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学生错别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学生错别字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现在都流行火星文啦!

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表错别字

可以。答辩论文需要导师审核,审核后是可以修改的。答辩完了之后还要根据答辩老师的修改意见修改论文,指导老师提醒检查论文是否有错别字,这意味着答辩完了之后是可以修改的。

毕业生登记表有错别字有影响吗

毕业生登记表有错别字有影响吗,正值毕业季,在高校毕业时都会填写毕业生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是很重要的,不允许出现错别字,但是如果出现了错别字也是有办法解决的,来看看看毕业生登记表有错别字有影响吗。

毕业生登记表填错有影响。毕业生登记表填错,会对认定毕业生资格及转接关系有影响。毕业生登记表是不可以更改的,会计入学生档案,一定要仔细填写,填表过程中不能涂改,所以一定不能填写错误必须重新索要新的登记表。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执行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制度,完善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办法,按相关规定及时完成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

第三十六条对完成本专业学业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并达到该专业辅修要求的学生,由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第三十八条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如果填错了的话想找好的工作就需要各种证明材料

登记表具有身份介绍的作用。

在大学应届毕业生毕业前夕,确定获得毕业证及学位,但是还没有发放情况下暂时用于毕业生找工作身份介绍及在校情况介绍之用。例如应届毕业生参考国家公务员,在笔试通过,进入面试但是没有取得毕业证及学位证的情况下应出具所持有的毕业生登记表(或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本人应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签字,并有所在学校的二级学院和就业指导中心加盖公章。表中尽量不要涂改,字迹整洁,因为毕业生登记表会在档案中留底,以备档案接收处或是用人单位查阅。

将放入人事档案袋,作为大学时期主要档案之一入档。《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用途在于为教育厅发放的人手一份的文本表格,视为拥有应届毕业生资格,相当于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证”。《就业协议书》是一份行政法规文书,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性后的确认文书,该文书具有普遍性,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多数公司中适用,具有行政约束效力,但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有效期至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或毕业生领到报到证。

毕业生登记表涂改不给毕业吗?

1、毕业登记表涂改不是什么大事,不会影响正常的毕业。毕业登记表是让学生将自己四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写清楚,这样有利于老师的统计,在归纳毕业生资料的时候,也能通过毕业登记表去寻找和了解。

2、若是写错的字数过多,可以询问老师再要一张登记表,错的字数少,就直接更改就好。出现错别字的毕业登记表是正常现象,只要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动,都是可以的,若是觉得自己的毕业登记表太难看,可以寻找老师再要一张就好。

3、毕业登记表需要放在自己的学历档案中,之后的工作和一些需要学历审核的时候,会用到,若是觉得登记表有涂改不好看,就直接询问老师换一张就行。毕业登记表最终的归处就是学历档案中,没有特别严格的审核,是不会被拿出来看的。

大学生的毕业是根据日常上课情况、学分和考试是否及格去判定的,毕业登记表只是再次了解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毕竟四年时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总是需要归纳和总结。

写错字是正常事件,只要没有在毕业登记表乱涂乱画,怎样都是没什么大问题,若是觉得自己填写的并不好看,那就询问老师再换一张就好。

1、最好的办法是找辅导员老师再领一份新的空白表,重新填写一份。

2、如果学校没有新的空白表了,可以找一找还没有填表的同学,拿同学的空白表去图文店复印一份重新填写。

3、网络上找到毕业生登记表的空白表格模板打印一份。

4、如果实在拿不到新表,填错的内容也不是重要信息,可以划掉修改一下,请学校老师在修改的地方加盖公章。

毕业生登记表分许多区域,一些主要区域写错,需要更换一张,重新抒写,例如:姓名、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家庭成员名称等等。重要信息会得到相应的审核,涂改的话,容易造成字体不清晰的现象。

档案上有涂改的痕迹,一般不会受到处分,但是会有被人为故意修改的嫌疑,除非是在修改处,加盖有公章。

如果是存档后发现有明显错误的,应由当事人写说明,加盖单位公章后存入个人档案里,而不能直接在档案上进行涂改。如果档案是遭他人恶意涂改的,使得本人名誉或财产受损的,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要求对方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如涂改档案痕迹,属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涉嫌诽谤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档案内容

一、学籍信息。一般人都会有从高中起的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体检报告,有的还会有高考填的志愿和一些卷子(囧)。大学毕业的话有派遣证,到硕士还会有论文答辩相关的材料。

二、政治面貌信息。入团、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书,自传等等。

三、奖惩材料。一般都是重大的获奖或者例如没有参加过某教组织的证明。

四、工作之后的职工履历表、转正定级表,历年的考核表、事业单位的有工资变动审批表(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的变化都要填)、领导职务任命表等。

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格式

前言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2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填写方法)1.3量表的信度和效度1.4 统计学方法2 结果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3 讨论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三、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51调查网,让调查更简单方便!

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确定分析目标、2)判断数据类型、3)选择分析方法。一、 确定分析目标确定研究目标,即确定研究的思路,也就是你想研究什么,从哪些题中得到什么结果?一般在开始分析前都需要先对自己的问卷确定一个大致的研究思路,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缺少思路,或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入手,可以查看spssau关于问卷思路框架的总结。参考资料:分析思路总结-SPSSAU二、 判断数据类型有了基本框架后,就进入到具体的分析方法选择。所有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定量数据和定类数据。定量数据是年龄、身高这类数字大小有具体意义的。定类数据如性别、职业数字大小没有实际意义。三、选择分析方法变量的关系最常见有:相关关系、影响关系、差异关系,及其他关系。结合数据类型和所要研究的目的,即可选出分析方法,spssau中就有详细的方法选择说明。最后就是分析数据,spssau提供标准三线表格式结果和智能文字分析,方便快速解读结果撰写分析报告。

一份问卷一般包括开场白、指导语、主体、结语四个组成部分。(1)前言 前言即开场白,是对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有关事项的说明或介绍,一定要简明扼要,以两三百字为最好。例如: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表:各位福州**公司职员:您好!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员工的各方面需求,通过加强员工的规范化管理及人性化管理,给每位员工一个适合的工作空间,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能动性,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要求,在贵公司领导的倡导下,特委托51调查网进行“2017年度全体员工满意度调查活动”。请各位阅读以下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后,根据自身体验,认真填写问卷,谢谢支持!(2)指导语 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其作用是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使他们按问卷设计的要求正确填写,以免出现填写错误。有些问卷的填答方法比较简单,可以在前言中附带一两句说明即可,不单独成一部分。有些问卷的指导语较长,一般集中在前言之后,问卷主体之前,并标有 类似“问卷填写注意事项”的标题。指导语示例:1.下列各题,请根据您个人的体会、感受、认识,对正式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做出评价选择;2.注意题目有“单选/多选/限选”之分,请勿遗漏;……(3)问卷主体 主体包括调查的问题和回答的方式等内容,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主体部分首先是基本情况调查,然后是要调查的题目。问卷的题目有多种类型,选择题、判断题是封闭式题目,回答者只需在题目上打勾或画圈即可。问答题是开放式题目,需要答题者回答自己的情况,在问题后进行回答书写文字。有的题目要求填写数字,如联系方式、薪资、年限等。还有的题目要求答题者根据重要性排序、根据喜好程度排序等。基本情况示例:1.所属部门 年龄 性别 婚姻状况 。2.(1)文化程度(单选):①不识字;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⑤专科;⑥本科;⑦硕士;⑧博士(2)选择题目示例:工作年限(单选):①不满1年 ②1-3年 ③3-5年 ④5年以上(3)判断型题目示例:您目前使用智能手机吗?(单选)是否不用手机判断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开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数据/目标群体噢(4)结语,结束语内容一般为对答题者的感谢,或表示问卷答完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论文

一.背景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 二.内容零点公司调查:7300万中学生消费什么?我国目前有7300万中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中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激动网讯据天津日报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教育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校园“人情风”该刹了!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青少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曾有人就《中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中的1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100——300元之间,年消费额中有31%的学生在2000——5000元之间。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三.结论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中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日期:2006-01-15] 来源:本站转载 作者:倪文君等 [字体:大 中 小] --------------------------------------------------------------------------------报告内容: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寒假中及开学不久,我们对东台的主要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二月零用钱数额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以上是我们根据调查情况得出的一些结论,仅供大家参考。(附研究过程及调查报告)研究过程: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个问卷,通过它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一些看法。调查对象:初中生和高中生 调查区域:台城各中学调查人数:250人 有效问卷:200份中学生的消费观调查问卷1. 你是:男/女2.你有没有零花钱A有 B没有3.你每月的零花钱是: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150元 D.150元以上4.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A.父母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其他亲戚 D.其他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A.买书籍 B.储存起来 C.买零食D.玩游戏 E.体育运动 F.买衣服 G.其他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们需要什么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7.你对中学生统一穿着校服的看法A.应该,一些特殊场合需要 B.没什么理由,应该C.没必要穿校服,抹杀学生个性 D.说不清楚8. 是否购买一种商品,你优先考虑的因素是:A.商品的用途 B.商品的价位C.商品的款式及包装 D.商品是否符合时尚潮流9. 你经常购买的书籍A.科技丛书 B.报刊杂志 C.专业用书D.漫画书 E.文学著作 F.其它10.你对中学生品牌消费的理解是:

我国目前有7300万中学生,因此,他们的消费趋向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力是市场走势的重要参数。最近,零点调查公司和北汽福田公司对北京、保定、上海、苏州、广州、佛山6市的1589名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消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800多元,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商店;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购买自己的衣服、零食、自行车、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基本自主,晚餐、看电影和出外游玩对家长有较大影响力;读报方面,以晚报和电视节目报接触率高;中学生印象深刻的广告则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尤其是冷漠、酷的女影星。中学生“人情消费”知多少?激动网讯据天津日报道,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中学校园里,没有送过礼的同学很少。男生多采取是清吃饭,而女生则以送小饰品、小工艺品、小玩具为主。每个学生一年用在“人情消费”至少几十元,有的甚至要花几百元。据了解,这些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向父母要。学生:这是“礼尚往来”,没办法。一位初二女同学说,自从上了中学之后,“人情消费”比从前多多了。好朋友过生日,过节什么的,不送礼物,就会被同学瞧不起,还容易“伤感情”。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他们班里同学送礼物都分关系好的送贵重一点的,关系一般送差一点的。有的同学经常为了买礼物发愁,既要买得有新意,又要让对方喜欢,时间长了心里觉得挺累的,但也没办法“礼尚往来”嘛。 “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一些学生反映,他们的“人情消费”是跟大人学的。某高中生晓妍16岁生日,班上凡是和她要好的同学都送了她礼物,还将生日小礼品送到小妍家,小妍的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还礼”,花了几百元钱在饭店订了单间,把和小妍要好的同学都请了来。第二年,小妍过生日就主动要求在饭店招待同学。家长:孩子不该背上人情债。一个姓刘的家长说,平时也给孩子不少零花钱,孩子大多也都用在校园“交际”上了。没想到现在的中学生也这么讲“人际关系”。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重视友情是对的,但是应该教育孩子,友谊不是可以用钱买的。回想我们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没互相送礼物,可那时的同学友谊相当纯洁,相当深厚。她认为,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是间接影响孩子背上人情债的原因。谁来为孩子卸下“人情包袱”。有关专家认为,十几岁的中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辩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下,难免会模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如何消除不良影响,家长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首先,在学校里,老师要从正面教育学生,什么样的校园人际关系才是正常的,过分的“人情消费”。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在学生面前做个榜样,已正才能正人。校园“人情风”该刹了!学生追名牌,是耶?非耶?青少年的心目中崇拜各类偶像——影星、歌星、运动明星……在追逐和攀比中,他(她)们有意地装扮自己,在名牌运动服饰的消费上,他(她)们是极具购买能力,不可忽视的一个社会阶层。曾有人就《中学生零花钱消费现状》这一问题,对北京的71所学校中的1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多种消费情况。在月消费金额一项,约有40%的学生消费在100——300元之间,年消费额中有31%的学生在2000——5000元之间。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三.结论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量入而出。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代中学生主要消费于食、穿、玩三个方面。其中,衣着消费占了总消费的45%。据分析调查得出,有些学生存在互相攀比,追求名牌的现象.例如:一对的名牌运动鞋至少要花去四五百块,多至一千多块。这完全是浪费。其次,玩的消费占总消费的30%,他们总是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CD、MD等。这些都是一些高消费品,再次,用于食的消费占总消费的15%,他们每当有节日都去庆祝,每当有同学生日、也都去开生日派对,还有诸如此类的派对。然而用于其他消费的只有10%,在这10%中,只要一部分是用于学习的,剩余的都是用于搭车,这样高的消费,花费这样多的钱,到底他们的钱是来自何方呢?经多方调查,他们的钱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他们的父母,当他们一开口问父母要,父母就一定给,甚至有的学生说谎父母的钱。在这次调查当中,我们还对同学的节俭态度的问题,其中的80%表示想过节俭。关于零用钱的调查结果:据调查显示,零用钱在150~200之间的中学生占调查的56.5% ,而100元以下的却只有43.4% 。现在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也越来越多,学生们都能自由地消费。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待消费的态度是比较正确的,没有盲目追求社会的流行风。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在书籍上多花些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是相当重要的。据调查,学生中,有58.5%的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向是书籍,这说明许多学生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认为20%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了。对于社会上的名牌商品,买的学生也是较多的,35.3%和47.1%的学生分别表示在自己所买的商品中有大部分或者小部分是名牌。这倒并不能说明现在学生爱慕虚荣,因为名牌商品的确有较好的质量和信誉,而且现在基本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所以在名牌上多消费些是完全可以的。但也不能刻意去追求名牌,处处讲究名牌。不要去攀比。首先,消费行为逐渐走向理性化。据调查,有近50%的同学在平时会收集一些消费资讯,以掌握商品信息,了解目前市场动态,更好、更合理地进行自己的消费。其次,中学生还未能真正成为消费主体,换句话说,还未能与商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消费自主性、独立性正日益增强。调查发现,有64.7%的同学,其大部分东西由父母代购,只有15.6%的同学是回答“自己”。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同学还躲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做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乖小孩,在问到“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但钱不够,你会怎么样”时,有52.9%是“自己节省,等钱够再买”,29.4%是“向父母要”,这说明,将近半数的同学正在走向消费自主、独立道路,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节约、打工等)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问到“和朋友去玩,一般谁结帐”这个问题时,有42.1%的同学是“各付各的”,这说明AA制在中学生中日渐风靡。调查表明,中学生中求实购买动机最为普遍,37%的被调查者有较强的求实动机,这些中学生购物时注重商品的质量和效用,理性倾向明显。比较而言,初中生求实动机略强于高中生,而女生则弱于男生。中学生的消费特点:(1)羡慕与攀比 爱羡慕、爱攀比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说孩子爱羡慕还不足以引起重视的话,那么孩子由羡慕发展到攀比,就不能不使老师和家长胆战心惊了。(2)金钱的价值观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信奉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力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建议: 中学生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培养正确的消费心理,以适应现实中的经济活动的需要。不要成为一个有钱但不会花钱的人。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就是正确消费观的组成部分,学会消费,就应当努力做到消费的适度与合理有机结合,在正确的消费行为中感受消费对于社会的作用。在游泳中学游泳:比如有计划地安排好开支和开支项目的比重。改掉不良的消费习惯,等等。不可否认,现在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家境都宽裕,近期经过国企改革,有不少人下岗,许多家长也在其中,因此不良的消费习惯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培养自己新形式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对自己,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样有巨大的作用。这些习惯的培养不是微不足道的,且恰恰相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注意消费不要过高了,要适度。针对这的改正方法与建议:1.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2.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3.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4.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进入21世纪,竞争是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会站的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种能力,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在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就要学会好好的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消费,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收获体会:通过这项调查学习,我们获得了一次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培养了认真学习的态度,是一次很好的社会体验。我们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得收获不仅是几张白纸,它将是我们今后学海扬帆的最好航标。

中学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他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因而消费水平比较高。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学生消费情况社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让我们先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请看我们的一些调查结果。

寒假中及开学不久,我们对东台的主要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他们的视野比父辈们更为开阔,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他们的消费更为超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某些偏差。针对就中学生消费情况随机调查了100名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本文就调查的情况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初步对策。

一、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心理

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某些商品的消费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他们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已经是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大多数中学生在消费上倾向于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追求文明、追求自然、追求美感,体现出健康积极的消费心态,但是不可否认,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亟待疏导。

1.追星心理。和成年消费者不一样,中学生特别崇拜偶像和明星,具有从名的消费心理特征,这时期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探险家、社会上层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韩”、“哈日”族。

2.求新心理。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心智、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求新求异猎奇的消费心理非常普遍。

3.攀比心理。中学生本是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中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攀比。在这种心态引导下,表现出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好的我还要更好的攀比消费心理倾向。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经常表现在个人的欲望和受到限制的心理矛盾冲突。

4.虚荣心理。部分中学生怀有自我价值显示消费心理,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支付、审美等能力称赞,以得到高档、名贵商品为荣耀,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表现为名望型消费。有些中学生非常崇拜影视明星的消费方式,以获得“明星风采”之满足感,其实都是虚荣心作怪的结果。

5.宣泄心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由于心理尚未成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诸如成绩不理想或是遭同学误解,无法消除人际冲突等,都会引起焦虑、空虚等情绪。此时,有的学生进网吧上网聊天,在网上寻找安慰;有的学生吸烟解闷,借酒浇愁,进歌舞厅求解脱。他们通过这些不正常消费来宣泄心中的失意、愤懑、烦躁。

二、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调查表明

中学生消费总的趋势是:消费观念多样化,消费手段成人化,消费水平超前化。

1.时尚性消费。毋庸置疑,生理的渐趋成熟使得中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是最接近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中学生想引起他人特别是异性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特别符合中学生的消费需求。构成中学生高消费的又一个层面是娱乐消费,不仅娱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消费数额相当可观。

2.新奇性消费。中学生消费行为常常受猎奇心理影响,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新食品,商店及摊头上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儿、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追求个性化、新奇性,已经成为一些中学生消费的一大特点。调查发现,如今中学生消费的新三样分别是——手机、文曲星、MP3。

3.超前性消费。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的消费行为,有了经常性地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们从父母那里得来大把大把的钞票,又毫不吝惜地掷向商店、酒楼、网吧。他们对品牌特别重视,表现出强烈的超前消费。被调查的121名中学生有82人对名牌持肯定态度。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

4.模仿性消费。中学生是注重自我形象和最具摹仿力的群体,他们往往依照自己崇拜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影视片中有意无意的错误导向,使学生极易产生盲从的言行。一些影视明星的举止、服饰等,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导致一些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模仿大款讲排场摆阔气。

三、矫正中学生不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对策

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教养程度。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往往会诱使其误人歧途。我们要重视和引导中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利与弊的两重性,使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社会都要把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引导到合乎社会文明风貌的方向上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消费分为生存性、享受性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

2.把对中学生开展勤俭节约、正常消费的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消费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要形成制度并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一要选编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教育中学生俭以养德。二要教育中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学校德育的目标,应该考虑适度消费思想教育在学生品德结构中的深层效应。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的度,适合中学生正常需求的度。三要对中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防止盲目消费。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在消费中要引导中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从而促使他们对消费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要让中学生懂得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好的,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误入消费歧途。

3.对中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要拒绝、要批评、要引导。高消费、超前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里的奢侈风。拜金思潮的泛滥,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此外,高消费、超前消费也极易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这类事件并不鲜见。因此,建议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为了防止中学生追求奢侈、怕吃苦,父母要正确引导中学生适当地利用假期到工厂、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吃苦”实践,让中学生了解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使中学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况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不大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份,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人要生存,就要通过吃、穿、住、行等消费行为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人们满足生存上的需要,就会对精神上的要求更高。这样就会进行消费,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

疫情中大学生的调查与研究论文

第一点,一定要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并不是指亲自到抗疫一线去才算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家做好防护工作,不外出,少聚集,也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平安健康有多么不容易。大学生以实际经历来写做好疫情防控论文,是最好的。

第二点,一定要关注官方媒体的消息,多多关注疫情防控形势,这样,不会获得假消息,这样,才有真实的数据和案例做你的论文支撑点。

第三点,可以多多宣传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王辰院士,以及张定宇院长,张文宏医生的事迹,呼吁号召每一个中国人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

过一段就升他那一群来一群来的华保冷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这个即可。

写作思路:身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充当帮助搬运物资的“志愿者”。

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争分夺秒鏖战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施工人员、为生命接力星夜驰援运送医用物资火车司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及时作出防控部署,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迅速行动,一场疫情防控战正在进行。

选择逆行,选择坚守的你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坚定的手印,表达着担当与承诺;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坚守的背影,演绎着泱泱大国生生不息。

这是疫情中最富勇气的奔跑——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安全的后方,而是去往最危险的战场。他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用自己行动书写着人生中最精彩的,也是最美的韶华篇章。

“疫情不止,我们不散”。一位疫情“红区”90后护士的话语让无数人感动泪目。大灾当前不退缩,越是艰难越向前,他们是新时代最美的“逆行者”,更是我们心中最可敬的时代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各地方各部门的快速跟进到专家医生的全身心投入,从城市之间的守望相助到民众之间的相互鼓励。

从企业的物资捐助到个人的关心帮助,还有按满了红手印的“请战书”、抗击疫情的党员医生“突击队”、帮助搬运物资的“志愿者”、瞒着家属冲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无数“逆行者”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组成了一道铁壁铜墙,将病毒挡在身前,守卫着身后人民群的众健康与安全。

疫情防控是一场看不见硝烟但却生死攸关的激烈战斗,是一场只能打赢、必须打赢的决胜之战。其实,逆风而行的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的人要么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要么毅然放弃春节假期、投身到战“疫”队伍中来。

所有的努力基于人,所有的信心源于人,所有的成效来自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医疗救治、媒体发布、交通管理、肉菜供应、物资保障......不管是抗击疫情的哪一个环节,正坚守在岗的人都是令人尊敬的“逆行者”。正是因为他们在自身岗位第一线的辛勤付出,抗击疫情才有了走向成功的基础。

爱是担当之责,亦是奉献之歌。疫情“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是时代的骄傲,是国家的骄傲,是民族的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汇集成抗击疫情的“滚滚暖流”,构建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这样的付出与牺牲,大家永远铭记。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关键时刻冲在前,这既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守望相助,就一定能战胜病毒,赢得胜利,也一定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出国家对每个公民的生命是多么负责任,国家凭着所有的为量救每个人的生命,所以做为现代大学生,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做贡献,努力对待生命,珍惜生命,来回报祖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