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邮政局咨询电话
民国时期的武术及其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施鲜丽 蔡仲林(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搏击·武术科学》2005年11月第2卷第11期摘要:民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历史时期,也是各种思潮和现象不断涌现的时期。民国时期的武术从组织形式到功能及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华新武术》、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等武术组织对近代中国武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华新武术精武体育会中央国术馆影响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5)11-011-03民国时期,历时三十八年。期间军阀割据、政治动荡、政府变迁、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锋、土洋体育的争论,以及连年战火等,都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开展。但这一时期的武术,仍呈发展趋势,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对近代中国武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中华新武术》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1.1《中华新武术》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华新武术》是中西结合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人已经看到骑射之无用,于是有人呐喊“请停弓马刀石武试”,有人呼吁“今日练兵,非实由西学之必不可耳”,一时间效法西学练兵成为舆论与时尚。孙中山对当时提倡纯粹“洋体育”、“国人多弃体育之技击术而不讲”的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强种保国”的历史潮流中,在土洋军事的、体育的思想碰撞交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既反对对本民族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又引进西方的兵式体操,兴办军事学校,将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技击内容与兵式体操训练相结合。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一些社会名流、教育家、军人、武术家等也在洋为中用的必由趋势中探索着中国武术的发展。《中华新武术》就是在这种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出发点是以中国拳技和摔跤术为内容,参照兵操练法编成新式武术教练法。1911年马良任陆军第九协协统驻扎山东潍县时,邀集一些武术名家,发起编辑武术教材,并将此教材定名为《中华新武术》。1914年,马良担任陆军47旅旅长兼任济南卫戍司令官时,再次广邀各派武术专家,修订《中华新武术》。它取材于传统武术动作,借鉴兵式体操的教练方式,采取中西融合的做法,这较之一味西学具有创造性。它在武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1.2《中华新武术》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中华新武术》的编辑、修订邀请了各派武术名家,此举打破了武坛历来的门户之见,对今后武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新武术》“新”的意义之一在于它被确定为当时在全国推行的“正式体操”,从此西方的“体操”概念与中国传统的武术结合在一起了。由于引进“体操”概念,农耕经济下封建的世袭师徒传承关系终于被面向大众的团体教练方式所突破,传统武术以比较简练统一的方式进入了学校体育,成为培养人才的手段。《中华新武术》的“新”,还体现在实施教材的教学方法上,它借鉴西方兵操配以口令的形式,从简单易学的基本动作入门,先单式教练,后连贯成套教练,既有单操团体教练,也有对操团体教练。教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种讲究动作基本技法,从基本教学开始,进而连贯教学,由单个动作到贯串成套的教学步骤,以及配以口令的团体教练法,至今仍是院校武术的经典教法。我们现在的武术普修教学,虽然教学内容不同了,但是集体教练、口令指挥等教学方法仍然沿袭着那个时期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成果。《中华新武术》不仅在教学法方面对近代中国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倡导者在引进“兵式体操”的时候,也认同了西方“体操”的运动形式,接受了西方体育的竞技思想。1923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就是采用西方体操表演竞技形成的一次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仿照体操竞赛评分方法制定武术套路比赛规则正是这种尝试的继续和发展。《中华新武术》是先驱者们探索救国图存的众多尝试中的一种,虽然它不可能从本质上改变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面貌,它的命运是短暂的,有其悲剧性的一面,然而,它对武术的贡献却是突破性的,它成功地将西方体操的方式、体育教学的方法以及竞技运动的思想注入传统武术之中,给近代中国武术留下了深深的印迹。2 民国时期的武术组织及其对近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2.1以精武体育会为代表的武术社团及其对近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从1912年至1927年一大批武术社团先后创立,构成了这一阶段武术乃至社会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精武体育会是民间学术社团,其前身是霍元甲主持的“精武体操学校”。鉴于“学校”这种名称与形式限制了招生范围和广泛传播武术,在霍元甲的学生陈公哲、姚蟾伯等人的倡议下,议定改“精武体操学校”为“精武体操会”。1916年会员日增,且以“体操”二字未能完满,故易名为“精武体育会”。从精武体育会的创立经过不难看出,该组织既无国家和政府拨款,也不是党政集团授意建立的。它是由酷爱武术的青年商人自发组织起来的,所以说,它是一个民间社团。精武体育会“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为宗旨”。1915年以前,活动仅限于推广武术。1915年起,扩充学科,改良形式,增设了兵操、文事、游艺等内容。精武体育会组织活动主要包括:创立分会、著述武术书籍、拍摄影片、武术教学、体育训练等。精武体育会注重建立分会,在新文化运动中开始向全国发展,20世纪20年代逐渐发展到东南亚,20世纪20年代末其国内外分会已达42个,会员超过40万,极大地促进了精武事业的发展,对武术在新社会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而巨大的贡献。精武体育会注重编著武术书刊教材。1921年,总会创办了《中央杂志》(后改名为《精武杂志》),向社会传播精武精神和武术文化。此外,精武体育会还编辑出版了各类武术书籍教材,如《精武本纪》、《精武外传》、《潭腿》、《功力拳》、《达摩剑》、《十字战》、《五虎枪》等数十种,各分会亦出版月刊及专著。扩大了武术的影响,提升了武术的文化魅力。精武体育会使用了电影这一当时最先进的传播工具。拍摄武术动作进行直观教学,扩大了武术的社会影响面。精武体育会设技击部,负责推广武术。为了培训武术师资,精武体育会还在上海办了一所体育师范学校,邀请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武术名家来传艺授课,打破了宗派门户,废除师徒私授,不争一家一派之短长,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武术人才,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精武体育会还组织了不少游艺活动,将舞蹈、艺术与武术揉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艺术化及娱乐化,为推广武术做出了贡献。综上所述,精武体育会在扩大武术的社会影响,提升民众武术意识,发掘整理传统武术精华,拓展武术的娱乐、审美等功能,增长群众武术知识,振起社会尚武精神诸方面均做出了较大贡献。2.2中央国术馆及其对近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中央国术馆的成立离不开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委员兼西北军驻南京全权代表的张之江。1926年,他和李景林等创建了武术研究所,后改为国术研究所。1927年3月,张之江又获得了一些国民党要员,尤其是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李烈钧的支持,呈请国民政府批准,在国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央国术馆,该馆归属政府直接指导,由财政部拨给经费。所以说,中央国术馆是政府教育机构。1929年2月颁布的《中央国术馆组织大纲》第一条规定:“中央国术馆以提倡中国武术,增进全民健康为宗旨。”中央国术馆围绕上述宗旨组织的主要活动有:国术国考、武术教学、编辑出版专著及刊物、出国访问交流技艺和武术表演等。中央国术馆在1928年和1933年举行过两届全国性的国术考试。虽然这两届考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它吸引了社会的目光,增加了社会对武术的关注程度,并制定和实践了武术拳械单练与对博的竞赛规则,在推广和普及武术、促进武术的体育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竞技武术的发展。中央国术馆设教授班、师范班、练习班、青年班、少年班,以“泛学博通”为教学原则,广设武术技术课,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全面的武术人才。有的走上了抗日前线,成为杀敌英雄;有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有的在专业上卓有成就,成为武术技艺和理论研究的专家、教授和教育家。如温敬铭、张文广、郑怀贤、刘玉华、何福生、李锡恩、康绍远、张登魁、万籁声、傅淑云、齐剑虹等等。中央国术馆成立后,至1934年,已编辑出版了《查拳图说》、《青萍剑图说》、《少林武当考》等22种武术论著,已完成编辑的有《练步拳》、《八极拳》、《形意拳摘要》等12种。当时正在编辑的有《太极拳》、《八卦掌图说》、《内功正轨》等11种。这些书刊加强了各地武术组织和传习者间的交流,为我国武术的继承和发展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中央国术馆注重海外交流与推广,为武术的普及和推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1月,中央国术馆和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组成“南洋旅行团”,团长张之江,领队庞玉森,武术队队长杨松山,队员有何福生、温敬铭、张文广、康绍远等9人。该团先后在新加坡、吉隆坡、金保、怡保、槟榔屿和马尼拉等地进行了65场武术表演。南洋旅行团所到之地,受到各界侨胞的热烈欢迎,他们的表演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普遍赞誉和好评,促进了东南亚的武术馆、武术会、武术学校的建立。1936年9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中国武术表演团炉火纯青的技艺,出神入化的表演,轰动了德国。本届奥运会主席李德华博士说:“没想到中国武术这么高超,真了不起。”德国政府还指示奥运摄影队,特为温敬铭、张文广、郑怀贤、刘玉华、傅淑云等人摄制了录像片。在《德意志报》、《汉堡报》等有影响力的大报刊上,还发表了评论,盛赞中国武术功夫精湛卓绝,富有艺术性、舞蹈性,高超精妙,令人不可思议。国术队的表演,向世界体坛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风采,扩大了中国武术的国际影响。综上所述,中央国术馆系统在促进武术的体育化、规范化、现代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它将武术训练和竞赛广泛应用于军队和学校中,极大地提高了武术的竞技和军事功能。中央国术馆通过表演,让世界了解中国武术,对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3 结语民国时期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武术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以及它的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新武术》成功地将西方体操的方式、体育教学的方法以及竞技运动的思想注入传统武术之中,给近代中国武术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这两个武术组织相辅相成,共同汇成了民间武术多功能发展的潮流,丰富和发展了武术的社会功能,使中国武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参考文献:[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易剑东等.中国武术百年历程回顾——面向2l世纪的中国武术【J].体育文史,1998.[4]杨少雄,苏肖晴等.试析中华武术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嬗变成因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5]郭玉成,许杰.精武体育会与中央国术馆的武术传播研究叨.体育文化导刊,2005(2).[6]昌沧.南京中央国术馆始末叨.体育文史,1997.[7]谭华.20世纪前期的“国术改良运动”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8]易剑东.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的比较研究——民国武术的组织社会学探索阴.体育文史,1995(6).作者简介:1.施鲜丽(1981~),女,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2.蔡仲林(1953一),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这本杂志现在还在发行,有杂志社电话,建议打电话问问 :《 精武 》 中国大陆著名的武术专业刊物,因其始终不渝坚持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精神而在读者中具亲和力;因其精心整理的武术套路精华而具传统性;因其切实可行的技击和健身作用而具实用性;因其集中国武术与世界博击功夫于一身而具搏击领域的全面性。刊 名:精武刊 期:月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体育局 主办单位:当代体育杂志社 编 辑:《精武》编辑部 出 版:当代体育杂志社 社长总编辑:李德天 副社长副总编辑:蔡秀丽 主 编:李春成 顾 问:张朝阳 执行主编:李春成 编 辑:周广卿 关峰 总编室主任: 夏航 网络部主任:侯客松 网络管理赵伟 付影 发行部主任:陈伟红 社 址:中国·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99号 邮 编:150008 电 话:/82515914/8252635 传 真:-8003 国际刊号:ISSN 1002-6177 中国刊号:CN23-1016\G8 国内代号:14-131 国外代号:M1109电子邮件:
新锐阅读在起点读书可以看。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起点读书是国内最大的小说平台,其中包括了新锐阅读。《新锐阅读》是连载于话本小说的一部灵异类网络小说,作者是没事,不用担心。
免费分享各类杂志的网站,之前有过推荐。分享的杂志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国家地理》《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部分精品资源可能需要付费,最近好像不怎么更新了。
学术期刊吗,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读也不免费的,下载更是收费的。尽可能的找到一些免费的在线杂志阅读会对你自己比较有利。
五花八门,PDF之家,读者免费在线,读亦行,若蓝格,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读也不免费的,下载更是收费的。
我个人觉得,最好的是这两家:读览天下 读览天下 - 电子杂志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华文世界最大的电子杂志超市;其他次一点的还有:ZCOM电子杂志_免费下载、在线阅读、期刊订阅,尽在ZCOM.COM。博看网―大众频道悦读网--中国领先的电子杂志、免费杂志、原版杂志阅读网站最后还有一个不好用,渣渣用户体验,但是非常知名的网站,中国知网。
1、报道及时。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2、内容广泛。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它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3、连续出版。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便于文献情报检索。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经典是经过时间筛选出的着作,它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有其宝贵的价值。只有做到品读经典,经典着作的那些价值才会显现。 经典固然有其价值,但如果不去细细品味,经典中的价值又如何能够被显现出来呢?“品读”就是在认真阅读过经典着作后,仔细思考,慢慢领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所以“品读经典”不是囫囵吞枣般地把经典大致翻一遍,而是要有思想、有情感地去阅读。这样,经典作品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 认真阅读并品味经典,你会发现经典中那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而这些道理对每一个品读经典的人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老人与海》,看到老人身上无所畏惧的品质,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读《简?爱》,看到简?爱身上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知道了面对现实的不公,要敢于斗争;读《悲惨世界》,看到冉?阿让身上追求正义的力量,懂得了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正义……这些人生真谛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多品读品读经典,这对个人来说百益而无一害。 一旦一个民族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品读经典,去感悟经典中的人生真谛,并时刻坚持那些从书中领悟到的精神品质,那么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一定会大为提高。所以,品读经典,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也会有重要的影响。《三国》、《水浒》等民族经典中所蕴含的`的民族精神,正是支持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些经典文学的不断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倡导全民品读经典,促使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而在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年代,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各类武侠小说、时尚杂志,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在品读经典上。经典就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他能照亮人们前进的路。而那些武侠小说、时尚杂志只会是时间那汪洋大海中的泡沫。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去品味经典,去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 品读经典,感悟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生真谛,让经典的价值能够充分显现。
杂志媒体的优点1、思想性强,杂志在时效上不如报纸,但这也成就了它的全面、系统和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更偏重“了望者”的角色,而杂志更偏重“思想者”的角色。2、知识性强,许多杂志的内容以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为主体,因而容易使读者对杂志阅读产生知识性期待。3、情感性强,定期约会的大众杂志在客观上起到了释放情绪的作用,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该图片由注册用户"橘子de殿堂"提供,版权声明反馈4、针对性强,杂志内容有较大的倾向性、专业性,不同的杂志,一般可以在广大区域里,拥有不同的和比较稳定的读者层。5、保存性强,杂志具有比报纸优越得多的可保存性,因而有效时间长,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传阅率、反复阅读率高。6、观赏性强,杂志纸质较好,印刷精美,版面安排灵活,颜色多样,可以放更多的图片,美感好,引人注目。杂志适合于心态放松时看,看报纸更多的是浏览,看杂志更多的是品读和欣赏。杂志媒体的缺点1、时效性差,覆盖面有限,杂志是定杂志物,出版周期长,出版周期大都在一个月以上,不适宜时效性信息在杂志媒体上刊登。2、版面狭小,宣传声势较弱,杂志媒体无法像报纸和电视那样造成铺天盖地般的宣传效果。3、不容易阅读,杂志不如广播电视那么形象、生动、直观和口语化,特别是在文化水平低的读者群中,传播的效果受到制约。如何选购合适的杂志1、看种类杂志的种类非常多,我们可以大体可以分为专业杂志和综合杂志,其中专业杂志又有大专业杂志和细分专业杂志之分,综合杂志又可以分为人文杂志与社科杂志。专业杂志是教育类的杂志,只要和教育有关系的文章都有可能发表,比如说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但凡涉及到教育教学相关,不管哪个专业都是它的领域,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讲,它又可以是综合杂志,消费者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2、看喜好每本杂志的内容都有特定的风格和偏向,我们可以选个自己喜欢的杂志。如果你自己喜欢阅读,但是又不晓得哪一种杂志最适合自己的话,你可以看看不同种类的杂志,或者询问一下你的亲戚朋友,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杂志。
龙源期刊网就可以,不过那是要收费的,不交钱的话只能看个开头。
是这种吗
下载手机看书的软件
下载掌阅书城吧,好多杂志都免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