 使用48个月 熟练 网页/平媒设计/Coreldraw: 使用1个月 一般 网页/平媒设计/3Ds max: 使用1个月 一般 网页/平媒设计/Macromedia flash: 使用1个月 一般 网页/平媒设计/Adobe Photoshop: 使用36个月 精通 证书信息 2006年12月: 大学英语四级 四级 2007年06月: 大学英语六级 六级 附件信息 证书 四级 证书 六级 其他信息 社会经验方面 :早期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以及多种基层市场营销活动,大三以后利用假期到多个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单位实习,积累了很多细节经验 理论知识方面 :在校期间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研究学习最新的设计软件以及优秀的建筑、规划、景观设计思想,尤其是佛兰克·盖里、瑞姆·库哈斯、阿德里安、安藤忠雄、贝聿铭、赖特、路易斯·巴拉干等的作品。另外知识面涉及企业管理、美术、音乐、文学、苏·霍姆林斯基的心理学等 在校论文发表 :《城市居住形态研究——从规划、建筑、管理方面探讨邻里关系的处理》(题目非本意)《探讨AUTO CAD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学校二等奖)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发展特点

解放前,在我国地理学研究中,城市地理学属空白。解放后,我国地理学工作者学习苏联,把地理学划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少数经济地理学工作者把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对城市进行了少量的研究。由于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农业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因此,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当时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1976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城市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和普遍开展,带来了城市地理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80年代达历史以来最旺盛的发展时期,大量论著出版。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

1.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

80年代,中国城市地理学主要进行宏观及中观研究,如国家和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系统的研究。80年代末90年代初,宏观和中观研究不断深化,微观研究开始增多,如对城市内部交通、环境、用地、就业、空间结构的研究。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地理研究已由静态描述走向过程分析和动态机制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逐步由定性走向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数学方法逐步被运用于城市地理研究,不断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使研究水平大大提高。

2.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我国城市地理研究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关键在于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由于经济地理学科的性质与城市规划学科十分接近,另一方面,也由于规划领导部门认识到,地理工作者参加编制城市规划工作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广大城市地理工作者纷纷参加规划实践,他们所编制的规划方案,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查通过,成为法律性文件,并以此指导城市建设。可以说,我国的城市地理研究人员既是学者,又是实际工作者,他们既能为决策提供依据,又直接参与决策。此外,有不少地理学者参加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与规划师、建筑师共同开展城市规划的学术活动。这一切为开展我国城市地理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城市地理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愈益明显

城市地理学就是要从各个层面研究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性质、规律和功能方面的发展模式,建立合理的空间布局的实体,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而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又包括了内部结构的合理化、经济活动的高效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优质化。然而,要深入开展这些研究,城市地理学的自身准备是不足的,于是开始与地理学其它分支学科和相邻学科交叉。这种交叉是在多层次上进行的,包括对理论体系、方法论和结论的引用、移植和交叉。通过学科的交叉渗透,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4.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主要研究机构正在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城市地理学研究主要限于一些综合性大学及地理研究所,并开设了城市地理学课程,举办城市规划培训班。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主要师范院校的地理系也纷纷开设了城市地理学课程,并参加所在地区的城市规划和研究工作,城市地理学在大学地理系的课程设置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从事城市地理研究的工作者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

在此发展过程中,全国较早从事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机构形成各自的研究特色和风格。如北京大学主要进行中国城乡划分标准、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内在联系、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南京大学主要侧重城市化研究,近年来多进行区域城市化和海港城市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则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致力于上海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中山大学主要进行全国城市化、城市系统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系统的实证和理论研究。近年来又把研究重点放在穗港澳城市带形成机制和中国大都市走向国际化的研究等方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侧重于工业城市和京津唐区域城市系统的研究。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要进行城市群体,尤其是闽三角区域城市系统的研究和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还有其它大学或研究机构也进行了各有特色的研究。正是由于这些单位和同行的不懈努力和改革开放的气候,中国城市地理学才得以在短短十多年里获得长足发展。

二、主要研究领域

1.城市化研究

8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我国城市化研究的高潮期。而80年代末期以来侧重于回顾与总结。

众所周知,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发生过多次变化,受其影响,城市化进程出现波动,并表现出与西方国家显著不同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因此对城市化进程、特征和动力的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有关动力机制的探讨,为深入探索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差异都很大,城市地理学者利用人口、土地、产值等指标,广泛开展了城市化地域差异的研究。

80年代初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颇受学术界关注。前期较集中研究转移途径和乡村城市化类型,后期则转为对转移效果的分析、评述及新发展。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放松,人口迁移和流动量增加,城市地理学界与人口地理学界一起,广泛开展了人口迁移的研究,侧重于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其变化的研究,包括迁移量、迁移方向、迁移类型、迁移构成、迁移原因等方面。鉴于城市中暂时性人口的迅速增加,又对暂时性人口的现状、特征、结构、类型、成因、对策、发展趋势等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调查研究。

2.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采取“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的方针,1980年明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受到了冲击,一场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方针(也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辩论在学术界开展起来。在讨论中,观点分歧较大,分别有小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和中等城市重点论。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不应该是“规模政策”。同时,还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了小城镇的功能结构、战略地位、小城镇分类、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与政策等。并对中国大城市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对中国大城市发展规律、内在机制进行探讨。还总结了建国以来城市规模的投资效益和经验教训,开展了城市合理规模的研究。

3.城市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地理学界有关城市体系的研究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①80年代末期以前,着重传统的研究领域,包括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等;②80年代末以来,则侧重城市体系更深一层的研究,即城市群体研究,包括城市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分布特点、形式、动态过程和空间结构特征等。无论哪一阶段,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的研究都十分活跃。

城市地理学者一般采用数学方法来分析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演变,建立全国城市体系、分省区城市等级规模分布模型;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人口、工业、交通等影响因素来研究城市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对城市基本职能进行划分,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地域结构特征,探讨城市职能地域组合类型;从分析区域城市化程度、工业、交通布局、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空间联系,以及城市体系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特征等方面着手,探讨区域城市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发展前景,编制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采取了不平衡发展战略,区域差异迅速扩大,沿海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城市密集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地理学工作者开展了城市群体研究,包括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类型、特征、发展模式和趋势,以及城市群体的实例研究。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在中国,有关城市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介绍国外理论的水平上,而对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近几年来才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关中国城市形态研究,是从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角度对中国城市形态发展演变作动力学机制的探讨。有关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功能分区和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方面。

改革开放带来了第三产业尤其是商业的大发展,促使城市地理学开展对城市市场空间的研究,但侧重城市内部商业网点结构分析。这些研究均是采用数学方法,对商业中心的规模、结构和等级体系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善商业企业区位布局的意见,或建立城市商业中心系统发展的动态模式,及其与该系统发展规划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事务活动愈益活跃,城市中心商业区(CBD)的特征日渐鲜明,因而逐渐开展了对CBD的研究,包括CBD的历史演变、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等。同时,城市地理学者还与规划师一起,参与了旧城改造的基础分析工作,探讨旧城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提出旧城改造、旧城更新的构想和对策。

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刚刚起步,仅有少数学者介绍过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和实例分析,并用数学方法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识别影响社会空间结构的因素、社会区形成的机制,以及社会空间的类型方面。另外,对城市感应空间的研究也刚刚起步,主要运用西方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我国个别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意象空间的类型和影响意象空间的因素等。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 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国家 -- 世界政区 -- 各国首都 -- 洲 -- 地区 -- 州 -- 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 地名 paz 学科分支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 部门性 o 地貌学 o 气候学 o 水文地理学 o 土壤地理学 o 生物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 + 动物地理学 o 化学地理学 o 医学地理学 o 冰川学 o 冻土学 o 物候学 o 火山学 o 地震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 社会文化地理学 o 人种地理学 o 人口地理学 o 聚落地理学 o 社会地理学 o 文化地理学 o 宗教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o 农业地理学 o 工业地理学 o 商业地理学 o 交通运输地理学 o 旅游地理学 * 政治地理学 o 军事地理学 * 城市地理学 其他分支学科 *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地理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 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 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国家 -- 世界政区 -- 各国首都 -- 洲 -- 地区 -- 州 -- 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 地名 paz 学科分支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 部门性 o 地貌学 o 气候学 o 水文地理学 o 土壤地理学 o 生物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 + 动物地理学 o 化学地理学 o 医学地理学 o 冰川学 o 冻土学 o 物候学 o 火山学 o 地震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 社会文化地理学 o 人种地理学 o 人口地理学 o 聚落地理学 o 社会地理学 o 文化地理学 o 宗教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o 农业地理学 o 工业地理学 o 商业地理学 o 交通运输地理学 o 旅游地理学 * 政治地理学 o 军事地理学 * 城市地理学 其他分支学科 *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