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时间: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的,是核心期刊

匝道就是从一般公路进出高速公路的缓冲专用路道,单向的,这个是个人的理解,我再帮你查了下百度的解释。如下: 匝道【读音】zādào【翻译】circuit【解释】立交桥和高架路上下两条道路相连接的路段,也指高速公路与邻近的辅路相连接的路段。高架路的匝道,进口路和出口路是分开的,只能顺行,不准掉头,车辆错过了下匝道,就不能从上匝道下路,只能从下一个下匝道下路。 立交桥的匝道,也是按照设定的标志行驶,谁也不能各行其是。 【定义】匝道,又称引道,是工程学上的术语,通常是指一小段提供车辆进出主干线(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桥梁及行车隧道等)与邻近的辅路,或其他主干线的陆桥/斜道/引线连接道,以及集散道等之附属接驳路段。它是构成道路交流道的主要交通建设。1.在t型(y型)互通立交中,通常将相交的主要道路定义为主线,相交次要道路定义为引线,连接引线与主线互通的线路称为匝道源自: card/1系统在互通立交设计绘图上的... 《公路》 2003年 刘秋江,张晓元2.交叉口所谓“匝道”,是指在立交处连接立交上、下道而设置的单车道单方向的转弯道路.匝道的曲线元也是由直线段、圆曲线段和缓和曲线段组成的源自: 全站仪在公路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 邱健壮,解明东,王继芳3.在线路立体交叉部位,线路的连接都是由不同种的曲线线形连接而成、称为匝道.由于匝道形式多样、其中桩的坐标计算就非常困难.笔者通过实际操作.摸索出将曲线分成各曲线元的方法来计算中桩坐标、以此来解决匝道各种线型的中桩坐标计算问题源自: 道路匝道的坐标计算方法 《森林工程》 1999年 王炳升,姜英杰,董永江4.t交图1普遍采用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形j℃出入高速公路的连接道路称为匝道,m道的ⅲ入口处与高速公路连接的平顺性影响着车辆的安全行驶,这里也是高速公路瓦通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汽车路口串道指的是一个路口中存在两条以上的车道,但是车辆行驶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这些车道,而不能直接随意变道。通常的情况是,道路标线会给出具体的指示,比如在转弯时必须保持左转车道,而不能从右转车道直接切入。汽车路口串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车辆行驶安全,防止因为违反规定变道或者争抢车道而发生交通事故。而且,路口串道还可以保持交通流畅,避免车辆之间出现拥堵或者排队等待的情况。如果不按照路口串道要求行驶,即违反交通规则,较大几率会出现交通事故。因此,在遇到路口串道时,一定要遵守规定行驶,保持车辆的安全和行驶效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我认为你要是搞农药研究的就的看看一下书籍:一是化学类,包括有机,无机等;二是农药合成方面的书籍,包括农药的中间体提取,合成工艺;三是农药环境类书籍,包括农药对自然的融合度!可以说农药的研究是很复杂的,涉及的范围也是挺广的!主要是要看你从事哪一个环节,这样分工细才能研究出高效,环保的新型农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我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山西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入选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廖允成、校长(院长)张强。,承续百年薪火,发展再创新篇。山西农业大学始建于 1907年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初全国99所重点大学之一。在百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晋中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张维琛等革命英雄;有谭绍文、郑社奎等各级领导干部;有郑哲敏、庄文颖、高福等七位院士,王绶、张龙志、徐锦堂等著名教授专家;更有数以万计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山西农业科研的主要力量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重要力量。建院以来,以牛天堂、陈瑛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科学家,先后育成全国第一个高产矮秆高粱杂交种晋杂5号、全国第一个抗虫棉品种晋棉26号、世界第一个蓖麻三系杂交种晋蓖麻2号,以及优质高产品种晋谷21号、晋麦47号、早青一代西葫芦、玉露香梨等新品种,为山西乃至全国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9年10月,省委省政府着眼山西省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改革发展大局,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合署改革以来,学校推行“大部制”等一揽子重大改革措施,整合资源、优化布局,迈开了改革发展的新步伐。,学科门类齐全,特色优势鲜明。学校(院)现有太谷校区和太原龙城校区两个校区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研究机构,其中,教学单位 21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19个。现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科专业涵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拥有本科专业69个。初步构建了以农科为核心,向上游生物学科和下游食品学科双向延伸,其他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现有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专家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院)坚持实施 “人才优先、人才强校”战略,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现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495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7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32人,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869人。现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9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青年三晋学者”7人,省青年拔尖人才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3人,省科技功臣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坚持立德树人,各类英才辈出。学校(院)现有在校生 2.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392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380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人才,遍布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为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开设本硕统筹培养实验班、卓越人才实验班、创新创业先锋班,涌现出了以全省首个“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利斌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子。学校(院)积极推进对外合作交流,与美国欧柏林大学有长达百余年的合作历史;与美、英、澳、俄、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奥克兰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有尼泊尔、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学生来校攻读学位。,创新驱动发展,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牢固树立 “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依托学校(院)建设国家高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晋中(太谷)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退化土壤改良与新型肥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园艺植物脱毒与繁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7个,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1331工程”创新平台等省部级平台(基地、资质)148个。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5个。“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76项;取得国家审(鉴)定品种43个、省级审(认)定品种355个,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个、地方标准358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8项。主办《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8个专业刊物。,科技示范引领,服务农谷建设。山西 “农谷”战略实施以来,学校(院)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组建完成“三院五中心”等科研平台,汇聚一批功能农业(食品)领域的高端人才,聚焦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性科研成果。2019年晋中国家农高区获批建设,学校(院)进一步整合院所资源,创新融合机制,积极服务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科创中心)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和农村改革先行区。学校(院)秉承“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技播撒三晋大地”的理念,面向11个市、90余个县区开展技术推广服务。近年来,有近200多支科技服务团队活跃在全省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新品种500多个,集成配套600余项高产高效技术,累计建立核心示范田21万余亩,辐射推广560万余亩,培训涉农管理干部、技术人员、企业家等50万余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18亿元。学校(院)积极开展校(院)地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大同黄花产业研究院、忻州杂粮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特色产业研究院,与神农集团共建神农食用菌产业学院,积极开展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临猗、太谷)建设;依托县乡村三级托管组织体系,在山阴、平遥、翼城等地探索推广“H型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推广面积达到20多万亩;形成隰县玉露香梨、和顺太行云牛、阳曲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农业、静乐藜麦、万荣临猗苹果、广灵有机食用菌等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大力开展“6+30”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学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现有马达加斯加棉花植棉技术服务与产业基地建设、巴基斯坦特色作物新种质创制与旱作农业技术示范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办学条件优良,读书修学圣地。学校校园面积 3588亩,建筑面积134.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1.55亿元,有纸质藏书208万余册,电子图书370万册。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太谷校区校园内“山西铭贤学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了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是山西省近代教育史、农业发展史、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的鲜活史料。,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学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正在向着建设成为 “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山西农业大学在晋中市。

山西农业大学简称山西农大,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是山西省唯一的农业高校。学校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与山西大学堂一起,开创了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51年改私立为公办,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成为改革开放初全国99所重点大学之一。

补充资料: 山西农业大学(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山西农大,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共建,是山西省唯一的农业高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第七批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改革开放初99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不是,上了四年还不知道那个是国家刊物了。

(1) Zhao ZG, Rong EH, Zhang JT, Ma RY**(通讯作者).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diameter of sex pheromonetrap for oriental fruit moth.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SCI) 2012,7(7): 1192-1197.(2)李霞; 李先伟; 赵志国; 李捷; 马瑞燕; 聂磊云: 桃小食心虫性诱芯合理有效使用方法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13-216.(3)李娜; 李霞; 薛艳花; 赵志国; 李捷; 马瑞燕: 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参数探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12-516.(4)李锐; 李喆; 赵志国; 马瑞燕; 陈玉娟: 梨小食心虫幼虫为害桃梢的空间分布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9-412.(5)李萍; 杨小环; 王宏富; 赵志国; 郝兴宇: 不同谷子(Setaria italica(L.)Beauv)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 生态学报2009, 860-868.(6)赵志国; 荣二花; 杨小环; 马金虎; 杨文秀: 棉花[ADG]三种杂种及其亲本染色体的核型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67-271+278.(7)赵志国; 薛纪要; 智海英; 马海龙; 马瑞燕: 与Mi相关的抗蚜基因的引物设计.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05-408.(8)李生才; 李锐; 田瑞钧; 赵志国; 武彦楠: 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生态位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6-359.(9)梁雪莲; 郭平毅; 孙毅; 刘惠民; 王景雪; 刘少翔; 赵志国; 唐思静: 玉米3种非组培转基因方法转化外源bar基因研究. 作物学报2005, 1648-1653.(10)杜建中; 王景雪; 孙毅; 赵志国; 陈国娥: 植物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成功的因素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2004, 3-7.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ature》 我们云南农业大学的校长朱友勇就上过封面哦!很有权威的!!!

研究报告科技进展科技论坛简报综述 2005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二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ISSN:1005-9369CN:23-1391/S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东北农业大学邮政编码:150030

有中文核心的,

还有科技核心的,

不知你问那一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高中演讲稿700多字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李学杰万荣胜黄向青陈太浩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

第一作者简介:李学杰,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E-mai1:Xuejie1i@yeah.net。

摘要 近岸极浅水区的水深复杂多变,因受调查条件所限,往往成为测量的盲区。本文利用Landsat ETM多光谱影像,结合实测数据,探讨其对近岸水深反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对北部湾海域,ETM2是适合水深反演的最佳波段,水深Z与光谱辐射值L2及深水辐射值LS2之间存在以下关系:Z=-17.19 1n(L2-LS2)+56.40。从反演效果来看,总体上能反映水深的变化趋势,同时一些小的地形变化,如潮沟等也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因此对近岸较清澈的海域,遥感影像的水深反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测的不足。

关键词 遥感 测深 北部湾

1 前言

水深是海洋环境的重要参数,长期以来,采用船载回声测深法进行测量,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对极浅水环境(如0~3m)的水深测量却是传统调查方法的盲区,因为调查船和测量人员均难以到达。而极浅水环境是真正的海陆共同作用的区域,环境脆弱且复杂多变。准确测量水深,不仅对了解地形地貌,而且对海岸保护和建设均十分重要。

可见光对水体有一定的穿透性,因此有可能利用其这种特性进行水深反演,尤其对海岸带,有可能形成对传统调查方法的补充。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密歇根环境研究所的一个小组就开始从事遥感测深的研究,利用MSS,TM和航片等多光谱数据和一些同步测量的海况数据进行测深模型研究,提出了基于地面反射的遥感测深理论,并长期对此方向进行探索[1~3]。此外,其他国家也进行类似的研究和应用[4,5]。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还在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也在拓宽[6,7]。

国内对于水深的定量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利用遥感进行水深方面的研究[8,9]。张鹰等[10]利用遥感研究近岸水深及潮滩的冲淤变化。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从1994年开始,利用南沙群岛海域18个景区26个时相的TM数据,开展遥感水深调查和制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11]。庞蕾等[12]介绍了水深遥感的不同方法。近年来国家海洋局对近岸海洋遥感做了大量工作,也包括对水深遥感的探讨[13,14]。

2 遥感测深的理论模型

利用星载多光谱数据进行浅海水深测量,其物理基础是可见光各个波段对于水体均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如Landsat ETM1波段对水体的穿透深度最大,在清洁水的情形下可以穿透30m以上[12];ETM2波段可达10~15m;但ETM3的水体穿透力则相对较弱。对于各种类型的水体,可见光的水体衰减系数最小值都出现在蓝绿波段之间,表明 Landsat ETM1,2,3波段是通常的遥感测深的最佳波段[4]。

遥感的水深模型有多种,主要包括解析法和统计法。前者是利用传感器所接收的辐射亮度建立其于底质反射率及水深的解析表达式从而计算水深,但许多参数计算,依赖于对大气影响的准确校正。后者是利用实测点回归得到辐射亮度与水深之间的关系,进而推求未知水深点的水深,根据利用波段数的不同,统计法又分为单波段法、双波段比值法、线性多波段法等三种。

基于海底反射的模型为

南海地质研究.2007

式中:Li是传感器接收到的第i波段的辐射值;Lsi是深水区辐射值,它反映的是水面反射、水体散射及大气散射等的总和,而不包含底质反射;Ci是与太阳辐射度、大气和水面透过率及水面折射有关的参数;Rbi是底反射率;ki是水体的衰减系数;f是水体路径长度(通常取2);Z为水深。

将(1)式取自然对数得

Z=1n(CiRbi)/fki-1n(Li-Lsi)/fki (2)

假设底质反射率Rbi是常数,大气和海况是均一的,即衰减系数ki是常数,并设

Ii=1n(Li-Lsi),其中Li-Lsi代表海底发射值。

a=-1/fki

b=1n(CiRbi)/fki

那么:

Z=aIi+b (3)

其中系数a、b可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这就是单波段线性回归模型。

将单波段和双波段模型推广到多波段,则有

Z=A0+A1I1+A2I2+⋯⋯+AnIn (4)

用多元回归方法求其系数,形成多波段模型。

从传感器第i波段的影像中,实测出一组Z~Xi的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计算出a,b的值或A0,A1,A2⋯⋯An值,然后利用以上公式推算出其他未知水深点的水深值。

3 实验区的选择与采样分析

作为水深反演的海域,要求水体清澈,悬浮物、叶绿素及各种溶解有机质少,透光性好。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于近年对大亚湾、大鹏湾、珠江口及北部湾等近岸海域进行调查,其中北部湾海域水体最清澈,较适合做水深反演,因此选择该区进行实验研究。

对北部湾钦州湾海域的调查是2006年进行的,由于沿测线方向测深点很密,测线之间的距离相对大得多,因此将测深点的数据抽稀(图1),以便对比。所测量的最小水深为3.3m。所采用的影像是2000年11月16日的Landsat7 ETM影像,尽管影像时间和实测数据采集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但考虑在这短期内水深的变化总体不大,可以适用。

图1 北部湾钦州湾海域位置及实测水深图

Fig.1 Location and bathymetry in Qingzhou Bay,Daya Bay

将水深测量数据的坐标与遥感影像坐标统一到UTM WGS84 坐标系,按一定的网格,选有实测水深的点在遥感影像上进行采样,读出对应该点影像的1,2,3波段的DN值,共采样88个点位。同时选择确定该影像最深水区1,2,3波段的DN值为73,44和31,分别代表这3个波段的深水辐射值,两者的差值(Li-Lsi)代表海底发射值。

图2 Landsat ETM1,2,3波段海底辐射值(Li-LSi)与水深关系

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bed reflectance of Landsat ETM band 1,2,3(Li-LSi)and water depth

从各波段底质发射值与实测水深关系(图2)来看,尽管波段1的水体穿透性最好,但本区与水深关系并不密切,这可能是由于该波段(蓝光)在本区受到的干扰较多之故,而波段2与水深关系最密切,因此采用该波段数据进行拟合(图2B)。

拟合结果:Z=-17.191n(L2-LS2)+56.40

其中Z为水深,L2是ETM2波段的DN值,LS2是ETM2深水辐射值,本文取44。

对该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的剩余平方和Q=800.7,回归平方和U=1796.9,数据个数n=88,采用F检验:

南海地质研究.2007

在a=0.01,自由度为(1,86)条件下,查得其临界值F0.01(1,86)=6.94。F>F0.01,表明在置信水平为99%,水深Z与Landsat ETM2的DN值L2与该波段的深水DN值LS2之差的对数,即1n(L2-LS2)之间是显著相关的,两者之间拟合的方程是有效的。

4 水深反演结果

利用上述实测数据与遥感影像的拟合结果,对遥感数据进行水深反演。从结果来看,总体效果不错,从近岸向外,水深呈增加趋势,尤其是较浅水海域,其效果更好,而且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图3)。

图3 钦州湾反演水深与实测等深线的对比

Fig.3 Comparison Water depth calculated from image to real one in Qingzhou area

图4 北部湾(大区)反演水深与实测水深的对比

Fig.4 Comparison water depth calculated from image to real one in Beibu Bay area

图5 北部湾西部反演水深

Fig.5 Water depth calculated from image in Western Beibu Bay

把反演的海域扩大,可以看出,其总体变化趋势依然与实际水深变化较吻合(图4)。北海东部银滩、北海港北部的浅水区域均得到体现,同样东南部海域因靠近其南部的涠州岛而水深变浅,也得到反映。

西部海域的反演效果似乎更好,永实岛南北的水深差异明显,南部水深明显大于北部(岛链内侧)应与实际吻合(图5)。永实岛之间的槽沟以及小岛周围的浅水区等均得到较好的体现,进一步表明该水深反演方法可能解决一些问题,成为实测的补充。

5 结论与讨论

通过结合实测数据,对北部湾的钦州湾海域进行遥感影像的水深反演表明,Landsat ETM2波段数据较适合于水深反演,且拟合的方程Z=-17.191n(L2-LS2)+56.40反演效果较好,与实际水深总体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作为实测方法的补充。

同时也应该看到该方法的局限性,首先水体所含物质(包括悬浮物、叶绿素及溶解有色有机质等)对遥感辐射值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该方法只适合于清澈的水体。其次不同的底质,其反射率可能不同,对反演效果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大气条件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像几何校正的精度等均可能影响采样值,并因此影响拟合方程的效果。而且本文拟合方程时,缺乏小于3m的实测数据值,对拟合结果也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Lyzenga D R.Passiv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mapping water depth and bottom features.Applied Optics,1978,17(3):379~383

[2]Lyzenga D R.Remote sensing of bottom reflectance and Water attenuation Parameters in shallow Water using aircraft and Landsat data.Int.J.Remote Sensing,1981,2(1):71~82

[3]Nordman M E.Water Depth Extraction form Landsat-5 Imagery.Proc.Of 23th Int.Sym.On Remote Sensing of Env,1990

[4]Willian D P.Bathymetry mapping With Passive multispectral imagery.Applied Optics,1989,28(8):1569~1578

[5]BierWirth P N,Lee T J,Burne R V.Shallow sea-floor reflectance and Water depth derived by UnmiXing multispectral imagery[J].PE&RS,1993,59(3):331~338

[6]Isoun E,Fletcher C,Frazer N,Gradie J.Multi-spectral mapping of reef bathymetry and coral cover;Kailua Bay,Hawaii.Coral Reefs,2003,22:68~82

[7]Karpouzli E,Malthus T,Place C,et al.Underwater light characterization for correction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s.Int.J.Remote Sensing,2003,24(13):2683~2702

[8]李铁芳等.卫星海洋遥感信息提取和应用.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9]李铁芳等.浅海水下地形地貌遥感信息提取与应用.环境遥感,1991,6(1):32~36

[10]张鹰,丁贤荣,王文.水深遥感与潮滩地形冲淤变化分析.港口工程,1998,(2):26~30

[11]邸凯昌,丁谦,曹文玉.南沙群岛海域浅海水深提取及影像海图制作技术.国土资源遥感,1999,(3):59~64

[12]庞蕾,聂志峰.星载多光谱浅海水深测量方法.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6):59~61

[13]恽才兴(主编).海岸带及近海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技术.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14]杨晓梅,周成虎,杜云艳等.海岸带遥感综合技术与实力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15]韩震,恽才兴.伶仃洋大铲湾潮滩冲淤遥感反演研究,海洋学报,2003,(5):58~64

Bathymetry in CoaStal area by LandSat ETM: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eibu Bay

Li XuejieWan RongshengHuang XiangqingChen Taihao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measure the water depth in very shallow area which is much variable,due to difficult arriving for survey ship.It is try to calculate Water depth by multi-spectral Landsat ETM image,combining the real measured data,in the Paper.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the band 2 of Landsat ETM is better for calculating in the Beibu Bay and fitted formula is Z=-17.191n(L2-LS2)+56.40,Where Z is Water depth,L2 and LS2 is reflectance and deep Water reflectance of band 2 of band respectively.The calculating result can better fit for the real data,not only for the basic trend,but even for the tidal channel.Theref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Water depth by remote sensing is suitable for costal clear Water area and be complementarity for real measure.

Key Words:Remote sensing Bathymetry Beibu Bay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什么核心期刊都不是,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1. 谢俊,张金亮. 《剩余油描述与预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北京2. 张金亮,谢俊. 《储层沉积相》(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3. 张金亮、谢俊,《油田开发地质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北京4. 2009, Xie Jun, Yu Jiangtao, Lin Peng,Meng Ningning. The Application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on below 7 oil group in Henan Shuanghe oilfield, 2009 Second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p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and Manegement(CCCM2009), IEE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uncil,USA, 2009.8, pp474-477【EI收录】5. 2009, Xie Jun, Lin Peng, Yu Jiangtao, Meng Ningning. The Model Building Study of Henan Shuanghe Oilfield Updip Area, 2009 Second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p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and Manegement (CCCM2009), IEE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uncil,USA, 2009.8, pp478-481【EI收录】6. 2009, Xie Jun, Meng Ningning, Yu Jiangtao, and Lin Peng. The Research of Fine Geological Modeling for a Single Well in 7 Lower Unit of Shuanghe Oilfield, 2009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FITME2009), IEEE Computatioa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2009.12, pp555-558【EI收录】7. 2009, Hui-zhen Liang, Jun Xie, Jiang-tao Yu, Ning-ning Meng. The BP Network Study of the Time Series Overrolling Modek for Forecasting. 2009 I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SME2009), IEEE Computatioanal Society, 2009.7, pp307-310【EI收录】8. 2009,梁会珍,谢俊,张金亮. 下二门油田中上层系剩余油成因及可动油定量分布研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4(6)9. 2009, 武英利,谢俊. 英吉苏凹陷盖层评价. 《石油地质与工程》,23(3)10. 200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濮城油田沙二上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30(2)11. 200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相与沉积模式研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3(2)12. 2008,谢俊,张金亮,梁会珍等. 濮城油田末端扇储层隔夹层成因及分布特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38(4):653-65613. 2008,谢俊,张金亮,刘宝珺. 英吉苏凹陷天然气藏成岩演化模式及成藏机理.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3(3)14. KYPAM和MO-4000聚合物性能对比.特种油气藏,2008 15(1)15. 2008,李伟,谢俊,高晓辉. 吐鲁番坳陷侏罗系泥岩超压特征及其对尤其成藏的控制. 石油勘探与开发, 35(1)【EI收录】16. 2008,鲁明辉,谢俊,王金凯.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1气顶油藏剩余油研究及方案调整.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4)17. 2008,司学强,张金亮,谢俊. 成岩圈闭对气藏的影响,天然气工业,28(6):27-3018. 2008,Zhang Jinliang,Xie Jun, Research on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e Interlay and Insulating layer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n the 2+3 layer of the upper Second Member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he West of the Pucheng Oilfield. Petroleum Science ,Vol. 5, No.2,pp135-144【SCI收录】19. 2008, Jun Xie, Lin Peng, Huizhen Liang, and Minghui Lu. The improved rapid convergence algorithm of the connecting rights in the BP network,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KAM2008), IEEE Computatioa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2008.12, pp819-822【EI收录】20. 2008, Jun Xie, Minghui Lu, Huizhen Liang, and Peng L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p Network Tracking Model for Forecasting Oil Well Yield, 2008 IEEE Pacific-Asia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ACIIA2008), IEEE Computatioa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2008.12, pp18-22【EI收录】21. 2007, Xie Jun, Zhang Wei. Discussion on Particularities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 Later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s.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7.8,Vol.18【SCI收录】22. 2007,Si Xueqiang, Xie Jun, Zhang Jinliang. The Mechanism of Secondary Pore of the Beach-Bar Sandstones and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Region in the Upper Es4 of the Palaeogene,Boxing Sa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7.8,Vol.18【SCI收录】23. 2007,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适于高温高盐油藏的聚合物性能指标评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37(2)24. 2007,谢俊,王金凯,刘法平. 胜坨油田聚合物驱转后续水驱技术对策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2)25. 2007,谢俊,刘法平. 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聚合物降解与防护.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6(5)26. 2007,谢俊,张金亮,梁会珍等. 胜坨油田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复杂油气田,16(3)27. 2007,孙绪宝,谢俊. 基于频域方法混叠信噪比的研究. 电波科学学报,22(增刊)28. 2006,王金凯,谢俊. 油层韵律特性对驱油效果以及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增刊)29. 2005,苏维,谢俊.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剩余油分布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4)30. 2005,谢俊. 我国海上油田强化采油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研究. 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高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中国北京31. 2005,张金亮,谢俊. 我国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技术与预测方法. 我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高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中国北京32. 2005,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渤海稠油油藏开采技术对策研究. 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工程高技术论坛,中国上海33. 2005,张金亮,谢俊. 我国海上油田强化采油配套技术研究. 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工程高技术论坛,中国上海34. 2005,张金亮,谢俊,梁会珍. 我国海洋石油剩余油描述技术研究. 中国深水油气开发工程高技术论坛,中国上海35. 2004,谢俊、张金亮. H31断块东二段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1):108-111.36. 2004,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H26断块东二段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河南石油,18(1):25-28.37. 2004,谢俊,武英利,梁会珍等. 应用流动单元寻找油田有利挖潜区的新思路. 西北地质, 37(4)38. 2004,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H31断块稠油油藏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全国矿井地质会议论文集,地质出版社,北京:357-36139. 2004,刘宝珺,谢俊,张金亮. 我国剩余油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西北地质, 37(4)40. 2003,谢俊,梁会珍. 黄原胶作为油田驱替剂的性能研究. 矿物岩石, 23(2)【EI收录】41. 2003,谢俊、张金亮. R11井山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方案设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3):413-419.42. 2003,谢俊、张金亮. PS剂驱油矿场先导性试验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3(1):095-100.43. 2003,谢俊. 微积分法计算抽油井井底压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1)44. 2003,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特种油气藏,10(增刊):53-55.45. 2003,谢俊、张金亮. 法21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3):10-13.46. 2003,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低效开采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油气田,12(4)47. 2003,谢俊、张金亮、梁会珍. H31断块稠油油藏常规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内蒙古石油化工,29(3):136-138.48. 2002,谢俊,张曙光,梁会珍. PS剂驱油提高采收率室内评价研究. 矿物岩石,22(4)【EI收录】49. 2002,张曙光,谢俊. 基于广义Копытов模型及乙型水驱曲线的综合预测法. 矿物岩石, 22(4)【EI收录】50. 2002,谢俊,张金亮. 黑液木质素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研究. 《油藏地质与油藏表征》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233-27451. 2002,谢俊,张金亮. 京11断块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及室内实验研究. 《油藏地质与油藏表征》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275-30552. 2002,张金亮,谢俊等. 法哈牛油田法21断块沙三段储层地质. 《油藏地质与油藏表征》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139-17653. 2002,张金亮,常象春,谢俊. 外海河油田东营组储层地质特征. 《油藏地质与油藏表征》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陕西西安:198-23254. 2000,梁会珍,谢俊,李建召等.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5(4)【EI收录】55. 1998,谢俊. 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分布方法研究及应用.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3(4)56. 1998,谢俊、吴行才、宋富霞等. 华北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评价及潜力分布,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科技文选,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177-18657. 1997,李论,谢俊,薛中天.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油井产油量和产水量.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2(1)

是的,详见封底截图

复合影响因子:0.454 综合影响因子:0.288

主办:  山东科技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山东省青岛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3767CN:   37-1357/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山东矿业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比较好投的。山东科技大学学报出版规范,编委们对知识的理解全面、考虑周到,对待投稿的作者耐心讲解,提出改进的意见。审稿较快,版面费较低。

综合排名第7,依次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理工科排名只有一个可参考(武书连的),1山东大学,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3青岛科技大学4山东科技大学5山东理工大学,这个5个学校进全国百强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