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武汉体育学院学术期刊

发布时间:

武汉体育学院学术期刊

武汉体育学院不是985也不是211.

武汉体育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

武汉体育学院的科研成就:

武汉体育学院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10个。

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71项、横向科研项目257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7项.

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59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7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期刊、四大核心期刊方阵期刊;《体育成人教育学刊》为湖北省优秀期刊、武汉大学版核心期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体育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武汉体育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看你发的是什么期刊,核心期刊也是分为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期刊。

1、《中国体育科技》(双月刊)

创刊于1959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运动科技刊物。 主要刊登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题研究论文、国内外重大比赛专题研各运动项目技术及战术分析。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

2、《体育学研究》

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以介绍世界和中国体育科研成果动态,反映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提供学术平台,作为一本体育方面的核心期刊,对于评审体育类高级职称具有很高的权威。

3、《体育文化导刊》

是我国中文体育类的核心期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侧重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认知和介绍各种体育现象,重点反映我国以及国际体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4、《体育科学》

创刊于1981年,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并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5、《体育与科学》(双月刊)

创刊于1978年,是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

二本(一):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长江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三峡大学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二本(二)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 黄石理工学院 郧阳医学院 孝感学院 咸宁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 在二本(一)里面实力最强的当属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在二本(二)里面实力最强的是湖北民族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期刊投稿

论文必须是署名作者原创的最新研究成果。无剽窃内容,不涉及泄密问题,无作者署名纷争,不存在一稿两投。研究课题必须有省部级以上的基金赞助。在理论、方法、结果上有创新内容,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较大的实用价值,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论文要求论点正确、论述严谨、数据可靠、图表设计合理、文字简明通顺,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论文必须要素齐全,按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和英文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英文作者单位(地址、邮编、国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并在首页的脚注处注明投稿日期、基金项目和项目编号、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与学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和联系电话)。投稿应采用Word文档,交两份打印稿及电子文本(可发电子邮件),以看法4个版面的论文为主,版心要求A4,5号字,45行×46字。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8、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10、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录用通知书为信件版,发放通知书采用快递、请详细写出收信地址11、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12、本站并非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社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官方网站13、若向该刊投稿,请直接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杂志社编辑部联系

1、《中国体育科技》(双月刊)

创刊于1959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运动科技刊物。 主要刊登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题研究论文、国内外重大比赛专题研各运动项目技术及战术分析。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

2、《体育学研究》

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以介绍世界和中国体育科研成果动态,反映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提供学术平台,作为一本体育方面的核心期刊,对于评审体育类高级职称具有很高的权威。

3、《体育文化导刊》

是我国中文体育类的核心期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侧重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认知和介绍各种体育现象,重点反映我国以及国际体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4、《体育科学》

创刊于1981年,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并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5、《体育与科学》(双月刊)

创刊于1978年,是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

看你发的是什么期刊,核心期刊也是分为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期刊。

武汉体育学院不是985,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是985

武汉体育学院认定期刊

1.体育科学2.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天津体育学院学报5.体育学刊6.武汉体育学院学报7.西安体育学院学报8.中国体育科技9.体育与科学10.体育文化导刊11.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就13种吧,我也无能无力了,帮你顶顶吧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 体育文化导刊 10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的国际刊号

你要评的是高级职称的吗 我先说3个核心的1.体育科学 2.中国体育科技3.体育与科学。

全体育

虎扑

现在最火的是《加油中国》体育杂志   www.加油.中国

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体育类核心期刊排名一览如下:G8 体育1.体育科学 2.中国体育科技3.体育与科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5.体育学刊6.成都体育学院学报8.体育文化导刊9.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全文可在我的百度文库免费下载

去“论闻沙龙”看看吧,那里有最新的信息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除了王不可以,其他都可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 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 。[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 “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 ;“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9] ;“太极拳特别强调‘知己’功夫的练习,‘看熟’、‘懂劲’的阶段也就是‘知己’的阶段,通过‘知己’功夫的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太极拳锻炼者对‘自我’的认识。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提升都极有利于练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10] ;“游泳、滑冰、跳马及双杠等既具有表演风格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要求学生不断克服怕摔跤和去怕担风险等胆怯心理,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11] ;“体育舞蹈具有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提高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12] ;“健美操、艺术体操课是人们交流思想、打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之一,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人们自我封闭的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解脱,活动中融洽、和谐、高雅的气氛亦能增强人们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和欲望”。[13]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也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因材施教。如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交际、不合群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跑、拔河等集体性活动项目,并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提供发言和练习的机会,以改变孤僻的个性,逐步适应与同伴交往,形成合群的心理定势;对那些处事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反应灵敏性活动项目,并在练习中提出严厉的硬性要求,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果断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对那些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难为情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冒险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勇敢无畏跨越障碍的精神品质;对那些易于急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持久耐力性活动项目,以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改变易急躁、冲动的特点;对那些做事信心不足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简单性活动项目,使他们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提高其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自负、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跳水、体操、马拉松、艺术体操等难度较大的活动项目,或让他们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比赛等,以改变他们的骄傲之气;对那些遇事易紧张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项目,从而使他们在激烈的练习和竞争中锻炼自己冷静、沉着思考的心理品质”。[14] 2、有研究就专门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所产生不同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认为: “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 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认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质; 4)、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 5)、调整法,它可平静学生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是舒缓学生心理的一种极好方法。另外,经常采用的方法还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15]。 3、研究显示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熊亚红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提出: “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 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 4)、引入体育竞赛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16]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测量评价 侯世勋等在《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中提出,“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价纳入考试体系,能促使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而:一是理论知识.应列入体育课程理论试卷中,以便考查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状况;一是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较全面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及如何完善自我。这一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为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弥补了目前考试体系中存在片而性的问题”。[17] 刘卫民、李 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认为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各级在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而制定。因此,应区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情况,但平要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待学习的态度,成就动机,适应能力,交际能力,行为能力,创造能力,预见能力,情绪反应能力,健康人格等,其具体的方法是和体育实践课中测量评价学生的心理负荷方法相同,即先运用教育观察法对各主要指标的细化标准进行测量,然后再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18] [总结] 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功能,挖掘各种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过不同的内容、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借助科学可行教学评价从而更加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进而促进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体育多元功能的需要。”[19] 参考文献 [1]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2]任长顺.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02):36-37 [3]曾四清.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88-90 [4]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5]高丹娜.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 :168-169 [6]于 勇.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7]李安民,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 [8]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9]孙秀芝.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3):106-107 [10] 杨祥全.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3-66 [11]张小田.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81-83 [12]李晓新.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99-101 [13]赵小静.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课对大学女生身心健康功效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5):110-112 [14]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 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从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规则的异同看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 2.1棋盘中国象棋棋盘是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淋漓地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垒的场景。“楚河汉界”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广武山上,当时西边为汉王城,东边为楚王城,诸侯割据,各霸一方。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汉界”拿开,正好是一张8×8方格的棋盘,与国际象棋棋盘几乎一样。“9”是最大个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国。“8”更有无限扩伸、四面八方的喻意。8和9在中西方都喻着无穷大的意思。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土地,为了占领更多的地盘,所有充当战场的棋盘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意识。中西方对于战场对峙的观念不同。中国象棋的棋子占据在交叉点上,通过线(路)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是面与面的对峙,一马平川,连界河都不用。这体现了中国人的运筹帷幄和游刃有余的作战风格,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2.2棋子两个棋种都是三十二个棋子,这一点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种类上有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象棋中有“炮”这个兵种,而国际象棋上没有。(1) 炮。《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根据这个记载,在唐朝前的象棋是没有炮的,有了炮后,才和现代象棋相近。而国际象棋里是没有这个棋子的。有人认为象棋可能定型于炮战(北宋为开端)流行之后,而国际象棋定型于出现炮以前。笔者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含糊,而且在时间上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从两棋历史可以看出,象棋的历史更确切地说是定型的时间明显早于国际象棋。问题在于中西方对于火药的使用时间上是不同的。中国古代自从发明“火药”,便发展为火炮,唐朝甚至更早时便被用于军事。而火药在西方则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大约15世纪才由阿拉伯人引入的,那时的国际象棋已基本定型。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象棋在发展过程中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不断增添与人文社会更接近的东西。另外中国人的传统认为战争成败的因素,决定于人的因素加物的因素,所以有车、马、炮这样物的因素。而古西方由于生产力的低下,战争的成败更主要取决于各级将士的素质和表现,所以在国际象棋中更体现人的因素。(2) 将(帅)King。中国象棋里的将(帅)等同于国际象棋里的王,虽然威力都不大,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着一个朝廷的灭亡。所以对它两个棋种都有严密的防卫。中国象棋里安排了士相来守卫,而国际象棋里特定了一种叫作“易位”的走法,使它可以从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转为安全的侧翼。国际特级大师古菲尔德曾经说过:“在开局阶段,王是一个婴儿;在中局阶段,王是一个小孩;在残局阶段,王则是一个成年人。”这充分说明了国际象棋里王的作战价值,在残局中人员所剩无几的时候,它可以四处作战的优势就显露出来。这与中国象棋的将(帅)不能走出“宫”的限制有了根本的区别。而且将、帅还不能见面,这一点也充分表现了中国的古国情,在古中国除了几个开国皇帝带兵打仗外,几乎所有皇帝都是闭门不出的。(3) 后Queen。这是站在王旁边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仅相当于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们上面提到过,浪漫的法国人将它威力骤增,横、竖、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战场。性别也变了,成了王的妻子。意大利称它为Robioso(狂暴的棋子),指其威力巨大。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在古西方的历史上,女权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王的统治屡见不鲜,著名的就有埃及女王、英国女王、丹麦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尽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说到底仍没有王重要。而中国象棋里是没有“后”这个棋子的,可以说整个中国封建历史就是一部“父权的历史”。将(帅)旁边是两个士,喻意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4) 车Rook。两个棋种中,唯一一个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国际象棋里的车也是“战车”的意思,与中国象棋一样。后来才被确认为城堡。(5) 象Bishop,马Knight。国际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战象”,然后改为“传令官”,到了文艺复兴时代,随着教会势力的增大,变为“教士”。它与中国象棋中的相(象)的区别是没有河界的阻隔。“相”是个文官,所以在中国象棋里它是不出门打仗的。国际象棋的马与中国象棋中的马最大的区别是在行棋中不被蹩马脚。在走法上,国际象棋的要求比中国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当时的社会制度比中国封建的社会制度要宽松许多的缘故吧。中国的封建社会,朝廷忠奸难辨,官场腐败,勾心斗角,常常使用“绊马脚”的伎俩,纵使你是一匹良驹俊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坏“绊了马脚”就动弹不得,只得老骥伏枥,无可奈何了,这种现象在中国象棋可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6) 兵Pawn。无疑这在两个棋种中都是人数最多的子,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体保卫王朝,而且是只能冲锋不能后退的,在这点上中西方对士兵的要求都一样。不同的是中国象棋中的小兵永远都只是一只小兵,最多在过河之后变得稍微厉害了一点。但国际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勇敢地冲到底线将升格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这个规定也是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才确定的。最初人们不愿接受一方有两个甚至多个后,这不就变成了一夫多妻了吗?但游戏毕竟是游戏,还要考虑到它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兵的区别恰恰又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与西方“论功行赏”的传统。综上所述,两种棋完全反映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具体点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历史背景。它们的思维方式是富于实践的、具体的。它们的每个棋子都有特定的含义和功能,各有分工、各尽其职,非常的人性化,所以千百年来得以在民间或是宫廷广为流传。棋的发明与每一次演变无不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但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思想影响,棋的发明、变革和发展最终体现的都是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作者简介:刘适兰(1962-),女,四川成都人,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深圳棋院总教练。摘自《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7卷,第5期,2003年9月

1.《100米栏跨栏跑间节奏有序训练方法的探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2.《放松技术在100米跑在跑中的意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3.《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体育函授教授质量》,体育函授通讯,2002年第1期4.《高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设置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5.《高中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内容设置的研究》,获武汉体育学院2002年优秀论文三等奖,(第一成员)6.“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设置的研究”第二作者,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2期7.“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湖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2003年,课题组第一成员,获二等奖。8.“跳远无板助跑起跳练习起跳最佳的实验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5期9.跳远无标志(板)助跑练习方法的设计及意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3期,10.湖北部分中学田径开展现状及拓展方向的设计,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9期11.弧线助跑在背越式跳高中的作用及练习,湖北体育科技,2004年4期12.速度障碍的成因与解决方法,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2期13.湖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5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