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国外护理职业认同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护理职业认同研究论文

关于护士的论文

护士是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关于护士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活质量是指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所处各种环境的感受和评价,是环境提供给人们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1].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提出医院要关心护士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然而在复杂多变及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较少社会支持和长期高付出低回报的心理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护士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并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安全[2].已有研究表明,职业压力和情感疲惫呈正相关,社会心理环境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尤其对传统国家的护士,她们正在经历付出和回报严重失衡,她们也是最有可能离职的护士[3-5].护士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占据着较大比例[6],同时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对护士整体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提高,不仅有利于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保障患者就诊安全。本文探讨了影响护士生活质量的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和组织运行效率优化提供参考。

1相关概念和测量工具

1.1生活质量概念

国内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其定义尚无统一标准,现有的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有多种,它是集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为一体的多维概念,涉及人们在生存中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所反映出与其生存的目的、期望及标准的关系[7].风笑天[8]认为生活质量是由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两部分组成的,既包含客观条件,又包含主观评价,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生存状况的体验[9].总体来说,生活质量是指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1.2生活质量测量工具

目前,用于生活质量测量的最广泛的量表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简表(WHOQOL-BREF),它是在WHOQOL-100量表基础上研制的简表,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均按正向计分,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0].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是1991年由浙江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翻译的'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为我国学者编制[11],包括74个问题,共20个因子,4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上述问卷为普适量表,国内尚未研制出适用于护士生活质量的问卷,国外学者Brook[12]编制的护士工作生活质量量表(Brooks'quality of nursing work life survey)是专门适用于护士的问卷,由工作生活/家庭生活(指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关系)、工作设计、工作环境及工作领域4部分组成。

2护理工作的特点

由于护士面对的是有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精神及文化层面问题的患者,要向其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于一体的照护,面对人群有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等,病人需求层次不一,因此护理工作特点可以归纳为:①岗位多,工作复杂多样,专科性强;②病情轻重变化无常,常有突发情况,如急诊科室、急危重症患者需要24小时监护;③知识更新较快,常有新仪器、新技术投入使用,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④我国的医疗系统实行的是三级医疗覆盖,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乡镇医院、县级医院和市级综合医院,护士层次不一。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护士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影响护士生活质量的因素也具有多样性。

3影响护士生活质量的因素

3.1科室和工作类型

科室是护士工作的微环境,不同科室和工作类型的护士生活质量有所差异,其中急诊科和ICU护士生活质量较差,精神科护士生活质量最差[13],这可能与科室工作强度大、应激度高、环境紧张有关;ICU护士生活质量各项 目 中 睡 眠 与 精 力 得 分 最低[14],这可能与科室排班多为12小时连班制有关。

护理管理者的生活质量高于一般护士,这可能与其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其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因子以及心理功能中的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等方面均优于一般护理人员,个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实现有关。余华等[15]调查发现,责任小组组长的生活质量高于护士长和普通护士。

3.2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授权

组织支持感是描述员工对组织重视他们的贡献,并关心其福利待遇的总体感觉[16].心理授权是指增强内在动机,表现为反映个人对其工作角色定位的4个方面的认知,主要是能力(或自我效能)、影响力、工作意义和工作自主性[17].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授 权 直 接 影 响 护 士 的 生 活 质 量,与 其 成 正比[18],两者与离职意愿成负相关[19].护士感觉到较强的组织支持感和心理授权,会增强其组织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3.3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

护士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同时还承担着子女、妻子、母亲等多重身份,护士的工作特征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会有较强冲突。有研究显示,工作-家庭冲突与护士生活质量呈中度负相关,而家庭-工作生活质量与护士的生活质量呈低度负相关[20].李森等[21]研究发现,护士工作领域得分是护士生活质量得分最低的维度,而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护理工作仅为打针发药、翻身拍背等一般技术性工作,护理工作中的高、精、尖技术难以体现”,且仍有人认为护士从属于医生,没有自主权等,这些观点体现了护士的社会支持较低,这会降低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护理人员生活质量的提高。

3.4工作压力与付出-获得不平衡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及对健康的新型定义,护理人员以服务对象的整体状态为目标,必然要求其付出更多的体力与脑力劳动;我国的现状是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由于护理教育开展较晚,护理人员大部分是中专学历,她们不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工作、参加继续教育,还要兼顾家庭和子女,经常处于较大的工作压力中,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22];同时,护理人员付出与获得不平衡状态及超负荷状态使护士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23].

3.5医院级别与聘用类型

黄永兰等[24]研究显示,医院级别越高护士生活质量越好,但大型医院护士心理状态较差,这也间接影响护士生活质量。医院不同聘用类型的护士生活质量也有差异,迟春霞、周良燕等[25-26]发现,合同护士和在编护士相比,同工不同酬,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处于亚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但也有学者调查研究后指出合同护士的生活质量高于编制的护理人员[27],结论尚不一致。

3.6轮班制度

有研究显示,科室实施APN排班模式(三班制)后,护士的生活质量优于传统排班的护士[28];另有研究显示,AN排班(早夜班制)优于APN排班模式[29],这可能与不同科室、护士的主观认识有关。国外研究显示,不合理的夜班也会影响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且不利于稳定护理队伍。国内对夜班、轮班频率对护士生活质量影响的探索较少,但据笔者了解,周围护士大多认为夜班打乱了生物作息时间,对身体损害较大,尤其是年龄大的护士,过于频繁、时间较长的夜班更是难“熬”.

3.7人口学特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对于年龄、婚姻等对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结论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年龄不同,生活质量无差异,但也有学者认为年轻护士生活质量低于年龄大者[13,30],这可能与她们对预期生活目标与实际差距较大有关,具体还需进一步探讨。对护士调查显示,已婚者工作满意度低于未婚者[31],并间接地降低了护士生活质量。

4建议

医院管理者在思考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和稳定护理队伍时,要关注护士生活质量及来自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将工作压力控制在能使她们产生积极组织行为的范围内。

首先,管理者要为护士营造一个良好组织氛围,提升组织支持感、心理授权和社会支持,关注护士心理社会因素,提高行动力。根据工作类型,配置人员,弹性排班,促进护士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其次,护理管理者要引导护士形成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鼓励护士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善于调节压力,主动疏理心理障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最后,护理管理者要注重平行管理合同护士与在编护士,加强对合同护士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提升合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并为她们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明确职责与分工,实施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地降低付出-获得不均衡;设立激励机制,在制订对策时考虑公平公正原则,对夜班护士有所倾斜,给予适当补助,合理安排班次和休息时间,保障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完好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长城。全面小康:生活质量与测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7.

[2]Berland A,Natvig GK,Gunersen D.Patient safetyand job-related stress:a focus group study[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8,24(2):90.

[3]Stordeur SD,Hoore W,Group NS.Organizationalconfiguration of hospitals succeeding in attracting andretaining nurses[J].J Adv Nurs,2007,57(1):45-58.

[4]Stansfeld S,Candy B.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a meta-analytic review[J].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2006,32(6):443-462.

[5]Hasselhorn HM,Tacknberg P,Peter R.et al.Ef-fort-reward imbalance among nurses in stable coun-tries and in countries in transition[J].Int J OccupEnviron Health,2004,10(4):401-408.

[6]Murray MK.The nursing shortage[J].Nurs Adm,2002(32):79.

一、护理专业职业规划必要性(一)护理人才发展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想。人力资源是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创造价值的人。护理人力资源(Nursing human resource)是以促进疾病康复,促进全民健康,延长寿命为目标的国家卫生计划所需要的一种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医疗保健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人口总量中所蕴含的具有从事护理工作劳动能力的人员的总和,包括正在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等;狭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智能和体能的人员,也就是指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或获免试资格)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医疗机构从事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改革,正规编制的护士队伍正在被合同护士和临时护士所代替,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能保障,为了适应群众健康保健的需求,护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并且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差距大,80%的人口在农村,2002年,护理人员中只有16.93%的注册护士工作在县及县以下医院,每千农业人口注册护士比例只有0.18,全国护士中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不到10%,而美国1993年己经达到33.5%}ls}。因此,从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着护理人员数量短缺,分布不均衡,人员编制不合理,临床护士编制不足,社区护理人才短缺,学历和职称偏低等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多严重的问题呢,跟中国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大、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不到位都有很大关联。面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护理事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源头在教育,只有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即逐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减少或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从而促进护理队伍自我潜能的发挥,延长专业寿命。 (二)护理人员的培养现状 国外护理硕士教育主要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能够对服务对象(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计划、干预和评价;有效沟通、11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分析、综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美国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MNS的培养目标为:①护理实践中,能够对护理学科、相关领域的潜在知识做充分评估评价;②能够恰当处理特定人群或保健系统的健康问题,评价护理实践的有效性;③能够在不同种族间利用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实践;④在改善卫生保健方面具备领导策略;⑤在护理实践中能够将伦理道德与职业责任相结合。 我国MNS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木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 (三)职业规划必要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桥梁,是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必要准备,是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是一味接受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自我的生涯规划,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现状和发展也知之甚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口趋激烈,一方面,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和新岗位。因此,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护理本科生的培养中,从各方面提高护理本科生就业后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①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经常问自己“我是谁”,就是对自己的迷惑。一旦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等特点,面临抉择我们就不会过多的犹豫。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适应才可以生存,了解社会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应环境。③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确定我们的目标。需要加上目标才能转化成动机,而动机是前进的动力所在。古人有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④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避免一些失误。通过对自己和社会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前途中的问题甚至危险,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避免成为“落汤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未来有一个发展蓝图;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大学生有效的解决专业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增加专业认同感、降低专业适应困难。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 性别认知能力具有阶段性的发展特质,它来自于个体从身体的差异概念中,察觉男女生的不同,继而将男或女的类别应用到自己身上,而有了自我性别的认同,同时也发展出与自己性别有关的概念。 以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认定为研究主题发现性别在职业生涯成熟度上无差异。我们发现,护理本科生的性别可以预测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P <; 0.05。男性护理本科生在人际关系、反馈修正维度的得分较高,这种结果并不代表男生更擅长或更喜欢人际交往,生活中更经常看到的是女性在一起交流,之所以出现这个结果可能是目前男性护理本科生还比较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男性护理本科生通常会受到重视而在班上担任班干等职务,因此,这种人际关系的人际交往是职业生涯规划范畴内的人际交往,不是日常的人际关系,与普通的人际交往相比,这种人际交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男性注重这种交往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而男性注重反馈修正可能与社会上男性的“野心”形象相一致。虽然当今社会男女平等,但是社会对男性的期望更高,男性的压力也更大,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依然是社会家庭的主要模式,男性为了抵抗压力为了获得成功而必须不断改进自己取得进步;女性护理本科生在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维度上的得分较高。护理的主题是关怀与照顾,从事护理事业的大部分为女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优于男性护理本科生。女性通常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而大学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们不仅注重外表的形象,也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长期的传统观念都认为从事护理行业的护士是有着良好外在形象的代表,因此,她们比男性更加关注自我形象的提升,这种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跟所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 (二)年级因素。 李文仰]研究高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认为职业生涯成熟度随年级增加而增加。Achebet以尼日利亚大学生为对象,探讨其职业生涯发展,Lokan研究加拿大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均认为随年级增加而增加。苏钮婷研究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计划与生涯行动上有显著差异。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不同年级对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无显著差异。综观以上研究,年级与生涯发展的相关并无一致结果,但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而言,似乎职业生涯发展有随年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多重比较显示,大一、大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在职业认识的得分上低于大三、大四学生,大一、大二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上低于大四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和大二学生接触护理职业的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大一的课程主要是以医学基础课为主,而临床实践大多安排在大三、大四,而大一、大二只是有少部分临床护理见习课程;另一方面虽然学校一般都会为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了解本专业,但了解片面,不及亲身体验实践了解的深刻;此外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无论从理论体系,还是从具体实施上都只是刚刚起步,处于拓荒时期,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职业信息库。许多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多关注理论和就业问题,而且大部分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承担,缺少专业针对性。由此看来学校应在护理专业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及时做好职业认识教育,以便学生及早规划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家庭因素 我们发现父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认识维度有影响,母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探索、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维度有影响(P <; 0.05。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显示,从事不同行业的父母亲对其影响的方面不一样,这可能与从事的行业性质有关,比如从事农林类职业更倾向于探索与冒险,经商的人更擅长于人际交往等。总体来说,母亲职业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面要多,这可能与护理职业的特色以及母亲在家庭中担任的角色有关。我们的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女生,作为女生可能跟母亲走的更近一些,跟母亲更容易沟通,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们更需要母亲各方面的指导,因此母亲的职业在无形中就影响到孩子的生涯发展。护理专业的主题就是照顾,长期以来母亲就被认为是承担家庭照顾的主体。 (四)辅导干预 本研究利用团体辅导来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地使学生认识生涯规划的意义、更好的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能客观地将理想和现实结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信心方面,干预组干预前较干预后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干预前较干预后略低,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提高。说明本次团体辅导对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信心存在一定影响,但要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成员的就业信心,也是有些困难的。分析其原因就业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学校、专业、能力、社会关系等等,而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较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三、如何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引导护理本科生实现自我觉醒 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真实描绘自己,正确评价自我。首先通过自我评估,寻找个人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评估分析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生涯、人生目标、工作环境等,目的在于使个人达到“知己之长、知己之短、知己所能、知己所不能”的境界。自我认知除了自己本身的了解外,还应利用一些科学的测试方式和周围人的评价,目前国内多数高校使用职业测评体系,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它是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 (二)指导护理本科生进行职业分析与职业探索 职业分析。社会虽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不同的职业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同一种职业也具有各自的特征。本次调查选取的两所城市因为环境的不同,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也存在差别。职业生涯规划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来了解职业所需的一般素质要求及特殊能力要求,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三)指导护理本科生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实施方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要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地域及岗位,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优势和实现目标的优势与困难。

国外护理职业认同研究论文范文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急诊护理人员角色技能论文 》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病人的需求,它使护士的角色和技能得以扩展。作为医院窗口形象的急诊科护士,其自身角色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科是抢救伤病员的场所,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环境,在面对突发危重病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不同知识修养、不同 文化 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经济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因此,急诊护士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社会工作 经验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意与患者单位、患者家属、肇事方、警察和 保险 人员的协作关系。

面对成批的、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能及时给病人提供来自社会团体、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它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精神的支持,即上述团体和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安慰、鼓励,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的压力。这点对自杀未遂、突遇重大事故的患者很重要。

(2)物质和经济的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有关法律、保险及治疗方面的信息,协助患者争取上述团体和人员的物质和经济援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筹集治疗资金。尤其对刑事案、治安伤害案、购买了保险的意外伤害和车祸伤患者应提醒其及时报案,收集保存好相关资料非常重要。能有预见地、有序地、有效地与各医技科室合作,创造一个高效救治环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后续治疗时间医|学 教育 网整理。急诊护士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专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以前护理是从属于医疗的专业,随着护理的发展,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必须改变其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观念,树立专业工作者的意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迅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监护器材,熟悉各专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具有解决护理上具体疑难问题的知识和技巧,能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了解急诊专业的新进展。护理专业的发展除与医学专业同步外,还与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急诊护理更是处于护理变革的前沿。因此,急诊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技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预见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3.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致病致伤原因复杂,患者及其家属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因而情绪不稳或失常,加之抢救工作紧张繁忙,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下班,因此急诊护士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掌握了心理工作技巧的人。她应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调节患者及其家人情绪的能力。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和其他协作者,获得他们的拥戴、信任、支持及配合。能尊重病人的感情,对待病人个人感受表示理解并认同,通过耐心解释,真诚劝导,热情鼓励,细致关心,周到服务,使病人身心受到裨益。不当众探究和议论患者隐私,防止命令、责备、泄密、无用等消极情绪传递,从而避免患者产生自我价值低估和无助的恶劣情绪。另外,急诊护士还要善于控制和消除来自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防止可能无意中伤害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和协作者的言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救治氛围。

《 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微论文 》

急诊护理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性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尚未出现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医院仍采用常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各科室护理特色,缺乏实用性、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为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急诊科的急、重特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要有时效意识、救命意识。评价时集中表现在急救呼叫后能否迅速做出反应(出诊时间、出车速度),各项 措施 是否得当,各种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各种异常情况是否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急救物资是否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联系通讯系统是否通畅有效,协作系统是否同步配合等方面。急诊病人和突发事件多,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又极其有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分区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分区管理就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集中分级分区诊治,变无计划性、无秩序性的工作为相对有计划性、有秩序性,突出工作重心,把技术力量、仪器设备重点放在危重病人抢救上。

目前急诊科多分为初诊区、观察区、监护区、手术区。初诊区主要负责就诊病人的分诊,初步诊治和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优先处理的原则,体现生命第一的观念,并且还参与危重病人的初步紧急抢救和灾难救援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初诊区的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体现分诊正确率、病情上报率、出诊及时率、危重抢救成功率等。观察区主要负责一般急诊病人(无生命危险及暂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的观察治疗,主要体现的是服务意识和多学科专业技能,因此质量评价应从服务理念、就诊环境、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专科健隶教育、病情观察处理等方面人手。

监护区主要负责危重病人抢救直至生命平稳。随着我国急救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床旁化验分析仪、心肺复苏器等均需要有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技术操作的急救护理人员。因此,对她们的护理质量评价重点应放在业务技术上,考查以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各种急重症病人的观察应对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手术区主要负责急诊的手术治疗,评价重点在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服务于急诊护理实践的管理标准,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36.5℃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有关护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护理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护理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3. 最新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科研论文范文

以质量求发展,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遵循的原则和坚守的服务模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医院护理中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而这些意外都是缺少制度性护理管理导致的,则需要相应的护理制度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是根据相关常规护理以及特殊护理知识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其有着事实依据和科学性,能避免一些常见的医疗意外,同时也提高了医学护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医院管理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医院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提升医院护理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效性

医院护理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需严格对待的管理,这不仅关系到管理的依据性以及管理的正确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实施措施的积极性和正确性。近年来医院护理管理不断发展更新,增添了许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优的护理效果,但是对护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员情况下,提高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医院护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

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条,每条护理制度都有其针对性。其核心护理制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条:

1.1抢救管理制度

主要针对抢救药物、人员等的护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医院抢救人员抢救水平以及应对紧急抢救时的处理水平;不仅仅是体现在抢救的流利过程和抢救设备药物准备,更重要是体现在抢救的精准及时,效果明显。

1.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这是一个总的护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对每月或每季度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然后制定相关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方案,由各级科室实施方案。

1.3分级护理制度

一般分为特级、I、II、III级护理,相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护理。特级护理为危重、严重病情、大手术等患者护理;I级护理:病重、病危、昏迷、瘫痪、癌症等患者的护理;II级护理:体弱、病重但急症消失、普通术后患者的护理;III级护理:急症病、慢性病、病情较轻或恢复期患者的护理。病情程度由轻到重,护理则会由简单到密切护理,而且对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人员、护理环境等都要求不同。

1.4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对,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现操作的错误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查对病人所有护理过程的信息。其他查对制度也可分为医嘱查对、用药治疗查对、手术室查对,主要是校对相关信息,防止信息出错、用药治疗出错,保证治疗措施和用药方案正确。

1.5护理交接班制度

护理交接班制度不仅仅包括夜班、白班和行政班等的交接,还有交接班时把值班任务以及相关入院病人情况汇报,然后转交给接班人员。无论是护士交接班还是医生交接班,都必须交代清楚工作内容以及使用药物器材清点情况,强调注意事项以及特殊情况。

1.6执行医嘱制度

医嘱一般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是由医生在给出患者治疗方案后制定的一些护理、治疗方案及用药情况等,需要护士和医生一起执行。一般急救情况下,医生可以给予口头医嘱,保证急救的顺利。护士执行医嘱需按照医生的治疗方式,征求医生的意见,尤其是特殊情况。

1.7病区管理制度

一般病区是由护士专门巡视监视的,每天都会有医生护士查房,询问病情处理急症等然后给出医嘱。病区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感染、病菌传染的预防措施,要求护士和医生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保护病人。

2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

医院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推动医院护理的发展。

2.1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要求医护人员的整体质量逐渐提升,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对招收岗位人数的数量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学习知识的阶段,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好临床应用。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得,护士的护理时间与护理次数能够直接影响病人医源性感染、压疮等的发生率,医源性泌尿系统感染和医院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正确护理,能够直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所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效果,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十分必要的[1]。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数量短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很多西方国家就开始采用等级制度与护理措施相协调的方式来解决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护理人员采用的奖罚制度、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等多项措施,在很多情况下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我国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主要实行竞争原则,加强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质量[2]。

2.2加强护士安全配置

护士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加强护士安全的配置,提升医院文化的整体建设质量。有心理学家指出,相对于物质利益,人们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激励。护士在医院的工作目标除了工资之外,更看重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很多医院专门为护士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免费的体检、护士培训、庆祝护士节等政策,提高护士在医院的地位,同时也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人员的安全配置问题是医院应该加强的方面[3],护理人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并经常性的参加专家讲座或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能够使护士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使医院的护理管理持续不断地发展[4]。

2.3注重后勤

系统发展医院护理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完善是很重要的,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繁重程度、医院的管理工作等与后勤系统的建立密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三级医院采取的完善后勤保障和药物管理制度明显的多于一二级医院,据分析,三级医院采取的注重后勤系统发展的措施能够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减少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同时也避免了药物的浪费。

3医院护理

管理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医院的整体质量。医院护理管理措施涉及到医院的各方面,普通的医院护理措施如急救、消毒、药品和临床管理等是很常见的一些护理措施,医院往往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护理工作以及医疗档案的护理管理容易被忽视。

3.1普通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急救护理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救设备的完善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前提,有些医院会出现急救设备没有及时检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急救药品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对于急救药品不全、药品过期或者药品摆设不合理的现象要避免,急救人员是急救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急救人员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素质低会直接造成患者生命危险。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急救护理管理,严格检查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考核,提高急救护理管理的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态度恶劣、粗心大意、要时刻保持细心地态度,说话温柔,对患者耐心,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对于医院的无菌操作护理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各项操作,防止出现操作不当引起患者感染。

3.2特殊部门的护理

管理不足之处及改进手术过程是在严格的程序控制下进行的,各项无菌操作必须严格进行,但是在手术操作中有些方面容易被忽视,如消毒面积不足、操作流程不正确、污染器械的摆放不标准等,很容易造成患者感染。供应室的各项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有些医院由于人员不足、水平有限等原因进行不合规定的操作,造成无菌物品清洁不合理[5]。有些科室出现卫生不干净,操作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特殊部门所出现的不足之处,医院护理管理要加强度相关方面的措施,减少不合理的现象出现,促进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3.3医疗档案护理管理的不足之处与改进医疗档案虽然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但由于其与临床工作有区别,很容易被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忽视,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所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改善,加强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措施,保障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实施的整体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是护理措施中的重点也是护理进行中的枢纽,虽然目前医院护理管理还有不足之处,但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康复效果有着不错的效果。而且护理管理措施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来完成大量的护理工作,在促进护理人员积极性和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方面也有着不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台北荣民总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4(9):12-14.

[2]日本大分大学附属医院护理管理见闻及借鉴[J].护理学报,2010(1):16-18.

[3]新加坡中央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介绍[J].现代临床护理,2014(9):82-83.

[4]能级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手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8):63-68.

[5]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20):60-61.

摘要: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思路

2010年我国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1]。可见“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不仅依赖于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监控手段,更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因此,护士才是护理质量的主要控制者[3]。而在新疆地区,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学历存在本科、大专、中专等多种层次,且以中专学历为主体,高学历护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4],严重影响了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构建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管理模式是目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护理人员能级管理介绍

能级对应,即按工作职能编制人员,使护理人员的资历、级别等与之相适应。在注重年资、学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即综合素质,达到各级岗位与其职能的对应[5]。能级对应原则指将不同能力的人员放在不同的职位上,给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与适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流动率即流失率较高,低年资护士在临床一线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护理质量管理品质提升的持续改进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聚焦中心[6]。根据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趋势———护士能级管理模式[7]。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的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改革,从而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8,9]。临床护理岗位选择合适的人去承担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人员的资历、能力、素质与所承担的工作职务相适应,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0]。护士是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者,护士素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高尚的医德,还应该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11]。

2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及难点

2.1国内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国内许多研究也对护理人员的等级划分进行过探讨,如周咏梅[12]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450名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对应相关情况的调查,确立了一套针对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能级理论体系。万蓬[13]等研究得出大型综合医院护士等级框架、各级护士准入标准即具体赋权工作内容。据文献报道,根据临床护士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能级岗位,不仅能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护士的最大效能,对稳定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4]。此外,温宿县人民医院于2011年11月开始尝试对14个临床科室160名护士按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通过三年的临床实践与探讨,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逐渐提升,护士离职率大大降低,但由于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在学历、知识层次、对职业的认同感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

2.2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级管理现状

2.2.1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护之比为1:2,床护之比为1:0.4,而实际情况相差胜远。我院编制床位4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500张,40~50个病人的科室仅有10~12个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要负责8~10名病人。有限数量的护士每日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性工作,剩余时间只能对危重患者进行重点巡视,对一般患者仅仅完成常规治疗和护理,要想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做到位,存在很大的难度。

2.2.2教育层次偏低,基础理论薄弱

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二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起点偏低,主要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后续大专学历约占50%~60%,从而导致护士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知识面较窄,缺乏多学科知识,大部分护士工作较为被动甚至机械,仅限于执行医嘱,做常规操作,不出差错事故,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即可。对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掌握较为肤浅,缺乏勤奋好学的积极性,求知欲不强,不能学以致用。

2.2.3人员职称与实际能力不相适应

因我区为少数民族地区,住院患者90%为维吾尔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院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均按照民、汉各占50%的比例。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民族护士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异,工作能力与职称、工作年限不相适应,加之又可以生育二胎,造成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往往不足。

2.2.4科室管理者有畏难情绪

护理管理者对能级管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意识,积极性不高,对护理部制定的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而处于应付状态,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认为这项改革难度太大,基层医院存在人员不足,民族地区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条件有限而难以开展或担心作为试点后工作繁琐且成效不显著。

3护理人员能级管理展望及建议

3.1加大人员招聘的力度,实施动态调配

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开展护士分层次使用的基础[15]。首先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及民汉比例做一个现状调查,再根据医院目前的发展需求及各科室工作量等以确定招聘的人数、学历层次十分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应在保障护理人力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从年龄、学历、职称、民族方面优化新疆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加大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16]。一是通过积极参加各大院校招聘会与网上招聘相结合。同时按程序积极向卫生行政部门反应护理队伍严重缺编的问题,引起政府的重视。二是医院护理部应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病人的护理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配,使现有的护士发挥最大作用。三是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把护士从非专业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数,提高护理质量。

3.2强化护理队伍的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的需要。建立从中等到高等的护理教育体系,并逐步普及高等护理教育,增大本科生、研究生比例,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专业水准,适应护士能级制的需要[15]。护理部要加大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力度,建立护士分层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设定培训目标。将护士分为普通岗、专科岗、管理岗,然后再根据每个人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再细分成辅助岗、一级岗、二级岗和责任组长。同时建立规范化的临床实训基地,并配备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模具,对各层级护理人员有针对的实施分层培训,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能力,使许多年轻有为的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各级护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人才梯队建设。

3.3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绩效考核管理原则,绩效考核在科学构建“按岗位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临床护士各层级岗位职责和量化考核标准[17]。为此,护理部制定下发了护士能级划分使用管理实施方案和护理能级管理绩效分配方案,根据护理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劳动强度、风险责任、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综合进行综合考核,实现了按岗取酬、多劳多酬的绩效分配制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按资排辈”的现象。并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相结合。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各病区根据病人数量分成1~2个责任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3~5名,从病人入院、治疗、护理至出院均由责任护士管理,对病人实行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扁平化护理。中夜班及责任班做到:民、汉合理搭配、高年资与低年资相结合,上级护士指导下级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级护士的榜样作用。

3.4统一思想,提高护理管理者认知

护理管理者在护士分层培训、使用和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层级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护士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护理部牵头组织全院护理管理者、护士反复学习相关文件,解读实施方案,并召开护士长例会查找存在的难点及工作的重点,宣传学习同级医院该项工作开展的成效。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护理人员对层级管理的认识,对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解释,使她们树立信心,克服为难情绪。

4小结

护士能级管理保证了基础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中,不论学历、资历和能力,都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未能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制约了护士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18]。能级管理激发了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满意度。实现了个人能力、价值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改变了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个人价值提升无益的现状[19]。自从我院实行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后,各层级护士职能得到明显提升,护士在操作中更谨慎,更规范,责任心更强,实现了护理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长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使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护理能级管理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各级护理人员各尽其责,达到了用人所长、才尽其用的管理效能[20],从而为基层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提供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等.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2-94.

[2]李怀怀,许会荣.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J].家庭护士,2008,6(2B):452.

[3]周艳琼.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手段管理护士在职培训[J].护理研究,2008,22(10C):2803-2804.

[4]热比姑•热合曼.新疆地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少数民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10.

[5]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7-38.

[6]王慧芬,贾琦.护士能级管理的实践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55-56.

[7]张洪君,骆金铠.分级管理模式下主管护士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0-61.

[8]张缀琴,吴丽萍.以岗位职责分级的护理能级管理模式实施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3):249-253.

[9]赵亦舒,刘晓丹,赵静,等.基于优质护理服务背景的护理能级管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6B):1665-1666.

国外护理职业认同研究论文题目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任务是研究护理理论、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内容。护理是学科的论题,必须紧紧围绕学科的宗旨及中心任务。而有些疾病的医疗过程、药物研制等论题,则属医疗、药理学科研究范畴。下面提供一些选题供你参考:

1.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2.心理干预对降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水平的研究

3.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价值

4.一例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肝脓肿合并脊髓硬膜外脓肿的护理

5.新冠疫情下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调查

6.对临床护生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7.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8.实习护生情绪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快速康复护理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10.老年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心理教育干预

11.人文关怀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

12.优质护理在产后康复的应用及影响

13.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研究

14.护理学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15.内科病人住院时间与心理变化的研究

16.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原因及防范举措

17.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20个好写的护理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协同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研究2、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3、肠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构建的研究4、综合护理干预对中青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5、山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研究6、精神病患者照料家属的护理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7、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评价8、膜滤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特性研究9、安徽某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10、护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11、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2、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步研究13、运用ECS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14、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以某省属医科大学为例15、护生实习前后护理伦理认知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16、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17、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18、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哮喘患儿中的应用研究19、护理信息干预产妇家庭支持系统对预防产后抑郁的影响研究20、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岗位工作分析

护士职业认同现状研究论文题目

可以写具体的某一科室的案例分析,之前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帮了大忙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方案在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研究绍兴地区外籍患者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民办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上海市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研究实习期师生关系对护理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腹腔镜手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护理本科毕业生流失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西某高校护理本科毕业生为例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湖南省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基于我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行业品牌塑造策略研究有声思维法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技能素质提升研究现代岗位价值评价在医院护理岗位中的应用研究广东省高职护理专业就业问题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护理论文哪些题目好写呢

护理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已经被多少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现在很少有比较好的题目,如果你想写的话,可以从比较传统的题目中发表出自己新的见解,结合时代的新意,以及现代护理技术的新标准来入手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任务是研究护理理论、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及护理管理等内容。护理是学科的论题,必须紧紧围绕学科的宗旨及中心任务。而有些疾病的医疗过程、药物研制等论题,则属医疗、药理学科研究范畴。下面提供一些选题供你参考:

1.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2.心理干预对降低消化内科老年患者焦虑水平的研究

3.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价值

4.一例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肝脓肿合并脊髓硬膜外脓肿的护理

5.新冠疫情下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调查

6.对临床护生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7.新冠肺炎疫情下儿科住院患者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8.实习护生情绪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9.快速康复护理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10.老年人生命晚期照护意向的心理教育干预

11.人文关怀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

12.优质护理在产后康复的应用及影响

13.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研究

14.护理学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15.内科病人住院时间与心理变化的研究

16.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原因及防范举措

17.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运用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人类的健康面临更大的挑战,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亚健康已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当前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了广泛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健康进行了定义: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情感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和人际交往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出活力、反应能力和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亚健康状态是一种连续的动态过程,处理得当可以向健康转化,如不重视,任其发展,则会导致真正的疾病。护理人员由于其职业特殊性,工作时肩负着治病救人的任务,需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耐心和责任感,不仅需要轮值夜班,导致生活作息不规律,而且工作时还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因此,护理人员在身体与精神上往往比其他职业人群承受更大的压力,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亚健康状态不仅影响护理人员的健康,还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护理队伍的稳定。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中国第三大城市,由于人口与患者众多,以及工作节奏快等多种因素,广州的护理人员亚健康问题较显著。此外,由于广州市内各级医院以及护理人员众多,可获得充足的研究对象。因此,对该城市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将是一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工作,这将有助于为广州以及国内各大城市护理人员以及相关部门防治亚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化或促进亚健康状态转向健康状态提供科学资料。当前对于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逐年增多,但调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以横断面调查为主;调查的样本量偏少,缺乏代表性,大多数研究仅针对某一专科性质(如精神科)、某一级别医院(如三甲医院)的护理人员,对不同级别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亚健康研究报道鲜少见;而且大多数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没有采取科学的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中所用的调查工具也多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并未在各职业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调查结果可能受各种偏倚的影响,信、效度较差。在本研究中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利用许军等研制的已在公务员、工人、大学生和护理人员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信、效度较高的《亚健康评定量表》,结合护理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工作情况等特点设计的亚健康调查问卷对广州市不同级别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以探讨影响其亚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为相关部门减轻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以及寻找亚健康状况干预措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调查广州市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现况,探究影响广州市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亚健康的因素。根据调查所得的亚健康影响因素,为开展亚健康状况的干预性研究提供基础,为制定护理人员亚健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纳入标准:参加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且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临床护士及临床护理管理人员;排除标准: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小于1年者、诊断急性或慢性疾病者;二、研究对象的获得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许军等人研制的《亚健康评定量表》(Sub-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1.0简称SHMS V1.0,评价标准见附录二),结合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经历事件及工作情况设计了该研究使用的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亚健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回收一周后,从研究样本中随机抽取163人进行重测,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12。2.研究对象的抽取: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医院级别分层后随机抽取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6家、一级医院12家,将各医院临床科室分为内科、外科、专科3类,按内科:外科:专科人数比例约为1:1:1的要求以工作科室为抽样单元进行整群抽样,直至抽够样本量。三、统计分析全部资料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有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一、研究对象的获得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800份,回收1645份,回收率为91.39%。有93份问卷因作答不全予以作废,回收有效问卷1552份,合格率为94.35%。其中三级医院780份,二级医院513份,一级医院259份。调查对象包括男性42人,女性1510人,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为26.51+4.656岁,平均护龄为5.81+4.888年。二、广州市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况分析1.子量表得分情况广州市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在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各子量表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子量表(63.87+14.071)、亚健康总均分(61.23+10.214)、生理子量表(61.04+9.896)、心理子量表(59.48+13.733)。将九个维度得分加以排序,结果为“身体运动功能”得分最高为65.61±12.298,其次依序为“社会适应”、“器官功能”、“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正向情绪”、“心理症状”、“身体症状”、“认知功能”,“精力”得分最低为47.56+14.468。2.亚健康检出率本研究中,共有1113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总体检出率为71.7%。男性护理人员亚健康检出率为66.7%,女性护理人员亚健康检出率为71.8%。一级、二级、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68.9%(178/259人)、72.8%(373/513人)、72.1%(562/780人)。 [1] 付亚杰,王润波. 护士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与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8)[2] 李秀英,陆艳,张跃华,杨燕珊,许军. 亚健康评定量表评价广州白云区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的信效度研究[J]. 护理学报. 2012(11)[3] 石丽丽,周毓萍,程麦莉,权金林,寇嘉宁,杨亚红. 西北地区某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西部中医药. 2012(04)[4] 李秀英,陆艳,杨燕珊,张跃华,许军. 767名护理人员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 现代临床护理. 2012(04)[5] 许军,陆艳,冯丽仪,丘金彩,邹俐爱,屈荣杰,范欣欣,谢娟,魏骞. 中国公务员亚健康评定量表的常模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10)[6] 陈利芬,何李芮,黄贤丽,成守珍,陆家海. 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与健康行为关系的调查[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8)[7] 陈昌珍,陈露,邓小琼,谢荷,银海燕. 我院护士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0(12)[8] 聂晓莉,薛琪,赖名慧,陈晶,赵晓山,罗仁. 税务部门公务员亚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5)[9] 李波. 精神科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04)[10] 曹癸兰,梁静,陈先华. 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09(11)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遵守教师这种职业的原则、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 教育 、教学言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的职业道德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一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出发,明确了教师职业道规范内容,从五个方面阐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终身学习 培养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教师职业比 其它 职业有更强示范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其它职业更广泛、更深远。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1)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2)热爱学生,无私传授知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关心学生思想进步,教书育人,尽职尽责;(3)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而不厌,努力进取,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4)教师之间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的职业道德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 (一)完善师德修养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不仅是社会 文化 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爱博大无私。深沉久远,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经师易做,人师难当”。教师要学会完善师德修养。教师要了解、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情深厚的品质塑造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既要以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自身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的具体问题人手,只有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达到师德修养的目的。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之所以有崇高的赞誉,在于有“为人师表”的思想境界。而“为人师表”最直接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外在文明的 言行举止 是教师师表风范的基本要求。 1遵纪守法。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本身就要成为遵纪守法的人。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其次要遵守学校的 规章制度 ,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出严守纪律的好学生。 2语言文明。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科学知识的传授,美好思想感情的交流,总是离不开语言,教师应善于用语言开启学生求知的心扉。必须做到语言的纯洁性、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激励性。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语言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仪表大方。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包括衣着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庄、态度和蔼可亲、风度从容典雅、教态高雅洒脱等。只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能为人师表。 (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它是一种表率.是一种深入到心灵的影响和感染,也是一种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的无言的感受。应提倡“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的奉献精神.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自己的道德品质来看.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项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尊重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意义的实现。第三,行为。即按照职业规范和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乐教勤业。 (四)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由于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他们的社会关系,家庭条件,生活习惯,个人 爱好 都不一样。就性格而言,有的刚毅,有的软弱,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内向,有的直爽。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作为教师无论对能说会道的,还是沉默寡言的.无论对天资聪明的还是脑子反应迟钝的都应该给予爱。有些教师认为,“打是亲,骂是爱”,对学生态度生硬,简单粗暴,以致采用各种形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种 方法 极易造成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的后果,使后进生更落后,更无动于衷,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当然,以爱护学生为名,放弃对学生的批评管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也是不对的。教师对学生应该严中有爱,严中有情,在此基础上应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方。一要严得合理。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必须是科学的,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切合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讲道理。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差错要说服,不要压服,要以亲近信任的态度,满腔热情,谆谆教诲,娓娓规劝,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严之有方就是要塑造学生的美好灵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交往和生活经历、先天素质、生活习惯、个人爱好和生理心理特点,然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最合适于他们各种特点的教育方法。总之,教师热爱学生是职业道德高尚的表现,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也非常迅速,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接受新思想,获得新知识,才能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教师教育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否扎实深厚。专业越扎实,教学就越能高屋建瓴、挥洒自如,对学生的身教示范作用就越明显。有的教师技能源于教材、高出教材,不照搬参考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能举一反三、左右逢源,课堂语言妙语连珠、幽默风趣:有的教师批改作业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这无疑都会对学生形成极强的吸引力,形成一种自然的身教示范作用。相反,专业知识浅薄、教学技能贫乏的教师,则往往会被学生看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身教作用就荡然无存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无止境应该是教师坚持的思想准则。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创新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总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支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师生关系,确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点,探索实践创新的 教学方法 ,建立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今天,国家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就落在了教育者身上,我们一定要不辜负人民的希望,搞好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二 《浅谈“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辨析》 摘要:“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之间,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却包含着众多的区别。“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需要获得更多教师的重视,并正视“教师职业道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主要从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的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对“教师道德”与 中国素有“尊师重道”之说,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知识的传递者,在社会大众的眼中,是一个高起点、高素养和高境界的职业。这种现象为教师这个职业增添了更多的光环,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要求。教师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个人素质和修养的提升,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各界和学生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本篇 文章 主要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辨析,希望能够正确理解“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1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 若想深入研究“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首先要清晰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及其作用。 1.1中国社会中“道德”的内涵 中国社会中的“道德”,指的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以及传统思想等,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道德”是衡量人行为价值的标准,对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1]。 1.2“道德”的作用 “道德”在中国的影响力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韩愈《原道》中有曰:“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道德是人们十分看重的内容。但是当前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两个方向,其一为注重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注重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其二为注重通过道德,来提升自身的个人素质和修养[2]。道德对于社会和个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与西方社会中,道德对个人品质的要求是不同的。西方社会注重通过道德,规范和约束个人的行为,从而使人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从而逐渐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2“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的理解和表达 当前人们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理解,一则为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其二为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以下为对这两个方面的具体论述。 2.1以“教师道德”为主要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这一种观点是将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生活中混淆的重要表现。教师道德”并不等同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道德”包含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对于这一个行业的尊重和努力,是对职业负责、对个人负责和对学生负责的重要表现。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两者之间虽然相同,却不能混为一谈[3]。“教师道德”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持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但是“教师职业道德”又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表明的鲜明的职业特点和道德约束力量。对于当前社会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在明确当前教师职业特点和道德本质的基础上,对“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做出必要的划分。 教师不仅仅是提供教育服务工作的人员,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者,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结合这一点,社会和人们不能仅仅通过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而要求教师整个人的各种行为。只有正视这其中的关系,才能使教师专心于教学活动当中,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会。 2.3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 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这一种理解更注重“道德立法”这一观点,观点的重点在于通过道德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教育氛围,从而使教育氛围能够更加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特点[4]。但是这一种观点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的,因为教学环境不能仅仅依靠外力,借助外部环境的约束来管理和制约整个教育行为,需要借助外力和内力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真正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3结语 中国素有“尊师重道”之说,当前人们对于“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理解,一则为以“教师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使教师能够成为道德的楷模。其二为以“教师职业道德”为主要研究内容和对象,完善和创新教师职业服务工作。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注意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正视“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 参考文献: [1]刘忠艳.高校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模型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04):1-47. [2]王艳.教师道德 反思 ――从教师德性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角度分析教师德性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8):143-147. [3]朱卫芳.浅谈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43-146. [4]孙炳海,蔡志良,申继亮.“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集中体现――基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排序分析[J].中国教师,2010,(02):165-167. 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三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自古以来,教师的寓意神圣而不可侵犯。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认为对教师最好的概括莫过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的一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想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学生,必须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论述。 1.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大学生。 2.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 2.1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 建立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关爱呵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拉近距离,彼此产生共鸣,促使教师更好地工作,为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 2.2培养教师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有人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他们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光和热散尽了,就悄然无声的走了。他们带走的极少极少,留下的却很多很多……自古以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不谈利益得失,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和社会。教师应时刻牢记这种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心和爱投入教育事业。 2.3培养教师精益求精的精神。 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有能力给学生一碗水。”如:护理专业教师在实验课上进行操作示范,每一个动作都是学生学习的标准,稍有差错就会误导学生,在临床上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师单靠感情来感化学生还不够,必须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吸引同学,使学生心生崇拜,将授业恩师作为自己的偶像和榜样,以此转化为学习动力,使其明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3.1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大学中,学生处于性格转变、青春发育的末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妥善处理复杂问题和应急问题,甚至有时会盲目的排斥与接受。此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的作用,站在一定地高度给学生讲解分析,使学生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要学会用内心分辨是非对错。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品行与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成长的快慢、素质的高低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映。 3.2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心底,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点不光彩的一面,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虚心改正,才会使自己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看到成功的曙光。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能战胜心理这道魔障,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3.3认真做好“三个心”。 3.3.1爱心。爱是一种无言的行动,爱学生是一名高校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身上闪耀着不同的、夺目的光彩。如果没有爱心,甚至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3.3.2耐心。耐心是教师的 基本素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如实反映了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学生的接受速度、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如:部分学生态度端正,反应较慢。这类学生不是因为不想学,而是由于接受能力较差,才导致成绩不佳。对这类学生辅导功课时,教师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耐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没有嫌弃他们,而且在不厌其烦的细心教导,使学生放松精神压力,树立起自信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3责任心。作为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立志成才的重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教师的工作需在细水长流、循序渐进中完成,教师责任心的强弱也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琐碎中体现的。教师的工作态度,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着自己的工作成效。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3.4努力培养“四个习惯”。 3.4.1热情主动。它是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要素。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一切事物都是人类创造的。面对困难,我们应该主动走近它、克服它,而并非等它自我消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能动性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 3.4.2端庄大方。它是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在表现。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端庄的外表、开朗的性格和谦逊的态度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很大,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4.3面带微笑。微笑是无声的语言,是师生心灵沟通最好的工具。教师主动地、真诚地微笑,表达着乐观与自信,代表着热情与友好,传递着信任与希望,它能激励学生同教师一起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共同奋斗。 3.4.4宽容公正。这是教师对学生的核心原则。学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应一视同仁。不管相处对象是学生还是同事,都应怀有一颗宽容之心,允许别人犯错误,在某种程度上给予理解和原谅。宽容不是无尺度的放纵,而是巧妙的运用策略,改善不良局面,这恰恰是提高了教师在自身修养建设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总之,一位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学生会在教师的影响中潜移默化。作为高校教师,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应从各方面努力提升自己,打造优秀的教师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1.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 2.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优秀范文 3.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 4. 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5.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论文范文

道德应该源自于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份自愿遵守的规则,它不具有强制性。孟子认为道德即良心,古人修身的方法则是致良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一

《论教师的职业道德》

摘要:教师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素质;职业特点;道德品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人们,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这是由教师的工作任务、劳动对象及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特点要求教师在道德认识上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身体力行,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行为更深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不负重托,成为家长信任、学生喜欢的人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就成了重中之重。

2.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道德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称。它包括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等。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是衡量教师品格情操的标尺,是教育和感染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教师起着增长学生智慧、培育人才、传道解惑的作用。教师要爱学生,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3.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

3.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代教师至少面临三项主要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承担,这是教师对民族、对未来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只有把这三项责任当成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尽最大力量。

3.2关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它,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无止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而且,一个学术渊博、知识广泛的老师也正是学生所希望的。

3.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举一动,都通过学生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无声无息的影响,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大论说教要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面旗帜。

4.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4.1领导重视,政策落实。

各级领导应当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长抓不懈,学校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领导要把师德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抓。要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师德建设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在师德建设中要始终注意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用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师不断增强责任感。

4.2学习理论,不断参加社会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师德建设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学好理论,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那种光凭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一定要克服轻视实践的倾向。

4.3制定规范,评议考核。

加强师德建设,要制定师德规范,并用制度保证实施。师德规范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其他人之间道德关系的反映和概括。制定规范可以指导教师的道德生活,使教师择善而行。规范不仅是教师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而且是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教师既可以用师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又可以互相评价和监督。

4.4抓好典型,树立榜样。

在师德建设中,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典型指导和推动师德建设的深入发展。以正面典型为主,用各种舆论工具进行宣传,定期召开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师德分析会等,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这种做法能使人学有榜样,能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先进的自觉性,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4.5分析形势,明确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深入展开,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分析形势,明确新的要求。要开阔眼界,师德建设的内容和措施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向更深化的方向发展,并有所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师德风尚。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要同时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学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关心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赵传江.教育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参考篇二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教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授者,不但要继承、创造、传播人类社会文明,而且要担当起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心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展的同时必须还要发展自己,所以有学者指出“教师的巨大作用在于作出榜样”[1]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学校中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人,同时要把学生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从广义上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专职人员,自身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必须不断学习并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忠诚,要热爱教育事业。第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才能以身作则教好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第三,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及外延

教师的素养包括思想道德、情感指挥、身体技能等,我国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此规定:一是爱国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关爱学生;四是教书育人;五是为人师表;六是终身学习。教师个人的教授道德是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内在性、自觉性、精致性等特点。它实际上是“教师德性”。“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好好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所以,教师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一)师德建设是实现教师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

师德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而且要放眼于未来。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这不仅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房展,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二)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领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教”的关键,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通过教书育人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缺乏奉献的精神,而且责任感不强

在现今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并没有把教书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专研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还有些教师缺乏集体荣誉感,从来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缺少爱心,只关注自己的得失,严重缺乏爱岗敬业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部分教师缺乏职业理想

部分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并且把教育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职业,只关注个人收入,教师的职业观念非常模糊,工作目标也并不明确,并且片面强调职业的待遇和收入,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取得职称获得高收入,一旦取得了职称,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还有一些教师把校内的教师工作作为副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在校外的挣钱上,这不仅仅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弱化了学校的凝聚力。

(三)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念失衡

在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思想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功利化和多元化趋势。有些教师的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变得越来越强,并且急功近利,在物质上过分追求,功利思想尤为膨胀,并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关心集体利益。教师的价值观失衡和扭曲会引起教师在行为上的失范,从而导致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下降,消减了育人的奉献精神和育人意识。

(四)部分教师师德意识较差

在如今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自身的纪律观念比较单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比较差,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不够,对待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教师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自由,没有组织性,生活散漫;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够高,做事没有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敷衍了事的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更是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风、学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仅是对教师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2]。所以,只有教育工作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培养高尚的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师德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师德规范标准

职业道德规范代表的是一个行业的成员一致认同的合适的行为准则。国家或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时,应首先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在从事工作时有据可依。作为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开始就应该熟悉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或者学校应结合教师对师德的认识,尽快制定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的价值取向,约束教师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后,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了解,并加以遵守。

(二)要提高认识,加强师德建设领导机制

如何领导学校进行师德教育,是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于学校的教师,但是关键还在于领导。有效的领导机制和体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条件。主管教育的部门,尤其是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充分的认识新时期,教师的师德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特别是,要充分的认识和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主动性及自动性,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

(三)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近些年,有很多学校很重视师德建设,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缺乏教师的参与,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未来教育的领航者,而且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如果青年教师不参与师德建设,那么师德教育的建设也不能很好的实施,所以要加强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选择比较公平,并被他们认同的措施是很关键的。

(四)强化教师考核体系,健全师德评价体系

师德考评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强化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要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值,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定期开展师德考评活动,加强师德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五)改善环境,形成师德激励机制

教师需要内在的激励,外部的环境激励体制也同样重要。那么学校就要努力的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使整个学校有一种高雅的学术氛围,为广大的教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提供一个舒适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尊重他们的个性,承认他们在工作能力和道德水准方面的差异,理解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叶澜,白益民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 (一).基本内容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求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除具备一般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外,还应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具备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爱党爱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大旗,站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前沿。爱国爱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师德之魂。 (二).无私奉献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第2页共6页 我国杰出教育家扬昌济先生说:“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者,而实为神圣之天职,扶危定倾,端赖与此。”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需要有高尚的灵魂,卓越优异的道德风范,需要象太阳那样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较为盛行的现象,一些教师放弃了原有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工作中奉献讲的少,利益讲的多,甚至唯利是图,唯钱是举。例如现在很多学校出现的“红包热”便是这种现象盛行的生动写照。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很多教师失去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因此,人民教师决不能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陷死在物质享受,“金钱至上”的泥潭里。 (三).勇于进取 所谓进取精神,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在事业和人生追求上奋发向上的意识和心态。教师劳动是一种具有特殊职能的精神生产。教师劳动的这种特点,要求教师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倘若教师“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事实上,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勤奋好学作为对教师的道德评价的一条重要标准。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先进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周期缩短。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必须让知识永放光明,因此,教师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以便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四).博爱宽厚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富有感情、充满活力的青少年,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宽厚仁慈的胸怀去辅导培养学生,应当是一名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感情。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能诱发学生积极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第3页共6页 向上的激情,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当然,教师以宽厚仁爱之心教育学生,并不意味着不严格要求学生。因为教师对学生之爱,是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爱,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这种爱之中,必须包含着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严格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这样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该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的学生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与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五).团结合作 教育事业是教师的集体事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集体的工作,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以其团结一致、相互尊重的模范行为和良好的风范对学生施以影响,使学生在无声的教育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供榜样。教师协作精神的具体要求是多方面的,在教师与集体的关系中表现为关心集体;在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中表现为勇于竞争、团结互助;在教师与领导的关系中表现为服从领导;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中表现为尊重家长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事实证明,协作精神能使教育主体在目标上保持一致,同时不断增强教育主体的内聚力,激发教育主体的创造性,以便在“教育合力”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自由。” (六).严于自律 教师的自律精神,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的意识、心态。追溯中外教育史,教师的自律精神历来被放在教育成败的首要、关键地位。大教育家孔子把教师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作为教师伦理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他曾提出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等等这样一些自律原则。继他之后,孟子提出了“教育必以正”,自己“身不行道”,就不能教育别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