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行无所谓,得看你东西做的怎么样,功能实现不是看所谓的代码量。就论文来说,我们当时规定要15000字左右
计算机毕业论文附录代码不需要全部。一般要求完整的源代码,论文里面只需要部分的模块代码就行了,演示程序会在答辩时候做。代码可以选择在附录中展示一部分,也可以不在论文中展示代码。如果代码太长,那么无疑是不适合直接复制粘贴的,你可以选择使用伪码来描述一下你程序的实现过程,中间不重要的代码可以使用省略号略去,只写关键逻辑的处理即可。
一般来说硕士论文中是尽量不提倡插入代码的,如果必须,是作为附录来插入。其实对代码量没有一个定量的要求,你体现在论文中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硕士论文的关键是创新,必须有创新点(至少一个),而不是用代码量的多少来衡量,那是本科生的要求。
项目内容那一栏可以写功能实现代码。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
写作流程 自考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有1年准备时间,写作时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考生软件开发的进度,如果考生开发的软件很成熟,那末后续的写作时间就较快,否则后面的写作就会很被动。例如,一般会在每年7月份登记,9月底开题,期间开发软件,到第二年2、3月就要完成初稿,再留一个月修改。 1、选题。选题首先要重要、有意义。例如有的考生 选择设计木马程序,其本身是个病毒程序,这样的程序只能带来危害,实际生活中没有意义,就不能用于做毕业论文。 2、开发软件。开发软件要与实际相结合。实际性非常重要,要自己能开发一个能实际运行的软件。有的考生自己并没有参与实际工作,只是看书是不行的。自己参与的可以是一个大的项目或课题组,论文中介绍完大的系统后,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量写清楚。 3、写论文。开发完就可以写论文了,论文是个总结,但是不要写成工作总结,一定要有主题,应体现自己的开发思想和论述。写论文要达到一定字数,一般要3万字。其中,编程代码一般为2-3千行,这个不是机器自动生成的代码,一定是自己写的.源代码。 论文结构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有8个部分。1、概述或引言。这个部分相当于大纲,一般要求4-5千字,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背景,使用的软件工具、环境,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贡献等;2、需求分析。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用的什么工具等;3、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主要是对里面每一部分的详细论述,使用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使用。详细的模块分析或遇到的难点是怎样解决的等;4、具体的实现过程;5、测试。介绍自己开发软件实际达到的效果;6、总结。介绍自己开发软件的体会,或自己开发的成果使用情况,有什么评价,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7、致谢;8、参考文献。另外,还可以加一个“附录”部分。正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码、图表,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解释的等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 案例1:《家装工程预算软件的开放》1、概述;2、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4、数据库设计;5、软件功能的实现;6、结论及改进;7、致谢;8、参考文献。 案例2:《经纬中天无线短信增值服务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开放》1、引言;2、需求分析;3、设计方案论证和主要技术介绍;4、系统设计;5、编码实现;6、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7、结束语;8、致谢;9、参考文献。 答辩程序 答辩现场会有专业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一般为5人左右,学生抽签分配答辩组。答辩现场要考生做介绍和演示。考生需要提前准备幻灯片,一般不超过20张,为论文最核心部分的内容。考生结合幻灯片介绍论文,答辩小组老师会根据考生论文提出问题,考生要实事求是回答,最后答辩小组老师打分,求平均分给出考生论文成绩。大部分考生都会达到优、良,个别考生没有通过论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论文并不是自己真正所做,用别人的软件为自己所用,老师一提问就能发现破绽;2、考生论文做得太简单,达不到工作量。这就需要考生踏踏实实地按照要求去作论文。 零碎提醒 论文的题目不要太大,一定要具体、实际,不能吹成通用的; 自考生考过全部 课程后,最好能寻求实践机会。可以去应聘公司,真正参与一个项目,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 论文不要上网抄,一定要自己做; 引用资料要有脚注; 关键词一般要4-5个,为计算机专业术语; 答辩前要准备2份400-500字的“摘要”,打印在一页B5纸上,用于粘在学籍档案上。
reading the fucking code
这个要根据个人能力决定
包括自己删掉的注释,和写错的代码。起码5万行,是最基本的。一般10万行代码大学出来就很不错,可以找到较好的工作。
各个学校不同,一般15-20
关于土地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研究的说明一、开展土地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研究的背景1992年,我国发布实施了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1992),此标准主要应用于国家科技管理与科技统计。《学科分类与代码》在国家层面上可以满足科技管理与科技统计的需要,但是在应用于部门科技管理时,却存在学科分类过粗,与国土资源部有关的学科未得到充分体现,不能满足国土资源部的科技管理和科技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土地学科是新兴学科,也是国土资源领域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土地问题的不断增多,作为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载体的土地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土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推动土地学科建设,在国土资源部科技司的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学科分类代码》项目正式开展研究,该项目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承担。本项目以满足国土资源科技管理为目的,以推动土地学科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了研究工作。本项目的开展,得到了中国土地学会的参与和帮助,汇集了以往所作的全部研究,邀请了大量的土地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反复的讨论,最终形成了土地学科分类代码的初稿。二、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一门科学的产生和自成体系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有自己对立的、特有的研究对象。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而形成的[1]。因此,对土地学科的研究首先要清楚土地学科的研究对象。土地科学是以人地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过程中人地复合系统的演变与其制约的社会、经济、技术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矛盾,土地科学主要是从协调人地关系角度研究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合理组织。总体来说,就是在人进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形成的人对土地属性的认知、土地利用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对土地的认识第一层次是对土地的认识问题。即对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兼具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的土地的认识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和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状态的土地是“土地物质”,已利用土地由于凝结了人类的劳动成为“土地资本”。土地物质与土地资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土地的二元性。2、对土地利用的认识第二层次是土地利用的问题,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在人类出现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土地处在自然存在演变的状态,自然供应品相对于人类来说,并不稀缺,足以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随着人口逐渐增多,自然供应品成为稀缺资源,人必须能动的利用土地,产生了土地的利用问题。随着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加剧,不合理利用的土地利用方式产生了土地的沙化、次生盐碱化等土地退化问题。即人在需求的驱使下,人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怎样决定的土地功能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土地利用学、土地保护学等。这是由人地关系引起的直接土地问题。3、对基于土地利用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认识第三层次是研究由人与土地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在人类利用土地的过程中,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自然供应品不但成为稀缺资源,土地或者说已经开发利用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也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交易的商品,通过经济理论来指导实践。并且国家的出现,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管理。由此而产生了以土地为媒介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学等等,这是由人地关系引起的间接的土地问题。三、土地科学的性质、体系与研究方法1、土地科学的性质土地科学是一门关于土地知识的学科体系,它是由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技术科学体系中研究土地的众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土地科学是在现代科学综合基础上形成的,是综合于资源学、环境学、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发展的重要特点。它是在此众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产生、在内涵上有众多学科理念、在方法上博采众家之长、从地域的层面协调学科的之间关系。(1)土地具有多重属性,土地具有位置固定性、特质唯一性、总量有限性、土地利用的相互性与外部性等特性。从目前的研究可看出,可将土地分为狭义土地与广义土地,平面土地与立体土地,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土地物质与土地权利等四个方面。(2)土地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土地科学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活动中的土地问题,实现土地的资源的永续利用、市场内的优化配置与资产收益的最大化等诸多实践问题。同时,土地的调查、评价、规划、保护与合理利用都是面向实际问题而产生的。(3)明显的时空耦合属性土地系统具有明显的“时间感”与“空间感”。它的时间过程在静态上表现为规模、结构、格局和效益,在动态上表现为演变、交替与发展;它的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区位、生存空间、生态系统和地域实体,在尺度上可分为全球、国家、区域、地方与地块五个层次。(4)土地科学的不能替代性。土地科并非其他学科的无机综合,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土地利用、人地关系虽然也是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其他技术学科中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但是又不能为任何一门学科所代替。2、土地学科建设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学科体系要与国家学科体系标准相接,紧密围绕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与学科密切相关的理论、技术、应用发展相一致;(2)适用性原则适用性是指学科体系的构建必须能应用于目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还要符合我国国情;(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指学科体系系统的构建应符合学科间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科的理论、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3、关于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具体思路(1)学科的门类要齐全,子学科的划分应涵盖本学科多方面的研究内容;(2)划分的子学科必须具有学科特征,该学科必须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具有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3)学科的划分要对称,不能出现“头重脚轻”现象;(4)学科划分时,允许学科间有交叉,学科的交叉发展是现代学科发展的基本特点;(5)科学研究比较成熟,才能成为一门学科,鉴于土地科学各子学科内容的研究现状。 4、土地科学必不可少的要素(1)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2)有一群人从事研究、传播或教育活动,有代表性论著问世;(3)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学科体系结构;(4)具备本学科特有理论和方法以及学术用语;(5)学科地位在学科群中具有不可替代性;(6)研究成果能经受实践检验和否证(证伪)。本项目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见附件1),但是土地科学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有赖于广大的从事土地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提出宝贵意见,有赖于土地领域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有赖于热爱关心土地科学建设与发展事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
学科门类: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规定我国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13个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学科大类):根据科学研究对象、范式、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划分的学科分类体系,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一级学科原则上按学科属性进行设置。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设置了111个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 :根据科学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一级学科内进一步划分的若干种既相关又相对独立的学科、专业,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的规定,二级学科目录每5年编制一次,供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时参考。
专业代码:考研专业前面的代码是专业代码,方便计算机和考生识别以及研究生招生管理,专业代码是一串6位数字编号,但不仅仅是编号,它有着特殊的含义。
专业代码前2位是学科门类,从01开始编号,超过十用10/11等,依次递增,即: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对于学硕,国家线就是按照专业代码前两位(学科门类)划分的呦!
程序代码经常出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查重中。如果代码程序重复,肯定会被检测出来。但代码不同于文本,它的逻辑和术语很容易重复,所以它也会被标记为红色。那么,计算机论文查重代码标红怎么办?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1.将代码放入附录中。 论文查重时,一般不查重附录。大多数学校对附录没有太多要求,但不需要。附录是对论文内容的补充。 假如学校没有规定要查重附录,那就把代码放在附录里。 2.上传代码截图。 另一种是,当代码必须放入文本或附录部分时,我们可以将代码部分截图放入文本中。目前大部分论文查重系统是无法识别图片的,我们把代码进行截图可以有效规避计算机论文查重代码标红。
计算机论文当中的程序代码若出现重复,一般都会直接采用截图的方式对程序代码进行截图,而当前知网只能够检测Word或者PDF形式的文字部分,尚不能够检测图片部分,因此,一旦作者将程序代码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知网是无法对该部分进行检测的,因此,知网查重时,作者可以将该部分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但是应当明确,部分学校或者杂志社会要求作者提交纸质稿件,因此,笔者建议一旦作者决定用图片的方式呈现程序代码,那么就应当尽可能对全文的程序代码都用图片的形式截图。最后,还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一旦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代码,那么代码的部分就不会再计算字符数,因此,作者也应当注意全文的字符数应当达标。
如果论文中的代码过长的话,不适合直接写入,要看现在是比较乱,长代码最好是截图。如果是较短的代码,可以直接写入。或者说不想截图,还有另一种方法。先使用文本介绍程序实现的思路,然后将代码帖到论文中。如果代码太长,那么无疑是不适合直接复制粘贴的,你可以选择使用伪码来描述一下你程序的实现过程,中间不重要的代码可以使用省略号略去,只写关键逻辑的处理即可。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 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学生选定课题后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物联网工程毕业论文用写代码,这个在论文的首页有个专业的填写在专业的前面每个学校一般都有会用到代码。
作为本科生,你不要太重视未来应该做什么工作,也不要太重视理论内容。而是打好基础~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因为涉及电子方面知识。所以,高数,线代,概率论这些工程数学,你起码要学会。不然,后期很难学习专业知识,即使你可能不会在未来用到那些电子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数学对任何一门科目都是基础入门的门槛。其次,是英语。作为需要编程的你,英语要掌握。这不用多说什么。最后是编程。很多人认为学习编程,我首先要选好编程语言,语言选的好,编程就ok。其实这是错误的。语言只不过是沟通的方式。拿我为例,作为物联网方面的学长,在本科前期阶段,我主要学习的是C语言。原因很简单,因为C语言是考研的必考语言。而从事嵌入式方面,C语言是主要核心的语言。加上在校期间,有很多比赛社团,而实物比赛都是依靠C语言较多。比如说,机器人,航模。我个人做过小一段时间的机器人。
需要的,而且编程会贯穿你的整个物联网生涯。在大一,你的核心课程中会有C语言,这个课程一定要学好,最好提前预习,以后控制单片机会用到的。因为现在移动端比较方便,所以大二你可能会学Java(Android开发),数据库,C#(PC端开发)等语言(不同学校可能有所差别,不过一般是逃不掉的)。可以说编程是学习的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