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论文参考文献

雨巷是为爱情而写,可以看成一首爱情诗或一首象征诗来解读。

原文选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此诗出自现代·戴望舒《雨巷》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

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

“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因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2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作品赏析】

在讲解了《雨巷》一诗歌的大致内容后,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诗歌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我们看到:这首诗歌表面上所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的事以及这件事在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所引起的震动。我们可以相信:诗歌中所写的事件是以诗人生活中的类似的现实事件为基础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难看出: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是另有象征之意的。

其中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而“雨巷”除了可以看作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则又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次的象征)。至于“雨巷”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的故事,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事件的再现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

而诗人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除了可以看作诗人对于爱情失败的咏叹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理想破灭的悲悼。在理解了全诗歌的象征意义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首诗歌的意义其实要比字面意义丰富地多。

这种字面意义之外另有一层与字面意义具有暗喻关系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这首诗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是由诗人所采用的象征手法所造成的。所谓象征(也即暗喻),即表面上只写喻体(被喻的本体不出现),暗中却又通过喻体指向本体。由于在象征中本体不出现,因而,接受者对于喻体暗中所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可以同时有多种理解的,这就造成了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

与科学和理论活动(追求语义的精确性和单义性)不同,在诗歌歌创作和欣赏活动中,人们往往追求意义的丰富、多样乃至含糊、隐秘,象征手法的运用正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诗人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诗歌派(尤其是魏尔伦)的影响(戴曾翻译过魏尔伦的诗歌),对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赞赏不已,这首诗歌就是他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汉语白话新诗歌的一个成功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戴望舒所采用的全面的象征主义诗歌歌创作方法(说明:全面的象征主义创作方法不仅包括狭义的象征手法,还包括新颖奇特的象征意象的创造、通感的运用(各种感觉之间的借代和超常组合)、色彩的描绘和布置、音乐性的创造等)虽然可以说主要是从法国引进的(狭义的象征手法则在中国古代诗歌歌中也有较广泛的运用),但他所用的象征形象或意象(喻体)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乃至中国江南式的。

因为:诗歌中用来形容“姑娘”的“丁香”是中国古代诗歌歌常用的一个象征形象;诗歌中的“(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则是中国江南城市所具有的典型风貌;出现在江南城市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是一个具有中国江南特色的女性形象。

诗歌歌内容上的彻底的中国化和表现手法上的全面的西方化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首诗歌的一般中国读者也能较为轻松地读懂这首诗歌的大致内容,而不像面对某些食洋不化的现代派诗歌歌那样感到不知所云。由此,我们可以说,诗人戴望舒的《雨巷》这首诗歌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诗歌歌意象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出版业的人教版就如正规网站中的黄易

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分析: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艺术上,本诗也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诗还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旋律感主要来自诗韵,除每节大体在第3、6行押韵外,每节的诗行中选用了许多与韵脚呼应的音组。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你可以去这个网址看看,希望可以帮到你···

论文现代诗歌参考文献

导语:“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浅谈初中现代诗歌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摘 要: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础,而诗歌最讲究的就是语言的应用,因此,教导学生赏析诗歌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的感知为基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诗歌的赏析要通过了解创作背景、理解思想情感、感受诗歌意境、体味语言以及反复诵读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指引学生掌握正确赏析诗歌的方法,教会学生从诗歌中找到生活的哲理,陶冶情操,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 现代诗歌 初中 赏析

诗歌是反映人的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现实社会写照。阅读现代诗歌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文学修养,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现代诗歌从不同方面揭示了社会蕴含的深刻哲理,这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诗歌的字里行间都蕴含深刻的内容,因此,在赏析过程中,对每一句都要仔细的揣摩,从而正确解读诗歌的涵义。

一、通过诗歌背景找到解读切入点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诗歌基本上选编的都是篇幅小,通俗易懂的名人作品。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只能浅显的理解诗歌表层含义,而不能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因此,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该诗歌的创作背景,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后就能正确解读现代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如果学生不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那么就不能够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不能把握作者的精神特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对即将学习诗歌的作者生平、作品的特点以及世人对他的评价等内容,接下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讲解该诗歌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等,这样,学生对诗歌就有了深刻的理解,就能从更高的角度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能更好的集中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诗歌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思想感情。它跟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更能体现社会生活,诗歌一般采用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诗歌重在语言的精炼以及句子的和谐,讲求节奏鲜明,阅读诗歌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抒发自己的情感,而诗人常借助于诗歌来表达自己豪情壮志、寄托相思,因此,阅读诗歌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世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初中生在赏析诗歌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这样学生才能把握诗歌的灵魂和主旨,才会真正体味到诗歌的意蕴。对于诗歌的赏析,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创作由来等内容,然后解析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抱负,以及表述出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意义。学生在真正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后,就会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深刻感受到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从而树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并为了自身的理想努力奋斗。

三、捕捉诗歌意象,感受其意境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作者通过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反映现实生活。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整首诗歌的关键点。意: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象:指具体事物。意象是主观思想与客观形象相结合,所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因而,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诗歌的意象,通过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再加上学生自己对诗歌的想象等这些方面的内容来挖掘诗歌真正的内涵,体味诗歌所表达的意境美。

对于现代诗歌的赏析,学生应学会把握其意象,这样对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对余光中《乡愁》的赏析,学生就可以从诗歌中找到四个最有代表性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作者以这四个意象来推动对时间的发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学生捕捉到诗歌中的意象,就能领会诗人所抒发的爱国情怀。

四、体味诗歌语言的魅力

文学作品的好坏一部分原因是取决于语言应用是否得当,而诗歌又是极其讲究语言的文学体裁,对于意境情感的表达以及艺术形象的塑造都借助语言。诗歌语言的特点是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含蓄委婉,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丰富的内容,比如,在余光中的《乡愁》中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描写了作者的人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四个阶段变化。

五、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对于赏析诗歌,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诵读可以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及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诵读是品味语言最好的手段,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在诗歌中思想感情,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学生反复诵读现代诗歌,可以诵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赏析诗歌的基础就是引导学生直觉的感知,核心是调动学生的想象,即从指导学生诵读,变成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诵读诗歌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确定诗歌的朗读基调,即诗歌的态度感情,每首诗歌的情感基调都不同,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平和,比如在诵读余光中的《乡愁》时,就应深情、深沉的情感,因此,学生在诵读时必须要掌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诵读时要吐字清晰,读准字音节奏,抑扬顿挫,把诗人倾注在诗歌中的情感读出来,感受诗人的思想。现代诗歌的诵读应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形成“我心中之诗”。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蕴之美,体味诗歌的意境。

六、总结

初中生对现代诗歌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字面,要从各个角度去挖掘其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语言、意境、意象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会赏析现代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在诗歌中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引领到更广阔的诗歌天地中,去享受诗歌所带来的美。

参考文献:

[1]李永锋.现代诗歌赏析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3:24.

[2]罗巍.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现代诗歌赏析能力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02:52.

1.现代诗歌的创作特点之我见,2.现代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浅析,3.现代诗歌的中的主观意向剖析,4.现代诗歌的....等等,这一类的论文题目可以分别进行选择,以上四个仅供参考,只是抛砖引玉,只有找一些现代诗歌的作品,举例论述就可以了,不要拘泥于观点,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加以论证就可以了。并不难,注意论文不要太大,具体才好写。

雨巷论文的参考文献

就按雨巷的内容去写好吧!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按照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顺序排列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论文中的引文需要标注,标注的时候需要和参考文献联系起来,所以参考文献一定要按顺序排列,因为如果不标注引文,就会被计入整个论文的重复率,严重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参考文献在我们的毕业论文当中是占有相当重要成分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我们论文中的论点提供强有力的论据,同时也可以精练文字节约篇幅,增加论文的信息量,而且还具有很高的信息价值。 参考文献的格式是什么样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有一定的格式,但要明确列出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和字号、专著序号等。有些参考文献是论文,有些参考文献是书籍,有些参考文献是期刊。所以对不同格式的参考文献有不同的要求,你需要根据论文写作提纲中参考文献格式设置的要求来设置。参考文献设置好后,此时将整篇论文的引用部分插入到注释中,整篇论文此时完成。最后一步是检查引用部分是否全部插入评论,然后再次检查整篇文章的格式。如果没有问题,那么你的论文就完成了。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参考文献是论文后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很多同学对参考文献的写法有很多疑惑,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格式为作品的“出版年份”或期刊的“年、卷(期)”+“:页码(或页数范围),”对于多个引用文件,每一引用文件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些出版物也将表示引用文件位置的信息作为页码)应分别列在每个引用文件的序号中,放在方括号后(仅列出编号,前面和后面的单词和字符,如“p”或“page”没有添加)和标记。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如下:

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便于读者考证的官方出版物。

2、所列参考文献应当标明编号、书名、作者和出版信息。

扩展资料:

论文格式的.注意事项:

1、打印要求

所有毕业论文均采用A4纸打印,上下边距2.5cm,左边距3cm,右边距2.5cm。行距为行距的倍数(设定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为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纸上使用的字体要求是宋体。

3、字号

第一级序、题为小三黑体;第二级序、题为小四黑体;第三级及以下序、题为小四宋体,正文与第二级相同。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每页为页眉,以宋体为中心,宋体5号,印有“XX大学X X X理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应按阿拉伯数字(小字体五字)在页脚内连续排列,中间书写。

参考文献是根据GB/T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辑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编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书写样式不可随意更改,要按照标准仔细地进行排版。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相信这些大家都很清楚怎么用,参考文献的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中有几个小点也许一直被同学所忽略,我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第一,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第二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第三,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第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第五,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雨巷》在历年教师考试里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不知道在深入研读环节如何进行提问,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知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讲解,所以中公教师为大家准备了关于《雨巷》的教学设计,

现代诗歌评论文格式

现代诗对格式要求没有古代诗那么严格,格式很自由,只要把内容写好,抒发自已的情感就可以了。而且现代诗应带有热情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简单地说,心象(情)+物象(美)=诗。如:细细的枝条,像一根根电线;小小的黄花,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大地,像一个春天的发电厂。(张诗筠《迎春花》)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是心象,而“电线”、“电灯”、“发电厂”是物象,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和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想象,把心象比喻为物象,使情与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1]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致橡树致橡树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言的会意。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望采纳!

首先要分析其意境,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写作风格。根据其词句揣摩作者的心理和想表达的意思。

优秀现代诗歌论文题目

首页首页 日志日志 RSS订阅首页首页个人资料博客年龄:14年0个月访问:?次文章:25篇个人描述作者简介林华章 长沙人,笔名花木早 。少年师从小提琴演奏家周善同先生,并在其父林树湘教授指导下习古典文学。五十年代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反右及文革时均遭流放。拨乱反正后在大学执教英语、写作和口才,首届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成就奖“华文文学奖”评审中心授予“华文文学博士”。 现任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亚联合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华诗词发展研究会聘为终身名誉会长。系 《演讲与口才》杂志“优秀撰稿人”,21世纪法学精品教材——全国高校通用教材《应用口才教程》一、二版主编。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授予“中华功勋人物”、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授予“百名才华人物”、中国新闻出版社纪念文献授予“中流砥柱”、国际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予“优秀中华文学家”、中央电视台、人民文学、中央文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家组成的评审机构授予“中国改革开放文艺终身成就奖”(“全国有突出贡献的30位文学艺术家”之一)及其他各研究会、协会授予的荣誉称号数十种。论文《结构要素新构想》、《人物的基调与变调》、《人物的正值和负值》、《相随心转与面恶行善》、《契合与冲突》、《听其言观其行》、《朦胧而可感知 清晰又能隐约》、《咏物提要》、《九篇词话十位作家》、《也谈诗的节奏》、《现代诗的主题及题材》、《诗的虚象》、《论辩者的胆和识》、《“躲猫猫”的警示及其他》等,散文《父亲二三事》、《母亲那一双泪眼》、《祭汉章文》、《情缘未必靠相守》、《春之感悟》、《大灾随笔》、《女子排坛耀眼星》等,长篇小说《小寒春梦》、《孽海冤家》、中篇小说《维纳斯为什么要断臂!》、短篇小说《我的两个男友》以及大量古诗词和新诗。上述作品获全国各种大赛金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累计百余次,收录于众多书刊辞典和有关文献多媒体光盘中。诗文专集《月照水流光》及《词林菁华——百首唐宋词赏析》等待梓。博主最新文章 中国的“大”情结婚礼致辞(2009/5/9)林华章现代诗的主题及题材(提要 )林华章诗的虚象 林华章(2009/1/17)朦胧而可感知 清晰又能隐约 《 德里克》观后随想 林华章更多文章>>日志正文 现代诗的主题及题材(提要 )林华章2009-04-27 09:35 阅读(48)评论(0)现代诗来自西方以及它不等同于我国“新诗 ”,大家已有了解,这里扼要说说它的主题与题材,以便动笔前有个方向性的认识和准备。也便于我们较快地进入轨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浪费。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现代生活中的感受和期望,区别于过去,着眼于现在,展望于将来。这是它的题材及特征,举例说,过去的“学而优则仕”已演绎成现在的“生而贵则官”,“朝秦暮楚”已发展为多角恋爱,“花前月下”也让位于歌楼舞厅……如果现代诗表现、描写的对象没有现代生活气息和烙印,就模糊或取消了现代诗的标志。所谓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现代生活中的感受,集中表现于现阶段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自我之间的种种关系,于是呈现出多层面和更复杂的态势。而在此众多题材中提炼出来的主题,主要是对不合理现象的追根究源(不是歌功颂德),对未来的世界自由憧憬(不是制图说教),对自我的内心审视追问,对外界的事物关注思考。具体地讲,比如亲情淡漠,爱情脆弱,友情疏远,这些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产物自然成为现代诗不能回避的题材。他如人与人的尊卑观念,人与人的功利关系,人与人的防范心理,这是现代经济社会的绝症;人对社会的依赖,人对社会的隔膜,社会对人的服务,社会对人的约束,涉及到某些体制问题;人对自然的妄自尊大,自然对人的无情背离,人对自然的长年破坏,自然对人的凌厉报复,我国环保卫生排名世界倒数第4,位居非洲之后;诚实、善良变成贬义词,狡诈、阴险与聪明才智成为同义词,传统道德观价值观被颠倒;有名无实有人崇拜,无名有实无人理睬,名实关系南辕北辙;生存的艰难,生命的虚幻;信仰缺失,理想摧毁……这些都印证了上述复杂的内容。正因为现代诗关注和思考的对象是人、社会、自然及形而上如此纷繁宏大的领域,它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这是一般“新诗 ”无法比拟的。西方现代诗的兴起也正是在工业现代化之后,人们对文明社会变革产生经济腾飞同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困惑不已,不断反思,不断寻求——特别是心灵寻求出路,于是应运而生的现代诗充满了呼吁和憧憬,充满了对真理和人类生存理想方式的追求。与此同时,现代诗对往昔司空见惯的艺术形式进行了类似革命的举动,极力主张重构,给予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说传统诗注重语言本身的魅力,形象展示,感觉清晰;则现代诗讲究语言组合的效应,意象暗示,感觉朦胧。传统诗形象鲜明、生动、优美、典型;现代诗意象虚幻、迷离、怪异、奇特。但这已涉及到另一个课题——创作手法了,不属本文范围,就此打住。

送友人去教堂的路上有三种生活你没有经过 有三只燕子你在房内捕捉 有三种信念你铭刻树上 有三条河流你的脚只伸出一只有三种仪式在你身边栖落 有三种时间在你梦中穿梭 有三盏明灯在你房内被风吹灭 有三扇窗户在你命里自动开合三百种光线,通向神明的道路 三千颗石子,是人看不见的花朵 三万根利箭,标明死亡的方向 三亿艘航船,在出生的日子相继沉没所谓爱情不过是幸福 所谓痛苦不过是过错19990-5-29

建议不要搞那些都写烂了的,什么余华的《兄弟》呀,鲁迅呀,张爱玲啊啥啥啥的。可以写写路遥啊,什么其他的。以下找了一点做例子,但是看了一下都不是很有新意,你可能还得靠自己找,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家,最好找那种作品少一点的,不然你全部看下来要看累死了,尽管你可以选择只写他的一部作品,但是里面肯定是有对照研究的,你就不得不去把他的东西都看完……累死……还是和你的导师商量一下吧,不过你最好有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好给你建议。 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 闻一多诗歌的唯美主义特征 《骆驼祥子》中的个人主义观念 论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 穆旦诗歌的悖论特征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写作(可以自己选择女作家作品) 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叙事 九十年代的文化现象研究 十七年小说的叙事研究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有关《围城》的研究 有关白先勇的研究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内容和艺术形象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以某位女作家为例 论丁玲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王小波小说,杂文研究

是 追问: 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题目才好啊,帮忙哦,拜托了

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重点是结论、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以供读者检索。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另起一行,可以引用。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完整,要求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推广。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字数少可几十字,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精。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排在“提要”的左下方,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十月》、《人民文学》、《星火·中短篇小说》、《文学评论》、《文史精华》、《青年文摘》《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小说月报》

论《家》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 论《家》中的妇女形象 觉新论 论《寒夜》的悲剧艺术 老舍的幽默与“黑色幽默” 老舍作品与京者文化

没有花个几千块没人帮你写的,晚上有专门收费帮人写论文的,找找!写好一篇论文不容易的

1、可以报考教育类的学科教学(语文)或者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都是培养师资,学科教学是专硕,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硕。 2、一般都是师范大学招生,建议先选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查看专业目录。当然报考文学类的专业也一样可以做高中语文老师。

题目:《现代小说中的乡土民间世界 ------以许钦文、沈从文、赵树理为中心》 提纲:一、乡土民间:审视现代小说的新视角 1、概念阐述 2、乡土民间的特征 3、现代小说中的乡土民间因素 二、乡土民间:在现代小说中的表现形态 这部分拟从许、沈、赵小说中表现出的乡土民间的共性与个性来阐述。 1、同质(民风民俗、乡土语言、原始生存欲等,还需进一步扩展) 2、异质 a.以许钦文为例—批判的对象、启蒙的对象 b.以赵树理为例—立足民间,从民间内部表现民间,主流意识形态忽视了民间自身的审美价值,一味以行政命令干扰作家 的创作,后导致作家创作的萎缩。 c.以沈从文为例—自觉的审美意识形态(虽然是记忆中的、浪漫的乡土民间,有着作家个人浓郁的情感想象的因素,与现实的自在民间文化空间并不完全相同,但却透露着民间文化形态的某种情韵。) 三、知识分子介入乡土民间的方式(或者改为作家的写作姿态)这部分主要承接第2章回答了为什么乡土民间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形态不一样) 1、民间叙述(主要是立足民间,从民间内部自发的去表现民间世界的审美意识)如沈从文、赵树理 2、知识分子叙述(知识分子叙事,往往是以居高临下的启蒙姿态或外在“民间”的立场去审视民间,对民间的批判或者歌颂都与知识分子已有的一种意识形态观念密切相关。)如许钦文 四、乡土民间在现代小说中的价值

文学类的学得不好就可有可无,所以你在学校最重要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至于那所学校好,当然的越有名的越好,就这社会现实。

姐我自己的都没写好。。。真不好意思了,,,这个东东还是你自己写比较好啊!毕竟是你毕业不是别人。。。。。。用心写了,就一定会有人欣赏!

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现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现代文学论文题目

1. 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2. 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

3. 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4. 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5.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6. 、《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

7. 、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

8.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

9. 、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

10. 、莎菲女士之我见

11. 、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12. 、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

13.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14. 、论莫言的小说

15. 、 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16.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17. 论《凯旋在子夜》

18. 论琼瑶的小说

19. 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20. 论《鸡洼窝人家》

21. 论《棋王》

22. 论老舍的戏剧观

23. 论张贤亮的小说

24. 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25. 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26. 舒婷的诗歌创作

27. 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

28. 谈莎红的抒情诗

29. 秦似的杂文创作

30. 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

31. 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

32. 李准的小说创作

33. 秦牧的散文特色

34. 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35. 论《钟鼓楼》

36. 论《北方的河》

37. 论王安忆的小说

38. 论高行健的探索剧

39. 论新诗潮

40. 论北岛的诗

41.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42. 论王蒙的小说

43. 港台文学研究

44. 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

45. 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46. 论柯岩的创作

47. 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48. 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49. 论刘绍棠的小说

50. 论刘索拉的小说

51. 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52. 周梅森小说论

53. 方方小说论

54. 余华小说论,

55. 苏童小说论

56. 格非小说论

57. 新生代诗歌研究

58. 金庸小说论

59. 席慕蓉现象研究

60. 论谌容的小说

61. 广西三剑客

62. 东西小说研究

63. 凡一平小说研究

64. 鬼子小说研究

65. 新生代小说研究

66. 新生代诗歌研究

67. 新生代女性散文研究

68. 余秋雨的散文

69. 毕飞宇小说研究

70. 池莉小说研究

71. 张抗抗小说研究

72. 迟子建小说研究

73. 王安忆小说研究

74. 铁凝小说研究

75. 残雪小说研究、

76. 贾平凹小说研究

77. 新时期的军事题材小说

78. 论样板戏

79. 十七年“重放的鲜花”小说论

80.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

81. 老舍的戏剧

82. 新时期戏剧

83. 通俗小说论

84. 台湾现代派诗歌

85. 白先勇的小说

86. 陈映真的小说

87. 李昂的小说

88. 台湾乡愁诗

89. 台湾乡土小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