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毕业论文内容样本

发布时间:

中国地质大学毕业论文内容样本

本科 毕业 论文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部分,仅供参考。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部分一: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 报告 ,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宛如在一场盛大的颁奖晚会上,我在晚会现场看着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领奖,自己却始终未能被念到名字,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终于有位嘉宾高喊我的大名,这时我忘记了先前漫长的无聊的等待时间,欣喜万分地走向舞台,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抒发自己的心情,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篇毕业论文的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语便是有点成就感后在舞台上发表的发自肺腑的诚挚谢意与感想: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许静老师。她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

在闲聊中她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许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许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许老师。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邱铮学长。正在撰写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搜集文献资料,帮助我理清论文写作思路,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学长的帮助表示真挚的感谢。

我要感谢,非常感谢xx学弟们。他们为我提供了写作论文的重要工具——电脑。甚至为了让我方便进出他们的寝室专门为我配备了一把钥匙,而且四台电脑的密码也都一一告知于我,任我选用,让很非常感动。对学弟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万分感谢。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部分二:

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会计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

四年间,每次走进会计系教研室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亲切热情的氛围。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恩师们都会悉心给以指导解答,让我倍受感动。也就是在这里,给我的大学生涯设计点上了第一个逗号。我的学术论文创作的开始,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日的毕业论文(设计)其实从大一时已经开始了。会计系的老师们,给我四年的学习、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去发展、充实自我,而不曾虚度光阴。在此,我真诚的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很荣幸在刚进校门时,能遇到像毕重荣老太太这样一位为学生尽心尽责的恩师,

如今她已退休在家。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她也传授了许多为人、做学问的道理,可谓诲人不倦。我的第一篇 社会实践 论文,悉出自她一手指导。她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论文质量的严格要求,和不厌其烦的指导修改,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我们的班主任李江涛老师,虽不曾与我们有过课程上的接触,但对整个班级同学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同学们纷纷称道。李老师对我个人学习、工作上的关爱,也让我在大学期间备受其益,着实感动。

严汉民老师和李月娥老师分别在院、系担任重要职务,公务冗忙,但对会计学社工作的开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我愧疚的是,个人能力有限,没能为整个会计系的学生做出太多贡献,在此深表感谢和歉意。李老师是我的会计学入门老师,给我的专业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是“师父送上马”的那样一位恩师。而严老师现在又是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没少费心思。从论文创作的选题、结构、内容、甚至是编排格式上都悉心指导,提出了宝贵意见,让我在专业论文创作上又进了一步。就整个大学而言,严老师可以说是“扶我下马”的过程。在他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包括做人方式。至今清晰记得在工作单位实习时,严老师几经周折把电话打到单位,亲切追问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的情形。当着诸位同事的面,我没有把感动、愧疚以及对校园思念的泪水流出来,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重温久别校园的亲切。严老师,谢谢你!

篇幅所限,不便把各位恩师一一列举出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在此对会计系其他专业课老师一并表示感谢。他们是:汪长英老师、叶新宇老师、单新萍老师、任芳老师、屈文彬老师,还有心直口快的杨亚萍老师和敦厚温和的金春来老师等。尽管由于年级原因,各位老师可能离我渐渐远去,但他们四年期间对我的帮助与教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旧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各位老师鲜明地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将是我回忆中的大学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四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也正是你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最后,我向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得全体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感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四年的辛勤栽培!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部分三:

毕业离校确实很让人伤感——可是,据说人只为自己及最亲近的人和事伤感,最终最终归根结底还是在为自己的记忆、生活经历这一类归结为逝去不可重来的叫做青春热血的东西伤感,好像要走的不是我,伤感的也不该是我吧?!唉,刚失恋的人,某些方面的官能比较发达,对离别这一类的题材,总是比较敏感的„„

但是,越是压在内心深处、压到自己憋气的东西,你越渴望通过诉说来给自己减压,但也越害怕被别人看得一清二楚——这倒没什么,人家要是能理解,你会有一种找到知已的感觉,可是万一人家非但不能理解以为你是祥林嫂,还抓一把盐洒上去,那滋味可不好受,所以诉说的同时,往往加上一层又一层的保护膜,这就是 传说 中的“曲笔”了。说两个题外话,一个是感觉西方人心理比较健康,因为他们定时去找神父倾诉,跟上帝交流,而且上帝教他们要博爱、宽容,大家都是兄弟,所以呢虔诚的信徒之间,互相倾诉一下,也都能引得一番诚挚的安慰,不像俺们中国人,尔虞我诈惯了,谁都不相信,即使表面安慰几句,心里却很可能在暗自庆幸或者想别的什么,人家信教的人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么多肠子,而且确实人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就很健康,众生平等,没那么多谁比谁怎么着怎么着的,所以也就更容易感同身受,为别人伤心;二个是听到一个说法,说是同性恋的人在艺术上比较容易成功,据说是因为那点事怕别人知道,就憋在心里头,可是整天憋着也难受,总得寻找一个发泄途径啊,所以就写作啊画画啊搞音乐啊之类的,化那个为创作的动力,把那点情感放在里面寻求解脱,艺术本来就是玩激情,压抑得比别人深,创作起来就那个激情澎湃啊,所以就比较容易在艺术上取得成就。

有个非常亲近的朋友说这 文章 写得真搞笑,我心就凉了,因为意识到他跟我的交情、对我的了解也只能到这样的程度了吧:他只能看到搞笑的外表,却没有透进去看的能力。张师姐审我论文说你这个不庄重,大致是嫌里面有小乌龟这一类的东西,可是我确实感激人家小乌龟的啊,它带给我的乐趣很多啊,也启发我思考了很多人生问题啊,比几位老师给我的人生启发多啊,凭什么只感谢你不感谢人家?就因为人家是乌龟?哇靠,你是生灵,人家乌龟不是生灵啊,众生平等的嘞(上海话?)。万物皆有灵、众生平等嘛。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信这个的,小日本那么先进发达的地方就信啊,看过《平成狸合战》没有?

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部分四:

时光荏苒,不觉四年已到头。毕业答辩之后,很多熟悉的形影也许就将从身边永远地失落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校园总难掩物是人非的感伤。

想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食堂的大厨„„所有我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高楼矮房„„一切生灵和据说没生命的事物,对这一切的一切说声谢谢!四年,我们一起演绎了这六百亩土地的电闪雷鸣,一起体味这两百个礼拜的悲欢离合。相聚是缘,泪痕与汗渍、辛酸与甜蜜、浅薄与深沉,都融入这方寸之地,散落于每一个角落,不分彼此,直至永恒。我欣慰地知道,多年以后这里依然会到处充盈着我的气息,承载着我的青春岁月,对此我满怀感激。

感谢北邮!对于您,我们有过骄傲与自豪,有过苛责与失望,有过颓废和奋进,有过汗液和热血„„四年前,不同的原因进来,四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站在岔口再次选择,或工作、或 出国 、或读研„„就要各奔前程,每个人收获的果实不一样,但母校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却将同样长久地伴随我们。四年归化于北邮,此生难改其印记。

感谢无线新技术研究室!提供我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活动场所。张平、刘宝玲二位教授虽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实验室在陶小峰博士的领导下,其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学风、厚实的积淀、明快的节奏,却已隐约使我窥见两位教授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辉煌的明天。在这里特别感谢田辉、崔鸿雁两位博士师姐的理论指导,谢芳师姐、杨宁师兄、黄平同学的技术支持,感谢顾雪琳师姐、周明宇师兄、胡海宁师兄、陈峙师兄、秦婷同学,感谢工作站欢声笑语的共同营造者,以及研究室所有提供便利的和构成风景的人们。身处这么一个大环境,有这么多人的帮助,我欣喜:毕设是成功的,大学四年完整了。

最后,最应该感谢的是千里之外的父母家人对我的容忍、坚定支持和无言奉献。

四年,谢谢你们!以及非单人旁的“你”们!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毕业论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致谢,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在此感谢xx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本次论文从选题、方案选择、实际撰写,导师都为我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这为我该次论文成功提供了不容忽视的帮助,在提纲设计、开题撰写的过程中老师多次帮助我对论述内容进行重新思考,支持其中不连贯的、错误的部分,帮助我更顺利的完成全文。

另外感谢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各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是你们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资源,让我能够顺利的进行资料收集。同样,没有你们的协助我也无法顺利完成本次的问卷调查和大量的问卷表整合。

最后再次感谢xx老师,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们。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由衷地感谢导师xxx教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关怀。

xx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谦和大度的个人品格,渊博的学识以及勤勉的作风令我受益终生,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回想自己在学校的求学历程,导师亲和的谈吐、睿智的点拨,每每使我不禁油然而生“如是我闻”之感!尽管工作繁忙,但是xx老师在教导我们读书、督察我们研学方面丝毫未曾懈怠,而且尽可能的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既有导师的不断鼓励与严格要求,还有心血的付出。由于自己才疏学浅,未能将导师的许多真知灼见予以融会贯通,论文尚很多有待完善和斟酌之处,衷心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继续探析和请教。

感谢学院两年多来对我的悉心培养。感谢长久以来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感谢我的同窗学友和室友,感谢大家伙儿对我的照顾,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支持,使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感谢所有。

从这篇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写作到修改、完成,整个过程中,我的导师xxx教授都给予悉心指导。回首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xxx老师在学术上对我们严格要求,在学习上为我们指明方向,在生活中关怀备至,传授我们知识的同时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论文写作过程是我在研究生期间学术方面收获最多的时期,这离不开xxx老师的耐心教导、思想启发。xxx老师为人谦虚,在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不吝鼓励,循序引导,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上亲切关怀,谆谆教导铭记于心。师恩似海,惟有不断进取,方不负恩师厚望。在即将毕业之际,谨向简老师及全家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祝福!

同时,也向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所有给予我指导和关心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袁春生老师对实证的指导。还要感谢为我论文写作提供广大学术资料的国内外相关学者,有了你们的研究成果,使我的研究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我的同学xxx同学,谢谢你们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感谢我同门的同学们,他们在我个人的`学习、科研和生活当中给予了许多帮助和支持,一起度过了美好的研究生时光!

最后,向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师长、家人和朋友们表达由衷的谢意!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导师xxx教授。从本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文章结构布局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等过程,无不凝聚着xx老师的心血。当我遇到困难时,总能得到xx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在与xx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的写作思路一次次被更新。xx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亲和的人格魅力,将使我受益终生。

其次,我要感谢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领导与老师们,感谢他们为我提供的无私帮助与指导。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为人处世等书本外的生存技能。感谢本文所引用文献的作者以及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的各位评审专家。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写作过程中,我的家人和朋友给予我很大的支持。总之,我要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为他们送去最真诚的祝福。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也即将告别熟悉的大学校园,开始踏上工作的征程,此时此刻,除了不舍,更多的是感谢。

感谢我的导师,除了在生活上对我们关心外,从论文的选题、写作思路的整理到初稿的形成及后续的修改,老师都竭尽全力地给予我们指导,帮助我们克服重重难关,老师的待人随和、治学严谨的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们。

感谢会计学院的各位老师,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让我们对会计专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领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同时也开拓了视野,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敬业、负责的精神,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踏实和认真。

感谢所有我可爱的研究生同学,我们一起上课,一起运动,一起考注会,一起探讨毕业论文,一起畅谈人生理想,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会计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

四年间,每次走进会计系教研室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亲切热情的氛围。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恩师们都会悉心给以指导解答,让我倍受感动。也就是在这里,给我的大学生涯设计点上了第一个逗号。我的学术论文创作的开始,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日的毕业论文其实从大一时已经开始了。会计系的老师们,给我四年的学习、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去发展、充实自我,而不曾虚度光阴。在此,我真诚的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很荣幸在刚进校门时,能遇到像***老太太这样一位为学生尽心尽责的恩师,如今她已退休在家。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她也传授了许多为人、做学问的道理,可谓诲人不倦。我的第一篇社会实践论文,悉出自她一手指导。她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论文质量的严格要求,和不厌其烦的指导修改,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虽不曾与我们有过课程上的接触,但对整个班级同学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同学们纷纷称道。***老师对我个人学习、工作上的关爱,也让我在大学期间备受其益,着实感动,老师和李月娥老师分别在院、系担任重要职务,公务冗忙,但对会计学社工作的开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我愧疚的是,个人能力有限,没能为整个会计系的学生做出太多贡献,在此深表感谢和歉意。****老师是我的会计学入门老师,给我的专业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是“师父送上马”的那样一位恩师。而***老师现在又是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没少费心思。从论文创作的选题、结构、内容、甚至是编排格式上都悉心指导,提出了宝贵意见,让我在专业论文创作上又进了一步。

就整个大学而言,***老师可以说是“扶我下马”的过程。在他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包括做人方式。至今清晰记得在工作单位实习时,***老师几经周折把电话打到单位,亲切追问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的情形。当着诸位同事的面,我没有把感动、愧疚以及对校园思念的泪水流出来,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重温久别校园的亲切。严老师,谢谢您!篇幅所限,不便把各位恩师一一列举出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在此对会计系其他专业课老师一并表示感谢。他们是:***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老师,还有心直口快的***老师和***老师等。尽管由于年级原因,各位老师可能离我渐渐远去,但他们四年期间对我的帮助与教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旧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各位老师鲜明地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将是我回忆中的大学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四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也正是你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最后,我向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得全体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感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四年的辛勤栽培。

四年的艰苦跋涉,五个月的精心准备,毕业论文终于到了划句号的时候,心头照例该如释重负,但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辗转反侧和力不从心之感却挥之不去。论文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工作的压力时时袭扰,知识的积累尚欠火候,于是,我只能一次次埋头于图书馆中,一次次在深夜奋笔疾书。第一次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和如此多的精力,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难以诉说,但曲终幕落后留下的滋味,值得我一生慢慢品尝。

敲完最后一个字符,重新从头细细阅读早已不陌生的文字,我感触颇多。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成果,但对我而言,是宝贵的。它是无数教诲、关爱和帮助的结果。

我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范老师虽身负教学、科研重任,仍抽出时间,不时召集我和同门以督责课业,耳提面命,殷殷之情尽在谆谆教诲中。这篇论文更倾注了她的大量心血。从初稿到定稿,范老师不厌其烦,一审再审,大到篇章布局的偏颇,小到语句格式的瑕疵,都一一予以指出。同时,我要感谢传播与艺术学院所有给我上过课老师,是他们传授给我方方面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培养了我的功底,对论文的完成不无裨益。我还要感谢学院的各位工作人员,他们细致的工作使我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井然有序。

衷心感谢实习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中心的所有老师。他们时时关注我的论文写作,并从多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写作中。

谨向我的父母和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是我生命中永远的依靠和支持,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殷殷希望,激发我不断前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的点滴成就都来自他们。

让我依依不舍的还有各位学友、同门和室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学友伸出温暖的双手,鼎立襄助。能和相遇、相交、相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本论文的完成远非终点,文中的不足和浅显之处则是我新的征程上一个个新的起点。

时光飞逝,两年半的时光眨眼就过了,伴随着毕业论文的完稿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也即将画上句号。回首两年多来在安财的学习和生活,悲喜交加吧,两年半来要感谢的人很多,帮过我的人更多,谢谢大家。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裘丽娅教授。本论文从选题、收集、撰写到成稿,无一不是在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给了我极大的影响和帮助,让我受益终生。回想两年来裘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导,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做事、做人的方法和态度,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我将永远铭记。在此,向尊敬的裘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其次,我真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员王治老师以及会计学院其他老师,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给予我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感谢我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给予我的支持和包容,感谢室友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关怀,他们深切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动力。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是他们让我审视两年半来的学习成果,是他们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本论文的完成并非终点,前路漫漫,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必将继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在会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选题,构架的设计,还是论文观点的表述,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给予我很大的启发。老师的认真负责和严格要求的治学态度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老师以自己宽广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为我指出了论文写作中的许多问题,使我受益匪浅。老师教育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我困惑时给予我指导,生活上对我倍加关心,老师平易近人的态度使我倍感亲人般的温暖。

在长春工大学习的过程中,我很庆幸自己遇到这么多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恩师对我的教导是我最大的收获。

最后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朋友们,感谢在论文写作阶段对我关怀无微不至的父母。你们的关怀和支持,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时光如影,四年的财大本科生生活进入尾声。相遇即是缘分,怀念在学习的路上,在运动健身的路上,在与老师同学小伙伴一起的路上,幸福愉快地度过这段日光。回望这段岁月,有欢笑有失落,有煎熬有惊喜,有收获亦有缺憾。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再豁然开朗,反反复复思考和尝试过后才有更深一步的体会。

首先,感谢我的本科生导师张红英副教授。四年的时光里,导师不仅在生活中给予了悉心的关怀,而且在学习上和思想上更是孜孜不倦地给予指导和教诲。

在论文的表发、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写作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老师严谨的态度和治学要求、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学识、乐观的品格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学习。

要感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校研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给我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本科生生活,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感谢各位学长学姐,特别是卜星、姚伊伦、鲍梦琦学姐和鲍xx学长。感谢我的室友李尚敏、王引晟四年来一起对学习、生活、价值观的分享与探讨,目睹了大家的进步与成长。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亲,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你们对我学业和生活的支持,谢谢!

最后祝愿我校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同学们工作顺利,家人身体健康。

历经一年多的辛苦耕耘,论文终于完成了,搁笔之际,心境却并无轻松之感。

至今仍记得论文写作之初的雄心大志,希望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然每观此文,实感汗颜。唯一能聊以安慰的是,我已竭尽身心为此劳作。在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从论文的选题、总体框架的构思到最后成文定稿无不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并且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几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学生论文的最后完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然而由于学生水平所限,未能将老师真知灼见融于文章,实有憾焉。

同时,也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论文的写作心得,使我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你们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我将终生铭记。

此外,文章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无私的关爱和支持,让我有时间和精力完成论文的写作!

在大学美丽的校园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研究生时光。

在这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科研的环境,为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在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里,我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的构思、撰写过程。要感谢的人很多,要感恩的事也很多,这些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珍惜的。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刘教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刘老师有着父亲般和蔼的笑容,一直以来默默的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修改方面,刘老师都给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方面,刘老师是很好的榜样和模范。从立业方面,刘老师更是积极鼓励、支持、指点、引导我们。刘老师的情谊恩重如山,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学生的默默无私,让人肃然起敬!师恩厚重,铭记在心。

其次,我要感谢研究生阶段所有为我们授课的教师,感谢所有给我授课的老师们,你们不仅学术水平高超,而且上课水平一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感谢辅导员陈东老师、郭媚老师,你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感谢你们!

然后,我要感谢我们学院大家庭。感谢郑龙同学等班委两年半时间来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感谢会计学术班同学们在学业上的互帮互助,学术上的交流沟通,求职信息的共享。

你们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温馨。感谢我亲爱的室友刘明非同学、范文敏同学、纪中一同学,两年半的陪伴让我们彼此了解,彼此交心,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感谢我的师姐吴珊学姐、淘丽萍学姐,给予了很多学业上的指点和帮助。感谢我的同门陈娇艳同学,我的好友朱媛同学……要感谢的人很多,我的`研究生生活因为你们而更加精彩美好!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给予我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关怀,感谢你们对女儿学业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对我择业方面的尊重和鼓励。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好好工作,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论文得以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李蕊爱教授的关心支持和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拟定提纲到写作,直至最终完成,自始至终都得到导师的谆谆教导。大到框架结构,小到语句细节,导师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建议。没有导师的支持与帮助,本文难以顺利完成。三年的学习生涯转眼即逝,但是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豁达及谦和的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在学识上取得很大进步,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受益匪浅。在此,谨向恩师李蕊爱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同时,我还要感谢三年来传授我知识的老师们,感谢他们为我提供的无私帮助与指导。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专业前沿、时政热点以及谦和的品质。感谢本文所引用文献的作者以及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的各位评审专家。我还要感谢同窗共读的同学们,感谢我的同门,感谢我的室友及其他好友,与他们一起学习和讨论,使我深感同学情谊的真挚和温暖,感谢他们伴我度过了三年的难忘时光。

此外,我还要感谢含辛茹苦培养我的父母,无时无刻给予我支持和关爱,没有他们的付出我难以有今天的成绩。我将以热情饱满的心态进入社会,投入新的工作和生活,尽己所能作出最大的贡献,回报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亲人和朋友,谢谢你们!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在山西财经大学经历了多年的学习生活,在三年研究生生涯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值得感恩的老师和朋友。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我的导师李蕊爱老师给予了极大的关切与指导,感谢李老师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引我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她与学生之间相处的点滴必将使我受益终生,借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李蕊爱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敬意与感激。

衷心感谢所有给予授课的老师,感谢他们无私的教诲;衷心感谢答辩委员会的老师,感谢他们严谨的治学理念。感谢无私养育我、爱护我的父母,他们的爱充实了我的学生生涯;感谢我亲爱的室友,多年的相依相伴会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感谢在我完成论文过程中与我讨论问题、共同解决困难的同学们,感谢他们的鼓励与支持。

在山西财经大学度过的岁月珍贵而难忘,我即将向自己的学生生涯告别,在此,我将在心中永远珍藏这七年独一无二的完美影像!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就要告一段落,而我的校园生活也即将结束。回顾这四年的时光,会发现很多让我感动的点点滴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敬爱的导师——李桂荣教授。

在生活中,导师是位和蔼可亲的长辈,关心我的生活,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学习上,导师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让我在学术上不得有半点马虎。从日常的学习到论文撰写,我看到了导师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导师都严格把关,倾注了导师大量心血,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都是导师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的结果。

感谢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的各位导师,对我的论文给予了悉心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感谢我的两位班主任宋老师和蔡老师在生活和人生道路上对我的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一直鼓励我、支持我,使我有了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动力。

经过一年的时间,虽然自知能力有限,我仍然全力以赴完成这篇论文。伴随着这篇硕士论文的结束,三年的硕士生活也即将步入尾声了,回想 2017年刚刚步入校园的那天,仿佛只是昨日,回想这三年的点点滴滴,真的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在会计学院这个大集体里,26 个同学如一家人般的相处,时刻给予我温暖和感动,严谨开放的学风、齐力向上的学术氛围让我受益匪浅;生活中互帮互助、相互关怀的同窗情节令我记忆犹新。

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了四年,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许多见识,学习到了如何更好的与人交流。特别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马莉教授为人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教学上始终秉承科学严谨的端正态度,私下相处中又如朋友般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老师虽然平时事务繁忙,对我们却从来都是循循善诱,耳提面命,三年来她始终关心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事无巨细。这篇论文凝聚着老师太多的心血,从选题到收集资料,再到一遍一遍的改正写作,老师指导着我的每一步写作进度,恩师的教诲我将永远牢记心间,无论将来的我身在何处,都将用一生来感激您。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们的研究生班主任宋茹老师和蔡杨老师。她们事事从学生角度出发,真心真意为我们服务了三年,再次感谢她们。以及在研究生生涯中教授过我们的各位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是我的良师益友,生活里老师们时刻关心我们的思想动态,每每语重心长;课堂上老师们才思敏捷,旁征博引,令我们由衷佩服。还有我们寝室的付思思、李佳和田晖三位真挚好友,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方法,让我受益终生。

最后真诚的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你们踏实的生活态度教会了我要认真对待每一天,让我正直又快乐的成长着,能做您们的女儿,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母亲,在这里我想对您说,是您的坚持让我有了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是您的自强让我享受了生命的珍贵与美好,您放心,我一定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上进,不辜负您的期望。

地质大学毕业论文内容

自考所有的考试课程考完之后,是需要申请自考毕业的,考生应该也知道自考毕业申请是要写毕业论文的,那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考毕业论文每个考生都要写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只有本科生参加有一点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并不是说每一个报考自学考试的学生都需要完成论文的撰写,因为毕业论文仅仅针对的是本科的学生。而报考专科学历层次的学生就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只需要完成规定考试科目考核即可。第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学考试本科撰写毕业论文既然我们想要获取自学考试本科文凭那就应该做好准备工作,既然我们都需要参加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那就要认真的学习。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论文导师,导师会在我们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给出很有意义的意见。第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学考试本科撰写毕业论文难度不过归根究底自考本科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之后才能获取文凭,我们要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难度有一定的认识,不要总是羡慕别人论文进展顺利,而不为自己的事情做努力。只要我们准备下去的话就要从撰写论文开始入手了。以上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考毕业论文每个考生都要写吗?的相关内容了,更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考相关信息可以持续关注猎考网。猎考网招生老师还可以在线为您答疑:户口不在本地可以参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考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考2020年的报考费用是否有上涨?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字数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盲审要求5万字。中国地质大学发布的关于博士论文的要求显示论文插图或附图均应画在道林纸上或为电脑成图,各种图件必须注明详细图名、图号、图例等。论文要求至少5万字。所以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盲审要求5万字。

点击插入----页眉-----在点击页边框设置。。。可以选择任何线条

1、基本都在页面设置与页眉、页码设置里面。2、进入相关设置选项,输入规定参数就可以了!

水文毕业论文中国地质大学

我国油田水文地质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

旧中国的石油工业极其落后,绝大部分沉积盆地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油气产量极低,只有玉门、延长等几个小油田。从事石油地质的技术人员甚微,石油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更是一个空白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石油工业得到飞跃发展,在主要含油气盆地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普查与勘探工作。随着油气勘查的需要,在酒泉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相继进行了有计划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开始研究地下水与油气的关系,油田水资料逐日增多。与此同时,北京、长春、成都等地质院校和其他大学开设了水文地质(包括油田水)课程,邀请苏联专家、学者来华讲学,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刊基本上是苏联的翻译稿,如:《普通水文地质学》(欧维奇尼柯夫);《水文地质学概论》(克利门托夫);《地下水普查与勘探》(卡明斯基);《水文地质学讲座》(克雷洛夫);《天然水系中的油田水》(苏林);《油矿水文地质学》(苏哈列夫)。在油田水文地质生产与科研中,主要沿用着苏联的技术与方法,按照苏联专家的建议进行工作。1955年初,我国正式开始进行区域性综合水文地质普查。同年,在石油地质学家关士聪院士的倡导下,地质部西北地质局在六盘山地区开展了地下水石油普查工作,开创了我国水化学找油的先河。其后地质部物探所在四川、克拉玛依等地区进行了水化学找油试验。

该阶段主要是学习原苏联的经验、技术与方法,开始建立我国的油田水文地质事业,培养人才、配合石油普查勘探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2.总结研究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随着我国东部油气普查勘探的重大突破(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等)和油田开发事业的飞跃发展,油田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日益丰富,许多油田(大庆、扶余、胜利、大港、冀中、江汉、河南、长庆、四川等)都配备了水文地质技术人员,组织成立了专门的油田水研究科室。他们从本地区油气勘探实际需要,一方面承担油田供水水文地质调查任务,另一方面,探讨油气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总结油田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特征。例如:地质部石油局第三普查勘探大队综合研究队专设水文地质组,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为主,研究油气运移的水文地质条件、探讨三延(延长、延安、延川)地区油气富集的水文地质规律、总结已知油田(永坪、延长、枣园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水化学找油试验,探讨水化学指标与方法;长庆油田水文地质科研人员(刘孝汉等),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下统油田水特征及其与油气藏保存条件等进行了总结研究,系统整理了李庄子、马家滩、大水坑、马岭、华池等油田的中-下侏罗统和上三叠统油田水分析资料;四川石油管理局(刘方槐等)对四川盆地进行大规模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提出了地层水由盆地内部向盆地周边运动的新观点,得出与传统认识相悖的结论,对川东地区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水文地质条件与构造内含气程度进行了预测;成都地质学院(孙世雄等)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汪蕴璞等)对四川盆地卤水形成、古水文地质条件及卤水活动的地球化学形迹等进行了研究;玉门油矿水文地质人员根据鸭儿峡、石油沟和老君庙油田的钻孔水化学资料,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成果,建立了水化学垂直剖面,除水型随时代变老变为CaCl2型外,其他水化学成分(矿化度、变质系数、氯硫比值等)都没有出现原苏联学者指出的随深度增加而增高(降低)的有序现象;在松辽盆地,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王军、黄福堂等),总结了油田水化学成分特征——以单一的NaHCO3型水、以Cl组、Na亚组为主、矿化度1~12g/L、含有I、Br、B、NH4等微量组分。并根据矿化度和盐化系数(rCl/rHCO3+rCO3)二者的关系分为三类:较高矿化度(6~12g/L)的NaHCO3型水、中等矿化度(3~6g/L)的NaHCO3型水,盐化系数0.5~10之间、低矿化度(<3g/L)的NaHCO3型水,盐化系数0.1~5之间,后者不利于油气保存。探讨了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三个油区油田注水过程中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初步总结了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指标,在注水过程中,由于氧化、溶解、油层温度、压力、生物化学作用和脱水过程中轻质馏分的损失,是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因素;吉林油田石油研究院(杨忠辉等)对松辽盆地南部油田水分析数据,利用函数式计算了扶余、新木、红岗、乾安、农安等地区判别函数值进行含油气预测,并对水中可溶有机组分(苯、有机酸)等进行了试验总结;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济民等)总结了油田水特性指标的应用规律,以脱硫系数为主,结合封闭系数(rNH4+rH2S/rSO4)可以说明油气的存在,用成因系数结合矿化度,脱硫系数和钠氯比值的变化规律判断油气水运移方向,总结了正向和反向油田水化学剖面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华北石油勘探指挥部勘探研究院(谢家声等)总结了冀中坳陷古潜山和第三纪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的关系、地下水化学成分,尤其是水中有机组分(苯及其同系物、酚、挥发性有机酸、环烷酸和铵)与油气的关系;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勘探开发研究院(汪义先等)针对着南襄盆地(尤其是泌阳凹陷)油田水为低矿化度的NaHCO3型水的特点,提出适用于本区的水文地球分学垂直分带和水化学类型;江汉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李际明、余莲声)总结了潜江凹陷下第三系高矿化度、高硫酸根地下水化学成分(包括常量组分、矿化度、碘、溴、硼、锂等)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地下水化学成分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认为矿化度高达200g/L以上的油田水是发展盐化工业的重要原料,有宽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长春地质学院(孙杉、张先起等)研究了深成地下水(存在于地壳下部岩浆壳和上地幔中的水)在石油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冀中坳陷不同时代(第四系与上第三系、下第三系和古潜山)地下水为例研究了氢、氧同位素的组成、结合水化学成分特征,探讨了地下水来源、成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成都地质学院(孙世雄、沈治安等)研究了我国海相和陆相油田水化学成分特征,指出古水文地质分析在油田形成、保存与破坏中的作用与意义,结合冀中古潜山油田探讨了古水文地质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提出了渤海湾盆地古水动力的四个区带;地质部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汪蕴璞、王田荣、王东升、王焕夫等)研究了四川盆地卤水的特点与成因;1975年和1976年分别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地质学报》发表了《评苏林油田水理论中的几个问题》,认为B、A苏林油田水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束缚着我国油田水理论的建立;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王仲侯等)总结克拉玛依油田水化学成分时,在三叠系(56#)油田水中发现了矿化度高达26~27g/L以上的Na2SO4型水,在垂直剖面上与CaCl2型水或NaHCO3型水交替出现,在平面分布上介于CaCl2型水和NaHCO3水之间;他还对《评苏林油田水理论中的个问题》一文提出不同的意见;地质部石油101队(张金来、刘崇禧等)对我国已勘探开发的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研究,归纳了我国陆相油田水化学成分的组成——矿化度、离子比值、有机组分,微量元素、同位素(氢、氧和碳)等;提出离子组合的概念和油田水化学成分分类的几种思考方案;进行了地下水的蒸发、溶滤等模拟试验及水化学找油方法的试验与总结;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油田水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开发了油田水有机组分的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等。

上述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促进了我国油田水研究地飞跃发展,逐步形成了或迎来了一门石油地质与水文地质密切结合的边缘学科——油气水文地质学,并开始探索具有我国石油地质理论特色的水文地质勘探程序和研究方法,走向了为区域含油气远景预测评价及油田勘探开发服务的道路。

3.开拓创新发展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油气水文地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与良好地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在合肥召开了“中国油田水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地质部、石油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及高等院校代表75人,提交学术论文42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关士聪主持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水文地质专家张宗祜作了书面发言。会议论文涉及的内容包括: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的关系、油田水化学成分分类、油田水起源、油气藏的浅层水文地球化学效应、水化学法在石油普查勘探中的应用、古水文地质分析与油气远景评价、深成水在油气矿产形成中的作用、计算机新技术在油田水研究中的应用,水动力条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等。本次会议是我国首次专门的油田水会议。石油水文地质工作者聚集一堂,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自由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术气氛异常活跃。这次会议检阅了成果,交流了经验,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协作。对促进我国油田水研究、提高整体研究水平,加快油田水事业的发展步伐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

2)吸取国内外油田水文地质研究的经验,通过油气生产实践,使我国油田水文地质工作进入了以石油地质为基础、围绕着油气普查勘探与开发的实际需要,走向为油气生产服务的道路。结合以勘探开发我国东部陆相油气田为主的总目标,重点研究了陆相油田水文地质特征,其后加大了海相油田水文地质研究的力度,取得了一些有独创特点的研究成果,每年都有不少论文发表,按年份举例如下:

我国油田水的离子组合特征(地球化学,1978年,刘崇禧);我国油田水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讨论(地质论评,1979年,张金来);一个值得注意的地质信息-酚(古潜山,1980年,谢家声);天然气中凝析水和烃类水化物的形成(天然气工业,1981年,刘伦);油田水文地质勘探中水化学及其特征指标的综合应用(石油勘探与开发,1982年,刘济民);油气田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及其应用(石油及天然地质,1982年,杨忠辉);泌阳凹陷油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石油实验地质,1983年,汪义先);泰州地区古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龚与觐);四川盆南部水化学场及其成因(地球科学,1984年,汪蕴璞);利用地层水中的溶解气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天然气工业,1985年,刘方槐);济阳坳陷古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聚集(石油实验地质,1986年,杨绪充);寻找油气田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石油勘探与开发,1987年,刘崇禧);潜江凹陷油田水有机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林九皓);论含油气盆地的地下水动力环境(石油学报,1989年,杨绪充);中原油田文留地区矿化度数据的三维分析(地质科学,1990年,张广锐);初探地下水溶解气及其对气藏形成的影响(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年,孙永祥);再探地下水对气藏形成的影响(石油勘探与开发,1992年,孙永祥);松辽盆地北部地层水中“指纹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的研究(地球化学,1993年,黄福堂);扶扬油层水化学场特征及其成因(大庆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年,楼章华);塔里木盆地油田水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年,李伟);塔里木盆地油田水地球化学(地球化学,1996年,蔡春芳);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水文地质论证(中国海上油气,1997年,汪蕴璞);沁水盆地煤层气的水文地质控制作用(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池卫国);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年,陈建文);盆地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年,邓林);塔里木油田水溶重烃研究及其应用(新疆石油地质,2001年,陈传平);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水成因探讨(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蔡立国);水溶气资源富集的主控因素及其评价方法的探讨(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武晓春);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测定方法和自动测定仪(现代仪器,2004年,郑志霞);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含量的影响-煤层气滞留水控气论(天然气地质科学,2005年,秦胜正等。)

上述有代表性论文是从覆盖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大量的油田水文地质基础研究中提炼出来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研究的现状与水平。值得提及的是石油生产单位,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不仅加大了油田水文地质研究的力度,而且形成了生产与科研相结合,多单位协作攻关的研究群体。石油工业部在翟光明院士的组织下,对全国各油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油田水文地质研究纳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如“七五”期间的“四川盆地二叠系水文地质条件对油气运聚与保存控制的探讨”(四川石油管理局杨家琦等);“九五”期间的“塔里木盆地油田水文地质与油气聚集关系的研究”(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伟等);和“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水化学场、水动力场与油气富集关系研究”(中石油廊坊分院天然气所吴世祥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如“我国大陆区新生代深层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下水成矿作用”(中国地质大学沈照理);“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田水的成因和混合证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蔡春芳)。大专院校的水文地质博士生也将油田水文地质作为选题进行研究,如“临邑盆地水化学成分特征及其研究意义”(1991年,张作辰,中国地质大学);“泌阳凹陷石油运移聚集的水化学场与水动力场研究”(1992年,李广贺,中国地质大学)。江汉石油学院仅83级本科生就有五人以油田水研究作为毕业论文。有些油田也将油田水文地质列入本系统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如:“克拉玛依油田八区油气水研究与油源重新探讨”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石炭系油田水化学研究”(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王仲侯,1981年和1985年);“冀中坳陷地下水的氢和氧同位素组成与成因”(长春地质学院,孙杉等,1981年);“冀中坳陷水文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赵宝忠等,1984年);“济阳坳陷油田水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东营凹陷重质油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任发琛等,1989年);“莺-琼盆地油田水化学研究”(中海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地质研究院,1989年);“沉积盆地中油气运移聚集与区域地下水流动之间的关系”(中国地质大学,王明等,1991年);“泌阳凹陷古水文地与无机络合物研究”(河南石油管理局,周留纪,1991年)“松辽盆地北部扶扬油层地下水动力特征与油气藏关系的研究”(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1991年);“东营凹陷流体历史与油气藏形成分析”(胜利石油管理局勘探事业部等,2001年);“贝尔断陷地层水分析数据含油性的综合评价”(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2005年);“乌尔逊凹陷地下水特征与油气关系的研究”(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2006年);“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地下水与油气关系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李伟等,2002~2005年)。汪蕴璞、王焕夫在吸取前人古水文地质研究成果的合理部分,提出水文地质期的概念以区别于水文地质旋回。“期”是沉积盆地水文地质发育史的组成部分,是反映地下水形成的一个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的地质时间段,以地壳构造运动、水动力条件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三个标志划分出:沉积作用水文地质期、淋滤作用水文地质期、埋藏封闭作用水文地质期、构造热液作用水文地质期。并以冀中坳陷和四川盆地为例,讨论了其意义,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家也十分重视油田水文地质学,并进行有意义的研究。例如:梅博文教授在《储层地球化学译文集》(1992年)写到:油田水中有机酸和CO2是控制储层中矿物溶解、沉淀过程的主要因素,分析测试它们的浓度与组成,不仅对次生孔隙的预测有重要意义,而且为避免油层损伤和结垢采取新的工艺措施,提供了水文地球化学依据。林任子教授在《储层地球化学进展及应用》(1995年)指出:伴随着烃源岩的压缩失水过程,生油层中大量的有机酸被排挤进了储集层,形成了金属有机酸络合物通常溶于水,因此,研究油田水中有机酸,可以在认识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趋势来预测孔隙度增长过程的发生和范围。王铁冠教授编译的《油藏地球化学》也涉及到油田水文地球化学问题,由于石油含有多种化合物,在石油、水和矿物基质之间呈现差异分配现象,在无相态变化的情况下,储层石油的组成是排烃成分加上运移途径中水相和固相分配作用所引起变化的函数。因而可以通过对储层石油和地层水中精心选择的化合物测定作出评估,如有机酸、酚类等化合物。另一方面,流体(水、气、油)的成分经常是非均质性的,通过使用灵敏的天然同位素示踪剂,可检测出微弱的非均质性,及利用地层水的变化评价油藏的分隔性。蔡春芳研究员等以塔里木盆地为主,探讨了埋藏成岩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根据油田水化学成分结合流体势变化追踪油气运移与聚集途径。

地质流体分析是当今国际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沉积盆地的岩石孔隙-裂隙内都贮存有流体(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其中水是主体部分。在油气地质领域内,油气的多期次运、聚、散、保都是在地下水的参与下进行的,分析沉积盆地内水文地质条件是研究油气成藏规律的有效途径。我国油气勘查家和水文地质家已经携手共同进行研究。

化验分析是油田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各油田都建立了油田水分析测试实验室。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油田水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正向着系列化、标准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油田水化学成分分析测试方法,包括: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不稳定组分的现场测试——pH、EH、水温、溶解氧、电阻率、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样品的前期预处理技术(萃取、富集、提纯、酸化等);岩石样品的相关参数分析(孔隙度、渗透率、残余盐等);开发了油田水中有机组分的分析技术方法(可溶气态烃、苯酚同系物及芳烃化合物、烷烃组分、有机酸等);引进了水中氢、氧、碳、锶的同位素分析技术;油田水中微量元素快速分析测试的等离子色谱分析;开创了三维荧光、同步荧光的鉴别分析技术等。油田水化学分析应用了色谱(气相、液相、色质等)、光谱、红外、质谱等现代测试仪器。提高了分析灵敏度和数据的可信度。各油田先后建立了油田水分析实验手册与规程,统一了分析方法。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黄福堂、蒋宗乐等,1995年)对油田水分析与应用作了系统的总结。油田水分析化验技术人员,发表了许多有创新性质的论文,如:水沥青的分析方法及石油地质意义(石油实验地质,吴德云,1982年);水中气态烃的脱气方法(石油实验地质,崔秀荣,1982年);应用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谱测定地层水中的芳烃(石油实验地质,伍大俊,1982年);地层水中苯系物的色谱分析方法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石油实验地质,蔡映宝,1982年);薄层层析法分离与鉴定水中酚系物(石油实验地质,伍大俊,1983年);电位容量法测定油田水中Ca2+,Cl-离子(国外油田工程,黄福堂,蒋宗乐,1989年)

20世纪80代以后,我国油田水文地质工作者,对油田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勘探工作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查中的效果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出版了以下专著:

1987年,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矿部产部石油地质综合大队101队。《油田古水文地质与水文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年,刘崇禧,孙世雄。《水文地球化学找油理论与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1年,刘方槐,颜婉荪。《油田水文地质学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1年,邸世祥。《油田水文地质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年,杨绪充。《油气田水文地质学》。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4年,高锡兴。《中国含油气盆地油田水》。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年,楼章华,高瑞琪,蔡希源等。《松辽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石油实验地质增刊。

1997年,蔡春芳,梅博文等。《塔里木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年,黄福堂,蒋宗乐等。《油田水的分析与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黄福堂。《松辽盆地油气水地球化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贾庆仲等译。《油田岩石与水地球化学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从20世纪末,我国石油水文地质研究进入了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新时代,他们继往开来承担着生产与科研的繁重任务、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些朝气蓬勃、勇于实践、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青年群体的涌现,以及密切结合生产、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石油水文地质界人才济济,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近年来,一些为解决油气远景预测与勘探开发中实际问题的水文地质研究成果,表现出一定的水平。预示着我国油田水文地质工作将跨入具有自身特色、为油气生产服务的新时期。

综上所述,我国油田水文地质工作,已经走出“学国外、跟国外、重复国外”的阶段,在陆相成油理论的指导下,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深化、自陆地到海洋、由陆相到海相、从石油到天然气(包括煤成气、生物成因气)、还涉及深成地下水,整体研究水平有很大提高,进入了解决我国石油地条件下水文地质问题的新阶段。

前述油田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各国研究的侧重点有所差异。总体来讲,欧美国家十分重视油气运聚的水动力条件研究,起步或研究的深度远远早于油田水化学成分的研究;原苏联是系统研究油田水化学成分最早的国家,最先提出古水文地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我国从研究陆相油田水化学成分特征及水化学找油技术方法入手,在吸取国外先进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走向水动力与水化学相结合、古代和现代水文地质条件同时研究的道路。

张文忠 周尚忠 孟尚志 赵军 莫日和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1)

摘 要: 柳林区块位于山西省西部,西邻黄河,前期勘探和试生产显示该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为尽快在该地区实现煤层气商业化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对煤层气资源的需求,寻找煤层气富集高产区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柳林地区煤层气赋存特征与地下水化学场、动力场的耦合关系,探讨了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关系,结果显示柳林区块地下水顺地层向西部深处流动,越往西部深处水动力越弱,越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

关键词: 柳林区块 煤层气 水文地质条件 富集成藏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 62 ( 2011ZX05062)

作者简介: 张文忠,男,工程师,1979 年出生,博士,2009 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现在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电话: 01064297957,邮箱: zwz98413@163. com。

Hydrogeologic Conditions and Its Influence on Coalbed Methane Accumulation in Liulin Block,Shanxi Province

ZHANG Wenzhong ZHOU Shangzhong MENG Shangzhi ZHAO Jun MO Rihe

(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 ,Ltd. ,Beijing 100011,China)

Abstract: Liulin Block lies in the west of Shanxi Province,previous exploration and trial production indi- cates that this block has vast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CBM commercial produc- tion,it’ s vital to find CBM-rich areas and high-yield area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 of CBM ac- cumulation with groundwater geochemical field and dynamic fiel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geologic conditions and CBM accumul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e ground water of Liulin Block flows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 is weak in the west and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CBM accumula- tion.

Keywords: Liulin Block; coalbed methane; hydrogeologic condition; accumulation

煤层气是煤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生成,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内的以 CH4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是优质的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具有热值高、污染少、安全性高的特点,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地质能源的重要补充。煤层气同时又是一种有害的危险气体,煤层气中CH4的温室效应约是CO2的21倍,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是CO2的7倍(赵庆波等,1998),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煤层气的易燃易爆性也严重危及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对煤层气有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及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柳林区块位于山西省西部,河东煤田中部,西邻黄河,面积约183km2。柳林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部的离石鼻状构造上,主体构造为一个弧顶向西突出的弧状褶皱。区块内断层较少,仅在区块北部发育由聚财塔南北正断层组成的地堑及其派生的小型断层。柳林地区发育煤层14层,其中山西组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3+4)、5号煤层;太原组9层,自上而下编号为6上、6、7、7下、8+9、9下、10、10下、11号煤层。其中山西组的2、3、4(3+4)、5号煤层,太原组的8+9、10号煤层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力煤层(任光军等,2008)。

1 柳林区块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1 含水层类型及分布

柳林地区有六套主要含水层组,分别是: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三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与新近系、第四系砂砾石(岩)孔隙含水层组(图1)。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是与煤层气开采直接相关的两套含水层组。

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由上、下马家沟组和峰峰组组成,为一套以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为主的浅海相沉积,在柳林区块以东外围大面积出露,该套含水层组呈单斜构造,自东向西埋深逐渐增大,含有丰富的岩溶水,是区域的主要含水层系。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主要由石炭系上统太原组间夹于碎屑岩中的5层石灰岩(L1-L5)组成,在区块东部的大沟谷中零星出露,由东向西,埋深逐渐增大(图2)。储水空间主要是构造、溶蚀裂隙以及溶蚀孔洞,富水性在不同地点差别较大。柳林区块东缘岩溶发育,连通性好,接受补给容易,富水性较强。向西随着地层埋深的逐渐增大,灰岩的岩溶、裂隙逐渐变得不是很发育,富水性也逐渐变差,总体来说,该套含水层组的富水性是较强的。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由K3砂岩组成,在柳林区块东界外围有零星出露,含水层砂岩裂隙大部分充填方解石脉或钙质薄膜,开启性、连通性较差,储水空间小,富水性较弱。

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由下石盒子组K4砂岩及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砂岩组成。K4砂岩节理、裂隙较发育,由于开启性差,且多充填方解石脉或钙质薄膜,再加上补给条件的限制,富水性差。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砂岩富水性也较弱。

三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以砂岩裂隙含水层为主,在柳林区块西南部与聚财塔地堑中出露,其富水性较差。

图1 柳林区块含水层系划分图

新近系、第四系砂砾石(岩)孔隙含水层组中孔隙发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孔隙潜水,受地形、补给条件及其分布面积的限制,富水性一般不强,经短途径流即排向河道或沟底补给地表水或渗入下伏岩层裂隙中,集中排泄时形成下降泉。

1.2 流体场特征

1.2.1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柳林区块地层总体向西倾伏,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一西倾宽缓单斜蓄水构造,大气降水和东部灰岩的侧向补给是区块内所有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有时大气降水成为各主要含水层唯一的补给源。地表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不利于地下水补给或者补给量很小。受单斜构造的控制,柳林区块各主要含水层基本上都是在东部地层出露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由浅部流向深部。

图2 柳林区块水文地质简易剖面图

柳林区块地下水水位高程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总体背景。地下水主要表现为顺层向深部流动,随侧向距离的延长,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在山西组埋深大于500m处,地下水径流速度已经很缓慢,地下水径流基本处于滞流状。煤层底部奥陶系地层也表现出东、北部较高,逐渐向西、南部降低的一致趋势。

根据围岩含水层对煤层供水强弱,将柳林区块煤层水分为三种类型。①煤层顶板为灰岩溶蚀孔型含水层,对煤层供水较为充足,煤层产水量大,石炭系太原组8号煤层属于此种类型;②煤层顶板或底板为砂岩孔隙、裂隙型含水层,对煤层供水有限,煤层产水量一般不大,二叠系山西组4号煤层属于此种类型;③煤层顶、底板皆为泥质岩,供水性差,渗透到煤层中的水极少,只有在断层或裂隙发育的部位才能提供给煤层,山西组5号煤层属于该种类型。

1.2.2 地下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成分是地下水运动的真实记录。煤层水化学研究是为了阐明地下水循环特征。柳林区块煤层水化学成分阴离子以HCO-3为主,含量一般2100~2400mg/L,8号煤层水的HCO-3含量略高于4、5号煤层水;其次是Cl-,另外含有少量CO-3和SO2-4。阳离子以Na+占主导,含量1300~1800mg/L,还含有少量K+、Ca2+、Mg2+和NH+4;pH值6.7~8.2。

柳林区块4、5号煤层水矿化度高于8、9号煤层水,反映8、9号煤层水的活跃程度较高,4、5号煤层气富集的水文地质条件要好于8、9号煤层。

2 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

2.1 水文地质控气作用

煤系地层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煤层气富集、保存、成藏及开采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煤层瓦斯的富存条件不同,含气饱和度不同,造成煤层瓦斯含量的差别很大。某些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保存有利,而有些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保存却十分不利。水文地质控气作用可概括为三种特征:①水力运移逸散控气作用;②水力封闭控气作用;③水力封堵控气作用(叶建平等,2001)。水力封闭作用和水力封堵作用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而水力运移逸散作用则造成煤层气的散失。一般而言,地下水压力大,煤层气含量高,反之则低。地下水的强径流带煤层气含量低,而滞流带煤层气含量高。

2.1.1 水力运移逸散控气作用

水力运移逸散控气作用常见于导水性强的断层构造发育区,通过导水断层或裂隙,沟通煤层与含水层,水文地质单元的补、径、排系统完善,含水层富水性与水动力强,含水层与煤层水力联系较好,在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地下水携带煤层中气体运移而逸散。

2.1.2 水力封闭控气作用

水力封闭控气作用发生于断裂不甚发育的宽缓向斜或单斜中,而且断裂构造主要为不导水性断裂,特别是一些边界断层,具有挤压、逆掩性质,成为隔水边界。水力封闭控气作用一般发生在深部,地下水通过压力传递作用,使煤层气吸附于煤中,煤层气相对富集而不发生运移,煤层含气量较高。

2.1.3 水力封堵控气作用

水力封堵控气作用常见于不对称向斜或单斜中。在一定压力差条件下,煤层气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渗流,或者说由深部向浅部渗流。压力降低使煤层气解吸,因此在煤层露头及浅部是煤层气逸散带。如果含水层或煤层从露头接受补给,地下水顺层由浅部向深部运动,则煤层中向上扩散的气体将被封堵,致使煤层气聚集。

2.2 地下水化学特征对煤层气成藏的影响

对于含煤地层来说,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反映不同的矿化度、盐度,而不同的矿化度、盐度对煤层气藏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对煤层气成藏起着不同的作用。按地层水的化学性质,可将地层水分为CaCl2型、NaHCO3型和Na2SO4型三类。一般CaCl2型水是深层成因水,往往位于承压区,具有较高的矿化度。承压水封闭区煤层封闭条件较好,煤层气成藏条件有利,但承压水区煤层埋深往往大于1000m,孔渗条件较差,虽利于成藏,但不利于煤层气的开发。低矿化度的Na2SO4型地下水是地表补给水的标志,处于补给区或泄水区附近,煤层埋深较浅或侧向煤层已出露地表,是地表水沿露头区渗入煤层后产生水力交替的产物,常常与甲烷风化带相对应,煤层气成藏条件差。NaHCO3型地下水的矿化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煤层埋深主要在250~1000m之间,煤层埋藏适中,水力交替滞缓,在渗入水与地层水的接触面水流相反,产生局部滞流带,地层水流动不畅而形成超压,从而形成封堵型煤层气藏。

2.3 柳林区块煤层气富集特点

柳林区块地层水以NaHCO3型为主,局部地区有CaCl2或Na2SO4型(图3),总矿化度东低西高,纵向上,总矿化度由浅到深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山西组地层水的Cl-含量明显高于太原组,反映了山西组地层水的封闭性要好于太原组。柳林区块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水化学特征显示出该区块的地层水与地表连通,但属较稳定承压水动力系统,相对较高矿化度的NaHCO3水型显示其对烃类的较好保存条件,并且在400m左右的埋深,Cl-含量能达到1000mg/L左右,为很有利于煤层气富集的水化学条件(王明明等,1998)。

图3 柳林区块山西组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布图

综合来讲,可根据柳林地区煤层气赋存特征与地下水化学场、动力场的耦合关系,来探讨水文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水文地质参数、水位标高、矿化度、影响半径,都将对煤层气的生产能力产生显著影响。高含气带分布规律与地下水系统划分、水动力条件、矿化度分布规律具有对应关系。就柳林地区的水动力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来说,地下水顺地层向西部深处流动,且越往西部深处矿化度越大、水动力越弱,对煤层气富集越有利。

3 柳林区块煤层气成藏模式

柳林区块太原组与山西组煤层以焦煤、瘦煤为主,煤层气的富集表现为高含气量与厚煤带的叠合区域。埋深与水动力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煤层气的富集程度。

3.1 太原组煤层气成藏模式

太原组8+9、10号煤层为单斜水动力封闭成藏(图4)。由于补给区与径流区均在柳林区块外,柳林区块多为弱径流与滞流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随埋深加大,地层压力增加,煤层含气量相应增高。区块西南方向地下水径流作用弱,理论上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保存,虽然吨煤含气量可观,但由于富水性强,储层压力大,排水降压困难。加之煤层在此分岔变薄的趋势,不利于煤层气开发。

图4 柳林区块太原组单斜水压封闭成藏模式图

3.2 山西组煤层气成藏模式

山西组3+4、5号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封盖,局部为粉砂岩,顶底板含水性较弱,虽然存在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但整体上不存在水动力运移逸散作用,含气饱和度达90%以上,为区域有效盖层气压封闭成藏(图5)。煤层厚度与埋深是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柳林区块煤层含气量整体上随埋深增加逐渐增大,厚煤带发育区为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图5 柳林区块山西组盖层气压封闭成藏模式图

4 结论

水动力条件直接影响着地层压力分布及流体的运移,由此改变吸附气与溶解气和游离气间原有的平衡,从而影响到煤层气的富集与保存。

柳林区块太原组8号煤层与顶板灰岩为同一水动力系统,由于煤岩基质和地层水中存在较大的浓度梯度,煤岩中甲烷气体不断向上逸散,继而被交替地层水带走而难以保存在煤层中。因此,柳林区块太原组煤层整体含气饱和度偏低,含水饱和度较高,对后期排水降压不利。

柳林区块山西组3+4、5号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封盖,局部为粉砂岩,顶底板含水性较弱,虽然存在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但整体上不存在水动力运移逸散作用,含气饱和度达90%以上,煤层气开采条件较好。

参考文献

任光军,王莉,娄剑青.2008.柳林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生产井的影响,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378~389

王明明,卢晓霞,金惠等.1998.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气富集区水文地质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4):385~393

叶建平,武强,王子和.2001.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J].煤炭学报,26(5):459~462

赵庆波,刘兵,姚超等.1998.世界煤层气工业发展现状[M].北京:地质出版社,1~2

优秀中国地质大学毕业论文

1.面对失控的世界,人类必须做出抉择——为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40周年而作2.环境基本法的发展脉络——从“人类环境会议”到“环境与发展会议”3.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利用应当贯彻的六项原则——人类海洋环境利益的视角4.扬弃“技术理性”回归伦理谈判——科技知识背景下全球气候谈判法律模式之展望5.国际河流共享性的法律诠释6.生态经济学建设的若干设想——边缘交叉经济学科建设的一般方法论探讨7.马歇尔经济生物学思想及现代启示8.东部沿海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机制分析9.国土资源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探析——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10.池田大作的环境危机观11.朱熹对《孟子》“仁民而爱物”的诠释——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观12.论环境新闻的特征表现13.广告权力研究的基本问题及模式建构14.中国虚拟社会管理学术进展述评15.自主品牌研究的问题与发展探讨——一个营销学的视角16.中国独生代强迫性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7.基于学习和参与行为的扶贫项目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18.跨组织私人关系与经销商速度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19.纳粹德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探析20.战后德国政治“再教育”运动及其影响21.世纪50——70年代联邦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的争论

优秀毕业论文会用证书,通吃一些学校还会发一定的奖金。通常硕博评上优秀毕业论文的含金量很高,代表论文在本科研领域有一定的价值,也证明了研究生期间科研水平,是一项有含金量的获奖证书。 本科优秀毕业论文通常是对本科生学习态度的肯定,论文写的认真仔细。总之优秀毕业论文通常都会有证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