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三岛由纪夫论文范文集

发布时间:

三岛由纪夫论文范文集

苏小懒的《全世爱》老逗了句句都是经典

《小说家的假期》这一本随笔散文、评论集凝结了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文艺思想的精华,它诞生于三岛创作之鼎盛时期。这一次明室以简体中文版首次在大陆出版了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了解真实的三岛绕不过去的必读书目。 首篇《小说家的假期》是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三岛由纪夫从六月二十四日至八月四日之间的所思所感,轻松好读,让我看到了那个夏天没有端着架子的三岛本人,还是蛮可爱的嘛。三岛每天的日记大多以天气开篇,让我觉得毫无距离感。这一个多月的记录中间没有一天是落下的,有些日子的文章长些,有些很短,七月二十一日那一天只有短短两句话。 “昨夜熬了一整个通宵。下午去读卖新闻社查找小说写作的资料。” 我想这一天,三岛大概是乏了,累了也照样不留白。我能好好坚持写日记的日子大概要追溯到好几年前了吧。 三岛的日记中有对其个人状况与生活琐事的记录,也有他对文艺作品的看法,我们可以从细枝末节中了解其人其事背后所表现出的文学观、艺术观与价值观。 三岛在日记中肆意记录着一些生活琐事。他写自己逛神田古书店街,买了一本《元禄歌舞伎精选集》珍本,或是哪天去看了一部帮派电影《黑色星期二》。事无大小的细节记录让我在想象中还原了三岛的生活轨迹,窥探到他人生的一角。 他记下了一则古怪男子的故事,类似于两个女人抢一个充满心机的男人,其中一个还和这个男人结婚了。三岛吐槽他不理解任何一个女人的行为。说实话,我也不理解,这个男人到底哪里好了?这个故事因为古怪而有趣,竟还有点心酸。别说男人不理解女人,我都不理解女人,害怕。 与村上春树酷喜爵士乐不同,我才知道三岛竟不爱音乐。他说,所谓的音乐,就像是站在人类内心黑暗深渊的边缘上逗弄戏耍。他恐惧于被音乐包围,处于被动的状态,就像我伤心难过时,便不想听苦哈哈的情歌一样。 三岛讨厌太宰治,称他是一个不想被治愈的病人,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病人。他还偷偷在日记中从各个方面出发,彻头彻尾分析了自己为什么不喜欢他。敢爱敢恨的三岛,竟不喜欢自己的前辈,也挺有个性。 当然书中的琐事我写不尽,还要读者自己去挖掘,还挺有意思。 三岛的随笔中也投射出他的三观,他在六月二十四日的日记中写道: “在那个时代,就连骨子里讲究传统的老派男人,大抵也挣脱不了对于黯淡前途的自暴自弃。” 这句话道出了二战对普通人的影响之大。即便战争结束了,那种颓废、腐败与死亡的回忆或错觉仍然会重新在脑海中鲜活起来。三岛不想与那个时代“同床共寝”,可要走出那段阴影谈何容易。 三岛作为战后一代,他是反战的,他痛恨战争给他带来的巨大创伤,让他丧失对生的欲望,对死的恐惧,这一点也深深刻画进他的小说中。 在《金阁寺》中,沟口整日想要和金阁一起被炸死。 在《假面的告白》中,描写战争带来的影响便是人生轻飘飘地不可思议,对活着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我”希望自己被迫入伍而战死,全家在空袭中被炸死,就不需要整日担惊受怕了。 《潮骚》更是描写了三岛想象之中没有战乱而美好的社会。 三岛对战争的回忆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我们皆可以从他的日记中找到他小说中思想的滥觞。 他也在日记中写道,他进入青春期那些年,死亡的念头便挥之不去了,深信自己二十岁会死,有一段时间这种想法却不知所踪了,后来只是会思索一下理想中的死法。 死亡是日本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日本人深信“变化无常”、“生为梦幻,死为常往”。这个民族的底子里有一种特殊的丧,而这种基调在二战时期基本就定型了。 三岛在日记中也书写了他对文艺及各种作品的看法。 他认为小说和戏剧都应该像一个小宇宙,但小说比戏剧更开放,时间的推移更自由,它没有戏剧的条条框框,却不可滥用“偶然”。 他对谷崎润一郎的《细雪》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他不反对年轻人写小说,提出小说是一种从本质上摸索方法论的艺术,他尖锐地批判日本过多的小说不是只着眼于人生,就是只聚焦于艺术。 他论文学,强而有力的文体比苍白虚弱的文体来得美丽。 他敢爱敢恨的性格也放在了他对待文艺的方式上。对于喜爱的作品,他从不吝啬褒奖;对于当代文学、艺术等诸多问题,他也从不遮掩,而是尖锐地直指时代的病灶。 《小说家的假期》中还收录了三岛其他作品,例如生前没有完稿的挑战历来日本文学史观的反叛之作《日本文学小史》。书也没有看完,文章也没有写完,三岛怎么就舍得去死了呢?他一定是想要强迫症永远想念他,一定是这样。

引用材料开头法,简称引用开头法。它是广泛运用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一种取材丰富、形式多样、表达自由、运用灵活的开头方法,也是一种很雅致的开头方法,特别适用于考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

范文一:

大海里满是无数的小水滴,我愿化身成针尖上的一滴水,落在无边无尽的大海里,与大海合为一体,奉献我自己的那一份力。

仔细闻闻,那一阵阵面包的香味,勾住了人们的鼻子,使那些为了工作没时间吃饭的人闻到面包的香味,变得更加有精神,不再饥肠辘辘。我的理想就是成为能做出这些面包的人,也就是面包师傅。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自己做一顿饭,细嚼慢咽地吃完它,美味但是麻烦的一道道菜已经被各个工作族淘汰了,更多的是简单而又方便的面包。我的理想就是要创造出这些面包,为上班达人提供更好更方便的食物。我就像是一滴水,与理想一起滴入了大海里。我滴在人生的海里,海里的理想有许多,有些水滴想成为教育学生,给学生们教授知识的老师,有些水滴想成为为人民画出房屋设计图的工程师,也有些水滴想成为能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我却只想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面包师傅,你们可能会说面包师傅有什么好的,这份工作既没有前途,又没有出息,我为什么想做呢?我只会对你说:当你穿上面包师傅那件洁白的工作服时,你会觉得所有人的味蕾都被掌握在了你的手中,只有你才能使他们满意的摸着肚子称赞。看着自己精心做出来的面包,被他们一口一口的塞进嘴里,然后被他们称赞“你做得真好吃”是,你的心里会无比的高兴,就像往你的心里注入了蜂蜜一样的甜,就是因为你受到了别人的肯定。这种优越感是其他职业所无法带给你的。

人生的海里除了一滴滴的水珠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礁石和惊涛骇浪,只有克服了这些重重的困难,你才能成为大海上的一滴耀眼的露珠。为了成为一滴完美的露珠,我必须先整顿好我的态度,良好、乐观、坚持不懈的态度才适合我。不管你是多么的聪明,还是多么的愚钝,只要你有坚持不懈的态度与决心,完美的露珠就在与你接近,钱学森就曾经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就会有成果的。心态的调整还只是一个前提,要完成我的理想还要多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为以后打下坚固的基础。虽然不求事事知道,但求略懂皮毛。知道一些小知识,这也只是第三步。文字的理论往往不如实践的证明,理论是死的,但实践是活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完美的。只有真正自己去尝试过了,才会明白个中滋味。这真是帮助我成就理想的三部曲!

我像一滴水,滴在人生的海里,寻找理想,铸就理想。

优秀范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典籍为依托,生生不息的精神以文字为载体,一个个方块字,融汇着我们的古老,我们的文明。

现如今,一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会在作品中出现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的差错,被指出后积极改正固然安好,但事情不该就此结束,这反映出的文化缺失理应被进一步揭示。有一个词,叫国学,国学之与我们,到底意味着多少?

当晚清的暮钟与新时代的歌声同时响起,有这样一些人,给了中华文化自由和希望。辜鸿铭留学11年归乡,将四书中三书译成英文传播中国文明,他推崇西方的先进,却不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王国维瘦弱的身躯,独自挺立在北大国学研究的讲台上,他用自杀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清洁,捍卫他对国学不易的信仰;而刘文典的激愤与刻薄,却是对传统文化最绝望的保护,当他骂沈从文不值四毛钱的时候,已经依稀看到一种文明渐行渐远的背影。胡适之和陈独秀等人的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又在不经意间,把国学生生撕出一个缺口。

曾看到过一个访谈节目,叫民国范儿,正如王学斌曾言的民国底气,而这股孤傲的气,在当今已很难找到,因为文学褪色,文化走远。没有了文字,我们就是漂浮一族,是王开龄所言的从石头缝里蹦出的人。

为许多人所不齿的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确实是让我深感震撼的人,无论他是否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但那种对日本传统精髓的坚守与刚毅,以死祭古的豪情,那么真,那么美。现代国人正是缺了这样一种坚持,一种守护,一种民国范儿。

抒情开头法,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作文,充满抒情色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之中。

综合起来看,抒情开头法主要有四种表达类型。

第一,直接抒情式。作者直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或褒或贬,或扬或抑,鲜明直率,真切动人。

第二,叙述之中抒情。在介绍人物、叙述事件、说明过程中渗透感情,使笔下的叙述娓娓动人。

第三,描写之中抒情。在人、物、景的描绘,特别是景的描绘中融进深厚浓烈的感情,使文章涂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第四,议论之中抒情。寓情于理,把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使议论成为“饱含感情”的话语。

三山岛金矿毕业论文

5.2.2.1 铅、硫同位素组成和成矿物质来源

(1)铅同位素示源

胶东岩群、中生代花岗岩、金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有以下特征:

金矿床矿石的铅、花岗岩类长石的铅、胶东岩群斜长角闪岩全岩的铅,其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据此推测,矿石铅的铅源可能是区内太古宙结晶基底胶东岩群绿岩和深成花岗岩类,显生宙以来幔源铅的加入不明显[221,222,223]。

单个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总体较为一致。单个矿床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的平均值分别稳定在17.00~18.00、15.00~16.00和37.00~38.00之间,只有少数矿床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

单阶段模式年龄一般为600~800 Ma,多数集中在700 Ma左右。这个年龄既不代表胶东岩群的年龄,也不反映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年龄和矿化年龄,表明矿石铅不属于单阶段演化普通铅,模式年龄不具有计时意义。

根据模式年龄计算的μ值一般在8.0~9.0之间,只有极个别的矿床超出这一范围,显示出胶东地区早前寒武纪基底铀亏损的特征。

根据上述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笔者推测,胶东地区金矿床的铅是区内太古宙结晶基底的铅与年轻花岗岩的铅混合而成的,显生宙以来地幔铅的加入不明显。

(2)硫同位素示源

胶东地区主要金矿床的δ34S组成有以下特征:

据34个矿床统计,所有单个矿床的δ34S值均为正值,范围为5.34‰~11.4‰,与围岩花岗岩和胶东岩群的δ34S值接近,推测其硫源主要是容矿的花岗岩类和胶东岩群[224]。

对单个矿床来说,δ34S值具有相对集中的特征,极差为1.4‰~8.6‰,趋向于均一化。

各矿床δ34S值的平均值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从西向东,δ34S值的平均值逐渐降低,西部的仓上和三山岛金矿床的δ34S平均值分别为10.8‰和11.4‰;往东,焦家和新城金矿床δ34S的平均值分别为10.06‰和9.73‰;再往东到玲珑矿田,含金石英脉型矿床和台上蚀变岩型金矿床δ34S的平均值则分别为6.76‰和7.33‰。黄德业(1994)认为,这与海水中表生生物硫的参与程度有关,三山岛和仓上金矿靠近渤海莱州湾,可能有较多的生物硫加入;焦新矿田离海岸相对较远,生物硫相对较少;玲珑矿田离海洋更远,生物硫的比例更小。

根据上述铅和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推测,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结晶基底胶东岩群和围岩花岗岩,不排除有幔源物质参与成矿。

5.2.2.2 氢、氧、碳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流体性质

根据流体包裹体氢、氧、碳同位素的研究,胶东地区的成矿流体有以下特征:

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是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物(张理刚等,1994)。蚀变岩型矿床,大气水占优势;玲珑矿田的石英脉型矿床,岩浆水占优势[223]。

矿石中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深源碳[223]的特征,而且与区内幔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姚凤良,1990)是一致的,表明成矿流体中的二氧化碳、部分水及其他挥发分可能来自深源,最可能是来自于同时代的煌斑岩浆。

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及成分等的测定和计算[222],成矿流体的成分以CO2和H2O为主;成矿温度为380~100℃,集中于310~240℃;成矿流体的盐度w(NaCleq)为19%~4.1%,一般不大于10%;成矿压力为86~5.4 MPa;自地表以下,按正常压力梯度为29 MPa/km推算,该区金矿的形成深度应小于3 km。

上述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是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物,玲珑石英脉型矿床中以岩浆水占优势,焦家等蚀变岩型矿床中则以大气水占优势[223],成矿流体富含CO2 ,盐度中到低。5.2.2.3 金矿床的成矿时代

胶东金矿床蚀变矿物的同位素年龄,剔除4个小于100 Ma和1个较大的年龄值[灵山沟金矿(188.94±4.29)Ma],其余都集中在125~100 Ma,表明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经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测定,其成岩年龄限制在126~120 Ma[223],则矿化年龄要稍晚于成岩年龄。

5.2.2.4 矿床成因讨论

金矿床受控于经历了韧-脆性剪切、挤压-拉张复杂变形叠加的大型构造岩带。根据铅、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以太古宙胶东岩群绿岩为主的结晶基底和重熔型花岗岩,同时,煌斑岩浆可能带来部分深源物质。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氢、氧、碳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为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物,其盐度w(NaCleq)为19%~5.4%,一般低于10%;成矿温度不高(380~100℃);成矿压力不大(86~5.4 MPa),推测成矿深度不大。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125~100 Ma),与拉张环境下的岩浆活动存在成因联系,属环太平洋成矿带中温热液金矿床。

(1)胶东西北部2条成矿带

从目前找矿、采矿成果及现状看,焦家式金矿的勘查深度已从原来的500m以浅,到近年来主攻500~1500m,甚至近3年来生产性金矿小口径机械岩心钻探已达1500~2500m范围,金矿科研钻探已达4006.17m(山东黄金集团设计,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施工,2013年终孔),自2006年以来,在三山岛成矿带、招平成矿带,连续取得突破,相继发现并评价了寺庄、马塘深部、前陈、沙岭、三山岛深部、仓上深部、西岭、北部海域等大型特大型金矿,仅三山岛成矿带北部地区即探获资源量达近千吨。勘查实践证明,该类型金矿规模大、延伸/深稳定,成矿深度范围大,自地表至地下近4000m范围均发现了金矿化的存在,说明着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

根据目前工作状况,胶西北地区工作程度已很高,作为较远离主断裂的石英脉型矿床已被大量发现,在近地表估计找矿效果会有所降低,但相对来说,该区为胶东地区金矿床的密集分布区,此类矿床可广泛发育,故成矿潜力不容忽视。

(2)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区

栖霞成矿带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在栖霞断裂带取得了找矿的突破性进展,在笏山地区深部探获一金金属量达17t的矿床,赋予了该区金矿找矿新的生机。栖霞断裂带上目前已有较多发现,南段近地表较多的是小型石英脉型,中北段已发现较大规模的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在断裂带下盘中深部(约1300m)发现此典型的焦家式金矿,说明该区成矿潜力很大,孙丰月等(1995)认为该区由于剥蚀较少,早期形成的中地壳不连续面保存较好,未被剥露,南段地表出露的可能只是其上部“溢出”的热液成矿,真正的大矿、好矿呈盲矿体赋存在中深部位置;北段已在黑岚沟地区发现了焦家式矿体,初步证明了该区金矿找矿潜力可观。

福山及福山以南地区主要发现的矿床,包括斑岩型铜钼铅锌矿、中低温热液型铜锌矿、造山型浅成金锑矿、卡林型金矿等,除前者为中高温成矿,成矿深度较大外,其他均为浅部成矿,说明该区成矿后遭受剥蚀较少,保存条件较好,成矿潜力较大。同时,自福山杜家崖向北至隆口一带,为粉子山群的集中分布区,该群自下部祝家夼组向上直至巨屯组二段,均不同程度地发育含碳岩性层及各类大理岩,对金成矿极为有利,而且目前分别在下部层位祝家夼组与张格庄组之间及后者内部(杜家崖,类卡林型)、上部层位岗嵛组一段和二段间(隆口,微细浸染型,类卡林型?)发现了矿化,并分别达到了中型、小型矿床规模,初步显示了该区良好的找矿前景。

(3)胶莱盆地东北缘成矿区

构造岩浆活动具多期多阶段性,断裂构造系统发育,金及多金属矿化普遍,主要与燕山晚期伟德山花岗质岩浆活动及较晚期青山群火山活动有关。目前已发现蓬家夼、宋家沟、郭城、西涝口、辽上、东刘家等一批大中型金矿,探获金资源量已达百吨,显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另外在盆地内部,存在水系沉积物的Cu、Mo、Pb、Zn等组合元素异常,发育有各类脉岩,具有一定的有色金属矿找矿潜力。

(4)牟平-乳山成矿带

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成矿带。从目前找矿进展看,该带主要由NNE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矿,断裂倾角陡,早期显示张扭性,局部呈压性,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发育于主断裂内的金青顶金矿目前金资源量达50t以上,赋存了国内最大的单挑石英脉型金矿体;同时在次级断裂也找到了一批大中型矿床,反映该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但总的来看,该成矿带赋矿断裂缺乏西部地区的相对封闭空间,矿液不易存留,故而导致难以出现焦家式金矿化。该带最深找矿已达1300m(金青顶),矿化仍较为连续,说明在矿化带中仍具有较大的金牛山式金矿的找矿潜力。

(5)文登-威海成矿带

以往发现的矿点较少,多赋存于米山断裂上下盘次级断裂中,规模属中小型矿床(点),矿床分布也较为分散,说明矿质的分散性,但该区前寒武系较为发育,构造岩浆活动较为频繁,热液蚀变发育,化探异常小范围较为集中,对于形成中小型矿床较为有利。

(6)荣成成矿区

伟德山地区,前期仅有少量工作,但从出露的斑岩型钼-铜矿、隐爆角砾岩型铜矿、中低温热液脉型金铜铅锌银矿等情况看,该区成矿岩体部分尚未出露,有大范围的面状热液蚀变,并且从重磁及莫霍面特征上看,该区正处于各类(异常)等值线的梯度带上,故而认为其具有较大的与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

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

《张政烺文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年4月。《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中华书局,2008年4月。《张政烺论易丛稿》,李零等整理,中华书局,2010年12月。《张政烺批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朱凤瀚等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3月。张政烺文集:第一卷《甲骨金文与商周史研究》、第二卷《文史丛考》、第三卷《论易丛稿》、第四卷《古史讲义》、第五卷《苑峰杂著》,中华书局,2012年4月。 猎碣考释初稿北京大学潜社《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年)平陵陈得立事岁陶考证同上,第二册(1935年)邵王之諻鼎簋铭考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以下简称《集刊》第八本第三分(1939年)字说《六同别录》上册( 1944年)说文燕召公史篇名丑解 (同上)说文解字叙引尉律解《集刊》第十七本(1945年)汉代的铁官徒《历史教学》第一卷第一期(1951年)古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同上,第二卷(1951年)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 《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3期释甲骨文俄、隶、蕴三字 《中国语文》》1965年第4期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 《考古》1972年第5期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 《考古学报》1973年第1期甲骨文肖与肖田《历史研究》1978年第3期利簋释文 《考古》1978年第1期满城汉墓出土错金银鸟虫书铜壶(甲)释文 《中华文史论丛》1979 年第3辑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 《古文字研究》1979年,第1辑中山王■cuo壶及鼎铭考释同上中山国胤嗣<妾子>{次虫}壶释文 (同上)周厉王胡簋释文 (同上),1980年,第3辑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 《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秦律葆子释义 《文史》1980年,第9辑秦律集人音义 《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哀成叔鼎释文 《古文字研究 》1982年,第 5辑释■■(同上),1981年,第6辑殷墟甲骨文羡字说 《甲骨探史录》( 1982年)王臣簋释文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庚壶释文 《出土文献研究》(1983年)妇好略说 《考古》1983年第 6期殷契■田解 《甲骨文与殷商史》1983年,第1辑释因蕴 《古文字研究》1983年,第12辑王簋盖跋——评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 (同上),1984年,第13辑殷墟甲骨文字中所见的一种筮卦 《文史》1985年,第24辑易辨——近几年来我用考古材料研究周易的综述 《周易纵横录》(1986年)士田十万答问 《文史 》1988年,第29辑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 《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1990年)六书古义 《集刊》》1942年,第十本讲史与咏史诗同上王逸集牙签考证 《六同别录》下册(1945年)一枝花话 《集刊》1948年,第二十本宋故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忠烈公事辑——黑鞑事略作者彭大雅北京大学 《国学季刊》1950年,第 6卷第4号敦煌写本杂钞跋 《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50年)宋江考 《历史教学》1953年 1月号金史校勘记中华书局, 1975年春秋事语解题 《文物》1977年第1期马王堆汉墓帛书(壹) (与裘锡圭等合作整理)文物出版社,1980年会文山房与韩小窗 《社会科学战线》(吉林)1982年第2期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序 《农史研究 》1 982年,第2辑封神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 1982年第4期帛书六十四卦跋 《文物》1984年第3期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 《余嘉锡先生纪念论文集》(1989年)十二寡妇征西及其相关问题——柳如是别传下册题记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1989年)读“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所》第一集,1991年上古时代的中朝友好关系《开明文史丛刊——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1951年

1937年《辨纪晓岚手书简明目录》①,1937年4月23日《大公报·史地周刊》第133期1938年《谈军机处》①,《史学年报》1938年 《祭父文》,1938年手稿1939年《清三通之研究》,《史学年报》1939年,后改名《清三通纂修考》①《读张孟劬先生史微记》⑤,《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128期《遁堪文录序》,《史学年报》1939年《张孟劬的先生遁堪书题》⑤,《史学年报》1939年《清史稿纂修之经过》⑤,《史学年报》1939年,后被收入朱师辙之《清史述闻》《清律纂修奏疏序》⑤,《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120期1940年《与人书五首》,1940年单行本1945年《三国志裴注考证》⑤,《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5卷1948年The Authorship of You-an-ku(游仙窟著者考)⑤,Harv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哈佛亚洲学志)No.1-2.June 1948.《清世宗夺嫡考实》①,《燕京学报》第48期1950年《胤禛西征纪实》①,《燕京学报》第49期1951年《北京访书记》,《庆祝周叔弢先生六旬论文集》,后改名《北京厂寺访书记》②1956年《明代女真人之分布》②,《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5期,后被收入《清史论文选集》第1期《满族在努尔哈赤时代的社会性质》①,《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6期,后被收入《清史论文选集》第1期1957年《清史杂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9月1961年《五石先生墓碑文》,刻石1963年《清史杂考》,中华书局再版,1963年9月1977年《清史稿》(点校者之一),中华书局,1977年12月1979年《满族简史》(通纂之一),中华书局,1979年8月《朝鲜李朝实录中之女真史料选编》,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年12月《清代旗地性质初探》②,《文史》第6期《战国秦汉辽东辽西两郡县考》(与陈连开合撰),《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第4期1980年《雍正西南改土归流始末》②,《文史》第10辑《沈阳锡伯族家庙碑文浅释》,《清史论丛》第2期,后改名《沈阳太平寺锡伯碑文浅释》②《对清前期历史必须作综合比较研究》,《清史研究集》第1期1981年《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②,《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藤花会逸事》,《学林漫录》第2期《洪煨莲先生传略》(与翁独健合著),《文献》第10期《洪业论学集序》(与翁独健合撰),中华书局,1981年3月1982年《国语骑射与满族的发展》②,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第2期《清国史馆与清史列传》②,《社会科学辑刊》第3辑《对编修清史的一点意见》,《清史研究通讯》第2期《清政府对台湾郑氏关系之始末》②,《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后收入《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什么是清初四大疑案》,《文史知识》第1期1983年《邓文如传略》(与邓同合著),《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4期《自传》,《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5期《清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清史研究通讯》第2期《满族之今昔》,《文史知识》第3期《洪煨莲先生与引得编纂处》,《学林漫录》第8期1984年《试论理藩院与蒙古》②,《清史研究集》第3期The Qing History Bureau and Colletions of Qing Biographies Ch’ing-shih-wen-ti(清史问题) Vol.5,No.2.Decemberl984.1985年《邓之诚传》(与邓嗣禹、周一良合著),《中国史学家评传》第3册《洪煨莲传》(与翁独健、刘子健合著),《中国史学家评传》第3册《陈梦雷与李光地绝交书》②,《中华文史论丛》第5期《论袁崇焕与皇太极》②,《社会科学战线》1期,后收入《袁崇焕研究论文集》Erkl arung der Sibe-Steinchrift im Tempel des Hochsten Friedens zu Shen-yan Trans by Prof,Givanni Stary(Geschichte der Sibe-Mandschuren,pp.54-72)Harraasowitz,wiesbaden《从满族的命名谈起》,《满族研究》创刊号1986年《清实录与清史研究》③,《书品》第4期《满族简史》(通纂之一),中华书局再版,5月《清史稿》(点校者之一),中华书局再版,8月《书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后》②,《史学集刊》第1期《悼独健同志》,《民族研究通讯》1987年《满文老档中计丁授田商榷》③,《民族史论丛》第1期《释马法》②,《中国民族史研究》创刊号《释汗依阿玛》②,《满族研究》第2期《清圣祖遗诏考辨》②,《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后收入《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清实录与清史研究》③,《文史知识》第3期《清代官制简述》③,《文史知识》1987-88年,第1-3期。后收入《中国古代官制讲座》《东北考察记》③,《历史地理》第5期A Bref Summary of Manchu stud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hina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亚洲史杂志)27,l:68-77《清鉴易知录》(校订),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清史列传》(校注),中华书局,1987年11月《雍乾两朝镶红旗档序》,辽宁人民出版社,2月《清鉴易知录校刊叙言》,北京古籍出版社,8月《盛京皇宫序》,紫禁城出版社,8月《初学清史必读书目》,《文史哲》第3期《谈学》,《开拓》创刊号《陈二厂先生杂忆》,《陈宦研究资料专集》1988年《康雍乾三朝满汉京旗房地契约四种》③,《北方民族》创刊号,后收入《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试析康熙之农本思想》③,《四平民族研究》第1期,收入《满族研究文集》《蒙古世系谱作者及其他》③,《蒙古史研究》第3期《满族史研究集》(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月《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9月《简明满汉辞典序》⑤,河北教育出版社,3月《骈字类编索引前言》,中国书店出版社,12月1989年《柳如是与钱谦益降清问题》③,《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国际学术论文集》《我和清史列传》③,《书品》第2期《陈寅恪先生杂忆》,《纪念陈寅恪先生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和珅秘传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月《世界民族风俗及其传统文化序》,民族出版社,7月1990年《清史新考》,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天聪谕奏校注》③,《历史档案》第3期《年羹尧西征问题》③,《青海社会科学》第3期《内务府世家考》③,《郑天挺纪念文集》3期《满族先世的发祥地问题》③,《历史地理》第9期《关于红楼梦的时代历史背景》③,《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③,《民族研究》3-4期,收入《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满族大辞典序》⑤,6月《喜读郑天挺主编的清史》,《光明日报》5月23日第3版《史学》《满族发展史初编序》,天津古籍出版社,5月《清代政区沿革综表序》,中国地图出版社,6月《中国宫廷知识辞典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1月《全面开展乾嘉历史的研究》,《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1991年《清代各部署则例经眼录》③,《邓之诚学术纪念论文集》《满族贝子称王考》③,《中央民族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学术论文集》Notes on Han i Ama TranS.by Prof.Nicola di Cosmo,Aetas Manjurica,Tornus2,OttoHarrassowitz, Wiesbaden The Question of the Place where the Manchu Ancestors Originated Central Asiatic Journnal Vol35,No.3-4《评介韦庆远、刘守治等编的清代的旗地》,《清史研究》第3期1992年《清代民族宗教政策》③,《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清会典的官制史资料价值》③,《书品》第2期《清帝东巡评介》,《中国史研究》第3期《读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史学理论研究》第1期《谈中国边疆学与民族史的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成都燕大杂忆》,《成都燕京大学复校五十周年纪念集》《神田信夫教授古稀华诞寿辞》,手稿《清代八旗驻防制度研究序》,天津古籍出版社,8月《清太祖大妃纳喇氏》(中英文),《中国妇女传记辞典》(清代卷)香港浸礼学院《清太宗孝庄文皇后济吉特氏》(中英文),同上《清史续考》,台湾华世出版社《魏源与圣武记》③,《社会科学战线》第1期《胤祯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历史研究》第2期《毛大将军海上情形跋》④,台湾《淡江史学》第5期《清朝前期的党争问题》④,台湾《历史月刊》第70期《跋前清诰封广东省花市营都司章敏赫之母李氏为太恭人墓碑文》,日本《满族史研究通讯》12月号《有关民族史研究答记者问》,《治学与成才之道》,北京民族出版社,5月《孔飞力教授新著〈叫魂者〉的评介》④,《清史研究》第4期《明清史事论集刊序》,南京出版社,11月《多尔表评传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满汉大辞典序》,辽宁民族出版社,12月《自述》,《北大人》创刊号1994年《中国民族史》(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月《胤禛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满学研究》第2期《康熙与理学》④,《历史研究》第3期《五石斋日记选钞》④,《学术集林》卷二《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月《清代六部成语词典序》,天津人民出版社,2月《中华民族研究初探序》,知识出版社,11月《清代满洲土地制度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东北旗地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1995年《李光地生平研究中的问题》④,《燕京学报》新一期《歪乃小考》⑤,《满学朝鲜学论集》7月号《左景伊新著〈左宗棠传〉书后》④,《中国文化》第11期《清一条鞭法序》,北京大学出版社,7月《清代三姓B梆统衙门满汉文档案译编序》⑤,辽宁古籍出版社,7月《清代内务府刻书目录题解序》,北京紫禁城出版社,9月《无极甄氏族谱简编序》,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9月《满族的部落与国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1月1996年《清朝满族社会的变迁及其史料》④,《中国文化》第13期《黄河上游地区历史与人物评》,《西北史地季刊》第2期《满族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贡献》④,《炎黄文化研究与中华民族》《释阿其那与塞思黑》④,《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论文集》《谈清入关前满族的社会分期问题》,《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沈阳故宫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专辑》第1期《洪承畴的历史功过问题》④,《洪承畴研究》《承前启后新义不穷——何炳棣著〈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读后》,《中国史研究》第3期《乔治忠著清朝官方史学研究评介》⑤,《燕京学报》新二期《我为什么专攻清史和满族史》④,《文史知识》第12期《清宫斗争内幕序和前言》(合著),《满族研究》第2期《洪业传序》(与侯仁之合撰),北京大学出版社,1月《说读书认字》,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报》第1期《清宫斗争内幕序》,辽宁古籍出版社,6月《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序》,北京燕山出版社,9月《追忆麻园岭二三事》,《雅礼中学九十周年纪念册》10月1997年《清史新考》,辽宁大学出版社再版,9月《满文档案与清史研究》④,《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洪业先生小传》,《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洪业》《杨联升先生小传》,同上《记半通主人藏半部史通》④,《燕京学报》新三期《陈宝琛与末代皇帝》④,《陈宝琛与中国近代社会》陈宝琛教育基金筹委会刊行《清代皇帝一家人丛书序》,辽宁大学出版社,7月《四库禁毁书丛刊》(主编)(出版至第2期30册),北京出版社,11月1998年《明代漠南蒙古研究序》,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月《清史研究与民族古籍》,巴蜀出版社,3月《清代内务府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月《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研究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8月《再释阿其那与塞恩黑与满族传统文化》,《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8月《我和清史满族史研究》④,《文史知识》l月1999年《王钟翰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l月《三释阿其那与塞思黑》④,《历史档案》,4月《陈梦雷与古今图书集成及助编者》④,《燕京学报》新八期,5月《康熙敕谕抚远大将军王胤祯档》④,《国学研究》,10月《施琅的历史功过问题》④,载《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续集》,7月《王钟翰学术论著自选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5月《四库禁毁与清代思想文化普及运动》⑤,收入《四库禁毁书研究》,北京出版社,11月《左景伊教授新著左宗棠传读后》④,北京华夏出版社,8月《孟森先生与邓、洪二师》④,《文史知识》,12 月2000年《中国民族大观序》,《中国民族大观序》编委,3月《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序》,《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序》编委,3月《中国民族史研究五十年》④,《明清论丛》,5月《满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④,《国学研究》,8月《孟森与〈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前言④,《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2月2001年《清史余考》,辽宁大学出版社,2月《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序》,民族出版社,4月《乾隆八旗旗务总抄规例校注》⑤,《燕京学报》,新十期2002年《清代翰林院制度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月《满文档案与清史研究》,吉林社会科学院,3月《清心集》,新世界出版社,8月《大清王朝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0月《清史稿说略》⑤,载《经史说略·二十五史说略》,燕山出版社11 月2003年《清史补考》,辽宁大学出版社,7月《王钟翰清史论集》,中华书局8月《王钟翰清史论集叙言》⑤,《燕京学报》各篇末注之数字:①为收入《清史杂考》,②为收入《清史新考》,③为收入《清史续考》,④为收入《清史余考》,⑤为收入《清史补考》者。

新世纪茅盾研究论文集目录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发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文学翻译家。 茅盾是乌镇(旧属湖州府乌程县)人,出身于受维新思潮影响的小康家庭,从小就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从1911年春到1913年夏,茅盾先后在浙江省立二中(今湖州中学)、省立三中(今嘉兴中学),和杭州安定中学读书,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在湖州中学期间,国文课代课教员钱玄同曾为茅盾的作文《志在鸿鹄》写下"是将来能为文者"的批语。1916年5月,茅盾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不久,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随即在《学生杂志》、《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初露才华。1920年12月,茅盾与郑振铎等12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1月,接编《小说月报》,倡导文学写人生。1925年,茅盾发表《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全面阐述无产阶级艺术的特征。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艺方面,他对高尔基等无产阶级作家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 茅盾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早在1920年10月,就由李汉俊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7月,茅盾和邓中夏被选为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代表之一,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任国民党新中央宣传部秘书。1926年,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后改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汪精卫叛变后,茅盾回上海被通缉,隐居在家。1927年,茅盾根据自己的亲生体验和感受,创作了《蚀》三部曲。《蚀》由《幻灭》,《动摇》,《追求》三个相对独立的中篇小说组成,以文学的形式反映了北伐战争前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与精神面貌。1929年,写了长篇小说《虹》,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野蔷薇》。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曾与鲁迅等人签署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参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等一系列活动。30年代,茅盾极力主张文艺写"时代的大题材",作家应以社会科学的头脑剖析社会现象,强调文艺的社会意义。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标志着茅盾的文学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它从1931年10月写起,至1932年12月完稿。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描写,反映了1930年左右中国社会的面貌,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从而也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一时期,茅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林家铺子》和《春蚕》。中篇小说有《路》、《三人行》等。另外,还有历史小说《豹子头林冲》。 抗战爆发后,茅盾先后编辑《烽火》、《言林》、《文艺阵地》。1938年3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0年后,他曾在延安鲁艺文学系讲学。这一时期的创作成果累累,长篇小说有《腐蚀》、《霜叶红似二月天》等,中篇小说有《劫后拾遗》,话剧有《清明前后》。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杂文和短篇小说,犀利的笔锋触及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6年12月,茅盾应邀访问苏联,著有《苏联游记》等。次年赴香港,编辑《小说》月刊。1949年7月,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后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新中国成立以后,茅盾历任文化部部长、民协副主席,政协第一至四届常委、人大第一至四届代表。粉碎"四人帮"后,任第五届政协常委兼副主席,五届人大代表。他还编过《人民文学》、《译文》等杂志。有《鼓吹集》、《夜读偶记》、《读书杂记》等文艺理论著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因病在北京逝世。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发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文学翻译家。 茅盾是乌镇(旧属湖州府乌程县)人,出身于受维新思潮影响的小康家庭,从小就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从1911年春到1913年夏,茅盾先后在浙江省立二中(今湖州中学)、省立三中(今嘉兴中学),和杭州安定中学读书,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古典名著。在湖州中学期间,国文课代课教员钱玄同曾为茅盾的作文《志在鸿鹄》写下"是将来能为文者"的批语。1916年5月,茅盾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不久,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随即在《学生杂志》、《学灯》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初露才华。1920年12月,茅盾与郑振铎等12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1921年1月,接编《小说月报》,倡导文学写人生。1925年,茅盾发表《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全面阐述无产阶级艺术的特征。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艺方面,他对高尔基等无产阶级作家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评价。 茅盾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活动家。早在1920年10月,就由李汉俊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7月,茅盾和邓中夏被选为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代表之一,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任国民党新中央宣传部秘书。1926年,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后改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汪精卫叛变后,茅盾回上海被通缉,隐居在家。1927年,茅盾根据自己的亲生体验和感受,创作了《蚀》三部曲。《蚀》由《幻灭》,《动摇》,《追求》三个相对独立的中篇小说组成,以文学的形式反映了北伐战争前后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与精神面貌。1929年,写了长篇小说《虹》,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野蔷薇》。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曾与鲁迅等人签署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参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等一系列活动。30年代,茅盾极力主张文艺写"时代的大题材",作家应以社会科学的头脑剖析社会现象,强调文艺的社会意义。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标志着茅盾的文学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它从1931年10月写起,至1932年12月完稿。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描写,反映了1930年左右中国社会的面貌,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从而也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一时期,茅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林家铺子》和《春蚕》。中篇小说有《路》、《三人行》等。另外,还有历史小说《豹子头林冲》。 抗战爆发后,茅盾先后编辑《烽火》、《言林》、《文艺阵地》。1938年3月,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0年后,他曾在延安鲁艺文学系讲学。这一时期的创作成果累累,长篇小说有《腐蚀》、《霜叶红似二月天》等,中篇小说有《劫后拾遗》,话剧有《清明前后》。此外,还有大量的散文、杂文和短篇小说,犀利的笔锋触及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6年12月,茅盾应邀访问苏联,著有《苏联游记》等。次年赴香港,编辑《小说》月刊。1949年7月,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后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新中国成立以后,茅盾历任文化部部长、民协副主席,政协第一至四届常委、人大第一至四届代表。粉碎"四人帮"后,任第五届政协常委兼副主席,五届人大代表。他还编过《人民文学》、《译文》等杂志。有《鼓吹集》、《夜读偶记》、《读书杂记》等文艺理论著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因病在北京逝世。 【茅盾简介】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茅盾笔名】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茅盾生平】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 1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1927年9月,发表《幻灭》,至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27至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 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1942年底再赴重庆。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抗战胜利后,茅盾于1946年3月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主要作品】《子夜》出版于1933年,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部长篇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的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蚀》描绘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动态。《林家铺子》以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的兴衰沉浮为中心,多方面地描写了林老板与整个社会的联系,阐释了林家小店铺的破产是整个工商业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蚕》通过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的事实,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农民真正的出路,需在丰收之外去寻找。如同《子夜》一样、《林家铺子》和《春蚕》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剖析小说。它们长期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学习的范文。《林家铺子》和《子夜》还被拍成电影,在中国广大城乡引起强烈反响 。 【小说意义】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学承传是“积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对上一代“狂轰乱炸”,采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头来你会发现手中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们永远要为获得现代知识的ABC 而缴纳昂贵的“学费”。实际上,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没有把现代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呀!现代派对写实派也不像人们想的是扫地出门。我们今天读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的结构的同时,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地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茅盾小说的意义正在这里。【茅盾先生的名作】【长篇小说】: 《子夜》 《蚀》三部曲 《腐蚀》《虹》 《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多角关系》【短篇小说】: 《报施》《创造》 《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烟云》 《有志者》 《自杀》【散文】:《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 《谈月亮》 《雾中偶记》《大地山河》【关于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而设立的,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下次遇到这种问题到百科去找【茅盾简介】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茅盾笔名】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茅盾生平】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 1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1927年9月,发表《幻灭》,至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27至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 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1942年底再赴重庆。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抗战胜利后,茅盾于1946年3月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主要作品】《子夜》出版于1933年,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部长篇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的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蚀》描绘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动态。《林家铺子》以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的兴衰沉浮为中心,多方面地描写了林老板与整个社会的联系,阐释了林家小店铺的破产是整个工商业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蚕》通过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的事实,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农民真正的出路,需在丰收之外去寻找。如同《子夜》一样、《林家铺子》和《春蚕》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剖析小说。它们长期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学习的范文。《林家铺子》和《子夜》还被拍成电影,在中国广大城乡引起强烈反响 。 【小说意义】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我们从《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里可以看得分明。这部写于70年代并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它的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精细的环境与人物服饰描摹所流露的旧说部的笔趣,是再明显不过了。茅盾代表整整一代的小说,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一种更偏于个人内心的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这并不奇怪,茅盾在本世纪绝大部分时间所充任的,也是这种“新兴”作家的角色。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一个大作家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另外,每一代的文学承传是“积累”式的,下一代如果只对上一代“狂轰乱炸”,采用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的“阿Q”方式,到头来你会发现手中仅剩熊瞎子劈的一穗苞米,我们永远要为获得现代知识的ABC 而缴纳昂贵的“学费”。实际上,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没有把现代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呀!现代派对写实派也不像人们想的是扫地出门。我们今天读一些青年作家的新作,在感到它们“寓言”式的结构的同时,会觉得故事、环境、人物这些小说的基本因素仍然活泼泼地存在着,它们只会变形,而不会彻底消失。茅盾小说的意义正在这里。【茅盾先生的名作】【长篇小说】: 《子夜》 《蚀》三部曲 《腐蚀》《虹》 《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多角关系》【短篇小说】: 《报施》《创造》 《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烟云》 《有志者》 《自杀》【散文】:《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中》 《谈月亮》 《雾中偶记》《大地山河》【关于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而设立的,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

茅盾个人作品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第一阶段的故事 锻炼中篇小说虹 一个人的死少年印刷工三人行 劫后拾遗蚀·三部曲(含《幻灭》、《追求》、《动摇》)他们的儿子 路 多角关系短篇小说保施 创造 大鼻子的故事农村·三部曲(含《春蚕》、《秋收》《残冬》 野蔷薇林家铺子 诗与散文 石碣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烟云 有志者 自杀宿奔 色盲 喜剧散文名篇白杨礼赞 风景谈 卖豆腐的哨子 人造丝 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 鞭炮岁月 谈月亮 雾中偶记 大地山河黄昏 雾 天窗童话作品寻快乐 大槐国家 负国报恩 千匹绢 兔娶妇 海斯交运树中饿 驴大哥 金龟 平和会议 书呆子 狮骡访猪飞行鞋 怪花园 风雪云 蛙公主 牧羊郎官戏剧作品《清明前后》国学研究庄子选注 淮南子红楼梦(洁本)叙订 楚辞选注文艺理论小说研究ABC(理论)1928,世界欧洲大战与文学(理论)1928,开明神话的研究(理论)1928,商务中国神话研究ABC(理论,上下册)1929,世界骑士文学ABC(理论)1929,世界现代文艺杂论(理论)1929,世界六个欧洲文学家(理论)1929,世界神话杂论(理论)1929,世界西洋文学(理论)1930,世界希腊文学ABC(理论1930,世界北欧神话ABC(理论)1930,世界汉译西洋文学名著(理论)1935,中国文化服务社世界文学名著讲话(评论)1936,开明创作的准备(理论1936,生活文艺论文集(理论)1942,群益青年与文艺(理论)1942,耕耘出版社夜读偶记(理论)1958,百花鼓吹集(理论)1959,作家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理论)1960,人文鼓吹续集(理论)1962,作家关于历史和历史剧(理论)1962,作家读书杂记(评论)1963,作家茅盾近作(理论)1980,四川人民茅盾论创作(理论)1980,上海文艺书法作品茅盾书法茅盾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其字布局缜密严谨,笔法精劲含蓄,秀逸疏朗,淳雅婉丽,似取法于瘦金体,然实则学于《董美人墓志》,茅盾从中取其华美坚挺,故而给人以一种清朗爽劲之感,而中宫紧收,线条舒展雅致,纤细而不羸弱,秀挺而富有弹力。唯一不足之处则是显得过于光滑流畅,使得其字美妍有余而韵味不足。

夫妻关系论文范文

夫妻关系证明范文(一):

我单位职工xxx同志(性别: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x)与xxxx同志(性别:女,xxxx年xxxx月xxxx日)现系夫妻关系。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xxxxxxxx

夫妻关系证明范文(二):

男方: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

女方: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二人于X年X月X日登记登记结婚,在XX地点登记结婚,现因结婚证丢失,需要补领结婚证,二人现为合法夫妻。

特此证明

单位(社区)公章 民政局公章

年 月 日

(此证明一个月内有效)

夫妻关系证明范文(三):

兹有我村XX村小组村民男XX与女XX,男XX出生于XXXXX,女XX出生于XXXXX,两人于X年X月X日结婚,因结婚证丢失,望民政部门帮其俩补办结婚登记证。

特此证明

乡镇民政公章 派出所公章

年 月 日

夫妻关系证明范文(四):

我单位***,女,**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与***,男,**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现系夫妻关系。

特此证明。

***********单位

XXX年9月30日

夫妻关系证明范文(五):

兹有本公司 员工 (男,身份证号: )与 (女,身份证号: )确属夫妻关系,信息准确(结婚证号: ),特此证明。

XXXXX分公司

年 月 日

夫妻关系证明范文(六):

兹证明我单位职工(我辖区居民) ,女/男, 年 月 日出生,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址: /男,年 月 日出生,于 年 月 日因 原因死亡。二人是原配夫妻。

特此证明

××××××××

XXX年10月14日

【 #书信函# 导语】书是人对要约人的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以书面形式。通常是要求以书面订立的合同,其也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二篇第2-201条规定,凡价金超过5000美元的货物买卖合同,除该法典另有规定外,均须以书面方式作成,否则不能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诉讼中对这种合同原则上不接受口头证据。下面是 考 网整理的夫妻书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甲方:丈夫:,男,住身份证号码: 乙方:妻子:,女,住身份证号码: 甲方、乙方系夫妻关系,为了共同维护良好、和谐的婚姻关系,甲乙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以资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甲乙双方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在家庭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 第二条甲乙双方不得无故关闭手机或是不接听一方的电话,但能证明由于工作原因或是其他原因除外,一方发生关闭手机或是不接听另一方的电话的情形后,关闭手机或是不接听电话一方必须在发现发生相关情形后3小时内向另一方说明(说明方式包括电话、短信、留言等),双方应在每天上午7点至晚上11点期间尽量保持手机随身携带并使手机处于开机状态。 第三条甲乙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断绝与婚外异性频繁联系但能证明是工作原因除外(联系形式不限,包括但不限于:见面、电话、短信、邮件、书信、QQ等)。 第四条甲乙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每晚11点之前回到家中,如一方因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晚上11点之前无法回到家中,一方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并说明情况(说明方式包括电话、短信、留言等)。 第五条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婚外异性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过错方自愿放弃包括房子、车子、其他债权在内的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由过错方承担。 第六条甲乙双方不因婚后无子女作为吵架甚至离婚的借口。 第七条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的约定,应支付另一方精神补偿金人民币万元。 第八条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九条如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通过本协议签订地法院诉讼解决。 第十条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条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注:每份两页,请逐页签字)。 第十二条解释:本协议所称“频繁联系”是指每日联系3次以上或单次联系超过5分钟; 本协议所称“不正当男女关系”是指与婚外异性保持暧昧关系、男女朋友关系、性关系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