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又要注重教育发展战略7月21日 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并着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巨大的需求。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然而,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对我国来说,就要迈上新的5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的准备。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去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也要注重教育发展的战略。 ( 一、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 第三,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 第四,我国的传统教育就是致力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大强调使学生创造出新东西,不去自觉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学生读书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但对所学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这些知识的反思注重不够。 第六,在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提高上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对待学生、摧残学生。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一九九九年年初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各地的学者、专家对如何界定和理解素质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但都一致地认为,现代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移,把知识的提高同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联系起来,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和素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旧教育观和人才观的根本区别。而传统教育的本质是“应试教育”,既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认清传统教育既“应试教育”的危害性,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教育现实 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牵扯整个体制的系统工程,是重大改革,决非有些人认为的只是中小学的事,或是让学生玩玩乐乐的事,这是国家重大历史时期的重大改革,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培养人,全国人民都要转变观念。但是实施起来,还有很多盘根错节的问题要解决和完善。第一,中小学课程教材内容、难度问题。六天工作制改为五天工作制,而课程设置不但未改,相反学科教材难度增加,广度增大,分量加重,内容增多,每周30多个课时排得满满的,高年级一节自习课都没有,尽管教育部已决定适当删减教学内容,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层次,把部分教学内容改为选学内容,适当缩小考试内容的范围,但至今并未见太大成效。第二,中小学课程设置问题。除以前实施的课程设置方案未做太大修改外,而且增加了健康教育、计算机教育、劳技教育、三防教育、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科普教育等等,其中前三、四项已要求列入正式课程,排入正式课表。课程设置总量已超过周总课时量。一方面,“开足开齐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督导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另一方面,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多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好坏,又是上级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未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学校的自主办学、特色办学,学校和学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没有了,只好加班加点,这就是政策和要求上的自相矛盾产生的恶果。第三,升学压力的问题。一方面,中高考升学率是学生、家长、社会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最主要标准,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另一方面,就是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第四,部分教师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和教师教学成果如何及时评价的问题。部分农村中学甚至于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占教师比例过大,而教师学识水平无法达标,教学水平无法保障。无论从师资的继续教育还是师资的选派上都一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继续教育是面对在职专任教师的且在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上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而师资的选派也存在着大中城市过剩与边远地区极度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本身就具有滞后性,面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最终评价是学生进入社会后,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的,然而对于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应该是及时的、有效的,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教育的目标出发,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应是对教育对象进行全面考察的结果,这就需要尽快的组织专家制定出可作参考的指导性意见来,以供学校参照执行。第五,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主义,内容陈旧,方式死板,学习对口性差,对教学水平促进不大,而多以完成任务为主的问题。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应紧紧贴近中小学教学的课程、教材、教法、教研、科研的实际,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而广大教师也要切实认识到继续教育的深远意义,自觉参与,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使继续教育起到真正教育的作用。第六,中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虽然教师的工资有了基本保障,但部分城镇中小学和农村的多数学校(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公用经费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部分实验学科不能开足开齐,文体活动器材匮乏等等。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要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建立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并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只有在承认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应落实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来,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我相信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和完善,我们教育事业的前景是美好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会更大、更深入,尤其是把教育已经看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来,对教育的进一步“松帮”,为教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可以说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注射了一支强兴剂。 三、教育发展战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指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明了方向。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六大指导纲领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必须走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待遇较高的师资队伍的路子。”和“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等条文,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员、经费和政策的保障。 随后人大在制定和发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基础上,又通过和公布了《教育法》和《教师法》,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提供了根本保障。 四、全力以赴做好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所谈的“硬件”,既学校的各种教学设施、装备以及所有的配套设施和校园的美化、绿化、厢化、硬化。学校“硬件”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尤其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求新求异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学校校园的绿化、美化、厢化、硬化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国家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软件”,既学校的师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而其中师资力量,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的总和。教师素质的培养和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教师是一种知识面广博、懂得教育、善于育人的复合型人才,对其要求更高,需热爱学生,能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而教师教育观、人才观的更新、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在今天这样一个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以高超的教学技艺引导学生,以严谨的行为教育学生,以广博的学识、全新的知识结构吸引学生。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精神的潮头,充当学生的主心骨,为学生梳理出一个明晰的价值范畴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以创新教育为灵魂,以学生发展为本职,要做到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目前,主体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创造教育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模式的探索,在中小学普遍开展。同时,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已在广大教师中深入人心。 总而言之,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而它又是关系全社会 的系统工程,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影响素质教育发展进程的诸多因素协调一致,加大改革、调整的力度,减少滞后因素给改革带来的不利条件,使素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早日实现中共中央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提出的战略构想。
论乡村教育的发展的论文
[摘 要] 乡村教育经百年发展,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与意义。近代,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县创办的乡农学校旨在实现政教合一,启发农民自觉,从而实现村民自治;新时期,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带领河南辉县的年轻教师创办社区大学,发展成人教育,意在唤醒逐渐被城市文明弱化和边缘化的乡土记忆,传续乡土文化的根脉。通过比较两种乡村教育形式在建设背景、内容设置、产生影响上的不同,探究现如今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思考世代乡村教育实践者的责任担当与价值实现。
[关键词] 乡村教育;乡农学校;社区大学
梁漱溟先生曾说,乡村问题的解决,第一固然要靠乡村人为主力;第二亦必须靠有知识、有眼光、有新的方法、新的技术的人与他合起来,方能解决问题,而两者的结合势必要依附于乡村教育的建立。
一、乡村教育创办的背景
1.乡农学校的创办
梁漱溟认为近代中国问题的实质是文化失调, 西方的入侵使中国人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两大缺点: 缺乏团体组织意识和不重视科学技术。而救国之道则是“重构文化”, 即调和中西方文化, 汲取西方文化中的重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的长处,保留中国的固有精神。由于当时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聚集在农村,因此改良旧中国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农村。乡农学校既是行政机关,又是教育机关。强调其行政机关,则注重实行乡村教育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将中国的地方自治放到教育中来,即作为学生的村民要以团体为重,关心村庄公共事务,积极发表意见。作为教育机关,则体现在教员讲授乡村建设的`课程,主要有阐发“中国民族精神”的“精神陶炼”和因地因时制宜的“实用技术”。
2.社区大学的创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城市文化的诸多要素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冲击着乡村,从而改写了“乡土中国”的发展轨迹。在这场以“离土”为主旋律的文化大迁徙中,乡村的社会生态日趋瓦解,村教育更因落入“城市中心主义”的误区而面临深度危机。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撤点并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导致大量村庄学校急剧消失。为了追逐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陪孩子进城读书已成为乡村普遍的事实。这种教育改革政策在强调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割断了孩子与乡土的联系。
3.两者在乡村教育目的方面的比较
梁漱溟先生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同时把乡农学校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以乡村教育机构及其所进行的民众教育作为整个乡村建设的基础,乡农学校既是民众教育机构又是乡村行政机构,意在通过教育唤起民众,进而开展乡村建设。孙庆忠教授提出教育即唤醒的理念,通过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恢复农村家庭教育的功能,进而更好的延续乡土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使乡村教育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无论是唤醒民众的自觉意识,还是唤醒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观念,皆反映出乡村教育对乡村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乡农学校、社区大学的内容设置
乡农学校的性质为团体组织,有明确的范围划分,而社区大学则以乡村学校为中心,向周围村落延展进行乡村教育运动,无地域范围的划分。源于乡农学校行政机的属性,四大结构各有明确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均对总体发生作用,由此构成组织,维持了学校的稳定运转。设有类似于现行的地方立法、司法机关,结构严明。社区大学的机构设置更趋于扁平化,没有严格的层级限制,适合向外延拓。
乡农学校的课程开设注重精神陶冶,包括启发农民自觉,培养村民的公共意识与参与意识,同时强调对校长、校董会的绝对服从。社区大学的课程注重对乡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村民对自身乡土文化的认同,进而言传身教促进家庭教育功能的恢复。
三、从功能主义视角比较两者运行的现实影响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方案是以乡村为基本单位,中心环节是通过乡农学校,引导农民关心社区问题、参与政治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成就一个权力来自人民的自治式的民主政治。他相信具有高度传统修养又掌握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应当并且能够指导混乱中的中国走上正确的道路。寄希望于知识分子来复兴农村的功能主义理论在面对遭受外来侵略的巨大社会变迁中显得微不足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社区大学的运行理念则体现了帕森斯对行动类型划分的三个层次。通过成人教育,首先唤醒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让学员重新审视乡土事物的价值,进而从内心接受并且潜移默化的落实到行动中,以达到重视教育、恢复以家庭为单位的乡土教育目的。即从认知乡土文化的价值到用鉴赏的眼光审其意义,再到言传身教高度评价乡村教育。
四、如今乡村学校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
乡村教育目前的发展出路要从农村教育本身的功能定位出发,改变农村教育城市文化导向的基本设定,丰富农村教育的乡土文化内涵,以寻求农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适切、与乡土文化协调的道路。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组建具有乡土情结的教师队伍、利用社区资源营造乡土文化教育氛围、实现乡土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统一。
五、世代乡村教育实践者的责任担当
梁漱溟将自己的乡农学校建设总结为:“尽管并非全无是处,我诚然错了”,半个世纪后,中国农村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和文化问题,这些问题促使人们重读梁老的乡村教育理论。“只有经过田野的洗礼,学生才能对社会学有自己的理解,才能热爱所学专业,才能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孙庆忠教授对专业学生进行“成人训练”的教育理念。孙庆忠带领学生深入田野,助力提升村民改变处境、创造生活的能力,这种身体力行的乡村实践,小而言之是以文化干预的方式所做的村落减贫和脱贫实验,大而言之是在寻找乡村复育之道。
笔者看来,梁漱溟与孙庆忠尽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选择乡村教育的目的、路径不同,却都执着于同一件事:做一名理想主义者,简单而纯粹,拥有关注乡村、服务乡村的情怀和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困境中依然热爱生活并且对美和智慧抱以积极想象。
参考文献:
[1]《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乡村组织之乡农学校一章.
[2]《梁漱溟自传》梁漱溟——我为何有乡村建设的主张一章.
[3]《乡村教育视域下乡土文化的割裂与传承》李长娟.
[4]《论梁漱溟创办的乡农学校》端木凡义.
[5]《农村教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路仕平.
[6]《文化失忆与农村教育的使命》孙庆忠.
[7]《本科生研究性教学的教育关怀》孙庆忠.
教育与东莞发展 翻开历史文献我们会发现,东莞是个人才辈出、人才济济的城市,虽然那时的东莞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和如此庞大的人口,但已经有了明显的文化趋势,因此东莞是个不断发展的重镇。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东莞有一个小市镇发展到了现在的百万级人口大市,东莞的教育也随之 提高。 众所周知,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教育。因此东莞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基础,这点东莞做到了,作为有名的侨乡以及有众多外商企业的进驻,是东莞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珠三角的市场广阔,广东省的劳动力丰富,以及由众多搞笑聚集在南方,科技实力日益上升,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公路高铁、航空海运等多种立体交通网的不断完善,是东莞在几年内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外向的高速发展的工业城市。有了这些良好的经济基础,为东莞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的文明源于长期的积累,当代的文明源于时代的发展。虽然东莞有先天的优势:文明积累和经济条件,但也有后天不足:落后的治安和大量农民的涌入使总体的文明质量降低。因此,我们要汲取经验,发挥先天优势,继续发展经济;也要弥补不足,把城市安全搞上去,把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提上去,这样东莞才能能为一个现代化的优秀城市。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本文整理了关于教育的议论文,欢迎阅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家的身份值得人们敬重,他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使他们的思想能够传承下去,教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教育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教育这条漫长的路,一不小心我们就会犯错误,这个错误可能会击垮我们前面走的所有路,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扎实的基础,才能走的更远。就好比登山,登山者需要小心谨慎地走完每一个小路,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一步一个脚印对于登山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登山者登山前做的每一件事,比如锻炼出一身适合登山的体质,准备好登山所需的每一个物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登上顶峰,登上胜利得彼岸。所以,教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教育需要一个好老师来引导我们。雅思贝尔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好的老师去教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好的老师能把我们引领到好的环境去学习,他所传授的知识也能带给我们启发。传闻孔子有3000多名弟子,他们受到了孔子儒家思想的启发。成为社会上的精英。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将他的弟子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弟子的成就自然也不会太差。
教育需要我们心灵平静的去学习。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感,你会感受到知识的美好。心平气和的去学习,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你会发现你学的东西比平常要多。如果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心浮气躁,想通过捷径得到学习的方法,那是不可能的。心不平静下来,你永远都学不进去,也不可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当你专心致志,想要真正学好一样东西时,你会发现,学习这个东西会很简单。而你心浮气躁去学习,还想获得成功,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与其烦躁的学习,不如把心静下来,再去学。你会学的很好。学习就是这样,所以教育需要我们心灵平静的去学习,而非心浮气躁。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想着快点做完一件事,而且做另一件事。忽略事物间的过程,教育这件事很难,也很简单,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雅思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就是说,教育并非单纯地传授知识,它更是一代代人行为品格养成、认知观念确立的过程。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长远的投资。
近年来,高学历高知识教师陆续选择初高中就业,有些人认为此举大材小用实为可惜,可事实却不尽然。
老师是学生各种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是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正如孩子们脚下柔软肥沃的土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了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我们之所以需要优质教师,不是为了让他们更加严谨地照本宣科,也不是用硕士与博士的光环打造出一所金牌学校。我们只是为了让每一双好奇的眼睛博览浩瀚的天空与璀璨的群星,让每一双灵敏的手足感受坚实的土地与渺远的苍穹。在和风细雨的养育中,稚嫩的小手变成了宽厚的手掌,天真的想法演化出睿智的思考,曾经的学生已在不知不觉间继承了那些不起眼的光辉品质,他们已是国之栋梁。
你或许会说,精英人才就业于科研系统,又何尝不是有效的投资?但我以为,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一位位科学家,更是一个勤学善思人才辈出的民族。
我们或许可以让一个科研岗位暂时空缺,甚至可以暂时接受一位院士的隐去,他们就像参天古木枝杈上的一根枝条,只要树根不断,终有再生的一天,只要教育这潭活水源源不断,枯树朽木也可涅槃重生。你看到的是高材生委身初高中的遗憾,似乎是优质资源从学术界流失的可悲可叹,我却看到了孩子们汲取知识后的餍足与幸福,还有教育事业中正冉冉升起的万丈之光。
国防军事的强悍是我们坚不可摧的外壳,教育的精良却能给你薪尽火传的自信与希望。所谓长远投资,是一个改变孩子们命运轨迹的契机,是推动国家发展最本质的动力。我们无法于短暂的时间内窥见这场改变的结局,但我们愿意抓住这宝贵的机会,试着燃起一簇小小的火苗,给我们的民族一个美丽的畅想。所以高学历就职基础教育何谈“大材小用”。
愿青葱翠竹拔节参天,愿星星之火终致燎原,愿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愿教育的灵魂恒久不散。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缺口大且流动性强,幼儿往返交通及疾病预防等安全问题,不稳定的师幼比导致幼儿园的课程安排随意等。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政府层面应开拓多渠道,对农村幼儿园加大资源投入,各级相关部门应努力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社会各界要给予农村学前 教育 更多关怀,同时幼儿园要注重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发展的土壤。
本文对“农村”的界定,指不包含县(镇)的乡(镇)和村。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黑龙江某地区8所公办农村幼儿园和2所民办农村幼儿园在发展中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积极寻找发展出路。据该地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该地区国民经济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幼儿园在园人数同比增加351人。
随着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发展停滞,与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打破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因地制宜地探索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出路,对改善农村学前幼儿的生存发展环境,推进当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
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曲折,长期处于困境中。伴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备受各界的关注,对于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困境的思考将有助于找到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出路。
1。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缺口大、流动性强
农村幼儿园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最薄弱的部分,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村地区地理位置闭塞、经济条件落后、生活环境艰苦,低薪资、身份不明确和高付出的状况使农村幼儿园很难留住老师。很少有接受过专业学前教育的高素质人才选择从事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而在任的农村幼儿教师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一般会选择跳槽,这使得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很大的缺口和流动性。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这类教师被称为“转岗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该地区在2011至2013年期间向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大规模输送幼儿园转岗教师,经调查发现,该地区公办幼儿园转岗教师总人数占该地区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95%,但由于转岗教师在转岗前均未从事过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入职后陆续出现不适应的状况,部分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的兴趣。在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队伍里,大多数为初中或高中学历,他们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这些“非专业”的教师对于幼儿的教育完全属于保姆看护式教育。某园园长在访谈时提到:“我们村人少,还在山区,全村只有我这一家幼儿园。现在招不来专业的老师,我就找了家里的亲戚来当一段时间的老师了。”在农村,这种办园者临时找熟人顶岗的现象极为普遍。
2。农村幼儿园在幼儿交通往返安全和疾病预防方面存在隐患
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关乎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由于当地的部分幼儿园地处远离城区的偏远山区,自身地形复杂以及季节变化致使交通不便,使幼儿园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农村幼儿园大多集中在乡镇所在地或乡村中心,较远村屯的幼儿需要每天乘“家庭送子车”来到幼儿园,一些远距离、跨地区招生的幼儿每天乘坐自己联络的专车往返,车辆安全无法保证,车辆超载的情况时常存在。部分民办幼儿园没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保健医生和保育人员,部分幼儿园的保健医生和保育人员没有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甚至不了解科学的保教知识,幼儿园内每日的晨检也只是流于形式。
3。不稳定的师幼比导致农村幼儿园课程安排随意
据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生源波动显著,调查的地区近几年来的生源由稳定不变向波动减少的方向发展。农村幼儿生源受当地季节气象、家庭经济和农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不稳定的师幼比直接导致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设置随意,幼儿园的教师教案形同虚设。部分教师表示生源的不稳定将使幼儿园的活动不能正常组织进行,某公办幼儿园教师说:“每年的11月份几乎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只剩那么一两个,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为了保证本园的生源,部分幼儿园开始迎合家长的“多学知识”心理,开始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偏重“识拼音、识字、写字、做加减法”等“小学化”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单纯认知技能的训练。部分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比较随意,而幼儿园室内的活动区角的设置形同虚设。由于教师自身缺乏艺术方面的技能,幼儿园里的艺术活动自动被调整为其他方面的内容,这无疑剥夺了幼儿学习多方面知识的权利,使幼儿失去了享受艺术活动的机会。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出路
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出路对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国家应开拓渠道,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源投入
在有限的公共教育投入经费里,被分配到农村的教育经费少之又少,资金不足致使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举步维艰。某园园长说:“经费不足,我们难以运转……我们没有培训经费,教师培训工作难开展。”长期经济匮乏将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影响幼儿园教育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影响幼儿生源的稳定与师幼比例的协调,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
自2010年以来,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但由于长期对学前教育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政府应承担的主导责任认识不够,造成学前教育的历史欠账太多,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国家应多渠道、多角度对农村学前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学前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在政策上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合理待遇,保障农村幼儿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2。政府应努力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为克服地域障碍,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民办幼儿园应运而生,这些长期缺乏政府管理与资金支持的幼儿园教育功能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依靠政府对幼儿园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政府部门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对各级各类农村幼儿园加强管理并完善质量评价机制,为幼儿园努力配置优质资源,合理调整师幼数量关系,根据人口分布,合理进行幼儿园结构布局调整,综合考虑师幼比例与实际需求,积极建立示范园对农村幼儿园的帮扶制度。要将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提升上来,完善幼儿园的质量安全评估体系,建议政府为存在交通隐患的幼儿园配“送子车”来保障幼儿园的幼儿往返安全。同时,还要打造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教育指导作用,建立以市区政府办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集体及学校办园为主体与公民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市、县、镇、村个体化的农村幼儿园网络,密切结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增设农村幼儿园的帮扶项目。
3。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需要社会力量来给予更多支援和关怀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重在建立社会、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新闻媒体要更多地宣传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中进步的表现,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共青团、妇联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群团组织和社区要更加广泛地开展一些针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调动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积极性;幼儿园也要同外界力量进行配合,可以主动开办家长学校来配合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的工作;学前教育专业人士可以组成社会爱心团体,到农村最需要的地方去,给予幼儿园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
4。农村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发展的土壤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农村幼儿园管理、建设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幼儿园要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条件和环境。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多层次、全方位地在园内的实际工作中为教师铺设广阔的发展道路,要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将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
发展学前 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各种 措施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 儿童 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 顺口溜 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 文化 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 经验 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 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2014.28:30-31.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 学前教育专业法制教育研究 》
摘要: 文章 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1.1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1.2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1.3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1.4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 基本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2.1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 、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2.2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2.3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2.4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 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13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7.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 教学方法 、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 素描 、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 儿童画 ,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 课前预习 ;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习态度 、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陈梅.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2(07).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幼儿园开题报告范文
3.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4.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本科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7. 最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较全面地列出对开题报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及在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所涉及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4)参考文献应能反映国内外新的学术成果,且一般应有1/2左右的外文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3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幼儿书法、幼儿图书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坚定不移地把体、智、德、美全面育人的幼儿教育目的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正确的。 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幼儿艺术教育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曾经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的阐述之中: 教给幼儿 唱歌 、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地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纲要》的这一阐述,在促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仍然具有指导今天幼儿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应看到,时代发展了,人们对艺术早期教育认识的普遍提高以及经济、 文化 生活的发展,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需求,都为幼儿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实践要求幼儿艺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而应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由于社会、历史、教育条件的种种不同,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也不应照抄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应立足国情和现代化的实际,树立明确的、更为 完善的幼儿艺术教育目的。 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认知 、情感、智力、创造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而且乐于被幼儿所接受,下面简述这些功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概括的表现形式,用艺术培养幼儿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悦耳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的 故事 、活泼愉快的舞蹈、妙趣横生的表演、变幻奇特的动画片等等,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幼儿艺术教育以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的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感染幼儿,从而培养起幼儿 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使幼儿逐渐形成欣赏美、热爱美的心理倾向。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对幼儿来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认识周围世界的有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幼儿的联想能力,催发幼儿的想象。另外,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只有艺术是比较自由的。它可以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一种具体的、现实化的表现形式,使幼儿的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有生命和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而自由驰骋。艺术活动又有许多是操作性活动,在活动中,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刺激和反馈的双重作用,使幼儿达到心灵手巧。总之,艺术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虽然不象智力训练那样直接,但对成长过程中幼儿的智力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的智力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叫多智力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有六种:语言运用智力、数学运算智力、音乐智力、空间造型智力、身体活动智力和个人控制感情与体察他人情绪的智力。这六种智力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能相互协作,是一种 混合体 。 艺术教育对其中各种智力的发展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健康、优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首先教育。诸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自然、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等内容几乎都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影响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道德感和道德认知的发展。艺术教育又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和成长。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以及手部小肌肉群的健康发展。在体质方面,舞蹈尤其具有健美肢体并使之传情达意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学习艺术符号,并促进艺术创造力。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例如音乐,它的语言是节奏、旋律、音色等。美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形体等。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马克思)而有音乐感的耳朵又恰恰是音乐,而不是别的什么培养出来的。所以,对艺术语言的认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去培养。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幼儿接触和能够掌握的艺术语言虽然是浅显的,但却是各门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语言。运用 这些语言,幼儿就可以表达感情、实现艺术创造。幼儿时期是创造能力萌芽的时期。艺术活动为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易于实现的形式,使这种创造性借助艺术而表现出来,并使幼儿对此建立起信心,从而有助于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艺术教育具有以上的功能,因此它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教育目的,可称为一般性目的。一般性目的是面对所有幼儿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是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培养和教育的目的,可称为特殊性目的。幼儿艺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而进行的教育 ,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萌发幼儿美感,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而特殊性目的则是对具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目的。它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进行的教育准备。它除了应以一般性目的为基本内容之外,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以及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教育。它具有体、智、德、美的教育功能。它的教育目的应理解为一般性目的和特殊性目的。这种认识有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明确自己的目标,也有助于艺术人才的早期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艺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是通过学习诗歌与儿歌接受启蒙教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很小便在母亲指导 下接受诗歌启蒙。他从五六岁开始学诗,到了九岁,已经能够“谙识声韵”。十六岁便写出“离离原上草,一 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柳宗元四岁开始由母亲口诵,进行诗歌启蒙,不久就能背 诵十四首古代辞赋,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自幼在父亲亲自指导下熟读《诗 经》《楚辞》,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陶渊明等诗人的作品,并开始作诗。明代诗人吴孺子一生喜好《离 骚》,他的爱好与幼年所受教育密切相关。据说,在他小时候,父亲对他进行启蒙,一反当时用“经史”作教 材的传统,“独授杜诗一编”,“遂好为诗”,培养出了学诗的兴趣。清代著名诗人和画家、“杨州八怪”之 一的郑板桥,从三岁开始由父亲教识字写字,五六岁就学读诗背诗,十岁时就能与老师用诗唱和,而且应答如 流,受到老师称赞。诗歌不仅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同时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宋代伟大爱国诗人 陆游,自小受到父亲陆宰的诗教,陆宰不但教儿子吟诗,作诗,并且聘请了如曾几这样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诗 人作儿子的老师。陆游从师长那里学到了作诗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曾几等人教育影响下 ,他投入卫国抗金的火热斗争,写出许多反映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光辉诗作,成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青少年时代也曾受到诗教的陶冶,当时著名诗人江万里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江万里不 仅用自己创作的诗实施诗教,而且用一个爱国诗人的廉洁、正直的人格教育他。江万里以身殉国的壮烈行动, 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年轻的文天祥。文天祥后来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这种坚强性格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都是与他的老师江万里的教育影响分不开的。明末爱国学者顾炎武小时候,也受到诗教陶冶。母亲王氏为他朗诵和讲解爱国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一诗 ,对他形成坚强不屈的爱国性格起了重要影响。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成长也与诗教陶冶有关。其父夏允彝在 反清斗争失败后,留下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绝命诗,对夏完淳的教育特别深刻。使他抱定继承父志、抗清到底 的决心,在斗争中成为一名爱国诗人和少年民族英雄。用诗歌教育孩子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诗歌音调和谐押韵,琅琅上口,适合朗诵和 背诵,不但读起来给人以快感,而且又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诗歌形象鲜明,富有意境,语言精炼,一字一 句都有显著的色彩,词语组织配合又非常严密,于短小篇章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能使孩子于不知不觉中启迪思想,开扩胸襟,形成开朗乐观、豁达开阔的好性格。由于诗教在教育年轻一代中存在许多突出优点,所以它一直受到许多有远见的家长与教师的重视,成为教 育与教学的重要形式。古人进行诗教,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选用前人诗作,对后代实行诗教,这种方法 从孔子开始一直被后人延用。大约从唐宋开始,不少诗人学者从古代诗歌中选编那些内容健康、语言浅显明快 的诗作,用做对儿童启蒙的教材。某些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还自编诗歌教材对孩 子进行诗教。进行诗教,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好可以用于启蒙教育的诗歌。选择的标准,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古代教子 实践归纳出这样几条基本经验:一.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为儿童乐于接受,容易为他们理解的诗篇。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黄遵宪的曾祖母 的教育经验。相传近代卓越的爱国诗人黄遵宪自三岁开始就由曾祖母抚养。黄遵宪的曾祖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酷爱民间文学,尤其喜欢听当时流行的弹词。她在黄遵宪刚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用儿歌对黄遵宪进行启蒙。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 。”这样格调明快,轻松而又富有想象力、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给童年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影响。对启发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积极作用。黄遵宪的父亲是一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不但以自己诗人气质和性 格给幼年黄遵宪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且特别注意用诗歌启发孩子的智慧。他有意选择与搜集像《千家 诗》那样的琅琅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诗让儿子学习和背诵。在曾祖母和父亲的启蒙教育下,黄遵宪很小就酷爱 诗歌。他在十岁那年,塾师以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与“一览众山小”为题让学生作诗,黄遵宪即写下“春 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以及“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这样令当时家乡一带名士们有口皆碑的诗句。二.必须选择内容健康, 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诗篇进行启蒙。清代的郑板桥为了对儿子进行启蒙 教育,曾经特意为儿子抄录了一些思想进步、内容健康的民谣,用做教材。例如:“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葛蚤出。”郑板桥抄录这些具有人民性的民谣用以教育子女,目的是让儿子了解民众疾苦,自小培养关心群众改造社 会的报国之志,懂得怎样做人。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诗的形式,规劝子弟奋发努力。他的弟弟王安国小时喜欢骑马击剑,不爱读书,王安 石多次劝他珍惜年华,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荡,无心学业。因此,王安石就抄录了一首前人所作《时光》诗,贴 在弟弟的书房里。诗中写道: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相传王安国看了这首诗,痛悔自己过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决心从此振奋起精神,使生命更有意义。在 哥哥王安石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读,终于中了进士,受到朝廷重用。还有一次,王安石为了鼓励外孙勤奋学习,就在外孙的书案上抄写了两句乐府歌辞:“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王安石的外孙看了这两句诗,从此抓紧时间学习,学问大进,后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另一种诗教形式是师长亲自为子女创作“教育诗”,这种形式较选用前人诗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相 传大诗人陆游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翻开陆游的诗集,在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诗中,大约有一 百多首都是写给孩子的。为了教育孩子认真读书,继承他的诗风,当他看到七岁的儿子创作了一首诗时,欣喜 地写诗对儿子进行鼓励:喜见吾家玉雪儿,今朝竹马绕廊嬉;也知笠泽家风在,七岁能吟病起诗。为了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陆游用诗告诉孩子们:“通经本训诂,讲字极声形。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为了教育儿子明确学习目的,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作官,而是为 了救国救民,他写道:“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乎苏元元。”他特别注意用诗教陶冶孩子性格,使他们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他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 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有一次,当他的儿子子@①向他请 教作诗方法时,他特意创作一首《示子@①》的教育诗,总结了自己学诗的体会。诗中讲到他开始学诗,只注 意技巧和辞藻,走过一段弯路。直到中年以后才渐渐窥见到广阔的意境,有了深刻体会。他明确地指示儿子: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要学习写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书本以外多下功夫。这 是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陆游还经常教诲孩子要保持和发扬陆家的优良家风:“汝曹切勿坠家风。”在他的诗里,多次把他的家风 内容向子孙交代,还希望能为诸孙作出榜样:“夙夜常相勉,诸孙待典型。”尤为可贵的是,陆游一生坚持不懈地用爱国思想教育子孙后代,直到病危还写下一首《示儿诗》:“死去 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七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首《示 儿诗》时,仍然为诗人的伟大爱国思想所感动,可以想见,它对于陆游子女的教育是何等深刻了。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不仅留下了丰富的具有人民性的古典诗词可以用于诗教,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创作的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教育诗”也是用作诗教的好教材。有条件的师长还可以像革命老人徐特立 那样,针对孩子的实际问题,自己创作诗歌对他们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很受年轻人欢迎,只要 运用得法,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想多了,在这求论文!还不如直接去百度搜。
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论文,要具有研究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学生历史知识储备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等
帮您找到了以下几篇:谈谈培养高一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1 历史文化名镇——寨市旅游开发初探 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 3 收入分配理论的历史变迁及演进趋势 4 高学术起点,入国际主流——谈《知识产权》杂志的历史责任5 馆史研究中口述历史的几个问题 6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7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对湖南省衡南县新课改的调查与反思 8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 9 国家应对犯罪策略转变的历史选择——解读刑事和解的探索实践 10 我国商标评审法律制度的历史、现状与制度完善 11 论历史比较法中的规律与例外 12 美国商业管制司法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启示 13 苏区精神历史地位探微 14 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15 汤黎路 把握历史方位提升工作能力 16 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因素 17 中国 *** 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探索 18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9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 20 中国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理论超越的历史分析 希望对您有帮助。
1.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2.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3.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4.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5.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6.乾嘉考据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影响7.中国古籍版本源流初探8.再论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9.浅评西方近现代某史学流派(如年鉴学派、相对主义史学、计量经济史学等)10.神话传说与远古历史意识
浅论闭关锁国的危害