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安徽大学学报和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

安徽大学学报和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988年本科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微电子技术专业,1992年免试就读本校半导体物理与微电子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年至200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导师庄镇泉教授,2003年至2005年在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郭光灿院士;2007年6月至8月在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IMEC微电子研究中心任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至2013年在复旦大学ASIC国家重点实验室任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评为副教授,2003年评为教授。历任理学院副院长、应用物理系副主任、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分党委书记,现任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青年教工联谊会主席。现为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委员。曾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评审专家。现任期刊电子器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科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科版)编委。曾任国际会议ISCIAIS2005组委会委员,ICCIT2009、ICIS2009、ICIE2010、IWEEC2010、NCM2011、ICIE2011、ICAIMS2012、ICCEI2013、ICIPM2013等技术委员会委员。

54岁。刘洪,男,汉族,1968年3月生,博士,安徽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电子档案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格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截止到2022年8月28日,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该教授54岁高龄,已在《安徽大学学报》、《档案学通讯》、《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不是。安徽工业大学学报不是北大核心,安徽工业大学有安徽工业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属于三类期刊。

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安徽省优秀高校学报。已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和美国《剑桥化学文摘(CSA)》《材料信息(MERADEX)》收录,被国内10多家数据库收录,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网数据库》等知名数据库。同时,还与台湾大学保持刊物交换关系,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主 编:葛芦生 主办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常务副主编:王培珍 创刊时间:1984年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时间:每季度首月 开 本:大16开

安徽工业大学自己出版的

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本。

安徽工业大学是由科学技术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动支持建设的一所具有行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安徽工业大学设有17个教学院部,还开设了62个本科招生专业以及2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13个安徽省特色专业、2个安徽省品牌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应该是200块

截止到2014年5月,学校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研究中心4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设计艺术研究中心。省级研究中心4个: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1个:皖江高端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纺织面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检测技术与节能装置省级实验室,安徽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省级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500余篇。 截止到2014年3月,学校获各类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承担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400余项。 馆藏资源截止到2013年12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万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170万册。 学术期刊《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安徽工程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创刊于1986年,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工程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为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兼顾经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刊期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4-1318/N),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员工及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 )、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收录。同时,继续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华艺公司CEPS数据库续签了收录协议。

安徽工程大学只能说是本科院校,其有在本科一批招生,也有在本二批招生。

安徽工程大学(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简称“安工程”。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多学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安徽省芜湖市。

截止到2015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50万册;有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00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5%。

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引进“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

50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科建设:

学校有省重点学科6门,一级学科硕士点9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门,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7门。

省级重点学科6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设计艺术学,纺织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酵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9门:纺织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院与工程、控制科学院与工程、应用经济学院、设计艺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是二本院校。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高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

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安徽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学科建设情况。

安徽工程大学有60余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9个,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9门;近三年新增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和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50项。研究生培养方面,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教学案例推广中心。

以上内容参考 安徽工程大学——学校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复审

你好你问的是工大学报本科生可以投吗。工大学报本科生可以投。工大学报一般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合肥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创刊于1956年;1997年,原《安徽工学院学报》并入。主要面向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是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与自动化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土木与水利工程、资源与环境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生物与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理科学以及新兴科学技术等领域研究论文、科研成果、学术讨论、专题综述及动态报道。

如果论文水平比较高,获得了编辑的认可,当然是容易中的。反过来,论文水平不能得到编辑的认可,就不能中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方式如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网站在学校的官方网站首页中点击“机构设置”,进入后在“行政管理部门”-“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点击“学报杂志社”,进入后在右下侧“社会科学版”点击“网站首页”,即可进入了:

合肥工业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于1984年成立了直属校长领导、正处级建制的学报杂志社。设有社长、总编及各刊主编、 编辑部主任、编辑和编务等岗位。编辑出版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两种综合性学术刊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电话

去学校官网看看比较权威……

自行投稿学术期刊都是这样的。建议通过有合作关系的杂志社帮忙送审,会快很多。

我是工大的,但是我确实不知道这个东西······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 电话:

学校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传真:

邮政编码:230009 电子邮件:zhxy1523@yahoo.com.cn

一、地质类专业设置

(1)地矿学科(工学)本科专业设置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

(3)地学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工程。

(4)地学类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5)地学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

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

(6)工程硕士领域专业设置

地质工程、环境工程。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本院共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中级及以下人员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8人,占教师总数的49%。具硕士学位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29%。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朱光教授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在职的岳书仓、朱光、宋传中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本院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研究成果突出的专家教授。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按学校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外,还注意选拔、培养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成果交流。

三、人才培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合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1950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地质科、采矿科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1954年成立的合肥矿业学院内就设有地质系,是当时学校的主干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专门技术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5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生145人,博士生23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四、办学优势和特色

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本院学科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点国策之一,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院目前的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地理和环境三个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成为本院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交叉的纽带,已经把资源、环境及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并将孵化出新的边缘学科和国家建设急需的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宽基础,重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重视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建设教学基地,把严格教学制度、完善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管理贯穿学院教学活动的始终。学院尤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实行试讲和听课制度,开展年轻教师的讲课比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讲课艺术;积极开展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数字化、开放型的巢湖地学实习基地,该基地为全国30余所高校的地质类、地理类、土建类、旅游类、环境类等专业的教学实习提供了教学条件,实行资源共享。巢湖地学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五、学科建设

安徽省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六、实验室建设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按照以科研为主,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模式发展。学校实验中心管理的大型实验仪器和设备,实行全校各学科资源共享;学院中心实验室拥有多种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并以每年200万元的速度连续增长。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实验环境,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九五”以来,本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另有博士点基金,大量省、部级科技攻关和教学研究项目。目前纵向科研总经费达260万元,横向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将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

目前在研的主要国家级课题有:

1)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低温成矿流体系统的成矿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基岩裂隙介质地下水运动与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秦岭北缘的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河流水质虚拟调控——以淮河安徽段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7)巢湖输入型非点源污染的源解析及控制机制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

8)新疆吉木乃地区二叠纪火山侵入岩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9)大别造山带北缘中新生代沉积学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10)淮南八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礁体的形成(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院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长期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多次选派教师前往学习、考察。在国外做出卓越成就的本院毕业生也一直关注着学院的发展,他们长期的关注,对教学和科研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

本校拥有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与国内外其他出版社和重要期刊一样,为本院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展示平台。2000年来,本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仅2003年学院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75篇,人均1.8篇,被SCI、EI、ISTP收录15篇,人均0.37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撰稿:孙世群、朱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