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术堂的相关了解,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教科研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题好文一半”,选定一个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和有成功把握的选题是教师论文写作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教育实践是教育教学论文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扎扎实实的实践,写作能力再强,也写不出有价值的论文。所以教育教学论文首先是“做”出来的,其次才是写出来的,只有来自实践的论文才有生命力。论文的选题来源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切体会和独立见解,这是选题出新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些工作做得很成功,很有效果;总有些问题自己下过苦功,深入地钻研过;总有几项工作、几件事情自己是很有些独立看法的。我们应从这些工作和见解中搜寻、挖掘、整理、筛选,还要比较、分析、琢磨、加工确定选题。这样的选题,因有其鲜明的个人特色,而容易出新,这样的选题如能进行持续的关注、长期的实践与思考,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教育主张。一、论文要“做”在课堂上,在反思自己的精彩课堂教学案例中选题课堂是教师的实践主阵地,教师要坚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断追求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反思课堂教学对教学理念的诠释与把握是否准确;反思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否有趣味性、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反思是否以“学”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反思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有效,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反思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表现)或解题方法、解题结果的生成与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有效合理,特别是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是否智慧……在课堂教学反思中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积淀自己的教学风格。二、论文要“做”在课题中,在解决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中选题课题即问题,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特定的教育教学问题、现象文献等进行专门系统的实践与探讨,提出新观点、做出新解释、进行新论证、得出新结论的探索过程。对于选定的科研课题不能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浅尝辄止,而是要长期地关注与实践,多轮地探讨与反思。创新是教科研的精髓,结合科研课题选题撰写教学论文,以新材料新实践论证原定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角度再做已有的课题,处理旧有的材料,从而得出部分新观点;以新的或先进的理论去指导证明原定课题的实践研究,从而赋予课题以新的内容、新的样态;用跨界的思维对己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在实践中使课题己有的观点得到补充或部分修正……在多角度、多途径多方法、多轮次的研究中不断丰富课题的内涵,拓展课题的外延。三、论文要“做”在活动中,在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经验中选题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创设了多彩的育人情境,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学校活动有综合比的庆“六一”迎“元旦”等,有专题性的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有单向性的研学旅行、乡土遗存寻访、场馆学习等,有学科性的英语课本剧表演语文经典诵读展示等,还有小型的班级各类主题活动……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如何开发活动资源,如何发挥活动的育人价值,这些都是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宝库。四、论文要“做”在管理中,在追求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选题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供研究的选题浩如烟海: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对学校管理的启迪,信息化、大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变革,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探索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改革、学业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困境与对策,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基地、社团活动等特色品牌的创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的构建,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存在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带班策略的研究……教师可以在探求“为什么”“是什”“怎么办”的实践研究中提高管理效率。
教研论文是指围绕学科教学的某个点,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可资借鉴或值得推广的做(想)法的文章。它既可以是自己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其他老师做法的提炼,更多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老师的经验荟萃,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点。与纯理论性的教育论文相比,教研类论文的撰写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写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也绝非轻而易举的事。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也存在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这些“问题”、“方法”和“途径”就是教研论文写作的“源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写作的“选题”。只有挑选那些具有新意,又有实用推广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才适合作为论文写作的课题。为此,在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代性 : 所谓时代性,就是论文的选题要“与时俱进”。在职称申报和教师荣誉称号评选时,要求提供的论文都是近3—5年的,最初有些不解,难道教研论文也有“保质期”?后来,在翻阅自己撰写的一篇教研论文后,改变了这种想法。 这篇教研论文的题目是《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2000年10月参加江苏省初中生物教学与科学素养培养专题研讨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也是仅有的2篇一等奖论文之一。按理说,能够获得省一等奖的论文质量应该是比较高的,然而,10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篇论文,没有一点特别的地方,甚至有种“拿不出手”的感觉。由此感叹,撰写教研论文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只有具有时代性,教研论文才有生命活力。 新世纪之初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许多全新的研究课题,也为学科老师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乘着课改的“东风”,本人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关注新课改实验的同时,撰写了多篇有关新课改方面的教研论文,其中有11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课改实验已经开展了7、8个年头了,研究的内容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是课改初期无法比拟的。因此,现在老师在写有关课改方面的论文时,如果还是停留在“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等比较肤浅的内容上,就会给人一种脱离时代的感觉。为此,老师们一定要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动向,去研究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能够解决现实教育、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教研论文才具有时代性。2、新颖性 “文贵创新”,一篇论文有无创新,直接关系到本身的价值。因此,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论文写作,都必须求异创新。选题时,要避免与他人雷同。当然,由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是大家共同面对和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是大同小异(这也是许多老师看了别人发表的文章后经常会有“我也是这么做(想)的”感觉的一个原因),因此,刻意回避或远离他人选题的做法也有点不太现实。但是,相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落笔角度。选取独特的落笔角度,应该是论文撰写的一个追求。 教育、教学类杂志的作者群体十分的庞大,稿源极其丰富。据《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麻志文老师说,该杂志社仅中学生物学教学方面的论文,每天可以收到几十篇。在这些“堆积如山”的来稿中,题目和内容相近的肯定不少。如果你的论文了无新意,就很难引起编辑的青睐。因此,从发表的角度看,确定独一无二的落笔角度,让编辑看了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新意的写点有很多,主要可以关注这么几点: ⑴新热点:某种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被倡导之初,广大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针对某种(些)困惑开展解惑的研究和探索,再将这些研究和探索的具体做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就可能成为一篇具有新意的教研论文。当然,能够抓住新热点,并能够在别人研究之前先行一步,需要老师们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⑵交叉点:一般老师都将自己关注的视线投向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如果能够放眼到其他领域,寻找本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甚至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之处,也许会发现更多新的写点。比如,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经过消化、吸收,可以成为本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手段。前几年在高级教师申报论文鉴定时,发现一篇题为《由“疯狂英语”到“活力课堂”的思考》的论文就很有新意,这篇论文鉴定的等地为“优”。后来几经查询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华士高中王天宏老师的论文。 ⑶逆向点:在倡导推行某种理念或做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操作层面的“误区”。从反面事例进行总结、剖析阻碍这种理念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如《新课程教学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应该是寻找新的写点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反思意识,清晰地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摸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有可能成为一篇富有新意的教研论文。 3、适当性: 这“适当性”三个字,是想了好长时间才写上来的。虽然不是十分的适当,可除了“适当”外,暂时还没有想到更适当的词。 所谓“适当性”,就是选题的题目要适当。如果把题目定得太大,不是无从下手,就是泛泛而谈,这也是许多老师初次写教研论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把论文题目定为《试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属于选题切口过大。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涵极为丰富,里面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极其广泛。对于一般的学科老师来说,把它作为一个具体的论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般来说,学科老师教研论文的选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一些大课题中的“小问题”来进行研究。由于“小问题”的口子较小,研究起来容易将其深化、细化,写出来的论文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读起来让人觉得更实在。教学研究和论文选题的要求,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宁掘一口井,不挖一条沟”。例如,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大课题,可以进行“微格化”研究。如《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选题就比《试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来得适当。当然,选题的切口要小也不是越小越好。有些问题如果太小又过于具体的话,就会缺乏普遍意义,从而失去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由此可见,教研论文的选题要兼顾各种条件,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实用和推广价值。选择一个合适的教研论文课题,确实需要老师细细琢磨。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1、发现问题;2、制定研究方法;3、按照方法解决问题;4、总结研究过程;5、实践运用。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64、校本管理研究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提供一些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参考。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71、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72、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73、如何听课与评课7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75、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76、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77、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7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79、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80、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81、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2、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3、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84、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85、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86、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87、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8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89、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9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9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92、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93、大(或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94、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95、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96、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97、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98、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99、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100、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怎么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选了教育学方面的论题,木多写一些和自己相关的。贴近的这样的题目好写。、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选的题目有很多,下面就学前教育的给些参考题目举例如下:
1、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小学化”倾向研究
2、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研究
3、同伴违反规则背景下幼儿的行为反应及其动机研究
4、退缩型幼儿的个案研究
5、文化变迁下离异家庭儿童的个案研究
6、小班幼儿绘画兴趣培养策略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研究--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为
8、一线教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9、影响幼儿规则形成的因素研究
10、游戏教学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策略研究
11、幼儿教师对观察记录的运用现状研究
12、幼儿进餐拖延行为的个案研究
13、幼儿一日活动中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14、幼儿园家园互动的现状调查
15、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策略研究
16、幼儿园实习生教育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17、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中教师管理行为的现状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前教育
小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7、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家骥.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2、郭思乐.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导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3、吴新武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
14、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15、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17、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8、杨章宏.教育实验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9、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1、李伟胜.实验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3、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4、白芸.质的研究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1
26、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王策三.教学实验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8、李晶.社会调查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9、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0、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31、欧阳周.实用学术论文写作.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为了贯彻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使我区师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团结奋进,争创一流,根据县局对中小学发展规划的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五年学校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坚持依法治教,坚持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为建设教育强镇,实现教育现代化打好基础。二、基本情况榜头学区位于仙游县榜头镇境内,是全县规模较大的平原学区这一,下辖20所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现开设202个教学班,拥有学生9178人,开设28个学前班,拥有幼儿793人;配备教职工480人,其中小学教师406人,幼儿教师74人,教师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1人,小学高级职称的124人,全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学区设立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01人,预备党员2人。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各村、校的共同努力,我学区各小学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紫洋、东桥、官舍、何麓、岭下、芹山、桃源等6所学校被评为办学必备条件达标校;中心、承璜、榜东、东桥、紫洋、官舍、何麓、芹山等8所学校被县环保局评“绿色学校”;2002年,芹山小学被省教育厅评为“民族教育先进单位”;何麓小学被评为市农村示范小学和市级文明校;榜头中心、榜东、东桥、紫洋、官舍、芹山等6所小学被评为第八届文明学校。2001年以来,师生在县级以上竞赛活动中获奖的达100多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6月县举行的数学竞赛中,我区南溪小学陈建伟同学以满分的成绩取得了第一名;我区学生在参加第九、十届全国读书活动竞赛均取得第一、二名的好成绩,特别是在第九届读书活动中,南溪小学的陈益强同学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光荣上北京领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1、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全区480位教师中,已获得大专学历的只有95人,仅占19.8%。现有教师中有4人因身体健康问题无法坚持上课;近两年来分配到我区的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教师有25人,幼儿自收自支的有46人,这些教师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由于教学设备跟不上,致使学区内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师严重缺乏。2、办学条件仍然落后我区现还存在榜头中心、中心幼儿园、梧店、何麓、莲乾、紫洋等8所小学共有危房5018平方米,这些师生仍在危房中工作学习。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一无所有,连中心校也没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3、办学经费不足4、幼儿自收自支收不抵支5、小学教师缺编这些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榜头学区的全体教师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我们肯定会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以下奋斗目标。三、奋斗目标(一)办学规划1、学前教育。规范幼儿园管理,加强对幼儿园办学的监督、评估工作,切实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幼儿园硬件设施建设,扩大幼儿办班规模,争取到2005年全区100%幼儿园达县级合格园;中心园开办小班,基层各校开办中班,全区幼儿园学生数达1000人。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妥善解决自收自支幼儿教师问题。2、普及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要达100%,巩固率达100%,按时毕业率达97%以上;六年级会考及格率达97%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各科竞赛夺标获奖数保持在市前列水平,争取在质和量上有所突破;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各种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二)师资规划总目标是:建设一支素质好、数量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思想业务素质等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1、学历达标率:小学、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2、进修培训与学历提高:三年全体在校教职工60%以上教师参加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进修,专任教师100%参加课改培训、计算机培训。45岁以下教师100%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并能根据教学需求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软件,通晓网络知识,能熟练地借助校园网、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40岁以下的教师要达到95%以上取得大专及以上的学历。3、职称: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29%。4、政治素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利用各种进修培训和会议,大力加强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树立先进模范典型。三年内,党员人数达到或接近教职工总数的30%。5、教研教改:积极学习研究、参与实践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完善教学科研的操作程序和考核奖励办法。探索开设研究性课程、选修课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区特点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三年内50%以上教师必须至少完成1个教研专题,并且每人有1-2篇教研论文在学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收入汇编,形成学科带头人队伍,学校教育改革与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或明显进展。6、开齐上足技能科和常识科,成立中心教研组,加大研究力度。(三)加强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广泛深入地进行舆论宣传,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加强探索与实践,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抓好典型,推广经验,实现以点带面;在课改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教师及学生的制度、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注意理论的形成与提炼,形成较多的有分量的研究论文,争取课改工作走在前列。秉承十六大精神,大力推动教育创新。要实现“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要积极地进行思想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教育环境创新,让学校的发展走上创新的轨道。以学区教导处为龙头,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进课堂教学的探索,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认真总结,不断提炼,争取在教科研论文的发表上有新的突破。(四)硬件设施设施建设1、三年内完成紫洋小学综合楼、后堡小学教师宿舍楼小学和厕所及梧店小学教学楼的筹建工作。2、五年内再添置一些电脑,在中心校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和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基层各校完成校校通工程。3、在原有创建文明校的基础上,再创一批文明学校,争取五年内县文明学校达60%,三年内市级文明学校2所。4、在原有条件下,充实各科较完整的教具和教学实验器材。(五)学校管理1、全面深化改革,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结构工资制、量化目标考评制落到实处。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裁减冗员,提高效率。2、始终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安全意识放在首位。继续加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以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要进一步形成制度。各职责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措施,落实执行安全责任制的有关条款,实行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度。继续完善全程管理,对于薄弱环节,有关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勤查严防,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万无一失。3、认真实施教职工代表大会制,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学校管理机构,精兵简政,提高素质,层层负责,分工协作。(六)办学特色巩固特色办学的效果,继续发挥何麓小学的德育基地、芹山小学的民族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的办学方向。中心校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开展特长教育,组建一支展示校园文化的文艺队。四、具体措施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我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展开系列工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升级。2、充分领会上级的各项政策精神,努力争取县、镇和社会等多方支持,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建设步伐;3、积极协调周边群众关系,加强沟通,调动学生、家长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为办好学校出谋献策,营造办学的良好氛围,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4、注意发挥优势,利用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加强与所在村的联系,争取办学上更多的支持;5、教师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合同聘任机制;实行内部定员定编,控制人员增长,科学合理地设岗用人;教师的在职培训进修与任职年度考核和评优晋级挂起钩,处理好学习培训与工作任务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兼顾,实现齐头并进;6、行政、党员队伍建设中要注意结构合理,注意综合效能和整体素质;进一步健全职责权利挂钩,层层负责,条块分明的行政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精强干部队伍,树立先进典型;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使行风建设继续保持优良水平;7、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弘扬无私奉献品质,建设学校精神文明;加强勤政廉政和师德建设,自觉接受多方监督,塑造教师良好形象;8、加强收费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年度预、决算制度,科学合理分流有限经费,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行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招标制度;9、实行质量目标量化管理,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继续搞好教研教改活动,加强校际交流、校内研讨和信息搜集统计与运用工作;开足省定课程,突出重点,办出特色;继续重视加强培优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效率;10、加强德育队伍、网络、机制建设,注意德育科研,提倡严管与善管、教育与疏导相结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继续发挥关工委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在继续加强校学区简报、广播室、宣传板地建设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层次;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重,以爱国主义和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注意加强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公民教育;重视培养团结友爱、勤奋有为的团体精神和团结、严谨、勤奋、创新的校风;广泛表彰先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班级、团队活动;继续抓好学额巩固工作,实行学额巩固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初中毕业班和高中年段的竞争意识教育和理想目标教育;11、改革学生素质评价办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观念,面向全体,改革评价办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学生发展趋势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学生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
4000字还长最要
11月31日。2022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1月31日时候出结果。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省份 ,东临黄海,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自古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我又在推荐老师介绍给我的这个书了,可是我觉得挺好。。初学者用也好。《素描进阶教程(尼克莱代斯教学法)》作者:(美)尼克莱代斯(Nicolaides,N.) 著,王毅 译出 版 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术学院现有九个本科专业(绘画、中国画、书法、雕塑、艺术设计、美术学、建筑、摄影、动画),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覆盖八个二级学科),一个建筑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一个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点,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设计艺术学);2003年获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第八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二节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工作资料 2010-05-21 10:48:53 阅读44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目标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指导美术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关键准则。制定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包括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及社会发展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要求。1.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幼儿美术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规律,这是由幼儿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如第一节所述,幼儿绘画、幼儿手工、幼儿欣赏的发展都表现出大致的规律。这些规律能从视觉符号和视觉形象的角度,反映出某个时期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终极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才能符合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求。迄今为止,人们对幼儿美术发展的过程已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美术活动过程及其作品,判断幼儿美术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部分目标时,应立足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另一部分目标应超前于幼儿的发展水平,设置在最近发展区内。这样的活动目标能激发和形成幼儿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美术的发展。当然,幼儿在美术发展过程中还受到美术教育和美术实践的影响,表现出美术发展水平的层次性,反映出幼儿个体与众不同的个性、兴趣和需要。因此,具体的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幼儿美术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顾及幼儿个体表现在美术方面发展的差异,使制定的目标能真正有益于幼儿美术的发展。2.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幼儿美术是幼儿从事的视觉艺术活动,它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线条、造型和色彩等。并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表达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因此,在终极目标中就包含了了解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美术符号系统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因此,幼儿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也是制定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3.社会发展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要求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的面貌和状态起着规范的作用,这是一种来自教育外部的制约性。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社会的发展表明,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一个人格健康完善的人。即应该具有较多的创造力,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的人。这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也是与《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把幼儿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的。(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结构及其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结构,是指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较为稳定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分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及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1.总目标 总目标是确定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必须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幼儿美育的精神。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最概括的表述。总目标把《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美育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与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结合起来,作出了具体明确的阐述。总目标规定了幼儿审美心理结构中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等基本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从审美感知能力人手,因为审美创造所需的内在图式与内在情感的积累,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来完成的。其次,幼儿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能产生审美愉悦感,丰富审美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幼儿人格的完善。最后,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审美创造能力的获得,会进一步促进幼儿审美感知的敏锐和审美情感的丰富与深刻。总目标还指出了达到以上目标的途径。即通过教师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的表达,以及幼儿对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对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形式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来进行。2.分类目标分类目标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三种类型,即绘画、手工、欣赏的角度来描述。每种类型中又包含了认知、情感、技能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但不同的领域侧重点不同。绘画和手工类型侧重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欣赏类型侧重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而审美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则在三种类型中都有体现。分类目标还反映了三种教育活动各自的特点,突出了幼儿美术教育实践的启蒙性质,即在目标的表述中较多地使用了“初步”、“粗浅”、“基本”等限定用语。 3.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分类目标在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具体分解和落实。阶段目标按年龄班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即符合教育不仅要适应幼儿发展的水平,而且要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原则;同时,还为单元目标和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即多个以时间为单元或以主题内容为单元的目标相互联系、逐步递进,便构成了年龄阶段的目标。4.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和展开,它必须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一致。同时,活动目标是最具体的目标,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教师在制定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深入、细致、透彻地研究各层次的目标,透彻把握各层次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防止不同层次目标的脱节,增强目标意识,确保目标的实现,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由于目标是通过活动对幼儿的期望结果,故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更直接、更确切,一般采取行为目标、过程目标和表现目标三种表述方式。1.行为目标行为目标表述的是幼儿学习行为变化的结果。这种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马杰(R.F.Mager)认为,行为目标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要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2)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3)行为表现公认的准则。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分别对应:(1)幼儿自身表现出的美术行为反映,如“画出”、“印出”、“做出”、“折出”、“剪出”等;(2)幼儿的这种美术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的”、“临摹的”等;(3)行为的具体内涵,如“画出爸爸妈妈的头像”、“折出一只小兔子”等。一般来说,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学习,可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述法。教师在具体撰写时,应注意行为目标的三个方面的完整性和具体性。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学习用线条画出夏天梧桐树的特征”,就较完整和具体。采取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其优点在于它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能用被观察到的行为加以表述,如果仅仅关注行为目标,必然会遗漏许多其他有价值的内容。2.展开性目标展开性目标也可称过程目标,描述的是幼儿学习行为变化的过程,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提出的相应目标。它与行为目标的区别在于,行为目标关注行为的结果,而展开性目标关注的是行为进展的过程。英国学者斯滕豪斯(L.Stenhonst)认为,教育由四个不同的过程组成。它们分别是:(1)技能的掌握;(2)知识的获取;(3)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4)思想体系的形成。如果说前两个过程可以用行为目标表达的话,那么后两个过程则必须通过展开性目标来表述。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举的提高,习惯的养成、艺术修养和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注重过程性的教育。这种目标的表述,需要用展开性目标的形式来表述。如“幼儿能提高对折纸的兴趣”、“养成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形成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关注”等,即是用展开性目标的形式来表述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展开性目标有着丰富的内涵,是目标表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撰写这类目标时,应注意深入研究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全面了解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熟悉幼儿美术发展的状况。同时,在展开性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注意灵活机动地调整目标,以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3. 表现目标表现目标表述的是幼儿在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希望幼儿能独特而富于想像力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在解决问题及美术创作方面,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表现目标体现艺术的本质特征——独创性。表现目标是对行为目标的补充,而不是取代。表现目标关注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映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幼儿行为变化的结果。它只为幼儿提供活动的范围,活动的结果则是开放性的。如“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不规则的彩色图形,想象拼贴出一幅美丽的画”、“学习设计花布,注意色彩和装饰纹样的变化”等,都是表现目标的描述方式。表现目标与行为目标是相辅相成的。表现不仅是感情宣泄的渠道,而且把感情、意象和观念转变托付给了材料,通过这一转变,材料成了表现的媒介。在此过程中,技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没有技能,转变就不可能发生。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技能,便能运用于自己的表现活动中去。因此,行为目标使幼儿得到了系统的技能训练,掌握了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使表现成为可能;而表现目标则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技能,拓展并探索他的观念、意象和情感。总之,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三种目标,取向各有所长。在制定和表述时,应特别注意各种形式目标的互补性,用恰当的表述方式来撰写,使之扬长避短,从而有效地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的总目标。二、内容的选择安排首先,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必须依据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才能达到为目标服务的目的。其次,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幼儿自身的内化才能对其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它又必须符合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与年龄特点。内容的具体的选择安排应注意以下事项。(一)必须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上,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部依赖。对于那些幼小的心灵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他认为,幼儿的思维问题的解决和概括,“绝大部分都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的”。因此,只有那些被幼儿直接感知过的美术教育内容,才能被同化到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去。为此,教师选择美术教育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他们感知过的有过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这些内容幼儿能够接受,也乐于接受。如在大班幼儿参观海底世界后,安排绘画活动“海底世界”,这个内容是幼儿直接感知过的,能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和欲望。(二)具有审美性从《规程》中幼儿美育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中,我们知道,幼儿美术教育从本质上说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对个体进行审美、创造美的教育。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必须选择符合幼儿认识美的特点的内容,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丰富和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表现能力,并能按照幼儿的审美标准和美的规律,将幼儿感受世界的审美能力变为他们的内心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健全和完善幼儿的人格。如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整个大地都披上了点点新绿,各种鲜花争相怒放,小鸟也按捺不住喜悦停在枝头歌唱……春天是多么美好。于是,教师在春天来临时,选择描绘美丽的春天来了的内容,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充分感知春天的美丽,进而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三)具备联系性美术活动的内容安排应注意纵向顺序和横向联系。 纵向顺序是指伺一种类美术活动的内容之间的互相排列。如美术欣赏活动内容,小班安排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画”、“秋天的水果”、“秋天的树叶”、“布娃娃”、“小花伞”等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直接接触到的美好事物;中班安排“布老虎”、“民居建筑”、“节日的环境”;大班安排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剪纸”、“茶具”,徐悲鸿的“奔马”等。这些美术教育内容在帮助幼儿建构审美心理结构方面是有序的、连续的、层层推进的,同时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横向联系是指不同种类美术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在绘画活动中安排画“糖戎芦”,在手工活动中安排做“糖葫芦”;又如欣赏过“美丽的窗花”后,安排手工“剪窗花”,再将剪好的窗花进行环境布置。这种横向联系内容的安排,能帮助幼儿从各种角度认识、感知事物,学习多种表现技能,体会同一事物的不同质感美。如画的糖葫芦是平面的,而手工做的糖葫芦是立体状的,作品的显现状态和活动的过程带给幼儿的审美感受是不一样的。(四)具有整合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其他领域的活动带给幼儿的经验,必然产生丰富深刻的体验,积淀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因此,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往往可以选择语言、科学、社会、健康、音乐等领域的活动内容。如社会领域中有认识了解国旗、长城、天安门、家乡等内容,美术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画国旗、长城、天安门、美丽的家乡等。又如中班语言“吹泡泡”(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美术活动可选择画吹泡泡的内容。这种整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五)具有灵活性正是因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的是自己所看、所听、所接触到的,所以美术教育内容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表达认识、抒发情感的效果。在选择美术教育的内容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灵活安排。农村幼儿园,可多选择具有农村题材的内容,如劳动的场景、庄稼的丰收及各种农产品等;春天可多安排描绘自然景物的内容,如“草地上的鲜花”、“蝴蝶飞、花儿美”,节日前可安排手工“环境布置”,欣赏城市披上的节日盛装等;又如原来安排手工活动“折飞机”,早晨发现下雨了,教师也可临时更换活动的内容,让幼儿观察下雨天的景物特征和人物动态,开展绘画活动。灵活性的内容安排,能更好地激发幼儿表现与创造的欲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从而对活动产生兴趣和信心。三、方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方法,是指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为了达到活动目标,教师所采用的指导方式和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方式。教育方法的采用,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实际水平和美术学科本身的特点等。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观察分析法观察分析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特征,用脑思考,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式,深化表象,使幼儿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形象,激起表现的愿望。观察时,可以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及用动作模仿等。如绘画“调皮的小猴”,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参观,还可以在参观后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猴子调皮的各种表情、姿态等,这样更能激起幼儿创作的欲望。又如泥工活动“刺猬”,教师除了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还可请幼儿轻轻触摸刺猬的刺,加深感受,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观察被看作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分析。分析是指人的思维过程,是把头脑中的事物或现象分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找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如“节日的街道”欣赏活动,幼儿通过视听器官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但这种气氛是从何而来的呢?必须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如远处的天空飘着彩色汽球,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灯笼,广场中间摆放着鲜花,四周插着彩旗等等,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热闹与喜庆,产生审美的愉悦体验。(二)示范与范例法示范指教师把美术活动过程中的难点、重点直接操作给幼儿看,利于幼儿在直接摹仿的条件下,学习一些参加美术活动必需的关键的技术性的措施。示范包括整体示范和部分示范。整体示范指教师把表现物体形象的过程连续地完整地操作给幼儿看,一般在幼儿学习新的技能时用。如幼儿刚刚进人中班时,纸工活动《牵牛花》,需老师从头至尾将折叠的过程操作给幼儿看。部分示范指教师把美术活动中的某一部分操作给幼儿看。如大班绘画“美丽的公园”,在活动中,教师只示范树与树的遮挡重叠的画法(当然该班幼儿美术基础较好)。美术活动中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示范也属于部分示范。教师在示范时,应做到动作熟练、准确,让每一位幼儿都能看清楚。有时可视具体活动内容采取蹲下或走到幼儿的面前示范等方式。范例是指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欣赏的直观教具,它可以是教师的范画,也可以是实物、图片、图书等。好的范例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感受事物的审美属性,充实其视觉形象,丰富幼儿的创作内容;还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帮助幼儿体验多种艺术手法,提高其审美能力。 范例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形象准确,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大小适当,能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2)具有二定的艺术水平,富有美感,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和兴趣。(3)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示范与范例的运用都对幼儿的创造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慎重思考,用得恰到好处。(三)游戏练习法游戏练习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美术技能,把视觉形象改变为视觉——运动形象,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练习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的使用是灵活多样的,游戏性的命题、游戏化的练习方式、对美术成果的游戏性处理以及美术活动中游戏性材料的使用等,都可以把美术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题,能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如“装饰背心”,每不幼儿穿上纸做的背心,用水粉颜料在其他小朋友背上画。这种绘画方式的变化,使得幼儿学习的兴致很高。有时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运用谜语的趣味性,增加游戏的成分,巩固绘画的技能。如教师出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把谜面简单迅速地画下来。如“星星点点朵儿小,黄色小花缀细条,不要嫌它不火红,春天一来它报到。”(迎春花)。另外,喷洒画、泡泡画、滚画、印章画中牙刷、吸管、玻璃球、各种水果做成的印章,这些材料本身就给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参加美术活动的热情。(四)情感熏陶法情感熏陶法指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感情色彩的情境,让幼儿在身心最佳状态下,产生追求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想像,去创造。幼儿的美术活动是在其美术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内在的美术动机,有赖于教师对幼儿情感因素的调动。首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教师自身应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以生动的富有感染性的语言调动起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顾、体验。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情感,信任幼儿的创作,不包办代替、指手划脚,建立起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这样,幼儿就会对美术活动感到亲切、有趣,能兴致勃勃地参加。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的积极情感,教师可充分利用自然美好的环境进行引导,给予其美的陶冶。同时,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之产生参加美术活动的内在愿望。教师可充分利用自然美好的环境进行引导,对室内外的环境布置、各活动区(角)的创设,应尽量做到和谐优美,造型生动,色彩鲜明,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如春天到了,教师可适时地带领幼儿春游,感受浓浓的春意和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在秋游活动时,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幼儿捡拾飘落的形状、色彩各异的树叶,引导幼儿制作树叶贴画、树叶喷刷画或叶脉书签等,供幼儿欣赏。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还可通过播放一些轻松、舒缓、抒情的乐曲,造成一种美的氛围,来配合幼儿的活动,激发幼儿的想像和创作的欲望。(五)分层指导法分层指导法是指教师依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对幼儿进行分层次的指导。其目的是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分层指导法可以从目标分层、材料投放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等几个方面去实施。1.目标分层教师在每一个活动之前,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了解每位儿。在制定美术活动的目标时,考虑到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手眼能力协调好的幼儿,应要求他们能表现细节;而对小肌肉发展不完善的幼儿,只要求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特征。教师应注重幼儿自身的发展变化,挖掘每位幼儿发展的潜能,不断调整幼儿发展的目标。2.材料分层有了目标分层,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考虑到依据幼儿不同能力水平提供材料。如折纸“大公鸡”活动中,对动手操作能力好的幼儿,可有意识地提供一张以上的纸以及彩色水笔等,让他们多折几个,并可添画涂色。3.指导分层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幼儿描绘制作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教师需要巡回指导。在巡回指导时,教师可针对幼儿不同的作业情况,采用分层指导的方法。这种分层巡回指导的方法受分层目标的直接影响,仍然强调教师对每一位幼儿的了解。如大班绘画“美丽的公园”活动中,巡回指导时,教师对能力强的幼儿重点引导其通过多种形象来表现公园的热闹和美丽,并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表达其情感色彩;对能力中等的幼儿,则鼓励他们大胆构思,认真描绘;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首先要与他们一起谈论画什么,帮助其确定主题和主要形象,较为合理地安排画面。4.评价分层这种评价,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层次材料的使用,尤其是幼儿本身水平的不同层次来进行评价,注重幼儿个体自身的纵向发展。以上几种方法,在整个美术教育过程中,应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选择,综合运用,并在教育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说,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课程教材
美术教育资源
定 价:38.00元
书 号:ISBN 978-7-5356-3711-6
出版时间:2010.08
作者简介
洪琪: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美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湖南省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唐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现任教于湖南理工学院,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由理论篇、策略篇和拓展篇三部分组成。其中,理论篇阐述了美术教育资源的“版图”、师生经验资源和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美术教育资源的调查与开发等基本问题;策略篇分两条脉络,以城市、农村具备的文化设施和特色资源为基础,探讨各自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之路,这两条路径互相借鉴、彼此观照;最后聚焦在信息化网络资源上,它在美术教育中的普及应用,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教育的时空,展现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为拓展篇。书中包括大量的典型案例、教学模式、美术文化资料以及相关教案,以资参考。
素描
定 价:36.00元
书 号:ISBN 978-7-5356-3709-3
出版时间:2010.08
作者简介
曲湘建:198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4~1986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届研修班。现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协会理事,湖南油画艺术家委员会主任,湖南当代油画院副院长。
内容简介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当代艺术理念在传统素描教学中的作用,从素描的基本概念、形体结构、解剖结构、透视结构和体块结构等造型元素和表现语言讲述开始,接下来按素描课程的安排,分风景、静物、石膏像、人物肖像、着衣人物、速写、人体等逐一指导学生画素描。每个章节后均附有“延伸与拓展”部分的阅读书籍和思考练习。本书也附有大量的中外优秀素描作品并对其进行了赏析和点评。
透视学
定 价:24.00元
书 号:ISBN 978-7-5356-3706-2
出版时间:2010.08
作者简介
吴猛:199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湘南学院美术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
赵正明:从事美术教育二十多年,作品在省市多次展出并获奖,现为湖南省邵阳学院美术教师。
内容简介:
透视学是美术专业的一门基本技法理论,是绘画和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本书从透视的分类、透视的产生以及透视学的发展历史入手,一步步深入浅出地探究直线形体透视、曲线形体透视、阴影及反影透视、散点透视等各种透视的产生规律、作图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及在绘画、艺术设计、动漫等视觉艺术中的具体运用和操作,从而揭示出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透视空间关系。
中国美术史
估价:58.00元
书号:ISBN 978-7-5356-4239-4
出版时间:2011.01
作者简介
姜松荣:博士,教授。现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曾应邀赴美讲学,在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及国内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艺术考察,参观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美术遗迹。先后主持了四项省社科课题,在《美术研究》、《美术》、《装饰》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高等艺术院校教材两部。
内容简介
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古代美术发生、发展以及演绎过程进行描述与介绍并进而揭示其发展线索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本书基于尊重史实的原则,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美术门类为纬线,客观地介绍中国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美术门类的发展状况和美术遗存,便于读者形成系统而全面的、清晰而严谨的知识结构。由于绘画不仅是留存最多的,也是艺术性、文化性最强的美术门类,而建筑、工艺美术多有专门的史书介绍,所以本书以绘画作为重点,对画家、作品、风格、流派以及传承关系作了系统的介绍与分析,对建筑、工艺美术只做了相对简单的概述。本书适用于艺术院校、职业院校美术专业的本科学生以及美术爱好者、文物爱好者使用。
造型语言基础
定 价:48.00元
书 号:ISBN 978-7-5356-3708-6
出版时间:2010.08
作者简介
席卫权:河南开封人,美术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主要从事美术教学及研究工作。绘画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得河南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金奖、第七届水彩画展二等奖、河南省五四文艺奖美术类银奖等,并被收录于《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集》。另有多篇美术研究论文发表于《装饰》、《清华美术》、《中国美术教育》、《艺术与设计》、《中国美术馆》、《中国连环画艺术》、《美术大观》等国家权威及核心期刊。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美术本体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应美术教育专业本科阶段基础教学的辅助教材。目前,涉及美术专业技能训练或学理分析的教材并不少见,但在一个整体框架下以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领学生将学理分析与能力积累统一起来的学习型教材还不多见,本书的编写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本书从理解造型语言的的基本概念、文化背景和意义入手,探究视知觉与视觉要素、媒介与手段等,并引导学生以课题的方式研习和掌握各种造型语言。本教材明确地从“万物有道”的探究思维出发,将技能与道理之间的关系作为突破,寻求以最简洁、明了的平实语言阐明关键道理,将能力的获取与学习方略结合起来,整体把握,以图为“标”,索引学习途径,并提示学习计划、推荐相应的参考书目。建议学习者适当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补充和拓展相关学习内容。
美术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定 价:28.00元
书 号:ISBN 978-7-5356-3705-5
出版时间:2010.08
作者简介
秦宏: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湖南理工学院美术系基础与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水彩画研究会会员,岳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从事美术与教育理论研究,主持院级、省级课题各1项,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8篇,其中国家级6篇;参编教材1部,撰写专著《审丑近乎勇》。教育论文在省级论文竞赛中4次获奖,美术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各类画展,并在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我从哪里来”、“我包含什么”、“我应该怎样做”、“我做得怎样”、“我用什么做”和“我要去哪儿”这六个问题入手,系统介绍了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目标、性质、价值、内容、特征、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探讨了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改革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展望与发展等内容,旨在让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和认识美术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原理。
美术教育技术
估 价:33.00元
书 号:ISBN 978-7-5356-4232-5
出版时间:2011.01
作者简介
黄露:1982年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2003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美术系,2004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美术教育理论家尹少淳教授,攻读美术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结合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力求说明“美术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做什么、怎么做”这一核心问题。教材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内涵及理论基础为重点,第二部分主要是讨论美术教育技术的基本学习内容,主要回答的是“美术教育技术”课程“做什么”这一基本问题。第三部分以美术教师应该学习的教育技术内容为落脚点,主要回答的是“怎么做”。包括如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如何对图像、动画、音视频进行处理,如何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如何获取网络教学资源,如何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并运用于教学等。
美术鉴赏与批评
定 价:42.00元
书 号:ISBN 978-7-5356-3704-8
出版时间:2010.08
作者简介:易建芳,湖南岳阳人,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入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进修,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的教学工作。先后参编湖南省高校美术教材多部,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年来亦涉足艺术创作。
内容简介:想了解艺术的人们都迫不及待地希望知道,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的心理活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艺术家创造的艺术是不是神奇的、不可理解的事物?如果艺术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理解艺术?怎样才算是理解了艺术?本书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美术、如何谈论美术现象、美术现象的描述与阐释等问题,而且深入探讨了美术鉴赏与美术批评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中西方之间的差异等,着重从美术本体语言角度、心理分析角度、文化与社会角度,选择了一些著名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批评家及其观点、方法和经典范例,全面而深入地为读者呈现了形式主义、心理学、图像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等多元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方法,启发读者开拓思维,获得对美术文化的深入理解。
美术教育史
书号:ISBN 978-7-5356-4432-9
开本:大16开
印张:9
出版时间:2011.05
定价:48.00元
作者简介:冯晓阳,1973年生。1996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9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0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至今,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内容简介:本书的定位:首先立足于为那些刚刚对美术教育历史产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总体的认识与印象,或者说,为其将来能够阅读目标更高、更专业的著作,作一个铺垫。“魅力的技艺建筑于技艺的魅力”——这应该是美术教育的起源及其最初的价值取向,却不仅仅只是美术教育的起源和其最初的价值取向。
??当代的美术教育实践正在逐渐摆脱和摈弃过去那种非左即右,固执于一点的单一思维模式与行事方式,而愈来愈倾向于一种全面综合与平衡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旧的阶段正在结束,一个新的阶段已经开始。我们可能无数次地达到平衡,但因应不同的情境与变化,我们亦可能需要同样无数次地去找寻并获得下一个平衡。是之所谓:没有结束的结束——走向全面综合与平衡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学
书号:ISBN 978-7-5356-4427-5
开本:大16开
印张:11.5
出版时间:2011.05
定价:36.00元
作者简介:
秦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博士,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和教材编写,并在相关核心期刊及专业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和作品。
内容简介:
美术教育学是一门极具开放性的学科,尤其是社会科技进步、社会关系转化诸多因素导致美术教育体现出特别丰富的变化。因此,本教材在对美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倚重美术教育学科的当下性。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理解,美术教育的课程论、教学论与研究等内容,具体可以分解为绪论、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标、美术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美术教育与相关艺术学科、美术教育的课程、美术课程资源、美术教学的美术教师与学生以及美术教学美术教育的研究等章节。
本教材的编写在参照其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作了以下调整:1.在叙述的过程中尽量将“言、事、理”进行融合。 2.强调实用性,期望读者在阅读后,能够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研究。3.以学科本体为中心,广泛关注其他文化领域与美术教育的相互影响,扩大美术教育研究的开放性。
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定 价:39.00元
书 号:ISBN 978-7-5356-3710-9
出版时间:2010.08
作者简介
段鹏:2005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美术教育学方向硕士及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理论、教学法、现当代艺术文化及教育等。
华年: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199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任第6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秘书长。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经验总结研究、行动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理论研究等美术教育研究方法,并专门介绍了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述方式—学术论文的写作。本书通俗易懂、分类明晰、操作性强,提供了大量实例,并力求反映美术教育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