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什么意思?禅茶一味的意思是什么?有学者提出“禅茶一味”与“茶禅一味”是有区别的,甚至还解读出两种意思来。其实,“禅茶一味”之说与“茶禅一味”之解均是一回事,两者没有差异,没有分别,无需执着于究是“茶”在前,还是“禅”在前。正所谓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如果有分别,只是两者意同而叫法不同。对它的注解应该都是“具有同一兴味”。这样的“兴味”,不可把“茶”和“禅”分为和确定究竟谁是从属关系。茶禅一味什么意思茶禅一味,是佛学概念。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唐人饮茶之风,最早始于僧家,“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到中国参禅,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15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医生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夹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在依旧诵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优质泉水,也是极有价值的矿泉水泉。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茶道传入日本,茶禅一味成为日本茶道主要思想。安土桃山时期茶圣千利休将“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结合茶禅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础。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高僧善会受船子德诚的衣钵,来到石门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他所领悟的“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成为唐、五代禅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禅宗境界,以致历代禅林又称夹山为“碧岩”。善会驻锡夹山10余年,一时“学者交凑”,仅嗣法弟子就达44人,其中有机缘语录传世者33人。唐代洛浦元安禅师、石门献蕴禅师、台州瑞岩师彦禅师、杭州佛日禅师、黄山月轮禅师、大梅法常禅师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夹山善会的法嗣。夹山遂成为唐代著名的禅宗道场,与朗州(常德)德山、长沙沩山“相鼎峙焉”。禅茶一味的意思禅茶一味,一般指禅茶。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结缘赠送等。禅是一种境界。讲求的“禅茶一味”,“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人陆羽被世人尊称为茶圣,寺院出身,三岁时就被禅师收养,从小练得一手采制、煮茶的高超技艺。他撰写的《茶经》记述了茶的历史、种植、加工以及茶具、品茶习俗等。唐代南禅宗系统禅僧也注重饮茶。唐末五代,河北赵州禅师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僧,僧答:“不曾到”。赵州曰:“吃茶去”。这就是禅宗历史上著名的“赵州吃茶去”公案。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在湖南夹山着就禅宗第一书《碧岩录》并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荣西。至今圆悟手书原迹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因此也有“茶禅一味”的说法。唐宋禅寺中专门设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诸寮舍司煎点茶的设有专门的职位,称为“茶头”。丛林规则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茶;新住持晋山,也有点茶、点汤仪式;甚至还有专门以茶汤开筵的,美名其曰“茶汤会”。日本禅寺的庭院也有“茶亭”、“茶寮 ”茶亭建筑雅致,环境清幽,是我国禅寺“茶堂”“茶寮”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品茶之风更盛。然后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皇宫贵族,直至广泛的社会大众。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禅茶与八正道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可以说,八正道是任何修学佛法之佛弟子皆应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净化修行者的身心。它是一条通过德行(戒)、理性(慧)与精神净化(禅定)而走向体证世间及实相的路径。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正道。禅茶与清净心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品茶就是需要清净心,禅茶首先要“静”然后再进入“净”;“静”者歇却狂心,“净”者一尘不染。禅茶与六和敬禅茶的“和”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如果从佛教(尤其是禅宗一脉)背景讲,佛教对推动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特殊的贡献,讲成“禅茶一味”,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从中国茶文化五千年的大背景来论之,“禅”只是在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其中一支——禅文化,讲成“茶禅一味”,也是无可非议的。如同大陆叫“熊猫”,台湾叫“猫熊”,所指东西是一致性的。目前在中国佛教界,对“禅茶一味”之说,说成“禅茶一味”者有之,说成“茶禅一味”者更有之。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就喜欢叫“茶禅一味”,并以此题字,常见于各寺院间。既然禅和茶在此时此刻,在你的心中两者本来不二,自是“一味”,自是“同一兴味”了,还有必要去区分“茶”和“禅”谁先谁后的问题吗?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禅茶与八正道 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因此可以这么说,八正道是任何修学佛法之佛弟子皆应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净化修行者的身心。它是一条通过德行(戒)、理性(慧)与精神净化(禅定)而走向体证世间及实相的路径。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正道。 1、 正见 :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是正见,反之为邪见。世俗生活中的正见是指一些正确经验所积累的知识、善良的心肠,理性恪守的情操,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而产生的一种分辨体系,有一定的相对性。出世间的正见指依教义保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但根本上讲,出世间正见则只有在明心见性后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只有通过修习正确的禅定及放下一切杂念与染着后才能生起。 2 、 正思维 :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所以正思维又称为正欲或正志,也只有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比如脑海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等,都是正思维的表现。出世间的正思维则指依佛学义理作想作观,利于我们断惑证真。 在品茶时,应该暂时放下世间名利、是非人我,以一颗谦虚的心、无染的心来品茶。 3 、 正语 :不撒谎,不花言巧语,不搬弄是非,不发表引起两者间的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不粗恶口骂人,不苛刻、酷毒之讽刺,不作无意义之空谈。等等就是正语。所谓直心为道场,修行人须光明磊落、坦荡荡、和蔼可亲地说话做事。出世间正语要求较严,不专心修道四处游说、行咒术、算卜、仰观星宿等言辞即是没做到正语。 品茶时当然不可论及东家长西家短的是非以及谈论与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无关的事情。 4、 正业 :不违法,不侵害一切众生利益的行为和职业等就是正业。修道时修无漏慧,住于清净梵行之中,在行住坐卧中正念而住也为正业。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从事赌、淫、盗、猎、宰屠、毒品、军火买卖等都为邪业。而且这个盗很广义,我们占小便宜,甚致偷税漏税都是盗。因此,凡不属于我们的利益我们硬要占为己有都为盗。 禅茶人当然要坚守正业。 5 、 正命 :以合法不损害众生利益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乃至不贩卖众生、军火、杀生器具、毒品或嫖赌等行为或行业都为正命的一种体现。若是出家人,则是如法修行,如法求衣服、饮食、坐卧具、病缘医药,不贪图供养等为正命。 6 、 正精进 :如法认真地修行等都为正精进。反之为邪精进。佛门将木鱼视为法器之一,认为鱼昼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制成鱼形,以敲击木鱼警戒僧众昼夜思道,努力修行,这就是正精进的表现。 吃茶就老老实实吃茶,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一门深入。 7、 正念 :以世间法来说,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以修行来说,即是忆念正法,生出信持正法的念头,念经、念佛、念佛咒等都为正念,否则即是失去了正念。在高层次修法中,哪怕有不行善和犯恶的心念也为失去正念。 时时刻刻不离禅茶之“平常心”。 8 、 正定 :日常生活中,信守正念,不为外境诱惑而沉论、迷失也为正定。对于修行而言,对境无心即是正定,正确的禅定是我们转识成智的有力保障(由定发慧)。外道气功也修禅定,有的则很可能是邪定(易走弯路或走火入魔)。修习正定者才有开启大智慧的无上果报。 禅茶与清净心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也就是离烦恼之迷惘,即般若之明净,止暗昧之沉沦,登菩提之逍遥。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来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之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品茶就是需要清净心,禅茶首先要“静”然后再进入“净”;“静”者歇却狂心,“净”者一尘不染。 经常听到佛教的朋友们说发心,一般所说的发心,不外乎出点钱出点力,这是发小的心。经典上说发菩提心,什么是发菩提心?大彻大悟而成佛,这是真发心。发菩提心又叫发大悲心,真开悟了,才可以无我,才可以牺牲自我度一切众生。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体,那么,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圆觉经’所讲的清净心。诸大菩萨虽然大大慈大悲中,自性却是清清净净。菩提者觉悟也,悟了道,得了清净心,才进入大慈大悲菩萨道。 禅茶与六和敬 禅茶的“和”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1、 身和同住 :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大家在一起品茶修行,必须做到互相包容。 2、 口和无诤 :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说爱语、柔软语、正语、真实语、实义语。把握说话五原则: ①仔细聆听,想了再说; ②语音清楚,语词恰当; ③语气温和,态度诚恳; ④内容丰富,幽默风趣; ⑤不说他过,紧守秘密。 大家在一起品茶,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即说话的语气,要谦和礼貌,悦耳可爱,不宜恶口粗声,引人不快,以致发生争吵的事件。 3、 意和同悦 :心是一切行为、语言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语言,进而形成什么样的世界。佛弟子端心正意,一心正念。以戒定慧三学调伏自心,以出离心解脱烦恼,以菩提心自利利他,以六度心和四无量心广度众生。日用平常保持精进心、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大慈大悲心、大智心、大愿心、平等心、同理心、光明心、自在心、空心、信心、柔软心、清净心、通达心。面对一切人事物时,于内心作意欣乐:广大意乐、长时意乐、欢喜意乐、荷恩意乐、大志意乐、纯善意乐。大家在一起品茶,必须要做到意业清净,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胸怀,有值得欢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分享,不要为求个人的欢乐而不顾大众的欢乐,或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 4、 戒和同修 :戒是无上菩提本,百善戒为先。戒是定慧二学的根本,无戒则定慧彷佛盖在沙滩上的高楼,容易倒坍。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戒律乃是维持教团的柱石,目的都是在消极止恶和积极行善,只有遵守了禅茶的仪规才能更好的进入“禅茶一味”的境界。 5、 见和同解 :知见决定一个人或团体的走向与成败,佛教最重正知正见。但随着佛教二千五百余年的发展,不同宗派传承发展出各自的知见,佛弟子宜全盘了解,不应北传讥南传为小乘,南传否定北传为非佛说,密教斥显教为不究竟,应该互相包容。而作为禅茶文化的研究大家都应该抱着一个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的。 6、 利和同均 :大家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必须要大家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不因厚此薄彼,使之发生利害冲突,或养成营私肥己的恶习,不能使教财成为公产,致引起争权夺利的纠纷,会影响到教团的破产。不仅大家一起品尝禅茶甘露而且还要分享禅茶带给大家的法喜。[2] 禅茶与雅 正确,合乎规范是名为雅;情趣高尚、超凡脱俗、意趣深远、正而不邪都是“雅”;富贵不矜、贫贱不卑、出淤泥不染、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是谓高雅。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雅”对中国茶文化影响最深。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承禅意,禅存茶中,把茶的内在精神体验用语言和艺术表现出来就是“雅”,而“雅”所蕴涵的茶的无限“真谛”是需要“吃茶去”才能体验的。而作为“禅茶一味”的禅茶必须是传统的茶之雅与对佛法的领悟的有机结合。 禅茶之旨趣就是籍“雅”来体悟佛法之空性。宇宙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自身在内它的本体都是四大所成,即地、水、火、风这四大所成,在禅茶茶道中四大均有所表,即茶具表地大,沏茶之水表水大,给茶水加温之热力表火大,行茶道之动作或品茶表风大。禅茶虽然是“空”,但禅茶含万法。这里所指的“性空”的“性”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种不依条件(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自体),“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人们只要冷静反复推论思考就会领会,不依任何条件的绝对的独立存在的“自性”是根本没有的。佛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各种条件(缘)而生,任何事物都是“缘生则生”、“缘阙则阙”,即产生该事物的条件具备了,该事物就产生而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能产生。缘生的事物不能离缘而存在,这就叫作“无自性”,即“性空”。 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能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既利于社会,又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些人因不了解“有”的空性本质,过分执着“有”,把“有”当作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这是一种贪欲的人生,一个人对“有”看得太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那么他就会烦恼痛苦。佛法就用“四大皆空”、“万有性空”来破除他们对世间假“有”的常见。世间还有一些人,他们虽能看出“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不了解缘起事物的作用不空,相续不空,认为世界一切万物既然是虚幻的,那么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们中有的人不顾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还有的人则是消极厌世、颓废悲观。这两种人生态度才是虚无主义。佛法就以“性空妙有”、“相续不空”来破除他们执着“空”的断见。 佛法是用“四大皆空”来破除迷界的旧执着——盲目贪婪、极端自私的人生态度,用“相续不空”来建立悟界的新观念——积极奉献、造福人类的人生观。
茶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茶叶市场的拓展。那么推广安溪茶文化的方案有什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推广安溪茶文化的方案,一起来看看。
安溪茶文化的推广方案
安溪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末期。数百年来,随着安溪茶叶的诞生和发展,安溪逐步形成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茶文化。集历史、经济、宗教、民俗、礼仪、饮食、园艺为一堂,融诗词、歌舞、戏剧等文学艺术为一体,安溪茶文化已成为安溪文明的象征。为不断丰富安溪茶文化,茶乡人将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融入安溪茶文化之中,从而形成安溪中国茶叶大观园。大观园荟萃各种各样的茶文化,可谓一部茶的百科全书。 而安溪茶文化的推广已成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有关安溪茶文化的推广方案:
一、茶艺与茶道的推广
安溪茶艺以名茶铁观音沏泡技巧为典范,表达铁观音令人回味无穷的特殊“神韵”。叮咚作响的古乐声中,身着典雅华丽服装的安溪茶艺小姐款款有序出场,她们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向你展示沏泡乌龙茶的全过程,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行云流水、点水流香……
谈到安溪茶道精神,不能不提到安溪茶艺导师李波韵。他从安溪茶文化中提炼出了他的茶道精神理念:纯、雅、礼、和。李波韵认为,茶艺应了解茶性,尊重当地民俗,掌握最佳泡饮方法,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动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茶作为人类灵魂的饮品,蕴含着人的精神文化现象,使人与自然的对话变为现实。现在,安溪茶艺已不再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而是涉及到茶学、美学、礼仪学等方面,包括茶艺环境、茶艺音乐、茶艺人才选拔等。
二、茶歌的推广
安溪是茶的故乡,也是歌的故乡,勤劳纯朴的安溪人世代传唱着多情善感的茶歌。早在1988年,安溪就成功地举办了安溪乌龙茶“铁观音杯”全国征歌大奖赛,然后将征集到的歌汇编成《飘香的歌》。茶舞《乌龙茶的传说》流传于安溪民间,既充满神奇色彩又具有现实意义。历代文人墨客也“志寄茶韵、笔唤乡情”,留下许多赞美安溪乌龙茶的诗篇。民间则流传着大量茶叶生产和茶农生活的传说、歌谣和谚语。
安溪茶歌的推广,可以举办茶歌大会,邀请明星来参加,把传统的安溪茶歌向全中国推广开来,继而带动安溪茶文化的发展。
安溪铁观音是品名,并不是商品品牌,要持续健康发展安溪铁观音,必须走品牌之路,八马茶叶无疑是优秀品牌的代表。安溪茶叶品牌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持之以恒注重产品的质量。“优质、安全、稳定”是“八马”产品的基本要求。“八马”品牌的质量宗旨是:宁缺勿滥。铁观音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的质量,铁观音原料质量因产地区域不同、制作工艺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需要茶师有长期的审评经验和强烈的质量意识,“八马”企业现有多名资深的评茶师把关质量。
2. 不断追求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是八马茶业永恒的主题。茶叶是竞争性很强的行业,因为进入茶叶行业的门槛很低,所以经营茶叶的企业数量大得惊人。要想在茶叶行业立足并有所发展,只有走创新的道路。“八马”的创新主要是口味的创新。不同茶叶消费地区对铁观音口味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消费群体对铁观音的风味欣赏也是不同的,而铁观音品质又是多样性。
3.聘请明星当代言人,打造企业和产业的良好形象。
四、安溪茶文化景观的旅游推广
走进安溪,茶文化景观遍布。铁观音发源地西坪的茶园层层叠叠,满目青翠,到处是茶的海洋、绿的世界,茶叶的芳香沁人心脾。大坪生态观光茶园是全国最美最好的生态风光茶园,茶山形态秀丽,绿色无边,还有最原始的茶歌对唱。
近年来,安溪人正努力把浓厚的茶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介绍给世人。他们已规划推出休闲度假、古迹览寻和生态探幽等四条以茶文化为特色的黄金旅游线路,并新建茶叶公园、茶博览馆和生态茶园等一大批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形成具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整体。
欲知天下茶,请到安溪游。茶文化之旅定能让你忘情山水间,陶醉在浓浓茶香和醇厚的茶文化之中。
茶文化园推广策划方案
一、 策划背景:
莲缘禅茶文化园简介
依托具有1400余年历史的日照佛教文化,立足于巨峰绿茶,投资 180万元打造成占地 100 余亩的“莲缘禅茶文化园”。莲缘茶厂为原铁佛山茶厂,始建于1988年,是集名优绿茶的种植、生产、加工、贸易、科研、旅游观光、禅茶文化研究于一体的绿茶企业。可发展茶园近千亩,仅茶场的有机茶园的面积就高达400余亩。现有专业生产禅茶职工58人,年产禅茶5万斤。是江北唯一一家以生产禅茶和礼品茶为特色的发展型企业,以弘扬和发展禅茶文化及齐鲁传统礼仪文化为己任。
二、 禅茶文化,
禅茶是采用严格的融于佛法的生产加工工艺,经过特殊的茶艺表演,从而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门用茶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禅茶文化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悟,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茶味即是水味,水味即是茶味,茶水交融,密不可分。这种修行理念不仅默契佛陀的本怀和佛法真意,而且特别契合现代人的根基,是一个很好的修行法门。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从而弘扬禅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实禅茶文化,发挥禅茶文化凝集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莲缘禅茶文化成本分析:
禅茶厂:50万
禅茶文化馆:30万
禅茶素食厅:20万
禅堂:20万
禅茶宾馆:50 万
l 禅茶销售厅:5万
水电费用:略
其他费用:5万
二、 策划目标:
合理规划莲缘禅茶文化园莲缘禅茶文化布局面
迅速提升莲缘禅茶文化知名度
准确找到莲缘禅茶文化园盈利点
吸引鲁东民间绝技绝活人士
推出产品——“莲缘禅茶”
三、具体方案
1、整体布局:
(1)门口:
设置雕塑:安放一个雕刻心经的大茶壶,可以循环流水。作为莲缘禅茶文化园的标志性建筑。
(2)楼门: 两个大红灯笼标有“禅茶”字样
(3)楼门两侧: 以书法体书写“品莲缘禅茶参万法性空”置于两面,突出禅茶文化园特色。
(4)入门口:功夫茶台佛像头、佛像肚、佛像旁边金元宝;茶客抚摩佛像肚子象征着尤容乃大;茶客抚摩佛像身边的金元宝象征着财源滚滚。设有小型电子显示器,显示是第几位来书院的茶客。
[建议]在旁边设置一大的电子显示屏,能让茶客看到自己是第几位到书院的茶客,感受到其独一无二的号码,并且凡购买茶叶的游客,将号码打印在“莲缘禅茶”的包装上面,以示纪念,从而提升“莲缘禅茶”的高附加值及其销量。
(5)禅茶文化馆: 高僧及其他居士、名人字画的展示及售卖。包括莲缘禅茶文化成长历程图片实物展,讲述禅茶文化的产生、发展、壮大、成熟以及与海外佛教界的交流等。采用现代设备与先进技术,建成高标准现代禅茶文化展示园;茶史厅以实物、图表、文字等形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禅茶的起源、发展史等;茶艺厅通过茶艺表演,让游客在高雅的环境中品茗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中国禅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l
(6)禅茶宾馆:适合机关单位特别是宗教界培训、文化交流等大型活动。走系列商务主题路线,主动出击,启动商务行销战略,策划系列活动,邀请相关单位参与;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闲适安逸的商务活动场所;邀请相关媒体在此做专题节目或活动。
2、整体推广
(1)、整体定位:
佛教文化有特殊的旅游功能,能满足游客求知、求美、求奇的旅游动机,还能满足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日照是座具有休闲的生活与浓郁的文化气息相结合的旅游城市,在日照,喝茶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达官贵人还是乡村农民都喝茶,而日照以其北依青岛、西靠临沂、南接连云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碧海、蓝天、金沙滩、佛教的城市特色深得广大游人的青睐。禅茶文化园建在日照自然会有很多的卖点。
打造日照佛教文化及禅茶文化的重要基地,将佛教文化与茶叶文化联姻,走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因此我们对禅茶文化园的定位: 禅茶文化根据地
(2) 独特销售卖点提炼:参禅+休闲
(3) 整体推广语:游齐鲁圣地 品莲缘禅茶
(4) 禅茶文化园的LOGO:
识别性是企业LOGO重要功能之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不断加剧,公众面对的信息纷繁复杂,各种logo商标符号更是数不胜数,只有特点鲜明、容易辨认和记忆、含义深刻、造型优美的标志,才能在同业中突显出来。它能够区别于其它企业、产品或服务,使受众对企业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升了logo设计的重要性。
禅茶文化园作为日照佛教文化的重要基地,在LOGO的设计上,要符合佛教禅宗的意境。
(5)推广媒介选择:
在媒介选择方面,根据莲缘禅茶厂目前的现状,急需提升的禅茶文化园知名度。那么在媒介的选择上面,我们建议选择以下媒体:
公交车亭灯箱:
电视专题:
报纸广告:
建立网站:
其他:
3、莲缘禅茶
(1) 禅茶生长于山青水秀,云蒸雾绕的山东省日照市山区,日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为12.6℃,年平均湿度大于72%。日照东临黄海,北依青岛,南接连云港,西靠沂蒙山区,隔海与韩国、日本相望。昼夜温差明显,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远离现代城区的污染,山水相映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禅茶色泽翠绿鲜活、气味清香高雅、汤色清澈融和、滋味醇厚甘甜,形态美观大方的特点。禅茶不仅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而且祛肺痢,保健康。护齿明目、解渴生津,增长善根。因此饮茶便成为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
(2) 目前市场现状: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禅茶应该迎合现代市场新的需求,着力打造区域品牌,以占据市场一席之地。据了解,江浙一带茶业企业都在品牌上面下功夫。如,“龙冠”西湖龙井的生产厂家杭州龙冠实业公司为了加强自身品牌保护,就在“龙冠”品牌的基础上,同时推出注明原产地的系列品牌产品,如龙冠西湖龙井、龙冠钱塘江龙井等。
(3)莲缘禅茶卖点:
产地:江北绿茶的第一生产基地日照;
功效:清心提神之功效,护齿明目;
(4)莲缘禅茶广告语:
(5)广告表现:
(6)推广方式及媒介选择:
4、品牌连锁运营
5、各地寺院为中心的销售
6、各禅宗道场专供
7、综合的销售
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看,禅茶文化具有深远的发展内涵。这是因为
1、佛教文化的知识内涵。佛教文化中包含着的大量的经过佛教教义整合的人类文明,从中可以了解到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面貌。同时,佛教经卷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也颇具有知识的吸引力。
2、佛教文化的艺术魅力。这一魅力主要体现在佛教文化的载体上。可供游人欣赏的佛教文化载体主要有寺庙、佛像、佛事用品、佛教组织、佛教节日、佛事活动等。每一件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吸引游人进一步接受佛教文化薰陶和产生审美感受的旅游吸引物。佛教文化载体在向游人传递信息的同时调动其审美愉悦,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3、佛教文化的猎奇引导。以佛教文化为旅游产品重要内涵的旅游区域,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世界,这种神秘感对游人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4、佛教文化的情感满足。对佛教信徒和佛教信仰者来说,佛教情感需求是他们与佛教联系的纽带,这一情感纽带是吸引他们到佛教文化地旅游的重要因素。还有很多属基本意义上游人,他们只追求对佛教意识的超脱,正是这种超脱触发了他们的旅游动机,通过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得到心理补偿,获得心理平衡。从旅游的意义上说,无论是宗教式情感满足还是通过追求佛教意识超脱而获得心理平衡,都是因为佛教文化的支撑。
传媒的策略对象
个人消费者。
时尚消费:对象主要是城市青年,他们讲究情调和追求生活方式。要抓住未来消费者
的潜力,就必须吸引年轻的消费者,在时尚消费下功夫。
习惯消费:主要对象是爱茶一族,这些消费者有自己喜爱的茶叶品种或品牌,消费性
强。
功能消费者:主要是为女性或中老年人,为各种减肥茶,美容茶,保健茶等等,因此
在这种消费形式中,口碑宣传比较重要。
家庭消费:指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费。家庭消费品的购买者主要是家庭主妇,而城市女
性大多喜好逛商场。因此商场的促销活动对其吸引力极大。
旅游消费者
安溪茶文化的推广离不了旅游文化的相容相辅,可以借助旅游文化向世界各地人士推
广安溪茶文化的精髓。
礼品消费者
中国传统的三大礼品是烟酒茶。而茶是老少皆宜,且有益健康。
专业场所消费者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越多的以品茶为主要的茶艺馆、茶楼,茶馆。这里也是推广安溪文化的一大途径。
文化展示
多形态多层次类型的安溪茶文化展示
传统城镇茶文化
现代都市茶文化
现代农场茶文化
现代小镇茶文化
传统集镇茶文化
传统乡村茶文化
多层次的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安溪茶文化展示
专业:开展参与世界性专业论坛,茶王比赛,茶师培训,茶科学技术研究,茶学术交
流。
尊享茶文化:主要是茶客俱乐部,茶产品投资与收藏,茶主题房产等。
雅士茶文化:主题餐厅,酒吧,主题酒店,主题文化活动。
大众休闲型茶文化:安溪铁观音茶馆,茶市场,茶节庆。
大众观光型茶文化:安溪茶场,茶博物馆,茶市。
苏轼《琴诗》若言声在琴匣中,放在墙上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是一首著名而典型的理趣诗和禅理诗。 从哲理方面来说,美妙的琴声既来自于琴,也来自与演奏者精妙绝伦的弹奏技巧,是琴与演奏者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不可缺一。美妙的琴声是琴与手指的主客观的高度民主统一,没有琴的客观存在,就不会有美妙的琴声;没有弹琴者对音乐的精通与演奏技艺的高超,没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充分发挥,同样也不会有精美的音乐出现。诗人以琴为喻,说明了一切高超艺术的产生都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禅理方面来说,诗人以琴声来解说禅理。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是琴与指的结合,才产生了精美的琴声。一方面,不论是从单纯的琴来说,还是单纯的指来说,其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在就能发出琴声来,这就是“有”;但琴与指都是无法独自产生出美妙音乐来的,这就是“无”;另一方面,精妙绝伦的琴声却又是的的确确从琴和手指上发出来的,琴声是潜存于琴与指上的,这就是“有”。缺少了琴与指中的任何一个,也不能发出优美的琴身来,这又是“无”。正是这种“无中生有”、“有来自无”、“有无相生”、“有无结合”才会产生美妙无比的琴声来,从而揭示了“有”与“无”结合、“有”“无”统一才能生成万物的普遍道理。须知,琴声潜在于琴上,要靠指头点拨,即靠“有”的推动才能发出声来,但光有指头也无济于事,“有”必依赖“无”即潜在于琴身的音才可生出声。总之,有无相生是万物生成之本。 这首诗给我们以启示:不论是谁,要想事业上干出一番业绩来,除了客观上要有一定的条件作基础外,还需要自己在主观上的积极进取与努力奋斗,才可能创造出光明美好的人生。
一、苏轼与佛家 苏轼自命为“居士”,自称“洗心归佛祖”(《和蔡景繁海洲石室》),他的禅话被收入禅门语录,他本人也被看作是临济宗黄龙派慧南弟子东林常总的法嗣(陈中浙 著:《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而苏轼的人格和人生确实与佛家的影响有着深切的关联。 首先,佛家对苏轼的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苏轼的思想体系的形成,无疑是吸纳融合儒释道三家的结果,而佛家思想在其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论及苏轼所学时说:“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谓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由此可见苏轼思想的源流变易,他先是为吸收儒家治平思想,重实用之学,不为无用之空言。后感兴趣于道家,庄子先得其心。而贬谪黄州后,苏轼开始深受佛家影响,终以佛家思想贯通超越儒、道,能够博辩无碍,构建起卓然独立的思想和人生境界。 佛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历代文化人都对其津津乐道,但苏轼对于佛家的参究,决非泛泛而学,确是用过深心、下过苦功的,并有真实所得。下面以苏轼的几个文学作品来说明。59岁的苏轼被一贬再贬,惠州安置。南迁路上,他拜谒了当年禅宗六祖慧能光大禅宗的曹溪南华寺,写下这首《南华寺》: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诗中“本来面”“饮水自知”“指月无眩”都是禅门语。苏轼说:为什么要来参拜祖师?是要认取我的“本来面目”。我前生三世本都是佛门中人,可惜一念之差,落入尘世,招来一生忧患。今天,我在祖师面前顶礼膜拜,老泪纵横,要用这曹溪祖庭的清泉,洗尽心中对浮世的留恋。这首诗可以说是苏轼多年皈依禅门的“文字凭据”,赵朴初先生曾为南华寺手书此诗,并在款识中写道:“公作此诗时,殆已了悟前世因缘,故其诗动人,绝非口头禅语”。 贬谪黄州可以说是苏轼生命的转折点,在黄州苏轼真正开始大量接触佛学。离开黄州时,苏轼经过庐山,在东林寺拜访了常总禅师,苏轼颇有所悟,作偈一首: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广长舌”是佛陀善于说法的象征,“清静身”指佛成就的佛体,也可以指众生先天具有的佛性。苏轼在这首诗中说,一点禅心,触目菩提,许多妙悟的偈子,真非言语能道。正如《景德传灯录》中的禅门名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原惟信禅师说自己: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今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这首偈子说明苏轼也是得了“入处”的,已非普通参学者矣。 在生命的最后第二年,苏轼得赦自海南北还。归途中,苏轼买了两根大竹子做肩舆.并写了一首《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时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苏轼感叹说:我能够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走着坎坷人生路,就是因为这股流淌心中的曹溪清泉。用这首小诗,苏轼对佛家思想在自己人生中起的重要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而本文要分析的佛家思想对苏轼文学的影响,正是佛家思想对苏轼人生影响的一种真实反映。
正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样,北宋时期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期,而苏轼则是此时期当之无愧的巨人。他的存在,是宋代文化丰富意蕴的表征,他的诗、词、文表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此,笔者尝试从其禅诗词的角度分析其禅思想的发展。苏轼受禅影响颇深,并且深得禅的真味,他把老庄以无限的时空看待人生的痛苦和欢乐以及是是非非的观照方法与禅学以平常心看待人生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结合起来,终于达到了“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的禅境。苏轼的禅思想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直至化境,与其仕途经历息息相关。笔者以此为据,将苏轼的禅诗词分为四个时期,浅析其禅思想由种禅因、结禅缘、正式学禅及达到禅境的发展过程。第一期: 从嘉佑六年(1061年)入仕至熙宁四年(1071年)通判杭州前。代表作为《和子由渑池怀旧》、《凤翔八观之四》。此期他尚未习禅,但已种下禅因。第二期: 从熙宁四年(1071年)通判杭州到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发,贬居黄州前,代表作为《永遇乐•明月如霜》、《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此期他仕途顺利,结下禅缘。第三期: 从元丰三年(1080年)谪居黄州至元丰八年(1085年)复官登州前,代表作为《琴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此期他仕途坎坷,开始自称居士,正式学禅。从元丰八年(1085年)复官登州至元佑九年(1094年)再谪惠州前,所作不多,禅思想变化不大,在此不作论述。第四期: 从绍圣元年(1094年)谪居惠州到终,代表作为《独觉》。此期再陷逆境,但却自得其乐,禅思想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至高境界。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所处的北宋,禅宗发生重大变革。一方面,禅宗进一步与儒、道融合,向世俗靠拢;另一方面,从惠能的不识一字转变成禅僧的能诗善画,以有字禅代替了无字禅,以讲禅理代替了讲哲理,以含蓄朦胧代替了直接清晰。这些变革无疑和士大夫的心理、情趣、修养相投合,居士思想极为兴盛。以至苏轼云:近岁学者,各宗其师,务从简便,得一句一偈,自子证。至使妇人孺子,抵掌嬉笑,争谈禅悦……余波未流,无所不至。宋代深厚的学禅之风对于“莫不毕究”的苏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值得一提的是苏轼是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士大夫阶层的一员,是读了《庄子》后大发感慨“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的儒士,禅宗与儒、道进一步的融合为苏轼学禅提供了前因。禅宗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和“明心见性”的自我解脱方式对于不拘一格、不合时宜的苏轼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除了整个社会风气外,苏家几乎人人学佛或禅的家族环境对苏轼学禅不无影响。其弟苏辙言“老去在家同出家,楞枷四卷即生涯”,被灯录列为上蓝顺禅师法嗣。其父苏洵被僧列为居讷法嗣。母亲程氏也笃信佛,逝后遗言其佛像供奉从林。妾朝云临终仍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苏轼生于景佑四年(1037年),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因母丧回川,嘉佑六年参加殿试,对制策,入三等。初入仕途的苏轼志得意满,诗歌创作进入第一个活跃期。代表作《和子由渑池怀旧》,寓理成趣,预示了禅能入其心。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据查慎行的苏试补注,飞鸿留爪,取自《传灯录》中天衣怀义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能解向中行。”苏轼借这一禅曲感慨人生如鸿飞,短暂无常。由此诗可见,年轻的苏轼已经思考人生,并体验到人生无常。从意识形态上说,禅宗是一种体悟人生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生本来空寂,皆如梦幻,人应随缘自适。无论苏轼是受禅影响后发出此感还是与禅的不谋而合,都显示了禅对其已经或可能存在的吸引力,换言之,苏轼已具悟根。其实,此期的人生无常之感也是他后一期“如梦”、“安心”等禅思想的源头。正因为思考人生,体验到人生无常,才会感觉一切“如梦”,而在“如梦”的人生中,“安心”才是真正的“道”、“药”。如果说《渑池情旧》一诗尚有可能是苏轼仅有感而发,不谋而合,并未深谙佛典的话,那么同期写下的《凤翔八观》之四——《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则可确定苏轼至少研读过《维摩诘经》。诗中云: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苏轼将维摩诘誉为“外生死”“浮云随”的至人,可见他对这种随缘而安、自然自在的居士风范的向往。而他所向往的这种人生态度正是禅宗所吸收并推行的。可以说苏轼的乐观、洒脱、自在的处世根源之一就在维摩诘居士身上,东坡居士何尝不是第二个维摩诘呢!从对这一时期的分析可见,禅宗和苏轼双方都已有了苏轼悟禅的因。禅宗的发展进一步本土化,其人生观适应士大夫的品味;从苏轼看,他已思考人生并归结到人生无常,崇尚维摩诘居士,有了悟禅的根,禅因已生。二.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担任杭州通判,并在此结下禅缘。宋时的杭州寺院林立,名僧众多。苏轼向来交游广阔,以至后来苏轼在惠州时曾说“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这一时期的禅僧,不像六祖惠能那样不通文字,相反,他们是“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就”“学行皆高”,这也是他们能惺惺相惜成为至友的原因。这些禅僧都鄙弃清规戒律,多不拘形式,对“顿悟”的追求,不仅使他们超然、淡泊于世事之外,更让他们投身于现实平常事中,而自得其乐。可以说,顿悟的结果,不是指向彼岸世界,而是指向现实人生,使其在本不满意的现实生活中心理得到平衡。暂且抛开禅僧及其思想对苏轼长期的影响不论,先谈一谈这一时期,苏轼禅诗词特色并由此可见的禅思想倾向。首先,表现诸行无常等禅理的诗词在数量上和内容上比上一时期都有所发展。如《腊日游孤山访惠施惠思二僧》、《泗川僧伽塔》等,从中可见苏轼的禅思想主要体现在“如梦”和“安心”两方面。“如梦”是大乘十喻之一,也是禅宗人生观的体现。禅宗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禅师说“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作于1087年《永遇乐•明月如霜》云: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异乡羁旅、天涯飘泊的苏轼感叹如此美好夜景却不为人知,触景伤情,慨叹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的无常世事,就像是一场幻梦。“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倾去来今”!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虽有上述长叹“人生如梦”的作品,但这并非完全的消极,相反,苏轼在感受过去的事如梦如烟的同时,依然对眼前和未来的事充满生的热情,如同时期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写出猎体现作者保卫边疆打击敌人的坚强决心,气概豪迈。其实也正是因为苏轼能感受到人生如梦,才能以豁达的态度对待沉浮人生,而这种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似是而非的境界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才是禅的真味。“安心”是这一时期的又一“悟”。作于1073年的《病中游祖塔院》体现了这一倾向。“安心”是禅语,出自《景德传灯卷》卷三。二祖慧可向达摩求法,“光曰:‘我心未安,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禅者认为求安心即在自己,不用外求。此时苏轼虽在病中, 依然觉得自然界是绚丽多彩的,有“紫李黄瓜”,更认为“村路香”。“安心是药更无方”,“安心”是一剂良药,让苏轼淡然的看待如梦的人生,安心于这一无常的生活。其次,表现禅家寂静空寒意境的作品也较多,颇得禅趣。此时的苏轼刚过三十五岁,对世事浮尘感受渐深,更注重心灵的体验,寻求心理的平衡和解脱。此期他并未认真、刻意的习禅,但安心于人生使他能清静下来,体味寂静空寒的禅趣。《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们二首》是其中之一:草没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门。拾薪煮药怜僧病,扫地焚香净客魂。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年来渐识幽居味,思与高人对榻论。长嫌钟鼓聒湖山,此境萧条却自然。乞食绕村真为饱,无言对客本非禅。披榛觅路冲泥入,洗足关门听雨眠。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此诗作于熙宁五年,描写水陆寺幽寂环境和寺们淡雅生活,表现了以豪迈著称的他内心细腻的一面,这种细腻让他能敏感细致的观察周围世界,重视内心感受则令他用理念来体味沉淀它。这和禅者的“向心求法”如出一辙。尚需指出的是,这种“渐识幽居味”“关门听雨眠”的识禅入禅的情趣颇入修禅的物我和一境界。但苏轼习禅却不为禅所缚,即使“冥坐”同样能悟禅,这也是禅能和儒道相融的前提。如果说上二首中的幽寂空寒仅得禅趣的话,那么可以说《书双竹湛师房二首》更显现出他对禅的羡慕,是日后他深入接受禅宗的先声。诗云: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此诗作于熙宁六年。苏轼将自己的仕途比作“高屋”,正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高处不胜寒”一样,是“冷飕飕”的,听着“暮鼓朝钟”和“萧萧雨打窗”,看着“白灰”“红火”,让本欲作“江湖一钓舟”的苏轼感慨羡慕不已。他对这种幽冷清静、简朴淡雅的生活的向往,也正是对以这种生活方式处世的禅宗的向往。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苏轼和禅宗开始结缘。一方面,苏轼和诗僧交流唱和,相互影响;另一方面,苏轼写了大量颇含禅趣,羡慕禅者随缘自适、清静淡然生活方式的禅诗。可以说,这一时期完成了他吸收禅思想在感性上的准备,为其日后能和禅宗相融打下了基础。“乌台诗案”后,苏轼开始深入地体味这些禅理。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是一位“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人,他“不顾身害,尽言其隐”。正因为他“寒枝不肯栖”才落得“寂寞沙洲冷”。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乌台诗案”,苏轼因诗被陷,于元丰三年贬居黄州。这成为他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逆境的开始。“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五年的谪居生活,苏轼的思想有了较大变化,禅对其影响很大,并正式习禅。1081年,苏轼开始在东坡耕田,作下《江城子》一首后,自号“东坡居士”。“东坡”这一号是苏轼借白居易曾居住的忠州“东坡”之名命名自己垦殖的黄州东门外十余亩的荒地。显然,苏轼很欣赏香山居士淡然的人生态度,曾写“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将自己比作香山居士,认为两人的道根是相同的,皆有佛缘。据《辞海》解,居士一一词来自梵文,是佛教名词,音译“迦罗城”,意译“家士”。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用以称呼在家的佛教徒。至今,在家学习佛的男女也称作“居士”。苏轼效香山居士等人的前例,也自称“居士”,可见他此时已正式的居家习禅。此时期,已正式习禅的东坡居士所作的禅诗词更重禅理。他除了依然有表现人生无常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有表现禅趣的“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更突出的是些纯说禅理的诗。作于1082年的《琴诗》是其中一首,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借问琴声的来源,表达人间万事万物要因缘和合才能相生的禅理。可见,作为佛教理论基石之一的缘起说已深入苏轼的心中。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迁汝州,路经庐山,与东林常总长老同游并作下《赠东林总长老偈》,同时作下了著名的禅理诗《题西林壁》和《庐山烟雨》,先看《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该诗历来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这是引禅典,说禅理的诗;一种认为这仅是发自灵性的山水诗。在此我倾向于前一观点,首先,作此诗时的背景适作禅理诗。《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庐山”条自述“最后与总长老同游西林”,“西林”指西林寺,是座古刹禅寺。与禅师同游,题于禅院壁上的诗引禅典,讲禅理是很自然的受环境的诱发。其次,诗境和禅境相契合,应是以诗喻禅。“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可指学禅并不在禅中,而在禅外的生活中,正如在庐山并不能识其真面目一样。而《庐山烟雨》则说尽了“平常是道”的禅理。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体悟到,有着种种盛誉的物象本质上是平常的,正如佛也是平常的一样,这平常的物,平常的人,平常的心才是道。有了这份平常心,才会在大喜大悲,宦海沉浮中不沮丧、不颠狂、不颓废、不发热。而他的这种感悟在词《定风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诗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该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词中流露出作者豁达洒脱的处世精神,忧乐两忘的开阔胸襟,一个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忧患所扰,以平常心看待一切的居士形象跃然纸上。而这一形象一直贯穿到此生的终结。此期,谈禅理的诗具有突出的地位。一方面,诗的形式更得禅的机诮味;另一方面,诗的内容超出前两期禅诗词的感性的人生感悟,开始进行理性的思索。然而此时的苏轼勤学佛经,体悟禅理,却毕竟“只缘身在此山中”,虽感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庐山烟雨浙江潮”,这种平常心乃是道,但依然有“归去”之念,想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实践上依然处于“求”的阶段,仍未能洒脱地应用于人生。四、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作为“元佑党人”贬至广东高山南郊,谪居惠州,开始了七年的再谪生活。如果说,第一次的贬谪苏轼体悟到“平常心是道”,那么可以说,这第二次的贬谪,从贬居惠州开始的日子就是他实施“平常”的时期。一方面苏轼仍不减幽默和乐观,和朋友继相往来,赠诗酿酒,过着自然悠闲的生活,发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另一方面,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和能力,积极的为百姓做日常的实事,如出资建东西新桥,建议引满涧山滴水岩的水入广州,使居民喝上泉水等,这都是他做平常事的体现,毫无贬居后的消极色彩。可见其悟禅已达到了无乐无不乐的境界。应该说,此期他的禅思想进入了成熟的忘我期,“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成败皆空,荣辱皆忘,已经从禅理中走出来,走入现实生活,是不消反长的表现。苏轼再谪至海南所作的《独觉》是其禅思想达到极致的表现,也是他一生禅思想的终结。诗云:……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是其中的精华。该句在《定风波》中曾用过,只不过,当时仍有“归去”之想,而此时则是苏轼自己终其一生后,切身体验的禅境。六十老翁的东坡居士所达到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他在二十五年华所推崇的摩诘居士的“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的境界何其一致!三四十年前,刚入仕途的他就被这境界,被这种居士风范所折服,随着他对禅学的深入和体验,终点回到起点,他最终达到了这种境界。可见,对这禅境的追求贯穿了苏轼禅思想的始末。“也无风雨也无晴”是“无缚无解,无乐无不乐”的禅者才能做到的,而达到这一禅境,就是有一颗“平常心”,以这颗平常的心对待顺与逆,忧与喜,最后无顺无逆,无忧无喜,心境平和。也正是因为苏轼有了这颗平常心,他才能在大荣大辱、大喜大悲中保持自身的本性,不为外界所扭曲,依旧幽默,更加洒脱豁达。由此可见,禅宗对苏轼的影响并不是消极的,相反禅宗使他解决了个人与社会、出世与入世、悲与喜等之间的矛盾,使他形成了以“也无风雨也无晴”为经,以“安心”“平常心是道”为纬的特有的禅思想,使他能洒脱地对待生活,笑对人生。当然,苏轼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受传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的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从根本上说,苏轼首先是个积极入世的儒者,他从儒家出发的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使他对佛家的懒散和老庄的放逸有所警惕。虽然向往禅境,但他胸膛里却藏着一颗被功名利禄激荡着的雄心,在他的脑海里也翻腾着世俗人情的波澜。因此,虽屡遭挫折,但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应该说苏轼习禅是以不伤其儒学观为条件和范围,或者说,苏轼最终使禅融合入自己的思想,形成独特的儒释道于一体的思想。纵观苏轼禅思想的变化,是一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三阶段两转变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谪居黄州之前的两个时期,此时,苏轼已能发出“年来渐识幽居味”颇得禅味的感叹,是对禅自然的、感性的体悟阶段。第二个时期是谪居黄州、自号东坡居士至贬谪惠州之前的这个时期,此时,他已经正式从东林总长老学禅,所作的禅诗已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之类富含禅理的作品,处于对禅的有意学习、理性的认知阶段。第三阶段是谪居惠州直至一生之终结,此时,苏轼已不仅在理性上悟禅,更在行为上身体力行的实施它,处于重新升华的感性阶段,洗尽了禅理的束缚,行平常之道,达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实质上,说苏轼学习并吸收了禅宗的观点,倒不如说他吸收并达到了禅宗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即淡泊于世事,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使他一生都能保持乐观,无论多么坎坷依然胸襟坦荡,既不完全的出世避世,也不执著的入世媚世,而是万事皆随缘自适,“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也正是他晚年诗文“不见老人衰惫之气”⑨的原因。禅宗给了苏轼沉静的思考习惯和“平常心是道”的人生哲学,这不仅丰富了其思想体系,而且对其创作的积极作用功不可没。禅的本性是不受约束,自然天成,这也正是苏轼诗文的特色。思想的自由不仅让天纵奇才的他能“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乎踏九州”,更使其最大的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诗、词、文、书、画等各方面都达到了至高的境界。“禅宗没有任何形式的教条,没有至高无上的神,他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行为的方式”。归根到底,苏轼是吸收了这种观察、生活、行为的方式,达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
医学检验主要分为标本处理组,百体液检验组,免疫检验组,生化检验组,血液检验组,微生物检验组,还有PCR组,所以论文的写作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本篇文章就向大家简略验论文怎么写,希望对大家写作此方面论文时,有所参考作用一、医学检验论文写作要点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二、论文写作的技巧(一)优秀论文的要素 :1、正确选题;2、合适的切入点;3、简洁明了;4、说清自己的贡献;5、可靠的 /可重现的结果;6、可重复的过程;7、好的文章结构和逻辑流程;8、精选的参考文献(二)优秀论文的误区:1、Idea 越多越好;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3、数学、理论和公式越复杂越好--显示自己的聪明;4、追求最好,史无前例;5、显示权威性,引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论文。(三)写文章的条件 :1、与研究工作相关,确实有了好的想法,不是为了写而写;2、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对学术界有贡献;3、实验成熟,经得起检验;4、已经需要记录下来和其他人分享(四)写论文的要点 :1、写出 3~4 层的纲要反复修改多次。2、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工作。3、要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4、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5、讲明自己工作与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及其实际应用前景。6、最后写 Summary 和 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三、医学检验论文的写作原则1、强化目的原则。在完成检验医学科研论文选题时,首先须明确选题目的,要求具体、明晰,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寻找切合检验医学理论研究或实践探索的突破点,防止观点笼统、范围过大、普遍撒网等现象发生。2、重视创新原则。创新是检验医学科研论文的生命线,没有创新的科研选题就没 有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其研究成果也是低水平重复,对检验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极大的浪费。3、满足需求原则。要以检验医学的实际需求为根本点,应瞄准社会医疗实践的大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实践探索和开发性、应用性研究。4、发挥专长原则。不同的检验医学人才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思维辨别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等,在确定科研目标时,应区别对待、扬长避短、发挥专长。5、实践证明,一个对所从事的检验医学学科专业缺乏兴趣的检验人员,将无法在检验医学科研工作中取得相应的成就;相反,当个人专长与医学实践密切相结合,将激发出巨大的工作激情,并获得满意的科研成果。6、紧密结合临床原则。医学检验研究的是人体复杂的多种生理和病理指标,须加强与临床相关科室的紧密合作。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和化学 方法 、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检验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层医学检验质量提升策略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验技术开始增加,这也对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检验科人员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能够对多种标本进行正确的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准确数据。 文章 对现有的基层医学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基层;医学;检验质量;提高;思考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对临床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能为医生对疾病作出诊断提供最有力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而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1]。因此,浙江省慈溪市长河中心卫生院就如何提高基层临床医学检验质量进行了探讨。
1医学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
1.1检验人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
医学检验名义上是作为一个医院的辅助科室,但它在医院的医疗活动中却是必不可少的科室。对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做好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能够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治疗效果。但工作人员思想上缺少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对于检验质量一事缺乏关心。在日常工作中,若缺乏工作责任心,则不能够对患者进行适当爱护与交流,因此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现状,难以为疾病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部分老资历的检验人员,对于出现的新专业知识不加以学习,原有的专业知识开始旧化,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操作水平不足,降低了检验水平,增加了在操作中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医院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培训,供大家交流学习[2]。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意识也严重不足。现代医学对于医学实验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标本采集、化验,为了对人体疾病进行治疗预防或者对人体的健康指标进行评估,而是要求实验室能够对所得出的结果做出合理解释。临床科室之间也应该增加联系,以便对病情进行了解,来确认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2临床检验标本采取不规范
临床检验标本的采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检验质量的高低,而全面质量监控则分别包括三个阶段———实验之前、实验中和实验之后,实验中或多或少会存在误差,而实验前的误差占据总误差的68%,这也使得在实验之前采集临床检验标本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医检人员由于自身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不足,在采集标本时,不能根据不同的项目选取最佳采取时间。如果医检人员不能意识到而选择错误,则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另外,医检人员也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来选取对应的抗凝血管,如果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方式来采取标本,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验收标本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规范 措施 验收,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要按照拒收制度退回,并做好记录。送检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应该按要求保存好[3]。
1.3不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在实验之中需要比较严格的操作流程,而在产品质量的检测过程,因为检验方法、人员职业素质、仪器设备状况、医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纵然是技术娴熟的工作人员,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试样进行反复多次的检测,也不可能得到完全一样的结果,这说明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是存在误差的。但是部分检验人员在实验之中却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规范操作,使得误差范围大大增加。检验人员需要详细掌握检验的注意事项和检验仪器、试剂的使用方法,并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加强制度管理,保证管理有章可循,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监管,赏罚分明,充分调动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实验环节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利于检验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高检验人员的个人能力。特别是一些检测成本不高的检测,这种方法值得应用[4]。
1.4阶段性质量监控不能保障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一定要做好,在排除多种因素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之后,再对采集和处理的标本进行重点监控。认证了解分析的质量控制工作,同一时间还要参加卫生部门临床检验核心部门的测评。工作之前要对运用仪器设备进行查看并做好维护工作,务必要把实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对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一定要做好,出口管要进行认真的执行检验,检验结果要反复核对,切不可因为医检人员自身因素而不对检验结果进行核查。医检人员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也要做好保障,如果不能相互协调,可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进展。
1.5实验 报告 不能及时登记或者忽略
在实验之后,要及时将结果进行登记并把报告送至患者或者相关科室。若实验报告不能够及时送达,很可能造成治疗时机的延误。部分医院可能会对实验结果忽略或者不重视,因而不进行登记。其实从实验结果来看,登记一方面可以方便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询问,一方面可以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数据得出有价值的科学依据,便于研究[5]。
2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
2.1提高效率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型设备。现代仪器具有自动化和网络化等特点,能够严格执行质量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检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应用以及检验工作者系统化的培训,使得检验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同一化。现代全自动分析仪器可以同时进行上百项常规和非常规检验,所以,传统管理模式应该随着高科技设备的介入持续改进,及时更新观念。资源共享主要是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的仪器为主,调整专业小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试验室,使得报告的完成能够更加迅速。仪器设备的集合管理,可以完全利用已有设备的工作功效,降低分析成本,使得患者的标本周转和检验分析时间降低,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数据,提高患者的康复度。
2.2加强质量控制
对于室内的质量控制要严格认真做好,保证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对于在实验操作途中批间和日间标本的检测结论差别要做好记录。实验的经过和实行要采取全方位监控管理,若出现失控事件则要及时控制并分析失控原因,做好整改措施,填写相关报告,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检验质量。
2.3仪器的日常管理和正常运用要有保障
目前检验科越发重视自动化,科内主要运用国内行政部门确认注册并且合格允许使用的仪器。因此要创立专门的小组,负责健全仪器的管理,对仪器进行登记注册、并签字。小组成员要按照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的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运行[6]。
2.4提高水平和加强学习
学习内容主要关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等,检验科应该定期开展培训,每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要予以奖励,表现较差的则要予以惩罚。
3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检测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了较大发展,而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而现今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期,主要以实验室的技术创新为基础,展开许多新近的医学成果。目前基层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医院落实好相关制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医学检验质量可以顺利提高。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文献
[1]陈川,范红,陈波,等.基层临床实验室检验资源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2):32-33.
[2]张国伟,苏琴,赵霞.对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建议[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7):2263-2264.
[3]刘冰,陈宇林,陈华根.基层医院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28-1530.
[4]刘健,李帧玉,曹琦,等.浅析基层疾控中心临床医学检验管理[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3):79.
[5]宋颖,王青,李泳,等.上海市2010年部分基层医院血液检验质量分析[J].检验医学,2012,27(10):840-843.
[6]刘艳,刘丹,黄泽智,等.高等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34-2935.
医学检验本科生 专业英语 教学分析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医学检验专业 医学英语 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使用英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主要讨论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医学英语;英语教学;医学检验
当今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是英语,它也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科技资料的85%,医学学科的前沿性文章以及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都是使用英语[1]。因此,对于高水平人才来说,不仅需要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很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本科生英语教学的核心工作便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本文探讨了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方法。 教育 部2004年颁布了大学生英语教学相关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关于“更高要求”的内容是:学生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所学专业的讲座;能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较为流利、准确的对话或讨论[2]。各高等医学院校为了这一目标,均加大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首都医科大学于2010开始招收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在第一届本科生教学就开展了医学英语课程。至今已有三界毕业生,现将检验医学英语教学 经验 总结 如下:
1更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很多高校医学英语教学中老师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一老模式,教学模式陈旧,内容单一,难以适应医学生的学习需求。教研室摒弃老套路讲授课文和练习的旧模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程开展之初,教师就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均按小组完成。例如,在讲授文献阅读时,课前学生小组按要求查阅文献,并将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包括有哪些文献库、如何选取关键词、如何获取全文等;课上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请各组分享经验;课后小组共同总结课上内容。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间的协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多种教学模式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3]。教学内容相关视频、动画、图片等的展示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度,改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利用PPT代替板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形式,它通过创设最佳情境和展现感性材料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配合动画和英语讲解血栓的形成,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接受了英语环境的熏陶,这一方式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有明显的作用。
2提升专业英语教学地位
目前,普通英语在大部分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体现在教学时数上,其与医学英语的比例超过了4∶1[2]。这一比重对于学生对于医学英语的掌握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教研室将专业英语教学设置为一学年,增加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专业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内容主要包括课文词汇听读,以及挑选课文中难度适宜的 句子 让学生做英译汉练习。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文献教学中,在向学生解读各种类型、体裁和风格的文章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工具收集并阅读外文资料,在课堂上分析讨论在课外阅读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3任用医学专业老师开展专业英语教学
一直以来,在我国,都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承担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而医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复杂科学,即便英语水平很高,但不了解医学的专业知识,是难以胜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因此,教研室选择英语水平较高且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年轻教师承担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并通过对这些老师的培训,充分弥补了英语老师专业知识缺乏的不足,直接改善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目前,教研室拥有12名专业英语教师,其中医学博士5名,硕士7名,具有较好的医学背景;同时这些教师100%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英语水平较高。
4编写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英语教材
教研室从临床需求和教学安排出发去确定教材中例文的选取和排序。针对专业为检验医学的本科生,更加侧重于医学 科普知识 的选材。并配合其专业课程及实际需求,诸如血常规检查、体液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微生物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等内容在材料中都有涉及。选取的文章均来源于临床一线工作,医学词汇学均为临床应用的词汇。在编写时虽参考了国外原版教材,但不是将国外教材进行了全文翻译,采用符合中国学生学习习惯的编写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在每个学期均安排了2~3节文献阅读课,解决学生查阅文献的问题,为学生查阅文献提供帮助。每一章包括医学 英语阅读 和词汇两大部分。通常,教师通过长句检测学生的基础英语,对于不具备独立分析长句能力的学生,教师可协助他分析理解相关内容和结构,达到强化基础英语的目的。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思想便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学生发问,教师解答的形式,如此便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在词汇部分的学习中,30组重点专业词汇构成一个单元,通过对这些专业词汇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对于英文英语医学文献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也为学生在记忆和运用这些医学文献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三届临床检验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在参考与借鉴 其它 专业医学英语教育经验,形成临床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发现很多不足,还面临以下挑战:
(1)现行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急需修订。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大纲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其中特别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明确教学目标和需要达到的教学成果,对每学期每堂课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进行具体要求。只有有章可循,才能将教学模式正规化,从而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2)提高教师的英语专业化水平。目前教研室的医学英语专业其自身专业均为医学专业,语言方面的造诣不深。因此,加强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鼓励他们学习医学英语听说、阅读、翻译、写作,同时组织英语教师给予英语教学方面的指导。总之,加强课程内容与医学专业知识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参与、体验的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努力的方向。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文献
[1]余波,李莎莎,林振浪.医学院本科阶段医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探讨和经验总结[J].浙江医学教育,2009,8(1):13-15.
[2]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1):23-25.
[3]蔡耿超.《医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3):295-298.
[4]赵晖,吕虹,李虓,等.检验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4):57-58.
[5]吕虹,宋蓓,康熙雄,等.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41-43.
有关医学检验毕业论文推荐:
1.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生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3. 大专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4. 医学检验技术论文
5. 关于医学检验的论文
6. 有关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你看看这是不是你需要的类型论文,不过我还是建议只是参考,自己写最好了。 干细胞作为一种既有自我更新能力、又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近几年来,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9和2000年,世界最权威的美国《Science》杂志连续2年将干细胞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列为当年的10大科学突破之首。美国《时代》周刊认为干细胞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同时成为新世纪最具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领域。为抢占这一科技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紧研究开发,并已取得应用性成果:2005年10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已批准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入人体大脑;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报道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塞的204例临床病例的研究报告,其结论是干细胞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效果,是没有任何现有临床药物能达到的;日本在2000年启动的“千年世纪工程”中,将干细胞工程作为四大重点之一,于第一年度就投入了108亿日元的巨额资金;瑞典、巴西也于2005年通过立法继续支持干细胞研究,并于2005年进行一项多中心1200病例的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干细胞技术作为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将可能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给无数疑难病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按照科学家描绘的美妙蓝图,通过干细胞技术的有效应用,今后更换人体器官就像给汽车换零件一样简单,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都将可以更换,即使患上绝症也能绝处逢生。其实,干细胞技术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极其诱人的前景,而且其对动物克隆、植物转基因生产、发育生物学、新药物的开发与药效、毒性评估等领域也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干细胞技术是世纪之交最为引人注目的科技成果,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预示着生命科学研究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参考资料:
干细胞是一类能反复复制和分化成各类次生细胞的细胞。它们在分化过程中越来越自成为一个谱系,直至只形成一种细胞。其实,任何一种可分化成几种功能较专一的细胞的普通细胞都可被看成是干细胞。当然,干细胞也有不同的等级。有些干细胞能够大量复制,但分化能力有限。在这类细胞中最主要的是全能干细胞。单个全能干细胞能持久地维持完整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而能分化成几种细胞系的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干细胞产生人血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关键组分,分离和操纵干细胞将能开辟治疗癌症、免疫系统缺损症以及其它病症的新方法。本文简述造血干细胞及其应用前景。在人的胚胎里,造血干细胞首先出现在卵黄里,随着胎儿的发育而迁移到肝。血细胞是在胎儿的肝里产生的,但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在骨髓里产生血细胞了。现将血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列于图1中。由此看出,干细胞形成了血流里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包括把氧运送到全身的红细胞、防止伤口流血不止的血小板,以及免疫系统里能抵御外来组织、病毒和其它微生物侵袭的各种白细胞。在这里还应说明,血细胞的起源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在此就不做叙述了。干细胞因故(例如,化学治疗、辐射或疾病)受到损伤,就会危及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可以采用移植骨髓来治疗干细胞受到上述损伤的病人。不难想象,对干细胞的彻底了解对改进骨髓移植法、开发治疗癌症、艾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提供了良好的方法。1961年,J.E.Till和E.A.McCulloch对干细胞存在处所及其功能作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他们用致死剂量的辐射照射小鼠以破坏其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然后给注射遗传上相容的健康的小鼠骨髓。12天后,取出受辐射小鼠的脾,并计数脾里生长的造血细胞的集落数。结果发现,小鼠脾里的集落数和原先注入的干细胞数是相对应的。从骨髓里分离干细胞也并非容易。Geral J·Spangrude等利用一系列单克隆抗体对小鼠骨髓里细胞进行了分类。鉴定出了骨髓细胞中总数不少于0.1%的亚细胞群,它们能维持和重建受致死性辐射小鼠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Ihor R.Lesmischka等也在小鼠胎儿的肝细胞里发现一个亚细胞群,这个亚群里含有全能干细胞。此外,Curt Civin和Charles Baum等研究小组在研究分离人的干细胞方面都建立了很好的方法。研究干细胞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血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人们应该能够控制干细胞的分化和诱使多能性干细胞的复制。关于干细胞的分化存在两种观点:“决定论”和“随机论”。前者认为,包括激素在内的外来因素影响诱导干细胞的分化;后者认为,自我更新或分化以及遵循哪个谱系的决定都是随机的。David W. Golde最近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发育的随机论和决定论并不相互排斥,两种机制可能都存在。在干细胞的行为研究方面,曼彻斯特pasterson癌症研究所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开发了一个系统,可使干细胞在实验室里存活,从而可以观察干细胞在和人骨髓相似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有关激素因子如何调节造血和骨髓环境以影响干细胞活性的新细节。其中干细胞因子特别引人注意,它能和由细胞癌基因c-kit产生的受体相互作用。干细胞能够重建免疫系统。目前,采用移植干细胞法对许多种疾病进行了治疗,如严重的结合性免疫缺损综合症、巨噬细胞障碍的代谢疾病、地中海贫血症、镰刀状红细胞病、范可尼贫血症以及白细胞的严重缺酶症等。采用骨髓移植法移植干细胞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不相容问题。目前解决的办法是采用自体移植或移植组织类型相容的同胞兄妹的骨髓。近20年来,人们已经清楚,脐带血里含有血细胞的前体──多能性干细胞。目前,脐带血在婴儿出生后即被丢弃,而这些血都可能成为有用的干细胞的来源。从理论上讲,这个干细胞可供人终生受用。如能贮存许多人甚至所有人的干细胞,尤其是贮存在人出生时收集的造血性干细胞,则在急需进行自体移植时立即可以得到贮存的干细胞。总之,通过对干细胞各种行为的研究,已经为在医学上令人头疼的多种疑难病症的治疗提供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可行的方法。这在医学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干细胞药物是利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定向分化来培养新的,正常的和年轻的细胞,组织和器官。 通过特殊的移植技术将其移植到体内,以替代正常或异常死亡的细胞,从而恢复身体功能
2019年中国干细胞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预计2026年可以达到XX亿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XX%。
本报告研究中国市场干细胞药物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重点关注在中国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全球及本土干细胞药物生产商,呈现这些厂商在中国市场的干细胞药物销量、收入、价格、毛利率、市场份额等关键指标。本文也同时研究中国本土生产企业的干细胞药物产能、销量、收入及市场份额。此外,针对干细胞药物产品本身的细分增长情况,如不同干细胞药物产品类型、价格、销量、收入,不同应用干细胞药物的市场销量等,本文也做了深入分析。历史数据为2016至2021年,预测数据为2021至2027年。
——《2021-2027中国干细胞药物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增殖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为此我为大家认识干细胞行业分析,欢迎参阅。
干细胞行业分析篇一
一、 干细胞知识介绍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增殖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主要来源于脐带血、骨髓、外周血、脐带、胚胎以及牙髓等,能培育成肌肉、骨骼和神经等人体组织和器官,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先天性代谢疾病、某些实体肿瘤、糖尿病、心脏病和脑瘫等多种疾病,具有非常广阔的医疗用途。通常所说的储存脐带实际上是指储存脐带中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而储存脐带血实际上是指储存脐带血中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产业是指依托于干细胞采集、储存、研发、移植、治疗等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人类各种医疗和应用目的的行业种类的总称。干细胞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生机无限的经济增长点,蕴含着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干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按发育进程又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不涉及伦理学中对胚胎的争议,其研究更为迅速,脐带血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都属于成体干细胞。
二、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HSC)和间充质干细胞(MSC)是目前在治疗方面最为安全有效和应用广泛的成体干细胞。目前脐带血干细胞应用目前比较成熟,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本身可能存在基因异常,可能会引发病症;二是脐带血的造血干细胞含量较少,尚不足以为多数成年病人提供满意的干细胞数量;第三,具体应用也牵扯配型的问题,否则会形成免疫排斥。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自于脐带组织,具有分化潜能大、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等特征,而且无道德伦理问题的限制,在连续传代培养和冷冻保存后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易于工业化制备,可作为理想的中心细胞用于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因此有可能成为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多能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区别如表所示。
干细胞国际发展现状
1、干细胞相关药物
韩国
2012年2月,继韩国获准生产全球首例治疗冠心病的干细胞药物Hearticellgram-AMI之后,第二例干细胞治疗药物也有望不久获得生产许可。韩国食品药品厅表示或将于本月中旬批准Medi-post公司的软骨再生治疗药物Cartistem和Anterogen的肛瘘治疗药物Cuepistem(音译)等的生产许可。报道称,Medi-post公司的Cartistem是利用从脐带血液中抽取的干细胞为原料生产出的专门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和受损的膝盖软骨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Cartistem不是使用患者本人的干细胞,而是利用他人的干细胞,所以若获得生产许可,将会成为全球首例利用他人干细胞生产的治疗药物。其优点是可以批量生产。 Anterogen的Cuepistem是从患者本人的脂肪组织中提取的干细胞制造出来的治疗复杂性克隆恩氏并发肛瘘的药物。据介绍,若Cartistem和Cuepistem获得生产许可后,可以在1-2个月内上市。
加拿大
2012年5月17日位于哥伦比亚的奥西里斯诊疗公司(Osiris)宣布获得加拿大卫生部对其干细胞疗法药物Prochymal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美国
截至2012年3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式登记注册的干细胞临床试验已达3985项,治疗涉及的疾病达100多种。其中,只有两种干细胞新药获得批准。
2、国际干细胞库的发展
在2009年12月发表在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的一篇文章中,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副教授、麻省综合医院白血病研究项目的负责人Karen Ballen指出:在过去的20年间,全世界约有40万份脐带血储存在公共库中,其中约
1.4万份应用于无亲缘关系异体的临床治疗。而储存在自体库中的约90万份脐带血,仅有约100份应用于自体移植。截止到2008年底,全球23个国家的36家公益性非营利脐带血库已成为NetCord成员,其中以纽约血液中心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为目前世界上库容量最大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据统计,全球主要国家已建立100多家公共脐带血库和超过300家的家庭(自体)脐带血库,保存无关供者脐带血干细胞超过30万份,自体储存脐带血超过150万份。
3、脐带血移植
2010年,世界各国宣布进行中的干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有4000多项。美国目前是干细胞产业化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美国的干细胞工程已经形成价值100亿美元的产业,并以每年25%的速度急速递增。干细胞独特的疗效是目前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所不可比拟的,应用潜力及社会价值极其巨大,世界各国都在这一领域研究开发,并已取得应用性成果。美国及西欧国家的研究由于政策和理念原因,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体干细胞领域,并在脐血干细胞方面有很大进展,而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少,产业化方面也比较谨慎,对干细胞的应用严格按照药物标准作临床实验,相对产业进程较慢。
据统计,全世界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脐带血移植所占比例已由2002年的很
小的比例上升到1/4;而在日本,脐带血移植所占比例高达1/2,其中,2006年后脐带血用于成人移植的病例已多于儿童移植。目前世界上已有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病例1万多个,其中国内近600例。经临床研究结果分析,专家认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较非亲缘关系骨髓移植更具优势,具有更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4、干细胞治疗的相关工具行业前景好
Thomas Weisel Partners的研究显示,在今后10年中,干细胞市场将是医学发展的动力,而科学家们不论他们在哪儿工作、是否成功,对用于研发源自干细胞疗法的工具的需求将增加。
Life Technologies和Sigma-Aldrich是两家制造此类工具的公司。Life Technologies的市值为50亿美元,其市价为下一年预期盈利的10倍。
四、 干细胞国内发展情况
中国政府对干细胞技术非常重视。政府把干细胞列为863 和973 计划,在973 计划中,干细胞领域是立项最多的一个。‚十二五‛规划明确将"干细胞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列为六个重大科学研究,并在规划中要求有关单位集中优势力量,推进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实施。政府还建立了科技部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改委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长沙人类胚胎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大研究机构,推动干细胞的研究。政府对干细胞的临床运用研究非常宽松。首先,中国的干细胞移植技术从动物实验到批准临床只需要12 个月的时间,而在美国,则需要6-8 年;其次,在中国,进行干细胞临床试验不仅不会向病人支付任何报酬,而且还要向其收取巨额的手术费用,而这在美国根本不可想象。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多家产业化基地,包括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华东基地、国家干细胞产业化天津基地、青岛干细胞产业化基地、无锡国际干细胞联合研究中心、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干细胞产业化项目基地等。2010年年底,国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由国内 27 家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一流科研院所、知名三甲医院、多家 211 工程重点高校、行业龙头企业等作为发起单位和理事成员单位,目的是促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大部分产业化基地的相关业务涵盖干细胞存储、抗体和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干细胞基础应用研究以及干细胞临床移植和治疗等业务,促进了干细
胞相关技术及基因工程药物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逐步推动形成新的干细胞研究和产业新格局。
干细胞行业分析篇二
我国干细胞产业链条分为上、中、下游 3 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在其业务上也有所侧重。
1、上游产业:干细胞采集及存储业务
上游企业主要以干细胞采集和存储业务为主体,其主要业务模式为脐带血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牙齿、经血、羊膜等干细胞物质的采集及贮存。代表企业如协和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的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上海市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的上海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北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山东齐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四川脐血造血干细胞库等。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存储业务的开展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发现新生儿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一方面可以抵制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放疗、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可缩短患者造血功能恢复的时间。
目前脐带血主要用于对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从其收入来源来看,以北京脐血库为例,自体存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需要缴纳一次性的初检费以及每年的保管费,目前国内的初检费大约为4500 ~6000 元,每年保管费 500 ~ 800 元。 除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外,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库也逐渐发展,如深圳市间充质干细胞库、山东省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等。相对于脐血干细胞主要用于治疗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医疗应用潜能,它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等,在细胞治疗、组织器官修复和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并且考虑到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应用的局限,消费者治疗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脐带成为未来干细胞存储业务的市场发展点和重点。
2、中游产业:干细胞技术研发
中游企业主要包括各类从事干细胞增殖、开发干细胞制剂业务等干细胞技术及产品研发的相关企业。他们为研发组织和个人提供干细胞,用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新型药物研制。这些企业以输出干细胞治疗技术为主,主要针对脑瘫、脊髓损伤、视神经发育不全、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硬化
以及肌营养不良等疑难疾病提供干细胞治疗技术。这些企业通过向医院提供干细胞技术体系并收取技术服务及技术使用权转让费获得收益,或者通过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再按照一定的比例与医疗机构分享治疗费用。此类企业主要有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泽生物公司等。
3、下游产业:干细胞移植及治疗
下游企业主要以各类干细胞移植及治疗业务为主体,主要包括一些开展干细胞治疗的医院,如武警总医院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心、463医院、海军总医院、211医院等。截至 2011 年 5 月 31 日,根据卫生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在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备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医院总计110 家,其中 6 家仅有采集资质,23 家仅有移植资质。细胞治疗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中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高度交叉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策略,即以治疗为目的,向患者移植细胞制品,利用细胞的再生性和介入性,对患者的病灶进行生物治疗。由于细胞治疗所具有特殊治疗效果,特别是对那些疑难恶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脏器坏死性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当今世界生命科学临床应用领域中开发的热点。
4、干细胞产业与其他产业结合
除了以上基于干细胞本身形成的产业链外,由于干细胞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干细胞产业的发展也与其他产业相互结合,互促发展。
⑴研究试剂产业。干细胞产业是目前国际生物医药界的研究热点,虽然干细胞产业的各种商业模式尚不成熟,但是对支撑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试剂体系和工业化生产材料以及其他相关支撑产业已经具有成熟的运营模式。
⑵基于遗传信息的产业。干细胞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生物资源,其利用需要依赖对遗传信息的分析。
⑶诊断检测试剂产业。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需要对疾病的种类、发生原因、发生阶段进行分析。干细胞的准确定位可能还需要特殊试剂的参与。干细胞治疗效果需要试剂的术后评价。
⑷生物工程材料和人造组织器官产业。干细胞是再生医学的细胞组分。生物工程材料又称为生物支架材料,是再生医学中的形态维持材料、力量承受材料,
新型生物工程材料还可以在体内诱导干细胞按照特定组织器官的需要进行分化。因此,生物工程材料是干细胞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产业。
5、我国干细胞扩增产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现阶段我国干细胞扩增产业领域企业数量不多,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主导品牌企业约10多家左右。据统计:我国干细胞扩增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约239636千元,年增速20.04%左右;年产值241245千元,年增速20.12%左右。 干细胞扩增产业主导品牌:中源协和干细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赛业(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昂赛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奥克生物开发有限公司、青岛尼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医科利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迈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清美联创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等。
干细胞扩增技术代表国际生物技术前沿,是国际生物技术产业竞争核心领域,资金技术等行业准入门槛很高。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比,我国干细胞扩增产业投资规模较小、多数企业的干细胞扩增与临床应用推广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
干细胞行业分析篇三
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在我国尚处临床研究阶段
伴随着商业资本的纷纷介入,从干细胞的获取、制备、生产到医院的治疗,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每个环节的盈利,最终只得由‚献身研究‛的患者埋单。‚科技部门奋力抢跑‘鼓励干’;卫生部门紧闭双眼‘不让干’;药监部门眼盯美国‘看着干’;学者专家崇尚信仰‘大胆干’;企业老板趋利避害‘晕着干’;医疗机构追名逐利‘偷着干’;美容机构胡说八道‘忽悠干’;数万患者被做白鼠‘花钱干’。‛一首打油诗,也许是中国干细胞产业乱局的真实写照。
中国在间充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比较领先,并在临床应用层面获得较大成果。中国把干细胞治疗归类于第三类医疗的管理范畴,避开了药物审批的复杂程序,在干细胞产业化方面相对胆大务实,产业化进程较快。
业内专家不断呼吁,建议国家管理部门尽快打开第三类医疗技术和干细胞新药审批之门,严厉监管不合法的干细胞治疗,引导干细胞技术走向科学发展之路。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干细胞治疗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认为其‚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要求此技术若用于临床治疗须经卫生部审批。
虽然卫生部没有批准,但不代表医院完全不能采用干细胞疗法。根据《执业医师法》,当医生认为现有的医疗技术很难有效治疗时,可以采用有科学依据的新技术,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但专家同时强调,这种实验性临床医疗的临床方案要通过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且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早在2007
年,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基本停止干细胞药物的审评工作,但对于干细胞临床治疗的应用和监管,却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国家执业医师法允许医院可以进行实验性(干细胞)治疗,许多人就钻了空子。迄今为止,除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外,卫生部尚未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干细胞临床治疗。根据卫生部发言人所说,目前尚没有一家诊所通过规定的途径获得了注册,而据Nature发现大量的诊所仍在继续提供治疗。
内干细胞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持续,干细胞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医学应用的前景非常光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治疗都已经证明,干细胞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帕式综合症等都有不错的疗效。但就产业发展来说,将存在以下趋势:
1、干细胞制备体系的标准化是未来方向
干细胞制备指的是将采集或解冻后的干细胞,进过多代培养,扩充数量,培养成具有一定活性的干细胞的过程。制备后的细胞可以改造成用于治疗不同疾病的医疗干细胞和其他应用,有些可以直接用于治疗。随着干细胞治疗应用的发展,市场对干细胞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有进一步的要求,呼唤建立高效而安全的细胞制备体系。目前,从事干细胞制备的企业在技术层次和产品质量上都参差不齐,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细胞培养体系,而且都不够完善,技术标准不统一,一定程度上给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拥有安全、高效率、低成本的干细胞制备体系的企业,将逐步统一市场标准。
2、干细胞治疗将逐步终端化
随着人们对干细胞治疗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治疗价格也逐步降低,干细胞治疗将更加面向大众。干细胞治疗将不仅仅局限于对绝症病例和疑难杂症的治疗,研究和临床治疗表明,干细胞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病症,而且对其他疗法的术后恢复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干细胞治疗方法的个性化特征非常强,对于不同个体和病例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建立完善治疗服务终端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臵。
3、间充质干细胞是发展方向
在全球3461项干细胞临床研究中,造血干细胞占3129项,间充质干细胞占163项,胚胎干细胞等约占11项。脐带间充值干细胞以其多能型性、无排异、无伦理风险受到青睐。2008年,FDA批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辐射引起的胃肠损伤及战时多种组织损伤等疾病。
我国科研人员完成了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的I期临床试验,能显著改善心功能。长期随访显示,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提高终末期肝病患者生存率。在血液病领域,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对造血干细胞体外增值、分化的支持作用。动物模型证实,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能改善胰岛功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下肢缺血等并发症。此外,多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技术对脑出血、脑缺血具有较好效果。
4、看好干细胞治疗解决方案的公司
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和专业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干细胞治疗服务的模式逐步成形,一些有技术实力的公司协助医院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医疗解决方案,并参与分成,这一模式也越来越流行。这类公司在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上存在一定壁垒,模式具备可复制性,是比较典型的技术服务类公司。另外,设立以干细胞治疗为特色的专业连锁医院、设立医疗服务终端的模式,也同样看好。
5、关注提供干细胞专用耗材、细胞制备以及冷藏设备、医用物流服务等领域的公司的投资机会
干细胞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带来干细胞耗材、细胞制备设备等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另外,跨地区细胞移植和运输越来越多,传统物流体系无法满足运输环境的需求,对专业化的医用物流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些领域的企业大部分在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上依然属于传统领域,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同样也看好在这些领域业务模式有所创新的企业。
6、技术队伍决定企业高度,商业模式成熟的企业投资风险低
干细胞行业和其他高新技术行业一样,优秀的技术团队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干细胞制备和研究领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参与研发、探索新的细胞培养体系,和深度发掘干细胞的其他应用功能。另一方面,在干细胞治疗领域,不
同病例和不同个体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所需要的细胞类型也有所差异,从事干细胞治疗解决方案的企业也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完成不同的治疗方案。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拥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究性人才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应用性人才都将不断稀缺。人才缺失在短期内,可能会成为行业瓶颈。
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企业,存在较大的行业风险。在全球范围内,但能稳定盈利的企业并不多。在中国,也存在研究领域突出,却没有找到稳定商业模式的企业。拥有成熟商业模式的企业,对投资人来说,可以排除较多的系统外风险。有一些企业避开研究和医疗方面的风险,直接从事干细胞存储和细胞制品销售的业务,并取得一定的成功另外,但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干细胞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发展瓶颈。但是这些企业有机会快速占领空白市场,并根据发展需要在产业链中重新整合资源。
[摘要] 桂林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乃至国内外的旅游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桂林景区开发历程和影响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桂林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关键词] 旅游景区 可持续发展 桂林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古往今来一直是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桂林以其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其旅游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可以说桂林旅游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一、桂林旅游景区开发历程分析桂林旅游业从1973年正式起步,其旅游景区开发历程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初级阶段(1973年~1977年)1973年5月,桂林市作为国务院确定的24个旅游开放城市之一,正式对外开放。当时开展旅游工作的目的是加强对外交往,属于官方和民间友好往来范畴。凭借历代遗留下来的风景名胜,景区开发始于为外事和公益需要而整理的漓江、芦笛岩、七星公园等观光景点,当时景区设施简陋,服务单一,如漓江游览仅有木船三艘。此时的景区开发多是沿袭古代名胜,因地制宜,景点多属岩溶风光和公园类型,内涵相对贫乏。这时期桂林旅游景区的开发属于旧貌换新颜的改造和整理。重友轻利,重政治轻经济,“外事接待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决定了景区建设简单,服务配套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2.开拓阶段(1978年~1988年)1979年国务院明确规定桂林为社会主义风景游览城市;1982年国务院将桂林列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5年在全国十大风景名胜评比活动中,桂林山水仅次于长城而名列第二;1986年国务院将桂林列为“七五”期间全国七个旅游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并拨专款加强旅游景点配套设施的建设,在我国被国务院冠以“社会主义风景游览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重点建设城市”三项桂冠的首推桂林。特别是1986年旅游业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计划后,桂林旅游业发展迅速,景区得以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大环境更为广阔、优美、清洁、安全。这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桂林景区开发得到了积极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桂林山水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产品体系。景区开发工作由单纯的保护转变到扩大景点数、改善景区环境质量和扩大环境容量上来,并注意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有计划地重点建设一批富有传统山水文化持色的旅游项目。3.曲折发展阶段(1989年~1997年)由于受1989年6月北京风波的影响,加上外界新闻报导对我国的歪曲宣传,使桂林旅游业受到严重挫折。1989年10月,由桂林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著的《桂林旅游发展前景研究》公开出版,提出了强调桂林山水这一主题,并不排除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的多样性和旅游活动的丰富性,合理开发风景资源,抓住游览主题,重视人文资源,扩大游览范围,丰富游览内容,建立大桂林风景游览体系等极富远见性的措施。在此景区开发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桂林旅游产品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一个以观光旅游为主,兼有多种游览方式的游览格局基本形成。这时期桂林景区面对严峻的旅游形势,在困难中努力前进。旅游景点项目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格局,形成了以桂林山水为特色,以百里漓江画廊为主题,兼有古文化观光、民俗风情、登山探险,动植物观赏、休闲、体育、修学等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极大地拓展了旅游空间。4.提升阶段(1998年~)由于旅游的产业化、黄金周的出现,双休日的实行,尤其是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地市行政区划合并,桂林市与周边12个县合并为大桂林市,扩展了桂林山水为核心的景区内涵与空间。1999年以来,以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为主的国内旅游规划专家,着手编制《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提高桂林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旅游精品工程,促进旅游产品的结构转型与升级,构建桂林山水为核心、以观光度假型为主导的复合型旅游产品空间体系。开发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旅游景区项目,如乐满地、愚自乐园、印象·刘三姐、“两江四湖”等景区。这时期桂林景区的开发进一步向深度发展,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重视自己独特的内涵发展。开发方向上逐步由过去的以参观为主转变为参观和参与相结合,提高旅游活动的灵活性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二、桂林旅游景区概况截至2003年底,桂林拥有1处国家级、3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3处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级、10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8处国家级、7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有8个,3A级景区有7个。经过30年的发展,桂林旅游景区开发初步形成了以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会展旅游、生态旅游、现代主题公园为主的六大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及以中心城区“两江四湖”开放型大景区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优势。三、影响桂林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问题1.多头管理部分旅游景区管理长期处于权力分散、职能交叉的状态,管理中的权责不清、扯皮现象造成了景区管理的混乱现状,使旅游者不能获得满意的旅游消费,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景区的市场形象和长远发展。2.重复建设,旅游产品差异性不大桂林以旅游立市,因此强烈的政府主导推进行为促发了各地方的景区开发热潮。各地方都希望能凭借“桂林山水”的品牌效应,将本地方的旅游资源投入开发,以获得经济增长的机会。但缺乏景区开发的全局观念,产品的同质性高,各地景区开发多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这不仅增加了桂林旅游业内部的竞争强度,同时也削弱了桂林旅游业的外部竞争力。结果是投入的景区越多,则对本地景区的破坏越大,其社会和经济效益越差,更是对“桂林山水”的形象的削弱,破坏了“桂林山水”的品牌。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有开发的价值,也不是所有的资源在同一时刻都有开发的价值,更何况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也并不等于表明用于景区开发是资源价值的最佳体现。3.景区缺乏竞争力主要体现在:(1)产品层次单一。目前的景区旅游产品多是向消费者提供满足特定旅游需要的基本服务、利益及其实体和产品外观,也就是核心产品和形式产品部分,而对于富于竞争优势的附加产品和扩展产品如消费者之间及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却涉足甚少,从而使得景区间的竞争更加激烈。(2)资源与产品不匹配。很多资源是一流的,例如岩洞、山体,但形成的旅游产品却多是二流、三流甚至是末流的,使得潜在的吸引力转化不成现实,形不成竞争优势。(3)服务水平不高。相对饭店和旅行社服务而言,景区服务质量差的反差较突出,这是一个急需改进的问题。4.景区开发缺乏整体开发意识所谓整体开发意识,就是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共同促销。桂林景区之间缺乏合作协调,往往喜欢单兵作战,势力单薄。如东线游各景区不是旅游团必去的地方,被作为旅行社的“加点”来对待,本身知名度就不高,促销困难。东线游的各景区不利用地域相近的便利,协同作战,提高整体实力,反而是各自经营自己的,单打独斗。其实东线游各景区互补性极强,靖江王陵,尧山索道,茶艺园和山水高尔夫球场都各有特色,且地理位置极为接近,如靖江王陵与尧山索道相隔仅百米。搞联合促销,通票游览,将会增强东线游的吸引力,让旅游者有选择,觉得内容丰富多样,值得一看。但现状是各景区属于不同的部门如文化局,供电局等,单位性质有事业、企业、外资等,合作经营的困难较大。四、桂林旅游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1.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增强宏观调控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发展中最深刻、最全面、最理性的思想,应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旅游景区开发的整合与优势叠加。桂林景区以自然山水喀斯特风光为主体,是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更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景区在景观环境保护对策、旅游环境质量标准等各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也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如生态旅游区的质量评价,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等仍要积极探索。在可持续理论的指导下,桂林景区发展还须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突出“防胜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工作宏观地贯穿旅游规划、开发、发展和巩固各个阶段,对那些将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危害的旅游项目进行重估、修改和完善,并向与生态保护有关的项目的投资倾斜,切实避免旅游开发中重产值,轻环境的短期行为。2.培育好景区文化应用力、产品促销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顾客满意能力首先应加强对景区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整理,凸现景区的文化特色,其次要展开有效的促销活动,使顾客乐于接受,同时对外要作好市场调研,对内练好内功,具备为目标顾客提供特殊服务的能力,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使顾客满意的技能与技术,满足顾客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3.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营造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组织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横向网络系统,它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心和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能不断创新,持续蜕变。旅游景区建立学习型组织旨在依靠自身资源,从内部扎扎实实地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不但可以提升景区的整体素质,创造景区文化,还可以生产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4.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打造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旅游景区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短缺是景区竞争能力差的重要因素。人才资本丰富的景区即使身处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中,也能较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去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现有需求或创造出新的需求;而人才资本匮乏的景区即使面对大好形势,也可能坐失良机,走向衰败。因此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可以采取如下途径:第一,注重现有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第二,创造条件,积极吸引、用好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以管理技术入股、员工持股等长期的激励机制。只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5.以“据点一轴线一网络系统”模式,整合桂林各县域景区主题特色桂林景区空间开发正处于轴线开发向网络开发的过渡阶段。沿发展轴线的几个重要的景区已得到开发,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例如兴安的灵渠和乐满地景区,龙胜的温泉和梯田景区,资源的资江和八角寨景区等。在发展轴线的带动作用下,各个区域的旅游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当景区空间开发网络形成的时候,一个理想的“大桂林旅游圈”就会出现,“大桂林旅游圈”会将桂林市及其周边地区景区以整体形式推出,为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一个崭新形象。围绕桂林山水这一核心旅游品牌,各县域应从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出发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兴安、龙胜、资源、灵川、恭城、阳朔等县域景区已分别初步形成了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不同旅游品牌,要持续加强推进旅游产品的区域化,塑造旅游产品的区域特色,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主体旅游产品,这样才能持续实现桂林景区的互补和共荣。参考文献:[1]保继刚钟新民: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2]卫旭东周旗:区域内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测评[J].资源科学,2004,7[3]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4]黄家城:桂林旅游史略[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5]桂林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桂林旅游发展前景研究[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论文应以我国旅游景区的事件营销为例,分析了我国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的分类,以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阐明了事件营销给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带来的显著效应。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策略。一定要有实例子,要丰富,这样,几万字没问题,具体例子在网上查找就行了。相关文章,好好充实一下就行,按照论文的套路整。第一篇:中国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和我国旅游业发展时间短有关系,和我国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关系,和景区开发资金短缺有关系,下面我们就细细分析。(一) 景区开发体制是症结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在风景名胜区设立人民政府及设立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尤其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实行了10多年。在10多年间,各地风景名胜区根据自已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由于最近10多年我国正好处于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现实情况与当年制定国家和地方法规的经济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导致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全改变,再加上当初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法规的不完备、不配套,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各地景区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体制不顺、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给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并使新景区的开发建设难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运作。目前,实行的人民政府和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设立县级人民政府的风景名胜区,以政府行政权力管理景区,有立法权和执法权。因此,凡是人民政府所设立的机构它都必须对应设立,导致了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作为一级人民政府,必须管理景区内的国计民生等经济、社会问题,如学校、医院、城市人口就业、计划生育以及工农业的发展等等,这样就大大分散了景区领导的精力,使其不能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抓景区建设和保护。以管委会模式管理的景区,由于不能依法享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力,因此不具有执法主体资格,没有独立的公安、工商、税务、财政等管理权。由于授予的行政管理权限不够,对景区的管理力度不够,对景区的开发建设也很不利。2. 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严重许多国家级景区就设立了县以上人民政府,也受到管理权限条块分割的困扰。如武陵源风景区设立的人民政府,它对天子山、索溪峪拥有顺畅的管理权,但对景区内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却无法行使有效管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是由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和省林业厅双重领导的事业单位,与武陵源区人民政府级别相同,于是出现了一个景区内存在着两个处级管理机构的多头管理问题。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没有规划建设行政管理职能,武陵源区政府虽有行政管理职能,但无法对森林公园区域实施监督管理,致使森林公园区域的规划、建设与总体要求脱节。设立了县级人民政府的景区尚且如此,采取管委会形式的景区受到的管理权限条块分割的困扰就更严重了。3. 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景区管理法律法规条款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统一性。执法队伍力量不够,执法水平低,不能对景区内违规事件实行强有力的执法,不能对影响和破坏景区形象的建设项目依法整改或拆除,也不能依法根治环境污染。4. 景区内原有居(村)民控制困难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有世居的农民。现在,他们的生活来源除少数人员耕种土地外,80%以上居(村)民靠旅游接待服务经营发家致富,景区内农民人口逐渐增多,希望扩大经营,子女长大成人要求分户居住,原有住房不适应居住要求改建等,造成景区内农民建房无法控制,对景区旅游资源、环境破坏都很大。为了保护旅游资源,许多景区都计划搬迁景区内的世居农民,但拆迁费用太高,一般景区都无力承受,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受到威胁。5. 景区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法律环境不健全,市场资金不敢大胆介入,国家拨款逐渐减少,导致景区建设资金不足。许多景区都处在边远地区,难以吸引人才,造成景区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体制不顺,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征,但是体制不顺阻碍发展,却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体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能指望一下子整体性完成。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要寻找一些突破口。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不仅条件已成熟,而且比较紧迫,应该成为当前进行体制改革的重点。体制问题是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已经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受制于体制问题,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对旅游景区有开发兴趣和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此而扼腕叹息。比如,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曾一度成为被许多地方效仿的上佳模式,有些地方也因此而推进了景区的发展。可是由于我国的旅游景区隶属于多个部门,比如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文物等部门,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外包后,相关部门就会表示反对,使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成为敏感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二)景区开发资金是瓶颈景区开发资金一度是我国旅游景区开发所面临的瓶颈,资金不足将严重影响景区的发展,因为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政府对景区开发的投入又有限,而旅游景区若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其发展的后盾,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则只是粗糙的,其开发的程度及配套的设施不到位则会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长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改革,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持有者到处在寻找资金的投向,而旅游业迅猛的发展态势给了他们把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开发的信心,这给我国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希望,旅游景区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进行其开发与建设的工作,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的充足,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利用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严重不足而产生的以系列问题,但是相关制度若不能支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经营模式,则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从根本上说,资金虽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瓶颈,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景区建设和开发只是短期的行为,不能够保证景区的长期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资金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的同时,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体制。(三)景区开发保护是焦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对于人文类的旅游景区来说,还会对文物等具有科研、考古价值的资源造成破坏。在我国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有些地区确实存在如匆忙上马、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对于景区开发中的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应该可以解决,但不能把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破坏完全归结于旅游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开发不是放弃保护,保护也不能放弃开发。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保护风景区至少要研究它的哲学基础、群众基础和资本基础。风景区保护不能意味着一切不准动,不准动的保护是从来没有的。保护风景区必须遵循风景区资源自然消长的客观规律,必须遵循风景区定义规定的游人为本的客观规律。因此,动态保护是风景区保护的哲学基础。第一,景区可以动,是前提;第二,景区必须按规划动,是根本;第三,要动景区必须依法动,是保障。规划是风景区保护的总纲领和总依据。旅游景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的话,资源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开发建设景区,是解决争议的主要方法。具体措施有行政征费如收取资源维护费;还可以设立物业管理公司;也还可以如门前三包形式的切分责任区,让资源保护事权融进经营管理事权之中,把资源保护义务与资源享用权利对等起来。风景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实在在的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伟业。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定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核心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第二篇:农民旅游的市场有值得开发的潜力专家认为中国东部地区农民旅游已经启动,东部地区4亿人口中,农民约占近2亿,这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的农民旅游现在刚刚起步,有一部分农民企业家和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现在已经进入了旅游大军的行列,而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民旅游正处在蓄势待发阶段。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魏小安认为,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具有旅游目的多元化、旅游方式多元化、区域差异化和消费层次化的特点。这四个方面的特点使农民的旅游市场有别于城市的旅游市场,但是现在的旅游经营者仍然很难看重农民旅游市场,这也就意味着会放弃很多商机。据专家分析,从目前农民旅游的特点来说,观光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在观光的过程中发现各类商业机会,形成各类新的市场。所以今后农民旅游会形成一个花样百出的局面。”周围有好多的同学估计以及意识到这个团量的巨大,所以我认为农民旅游的市场大家要重视起来。第三篇:毕业论文的文风一、文风的含义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人们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叫作风。撰写毕业论文也有个作风问题,我们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就是文风。人的作风与世界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毕业论文中的文风也不例外。一个人有怎样的思想、立场、作风,就表现怎样的文风。明朗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里说:“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就是说为人怎样,就写出怎样的文章。如果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写出论文来就有一定的准确和鲜明性;如果朝气蓬勃,思维敏锐,写出论文来就可能生动活泼;一个作风浮华的人,写出论文来决不会朴实;一个思想贫乏的人,写出论文来一定空洞无物。文风不是个别的文章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文坛风气。毕业论文的文风应该是一定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尚在论文中的反映,应该是一些有着相同或相近世界观、思想作风、思想方法的人,在论文写作中的一贯表现。文风和风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论文文风是论文的作风。论文的风格是指论文的特色和气派。我们可以要求论文作者树立良好的文风,因为这是对论文作者最起码的要求,但却不能要求每个论文作者具有同样的风格,因为风格是论文作者创造性的表现、成熟的表现。我们要求每个论文作者树立良好的文风,摒弃不良文风;但风格却鼓励多样,提倡风格百花齐放。二、文风的表现和要素(一)文风在论文中的表现1.文风在论文内容上的表现。优良文风和恶劣文风在论文内容上的表现,突出地反映在三个方面,即真实与虚伪,充实与空洞,新鲜和陈腐。①真实和虚伪。真实,就是论文的材料既具有客观实在性,又能体现历史必然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只有“从事实的全体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事实才是“胜于雄辩的东西”;但是如果事实“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这儿戏也不如”(《列宁全集》第23卷第279页)因此,构成论文的材料必须既是真实、可信的,又是能体现历史的必然性的。虚伪,就是与必然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实相背离,论文的材料违背事实。②充实与空洞。充实,就是内容丰富。充实以真实为前提,翔实地表述真实的事理。马克思说,充实的文风要“三多”:“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7卷第436页)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做到明确地提出问题,具体地分析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力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空洞,就是空虚,言之无物,在文辞中没有内容或不切实际。毛泽东同志曾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⑧新鲜与陈腐。新鲜,是指论文主旨正确有新意,论文材料新颖别致,不搬弄前人之说,也不套袭旁人之文思。毕业论文要求多种多样,新鲜别致,每个人的毕业论文应力求有新意。陈腐,是指毕业论文陈旧荒谬,材料雷同不新鲜。陈腐文风传播陈腐的思想观点,毒害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颓废风气,压抑人们的创造力。2.文风在论文形式上的表现。形式受内容制约,而又影响内容的表达。文风在论文形式上的表现反映在三个方面。①新颖与老套。新颖的形式式有助于毕业论文充分表达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内容则要求新颖的形式来表达。我们所说的力求新颖,并不是矫揉造作,而是以自然为基础,顺应新鲜的内容。老套,是陈旧的东西。雷同老套的论文形式,不能表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大干世界。者套的形式总是与陈腐的内容相结合,而与新颖的内容相冲突。②质补与浮华。质朴,就是朴实不浓艳。浮华就是艳丽而不实在,专门追求华丽的词藻,不讲求实际的形式。②精当与冗长。精当,就是以尽可能省俭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做到要言不烦,言简意赅,“文约而事丰”。冗长就是以偏长的篇幅表达偏少的内容。用刘知己的话来说,就是“虚益散辞,广加闲说”。(二)论文文风形式的话要素1.文风的时代特征。论文的文风是一定的时代精神、社会风气在论文上的反映。它总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产物,是受政治情况的决定和制约的。换句话说,在文风上总是打着时代的烙印的。以“五四”的文风为例。从清末到“五四”,文章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用白话代替了文言。这次文风的变革,是巨大的空前的。其主要原因,是精神的解放。当时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思想自由,学术民主,精神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从另一个角度说,文风也会对政治思想、社会风习有反作用,它能够直接、间接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帮八股”极为流行,作用极坏,这也从反面说明了文风对于时代的巨大影响。那一段时间“帮八股”文风的流行,产生的恶劣影响,对于政治生活、社会风气,都有极大的坏作用。2.文风的个人风格。文风的形成,对于个人来说,又是作者自身的立场、观点、思想作风、精神面貌、文化修养以及写作的目的和态度等因素在论文上的综合体现。古人说的“文如其人”和“以文知人”都是这个道理。所以文风离不开个人风格。3.文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是渗透在时代风格之中,是构成文风的重要因素。写论文要运用民族形式,即语言特色、章法结构、各种表现手法等,使文风具有民族的特色,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民族特色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既要继承旧传统,又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事实上,自古以来就有外来文化的传入,民族特色是在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中形成的。
长寿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研究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 jz...2014年9月1日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森林公园规划”,其中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的载体,承载着森林公园的诸如休闲、游憩、观光等功能,同时又是其旅游效应、生态效应...豆丁网森林公园专题研究报告 - 百度文库4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09日1. 森林公园基本概述 (一) 概念 在国际上,森林公园的名称多种多样。欧美国家称之为国家公园,日本称为国立公园,中国等国家称之为森林公园。 森林2.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 (一) 国内外森林公园旅游的发展状况 1. 国外森林公园发展状况 世界上森林公园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很多国家在长期的保护3. 案例 (一) 国外案例 1.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1872年经美国国会批准,在怀俄明州方圆898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度文库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 - 高校教师答疑 - 问一问在线2388位教育培训答主在线答已服务超1.5亿人5分钟内回复Hi,为您实时解答教育类升学、学科答疑等问题,与高校名师、专家1对1在线沟通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马上提问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16人正在咨询林业论文范文5000字104人正在咨询林业方面的论文147人正在咨询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范文116人正在咨询问一问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的研究论文 - 豆丁网2020年5月18日论文《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研 摘要实习期间发现某国家森林公园存在规划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规划...豆丁网大家还在搜林业方面的论文林业论文范文5000字园林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国家森林公园毕业论文森林公园设计理念森林公园作用和意义森林公园的特征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现状森林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 -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百度文库16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4日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森林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的这一论文。 2. 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 2.1 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百度文库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范文) - 豆丁网2021年3月15日森林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生态建设,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生态效益结合之后,我国就...豆丁网国家森林公园研究论文研究意义怎么写 - 百度文库对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研究探讨为与 时代发展需求相吻合,提高旅游品位及内涵意义重大。 ? 森林文化? 森林旅游? 研究 【关键词】 1 森林旅游与森林文化的基本概述 森林关乎...阅读0次共1页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分析报告阅读0次共12页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阅读0次共19页森林公园的地位研究论文阅读0次共5页百度文库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论文范文) - 豆丁网7页发布时间: 2021年05月22日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文档信息主题:关于“论文”中“论文指导戒论文设计
1/35 【题 名】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景区公司成长模式研究——以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作 者】李乐京 陈志永 梁玉华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63-62652/35 【题 名】以六大转变推进我省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 者】纪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3/35 【题 名】25年来秦俑馆旅游生命周期与结构变化研究 【作 者】孙根年 薛刚 【刊 名】干旱区地理.2007,30(2).-283-2884/35 【题 名】山东省旅游饭店人才对策深层透视 【作 者】孙凤芝[1] 秦绪霞[2]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2Z).-275-2755/35 【题 名】从概念到实证:中国旅游研究的未来 【作 者】马聪玲 【刊 名】旅游学刊.2007,22(3).-6-76/35 【题 名】西部旅游企业高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业时代.2007(6).-104-1057/35 【题 名】中国六大遗产地旅游非线性成长及比较研究 【作 者】孙根年 吴晓娟 【刊 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07-1118/35 【题 名】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 【作 者】强亦锐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S).-43-449/35 【题 名】成长期的自助旅游与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6).-657-66010/35 【题 名】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 【作 者】何喜刚 高亚芳 【刊 名】开发研究.2006(5).-85-86,7311/35 【题 名】旅游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龙源期刊网记者问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丝绸之路.2006(9).-66-7312/35 【题 名】试论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构建 【作 者】冯淑华 【刊 名】商业研究.2006(14).-165-16813/35 【题 名】甘肃省旅游产业中的市场成长问题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48-5114/35 【题 名】制度、技术、管理:中国旅游产业化成长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8(3).-90-9415/35 【题 名】企业成长理论与我国旅游企业并购的路径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区经济.2006(4).-195-19616/35 【题 名】旅游与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17/35 【题 名】数字化与企业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以温州旅游企业为例 【作 者】汪升华[1] 刘洋[2] 顾文静[2] 【刊 名】经济管理.2006(3).-64-6618/35 【题 名】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 者】杨亚娟 【刊 名】农业职业教育.2005(6).-26-2619/35 【题 名】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 【作 者】于萍 【刊 名】苏南科技开发.2005(11).-39-4020/35 【题 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 【作 者】谭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21/35 【题 名】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作 者】聂献忠[1,2] 张捷[1] 刘泽华[1] 章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22/35 【题 名】我国旅游企业并购混合路径偏好的实证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游学刊.2005,20(3).-48-5223/35 【题 名】浅析假期旅游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作 者】邓宇凡 【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25(1).-59-6024/35 【题 名】旅游社营销中心的成长档案 【作 者】韩阳 【刊 名】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2005(04X).-22-2325/35 【题 名】推动旅游学科发展与中国旅游产业共同成长——著名旅游学者杜江教授评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5(3).-220-22326/35 【题 名】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 【作 者】秦学 张伟强 【刊 名】思想战线.2005,31(2).-128-13327/35 【题 名】基于战略联盟的旅游企业组织创新 【作 者】张显春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1).-28-2928/35 【题 名】浅议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1).-56-5729/35 【题 名】国外自助旅游图书的细分市场策略 【作 者】易晓春 【刊 名】编辑学刊.2004(6).-72-7630/35 【题 名】区域旅游业时空演变形式与机制探析 【作 者】秦学 邹春洋 【刊 名】学术交流.2004(11).-83-8831/35 【题 名】旅游市场呼唤品牌和声誉投资 【作 者】符国群 【刊 名】销售与市场.2002(01S).-31-3132/35 【题 名】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成长阶段和发展对策 【作 者】贾生华 邬爱其 【刊 名】旅游学刊.2002,17(4).-19-2233/35 【题 名】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 【作 者】卞显红 【刊 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3).-30-3534/35 【题 名】实施六大战略 培育支柱产业——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思考 【作 者】薛荣哲 【刊 名】山西旅游.2001(6).-4-735/35 【题 名】过渡区旅游空间成长初步研究 【作 者】卫旭东 【刊 名】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3).-223-22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